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发展总结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骨科发展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骨科发展总结

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

摘要:通过对金融中心发展理论的全面梳理,发现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理论: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通过对金融机构集聚现象的研究揭示金融中心的形成;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强调金融流动性是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侧重于信息流及金融创新等环境变化引发了金融中心地理空间的兴衰。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聚集;区位优势;金融创新

20世纪70年代,伴随金融国际化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中心研究的兴趣。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考察梳理发现,金融中心的成因是理论研究的核心,可以归为三类: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和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

一、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

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强调从金融机构出发对金融集聚现象的研究,揭示金融中心产生的原因。根据研究方法与学科背景的不同,主体析因型理论可分为:自然发展理论、政府引导理论、金融聚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及地理区位理论。

1.自然发展理论。

自然发展理论也称“需求反应理论”,认为金融中心产生是顺应经济发展需要自发形成的,强调金融中心是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体而言,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必然对金融服务需求相应增加,通过市场机制刺激金融供给扩大,于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逐步扩张,即一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自然反应。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自然发展理论进行了论述,大致包括两方面:经济发展金融中心论和城市发展金融中心论。(1)经济发展金融中心论。经济结构主义学者克拉克(C.G.Clark)、库兹涅茨(S.S.Kuzenets)和霍夫曼(W.G.Hoffmann)等人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得出:在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决定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第三产业将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金融业在经济中据核心地位,相应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这种核心作用的主要载体。罗斯托(Walt W.Rostow,1960)在《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类似论述,认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分为:传统发展阶段、经济起飞前提阶段、经济起飞阶段、经济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等六个经济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演进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就一个城市而言,如果希望能在一个国家、地区甚至全球范围举足轻重,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主导产业要趋向服务业,金融业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2)城市发展金融中心论。Gras(1922)提出了都市发展阶段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业阶段、工业阶段、运输业阶段和金融业阶段。金融业处在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与商业、工业和房地产业相比,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因此,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集中度的一个典型标志,相伴城市发展而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然发展理论强调金融中心的形成依附于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中心的产生是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非政府意志或政策的结果。自然发展理论是最早的金融中心发展理论,对传统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2.政府引导理论。

政府引导理论也称“供给引导理论”。与自然发展理论不同,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产生可以先于经济增长,相应地,金融中心形成也并非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在政府努力和扶植之下产生。即金融体系的扩张能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增加储蓄刺激消费,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这种理论强调:(1)金融体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动员储蓄、分配投资的主动性;(2)金融体系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先行性;(3)政府在推动金融体系的主导性。政府引导理论下的国际金融中心,所具备的条件不是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而是国家有意识建设的结果。一般认为,政府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政府承诺。即进行金融中心的整体规划工作,指明发展目标与方向;(2)政府立法。金融中心的建立实质上是一国金融体制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的系统工程,金融改革多由政府撰写草案、直接立法;(3)政府推动。面对本国金融体系不完备和金融运作环境落后,政府可以两种方式为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动力:出台创新政策和优惠政策。前者鼓励开辟新的金融市场或金融业务;后者以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国金融机构进驻,形成比较优势;(4)政府监管。要求政府维护公平竞争,制裁违规操作,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二战后崛起于新兴工业国家的东京、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是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典范。

政府引导理论强调金融中心的发展动力来自政府力量,政策取向多奉行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政府引导理论打破了金融中心只能在经济实力雄厚国家产生的论断,提出了政府政策引导对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成功解释了20世纪中期以后大量区域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

3.金融聚集理论。

金融聚集理论是从金融聚集效益出发对金融中心进行理论阐释。与前两种理论不同的是,对金融中心产生采取“倒叙手法”,即由果推因,认为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为了获取金融聚集效益。弗农(Vernon,1960)认为,城市吸引着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面对接触的产业和服务业,吸引着那些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纽约港吸引了批发商,批发商带来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又引来了全国性公司的核心机构。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74)指出:“单一金融中心的效率性类似于增加单一法币的效用。每个地区在对外收付时,并不是分别于其他地区进行结算,而是与单一金融中心进行结算;如此,只需要n-1 个渠道,而非n(n-1)/2个。...法国将商品经销集中于巴黎的做法遭到众多的批判;随着运费的上涨,商品清算中心的效率必定明显下降。但是对于货币支付来说,作为一国系统顶点的核心金融市场和作为各国金融中心顶点的单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性是毋须置疑的”,即认为金融中心的集聚效益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杨小凯(1991)建立了一个关于城市化和分工演进之间关系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显示,“如果所有居民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形成一个城市,那么,由于交易距离的缩短,交易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分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也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金融中心作为一种产业集聚形式,有利于金融集聚效益的提高,这种金融集聚效益集中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集中交易能够提高效率;其二,近距离交流与沟通便利。

4.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基于金融活动的外部性,强调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是规模经济。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Marshall首次提出了外部性概念,认为外部性包括两个方面: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前者有赖于个别企业本身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后者是该产业的一般发达水平,往往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企业集中而获得。此处的规模经济理论主要针对金融活动的外部经济,又称外部规模经济。韩国经济学家Pak(1989)将规模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指出,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经济优势,企业规模扩大可以节约各方面的费用,使设备和劳动力配置合理提高生产效率。跨国银行为了降低成本也会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在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将银行服务的成本分散到全球金融业务。当一地区跨国银行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银行中心便形成。我国学者潘英丽(2002)进行了修正和重新解释,提出: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形成外部规模经济:①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②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③金融机构合作得以开展,辅助性产业得以共享。此外,冯德连、葛文静(2004)对此也进行了阐述: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微观经济单位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所产生的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的经济效益,是促成生产和经营单位空间聚集的主要动因。并指出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四种外部经济:行业内银行之间的协作,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邻近,信息沟通的快捷。

规模经济理论在金融中心形成原因方面的研究强调的是金融外部规模经济,正是由于这种规模经济的优势,才使得金融中心得以建立并不断壮大,与金融集聚理论相同,也是一种“由果推因”的理论。

5.区位优势理论。

区位优势理论将地理因素纳入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之中,指出区位优势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依据,并构建了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理条件。(1)促使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优势:①时区优势。金融中心的营业时间和其他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衔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连续运转的一个环节。随着金融交易全球化的进展,跨境、跨时区的金融交易大量增加,客观上要求金融中心必须处于适宜的时区;②地点优势。金融中心靠近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确保稳定的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需求;③交通优势。金融中心应具有优越的交通、通讯设施;④政策优势。中心所在地政府对金融业采取自由化和国际化政策,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便利。(2)构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理条件。①地理上集聚的银行数量;②生产者服务(法律、会计、保险、不动产和管理咨询)的广泛可得性,及相关银行能够迅速运作的熟练的劳动力市场;③先进的交通通讯系统;④外国银行对客户的接近可能;⑤存在新的国际客户;⑥政治稳定性和法规的可预见性、连续性、灵活性及与国际法规的可衔接性;⑦合适的时区;⑧较低的经营成本。

