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篇1

陈建莉

参加这次远程教师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有幸聆听了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语文教师的精彩讲座,下面我就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反思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指导作用,也使我充分体会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它是给我们的一次培训,也是给我们一次彻底的充电。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怎样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和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示范、学习过程的指点、学习规律的揭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法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在学法的总结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在学法的评价上,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感受;在学法的创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

三、阅读教学要渗透整体意识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为训练而训练,或进行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的内容分析、思想教育,而应使语言文字训练与提高整体素质水乳交融,熔为一炉。把训练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交织在 一起,一练多用,一练多能,步步深化,整体提高。

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一年级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还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表达文中一句话的含义。五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整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能抑扬顿挫的朗读。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五、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感受。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体会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要激活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能自己动口,动脑去阅读、领悟。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篇2

为进一步推广2012年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成果, 教育部于2013年9月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西 (中南线) , 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 (中西线) 8个省陆续举办主题为“教育梦•中国行”的大型教育公益活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巡展的方式, 将优秀成果送到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 让更多的中小学师生能够了解、体验、学习和使用这些成果, 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巡展采取巡回展示和网上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巡回展示主要为展板方式, 辅之以专家讲座、技术讲座和现场体验等;网上展示主要将推荐的优秀成果、案例及新技术、新产品在专题网站进行详细介绍, 辅之以教学应用案例专题片、专家讲座和技术应用课程视频讲座等, 该网站将作为“教学应用成果”长期、有效的共享方式, 不断丰富和提供最新的成果。

(摘编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篇3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2011年4月我校决定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及生命自觉的人奠基”而努力,因为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愿景是:“我们尊重在我们照顾之下的所有儿童的尊严和价值,培养孩子成为自信、发展平衡、博学、资源丰富的个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引领学校新课程改革走向更规范的发展之路,呈现出具有园林特色的管理思想。

我校所有年级和学科,均具有本年级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生态化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把课堂变成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倾听习惯、质疑能力、合作能力和大胆流畅的表达令人叹服。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2011年以来,我校先后承办了“习、展、导、拓”教学观摩与研讨;全县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到我校研修交流,我校还成了大通县唯一的一个跟岗研修培训基地,近三年来,培训人次达到58人以上;我校也被评为“课改实验研究先进单位”。

三年来,我们课题组共收集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120份,案例分析及反思66份,教学论文156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58篇,举行专题讲座6次。

元庄小学校本教学成果 篇4

提升学校教育价值

元庄小学

•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突显。我校自开展校本课程以来,学校领导认真梳理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从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教材的开发和实施工作,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

(一)建立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持续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项目的开发方案、内容、制度、发展思路,确保资金的到位等工作。• 组长:张本东

• 组员:张东群

张文杰

郝军芳

张苏萍

张雅丽

(二)调研分析,确定内容

我校地处邢台市桥西区北端,是一所不完全小学,基础设施较齐全,师资队伍素质较高,学生来源于农村,幼教接受程度、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心理素质、卫生习惯、安全意识、法制意识等各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都有差异。我们一致认为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行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开发体现以“才艺特色,快乐校园”和“德行培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开发的教材有《安全教育》、《经典诵读》、《写字》、《阅读》、《家乡文化》、《武术》、《中国象棋》。

• 教材主要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安全知识,感恩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内容,教材分低、中、高年级编写,通过实施使各年龄段的学生对以上知识有了较系统的了解,这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无法达到的系统效应,从而达到了补充和完善国家教材的目的。我校在体现教育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的专长优势和教学实际,以原创性的眼光,深入挖掘、提炼开发符合我校特色的校本教育理念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开发“才艺特色,快乐校园”和“德行培养教育”为内容的校本系列教材,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初步确定本校要开发的主要科目,从根本上解决了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问题。

(三)制定开发方案

•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划和指南。这一课程文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指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其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

二、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我校校本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校本课程力图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对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育人结果作出预见性反映。校本课程目标有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是指导学校开发的整个校本课程在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面要求达到的几项要求。具体目标是通过每一科目具体实施所要达到的要求。•

