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指导式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自学指导式

试论指导学生自学的“三驾马车”

摘要:星海小学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开展始终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践紧密结合,深入践行“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探索小学生自学指导策略的优化,努力让教师在指导自学的有效上求发展,让学生在三自学习的高效上求进步,让教学在自学模式的完善上求突破,形成了善“导”、慧“学”、优“管”的指导自学的“三驾马车”。

关键词:善“导”;慧“学”;优“管”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办学十年多来,始终追求“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以生为本,素质至上,寻找着“适合的教育”,始终以科研的范式抓教育教学的品质,从发轫于“十五”的“活动教育”,到后来“十一五”的“有效教学”,再到“十二五”期间《适合教育视域下师生自主发展策略研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新课程背景下我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新契机更迫切呼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跟进。因此,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如何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主体,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颗璀璨夺目之星,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新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一、善“导”:让教师在指导自学的有效上求发展

1.凸显课堂变革,探索指导自学的模式。我们认为,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主阵地实施有效的自学指导,是这项教学改革实验的核心。为此,我们努力“让课堂适合儿童”,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形成了以效益为主标、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的“六主”建模基本思路。

我们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形成了该模式的五大基本程序,即:构建目标,有的放矢;自学课本,指导尝试;小组讨论,质疑探究;变式练习,想象发散;简要概括,优化发展。“五大程序”凸显了“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和师生“双主体”的和谐统一,我们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常模”基础上的学科及课型“变式”,又要注重指向“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我们的自主性课堂凸显因材施教,在教学安排上体现梯度不同的分层要求,强调区别对待。以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为基础,以习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核心,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最终目标。不拔苗助长,给学生提供成长的适合阶梯。

我们期待的自主性课堂是在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三重境界,即“三生”课堂:生态课堂、生趣课堂、生命课堂。分层要求青年教师着重实践“生态课堂”,骨干教师着力打造“生趣课堂”,名师团队着眼研究“生命课堂”。

而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2.立体开发课程,拓展指导自学的平台。课程是教师开展指导自学的重要载体。开展实验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们花大力气,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搭建教师指导自学的广阔平台。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对学科课程进行“二度开发”,锻炼并提高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有效指导自学的能力。实践证明,“执行课程”到“开发课程”的转变,让教师指导自学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得到了发挥。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及“学科活动课程化”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先,我们综合兼顾教育资源、师资特长和学生需要等主客观因素,在不同的年段开辟了不同的特色课程体系:一年级健美操,二年级轮滑,三年级击剑,四年级国学,五年级少年科学院,六年级种植。老师们自编了校本教材,使特色课程开设能踏地而为,步步为营、以谋实效。目前,名为《校本星海》的校本教材,涵盖有体育篇、诵读篇、健康篇与实践篇,作为星海教育丛书之一,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次,我校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了多样化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兴趣课程菜单。目前我校各类校级、班级兴趣课程已经达到100余个,全校大多数教师都担任至少一门拓展型或探究型兴趣课程,内容涉及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从各兴趣组汇报展示的效果上看,大多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也在这样的平台上充分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

此外,我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快乐体育节、智慧科技节、幸福读书节、多彩艺术节、幽默英语节等校园节日已成为我们的常规活动。我们把这些活动统整安排,形成了星海的活动课程体系。这些活动课程的实施,也拓宽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绩和才华。我们还非常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打造优美和谐的自学文化和环境,建设虚拟的网络自学天地,通过心理的无意识的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创新教研活动,研出指导自学的实效。我们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指导自学专题的特色教研活动,让指导自学研出实效。在教研组的“心得传递”活动中,近百位骨干教师做心得讲座,分享指导自学的智慧、经验,如数学组李老师从唱好课前“准备曲”、演好课堂“交响曲”、奏好课后“结束曲”三方面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赢得热烈反响。作为本学年备课组每周一次的常规动作,“单元主讲”已然成为各学科教师们反思教学、研讨自学、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指导自学方面的主题沙龙、专家引领课堂、骨干教师示范月、与兄弟学校联合教研、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以“研”促“教”,以“研”促“自学指导”,在日常行动研究中改行走方式,有效提升教师指导自学的能力。系列“特色教研”活动组合推出,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间交流研讨,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研究共同体,深化了指导自学的校本研究,研出了实效,从而积淀了良好的学校自学研究文化。

二、慧“学”:让学生在三自学习的高效上求进步

1.三减二加一增,给足指导自学的空间。我们坚持“三减二加一增”的做法,为学生腾出自学的空间。“三减二加一增”即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记忆负担、心理负担,加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专门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三减”行动。我们始终坚持拓展星海娃特色学科活动平台,做出亮点特色,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其良好习惯。在校园兴趣组和节日活动上拓展空间、时间,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学习,自由交流,自动发展提供舞台。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严格控制作业量,每月设立“无作业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可能。通过推进“三材”建设(教材、学材、习材),为不同个性、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套餐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各学科都制定了“星海娃自主学习导学单”、“星海娃自主学习加油站”、“星海娃自主学习探索卡”等阶梯练习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2.自主自能自创,强化指导自学的抓手。此前,我们提出“三自”学习的概念,分层次进行指导学生自学。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探索,努力做足“三自”学习的文章。三自学习是指:自主学习、自能学习、自创学习。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自学的意愿和意识”,自能学习主要表现为“自学的方法和方略”,而自创学习则主要表现为“自学的自觉与自创”。通过个体激发,指导自主学习。自学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因此我们倡导教师注重个别指导。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课堂上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针对学生思维程度的不同,进行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作业等反馈出的问题,教师进行个性化的个别辅导。通过方法指导,指导自能学习。教以方法,提升能力。我们每个年级都制定了“导学单”,确定具体明确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感到预习有路,思考有序,练习有方。通过重点培养,指导自创学习。自创学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的重要标志。

3.课内课外联动,用好家校合作的平台。学校推出的“三卡”等指导自学的个性化作业,离不开家庭辅导的配合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紧密携手,才能充分发挥合力,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积极利用家长学校,拓宽并整合教育资源,家校合作开展自学指导。如家长开放活动围绕“自主学习,你我同行”,探讨、分享如何挖掘孩子内在潜力,指导自主学习。我们发起“指导学生优秀家长”“星海好家长”校内评选活动,呼吁家长努力营造最佳的家庭自学环境,并通过网上投票等,在家长中树立指导孩子自学的典型,鼓励更多家长参与到指导自学中。我们还利用班级博客、年级班级QQ群等网络平台,将指导自学的指导意见,设计的个性化作业等资源提供给家长,让家长课外的辅导有一个依托,提高辅导效率,发展学生特长。如语文学科推荐阅读书单,数学英语学科提供拓展练习与阅读等。

三、优“管”:让教学在自学模式的完善上求突破

1.拓视野双线管,增强指导自学的实效。一是指导自学改革实验进行的“质量监控两条线”的分层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以“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这条线主抓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能力、素养的提高取得了新的进展,学生从对方法的模糊感受到目前许多学科都特别注重总结笔记并试着将方法在新的学习中迁移。这一点,从近年来我校对外展示的几次大活动上都有所体现。原省教科所所长袁金华先生在听课后,对我校语文课堂注重自学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家长”这条线主抓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态度、习惯、意识的培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抓过程四级关,落实指导自学的探索。二是推进指导自学改革实验,全面深入进行的“四级把关制”也给课堂指导自学的开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坚持“自学五进”的具体策略,即指导自学进预习、进目标、进环节、进作业、进反思。与此同时,我们严格做好指导自学质量监控,教师严把课堂关,备课组严把单元关,年级组严把过程关,学校严把督导期末关。认真做好自学指导质量分析,实行“教师—备课组—教研组—学校”的“四级质量分析制”。近两年来,指导自学在面上实现了各学科,每课时的全覆盖。同时,教导处在整个一学年中陆续通过“七认真”检查(重点看备课是否强调自学指导,是否有具体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措施,并能落实到位),随堂听课(在上课等环节中体现自学指导,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及家长对指导学生自学效果的评价)等不同方式方法,强化了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指导和监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重学习主题化,保障指导自学的品质。为了提高教师指导自学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们坚持每两周一次的专题教研活动纳入指导自学专题,倡导学习型备课组和教研组。就指导自学而言,各教研组努力从“过有主题的教研生活”到“提升主题教研的质量”,把指导自学从浅层次的尝试提升到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教研强调“学”字当头,“研”字为主,课堂为“根”,发展为“本”。在继续开展好“自学指导”、“学习沙龙”、“单元主讲”、“心得传递”等活动的基础上,各教研组针对本学科特点,多渠道挖掘指导自学主题的途径,重点研讨指导自学的策略。每一个星海人都在学习研讨中寻找到一扇适合的窗,让视野变得更为高远;都能在指导自学教学改革实验中寻找到一个适合的支点,让教育教学得到最大的发展。

