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发展方向。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对于价值观教育而言,家庭才是教育的起点。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在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应如何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家庭教育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价值观作为其人格体系形成的重要方面,不仅对大学生现实中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巨大,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家庭是一个自然个体获得教育的开端,在价值观教育和养成方面也早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一种激烈转型期,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家庭是价值观教育的起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的定型化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发展方向,家庭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对价值观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家庭教育促进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仅是个人意志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个人自主选择的重要结果,而家庭教育则在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首当其冲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价值观萌芽于少年期,在青年时期逐步形成,大学阶段价值观就逐步稳定,对于青少年而言,家庭肯定是对他们价值观形成影响最重要、最强大的环境,逐步奠定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

2.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价值抉择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环节的关键一站,他们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有些大学生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往往会陷入困惑与迷茫。源于对天生对父母的信任和亲情关系的内在情感,大学生在价值抉择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希望父母能够给予帮助和支持,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说,在大学生价值观抉择过程中,学生家长担负着给予问题解答的重任,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学生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根据自己孩子的价值观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采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抉择,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

3.家庭教育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完善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通常认为父母教育子女是一种天然责任,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念,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女成才,很多家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往往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困扰。所以说,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根据自己儿女的个人条件和个人特点,合乎要求的提出对儿女的期望,对儿女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发展方向,要想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正面性,必须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创新方式,强化家庭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融合。

1.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家庭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对于价值观教育而言,家庭才是教育的起点。因此,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首先,准确定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不能孤立,而是应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合起来,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准备人才,必须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其次,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价值观培养属于德育的重要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完善价值观,必须强化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鼓励大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再次,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家庭教育不能够默守陈规,应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尽量避免带给子女消极影响,鼓励子女对社会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2.转变思路,创新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作用巨大,选择家庭教育方式通常应该与教育目标的设置相一致。家庭教育方式不仅受到家长自由意志的制备,同时也应该考虑子女的感受,考虑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父母应该根据子女个人发展规律及特点选择家庭教育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教育。其次,不断构建学习型家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家庭教育也应该逐步构建学习型假体,给予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强大支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学习型家庭,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对家庭教育进行优化。与此同时,构建学习型家庭不仅能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同时也能够让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学到更多。再次,不断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一定要审视自己的子女,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加强与学生、老师的沟通,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积极应对,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推进

虽然说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够忽略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的开展已经远远不如小学、初中时期,此时学校教育似乎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家长应该积极与学生、学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建立与学校的融合发展机制。首先,通过家长会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长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联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交换意见,为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机制奠定重要的前提。其次,加强父母与儿女的沟通。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很多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家长应该想尽办法与儿女进行沟通,及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全面掌握儿女的思想动态,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再次,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必须建立长效性的沟通机制,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大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增华.浅议家庭教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11,(06).

[2]渠小洁.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

[3]郭立军,陈献莉.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02).

[4]彭豪祥,何伟军,张国兵.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05).

[5]郝秀娟,陈剑,申万兵,丛薇.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科教文汇,2010,(01).

[6]郑卫东.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19).

[7]刘永.家庭教育对中国当代青年人生涯发展影响的个案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朱天宇

第2篇:学前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成功观等

学前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美国耶鲁大学沃特·捷列姆博士在8月14日—16日大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学前教育(大会)高峰论坛上谈到,建立在孩子学业成绩基础上的评估结果并不能代表幼儿园的真正水平。学前教育的成功意味着重视幼儿的情绪情感、身体健康、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激发了幼儿成长的潜能,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还意味着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帮助其潜能的发挥。幼儿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喜欢与同龄人愉快地游戏,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周围世界拥有好奇心,热爱积极地探索问题,为其终身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才是幼儿教育真正的成功。

