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项目社区公益创投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保项目社区公益创投

类共同体模式:社区公益创投组织分类治理及推进路径

摘要: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伙伴关系和慈善投资模式,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实际运行中,公益创投仍面临着社会组织项目审批和考核分类模糊、管理“一刀切”模式以及强势社会组织获得项目优先分配权等问题。为有效解决公益创投组织差异化治理,落实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的分类治理、效果评价及政策推进,借用类型学视角,以南京D街道为个案,将公益创投组织划分为情怀型、务实型、功利型、投机型和羸弱型五类,并与治理共同体理论结合,分别阐释了公益创投组织功能共同体与社区治理的契合性关系。最后从公益创投组织类别化治理和差异性政策建构的角度提出了保持情怀型社会组织的“稳定健康”式发展、推动务实型社会组织的“巩固壮大”式发展、维持功利型社会组织的“保留限制”式发展,实施投机型社会组织的“控制规约”式发展及扶助羸弱型社会组织“双向强化”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公益创投;社區组织;类型分析;社区共同体;政策差异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进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公私合作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特别是在项目化治理领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公共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1]。其中,公益创投作为政府项目化治理和社会组织合作的伙伴关系及慈善模式,在社区公益项目选择培育和公共慈善价值建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培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从21世纪初,在东部发达地区试点的公益服务模式,到近十年通过扶植中小型公益组织间接提供社会服务等实践探索,均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的造血能力,并在取代传统公益捐赠的同时加速了社会服务模式创新转型。

从溯源来看,公益创投概念是随着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社会组织的兴起和“政府失灵”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成型成熟的。20世纪70年代,约翰·洛克菲勒在美国税收改革法案听证会上首次提出公益创投这一创新理念,用于解释新的投资形式,并被“半岛社区基金会”作为了商业风险投资和公益行为的结合体。1997年,William Ryan等共同提出基金会可以将商业财务制度引入公益慈善事业,注重培养组织能力,提供管理支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随着非营利组织的成长,公益创投的内涵特征不断深入和拓展,比如Mario Morino论述了公益创投的定义和技巧,面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提出社会基金的设计初衷[3]。Peter Frumkin认为公益创投是企业家用市场工具应对慈善问题,将慈善事业引入投资领域的方式,他认为虽然政府能够通过资助权利计划进行社会投资并可以影响数百万人,但慈善事业也能通过寻求足够的资源来产生重大影响[4]。可以看出,公益创投的实质是将风险投资等市场理念和市场运作工具应用于社会公益组织的培育和公益事业的开展,提升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以获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新型公益资助手段,也是能够有效满足居民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投资方式。更进一步说,公益创投创造性地整合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各种资源与力量,通过培育与提升社会组织效能,推动全民公益,正日渐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可行性路径[5]。

我国公益创投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且在资金来源、项目评选过程、资助期限、退出机制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大,人们对社会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对公益创投日益重视,其运行模式和社会效应在进入本土化阶段后日益成熟。公益创投传入我国的十余年中,学界从最初将其视作一个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新型路径进行研究,将目光拓展到公益创投的发展模式与对策[6]、资源配置与范围[7]、绩效评估[8]、国内外公益创投的比较研究或地区间的案例对比[9],以及与新概念结合的“互联网+公益创投”[6]等领域。这表明虽然公益创投的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已愈发成为一种提供社会服务的全新形式且得以迅猛发展。

公益创投项目运作的不断成熟,一方面加快了地方政府出台有关公益创投政策法规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对社区公益组织培育成效与社区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现实经验来看,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公益伙伴关系和慈善投资模式,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挥了明显提升作用。但实际运行中,仍旧面临着社会组织项目申批和考核分类模糊、管理“一刀切”模式以及强势社会组织项目垄断等问题。现有针对我国社会组织在社区公益创投项目中的目标分析和功能定位方面所开展的研究较少,对社会组织分类研究的依据也主要集中在规模和主体两大方面,而缺少更深层次基于组织本身的目标结构及参与治理的差异性功能的类型划分,同时也未能为不同类型公益组织的管理提供分类政策设计的参照依据。

因此,如何对社会组织进行合理分类、实施分类治理,以达到公益项目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促进社会组织和公益创投项目共同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公益创投领域研究的关键性议题。同时,为深入解析社会组织在公益项目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社区共同体属性及差异性治理功能,本文特以借助类型学分析概念,以公益创投项目中的社会组织呈现出的多功能性社区共同体为分析路径,以促进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差异化功能提升和社区治理效能的政策落实为主要目标,探讨了南京D街道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类共同体培育与社区治理诉求间的契合关系。很大程度上,本研究既有助于丰富与拓展公益创投领域的相关理论,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组织与公益创投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二、类型学分析:一种阐释公益创投组织功能的新视角

公益创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培育的项目化治理方式,承担着有效发挥社会组织角色地位,落实其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功能。为更好地实现扶持社会组织目的,则需采取分类治理思路。通过将社会组织实体化,以分类政策作为外部保障机制,充分展示社会组织在公益创投过程中的行动逻辑,由此分析不同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差异化功能及作用,也利于为以公益创投为代表的社区项目化治理,提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层面的对策建议。

目前,国内外对社会组织的分类基本以非营利组织为主,分类依据大致集中在组织的性质、设立目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等方面①。中国开展公益创投的社会组织主要以中小规模的初创型组织为主,此类组织在创新服务理念和提升管理思维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社会信任和实践经验积累、融资运作能力及服务、组织建设、战略规划及市场运营等方面仍需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诸多运行模式中,公益孵化器模式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曾于2007年在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支持下,开始选择发展潜力大、项目可行性高、社会效益可观的公益组织进入“公益组织孵化器”②。目前,南京社会组织的培育也采用公益孵化模式,实现资源的共享与集中性帮扶。公益孵化模式又包括了评估介入、合作伙伴和重点投入三类途径。评估介入模式是通过建立评估系统,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大赛或电视、网络等其他宣传途径,向社会征集有创意并可实施的公益服务项目,并提供创业投资;合作伙伴模式强调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组织获得人才、资金、管理方法,企业获得社会效益,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双赢;重点投入模式则是结合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助。

社会组织是公益创投开展的土壤,项目开展需要建立在完整的组织结构之上,公益创投项目又能回报组织的社会效益、业绩、资金和名誉,有助于组织的进一步成长;同时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发展又反过来进一步保证公益创投项目的连续性,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扩大服务覆盖层面等作用。公益服务类型和内容差异性的存在,客观上对社会公益组织的功能划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而对于嵌入社区的公益组织功能的类型学划分,更为社会组织的社区项目化参与和优化社区治理效能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路径。

(一)类型学视角下公益创投组织的探索价值

类型学(Typology),或称作分类学(Taxonomy),西方公共政策学者洛维(1972)指出,现代社会科学中的类型学,就是研究者结合两个及以上的简单概念,通过交叉形成新的概念[10]。他认为分类是从纯粹的描述走向解释性研究的关键,简而言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细致化和延展化。戴维·科利尔认为比较研究方法是分析工具中的最基本选项,他提出对分散、碎片化的案例进行类型学研究,是开启整体性分析的一种思路。类型学意味着更加精确的分析和更细致的测量①。作为传统的比较研究方法,其目的是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按照时间、空间或其他衡量标准进行相对意义上的分类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对象的特殊复杂性,而不是将问题简化,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和局部、共性和个性的相互关系问题,运用一以贯之的分类原则以确立类型区分、辨认和比较的必要前提。

公益创投是以培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项目化实施效能为目标的创新模式,这就决定了公益项目推进过程的“双重认定”特性:一方面,要充分把握社会组织的服务特征、范畴、资质和能力,精准掌握与公益项目议题设定和投放相关的社会组织前期的需求评估、特定的公益项目成员与服务对象的稳定性及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与支持力量等关键要素[11],以期对潜在的公益项目拟对接的社会组织群体状况有清晰了解,擬定合适项目议题和分配计划,做好社会组织申报课题分类评审和项目针对性分配工作,完成公益项目承接服务主体认定的前提程序;另一方面,民政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公益创投项目实施的社会组织主体和议题,通过类别归纳和群组认定,在过程监管和指导建议层面进行差异性政策设计,不仅进一步明晰了各类社会组织承载和实施公益项目的功能边界,理顺了公益流程各组织的地位角色和关系逻辑,有效避免了公益组织体系运行的“结构洞”困境,更避免公益创投项目强关系性社会组织的垄断和公益服务公共性的衰退,为政府在社会组织培育思路的清晰化、项目监管策略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模式和政策路径提供了有益参照。

