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采访纪实
记者采访
编者按:在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之时,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从2004年在广东肇庆召开第一届全国性展示活动至今已是第三届了。每一届展示活动都在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性特点,而举办这样的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就是要指引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和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推动体育工作者努力践行课程改革,一线教师应作为实践者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改革之中。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往往暴露出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这正是我们体育课程改革走向成熟、完善的一个过程。那么,大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为此,本刊记者在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中分别采访了不同参会群体的代表,以期通过立体的视角,带给大家全方位的交流和进一步的思考。
搜索实践,引领前行
本刊记者: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届,您认为每届活动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互的联系?
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耿培新: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搞了三届,这三届活动所展示的体育课有点儿像幼儿学步,曲曲折折、蹒跚的向前走着,第一届展示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改革、放开、搞活”,大家“激情投入”,尽情地展示着心目中的好课。展示的结果让人们有点儿弄不懂“大纲课”“课标课”“传统课”“改革课”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当时把事务对立起来看问题的人还真不少。第一届展示活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后来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探讨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第二届展示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深入实践,理性思考”,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的是北京索玉华老师上的高二男生的双杠课、贵州杨胜中老师上的侗族摔跤课和山东甄广军老师上的合作跑课以及许多省市老师上的优秀课,这些课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成果是对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有了“九条”认识,它对新课改第三四年的实践和对第三届展示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三届展示活动实质上是展示新课改六七年以来广大体育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探索并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六七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老师更成熟了,看问题更全面了,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更真实和深刻了,这为今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的起点。
本刊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今后举办大型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的指导思路?
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耿培新:今后的展示活动应该谋求综合效益,因为我们的老师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摩,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经验和困惑需要更宽广的平台进行交流和探讨,应该把观摩、研讨、专题讲座结合起来,既有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也有任课教师与观摩教师的交流,还可以请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讲座等等。总之,今后的展示活动应该探讨如何把评优、奖励与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把观摩展示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深入探讨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规律,把教学实践与总结经验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本刊记者:《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结束,你认为本次优质展示课中有哪些地方符合修订精神?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耿培新:《课程标准》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了修订,具体何时颁布暂时还没有消息。个人认为,这次展示的课,都是体育课,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课程性质,上课的内容、教和学的方式、具体教法、课堂评价、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中注意合作、探究以及开发新型运动项目等方面,与修订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规范与生动活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还需要深入实践,深入研究。个别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提高。
本刊记者:一线教师都在期待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您认为在这期间广大教师应该怎么做?
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耿培新:《课程标准》引领着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又是体育教师为国家工作、奉献的基本职责,体育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懈怠,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感性,多一点实证,少一点空泛,多一点见解,少一点追风,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结合校情、学情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在你的教育下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体能,在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
体现设计理念,缩短与常态课差距
本刊记者:作为参赛选手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谢莉丽:一是近距离感受到前辈、专家的敬业精神,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本次展示活动期间,大连气温较低,且風较大,可是专家们一坐就是几节课,给上课教师和观摩教师进行现场点评。
二是能和其他省市的参赛教师面对面的切磋交流,共同探讨课改中的一些问题。
三是通过观摩“同一教材内容,三位教师授课”的25分钟片段课的展示,并聆听专家的现场点评,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对如何选择教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北京市第一一四中学 史宇、张立新:这次参赛使我感到体育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校本教材的开发方面有了一些收获,通过市、区老师的关怀指导,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新兴体育项目的研发与现有体育项目相结合作为自己的教学特色,并为之而努力。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杨志军:开阔眼界,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与学习机会。通过观摩不同教材内容的优秀展示课及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朴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很好的促进自己日常体育课的教学。
大连开发区东居小学 房顺:更加了解了课改带来的新理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基层老师,不能光一味地看书本,还要了解课改的真正含义,真正理解课改的目的。开拓创新,为祖国培养出体质更健康的花朵。
无锡市第一中学 张红军:我能有幸和许多专家、评委和观摩老师一起研究了自己的课,他们肯定了我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效果,表扬了我的教学基本功,同时也指出了我的不足,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刊记者:您认为课堂教学中落实设计理念的难点是什么?
北京市第一一四中学 史宇,张立新:1)在面对纪律较差、逆反心理较强的初中学生时,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的控制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是课堂教学中落实设计理念的难点。
2)在课堂中的及时评价是非常关键、也是难以掌握的。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而学生表现好时,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大连开发区东居小学 房顺:学生“意志力”低下,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安全问题都是影响设计理念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我认为:要想能很好的落实设计理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学生课堂上兴趣的产生是以教师的精心的设计为基础的,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产生学习兴趣,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无锡市第一中学 张红军: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落实设计理念的难点是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设计理念是否吻合。例如: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和设计理念相吻合;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和设计理念相吻合;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等等与设计理念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只有设计理念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时,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设计理念。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杨志军:1)设计理念笼统,不落到实处。想通过一节课全面发展学生各种素质、意质品质或学习方式的改变。那只能是只有华丽的词汇而不会有实际的效果。
2)学情分析不准确。课堂教学设计时,无论是日常课还是借班上课,都应该了解上课对象的身心特点。
3)教材分析不正确。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时必须了解教材内容的动作方法、要领,抓住重点,克服难点。
4)教学流程设计不合理。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内容的有序性,即做到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练兴趣。
本刊记者:您认为如何缩短展示课和常态课的差距?
