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试题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试题

把握四个根本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电化教学效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大自然为背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但我们平时上课,不可能天天带学生到户外去实践,到社会上去体验,为此,用媒体课件的方式,再现生活和自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接触了解自然和社会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才能用好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必须注意四点。

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展示要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为出发点,内容力求贴近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实际,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

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教育影响内化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思品教学课件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随意堆砌课件内容有可能使知、情、意、行严重脱节,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为此,品德课的电化教学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用丰富可感的图片、录像、简报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中探究,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例如,《为我们的祖先而骄傲——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如果我们活动只是将汉字的发明和发展一一说出来,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因为文字历史本身是枯燥的。为此,我曾经设计了一个文字长河的课件,将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屏幕,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特别感兴趣,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什么是小篆都一目了然,就不需要老师来解释了,尤其当我呈现象形文字的时候,学生特别兴奋,还没有等我讲是个什么字,学生就议论纷纷地猜测起来,学生的学习主动地位即刻就彰显出来了。然后,我又以“假如没有汉字”这样一个富有情趣和想象空间的话题用AuthorwarePS了一些有趣的图片展示出来:没有汉字的书,没有汉字的作业本,没有标签的商品和空白的说明书等等,学生看了以后大笑不已,纷纷说到:没有了文字,上街找个店也不容易。有的说,没有文字,身份证、户口本都没有了,谁是谁都搞不清楚了,国家还不乱了套?……课堂就这样被激活起来。

以生活为本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为此,品德教学活动的资源、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生活需要。

有效的品德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媒体课件。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兼顾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媒体课件如果能做到以生活为本,就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讲授《塑料和我们的生活》一课中,我就事先用录像的方式拍摄了家庭的摆设,然后在课上播放。学生看到了家,就很容易地联想到自己的家,于是,我就叫学生在观察录像的时候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塑料做的,或者含有塑料的成分。因为课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地就找到了答案:脸盆是塑料的,开关时塑料的,热水瓶的外壳是塑料的,连我们平时用的牙刷和各种卡片也是塑料做的。通过这样的媒体展示,学生就学得轻松多了,感觉也深刻多了:是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塑料的影子,塑料和我们的关系十分紧密。接着,我又以录像展示的方式,播放了一条大街和百润发里的情况,然后再让他们找找塑料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兴奋了,他们如饥似渴地寻找着,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活处处离不开塑料。教学目标就这样达成了,这就是课件制作以生活为本的有益体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思想品德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相一致,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丧失其基本功能。

以体验为本

品德与生活教学课件在形式上要学生喜闻乐见,具有一定的情趣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以体验为本的课件制作能够做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把思想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而指导行为。

有效的品德教育之所以需要体验,就是因为只有体验才能引导孩子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生活方式进行不断的理解,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生活智慧。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力才能不断的提升,精神才能不断地升华,认识才能不断地发展。

例如讲《我们的民风民俗——春节》一课,我在课件的一开始,就播放了《过新年》的乐曲,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过年的氛围中了。然后我播放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各种方式:互相祝贺新年好,互相赠送小礼品、吃年夜饭、贴春联、挂灯笼等等,这样一些真实可感的媒体展示,拉近了学生与新年之间的距离,于是“我是这样过新年的”就自然引发出来了。于是,所有的同学都动起来了,都沉浸在快乐中,于是春节在同学们的心中变得熟悉和亲切,对春节的风俗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开放为本

品德与生活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实现时空的开放,即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可延伸到课外校外,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此,我们的德育课堂在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走出去,与家庭、社区、德育基地等建立广泛的联动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也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实践教育中。比如《心中的110》我们完全可以到居委会,派出所拍摄一些视频,然后录制一些警察叔叔教孩子的一些防范侵害的知识或方法,措施、经验等等。这样,同学们就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视频就可以身临其境的接受教育了。又如教学《怎样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录制一下同学们交朋友的小品,然后在课上播放,在交流中,好的经验大家学习,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的时空开放的课件不仅使学生增加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能力,一举两得。我们的品德教育就会更活、更生动、更有效

总之,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必须紧紧依靠多媒体手段才能达到实践生活,接触生活,阅览生活的目的,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要注意几个根本,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被学生接受和喜爱,也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8月刊,王亚光

[3]《电化教育在课题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9期,杨阳

作者:樊荣根

第2篇: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探究

【摘要】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逐渐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的学习惰性越来越突出。对此,任课教师应注重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实施生活化教学,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行与道德修养,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化发展需求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为适应该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将教学植根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巧妙寻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点,架通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沟通桥梁,提高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的感受力、体验力、内化力。下面就从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究提出具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很强,且其基础是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生活性特点非常显著。和小学中年级相比,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都有鲜明的特色,概括而言就是综合程度高,內容广博,很多内容从空间或时间的角度上看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远的距离,这对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生活始终涵盖教育的意义,所以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见,教育本来就存在于生活中,和生活经历相同的过程,教育不能与生活脱离,生活也不能与教育脱离。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环节获取和生活有关的真实体验与感悟,以靠近生活为主要形式学习知识。小学生形成优良品德离不开现实生活的熏陶与锤炼,社会性发展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必须融入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教学效果更好,有利于促使小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与社会生活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

如果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很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并成功实施德育呢?这是小学高年级教师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所以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强调教师注重寻找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点,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这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工业发展”的内容时,就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厂矿参观,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可融入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体现工业的发展。就拿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来说,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第一台电视机的样子,之后又换过几次,分别换成什么样子的,如果现在要换电视机又会选择哪个品牌。通过将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引进课堂,教师成功联系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又如在讲解关于“旧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内容时,由于该知识点和学生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教师就可为学生介绍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时遭受的深重灾难,让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过去,还影响着现在的生活:就像大家去香港或澳门旅游需要办很多手续一样,由于它们回归祖国的时间不长,不能像去其他省份那样便利;且众多国宝文物被西方列强夺走,至今未归还,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引领小学生走进生活并热爱生活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文化知识来源越来越广泛,课堂学习也只在学校生活中占据较小的比重,学生的知识有可能源自现实生活,也有可能源自杂志、报刊或网络等,接收信息的途径有很多。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侧重指导高年级小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并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以达到认知目标,形成热爱生活的态度,掌握更多信息与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时,就可先让学生进行课前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污染现象。果然,学生们纷纷发现学校四周的环境污染现象很严重,很多人在垃圾桶外堆放垃圾,沿河到处都能看到泡沫、塑料袋,还散发着浓浓的臭味等。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只依赖小学生是无法实现的,如何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这需要发动学校力量与学校周边的居民,开展“碧水行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信息,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思考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整洁度的方法。在整个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引领小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实实在在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积极走进生活,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观察、分析、体验、感受,学会反思自己日常的生活行为,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在生活中教育学生,不仅实现了德育目标,还让学生形成了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意识。