区位优势理论开辟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理论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地理区位的研究,总结出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地理依据,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分布做出了较好解释。

综上所述,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在揭示金融中心形成原因方面可以作以下概括:(1)分别以顺序与倒叙两种方法这里的顺序与倒叙分别指金融中心理论在研究方面存在的两种分析方法,既由因推果型和由果推因型。研究金融中心产生的原因,前者揭示了经济基础与政府引导对金融中心建设的决定作用,后者阐释了金融聚集效益和规模经济是金融中心存在的微观基础;(2)研究视线较为开阔,通过地理因素纳入金融中心成长的分析,阐明了区位条件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

20世纪后半期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离岸金融中心星罗棋布,成为该时期金融中心格局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部分学者从金融产品出发研究金融中心的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理论的第二派别——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该派理论的代表是金融产品流动性理论。

金融产品流动性理论认为,金融活动交易成本越低,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越强,金融市场的效率越高。为了节约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成本,金融业务倾向于向某一些地方集聚,促成了金融中心。瑞斯托·劳拉詹南(Risto Laulajainen,1998)指出,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或一个重要国家的政府债券实际上是一项商品,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同等交易,逻辑上这种交易更倾向于在流动性好的金融中心进行。那么金融中心是如何增强金融产品的流动性的呢?一般认为,金融中心主要从两方面促进交易成本的下降,增强金融产品的流动性:(1)金融中心作为集聚地,降低了评估成本。阿伦和斯特米洛(Allen &Santomero,1998)指出,由于资产评估的固定成本存在,导致了金融中介相对于个人的优势,使成本得到分解,比个人更容易分散交易成本。也就是说,更能使分摊到的平均成本下降。由此进一步分析,金融中介的集聚将使上述资产评估成本的下降幅度继续加大,更多金融中介集聚会使得既定的成本分摊力度加大,投资者可以在众多金融中介机构之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家作为合作伙伴;(2)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中介的集聚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由于金融中心不仅是机构、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地,还是信息的集中地,在金融中心交易双方更加容易获取相关交易的业务信息,降低信息非对称性和信息搜索成本,从而提高交易效率。由于该理论主张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带来的金融产品流动性提高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动力,相应地,一些不具备雄厚经济背景的国家同样可以建立金融中心,实施灵活的行政管理、宽松的法规及优惠的税收等区位软环境措施。

以金融产品流动性理论为代表的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是金融中心理论的一个分支,将金融中心形成原因的研究深入到更加微观的领域。通过金融流动性与交易成本关系的透视,揭示了金融中心产生的另一微观基础——降低交易成本的区位软环境。

三、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

20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发展逐渐加快,信息经济飞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世界环境变化对金融中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纽约、伦敦等全球性金融中心外,区域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的更迭频率加快,衰败金融中心的销声匿迹与雨后春笋般的新兴金融中心,构筑了这一时期的动态画面。为此,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也调转了画笔,部分学者将兴趣转移至外部环境的观察,形成了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具体包括信息流金融中心理论和金融创新金融中心理论。

1.信息流金融中心理论。

信息流金融中心理论是金融地理学的一个研究分支,从信息角度解读金融中心在地理空间的位移。认为,金融中心在提供专业及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很大程度上依存于信息。金融中心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使用者,也是将低层信息升华为有机信息的中转站。信息与金融中心唇齿相依,前者主导着后者发展的步伐和方向,后者导将前者走向高层次。简言之,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业也可被喻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波特尔斯(Porteous,1995)强调塑造和发展金融中心的背后力量,大致上可以从“信息外在性”(information externalities)、“信息腹地”(Information Hinterland)、“国际依附性”(International Attachment)、“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和“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来解释,这些力量是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定因素。金融中心发展需经历两个阶段:①首先创出一个最方便到达,同时又能以最高利润去开发信息流的“信息腹地”;②着重对外界(其他信息腹地)的联系,条件在于该地区能否频繁有效地接收加工外来信息。此外,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意义含糊、不明确和难以理解、具有广阔文化和社会背景)被认为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信息的传递与获得具有歧视性和边际成本递增性,要想准确利用默示信息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接近信息源。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由于金融市场日趋投机,金融机构应该进驻信息腹地,凭借“地方”信息辨析市场。当金融机构为了冲破地理约束,大规模集中到信息源时,金融中心便水到渠成。对于信息流理论,Porteous(1999)还指出“信息外在性”和“路径依赖”能协助了解金融中心在区内主宰的因素,“不对称信息”和“信息腹地”理论能有效解释为什么传统的金融中心会被取代。

综上所述,信息流金融中心理论充分结合了信息经济的时代背景,强调信息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金融中心地理位置的迁徙做出合理的解说。

2.金融创新金融中心理论。

该理论从金融中心与金融创新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二战后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的伴生现象解剖发现,每一次成功的金融创新都会创造出新的交易与新市场,新市场又常常孕育新金融中心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开曼群岛将金融和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为了吸引外国金融机构,制定了极为优惠的税收制度:不征收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离岸金融业务免税,大部分国内商业活动可以免税或非常低的税金。开曼群岛的优惠政策很快吸引了大批金融机构进入,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此外,通过类似案例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是当时该地区政治、经济、金融因素共同酿造的结果,会给地区性金融市场带来竞争优势(尽管会随其他金融创新产生而消失),但这一过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在市场中的集聚,为该地发展成为金融中心提供了契机。为此,金融创新为金融中心创造了时机环境;(2)金融创新隐含着政府的作用,因此,金融创新理论下的金融中心是政府推动的产物。因此,金融创新理论某种意义上是政府引导金融中心理论的一种变形,对二战以后东京、新加坡、开曼群岛等金融中心的发展进行了较好的解释。

由此可见,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较之前两派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对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阐释是动态描述,不仅指出了金融中心产生的条件与时机,还揭示了金融中心催生更迭的主要原因,即金融中心的破土与没落和环境变迁息息相关。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开创了金融中心成因研究的新视角,使理论体系更为全面。

图1金融中心理论体系图四、总结与展望

纵览百年来金融中心理论的发展,构筑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研究过程中显现出如下特点:(1)多视角、多学科和多样化研究。金融中心包括了传统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及新兴的离岸金融中心。每一种金融中心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动因,为了使研究更加准确化,理论研究百家争鸣,随着世界金融发展的日益复杂化,这种研究将更加兴盛;(2)金融中心理论与时代变迁血肉相联。每个金融中心的萌生与消亡,每一次金融中心的地理漂移都与经济金融背景的变化相互交织,反映了时代经济金融重心的潮起潮落;(3)研究角度日益微观化。早期的金融中心发展理论主要立足宏观角度对金融中心进行剖析,很少注重微观层面;后期的理论如金融聚集理论、信息流理论更加注重微观基础的研究。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金融机构集聚的过程,内在推动力往往是来自微观层面的需要。从宏观向微观的研究思路转换昭示了金融中心理论研究的更加深入。

