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点滴体会

[摘要]:作业是巩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作业批改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具有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的成效。小学教育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加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探讨,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分析对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批改 体会一、作业评价方式的人文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因此,在作业批改阶段也不例外。对于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大部分老师往往“偷工解料”,学生作业只有“√”“×”,作业批改方式缺少人文性,大大打击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因此,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可以合理的使用评语,对学生作业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进而提高作业评改的人文性。小学生爱表现,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这就需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作业的闪光点,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模式。为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老师要不吝啬于表扬,对于学生学习上的优点,哪怕只是细微的一点点,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除了口头表扬之外,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小图片、纸花、胸章等等小饰品,以此来来表达对小学生学习的肯定。

二、作业评改角度的全面化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老师评改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老师除了关注学生作业结果正确与否之外,还应当重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失误。因此,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作业结果定英雄”的模式,放弃“优良中差”单一的评定手段,多角度、全面性的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改。比如说,对于学生作业的评改,同时可使用“A、A、A”三个标准来表示,第一个A代表学生解题思路是否正确,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解题步骤的完整性,解题结果等等方面。第二个A主要是从学生作业格式、书写的规范程度上来看。而第三个A是关注学生答题解题过程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对问题的是否具有独特的见解等等。将作业划分为不同的三个方面加以评定,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赏识,从多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和谐的发展。

三、作业批改符号的多样化

“√”、“×”是老师批改作业最常用、最主要的符号,同学们一看见这两个符号,就可以对自己作业状况有个基本上的了解,能够明显的知道哪些题目正确了。哪些题目错误了。但是,如果只是用这两个符号来批改学生的作业,仅仅让学生明白那些题目正确,那些题目错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这远远是不能达到作业批改的要求和标准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业情况,更加快速和的及时接受作业批改之后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的改进作业,提高作业的兴趣和热情,就可以在“√”、“×”的基础上,引入符号“?”“乄”“!”“☆”等等。其中“?”表示运算不合理、解题思路不和逻辑等;“乄”表示部分正确,部分错误;“!”表示出心大意,具有警示的含义;“☆”表示具有创新思维,解题方法独特新颖等等。通过使用这些符号,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楚的看到作业的情况,还有利于教师总结、分析学生作业的规律,为接下来的作业讲解和指导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四、作业批改标准差异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数学兴趣、、和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那么,对于作业评改的标准,如果一刀切、一风吹,虽然达到了所谓的“公平、公正”,但容易让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心灰意冷”,而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对于学习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且更好、更坏只是相对的、暂时性的,为了激发学生不断争取更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批改作业时,这就需要老师因人而异,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标准,以此来鼓励基础上的学生努力学生,勉励成绩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比如说,同样是“A”,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有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并且作业结果正确,就可以获得“A”;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除了要求计算结果正确、计算过程规范之外,还应当要求其解题思维、解题思路具有创新元素,逻辑严谨等。

总之,作业批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作业批改工作,优化作业批改的方式和手段,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借助于作业评改这一活动,能够加深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帮助老师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老师及时的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进而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批改作业对教学活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在平时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先进、科学的观念,注重作业评价方式的人文性,作业评改角度的全面化,作业批改符号的多样化,作业批改标准针对性,提高作业评改的效率和效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习、作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岚.浅谈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整合策略[J].珠算与珠心算,2015,(03):16-22.

[2]李艳玲.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愉悦教学[J].科技视界,2015,(23):220.

[3]裴海侠,刘志伟.数学“减负增效”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才智,2014,(31):170.

[4]王茂仁.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法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47-148.

[5]刘旭平.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分析[J].现代交际,2014,(10):120.

[6]刘云富.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科学咨询,2014,(08):145-146.