无锡市第一中学 张红军:我认为要缩短展示课和常态课的差距首先必须要做到务实,我们知道展示课的目的是对常态课起引领和导向作用,长期以来展示课过分重视了观赏性,增强了表演成分,而忽视了它的推广价值和可操作性,许多展示课在课前都要进行多次反复的排练和修改,使得课的实际情况和常态课完全不同,结果导致观摩欣赏的人多,借鉴运用的人少,这与展示课的初衷完全相违背。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杨志军:确立为学生服务的高度责任心,改变为上课而上课。把更多精力用于熟悉教材,了解各学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能力和兴趣爱好,用于研究教学教法。从重“教”向“教、学、练”拓展,不仅要教会学生动作,还要教会学生会学。
确实改变教师教学观念,遵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科学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去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各种练习,才能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可以这样说,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改革是使教学过程更好地运用这些规律,决不是也不可能改变这些科学规律。在体育教学中,主要遵循以下一些科学规律:认知规律、动作形成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青少年心理变化规律、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北京市第一一四中学 史宇、张立新:1)我们认为北京崇文区的评优课做的比较好,在我区评优课中以展示课评优为主体、以推门课评优为辅,这样既反应了教师的平时业务水平,又体现了教师精心准备后做出较好的课。
2)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都应该精益求精。如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每节体育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乐此不疲的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3)在每次课前都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在备课中除了要备场地、备天气、备学生、备器材以外,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课异构”充分展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本刊记者:你认为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南宁市二十一中 孟繁春:历时三天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在我看来是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精英的大聚会。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学高手充分展示了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心得,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及个人良好的体育技能和修养展现在大家面前。对我来说,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应吃透教材、钻研教法、提高技能、精炼表述,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徐大从:最大的收获是观摩了小学组三节“同课异构”的体育课,课的教学内容均为快速跑,教师在25分钟的时间内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三节课引导着观摩教师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深层思考,体育学科专家现场点评,又为观摩教师增添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信心与决心,三节体育课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三节课对绳子进行一物多用,做道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做标志明确跑动的目标与方向,激发了学生参與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让一堂普通的体育课变得生气勃勃。
本刊记者:你如何看待当前展示课和常态课之间的差距?
南宁市二十一中 孟繁春:本次展示活动的授课类型多以复习课为主。在观摩中,大多数展示课可说是几近完美,是多次演练的结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课在教学对象的素质水平、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数量都与常态体育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试想如果一节常态体育课选择和展示课一样多的教学内容,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且教学效果亦难以保证。就目前普遍存在的男女混班教学现象对教师来说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观摩学习展示课应有所侧重,不能全盘照搬,而是点面结合,要了解展示课的整体过程,但重点应放在某个环节,也就是某一个点上,吸取可用的、效果好的做法加以消化、吸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徐大从:对于基层体育教师来说,体育展示课和常态课之间的差距是正常的,老师们需要利用展示课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为自己积累必要的教学资历。但由于中小学校普遍缺乏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或者是学校班级数和班级学生数较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等因素,教师不可能将日常的体育课都上成展示课。在保证体育课基本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师工作强度相对放松的常态体育课,还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长期存在。当然,相对放松决不是教师不写教案、不布置场地和不管理学生,“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那种放松,仍然需要教师在常态教学条件下,制订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只要体育教师认真负责善于钻研,能够缩小展示课和常态课之间的差距。如本次活动中南通市凌宏明老师的展
示课,教学内容是初二年级障碍跑,简单的器材,创新的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可以说是一堂较好地常态课,也是一堂成功地展示课。上好常态课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尽责和对自己负责,也为自己的展示课打好基础,没有教师长期规范的常态课,就不会有成功地展示课。
本刊记者:如何把展示活动中好的经验落实在常态教学中?
南宁市二十一中 孟繁春: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展示课中学到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同时也可以将其变形运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吸收展示课的丰富营养使教学水平这个肌体更加健康、更加阳光。
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徐大从:本次全国展示活动,许多创新的构思与设计,成功的教法与学法,让我们来观摩的老师受益匪浅。为了将展示课中学得经验带回去,我们购买展示课的光盘和教案资料,本县参加观摩老师进行了任务分工,要求听课前先熟悉教案,听课中记录关键教学环节,最后要重视专家点评的信息,晚上集中整理笔记和交流学习心得。我们筹划以本次展示活动为主题,开展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县级和片乡级中心教研组建设,以本次展示课的光盘与教案为教材,以青年骨干教师上课与评课的形式,逐渐推广本次展示课的教学成果,同时,由县中心教研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再由县级学科带头人送教到校,最大限度地将本次展示课的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最后达到学以致用完善提高的目的。
务实探索,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本刊记者:作为教研员,在组织教师参与这样全国性的教学研讨活动时,对参与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河南驻马店市教育局体卫艺站李昭:1)要求一线教师要学习全国展示课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考同样的教材,全国展示课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效果和他们的创新的教学设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
2)要求一线教师认真学习展示课教师对细节的处理,学习优秀教师对细节的处理方式、方法。
3)要求一线教师认真聆听专家现场对每节课的点评,从专家的点评中印证自己的感悟和提高自己的认识。
4)要求一线教师在观摩这次全国展示课中总结出这些观摩展示课表现出的共同特点,并能理解这些共同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模仿、实践、创新,将会是今后课程改革继续探索的方向。
大连教育学院 官明江:围绕全国各地所展示的教学观摩课,针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
1)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行为活动。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针对不同的教材如何灵活运用组织教学。
4)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如何处理好体育学科知识运用与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之间关系。
5)在观摩本次活动过程中,是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在观摩本次活动过程中,学到哪些好的教学方法,上交一份学习体会。(工作三年以下青年教师)
北京基教研中心 樊伟:首先要抱以平和、理智的心态去参加活动,去观摩学习。这样才会客观地看待问题,辨证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善于学习。能够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找到借鉴;从精品中看精髓;从“平实”中看功力。从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善于攫取既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又符合实际教学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第三,找到差距,不断进取。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与做课教师的差距,哪怕是一个教法、一种教具。作为各级教研部门更要善于发现与其他团队的差距,哪怕是一个观点一种设计理念。只有善于发现差距,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和潜力。第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全国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一定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因此要善于从专家的观点,从教学观摩展示活動综述,以及从展示课的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积极获取大量信息。以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材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参与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讨论与实践。
本刊记者:作为教研员,您如何看待这种大型的体育教研形式?
