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共8篇)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1

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实施方案

按照《“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市办字〔2017〕125号)、《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市字〔2020〕1号)和《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办公室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安市鄠邑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抓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个“牛鼻子”,转变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有效解决产业高端化、企业主体、创业环境、创新活力和动力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鄠邑区经济稳步发展。

二、目的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的成立,将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园、企业等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高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助力区域企业上档升级、做强做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党委领导、部门配合、企业发起、项目管理。

——联盟制度:联盟采取会议制,由企业发起召开鄠邑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会议,并组织会议期间的科技成果转化论坛、会展、项目签约、项目洽谈等活动。

——运行原则:按照《鄠邑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章程》,联盟采取轮值制,联盟轮值主席在联盟理事单位中间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年。每届联盟轮值主席在任期内制定联盟工作任务及目标,策划联盟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具体任务:

1.召开鄠邑区科技成果联盟成立大会,审议《鄠邑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章程》,选举产生首届联盟轮值主席、理事单位等。

2.组织联盟成员参加西安国际科技博览会。

3.组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带头人、专家团队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协议(首签西安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国防学院)。

4.策划及组织实施“科创鄠邑”系列活动工作。

四、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

成立鄠邑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成员由区发改委、区投资工信局、区教科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局、沣京工业园管委会、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区西户高新区管委会、区科协等相关部门,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区级以上众创载体运营机构、区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群团组织、社会团体、驻鄠邑区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鄠邑区企业有技术合作和成果转移的区外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其他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科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科局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区教科局分管领导兼任,负责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的指导、培训、事务协调等工作。

五、运作经费:

按照《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鄠邑区关于开展“创业鄠邑”行动计划(2017-2021)的实施意见》,联盟运作经费从“创业鄠邑”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向每届联盟轮值主席一次性资助奖励100万元。同时,将策划的活动上报市科技局,争取相应资金支持。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

加深与高校合作交流,建立多方位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众创空间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要素建设,强化承载平台管理服务职能,不断夯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基础。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作用。

(二)建立“联盟+企业”体制。

以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为依托,加快高校院所向企业输出科技成果,推动技术转移资源和经验共享和扩散,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各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鼓励建立线上线下科技成果库、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成果交流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推动的科技成果转化良好格局。

(三)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能力。

推动西户高新区、沣京工业园、汽配园、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园区、企业、众创空间同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移转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

(四)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广度和深度。

积极推动科技示范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镇创建省级科技示范镇,以科技创新引领镇村经济发展,逐步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和领域。积极推动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支持文化创意转化为科技产品,鼓励支持户县农民画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实现转移转化,支持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在产业扶贫、秦岭生态保护、治污减霾等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同军工企业、名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军企联合”“强强联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格局。

(五)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服务。

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提供科技咨询、人才计划、科技人才活动、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实现人才与人才、人才与企业、人才与资本之间的互动和跨界协作。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区内转化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择优分别给予资金奖励。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2

我国科技事业正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时期。运用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手段和高效的服务机制, 整合各类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和服务力量, 促进科技成果信息深入到中小企业, 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即是国家科技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重点。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应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和特点, 提高为企业的服务能力, 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建设姜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背景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产品市场的竞争, 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 能否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竞争出现多元化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中竞争的焦点已集中到科技创新领域,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

泰州市姜堰区现有注册工业企业8000多家, 去年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387亿元, 实现利税总额71亿元, 其中新能源、油气装备2大产业集群和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技术船舶关键设备、科学分析仪器等3大产业板块是本区支柱产业, 经济贡献额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5%以上。近几年, 这些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基础。目前大多数企业多进入经济转型期, 须通过一定的科技创新活动才能提升产业链位置。但是, 受地域条件限制, 区域内无全日制高等学府或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作为企业的技术依托, 加之绝大多数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的重要技术创新活动主要依靠外援来解决, 这些现实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姜堰区中小企业的再发展,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和规模效益的持续发展。因此, 有必要在姜堰区域范围内建立一个要素集成、功能齐全、系统开放、信息畅通、设备先进的公益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技术交易市场, 侧重为区内支柱产业寻求上下游配套技术成果, 促进产业链的加粗、延伸。建设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创新外围环境建设, 联系一批大学及科研院所, 有针对性地引入一批与本市支柱产业关联度大的科技成果信息, 有导向性地选择企业洽谈, 其目的是扩大技术交易机会, 缩短交易过程,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促成技术供需双方有效衔接, 以促进区域企业跨越式发展。