中学政治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的三个关键问题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张云平在2012年第10期《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认为,中学政治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十分复杂,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科学解决。一是科学界定“三维目标”。现行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和含糊,需要教师对本学科的课程目标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建构明确具体、操作简便、易于测评的学业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合理建构“三位一体”的标准框架,使学、教、评三者有机统一。三是有效发挥导教、导学、导评“三导”的作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科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臣之在2012年第5期《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要认清三个基本问题:1.为谁开发。校本课程应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依归,关注学生学习利益的实现。2.谁来开发。校长应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运用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程序等,做好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参与者,应强化教师的课程领导,赋予教师课程权利和职责,让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提升课程开发素质,改进课程开发行为,推进课程开发实践。3.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突出三级课程的转化与生成,学校应主动联系自身学校课程发展历史和教育现实需要,对地方课程予以转化,甚至同时对国家课程精神予以创造性地落实,最终整体生成学校课程。

教师如何学着做质性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副主任王俊山在2012年第10期《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撰文认为,质性研究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搜索和分析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文本、实物等资料来解释教育现象的研究方式。质性研究一是强调在自然情境中开展研究,反对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或其他场景中开展研究。二是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资料是研究者本人通过眼看、耳听、脑思及手记而得到的,这不仅仅需要研究者投入时间、精力,还要投入思想、情感,是认知、情感的复合过程。三是质性研究体现出较大的动态性和灵活性,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航向”,逼近事实及其背后所隐藏的规律。要做好一项质性研究,教师应做到:1.在选题上,聚焦适合自己的真问题。要把自己的选题方向紧紧与自己的学校、班级和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从鲜活的生活中去寻找“课题”。2.在方案设计上,建构能操作的规范文本。要对自己选定的课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化,通过搭建“概念框架”使自己的设想系统、有序起来。3.在资料搜集方面,通过情境和对话了解事实和意义。4.在撰写报告时要叙说经验资料背后的意义。

实施“颠倒的教室”活动步骤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长江博士、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李卫东在2012年第8期《上海教育科研》上撰文认为,“颠倒的教室”作为美国教育新景象,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其包括“课下的活动”和“课堂上的活动”两个相互承接的环节。课下的活动步骤为:1.观看教室布置的教学视频。2.做笔记并写下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3.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做到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其中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求助,也可以请家长协助;如果还解决不了,则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讨论。课堂上的活动步骤为:1.教师重新讲解大多数学生在课下学习时感到疑惑的内容。2.教师利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课堂练习给予及时反馈。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内化知识的其他课堂活动,比如讨论、探究活动,包括实验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4.布置学生课下学习的教学视频内容。

(责编 黎雪娟)

第3篇: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摘 要:幼儿教师的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的科学观会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体现了教师的科学观。因此,教师对科学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科学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教师而言,全面理解科学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科学观;全面科学观;教育实践

以科学观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案例切入,从传统科学观和当代科学观两个方面分析、反思幼儿教师在科学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师可以从观念和教育实践两方面转变传统的科学观。

一、什么是科学观

科学观是指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对于科学的一种意识或认识,它会随着认知主体个人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科学观主要围绕科学是什么和科学的本质进行探讨。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是相互影响的。教师的科学观会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体现了教师的科学观。因此,教师对科学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科学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全面理解科学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非常必要的。

二、案例分析——科学观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一)传统科学观与科学教育

传统科学观将学习科学知识和概念作为教育目标,将科学教学内容视为静态的、封闭的知识体系,甚至狭隘化为教材上的知识要点,导致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此种科学观反映在科学教育实践中,就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僵化的教育内容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割裂,抹杀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幼儿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知识”,而没有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和发现的机会。

案例:

在一次关于“动物如何过冬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活动开展前收集信息,了解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讨论、分享和体验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如,冬眠、迁徙、储备粮食等等。在活动快要结束时,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会冬眠的小动物。当说到乌龟是通过冬眠过冬的动物时,一名幼儿站起来说:“老师,乌龟不冬眠,我家的乌龟就不冬眠。”这位教师听到孩子的质疑后,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百科全书》说:“那让我们来查一查《百科全书》吧。”教师很认真地翻着百科全书,将书翻到相应的地方,告诉这名幼儿书上写的是乌龟是通过冬眠过冬的。解答完幼儿的疑问,教师继续与幼儿共同总结。很快,本次教学活动便“圆满”地结束了。

评析:

在很多教师看来,这名幼儿冒出的疑问显然是将教师原本就要圆满结束的教学活动打乱了。这位教师没有采取直接忽略的策略,而是拿起百科全书,将书上“权威”的答案告诉幼儿。这样看似既未忽视幼儿的个别需求,又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解释方式是合理的,但是案例中的幼儿真能够接受教师的观点吗?这和直接忽视幼儿的疑问,或者直接告诉幼儿乌龟就是通过冬眠过冬的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因为这背后所隐藏的科学观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科学就是知识。不论教师采用的是怎样用糖衣包裹的方式(请其他小朋友告诉有疑问的幼儿、用所谓权威的书中的答案告诉幼儿),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把“乌龟是通过冬眠过冬的”这一知识灌输给孩子。

反思自身的科学观,教师或许都知道科学教育不是科学知识的灌输,但落实到实际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传统科学观在一些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教师虽然知道科学教育不是对科学知识的灌输,而要给孩子探究讨论的机会,要让孩子操作和发现等等。但是这些观念只是浮于表面的理论空壳,并没有深入和内化到心中,传统的科学观仍然深深埋藏在教师内心深处。教师潜意识里的这种传统科学观会影响其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间扼杀儿童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其次,教师对于传统科学观的转变浮于表面。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对科学的全面内涵有所了解,会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给幼儿探究发现和交流的机会,使整个教学活动看上去丰富多彩,容易被戴上一个先进科学观的高帽。我们强调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科学知识的灌输,不仅是指整个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包括在教学活动中细节的处理上。在上述案例中,当具体到一个看似小问题的处理上,教师潜意识中的传统科学观便显露了出来。转变传统科学观并不是仅仅指教学方式的变化,而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实质性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学的外在形式上有所注重,那么科学教育活动也只是空有躯壳,依旧是打着先进的幌子而重蹈旧辙。

实际上,案例中幼儿的疑问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延伸机遇。教师可以请全班幼儿讨论,请幼儿在冬天将来时将乌龟带到幼儿园中观察记录等,而绝不是仅仅告诉幼儿一个公认的权威的答案,满足于将“正确”的知识告诉幼儿,将科学止步于知识的简单传递。

(二)当代科学观与科学教育

当代科学观强调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态度并重的教育目标,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多彩,涉及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活动形式上给幼儿动手操作和讨论的机会。这是一种全面而综合地对科学的认识。反映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就是重视幼儿的存在,强化探究的过程,注重幼儿的科学素养,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

在大班的《沉与浮》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了矿泉水瓶和玻璃弹珠,请幼儿猜测哪一个会沉,哪一个会浮。教师对幼儿的猜测进行操作验证,并总结弹珠和矿泉水瓶分别会沉在水底和浮在水面上。紧接着,教师提出怎样让玻璃弹珠由沉变浮的问题,幼儿们提出了各种想法,教师将幼儿的猜想画出示意图并出示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有塑料泡沫、毛根、积木、皮筋、油泥、胶带和剪刀等等。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对猜想展开验证,进行第一轮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并提出怎样让矿泉水瓶由浮变沉的问题。这一次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在自己的记录单上,并进行第二轮验证操作。幼儿不断地尝试,沉浸在探索操作中。最后,教师请幼儿介绍猜想和验证的结果,当有的幼儿对结果表示怀疑,认为和自己的操作结果不同时,教师便对幼儿的猜想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在共同交流中探讨改进方法。

评析: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重点显然不在于告诉幼儿什么是沉浮,沉浮的原理是什么,而是让幼儿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探索使物体由沉至浮、由浮至沉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有关沉浮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步退出,从演示操作到引导幼儿猜测验证,再到请幼儿自主猜测验证,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幼儿在实验操作活动中的主动探究性。