大连教育学院 官明江:对这种大型的体育教研形式,首先,可以以点带面了解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体育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能。克服体育教材低龄化、只从学生兴趣出发,不重视基本技术教学的倾向。
其次,除展示课以外,增加了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加强教法研究,受益匪浅。如:滕教授对上海第八中学跳箱一节课所作的点评:“细节决定了一节课成功”。
三是,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在指定内容教学中加强上肢力量教材的比重。如:小学教材的单杠,高中教材的双杠。引导我们要加强体操教学,作为教研员值得我们关注。
吉林省教育学院 张为民:首先,这种大型的体育教研活动是对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引领。参加这次体育教学教研活动的课都是各地优中选优的优秀课、典型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和最新成果,这次教研活动所提出和研讨的一些热点问题,留给人们许多思考和启迪,这些都将通过参与教师对全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引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其次,这次大型的体育教研活动也是全国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次共同交流和集中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就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特别是专家的点评把这次研讨引向深入,并上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可以说,这次教学观摩活动是一次全国性的较高层次的教学交流与研讨。
此外,这次大型的体育教研活动也是一次全国性的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的集中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大会研讨等形式,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体育教师们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大家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所见所闻,耳目一新,感触颇深,收获很大。这种形式,对于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教研员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是一次有力的促进。
北京基教研中心 樊伟:我认为这种大型的体育教研形式具有必要性,新中国成立至2001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体育课程历经七次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取得的改革成果需要一个平台展示推广,出现的问题也需要这个平台来探讨与交流。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了这个交流展示的舞台,使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为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明确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大型的体育教研形式具有
一定的导向性,对各地区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几个关键问题的认识上使大家取得了共识,如明确了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握体育学科的本质,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要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重要关系等。较为明确地回答了课改以来体育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这种大型的体育教研形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展示时间进行统一规定,无疑给做课教师及教研团队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同一教材不同的设计思路、教材处理、组织教法以及做课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示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这种更接近于常态的教学观摩研讨形式在短期内有其存在价值。但为增强活动的观摩性,在“命题”时需慎重选择。
本刊记者:您认为要提高大型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效性应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朱万银,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 吴孝治、卢凡,武汉市教师 张小波,夏力,孙涛,贾宝良: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是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职能部门,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导向教学研究而搭建的体育教学研究性平台。自2004年起共举行了三届,迄今为止,已发展成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与体育教师最贴近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因此,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不断完善的行为去探索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认为,大型教学研究活动探索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教学研究形式的课堂研究、课例研究、课件研究的展示内容,以保障教学研究活动的学术性和实效性,为前来参加会议所有代表,提供有研究价值和有活动主题的观摩、交流、研究、学习和参与机会。
其次,围绕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教学研究主题、教学发展方向、教学研究趋势等方面,根据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既要研制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评价体系,又要研制本次教学研究活动评价结果产生的具体方案,使之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第三,大型教学研究活动,如果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不具备教学观摩展示的标准和要求,可以采取“分阶段”开展教学研究、“分学段”进行观摩展示、“分区域”针对不同层面的方式设计大型教学研究活动。此外,根据教学研究活动主题和目标的需要,也可采取“分课段”展示(即:课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结束阶段或案例性的时间段)、“分课型”研究(即:异构课、多轮课、循环课)、“分单元”设计(指在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内依次由若干人完成)、“分项目”(如:篮球、排球、田径等)和“分类别”(如:说课类、文本类、上课类的观摩展示和评比活动)的思路去制定教学研究活动的方案、选择教学研究活动的形式,通称“八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思路。
第四,在大型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参与单位之间,达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会务组织机构的健全与机构工作的落实;会议工作日程设计的规范性与学术研究的实效性;会议经费的筹措与预算;依据相关部门对差旅费的报销标准、按照不同区域,对参与单位相对集中地安排与会人员的食宿;会议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的制作规格与形式、会议资料的分发与赠送方式的确定等,这些研究性的管理是防止和避免研究性听课质变为旅游性听课、学术性会议转变成情感性聚会、大规模学术性会场裂变为若干小规模娱乐性分会场的必要措施和方法。
第五,大型教学研究活动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过程,具体而言,是指拥有科学理论的高层专家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以交流、研讨、对话、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仅要体现高层专家学术指导的过程,也要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双向学术交流过程。
本刊记者:提高基层组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重点应考虑哪几方面?