2 服务平台的资源及基础设施情况

2.1 平台发展

姜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立足于姜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现有资源和基础之上建立的服务机构。泰州市姜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1999年由原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科技服务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心围绕区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构建灵活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 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 寻找利用科研机构的优质创新资源推进本地企业的研发进程, 助推产品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打造企业科技品牌,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姜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09年, 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颁发的“技术市场金桥奖”;2006年3月, 中心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中心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 (BM2009845) , 获得项目资助100万元, 自筹资金400万元, 通过3年多的建设, 打造了具有姜堰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中心是一个集专业化、规范化和准公益性为一体的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信息查询、培训教育、专利及项目申报等核心业务。

2.2 系统模块

(1) 建立姜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并成立技术转移、科技信息咨询、科技培训、项目申报等组织机构; (2) 建成20m2和5m2的电子显示屏各一块, 此媒体主要用于滚动播放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信息; (3) 新建300m2科技成果交易大厅及展示室, 重新装饰320m2办公室及洽谈室; (4) 新建一座根据企业自命题信息动态智能监测整合服务平台; (5) 新建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和科技成果数据库; (6) 建立姜堰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独立门户网站。

2.3 仪器设备与合作体系

中心根据工作性质及任务, 着重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在仪器设备方面先后购置电脑77台套, 培训用台式电脑40台、信息查询用电脑5台、投影仪4台、彩色复印机1台、黑白复印机1台, 以及局域网及相关主机和防火墙等设备。

2009年9月, 中心成立了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姜堰工作站, 实现了与省工程技术文献中心科技文献资源共知共享, 为区域内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体系保障。2010年6月, 中心与常州佰腾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共建“姜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姜堰区知识产权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给辖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产业动态等方面信息服务。2012年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建立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姜堰分中心, 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在姜堰的转化。

2.4 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建设

经原姜堰市编委办批准, 姜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外增挂姜堰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牌子, 充分利用生产力促进中心原有技术条件及其服务群体资源。内部通过优化组合和市场竞聘方式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专职服务人员。姜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经营以公益性服务为主, 辅以市场化运作模式, 注重社会效益。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产品设计、新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升级、人才培养、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服务, 行使政府准公益性单位的职能, 减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 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以科技技术转移为中心的4大服务平台, 这4大平台构成一个有机的服务整体, 能够有效的吸纳、优选科技资源, 助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1) 技术转移平台。充当了企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角色, 发挥了为企业提供化解难题的支撑功能。受地域条件限制, 姜堰辖区内无全日制大学或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为本地区的企业作技术依托, 企业的重要技术创新活动主要依靠外援来解决, 技术转移平台则充当了企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角色, 发挥了为企业提供化解难题的支撑功能。依托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所、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有关专业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 搭建中介的桥梁, 通过院校行、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 为企业找到支撑、让成果能够转化。

(2) 信息查询平台。建设情报检索技术之上的情报分析平台。现代科技情报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高技术的工作, 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文献信息管理技术及市场经营管理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科学。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竞争的加剧, 科技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心的科技查新是基于江苏省科技情报所等科研机构的力量, 进行情报检索技术之上的情报分析工作, 是竞争情报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手段。中心的信息查询平台:一是能够缩短企业的创新过程, 实现其跨越式发展;二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降低科技创新风险;三是防止企业低水平投入,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该平台每年服务企业技术查新近200项, 企业下载科技文献超过800篇。