依据理论研究和当前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对金融中心问题的研究有两点展望:(1)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基于各类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已成为当前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性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或洲际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并存的金融中心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现有的经济实力对于建立有影响的区域金融中心乃至全球性金融中心只是杯水车薪,为此,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将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建设国内金融中心将成为下阶段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2)金融中心运作与金融安全将成为研究内容。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传递的速度与力度与日俱增,各个金融中心在推动金融便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充当金融风险传染的渠道。协调金融中心运作与维护金融安全,不仅对国家金融稳定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金融中心的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Powell, Ellis T. The Evolution of the Money Market[M]. London:Frank Cass, 1966: 75-82

[2] C. P. Kindleberger.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 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 [D].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No. 36, 1974:2, 9-10

[3]温斯托·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孟晓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5-38

[4]Johan Hauknes. Innovation in services – A questionnaire survey[EB/OL]. http://www.oecd.org/dataoecd/26/54/1827146.pdf

[5] Kuznets, Simon. Suggestions for an Inquiry in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J].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49:3-20

[6] W.W. Rosto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0: 4-16

[7] P. L. Cottrell. Clustering: As an Economic Phenomenon[R].A Diebold Institute Entrepreneurship and Public Policy, Cambridge, 2002: 6-8

[8] A. G. B. Fisher.The Clash of Progress and Security[M].London, 1935:67-85

[9] 胡方荣,张恒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及特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3):42-43

[10]黄解语,杨再斌.金融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7-89,164-221

[11]H. C. Reed.The ascent of Tokyo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60:3-11

[12]Vernon R.Metropoli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85:101-127

[13] 同[2]

[14]Xiao Kai Yang and Jeff Borland. 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199-201

[15] 向昀,任健.西方经济学界外部性理论研究介评[J].经济评论,2002,(3):58-63

[16]Park, Yoon S. and Musa Essayyad.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Centers[M].Boston, Kluwer, 1989:68-84

[17]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2):51

(责任编辑: 周智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 成 郝俊香

第2篇:在探索中发展 在实践中总结

韩城市审计局自1983年10月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审计工作连年被评为渭南市先进集体,韩城市目标考核优秀单位,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韩城市审计局经过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為人知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审计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审计队伍由刚成立时的几人、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六十多人,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结构由单一的财务人员发展到现在具有财会、计算机、工程、金融等多方面人才。审计业务范围由最初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等各个方面。审计的手段由过去传统的人工操作发展到现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全面实施办公自动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目标由最初审核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发展到现在的效益性、效果性。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制约、推动民主法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突出审计重点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发挥审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这是韩城审计人始终固守的工作定位。从这一定位出发,我们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视为审计工作的首要职责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头戏”,严格履行《审计法》赋予的神圣职责,逐步扩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加大综合分析的份量和重点剖析的力度。坚持以预算执行为主线,把审计的基点放在检查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把审计的立足点放在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把审计的重点放在监督财政支出的环节上,运用账户入手、财政本级全面审计与重点部门专项审计兼融、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的方法,推进审计不断向深层次发展。通过审计,促使财政部门加大对部门预算改革力度,部门预算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到综合预算管理。2009年,韩城市所有一级预算部门和单位全部实行了部门综合预算。同时,促使政府采购部门规范了车辆修理和大型会议的预算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招投标实行全程阳光操作,减少了浪费,节约了财政资金。

二、创新审计理念

“思路是方向,理念是先导”。 韩城市审计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创新和转型,才能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一是在全渭南市率先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2008年自筹资金20余万元建成因特网、局域网和广域政务网,在财务收支审计中,排除一切障碍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并自购了《财务分预算管帐辅帮审计软件》、《神机妙算》工程制价软件。在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运用计算审计软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审计线索。现在,我局80%以上的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有多个计算机审计项目获国家审计署的奖励。二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当好预防腐败卫士。开展投资领域跟踪审计,做到政府投资到哪里,审计跟进到哪里,把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由以前的事后审计变为 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有效促进了建设单位的规范管理,为政府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在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创造性地在审前、审中、审后开好进点会、座谈会、离点会,把经济责任监督关口前移,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出台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并在承诺制、交接制、问责制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审计理念的转变, 提高了各单位依法行政,遵守财经法规的意识,规范了财政财务收支,推动和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结过去,谋划未来,面对计划单列市的新形势,深感责任之重大。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作者:薛自让

第3篇: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财富从零到有乃至富裕,国内资产管理管理市场由财富升级引领的机构升级和产品升级。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全球第一,GDP由1952年的67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0.03万亿元,增长了愈1296倍。居民财富从一无所有到多元投资,人均储蓄也由1999年的47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6903元,投资工具也由储蓄、债券、股票、基金、黄金、理财、信托等逐步升级到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等。展望未来,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将由以产品为导向的1.0时代转向以服务为导向的2.0时代,客户由个体转向家族或家族企业,需求由标准转向定制,由此则要参与机构在继续做好机构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升级——全方位、个性化、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或非金融方案提供商。同时,监管政策也应由事后转向事前。

财富升级:从

众所周知,欧美财富管理或私人银行起源于十字军东征。事实上,我国近代史上历次战争背后均有财富管理的魅影,或者说国内财富管理同样缘起于战争。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外贸易逆差,国外进口我国的瓷器和茶叶,而我国却基本不从国外购买货物,即中外的财富差距问题。因为有了鸦片战争,原来途径广西到达广州十三行的对外贸易中断,广西人民由富转贫,在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引领下有了太平天国起义,或者说因由富转贫才有了太平天国起义。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才有湘军淮军的产生,进而也才有曾国藩、李鸿章和盛宣怀等所谓的上海豪门或家族财富管理案例。简言之,从鸦片战争至晚清,国内家族管理的基本路径是“因富而战——因战而穷——因穷而义——因义生富”。

图1 人均GDP和人均储蓄时序图(1952~2017年)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制机制的逐步创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相继确立,乃至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入改革和产权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尤其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在总量和人均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以GDP和储蓄两项数据为例,1952年的GDP为679.10亿元,1978年的GDP为3678.70亿元,这表明1952年到1978年GDP增长了5.42倍,而改革开放后的同样时间间距,即1978年到2004年GDP增长了43.99倍,进一步,1978年到2017年GDP增长了224.84倍,2017年的GDP为82.71万亿元人民币。伴随着GDP的几何级数增长,居民储蓄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如1999年和2018年6月末的居民储蓄分别为5.96万亿元和69.34万亿元,增幅为11.62倍。如果计算人均GDP和人均储蓄的话,可以看到,人均GDP由1952年的不足118.14元上升到2018年的接近63334元,人均居民储蓄也由1999年的47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6903元,詳见图1。这是财富升级的第一个表现,也是首要表现。