(二)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类共同体”治理的功能意义

社区作为社会镜像映射的集合体,自然难以摆脱所处的社会治理特征要素的嵌入性影响,我国总体性社会背景下的单位制到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社区制的变革,在基层组织转型和重组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社会原子化的困境,给社区治理造成了公众参与不积极、参与机制缺乏、参与资源欠缺等问题。公益创投项目是地方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或者通过发包机制由第三方机构竞拍获得的途径,促使各类治理资源向社区汇集和下沉,有利于激发居民主体性并深度参与治理[12]。深度参与的集体行动逐渐生产出情感连接要素,情感维系增强了合作信任从而强化社区认同,由此构建了“项目”和“情感”双重链接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因此有学者指出,在相当程度上,公益创投的功能是重塑社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基础条件,更可能是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一个可能途径[13]。

从社区治理的角度而言,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服务的功能类型学思路的提出,不仅利于精确识别各类社会组织在公益项目和服务过程中的特征表现、角色功能和行动策略,为社区公益组织的划分依据提供现实参照,更重要的则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精准定位之后的社会组织类别化管理的政策培育和规范策略,矫正或者强化社会组织在项目参与及服务过程中能够体现自身风格的特点与偏好。因此类型研究有助于总结和提炼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各种形态,也有助于揭示不同类型社会组织过程优化机理和逻辑。

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往往是被当做统合性概念运用的,社会组织整体嵌入社区研究,既忽略了社区组织本身的功能性差异,导致社区服务的委托标准划分不清,难以有效发挥出社会组织的最大效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社区治理的多重诉求表达路径。当然,需要承认,社会组织的整体结构化嵌入有利于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目标的达成,但同时也会导致社会组织职能类型和功能身份的定位模糊,而难以合理切入社区治理的分项服务领域。相反,“类别”与“共同体”的概念,既表达了社区统合治理的要求,也清晰界定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差异化功能定位。类别化功能概念对应了共同体组织结构的话语范畴,揭示了同类社会组织的共同表征,以及背后所分别建构的社区子共同体内涵。接下来,我们以南京为例,对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的类共同体问题展开经验分析。

三、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类型特征及生成机理分析

(一)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的类型化特征表现

当前城镇化的迅猛发展给南京市各社区的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考验着政府的社区治理水平。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要求,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办公厅的相关政策,南京市依照2017年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颁布了一系列公益创投项目运作的规章制度等各类文件。为有针对性的对公益组织实施培育,落实公益创投运行过程中的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价中的激励保障策略,采用差异性政策模式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公益项目在培育社会组织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双重功能。本文通过对南京市D街道社会组织及社工的调研,发现公益项目的选择内容和实施效果同组织的创设目的、成员结构、资金运转和项目选择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组织负责人的自身经历、公益情怀和干事的责任意识是关键要素,直接影响了本组织的创设理念和发展方向。此外,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各类公益组织首先考虑的问题,所以资金问题对于组织的公益路径选择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基于此,我们参照组织的目标公益性和项目获利性两个维度,初步将社会组织简要概述为情怀型、务实型、功利型、投机性和羸弱型五种类型,两个维度类别构成了本文类型学的行与列,类别所形成的纵向变量和横向变量提供了单元格类型的核心属性,表明五种社会组织的特点(图1)

1.情怀型社会组织。A组织作为重点培育的社区综合类服务组织,秉承着友爱、专业、真诚、便捷的服务理念,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近年来该组织在社区中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服务项目,分别针对儿童课外学习、老人生理心理健康、女性就业困境问题的解决和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是,A组织负责入认为,“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地位不高,无法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14]。由于服务内容覆盖面广,项目准备过程中消耗过大,该组织目前面临资金短缺及人员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该类社会组织具有较高的公益性,但却经常面临资金状况相对紧张的问题。这一类型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此类组织负责人在创立组织时通常处于情感考虑,大多不求回报,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公益创投项目的实现程度要求较高,人员组成主要是由社会组织出资招募有志于从事该项社会工作的人员或情感上的志同道合者。第二,在资金来源上,主要由其领导者自行出资和政府购买服务来提供资金,也因此情怀型社会组织往往被有限的资金所困扰,缺乏自主“造血”功能。情怀型社会组织将重点放在服务对象上,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作为第一要义,但目前知识层面、专业化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局限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①。

2.务实型社会组织。组织目标具有较高公益性而且资金状况相对较好的社会组织,该类组织兼顾了组织发展与项目建设,具有组织结构完善,中坚人员众多,资金相对充足,服务能力出众等特点。随着公益创投项目的开展,大型助残服务机构T组织的规模与实力日益增加,机构服务项目不断开拓,服务质量逐步提高,逐渐走向规范化与专业化。因为该组织的理念是以赋能为目标,由社会帮助变为反哺社会,所以组织服务人员多数为曾经的被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由被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人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该组织的另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残疾人之间的优势互补,比如智力残障者与肢体残疾人士可以合作来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二者成员之间不是简单的命令支配关系,而是积极互助性的,通过相互平等对待,营造出和谐友爱的环境。因为本身实力强劲,再加上政策支持,此类社会组织往往成为社区服务的中流砥柱。但大体量、专业化的组织结构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难题,尤其是因为项目周期限制导致的服务被迫中断问题,不但使得此类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面临着巨大压力,项目的可持续性亦遭遇到某些挑战。特别是不当的竞争机制使资金缩水,难以持续发展。虽然政府对“一老一小”服务具有政策偏向性,专家在项目申请时仍然倾向于该类型相对专业且有着丰富经验的组织,但随着相同类型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大量企业和非专业性组织,也即后面所提到的功利性和投机性社会组织涌入项目申请行列,导致项目数量及资金不可避免地被稀释。如2018年T组织所在区来自残联的资金由8万元减少到5万元,使T这样的政策照顾性组织的发展规模和效益也受到了明显影响。

3.功利型社会组织。此类组织的目标呈现为伪公益性或者弱公益性,通常将公益创投项目视为营利手段,拥有相对良好资金状况。短期来看,这类组织由于基础比较好,具有前景相对较好、发展视野宽广、资金来源较为充足等其他社会组织难以具备的优势。Z社会组织成立于2015年,经过三年的短暂发展已成为当地较有竞争力的社会组织,在其他社會组织普遍面临资金难题的时候,Z组织却拥有较为宽裕的流动资金,依靠青年男性为主的人员构成,逐渐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品牌创新,但该组织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法律标准有待商榷。此类社会组织存在的根本目标和商业化运作模式,与普通公益组织有着本质区别:非营利性要求低偿回报,或将投资回报继续循环用于公益事业,但功利型的社会组织承接的公益创投项目通常以私人利益为目的,偏离了公益行动的价值目标。由于成立之初目标建设的公益性比较模糊,因此这类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其对公益创投的价值认知“悬浮”,例如当资金不到位或出现突发情况就立即停止项目,对社会效益较为看轻,缺乏责任感,将组织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其后果可能导致项目的可持续性受挫,不利于项目深入实施,并带来消极的社会评价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倾向于承建工作量小、成本低、投资金额低、容易出效果的公益创投项目,对于一些复杂、急需处理的项目则持旁观态度。

4.投机型社会组织。此类社会组织与功利型一样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进入公益创投领域,但不同的是,这类社会组织体量较小,只能偶尔获得利益,因此将其称为投机性社会组织。“投机”原本是个经济学概念,是指利用市场的价差进行买卖并从中获利的交易行为。面对目前我国公益创投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愿意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其中中小型社会组织占大多数。此类组织往往抱着“试水”心态,试探性地参与部分所需成本较低的公益创投项目,当不能获利或前景较差时便及时退出以迅速止损。在准入与退出机制尚不完善的格局下,这类组织的发展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与不可控性。从根源看,投机型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组织规模相关,由主体的流动性和组织的生存模式决定,缺少创新性和独立性,它们以获利为目标,能够符合要求而轻易得到资金较大的创投项目支持,但对中标项目敷衍了事,采用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服务,投入过低,必然会导致个性和创新的不足,最终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5.羸弱型社会组织。除去上述四大类获取公益创投项目资格的社会组织之外,还有众多游离在公益创投场域之外的组织,由于成立较晚、规模较小和能力较弱等众多原因,没能或仅获得少量公益资金支持和项目辅助,公益性难以通过参与和主持项目集中体现,获利能力自然也相对偏弱。调研发现,D街道公益项目的审核和报批更倾向于规模较大,资质较高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通常都具有2A及以上的行業资质,获得该级资质需要社会组织具备较高的门槛①,现实的问题是,绝大部分社会组织难以达到2A级资质而丧失了公益创投参与资格,结果自然成了少数标杆型社会组织的公益化权力游戏。