三、是对教师申报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四点: • 拟开发的科目能反映一些学生的特别要; • 课程设计的构想能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 教师小组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 本校和农村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四)开展校本师资培训

•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

• ①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

教 学观。

• ②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③领会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④领会校本课程的学和教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 我校校本师资培训的主要做法是: • ①学习相关文件,明确精神实质; • ②培训人员做专题辅导; • ③组织观看校本课程视频讲座; • ④学校给教师提供实用有效自学目录; • ⑤举行学习体会和学以致用研讨会; • ⑥把自主学习纳入教学常规月检查。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措施

• 校本课程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过程,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 ①每周每班安排1课时的理论课程课,再安排1课时的实践活动课。• ②要求教师做到有教案上课。

• ③把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领导听课计划; • ④进行一学期一次的校本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 • ⑤通过学校宣传栏宣传校本课程基础知识。• ⑥结合学校各项活动,使每个学生发展的良好机遇。

(六)组织课程评价 • 1.课程设计、组织的评价 •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点是:

• ①开发方案的制定是否具有充分和可靠的依据;

• 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 • ③校本课程的设置是否具有比较合理的结构。• 2.教师课程实施的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课程开发、实施的评定。•(1)对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教师所开发的文本材料等方面的评价。

•(2)以教师的自评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的评价。•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成果 • 1.实现了学校办学的自主与创新

• 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和办学措施方面都具有了自主权。我校正在进行的“才艺特色,快乐校园”和“德行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很具地方特色,也凸现学校特色,这恰恰体现的就是学校的自主与创新,弥补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2.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自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对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适应。如我校老师张本东、张东群、张文杰

郝军芳、张苏萍、张雅丽、李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师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地位。

• 6.立足乡土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校本课程

• 本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每年春节都要举办传统文艺表演,其中“打花棍”深受群众的喜爱,这项活动人数不限,老少皆宜,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继承了传统文化,还锻炼身体,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都吸引了四周村民前来观看,因此,我校把“打花棍”作为一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成为我校一个亮点。• 6.立足乡土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校本课程

• 本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每年春节都要举办传统文艺表演,其中“打花棍”深受群众的喜爱,这项活动人数不限,老少皆宜,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继承了传统文化,还锻炼身体,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都吸引了四周村民前来观看,因此,我校把“打花棍”作为一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成为我校一个亮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新问题

• 1.校本教材的开放性和全面性,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体现,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了,使学生创新的意识更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也更丰富了,也使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矛盾扩大化了。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 2.如何让学生校本课程能力评价与国家、地方课程评价有机结合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那么我校实施的《快乐成长》和《德行教育》课程也应包含在内,我们有我们的评价方式,可是如果把这方面的考核纳入学生学期或学年考核,这并不容易,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 篇5

为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评价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奖励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流程管理为手段,以提升教学研究实效为基石,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奖励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一)质量奖

1.高考质量奖

以学校前一届上线情况、本届毕业生生源基础和一、二本实际上线人数(以招生办认定的数据为准)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①一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200元、二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100元;②以我局划定的优质生源情况为基数,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每超过1人,奖励1000元;③清华、北大每录取一名,高中学校奖励5万元,选送的初中、小学各奖励1万元;④参加学科奥赛,获省级一等奖,每1人次奖励学校5000元,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每1人次奖励1万元。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按正考合格率对学校进行奖励,进入全省同类学校前10%的学校奖励10000元;进入湘潭市同类学校前两位的,奖励5000元(不重复奖励)。

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以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体育测试和优质生源贡献量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

①综合评价质量奖。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分乡镇办中心学校、民办市直初中、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上的农村初中学校、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下的农村初中学校4个类别分别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奖励。一等奖奖10000元,二等奖奖5000元。

②综合评价提高奖。在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中,中心学校提高5个名次,初中学校提高30个名次,奖励5000元。

③优质生源奖。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乡镇办前500名、市直民办前500名,且在湘乡就读高中,按每生500元标准对生源学校进行奖励。

