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当代文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国灾难文学及其流变

摘要:灾难文学在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所述的灾难文学,是把灾难划定在自然变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范围之内来进行研究的。究其本质来说,亦可以称为“灾害”文学。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模式的中华民族自古就与自然环境和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变迁对中华大地上绵延生息的华夏民族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影响造成中国文学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叙事中就已经有了对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书写。灾难文学来源于灾难历史和灾难意识,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之中的灾难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文化、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神话叙事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灾难意识——对自然灾难的战无不胜和对自然抗争失败的恐惧开始,到当代文学中生态意识的出现,体现在灾难文学叙事中的灾难意识不断复杂的变化。本文将类同的灾难意识汇总以便更清晰的对灾难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灾难意识进行分类。首先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相抗争的成功与否产生了中华民族最初的灾难意识。这种灾难意识随着人类对自然世界越来越客观的认识,逐渐生成了人类面对自然灾难的无奈、恐惧和屈服。而在一些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针对自然灾难所进行的文学书写中所体现的灾难意识,也曾一度出现对人类可以战胜自然的乐观主义,以及极端的“人定胜天”情结的产生。同时,政治意识也促成灾难意识的变异,在一定历史时期中,人类对自然灾难的态度往往夹杂着对政治的倾向性意识。灾难意识的变异不只局限在政治范畴,随着人类对自然有了更客观的认识,现代化带给人类对城市化进程的恐慌、对生活压力的焦虑,也都被倾注在人类的灾难意识当中。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淡化,人类与自然之间达到了更为平等或平衡的状态。于是,在灾难意识中也渗入了生态意识的萌芽。每个灾难意识的确立,都意味着一个全新灾难叙事中心的产生。从远古时期,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书写,到先秦至两汉时期散文中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和诗化,充满人文色彩的灾难意识贯穿于整个传统社会的诗文之中。这种诗文较少围绕着对自然界的科学理解进行书写,而更多的是体现了对皇权的拥护和对农事的关心。明清小说出现以后,灾难文学写作的叙事中心更趋向于对自然灾难完整的描述。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人们对自然和灾难认识的科学性的增强和阶级意识的确立之后,灾难文学书写的叙事中心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本文将这些叙事中心归结为三类:第一,以对自然灾难下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残酷现实社会的控诉为主要叙事中心。第二,以表达对执政当局的不满为主要叙事中心。第三,以歌颂革命根据地政府破除迷信、生产自救,积极带领当地群众防救自然灾难为主要叙事中心。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当代灾难文学书写在“文革”前与“文革”后形成了两个反差较大的叙事中心:一个是在“文革”前,以拥护党的政策为主的叙事中心,这实则是对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灾难叙事中心的延续;另一个是在“文革”后,以唤起民族记忆和个人意识为主的灾难叙事中心。应该说,后者是对中国文学在灾难书写上的弥补。通过对灾难文学书写中所体现出的灾难意识及其叙事中心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对灾难文学审美维度的构建,也是明晰灾难文学中所应体现什么样的灾难意识、又该围绕什么样的叙事中心来展开等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认为灾难的文学化应具备四种审美特质:首先,灾难带给人类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恐惧,灾难意识正是产生这种恐惧之美中;其次,人与自然相对抗所产生了悲剧之美;再次,在悲剧产生之时,人在对抗自然之力所显示出的伟大创举又具有了崇高之美;最后,在灾难过后,人类对自己家园的重建又显示出了回乡之美。悲剧之美是这四者中的重中之重,并且在其它三重审美意识中也都会对悲剧意识有所体现。中国灾难文学在对悲剧意识的展现中与起源于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性悲剧是不同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灾难文学的书写对审美维度的构建应至少基于以下五个特点:1、要重视对悲剧意识的体现;2、要在灾难文学书写中树立起灾难意识;3、要重视生命,展现出对生命意识的关注;4、要勇敢面对自然灾难的残酷,要有直面意识;5、要体现出灾难文学抚慰人类灾后心灵的疗伤作用。任何未来对策和预判都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对灾难文学未来写作走向的预判也同样如此。但作为一种与人类和民族生活、生命休戚相关的当代文学叙事,又必须对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的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本文认为灾难文学未来发展首先出现的应该就是生态意识的介入。生态文学与灾难文学将产生大面积的交集,这对灾难文学自身写作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补充,是符合人类世界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的时代氛围的。之后对自然灾难进行书写也会有科幻色彩的介入,这是展示灾难文学所具备的生态意识最好的一种形式。此外,深度书写同样是灾难文学急需的书写形式。它要求当代灾难文学不能只停留在将民族记忆转化为人文记忆这一层面上,也不能停留在即时性情感的抒发和苦难与不幸的描述上。灾难文学的书写需要具有更丰富的审美维度,同时也应该向时间的纵向和空间的横向做更多的延伸。灾难文学还可能揉入某种“新世纪福音”式的宗教哲思情怀,在拯救人类于“末日情结”之中进行安抚和疏导。灾难文学也要面对读图时代的冲击,在展现出文字与图像相抗衡的自身长处的同时,在形式上也会更加多样。

关键词:灾难意识;灾难文学;悲剧;生态;流变

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灾难文学的界定与属性

二、灾难文学的写作意义

三、灾难文学的审美维度

第一章 灾难文学叙事中心的迁移

第一节 远古社会与神话传说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灾难文学叙事

一、先秦至两汉时期散文中的灾难叙事中心

二、古诗词中的灾难叙事中心

三、明清小说中的灾难叙事中心

第三节 多灾多难的现代社会与灾难文学叙事

一、以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残酷社会的控诉为叙事中心

二、以对执政当局的批判为叙事中心

三、以对解放区政府的歌颂为叙事中心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灾难文学叙事

一、“文革”以前的灾难文学以拥护党的政策为主要叙事中心

二、“文革”以后的灾难文学以唤醒民族记忆为叙事立场

第五节 灾难文学作品叙事中心的规模化特征

一、以相同灾难类型为叙事中心进行的文学书写

二、以典型灾难事件为叙事中心进行的文学书写

三、以同一地域为叙事中心进行的文学书写

四、以细致场景还原为叙事中心进行的文学书写

第二章 灾难文学书写中的灾难意识流变

第一节 英雄的胜利与死亡

一、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胜利

二、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悲剧

三、人类对自然灾难的无奈

四、人类对自然灾难的屈服

第二节“人定胜天”的自我认识

一、解放区文艺对灾难的乐观书写

二、阶级斗争模式下乐观情绪的延续

第三节 灾难的变异

一、灾难导致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异

二、灾难导致对城市化恐慌的变异

三、灾难导致对心理压力的变异

四、灾难导致对悲伤情绪的变异

第四节 生态意识的展现

第三章 灾难文学审美维度的构建

第一节 灾难文学所具备的审美特质

一、恐惧之美,灾难意识的演化

二、悲剧之美,生命意识的树立

三、崇高之美,人性光辉的闪烁

四、回乡之美,灾后重建的渴望

第二节 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中西方灾难文学审美的异同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对自然灾难进行文学书写所应具有的审美维度

第四章 灾难文学叙事的前行方向

第一节 冲突与和解——向生态文学方向的突进

第二节 现实与虚构——科学幻想的介入

第三节 深度书写——对“即时性”写作的避免

第四节 新世纪的“福音”——揉入宗教哲思的救赎

第五节 图像与文字——读图时代的冲击与突围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业科技发展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油井下数据采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