作者:钱发华

第2篇:地方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自学指导法探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就业质量提升与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项目编号:湘教通[2016]400号序659)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然而该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普遍缺乏自学能力。文章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实践对象,探讨如何开展自学指导法。通过适当的教学安排,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达到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以及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目的。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明显改善了学生的自学氛围。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中级财务会计 自学指导法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16年10月8日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结构,到2020年具备初、中、高级资格会计人员分别达到500万人、200万人、18万人左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地方本科高校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以湖南省为例,会计专业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在校生近四万人,其中二本院校占比超过80%。与985和211等高水平大学比较,地方一般本科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自制力。如何使会计专业学生适应不断深化的会计改革需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会计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一门核心基础课,同时又是会计职称的核心考试科目,针对该课程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所述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参考资料等,经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具体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本文以邵阳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探讨自学指导教学方法在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课中的实施过程和应用效果。

二、地方本科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零散,理论性强

一方面,中级财务会计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学生进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后,感觉内容明显增加,除了对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进行讲述外,该课程还包括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或有事项、会计调整等一些特殊业务的内容,因此,难度也相应扩大;另一方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制造业企业为背景,讲述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实务知识,在课时量受限的情况下,课内实践机会少,即有“学”无“习”,影响趣味性。上述两个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出现畏难和烦躁的学习情绪,滋生放弃心理。

(二)先验知识和实践认知机会缺乏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源大都来自本地区附近的农村,其家庭和个人经历难以提供会计先验知识,如会计具体业务、待遇等;另一方面,中西部地方经济相对落后,所能提供的会计实践匮缺,而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大学期间仍无法形成对会计的正确认知。先验知识和实践认知机会的缺乏,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与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影响学习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较为世俗,甚至急功近利。而国内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有影响的企业,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在中西部一些偏远的地区,如邵阳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这样,学生无法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就业岗位相衔接,进一步恶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般而言,高考后,家长、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严控教育。由于大学生活相对自由,闲散时间富足,除去正常的课程学习外,学生大部分时间被“拇指”文化、网络文化、恋爱文化、棋牌文化、社团文化和“商业”文化等占据,导致主流教育文化的没落。

(五)师资受限

地方二本学校,教师数量有限,课程教学量大,经历有限。根据一项调查,大部分高校会计教师没有从事过实际会计工作,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只限于书本,这就限制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自学指导法目标

(一)解决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量少的矛盾

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不可能每一个知识点都由教师充分讲解,对于个别相对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实学生空闲时间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会计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基础”这一理念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受限于学生的层次,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本身的自制力普遍较差,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一般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两者助推了他们将时间投入网络游戏等其他活动之中,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这时,教师如果忽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这种情况下,只有合理应用制度性奖励和惩罚措施,通过教师每周的自学任务安排和指导活动,才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方二本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好奇心不足、挑战欲望不强,“六十分万岁”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在自学指导法中,鼓励学生对自学材料进行思维加工,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课内场合进行汇报、辩论;鼓励学生收集时事资料,并对其内容和书本知识进行关联,形成书面报告。在此过程中,对一些创新度较好的想法,学校鼓励和资助其通过科技论文的形式进行公开发表。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问题教学、课堂讨论是自学指导法的两个重要组成环节。一方面,针对自学内容,教师拟定问题,印发至每个学生,从而达到检验自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分小组讨论,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汇报和辩论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语言组织能力,增强执行力。

四、自学指导法教学的内容和实施

围绕着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对一周内的教学任务做如下安排(见图1)。以每周三次课、每次课两学时计,第一阶段为“周中”,是指一周内后两次课;第二阶段是周末空闲时间;第三阶段为周初,是指一周内的第一堂课。

(一)第一阶段:周中传统教学+任务安排

大学课堂是师生直接交流的主要场合,而直接交流可以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甚至在思维、思想和方法论上影响学生,因而这是解决中级财务会计知识中基础性问题的理想平台,如各类财务报告具体要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另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每一章的具体对象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因而,本实践中选取四分之三的具体对象作为课堂讲解重点。这样,学生在经历了课堂学习的洗礼后,可大体掌握余下四分之一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对象,学生可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形式深入学习。

在周中课堂教学的最后课时,教师须完成两大任务:一是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自学的具体对象,同时归纳和总结课堂上已学对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建立学习余下对象的思维逻辑。二是安排调研任务,所调研内容围绕本周所学知识展开,既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又包括应用实例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上交,并作为平时作业记分。

(二)第二阶段:周末网络公开课学习+课外专题调研

网络公开课的学习是国内目前自学方法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尤其针对于地方本科高校,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公开课,可以大大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公开课的讲授者一般为本领域的权威人物,其深厚的知识积淀和广阔的专业视角可以带给学生一种新体验。

课外专题调研主要包括国内外现状调研和案列调研两大类。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又分为“国内著名学者及其相关研究”“国内财务核算方式的历史演变”“美国与中国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异同”三小类。其中第一小类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内现状,增长学术知识;第二小类有助于理解国内政策演变,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深度;第三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学生应用知识的广度;第二类综合案例的调研,其实质上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应用,帮助地方本科高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熟记典型案例,了解会计实践工作,增强对本专业未来工作的相关知识。

此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无教师参与,最大的弱点也是无教师参与。对于原本自制力差的地方本科高校学生,这个缺陷被进一步放大。为了弥补,须采取必要的制度性奖罚措施。这种措施采取类似于传统考勤的方法,借助于“爱课程网”的域名登录机制和学习计时机制,学生在完成学习后,须将网页结束状态以截图的方式分发给指导教师,由此记考勤分,并规定缺课半数者直接认定总成绩不及格。

(三)第三阶段:周初自学知识检验+专题发言

每周课程以小测试的形式开始,教师将预备的五至八道测试题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测试时间为10至15分鐘,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小组长。测试时间结束,小组长收齐测试答案。在课间休息时,小组长批改小组成员的试卷,将成绩登记好交给教师,之后教师对错题进行讲解,并调查错误发生的原因,以检查并改进学生自学效果。

针对“国内著名学者及其相关研究”“国内财务核算方式的历史演变”“美国与中国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异同”以及“应用案例”四类调研报告,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专题讨论,并选择组员进行汇报,每组不少于五分钟且不超过八分钟,汇报人员每周轮换。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平时成绩分,这种方式有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由于部分章节需要两周或者两周以上才能够完成,造成部分周初任务不能以课程章节顺序进行安排。对于未与章节同步的周初任务,教师应根据经验设置为开放式课题,并提出讨论的题目,如:财务会计知识体系的归纳、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劣状况等。组织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相结合,要求每个学生在空闲时间收集材料并组织发言稿,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均发言,形成统一观点,并选择代表进行论点和论据的阐述。

目前,这种方法达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的目的,但仍存在众多困难。其中最大难点在于学生的发言情况。若采取强制性措施,势必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而若采取温和方式,将助长吝于发言学生的沉默心态。教师应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活动,譬如可以将参加讨论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或对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五、自学指导教学法的评价

自学指导法在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能够真正检测评价教学效果的评定方法。实践中,采用如表1所示的学生考评标准,为了突出学生自学过程,公开课考勤、课堂表现以及周初小测试三部分占据百分之五十的份额,提高了评价的灵活性。

当然,作为一次小范围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还应多角度考评,即在“教师考评学生”的同时,还应具有“学生评价教师”“自己评价自己”“督导评价教师”。其中学生评价教师采用问卷和私聊相结合,以获取相应建议;而“自己评价自己”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从而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自学状态,便于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因而增加“督导评价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施教动力。

这种教育模式的出发点是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目前本课程开展两年,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学生整体满意度达到98%,而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进出图书馆、自习室等场所的频率明显提高,可见,其自制力有明显的好转。

六、结束语

综上,从提高地方本科高校会计类学生的专业知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出发,将自学指导法贯穿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当中。通过合理布置周中、周末和周初三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并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评价机制为保障、以问题调研为补充,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符合我国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氛围,以此提高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X

参考文献:

[1]王昱.湖南省第二届高校工商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共话“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商学院的机遇和挑战[OL].http://www.gov.hnedu.cn/c/2016-11-14/851740.shtml.

[2]蔡旺清.地方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会计,2015,(01):40-42.

[3]杨茂公.普通高校本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4]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26-31+95.

[5]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94.

[6]田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5).

