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自学习题(推荐4篇)
⒈ 谓体育科学?为什么说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答:体育科学是整个人类科学体系的组成本部分,它是研究体育现象和解释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体育科学的综合性,表现在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数十门乃至近百门学科的庞大的“学科群”。⒉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实质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实质是为了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对体育科学体系中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规律,也是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学说和原理进行检验的一种思维活动。
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体育现象的事实和确凿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找出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规律,创造出新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科学技术,进一步完善或充实体育科学体系。
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现和研究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揭示体育领域中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本质与规律,为提高体育运动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服务。⒋简要论述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
答:现代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人类活动的重要领域,而且,作为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的体育运动实践证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积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科学毕竟还是一门新兴科学,他还很不完善,还远远不能适应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显然,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亟待建立完备的体育科学体系。
因此,大力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它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体质和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⒌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答: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与其它科学研究工作所共有的特点包括:研究工作的继承性、创造性、探索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集体性、一次性和连续性。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所独有的特点包括: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及运用知识的高度综合性、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⒍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答:第一,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视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规模日益扩大,综合性的研究已成为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二,在重视竞技体育研究的同时,大众体育、康复体育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比重逐步增大。第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引入速度越来越快。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逐步靠近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第四,体育专用测试仪器越来越精密。无损伤和无痛、微量、快速反馈、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应用是体育测试仪器的发展方向。第五,普遍重视体育信息工作和学术交流。第六,兴奋剂的检查与逃避检查的研究,使体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介入了“科学有无界限”的争论。⒎常见的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分类方法有哪三种?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有那三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常见的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分类方法有:按学科分类、按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分类、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开发)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类别齐全、结构完整、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其中应用研究是联系基础研究和发展(开发)研究的纽带和桥梁。⒏体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答:自然科学类研究工作的一般程序:抉择与准备、资料与事实的收集、资料与事实的加工整理、提出科学假说或建立科学理论、研究结果的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工作的一般程序:选择题目、收集资料、确立论点、写作论文、成果评价。⒐科学假说与迷信传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科学假说是指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与社会奥秘的过程中,常常用所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依据,并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被探索事物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作出推测性的解释。我们把这种有一定理论与事实以局的推测性的解释,叫作科学假说。
这种推测性的解释,既与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不同,也与毫无根据的迷信传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科学理论,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系统说明。它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⒑研究课题的选择有何重要意义?
答:研究课题的选择确定了研究工作的方向与效率;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研究者科学素养的综合体现;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酝酿着科学上的新突破;正确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成功的一半;重大研究课题的选择会影响研究者终身的研究方向。⒒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在选题过程中,正确地选择研究课题应全面把握好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效益性原则。⒓体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有哪几个方面?体育科研课题根本来源是什么?
答:体育科学研究课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源于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来源于体育科学已知与未知相结合的领域。
其具体来源可分为:从体育科学研究战略总体规划中寻找研究课题;从社会与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中寻找研究课题;从科学文献中寻找研究课题;从体育实践工作中发现研究课题;从学术交流中发现研究课题;从技战术及规则和场地器材的改变中发现研究课题;从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中发现研究课题,等等。⒔选题的基本程序由哪些环节构成?
答:研究课题选择的一般程序包括:选题的准备阶段(确定研究方向、多渠道收集有关的背景材料、形成课题的初步设想);课题系统化阶段(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论与范围、筛选研究方法、撰写选题报告);研究课题的评价阶段。⒕如何选择与选题有关的背景材料?
答:在确定研究方向后,研究者应设法多渠道的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渠道有以下几种: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已占有的材料;通过调查获取选题的背景材料;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选题的背景材料;通过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获取选题的背景材料。⒖简要说明何谓确定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论域范围。
答: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对研究课题所提出的主要研究任务进行分解,围绕这主要研究任务明确并确定具体的研究任务的过程。(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贯穿于整个选题过程,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条件的要求、客体的论证和评价都产生重要影响。)
确定研究的论域范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二是确定研究内容的范围。(也就是说,根据研究任务或具体的研究目标,把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限定在一个明确而有合理的范围,使研究任务更加清晰、明确。)⒗选题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选题报告应包括:课题的名称、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课题的研究任务和预期研究成果(成果的价值)、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研究经费的预算等。一般还要附上研究工作计划。
进行大型观测、试验时,或采用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时,还应附上实施细则。⒘对一般研究课题如何进行评价?