4.小学质量检测奖

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质量检测中,按各学校检测学科生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进行综合评价,分市直城区和农村乡镇两个系列对学校进行奖励,乡镇前三名的中心学校奖励5000元,第四至第六名的中心学校奖励3000元。市直城区第一名奖励5000元,第二名奖励3000元。

(二)教学教研成果奖

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评价结果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奖励。

1.基础教育奖励基金奖。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类别,每年奖励12名,奖励标准每人5000元。其产生办法是:小学以我局及湘潭市组织的质量检测和学校常规管理为依据,由中心学校(市直以学校为单位)推荐,我局考核认定;初中以同一科连续三年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获全市一等奖的对象(当年连续三年获奖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同一科连续三届获一等奖教师)中产生,并有论文(评奖年限内)或成果在湘乡市级以上获奖,由中心学校(或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高中根据学考、高考和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

2.基础教育改革课题成果奖。本项奖励每三年一届,由我局统一组织,逐级评审,奖励标准:一等奖奖励1200元;二等奖奖励1000元;三等奖奖励800元。

3.艺体成果奖。在湘潭市中小学“艺术百佳”评选中,荣获“艺术百佳”称号的学生,按每生200元标准对学校进行奖励。在湘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前六名的学校分别给予奖励,团体第一名奖1000元,第二至三名奖800元,第四至六名奖500元。由我局委派代表湘乡参加湖南省和湘潭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型文艺竞赛活动,获一等奖的奖3000元,获二等奖的奖2000元,获三等奖的奖1000元。

(三)教育教学管理奖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各中小学中每年评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5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2.义务教育阶段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根据各乡镇办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每年评选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8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3.教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在每年高考、学考、中考指导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每个单位奖3000元。

三、奖励的控制条件

1.凡出现乱收费、节假日成建制补课、违法生育、超计划大班额、安全责任事故等问题的,取消相应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奖参评资格。

2.在我局组织的学生考试和质量检测中,因组织管理不到位出现大面积舞弊(集体舞弊)、弄虚作假、试卷泄密等问题,经查属实的,除取消其综合评奖资格外,还取消对应内容的参评资格。

3.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奖励方案;要向一线学校和教师倾斜,制订奖金分配方案,并报湘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

小学教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篇6

小学教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本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

徐宏程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教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本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也从一个小伙变成一位不惑的大叔。作为新课改的鉴证者,我感慨很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主体的改变。

二、教师思想的改变。

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能力的改变。

四、教育资源的概念。

一.教学主体的改变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一,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弱势地位,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学。这使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的折扣。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能力。

以前我是教体育的,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地位成为我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教授前滚翻时,我就拿来一个球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投掷,看哪组物体静止后距离更远。学生还没做之前就嚷:当然是球体更远。我们试了一下果然如同学所料。我还大大的表扬了他们。接下来,我就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前滚翻。根据球的原理我们是否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呢,同学们有的大胆尝试,我在一旁指导,最后成功。我说这名同学是全班第一个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人。时间一长,同学们上我课时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主动,教学一下变得生动起来。

二.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的,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以教应坚持为学服务,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

在新的标准下,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潜能无限,人人可以创造,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要立足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性,构筑健全人格,要面向社会,既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现在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村小校长。我在同全体教师开会时,就把全面人才观作为我们学校的重点。我们的口号就是“我们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爱因斯坦,但我们至少要让他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们学校的新老师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能力的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学段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在课堂上实施亲自动手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胜过老师一遍一遍的讲,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

我的做法就是在数学中,利用游戏实践,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中,我的办法是课本剧,把学生分成各种角色扮演,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四.教育资源的改变

课改十年,教育资源改变给我印象深刻,我上学时,烧豆梗苞米瓤子,我刚上班烧煤炉,而且是铁的,不用自己搭,不用糊窗户缝而是蒙塑料布,而现在呢,我们住在有暖气的房子里还不用自己烧,仅十年我自己都有点不相信了,不可谓改变不大。

可这改变不是最大的,改变最大的是网络,它将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展现在我们眼前,真是在十年前的我不可想象,以前出去学习听专家讲课,能让我兴奋好一阵子,现在我想看全是国家级教授几天都听不完,让我们和世界教育没有距离,提高了教师的眼界和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篇7