(二)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类型化成长机理

依案例来看,就参与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来看,情怀型、务实型、功利型、投机性和羸弱型五类公益组织类型的划分,一方面能够清晰描绘社会组织在公益项目中的身份角色,表达组织自身的现实诉求和发展方向,为公益项目的精准设计和合理投放提供关键参照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参与公益项目的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目标、专业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各类组织在公益创投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组织在处理自身利益、领域选择、服务质量和社区发展等几对主要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相,对公益项目的服务标准达成度、项目的实施质量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趋势造成显著影响。

就经验来看,五类公益社会组织在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已经提前预设了各自服务内容的类型,构建了项目运行的方向性框架,并在后续推行的过程中,在各自的项目运行领域用特定的服务内容和行动模式系统性嵌入到社区治理分项功能的结构空间,搭建起特定服务项目类型培育和运行的框架并规范了基本的路径,也成为后续公益服务组织实施同类项目模仿和沿袭的参照系。这样类型化视角下的社区公益创投的模式,就形成了由分类式的“项目申报审批—组织服务实施—功能边界搭建—社区治理界面”过程性路径的类别共同体的建构模式,所形成的社区组织公益服务空间功能体分别对应了社区治理的不同的结构界面。与一般的社区共同体不同,这种界面对应的服务需求的区别又建构了各类子共同体组织的功能领域,并以利益性集群组织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类共同体的思路,对于政策制定者根据不同社会组织的功能角色和作用发挥的差异,设计和实施类别式政策策略,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就尤为必要。

四、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类共同体”功能表现

在社区组织参与公益创投基础上,不同社会组织在公益服务过程中所承载的社区治理功能,在依托服务类别化发展的路径框架下,逐渐形成了多组趋同功能边界所建构的公益服务行动共同体,包含了单一组织共同体和多元组织共同体两种形态①。随着组织共同体在社区公益服务领域的功能分化,在同样的公益项目属性的运行空间和培育范畴内,同类型的公益组织为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类别特征和划归责任,逐渐形成了边界型的集体行动框架,在框架内,边界成为了区分不同公益创投组织项目类型和运行模式的依据,随着趋同性服务行动对框架边界的不断强化,内部组织共同行动轨迹的逐步清晰化,最终建构而成了类别共同体的概念范畴。众所周知,社会组织与公益创投是共生互助关系,公益创投本身既能培育社会组织,又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同时它的可持续性又取决于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只有当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益创投中,才能持续发挥社会组织的治理功能,使公益创投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类型学视角看,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实现对社区公益创投的治理时形成了以关系网络为核心的、不同导向的类共同体模式。

第一,情怀型社会组织大都是以社区为基础,能够广泛联系社区居民,以更自然细致的方式切入居民日常生活,借助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依赖性,短时间内易与居民建立起密切联系。此类组织通常具有接受程度高、生活化的特征,能够吸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开展公益项目,对居民琐碎的日常化需求能够高效应对,有助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共有的情感和发展理念作为情怀型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纽带,组织成员之间彼此相互信任形成情感共同体,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能够引导公益创投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需求,推动项目进步与服务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影响力能够提高项目声誉,实现公益创投项目的品牌建设,进而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人员和有相同情感导向的高校学生参与公益创投项目,推动组织壮大、项目规范、制度完善,从长远来看能够产生广泛且积极的社会效应。

第二,务实型社会组织通常以解决当下突出的社会问题为目标,以反哺社会为理念,涵盖领域丰富,良好的互动脉络与居民信赖是其开展活动的基础,有助于基层社区自治务实氛围的形成,建立居民生活共同体。务实型社会组织在开展公益项目时,逐渐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导向,除了自身发挥沟通平台作用,将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如实反映给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外,还应发挥社区治理实践的行动主体作用,充分了解社区在居民融入、纠纷调解、公益慈善等方面面临的矛盾,多角度积极开展公益创投,同项目相关的企业、部门、社区、研究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网络,共同构建服务共同体,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公益创投项目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功利型社会组织在五类社会组织中规模相对较大、组织结构完善、资金状况良好,在发挥公益创投治理功能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其组织的目标或者说愿景中公益性的成分较少,政府部门在将公益创投项目交付给此类组织时应当将其放在市场环境下,以接近企业标准向此类组织提出要求,组织通过承接公益创投项目形成多元主体、多议题的博弈关系网络,构建组织与项目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契约共同体,以保证项目运行效果呈现出具备独特资源优势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诉求。

第四,作为利益导向的投机型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时通常承接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利益相一致的项目,以求达到低成本、低风险、利益最大化之目的。但现实情况则是社会组织在承接一般性项目时,由于其私利性,容易造成公益创投项目资金中断、项目人员流动过快、项目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后果。因此政府部门及社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构建起以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多类组织参与的竞争关系网络,使此类组织实现自我意识觉醒,自觉完善自身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手段,选择适合组织规模发展的社区土壤,增强社区服务常态化,对其主导的公益创投项目效果进行评估,形成组织、社区与项目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以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实现公益创投项目的最优化。而对于第五类羸弱型组织,由于其自身微弱的话语权,基本游离在公益场域空间之外,跟公益项目的关联较少,在公益行动中发挥的功能相对微弱,结果也导致了此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组织共同体的缺位窘境。

总之,借用韦伯的观点,认为“共同体”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其“社会行为调节是建立在主观感受到参加者们的共同属性上”[15],也就是说,共同体基于共同利益而存在,更呈现一种建构的形态,在同一相对体系内,结成共同认知和合作交流的共有结构界面。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共同体,是以社会组织功能属性为逻辑起点,以承接的项目类型为依据,以项目开展的范畴和场域为基础的行动网络集群,在社区治理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同的服务功能。从民政部门通过第三方购买社会服务,到项目发包,初步形成了项目的类别划分,然后在掌握社会组织申报的服务项目之内容与民政部门发布的项目的对接过程中,划分了诸如社区服务、社区权力保障,社区咨询及特定人群服务等多种公益项目类别,与此对应的则是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边界也得以明确。

五、社区公益创投组织分类治理的推进路径

目前,学界针对公益创投现存一般性问题提出的路径及建议,大都是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自身三个主体出发来探究。刘志阳等认为,促进公益创投制度化,一定程度降低法律注册门槛是政府支持公益创投的根本手段,放宽准入限制有助于吸引多领域的项目设立,制度化则有利于提升项目专业化水平;在人力资源上,应当完善公益领域从业人员的薪酬规定,降低人员的流动性;在资金上,调整产业政策,鼓励现有慈善基金与创投基金转型和“母基金”的建立,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益创投领域[16]。组织自身加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和能力建设,培育自主发展能力,获得持续经营的能力,为社会组织提供可持续运行机制。本文针对五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特征及其运行模式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及建议。

第一,保持情怀型社会组织的“稳定健康”式发展。情怀型社会组织作为当下社会中的稀缺类型,政府层面应对其目的予以肯定,维护尊重情怀型社会组织的感情,在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激励同时,更要大力提升物质帮扶,维持此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保持其“稳定健康”式发展。针对资金问题,可采用开源节流的形式,扩大资金规模,通过承接不同层级的项目来保持组织运作的可持续性,完善和发挥造血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组织服务之外的盈利活动,例如手工艺品义卖等。同时情怀型社会组织应将社区作为依托,利用社区对网格的熟悉程度及资源,与固定的服务对象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大学生是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力军,情怀理想主义与对进入社会的向往是这一群体的特征,而社区作为高校与街道联系的窗口,如果以社区为中介,实现高校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则既能实现人才流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又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双赢。