答:对于一般研究课题,大都采用同行专家评价。一般同行专家评价,是由研究课题的主管部门或课题研究的实施单位,组织5~6名在本研究领域内有经验、有权威的同行专家,先从选题依据、实施条件、预期研究结果三个方面的各个细项进行分析论证,然后综合各项目的评定情况,对研究课题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课题的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的最后决策提出参考意见。⒙选择研究课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移植法(概念和理论的移植、研究方法的移植、技术手段的移植); 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联想、灵感)科学群体活动方法(即时性交谈、智力激励法)机遇与选题 ⒚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研究设计是选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所确定的具体研究方法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基本考虑。为了保证具体研究目标的实现,事前进行周密细致的研究设计是完全必要的。
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研究论域的范围;研究变量和研究指标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取样方法、分组方法以及)样本含量的估计;无关变量及其控制(的措施)等。⒛为什么要限定研究论域范围?常用的限定研究论域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为了使研究者在一开始就能准确地把握该研究的空间或时间范围,有必要在研究设计阶段对所考察论证的领域或范围予以明确地规定,这就是确定研究论域的基本含义。
常用的限定研究论域的方法有:定语限定法、副标题法和前言说明法。21.常用的研究对象的取样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答:常用的研究对象的取样方法有:纯随机抽样方法、机械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郑群抽样方法。22.估计样本含量有哪几条规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有哪两种? 答:估计样本含量的规则有:
指标的变异程度。指标的变异程度大,则样本量也大。反之,则样本量可小一些。指标的精确度。指标的允许误差小,则样本量应增多。反之,则样本量可小一些。
差异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α值越小,样本量要求越大。反之,则样本量可小一些。
显著性水平的概率(把握度)的大小。把握度(1-β)越大,则需要的样本量也大。反之,则样本量可小一些。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包括查表法和公式法两种。
23.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关于样本含量有哪些特殊的规定? 答: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关于样本含量的特殊规定有: 对药品的疗效研究,样本含量应不少于300例;
某种方法或手段对人体健康或增强体质的研究,样本含量应不少于100例; 对教法、训练法的研究,每组样本量应不少于30例; 当研究对象总体不足30例时,样本含量至少应在10例以上;
如果样本含量少于10例,则因缺乏统计学意义而被视为该样本不具有代表性。24.研究变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哪些问题?
答:研究变量的选择和确定,应综合考虑下面三个问题: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的变量;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确认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量。25.何谓研究指标?确定研究指标的操作定义有何意义?
答:研究指标是指用来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特性(如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的侧量手段、方法或测试项目。
能否对研究变量或指标给出明确而恰当的操作定义,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重复性、结果的可验证性和研究结果的普遍使用性。确定操作定义的意义在于:
它有利于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它有利于进行假设检验;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26.常见的无关变量有哪几类?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一般有哪些?
答:常见的无关变量可分为四类:来自被试方面的无关变量、主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研究实施环境条件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一般包括:遵循随机原则和组间均衡原则;“双盲对照”方法;尽可能满足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样本量;在使用仪器进行测试前对仪器进行认真的校验;在大型测试或多人分别进行相同指标的测试前,应规范和统一测试工作的细节。27.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制订研究计划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研究工作计划的内容是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的进度安排。这个进度安排一般都是制作成一张工作进度表,其主要栏目包括:各项具体工作的序号、内容、起止时间、执行者姓名等。
制订研究工作计划是应特别注意:各项具体研究工作的内容要划分的明确、细致、周密;起止时间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各项工作能按时按质完成;该项任务执行者不止一人时,应明确该项工作的负责人。28.制订试验或观测的实施细则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实施细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为了减少误差和提高试验或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应该对研究课题或涉及的每一项试验、每一个指标的观测,制定详细的试验或观测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的内容包括:对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在试验或观测中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明确试验或观测的具体步骤和每一个环节的详细要求和规定,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29.调查法的类型有哪些?调查的具体方法有几种?其中问卷调查法介绍了几种提问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 答:根据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可将调查法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解剖“麻雀”等四种类型。常用的调查的具体方法包括:座谈会方法、个别访问法、问卷法、特尔非法和现场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的提问方式包括:填表或填充方式、限制回答方式(判断提问法、选择题问法、分等配列法、分类评定法)和自由回答方式。其中,填表或填充方式一般用于收集数据或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当答案是肯定或否定时,往往采用判断提问法。
当答案是从多个中选择1~2个时,往往采用选择题问法。
当答案是需要调查对象依据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并列数个问题的顺序时,可采用分等配列法提问。当答案是回答问题的程度或状况时,可采用分类评定法提问。当回答的问题难以具体时,可允许调查对象自由回答。30.简述特尔菲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并说明他的主要用途。
答:首先在所研究的领域选择20~50名专家;然后制定调查提纲或问卷表。将问卷表寄给专家,各位专家在互不交流的情况下独立填表并寄回给研究者。研究者整理专家填表情况,并修改、制作第二轮问卷表。专家再次分别独立填表并寄回给研究者。如此往复,一般经过3~5轮的反馈,专家们的意见就比较集中了。特尔非法主要用于重大问题的判断和预测。例如对教学计划的认定或对某项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等研究。31.现场调查法分为哪四种方法?示举例说明这四种调查方法。
答:现场调查法分为现情调查、前瞻调查、回顾调查和追踪调查等四种。举例(略)32.为什么说测量法和摄影法的本质仍属于观察法?
