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2023-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领域高级人才的前提下,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对创新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安全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教学改革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on Safet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s//GAO Fei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s the lin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the thinking is carried on the form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hazardous chemicals; teaching reform

1 前言

由于化工生产中所涉及的物料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特点,并且生产过程中工艺复杂、条件苛刻,常常涉及高温、高压、深冷等操作,从而导致化工生产较其他工业生产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较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中毒、职业病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在《安全生产法》中被列为三大危险行业之一(其他两类为矿山及建筑)。因此,保障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经营、使用及废弃等环节的安全性,避免发生事故,已经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涉及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人员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安全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

2 课程特点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与管理、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燃爆特性与预测、职业危害及防护、生产安全技术、危险源管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等知识[2]。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许多专业知识需要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了解具体工程实例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火灾、爆炸、中毒等化工事件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同时带来了新的危险源,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了解最新发展趋势,提出新的思想与要求,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5],使创新性与实用性并存。

3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思路的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改革的百科解释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授课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改革后则应该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简单来说,曾经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认为“双基”不完整,于是提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再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呢?世界各国的解释不一样,如OECD用胜任力,美国用21世纪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顺利地在21世纪生存、生活与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

以上这些能力并不是面对复杂数学问题的解题水平,也不是对生活杂事的处理能力,而是具备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因此,笔者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将培养核心素养这一方针应用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改革。

4 教学方法具体实施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否能够学好一门课程,关键在于是否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而他们是否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与“学”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篇

1)对教学内容进行調整,加强课后自学比例。本门课程的学时为32学时,开展教学改革势必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讨论及成果汇报上。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学习,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对于了解型内容、科普型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完成,并在下一节课前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2)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何能激发学生对原本枯燥、繁杂的危化品管理及技术知识的兴趣呢?如何能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非做“低头一族”呢?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方面做到“见缝插针”,另一方面做到“雪中送炭”。

所谓“见缝插针”,即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简短地插入与危险化学品课程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将危险化学品的知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使学生对神奇多姿的化学世界具备更加丰富的了解;

所谓“雪中送炭”,即在授课过程中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学生听课时的专注力,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给出正确答案及解释,人们往往对曾经难住自己的问题“念念不忘”。

3)增加课堂、课下讨论教学及团队竞争环节。对化工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如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分析事故的起因、过程、控制措施及责任处理等内容。将班级分成五组,每组大概5~6人,对分析结果进行现场汇报,汇报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板书、口述或者PPT等。汇报人由授课教师随机选定,根据汇报的内容和表现,由指导教师打分,分数为五分制,团队之间竞争评出A、B、C、D、E档成绩。

4)以课程整合为原则,开展课程综合训练。一个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绝不是一两门专业课的学习就可以分析、解决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及开展课程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结合其他专业课知识综合分析、系统解决复杂的化工安全问题。并且,综合训练所做的内容应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工生产过程。综合训练的成果仍然以团队竞争的形式进行验收,并适时选取优秀综合训练或论文进行发表。

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通过课后自学、综合训练和课堂讨论环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篇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授课教师能够变革的只有自己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掌控环节,只能通过“教”的改变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是否会学习,完全取决于他们本身的兴趣爱好和懒惰程度。因此,本次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革主要从“激励”和“强制”两个方面来进行。

1)所谓“激励”。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最大的动力,作为大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满足,所以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内心,找到能够引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源头,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内心荣誉感。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综合训练的选题选择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工过程,在学期末评比出本门课程的“最优团队”“最佳口才奖”“最佳写作奖”等,一支笔、一个本子均是对他们分数回报后的额外奖励等。在引起学习兴趣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心的荣誉感,才能引起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2)所谓“强制”。由于个别懒惰学生无法通过激励的措施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强制”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自学内容的完成、综合训练、课后作业的完成等,具体方法为坚持“二人帮带、五人合作、团队竞争”的原则:在团队里,较为勤奋的两名学生要帮助授课教师监督个别懒惰的学生;完成团队训练项目时,五名组员既要团结合作,又要明确分工,并根据各组员的实际完成情况分别打分;课堂上由指导教师随机抽取组员进行汇报,根据综合训练成果分级得分并计入该团队每个组员的总得分。这样学生由于未完成自己工作时既“自身难保”又“连累他人”而被迫学习,在训练环节应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

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评价方法为平时成绩占20%~

30%,期末成绩比例占70%~80%,平时成绩由作业和出勤共同决定。本次考核方法改革将期末试卷成绩所占比例降低为50%,加重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为50%,并且平时成绩包括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详细。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及听课情况10%、自学内容课前抽查提问情况5%、课后作业完成情况5%、综合训练完成情况20%、课堂讨论汇报情况10%等组成。

1)课堂出勤情况及听课情况(10%):利用课间时间点名,缺勤一次扣一分;上课及讨论时间玩手机或睡觉,发现一次扣一分。

2)自学内容课前抽查提问情况(5%):对于了解型内容、科普型内容,学生需要利用课下时间自学完成,并在下一节课前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以答题或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以团队为单位,每一团队中被抽查的学生由授课教师随机指定,答错一次,团队成员每人扣一分。

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5%):认真完成作业得五分,作业中存在问题及错误得三分;发现抄袭痕迹和未完成均得0分;多次作业取平均分。

4)综合训练完成情况(20%):综合训练以团队为单位,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品或化学工艺过程进行危险性预测及分析,在训练实施过程中要分工明确,每位学生的综合训练成绩由个人成绩(10%)和团队成绩(10%)共同组成;个人成绩的评定由授课教师根据个人所负责工作的完成情况给出,团队成绩由各团队之间根据成果竞争,分A(10分)、B(9分)、C(8分)、D(7分)、E(6分)档;两次综合训练取平均分。

5)课堂讨论汇报情况(10%):对典型的化工事故案例进行课堂讨论,以团队为单位,分析事故中存在的管理缺陷、设备缺陷及事故的起因、防范措施等并进行汇报;汇报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板书、口述或者PPT等;汇报人由授课教师随机选定,根据汇报的内容和表现,由指导教师打分,团队之间竞争评出A(10分)、B(9分)、C(8分)、D(7分)、E(6分)档成绩。

4 结语

提升教学质量是为安全工程领域培养综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关键。因此,本次教学改革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总体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从事化学工业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蔣军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3]王晓梅.《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科技展望,2015(32):140-142.