[7]王慧璞.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苏佳玲 刘承智

第3篇: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自学指导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运用大单元教学法开展教学,是为了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充分自主学习。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且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价值,将大单元教学法融入初中语文自学指导设计后,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著。因此文章结合实际,从大单元教学法概念着手,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和此方法间的联系;并阐述如何利用大单元教学法实现初中语文自学指导的设计,内容如下。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法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34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工作也发生巨大转变。在以往课程教学中学生多为被动学习,而如今的课堂教学注重主动性、灵活性,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要想让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自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落实对应的自学指导设计工作,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初中是学生成长及思维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有研究指出:大单元教学法融入初中语文教材自学指导设计中,能够发挥出卓越效果。因此,本次特围绕相关内容加以分析,以总结出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的经验。

一、大单元教学概念及内涵

姚新国在《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下教学思考》中指出:大单元就是在结合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上,将文章有关联性的知识进行归纳优化后,整理出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也有其他学者提出:大单元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结构完善后,并通过系统相关原则合理编排教材,罗列出各内容間的密切关联。如此,就能让不同教学单元间知识点变得紧密不再分散,如同形成一个知识链。在核心素养教学方针中对大单元教学法的内涵再次明确。第一,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着手,扩大格局;第二,由于部分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其能力及观念培养,因此需强调全面育人。第三,此方法有利于教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更深层次分析,大单元教学法不但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也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重要转型措施。

二、大单元教学法与初中语文教学

1.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教材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具体原因包括:其一,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对自主学习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和概念;当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对自主学习过程缺乏细致和明确的规划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变成了自由学习,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想法学习,不但学习效率较差,且效果不够理想。其二,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信任,同时学生本身又没有强烈的主动性;双方都习惯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当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存疑,当学生面对困难后立刻予以帮助和讲解,让自主学习难以发挥出实际效果。

2.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大单元教学法是将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汇总,将其列为“1个单元”。通常情况下,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因此大单元教学法能明显提升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将不同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成为1个大的单元,以让学生完成其综合化学习。其中内容涉及范围很广,例如包含单元内容导读、识字、自主阅读、读写联动、基础训练等。待实践后,就能很自然地将学习主体落在学生本身,而语文教师主要负责单元学习方法的设计、框架的设定、引导等方面。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法,能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化、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明显帮助。此外,大单元教学法其实和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也能相互补充和配合。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不同,其知识点相对零散,往往要求学生课下有一定深度积累,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及分析能力。若仅仅采取传统得教学方法,那么难以提升教学效率。此外,大单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深化,对提升学习能力有推动效果。

三、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自学指导设计中的应用

1.整合单元目标,围绕要求设计自学任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时,语文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而不是对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进行过多的指导。为此,教师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以全新的方式来明确教学目标和定位。换言之,教师先要明确学生进行单元自主学习时,应当达成怎样的目标。具体包括字词、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不同环节。除了明确目标和要求外,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对大单元的教学主题有所掌握。当然,教师也可结合文章体裁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将教材中一些表达手法或是体裁类似的文章联系归纳,并共同作为1个单元来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人生之舟》这一单元内容时,可提前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感受到记叙文或散文写作特点、能够在默读课文后掌握阅读技巧,或是写作练习中能参照作者的方式抒发情感。具体做法可包括:1.教师先提供所讲解的课文背景知识,让学生自主阅读前对作者、课文相关内容有一定了解;2.结合课文中的出现的生僻字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做好基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设定问题让学生回答。注意问题最好涉及文章的结构、遣词造句等细节方面内容。当学生带着问题分析时,便能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

给学生提供一篇课外文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能讲解其大意,分析作者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结合学生展示讲解过程,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的掌握情况,随后针对性地开展评价。

综上,在将单元目标整合后,语文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设计过程会更加完整、有序,从而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促进其高效学习。

2.结合整体内容,营造情境化的自学环境

在大单元教学概念下,语文教师要将学生的背景知识了解、阅读技巧学习、课文分析、课后练习等分为不同部分,然后据此对单元内所有涉及的课文统一学习,进行整体性阅读。在此过程中会涌现许多问题,譬如不同课文中的故事背景、写作风格都有差异,导致学生理解时会有一定难度。例如在教学“四季美景”这一单元中,会涉及《春》《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多篇课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PPT、视频方式,提前构建起关键词为“四季”“景色”的主题情境。在图片和视频作用下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快地融入情境中。同时,情境创设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时,提前在脑海里树立一个整体化的概念,从而在实际学习和阅读时,能主动对有类似点的课文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信息提炼和分析能力。在上述过程中,语文教师需积极做好引导作用,适当增加趣味性的课外文章补充,一来可以提升学生兴趣,扩大其视野;二来也能进一步锻炼学生对类似文章的解读能力,强化其阅读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和各个环节的大致设计,但不可完全加以管控,否則可能导致学生机械地完成自主学习,影响到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强化,并不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材是所有学科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教材的更新和完善,更需要教师对其深入研究,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教材的价值。大单元教学模式运用,能帮助学生搭建起自主学习平台,再结合教师的指导设计,从而保障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如今,将大单元教学法融合到初中语文教材自学指导设计中,主要可从“围绕要求设计教学任务”“为学生营造出自学探究学习情境”两大方面落实。相信在结合此教学法后,能够将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最终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素云《新课改下创新观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学周刊》2021年第30期。

[2] 王颖辉《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家长》2021年第27期。

[3] 白廷军《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5期。

[4] 王海东《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材自学指导设计中的应用》,《求知导刊》2020年第4期。

(吴晓燕,1975年生,女,汉族,陕西眉县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大单元教学)

作者:吴晓燕

第4篇:电路自学指导

《电路分析(A)》自学指导大纲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学时)

§1-9 受控电源 重点:

1. 理解受控源的特性; 2. 会求解含受控源的电路。 难点:含受控源电路的求解。 课内习题:P18:例1-1 §1-10 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

1.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2. 熟练掌握扩展的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3. 灵活地运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于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基尔霍夫定律的灵活运用。 课内习题:P22:例1-2,3,4 本章习题:P28:1-16,1-20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3学时)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重点:深刻理解等效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对外等效”含义的深刻理解。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重点:

1. 熟练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

2. 熟练掌握串联电阻的分压和并联电阻的分流。 难点:混联电路的等效变换。 课内习题:P34:例2-1 §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重点:熟练掌握电阻的Y形和△形连接间的等效变换。 难点:Y形和△形连接间的正确等效变换。 课内习题:P38:例2-2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重点:熟练掌握电压源的串联等效和电流源的并联等效。 难点:对电压源不并联、电流源不串联的理解。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重点:

1. 理解实际电源的模型; 2. 掌握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3. 灵活等效由电压源、电流源和电阻组成的有源电路。 难点:有源电路的灵活等效、求解。 课内习题:P42:例2-4 §2-7 输入电阻

重点:熟练求解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难点:含有受控源的一端口输入电阻的求解。 课内习题:P44:例2-5 本章习题:P45:2-1,6,9,10,11,12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

§3-1 电路的图 重点:

1. 图论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结点和支路的概念; 3. 作有向图。

难点:确定支路、结点做出电路的图。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重点:

1. 求解变量的完备性与独立性;

2. 确定电路的独立KCL和KVL方程。 难点:独立KVL回路的确定。 课内习题:P73:3-2 §3-3 支路电流法 重点:

1. 支路电流法变量的选取; 2. 支路电流法方程的列写; 3. 无伴电流源支路的处理;

4. 熟练应用该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难点:存在无伴电流源支路的支路法应用。 课内习题:P74:3-7 §3-4 网孔电流法 重点:

1. 网孔电流法变量的选取; 2. 网孔电流的正确理解; 3. 自电阻、互电阻的理解; 4. 无伴电流源支路的处理;

5.熟练列写网孔电流方程,并能熟练应用该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难点:存在无伴电流源支路的分析。 课内习题:P60:例3-1 §3-5 回路电流法 重点:

1. 独立回路的确定; 2. 回路电流的正确理解, 3. 回路电流法变量的选取; 4. 自电阻、互电阻的理解; 5. 无伴电流源支路的处理; 6.熟练列写回路电流方程,并能熟练应用该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难点:

1. 独立回路的选取;

2. 回路中存在无伴电流源支路的分析。 课内习题:P63:例3-2,3 §3-6 结点电压法 重点:

1. 结点电压的正确理解; 2. 结点电压法变量的选取; 3. 自电导、互电导的概念; 4. 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处理; 5. 熟练列写结点电压方程;

6. 熟练应用该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难点;含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分析。 课内习题:P71:例3-7,8 本章习题:P73:3-5,6,8,11,12,14,20

第四章 电路定理(6学时)

§4-1 叠加定理 重点:

1. 叠加定理的适用条件; 2. 叠加定理的内容; 3. 叠加定理的正确运用;

4. 叠加定理的推论:齐性定理内容、应用。 难点:

1. 叠加定理的推导;

2. 叠加定理的正确理解:对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独立源置零的理解; 3. 叠加定理的正确运用。

4. 齐性定理的应用:梯形电路的“倒退法”。 课内习题:P84 例4-

2、例4-4 §4-2 替代定理 重点:

1. 替代定理的适用条件; 2. 替代定理的内容; 3. 替代定理的正确运用; 难点:

1. 替代定理的推导;

2. 替代定理的正确理解:对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独立源置零的理解;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重点:

1.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适用条件; 2.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内容; 3.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正确运用; 4. 输入电阻求解方法; 5. 最大传输功率问题。 难点:

1.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推导; 2.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正确理解; 3.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的正确运用;

4. 含受控源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解。 课内习题:P90 例4-

5、例4-

6、例4-

7、例4-10 §4-4 特勒根定理 重点:

1. 特勒根定理的适用条件; 2. 特勒根定理的内容; 3. 特勒根定理的正确运用; 难点:

1. 特勒根定理的推导; 2. 特勒根定理的正确理解; §4-5 互易定理 重点:

1. 互易定理的适用条件; 2. 互易定理的内容; 3. 互易定理的正确运用; 难点:

1. 互易定理的推导; 2. 互易定理的正确理解; 3. 互易定理的正确运用; §4-6 对偶原理 重点:

1. 对偶元素;

2. 对偶与等效概念的区分; 难点:

1. 对偶与等效概念的区分

课内习题:对以前所学的关系式用对偶推导。

本章习题:P104 4-

1、

3、

5、

6、

10、

12、

13、

15、

17、20

第八章

§8-1 复数 重点:

1. 复数的表示形式; 2. 复数的运算; 难点:

1. 加减法用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 2. 乘除法用复数的指数形式运算。 §8-2 正弦量 重点:

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 正弦量有效值的概念;

相量法(4学时) 3. 正弦量相位关系。 难点:

1. 正弦量相位关系的超前,同相,滞后,反向和正交 §8-3 相量法的基础 重点:

1. 引入相量法的基础;

2. 引入相量法的目的、好处; 3. 正弦量与相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4. 正弦量的计算与相对应的相量计算; 5. 正弦量相位关系。 难点:

1. 用相量表示正弦函数的正确理解; 2. 正弦量与相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重点:

1 .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

元件约束的相量形式;

3. 电路的时域模型变为相量模型; 难点:

1.

电路的时域模型变为相量模型的正确理解; 课内习题:P185 例8-3 本章习题:P187 8-

6、

7、8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8学时)

§9-1 阻抗和导纳 重点:

1. 阻抗的定义及其计算; 2. 导纳的定义及其计算; 3. 阻抗与导纳的关系;

4. 基本元件的阻抗与导纳的计算。 难点:

1. 阻抗、导纳是复数,但非相量;

2. 阻抗(导纳)的模、阻抗(导纳)角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 3. 阻抗(导纳)的实部、虚部的物理意义;

4. 网络的容感性的判断(根据阻抗角或导纳角)与物理意义;习题:P218 9-1 §9-2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重点:

1. 阻抗的串并联等效及其计算; 2. 导纳的串并联等效及其计算; 难点:

1. 阻抗的串并联与电阻串并联的异同; 2. 导纳的串并联与电导串并联的异同;

课内习题:P195 例9-1 习题:P218 9-2 §9-3 电路的相量图 重点:

1. 相量图的定义; 2. 相量图的画法; 难点:

1. 参考相量的选取;

2. 相量图的画法;

课内习题:P197 例9-

3、例9-4 习题:P219 9-

4、9-7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重点:

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手段:相量法; 2. 正弦稳态电路的一般分析步骤; 难点:

1. 将直流电路中的等效方法、建立方程方法及电路定理直接应用于相量模型; 2. 辅助工具——相量图的运用;

课内习题:P198 例9-

5、例9-

6、例9-

7、例9-8 习题:P220 9-

9、9-

13、9-15 §9-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重点:

1. 有功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2. 无功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3.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 4. 基本元件的功率和能量。 难点:

1. 对瞬时功率的理解;对无功功率的理解;

课内习题:P204 例9-9 §9-6 复功率 重点:

1. 复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2. 复功率的意义;

3. 复功率与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关系; 4. 电路中复功率守恒; 5. 电路中有功功率守恒; 6. 电路中无功功率守恒; 难点:

1. 对复功率的理解;对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的理解;课内习题:P207 例9-11 §9-7 最大功率传输 重点:

1. 戴维宁定理的运用;

2. 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最佳匹配; 课内习题:P209 例9-12 习题:P222-228 9-

18、9-

28、9-

32、9-40 §9-8 串联电路的谐振 重点:

1. 谐振的定义;

2. RLC串联谐振的阻抗特点; 3. RLC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

4. RLC串联谐振时的LC上电压与品质因数的关系; 5. RLC串联谐振时的功率特性;

6. RLC串联谐振时的LC上电能情况; 7. 电路的选择性; 难点:

1. 对电压谐振的理解;电路的选择性;

2.RLC串联电路的LC上电压与频率的关系; §9-9 并联谐振电路 重点:

1. 谐振的条件和谐振频率的计算; 2. 并联谐振的阻抗特点; 3. 并联谐振的频率特性;

4. 并联谐振时的功率特性、电能情况; 难点:

1. 对电流谐振的理解;并联电路的LC上电流与频率的关系; 习题:P228 9-20、9-24

第5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我认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能力,这才是根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和思考,有以下看法

一、预习指导法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是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的有效途径。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有一定的要求,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看看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自己能理解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指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知识点、关键处,采用圈、点、划、注等方法,让学生通过预习,把一些疑虑写下来。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

二、课堂自学指导法

过去我惟恐学生学习不全面,这不放心,那也要讲,结果呢?学生学不会,不爱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只能疲于应付,根本谈不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的问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呢?总结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首先检查学生预习效果,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自学反馈,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发现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教师则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更高的层次,指导以后的运用,使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讨论的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悬念或学习的障碍,引导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勇敢地提出来,或鼓励学生与学生互动质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作业练习自测法

数学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学生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学生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数学作业练习的落脚点也在这里。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直观例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分档给出作业或阶梯式给出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同一性,增加选择性和弹性,让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来主动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要求。或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变被动完成作业为主动探索研究.通过作业练习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一一呈现出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第6篇:自学指导教学法

自学指导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较好的教学方法。教育部一再提出中小学生要减负。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内掌握了知识,课外的负担自然也减少了。这种教法显然也是符合上级的减负精神。当然,教学方法也是由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所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自学指导法也是如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应考虑教学方式的教学手段的最佳组合。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自己对数学自学指导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A、自学课本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自学的内容包括新课中的内容、概念、法则、计算方式及例题等。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根据学习目标去自学以上内容,就自己的认识在课本上做出重点、难点的记号。对于容易的内容可不作任何说明或解释;对于疑难的内容可出示自学提纲,或对疑难点略作启发提示,学生根据提纲自己自学课本。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分别引导认真自学课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对中等以上学生应抓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促进他们认真思考,加速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对后进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使之能顺利地自学教材,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

注意:①要教给学生自学教材的方法。如分粗读、细读

、精读三个层次: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句地读、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公式、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精读就是概括内容、理解教材的涵义。不同年级看的方法不同:对低年级学生可指导其看插图时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学会看图中物体的动态等;对中年级的学生可指导其找出书中的重点片段,并指导其理解和仿述;对高年级的学生可指导其从整体入手,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等等。

②模式实施初期每节课要有意识指导

一、两个小组自学课本的方法从而普及全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③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学基础上针对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归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边自学边概括;学会做笔记,如划批注,加上补充的内容的等等。

B、尝试作业

从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及练习题中选择与例题相近或相类似的题目进行重新组合设计,让学生尝试作业。尝试作业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有多种形式。这一步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作业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这为后面教师精讲提供准确信息,对每一个

出现的问题,每个一出现问题的学生都作准确的了解。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教师要密切注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自学课本及尝试作业,教师都要经常检查他们有否认真,做作业是否仔细,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正作业中错误等等,教师起检查督促作用。学生也可及时向教师提出帮助,解决问题。

C、合作讨论

学生自学后有懂的也有不懂的,尝试作业也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产生疑问,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学及尝试作业情况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业出现的问题。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为什么错,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合作讨论。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各自的思维。这一环节还包括后进生向优秀生或组长汇报自学及作业情况;优秀生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尝试作业的答案,更正过程中对做错的题目不能把错误擦掉,而在旁边作出改正,有利于学生了解已出现的错误;组长收集各组自学及作业情况。教师注意巡视,切实收集作业及自学情况,尤其注意向中下生收集,必要时应做笔记,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每个问题的自学情况。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听教师精讲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D、教师精讲

这一环节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主要精讲新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自学、作业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会做尝试作业,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同时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要进行系统精讲。教师可采取点拨、讲解、追究、讲评、总结等形式进行精讲:对学生在自学分析,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思路贫乏予以点拨、疏通思路;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给学生排难解疑;对学生碰到一些相互联系,又容易引起干扰模糊的知识、定律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施行追究,以期弄个“水落石出”;对学生有创见的想法或回答予以肯定,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讲评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真心领悟;总结,即教师对新课知识加以整理、归纳,使其系统化、概括化,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这一环节要作必要的板书,精讲时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或电化教学手段,对一些细节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如统一做题格式,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书写规范化等。