作者:李占勇

第2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

摘 要

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中的重点,逐渐的引起了教育事业的广泛关注。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项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做出简要的分析,只在于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心得

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小学中较为重要的学习科目,由于数学中的逻辑性较强,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改进。所以,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者,加大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不断的加强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1 创设生活化数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化数学联系在一起,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较多的数学问题与教学中的数学有着共通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有较大的帮助。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可以将数学模型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讲解数学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小东有两只小白兔,三只小灰兔,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兔子?列出的公式为:2+3=5只,其中2只为小白兔,三只为小灰兔。第二天妈妈又买回两只小白兔,问一共有几只兔子?列出公式为4+3=7只。第三天小明又送了两只小白兔,问一共有几只兔子呢?此时的公式为6+3=9只。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模型思想,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规律,并由教师做出最后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参与模型建立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模型建立的实践中。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创设出合理的数学模型。小学生在参与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模型建构思想,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深层次的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都熟悉的角,然后要求学生的认真观察,分析角的特点以及角的组成元素等。并且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做出角的模型,并总结角的组成元素。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解,让学生认真理解建立模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改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模型建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模型建立的过程及应用,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模型思想的教学效率。

3 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更新,运用模型思想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已经逐渐的被多数小学所广泛应用。建立数学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模型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将模型思想应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将数学模型思想,应用到实际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有关面积最大方面的数学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模型建立的,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数学模型的建立深入的分析探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小明家准备用长24米的栅栏围一个花圃,应该使用什么形状,才能是花圃的面积达到最大呢?这个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分析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对问题做出解答,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空间的同时,也学会将数学模型应用到数学问题中。小学生在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不仅体会到了建立模型过程中的乐趣,还通过模型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是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全新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用直观的角度来观察数学中逻辑性较强的问题,会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性与思维能力。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模型思想,全面的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毛华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7.

[3]林智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融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09):161.

[4]吴丽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0):123-123.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600

作者:林奇峰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体会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教学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维交流活动的阵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课后作业中进行数学交流活动,但通常问题层出不穷,收效甚微,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等三方面的创新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有用的,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作业批改

数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的双向活动,讲究的是教学艺术和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交流活动中起到组织、引导和参与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上,往往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只有在这三个环节上紧扣重点,不断总结方法经验,不断优化和改革老式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全班的教学质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主渠道,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口述和学生听讲为主要场景,容易造成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死板记忆和理解,也造成学生在以后的學习中对数学逻辑关系和数学模型的陌生和不理解,结果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程度相脱离。这样的数学教学已经失去了乐趣,这样的数学教学就是“满堂灌”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教学环境,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课堂外教学方式,将课本中的数学问题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这提示我们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来完善课堂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一些抽象的立体图形和教学内容场景,这时,信息技术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在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从而使数学教学不再变得那么死板生硬。具体操作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甘肃教学通和雨课堂等各种技术软件,为课堂教学提供视频、图画、声音以及动画,将复杂的理论和实验过程进行展示,创建一种直观的教学场景,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形成全新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认知层次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教师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不能全部代替教学过程,毕竟它是一种虚拟世界,无法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将课堂教学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数学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全部,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生活中却是以具体事物为参照物的[2]。一堂课,如果将那些抽象的、概括性的数学知识满堂灌式地教授给学生,只能使学生丧失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适当地将数学教学搬到课堂外面,善于把抽象和概括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的切身体会。这种情景式教学方法也是现在教师努力探索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游戏特点,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情表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样出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学成绩才能稳步上升[3]。

二、课堂管理的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错误想法和奇思妙想,我们不要直接训斥,也不要轻易否定。一旦训斥和否定,只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那些错误想法和奇思妙想,或许是学生一时兴起的思考火花和灵感。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站在学生的思维上考虑问题,而不是让师生关系转变为对立关系,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兴趣。由此可见,创造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尤为显得重要。

(一)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就像我讲你听,没有和你商量的余地。若是学生不听或无意间打乱教学秩序,教师动不动打击批评。如果我们教师在师生关系上不改革、不创新,不制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教师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配合中完成的。在这里,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尤为显得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由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被教师、同学平等看待,要能被信任和理解。只有达到这个条件,学生才能在讨论小组、同学交流及师生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对某块知识的理解思路,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能够有自信心去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这样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在数学课中,学生竞争进行解答,让他们讨论中得出结果,虽然有时纪律有点糟糕,但是只要在教师的掌控范围里,我们可以允许他们的这种竞争精神。学生间的竞争,促使学生会带着疑问,发散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和解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竞争精神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创新精神,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在这里,要求我们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多多创设一些含有竞争因子的数学问题,最后还要重视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三、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