答: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具对所观察的事物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摄影法是先利用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记录事实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观察法的范畴。
33.简要说明如何减少观察的误差,以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答:减少观察误差有以下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是正确选择观察人员。二是加强思想教育。三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和掌握与观察课题有关的各专门学科理论知识及观察的技术技能。四是加强感官训练,提高感知能力。五是合理安排观察任务。六是充分利用科学仪器,发挥仪器和工具的放大、延伸、计量、记录等功能。其实自觉控制观察活动,尽可能消除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八是善于进行纵横对比观察,尤其是多点对比观察和重复对比观察。
34.实验法的基本特点、实验的基本要素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实验法的基本特点是:实验法可以使研究者观察到自然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法可以重复进行验证。实验法可以把某些特定的要素分离出来,从而比较容易观察它的效果。由于实验是可控制的,因此它比较便于测量,从而使研究结果相对精确并易于进行横向比较。
实验由处理因素(自变量)、实验对象(被试)、实验效应(因变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误差,进行实验设计是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性原则、均衡性原则。35.为什么要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有何实际意义?
答:整理资料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从而使收集到的资料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背景和资料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整理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讲,整理资料的意义有三点:
整理资料是提高所收集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整理资料是分析资料的重要基础。整理资料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36.在进行资料整理时,整理原则是什么?
答:在整理资料时应当力求真实、准确、完整、统一和简明,并且尽可能做到新颖。37.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的整理步骤。
答:定性资料的整理步骤是: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评价。对质量审核后的资料、数据进行分类。对资料、数据进行汇总和编辑。
定量资料的整理步骤包括:对定量资料的检验。对定量资料的分组。对定量资料的汇总。38.图表在资料整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表格和图形呈现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简明地反映数据的基本数学特征,可以启发研究者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的分析,以深刻揭示体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此外,运用表格和图形呈现研究结果,也有利于结果的解释和研究结论的获得。39.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格式是什么?
答:一个统计表一般包括表格编号、表题、标目、数字和表注。表格编号和表题在表格的正上方。表题是对统计表主要内容的概括。
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横标目位于表格的第一列,主要是说明研究的对象或特征名称,是表题主语部分的分类名称。纵标目位于表格的第一行,主要说明研究对象或特征的具体指标、类别的名称,是表题宾语部分的分类名称。
在横标目的右方和纵表目的下方填写数字,要注意数据的位数对齐。表格的线段一般采用三横线方式或“王”字形方式。表注根据需要显示在表格的下方。
40.统计图一般包括图的编号、图题、图目、图形和图注。答:图的编号和图题在整个图的正下方。
图目时写在图形基线上的各种数量刻度,应明确表示其名称和计量单位。图形是图的主体部分,应位于图的正中位置。
图注可在图的需要说明的位值显示,但应以不破坏整个图的美观性为原则。41.常用图形的分类和用途是什么?
