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推荐10篇)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让>传统文化宽抚内心

3月20日,我们单位一行十三人由陈总带队,前往绍兴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活动,培训时间为五天四夜(3月20日—3月24日)。上午11点到达培训中心,只见门口有好几位老师迎接我们,一边鞠躬一边问好,让人感到新奇和惊讶,这种礼节从未见过。签名、报到、找宿舍、领学习教材均由辅导老师引领,我被分在第12平字组。我们这期学员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学员,有企业老总和中层干部,也有公务员与普通员工。年龄参差不齐,有十几岁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小伙,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每天早上6点25分,全体学员来到教室外面,由辅导老师指导我们做健身操,然后再回到教室齐颂《孝经》与《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仁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听老师解释说,这次培训费用全部由爱心人士捐助,会议的各项工作也全部由义工志愿者代劳,要求大家用餐时必须择量而行,避免浪费。用餐的时候,学员们均把碗中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集中学习了来自台湾的蔡礼旭老师《家和万事兴》(录像)、李泳杉老师《21世纪的健康饮食》(录像)、李越老师《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录像)。其实,“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时刻告诉自己应该常低下自己高傲的头,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此外,我们还聆听了培训中心靳雅佳老师《用音乐感悟孝道》课程,老师边唱边讲解人生、社会与家庭,歌曲《父亲您辛苦了》、《母亲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图》等无不催人泪下,场下此起彼伏的掌声,是大家心中正能量的强烈共鸣。

由此我想到子女教育问题。现在社会上父母教育子女,只想着给他们报多少个辅导班、才艺班,其实最主要的是先教会子女行孝道,使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的处世之道,而其中“百善孝为先”唤起了大家一颗感恩的心,“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我们反思着,检讨着。

初步接触这些传统文化时,不由黯然失笑、心生不屑。可是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便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原来我们了解的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关键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所积累、沉淀的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在先秦, 有儒、道、墨、名等多家并立,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 汉武帝时,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文化上升到"国学”的地位, 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儒学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主导思想。到了盛唐时期, 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 与本土的儒、道文化相融合, 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 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珍贵的民族历史遗产。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余年,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求国图强的真理及开辟民族复兴之路为己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息息相关的。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包括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的相结合。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及民族性格之中, 马克思主义要为中国广大人民所接收, 也要根植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之上,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 党建理论的重要源泉来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天下为公”的思想。

“天下为公”是我党的立党之本。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吕氏春秋》中“天无私覆也, 地无私载也, 日月无私烛也, 四时无私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和共产主义道路也是相一致的。在革命及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共产党人始终秉承“天下为公”的指导思想, 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 也赢得了民心民意,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2.“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进一步为我党赢得了民心,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传统文化强调对人民要仁爱、要信任, 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中“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荀子》中“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等等都是对这一思想的阐释。共产党人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 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 并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思想。

浓郁的实践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毛泽东同志结合马克思主义精神, 对“实事求是”做了新的解释, 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在新时期, 我党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和谐”的思想。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这在第一部分中已有叙述。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 并提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党建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和谐文化”的提出丰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笔者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深度发掘并融入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内容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员队伍的后备军, 要首先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的思想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论述。如老子子提出“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举不胜举。广大入党积极分子们应进行爱国主义的精神熏陶, 继承我国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二) 民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一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对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于民本思想论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非常丰富的, 如《孟子》中“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荀子》中“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启示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建设中, 应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坚决维护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同样也要秉承这一理念。

(三) 中庸和谐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当前, 我国倡导建设和谐社会, 旨在确保人与人、尤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融洽, 防止过渡破坏自然的不和谐现象发生。建立一个尊重、护卫自然环境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谐”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有渊源, 前面第一部分也有所论述, 儒家重视“和”的理念, 主张“和为贵”。共产党人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 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 不断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尊重人民;坚持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坚持改革开放之路;坚持民主的思想及依法治国。

(四) 诚信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诚信友爱”。“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论语》中有“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的记载;诚实守信是社会道德的根本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也是党永葆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条件。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更应该积极传承"诚信”这一传统美德, 从自身做起, 带动身边的同学, 培养诚信意识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五) 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想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这种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思想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派林立还是两汉时期的吸收外来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开辟丝绸之路等, 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在常规课程的基础上, 积极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 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

(一) 开展主题讲座

可充分利用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这一宝贵资源, 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或党章党史等内容举办专题讲座, 这样主题明确, 也有利于将某一问题讲深讲透。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由于他们知识水平整体较高, 可以接受某一问题的纵深理论研究。