(三)整合教学和学生的家庭生活教育

人们常说,家长如教师,教师如家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面往往存在相容性,学生一般在两者言行举止的影响和感染下慢慢形成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而家庭是每一名小学高年级学生长时间接触的成长环境,且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多元教学特点鲜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家庭生活教育结合在一起,实施生活化的教育和教学,构建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体系。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整合家庭生活教育,确保德育渗透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内容时,不仅可为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成长历程,说明家庭对自己在道德、学习与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还可为学生介绍几个历史名人所接受的家庭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小学生正确树立关爱父母、关心家庭的责任意识。教师还可为学生设计家庭任务,让他们回家之后观察父母关爱自己的举动、行为,切身体验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从而融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教育,深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主旨,提高生活化教学效果。

(四)在实践与体验中统一教学与生活

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回归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这不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又一切入口,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为狭隘的课堂空间所局限,更要避免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大胆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机关、工厂等场所,积极融入社会现实生活,在做中积累生活经验,实现对思想品德认知的再体验,从而形成社会生活技能,正确树立社会生活观,做到教学与生活统一、知识与行为统一。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诚信”的知识后就可从做入手,強化《品德与社会》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搜集和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名人逸事等,并组织学生开展法庭模拟实践活动,辩论热点新闻——奶粉含肉毒杆菌,通过辩论深刻认识诚信是多么可贵;最后还可组织学生自行编写和诚信有关的信息,将其发送给自己的朋友、亲戚等。如此一来,在做的驱动下,教师进一步打通《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与生活中的道路,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谐统一知与行。

另外,在时下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下,教师应促使高年级小学生树立牢固的节俭意识,激励他们参与实实在在的节俭行动。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话题“节俭从我做起”,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各种资源匮乏的情况,直观认识节俭的重要性,并讨论平时在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让小学生明白怎样节俭和节俭的必要性、迫切性。为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实践延伸,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实践活动,有的小组负责为节俭日设计海报,在教室或校园内张贴,提醒学生们时刻保持良好的节俭习惯;有的小组负责和自己的家人制订具体可行的节俭计划,填写节约粮食或零花钱的调查表,探讨家庭节俭的具体方法;有的小组可继续搜集关于节俭的经典故事,并深入探讨节俭话题,总结节俭小技巧等。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教师可组织小学生搜集,养成敢于制止他人不良行为习惯的意识,广泛传播传统美德。通过将小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实践活动之中,教师让小学生逐渐领会节俭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树立并践行节俭意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致力于将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理解思想品德,把课程教学生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围绕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将生活中的素材、资源等引进课程教学,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促使学生获取品德与社会知识,并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加深情感体验,让高年级小学生真正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光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科普童话,2016(23):16.

[2]刘洪冉.浅谈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J].新课程学习(上),2014(08):106.

[3]吴娟.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71-72.

[4]罗利红,余明用.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6):70-71.

作者:张昌仁

第3篇:浅析如何开展小学中年级学生品德与社会安全生活教育

摘 要:“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品德与社会学科则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小学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安全生活教育渗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开展安全生活教育,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品德与社会;安全生活教育

小学是学生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实施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开设的、旨在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綜合课程。当前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来自于人为,有的则是小学生对社会规则、生活常识的缺乏造成的。只有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在小学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生活教育十分重要、必要。那么,应该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安全生活教育,才能提高安全生活教育的实效性呢?

一、利用身边真实案例导入教学,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安全意识

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强的特点,在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利用那些贴近小学生现实生活的安全故事、真实案例导入课堂学习,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的兴趣。例如在未来版三年级下册“交通安全要注意”一节内容个教学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先出示“篮球女孩钱红艳”的视频。教师可以简介钱红艳高位截瘫的原因:4岁时钱红艳由于在街道上玩耍而被突如其来的汽车卷入车轮下,从此不幸失去了双腿,高位截瘫,她的爷爷将小红艳放在一个破篮球里面,让小红艳坐着篮球,靠双手一点点的挪动。小学生看到这个女孩的视频,唏嘘不已,他们认识到,原来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险行为,并让小学生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各种交通标志,帮助小学生辨识这些交通标志,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二、拓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安全生活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当中原本就有很多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对帮助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对小学生进行安全生活教育,教师不仅要将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起来,还要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利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实施安全生活教育。例如在未来版三年级下册“公共安全多提防”一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将现代人都很熟悉的“上网”内容运用到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可以将最近网络上发生的一些关于意外伤害事故的新闻视频、文字、图片资料展示给小学生看,让他们谈谈自己看过之后的感受。然后,教师在小学生对如何提防公共安全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小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图片,让小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存在于生活当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在观看意外伤害事故资料过程中、在通过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各种安全隐患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更有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公共安全意识,他们对这些知识牢记在心,还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针对近年来暑假期间不断出现的溺水事件,我还出示图片,让他们找出潜在的危险,提出规避这些潜在危险的有效对策,并且,我将早在2013年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溺水的“六不”原则展示给小学生看,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利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生活教育

品德与社会学科原本就是以儿童现实生活为源泉,因此,利用这门学科对小学生进行安全生活教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安全生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还要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引导小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安全生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未来版三年级下册“公共安全多提防”一课教学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小学生分组去公共场所进行安全小调查,发现那些存在于公共场所当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商议对策,将调查结果、对策整理成为调查表,在课堂上和其他组同学进行交流。学完“交通安全要注意”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走上街头,做小小志愿者,在十字路口帮助交警指挥交通、疏导行人,对那些不看信号灯指示横穿马路、在人行道上停留、玩耍等危险行为及时制止,陈述利害。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生活教育,教师要善于以贴近小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喜闻乐见、可以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安全生活教育,不仅让安全教育进课堂,更要让安全意识指导小学生的行为,从而避免各种意外伤害,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江砚生.试论安全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2).