答:常用的图形由条形图、线图、直方图、圆形图和散点图。
条形图用于质量标志的指标,公用是“比大小”;(一般用于表示内容独立的不连续的数据。它是以条形的长短来表示各事物间数量的大小和差异情况。)
线图用于动态指标,公用是“看趋势”;(用于连续性变量,它是以线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动态变化趋势。)直方图用于数量标志的分组频数数据,公用是“看分布”;(它是以矩形面积来表示连续性变量的次数分布情况。)
圆形图用于质量标志的构成比,公用是“看结构”。(多用于相对数。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较。)
散点图的功用与线图相似。(它是以点的多少或疏密程度来表示统计资料的数量大小或变化趋势。选择拟合曲线之前的分析阶段,多采用散点图来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42.分析资料的过程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分析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确定资料分析的目标;资料的加工整理;寻找关系,探索规律,验证假说;对分析结果的解释。43.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是什么?统计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答: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是:可对资料进行简化和描述;可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深入分析;可通过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统计分析的内容有: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辅助统计。
44.体育科学研究论文主要有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哪些基本要求?)答:自然科学类论文的基本结构:
题目、署名和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基本结构:
题目、署名和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本论、结论(或小结、总结)、参考文献。45.何谓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何影响?科学研究者应具备怎样的科学态度? 答:科学态度是指人们对科学、科研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和事的认识和看法及其言行中的表现。对于体育科学研究者来说,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其从事的研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科学态度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及特有的规律的深刻理解,并体现者研究者献身科学的精神。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获得真实的研究材料。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科学研究者应具备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客观严谨的学风、谦虚谨慎的态度。46.何谓科研道德和科研道德修养?优良的科研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科研道德属于职业性(或特定活动领域内)的行为规范,它是以一般意义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结合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和对人们态度行为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适用于科学研究活动领域的行为规范。
科研道德修养就是科研人员对科研道德行为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以及以此为基础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优良的科研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献身科学、造福人类;尊重事实、捍卫真理;严谨求实、客观公正;不目虚名、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7.科研工作者为什么要重视逻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答:逻辑知识是一种常常被忽略但却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知识。一方面,逻辑推理是揭示客观规律,形成科学认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在选择课题和进行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在科研论文撰写和科研成果的展示及交流过程中,由于对语言、定义、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必备的逻辑知识既不容忽略,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其他知识所无法替代的。所以,科研工作者要高度重视逻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48.体育科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体育科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语言知识与逻辑知识、哲学与历史知识、科研方法与数学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
49.想象力、思维能力在科研工作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答:想象是一种在头脑中利用原有形象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但是人类知识进化的重要条件,更是从事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是在因素。”由此不难看出,对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想象力品质的优劣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对智力水平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思维的各种品质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思维的广度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善于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思维的深度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善于透过普通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揭示其有价值的规律。思维独立性强的人不但善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思维过程中不易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不盲目接受现成的结论。而逻辑思维性强的人,则表现为在思维过程中服从严格的逻辑规则,在考察问题时遵循逻辑的顺序,在进行推理时具有逻辑的根据,而且思维清晰、连贯而有层次。这些都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智力品质。50.体育科研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
一、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
A.国家的利益 B.人民的利益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社会公平
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
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济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公平与效率兼顾 D.效率为中心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
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
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
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
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
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
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风险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
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
A.分配关系 B.交换关系
C.消费关系 D.协作关系
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国家、企业和个人
二、辨析题
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错误。
2、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错误。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
(3)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答:正确。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
四、论述题
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那些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很多不同,主要的特点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