[4]张成立.消防院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山东化工,2016,45(4):98-99.

[5]魏勇.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2(35):44-45.

作者:高飞

第2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暴露出我国现行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提升安全管理成效,本文首先针对现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水平,并为后续的化工产业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产业不断增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安全事故频率不断上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亟需革新。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丰富我国化工产业安全管理模式改革的内容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推进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未纳入城市规划

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仍未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在法律层面存在一定缺失,这种缺失对具体安全监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管理条例没有明确划分城乡规划部门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中的管理职能,导致城乡规划部门难以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和有效管理,部分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居住地距离相对较近,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第二,在重大危险源选址规划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和城乡规划部门间没有密切联系和紧密沟通,进而安全监管效率低下,无法保证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第三,城乡规划部门缺乏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审查的相关知识,无法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有效審查,导致城乡规划部门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存在一定管理缺失。

2.缺乏公众参与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力度和成效直接关系着公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公众对危险源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根据本文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普遍缺乏公众参与,公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为危险源建设项目违规操作留出了一定空间。阻碍公众参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众自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很难对重大危险源建设项目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甚至会影响监管效率[2]。二是由于化工企业没有开放公众参与通道,公众对重大危险源建设及运行流程没有充分了解,自然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监管意见。然而公众毕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危险源的直接受影响者,公众参与的缺失不利于各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进而直接影响监管效率。

3.监管重点不突出

相较于西方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我国的监管制度覆盖范围更大,针对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制定严格的监管条例,要求企业对所有危险化学品进行备案并制定危险应急预案,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监管制度覆盖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各个角落,可以有效消弭安全隐患,进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3]。但从宏观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没有突出监管重点,针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会极大的加重监管部门和化工企业的工作负担,有限的监管资源难以对全部危险源进行有效监管,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化工企业的数量和产量只会进一步增加,现有的监管模式很难跟上我国化工领域发展的脚步,最终导致监管失效。

4.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界限不清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主要负责人全权负责,及主要负责人在承担监管责任的同时具有完全的监管权限,可以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但根据本文的调查发现,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常常介入企业的监管工作中,并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对主要负责人的兼挂职权进行限制,安全监管部门也经常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审查,企业管理人员的责权被政府部门侵占,而政府部门又无法针对具体企业进行长效监管,进而导致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界限不清,影响企业监管效率。

5.安全监察措施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针对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多停留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缺少配套的监管体系和监管人才队伍,导致监管措施难以有效落实,监管成效不高[4]。安全监察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在于监管人员专业素养缺失,根据我国相关监管条例规定,重大危险源的主体监管责任在我国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然而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资源相对有限,很难建设起一支高度专业化的监管人才队伍,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缺失,无法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导致监管工作流于形式,监管成效不高。

6.对化工园区安全发展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化工产业园区的数量和产量不断增加,针对化工产业园区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方案,而针对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但目前我国针对化工园区的安全发展规划仍缺乏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如何有效落实安全发展策略,推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是有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5]。我国现行的化工企业发展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必须进驻化工产业园区,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集中布置,这种产业布局便于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缩减安全管理成本,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但也存在风险性过大的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很可能波及整个园区,进而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我国仍需要对化工产业园区的安全发展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途径,以解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风险问题,助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问题的具体措施

1.尽快落实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

首先,政府应尽快出台针对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法律条例,弥补法律空缺,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以法律为后盾保证监管工作的合法性和实效性。政府也可以在既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划分监管职权,明确城乡规划部门的职权范围和监管责任,使城乡规划部门可以合理合法地介入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程序,进而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土地利用规划适应城乡整体规划,减少重大危险源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6]。其次,政府还应进一步强化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安全管理措施,为安全监管部门和城乡规划部门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而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监管作用,提升监管效率。

2.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和公众告知

第一,政府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公众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参与和监督职权,并對公众的职权范围和行使方式进行严格规定,避免公众的越权参与,进而有效发挥公众的监督职能,提升安全监管成效。

第二,政府还应正确引导社会风气,通过新闻媒体等手段培养公众的安全意识,强化公众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客观认识,提升公正的专业素养,进而引导公众正确发挥其监督管理职权。

第三,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开放公众监督渠道,定期公布安全管理数据,并主动召开听证会,邀请公众代表、媒体和有关部门参加,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居民与企业争端,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3.突出监管重点,制定科学监管体系

针对现行监管体系的革新,本文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有关部门应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危险等级制定不同的监管策略,以此突出监管重点,避免监管资源的浪费,提升监管效率。第二,有关部门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将过程安全管理概念纳入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中,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以保证化工产品的安全性。第三,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监管,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转为引导者和组织者,避免政府权能过度侵占企业监管职权,发挥企业监管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安全监管效率。第四,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安全监管条例时,应充分考虑被监管单位的意见,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监管制度,以保证监管体系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4.提高安全监察效率

提高安全监察效率,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支具有高度专业素养的监管人员队伍,这需要国家加大对有关部门的资源投入,从而适当提升监管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进而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了解国际前沿的安全监管技术,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进而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管,提高安全监察效率。

5.规范化工业园区安全发展建设

首先,政府应针对现行集中布局模式制定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保证针对安全事故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降低安全损失,还应针对化工产业园的实际请款进行考察,充分考虑到重大危险源对其他化工产业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重大危险源安全事故造成的连锁反应[7]。其次,政府应革新护工产业园区规划模式,摒弃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来减少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问题,减少化工产业园区内部的安全隐患。

结论:根据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控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安全监管效率,必须对现行监管模式加以革新,才能适应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加以探析,进而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可以有效安全监管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推进化工产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闫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分析[J].冶金与材料,2019,39(04):178+180.

[2]王伟.定量风险评价法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1(12):160-161.