4、达标作业(师生互编习题)

达标作业及发展性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业要有目的性,要根据教材所在地位和作用,精心组织,通过作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技巧,侧重发展哪些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业要有层次性,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做到由易而难,让学生拾级而上。一般达标作业包括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要求全体完成并达标。巩固性作业给的是基本类型题,作用为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可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选择设计。综合性作业,给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作用在于脱离模仿性,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可以从课后的练习题中选择设计或补充的一些改

错题、是非题、改编题、补问题、补条件等的题目。发展性作业主要是变化发展的题目,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转化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一般选用课后的“*”号题、思考题或安排例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验算、对新课的补充发现和一些操作性作业等。鼓励学生完成,不作全体要求。教师要对各类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程度的辅导,使他们均能在自己学习基础上得到提高。如对优秀生主要帮助他们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而对后进生应及时辅导他们弄懂一般性的问题,实行“课内补课”;教师还可适当安排个别优秀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对后进生实行一帮一的“课内补课”,争取人人达标。达标作业的评价可因难度的不同采取个人自批、同位互批、小组长批、教师巡堂批等形式,由个人、组长向老师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发展性作业可全班评讲或教师面批等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5、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评价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自己的学习状态等,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要求,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可利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或师生共同评价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模式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承担着指导者,辅导者的角色,可运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启发指导策略

教师应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自学的动机,提出自学的内容和要求,出示反映教材重点、难点的提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解决问题,尝试作业,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出现的学习问题启发小组讨论。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讲解、追究、讲评、总结等形式进行指导。

(2)辅导策略

学生在自学每一步内容和做每一道尝试作业是,教师要通过巡视进行检查督促,各类不同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管理措施,以利于克服他们的缺点,发挥其特长。课堂上要对不同学生作不同程度的辅导,使他们均能在自己学习基础上得到提高。如对中上生应主要帮助他们了解在学习难度大的内容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对后进生则应及时帮助他们弄懂教材上的内容,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等。

2、学生角色与学习策略

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应成为教学

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自学中可运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课本新内容,分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句地读、钻研教材的内容、概念、公式、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精读就是概括内容、理解教材的涵义。在自学基础上针对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归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边自学边概括;做笔记,如划批注,加上补充的内容的等等。

(2)在尝试作业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作业:先比较作业题与例题的异同,借鉴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恰当地进行类比,找出解答尝试作业的途径;再依照例题的思路、方法、格式、步骤解答尝试作业;最后对照例题的解答、说明,检查解答尝试作业的思路、方法、格式、过程及答案是否正确。

(3)在讨论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讨论:一是交流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怎样解决。二是共同判断尝试作业正误,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三是优秀生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及指导改正尝试作业的错误。

(4)在精讲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聆听:听教师精讲教材的重、难点;听教师精讲学生自学中出现的疑难及尝试作业的问题;认真思考教师的精讲,深入领会精讲的实质。

(五)教学条件

1、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一般来说中、高年级应用比较好。当开始应用时由于学生自学能力还跟不上,不适应这种教法,成绩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下降,但随着模式的深化应用,学生的课业成绩、自学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2、对一些初步概念的新授课一般不适用。如小学数学中几何初步概念、小数的初步概念、分数的初步概念等,学生缺乏基础,进行自学会有一定的困难。

3、对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不适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小学数学的计量单位等。

4、教师要注意对中、下生的课内辅导及对优秀生的拔尖、发展。

5、程序的各环节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进行,各环节时间的安排因不同教材而作灵活处理。

(六)评价体系

在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同时考察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而事实上,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直接体现于教师与学生的行为状态。所以我构建了“小学数学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

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展示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产生自学的动机。

2、设计实质性的自学内容,有效组织集体自学,尝试作业,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能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精讲。

4、能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检测的达标作业,并对学生进行随堂个别作业辅导。

5、能成功采用提问、小组汇报、作业自改互改、作业抽查等多种方法获取有效训练反馈,并给予恰当形成性评价。

学生活动

1、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掌学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并围绕目标自主自学及尝试作业。

2、能有效利用小组进行积极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解决自学及尝试作业的疑难问题。

3、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主动进行提高学习。

4、能独立思考完成达标作业。

5、对达标作业能进行自我检测及小组内掌握互评的方法进行检测反馈,能有效利用学习小组进行互相评价与学习纠正、总结。

第7篇:《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张猛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曹廷华 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朱立元主编:美学(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第一讲 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美育理论的框架性构成。

2、理解美育的界定。

3、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在于掌握美育的内容层次,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美育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如何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论述题)

答:(1)从美育内容的对象形式看,它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的美的美育的一种综合系统。美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美的诸方面的教育。

(2)从美育的施教途径和方式看,它又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要协调互补,共同推进。

家庭美育,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行为。注意事项:一是父母要做表率,谈吐文雅,举止有度,着装得体等;二是以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三是家庭环境的美育。

“团队”美育,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部队、机关乃至村社等以单位为组织形式的美育。共同特点:一是所谓“团队”精神的培养,优良传统的形成;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行为方式的规范;三是审美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设施的美化优化。

社会美育,是指在一定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政府倡导、团体推行、全社会成员参与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美育。突出特点:一是政府倡导,全民参与;二是多业协作,互相影响;三是善用民俗风情,广用文化艺术;四是环境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美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相辅并行的一种系统而规范的教育。显著特点:美育知识的系统性、美育活动的规范性、美育功能的养成性、美育途径的高效性等。

(3)美育作为系统,还有它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主要是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和创美教育。

爱美教育着眼于激发人爱美的天性,使人养成爱美的心理和情感取向。爱美教育由其主要对象所确定,带有启蒙性质。爱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将爱美之无意识的情感倾向提升到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欲求,然后又将这种有意识的情感取向导向下意识,成为更高层次上的带稳固性、习惯性的情趣爱好。

审美教育着重于培养对感性形象的理解能力。主要内容:一是关于美的知识和理论的普及性传授;二是运用各种美的形态、范畴进行审美的实践以进行审美教育;三是在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发挥美学因素以进行审美教学。

创美教育即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实践的教育。创美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观念的教育,更是操作实践的技能技巧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者懂得美的创造过程,而且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技能去实践这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讲 美的本质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

2、熟悉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3、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论

4、理解美育与人的文化

5、理解美育与人的美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在于对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在于理解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简述历史上几种主要的美的本质观及其代表人物代表观点?(论述题) 答:(1)“美在和谐”说,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2)“美在完善”说,如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沃尔夫、鲍姆嘉通等。 (3)“美是生活”说,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4)“美在客观”说,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说分为两派,一派是精神客观论,如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一派是物质客观论,如弗朗西斯·科瓦奇“美是真正从那些客观对象上‘出来’的”等。

(5)“美在主观”说,该说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

(6)“美在关系”说,该说从一定关系中去探讨美的本质,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客观统一论,如狄德罗“美存在于客体对象与主体的适应和交融”,一派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论,如普列汉诺夫等。

2、文化的功能?(简答题)

答:文化具有影响人类及整个世界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再造功能;(2)承载功能;(3)教化功能;(4)凝聚功能;(5)制约功能;(6)传播功能。

3、美育与人的人化的关系?(简答题)

答:美育与人的人化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

首先,文化影响并制约美育,美育丰富和深化文化。任何美育只能在特定的文化圈内活动,美育的观念以及活动方式都必然受到一定文化的支配。

其次,美育所建构的审美价值系统,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提高全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

第三讲 社会美与社会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与要求:

1、熟悉社会美的内涵。

2、掌握社会美的特征。

3、熟悉社会美的表现。

4、了解社会美的美育功能。

5、了解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掌握社会美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社会美的特征?(简答题)

答:(1)以内容取胜,重在内容的美。社会美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一定阶级、阶层利益为目的、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2)直接现实性。社会美产生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着,有直接现实性,是鲜活而生活的审美对象。

(3)明显的功利性。社会美明显的功利性,突出地表现为内容的善。

2、社会美的表现?(论述题)

答:其一,劳动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并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就是劳动美。 (1)劳动环境的美。机床设备等的科技、选型和色彩;环境的色彩;音乐、照明、卫生等。

(2)劳动过程的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场面的美,内在结构上表现为内部组织的协调和劳动节奏的和谐。

(3)劳动产品的美。指产品体现出的人的创造智慧及其本身的功能、形式等显示的美。 首先在于功能美,而功能美首先在实用;其次是产品的形式美。

其二,日常生活美,指在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存在的美。

(1)服饰美,指人的着装打扮之美为服饰美。服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增强和提高人自身的审美价值,体现人的外在美,折射人的心灵美。

①称体:追求服饰与人体的协调和谐。 ②入时:追求与自然的协调和谐。

③从俗:追求服饰与社会生活环境、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 ④适性:追求服饰与人的个性、情趣的协调和谐。