[2]李磊.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谈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安全教育[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3).

作者:王艳梅

第4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世界水域共分为()个大洋,其中最大的洋是()洋。

2、地球是一个大的()体,其中半径为()多千米,海洋占()

3、1901年()的第一封电报成功跨越大西洋。

4、()年,因特网正式启动。

5、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6、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表示(),被海洋包围的是(),

它包括()和()。

7、中国陆地面积约()平方千米,人口约()亿,有省级行政

单位()个,其中特区()个。

8、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

9、()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人人都应以( )为本。

10、现任国家主席是(),国务院总理是(),

政协主席是()。

11、故宫过去又叫(),它分为()和()。

12、古代通信特点是(),现代通信特点是()。

二、 判断

1、规则对人有约束作用,但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4、颐和园是世界上著名的皇家园林。()

5、中国东西长月5500千米,南北长约5000千米。()

6、台湾于1661年,被郑成功收复。()

7、莫尔斯发明了电话。()

8、贝尔发明了电报。()

9、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可以骑自行车。()

10、集体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我们每个人应该珍惜集体荣誉。( )

三、连线:

祖冲之造纸术

毕昇《本草纲目》 华佗活字印刷术 蔡伦麻沸散

李时珍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四、列举

1、我国四条主要铁路。

2、地球表面的五种地形

3、磁悬浮列车的特点。

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5、世界上的七大洲

五、我的调查:

1、写出北京的四大世界之最。

2、网络通信中不文明的做法三条。

3、现代通讯的四种方式

4、传真电话的特点

六、我的实践:

1、位保护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写三条建议

2、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请你写出两条交通法规方面的规定。

第5篇: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题(鲁教版)

2011-2012学第一学期期末考查小学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试题

1、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写出不少于四个。

2、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超市购物,写出你认为的四条理由。

3、吃了变质不合格食品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危害,在选购食品时,我们注意包装上什么?

4、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要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的是一种浪费,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不叫节约”,针对上面的这些花钱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四、社会实践:

观察我们生活周围,都有哪些交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选1条)

五、电视机为什么会不断变化?从电视机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它与人们的需要和科学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6篇: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

期末测试卷

一、 我是小法官

1. 我们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可以任意消费,别人不管。 ( ) 2. 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覆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 3. 元旦、春节、中秋节、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4. 傣家人对竹楼的建设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5.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元宵节,又叫花灯节。( )

6. 城区有了公共自行车,我们可以骑着公共自行车上学啦( ) 7. 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

8. 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肇事造成的。( ) 9.灾害发生时,我们要首先采取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在危险中不忘救助别人。( )

10.商店为了多挣钱,可以多想一些便民利民措施,使人们切实感到实惠,以增加收入。( )

二、下列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那达慕大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盛会。( ) A 维吾尔族 B 蒙古族 C 彝族

2.没有人行横道的路口应该先看( )边,再看( )边。

A 左、右 B 右、左 C 左、前 3.关于买东西的观点,你不赞同( )

A 不买三无产品 B 货比三家 C 广告说的好就是好的产品 4. 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露,你的正确做法是(

) A 关闭煤气开关,开窗通风

B 开灯检查

C 点燃煤气灶 5.遇到发生火灾时,应该拨打电话(

)

A 119

B 110

C 120

6. 吃粽子、赛龙舟是(

)的习俗。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7. 我国有(

)个民族

A

54

B

55

C 56

8.火把节是( )传统节日

A

傣族

B 彝族

C 黎族

9. 在庆祝婚礼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开适当的玩笑

B 向新人祝福

C 向新人大量讨要喜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广告上说好的东西,我们就可以买

B 降价的东西就可以买

C 我们要买适合自己的东西

三、简答

1.你在马路上见过哪些交通标志,请画出来三个不同类型的的交通标志,并说出他的意思,不用涂颜色。

2.平时你们家里有多余的钱,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支配的?

3.春节快要到了,你知道我们这里有哪些习俗吗?请写出至少4条。

4. 怎样才能避免火灾?

出题单位:漳河小学

答案

一、 判断

×

√ × √ √

× √ √ √ √

二、选择

B A C A A

B C B C C

三、简答 1.略 合理即可

2. ⑴爸爸为我办理了教育储蓄。⑵妈妈资助了一名失学儿童。⑶妈妈为奶奶交了人寿保险金。⑷我买了一些学习用品。⑸我们还向灾区捐了款。……

3.放鞭炮、贴春联 拜年 吃水饺 长辈给压岁钱 …… 4. 怎样才能避免火灾?

⑴不玩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⑵不在柴草垛旁燃放烟花爆竹;⑶不在油库、气站等地方玩耍;⑷提醒家人做完饭后及时关闭燃气;⑸不在火炉旁放置油、气等易燃物品;⑹发现电线老化要及时更换。(合理即可)

第7篇:泰山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2、()年()月()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61年4月12 日是,前苏联()乘坐航天器,胜利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飞行任务。

4、()年()月()日,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美国“阿波罗号”把宇航员()和奥尔德林送上月球。

5、2003年10月15日,()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想。

6、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醒着我们,科技是把(),如何利用是关键。

7、袁隆平被称为(),他的研究被誉为()。

8、()是第一生产力。

9、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19世纪末,电取代蒸汽技术,人类社会进入( “” )。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了()。

10、意大利天文学家()广泛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发展了日心说。

11、青霉素诞生于()年,使用剂量少而且很有效,被人们称为()。

12、1997年2月27日,克隆羊()诞生,克隆技术不断发展,科学家把()年称为克隆年。

13、()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邪教的本质是()、()、()。

14、()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我国的一种邪教组织,1999年7月22日被取缔。