(一)活动概况

本届评优活动全省所辖17个市、州及省直学校,共18个单位组团参加了本届评优活动,优质课参评教师97人、“三个一”(赛前完成一份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一份本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中的一节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期间完成一份听评课报告)参评教师230人、观摩教师据不完全统计近400人,总规模近800人参加。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湖北省教师管理处、湖北省教研室,以及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管领导、体卫艺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市、州、县体育教研员参加了本届评优活动,本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也是湖北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届评优活动。

(二)活动背景

本届评优活动是在我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继续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大力加强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由省教育厅直接主办的一项体育教学的专项性评比活动。其目的一是总结和展示我省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研究探讨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问题和困惑,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的方向;二是通过面向基层、广泛参与、深入研究、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活动特点

1. 体现行政领导和教研指导齐抓共管的特点。

本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是由省教育厅主办、湖北省教研室组织实施的一届专项性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既是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大教研活动,也是湖北省教育厅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有效的培训形式,更是促进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活动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本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领导,成立评优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切实加强对各地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及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体现了行政领导和教研指导齐抓共管,以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这一学校体育中心工作为抓手和突破口,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特点。

2. 体现引领教学改革的特点。

为了使本届评优活动真正起到引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目的。本届评优活动依据《课标》制发了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两个新细则,一是《优质课评价细则》,二是《“三个一”教学案例评比细则》。这两个《细则》结合了当前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改革的现状,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对于引领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和导向作用。

3. 体现以活动促培训,

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特点。本届活动历时近1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各学校和县、市组织开展评优活动;第二阶段由各市、州组织开展地市级的区域性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第三阶段为省级评优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以评优活动为抓手,通过组织参与、广泛交流、观摩学习、深入研究,整体推进以提高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改革。使本届评优活动真正成为重在基层、广泛参与,达到全省性体育教师教学培训、教学成果展示、促进区域交流、提高教学整体水平的目的。

二、优质课呈现的特点

(一)学习内容多元化、技能化(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初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基本身体活动(田径类)、球类、体操、武术、民族民间体育、韵律(健美操)与舞蹈等,符合《课标》对教材内容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同时选择的具体教学内容,突显了技能性,特别是小学组有两位教师上器械体操的跳山羊,这也是本次评优活动小学课教材呈现的一大亮点。高中组呈现的教学内容略显集中,21节课中篮球课11节,有些项目如武术、球类项目中排球、足球等在本次评优活动没有出现,但高中组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基本体现了当前我省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和模块教学的特点,这些教材既是模块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

(二)学习目标具体化、合理化

湖北省第九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教学(学习)内容与教学(学习)目标例举(见表2)。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本届评优活动中,参赛教师在确定教学(学习)目标时,能够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强调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既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特征,又有所侧重,特别是重视技能目标的具体化。本届评优活动参赛教师制定的教学(学习)总体呈现出目标具体,层次分明,具有可操作性,且目标难度适宜等特点,这也是本次评优活动的一大特点。

(三)重视新三基教学

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新“三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最核心的内容。本届教学评优活动所呈现的优秀课中,除了注重知识、技能教学外,都特别强调把“运动方法”和“学练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初中一节接力跑教学,采用“原理教学法”,讲解示范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在快速跑中的运用,通过提出快速跑传接原理“等速——等速的条件——预跑时机和预跑点——等速点”,以问题为中心,在教法及组织实施上,以学生主动体验,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学生再体验——师生共同评价和总结——激情展示的教学程序,将认知、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揉为一体,逐步推进,使学生知其理、明其利、爱其趣、用其技,既传授了动作技术,又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合作能力,达到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寻学练方法的目的。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有效化

本届教学评优活动,少了花里胡哨的道具、少了无效的形式化的教学方式,重视通过创新教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破解重、难点的方法和运动原理,更加关注“有效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善于充分利用选定的教学资源,按照“一物多用”的原则,构建多种辅助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如小学一节跨越式跳高课,尝试对小学生田径教学方法的创新,利用学生喜爱的“球”,并运用两腿快速触球,提高学生两腿快速过杆的动作能力和节奏,突破重、难点。再如高中一节篮球课,在课中不仅利用了支架式挂图帮助学生学习,练习时将支架式挂图作为持球突破的障碍物,同时在支架挂图边的地面上画一条红线,表示为突破时必须跨越的线,让学生明确了学练方法和注意重点。