事实上,居民储蓄并非居民的首选投资品种,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原生的债券市场(1950年)和股票市场(1984年)的相继推出以及接下来基于监管架构逐步完善的机构升级,证券投资基金(1997年)、证券资管业务(2003年)以及银行理财业务(2005年)等的相继推出,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飙升、品种日益多样化,即财富升级的第二个表现。据测算,2015年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149万亿元和212万亿元人民币,中等情形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为181万亿元人民币,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213万亿元和250万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356万亿元和474万亿元人民币,中等情形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为415万亿元人民币,详见图2。利用前述计算方法算得2019年到2020年的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增速为18.23%,高于波士顿咨询公司设定的亚太地区私人财富增速10.9%。

如前所述,如果我们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国内家族企业发展的起点,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作为国内家族企业发展的第二波高潮,以25到30岁作为家族企业创始人的起始年龄,那么1978年的第一代创业者目前的年龄约在65到70岁之间,而1992年的第二代创业者目前的年龄约在51到56岁之间。这表明在1978年到1992年之间的创业群体目前的最小年龄也已逾50岁,家业传承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升级的第三个表现,更是财富管理市场供需双方应该发力的焦点。目下,中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下,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和做好私有产权保护,为1978年以来创立的家族企业传承保驾护航(发展历程大事记参见附表)。

机构产品:升级进行时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先富起来的个人带动众多的后富个人,先富个人的财富水平日益提升、投资需求丰富多样,同时,财富个体也由个人升级到家庭、家族及其所属的家族企业。在此背景下,作为财富管理的供给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也相继优化自己的组织架构和产品体系,以迎接财富升级。

机构升级:单一到融合

图2 国内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时序图(2007~2020年)

机构升级的前提是监管机构的逐步完善。为避免争议,我们首先做个说明,附录中主要事件的时间节点均来自公开信息,如有不当,还望谅解。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可追溯至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家银行”,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被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此后,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相继成立,“一行三会”的监管机构搭建完成,这也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同质竞争的开始。在中国银监会成立之前,在以产品为导向的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和资金信托(2001年)以及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03年)是居民的主要投资工具,2005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在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国内金融体系中,以银行理财为主导的国内资产管理市场迅速发展。

下面,我们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下辖金融机构发售的金融产品为基准来说明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供给层面的发展特点。总体阶段可分为2004年至2010年的起步阶段、2010年至2016年的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以来的规范阶段。总体特点是“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并存,具体而言(表1):第一,存量规模汇总由2007年的6.59万亿元飙升到2018年的135.4万亿元,增长20倍,与GDP之比的深化程度也由2007年的24.79%飙升到2018年的逾150%,但2018年的绝对增幅有可能创下历史新低,同样,与GDP的深化程度不升反降。第二,分市场而言,鉴于201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会,银保监会下辖的各类金融产品规模占市场总量的57.49%强(2018年),市场格局可见一斑。与过去普涨格局不同,2018年有涨有跌,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及期货资管等存量规模出现回落,其他市场的存量规模则有所提升。第三,结构调整的原因不外乎本轮强监管下(资管新规及分市场市场的实施细则,2018年)的业务调整,如2017年银行理财的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为4.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16.24%,余额下降2万亿元,下降幅度为31%,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随着监管环境调整的逐步到位,下一步的市场发展如何还有待观察。

表1 资产管理市场存量规模数据

由附表可见,2010年诺亚上市,独立三方机构兴起;2014年,青岛财富管理金融改革实验区落地,对家族办公室的设立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众多机构相继在青岛设立家族办公室;2013年,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合推出“余额宝”业务,引发财富管理由线下向线上转换的革命;除此之外,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也相继加入到财富管理供给方的序列中来,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财富管理参与机构由单一向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当前,不同机构在客户心中的认可度不一,我们以小样本的调查结果为例(图3),可以看出,传统金融机构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展望未来,非金融机构可能会短期在某些领域做得比较突出,但长远看,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优势尚是制胜法宝。

产品升级:

图3 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的机构选择

追溯而言,居民金融投资的原生金融市场可上溯到以1950年折实公债为起点的债券市场(通过商业银行渠道进行投资)和以1984年飞乐股票为起始的股票市场投资,发展至今,债券市场的主要可投资品种有国债、金融债和信用债等,债券的衍生投资品国债期货等,2018年末的债市总额为87.56万亿元人民币。就股票投资而言,近代以来的第一只股票应是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股票投资是从飞乐股票开始的,也还有衍生的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还有连通内外的沪港通和沪伦通等,2018年末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为50.42万亿元。除债券和股票等金融市场投资外,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统购统配”的黄金计划管理体制,并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黄金交易所,揭开居民投资黄金市场的序幕,目前可供投资的黄金产品有纸黄金、实务黄金、黄金期货、黄金定投和黄金ETF等。至此,原生与衍生品、金融与商品等两类四种居民投资工具已基本健全。

自2003年“一行三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到2005年商业银行理财办法的颁布实施,银行理财、证券资管、保险产品、证券基金和信托计划等国内以产品为导向的财富管理市场框架也基本搭建完毕,此后,基本处于产品的升级改造阶段。升级改造的一个直观事实就是产品投资门槛的不断提高:证券投资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甚至10元;银行理财的投资门槛是5万元;私募基金等投资门槛是200万元;2007年金融危机后兴起的私人银行门槛是600萬元;2018年8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信托部关于加强管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37号文”),明确家族信托的投资门槛为1000万元人民币,伴随经济增长和居民储蓄的提升,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也由10元提高到1000万元,即产品升级。

图4 家族信托参与机构数量和规模估算

鉴于,家族信托属于资管新规的例外条款和先天的制度优势,作为本节的结束,我们以家族信托的市场发展情况和具体事例为代表来说明产品升级的具体表现。家族信托发源于英国,发展于欧美,而中国家族信托的文化渊源则可追溯至三国时期著名的白帝城托孤。放眼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则始于2012年鸿承世家的前身万全资金信托,这一年也被业内称之为家族信托元年。七年来,家族信托市场从0到1,目前正处于从1到N乃至无穷大的快速发散扩展阶段。信托公司参与家族信托业务的机构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到2017年的33家(图4),家族信托资产管理估算规模(宽口径)也由2013年的11.4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494亿元,2013年和2014年处于孕育阶段,2015年和2016年则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当前,国内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阶段类似于私人银行业务在2010年前后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认为家族信托含慈善信托将获得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服务要升级