二、列举题:

1、列举三种传统能源:

2、列举四种新能源:

3、列举当今世界的邪教:

4、我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迷信活动:

第8篇: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题

王海燕

一、填空题

1.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满足了我们的(

)。出现了许多新的购物方式。如:(

)、(

)、(

)。 2.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几乎随时都能看到、(

)各种各样的商品广告,广告经常引导人们的(

)。但有的广告夸大其词,吹嘘自己的产品,千万不能(

)。《

》规定:制造、散播虚假广告是违法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

》是保护每一个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法律。消费者协会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

)的组织。当我们发现假冒伪劣商品时,可以拨打(

)求助。

4.我们的各类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到(

)和(

)去购买的,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

)。但购物时要做到货比三家,不仅要比(

),还要比(

)。

5.(

)出自《礼记•王制》,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

6.人们常说不购买“三无”食品,这里的“三无”是指(

)、(

)、(

)。

二、判断题

1.超级市场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人桑德斯创立的。

(

) 2.商品说明书主要要标明产品生产日期、厂址、产品说明。

(

) 3.小华为了查看商品,就拆开了商品包装。

(

) 4.过期的商品可以吃,对身体没有伤害。

(

) 5.小勇是家里的独生子,要什么买什么。

(

) 6.在超市购物,可以品尝饼干是否合口味。

(

) 7.小聪在购物时,随手抓起一颗糖放进嘴里。

(

) 8.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阅读商标,确保商品的质量,同时还要做到行为文明等。

(

) 9.超市的商品总是比别处的便宜,而且质量也有保障,所以大家都爱到超市中购物。

(

) 10.同一种商品,包装不同,价格差别有时很大。

(

) 11.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费。

(

) 12. 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

13.食品的出厂日期全部印在包装袋上。

(

)

14.变形金刚不是家庭用品,但是学习用品。

(

) 15.在超市买到过期的食品扔掉算了,不要找麻烦。

(

) 16.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

) 17.排队买东西时,可以请排在前面的朋友或熟人代买,以便节省时间。

(

) 18.听说某口服液可以提高记忆力,我一定要一盒。

(

) 19.小红认为:想买的东西就是需要的东西,就应该买。

(

) 20.网上购物是一种新颖的购物方式。

(

)

21.有的食品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但只要没有异味就能吃。

(

) 22.相同的物品虽然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但是价格都是相同的。

(

) 23.我只管花钱,从不管钱是哪来的。

(

) 24.丽丽看见有好多人在商店里抢购,她也挤上前去买。

(

) 25.食品买后不满意可以退换。

(

)

26.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是大人该做的事,我是小孩子,可以不做到。

(

) 27.消费者投诉热线是12315。

(

) 28.“三无”产品是指无产品名、无产地、无包装的产品。

(

) 29.购物是大人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

) 30.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购物,现在,购物场所的种类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合理,人们购物也越来越方便,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

(

)

三、选择题

1.谁是文明的消费者(

)。

A、小芳看见购物有赠品,就悄悄地把赠品拿走了

B、小青买还文具后,把剩下的文具整理好

C、小勇到商店购物,把商店的物品弄得乱七八糟 2.谁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

A、小东道商店买的冰棍全部融化了,主动找商家调换

B、小刘到商店买的电动卷笔刀,用了一天就坏了,自认倒霉

C、小强家新买的电视质量有问题,要求商家调换,商家不理,小强爸爸去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

3.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

)。

A、3月5日

B、3月15日

C、3月12日 4.三无产品就是指(

)。

A、无生产日期、无绿色标志、无质量检验合格证

B、无产家、无保质期、无电话号码 C、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5.商品买的多,也不一定是受欢迎的,受欢迎的顾客是(

)。

A、大声说笑

B、行为文明,交款时排队等候

C、随手乱拿乱放商品 6.选择食品主要看(

)。

A、保质期越近越好

B、食品配料越丰富越好

C、价格越低越好 7.小红要买一支钢笔,她应该去(

)购买。

A、工艺艺术品专卖店

B、农贸市场

C、文化用品商店 8.在农贸市场可以买到下列哪种商品?(

)。

A、水果

B、书包

C、家电

9.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日”是(

)。

A、3月14日

B、3月15日

C、3月16日

10.最受顾客欢迎的售货员,能够做到(

)。

A、百问不厌,百拿不烦

B、短斤少两

C、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11.购买食品比购买其他商品应该多注意(

)。 A、商标

B、出厂日期

C、保质期

12.影响某种商品的价格的因素很多,判断错误的是(

)。

A、商品的产地、生产者

B、售货员

C、不同的购物场所 13.属于合理购物的行为的是(

)。

A、见到自己中意的东西就买

B、不管有没有多大作用,想买就买

C、买东西要有节制

14.合理购物,应该做到(

)。

A、到商场里见到好东西就买

B、不管商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好看就买 C、对要买的东西有清楚全面的了解 15.对“三无”产品(

)。

A、绝对不能购买

B、可以少量购买

C、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购买 16.通常,(

)的东西比较便宜。

A、菜市场

B、商店

C、批发市场 17.生活中没有商店,就会(

)。

A、很方便

B、让人不着急

C、没有办法消费

18.我家的各种菜都是从(

)买来的。 A、超市

B、菜市场

C、百货商店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超市里是不能随便挑选商品的

B、超市里经过加工、包装的水果新鲜又漂亮 C、超市里经常会有价格优惠的商品 20.购物是(

)。

A、我们生活中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B、我们生活中一种主要的消费 C、买穿的、用的、玩的东西

四、我会分类

衣服、书包、蛋糕、鞋、大白菜、水果、勺子、帽子、书本、筷子、电扇、球拍、牛奶、袜子、足球、电视机 食品:

可以到

购买 穿着:

可以到

购买 学习用品:

可以到

购买 其他用品:

可以到

购买

五、简答题

1.生活中你了解的购物场所有哪些?你知道的新的购物方式有哪些?你希望还有什么购物方式?