(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企业一线等, 直观感受党的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直观感受在党的领导下,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大好形势。增强其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同时, 也可以让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或党支部承担一些管理服务工作, 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对他们进行观察、培养;另一方面, 在工作中, 也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使其不断走向成熟。

(三) 发挥网络载体的功能

当今互联网时代,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广阔的平台, 树立网络教育的新理念, 开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新途径。如制作相关网站、建立红色微信微博, 为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搭建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可将有关工作布置、党建政策、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事迹等传至相关平台, 在网上开辟"红色”阵地。

作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底蕴,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已经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 也渗透到党建思想之中。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入党积极分子应主动深入学习, 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弘扬者、引领者。而入党积极分子要真正发挥这一作用,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的设置非常关键。在原有课程基础上,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摄取养分, 使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精神。只有这样, 入党积极分子才能不断从中汲取精髓, 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 真正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

[2]刘蕙孙.中国文化史述[M].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12) .

[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5) .

[4]张荣臣, 谢英芬, 洪胜春.新编入党培训教材[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4.

[5]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 2006 (4) .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新的起点上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国务院国资委从2003年成立以来,适应当今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潮流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做强做大中央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高度,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力推动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国资委成立之初,就明确宣传局指导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设立企业文化处,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在摸清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从理论上、实践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怎样建设企业文化等重大问题,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2004年,在大庆油田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对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2005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2006年,先后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和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框架,进一步明确了要构建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明确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2007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央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试点工作。去年,在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

几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国资委《指导意见》,着眼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强做大、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一是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或纲要,并纳入企业战略,进一步确立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二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形成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四是积极探索方法途径,注重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创新文化载体,完善文化设施,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相融共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路数基本形成。五是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形象识别体系,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等子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并购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工作,为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服务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中央企业进一步明晰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企业使命和做强做大、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企业愿景,形成了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企业特色、具有丰富内涵的企业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灵魂和强大精神动力。二是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的深刻变化。广大干部职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和业务技能,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通过开展子文化建设,企业价值理念进一步融入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品牌形象。四是保证和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这些深层次、实质性的变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保证和促进了企业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使企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切实的巩固。

从总体上看,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企业特色、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整体深化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不平衡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认识还不够到位,还需要不断深化和提高;有的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价值理念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够得当,效果还不够明显,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当前,特别要注意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与经验,研究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办法。今年是国资委《指导意见》颁布五周年。中央企业要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对五年来贯彻国资委《指导意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重点检查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体系是否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框架是否建立;企业价值理念是否融入经营管理,形成优秀管理文化;评价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实际效果。要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作法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查找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足,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进一步明确新的努力方向,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新措施、新办法。

二是继续深化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途径。我们检验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关键要看企业文化建设是否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否促进了职工全面发展,是否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要始终围绕职工队伍建设和改进经营管理,不断深化企业价值体系建设,铸造企业之魂,凝聚干部职工。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企业文化融入管理起作用的载体和途径,使企业价值理念融入规章制度,融入经营管理,转化成行为规范,通过制度约束和养成教育,内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三是积极研究探索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工作,为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调整重组力度不断加大,已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的196家调整到目前的126家。中央企业与境内外企业的并购重组,无论是规模,还是领域,也都呈现出逐年扩大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按照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100家的目标,中央企业之间的调整重组正进入“快车道”。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大调整期,必然为中央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带来更多机遇。这一切必然带来文化融合的繁重任务。国内外并购重组的实践表明,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业务的重组可以在较短时间完成,但人心的凝聚、感情的融洽、思想的统一和文化的融合更具艰巨性、长期性和挑战性,对并购后企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企业并购重组看作为单纯的经济活动和行为,要深刻认识文化差异与冲突的影响,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与教训,在推进企业并购重组中切实做好文化融合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高素质的人才始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需要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推动。国资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几年来,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工作交流、境内外培训考察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许多企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不断提高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队伍。但是,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从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要求来看,我们的队伍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提供人才保证。

第一,抓好企业文化工作机构、人员的落实。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在企业组织构架中明确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岗位和人员。目前,在中央企业中,企业文化主管部门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多数企业实行企业文化与党群工作部门、新闻宣传部门一个机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的还在部门下设立企业文化处;二是少数企业由企业战略、企划部门负责企业文化工作;三是部分企业由办公厅(室)等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不论何种模式,重要的在于切实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机构、有人员。

第二,选拔合适的人充实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岗位。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要注意选拔那些理论素养好、综合素质高、工作作风实的同志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人方式,从满足工作需要出发,从提高工作水平出发,注意从企业外部和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不断优化企业文化工作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投资员工就是投资企业”、“成就员工就是成就企业”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把加强企业文化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培训规划之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专题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培训考察等形式,帮助、引导企业文化工作者学习掌握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能力素质。