数学作业是评价当天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批改作业,看似平常,但是,它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恰当的批改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启发性;不恰当的批改,反而会妨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这里,主要谈一下几点教学经验。

(一)向作文批改方式学习,适当加上“小批注”以往批改数学作业,不是“√”就是“×”,体现不出教师的负责和认真,也让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学生反反复复改正,反反复复交作业,结果教师反反复复发脾气,学生也就丧失改正错题的动力。最后学生只能是抄作业,以应付了事。如对于一道数学计算题,结果虽然错误,但是并不能說明学生做这道题的思路是错误的,其过程也许是正确的,像这种的情况是打“√”,还是打“×”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批改作文时加小批注的方法,来改进数学作业批改问题。例如,有一个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整个计算过程全对,由于粗心大意,答案写错了。这时,我们对每个计算过程进行打“√”,对结果打“×”,同时在结果旁边适当加上“答案错了,什么原因呢?”等小批注,既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也培养了学生的细心习惯。

(二)在数学作业末尾适当加上评改意见传统的评改意见较简单,不是“书写较差,请注意”“重新写”或者就是不写批语等等。这无疑会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师生之间没有什么较好的交流,也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殊不知,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一种思维交流方式。如果我们适当地改革一下评改意见,既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例如,若学生作业中粗心大意较多,教师则可以在作业后面附上这样的批改意见“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在这里引用了名人名句,既使学生学习了文学知识,又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语

在这里,我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谈了一点个人见解。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等方面的创新,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所在班级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学情和班级的教学环境进行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改革和创新。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是靠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而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探索和思考,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方法和经验,而后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理论—实践—理论”循环过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展开教学创新,在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努力下才能见到成效。只有这样,数学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门枯燥学科,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改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8.

[2]和学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教育,2016(12):265.

[3]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实验小学张瑾

作者:张瑾

第4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推进活动》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在双桥小学有幸听到城西小学刘明明老师、双桥小学李凌军主任、教研室王老师等五位教师的数学课。五位老师的精彩展示,给我们引出了高效课堂的路子,受益匪浅。使我对高效课堂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高效课堂来自教师对教材的认真剖析和对学生的透彻研究。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认真剖析教材内容教学,了解所讲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透彻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态度等,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确定教学方法和学法。几位老师的课传达给我的信息非常实用,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引领和帮助。

其次,高效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研室王连军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第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刘明明老师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1 第

四、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王连军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校长们对几节课的点评,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次听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

第5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挂兰峪学区八卦岭中心小学 李久海

张小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鲁老师对高效课堂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高效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观看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011年9月15日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1.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自主探究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数学知识。如在学生学习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征。有的学生通过度量四条边的长度后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学生用一根红线与正方形的四条边比试后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学生把正方形的纸片先进行对折发现对边相等,再沿对角线对折发现邻边相等,由此可推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做数学”,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

2.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2.1重视典型错例分析并反复进行练习。对于较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学生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计算思维;对于学生易计算错误的计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问题,提高计算准确率。

2.2开展口算和笔算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有效。竞赛设

一、

二、三等奖,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热爱计算的积极性。

3.巧设问题启迪学生

适度的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毫升,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量变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并在探究中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信心。在计算教学中,利用列式的顺序和计算过程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口述,不仅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数的组成和分解、加法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问题等统一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有序性。

4.营造轻松氛围,诱”学生乐问

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乐于提问,这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适当评价。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在质疑环节提出了以下问题:(1)6≠0是什么意思?(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被除数比除数小?(4)为什么小的数可以除以大的数?(5)分数能看做两个整数来除吗?(6)分数可以变为整数吗?……只有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才会勤于思考、乐于提问,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5.设计探索型作业

5.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事物存在的规律和它的本质。例如,教学“认识图形”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自己家中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找一找圆柱形和长方体的物体。这样设计作业,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5.2实验作业。实验操作既可以让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又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让学生以家里洗手液的使用说明书作参照,自己配置洗手液。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既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又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6.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惑点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为“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此刻的角色便是引导者,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