当教师真正具有了全面的科学观,就会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在案例中,教师不仅为幼儿创设了探究的情境——提出了两个关键的问题:怎样让玻璃弹珠由沉变浮?怎样让矿泉水瓶由浮变沉?而且给了幼儿探究和实验的机会,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在分享交流环节,当个别孩子对探究结果表示异议时,教师并没有采取忽略或告知的方式,而是再次操作验证,用行动向幼儿诠释什么是科学而严谨的态度。因此,不论是活动的整体设计,还是在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都能够很好地把握科学的内涵,那就是对科学知识、过程和态度三者的并重。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获得的不仅是关于沉浮现象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中获得了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反思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做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时候,为了突出科学是过程,教师看似给了幼儿探究的机会,但是这种探究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并不是基于幼儿兴趣的真探究。这样的探究只是假借探究之名,幼儿在“探究”中是被动而无兴趣的。

同样,在激发和培养幼儿科学态度方面也存在说教的现象。例如“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活动?”“我们小朋友要……”。教师说教式的科学态度其实还是传统科学观的后遗症,用灌输的方式灌输科学的态度。这样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无异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科学态度不是说教出来,而是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体验中做出来的,是教师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三、如何转变传统科学观

首先,教师要在观念上认识到传统科学观的弊端。传统科学观片面地强调科学知识,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孩子的好奇心被扼杀在萌芽中,有多少孩子被灌输枯燥的科学知识,有多少孩子因科学活动的无趣而感到厌倦?教师强调知识的权威性与正确性,幼儿被迫屈服于所谓的科学知识。这种观念带来的长久影响是十分可怕的。孩子不会质疑教师权威的答案,学会了顺从和记诵。孩子不会有独特的想法产生,学会了从众与接受。当这种思维方式被带到小学、初中、甚至大学中时,创新性将无处可寻。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全面科学观。在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上,应转变满足于幼儿获得科学常识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幼儿获得的科学方法、过程和科学态度。在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上,应转变传统常识性的知识教育内容,更多地关注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在科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上,应转变传统的单向的知识传授式方式,更多地实行对话式和建构式的教育方式,给幼儿充分地体验和表达的机会。一个树立了全面科学观的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在探究和讨论中获得科学知识,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机会,能够根据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

作者:臧蓓蕾

第4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有多少家教缺失的家庭,就有多少问题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学习与自我学习是每个现代人一生的必修功课。

孩子的性格塑造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不教而教,孩子不学而学”,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

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是“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成绩关心多、心理指导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这片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完全在于家长怎么去耕耘。我们知道最了解孩子性情以及成长情况的只有家长,孩子和家长由血缘维系在一根纽带上,这就是家庭教育天然的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因而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

以我个人来说,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尊重,平等,有奖有惩,统一战线。

尊重,是尊重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不喜欢音乐,那么家长执意要培养一个音乐神童的想法就要停止。一个活泼的女孩子,偏偏要把她培养出一个古典气质的美女,这也是有难度的。这是尊重孩子的性格,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帮他们走上一条正确的路,而不是帮他们选择一条我们认为正确的路。至于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我想很多家长都能理解,不要在人多的时候训斥他们,可以批评但不要挖苦讽刺等等。

平等,就是别让自己高高在上,不要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情。

有奖有惩,孩子做对了,要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亲近的拥抱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奖励。做错了,就要惩罚,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决不能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

统一战线,不要爸爸批评着,妈妈保护着,反之亦然。就算当时大人之间有不同意见,也要在事后背着孩子做商讨。不然容易造成教育失败。

第5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教师!孩子是否能养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种类很多,可是悲剧往往都是有共性的——很多悲剧的产生都离不开童年的阴影,缺少爱的能力、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等人性缺陷都是悲剧产生的起源。可见父母教育孩子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学问,当好一名称职的家长又是多么刻不容缓的事情,它具有创造全家幸福的重大意义。现如今什么都要凭证上岗,其实父母更需“执证”上岗,因为不负责的父母教出的孩子不仅会毁了一家的幸福,甚至会酿成社会的悲剧。做好家长难,当务之急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我们不仅要管孩子,还要管得有理、有法。“懂教育方法的管”才能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立足之地,甚至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急功近利,管得太死或者逼得太死,打着爱的旗号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这些家长往往热情有余、急功近利、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家庭教育理念一定要合乎规律,不能违背孩子成长规律,要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家长要开始改变自己的固有错误理念。