(五)队列练习和学生体能发展得到重视

本届教学评优活动中绝大多数课都高度重视体能发展,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四性”中的健身性,即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体育教学中的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和心率曲线图等指标是反应一节体育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面。从本届教学评优活动所呈现的课来看,很多课都安排有一定的体能练习,即“课课练”,且课课练与心率曲线的关系、与体能发展敏感期的关系、与学习内容的关联、与全身性的发展等处理和安排也比较合理。同时,本届评优活动的准备部分,许多课都安排了以往在优质课评比中少见的队列练习,且队列练习与调队相结合,过渡自然,既培养了学生必备的组织纪律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姿态,同时达到了组织教学调队高效的特点。重视学生体能发展和重视学生队列练习在本次教学评优活动中有着鲜明的指向性,这也是体育课常态教学所必须坚持的。

(六)教师教学技能不断优化

本届评优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改意识。特别是一些出彩的优质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对课堂生成的因素能及时、敏捷做出处理,具有较强的课堂掌制能力和教学执行力,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风格,体现出了教学的艺术性。同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普遍注重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气氛,关注差异,体现面向全体的精神,师生互动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七)教学文本规范化

本次活动在教学文件方面,呈现出教案规范,图文并茂,层次清晰,简明直观等特征,同时教学设计的结构也更趋合理,既有设计说明,又有表格式课时计划,在表格式课时计划中,非体育教学内容名称基本消除,学习内容的表述清晰、明确、体现了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教案结构合理、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的呈现、组织与要求[包括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明确、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场地器材、课后小结、安全措施等教案的基本要素完整。教学文本的规范,一是反应了教师教学研究理论层次的提升,也反应了教师教学的基本规范,这也是本届评优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小学体育课出现矫枉过正,高中出现教学层次偏低的现象

本届教学评优活动中,所呈现的体育课中少了一些无效的、虚的花架子,那种为了使课“好看”、“花哨”的目的性不强的过度游戏化的现象明显减少,多了围绕技能和体能教学的实在的东西,但少数课实得有点“发干”,特别是小学低龄段(水平一),出现了过度强调“技术动作”教学的课,且学习技术动作的教学手段单一,有成人化、训练式教学的痕迹,缺少了小学体育课教学的“灵性”,又有回到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的迹象。《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体育教学要在游戏中学习体育技能,掌握体育学练方法。因此,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游戏创设,把教学过程游戏化,将游戏组织、游戏活动作为解决课的重难点的教学手段来设计,通过一个个小游戏来为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服务才是小学体育课的要求。同时,本届活动在高中的体育课中又出现有少数课教学内容选择层次偏低、教学方法低龄化的现象。如高中体育课有少数课过度强调情景教学,对学生一看就会的内容作为技能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该内容可以作为身体素质发展课的内容)。以上两种现象是今后体育教学中尤为要注意和改进的重点。

(二)体育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学练方法”的教学

“方法”是《课标》的一大亮点,也是体育教学中核心的目标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虽然教学手段合理,也作了很多有效的创新,但在组织实施教学时,只是要求学生一个练习接一个练习的训练,还是一种训练式、传授式的教学。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技能教学外,应该特别强调把“运动方法”和“学练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了为什么要做这个练习,使学生知其一理、明其利、爱其趣、用其技,提高学生体育学习与探寻学练方法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今后体育教改的方向。