(3) 培训教育平台。开展企业在职员工的学历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培训, 是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心是获得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四川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许“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中心的培训教育平台主要打造3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企业和系统内的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技政策的解读, 项目申报指南的培训, 各级政府涉企的优惠政策的研读;二是根据地方产业的特色联合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等办学机构, 开展企业在职员工的学历教育;三是开展企业家训练营、经理人训练营等为主题的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培训。近3年, 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组织各类培训8600多人次。

(4) 项目申报平台。为区域内企业申请专利及其他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 打造企业科技品牌。由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才为区域内需要服务的企业提供申报服务。这是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一是基础性服务, 为企业撰写和申报专利, 开展厂办研究所以及民营科技企业等项目材料的搜集整理;二是品牌性服务, 为企业申报高品、高企等科技项目提供服务;三是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服务, 在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火炬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申报中提供服务。2013年, 平台为各类企业申报专利2450件;申报高品、高企、民营科技企业等148家;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5项。

3 几点体会和思考

3.1 政府的支持是重要前提

平台的投入、建设、运行以来, 得到了各方的关注, 江苏省科技厅和市、地各级科技部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指导和推动了科技服务平台建成。各级政府应当有新时期发展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采取有效措施, 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加强科技工作管理, 充分意识到发挥科技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3.2 深化信息筛选和再加工是重点

对科技成果进行加工分类, 有利于企业快捷地查找。为服务好广大中小型企业, 把科技助推地方跨越式发展落实到基层, 落到实处, 把科技信息资源的“收藏”切实转换到科技信息服务上来, 针对企业所需, 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以产品为目标, 以产业链为主线, 依靠专家, 对成果信息进行重新分类和深加工。

3.3 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是成功的关键

生产力促进中心承载的使命就是要提供科技服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唤醒企业在研发方向和研发投入的意识, 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政府引导、企业创新, 政府服务、企业发展, 科技服务工作才有不懈的强劲动力。

3.4 人才队伍建设是有力保障

进入知识经济的社会, 最有生产力的是人类本身, 因为知识、智能、创新是靠人来创造的。“打铁还须自身硬”, 作为科技中介的服务者, “生产力人”的能力提升是核心。要加强科技人才服务队伍的建设, 保证快速及时地为用户解难答疑;为成果的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3

产权交易中心的筹建,始于三年前8号文件的颁布。国务院在2011年4月1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方面探索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今年5月12日,农业部发函,正式批准依托中国农科院,成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的启动,是农业部为推进种业体制改革推出的“组合拳”中的其中之一。另外两项举措是:科研院校和高等院校要实现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推进种业科技成果权益比例的试点工作。

启动仪式上,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用一组排比句指出了此举的意义:种业科技成果的公开交易,是从经营种子向经营知识产权转变的必要条件;是打通育种要素向企业流动的有力措施;是发挥市场配置公共成果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促进公共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可靠保障。种业改革难,毋庸置疑。其背后,是中国种业多年来在成果评价和技术转移中亟待“破冰”的困局。如何从管理制度和体制创新上突围,是众望所趋。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作为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系统的重要分支,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及交易平台是落实国办109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种业系列改革的重大举措。中国农科院自主研发了国家种业科技成果电子交易平台、种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平台,建立了全球种业知识产权数据库,这一平台将发挥大数据种业科技成果信息云平台、一站式交易对接电子平台、可视化展示推介基地等重要功能。目前,经农业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的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权威机构,独此一家。该中心还研究制定了《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种业科技成果展示和产权交易规程》等一系列办法和技术规程。同时组建了一支包括产权交易、评估、法律、生物技术、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30余人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交易中心的筹建和运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将率先组织全院所有种业科研成果进入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全国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不久也将进场交易。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4

中国环保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实施方案 中国环保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根据国家环境信息化建设统一部署和环境科技发展战略需求,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负责建设的以整合、管理、发布和交流环境科技信息为内容的信息化、智能化大型公众环境科技资源共享和服务网络平台。同时,也是为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环境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组织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协同管理提供基础性服务的网络平台。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积极发挥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以科技创新促进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以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科学设计,突出共享、分步建设”的原则。

二、项目内容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要求,整个项目由“一网五库八个二级网台”构成。