[3]本通. 推动《办法》落地实施 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平稳运行[N]. 濮阳日报,2021-04-16(004).

[4]应急管理部出台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02):97.

[5]靳晓,王立娟,王东升,贾虎军,唐尧,刘欢.基于高分遥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08):44-50.

[6]靳晓,王立娟,王东升,贾虎军,唐尧,刘欢.基于高分遥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08):44-50.

[7]形成合力,确保重大危险源安全平稳运行——解读《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试行)》[J].湖南安全与防灾,2021(02):36-37.

作者:吴秀玲 刘建云

第3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修订对危险化学品港航管理的影响

【摘 要】 为改进港航行政管理机关对港口、码头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管理,选取港航行政管理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角度对比修订前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于其权利和义务的不同规定,梳理港航管理行政法规体系,认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行政法规,需要环保、公安、工业、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行政机关各尽其职、相互分工、相互配合,才能得到较好的执行。

【关键词】 港航管理;行政法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仓储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危化条例》)。与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原《危化条例》)相比,《危化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界定、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应急救援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危化条例》对港航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行政执法方式、相对人所需承担的违法责任等均作较大的调整。

1 港航行政管理职能的变化

《危化条例》对港航行政管理机关的职权范围、职权行使方式、法律责任作出调整。

1.1 港航行政管理职权的转变

1.1.1 增加港航行政管理职权

《危化条例》扩大港航行政管理机构职责的范围,赋予港航行政管理机构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增加的行政职权具体有以下7个方面:

(1)扩大职权范围,将储罐、管道等码头设施纳入港航行政管理范围。《危化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原《危化条例》将危险化学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危险化学品,另一部分是剧毒化学品和没有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化条例》则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以及调整机制,扩大港航机构的管理范围。《危化条例》第12条和第33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这就将储罐、管道等码头设施纳入港航监督管理体制。

(2)增加查封、扣押权。《危化条例》第7条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职能部门对发现有违法情形的危险化学品可以采取的5种监督措施,其中包括新增的查封、扣押权。行政机关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工具。

(3)增加查阅、复制权。原《危化条例》第6条规定,“依照本条例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危险化学品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原《危化条例》没有对资料的调取手段作出明确说明。《危化条例》第7条第1项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可以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此项规定成为港航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查阅、复制、依法提取相关证据的法律依据。

(4)增加安全条件审查权。《危化条例》第12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原《危化条例》没有对港口部门的安全审查条件作出说明。

(5)增加仓储许可权。《危化条例》第33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储存环节的管理要求,强化了行政许可环节的安全审查管理。

(6)增加运输许可权。《危化条例》第43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这一规定将过去由政府统一实施的运输许可权下放至各个职能部门,在扩大职能范围的同时,明确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督责任。

(7)增加查验权。《危化条例》第6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邮件、快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交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得收寄危险化学品。对涉嫌违反该条规定的,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依法开拆查验。

1.1.2 废止两项行政管理职权

(1)废弃危险化学品不再受《危化条例》的调整。《危化条例》第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该条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而在原《危化条例》中则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该条例的规定。

(2)不再对企业法人进行安全资格认定。《危化条例》第6条规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的资格认定。《危化条例》明确规定对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等6类人员采取资格认定;而原《危化条例》则将公路、水路运输单位的资格认定也纳入其中。

1.2 港航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1)明确坚持预防优先的行政管理模式。原《危化条例》并没有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行政方针作出统一说明。《危化条例》第4条则首次提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将预防为主的行政理念贯穿于整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中。

(2)适当放宽内河通行限制。原《危化条例》第40条规定,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化条例》第54条规定,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允许内河以外的其他封闭水域适当通行危险化学品。

(3)内河运输施行分类管理。《危化条例》第55条规定,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对通过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实行分类管理,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分别作出规定并监督实施。港航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交通运输部下属机构,在行政方式上应当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从而确保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及内河运输的安全。

(4)建立健全备案管理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安全评价以及储存过程中必须将相关危险化学品的详细情况向港航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备案。《危化条例》第60条规定,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进出内河港口,应当将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特性、包装以及进出港时间等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关。海事管理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在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同时通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第22条规定,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25条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1.3 法律责任的转变

原《危化条例》对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简单,仅在第65条、第66条规定交通部门拥有针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这两种行政处罚权。《危化条例》对相对人违法情况进行细分,对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权进行较大程度的补充。

(1)扩大处罚权限。《危化条例》涉及港航管理法律责任的条文共计有10条,内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事故应急等方面。原《危化条例》的法律责任主要是从运输安全角度着眼,《危化条例》则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因此对行政管理机构处罚权限的规定与修订前相比不完全一致,处罚权限范围有所扩大。

(2)提高罚款数额。原《危化条例》规定的违法处罚数额,最低为2万元,最高为20万元,部分情形可处违法所得的5倍。《危化条例》对违法情形大致作两类区分:违法行为轻微且影响较小的,可处最低1万元、最高5万元的罚款;违法行为严重且影响较大的,可处最低5万元、最高50万元的罚款。可见,《危化条例》针对不同违法行为施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在处罚数额上也有所提高。

(3)增加处罚种类。《危化条例》规定的处罚种类,除了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之外,还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如第78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的港口经营人有违法情形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第80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有违法情形且拒不改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相关许可证件。

2 港航行政管理相对人责任的变化

2.1 强化相对人的责任意识

(1)增加自查义务。《危化条例》第13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进行检查、检测。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的7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

(2)强调安保义务。《危化条例》第23条规定,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第43条规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危化条例》首次以法规条文的形式明确企业的安保义务。

(3)增加技术防范义务。《危化条例》第26条规定,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

(4)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专章,明确相对人使用义务,包括管理制度、使用许可证制度等。《危化条例》与原《危化条例》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详细规制。《危化条例》第三章“使用安全”规定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使用许可证制度、条件限制等内容。

(5)增加经营资格要求。《危化条例》第34条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其中,“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是《危化条例》新增的经营条件。