7.巧用即时评价,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首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切入点,有效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当进行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说说哪些事物可以用到二分之一”这一内容时,由于小学生对于分数在生活中还没有太多认识,许多学生表现为沉默。当一个学生试探着举起了小手时,教师先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鼓励他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位学生用细小的声音答出“在分苹果时可以用到分数”后,就担心地看着教师,等待着教师的评价。这时教师热情洋溢而又略带夸张地说:“对!你可以这么快地找出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说明你的思维敏捷,更为同学们作出了表率。”有效的即时评价不仅使那位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更积极的效应是引发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发言。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二分之一”,体会了分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样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教学氛围中完成了“认识分数”的学习任务。

8.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等)进行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上,我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小组合作,运用网络平台将计算公式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清楚、完整、有条理。网络环境的互动性,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9.追寻数学文化的本质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每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从本源上找到它赖以产生的本质。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显然,分数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强烈需要。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再现了人类认识分数的历程。人类几千年的探索积淀了厚重的数学文化,不仅仅是成果,更是浓缩其中的科学的思想和理性的精神。我们的任务是把这种文化体验重新唤醒,让儿童经历数的发生发展过程。于是笔者设计了“丁丁和当当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和数有关的问题”的情境,引出课题。

第7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课题研究写的体会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参加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课题研究”课题实验。我在同组的同事指导下,通过研 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体会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非常明确: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导课的最佳方案。

1

师生谈话导入。对于某个新知识,学生接触最频繁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以采取师生谈话来导入。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可这样谈话来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三角形面积,知到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下面就请大家来回顾一下,介绍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

实践操作导入。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巧设游戏导入。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讲述故事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借助媒体导入。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 2

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导课的方法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第8篇: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内容提要:数学实验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数学的一重要形成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突重点破难点,帮助学生解惑释疑,在数学实验中发现规律……计量单位的的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实验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家欧拉认为,“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不少数学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数学家用以发现新思想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实验”;前苏联数学界更是明确提出,“数学实验是现代科学和实践的产物”。可见数学实验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成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实验: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关于目标”中强调“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方面要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实验已提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深深体会到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小实验帮学生突重点破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新知识时,常常设计一些数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实验的条件,一个合理的实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如在人教版三上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又不与以后学习的分数、小数的除法相冲突。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了一个用小棒搭正方形的实验,分别用4根、5根、6根、7根、8根、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16根、17根……可以搭成( )个正方形,还剩余( )根,怎样列式,并想一想为什么剩余的小棒不能再搭成正方形了?通过反馈形成板书: 4÷4=1(个)……0(根)

5÷4=1(个)……1(根) 6÷4=1(个)……2(根)

7÷4=1(个)……3(根) 8÷4=2(个)……0(根)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0(根)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0(根)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

学生在搭正方形时非常容易知道剩余

1、

2、3根就不可能搭成一个正方形,如果剩余的根数是4根或比4根多,还可以再搭正方形,直到剩余的根数比4根少,从而较轻松地突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重点、难点。如果把实验操作换成把饼或糖之类分给学生,会给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的除法带来疑惑,学习小数除法时,如“把8千克糖平均分成5袋,每袋多少千克?”此时,除到商1余3时,当老师还要他往下除时,学生可能会三年级时老师说当余数比除数小时就不能除了,同样是分糖,今天却说还能往下除,唉,这个老师真是捉摸不透。

又如沈老师家里想做一扇面积是190平方分米的玻璃门,你说我应该买一块怎样形状的玻璃?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4种设计方案:1×190,2×95,5×38,10×19。师:同学们给老师提出了4种方法。你说我应该选择哪一种好呢?于是大家用手比划起是怎样的一扇门,我发现有些同学在比划的过程中默默的笑了,但还有部分学生都可以。这时我说谁能想个办法来说服这些同学,一位同学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能说服他们,于是这位同学随手把两张课桌拉拢,两桌之间只留1分米的间隔,说“假如门的宽度只有1分米的话,谁来过一下这扇门。”那些坚持都可以的同学在实验中也笑了,当我问到:你们为什么也笑了?有一位同学说:从刚才的实验中可以知道,1×190,2×95,这哪里是门呀?简直是一条缝隙,5×38的长方形作门的话,那我爸肯定进不了这个家。说得大家乐开了花。