附表 近代以来与资产管理市场相关的事件和时间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居民财富从零到有乃至富裕。伴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升级,资产管理参与机构也不断升级,提供的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展望未来,国内资产管理市场存在至少如下十个方面的服务升级,其中部分升级也处于正在进行时。第一,客户群体由个人转向家庭或家族甚至家族企业,如家族信托或家族办公室等业务和机构创新等。第二,客户需求由标准转向定制,在保密条款失效和个税改革方案推出以及房产税和遗产税的蓄势待发等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并非简单的产品购买,而是需要全方位的税务筹划等。第三,客户服务由个人转向居间,当下居民的资产管理投资以个人主导的投资方式为主,如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买卖,未来将转向通过专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构替其打理资产,通过资产配置实现客户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平衡。第四,参与机构由单一转向融合,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新兴的非金融机构目前处于竞合状态,短期内新兴的非金融机构略占优势,长远看,传统金融机构尤其商业银行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之后,在弥补其私募劣势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第五,业务模式线下兼线上,线下的服务对象是高净值客户尤其是家族企业主,内容则是定制综合性的金融和非金融方案,线上的服务对象是标准化客户,如余额宝、智能投顾等。第六,产品设计由单一转向复合,过往通过“高频次低粘性”单一产品获取客户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应通过“低频次高粘性”复合产品在平衡客户投资收益风险的同时提高客户粘性,如FOF、MOM和母基金等。第七,服务设计由定性转向定量,在给客户做全方位的金融或非金融服务方案时,我们不仅要做好定性的方案设计,还要给予相应的定量计算或风险测评,避免“梅艳芳式”的失误。第八,监管政策由事前转向事后,就目前央行牵头的资管新规以及分机构的实施细则来看,尚存在潜在的套利空间,如以“公募信托”为代表的新一轮同质竞争,因为这些机构的投资方向限制约束有本质区别。最后,以家族信托业务为例,目下,信托公司、商业银行、独立財富管理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均可参与,但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或入市许可,在未来进行行业洗牌时,损失的不仅仅是从业机构,而是客户对家族信托业务的信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和二代企业家对现行制度和文化的认可。

(作者单位: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社科院金融所;

 

作者:马长水 王增武

第4篇: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1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 A0 组织,这种设计十分的科学和精密,可以非常牢固的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安全性极高,从而给护理带来了便利的条件。 在传统的骨折护理过程中,通常是内部选择钢板固定,外部选择石膏固定。 钢板由于是存在内部的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但是护士要对外部的石膏定期的观察,石膏变形,变色都要进行重新处理,这就给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目前的内固定技术的诞生,在内部进行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可以避免外部的石膏固定,相对的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且这种技术较之传统的更加的牢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患者可以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提早的进行床下的锻炼和恢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时间,并减少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大量的不良的后遗症。但是这种技术在给患者和护士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有弊端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护士要对这种新技术提前进行技术指导,并掌握要领,及时的处理相应的新问题。

1.1 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任何手术之前,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虽然已经做好了手术之前的准备, 也提前进行了手术方面的各种讲解,但是任何手术都是存在危险和突发状况的,因此,患者都会有相应的心理抵触情绪。 这就需要护士在手术之前,对整个手术的环节进行详细的讲述,使患者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手术,减少心理负担。 护士的讲解要耐心,通俗,尽量的放松患者的心理。

1.2 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目前的新型的手术技巧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定位,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涉及到的部位进行系统的准备。 确保手术的成功,将危险值降到最低的程度。

1.3 熟练的术中配合精细的内固定系统必然带来内固定系统的繁琐。 所以,这就对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手术之前要对护士的相关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并实行考核评比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护士进行奖金处罚等,对于合格的护士要进行奖金的鼓励,做到奖罚分明。 考核的关键的督促护士熟练业务,对于相关的设备要反复的操作和拆卸,以便于了解内部结构,在手术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既能提高手术的质量,还能缩短手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手术护士对器械的熟练程度是关系到手术配合和谐的关键。AO 对于常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定期培训,护士要对这种系统的线管设备的元件掌握精准,可以自行组装,也通过组装来让护士熟练掌握设备的名称和详细使用说明,在具体的手术中可以对设备的反应情况及时的采取措施处理。 这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周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任何的手术后期的观察期都不能够放松警惕,要对手术之前的血液流动情况以及手术之后的进行对比,分析是否术后存在问题,术前的病症是否解决完善。相应的不同的手术类型,需要观测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2 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皮肤准备术前一般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少,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过早的或者过多的刮除体毛,更容易造成感染。 必要的备皮可以在手术室进行。 康复指导随着微创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患者的伤口小,恢复迅速等优点,患者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所以术前以及

术后的康复锻炼就成为了重点,尤其要引起护士的注意和护理侧重。 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是活动患者的关节和四肢,避免长时间的病患带来的萎缩,降低术后的后遗症风险。熟悉操作系统微创技术通常是在监视下完成的手术,大部分的手术都是借助机器完成的,而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可能运用到光学照象系统和图象采集系统。所以,护士必须在传统的手术基础上,不断地培养自己对新设备的熟练操作和认识,保证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是伤口小、恢复迅速,但不是绝对的没有并发症。 也会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的出现各种并发症。 所以在术后要进行定期的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对于并发症及时发现,提早治疗,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3 支具的发展对骨科康复护理的影响有时候骨科的治疗是不采用手术的,而是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就是支具治疗,它早就存在于医学的领域当中,但是运用的不是很广泛。比如先天性髋脱位的支具治疗,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支具治疗一直未能引起重视。近几年,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我们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了提高关节的运动技能,常常使用特定的手部支具,这种设备的利用主要是提高术后手部的活动功能,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的萎缩。 支具的使用 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骨科护理工作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完美人体艺术 http://

第5篇:2018年骨科护士节演讲稿:我与骨科共发展

xx年的这个时候,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入了华西骨科,融入这个藏龙卧虎的大家庭,心情复杂又激动。作为年轻医生,面临临床的辛苦,科研的起步,周围人的质疑,人生方向的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第一步,艰辛而充满挑战。

还记得第一次上门诊时候的茫然,第一次值班时候的手忙脚乱,第一次进实验室的好奇激动,第一次学习写标书的笨拙纷繁······华西骨科,带给我一种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和凡事追求完美的认真态度。我愿做一颗成长的苹果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接受科室文化的熏陶,同时见证科室的发展。

饮水思源,心怀感恩。在研究生迎新晚会上,我第一次登台唱歌,歌声感染了在座的同学,同时也感动了我自己,原来之前一直仰望的舞台,踩在脚下是那么的平和、温暖、依然是熟悉的同学们,依然充满激情。作为xx级骨科的联系人,各种繁杂的为同学服务的工作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渐渐懂得和各位师兄、老师的相处之道。宽容、信任、合作、承担责任,老师们的忠告犹如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在xx级外科研究生群里,我每天发一条励志名言,希望能给迷茫中、奋斗中、快乐中、成长中的我们以鼓励,让大家在繁重的工作和学习后,别忘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了coa,负责外宾接待,对自己的外语信心不大,却也顺利完成了任务,于是懂得了,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敢尝试,尝试了就赢了一大半,万事开头难。临床内外,每一个任务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一次次的锻炼中,更加懂得了珍惜机会,虚心学习,精诚合作,共同进步。

人生的起步,每个人都为追求自己的幸福或者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战斗着,有的率领一支军队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有的人苦练本领,提高技术;有人赢得了所谓的胜利,有人暂时失败。生活总是给我们很多惊喜,同时伴随很多挑战,然而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就是时间。生活的强者不是手握一把好牌,而是无论拿着什么样的牌,都能处乱不惊的统筹安排,心气平和的处理手边的事,同时善待周围的人。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治病救人,这是对一个优秀研究生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每一天的结束,都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扪心自问,这一天我是否足够勤奋?又

第 1 页 共 3 页 是否勤于思考?是否在浪费青春?又是否在损耗信任?今日的耕耘是为了明日的收获,为了学科的进步,病人的康复,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了家人的幸福。

千言万语,汇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引领我们秉承骨科的优良传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谢谢大家! 第 2 页 共 3 页 2018年高三冲刺誓师大会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所谓时间如白驹过隙,岁月是指缝流沙。XX年的今天,在座的你们似鸿鹄展翅,志在蓝天;XX年的今天,高考的巨轮日日逼近,你是否还和当初一样——壮怀激烈,斗志轩昂?