1、“一网”是指项目平台综合门户网站----中国环保科技网,网站注册域名:.cn或等,中文域名:“中国环保科技网”和“中国环境科技网”。

2、“五库”是指通过整合全国环境科技管理部门、学会及直属分支机构、全国地方学会和相关科技资源单位的资源进行分类构建的五个环境科技资源共享数据库。即“环境科技政策与动态信息库”、“环境科技专家人才库”、“环境科技成果库”、“环境科技研究与发展项目库”和“环境科技文献资料库”,并以该五大环境科技资源库为核心,衍生构建的各类环境科技信息资源动态跟

踪分析数据子库等。

3、“八个二级网台”是指根据项目平台资源内容和服务功能进行综合分类,并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系统构建的八个二级环境科技服务网台。即“环保科技人才网台、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网台、环保科技教育与培训网台、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网台、环保投融资服务网台、环保科技专家咨询网台、环保科普网台和集团通讯网台”等。

三、技术规范

为保证整个项目平台“规划与建设统一,技术标准与数据共享统一、数据交换与网络应用统一、信息认证与网络安全统一”,我会将根据总局环境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有关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和制定统一的环保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同时制定统一的中国环保科技网站集群目录体系。以确保全国环保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高效利用。

四、保障措施

1、为支持全国各地环境科技资源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项目平台建设,我会已授权北京辰联华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承建单位,为整个项目实施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与系统维护。

2、为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环保科技支持与服务,我会拟联合有关部门及单位共同启动“全国环保科技促进工程”,以保障项目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

3、为促进全国环境科技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共建环保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我会将积极同有关电信运营商进行联系和协调,建设专门服务于环境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的“全国环保科技资源共享(IDC)专用机房”。向资源共享单位提供专业的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域名申请、自助建站以及全面的环境科技资源数据支持等服务,以安全、可靠、快速、全面的环境数据存储服务保障网络数据传输的高效、通畅和信息安全。

4、为实现全国环境科技资源信息的有效整合,促进全国学会适应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职能转变,提高各地环境学会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5

成果转化

近年来,安徽各地围绕新农村建设,强化自主创新,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创新了基层科技模式,涌现了一批典型和示范。

一是依托星火科技项目实施,探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体系建设,创新各类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民需要、市场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专家大院建设中,按照“市场指导、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专家为一体,项目为载体,通过完善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创新服务功能,搭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全省2500名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科技特派员以入股、承包等形式,与农民群众、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签订合同,组建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以专业大户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为依托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主导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发挥信息化在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星火科技12396等科技服务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构建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标准、病虫草害、农产品市场、土壤、气象、水情、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农村能源、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党员远程教育等数据;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分布式的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农业电子商务、基层电子政务、农村社会信息化等应用服务系统;在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设置“星火科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终端;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超对接科技示范行动,主办对接会,开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成果的试点示范,针对农产品(农资)生产到加工、运输,进入超市和餐饮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撑,最终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信息可追溯。

三是强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广大科技特派员以“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模式,深入农村,扎根基层,把科技、信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与农业、农村、农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全省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部分,全省在册的2532名科技特派员分布在1300多个乡(镇),共开辟了1850个创业点,涵盖了全省大部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辐射带动18.7万多农户,56万多农民受益,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四是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95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按照“聘一位专家,建一处示范园,办一所培训学校,孵化一批科技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总体思路,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农业科技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科技基地与科教单位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基地、人才和项目的整合,为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支撑。专家大院覆盖我省16个市75个县360个乡镇,先后聘请了省内外20多个高校院所的180多位专家在产业基地开展科技研发活动,共投入研发经费近2000多万元,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60多项,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220项,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480多个,组织重点攻关课题175项,取得了160项重大科技成果,建设各类生产基地220个,培训农民15.4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25.2亿元,促进了区域优势及特色产业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是强化保障,落实措施,创新方法,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供条件支撑。在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建立管理制度,引导地方积极探索,建立服务新模式,同时确保经费投入,落实支撑措施。全省专家大院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省级专家大院引导、市级专家大院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将专家大院的建设主体和依托主体拓展到农业企业,在首席专家、支持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改革,使专家大院工作从点到面,逐步扩大影响。农业专家大院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了区域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建设了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已经发展成为科技培训的基地、技术示范的基地、成果扩散的源地。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不同于“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和单纯的农技推广服务,它是以科技人员为主导,以实施开发项目为纽带,带动农民一起进行创业的长期行为、经济行为和系统运作的市场化行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核心是创业,关键在机制创新。选派科技特派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自身的积极性,以“自觉自愿、双向选择”方式落实选派措施,认真组织好供需对接,实现科技人员与基层现实需要的最佳结合,不断发展和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农村工作与科技工作的结合点,得到了科技部门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管理办法和工作细则,并加大投入,成立了领导组,召开年度工作总结会、培训会、观摩会、专家座谈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科技工作的重心下移,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手段和质量,优化了农村科技发展格局。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篇6