(6)增加企业内河运输规则。原《危化条例》没有对企业内河运输设置义务,而《危化条例》在适当放宽内河非封闭水域运输危险化学品限制的同时,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为此,《危化条例》从运输企业的资质条件(第57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包装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第58条),运输船舶和专用码头、泊位的安全条件(第60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的警示标志悬挂和进出港管理(第61条)等方面,对在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责任作出更细致的规定。

(7)增加减损责任。《危化条例》为保证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作业的目的,减轻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害,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发现其生产、进口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时,应当及时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使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2.2 部分转变相对人的义务

《危化条例》并不一味增添相对人的义务,而是结合港航行政管理的新形势,对原《危化条例》设定的相对人责任作部分改变或删减。

(1)扩大相对人警示义务。《危化条例》第20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原《危化条例》第21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与后者相比,《危化条例》扩大了相对人的警示义务。

(2)延长企业安全评价周期。《危化条例》第20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每3年1次的安全评价,并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原《危化条例》则要求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2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

(3)改进仓库管理制度。《危化条例》第24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而原《危化条例》第2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管理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

(4)适当放宽仓储经营许可条件。《危化条例》第33条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规定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人,在港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相对人因此可避免重复申请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5)将原来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禁止性条款转变为经营、购买许可审批制度。原《危化条例》采用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禁止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情形。《危化条例》第35条、第38条采用概括的方式,通过设立相应的行政许可审批权,达到监督相对人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的目的。此种收紧权限的做法,实际上是扩大相对人在经营、购买危险化学品中的责任和义务,强化相对人在危险化学品作业中的安全和责任意识。

(6)完善事故报告。《危化条例》第71条明确规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这为行政机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明确责任提供可施行的基础和条件。

3 结 语

《危化条例》是一部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行政法规,需要包括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农业部门等在内的行政机关各尽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分工、共同执行。

作者:肖亮

第4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复习要点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以及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职责分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专业生产企业的审查和定点,负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分发放,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 公安部门:负责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负责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许可证。

铁路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及运输单位和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

交通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的资质认定。

工商部门: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营业执照。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八类)【选择题】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物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三、易燃液体按闪点的高低分类(三类)

1、低闪点液体:闪点<18℃或初沸点小于35℃的液体,如乙醚、乙醛。

2、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或初沸点大于35℃的液体,如乙醇、笨。

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或初沸点大于35℃的液体,如丁醇、氯苯。

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志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为16种,副标志为11种。详细内容课本38-39页。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内容【简答题】

1、名称,位于标签的正上方。

2、化学式,居名称的下方。

3、化学成分及组成,标出化学品的主要成分和含有的有害组分含量或浓度。

4、编号,分别UN NO.和CN NO.。

5、标志,标志符号居标签右边。

6、警示词,用“危险”“警告”“注意”三个词分别进行危害程度的警示。当某种化学品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性时,用危险性最大的警示词。警示词居于化学品名称的下方。

7、危险性概述,简要概述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居警示词下方。

8、安全措施,表述化学品在处置、搬运、储存和使用作业中所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发生意外时简单有效地救护措施。

9、灭火,应提示有效地灭火剂和禁用的灭火剂及灭火注意事项。

10、批号,注明生产日期及生产班次。

11、提示向生产销售企业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

12、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和电话。

13、应急咨询电话,填写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应急咨询电话和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等。

2、成分/组成信息,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

3、危险性概述,主要包括:危险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

4、急救措施,包括:眼睛、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包括: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法、灭火注意事项等。

6、泄露应急处理,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

7、操作处理与储存,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8、控制接触/个体防护,包括: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

9、理化特性,主要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主要理化性质。

10、稳定性和反应性,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

11、生态学资料,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环境生态效应、行为和转归。

12、毒理学资料,主要是指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等。

13、废气处理。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16、其他信息。

注意:若某化学品没有安全技术说明书中的某一项内容时,应在改项写上无意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每五年更新一次。

七、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八、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辨识方法:课本44页的公式。

九、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木材、乙醇、甲烷、乙烯)

2、助燃物,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

为助燃物。 (空气、氧气)

3、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明火、摩擦、电火花、撞击„)

十、爆炸极限的意义

可燃物进入空气中,与空气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在点火源的作用下会发生爆炸。这种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浓度在爆炸上限和下限之间,都能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该物质的爆炸极限。

十一、粉碎的安全要点

粉碎操作最大的危险性是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需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1、必须有紧急制动装置,运转中的破碎机严禁检查、清理、调节和检修。

2、对于能产生可燃粉尘的研磨设备,要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爆破片。要注意设备润滑,防止摩擦发热。

3、可燃物料研磨后,应先冷却、后装桶,以防发热引起燃烧。

4、粉碎系统之粉末阴燃或燃烧时,须停止送料,并采取措施断绝空气来源,必要时充入惰性气体。

5、不宜使用加压水流或泡沫进行扑救,以免可燃粉尘飞扬,引起事故扩大。

6、保持操作室通风良好,以减少粉尘含量。

7、在粉碎、研磨时料斗不得卸空,盖子要盖严。

8、应消除粉末输送管道的粉末沉积。

9、粉碎操作应注意定期清洗机器,避免由于粉碎设备高速运转、挤压、产生高温使机内存留的原料熔化后结块堵塞进出料口,形成密闭体发生爆炸事故。

十二、筛分的安全要点

筛分最大的危险性是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需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1、筛分过程中,粉尘如有可燃性,需注意因碰撞和静电引起粉尘燃烧、爆炸。

2、粉尘具有毒性,或吸水性,或腐蚀性,须注意呼吸器官及皮肤的保护,以防引起中毒或皮肤伤害。

3、筛分操作是大量扬尘过程,在不妨碍操作、检查的前提下,应将其筛分设备最大限度地进行密闭。

4、要加强检查,注意筛网的磨损和筛孔堵塞、卡料,以防筛网损坏和混料。

5、筛分设备的运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人体。

6、振动筛会产生大量噪声,应采用隔离等消声措施。

十三、混合的安全要点

易燃液态物料在混合过程中发生动蒸发,产生大量可燃蒸汽,若泄露,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粉状物料在混合过程中极易发生粉尘漂浮而导致粉尘爆炸。需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1、对混合能产生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混合设备应很好密闭,并充入惰性气体加以保护。