第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在内的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工作,鼓励企业文化工作者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相应的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企业文化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加大交流使用力度,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和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数量相对稳定、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年龄构成日趋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互促互补、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

加强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建设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既需要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同志注意加强学习。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调整重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很大,对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出新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性。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势必落后于形势,势必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些年来,我们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同志们努力学习企业文化专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在学习中增长本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党中央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部署。国资委党委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提出了推进中央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党中央和国资委党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习、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同样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深刻领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要求贯彻到自身的学习中,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上下功夫。科学的理论指导始终是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本领和能力,切实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贯彻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使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适应、相符合,并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干部职工自觉追求的具体方式和有效途径,从而不断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二是要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上下功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要立足本职,适应岗位和履行职责的需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等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各方面知识,掌握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操作技能。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了解和熟悉企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网络运用等新知识、新技能,及时了解反映当代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开阔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构建开放的学习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上下功夫。已有的实践与经验是我们做好工作、不断前进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尊重创造的思想意识,既向书本学习,更向实践学习、向职工群众学习、向优秀企业学习,不断学习总结基层和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作法、好经验。既要善于总结我们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工作经验与教训,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优秀企业的经验与教训,并有机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办法,指导新的实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是要在探求规律上下功夫。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善于把握规律,自觉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有效做好工作的关键。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又有其特殊规律。我们要把认识规律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地位性质,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职工实际找准切入点,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相融共进,以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为根本,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

这次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为我们学习、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大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平时工作很忙,出来参加学习培训机会难得。希望同志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利用好这个平台,按照培训班的要求,完成好培训班的各项任务。在培训班期间,要注意把专家讲授、实地考察与自己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把学习知识与交流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提高,在交流中思考,争取更大的收获。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同志要利用这次机会,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国资委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同志学习,虚心请教,学习他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作法、好经验,增进友谊。

企业文化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通过两天的学习让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对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创建有了点启示,下面是我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一点心得,和各位学员交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行为准则、知识成果、精神风貌、职工心态、舆论环境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促使他们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有迹可循,有规律可察。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得到精神文化熏陶。我认为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六大作用:

1、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是有方向性,其既要遵循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又要承袭企业发展的“成功因子”,需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规划,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发展方向”的指引。

2、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把企业职工凝聚在一起。拥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企业,会向职工们提供一种共同的、先进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能把企业职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正确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供思想指导、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知识等,告诉企业职工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当的,什么地方是不能涉足的禁区等。能够帮助企业职工知晓曲直,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4、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得到不断净化和促进。先进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进取精神,以此熏陶、教育企业职工,有助于帮助他们摈弃错误的思想观点、陈旧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得到净化和促进。

5、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激励企业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能使企业职工获得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创造。积极宣导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员工充分理解,使其与企业文化倡导理念、奉行法则等保持一致。

6、企业文化具有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项传播工程,需要做好关键理念宣导、典型塑造和示范带动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先进的企业文化也会告知每一名职工、每一个团队,只有企业发展了,企业内的每一名成员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携手奋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我们在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文化理念的提炼,强化企业家精神的融入,明确企业注重的价值体系,并将之明示于人,细化于众,落实于行,真正将文化落到实处。企业文化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德兴”文化培训,我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到了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魅力,让我学习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使得我的大脑经受了精神洗礼,受益匪浅。

我们的“德兴”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在我们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我们公司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公司通过不断的变革,抛弃不利于企业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包括我们鲁泰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包括我们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最终形成了我们鲁泰真正的文化----德兴文化。

德是我们信念的积淀,兴是在我们信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也有自己的价值观,承担着社会责任。诚信、责任、创新、共赢——是我们企业的价值观,也是我们每一个鲁泰人的价值观。

诚信是立身之本,小到一个个人大到我们整个集团,都应该讲求诚信,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企业不诚信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诚信的成本,因此,诚信是我们鲁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责任,做为一个企业,为职工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是我们的基本责任,鲁泰集团明确提出把责任做为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鲁泰在创新上始终下大力气,花大投入,我们的电商平台,我们的托管模式,我们的石墨烯研发中心,都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结晶。共赢,是深入到我们骨髓里的经营理念,当今社会,只有共同发展,只有共赢的模式,才是长久、稳定的合作模式,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只有工作,只有秉持共赢理念的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当然,企业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实实在在的执行。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从砸冰箱开始的,砸冰箱事件强烈的震撼了员工,也因此成为海尔成长的契机,从改善产品质量到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不断深入的企业变革,来实现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员工的价值理念的融合。海尔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历程,就是海尔个性的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通过学习,让我的思想更加成熟,工作更加积极,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种精神和认识转化到工作中去,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文化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6日、7日两天,集团公司组织了我矿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集团公司21条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到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魅力,让我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使得我的大脑经受了精神洗礼,受益匪浅。