第二,推动务实型社会组织的“巩固壮大”式发展。对务实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应重点扶持,首先实现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由管控转变为治理,通过税收减免降低发展成本、专项奖励鼓励技术创新、政策引导让投资者和创业者享受政策优惠和制度支持,增强组织的自主治理能力,巩固其中坚地位,推进“巩固壮大”式发展。政府在提供资助补贴的同时,也应充当企业与此类社会组织的桥梁,扮演好“传球人”的角色,鼓励企业和基金会的投入,既要找准方向,又要把握好力度。针对务实型社会组织的服务范围广、服务效率低的问题,首先应对组织结构进行由上至下的整改。其次,欧美的大学通常在商学院开设公益创投开放课程,对从业人员免费培训,国内组织也可加强与高校的联系,由高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理论支撑,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部门和公益企业家,组织跨学科、多领域的对话和互动合作,包括国内外学者、政府高层、企业领导者、基金会等,学习国外领先的方法并转化为有效的实践,这既是人员专业化的要求,也是组织自身的经验积累。

第三,维持功利型社会组织的“保留限制”式发展。不可否认功利型社会组织对于活跃市场的重要作用,其经营模式与方法对其他社会组织增强造血功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针对其扰乱并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政府应对此类组织强化监督,严格落实政策要求,调整项目申请制约机制和注册准入机制,有选择地给予其项目支持,通过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机制、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实施“保留限制”式发展。例如,退出的标准由社会投资回报和绩效评估机制决定,而退出的方式则可通过社会目标组织管理层回购。作为较为前沿的社会组织类型,功利型社会组织依靠其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社会组织信息化的背景下,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开展工作,逐步具备企业化特征。针对该类组织的这一特征,民政部提出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形成全国联网、上下协同的社会组织法人库,实时动态公开,推进网上办公和信息查验;在监督机制上,建设全国联网的信用监管体系;在慈善事业开展上,依托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组织自有信息发布平台三位一体建设,助推民政工作跨越式发展[17]。

第四,实施投机型社会组织的“控制规约”式发展。万军认为,与传统的公益赞助相比公益创投将慈善公益本身作为投资的一种,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利用少量“种子”资金来引导和培育公益组织实现高效运作,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更有效地节约社会成本。他提出公益创投有别于传统商业投资在于目标的非营利性,以解决社会问题作为终极目标。因此,政府部门应严格控制投机型社会组织的私利导向,避免和减少项目资金的输入,加大对此类社会组织投机行为的规范力度,采取“控制规约”式发展,完善多方监督机制,对不负责任或无法实现发展目标的该类型组织进行清除。在组织层面,为降低投机型组织的影响程度,充分發挥龙头作用,强化枢纽型社会组织自身的服务支持功能,发挥自身的引领和联系作用也是关键所在。枢纽型社会组织不仅在培育社会组织中起到把关的作用,还能为其他公益组织提供专业支撑和发展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和扶持,争取更多服务机会,促进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此外,投机型社会组织为获得资金规避风险大都会选择与企业合作,企业在为社会组织带来规范的财务监督机制、培训机制,输入志愿者、经营理念的同时,其社会责任与自觉意识又能够相互影响,公益创投实践融入企业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理念,共同打造专业、可持续的公益组织培育发展平台。

第五,扶助羸弱型组织“双向强化”式发展。社会组织最基本的逻辑是生存与发展,要获得独立的生存空间就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条件支持,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展。对于初创阶段比较薄弱的社区组织,政府首先要确保它们的生存能力,在没有条件获取公益项目主持资格的阶段,民政部门和街道层面应该成立扶持基金,通过微公益或者项目众筹的方式,在扶持和保障弱小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其熟悉和了解公益创投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事项,为后续顺利申报并获取项目支持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和推进社会组织的资质评审工作,依评促建,规范社会组织运营,健全管理制度的设计,提升主体参与功能,使社会组织尽快获得相应的资质。双向强化,不仅强化社会组织公益参与能力,也要以此为载体,强化其获利能力,真正实现本体性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公益创投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原珂.城市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180.

[2]Christine W.Letts,William Ryan,Allen Grossman.Virtuous Capital: What Foundations Can Learn From Venture Capitalis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4):102-109.

[3]馬里奥·莫尼罗,吴梅.美国公益风险投资运行概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4) :135-142.

[4]Frumkin P. Inside venture philanthropy[J].Society,2003(4):7-15.

[5]马蕾,邓敏,盛夏.公益创投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以昆山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53-59.

[6]岳金柱.“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创新模式[J].社团管理研究,2010(4):12-15 .

[7]齐倩.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模式探究[J].现代妇女,2014(8):237-238 .

[8]万军,李筱婧.公益创投撬动公益事业新时代[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5):43-45 .

[9]玉苗. 国外社会组织分类管理的主要原则[N].中国社会报,2015-01-12(7).

[10]李小云.中国工业强镇发展路径演化的类型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4):90-101 .

[11]史秋霞,赵影.政府主导型公益创投模式下社会组织参与购买服务的实践研究——以昆山市为例[J].人口与社会,2020(2):66-77 .

[12]成伯清.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从社群主义的观点看[J] .南京社会科学,2011 (1):70-76.

[13]宋程成.从公益创投到创造性治理——基于江南县实践的制度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21(1):90-101.

[14]伍欣.完善顶层设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N].中国社会报,2018-03-18(4).

[15]马光选,刘强,李保林.现有共同体研究范式之检视与超越[J].学术探索,2016(7):61-66.

[16]刘志阳,李斌.公益创投运行机制研究——兼论与商业创投的异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3):181-191.

[17]詹成付.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J].中国民政,2017(24):18-19 .

责任编辑:叶民英

作者:李志强 原珂

第2篇:公益创投研究综述

[摘 要] 公益创投作为培育公益性组织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作为区别于影响力投资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组织的运作,衍生出多种模式,国内外公益创投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为创新本地社会公益组织培育与发展方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公益创投;研究;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78

[

1 公益创投发展沿革

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最早由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于1969年提出,其背景是美国的公益组织面对着经济紧缩的社会形势,纷纷开始创新公益项目运作和评估管理方式。1984年,美国半岛社区基金会提出将风险投资模式运用到慈善投资模式上,标志着公益创投正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此后,公益创投传入欧洲国家,2002年英国出现了第一支标准意义上的公益创投基金,2004年英国公益创投协会成立。

2006年,新公益伙伴在香港成功注册,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家具有公益创投概念的社会组织。同年,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在上海正式注册,将“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人才”作为其组织发展的核心目标,对初创期和中小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支持。此后,公益创投概念及其组织迅速在内陆兴起。2007年,联想集团创立“联想公益创投基金”,并启动首期公益创投计划,重点对数字化、环保、教育和扶贫等四大领域的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等支持,这一行动标志着我国内陆开启了公益创投实践。2009年以来,上海、深圳、苏州、东莞、佛山等地公益创投发展迅猛。但当前我国各省市公益创投发展状况很不均衡。上海已举办了多场市级区级的公益创投大赛,广州公开征求对《广州市公益创投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并已连续举办四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扶持项目数量总计370个,政府资助金额和撬动的社会资金数额逐届增长。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相对而言是一种较新的事物,学界目前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以下几种概念被交替使用,比如“战略性慈善”“高度参与性慈善”“有效性慈善”“慈善投资”。公益创投在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欧洲公益创投协会(EVPN)的定义:公益创投是将风险投资的工具用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目的组织提供资金和非资金支持,以提高其社会效应的方法。

2.2 影响力投资

主流的定义一般围绕两个核心因素展开:财务回报和非财务影响力。财务维度,投资回报是影响力投资的一個最低要求。Niggemann 和 Bragger(2011) 指出影响力投资只追求能够覆盖通胀成本的低回报率。关于非财务影响力,有关文献主要围绕社会或环境影响进行界定。金仁旻依据财务回报诉求及社会价值诉求标准对影响力投资和公益创投进行的区分,认为影响力投资与公益创投相比较,公益创投对财务汇报诉求弱于影响力投资。

2.3 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徐家良,赵挺,2013)。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创投的区别在于,服务提供者是否取得经济回报。是否注重社会组织的长期能力培育。公益创投相比于政府购买服务,注重于经济回报的取得和社会组织能力的培育。

3 国内外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3.1 国内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公益创投的研究主要关注公益创投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公益创投可进行如下分类。