2、对于混合可燃粉料,设备应很好接地导除静电,并应在设备上安装爆破片。

3、混合设备不允许落入金属物件。

4、进入大型机械搅拌设备检修,其设备应切断电源或开关加锁,绝对不允许任意启动。

5、当搅拌过程中物料产生热量时,如因故停止搅拌,会导致物料局部过热。因此,在安装机械搅拌的同时,还要辅以气流搅拌,或增设冷却装置。

6、有危险的气流搅拌尾气应加以回收处理。

7、不可随意提高搅拌进行混合的操作过程,尤其搅拌非常黏稠的物质。

十四、过滤的安全要点

过滤的主要危险来自于所处理物料的危险特性,悬浮液中有机溶剂的易燃易爆特性或挥发性、气体的毒害性或爆炸性、有机过氧化物滤饼的不稳定性。需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1、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最好采用转鼓等真空过滤机。

2、过滤中能散发有害或爆炸性气体时,对于加压过滤不能采用敞开式过滤操作,应采用密闭式过滤操作,并用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保持压力。

3、在取滤渣时应先放压力,否则会发生事故。

4、转鼓、盖子、外壳及底座应用韧性金属制造。

5、对离心机内、外部及负荷应定期进行检查。

6、楼上离心机要有减振装置,防止谐振;

7、处理腐蚀性物料,转鼓需要衬里。

8、开停离心过滤机时,不要用手帮忙以防发生事故,操作过程力求加料均匀。

9、清理器壁必须待过滤机完全停稳后,否则,铲勺会从手中脱飞,使人致伤。

10、有效控制各种点火源。

十五、干燥的安全要点

干燥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干燥温度、时间控制不当、造成物料分解爆炸,以及操作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与点火源接触而产生燃烧爆炸等,因此干燥过程的安全技术主要在于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及点火源。需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1、易燃易爆物料干燥时,干燥介质不能选空气或烟道气,最好采用真空操作,可适当控制干燥温度。

2、易燃易爆及热敏性物质的干燥要严格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

3、干燥物料中若含有自燃点很低的物质,干燥前必须清除。

4、在操作洞道式、滚筒式干燥器时,需防止机械伤害,应设置联系信号和各种防护设施。

5、在干燥时,应严格控制干燥气流风速,设备应接地,避免物料迅速运动产生静电。

十六、包装类别

危险化学品的包装(除1类--爆炸品,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4.2类--自燃物品,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外)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个包装类别。 I类: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II类:货物具有中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III类: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十七、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要清楚每个标志代表的意思。课本158页)

易碎品

怕辐射

禁止翻滚

禁用手钩

向上 怕晒

由此吊起 怕雨 重心

堆码重量极限 堆码层数极限 禁止堆码

此面禁用手推车

此处不能卡夹

禁用叉车 由此夹起

温度极限

十八、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规定了危险货物图示标志的类别、名称、尺寸和颜色。标志的图形共21种,19个名称。详细内容课本159页。

十九、复合包装

复合包装型号由一个表示复合包装的阿拉伯数字“6”和一组表示包装材质和包装型式的字符组成。这组字符为两个大写英文字母和一个阿拉伯数字。第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内包装的材质,第二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外包装的材质,右边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包装型式。例如:

6PB3表示什么?  表示内包装为玻璃容器,外包装为铝桶的复合包装。

6HA1表示什么? 表示内包装为塑料容器,外包装为钢桶的复合包装。

十、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认定【选择、判断】

课本163-164页

二十一、剧毒化学品运输【判断】 《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道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化学品;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前款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的,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

二十二、易燃易爆性物品的分类

甲类:

1、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乙醇。

2、爆炸极限<10%的气体。如丁烷、甲烷、电石。 乙类:

1、28℃《闪点<60℃的液体,如松节油、异丁醇。

2、爆炸极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 丙类:

1、闪点》60℃的液体,如糠醛、苯胺。

2、可燃固体。如天然橡胶及其制品。

二十三、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

3、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设专人管理,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防护用品。

5、分类按八类。

6、 储存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标志,符合GB190-2009。同一区域储存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示。

7、 储存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8、储存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二十四、危险化学品储存的方式【选择】

1、隔离储存,同一房间同一区域,不同物料分开一定距离。

2、隔开储存,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用隔板或墙分开禁忌物。

3、分离储存,不同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储存方式。

二十五、五距

垛距大于等于10cm. 墙距大于等于30cm。 柱距大于等于10cm. 顶距大于等于50cm。 灯距大于等于50cm。

二十六、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选择】

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严格按照出入库管理制度进行,同时对进入库车辆,装卸、搬运物品都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按规定进行。 二十

七、危险化学品入库要求

1、验收原则,验收在库外安全地点或验收室进行,每种商品拆箱验收2-5箱,发现问题扩大验收比例,验收后将商品包装复原,并作标记。

2、验收项目(数量、包装、危险标志)物品幸会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3、入库基本程序,填制入库单、建立明细账、立卡、建档。

二十八、易燃易爆性物品【简答】

1、作业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用具,操作中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

2、各种操作不得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现场应远离热源和火源。

3、操作易燃液体需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钉鞋,大桶不得直接在水泥地面滚动。

4、桶装各种氧化剂不得在水泥地面滚动。

5、库房内不准分、改装,开箱、开桶,验收和质量检查等需在库房外进行。

二十九、腐蚀性物品

1、操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护目镜、胶皮手套、胶皮围裙等必要的防护用具。

2、操作时必须轻搬轻放,严禁背负肩扛,防止摩擦震动和撞击。

3、不能使用沾染异物和能产生火花的机具,作业现场远离热源和火源。

4、分装、改装、开箱质量检查等在库房外进行。

十、毒害性物品【判断】

1、装卸人员应具有操作毒品的一般知识,操作时轻拿轻放,不得碰撞、倒置,防止包装破损,商品外溢。

2、作业人员要佩戴手套和相应的防毒口罩或面具,穿防护服。

3、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每次作业完毕,必须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