(2)居室环境美。居室环境美的一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用购物、因情置境,呈现出布局的层次节奏美与和谐统一美,陈设的实用功能美和形式造型美,置境的情趣意蕴美和个性特色美。

(3)饮食美,指食物、食器及饮食活动中各种美学因素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而呈现出来的美。既有食品食器之美,也有饮食活动中的技巧、礼仪、环境之美。

①食品美:美在色、香、味、形、质等俱佳。

②食器美:美器衬托美食之美,还起着渲染宴席气氛,展示主人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③烹饪美:高度熟练自如的烹饪技法与技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 ④食境美:即饮食环境的美。

⑤食仪美:即饮食活动中节奏、风度、礼仪的美。

其三,人际关系美。人际关系美建立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

(1)诚信:交往贵在诚挚守信,不欺诈,不爽约,诚则感人,信则得人。交往还贵在守信,取信于人。

(2)互助:人际关系需要互助,互助才能互补,互补才能互进。这是人际关系的良性 4

循环和良性发展。互助首先意味着爱和奉献。互助既有思想上、情感上的互助,也有利益上的互助。

(3)礼仪:即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遵循的一定礼节规范,它是由传统习惯和特定民族民俗演变而来的,包括仪表、仪态、仪式和礼节。

(4)和群:指善于在群体中既发挥自己的能力所长,显示自己的个性意识,又有益于他人,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进步;既善于调节群体与自己的关系,又善于调节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关系。

第四讲 人的美与人的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人的美的基本特点。

2、了解人的美的表现。

3、掌握人的美的美育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是人的美的美育特点;难点人的美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人的美的表现?(论述题)

答:其一,人的自然形体美。人的自然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和容貌的美,是人的生理形态呈现的美,属于自然美、形式美的范畴。

(1)体型匀称:人体美首先要求体形的匀称和谐,即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对称合度,协调适中。

(2)体貌光润:人的容貌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是人引起审美快感的先决条件。体貌的光润使形体美顿生光辉、光彩照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3)体式协调:动态美。体式的协调具体通过站、坐、性表现出来。

(4)体质健康:健是美的基础,美是健的升华和结晶。健是人的生命活力、青春朝气的象征,使人的形体“生气灌注”,充分表现出人的动态美。

其二,人的气质修养美。气质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个性化显现,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气质的美首先在于含蓄有节,英华内蕴。中和之美:“直而温,宽而柔”、“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平和精神。气质之美根源于个性特色之美。

气质之美主要是通过长期的修养达到的。它取决于主体的生活环境,得力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修养。气质的美离不开德才胆识的修养。

其三,人的仪表风度美。仪表美指人的自然形体美、表情美和服饰美构成的人的外观形 5

态美。风度美是人的仪表、言谈举止、气质、修养、个性的综合体现,它根于人的心灵美,显于人的外表美。

(1)着装得体:着装要与自己的内在气质、性格相一致,以体现出仪表与风格的统一美。

(2)举止自然:要求举止与内心相一致相协调,有序有度,恰到好处,既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3)谈吐文雅:要求用词准确,表达恰当,言之有物;语态诚恳,朴实,语言平和委婉。

其四,人格情操美。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和行为模式。情操,指高级的社会情感与相应行为方式结合的产物,即情感与操守的统一,具体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因素。人格情操美包括远大崇高的理想美、持节不移的操守美、胸襟广阔的气度美、自律不懈的修洁美和高尚雅洁的情趣美的结晶。

(1)趋向崇高的理想美:人格意识的重要内涵,决定于人的价值取向。 (2)持节不移的操守美: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阶级提倡不同的操守。 (3)胸襟广阔的气度美:有气度美的人,胸襟开阔、宽宏大量、容人兼物。 (4)自律不懈的修洁美:不为物欲所动,不为人欲所误,不贪私,不苟取。 (5)高尚雅洁的情趣美:人格情操美完善的重要标志。

2、人的美的美育的特点?(简答题)

答:人的美育以先进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审美教育对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实施全面的美化教育,使人确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的人生态度。

其一,直接效应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直接性。 其二,规范养成性,审美规范是审美标准与审美范本的统一。

其三,示范变化性,注重审美修养和感受能力的示范。其一,对形体美、容貌美、仪表美、姿态动作美、言语举止美等外在美的修养和感知。其二,对人格情操美、气质风度美等心灵美的修养和感知。

其四,全面促成性,一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服务于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所产生的效应的全面性。

第五讲 自然美与自然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自然美的特征。

2、理解人化的自然。

3、掌握自然美育的特征。

4、掌握自然美育的效能。

5、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理解自然美育的效能。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自然美的特征?(简答题)

答:(1)丰富性、天然性。自然美是美的矿藏。自然美有天然的本色美,出自于自然造化之功,保持一种素朴、纯真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变易性,多义性。一是自然美大多是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二是自然美大都要受时令气候和自身消长的制约;三是自然美大多同仁的实践活动相关,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它的面目。

(3)重在形式美。首先是它本身的事物属性,即形状、色彩、声音之美,如钱塘江汹涌的浪潮、牡丹花艳丽的花瓣、黄莺鸟悦耳的鸣叫。

2、自然美育的特征?(简答题)

答:自然美育是主要以自然美为手段的一种审美教育。

其一,大众性。从审美客体来看,自然美的对象遍布于人类生活的周围;从审美主体来看,对自然美的爱好,原出于人的天性。

其二,愉悦性,具有快捷性和不自觉性的特点。

其三,稳定性。对于自然美的喜爱是人类共同本性中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理、心理机制,因而,人们对于一个自然美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大体上是相似的。

3、自然美育的效能?(简答题)

答:自然美育最明显的效能是提供人类一种美感享受。 其一,强化人珍惜生命的生命美育。 其二,培养人热爱自然的生态美育。 其三,陶冶人高雅情操的心灵美育。 其四,提高人审美能力的形式美育。

第六讲 艺术美与艺术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2、掌握艺术美的特点。

3、了解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

4、掌握艺术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难点是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现实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答:其一,征服性原则。征服,即在精神上压倒丑,情感上否定丑,道德上审判丑,从而体现出主体精神对客体对象的优越与自主性。

其二,对照性原则。丑的对象作为构成因素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要形成对照关系或对比关系。(1)形象与形象个字作为独立自足的整体而形成美丑对照;(2)形象自身中美质成分与缺陷成分形成矛盾统一体式的对照;(3)整个艺术作品的意境与现实人们公认的正义原则和理想境界形成对照。

其三,形式美原则,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

2、艺术美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性。其二,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其三,鲜明的形象性。其四,强烈的情感性。其五,特殊的愉悦性。其六,丰富的想象性。

3、艺术美的基本美育效能?(简答题) 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方法和中心内容。

其一,怡情,情感的激发与传达是艺术最明显的功能之一。 其二,养性,艺术美使欣赏者受到教育使其人格结构趋于美化。 其三,启智,艺术活动中想象和直觉高度活跃,增强人的精神生产能力。 其四,育美,审美态度的建立,审美能力的发展,审美趣味的高雅化等。

第七讲 素朴、华丽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2、了解素朴感、华丽感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素朴感、华丽感的培养;难点在于掌握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华丽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答:华丽之美是一种色彩鲜明强烈,夸饰铺张的美。 (1)装饰性,指华丽的外观样式具有突出的形式美。 (2)铺张性:指华丽的内容铺陈,是内容的表现性特征。

(3)渲染性:是经装饰性和铺张性而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气韵。

2、朴素、华丽的美育效应?(简答题)

答:素朴感是一种求真感、求实感。“求”的艰苦性和素朴的自然、平实、真切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素朴感便不是穷酸感、窘迫感、浅露感,而是返朴归真、浓后之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素朴有助于人的淡泊沉静的气质养成。素朴的根本在于返朴归真,崇简尚朴,发之自然。这就启示人养成一种淡泊沉静、简朴实在的人生态度。

华丽感是一种分寸感、高贵感。华丽感是一种以形辨质的能力,一种因形达意的眼光,一种从华丽外观感受到高贵内蕴的美感。华丽有助于人的自尊自重、荣耀高贵的气质养成。华丽的根本在于内涵丰盈而外在绚烂,金玉其外、高雅其内,有诸内而形诸外,形、质相符。华丽给人的启示是养成一种高贵感、荣耀感。

第八讲 优美、壮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优美、壮美的美学特点。

2、了解优美感、壮美感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理解优美感、壮美感的培养;难点在于掌握优美、壮美的美学特点。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优美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形态上,小而巧。 其二,色彩上,鲜明而不刺激。

其三,动势上,偏于安静,变化起伏不大,运动形式是舒缓的,轻盈的。 其四,质地上,柔和而富有韧性,婀娜多姿、轻柔婉转。 其五,境界上,和谐而不冲突。 其六,气韵上,平淡而隽永。