2.王涛在食品店买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坏了,想去退换又怕营业员不认账,他该怎么办?

3.你陪妈妈去超市购物了吗?请你说说超市有哪些特点?

4.说一说,在购物时要注意哪些文明行为?

5.什么叫“三无”产品?怎样才能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6.小宝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你有什么好建议?

7.同样的商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格?

8.请你列举你在商店购物时听到的俗语。(至少三例)

9.你在消费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不愉快的情况(如买的冰淇淋是苦的)时,你会用哪些办法去解决?

10.说一说你家里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又用在哪些方面?

六、行为辨析题

1.小佳看见同学穿了一双高档皮鞋,也要求父母给她买。

2.小齐为了看看电话购物是不是能行,经常在晚上10点钟以后拨打商店的订购电话。

3.星期天,小文的妈妈在厨房做饭时,酱油用完了,妈妈让小文去买,小文向妈妈要一元钱作为报酬,小文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4.小方在买衣服时,要妈妈买最贵的,她认为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她的这种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5.平平到商店买了一包香奶饼干,拆开吃了一块后,觉得没有橘子汁饼干好吃,于是到商店找售货员退换,平平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6.小刚说:“那些家庭收入少的同学,要注意节约,我家收入多,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干吗还要节俭?”小刚说的对吗?为什么?

七、生活实践

1.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张雷20元零花钱,怎样花掉这些钱呢?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方案,并说明为什么? 哪些是我最想买的:

哪些东西可以不买或者以后再买:

要不要留一些钱,以备应急时使用:

2.几个商家出售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样的衣服,甲商店贴出的广告:本店衣服一律半价出售,每件70元;乙商店贴出广告:本店衣服一分钱一分货,每件70元;丙超市标示出售价100元;丁商店出售80元。

(1)请你理解“一分钱一分货”的意思。

(2)请你分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3)请你分析一下,甲乙两家商店这样做广告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需求

电话购物

邮政购物

网上购物

2.听到

消费

轻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各种帮助

12315

4.商店

市场

方便

价格

质量

5.量入为出

6.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无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无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二、判断题:√√×××

××√√√

√√√××

××××√

×××××

×√××√

三、选择题:BBBCB ACABA CBCCA CCBAB

四、我会分类:

食品:蛋糕、大白菜、水果、牛奶;可以到综合性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购买; 穿着:衣服、鞋、帽子、袜子;可以到综合性大商场、超市、专卖店购买;

学习用品:书包、书本、球拍、足球;可以到综合性大商场、超市、文化用品商店购买; 其他用品:勺子、筷子、电扇、电视机;可以到综合性大商场、超市、专卖店购买。

五、简答题:

1.答:购物场所有: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小卖部、综合性大商场、集贸市场等;购物新方式:电话购物、邮政购物、网上购物等。我希望的购物方式有:电视直销、指纹支付等。 2.答:王涛应该去找营业员退换,如果营业员不认账或不退换,可以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举报或投诉,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答:面积大、商品种类繁多、管理规范、部分商品低于市场正常售价、促销活动娱乐性比较强、购物环境比较好、售货员服务意识好、多以自选为主等。

4.答:注意:按顺序排队;把不购买的商品放回原处;不随意拆开商品的包装;不拿商品里的赠品等。

5.答:三无产品是指: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无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无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产品。避免购买到三无产品要注意:货比三家;购物时查看商标;不轻信广告等。

6.答:购物前拟写一个购物单,按需购买;购买时要合理搭配,不能浪费;团购、批发更优惠;货比三家,比价格,比质量等。

7.答: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商品的式样包装;商店所在的地段;进货渠道不同;季节或天气变化;商家的经营理念;产品的质量等。

8.答:一分钱一分货;童叟无欺、物以稀为贵、薄利多销、买卖不成仁义在等。

9.答:找商家退换或索赔;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求助或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10.答:父母打工挣的、父母的工资、爷爷奶奶的退休金等;用于全家饮食、看病买药、买衣服及日用品、外出娱乐、车费、书报、水、电、电话费等。

六、行为辨析题:

1.答:小佳不对,因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同时购物要量入为出,注意节俭,不攀比。

2.答:小齐不对,晚上十点以后商店都歇业了,拨打订购电话会打扰别人休息。

3.答:小文不对,因为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我们的责任,同时生活中的消费要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不浪费,因此小文向妈妈要一元钱的报酬是不对的。

4.答:小方不对,因为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同时生活中的消费要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不浪费。

5.答:平平不对,因为他买的饼干没有质量问题,也没有过期,所以不能退换。 6.答:小刚不对,不管家庭收入高低,多少,都应该节俭。

七、生活实践: 1.答:(1)最想买的:如文具盒,笔等(这是在学习中必需的)。(2)可以不买的:如零食、玩具等(不是必需的,要注意节俭)。(3)要不要留一些钱:要留(消费要量入为出,注意节俭) 2.答:(1)货物的做工、质量、耐用度、好坏程度等优点是和价钱成正比的,也就是你拿的钱多总是比拿的钱少买的东西要好。(2)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商品的式样包装;商店所在的地段;进货渠道不同;季节或天气变化;商家的经营理念;产品的质量等。(3)甲商店不对,因为他的广告夸大其词,是虚假广告;乙商店是对的,其广告没有夸大其词,是真实广告。

第9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习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三个活动主题,分别是《多彩的民族节日》、

《家有喜事》和《异国习俗》,通过资料的搜集和交流,引导学生去了解我国和外国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和习俗,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道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本地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

3、指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节日内容和风俗习惯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意识,引导其从众多的节日和日常习俗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5、使学生懂得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培养其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6、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各种节日的感受和见解。

7、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道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意识,引导其从众多的节日和日常习俗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二课 多彩的民族节日

一、教学分析:

本课围绕“多彩的民族节日”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三个活动单元,分别是“辞旧岁迎新春”、“中秋话团圆”和“少数民族节日多”。