注意:要看每章的课后练习题,还有看案例分析(直接愿意、间接原因及安全措施) 练习题

1、载体加热时,水、酸类物质流入高温盐浴或金属浴中,会产生爆炸危险。( √)

2、使用液体或气体燃烧的炉子可直接点火。(×)

3、利用电加热易燃易爆易分解物质比用水蒸汽、热水加热更加安全。(× )

4、

1、引发火灾的点火源,其实是下列哪一项?B A、助燃 B、提供初始能量 C、加剧反应 D、延长燃烧时间

5、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叫(B ) A、闪点 B、自燃点 C、点燃温度 D、燃点

第5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模拟题

1. 每种化学品最多可以选用______标志。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 用人单位应对危化品建立安全标签和______制度。

A.安全技术说明书

B.请示报告

C.生产经营

3. 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持续时间长、_______、涉及面广等。

A.扩散迅速

B.经济损失

C.人员伤亡多 4. ______对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有损害。

A.二氧化硫中毒 B.铅中毒

C.氯化苯中毒 5. 甲苯的危害性是指______。

A.易燃、有毒性

B.助燃性

C.刺激性 6. 三氧化二砷属于______。

A.无机剧毒品

B.有机剧毒品

C.无机毒害品

D.有机毒害品 7. 工业生产中,酒精的危害表现为______。

A.易燃性

B.助燃性

C.刺激性 8. 浓硫酸属于______危险品。

A.助燃性

B.刺激性

C.腐蚀性

9. 联合国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提出几种工业化学品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______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10. 制作干电池使用的二氧化锰具有什么危害? ______

A.刺激性

B.有毒

C.腐蚀性

11. 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哪类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______

A.易燃性液体

B.腐蚀性液体

C.还原剂 12.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油漆工因为接触油漆涂料引起的? ______

A.呼吸道损坏

B.视网膜损坏

C.接触性皮炎

13. 当502胶将自己的皮肤粘合在一起时,可以用以下什么液体慢慢溶解? ______

A.汽油

B.丙酮

C.酒精

14. 焦化厂排出的烟尘中对人体有毒害物质较多的为_____。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氮

15. 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什么系统的损害? _____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造血系统 16. 下列哪种物质可经皮肤进入人体损害健康? _____

A.汞

B.尘土

C.碳 17. 石棉尘埃对人体的哪种器官有危害? _____

A.胃部

B.手部

C.肺部 18. 下列三种毒气哪一种是无色无味的? _____

A.氯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19. 亚硝酸盐呈______,味感微咸或微甜,常被误食而中毒。

A.白色粉末

B.黄色粉末

C.粉红色粉末 20. 进行有关化学液体的操作时,应使用_____保护面部。

A.太阳镜

B.防护面罩

C.毛巾

●1.B 2.A 3.A 4.B 5.A 6.A 7.A 8.C 9.C 10.B 11.C 12.B 13.B 14.A 15.C 16.A 17.C 18.B 19.A 20.B

第6篇:液化气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液化石油气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大于97% 68476-85-7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

危险性类别:第2.1 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

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

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

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眼睛接触: 无资料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食,催吐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

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

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

处的火

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

状水、

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

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

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

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

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

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

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 1000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

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 熔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沸点(℃):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 -74. 爆炸上限%(V/V):33.0 引燃温度(℃): 426~537 爆炸下限%(V/V):5.0 溶解性: 无资料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也可用作燃料。

其他理化性质:无资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温

聚合危害:无资料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

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

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刺激性: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UN编号:1071 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Ⅱ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

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即石油气的气瓶)禁止铁路

运输。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

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 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

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

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

起施行,《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19号令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车间空气中液化石油

气卫生标准 (GB 11518-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

方法。其它法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 ([81]劳总锅字1号)。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辽宁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及标准汇编

(三)

3、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

4、《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6、《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19号令;

7、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第7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

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同时结合集团公司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级发电企业。

第二章 辨识、评估与备案

第四条 发电企业应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设备设施和使用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五条 发电企业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和分级,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分级方法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评估应形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1 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安全评估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电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使用工艺或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的;

(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

2 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八条 发电企业在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后,取得正式安全评估报告,汇总整理重大危险源相关文件、资料,按要求向当地主管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

第九条 发电企业向地方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之后,应于15日之内,向分(子)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分(子)公司应在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备案后15日内,向集团公司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

(一)发电企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备案表(见附件);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安全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可提交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三)地方主管部门出具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表;

(四)重大危险源相关制度、规程;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条 发电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并按照第八条、第九条进行备案。

第十一条 发电企业重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的,应及时更新档案,在向地方主管部门重新登记备案之后,按照第九条向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进行备案。

第十二条 已登记备案的重大危险源经过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发电企业应当向地方主管部门

3 申请核销,并在收到地方主管部门同意重大危险源核销的证明文书后15日内,报分(子)公司核销。分(子)公司应在确认核销情况属实后15日内,报集团公司核销。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管理

第十三条 发电企业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 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应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工作责任和要求应明确纳入部门职责和岗位责任标准。

第十五条 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有关标准制度,或在相关标准制度中体现重大危险源有关内容,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执行。

(一)重大危险源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标准;

(二)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运行、检修规程;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监督等标准制度;设备清册及系统图等;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备案管理、监督检查、防火管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制度;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发电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

4 并建立档案和管理台帐,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涉及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及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名称;

(十)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七条 发电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发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发电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第十八条 发电企业必须确保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的安全

5 生产投入,优先落实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修理费、材料费、生产型固定资产投资和教育培训费用等。每年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技术劳动保障措施和反事故措施计划,明确专项费用,确保相关措施执行到位。

第十九条 发电企业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二)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应满足自动化控制要求,相关系统和设备应具备紧急停运功能。

(三)对重大危险源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

(四)重大危险源区域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 第二十条 发电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建立台帐、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二十一条 分(子)公司应当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发