北京基教研中心 樊伟:一是,教研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提高“常态教学”质量而服务。如果教研活动一味推崇理想化的教学,而不顾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这样的教学研究不会具有实效性。
二是,教研活动的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更要重视将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研究。
三是,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专家讲座、教学观摩、专题课例研究以及实践培训等都是非常好的教研活动形式。每种教研形式要根据教研活动的导向、研讨、培训等不同目的而选择。无论何种教研形式,都要关注体育教师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专题课例研究”因其有理论支撑有课例示范,而受到广大体育教师所青睐。
“教学观摩”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它是常态教学的升华。“教学观摩”既要杜绝反复演练又要注意保持可观摩性。“教学观摩”的核心目的在于激励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法手段,以及体育器材等方面不断研究、拓展与创新,总结、展示、交流教改经验。但更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观摩课的研究成果还原于日常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更加有价值、有意义、有实效。
四是,教研活动为专家和教师搭建互动平台,营造互动氛围。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教师们越来越希望能与专家们面对面的互动答疑,希望围绕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教研活动为互动交流研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观点的交锋中,在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碰撞中,迸发出无数智慧的火花,相互启迪,这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重庆教科院 牛晓:1)加强教研活动的计划性。教研活动既要有学年的、学期的明确任务,也要有学月的具体规划。每一次活动都应该是整体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增强计划性是避免盲目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加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教研活动要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热点,有目的地开展。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脱离实际。
3)加强教研活动的科学性。教研活动的开展要讲究科学性,即是说,教研活动要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引下开展。包括课程理念、教育理念、学科專业理念等。
4)加强教研活动的示范性。教研活动对广大教师是一种培训,因此必须加强教研活动的示范性,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在学科中培养一批骨干,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5、加强教研活动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的智慧解决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师。基层教
研活动是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河南驻马店市教育局体卫艺站 李昭:基层教研活动一般分为中心教研组每周固定中小学校际教研活动和观摩展示活动。
中心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各个学校轮换进行,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各个学校上出自己本校的特色,即本校的教师擅长和着重开展的项目。
2)严肃纪律,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按时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3)每次课后每个学校都必须出人来评价这节课,好和不足的地方都要说,规定具体时间,并且每周每校评价本次课的教师不能重复。
观摩展示活动需要考虑的地方:
1)观摩教师数量要最大化。
2)展示课要着重解决本地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要有方向性的选择展示课,来突破困扰本地体育教学的瓶颈(如体操器械教学)。
4)选择普通的教材进行展示,让教师对比自己和展示课教师的教学实际,使观摩教师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
吉林省教育学院 张为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选题,要选择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引起教师探讨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才能提高此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要善于从中筛选那些亟待解决的同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选题。教研活动的成败,实效性如何,选题是关键。
其次,要考虑的是如何组织,要设法充分调动教师全员参与共同探讨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研讨。如通过分组研讨,达成共识;再进行大会发言,相互交流,共同研讨;最后进行总结,形成对此次教研活动达成的共识取得的主要成果。
最后,要考虑的是如何总结,总结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善于进行理性思考,把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对于教研活动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在总结时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善于总结大家的研讨成果,从而高度概括,达成共识。
大连教育学院 官明江提高基层组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三方面因素:一是体育教师的观念;二是体育教师的动力;三是体育教师的能力。
一、体育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问题
转变观念是提高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一直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将工作的重点定格在顺从的“执行”位置上。教研是教研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这种观念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已经受到来自体育教学本身的巨大挑战。
任何一种教育观念,只有内化成体育教师个人的信念和“个人知识”时,才能引起体育教师行为的变化,并最终转变成自觉的实践。
二、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动力问题
我在长期的观察和调查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教研活动似乎成为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负担。如何解决应从以下三方面解决体育教师的动力问题。
首先,改变当前教研活动边缘化的现状,将教研活动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体育教师就会将这种“负担”转化成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新一轮的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过去相比,它赋予体育教师较大的专业自主权,如:高中的选项教学,也就是在课程支配和开发等问题上,体育教师比过去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体育教师的解放,但要注意,这种解放须有一个过程,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它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特定条件等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这正是教研活动的内容。所以说,进行教研对体育教师来讲,不是脱离体育教学实际另搞一套,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立足于社会、学校以及体育教师个人的条件,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技能的发展为宗旨,将教研活动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助力器,否则非但不能提高质量,反而会增加教师的负担,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次,通过合理的考核和奖励制度,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育管理也需要转变观念,确立新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体育教师参与教研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储备问题
我在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在与体育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多以零散的或感性的状态存在,难以做到理论化和体系化,当然也就很难完成实践发展的逻辑循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有许许多多的经验,但在较规范的教研活动中却找不到相关的理论来统领,无法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所以,体育教师的教研成果多是一些经验总结。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规范,这样的研究成果自然也难以推广。
怎样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提高体育教师教研实效性的瓶颈。由于种种原因,体育教师对理论学习有一种排斥或惧怕的心理,
“没有时间”、“看不懂”、“用处不大”等想法在体育教师中普遍存在。教育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对体育教师来说,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学习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做法应该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也就是说,教育理论学习要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尽管这些问题看起来或许很具体、很单一,但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却非同寻常。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创设多样化的方式为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条件。鼓励和强化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体育教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寻求理论的支持;帮助体育教师树立理论学习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帮助体育教师学会从问题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将它们应用在自己的教改实践中等。
在理论学习中,教研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体育教师教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育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要将教研与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最关键的是恰当、有效的研究方法的选择。除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掌握必要的学术规范。体育教师应当学会选择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及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等。学校应该结合体育教师的研究选题,通过聘请专家、组织经验交流等多種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体育教师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
“研究型体育教师”、“反思型体育教师”是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教师要实现这一专业化角色转变,需要进行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教研活动由一种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对体育教师个人、学校和教研员等,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体育教育
改革交给我们新的课题,使学生的健康能够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
高校应努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师资
本刊记者:作为高校代表如何看待这次观摩展示活动?
东北师大体育学院院长 姜立嘉:本次中小学教学展示活动恰处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通过参加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不仅能更好地把握我国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动向,而且能够从一线体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反思理论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该活动对于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学生的教育实践等多个环节明确了方向,为高校能够尽快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师资人才奠定了基础。
本刊记者:如何看待高校师资培养和中小学需求脱节的问题?
东北师大体育学院 姜立嘉:当前高校师资培养与中小学需求的确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或者说滞后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我们首先要分析造成这种矛盾的责任在于谁?中小学当然没有责任,他们是按照国家的政策进行的改革。那么是高校的责任吗?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始于2001年的体育课程改革本身存在一定的逻辑性错误,即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更要关注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高校的师资培养本身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会导致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这是任何课程改革都避免不了的问题。
第二,从2001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程内容及教学变化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况且至今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没有颁布,这种状况对于高校的课程改革、教材编写等问题是个不利因素,致使很多高校几年来课程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明确的参照标准,不敢贸然行事,迟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說要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应尽快颁布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重中之重。
本刊记者:目前我们有何具体措施或途径解决此问题?