按照公益创投主体分为: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基金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是由某个企业独立运作、专注于特定领域并将公益活动与其品牌挂钩,比较典型的有南都集团出资的南都基金会以及联想集团的公益创投计划。基金会模式即由基金会机构运作公益创投活动,有“NPP 公益创投基金”、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模式在中国推广得最为广泛,各省的公益创投比赛都是政府主导多方合作模式下公益创投的具体表现。

按照公益创投目的可分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公益项目培育模式、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旨在为初创阶段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管理、技术支持,提升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提升主动造血的功能。公益项目培育模式指对公益创投项目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服务,帮助公益组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目的在于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后备军,同时提供导师培训、工艺实习、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关键性支持。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即为政府主导的公益创投模式,通过资助、招标、定向购买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开展公益项目征集与评审。政府掌握项目审批权,但不直接参与公益创投资金的发放和管理,不参与公益项目运作。

按照公益创投的参与过程分为:公益孵化器模式、评估介入模式、合作伙伴模式和重点投入模式。此种模式分类与前文两种模式大同小异,此处不加以赘述。

3.2 国外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3.2.1 美国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由于美国自身历史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公益创投研究多围绕着对慈善投资者、社会影响力、高等院校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公益创投在美国兴起时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就是社会影响力,因此对于公益组织如何界定影响力、对慈善投资家关于投资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的建议等研究成果有很多,同时也有一部分在研究公益创投与大学相联而产生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碰撞。

研究表明,美国的公益创投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对风险更加开放和包容,以及对社会创新的大力支持;二是支持不同的社会创新者去探索和实践多种可能的路径,致力于帮助社会组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不断提供更好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三是受资助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收获的除了资金支持,还有对于组织架构和运营发展的多年“耐心成本”;四是公益创投更加注重系统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即资助行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3.2.2 欧洲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按照社会部门的范围以及与政府的关系划分,欧洲公益创投有四种模式。第一,Liberal model。该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资金半数以上来自于政府,但不受政府的控制。第二,Welfare partnership model。该种模式以德国、芬兰、西班牙、法国为代表。社会部门规模很大,但对政府依赖极强,公益创投几乎完全由政府主导和控制。第三,Social democrat model。社会部门很小,在总的就业人群中占比不足3%。财政不依赖政府,多来自会员费及收费(membership fees and charges)。以北欧国家和瑞典为代表。第四,Developmental model。该种模式下社会组织弱小,占总就业人口的1%-2%。该模式极其依赖私人投资,不期待政府合作,与政府的独立性极强。代表的国家有捷克共和国、波兰、斯洛伐克。

研究表明,欧洲公益创投概括为五个特点:一是欧洲范围内公益创投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分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有利于推动创新,但同时也给有效整合资源形成集体合作并产生巨大影响力带来了阻碍。二是公益创投资金来源多样复杂。根据EVPA2012年调查结果,股权债务作为资金来源有大幅上涨态势,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为主,政府拨款和股权处在第二位。三是社会企业与传统慈善组织的整合。目前,欧洲传统慈善组织聚焦投资对象和领域,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能力培养,更加注重与其他投资方合作。四是欧洲公益创投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五是公益创投领域的财政支出显著增长。

4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4.1 现有研究的不足

4.1.1 缺乏典型城市地区的比较研究

在近年来的公益创投研究中,以两类居多。第一类,深入调研一地的公益创投行为,整理其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比较典型的有《公益创投的经济逻辑及实践——以宁波为例》《公益创投与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以昆山为例》。第二类,较为全面分析全国性的政策文件和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公益创投概括性归纳及趋势研究。如《公益创投政策扩散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文本的分析》。在两类文献当中,均缺乏城市间的横向比较。

4.1.2 缺乏典型城市地区的模式提炼

学术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公益创投的模式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划分。在现实生活中,公益创投模式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呈明显的地区特色,呈现同中存异的状况。目前对于不同地区带有地区特色的公益创投模式提炼仍处在匮乏的阶段,鲜有学者对此进行细致的梳理、对比和提炼。

4.2 两点建议

4.2.1 调整研究视角

以往国内对公益创投的研究,研究内容角度大多单一。通常是以地区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益创投现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这其中必定涉及对地区公益创投实践的评价。笔者認为,公益创投在中国仍是新兴事物,仍然需要长时间来发展公益创投事业,所以,未经时间的检验贸然对公益创投现状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同时,以国外公益创投模式作为对比,来对国内公益创投提出意见也是不合适的,毕竟新兴事物异地发展必须要适应当地环境。

4.2.2 创新研究内容

通过大量的论文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多笼统概括公益创投模式,而对具体城市间公益创投模式异同点研究和城市模型总结极少。建议通过资料搜集及实证研究,找出不同行政区域的公益创投模式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此来提高研究成果的新颖度。

建议比较分析典型区域北上广公益创投的异同点并总结出各自的运行模式,并且寻找公益创投地区差异的原因,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公益创投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公益创投还处于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在对已有的典型的公益创投模式分析后,可以为新进入公益创投市场的地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其他地区在进行公益创投模式选择时,可以通过本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改变典型城市因素,为公益创投创造更良好的先期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元,岳耀蒙.我国公益创投发展的基本模式、意义与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28-32.

[2]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3(8):28-32.

[3]李健,唐娟.政府参与公益创投:模式、机制与政策[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3(1).

[4]金仁旻.新的投资方法:影响力投资的含义、发展与运行[J].铜陵学院学报,2015,14(4).

[5]陈为雷.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机制、策略和逻辑——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社会学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3):93-105.

作者:孙逍 曹雪

第3篇:冰火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在慈善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但是目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项目的运转和效果都不怎么样,这牵扯到一个‘落地’的问题”——段德峰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内的吉美坚赞福利学校,从1994年成立至今有两个传奇。

一个是由藏传佛教僧人吉美坚赞自筹资金创办,是全藏区最具影响力的福利(即免费)学校。学校绝大多数老师及学生均不享受国家待遇或补贴,属于典型的中国民间草根组织。另一个是与名为“公益伙伴”(NPP)的公益组织合作,建立起一个通过制造和销售牦牛奶酪,逐渐摆脱完全依赖外界捐助的自给自足模式,使公益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吉美坚赞福利学校创新的公益模式,也获得民政部、统战部、中华慈善总会的很多奖项。随着这所学校的名声鹊起,“公益创投”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何谓“公益创投”?按照现行的说法是:通过公益创投基金,积极参与和支持公益组织的成长,对那些公益组织进行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进展的评估上的捐助,以期受捐机构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益回报。

但创投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公益则是非营利的。这两个在外人看来水火不相容的概念,被看似不搭调地联系在一起的效果如何?这种结合是相得益彰还是水土不服?这种模式会大行其道还是胎死腹中?这一切都将是“公益创投”这种被誉为“创新性的慈善”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社会硅谷”风生水起

有这样一种说法,“古老慈善”之说似乎过时,必将被社会公益取而代之。“行善不必等到死后”的观念转变和传统慈善的积弊,使人们更希望来一场慈善的革命。“慈善创投”(投资者获得的不是资金收益,而是社会收益)从而蔚为风潮。建立中国的“社会硅谷”也成为公益投资者的目标。

据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2009年底统计,我国登记注册的各类公益组织约42.5万个,且以每年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

但据麦肯锡统计,中国的慈善系统中,800家官方或半官方慈善机构享有80%的慈善资金来源,而中国民间约15万家慈善公益机构仅占有20%的慈善资金来源。那些民间公益组织大多公信力不足,难以募集资金,也常使善行后继无力,组织难以维持。

基于此,风险投资家们认为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仅靠善心来签发支票,更好的做法是找到优秀的人,帮他们创建伟大的社会服务性机构,并让他们为自己的绩效担负起责任。他们得到捐赠的方式是资助人倾注时间和金钱改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增长和表现,并“向慈善业注入了商业智慧”。

这也为起源于欧美的“公益创投”,开始在我国生根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土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批对公益事业满怀热情的风险投资家们发起了公益创投活动,正如他们曾经用风投的方式改变了高新技术产业一样,他们也希望以此方式来改变慈善公益事业。

2006年11月,新公益伙伴(New Philanthropy Partners,简称NPP)于香港成立,在运行了一年多时间之后,NPP在国内成功注册为 “NPP公益创投基金”。也被称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具有公益创投概念的公益组织。