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广义者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困;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有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由于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势必然影响左邻右舍,推动他人向他们学习,从而使国民经济波浪式前进,走向共同富裕;
②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仅通过交纳税金或通过国家的财政活动这一中介环节,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和人们走上致富之路。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先富起来的这些作用,邓小平说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4)邓小平提出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意义。①我们党落实邓小平先富思想为一种导向性政策,很快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牵动效应,激发了各阶层人民勤劳致富的愿望、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②同时,由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或个人先富起来,一些符合市场需要、经营管理得好的企业,能力强和勤劳的人就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反之,那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经营不当的企业,收入就会少些。这种收入差别成为一种杠杆,一种激励手段,促进了市场需要的部门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勤劳致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3、怎样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
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定义:效率主要是批量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与效率相比,涵义更为宽泛一些,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公平包含着自由、公平和平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在生产关系占有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构成社会成员经济权利平等垢基本前提;公有制提供了解决生产资料归属和个人消费品分配不公问题所需要的制度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④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提高。
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总之,我们要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两极分化。
(3)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并且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保护人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
④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
一、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六)、操作题。(每题10分,共10分)
(七)、论述题。(每空10分,共1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考试类型及总成绩评定方式
1.考试类型:闭卷排考。(考试时间接教务处“期末考试”通知)2.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50%
三、复习参考书
1.《大学计算机基础》,杨丽芳、陈润荣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综合实训》,杨丽芳、陈润荣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四、考试范围
第五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至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五、各章复习要点
第五章 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复习要点)
(1)概念:PowerPoint2003的主要功能、6种视图模式、演示文稿、超链接、打包、幻灯片版式、设计模版、母版;
(2)操作:演示文稿的4种创建方式、幻灯片的常规操作,插入对象,幻灯片外观设置方法,设置动画效果,设置放映方式。(3)了解:音频、视频、Flash动画的插入,演示文稿打包。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复习要点)
(1)概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媒体分类、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声音合成技术——MIDI;(2)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标准、音频数字化、数字图形与图像的性能指标、常见的数字压缩技术、多媒体文件格式;
(3)了解:媒体创作所需的外围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手写笔)、数字音频的采集和制作、视频信息的数字化、Flash软件的使用及主要特点。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应用(复习要点)
(1)概念:计算机网络、网络分类、网络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Internet的IP地址及分类、域名系统及与Internet相关的术语;
(2)应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Internet的主要服务,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
(3)了解:局域网的互联设备,软件的下载,Internet的接入方式; 第八章 常用工具软件(复习要点)
(1)了解:常用的压缩软件、媒体播放器、下载软件等工具软件的获取及应用。
预祝各位考生都取得好成绩!
德宏师专计科系
《大学计算机》公共教研室
1)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
2)文献类型以专著和论文为主
3)有地区的或民族的特点
4)积累性,继承性强,具有较长的效用性
5)面广量大,相互交叉
2.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发展阶段。
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发展以所采用的交流媒介的发展为标记,经历了语言交流时代、文字交流时代、印刷交流时代、电子交流时代和网络交流时代五个阶段。
1.语言交流时代
语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主导媒介,语言使得思想得以表达和传承,智慧得以积累。
2.文字交流时代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丰碑。由于有了文字,人们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形成信息的体外载体,从而能够越过语言交流的时空障碍进行信息交流。
3.印刷交流时代
印刷术的重要性在于使得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扩散范围更为广泛、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4.电子交流时代
在电子交流时代,运用电磁波技术和电子传输技术进行文字、声音和图像信息的传播,人类的信息交流出现了同步特征。
5.网络交流时代
网络交流时代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全球化。
3.信息交流的功能。
1)信息交流对社会文化结构的影响 “信息交流是社会的黏结剂” – 维纳 人类文化的基本
结构包括了物质、精神和社会组织三部分。信息交流保持了各个部分的协调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人类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2)信息交流对个体的影响
信息交流对个体有社会生活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
3)信息交流的社会功能
施拉姆认为,在社会功能方面信息交流具有三个重要的功能: 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一般社会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信息交流的广泛意义上看,它具备的功能包括: ①获得信息②社会化③动力④辩论和讨论⑤教育⑥发展文化⑦娱乐⑧一体化
4.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有哪些?
一.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2.军事因素3.法规因素4.经济因素5.科技因素6.文化因素7.教育因素
二.语言文字因素
1.自然语言因素2.专业术语因素3.检索语言障碍
三.交流过程因素
1.发生的障碍
(1)信息时滞(2)语言的转化(3)形式化(4)干扰
2.传递的障碍
(1)信道容量(2)传输过程干扰(3)信息还原(4)信息时滞。(5)传递方式。
3.接收的障碍
(1)接收需求(2)接收能力
四.信息安全因素
1.信息污染2.信息泄密3.信息破坏4.信息侵权5.信息侵略
5.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个人的特质、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
个人的特质包括人口特征、人格特征和认知形态三个方面。
6.现代文献的构成要素?