企业文化是一个包含企业行为准则、企业信念、企业价值观的复合体。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是保证企业长盛不衰的核心力量,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果想发展壮大,就必须依靠企业文化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好的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集团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创新、共赢。这句话体现了我们集团公司的态度,“诚信、责任、创新、共赢”是鲁泰人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也是公司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又是员工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标准。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品行的精华。诚信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次生命。鲁泰人信奉诚信,在实践中铸就诚信。总经理张碧峰说过“诚信大于我的生命”,对客户讲诚信,对相关利益者讲诚信,员工之间讲诚信。责任,即承担后果,是一种敢作敢当的精神。责任的缺失会导致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见利忘义甚至对事业和家庭造成危害。鲁泰人讲究承担责任,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对产品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家庭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

创新,既不满足现状,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是鲁泰人最卓越的能力,鲁泰人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创新产品研发,同时也表现在创新团队、创新管理、创新发展上。

共赢,即共同成长,是一种和谐共赢的精神。鲁泰人的共赢思想,表现在与客户共赢、与利益相关者共赢,也表现在企业与员工共赢。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很荣幸参加了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班,时间虽短,为期2天,但学习内容广泛,课题新颖,交流互动,我们深受启发,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感到领导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心怀感恩之心!感到工作思路清了,目标明了,责任重了,压力大了,动力足了!感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树立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思想上有了新解放。我认为:宣传文化干部自己要有文化有思想,才能担当思想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宣传者。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经验新做法新观点,尤其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把理论结合实际,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路就会迸发出来,就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新跨越。

二、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区委宣传部长陈中峰作了动员讲话,为我们安心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通过学习《精神文明建设讲座》、《社区文化建设讲座》、《业务知识讲座》、《理论武装与舆论宣传讲座》、《一报一站》讲座等,在最后的提问中,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等于进行一次小考,一次结业考试,大家发言踊跃,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认真学习,我们业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理论功底有了新的加强,将更好地指导工作。特别是舆情的撰写,有了新的招法,奖励上也非常重,可谓是名利双收。三是精神状态有了新变化。学习回来之后,感觉到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干得一般、甚至应付,也可干得出色、出新、出彩,宣传思想工作要争先创优,就要时时处处争做第一的要求鞭策自己,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提高工作起点,把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始终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力争做几件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的大事,深入挖掘文化品牌和好的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形成一个地方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街道、社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体会 篇6

2015年7月12日至7月17日,****政府组织领导干部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培训学习采取现场教学、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经济格局巨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试、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等专题进行培训。此次培训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针对性强,浦东干部学院其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感触颇深,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促进了身心和谐。作为一名干部,针对本次学习培训,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上来,就是对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再推动、再落实,我们必须在学习理解内涵、准确把握实质、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一是要真抓实干,树立良好形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干部,要主动履职尽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工作;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搞攀比、不坏规矩,在长期实践中孕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集村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要增强党性,坚定政治信仰。要深入抓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学习贯彻,着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作为一名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和修养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端正态度,将学习精神深刻领会,落到实处。通过这次学习,真正做到完善自我,改造自我,讲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四风”思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的。

二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1]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 既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又重视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 旨在通过建立共同愿景, 形成共同价值观, 激励自我超越, 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文化相比较, 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自身的明显特征。

1.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学习型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主要是系统思维方法和心灵转向的自我超越, 这是学习型企业文化源源不断的主体创造来源。在这种企业文化中, 企业组织成员从最高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能系统、全局、动态地思考与认识企业各种价值链, 都能注重成员自身的反省与体悟, 是对分割的、片段的、静止的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思维方式的超越。

2.学习型企业文化与组织学习具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型组织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所面临的竞争更残酷, 唯有通过提倡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来提升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升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因此, 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普遍的学习。在学习型企业文化组织中, 员工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 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文化、科学技术学习, 而且更主要的是在进行修炼式的学习。

3.学习型企业文化重视组织成员的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 人真正成为组织的中心, 组织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利润, 为了资产增值, 更是为了给每个成员创造一个能施展个人抱负、进行自我超越的环境。因此, 我们说学习型企业文化更关注员工的发展, 它比传统组织更多地营造适合员工发展的组织环境,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