2007年初,吕朝创办的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公益组织孵化器开始运作。同年,为联想集团策划并执行了“联想公益创投基金”,首次将国际流行的支持社会企业的“公益创投”方式引入国内,为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同在2007年,南都基金会(LGT公益创投基金)成立,发起了以改善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为宗旨的新公民计划。新公民计划是南都基金会每年将80%的公益支出用于包括支持民间组织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服务公益项目;按照150至200万的标准,捐建民办公助的非营利性的新公民学校。截至2009年7月,新公民计划已资助公益项目116个,在北京、温州、银川、成都已建和在建学校8所。

2007年5月12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它是国内惟一一个由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是首个由两岸三地的企业家共同打造的基金会,也是惟一一个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的非公募基金会。

2010年,零点公司率先在大学生中开展公益创投,并已投资30个项目。零点的公益创投包括:货币资本的组织与转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社会资本的扩展。其核心目的是为我国公益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我们心目中的‘社会硅谷’,代表着由各种社会资源聚合而成针对社会创新的支持性体系,和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内核的公益创业文化。” NPI主任吕朝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实现这样的图景绝非一家和几家公益基金会所能达成,需要更多的组织参与其中。

冰火交织

任何东西都一样,上帝打开一扇门,必定会关闭一扇窗,公益创投也不例外。

《另类帝王:慈善资本主义的神话与现实》一书的作者,美国福特基金会总部治理与公民社会分部主任迈克尔·爱德华兹说:“慈善资本主义有其根本的缺陷。一是结果问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它会产生未来社会需要的彻底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其二是民主问题。慈善事业掌控在少数有钱人手中,这是潜在的不民主因素。”

与国外的“公益风险投资”不同,相当一部分欧洲VP基金(将私募股权投资或商业风险投资的方法运用到社会事业中来的基金)专注于成长阶段而非创业阶段的组织。中国的“公益创投”主要服务于初创组织。这种特性决定了中国的“公益创投”势必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华盛顿爱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从事非营利事业研究的专家艾伦·艾布拉姆森(Alan Abramson)就曾说:“为了取得成功和偿还贷款,人们面临来自相互间的压力”。

公益事业本身的非逐利性,决定了它的绩效评估会变得很复杂。如何对公益创投所主张的“投资的社会回报”进行量和质的综合评估?即使在国外也仍然是一个普遍令人困惑的问题。

“既然是风投,就有失败的可能性,那我们做公益创新,也要承担这样的风险。”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甘东宇如是说。

在中国,我们首先可以鲜明地看到一点:公益创投跃入公众的视野已有近5年的光景,但目前国内只有NPP和联想集团开展了类似的公益创投计划。

不过,在联想集团的几次计划中也多少看出谨慎。2007年12月,联想集团宣布实施首期公益创投计划,重点用于缩小数字鸿沟、环境保护、教育和扶贫等四大公益领域,最终为16家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包括300万元资金以及综合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资助;2008年10月,组织创新大赛设立“联想创新奖”,支持6家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2009年2月,联想二期公益创投计划启动,主要聚焦绿色环保领域,最终入选的16家公益组织中环保组织占9家。

“公益创投在慈善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但是目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项目的运转和效果都不怎么样,这牵扯到一个‘落地’的问题。因为公益创投和传统的单项捐助不同。”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总经理段德峰如此告诉《环球财经》记者。

除了解决其是否盈利和如何回笼资金,公益创投还要面临“伙伴”选择的难题。

“目前中国公益界发展存在三个瓶颈:一是缺乏透明的、帮助捐赠者辨别公益组织良莠的信息;二是公益组织缺乏专业度和管理能力,效率不高;第三是缺乏人才,缺乏有效的招募、吸引保留人才的机制。” NPP执行董事陈宇廷说。

“很多创业者不够专注,对社会贡献的价值很有限。再者,很多社会企业家在资源利用上不是很擅长,没有充分调用社会资源。另外,也是一个普遍问题,管理团队要么是不够专业,影响该社会企业的社会效益产出。还有一个就是商业模式的有效性问题,不能真正解决某些社会问题。”LGT公益创投基金中国投资经理肖晗也表达了无奈和担忧。

公益创投有潜力孵化出下一个重大的社会创新,这点逐渐成为共识,毋庸置疑。但并非所有从事社会创新的人都乐意接受它的行事风格,无法避免任何商业实践被转移到社会部门时所遇到的“文化冲突”,也是其面临的一个难点。

“谁说公益不能盈利?其实公益盈利在国外不是新鲜事,比如比尔·盖茨基金会就是盈利的。盈利是为了更好的做慈善。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我国的公益组织缺乏专业性和专业的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研究院院长、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公益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从业人员。

这正是公益创投所要做的事情,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近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的《大学生公益调查》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况是:作为公益储备人才的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领域冷热不均,有些公益领域相对热门,甚至显得“拥挤”,而另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公益领域却很少有人问津,参与度基本不足一成。如NGO能力建设、公益行业调研和相关政策研究、公平贸易,其参与度甚至不到3%。

无论怎么说,公益创投概念横跨了“公益”和“商业”这两个看似并无交集的领域,因此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视角。从“商业”角度看,公益创投和社会企业更接近企业部门。而从“公益”立场出发,这两者则是将企业精神用于达成社会目标的“社会创新”。

至于如何评判各有立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所以,答案还在公益创投的实践中。

作者:刘艳涛

第4篇:公益创投项目专项经费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龙华新区扶持公益创投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确认资助额度】公示之后,社会建设局召开通报会,告知申报人评委意见,申报人做出参与或不参与的决定,签字确认。

第三条【修改项目书】申报人根据资助额度,适当调整目标和服务指标,修改和完善项目书。

第四条【审定额度】社会建设局对公示结果进行审核,确定最终资助金额,与受资助社会组织签署《项目资助协议书》。

第五条【组织实施】受资助社会组织认真履行协议内容,落实项目实施。

第六条【公示机制】受资助社会组织每月向龙华新区孵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孵化服务中心”)提交项目财务信息,孵化服务中心将财务信息在龙华新区社会建设局网站公示。

第七条【备案机制】受资助社会组织在办事处、社区开展活动的,需在相应的办事处、社区备案。

第八条【指导机制】项目建立活动指导机制,邀请孵化服务中心人员参加项目中的各类活动。

第九条【报送机制】受资助社会组织需每月向孵化服务中心提交活动的文字材料和照片。

第十条【评估机制】项目评估分为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项目执行中期以及项目完成后,受资助社会组织向孵化服务中心提交中(终)期执行报告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由孵化服务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

第十一条【资金拨付】资助经费原则上按6:4的比例分两次拨付,即第一次拨付资助经费的60%,第二次拨付40%。

第5篇: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创新模式

岳金柱

(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北京100743)

[摘要]公益创投是创新性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力量和资源,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化方式。公益组织接受企业的“创业投资”,借鉴企业管理理念经营运作,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嫁接运用,把自身做大做强。企业借鉴“创投模式”,捐助公益事业,“授人以渔”的同时,通过为公益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提升员工投身公益事业热情,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形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搭建相应平台,支持和引导公益创投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优先培育和发展公益类、服务类和慈善类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和运用企业、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开始在我国生根和发展的公益创投,改变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格局,同时改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公益创投;企业创投模式;公益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据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2009年底统计,我国登记注册的各类公益组织约42.5万个,且以每年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些公益组织活跃在各个领域,与数量庞大的民间草根组织一样,大都面临着组织建设能力不强、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困扰,不但急需资金和物资支持,更需要组织运作能力和诚信服务水平的提升。由于缺乏资源特别是资金匮乏,加之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效率等方面先天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严重影响和制约这些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实施和公益服务开展。最早起源于欧美的“公益创投”,通过创新性资助推动公益组织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弥补其资金和能力不足,使公益组织获得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开始在我国生根和发展的公益创投,改变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格局,同时改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模式。

一、什么是“公益创投”:内涵与特征及现状

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就是把经济生活中的“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的理念延伸到公益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之中。与业界经常提及的“风险公益”相同,公益创投为初创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包括综合性能力建设在内的创业及发展资助,最终目的是培育发展具有创新性创意的优秀公益服务组织,有效满足和解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问题。公益创投不以赚钱为目的,是一种新型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通过与被资助者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公益创投在国外比较常见和成熟,如著名的盖茨基金就定位于公益性。公益创投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被用于公益事业,不求回报。同时为确保基金的持续运作,公益创投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作投资,以此来支持公益部分支出,而出资人对于基金赢利不取任何回报。