现代文献由四要素构成: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文献信息是文献的内容,符号系统是信息的携带者,载体是符号赖以依附的“寄主”,而记录方式则是代表文献的符号进入载体的方法和过程,四要素缺一不可。
1.文献信息
文献所传递的信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而不一定完全符合真实内容。
2.符号系统
文献中的符号系统是指图画、文字、公式、图表、编码、声像和电磁信息等。
3.记录方式
文献记录方式是指将表达信息的符号系统通过特定的人工记录方式使其附着于一定的文献载体上。
4.文献载体
文献载体必须适应于文献符号和相应的记录方式,同时又要有利于传播、整理和长期保存。
7.文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分别依据载体、加工程度和文献类型划分)
1.载体形式----手写文献、纸质文献、缩微文献、视听资料、电子文献
2.出版形式----专著、报纸、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产品样本、档案资料、“灰色”文献和各种工具书.3.加工层次----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8.什么是检索工具?如何评价和鉴别检索工具?
①定义:检索工具是用于存储,查找和报道档案信息的系统化文字描述工具,是目录,索引,指南等的统称。
② 检索工具的鉴别与评价.信息收录范围与信息质量
信息收录范围是指工具中信息覆盖的学科面、信息类型及数量。信息质量是信息水平层次、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集合。.著录的详略
文献信息的特征包括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工具对文献信息特征著录或描述的详略程度决定了使用效果。.著录、标引的质量
著录、标引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著录项目是否完全、内容的标引深度、著录和标引的准确性以及标准化等方面。.信息报道的时效
信息报道时效主要通过报道时差来反映。报道时差是指从原始信息发布到工具报道时间间隔。.检索功能
检索功能包括检索操作的简易程度、检索途径的多少、以及检索效果好坏。
6.另外可读性,权威性可作为参考型工具选择的辅助指标,而网络的速度和检索费用是机检工具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
9.分析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状态。(检索、浏览、交互、选择)
10.ELIS行为的影响因素。
ELIS模型强调,信息寻求行为受情境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
(1)资本
影响生活方式和生活支配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或认知资本等因素。
(2)目前的生活状况
行动因情境而产生,情境影响着人对信息的定义及使用。区分社会阶层差异的指标包括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和说话方式等。但在同一阶层中,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价值和态度
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影响着个人的信息查询行为。
11.信息交流对个体的影响。
信息交流对个体有社会生活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
1)社会生活功能:主要指传达信息的功能。通过符号,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知识、经验、思想、情感,是群体之间共同生活的需要。
2)心理功能: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活动的同时体现的也是心理的需要。研究表明,缺乏信息
交流的环境会使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和神经失调。在持续一段时间不能接受信息、无法与人交流的情况下,人的思维过程明显受到扰乱,智力测验水平严重下降。认知心理学也认为,信息是人类思维的原料,人的思维就是进行信息的加工。
3)社会心理功能: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个性是在同其他人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而这
一过程的机制是以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社会和群体的生活由社会成员的协同作用来维持,这种协同需要通过符号的相互作用来建立。社会与个人通过符号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有哪些?
1.《中国大百科全书》
2.《不列颠百科全书》
3.《新不列颠百科全书》
4.《美国百科全书》
5.《科利尔百科全书》
6.《世界图书百科全书》
7.《康普顿百科全书》
8.《优等生百科全书》
9.《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10.《麦克劳﹒希尔科技百科全书》
13.信息贫困理论。
14.简述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步骤
(一)分析问题
(二)选择检索工具
(三)确定检索入口
(四)获取原文
15.举例说明检索性工具书类型与作用
检索工具书是人们用以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信息的工具,它一般是二次文献。主要有目录、索引、文摘等。
(一)目录
目录的主要功能,①是学术参考功能,它是一个时期或一定范围学术的总结和概括,能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科的面貌;②是情报功能,是报导科技动态、最新研究成果、提供文献线索的重要工具 ③是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指导读书治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知识教育等方面。
(二)索引
索引是将报刊书籍中某些重要的或者有意义的信息,如书名、刊名、篇名、主题、人名、地名等分别择录出来,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注明出处,以供检索的工具。索引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文献线索,其检索文献速度快,反映问题深入。
(三)文摘
文摘是指对一份文献的内容所做的简略、准确的描述,通常不包含对原文的补充、解释或评论。