一、项目简介:

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或农、林、牧业新品种)、新工艺(或新方法、新模式)、新材料、新装备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以及示范点、中试线、生产线等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

2014年将组织实施以下三类项目:

1、重大专题转化项目,以招标形式组织实施;

2、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

3、特色培育转化项目,分为促进就业创业类、推进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类、保障民生类。

二、项目指南:

(一)农业现代化领域

优先支持转化一批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及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活动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现代农牧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项目。

支持内容:农业(含林业、畜牧业。下同)优良品种;优质安全农产品;新型农用生物制品;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设施装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装备。

优先方向:主要粮食作物、特色蔬菜与林果品、畜禽产品和特种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包装、运输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经营技术综合示范与推广应用;畜禽快速扩繁技术及肉牛肉羊高产增效技术。

(二)新型工业化领域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建设,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支持内容:新能源;新材料;煤炭及煤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

优先方向: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技术,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云计算应用平台,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

(三)民生科技领域

围绕和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服务。

支持内容:改善生态环境;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的防治;特色民族医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创新资源服务。

优先方向:开发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及民族药;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及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新型环保装备及大宗工业固废物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技术转移等机构建设。

联系处室: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查亚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7

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是指科技期刊资源、科技报告资源、科技图书资源、会议文献资源、标准文献资源、专利文献资源、学位论文资源、行业信息资源等一系列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的附加值高且是最为活跃, 而科技文献类的资源又是科技信息资源中最精炼且最活跃的一部分。从目前来看, 每年全世界产生的科技文献资源情况为:科技期刊资源20余万种, 科技报告资源70余万篇, 科技图书资源90余万种, 会议文献资源10余万篇, 标准文献资源75余万件, 专利文献资源105余万件, 学位论文资源10万件, 另外还有政府出版物达20余万篇。由于统计的缺乏, 还有很多资源没有被包含在上述统计数据中。行业信息资源也是科技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是指产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一系列信息资源。行业信息资源主要掌握在一些信息咨询公司、证券公司、投/融资公司等这些手中, 其数据量相当庞大。

然而, 在浩如烟海的科技信息资源中, 钒钛科技信息资源就像繁星一般分散在各个角落, 如果要进行查找, 需要在各大数据库中来回查找收集, 花费巨大精力和时间。攀枝花学院自己建设有钒钛数据库, 收集存储了大量钒钛相关的科技信息资源, 避免了找寻钒钛相关科技信息时查找困难的情况。但目前攀枝花学院的钒钛数据库主要收录的还只是局限于钒钛相关的中文期刊, 其他种类的科技信息资源几乎没收录。

一、钒钛科技信息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外跟钒钛相关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以OSTI、大英图书馆、法国Connect Sciences平台、日本Ci Nii学术信息门户、ISO国际标准检索平台等为代表。