“辞旧岁迎新春”主要介绍了我国汉族的两个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的一些情况。

“中秋话团圆主要介绍了我国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一些知识,并引导学生过好中秋节。 “少数民族节日多”。引导学生交流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资料,着重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和藏历新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和元宵节来历和习俗。

2、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学会欣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3、组织学生过一次有意义的中秋节。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组交流有关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2、通过各组讨论汇报,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并展示有关的图片、视频等,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节日的氛围。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1

第一课时 多彩的民族节日

一、谈话导入,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在一年中,有那些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 生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师板书引导学生明确我国的传统节日。

如: 元旦、春节、元宵节、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师: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简单说说。生在组内自由交流。 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初步了解春节。

1、师向学生介绍春节在我国的历史,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节。 师: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关于春节也有很多民间传说。 课件出示《除夕的来历》阅读。

师:关于春节的传说还有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相互说说。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适当补充。

意图:让学生在思想中初步建立有关春节的概念。

2、欢天喜地过春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春节有哪些习俗?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重点板书。

板书:买年画、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

3、师生共同交流春节习俗的详细情况。 (1)放鞭炮:

师:大家知道过年哪些时候必须放鞭炮? 生回忆后相互交流。 (2)贴门神:

师:关于贴门神的来历和历史沿袭,大家知道哪些? 学生讲述故事并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资料等。 师:你们家的过年会在家里和门上贴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发言。(贴春联和福字或贴窗花) 师:贴福字有什么讲究? 学生明确:要倒着贴。

师:人们过春节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师给予适当的补充。

2

意图: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使学生对春节的习俗进行细致的了解。 (3)有关除夕。

师:除夕是在哪一天?你们家的情况有又是怎样的?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意图:了解除夕,认识除夕。 (4)有关拜年。

同学们过年了,你们家是怎样拜年的? 学生描述自己家拜年的情况,师给予补充。 意图:进一步让学生对拜年有所了解。 (5)师:知道海外华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

学生描述自己的所知道的情况,师随机补充相关资料。

三、说春联,写春联。

师:春联也叫对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春联? 学生朗读春联,并对它稍加解释。

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春联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春联的来历。 意图: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和意义。

四、元宵习俗大家谈。

师:元宵节在哪一天?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学生讲述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师给予补充,当板书。 意图: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五、演一演,同过节。

组织学生表演春节、元宵节的风俗

六、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节日

春 节:年夜饭、放鞭炮、拜年、贴对联、压岁钱„„

元宵节:吃夜宵、点花灯、跑旱船„„

课后反思:

3

第二课时 中秋节话团圆

一、谈话导入、走进中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春节的话题,今天,我们在再一起来学习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介绍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基本情况及象征意义。 意图:初步让学生了解中秋,认识中秋。

二、中秋节的故事

师:中秋节是在哪一天?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有哪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 师: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又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看月亮,吃月饼。并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来历。

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

三、我们的中秋节。

1、师: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将搜集的诗句与大家一起分享。

2、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34页的插图,了解中秋节的几项活动: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讲故事、问候出门在外的家人„„

3、你准备怎样过中秋节呢?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计划和大家一起分享。

4、学生思考,填写中秋计划。

5、师:这个中秋节,让我们聚在一起,开一个中秋节联欢会,大家想怎样来度过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节目。

6、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节目设计,教师做适当的调整。

7、综合各组的节目,制作成节目表,大家分组准备。 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

四、中秋节联欢会。

1、组织学生布置会场。

2、组织学生开展联欢会。

3、选出精彩节目,加以奖励。

4、师生座谈,加深情感。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中秋话团圆

中 秋 节:八月十五 习 俗:吃月饼、赏月„„

4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少数民族节日多

一、走进蒙古族,感受那达慕。

1、师:上节课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大家感觉怎样?

学生谈感受。

2、中秋节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少数民族同胞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蒙古族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对那达慕你了解多少,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学生自读教材36页的图片和文字,了解它的基本情况。

3、师:“那达慕”是什么意义?学生明确:游戏、娱乐。

4、教师简要介绍有关“那达慕”的情况。学生进一步了解那达慕。

5、教师播放“那达慕”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盛况。

意图: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那达慕”,体会“那达慕”大会的快乐。

二、走近藏族,感受藏历新年。

1、师:了解了蒙古族的那达慕,我们再来看看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什么时候?人们会进行一些什么样的庆祝活动?学生自由阅读教材37页的文字,观察图片,体会藏历新年。

2、学生汇报自己对藏历新年的认识,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3、师:藏族人民过新年与汉族新年有什么不同?

学生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4、教师播放藏历新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历新年。

5、藏历新年有哪些习俗?

学生交流展示资料并汇报,教师补充。

意图:通过学习资料,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藏历新年。

三、我知道的少数民族的节日。

1、师: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3、各组汇报交流结果,列举少数民族的节日并说说其具体的习俗。

4、教师向学生播放介绍少数民族的节日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5、不论是汉族节日还是少数民族节日,几乎都有一个为了纪念传说中的人和事而产生,你知道哪些和大家分享一下。

5

学生把自己搜集到资料和大家相互分享。教师补充。

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少数民族节日多

蒙 古 族: 那达慕(娱乐和游戏)赛马、套马、射箭、摔跤、下棋、歌舞、 拔河、 篮 球„„ 藏历新年:藏历元月一日到十五日

洛萨、古突、羌枯、扎西德勒、洛萨尔桑„„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家有喜事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家有喜事”组织内容,安排了三个活动单元,分别是“搬新居”、“迎新娘”、和“生活中喜事多”,通过学生的观察、采访、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喜庆活动和民间习俗。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相关的民间习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感受力、要求学生对各种喜庆活动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并能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各类喜庆活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4、培养学生探究民间习俗的兴趣及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过程与方法:

1、交流有关盖新房、搬新居的习俗,取其精华。

2、结合教材中迎新娘的喜庆场面和相关文字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婚礼习俗,认识婚礼习俗的发展变化。

3、交流生活中的喜庆及喜庆活动的操办流程,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相应的民间习俗,并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生活的喜庆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喜事的操办方法,并能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搬新居

一、导入,创设气氛。

1、师:人们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么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结合自己对这句的了解在组内讨论交流。

6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师:大家总结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中国老百姓家中的各种喜事。就先从盖新房、搬新居说起吧。

意图: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话说“盖新房”。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搜集资料,谁能总结一下盖新房有什么习俗呢?让少数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2、师生共同探讨民间盖新房的习俗。

选址——奠基——建主体——上梁——挂瓦——合拢口

3、为了让学生稍加了解盖新房的习俗,教师可播放一些有关建房的视频。 意图:通过交流,初步让学生了解有关盖新房的一般习俗。

三、聊聊“搬新居”。

1、师:房子盖好了,就要搬新家了,有谁知道搬新居的时候会有什么讲究?