东北师大体育学院院长 姜立嘉:目前高校的确认识到了自身培养的师资与中小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我院为例,近几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第一,根据当前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我院提出了“身心兼修,魂魄并铸”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认为,高校培养的体育师资人才既要符合未来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需求,更要肩负起对学生人格、意志品质培养的义务,体育学科对于完成这项任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改革本科生的体育课程方案,删除了部分对于学生日后从教不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同时增设多门与中小学教学体育新课程密切相关的课程,而且对于一些原有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如将《学校体育学》分解为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课余训练等多门课程,使授课教师能够专心于一部分课程,术业有专攻,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近几年来我院对之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如从入学开始每年学生都要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学见习活动,使他们更早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状况。此外,我院还增加了教育实习时间,将教育实习时间增加至一学期,其中实习的准备培训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包括口令、队列队形及广播操培训、理论模拟教学及时间模拟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刊记者:您认为我们现在在培养体育师资队伍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主任 赵立:专项教学专业化是十分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连续参加了几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这些展示活动随着国家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修正。
作为在高校中负责体育教育专业工作的老主任,我特别关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发展,关注中小学体育课程实践的新发展,关注对实践在第一线体育教师的职业及岗位进行客观的工作描述。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更扎实的理论支撑,同时更加贴近实际,尽可能超前。
当前,我们可以暂时忽略由于课程理论的“摇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不能不认真思考我们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主观问题。我认为,通过观摩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有两点值得引起注意。其一,培养方案学科化现象严重,其特征是重基础学科课程,重理论学习,轻专业教育。其二,在体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专项化现象严重,其特征是学习过程训练实践多,教学实践少。由此,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时,专业能力不强,职业与岗位工作能力比较低。
学科是根据科学分类而划分出的不同的科学门类或研究领域。专业是根据市场分类而划分出的不同的职业学习领域。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岗位是职业的细化。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角度出发,学科、专业、职业有一定联系。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职业是专业的方向。
由此,我们客观描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职业主要是技能应用型?还是理论型研究型?通过观摩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如果从工作描述的角度观察体育教师的职业,应该是技能型应用型。既然是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在术科课程逐渐加大比例的基础上,学科课程的教学应该尽量贴近专业的需要,而不必追求“高、大、全”。
专项是体育领域中一个具体的项目,在体育院校中也是一门课程。专项不是专业,专项应该是专业的“腿”,专项教学应该围绕实现专业目标服务。在观摩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中,我看到,不少体育教师能够把一个专项作为一个教育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教育学生,使学生学会一个技能,体验一次成功,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感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但是,在不少高校的体育教育实践课程,教学过程变成了简单的专项训练过程,课程结业多用学生的运动成绩来进行简单评价。这种教学过程偏离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的实际需求,没有真正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化是教育过程不断适应职业需求的过程。从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工作,在有限的专业培养学时中,学科教学专业化,专项教学专业化可能是十分重要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章柳云 李海燕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交流体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到31个省级教育部门总计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在各省评选的基础上,本着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经过三级评审(有些课还专门指定了评审专家再次复审),最后确定一等奖126节(包括指定内容和自定内容)、二等奖186节、三等奖189节;并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自定内容体育课共20节,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共18节,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韵律活动、健美操、武术、足球、篮球等;还精选了73节有一定特色的体育课的录像光盘作为会议资料,以进一步扩大展示活动的效果。现场展示活动由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承办,他们在开幕式展演、组织接待及安排展示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本届活动顺利进行。
二、本届展示活动优秀课的主要特点
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与前几届的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身心
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体育课中,在教学设计上大多数教师都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把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目标、心理目标、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锻炼实践来发展学生的身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通过体育的手段促进健康落到了实处。
(二)突出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注重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能够以运动技能的教学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重视激发学生的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练习积极性较高,掌握运动技能较好,运动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一节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匀速跑和变速跑,哪种跑更适合运用到耐久跑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并引导学生自己测量脉搏,分辨不同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在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
(三)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安排是体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教学的很重要特点,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提高体能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与发展运动能力的需要,是满足学生运动欲求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他们健康成长与未来高效工作、幸福生活的需要。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大多数的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实践,一方面体现在体育课中的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另一方面有不少体育课在课的结束部分还专门安排了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尽可能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些体育课在这些练习的设计上有所创新,有的是与主教材的内容或器材相结合,有的是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清晰、合理,教法手段丰富、有效
运动技能必须通过有效而充分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提高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法手段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体育课中,大都比较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和与把握,大多技能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例如,在一节足球头顶球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人合作的学练方法,从顶固定的球到顶悬挂的球,再到两人一组的一抛一顶,最后用“顶球入门”的集体游戏对所学技能进行强化练习,从而使技能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在教师调动下得以充分发挥;再如,在一节单杠课中,教师针对前次课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跨栏架、低单杠来改进拉压杠、腹贴杠技术,利用踏板辅助学生蹬地摆腿,还利用设置标志物来改进学生的摆腿方向,教法手段丰富而有实效。