OSTI是美国能源部建设的科技平台, OSTI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 并对读者开放。OSTI管理美国能源部的研究已经55年了, 有一个中央存储库, 其中包含超过500多万科技信息, 150万份的全文技术报告, 8万份大众可以完整查阅的技术报告。大英图书馆 (British Library) , 也叫英国国家图书馆或不列颠图书馆, 其用于世界上最大的灰色文献和专利收藏, 也是英国系统收集科技报告最大的机构。其资料大部分是对外开放。Connect Sciences平台是法国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 (INIST) 建设的, 具有英、法、意及西班牙四种语言检索的门户科技信息网站, 集成多个科技信息数据库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但遗憾的是, Connect Sciences平台在国内应用有一定困难。Ge Nii是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 (NII) 建设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Ge Nii中的信息资源包含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文期刊索引数据库内容、大学研究报告、学术文章、学会刊物等, 在国内可以用, 但是部分资源是收费的。ISO国际标准检索平台, 其主要资源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的检索服务, 完全公开免费。

国内钛相关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协会、凡宇资讯等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或成果转化服务。

中国知网 (NKI)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是综合性的平台, 其提供的科技信息不止钒钛领域, 而且科技信息全面, 如钒钛方面的专利信息, 科技成果, 技术标准, 产业政策等都涵盖, 并且信息收录的量非常大, 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协会主要提供钒钛相关的行业标准、产业政策、市场信息等, 其收录的行业标准主要是国内标准, 十分全面。凡宇资讯主要侧重标准信息和市场信息及相应的分析服务, 如果想了解钛产品或钛原料的市场行情, 那凡宇资讯是比较好的选择。

国内的代表性平台与国外的平台相比, 差距任然十分巨大, 主要有如下方面。

1.没有统一的平台建设规范。我国国内的平台是采用的国家、省级、市级三级式集中模式。但因为缺少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与成果转化平台的统一规范, 各省级和市级平台参照国家级平台来建设自己的平台而且其平台也用国家级平台资源作为自己平台的资源。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平台看似层次分明, 但实际上却是参差不齐。

2.重复建设, 不具有针对性。就国内的平台而言, 各省、市自己建设的平台并没有根据自己省、市的资源特色、企业需求、科研需求等去建设, 而是一味的模仿国家级平台。其中大部分省、市平台都用的是相同的资源, 甚至风格上都如出一辙, 导致大量的重复。以辽宁和江西平台为例, 两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 然而两个平台里的资源都是农业、医药和其他科技方面的, 这样的平台和其他地区的平台差不多相同, 建设意义不大。

3.服务相对被动且形式单一。国内几乎所有的平台的服务都开展的相对被动, 没有积极利用已开通的与各类客户的对接渠道, 主动出击, 努力营销自己从而吸引客户, 寻找需求和引导潜在需求, 而是抱着等客户上门的心态。在服务的形式上, 国内的平台大多是提供了统一检索、原文传递、相关科技领域的一些信息、专家咨询等几项服务项目。其科技信息大多是比较基础的, 没有利用好自己平台的专家优势, 对科技信息经行比较深入的二次开发和挖掘, 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二、钒钛科技信息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目标

以服务钒钛资源创新开发利用为核心, 集成科技信息、科技成果企业需求、专家咨询等系统构成的信息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 开展与钒钛相关的科技信息服务, 促进钒钛科技成果转化。

在信息服务方面, 按照相关规范将和钒钛相关的科研文献、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规范、法规信息等进行采集、加工、整合、汇交, 从而实现钒钛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组织和结合, 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形成具有钒钛特色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为技术咨询服务、成果转化平台的规范运行提供保障。信息资源整合汇集不能仅限于技术或物理层面的整合, 还包括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组织体系、整体架构、管理技术、管理环境及对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整合, 通过统筹和全面整合, 实现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在成果转化方面, 建立与钒钛企业的桥梁, 了解企业需求, 进行科技成果推介,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供需双方彼此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直接的帮助, 从而建立专业性钒钛科技信息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相结合的平台。

三、平台功能的实现

平台采用B/S框架架构而成, 有基础设施如域名服务商、虚拟空间服务商、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维护管理体系等组成。用户对平台系统的操作可通过任何接入互联网的PC完成。根据平台建设的目标, 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入驻、文献检索、推送成果、专家咨询。