在这个“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时刻,有多少个你,觉得自己在高三的苦海里溺了水,在双

亲殷切地期盼里受了伤,在现实与理想的纠葛中辗转反侧、当时迷惘!

可,亲爱的同学们,别忘了,你还有我们——高XX级所有任课的老师们!

不管你们注意或没注意,我们就在那里,与你一起,同享荣誉,共担悲戚!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你的知识乏了,就让我们来给你补;

你的技能缺了,就让我们来给你填;

你的压力重了,就让我们来给你减;

你的心倦了、累了,就让我们来给你激活、为你注满鲲游四海鹏翔九天的力量;

当你再次扬帆起航,就让我们来助推你前行的双桨!

在距离高考八十天的今日,在高考的冲锋号早已吹响,前进的金鼓已然激吼在每一个战场的此时此地,为了

不负你的三年时光,为了成就我的事业辉煌,我们高XX级全体任课老师向你们庄严宣誓:

我们定将执子之手,与子同行;万众一心,黄土成金;

我们定将勤研考点,精简技法,学思导练,计划在先;

我们定将用智慧裁剪时间,用拼搏珍惜期望,

精益求精推你青云直上,用鞠躬尽瘁再创二中辉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6篇:骨科康复业务发展规划

1.当前医院骨科康复业务现状、原因及后果

骨科康复工作在我院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与大多数中医医院骨伤科一样,骨伤科医师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骨折早期的治疗上,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等,患者出院后只有少数患者继续门诊复查、治疗,对于部分住院时间长的患者也大都是很被动地采取一些简单的康复手段,如手法按摩、关节松动训练、中药熏洗等,总之目前我院骨伤科康复业务可以大致概括为:手段匮乏、仪器简单、业务分散。

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水平偏低、专科发展过程中导向不足、缺乏专业的康复技术与人才、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患者对功能康复的要求日益提高,我院提供的骨科康复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医疗需求,省内已经有部分设立了康复科,我院如不能加快骨科康复业务的发展将会面临大量医疗业务的丧失。

2.骨科康复的重要意义以及基本原则

骨科康复是一门在骨伤科领域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评定及治疗的学科,既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也是骨科学的一个分支。骨折后康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采取进一步措施,更好地消除创伤及固定的不利影响,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的功能恢复,避免骨折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由于重治疗轻康复的医疗观点,造成了较多的骨折后本不应发生却发生的功能障碍,从康复的意义上讲,应树立康复从急诊开始的观念。

骨科康复的基本原则: 1)功能康复; 2)整体康复; 3)重返社会; 4)提高生存质量。

3.我院骨科康复业务的发展形式与方向

我院骨科目前已经配备一名专业的针灸推拿医师,从近一年来开展的业务的来看,骨科按摩、关节松动训练等治疗开展量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六病室业务增长明显,但从目前五个病室的按摩治疗总量来看并不是太多,究其原因主要为两方面:1,骨伤科各科室医师开展推拿、针灸治疗积极性不足;2,一名康复医师难以满足多个病人同时要求治疗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一名康复医师是远远满足不了康复业务需要的,同时我院已经设有一个针灸科,从病源分配、专科发展来考虑,可以采取分两步走的方式。第一步,骨伤科每个病室配备一名康复医师(可以招聘骨伤、针灸推拿大专医师),适当添置一些投入不多、医保收费方便的康复设备,可以开展关节松动训练、推拿、针灸、中医特色外治法,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的夹板调整、换药等治疗也可以由康复医师进行,大多数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出院后的门诊复查患者,可以按住院科室接受门诊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第二步,随着骨伤科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预计3—5年),可以成立骨科层面的康复科,病源主要分为创伤康复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同时针灸科主要以收治内科康复期患者为主,脊柱科以开展脊柱损伤、骨病、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为主。

4.骨科康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第一,加强骨科康复治疗理念的培养,结合科内讲课、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逐步从根本上改变重治疗、轻康复的局面。

第二,制定并推行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康复治疗规范或临床路径,以制度约束骨科医师的诊疗行为。

第三,增加康复治疗的可操作性,骨科临床医师需要进行手法整复、固定、牵引、手术、换药等多项治疗工作,工作量很大,因此骨科医师的康复工作任务应当主要以开处医嘱、技术指导为主。

第四,提高奖励措施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建立或搜集骨科康复的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1):第一阶段:骨折端未愈、复位固定或牵引3天后、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开始治疗。治疗方法:1).未固定关节的主动运动;2).稳定性骨折的等长运动;3).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固定2-3周后可进行CPM或不负重 2

的主动运动;4).健肢保持正常活动;5.理疗

(2):第二阶段:骨折愈合、固定拆除。治疗方法: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CPM、主动运动、关节牵引、关节松动术、 支具(抗痉孪、孪缩)、理疗:超声波、音频电、直流电等;2).恢复肌力; 0-1级:低频电、2-3级:助力运动;4级:抗阻训练;3).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六.骨科康复主要治疗技术

1)持续被动运动(CPM),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肌腱和韧带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除,配合其他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 ROM训练,主要用于改善关节功能,预防粘连,防治关节挛缩,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提高肢体活动能力。

3)关节松动术,在出现关节活动障碍时用于减轻疼痛,松解粘连,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4)肌力与耐力训练,主要作用为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心肺功能等。

5)平衡与步态训练,主要用于改善肢体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增强步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水疗; 7)假肢的装配; 8)矫形器的应用。

七.骨科康复特殊设备

1)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前臂旋转练习器

适用范围:适用于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的回旋功能训练。 2)踝关节训练器

用途:适用于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主动或被动训练。 3)肋木

用途:适用于进行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躯干的牵伸训练。

4)平行杠

用途:1.站立训练,帮助已完成坐位平衡训练的患者,从座位上站起来,训练立位平衡和直立感觉,提高站立功能。2.步行训练,在患者步行初期,为防止跌倒,可让患者先通过平行杠练习行走。3.肌力训练,利用平行杠做身体上举运动,可以训练拄拐杖步行所需的背阔肌,上肢伸肌肌力,也可用于步行所需臀中肌,腰方肌肌力的训练。4.关节活动度训练。5.训练辅助