(五)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表现出来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体现。在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激励和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主导作用,并正确体现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采用相应的教法手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主动给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或是启发学生互相切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学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能力的开拓者。不少教师还进入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引导学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实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并与讲解、示范、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适时、适当地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使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缺乏实际内容与效果的形式上合作、自主、探究减少了。
(七)重视教学内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体育课程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该从各
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内容也是本次展示活动的一个特点。在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中,也有不少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结合地区与学校的实际,选择、开发、引进了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如,趣味田径、排舞、刷把健身操、苗族花鼓舞、锅庄、舞狮、棒垒球、板羽球、三门球、橄榄球、满族珍珠球、击剑等。这些内容,有的是民族民间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的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素材,经过加工、改造的,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与技术含量,而且也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因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还比较多
在撰写教学文件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引起重视。
1 教学目标不准确,表述不规范
如,认知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能自觉参与运动的习惯”。技能目标定为:“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2 以教学内容代替教学目标
如,“复习单肩后滚翻成跪平衡”。
3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
如,有些课的教案仍是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来制定目标,还有的课甚至罗列了8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有的课套用课程领域目标代替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课程目标不等于课时教学目标,两者之间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不能混淆。
4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如,“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和审美意识”等。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依靠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来逐步实现的,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重点突出,而不能够照搬课程的目标或者整个学期的目标。针对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学生学的是什么,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是可以被观察和评价的,从而保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对于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与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功能和组织教法的特点相一致,要明确阐明其载体,即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此外,关于教案的撰写,有不少体育课教学设计文本与教案基本相同,有的课堂教学设计虽然制订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但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来贯彻落实。
(二)有些课的主教材难度偏低,教学设计仍然存在幼稚化的倾向
有的课主教材的技术含量偏低,学习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缺乏必要的教与学的因素,学生不需要教师进行教学都能完成;还有的教师企图迎合学生的兴趣,随意设计一些主题或情境,也存在幼稚化和牵强附会的现象,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甚至干扰了主要内容的学习,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有的初中课中的《运坯接力、陶瓷彩绘赛》,将地方特色瓷器的彩绘作为教学内容在体育课中与接力跑一起教学,还有《“青海”别怕!我们来了!》《抗震救援演练(合作跑)》等,用地震灾害等情景作为教学主题来组织练习跑、跳等身体素质的情景,都比较牵强,实际效果也不好。
因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稍差或者为了让学生轻易地体验到成功而采用较低难度的内容进行教学,以及有意采用过于幼稚化的情境去吸引学生,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误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应该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仅仅是利用一些肤浅的内容,在比较幼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那是无助于整个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是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受益,这是有前提的,是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去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一味地选用过于简单的内容去迎合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仅仅采用过于简单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无助于学生的体育发展,也无助于学生体育行为的培养,难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不会受到学生真正的喜爱。我们应当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超越自我的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有的课练习次数和时间的安排不恰当
有的体育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对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对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也缺乏预估,或者只是随意地估算。与之相对应,在教学实践中有的体育教师常常讲解得过多过细,致使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偏少,导致运动负荷明显不足,体育课堂成为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练习流于形式。这样的体育课既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效果,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所教授的运动技能。究其原因,仍是对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所致。
运动技能都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教师的讲解示范对于学生认识了解某一动作技术的要点和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让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动力定型,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应用,也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形成动力定型。一般来说,传授动作技术都应注意精讲多练的方法,把必须讲解的动作要领点到、说明白,把该示范的动作展示清楚就可以了。主要是要根据动作技术的具体特点来设计和安排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逐步达到熟练掌握和自由运用的水平,并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发展体能。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和琢磨动作技术的要领,做到想练结合,还可以开展同伴间的互帮互学等活动。
那么,在体育课教案中是否要写明练习次数和时间呢?有的体育教师认为,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安排,在教案中不一定要规定得那么具体。实际上,体育课中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是与所教授动作技术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在教案中预设练习次数和时间体现了教师对教学