用户入驻通过“用户系统”模块来实现。“用户系统”允许用户注册并登陆平台, 用户可以编辑自己的资料, 还可以设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以便于后台可以推送更适合的成果给用户。当然, “用户系统”具备密码修改、资料修改等基础功能。

文献检索功能由“文献系统”来实现。通过平台的搜索引擎可精准的抓取出储存在服务器中的文献信息, 注册用户可以根据提供的地址轻松得到原文。用户也可以不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文献, 进入“文献中心”后根据平台提供的筛选条件, 同样可以轻易找到自己的目标信息。

推送成果功能通过“成果推送”模块实现。后台根据注册用户的感兴趣领域来推荐平台收录的成果并在“用户系统”的界面中显示, 每当用户登录平台后就能看到后台推荐的成果。用户还可以通过邮箱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专家咨询功能通过“专家咨询”模块实现。平台会邀请一些钒钛领域的专家入驻, 形成平台的专家队伍, 来为用户提供质询服务和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其大致咨询流程为:用户提出疑难→后台接受并转交相关领域专家→后台反馈给用户。

四、专门类别的平台应具备的特点

1.结合攀西地区资源特点。与其它平台不同的是, 本平台只专注于钒钛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咨询, 细分化科技领域并做到“精”的程度。根据相关资料, 攀西地区钒资源占全国的86%, 而钛资源高达90.54%。平台结合攀西地区的钒钛资源储量丰富的特色, 以服务钒钛资源创新开发利用为核心, 开展与钒钛相关的科技信息服务, 促进钒钛科技成果转化, 形成自己的特色。

2.服务深度加强。科技信息服务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能力、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针对性的服务手段。平台背后有钒钛领域的专家作为专业的服务能力支撑, 对钒钛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 能够比较深入的二次开发和挖掘收录的科技信息并积极主动的推荐给用户, 提供给用户高质量的服务。

3.信息全面。平台的信息服务内容包括钒钛相关的产业政策、科技期刊、科技成果、科技专利、统计数据、行业会议、产品信息等, 省去了用户在不同平台中来回查找的麻烦。

五、发展方向及展望

1.云计算下的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云计算作为当今网络平台最炙手可热的架构方式最早由Eric Schmidt首次提出。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 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 (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 , 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 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 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通俗一点说就是, 各大互联网巨头运用自己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为小企业提供的一种网络平台构建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它具有低成本、可靠性高、灵活性高等特点, 是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未来架构方式发展的趋势。

2.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随着平台的逐渐发展, 现有数据库管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数据信息管理和使用, 大数据管理和使用也就成为了科技平台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是指那些所要处理的数据资料其数量巨大到无法用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管理软件来在常规时间内处理, 导致无法达到分析后能帮助企业做决策。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 (抽样调查) 这样的捷径, 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 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高效处理数据信息、分析用户喜好从而高效精准的服务用户。

六、结语

钒钛科技信息资源浩如烟海, 但却是分散在各个数据库中。科技科技信息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众多, 但几乎没有只专注于钒钛领域, 不能进一步给钒钛行业带来大的便利。对于平台建设, 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特点和企业需求, 这样才能具有自己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 云计算与大数据作为当今热点主题是平台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鄢小燕, 谢黎, 任波.面向区域的科技信息服务实践及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建设, 2014 (10) :43-47.

[2]彭曼华.基于Web的数字化医学科技文献资源整合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 :68-71.

[3]屈宝强, 吴家喜, 赵伟, 等.地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 (1) :68-72.