公益创投最基本的特征是,通过公益创投基金参与和支持公益组织发育成长,对其实施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进展评估基础上的捐助,以期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回报。与传统的慈善家不同,风险投资家解决社会问题不是仅靠善心来签发支票,而是找到并帮助热心公益的优秀人才创建社会服务性组织,并担当起相应责任。当投资人不再满足于风险投资获取现金回报作为其价值体现时,由此衍生出新的投资方式——公益创投。公益创投就是把风险投资理念运用到投资和帮助立志于公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社会企业或公益组织。创投追求利益最大化,公益则是非营利性。公益创投以风险投资运作模式来做公益,把风险投资与公益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企业进行公益创投,把自身优势与公益组织共同分享,帮助公益组织进行能力建设,推动公益组织以企业化、项目化方式运作,从而提高其运作公益资源的效率和募资能力。公益创投不仅仅给予公益组织以资金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及品牌创建推广和财务规范等方面给予扶助,即除了资金支持外,资助者还要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如帮助公益组织制定明确的使命和愿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公益目标;通过培育市场营销能力,帮助公益组织创立公益品牌,吸引更多社会资源,产生更大社会影响;帮助公益组织更好地开展志愿者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财务管理,使其筹款更规范、开支更透明等。其投资期限一般为2-5年。公益创投构建新型的公益伙伴关系,资助者与公益组织合作的长期性和参与性是其重要特征。资助方与被资助方不再是简单的捐赠关系,不仅提供资金、管理和技术的全方位支持,更重要的是与被资助方建立长期合作、深入参与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带来合作双方共赢,使被资助的合作伙伴更好更快地成长,资助者更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社会目标,还使企业员工以志愿者身份成为企业参与社会的重要部分,为强化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员工自豪感带来深远影响。同时,公益创投是一种社会创新。公益创投横跨“公益”和“商业”两大领域,从商业角度来看,公益创投和公益组织或社会企业是企业或风险投资人寻求新商机的“商业创新”;从公益立场出发,两者将企业精神运用于社会创新,以社会目标为基本导向,以创新为基本手段,通过充分发挥每个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弥补政府和市场不足。

我国内地目前最早的公益创投计划是联想集团创办的,该计划引用公益创投方式,为初创和中小型公益组织提供创业和发展资助,包括综合性能力建设及员工志愿者在内的全方位支持。这是联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创新性探索,对带动国内企业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12月,联想在京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宣布实施首期公益创投计划,重点用于缩小数字鸿沟、环境保护、教育和扶贫等四大公益领域,最终为16家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包括300万元资金以及综合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资助,把公益领域使命清晰、开放分享的特点与企业运营高效、管理规范的优势相结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2008年10月,联想签约成为世界银行战略合作伙伴,为世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民间组织创新大赛设立“联想创新奖”,支持6家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2009年2月,联想二期公益创投计划启动,主要聚焦绿色环保领域,最终入选的16家公益组织中环保组织占9家。去年,联想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等机构合作,为部分处于初创阶段的公益组织提供入驻位于北京西城的“公益孵化器”机会。“公益孵化器”为这些初创期公益组织提供免费场地、免费办公设备、小额补贴以及全方位能力建设。

二、为什么要进行“公益创投”:重要性与必要性

进行公益创投,最根本的是因为目前大多公益组织仍处于初创阶段。处于初创期的公益社会组织,往往有很好的创意理念和创业热情,但又缺乏启动资金、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实施能力、社会信任等。而公益组织要发展壮大、满足社会需求,必须有专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不仅仅是创意和热情。在这种公益领域最缺少务实运作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购买服务”,并不能完全达到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目的。因为政府“购买服务”并非只是政府出钱的问题,其前提是不仅要有“服务购买者”(政府),而且要有成熟的“服务生产者”(众多可持续发展、专业水平和诚信服务良好的公益组织),还要有合格的“服务产品”(有创意、能提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服务项目)。在后两者不具备条件下,政府“购买服务”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社会组织成熟期的做法并不适合社会组织初创期。给公益组织一些项目、资金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但单纯给项目、给资金解决不了公益组织专业能力和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根本问题。在目前公益组织发展初级阶段,政府不能仅仅是 “服务购买者”,更应主动参与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参与公益组织培育成长和运行监管。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有很好的技术创新、很高热情的创业团队,但往往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融资运作能力。“创投公司”不仅给这些初创期的小企业以资金支持,还借此获得其股份,给予其在战略决策、人员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与创业者共同把握企业发展方向。这种投资后主动介入的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方式。公益创投就是把上述经济生活理念,延伸到公益组织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公益组织进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引导公益组织提高专业化水平。特别是精心选择那些有创新服务的公益组织,把给予资金和提高能力建设相结合,目标不是一次性的项目合作,而是长期合作促进组织成长;项目内容不是由资助方单方面提出,而由双方共同商定;双方合作关系比一般的投资合作或“购买服务”的模式更为深入和密切。实践证明,“创投公司”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关键作用;公益创投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目前我国公益组织面临缺乏公开透明信息平台,缺乏专业管理支持,缺乏企业化思维和规范化运作,缺乏公益专业人才,缺乏透明标准的财务制度和合理的治理体系等影响和制约瓶颈,对其发展产生巨大的局限,使其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困境。为了破解这些瓶颈,公益创投以专业、创新的模式,提供多角度指导和多样性支持,创造更加公信和有效的公益平台,汇聚各方资源,凝聚各种力量,共同推动公益组织的健康发展。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的公益慈善和投资方式,资助人在倾注时间和资金改善公益组织的管理、增长和表现的同时,还向其注入商业智慧,这对于改变目前国内民间公益组织比较弱小、存量过少、增量缓慢的现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进行公益创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影响。社会组织不仅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企业的大力资助和支持。这就是公益创投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和迫切性。

三、怎样进行“公益创投”:主要运作模式

目前,国内公益创投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公益孵化器模式。国内公益创投尝试大都与“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on-Profit Incubator,简称NPI)。它是2006年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07年NPI在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支持下,率先运作“公益组织孵化器”,选择发展潜力较大、领导人能力较强、项目可行性和创新性较高、预期社会效益可观、与政府目标契合的公益组织进入孵化器,通过提供项目资助和场地设备资助,从财务管理、资金募集、人才培养、管理咨询等方面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最终使社会组织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一支社会使命明确和战略规划清晰的精干高效团队、一定的项目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2009年,NPI在北京进行登记注册,并与西城区政府合作建立“公益组织孵化器”,取得良好效果。

(二)评估介入模式。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主办“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大赛由NPI承办,具体负责创意策划、项目征集、组织评审、媒体宣传等相关工作。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广泛宣传,这次公益创投大赛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大赛面向公益社会组织征求有创意且可实施的公益服务项目,每个获得资助的公益组织可得5万至20万元的创业投资。获得资助的公益组织要经过两次关于项目成效和组织能力建设方面的评估,款项分三期拨付,如评估通不过则停止资助。这样,上海民政局作为资助方通过评估方式介入获得资助的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发展方向,以此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三)合作伙伴模式。2007年,联想集团出资、NPI设计,共同实施“联想公益创投计划”。通过初评和终审,确定全国16家民间公益组织作为资助对象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每家获资助金10-20万元。联想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将企业发展管理经验引入公益社会组织,联想的管理团队作为志愿者帮助公益组织进行战略规划、问题诊断、管理咨询和能力建设。通过合作伙伴的公益创投形式,社会组织不仅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还得到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支持,在志愿者管理、财务公开透明、吸引社会资源、使命目标清晰化、组织信息化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同时使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得以体现,实现企业与公益组织的合作双赢。

(四)重点投入模式。零点公司率先在大学生中开展公益创投,并已投资30个项目。零点的公益创投包括:一是货币资本的组织与转投入,使用多渠道募集资金,作为学生NGO初始启动项目资金,帮助其提高募资能力和进入社会,逐步使其具备独立筹资和运作能力;二是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在较为广泛的校园范围进行动员,遴选有公益人格的积极分子并进行专业训练与实践跟进,使其具备更强的组织推动与发展能力;三是社会资本的扩展,包括引入更多的校外NGO和公益专家支持学生NGO创立,让学生NGO得到更广泛的媒体、资金、专业资源支持。与其他公益平台重视对社会NGO投入不同,零点公益创投更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其核心目的是为我国公益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同时也为参与公益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途径与锻炼提升的机会。南都基金会的新公民计划也属于这一模式。