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认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估计和预判,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掌握技术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与练习次数会有所差异,但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否则单元计划与教学进度就根本无法制定了。因此在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大致次数和时间,可以写得宽泛些,但不能被忽略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练习次数和时间作出必要调整,但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决定练习的次数和时间。体育课的练习次数和时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而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动作技术的复杂程度和特点、学生体能水平和体育学习能力、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备、班额大小等等,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预设,将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安排在适当的范围内,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而不应随心所欲或者千篇一律地设定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四)有的课教师过于注重教的环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朝气与活力,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但有的教师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去实施,并且过于注重教的环节,讲解过多,导致学生长时间等待。而有的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学和练的情况关注不够,有的教师在学生练习时站得很远,仿佛是旁观者,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动作。如在某节跳高课上学生大多是左脚起跳,但也有个别用右脚起跳的学生,却被忽视了,有的课教学节奏缓慢,显得很松散,有的教师上课过于紧张,缺乏激情,最主要的还是组织教法有些僵化,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如此种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而有的练习密度小、强度低,运动负荷明显不够。还有的教师没有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区别对待。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研究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心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的。为此,备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研究这项教学内容怎么教学生才爱学,另一方面要研究怎么教学生才学得快、学得好。一定要把严密的教学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并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通过启发和教育学生了解各项练习的目的、意义来引导学生积极练习-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每一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从而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目标明确。
(五)教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明显,有的形式大于实效
从总体上看,有很多课所体现的改革创新不明显,教师采用的大多是常规教法。有些教师虽有改革的意识与愿望,但却难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或是比较表浅。如用提问,或让学生讨论以示运用“探究学习”,用分组练习以示运用合作学习,以自选难度练习以示“以学生为主体”和运用“自主学习”,但实际效果难以衡量,形式大于实效。有的课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例如,有的课中小组讨论过多、过频、过快,讨论的效果不明显,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创编过多,教师教的过程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应当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与传统的讲解、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而不是互相替代。
(六)为课和教材命名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教案仍把用教学情境误当成教学主题为体育课或教学内容进行不恰当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如,“万宝囊里乐多多”(持轻物掷远)、 “我爱踢毽球”、“小小交巡警”(耐久跑),“从解放战争到星球大战”(持轻物掷远)、 “快乐胶瓶”(投掷练习)、“我是射门高手”(三门球射门)等,还有的表述不清楚,如跳上成支撑后摆下、快乐健身等。
此外,个别录像课缺乏完整的教学过程,有的存在剪切拼接的痕迹,有的还存在反复演练的迹象。
四、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从2004年广东肇庆举行的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算起,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进而提高民族的健康素质,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背离了这一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容易步入迷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以《纲要》的这一要求,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改革,使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尊重教育规律。
教育改革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不能盲目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即便是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强调统筹、和谐。《纲要》特别强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贯彻实施《纲要》应该遵循的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摒弃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那样做就会像一位伟人说过的那样:使人类回到穴居野人的时代。
四次教学展示情况表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多年来积累下来已经定型的、不大可能再有改变的经验,有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地球亿万年变化形成的地层,是难以改变的,这一类经验在教学方法方面是比较多的,如让小学生夹着纸或手绢做前滚翻练习等;二是,近十年、二十年涌现出来的一些充满生机活力的、难能可贵的经验。但是要达到像第一类那样,还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三是,原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但是却在后来的改革中曾被抛弃、否定、批判,现在又被捡回来的。我们要做到学习和继承第一类的经验,努力创造更多的第二类的经验,更加珍视第三类的经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纲要》指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按《纲要》的要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的确都不尽如人意。确实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也要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努力投身改革实践。但其出发点是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那种视教师为改革绊脚石,听不进教师对改革的一点批评与质疑的做法是不对的,只能使改革失去群众基础而走入死胡同,使改革的倡导者成为孤家寡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开创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以及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纲要》所指出的: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且强调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也必须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的重视,更需要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锲而不合地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作者:宋尽贤 胡 滨 赖天德
由中国水产学会举办的“十一五”渔业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筹备会于7月12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16个省市27单位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農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书民、福州市副市长黄志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黄世峰、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司徒建通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李书民在讲话中指出,现代渔业发展的核心是先进技术。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一年,“十一五”渔业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总结“十一五”渔业科技发展的成果和经验,为“十二五”渔业科技创新,打下良好基础。9月中旬是海峡渔业周期,举办展示和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岸渔业科技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学会秘书长司徒建通介绍了目前活动的筹备情况。截止到开会期间,已报送资料的单位共17个,共涉及成果258项。其中,国家二等奖以上的成果有 10个,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成果有33个,国家级丰收奖有25个。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活动秘书处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展示活动现场。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筹备会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主要活动内容,明确了工作任务。他们将认真重视,并积极组织参与这项活动。
(中国水产学会)
一、 导入
二、 儿歌
三、 字词
四、 单双数
五、 相邻数
六、 多1少1
七、 平行四边形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对读书节活动的总结和回顾,表彰在读书节中表现突出的“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小先生”,激发师生、家庭读书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书香四溢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学生们阅读与实践的成果,推动幸福街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二、主题:“书香润泽校园
阅读伴我成长”
三、时间:2018年6月13日下午
四、地点:学校
五、参加人员:区领导、邀请家长、学校全体师生
六、工作人员安排 1.活动策划组织: 校领导 2. 活动总解说:张世明
3展演场地负责人:李文英、孙守军、
会场主持人:李一帆
会场纪律巡查:张清河、王建平
表彰家长接待:张丽 会场布置:郭军 展板负责人:孙守军
4、展室
(一)负责人:李文英、朱丹、张文慧、朱丽英、美术组
5、展室二负责人:范建春、卢燕欣
6、学生诵读展示:班主任、年级组长 7.奖品奖项准备:刘静、常晓红、张慧敏 8.音响:郭军、李新民 9.照相:张慧敏、常晓红
10、信息报道:各区域负责人
10.展示区域划分:柳林展板区、教学楼前读书节展示暨表彰主会场
班级学生吟诵、读书成果展室
(一)、学生书画现
场展示
(二)
七、具体活动策划:
1、欢迎来宾,参观柳林展板区。
2. 李文英宣读本届读书成果展示暨表彰活动安排
3、欣赏大型表演节目《国学礼赞》
4、参观读书成果展室
(一)、学生书画现场展示