4.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倡导员工个人学习和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基础。在学习型组织中, 学习包括三个层次, 即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其中, 个人学习是组织信息获取和加工的基础。在学习型组织中, 通过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塑造, 积极引导员工加强自我学习和能力提升, 同时倡导员工树立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使企业全体员工在这种学习型文化的影响下, 建立与企业愿景一致的个人学习目标, 全心投入, 不断修炼, 自我超越, 将学习作为个人的终身学习。这样, 企业就以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 引导形成学习型组织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5.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建立共同愿景的学习文化。员工学习过程要实现自我超越, 必须将个人目标和组织愿景联系起来, 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文化中的共同愿景可以使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工作和学习的目标趋向一致, 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进取心和信任感, 有助于团队学习精神的形成。因此, 培育一种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的使命, 也是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与现代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诸多相通之处。现代企业在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充分挖掘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共同愿景的建立

在中国古代, 《孙子兵法》中指出, 兵家的制胜之道, 以“主孰有道”为首, 所谓“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可与之死, 可与之生, 而不畏危”。[2]在《淮南子》中, 也有“上下一心, 君臣同志”的论断。可见,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共同目标的建立, 并希望通过“上下一心”来强化组织的整体意识, 激发组织成员的共同理想, 从而形成众志成城、摧城拔寨之势。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向往的意象, 包括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鼓舞和感召的力量, 为组织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共同愿景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 并传导到组织各环节中, 从而引导人们团结协作、共同进退, 提高组织的整体性和效益。共同愿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理念, 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 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 能够在员工心中注入活力, 促进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的提升。

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之上的, 个人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人对愿景的关切和信心, 共同愿景的力量同样来自于组织成员对愿景的关切和信心。所以, 共同愿景应该是人人衷心向往的愿景。在共同愿景下, 每个组织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 从而达到精简机构、效率提高的目标。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团队学习的形成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 “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同时, “和谐”观也要求人们倾力合作, 精诚团结。“和而不同”揭示的就是不同特质的事物、不同特点的人之间, 可以通过和合的方式, 达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存在。先哲们的这一思想与现代的“团队”意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非常强调“活到老, 学到老”, “温故而知新”, 对于当今提倡团队学习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团队学习, 它是建立在“和谐”和“好学”的基础上, 是发展企业员工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动过程, 它鼓励人们相互帮助, 共同学习, 形成整体大于个体的学习效果。

学习型组织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 这是学习型组织最本质的特征。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提升方式, 也是一种增进团体智慧的过程。团队是最佳的学习单位, 它必须学会如何萃取成员的智慧和才能, 确保整个团队既具有创新性, 又能协调一致地行动。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它不但可以改善团队的搭配与和谐, 减少组织成员内部的消耗和磨损, 还可以共享知识, 产生创意, 使团体智慧远远高于个人智慧的总和, 而且在复杂的问题上, 能够做到比个人更有洞察力, 更为聪明。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智模式的改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文化, 注重对自身的反省。如“吾日三省吾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理念都首先要求端正自身心态, 然后对他人进行判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一样, 员工们不能总以原有模式来观察和分析世界, 而应该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站在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心智模式是指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应, 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的经历的积累, 包括社会道德伦理观、世界观、人生观、社会阅历和历史传统等。这些长期的积累导致不同的心智模式, 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改善心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错误, 获得成功。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心智模式的正确性, 才能不断改善个人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获得进步和成功。

(四) 中国传统文化与整体思维方式的构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 传统哲学提出的“气一元说”、“阴阳五行学说”, 甚至中医理论提出的经脉论、脉象论等, 本质上都是系统论。这些理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 是一种系统思考的方式。企业组织也是一种系统, 是由一些部门、人员等相关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因素通过多种复杂的方式和渠道相互之间发生影响。系统思考的修炼方式, 就在于要求扩大人们的视野, 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能够顾全大局, 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处理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找到持续有效的解决对策。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思考, 就是把需要研究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 分清其中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 并从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处理和分析。根据系统思考的方法, 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对企业组织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控制和协调的时候, 不能局限于细节和局部, 而应该从全面和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以把握长期和近期、全局和局部、静态和动态之间的关系。

(五) 中国传统文化与自我超越的实现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在孔子看来,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可以视之为个人思想道德的成长过程, 以及个人品性的修炼过程。儒家所推崇的“为己”和“为人”的思想, 注重“内圣”的追求, 也是人格的完善过程, 其目标是要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道家的修炼思想与儒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家中的代表人物庄子所追求的“逍遥”境界, 就是要求人们摆脱各种名利的束缚, 回归人的本性, 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的自我修炼。