[4]陈晓玲, 张博.云计算下的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12) :25-26.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 篇8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秀企业以强带弱、以长促短的作用,自2008年起,镇商会结合镇周边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的优势,与区工商联联手创办了科企沙龙。这项活动,为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依托区域联动与“两新”组织发展融合

科技型企业集聚和非公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是杨浦城区转型过程的两大特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杨浦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为主题,加快了旧城区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原有的国企纷纷走上改制之路,开放发展的格局吸引一大批外资和社会资本落户杨浦,同时也孵化培育了一大批新型科技型企业。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政府和非公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杨浦区大力推进城区功能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转型的背景下,五角场镇综合党委为提升党组织服务经济活动的能力,于2007年对五角场镇商会进行换届选举,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商会名誉会长,镇综合党委书记担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此番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促进“两新”的党建工作,争取“两新”党组织在企业家心中的地位。据悉,五角场镇现有“两新”党组织63个,其中党总支1个、独立支部22个、联合支部40个,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目前,镇商会160余家会员单位中已建立独立党支部19个,联合党支部37个。

伴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和非公企业经营管理的共同点不断扩大,2008年3月,镇商会举办首届“科企沙龙”,为寻求服务非公企业的对接平台“试水”,为寻求与“两新”组织融合发展“探路”。活动中,商会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从而扩大高校、研究院所与非公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架设产学研之间的桥梁,帮助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活动结束后,好评如潮。

于是,科企沙龙延办至今,俨然成为了一个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品牌。

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开花结果”

作为五角场镇商会的一项特色工作,科企沙龙每年举办两场。在七年多的发展中,镇商会坚持利用五角场镇周边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保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推出了众多优质成熟的科研成果项目,进一步做好了推出项目的科技先进性论证,市场属性市场细分性价比推导。同时,做好了项目的跟踪服务,促成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与非公企业的“联姻”,加快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的企业集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化。

在第三次科企沙龙上,上海衡峰氟碳材料有限公司与上海瑞鹏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喷涂聚脲弹性材料”的项目合作协议,这项协议的签订代表了科企沙龙活动成果的标志性进展,表明科企沙龙活动显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品牌效应。

在第七次科企沙龙上,瑞沣(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推介的融资租赁业务,为五角场镇探索金融与科技服务模式开辟了新途径。中小企业采用融资租赁不仅可以融得资金,也可以让企业获得税收优惠,还可以避免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在第八次科企沙龙上,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上海玉华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分别向到会企业展示了“陶瓷基人工关节”、“合康胶囊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生物活性肽”等科研成果,如今已被非公企业接受投入试生产。同时,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分别与五角场镇商会、上海玉华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新材料科技园、上海工程师协会与上海新材料科技园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该是“开花结果”的好时机。

“让民间资本与优秀科研成果‘面对面’,让企业通过平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是活动的主要目的。”镇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镇商会愿当“红娘”,在融资渠道和技术推广上,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配对服务。

再续新篇探索企业升级之路

科企沙龙作为近年来五角场镇商会不断创新的工作形式和内容之一,已为不少会员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提供有力帮助。如今,在新形势、新常态下,镇商会也有了新的思考。

在去年春季的科企沙龙上,镇商会与江苏、吉林等外地省级友好商会及沪上部分银行、上海市“两新”联盟等机构共同围绕企业发展突破的新机遇,探索寻求企业新发展之路。活动邀请了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兆安与广大会员业主及相关单位共同探讨“两新”企业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上海国资改革中的发展机遇和方向。通过专家的分析和阐述,企业家适时了解了诸如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体现,可通过实现区域贸易、金融、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一体化,将有效降低外部需求成本,同时,上海自由贸易区可以把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为金融改革提供保障等内容,并结合近年来上海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探讨,一起从提升、转型等角度寻找突破之策。

此后,在秋季科企沙龙上,镇商会以探索中小微企业发展之路为切入点,与区兄弟街道商会、相关省市上海商会、金融机构等对镇内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创新品牌、面临机遇进行探讨。活动中,海通证券公司、CCTV《影响力对话》栏目组、戴迪医疗器械公司分别作了“股权投融资与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关系与可操作性”、“提升品牌影响力与中小微企业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品牌”、“面对社会老龄化,中小微企业的机遇及相关政策解读”等针对性讲座。“各类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科企沙龙这个平台,获取及时信息,加强会员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互相借力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镇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五角场镇商会将继续坚持沙龙活动经常化,做到特色工作品牌化、品牌工作精细化。通过沙龙这个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宣讲企业发展政策等,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上一篇:“第二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主持词下一篇:良好家教家风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