(三)学习目标的问题

本次评优活动,少数教师在确立学习目标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在叙写目标方面有用教学目标的,有用课的目标的,有用课的任务的,有用学习目标的,同时也有少数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过大、过空。用教学目标是可以的,这也是教师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定、叙写目标的形式,但在教学中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课标》提出“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即以学生为主体来研究制定学习目标。因此,建议教师们今后确立目标时,可直接以“学习目标”的形式来表示。在这里笔者也提出一种叙写学习目标的模式供大家批评指导。学习目标叙写模式:学习什么内容,能阐述(或说出)学习内容的动作方法和学练手段(方法),在什么条件下完成(做出)什么动作技能,发展什么身体素质,学习中应该怎样(注:在这里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来写)来发展情感目标。在续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每一句话的主体都是学生,也可分为1至3点来表述,但一定要简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四)学习重、难点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明确教学重、难点至关重要,只有确立正确的重、难点,才能围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组织呈现学练内容。从评优活动呈现的一些出彩的优秀体育课来看,一定是对教材研究很透彻,重、难点确立正确,并围绕重,难点挖掘出了该教材多种多样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学练方法的课。但本届评优活动中,有少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确立学习重、难点,有少数教师确立的重、难点不明确或不合理。在此,笔者也提出确立重、难点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学习内容(有的是技术动作的核心要领,有的是技术动作的某个技术环节)确立学习重点;依据学生学情,分析该学习内容哪点对学生难度最大,来确立学习难点”。

(五)教师基本功的问题

在本届评优活动中,所呈现的优秀的、出彩的体育课,教师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但本届评优活动中,也出现了个别教师示范错误,站位不合理,口令错误,如:某教师下达的口令为“由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齐步走”,正确的口令应该是“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走”。还有本届评优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教师上课运用“口哨”的较少,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带“口哨”。而口哨的运用也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组织高效的很重要的因素。以上教师基本功等问题是今后教师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在本届评优活动的一些课堂上,有的教师仍然是用“好”、“非常好”、“真棒”等简单的评价。笔者认为,有展示就应该有评价,而且这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评价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某个点,进行多元化的、客观性的评价,真正使教学评价起到激励、改进、努力的作用,这也是今后教学中要积极改进的方面。

(七)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课标》提出“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踢毽子、竹竿舞……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我省恩施州等地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选择开发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来丰富与补充当地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既符合《课标》精神,又符合当地体育教学实际。本次评优活动中,民族民间体育教材共10节,绝大多数都是恩施州所呈现的课,如:竹玲球、摆手舞、翘旱船、玩陀螺、扭扁担、傩戏操等,但要注意将这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系统化、教材化,在体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这些内容对身体练习相关性的挖掘,注意学科教学与一般性体育活动的关系。

(八)教学设计中关于设计说明的问题

本届评优活动中,很多教师在设计说明中,没有体现出“说明”的作用,有些内容是对课时教学计划中的内容的复述,比如有些教师课时教学计划中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说明中完全一样,只是又复述了一遍,没有说明出确立重难点的依据和缘由等。教学设计说明要围绕教材处理的理由、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重难点确立及处理的缘由、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教学情景创设的理由、教学资源选择与运用的意图等内容来进行说明。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环境;学习成果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式、互动式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成果不单指传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学习思维、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许多教师仍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营造灌输式课堂环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立足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

一、课堂环境的科学含义

从狭义角度来说,课堂环境是一种教学活动现场。从广义角度来说,所有相关教学的环境,都属于课堂环境,也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加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构成教学课堂环境。所以,通常降低教学环境分为硬环境、软环境两种。

首先,硬环境。 主要是指课堂物理环境,指学生参与学习的教室状况。具体而言,主要包含教室内噪音、温湿度、光照等物理因素,因这些因素影响,在某种程度,和学生学习心情有一定关系,对学习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同时,还包含教室环境布置,处于不同布置下,教室带给人不同感觉,例如教师庄重、教师温馨,学生作为排列情况也在硬环境范围内。学生座位,对学生听课质量有一定影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果。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同,需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对硬环境要求较高,需要保障课堂环境舒适性,防止分散学生注意力,适当减少环境布置,使学生注意集中点在教师,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其次,软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理和学生心理,包含了师生沟通、教学活动范围、学生学习喜好程度、课堂相关知识等,处于不同心理环境下,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课堂教学积极性存在区别。同时,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果,需构建和小学生符合的心理环境,提升学生的数学喜爱度,愿意主动、积极回答数学问题,有效调节课堂气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小学生思维有限,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让学生学会基本空间形式、数量关系。针对刚步入小学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一定一定问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有效提升数学成绩。同时,因小学生个性特征明显,在数学教学时,极易受到课堂环境影响,听课质量不稳定。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保证知识连贯性,待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之后,方可开始下一章节学习。