文摘的作用
(1)通报最新科学文献。(2)节省阅读时间。(3)引导检索原文。(4)克服语言障碍。
16.举例说明参考性工具书类型与作用
1字典和词典:字典是汇集单字,注明其字形,读音,意义和用法;词典主要是解释词的概念,意义和用法。
2年鉴和手册:年鉴的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手册的作用是提供相对成熟确定的事实和数据,便于查找。
3名录和表谱:名录的作用是汇集机构名,人名,地名等专名的基本情况资料,方便有特点对象的事业的进行。表谱的作用是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时间,年代用简明的表格,谱系等形式表现出来。
4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的作用是把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荟萃在一起,系统简要的加以阐述。
5类书、政书,传记资料和政府出版物
17.按照加工的程度来划分,文献信息源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一次文献: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信息进行首次加工(固化)而成的文字记载,这是文献信息源的主要部分,数量极为庞大,由于在内容上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
2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不是一次文献本身的汇集,而是一次文献特征的汇集,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次文献,或了解一次文献的内容。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知识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它从一次文献中汲取重要内容
提供给人们,便于他们高效率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状况、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情况。因此,要在浩瀚的一次文献中查找所需资料,往往离不开二次和三次文献。
18.简述科技报告的主要类型。
科技报告指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的报告或研究进展的记录。
科技报告的类型:
(1)内容----基础理论、工程技术.(2)储存------报告书、技术札记、论文、备忘录、通报、技术译文等。
(3)进展程度----①初步报告②进展报告③中间报告④终结报告
(4)流通范围----①绝密报告②机密报告③秘密报告④非密报告⑤解密报告
19.分析新型工具书对传统工具书的影响(从介质、组织方式、内容、功能几方面)。
1)介质方面:工具书产生了光盘版,网络版,电子书,数据库。
2)组织方式:非线性文本结构,超文本链接,检索功能增强。
3)内容:增值服务,相关参考,外部链接,多媒体展示。
4)功能:附加功能,专家服务,论坛,网络书店,课程辅导,智力测试,邮件列表,今
日新闻,推荐站点。
20.说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系与区别。
传统图书馆是把实体文献进行组织发布的机构,文献有各种载体,需要读者入馆才能得到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把各种载体的文献所记载的内容数字化,然后进行组织发布,通过网络传播,利用计算机使用。
联系:
1)传统图书馆及其馆藏文献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形成的基础,而数字图书馆的形成拓展了传
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贮存、传播,提供方面的不足,其所拥有的数字化文献和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是对传统图书馆工作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2)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是继承的关系,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
3)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图书馆形态既不是纯数字图书馆,也非纯传统图书馆,而是二者相
互渗透的一种新型图书馆——复合图书馆。
区别:
1)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献内容知识,而传统图书馆除了提供文献内容知识之外,还能根
据文献载体,比如纸张、胶片等研究当时的技术水平,版本等问题。
2)目前情况下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内容在处理图表的时候(尤其是扫描的大幅图表)
使用起来不如纸质图书、地图,比如我们看到的百度、谷歌地图,会受到计算机屏幕大小限制,而挂图就没关系,另外对于一些设计图书等,扫描的不如纸张的,可以用尺子去测量(直观性差)。
3)传统图书馆是一个个单体,而数字图书馆是个集合,是无时空限制的一个图书馆,由各
个资源提供机构提供资源。
21根据文献信息内容特征进行检索的检索途径有哪些?
检索方法
(一)引文法
引文法就是利用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相关书目、推荐文章和引文注释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①由远及近地搜寻。②由近及远地追溯(追溯法)。
(二)交替法
(三)排除、限定和合取法
①排除法②限定法③合取法
(四)常规法
所谓常规法就是利用常规检索工具查找有关文献的方法,是信息时代应掌握的最基本的信息查找方法。常规法如果从时间上考虑有顺检法、倒检法和时间抽样法三种。
1、顺检法
就是从过去某一时间起往现在逐年逐月地检索。
2、倒检法
则是从现在往过去逐年回溯。用这种方法检索的用户比较注重新的信息,同时常有一些信息量上的要求。
3、时间抽样法
就是抽检某时段的信息。这种方法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来进行的。
【文献检索自学习题】推荐阅读:
文献检索报告图文06-25
文献检索期末复习07-22
文献检索大作业09-10
文献检索课介绍09-30
文献检索学习报告11-15
文献检索实验要求12-04
文献信息检索的功能06-21
文献检索是什么课06-23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参考09-14
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