(二)
5、欣赏班级学生古诗文与国学吟诵
6、首届读书表彰活动开始。
八、总结表彰
1. 年级读书成果吟诵展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2.表彰“读书小明星”(每班2名,共计44名)“书香班级”6个班(每年级评比一个班)“书香家庭”(每班2名,六年级不参评,共计36位)
3、校长总结本届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情况。
九、注意事项
1.会前热场:学生组织:鞠文蓬、王建平、唐娜
参演教师组织:张丽、朱丹、李一帆
家长接待与组织:张清河、张丽、 2.纪律强调与巡查:德育处
3.颁奖环节学生的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
无锡惠山金桥实验学校“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活动主题:
“书香满校园
好书伴成长”
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打造惠山金桥实验学校书香校园,特制订此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大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通过读书活动,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活动内容:
1、一二年级进行“小主持人比赛”,每班选出5人参加(和少先队大队部庆“’六一”活动相结合,从本学期推荐书目中选取内容,举行课外书文段的朗诵比赛),具体内容安排见大队部小主持人比赛细则;
2、
三、
四、五年级举行手抄(电子)小报比赛(参考本学期推荐书目)。 以“好书交流”“作家介绍”“名人名言”“书海拾贝”“精彩回放”“阅读生活”“我的收获”“家长的话”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内容选择见本学期下发的各年级阅读必读和选读书目)
参赛对象:
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一二年级小主持人比赛: 第15 周
三四五年级手抄(电子)报比赛:第16 周
活动地点:
一二年级:多媒体教室
三四五年级:中心广场
活动总结:第17周大课间活动颁奖
奖项设置:一等奖5——8名,二等奖8——10名,三等奖若干名。 评委: 全体综合学科老师、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无锡惠山金桥实验学校教务处
2016年5月
展示 交流 学习 提高
————————教师常态课教学展示活动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教师常态课教学展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促进我校教师自身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市、区、校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聚焦课堂, 以学论教 少教多学 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同时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创设彼此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展示课主题:展示 交流 学习 提高
三、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时间:本学期第七周开始至第十一周
四、参与展示课人员:前勤任课教师含处室兼课教师
五、展示课形式及活动要求:
1、面对校内、校外(联片教研校)开放课堂。
2、年级和教研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工作。
3、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并依据本学科标准进行统一备课。
4、展示课教师要提前备课准备教案、学案(本教研组教师数+5份)
5、教研组长协调本组展示课教师的课表合理安排,提前一周通知本组教师认真准备,严格听课考勤并做好记录。力争少调课,教务处建议在本组教师进修日进行,谁上课谁调课。
6、通过听课本组教师要结合本学科评价标准对展示课教师进行认真负责的评价,下课后上交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认真统计,本组教师展示课活动结束后将评价结果(将每位教师的分数由高到低填写统计表)和过程性材料一并上交教务处。
7、所有展示教师要认真反思总结,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本教研组内交流,并形成书面材料。
8、教研组要在展示课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的研讨交流,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后将相关材料研讨记录交教务处。
9、建议教师跨学科听课并参与评课;班子成员听课不少于10节。
10、教务处邀请协作校参与开放周活动。
附:活动后教研组上交材料:
1、展示课教案;
2、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3、成绩统计表;
4、教师个人反思;
5、研讨交流记录。
——————
2012年3月12日
高新区新教育实验阅读成果展示活动通知
一、展示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4年6月 12日
地点:程故事小学多媒体教室
二、活动安排
上午进行低年级组展示,8:00开始签到、抽签;下午进行中高年级组展示,2:30开始签到、抽签。
三、展示内容、形式及要求
1、组织形式: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展示,每校分低年级代表队、中高年级代表队。
2、内容要求:阅读展示内容重点选取新教育实验推荐书目及学生喜欢的阅读书目,展示整本书阅读成果,也可以是通过阅读的所感所悟联系实际自编的故事。内容要求健康向上,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意义于一体,能充分展现学生阅读成果和语文素养。
3、展示形式:低年级可以采用讲故事、课本剧表演、儿童诗表演等形式;中高年级形式尽量多样化,既可以是课本剧、舞台剧、读后感、好书推荐,也可以讲述一本书对自己成长的启迪等。个人、团体展示均可,亦可师生共同展示、或家长参与展示“亲子”共读感受。展示时间低年级队不超过8分钟,高年级队不超过10分钟。
四、奖励办法
低年级组、中高年级组分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相约“无生课堂”,尽显“有声精彩”
——宁都三小无生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方案
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深入推进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特开展本次活动。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无生模拟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进一步更新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着力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进行创新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促使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二、活动形式
(一)无生模拟课堂竞赛
1.活动对象:我校35周岁以下的全体教师(除孕妇)。
2.活动时间:第5~6周
3.活动地点:励新楼多媒体教室、行知楼多媒体教室
4.授课内容:本学期所教授内容
5.活动要求:
(1)课堂特点:无生模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情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许多问题要自问自答,重难点的揭示要穿插在课堂中,难度要大于有生上课。形象地说,就是“演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技能,如口才、板书、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等。
(2)各备课组长从本学期所授课文中选定3~5个课题,参赛教师教师以抽签形式确定上课内容,选定课题后做好教学设计、编写准备工作,现场进行无生上课比赛,时间限定在20分钟以内。参赛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
(3)本次竞赛以年级为单位,各备课组于第4周前将本组参赛教师名单上报至各教研组长,由各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各年级赛课时间及地点后汇总至教导处。
(4)本次比赛评委由各年级35周岁以上教师及校教研训团队成员组成。未参与比赛的教师要求全程参与本年级赛课活动。
(5)评分细则: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打分范围控制在75分~90之间,教师得分取其评委打分的平均分。
(6)活动结束后上传相关图文资料(活动照片、教师点评、获奖名单)至教研训群。
(7)各备课组赛评前两名,第一名于第8周分学段进行校级决赛。
6.奖励办法
各学段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颁发奖金及荣誉证书。
7.具体赛课安排:
周次 | 学科 | 时间 | 授课年级 | 授课地点 | 评委 |
第5周 | 语文 | 星期三上午一、二节课
| 一年级 | 行知楼多媒体教室 | 赖冬梅、廖苗苗、刘菲菲 |
二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张娟、陈春兰、李甜甜 | |||
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 | 三年级 | 五(11)班教室 | 陈杨秀、李伟平、温丽娟 | ||
星期五上午一、二节课 | 四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潘华东、古今华、魏慧、邓素珍 | ||
六年级 | 行知楼多媒体教室 | 陈俊仁、杨小兰、赖丽莉、管凌凤 | |||
星期五上午一、二、三节课 | 五年级 | 五(11)班教室 | 陈小青、邱常玉、万里钱、肖珊 | ||
第5周 | 数学 | 星期二上午一、二节课
| 一年级 | 行知楼多媒体教室 | 侯海红、李建英、李进生 |
三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曾灵燕、魏露萍、许俐丽 | |||
五年级 | 五(11)班教室 | 黄慧珍、彭娟、黄亚萍 | |||
星期四上午一、二节课 | 二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张爱兰、赖明明、曾正清 | ||
四年级 | 五(11)班教室 | 温兴华、肖长保、孔小英 | |||
六年级 | 行知楼多媒体教室 | 李永球、刘尔东、刘翠兰 | |||
第6周 | 英语 | 星期二上午 | 三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黄玉娟、温蕾、管丽梅、李超凤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
六年级 |
(二)优秀课例展示
1.活动时间:第6~8周
2.展示形式:大教研
3.授课教师:各年级无生课堂竞赛第一名
4.授课安排表
周次 | 时间 | 学科 | 授课年级 | 授课地点 | 参与成员 |
第6周 | 星期三上午一、二节课 | 语文 | 1~3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全体语文教师 |
星期四上午一、二节课 | 数学 | 1~3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全体数学教师 | |
第7周 | 星期三上午一、二节课 | 语文 | 4~6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全体语文教师 |
星期四上午一、二节课 | 数学 | 4~6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全体数学教师 | |
第8周 | 星期二上午一、二节课 | 英语 | 3~6年级 | 励新楼多媒体教室 | 全体英语教师 |
宁都县第三小学
2020年5月19日
推荐阅读:
中班教学展示周活动方案10-03
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06-02
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校长讲话稿10-10
成果展示讲稿10-01
优秀班组创建成果展示10-11
安全管理优秀成果展示06-23
招商成果展示会流程07-21
校庆教学成果展方案06-06
新学期幼儿园活动成果展方案09-08
成果应用方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