同时,创建数学课堂环境,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平等学习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与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进而促進学生积极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感知力,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可以说,课堂环境、学习成果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小学数学课堂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分析

1.师生关系对学习成果一定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好坏对小学生学习成果有一定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并非是教师单方面付出,学生和教师沟通也十分重要。若师生关系良好,则沟通良好,学生才会继续学习数学知识。若师生关系较差,导致沟通不畅,会因学生不喜欢教师,在潜意识中,会拒绝数学知识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对部分学生存在一定期待,则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对学生表现出期待,部分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期待方向发展、努力,会长久以往学习,来完成教师期待。因此,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成果。所以,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不同需求,有针对制定教学计划,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课堂气氛对学习成果一定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环境应该是一种情感化和情绪化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包含了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通常而言,课堂环境较好班级,则学生成绩也好,课堂环境好班级,则教学成绩相对较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学生主动、积极回答数学问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引导不爱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另外,因小学生思维发展受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设置太多竞争,不然会破坏师生关系,导致心理压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小学教师在数学授课时,按照不同难度梯度,设置相应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同时,教师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只让学习好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不关心成绩差学生。对于成绩差学生,可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问题,提升学生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3.教学活动类型对学习成果一定影响。按照建构主义观点,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两类,即倾向传统型、倾向建构型。针对倾向建构型课堂,按照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学生会主动建立自身知识框架,处于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小组教学模式,提倡不同阶梯学生合作,达到共同提升学习成果的目的。针对倾向传统型,重视学生学、教师教,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然而,这种教学活动类型,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只能单纯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成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环境对学生听课质量有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知识喜爱程度有一定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师生关系,采取不同方式、措施,调节课堂气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活动类型等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成琼.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科学导报,2014,(1):82-82.

[2] 赵红霞.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特征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 篇9

九龙县乌拉溪中心小学 李尔体 马红燕 *** 6262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会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科学的利用好道德与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这样,小学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注意改革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教学改革;方法尝试;思考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和各项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方法。既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已有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诞生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一、走进学生生活,主动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难以察觉,从而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首先,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隐患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从而开启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针对用电、用火等安全主题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简单的安全常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或者,传授学生简单的应急事故处理技巧,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尽可能地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从而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校园暴力是如今十分受外界关注的话题,教师也能够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开展安全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旦发现这些暴力事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与老师反馈,从而寻求有效帮助。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防身技巧,避免受到校园欺凌。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二、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家长自然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起点。因此,总是会占据孩子的课余时间,为孩子安排各项课程学习,然而似乎孩子很难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这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酿成重大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且为学生的成长创建愉快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掌握简单的小技巧,缓解学习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中的净土。

三、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若想得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仅仅学好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为此,教师要通过各方面加强道德教育。首先,教师要将道德教育看作自身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到教学落实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做诚实的孩子”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道理,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教育的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班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在这些自主活动上,学生能够主动扩展相关资源,与其他同学探讨相关的主题,从而加深个人的理解。并且,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向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实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向来是教师有必要考虑的一项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安全教育,教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宣讲,而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为学生直接创造机会,在实际演练活动中掌握各种技巧与知识。在防火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习,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消防防毒面具。这样的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安全逃生技巧的掌握,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再比如,针对道德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启发。学生在学习雷锋精神时,教师可以联合相关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改善周围的环境,从中体会为人奉献的雷锋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五、观察学生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每个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成果,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能够与各个学科的教师做好交底工作,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大概学习情况,能够对班上的后进生、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因为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一旦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则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做好交流,为学困生后进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小问题与朋友产生矛盾。对此,教师也要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小技巧。这对于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掌握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有着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生活保驾护航。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当前的教学改革经验,深入探讨已有的成果,从中收获启发。同时,需要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客观分析当前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全面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果。参考文献:

上一篇:能源管理总结下一篇: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