2、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信息简单的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师:搬新居的六类日常生活用品:

米——水——碗筷——簸箕、扫帚——内衣、枕头及床单——火炉、锅子及风扇。 搬新居的民俗喜忌。

意图:通过交流,进一步使学生来了解搬新居的习俗。

四、少数民族搬新居。

1、为了让学生感受搬新居的喜庆气氛,教师可播放一些视频。

2、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39页的文字,来了解傣族人搬新居有什么习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

3、师:除了傣族人和客家人的搬新居习俗,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特殊的建筑和搬新居的习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资料,组长进行总结归纳。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搬新居

选宅地——选日子——打地基——建主体——披红梁 傣族人搬新居:

课后反思:

7

第二课时 迎新娘

一、结新婚、娶新娘。

1、师:同学们,在古人看来人生之中有四大喜事,你知道是哪四件喜事?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明确: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师:以你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释这四句话的含义。 学生组内交流并达成一致。

意图:本课开始先让学生交流人生四大喜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接新婚、娶新娘。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40页所提供的几幅插图来了解一下传统婚礼的一般流程。

学生观察几幅插图,根据自己从生活中的经验来描述每幅图的含义,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充。 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讲述迎新娘的一般流程。

教师可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解娶新娘的习俗:

1、迎亲当天,新郎一大早带着花轿、婚车从家里出发,随行人员有红娘、伴郎、小姑等各种人员,一路浩浩荡荡赶到新娘家。

2、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会放鞭炮表示迎接。

3、新郎接到新娘后,一路吹吹打打,锣鼓喧天把新娘迎到自家门口。新娘到来时,自然也要鞭炮迎接。

4、按照习俗,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后有几个传统仪式,那便是射箭、踢轿门、跨火盆、跨马鞍。

5、拜堂、入洞房。

6、新人送入洞房后要闹洞房,大家知道闹洞房是怎么回事,根据查阅的资料来说说。你是怎样闹洞房的?学生交流闹洞房的方法并对之发表不同的见解。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并给学生讲述闹洞房的传说。

意图: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了解旧时迎新娘的一般流程,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掌握。

三、新式婚礼大家谈

1、师: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谈谈如今娶新娘是怎样的流程。学生根据自己参加过的婚礼形式在组内展开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情况。

2、师:除了这些普通的传统婚礼,你还知道有哪些新式婚礼,和大家谈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意图:通过交流,进一步使学生对娶新娘有所了解。

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迎新娘

迎 新 娘: 迎亲、拜天地、射箭、踢轿门、跨火盆、闹洞房„„

新式婚礼:集体婚礼、烛光婚礼、西式教堂婚礼、水上婚礼、童话婚礼„„

8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生活中喜事多

一、生活中的喜事。

1、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搬新居、娶新娘外,还有许多的喜事,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喜事?

2、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2页的插图,了解图中的喜事所指什么。学生结合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在全班汇报交流。

3、师:公司开业、店铺开张人们会怎样庆祝?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说一说。学生描述自己平日所见所闻的相关情况,如开业或开张人们一般要请客、送鲜花贺篮表示主祝愿愿主人大吉大利、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等。

4、师:如果哪家的孩子考取了大学,人们又会怎样庆祝呢?学生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来谈一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

意图: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众多喜事及表示祝贺的方式。

二、宝宝的庆祝活动。

1、师:在人生的众多喜事中,生宝宝是一件特大的喜事,今天我们一块来探讨家中生了小宝宝,又有哪些喜庆习俗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43页的插图,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了解在组内交流。生:吃喜蛋、照百日照、做生日。

2、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再给予适当的补充。如:孩子出生后,孩子的爸爸会到亲朋好友家去报喜,过个十来天,亲朋好友就会都来赴宴表示祝贺,到了孩子一周岁时,还要给孩子做生日。 意图:本节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生宝宝时,人们是怎样来进行庆祝的。

三、说一说我家的喜事。

1、学生在组内交流,谈一谈最近自己家中发生的喜事。

2、全班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家中的喜事,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明确喜事可大可小,不光结婚、生子是喜事,搬家、升迁、考试取得好成绩、开业等等都是喜事。这些喜事都会给人们带来快乐。

意图:交流家中的喜事,让学生体会任何一件喜事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四、课堂总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9

板书设计:

生活中喜事多

公司开业:送花篮、写贺联 考取大学:喝拜师酒

生 宝 宝 : 报喜、吃喜蛋、满月酒、百日照、抓周„„

课后反思:

第三课 异国习俗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异国习俗”组织内容,安排了两个活动单元,分别是“节日习俗”和“日常习俗”,通过安排学生搜集、交流相关资料,引导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习俗,了解世界。

“节日习俗”一课分为了三部分:圣诞节、感恩节、和我所知道 的“节日习俗”。

“日常习俗”一课的活动形式则要丰富的多,不仅有交流会,还有 表演会。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感恩节的庆祝方式和节日意义。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

4、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5、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确定选题,然后收集某个国家或地区人们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 式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在全班作介绍。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 反映世界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一些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这些生活方式和《日常习俗》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节日习俗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了许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节日。其中包括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包括“那达慕”大会、“开斋节”及“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另外,在我们现在庆祝的节日中还有一部分节日是从国

10

外传来的。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节日吗?