5)阶梯

用途:1.步行训练 利用阶梯扶手或拄拐进行上下台阶的步行训练。2.肌力训练 对躯干和下肢做肌力增强训练。

6)电脑中频治疗仪

适用范围:1.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麻木、寒凉、酸沉等症状。

7)空气压力波治疗系统

适应范围:预防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术后康复,预防肌肉萎缩,缓解痉挛。

8)主被动训练器(等速肌力训练仪)

适应范围:1.训练患者下肢的关节活动度。2.增强下肢肌力。3.提高身体平衡能力。4.增强心肺功能。

9)上下肢关节康复器

适用范围:上下肢关节康复器,主要对上下肢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辅助治疗。 10)电动起立床

用途:适用于截瘫、脑瘫、偏瘫等站立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的训练,可通过站立训练预防或改善骨质疏松、压疮、心肺功能降低等疾患。

11)股四头肌训练器

适用范围:适用于膝关节主动受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主动运动,也可进行膝关节屈曲伸展牵引训练。

以上主要骨科康复设备中一小部分我院已经购置,部分设备可以与小儿矫形科共用,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发展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添置,除少数大型设备外均可以安置于每个病室的中医特色治疗室中。 八.借鉴外院经验,快速提高骨科康复服务能力

目前省内专业的康复医院有xxx,开设了骨创康复、神经康复、烧伤康复等康复病区。康复治疗科下设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言语 心理治疗等二级科室,与康复工程、中医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康复科室。浏阳市中医医院也设立了专门的康复科,主要收治骨折创伤中后期、中风后遗症、面瘫等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院康复业务的发展应以骨伤科为依托,一方面积极开拓工伤康复医疗市场,另一方面可采取低价优质的策略占领市场,逐步打造一个服务体系完善的骨科康复品牌,为医院业务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7篇:骨科进修总结

2015年11月—2016年5月,经科室安排及院领导批准,我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进修,半年的进修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在拓宽视野、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医学事业的魅力。深刻感受到了“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的治病理念。进修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从科室领导的安排,积极完成了科室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业务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现将半年来的工作终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方面:因时间因素,并结合我院当前发展需要,半年时间里我主要学习四肢创伤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显微骨科在现代的应用及发展,认识骨关节与关节镜技术。通过各位老师的教导下,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我的骨外科理论知识。另外,老师们的教学查房、病案分析、手术演示,使自己对一些手术治疗原则(骨折治疗的AO原则,涵盖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骨折的治疗)、基本固定技术(如石膏外固定技术、钢板内固定技术、张力带固定技术、加压螺钉固定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髓内钉技术等)及某些手术关键步骤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充当火线值班方面:进入骨科一周,就被住院总叫去值火线班,在期间让我感受到查房制度、疑难病例及重大手术讨论制度逐渐落实和完善。星期一到星期五均由组上上级医师带领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 骨 科 进 修 总 结 能病因,做进一步相关检查,作出诊断,确定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使年轻医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在病房,医护人员更多地与患者接触,了解他们的痛楚和想法,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另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良好,使得医患关系和谐,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医院真正做到了微笑服务,周到服务。

三、借鉴的方面:通过学习中的细心和体会,我发现了德阳市人民医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如1.管理科学化。医院在人员培训、科室管理、绩效考核、医院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有完备的执行方案,严格执行新进医护人员轮转考核制度,各科室奖惩明显、多劳多得,医院组织开展各种团体活动,促使职工团结一心,起头奋进,进而使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2.手术室效率高。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医师对病人情况十分了解,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术前、术中、术后核查制度,其关键点是衔接特别好,麻醉准备室、复苏室充分应用。

3、手术室的每个手术间都配备固定的专业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手术中器械护士与医生的配合相当默契,大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骨科手术所需的器械也由专业人员及公司配备,如锁骨骨折所需的钢板,他们会根据病人情况配备不同型号的钢板,消毒灭菌备用,统一所需器械,术者不会担心无工具或无匹配的螺丝刀。

总之,通过半年的进修,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回院后我会把所学技术和理念运用到临床当中来,主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固定术、创伤清创肌腱神经探查修复术、植皮术。并希望在工作中影响和带动其他同事,使我们骨外科的工作得以更好的发展。再次感谢院领导及科室主任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感谢科里同志们的辛苦工作,使我能得以到上级医院学习。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努力学习和工作,运用所学,多为我们医院创造价值,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嘱托。

总结人:XXX

2016年06月04日

第8篇:骨科进修总结

进 修 总 结

2010年9 月—2011年3月,经科室安排及院领导批准,我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主修创伤骨科及关节置换外科、脊柱外科。上海六院是国内著名的骨科医院,技术与理念与国际接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也是上海市骨科创伤中心,被誉为:“上海市骨科航空母舰”。每年完成骨科手术约15000例(不包括急诊手术),其中创伤骨科6500例,脊柱外科1200例,关节置换1500例,关节镜科2000例,矫形外科及骨肿瘤1500例,修复重建及断肢病房2300例,平均日手术量60例。近半年的进修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在创伤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尤其对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治及手术技巧方面,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对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有了充分的认识。会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自信。进修期间,我严格遵守六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从科室领导的安排,积极完成了科室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业务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现将半年来的工作终结如下:

一、四肢显微外科学习班

3月1日至3月16日,按照上海六院进修安排,我参加了四 肢显微外科学习班,这个学习班主要是为了提高进修医师显微技术及理论知识。通过各位老师的授课,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我的显微外科理论知识。另外,老师们的标本示教,手术演示,使自己对一些手术的关键步骤有了更深的认识。李言杰主任一直强调显微外科是骨科医生的基本功,通过对显微外科的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了其真正内涵和见识的卓越。

二、AO技术学习班

AO技术学习班是此次进修之前的另一必修完成科目。此次学习班非常正规,讲师团有来自韩国吴宗健教授,泰国的Suthorn B教授,AO亚太地区秘书长上海六院的罗从风教授,以及国内一些著名的骨科专家。质量很高,要求严格。此次学习班内容,围绕骨折治疗的AO原则,涵盖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骨折的治疗。课程安排首先是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以及对骨折愈合的生物学影响,阐述了软组织相关损伤,介绍了直接复位和间接复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对坚强固定和稳定固定的科学原理进行探讨,对接骨板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讲解,重点介绍锁定钢板内固定理念。学习班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标本分组操作,Suthorn B教授、吴宗健教授亲身示教,使我真正掌握了骨折的基本固定技术,如张力带固定技术、加压螺钉固定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等。同时,通过AO基础学习班的学习,使我对AO原则: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保护软组织血运,早期功能锻炼有了更高的认识。最后获得国际AO组织颁发的AO基础学习班证书,为以后成为Ao fellow 打下基础。

