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问题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核算不规范。

科目设置较随意, 账务处理不严谨, 财务手续不健全。个别单位只设总账, 明细账则不设或随意设, 使得资产不明细, 债权债务不清;很多经济事项无合同和报批手续, 仅凭发票报销并无明细清单等;还有些单位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 将应列入“收入”和“支出”科目的上级拨入经费和应上缴上级的费用通过“暂存款”核算, 在“暂付款”中列支不正当支出, 使往来账成了某些单位的过度科目。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 事业单位发生经过批准的对外投资事项, 会计分录必须首先借记“对外投资”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贷记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 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按账面原价, 借记“固定基金”,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而在实际操作上, 有的单位用货币或实物对外投资, 却在“其他应收款”账上;有的单位即使编制了“对外投资”科目也是不完整。还有一些单位按规定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规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应通过“应缴预算款”科目核算;单位按规定代收的预算外资金, 应通过“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核算。而有的单位对上述两个科目的核算概念内容模糊, 混淆不清。

2. 对资产的管理不重视。

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工作以及创造物质条件的某种经济权利。长期以来, 不少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只重视采购而轻视管理, 采购以后就不按规定管理, 有的单位没有定期资产盘点制度;有的即使有盘点制度也是走形式, 真正盘点的没有几个单位做得到, 有的单位上下级之间调拨没有办理调拨手续;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早已投入使用, 但由于产权证没办妥等原因迟迟没有入账;有的对固定资产原价的组成不清楚, 造成账实不符、账外资产的现象严重。还有的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自行采购缺乏公开透明度;资产管理各环节责任人不落实, 管理职责不清, 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 造成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制定的, 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目前, 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但相应的落实考核没有跟上;由于受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限制, 造成人员编制相对紧张, 财务岗位安排不尽合理, 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多职、不相容岗位也有兼职存在。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 普遍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 出现财务风险控制的漏洞, 单位对出纳工作日常监督不够, 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 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 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事业单位仍然存在, 还有些单位仍然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款, 且未建立和执行票据领购缴销制度, 很多正规票据的管理也是如此, 责任不清管理混乱, 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4.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 不像企业那样进行成本核算, 会计人员往往对自己职业技能水平要求不高;另外, 单位领导也不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 因为有编制岗位竞争也就不激烈, 会计人员总觉得有优越感, 有一种高枕无忧的思想。长时间处于这种状况, 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尤其会计人员在单位的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能力就随意任用, 给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带来了严重隐患。

二、事业单位加强会计工作管理的建议

1. 增强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增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让会计人员依法科学理财;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财经法规, 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会计人员大力支持。另外,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要认识自己在单位管理中的作用, 主动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 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各项管理职能。

2.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

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具备相关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 熟悉财经法律法规, 并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而且还要把财务人员的诚信和人品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要保持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要制度化, 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坚决杜绝会计人员使用晋级方面的人情关系, 要以各种形式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使会计人员都能严格履行职责, 在事业单位管理方面给领导当好参谋。

3.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积极推行民主理财, 为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 要实行财务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快完善考核机制, 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状况及资金使用效果等指标进行考核, 并将其纳入干部晋升的业绩考核。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自觉纠正和整改本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内部会计工作水平。对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 也要实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 再好的制度和办法没有监督实施也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事业单位每年要对会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对发现的重大违纪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要加强对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会计人员的管理, 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的跟踪管理,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经常性开展单位财务管理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带头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单位会计工作, 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总责, 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负直接责任, 发现问题坚决追查到底, 不能因为责任人离开了工作岗位就不追究了;上级单位也不要护短, 凡违反财经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章制度规定, 一定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要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负责, 不相容岗位一定要按规定进行分离, 使会计人员之间能够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对会计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或者账外设账和指使、强令编造、篡改财务报告行为, 应当及时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 应当向会计主管部门报告, 请求处理。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 应当向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4.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现金管理、收支管理、决算管理、往来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减少人为感情控制因素, 真正做到让制度说话、用办法管理。目前,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颁布实施。随之, 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业已建立, 自上而下形成了新的财务管理体系, 这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要建立的发展过程中, 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原有资产、技术和人力的作用方面已不同于过去。因此,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 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层次上设计更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的职能也从单纯的公益性向综合性服务转变, 而且市场化管理趋势也日见明显, 社会对事业单位服务的对象、资金来源、服务质量等都有了较大变化, 特别是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 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 由于受经济业务范围的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不被重视, 普遍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 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 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 制定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汪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 会计之友, 2010 (9)

[2] 孙袁奋.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 事业财会, 2004 (1)

上一篇:浅谈广告创意关注原则在高校教学设计中的借用下一篇:高度近视白内障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植入术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