6 电企业的监督指导,督促发电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登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核销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分(子)公司应建立所属企业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包括所属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安全评估报告、登记备案记录、标准规程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演练记录,以及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和问题整改记录等。

第四章 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条 发电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有关制度、规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7

(六)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七)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八)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情况;

(九)预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四条 发电企业应结合企业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机制,每半年集中组织开展一次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的各类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重大隐患应及时上报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备案。

第二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应作为春秋检、安全性评价和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发现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重大隐患,应由分(子)公司进行督办,明确落实整改责任、措施、期限、资金和相关预案。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作的,应结合星级企业考评进行考核。

第二十六条 检查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发电企业应当立即整改排除;重大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隐患排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十七条 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进行外包的,应严格审查外包单位相关资质。在外包项目安全管理协议当中,应明确外包单位日常管理、隐患排查、风险预控等工作职责和要求。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应立即要求外包单位消除隐患,必要时可中止外包合同执行。

8 第二十八条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规定,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重大危险源与人员密集场所、公共设施、水源保护区、交通枢纽干线、农田畜牧、河流湖泊等区域的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上述规定、安全和环境风险突出、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应在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对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实施搬迁或改造。

第三十条 集团公司鼓励发电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以及减少重大危险源数量。支持采用安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替代原有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

第五章 应急管理

第三十一条 发电企业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悬挂应急撤离路线,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三十二条 发电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照地方主管部门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备案。

第三十三条 发电企业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

9 及人员。外来人员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前必须进行风险告知。

第三十四条 发电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针对重大危险源的特性配备便携式气体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第三十五条 发电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计划。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应采取实战演练方式,应详细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脚本,事故监测、人员疏散、医疗救护、信息发布等均应纳入演练内容,必要时应请地方政府、消防部门、医疗机构、周边企业和居民协同开展应急演练。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结束后,发电企业应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三十六条 发电企业应与地方政府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联动机制,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开展日常应急管理工作,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要与地方政府有关预案相衔接。

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或突发事件时,发电企业应立即报告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应急处置工作应与地方政府实现对接,依靠地方政府开展必要的应急救援、居民疏散、区域管制、环

10 境监测等工作,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发电企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备案表

11

第8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以下简称公司)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范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建档、备案、日常管理、应急处置、检查评价等内容。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有储氨罐及氨区、制氢站及罐区、柴油罐及油区。

第四条

关键名词术语解释

(一)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二)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三)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四)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五条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各项目部(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六条

引用文件

(一)《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第40号令);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四)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GB26164.1-2010);

(五)《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能源局[2014]161号);

(六)《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国能安全„2014‟328号)。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七条

公司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第八条

生产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是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直接责任人,对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运作,保证实际效果。

第九条

总工程师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生产技术的应用安全性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技术管理体系,推动体系的有效运作,保证安全生产。

第十条

安全监察部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监督部门,是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建立与保存部门。

(一)明确并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责任制,负责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工作;

(二)负责重大危险源辨识、定期评估、登记建档、备案申报、应急管理和安全报告等工作;

(三)监督各部门开展检测监控、现场处置、应急演练工作,以及、安全规程、防范措施、安全防范措施执行情况;

(四)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五)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保证安全管控、隐患整改所需资金,督促责任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六)负责对责任单位检修、运行规程编制的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设备部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单位,是设备管理、检修维护的执行部门。

(一)负责制定设备检修规程,建立设备技术资料台账,重大危险源及附属设备定期检修;

(二)负责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

(三)负责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设备、安全自动装置的检修维护、检测及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及反事故措施;

(四)负责对检修维护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工作;

第十二条

发电部为重大危险源运行管控措施的执行部门,是人员出入管理部门。

(一) 负责制定设备运行规程、日常巡回检查制度及出入管理制度,

(二) 负责运行操作、日常巡检和人员出入管理,及异常工况的记录;

(三) 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现场接卸的安全技术措施、接卸操作及现场监护;

(四) 负责运行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应急处理的演练工作;

(五) 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器材、物资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评估、建档

第十三条

公司按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和标准,结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

第十四条

安全评估工作应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可进行专项评估,或结合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工作一同开展。

第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按单元评估提出评估报告,安全监察部要做好评估资料的存档工作。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并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安全评价报告可代替安全评估报告,其安全评价报告中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内容应当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按本规定及时上报。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十七条 安全监察部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文件、资料:

(一) 辨识、分级记录;

(二) 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 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 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 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 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

(十) 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 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八条 安全监察部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按照池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九条 对按照评估结论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向池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报告,予以注销。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公司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建立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检修维护、巡检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 设备部建立重大危险源设备技术资料台账,对所属设备(包括压力容器、设备、管道、阀门)及附属设备定期检修。检修周期和工期一般宜与主机同步。压力容器及管道上的压力表、测温表应每半年校验一次,安全阀应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并建立档案。

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部件和有关焊接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完善设备技术档案。

第二十三条 定期组织开展防雷接地、自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泄漏检测仪等有关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检测、试验工作,应每年在雷雨季前检测一次,并做好记录。静电接地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检修操作规程,并定期审核、修订,保证其有效性。

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包括:运行规程、检修规程、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动火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出入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制度等。

第二十五条 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规定进行登记签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非运行值班人员必须经过运行值班人员许可,办理有关手续,并在运行值班人员监护下方可进入;

(二)不得携带打火机等火种,手机、摄像器材等非防爆电子设备必须关机,或将手机、摄像器材、火种等存放门外指定地点。进入前应先以手触摸静电消除器,消除人体静电。

(三)禁止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或带钉子的鞋。在工作时,应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等)应定期维护并处于完好状态。

(四)未经批准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必须进入的车辆需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办理审批手续后,在有关人员的监护下方可进入。

第二十六条 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

(一) 安全自动装置应投入运行,严禁随意解除联锁和保护。确需解除的,应严格遵守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二) 运行人员密切监视设备系统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严格将参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认真进行设备系统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发生超温、超压时,应立即报告相关专业人员,并详细记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三) 设备点检(维护)人员每天定期对设备系统进行点(巡)检和设备维护,发现并处理各类设备缺陷,按计划完成设备隐患的治理工作;