二、数学小实验解决学生大疑问

人教版四上学习角的认识后,课上我提出,放大镜能放大物体,那么的把一个15°的角放在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所看到的角是多少度?开始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所看到的角是150°。当教师和部分学生指出:放大镜虽然能放大物体,但却没有改变它的形状,在放大镜的下面构成的角的两条射线的位置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没有变,角还是那么大,放大镜仅是把图形的每个部分成比例地放大,而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立场放大为150°,也有小部分学生将信将疑。我说:谁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在放大镜上量一量。但由于放大镜上成的虚像,放大镜在手里不停地摇晃,量起来也真不容易。于是我想到了实物投影仪,于是,就画了一个15°的角,放在投影仪上并放大10倍。请坚持自己的立场放大为150°的学生用量角器在屏幕上量一量,发现还是15°,终于茅塞顿开,疑云全消。我现在明白了这个问题,放大镜能放大许多东西,唯一不能放大角。

在引入平角、周角等概念后,学生质疑:

0°角与周角有什么区别?有没有大于360°的角?

学生对这几个特殊角有点混淆,事实上,我已经给出了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半周生成平角,旋转一周生成周角。利用这一基础,让学生伸直右臂前平举不动,表示0°。然后身体连续两次“向后转”,即旋转360°,这时手臂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就能感悟0°与360°的区别与联系。如果连续三次向后转,旋转的度数就大于360°,第二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一次简单的测量、几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几个小实验,实验虽小却解决了学生心头的大疑问,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使学生茅塞顿开。

三、在数学实验中感受计量单位的大小

教学克的认识时,由于克是一个较小的质量单位,学生感受1克有多大比较困难。在教学克的认识时,通过看、比、称、掂、猜等实践活动,逐步建立起克的概念。分别称得1个2分币、大约2粒黄豆、1粒花生、3粒瓜子、40粒大米是1克,在实验活动中人人参与实验,充分感知各种物体1克质量的多少。接着让学生猜猜猜教师事先准备的物体的质量,再用天平称一称进行不断校正,不断完善对克的认识。整节课以学生实验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厘米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尝试并得出自己某一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然后估一估其他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验证,不断建立1厘米的概念。

通过实验感受计量单位的大小,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如暂时忘了也可以回想当时实验的情景进行回忆。象面积单位、除克以外的质量单位、除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通过实验来感受,学生的掌握得快记忆的时间长,教学效率高。

四、在数学实验中发现规律

三年级下册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做了一个拼图游戏,用36块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拼多少个?并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不一会儿,学生拼成了下列图形:

长 36 18 12 9 6 宽

1 2 3 4 6 周长 74 40 30 26 24 面积 36 36 36 36 36 计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周长、面积有什么特点?得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显得十分兴奋。

四下中有一个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将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往内折,三个角刚好组成一平角,所以为180度,有的把三个内角撕下来,三个顶点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也有的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大小,再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多少度?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数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上数学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验活动。教师问 “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学生“

2、

3、

4、

5、

6、

7、

8、

9、

10、

11、12”。现在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们用两个骰子来掷20次,如果和是

5、

6、

7、

8、9的次数多,就算老师赢,否则就算你们赢。老师只选了五个数,你们有6个数噢!”让学生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学生想也不想就就说“我们赢的可能性大”结果出学生意料之外,20次下来老师赢了。学生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小学数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实验,让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学习心得

通过这些天网上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这一课程的学习感触很深,通过多次的学习,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有了更多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数学活动、简单地讲,首先是活动,而是为了数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实施数学活动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明白了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首先是活动,而且是为了数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活动。

2、数学活动。

3、数学活动经验。

二、数学活动的类型与实施

数学活动在一堂数学课中的数学活动,又有需要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

1、说话。

2、对话。

3、表演。

4、操作。

5、活动的整合。

总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的知识应该是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自己的直接经验,这样使学生今后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才能有所发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数学活动,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我的课堂。

上一篇:财务会计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