2、壮美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形态上,粗粝,庞大,凹凸不平,有棱有角。 其二,色彩上,鲜艳而炽烈,浓墨重彩,斑斓夺目,璀璨壮丽。

其三,动势上,偏于动态,剧烈的、不可遏止的态势。 其四,境界上,阔大雄伟,大开大阖。 其五,气韵上,奔放雄壮,荡气回肠。

3、如何培养人的优美感、壮美感?(简答题)

答:优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和谐。首先是自身趋向和谐,清除激烈或紧张感,获取一种悠然自得、适情顺性的情绪和感情;其次是所处环境趋向和谐;最后悔人际关系趋向和谐。追求一个安居乐业、融洽无间的人文环境。

壮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壮美。首先是境界的阔大;其次是精神的高尚;第三是行动的坚决。壮美感着重于培养人的雄伟感、奋发感和进取感。

第九讲 崇高、滑稽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2、掌握崇高的美学特点。

3、掌握滑稽的美学特点。

4、把握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崇高与滑稽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难点在于掌握崇高、滑稽的美学特点。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崇高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崇高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或象征,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巨大形式过程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宽广胸怀和博大仁爱的道德情操。

(1)崇高充分地展示了实践主体行为目的的博大性和正义性。 (2)崇高强烈地显示出主体在对立冲突中的坚定性与刚强性。 (3)崇高集中地体现了实践主体人格力量的至善性与无限性。

崇高既是一种审美范畴,也是一种道德范畴,主要体现于人类生活中。自然界的崇高,也必须联系人,联系人的社会生活来理解,纯粹的自然,与人不发生任何联系的自然,无所谓崇高。

2、滑稽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滑稽只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及其艺术表现中。滑稽显示人类怀着优胜超越的心理告别陈旧事物、过时观念或愚行陋习而力求完善的自觉。

(1)滑稽对象具有内容和形式的表里相悖性。

(2)滑稽对象具有行为目的的自炫否定性。

(3)日常生活或艺术表现中的滑稽对象具有丑而不恶的可笑性。

3、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简答题)

答: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首先使人摆脱平庸,趋向崇高,这意味着崇高、滑稽都有励志作用,立德效应。

第二是使人在贤愚美丑的比较认知中,促成自身的完善。 第三是引导人们开启灵魂,激发悟性。

第十讲 悲剧、喜剧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

2、掌握悲剧的美学特点。

3、掌握喜剧的美学特点。

4、理解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难点在于悲剧、喜剧的美育特点的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悲剧?(名词解释)

答:悲剧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紧张对峙的善恶力量通过尖锐、激烈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出不应该毁灭而毁灭、不应该失败而失败的命运或事件,以激起人们怜悯、同情、悲痛、壮烈、崇高等美感效应的审美对象。

2、喜剧?(名词解释)

答:喜剧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3、悲剧的审美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从悲剧矛盾冲突的结局看,被毁灭或遭致失败的对象具有正面的价值,即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等的剧烈冲突中,真被扭曲,善被压倒,美被毁灭,从而不应失败而失败,不应毁灭而毁灭。但因为“不应”,所以失败和毁灭的不是价值原则,而是价值具体。这可以称之为正面价值定性。

其二,从悲剧的表现状况看,悲剧人物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艰危厄运之中,始终具有一种为正义和真理,为历史必然性而赴难就死的坚定性和崇高性,体现着人格力量的崇高和正义原则的永恒。这可称为人格崇高的定性。

其三,从悲剧的表现意向看,它包含了明确的觉醒意识、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它引起人的同情、怜悯,同时激起人的抗争和超越,因而充满了理性精神。这可称为理性精神定性。

4、喜剧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看,多威武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并在自炫中暴露其渺小和可笑,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显得轻松,由此造成了喜剧冲突荒诞性。

其二,从喜剧人物看,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美,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其三,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具有艺术讽刺性。 其四,从语言应用上看,显得俏皮、夸张、诙谐,具有语言的风趣性。

5、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简答题)

答:第一,结合重大的社会历史冲突,评价历史或现实中悲剧人物或喜剧人物,研究其作为悲剧或喜剧产生的缘由。

第二,通过关上优秀的悲剧、喜剧作品可以推动人们由审美感内化为道德感。 第三,进行悲剧、喜剧的改编或表演,体验角色形象,促成美丑感知力和善恶判断力的协调。

第十一讲 形式美与形式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2、了解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的表现。

3、掌握形式美的形成。

4、掌握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5、掌握形式美育的意义。

6、掌握形式美育的特征。

7、掌握形式美育的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形式美审美价值独立性的表现;难点在于形式美育的意义的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形式美?(名词解释)

答:形式美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2、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简答题)

答:第一,美的形式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因而是千差万别的;而形式美则是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

第二,美的形式总是同美的内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形式美同内容美的关系却是间接的,朦胧的,甚至可远离内容而相对独立。

第三,美的形式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形式美的范围却有一定限制。

3、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简答题)

答: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即形式对内容所产生的能动的反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之中。

首先,形式的美与不美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关系到艺术的成败。 其次,形式往往决定了内容的风貌、格调。

第三,形式美的创造有自己的构成法则和独立的传承、发展规律。

4、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有哪些?(简答题)

答: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对称平衡、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比例和节奏、对比和主从、多样统一等。

5、抽象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意义?(简答题)

答:首先,抽象可以超脱真实物象的约束,听任艺术家想象力的驰骋,按照自己的美学观自由的塑造形象,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艺术家的个性才气,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抽象艺术又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加耐人寻味,它那朦胧、模糊的艺术意蕴,可以任凭欣赏者去自由的猜测、想象,从中获得巨大乐趣。

再次,抽象艺术大多具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创新。

6、形式美育的意义?(简答题)

答:形式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们对形式美的审美自觉性和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第一,自觉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美,充实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美,有利于提高艺术质量,繁荣艺术创作。 第三,掌握形式美规律,是开拓审美视野,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7、形式美育的途径?(简答题)

答:其一,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千姿万态的自然形式美。

其二,到社会生活中去,参观杂彩纷呈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产品。 其三,加强艺术欣赏,把形式美育同艺术美育结合起来。 其四,通过专门的形式美的实践训练,提高形式美的创造能力。

第十二讲述 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结构。

2、了解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人类共同性。

3、理解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4、把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5、掌握心理美育的特点。

6、把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7、了解美育心理的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难点在于审美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审美心理?(名词解释)

答:审美心理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以审美态度感知对象从而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自由心理。

2、审美心理与日常生活心理的区别?(简答题)

答:其一,审美心理在感性形式中沉淀着理性,淡化甚至超越直接功利,获取的是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的满足;而日常生活心理,则往往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追求并强调直接功利,获取的是具体性的功利满足。

其二,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看,审美心理现实为与对象的“同一”,而日常生活心理则显示为与对象的征服或屈服的“对立”。

3、审美心理的历史性?(名词解释)

答: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指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生活和审美实践会形成那一时代的审美心理而与其他时代不同,这其间主要是审美的取向、情感以及对美的对象的认可与判断不同,会带着那一个时代特殊的历史印记。

4、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答:个体性、直觉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

5、心理美育?(名词解释)

答:心理美育指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形成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

6、心理美育的特点?(简答题) 答:知识性、赏析性、趣味性和个别性。

7、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简答题) 答:(1)知识准确性原则;

(2)对象的完美性原则; (3)形式的快乐性原则;

此外,还可以运用特殊的感官训练原则强化审美感官。心理美育必须结合具体施教对象的心理水平而展开。

8、美育心理?(名词解释)

答:美育心理是指以美的对象、方式和手段来达成教育并使受教者获得爱美、审美、创美能力而完善自己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

第十三讲 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3、了解音乐、舞蹈的美育实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表演艺术?(名词解释)

答: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延长、演奏和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2、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其一,强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 其二,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其三,过程性与流动性。

3、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功能。 其二,具有娱乐身心、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其三,音乐、舞蹈中的“众乐”,具有协调群体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第十四讲 造型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造型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3、掌握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4、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造型艺术?(名词解释)

答:造型艺术是指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如纸、布、金属、泥土、石头、骨牙等)和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手段,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其一,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二,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永固性。 其三,造型艺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3、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造型艺术具有真切的认识功能。 其二,造型艺术具有培养懂得形式美眼睛的功能。 其三,造型艺术具有培养人们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此外,造型艺术对培养人们的空间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直接作用。

第十五讲 语言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语言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掌握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3、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语言艺术?(名词解释)

答: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物质媒介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文学。

2、小说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第一,能够多方面以多种手法,细致地、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性格的多样丰富和发展变化,塑造比之其他文体尽可能多样的人物形象。

第二,小说一般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第三,小说可以描绘具体可感的环境,并达到细致逼真的程度,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其一,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 其二,叙事和抒情的兼长性。