(四) 相关专业人每天检查设备系统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认真组织分析,通过分析参数超标的时间、程度情况,评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影响,及时制订检查计划;

(五) 安全监察部化学、热控、金属监督主管掌握监督设备的运行、事故及缺陷情况,贯彻反事故措施;

(六) 公司危险物品(化学品)购置、储存、使用人等,每月核对所管辖危险物品数量,严格控制购入及储存数量;购置新的危险物品类物资时,物资采购人员应掌握购置的危险物品理化特性,将购置情况报送安全监察部,安全监察部根据相关规定确认危险物品分类,组织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第二十七条 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从事任何检修与维护工作时,应熟知化学危险品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风险预控制度,并依据有关规定履行动火工作票手续。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在从事设备运行操作或检修维护作业应使用铜质等防止产生火花的专用工具。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应涂黄油或采取其它措施。

第二十八条 系统检修开工前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并泄压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与系统的隔绝点需挂锁、加装带手柄堵板(盲板)。恢复堵板(盲板)前,需确认堵板内无压力,如出现工作间断,每次开工前应再次测量气体浓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九条 重大危险源半径30m范围内严禁明火和散发火花。确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散发火花的作业,应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在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符合规定后方可动火。

严禁在运行中的管道、容器外壁进行焊接、气割等作业。 第三十条 发现系统泄漏时,应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查漏,禁止明火查漏。严禁管道内带压复紧紧固螺栓和用捻打等可能产生火花、静电、温度的方法消除外漏。

第三十一条 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时,除应用氮气对相关设备和管道进行吹扫外,还应保证设备内氧浓度达到18~22%。

第三十二条 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专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系统,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危险性,并经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 外来施工人员在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内施工前,须办理工作票,经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后,在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施工,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第六章

应急处置

第三十四条 应急处置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当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形时,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第三十五条 发电部负责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三十六条 安监部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第三十七条 公司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第三十八条 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第三十九条 各部门按照应急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七章 检查、评价与反馈

第四十条 各级安全、技术监督人员每月应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及时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在安全环保例会上通报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情况。

第四十一条 各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设备系统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隐患管理台帐,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上报和管控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第四十二条公司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每季度应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公司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专项检查应将重大危险源作为重点内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第四十三条 安全监察部每三年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各部门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

第八章

第四十四条 本标准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公司危险源管理办法》(SHZD4203-2013-0183)废止。

第9篇: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试题

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集装箱和成组货物的危险货物标志应该贴在()。

A.侧面和顶端 B.两个顶端 C.4个侧面

2.下面()是化学品标签中的警示词。

A.危险、警告、注意 B.火灾、爆炸、自燃 C.毒性、还原性、氧化性

3.标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基本要求的是()。

A.化学品标志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危险化学品标志

4.浓硫酸属于()化学品。

A.爆炸品 B.腐蚀品 C.易燃液体

5.下面对剧毒品的描述中, ()是错误的?

A.不准露天堆放 B.必须双人收发 C.不能用玻璃瓶储存

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可以使用()采暖。

A.蒸汽 B.热水 C.机械

7.下面()物质属于自燃物品?

A.黄磷 B.盐酸 c.丙酮

8.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A.还原性物品 B.惰性气体 C.腐蚀性液体

9.搬运剧毒化学品后,应该()。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吃东西补充体力 C.休息

10.强酸灼伤皮肤不能用()冲洗。

A.热水 B.冷水 C.弱碱溶液

二.填空题

1.在使用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吸烟,除可能造成()和(),还可能中毒。

2.爆炸品储存仓库一般库温控制在()为宜,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

3.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危险化学品,其包装应该采取()措施。

4.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贮,必须()贮存。

5.同一辆车内禁止运输互为()的物料。

三、问答题

1.装卸和搬运爆炸品应注意什么?

答:

2.危险化学品分为哪7类?名称是什么?

答:

3.爆炸分哪3种形式?

答:

4.化学爆炸的主要3个特点是什么?

答:

。)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集装箱和成组货物的危险货物标志应该贴在( C )。

A.侧面和顶端 B.两个顶端 C.4个侧面

2.下面( A )是化学品标签中的警示词。

A.危险、警告、注意 B.火灾、爆炸、自燃 C.毒性、还原性、氧化性

3.标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基本要求的是( B )。

A.化学品标志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危险化学品标志

4.浓硫酸属于( B )化学品。

A.爆炸品 B.腐蚀品 C.易燃液体

5.下面对剧毒品的描述中, ( C )是错误的?

A.不准露天堆放 B.必须双人收发 C.不能用玻璃瓶储存

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可以使用( B )采暖。

A.蒸汽 B.热水 C.机械

7.下面( A )物质属于自燃物品?

A.黄磷 B.盐酸 c.丙酮

8.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 A )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A.还原性物品 B.惰性气体 C.腐蚀性液体

9.搬运剧毒化学品后,应该( A )。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吃东西补充体力 C.休息

10.强酸灼伤皮肤不能用( A )冲洗。

A.热水 B.冷水 C.弱碱溶液

二.填空题

1.在使用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吸烟,除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还可能中毒。

2.爆炸品储存仓库一般库温控制在(15~30摄氏度)为宜,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5%~75%)。

3.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危险化学品,其包装应该采取(避光)措施。

4.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贮,必须(单独隔离限量)贮存。

5.同一辆车内禁止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

三、问答题

1.装卸和搬运爆炸品应注意什么?

答:装卸和搬运爆炸品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滚、翻、抛以及拖、拉、摩擦、撞击,以防引起爆炸。对散

落的粉状或粒状爆炸品,应当用水润湿后,再用锯末或棉絮等柔软的材料轻轻收集,转到安全地带处置勿使残

留。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进人装卸现场。禁止吸烟。

2.危险化学品分为哪7类?名称是什么?

答: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然液体、易然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

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七类。

3.爆炸分哪3种形式?

答:爆炸可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3种形式。

4.化学爆炸的主要3个特点是什么?

答: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上一篇:篮球训练营闭营下一篇:实习考核表实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