自我超越的目的在于创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自我超越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突破极限, 通过技巧的精熟, 战胜自我, 不断进步, 实现个人技能和人格的升华。自我超越把企业愿景作为驱使员工前进的目标。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 它以提高个人才能为基础, 却着眼于更高的目标;它关注精神的升华, 但又不局限于精神层面。自我超越需要人们全身心投入, 不断进行创造和超越,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终身学习。

由自我超越的员工所组成的企业组织, 以个人的学习为起点, 不断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成员从契约的关系中解放出来, 即从工具性的工作, 转变成精神层面的工作, 建立组织内良好的互助关系,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提高每个员工的学习兴趣, 培养高尚的学习精神, 从而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诸多相通之处, 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即有助于共同愿景的建立, 有助于团队学习的形成, 有助于心智模式的改善, 有助于整体思维方式的构建, 有助于自我超越的实现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德, 剑平.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孙武撰, 操等注.一家注孙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暑假参加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实在是校长的一大乐事,快乐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本人每次参加培训后都有意犹未尽,特别期待下个培训阶段的到来,反复总结,悟出其中的道理:

1.身为校长,每个暑假接到培训通知是幸运的。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福利,过去每个暑假,全体校长都期待教育局组织边学习边参观旅游的活动,其实相比之下,现在教育局邀请资深的专家学者上门为我们培训,我们得到的远比以前更有意义。

2.培训就是长知识、增见闻、拓视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培训中,我们这些专家学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毕一生所学,倾其所有把道理、方法、手段和一些奥秘告诉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在人生事业中更好地发展,我们认真学习,可以节省时间,缩短路程,增加成功率。本次学习我记住了几个经典的结论:“世界已变,学校未变,人家已变,我们未变”“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授别人,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最大的受益者”等,培训后,因为充实了知识,所以自豪、自信,产生了改革的动力和欲望。

沉重的思考

培训的过程是愉快的,培训的结果是有压力的,我们培训学到了一些我们平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技能,但是同时知道了外界办学的信息,差距很大,很多“怎么办”就在大脑里不断出现,本次培训,本人感觉这种思考是沉重的,“世界已变,学校未变,别人已变,我们没变”,我觉得我们再不变,我们就会被时代隔离,被现代抛弃,被世人责怪!

1.外界成名的学校,校长必须具备成名的基础,反思自我,我当中心学校校长四年了,我怎样管理我的学校,人家能专心研究,潜心学问,亲自执教,不断研究,硕果累累。我却整天在复评、等级评估中奔波

2.看郑杰《没有办不好的学校》一书,听专家们为了学校内涵的发展而冥思苦想,不溃余力去追寻新的办学思路,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一个“有为”的理念,校长追寻历史,规划目前,展望未来,是多么豪气冲天,看到人家学校的发展,我身为校长,真有点情何以堪的羞愧!我们设计理念,创建特色,校长满腔热情,行政班子雄心勃勃,可是老师叫苦连天,教授专家们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觉得也是,所以每次培训,动力和压力并存,我无形中开始沉重地思考着。

3.“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创建是时代召唤的产物,创建成功的专家因为成功,所以自豪,这些专家们经历培训、培养名师的全过程,在专家讲座上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但在我们这样的乡镇学校,成立这样的工作室还有些困难。培养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还是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努力。

深切的期盼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一个镇中心学校的校长,我知道每个校长都经历过各种曲折艰难的磨炼,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也肩负着人民群众和党的重托,党和国家也对我们的成长进行了不断的培训,花在我们身上的时间和金钱也不少,我相信我们每个校长在各自的岗位上也很想有所作为,干出一番成绩,我的现状是做了很多,做得很累,总算顺利,但是成效不够突出,在艰难的工作过程中,总有很多深切的期盼。

1.每个暑假开学的时候就是各镇中心学校校长最头痛的时候,突然会被通知调出了很多教师,又突然被通知学校没有体育教师或英语教师,边远的学校因为没有教师愿意前往等等,混乱的局面令人触手不及,常常感觉压力而头痛!深切期盼,暑假一开始上级就要跟各镇调研镇的教师情况,早做安排,早做准备,起码要在开学前半个月就定好人员,让我们有主动权,否则开局混乱,整个学期就难以顺利,期盼着……

2.上级部门要求每个学校要规范办学经费的使用,必须先预算才能使用经费。我期盼几个方面的完善:(1)加强我们参与预算的有关人员的培训。(2)如果有特别的任务要经常打乱我们学校现有办学经费的正常使用,上级部门应做出配套的辅助。

“愉快的学习 沉重的思考 深切的期盼”是我在本次校长培训中最深刻的总体感受,与全体培训人员共勉,我觉得,我们站在什么地方,从什么地点起跑并不重要,关键时我们该向哪里跑,跑到什么地方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全体校长向着正确的方向奔向明确的目标吧!