一、 由“以智育人”转变为“以德育人”。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无论孩子是否喜欢,不顾孩子的实际能力,一律强求,逼着孩子周末参加补习班,一天到晚死读书、读死书,注重学习原本无可厚非,只可惜过度看重,以为学习好就什么都好,对德的教育反倒弱化,觉得孩子有一些小缺点或者小毛病,现在还小,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改变。其实德才是人立足社会之根本,我们必须加大力度“以德育人”!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个讲道德、讲规范的人。

二、 由“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制”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年长就自以为是地对孩子合理的要求横加干涉。对待孩子的过错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孩子的辩解一概置之不理,不把孩子当个平等的人来看!野蛮的态度必然导致野蛮的孩子,专制的父母必然导致暴力的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尽量俯下身子、低下头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不合理,也请耐着性子了解,对症下药及时疏导!民主是教育必备的条件,没有民主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那教育必定是失败的!

三、 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 家长是最需要学习的,因为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能仅仅凭经验来教育孩子。要知道任何一种经验都不是良药,能包治百病。教育孩子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从书籍或者他人的经验中习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他山之石可以功玉。”你遇到的难题或许别人已经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正确,行动才能不至于有偏差。

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那教育好孩子并成功了一半。要知道孩子的幸福比所谓的优秀更重要,孩子的品性比所谓的能干更重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比所谓的文化知识更重要。一切都要符合教育孩子的规律,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比什么都更重要。

第6篇:1. 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游戏都有不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其实,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应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观念。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由于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在评价儿童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

(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2.如何确保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

确保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良好的户外环境,具体方法如下:

(1)给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一方面,儿童在2岁以后逐渐开始了游戏活动,他们除了睡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另一方面,无论是哪类游戏都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去探索和尝试。只有充足的时间,儿童才可能真正投入、探索和享受游戏的快乐。如果游戏时间仓促,儿童无法深入了解玩具的特性和玩法,会降低游戏的作用,也会阻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游戏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游戏和孩子的教育割裂开来。教师应该坚定信念,把游戏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幼儿园里,既要给儿童比较充分的自由游戏的时间,又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使游戏成为教育的基本活动。 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利

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自选游戏,以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2)良好的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一环。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设想的儿童教育,便是从提供良好的、宽敞的、露天的游戏场地着眼的。 ①场地是儿童游戏必须的空间条件。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室外的游戏场地要平坦,有遮阳处,不远离活动室。各个班级最好有专用的游戏场地,同时全园也要有公用的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放置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用具,如体育游戏的大型器械和玩具、大型积木等。室外场地的布置要合理,以不妨碍儿童奔跑、活动为原则,避免因设备密集而妨碍儿童的活动和发生不安全的问题。②户外活动时间的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由于各个地区、各季节的气候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尽可能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在户外活动,包括游戏活动。

3.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促使儿童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增强体质。人们在过去把玩和游戏看做是对立的。其实,游戏的对立面不是学习而是不游戏。在游戏中学是幼儿学习的特点,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或是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4.试论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决定了儿童游戏的质量和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不同效果。一般而言,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创设游戏环境。教师应根据该班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及教育目标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①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活动内容、展示活动材料、提出行为要求等方式,鼓励幼儿选择活动。②教师要多用肯定性

的态度,给幼儿游戏过程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③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3)观察和评估游戏。有人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和评估,可以真实地捕捉到幼儿在身体、智力、知识经验、情感、社会适应性、兴趣、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为教师指导游戏提供客观依据,不断地提高游戏的教育效果。

5.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实现对幼儿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并不是说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首先,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对幼儿的想法应予以尊重。其次,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像、探索、表现、创造。 (2)以间接指导为主。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如上课、参观、观察、劳动、娱乐、看书、讲故事等,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正面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幼儿游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考虑这种发展。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由于不同种类的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比如,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都是幼儿对其生活的反映,但角色游戏主要反映的是幼儿周围的社会生活,而结构游戏则是幼儿对物体造型的一种反映,因此,两类游戏从丰富生活、提供材料、场地布置、指导策略上都会有所差异。

简述教育的功能.

1.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3)个体发展具有阶

段性.