三、创伤骨科的学习

上海六院创伤骨科分为三个病区,在三个病区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六院创伤病人很多,各种病人、各种病例几乎都能见到,同一种骨折病人手术室内能见到多次。通过手术的操作、带教老师的耐心讲解、认真的术后总结及业务学习、结合在图书馆查阅大量的医学文献,我已掌握以下技术:

1、Mippo(微创)技术的应用

在经过老师们的讲课及手术,术后看书和总结,我对Mippo技术有了透彻的了解,也掌握了这种技术,领会了技术精髓。它是一种骨折相对稳定技术,适用于关节外、骨折粉碎严重、软组织条件不允许切开复位的骨干骨折,如股骨髁上骨折、胫骨远端骨折等。Mippo技术不等于小切口技术,无论大小切口手术,都应尽量保存骨块血运,而不应把解剖复位建立在破坏局部及骨块血运的基础上。但有时患者并不理解功能复位的含义,以骨折是否解剖复位作为衡量手术成败的标准,应用此项技术需要术前和患者有良好的沟通。

2、髓内钉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病人已超过6000万人,据报道显示:我国每5分钟就有一例髋部骨折病人。半年来,我接触到很多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固定不再局限于空心螺钉、DHS上,而是应用诸多国际上先进的髓内固定系统,如 PFN 、PFNA、Ganma钉 、Ganma

3、intertan等。其优点是:杠杆力臂短,弯曲力臂小,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很好解除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尤其适合粗隆下骨折病人。目前,髓内钉技术治疗髋部骨折已成为“金标准”,从国际会议、固内会议,还有各种杂志文章报道上可见一斑。然而,这些内植物多为进口材料,价格较为昂贵,但我相信随着国产器械的大量出现,髓内钉技术必然成为治疗髋部骨折的主流。所以我也重点学习了此技术,包括从闭合复位到内植物植入,经过反复实践,已熟练的掌握。

3、Ilizarov外固定支架的应用

以前,只是在书上和杂志上听说过ilizarov外固定支架,此支架用于矫形外科和复杂创伤的治疗,解决了不少矫形外科过去无法救治的难题,尤其在骨缺损、骨不连、骨关节畸形的治疗上。Ilizarov治疗原理来源于“牵引性骨发生”这一事实。在六院学习期间多次和康庆林教授,鲍琨教授手术,并向其请教其关键点,有时间翻阅相关书籍,并借ilizarov外固定支架展览机会,向此支架技术总监学习。之所以我对此技术感兴趣原因是:以前我科有过大段骨缺损病例,最终因为没有好办法治疗,延误了治疗。我认为,此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治疗骨不连、骨缺损以及高能量暴力造成胫前肌损伤,导致足下垂畸形等损伤的治疗手段。目前,此技术在北京外固定研究所夏和桃教授应用较多。我会继续钻研此技术,希望有一天在我院也能开展。

另外,我在创伤骨科的学习中,亲眼目睹了罗从风教授导航技术的应用,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理论”的实际应用;足踝外科专家施忠民教授对Lisfrac损伤的处理;肩关节专家陈云丰教授对肩锁关节脱位的肩锁、喙锁韧带重建技术;肘关节专家仲飚教授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肘关节周围骨折的处理,对以后创伤救治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四、关节外科的学习

经过争取,我有幸到关节外科学习,上海每年关节置换病人大约6000例,其中六院就占1500例之多,平均每天有6台关节置换手术。我的带教老师是国内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吴海山的博士,和戴克戎的博士,都是博士生导师。其理论和技术都非常强。通过关节外科的学习,我已熟练掌握髋、膝关节置换的基本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五、脊柱外科学习

六院脊柱外科是上海市脊柱专家团队强大的专科,开展颈椎前后路、胸椎前后路、腰椎前后路手术。每年手术1200例之多,平均每天5台以上,我的带教老师是徐建广教授、博士生导师,傅一山教授。其理论和技术都非常强。通过脊柱外科的学习,我已熟练掌握颈椎,胸椎,腰椎的基本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六.参加学术会议

这半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上海举行的学术会议,如:上海市骨科年会,上海市创伤骨科年会,上海市足踝学术会议,瑞金医院全国创伤骨科会议,国际外固定支架会议等,汲取各位专家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开阔了眼界,理论得到丰富和提高,可以使自己将来工作少走弯路。通过和各位教授交流,感受到大家的风范,和同道交流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明确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七、上海六院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通过学习中的细心和体会,我发现了上海六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现归纳如下:

1、手术室效率高

六院手术间并不多,总共25台,平均每个手术间每天要做6台手术,其利用率及效率极高。我认为其关键点是衔接特别好,麻醉准备室、复苏室充分应用,工务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可以准确专业的接送病人。

2、手术室的每个手术间都配备固定的专业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手术中器械护士与医生的配合相当默契,不用手术医生自己找器械,选螺钉,上电钻。手术医生只需要说要什么,有经验的护士会提前预知手术医生的需要,大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专业的巡回护士会根据手术要求,提前摆好体位,上好止血带,节剩了大量时间。而我院护士在这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

3、医疗电子化

上海六院早已实行了医疗电子化,全院微机联网,可以第一时间查阅医技报告单,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可以及时处理病人的异常情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医生对医疗文书的书写更加规范和快捷。

八、进修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

1、进修时间太短

一般,医生到专科医院进修时间常规为一年,但上海六院只招收半年学习班。半年的学习,每天都要和时间赛跑,总觉得时间太短,有很多科室尚没有机会轮转,如:断肢病房,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没有掌握,对很多疾病尚认识不足。

2、没有完全利用好宝贵的时间

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家,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离开妻儿和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思乡的情绪牵扯了过多的精力,甚至有段时间需要借助安定片才能勉强入眠,影响到了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6个月的进修,我还是获益菲浅,再次感谢院领导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科主任的信任,同时也感谢科里同志们的辛苦工作,使我能得以到六院学习。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努力学习和工作,运用所学,多为我们医院创造价值,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嘱托。

人民医院骨科

2011年3月29日

第9篇:骨科实习总结

带着一份希冀和茫然来到了环县人民医院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我的身份也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实习护士,生活环境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病人。对于这三个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实习护士,我心里没有底。虽说老师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怕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怕自己做的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在医院骨科实习的一个月里,上过三周白班和四个夜班,使我学到了很多,有专业技术上的,也有人文关怀上的,在这短短的30天里,痛苦与快乐并存,而最大痛苦,莫过于身体上的劳累,而在工作上让我体会到了医学上的紧急性、危险性、服务性和技术性。学会了五心:关心、爱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也明白了我们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对病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技术上更应该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科室里对无菌观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的动作就会立刻招致他们的不满。也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挨过很多骂,但我还是很坚强慢慢的适应过来,而且跟同学们及其他学校的实习生相处很好,在思想上逐渐成熟了很多。不想以前调皮、任性、粗心。现在我也学会为别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认真学习,虚心听教,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努力学习,工作。

总结人:胡雯静

上一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下一篇:温泉酒店顶岗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