作者简介:黄绍青,男,就职于广东省江门苍城中心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篇9

孙青松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学习传统文化之心得体会可以陶渊明先生之言概括,以下标题非有哗众取宠之他意,此道非彼道,末学理解的“道”只是伦常道,过去日用而不知,读传统文化经典后方知而已。

一、迷信?

研究生毕业前未接触或正视过传统文化,以之为封建迷信,颇为不屑。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后才知自己属“无知者无畏”,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是“自己”迷信!迷信于自己的武断。

何谓迷信?迷是迷失,信是判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而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迷信自己谓之武断,迷信他人谓之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不可以下结论,对这句哲言耳熟能详,然理是理,我是我,道理好像是懂,然知而不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工作之中,故常犯强词夺理、武断、自大、卖弄之毛病。

想到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己甚是惭愧,能说不是学问,能做才是学问啊。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原来学就是做。王凤仪先生亦言此之为“空学没习”!

古人又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想到此不禁惊心,想想工作、生活中之诸多不顺确实多由此而起。

二、闻“道”。

感激我的同事何先生,因其单身,闲暇时多在办公室,我此时有家无室,亦多呆在办公室,故与其交流较多,说是交流,其实应是听讲,因其所讲对我多是闻所未闻,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的诸子百家均耳熟能详,何先生所讲真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妙语连珠,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骂人都骂得入木三分,如形容张爱玲“小资的教母,汉奸的姘头”。

开始时心里尽管很钦佩何先生博学多识,但心里又不服,心想你是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发表两篇国家一级刊物呢,你有吗?!与何先生之差距自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且因何先生语言犀利,我们曾因此还红过脸呢,想想真是惭愧!

因为不愿服他,因此在办公室聊天时故意寻找其语言漏洞,反唇相讥以此捞回面子,然未成功过,比如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如此点评,几天后其观点又截然相反,以之为终于逮到机会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不料其轻松化解,道理在其手中变化无穷,好像活了一般,正如其引用古人之言“宇宙在手万物随心”、亦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学“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长期相处,我知其天资聪颖,国学功底更是深厚,方知与其相差太远,方才对其口服心服。何先生看我真的服了他,又见我从图书馆借了一堆国学书籍,知道我对国学也有了兴趣,就建议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不要看,直到读懂了《论语别裁》才可去看。虽当时虽不能理解其深意,但幸亏当时我服了他,看了一年的《论语别裁》(很是惭愧,一年才磕磕绊绊读完,因为读读就犯困,后来才知是自己的性命之能量场不够,就如用100伏的电压带220伏的灯泡)。

当然我现在明白其深意:德者本也,术者末也。德行未立,术多害己,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啊。明白如何做人才是最基础的,基础未稳,大厦建的快,倒的也快!亦如当代诸多发财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人者,仁也,曾子诠释为“忠恕”,责己为尽忠,责人为用恕,亦如孟子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吧,动物也有忠孝节悌,雀困笼中宁死不食,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孝,狗不嫌家贫,却有儿嫌母丑,想想有许多方面我们人类尚不若动物,照圣人所发露人之标准,有很多人虽长着人身、说着人话,但所行却非人事了。

感恩何先生,他用闲暇时间不厌其烦给我讲了6年,佛说人有四难(生值佛世难、生为人身难、生在中国难、得遇名师难),很是幸运遇到何先生,他比我大一岁,何先生是我良师,然我却不够格做其益友。

四、知“道”

我们都喜欢说知道,但是否真的知“道”?也许是我们只知“道”之表,但不知“道”之里(理)啊。

道是什么?《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人之本源,“道”是性之途径,“教”就是找寻到途径在哪里(当然也包括教会别人)。比如“性”若是山顶,“道”就是通往山顶的路,“教”就是寻找到能上山顶的路。

能有如此认识,感恩王凤仪先生及其传人,有机缘拜读后发现其所倡伦常道与孔圣人之道殊途而同归,亦难怪梁冬先生称其为儒家之惠能。

人道之途径在哪里?在人之五伦上。除鳏寡孤独外,人人都有五伦,想象看:任意一人的五伦又有五伦,五伦的五伦又有五伦……

这人人之五伦“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将整个世界的人类连结在一起,西方亦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找到联系,而且只要为数不多的几次即可。