四、今后如何推进“公益创投”:对策与措施

首先,强化政府倡导和支持力度。公益创投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的资金是维系其生存的根本。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公益创投,把支持公益创投与政府“购买服务”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公益创投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提供专门场所和必要设备等支持公益创投。从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扶持社会组织创业的启动资金,让社会组织创业就业者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项目等扶持。政府积极搭建宣传推介等服务平台,为企业与公益组织更好地合作牵线搭桥,有计划地以论坛、洽谈、项目合作等形式,组织国内外大型基金会和企业领袖、学界与政府间的高层对话和互动合作,引进国外公益领域最先进的方法和最有效的实践,认真学习、借鉴并运用于支持公益创投和公益组织培育发展。加快建立完善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有效衔接、互助合作、互动共赢的公益创投机制,共同推动公益组织培育和发展。

其次,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完善。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运用政策引导、政策优惠、税收减免、专项奖励等政策手段,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各类基金会投身于公益创投,让公益创投的投资者和公益组织的创业者享受更多更好的政策优惠和制度支持。特别是当前情况下,加快建立支持从事公益创投的公益组织相关政策规定,加大对扶持公益组织的公益机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公益组织的培育发展。针对财务透明已成为当前公益领域最为关注问题的实际,建立公益组织财务监督机制,开发适于国内公益组织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统一建立和推行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标准,有针对性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通过财务监督推进和完善公益组织监管。相关主管部门应善于借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把相关政策制定好、完善好、运用好、发挥好,确保公益创投政策科学有效和持续稳定。

第三,强化企业责任和自觉意识。通过政策激励、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等多种形式,激发更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动更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加入公益创投,共同打造规范、专业和可持续的公益组织培育发展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公益组织、社会企业对接,寻求从“公益”立场出发创造新的“商业创新”商机,将企业经营理念运用于“社会创新”实践。特别是要使企业走出单纯捐款捐物,从被动到主动、从短期到可持续、从目的模糊到目标明确,从“兼济天下”的粗放公益行为到专注某一擅长的公益领域,使更多的企业在一些不断推进公益创新带头企业引领下,在公益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公益创投需要企业积极探索尝试以商业模式来运作公益组织,并将以此获取的收益投入新的项目运作。同时,从企业经营角度对公益组织输入包括资金、志愿者、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品牌营销等各方面能力,使被支持的公益组织迅速成长,这是今后企业从事公益慈善的创新思路和优化途径。

第四,强化公益性组织培育机构。当前,广大群众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公共服务和多元化公益需求,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公益空间有待于社会组织去开发和参与,这就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公益性社区服务组织。因此,各级政府、企业和大型社组织必须把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服务组织作为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好事来办,通过更多的公益创投项目资助和模式创新,优先发展“公益组织孵化器”等“公益中的公益”机构,突破人力和资金资源限制,加快培育和发展更多更好的社区公益组织,发掘更多有志投身公益领域的“社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工作者”,形成各种资源整合聚合、各种力量互动共促的社会创新支持性体系和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公益创新文化。注重吸引和扶持海外留学人员、大学生投身于社会组织创业就业,这既可以改善社会组织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准,也能为留学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引导、规范和扶持草根组织参与社会公益建设和公共服务。

第五,强化枢纽型组织服务支持功能。要坚持把公益创投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相结合,把支持公益创投和培育发展公益组织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职能,尤其针对目前公益组织整体面临症结,枢纽型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和业务骨干作用,注重发挥自身的服务、支持、引领和联系等功能,通过建立网站、搭建平台、重点扶持、项目合作等提供服务支持和专业支撑,让公益组织运用网站、依靠专业力量和龙头骨干组织等促进自我发展,同时发布自身需求和自我推介信息,为捐赠方和志愿者捐助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使捐赠方和志愿者通过专门网站、枢纽型社会组织等反馈捐赠和志愿支持意愿、意向和意见,通过多方互动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发展力,以获取更多的捐赠和服务机会。积极探索和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结合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对本领域、本行业和本系统的社会组织进行资质评估。特别是针对目前国内公益组织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专业力量缺乏、信息渠道不畅通等特点,注重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宣传推介、沟通联系、业务咨询、专业支持等优势和作用,切实提高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水平和公益组织自身发展能力,使枢纽型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本领域、本行业和本系统的公益组织孵化器和助推器。

总之,不论从其他国家社会创新实践还是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来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政府提供激励政策和引导手段,企业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提供企业无法提供的社会服务。公益创投是创新性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力量和资源,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化方式。公益组织接受企业的“创业投资”,借鉴企业管理理念经营运作,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嫁接运用,把自身做大做强。企业借鉴“创投模式”,捐助公益事业,“授人以渔”的同时,通过为公益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提升员工投身公益事业热情,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形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搭建相应平台,支持和引导公益创投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优先培育和发展公益类、服务类和慈善类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和运用企业、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当然,公益创投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如何加强规范监管和科学运作,防止企业借机避税偷税逃税,保持公益组织的非营利性,确保社会效益最大化,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第6篇:张家港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

为进一步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张家港市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

整个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分两期开展,服务领域涵盖了为老、助残、关爱困境儿童、新市民子女及家庭、双拥优抚、临终关怀、企业服务、社区矫正和社区服务社会化等,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市明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提供专业支持。经各社会组织自愿申报,公益创投评审小组评审,第一期列支200万元资助 “怡居“塍”中心——后塍中心社区综合托管项目”等23个项目,第二期列支100万元资助11个项目。两期公益创投项目均实现了电子化申报,新增了需求评估报告,为社会节约了资源,让服务更贴合需求。

福彩公益金资助公益创投,是福彩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体现了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公益宗旨。

1

第7篇:世界志愿者日社区环保公益行活动策划

一、活动前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伴随着环保问题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对环保的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浅谈,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活动。向市民宣传有关环保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一些生活上环保小事。

二、活动目的:在12月5日,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强化文明意识,创建绿色和谐环境,共建生态文明,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绿色足迹”大学生环保协会将组织志愿者开展走进社区志愿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广大市民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环保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活动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四、主办单位:马鞍山技师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

五、承办单位:“绿色足迹”大学生环保协会

六、协办单位: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公益协会、体育协会

七、活动时间:

1、志愿者报名:12月3日(暂定)

2、召集志愿者开会:12月4日(暂定)

3、正式开展活动:12月5日(暂定)

八、活动地点:雨山区向山镇

九、活动对象:马鞍山技师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

十、宣传方式:

1、制作海报对活动进行宣传;

2、联系校报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报道;

3、在活动地点市民密集区域放展板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4、用废旧物品做的工艺品向市民进行宣传。

十一、活动前期策划准备:

1、跟社区负责人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

2、召集志愿者开会,强调注意事项

3、熟悉雨山区向山镇街道的路线

4、每名志愿者带12个垃圾袋和一次性手套

5、每个志愿者要准备自行车 十

二、活动流程:

1、12月5日12:20所有志愿者在南区食堂门口集合,活动负责人组织志愿者,强调注意事项。

2、12:30所有志愿者从学校出发骑行前往活动地点。

3、13:30活动正式开始:(1)将志愿者分为五组,其中两组各小组分散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捡垃圾,具体活动包括对社区内的废纸、果皮、易拉罐等垃圾捡取、分类。把不可回收的垃圾扔入垃圾箱,把部分可回收的(如易拉罐,可乐瓶)进行垃圾分类;((((2)第三组志愿者在市民密集固定区域,向广大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加强市民环保意识;(3)第四组志愿者在市民密集固定区域,向广大市民展示用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增强市民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4)第五组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15:30参加活动的全体志愿者到规定地点集合,各志愿者团队整理队伍,负责人员负责完成人员统计工作,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合影留念。

5、16:00活动结束。

十三、注意事项:(1)志愿者必须穿志愿者服装(2)所有志愿者必须骑行前往活动地点(3)本次活动志愿者按小组安排在指定区域内分段清理。(4)参加人员在活动中须听从指挥和安排,不可戏耍打闹,不可中途无故离开,确实有事中途离开者需向组织者说明情况后才可离场。(5)志愿者要注意安全,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上一篇:员工行为规范实施稿下一篇:练习与测试六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