其三,语言结构与语言情境的多样丰富性。 其四,情与理的相生相容性。

4、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具有巨大的审美认识功能。 其二,具有特殊的思想、道德涵养功能。 其三,有语言美和写作示范的功能。

此外,语言艺术还具有文化普及功能。同时,语言艺术还能奠定感受和理解其他艺术的能力的基础。

第十六讲 综合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

3、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4、掌握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综合艺术?(名词解释)

答:综合艺术是指包括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2、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其一,规定情境的假定性。 其二,剧情内容的动作性和冲突性。

其三,表现技巧的间离性。 其四,群体当场的交流性。

3、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戏剧艺术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感染力,能激发人们去体验和思考,感受和领悟戏剧精神,从而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精神指向。

其二,剧场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场,戏剧艺术的舞台氛围与剧场氛围的融合,交织,使戏剧艺术有培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判断美的能力的共时性效应的功能。

其三,戏剧艺术家的表演技巧,语言技巧具有艺术示范的功能。

其四,戏剧语言的精炼性、优美性和潜台词,还能增强人们运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

4、影视艺术?(名词解释)

答:影视艺术是指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摄影机摄像而由银幕或屏幕显示出来的一种多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

5、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直观视象性、幻觉逼真性、时空再造性和画面运动性。

6、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它具有真实地、全面地展示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直观性功能,从而培养人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作用,它能拓展人们的视野和心灵,从而能建立起较高的精神境界。

其二,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显示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艺术和科学的状况,启示人们建立起艺术和科技关系的正确观念。

其三,影视艺术具有培养人们审美的综合感受力的功能。 其四,影视艺术还具有激发人们崇拜效仿的功能。

7、影视艺术美育的实施途径?(简答题)

答:一是观赏和评论,应着重选择选择艺术形式有创新的、有较大思想价值和普遍受欢迎的影视艺术作品。

二是与影视的编、导、演等人员交流座谈。 三是参观影视的摄制,成为艺术创作过程的目击者。

第8篇: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学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个路线图去实践、去探究完成学习的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学案中“预习”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导学问题或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借助学案自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起初可能一时不适。作为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使学生明确通过预习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怎样按目标要求去探究新知,并完成基本练习。预习后,还要记录好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1)发学案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要求,了解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解读好学案,为指导做准备。

(2)发下学案,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如何阅读课本,鼓励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不能稍一不会就问,要学会利用手中的资料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刚开始,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老师有计划的指导自学,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这样,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学生学会使用学案进行预习,学会简单概括,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班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学的氛围。

三、对学生预习情况严格检查。

学生完成“学案”的预习情况是“学案”教学实施的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学案”学习一定要及时检查,一方面能促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完成学案,特别对学困生更要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学生预习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

总之,学案教学的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探索符合实际的教与学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学案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案教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自学指导书 (不

安徽工程大学马鞍山函授站

函 授 自 学 指 导 书

专业课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辅导老师

一、 学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正确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经营战略决策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战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内容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是一门研究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具有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一是总论,包括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生、地位及其地位,以及形成与发展与模式,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二是企业总体战略,包括发展型、稳定型和紧缩型战略,大型、中小型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和国际化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三是企业经营单位战略,包括企业经营单位的定位战略、投资战略、竞争战略和合作战略;四是企业职能战略,包括企业市场、产品、产品质量、科学技术战略,企业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战略,文化战略和财务战略;五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包括企业经营过程、组织与指挥,战略管理与企业家。

(三)教学方法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实用课程。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围绕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身所制定的各个战略,从宏观上把握企业发展趋势,积极为企业生存与发展进行谋划,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通过案例教学,讲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这门课程。

(四)教学要求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我国的企业战略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战略。具体来说,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和理解以下的基本内容: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理论的补充说明:

由于企业经营战略一般是由企业管理高层进行谋划与制定的,作为普通学生,只需简单了解相关知识,懂得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去分析具体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制定的现实依据,以及可能采取的经营战略即可。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是一门融汇经济各学科的理论课程,在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知识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靠理解记忆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 选配的供学生复习、检查的思考题:附后: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引力小而企业实力大所构成的SBA(企业战略经营领域)被称为()

A.奶牛SBAB.难点SBAC.瘦狗SBAD.明星SBA

2.柯达照相器材公司除生产照相器材外,还兼营医疗设备、录像器材、动物饮料等,该公司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属于()

A.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B.后向一体化发展战略C.同心多样化发展战略D.复合型多样化发展战略

3.以智能密集型企业为核心,联合工业企业、贸易企业、金融企业等到组成企业集团,以开发高机关报技术为目标的战备属于()

A.多元复合型集团化战略B.科技开发型集团化战略C.产品辐射辐射型集团化战略

D.经营服务型集团化战略

4.关于中小型企业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小型企业有失遗补阙的作用B.中小型企业对产业发展有主导作用C.中小型企业有就业的“蓄水池”作用 D.中小型企业对技术革新有推动作用

5.企业二级经营单位采用独特的先进技术或专利技术,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提供特色化的服务,满足顾客特殊需求所采取的战略被称为()

A.成本领先战略B.集中化战略C.差异化战略D.转移型战略

6.企业以员工共识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确立品牌文化寻求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念为立业之本而采取的营销策略属于()

A.顾客满意营销B.整合营销C.关系营销D.文化营销

7.红星公司生产两类产品:坦克等军用产品和轿车等民用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比重构成(

A.产品序列结构 B.产品用途结构 C.产品技术结构 D.产品档次结构

8.企业按照高于同类型产品生产厂家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以比对手更高的质量争夺顾客而采取的质量战略属于()

A.符合性质量战略B.竞争性质量战略C.适用性质量战略D.等级性质量战略

9.一些罐头食品厂建立了自己的果品生产基地,较好地解决了原料供应。这些罐头食品厂所采取的物力资源战略属于()

A.联合开发资源战略B.采购物力资源战略C.自主开发资源战略D.培植资源战略

10. 企业人才层次结构优化战略指()

A.企业管理层次所需的各级管理人才,应形成合理结构B.企业各种学科的人才之间应有一

2个合理的比例C.各个等级的职称人才比例合理,向金字塔型结构优化D.由于执行企业管理职能工作的需要,应配备各种专业管理人才,并使他们相互匹配,形成合理结构

11. 企业幔层文化表现为()

A.产品形象、外观、包装等设计情况B.职工共同的价值观、理想、观念、经营哲学等C.企业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生产方式、道德规范等D.厂区厂貌文明环境情况等

12. 企业通过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短信资本,这种筹资战略属于()

A.资本积聚战略B.负债经营战略C.合资经营战略D.股份经营战略

13. 企业最高领导者通过组建“智囊团”等形式来调动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积极性,以确保战略顺利实行的战略实施方式属于()

A.指令型方式B.变革型方式C.合作型方式D.文化型方式

14. 企业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企业采取相关型多种经营战略,则适宜选择的组织结构形式为()

A.事业部制结构B.母公司制结构C.混合结构D.职能结构

15. 对企业家进行激励有多种方式,如果对企业家实行年薪制,则该种激励方式属于(

A.事业激励B.利益激励C.精神激励D.荣誉激励

二.多项选择题

16. 稳定型战略的特点有()

A.对企业现有的市场领域实行收缩、调整和撤退B.继续用基本相同的产品或劳务为原有的顾客服务C.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效益目标D.力争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地位E.在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从而实现稳步前进

17. 企业对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应遵循的原则有()

A.市场特性的可衡量性B.市场开发的效益性C.进入市场的可行性D.市场保持的稳定性E.细分标志的动态性

18. 企业科技战略的特点有()

A.从属性B.静态性C.超前性D.创新性E.风险性

19. 企业实行横向一体化战略的好处有()

A.能够吞并和减少竞争对手B.能够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更快的反应C.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力量去与别的竞争对手抗衡D.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被吞并企业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E.能够通过进入多个行业而更好地分散经营风险

20.

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3A.战略目标必须有科学的依据B.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并规定出完成期限C.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并切实可行D.目标应突出重点E.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名词解释

21.

22.

23.

24.

25. 企业使命 经营单位战略 失败性紧缩战略 技术进步 产品质量战略

四.判断改错题

26.

27. 阻击式防御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最有效的防御是完全防止竞争较量的发生。() 以年销售收入、年利润总额,或以年销售收入、年平均资产为标志划分的企业规模,叫企业生产规模。()

28.

29.

30.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为国际化企业的关键是看它是否开展了涉外经营业务。() 服务性租赁要求承租方每年给租赁公司交纳租金,租赁期满,机器设备为承租方所有。 企业在未来一定战略期限内,每年按1%-5%的增长速度去努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案被称为高速发展战略方案。()

五.简答题

31.

32.

33.

34. 简述国际化企业应树立的战略思想 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 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简述企业经营战略具有的特征

六.论述题

35.

36.

试论述中小型企业应树立的战略思想 试论述企业在产品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适宜采取的产品战略

上一篇: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下一篇:发扬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