我们的祖宗真是太伟大了,因大道至简,他们将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高度总结,化繁为简为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为人子、为人父(母)、为人夫(妇)、为人兄(弟)、为人君(臣)、为人友(朋)。

身份对应着位置,位置对应着责任: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诚友信,即在其位谋其政,且应“素其位而行”,不越位亦不缺位,即过犹不及。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篇10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下面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非常感谢湖北的郭永琴老师及我尊敬的教练,使我有幸于2011年11月7日在湖北天门参加了传统文化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公益论坛,此次论坛的标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天的学习,真的感触特别深,收获非常大,让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来重温这份精神大餐吧、、、11月6日下午从汉口坐火车再转汽车于晚上七点多到达“茶圣”陆羽的故乡天门,而我们落座的金穗宾馆正好在陆羽大道边,庭园式宾馆,环境非常好。一到天门就听当地的朋友说天门乃“三乡宝地”,全国有名的侨乡,状元之乡和棉花之乡,真是好地方啊!难怪是湖北省四个直辖县之一,确实有独特之处。安顿完毕,早早休息,养精蓄锐,迎接明天开始的精彩学习!

第二天早上七点不到就来到宾馆旁边的会议场所天门剧院,已有早到的百姓排好了几米长的队伍,每个人都很规矩,不大声说话,有很多穿唐装的义工开始为我们服务,安排好人群,验票,问好,态度非常温和,脸上总挂着舒心的微笑,不断地说您好,谢谢,并鞠躬。还真有些不习惯,感觉像身处几千年前的礼仪之邦,不由得内心安宁下来。每个人都很安静,相互礼让,没有拥挤、插队、吵闹、浮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论坛?什么样的环境?带着疑惑,跟随义工老师的引领有序的进入会场,并依次坐下来,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文件袋,里面备有笔、笔记本、《弟子规》、《爱与感恩歌曲集》、论坛温馨提示。

不由感叹会务准备得细致到位。整个会场充盈着舒缓典雅的音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上大幅红底黄字的论坛主题,右边还有一高大的古圣先贤孔子像。舞台两边有两个大屏幕,右边显示舞台全景,左边显示音乐视频,会场两边和过道都有不少义工老师笑容可掬的引领人群有序就座,没有喧哗,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井然有序。约莫七点五十分左右会场一楼已坐满,一穿红色唐装的义工老师走上讲台,先深深对观众鞠一躬,然后请我们拿出《弟子规》,和她一起念:“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充满整个会场,犹如回到古时的私塾、、、读完,义工老师感恩大家并再次深深鞠躬,缓缓走下来。紧接着便是论坛温馨提示的独白,告知我们会场注意事项且为我们准备了营养健康的素食中餐及开水、凉水、茶叶水、生姜水、红糖水等。不由得再次感叹会务的用心和细心!

篇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我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规律,陈老师讲到道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就叫道。

什么是德呢?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还有人说这个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讲,一点不高深。秋天结苹果,您觉得这个苹果高深吗,一点不高深。苹果树结果、老母鸡生蛋,这有什么高深的。自然大道,这个道,最朴实,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听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传统文化。它一点都不神奇,一点都不奥妙,非常通俗易懂,问题是现在没有人讲。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作所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就叫有德。这个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的人变得很浮躁,变得很功利,我们已经失去了人的纯朴的本质。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这是个强者的社会,因为什么都需要竞争,社会需要强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乐,不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无名的,都活的痛苦。

后来我初读了了凡四训,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过程,了凡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后来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人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在后期了凡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改变了原本被算定的命运,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怨天忧人不满上天的不公平,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命中没有的是求也求不来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有的迟早会得到的。了凡先生没有去怨天忧人,通过努力得到名利财富,那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德行是不能获得相匹配的东西的,因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学其实是博大景深的一门学问,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佛学开导人对世界的认知,让人知道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开心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时时快乐开心,我们不可能永远悲伤痛苦,一切都将过去。然后佛学教导人在思想上改变,教导人乐观,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是暂时的,世事无常,我们不可能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佛学告诉我们不因为快乐而兴奋不已,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伤,因为这是暂时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这是暂时的,富贵时也要想这也是暂时的。佛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过错,不要迷恋一时的快乐,不要遇到挫折就沮丧,我们要知道我们从来到世间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会离我们远去的。

我们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得到,舍得放下富贵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会得到快乐,舍便是得,不舍便不得。

篇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上一篇:2.1音乐教案下一篇:赏桃花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