(生组内交流并汇报: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

师:你还能说出其它一些国外的节日名称吗?

(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回答:、感恩节、情人节、、狂欢节等) 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知道国内外的一些节日时间、习俗及名称。

师:同学们对于节日知道的还真不少,但不知你对这些节日习俗了解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异国节日习俗”,更多的来了解国外这些有意义的节日。

二、学生活动一: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按五个节日分组来进行小组交流,五个小组分别是:母亲节小组、父亲节小组、圣诞节小组、狂欢节小组及感恩节小组。

活动要求:

1、先小组进行交流,时间2分钟,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小组汇报。

2、汇报要求:我们组主要通过___________(询问、上网、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了解到了***节日。随后是节日习俗介绍。(生交流并汇报)

意图:通过对不同节日的交流,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国外不同节日的习俗。

三、学生活动二:听故事,明道理。

师讲述《诚实节》的来历,并告诉孩子希望他们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旦南一样,永远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意图:用听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诚实、有用的人。

四、活动三:我是一名交流生。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国外节日习俗,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现在请大家结合下面问题来考虑:“假如你幸运的被选中,将要到国外某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生活、学习交流,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想一想,为促进我国与各国民族和睦相处,你能做些什么?(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课堂总结:结合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节日习俗

圣诞节(12月25日):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晚餐、圣诞歌曲„„ 父亲节:6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课后反思:

11

第二课时 日常习俗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去搜集外国人的日常习俗的有关资料,了解外国人的习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日本人身穿和服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畅饮美酒边欣赏樱花的情景。提问:谁知道这是哪国人在欣赏樱花?他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观察、交流,从饮食、服装方面来谈。

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有关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板书课题:日常习俗)。

意图:创设日本人欣赏樱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二、了解欣赏

1、课件出示:阿拉伯人身着白色长袍行走在沙漠中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

2、让学生通过课本交流、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并由学生谈谈课本上的资料自己是由什么方式搜集到的?(如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课外书等)

3、课件出示泰国人见面时的情景,学生交流泰国人见面时有哪些礼节?小组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人的见面礼节?然后全班交流。

意图:利用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交流中,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及泰国人的见面礼节。并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引领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三、汇报交流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学生展示交流并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礼节)等生活方面,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习俗文化,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一些日常习俗,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异国习俗资料及教师的补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猜一猜

课件播放异国风情录像片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习俗,能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

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知、明确世界各国的风情。

五、深化认识

1、说一说,本地的哪些生活习俗是从外国“引进”的?(在隆重场合人们要穿西服;现在,人们还经

12

常吃西餐;英国人普遍流行戴婚纱的习俗,最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年轻人在举行结婚典礼、拍摄结婚照时,新娘喜欢穿婚纱礼服„„)你觉得外国人的生活习俗有没有意义?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组织分小组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明白,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学习并接纳。

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辩论,引导学生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六、谈谈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喜欢哪国的日常习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生畅谈。 板书设计: 日常习俗

吃的方面:热狗、麦当劳、肯德基、西餐„„ 穿的方面:日本和服、阿拉伯白跑、非洲人的服饰„„ 住的方面:„„ 生活用品方面:„„ 其他方面:„„

课后反思:

《生活中的习俗》单元测试

一、填空:

1、我国共有(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

2、( )是我国人民最隆重、最有传统特色的节日。

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 ),又叫( )。

4、传说古时候,人们用燃放爆竹的方法赶走一个名叫( )的凶恶怪兽。

5、农历正月十五是( ),又叫( )。

6、( )是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铲除了许多凶猛禽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

7、“那达慕”是蒙古语( )和( )的意思。

8、藏族称新年为(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 ),它类似汉族的年夜饭。

9、大年初一,藏族称为( ),主妇们早早起床,精心准备( ),每人都要喝上一碗,寓意(

10、藏语“扎西德勒”和“洛萨尔桑”的意思分别是( )和( )。

11、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 ),火把节是( )族的传统节日。

。 )。

)

12、藏历新年的习俗除去吃( )、喝( )之外,大街上还有( )、( )和( )等娱乐活动。

13、云南傣家人习惯住( ),现在有的虽已该住木结构的建筑,但建筑形状不变,所以还称( )。

14、傣家人在贺新房的仪式开始前,要安装( ),先是男主人立好( ),女主人( ),然后由老人( )。

15、福建客家人的著名建筑是( )。

16、每年的12月25日是( )节,它是( )各国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17、西方的( )节,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18、泰国人见面时都要双手合掌,十指并拢,表示( )。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

19、“热狗”起源于( ),创始人是( ),就是把( )夹入切开的(

二、判断:

1、不同民族的服装,展现了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

2、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 )

3、我们应该尊重自己民族的饮食,对待其他民族不必重要。()

4、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是旗袍。( )

5、日本人的民族服装是和服。( )

6、少数民族的人民太少,对祖国建设不会出太大的力量。( )

7、除夕的来历跟一个凶恶的怪兽“夕”有关。( )

8、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花灯节。( )

9、藏族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洛萨”。( )

10、中秋节时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 )

11、那达慕大会在每年的

九、十月举行。( )

12、海外华人,在春节期间也按我国的传统习俗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

三、连线:

1、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 节 农历八月十五 ①吃粽子、赛龙舟 元宵节 农历九月初九 ②扫墓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 ③贴对联、窗花和福字、拜年、守岁、放爆竹、吃水饺 端午节 农历正月初一 ④花灯比赛、舞龙、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 中秋节 农历五月五日 ⑤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农历元月十五 ⑥登高、赏菊

2、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 藏 族 傣 族 回 族 彝 族

)。

)里。

泼水节 开斋节 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 藏历新年 维吾尔族 苗 族 壮 族 瑶 族 高山族

踩花山 盘王节 祭祀活动 古尔邦节 “三月三”歌节

四、问答:

1、你知道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怎么回事?

2、请你介绍一下圣诞节。

3、欢乐的歌曲、优美的舞蹈,抒发了各民族什么样的感情?

上一篇:年动员大会讲话省下一篇:弘扬民族精神讲座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