3.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4.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初步的知识教育;文化历史教育 四,论述题:

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

.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第7篇:班主任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黄启权13257754076

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兴隆小学

创新点、

1、全面了解学生,这是班级工作的基础。

2、不以学习成绩高低论学生。

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4、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5、不以成绩论学生

6、接近学生,树立表率意识。

7、班会勿伤学生自尊心。

内容提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而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不同,因此性格、爱好、特长也各有千秋,要把他们组织成一个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

关键词: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表率意识

举止谈吐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班主任这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健康成长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而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不同,因此性格、爱好、特长也各有千秋,要把他们组织成一个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为了把他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意识,扎实做好细致的工作,从而努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一位班主任,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全面了解学生,这是班级工作的基础。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当做知心

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不以学习成绩高低论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平衡,所以仅就单一的文化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十分片面而且有害的。班主任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不以成绩论学生”的教育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歧视,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客观地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如果你喜欢这个学生,处处关心他,尊重他,经常给予成功的启示,他就会为你的爱所感染,自然喜欢你,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心效应”班主任只有确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观念,班主任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世界上不存在立竿见影的教育,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教育。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做长期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具备这种观念,班主任工作遇到困难时就不会产生急躁情绪,就能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也不会因工作中暂时受挫而丧失信心。

五、不以成绩论学生

教育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也影响了班主任的学生观。许多班主任至今仍沿用这种简单地以分数论学生的评价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平衡,有些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而有些学生长于抽象思维,有些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不行,但动手操作能力很强。所以,仅用单一的文

化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十分片面而且有害的。班主任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不以成绩论学生”的教育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歧视。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客观地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班会勿伤学生自尊心

班会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上好班会课,对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建设一个奋发向上、具有集体荣誉感、团结友爱精神的班集体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的班主任不够重视发挥班会的作用,使班会课流于形式;有的班主任在班会上简单的采取批评方式,指责一些学生的缺点错误,甚至把学生一周来的缺点记在“账本”里,在班会上一个一个的清算,不是批评这个,就是指责那个,使学生讨厌上班会课。这样的教育方式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可能产生负效应,导致学生对班会、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当然,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批评必须得当,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为前提。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不误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才有潜在力量,才会取得成效。

五、接近学生,树立表率意识。班主任位于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因此,班主任的举止言行无不带有示范性和教育性。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其中包括老师的穿戴、发型等。因此,班主任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谈吐。如在开学的第一次大扫除,任务分配好后,班主任绝不能衬托旁观,而应该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们一起擦玻璃、扫地……以自己无言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平时,班主任更要加强自身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如: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友好相处,对学生一视同仁等,这些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以师德形象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真正做学生的表率,起到育人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只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掌握正确、先进的意识,班主任的工作就一定会焕发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第8篇: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寿光圣城街道一中 刘怡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班主任在班级取得成绩的时候,工作积极性很高,但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情绪低落工作懈怠。班主任要持之以恒的做好各项工作,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不以学习成绩高低论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放弃旨在选拔所谓“英才”的淘汰式教育观念,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但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平衡,有些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抽象思维,班主任有客观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教育事业,首要的是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爱事业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才能沟通感情,只有全面关心学生,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诚挚的爱、无私的爱。当学生不听课,违反纪律的时候,班主任都是恨铁不成钢,象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他们之间有先进、中间和后进的不同层次,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班主任要特别注意那些表现特殊的学生。如何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呢?

1、要重视优秀生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全面分析优秀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让他们懂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千万不要骄傲、自满。

2、正确对待后进生,培养学习兴趣。有的后进生在学校感到孤独,在家里缺少关爱,容易在思想上发生变化,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少年来往。作为班主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帮助他们,用精神的雨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班主任要有意识的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全国优秀教师孙伟刚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既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教会学生求知、做人、处世的直接参与者。因此班主任在努力创办群众满意的教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有树立新的教育思维,启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养成教育。

第9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2013-05-21 22:18:15)

转载

转载 ▼ 标签: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原文地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作者:漫步人生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七、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

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九、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十、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一、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二、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上一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下一篇:家庭医生签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