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1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数字(中班)

活动目标:

1、对数字产生兴趣。

2、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表。师: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重新播放

照片)

幼:1、2、3、4、5、6、7、8、9、0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

幼:38757是这辆车的拍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拍照。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表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表上的数字是用

来表示时间的。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它们都有什么

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幼:我家的门牌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和日期的。„„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13、15、17。

师:老师的鞋子上尺码是38,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你的脚比我们大,你的鞋子也比我们大。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扇的开关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幼:我的小凳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座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请幼儿在白纸上面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用数字 表示用法、数量等。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环节的酌定

(一) 预习指导及预习的安排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提高展示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已是较普遍的作法, 但是其效果如何还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有些学生几乎不能或不愿自己去进行预习。同时有些教师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去改变学生的不良预习状况,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信息的交流, 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也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到“教其不足, 释其所疑, 长其心智”上。学生能否预习好, 关系到师生之间是否具备共同合作的条件。因此, 有必要将课前的目标展示、预习指导、学生预习作为“课外”教学环节纳入教学活动中, 使单一要求学生预习转变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通过为特定教学目标设计预习指导方法, 利用课前目标展示指导学生预习等教学途径, 提高学生预习的可靠度和自学能力。

(二) 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酌定课内教学环节

以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的目标展示、诊断性评价、新课教学、信息反馈、矫正补救等教学活动要素作为教学环节选择的对象, 是课内教学环节酌定的基本设想;针对特定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要素的取舍, 是酌定教学环节的关键。做好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 找出取舍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 是酌定教学环节的两项基本任务。

1. 预测学生预习达标情况。

根据教学目标的难度大小及学情分析, 可将一次课要实施的若干个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即自达目标、助达目标、导达目标。 (1) 自达目标是指通过预习可以达成的目标; (2) 助达目标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基本上能够达标, 但可能有关键问题难以解决, 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帮助才能达成的目标; (3) 导达目标是指难度较大, 预测学生在预习中疑点较多, 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指导才能达成的目标。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 既可作为酌定教学环节的根据, 也可以作为某些教学环节选择或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据。

2. 寻找根据, 取舍控制要素。

取舍教学活动要素必须寻找根据, 特定教学目标及涉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学生条件、教学活动要素本身的作用等都是取舍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取舍某教学活动要素的根据, 可能是上述内容之一, 也可能是上述内容的几个方面, 只有找到根据,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 目标展示的取舍。目标展示是为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控制作用, 即通过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产生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教学活动。目标展示的作用说明:目标展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手段, 是三类目标实施时都应重复采用的教学环节。

(2) 诊断性评价的取舍及“补偿教学”的安排。教学过程中采用诊断性评价, 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需的知识先决条件, 并由此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教学”。当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知识先决条件时, 要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性测试, 并在学生不具备知识先决条件时进行相应的“教学补偿”, 这是取舍诊断性评价并相应地进行“教学补偿”的根据。因此, 在教学设计时, 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由此判断某一特定目标的达成是否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知识先决条件, 从而确定诊断性评价的取舍, 通过对诊断性测试结果的预测, 进行“补偿教学”安排。

(3) 信息反馈的取舍。没有信息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 甚至是失控的, 只要有教学活动就应该有信息反馈。因此, 信息反馈是三类目标实施时都应采用的又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的信息反馈, 包括形成性评价、教学在动态系统中的观察反馈及在目标控制作用下的“超短反馈”三种形式, 后两种反馈形式很难作为教学环节纳入教学活动, 但形成性评价可在三类目标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进行。

(4) “新课教学”矫正补救的取舍。“新课教学”是为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而安排的教学活动。矫正补救则用于进一步解决“新课教学”后仍存在的问题。因此, “新课教学”取舍的根据是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 而矫正补救取舍的根据是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自达目标一般不安排“新课教学”;助达目标需要安排“新课教学”, 但一般不安排矫正补救;导达目标既要安排“新课教学”, 又要安排矫正补救。在教学活动中, 这样安排“新课教学”或矫正补救, 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和课内教学的整体功效。

二、教学环节的组合

1.教学环节组合的基础和重心。组合教学环节的首项工作, 是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 分别编排已酌定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只要把握了课堂教学目标控制程序中教学活动要素的先后排列, 并有机地结合对学生预习达标情况的预测和灵活安排形成性评价, 就不难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由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框架。由于框架中的教学环节, 特别是“新课教学”等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去实施, 所以, 编排已酌定的教学环节的顺序只是教学环节组合中的基础工作, 设计的重心应是进一步考虑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细节, 即为各教学环节选择或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 通过方法的选择或设计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相互协调, 同时使教学活动框架相应转变成一个能发挥整体效应的方法群体。

2.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学活动框架中各教学环节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同一类别的教学目标可能有相同的教学活动框架, 但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 要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方法的选择或设计。

(2) 教学活动框架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为各教学环节选择或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实现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

(3) 重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衔接及协调, 使选择或设计的各种方法融为一体, 在控制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能发挥整体的功效。 (4) “新课教学”选择或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师生合作, 能使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

摘要:贯彻目标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摆在眼前的问题, 而科学、高效率的目标教学法的设计是目标教学成功的前提之一, 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编制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制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和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等全部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的作用, 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关键词:目标教学,教学活动方案,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冯克诚, 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124-128.

[2]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 2010.

[3]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9:138-320.

《翠鸟》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翠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捕鱼时灵敏的动作,“我”得知了翠鸟的住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一直较高,但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精力不集中,因此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结合。

【教学目标】

1.积累“鲜艳、小巧玲珑、注视、机灵、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意思。

2.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

3.学习翠鸟外形先整体后局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先整体后局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翠鸟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播放翠鸟的鸣叫声)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翠鸟》,指名生写课题,齐读。

3.回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内容?师板书:外形、捕鱼、住处。

设计意图:媒体导入,用翠鸟的声音开课,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走进文本埋下了伏笔。

二、精读课文,探究学习

(一)学习翠鸟的外形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眼前的翠鸟(出图:翠鸟)。

2.读一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指名读、评价、挑战读。

3.找一找:在描写外形时,作者主要抓住翠鸟身体上的哪些部位来写的?

(1)生自由读、标注、交流分享:

红色的小爪子 头、背、腹部的羽毛 眼睛 透亮灵活 嘴 又长又尖

(2)课件出示:爪子和羽毛是从颜色来写的。(板书:颜色鲜艳),它的体型是小巧玲珑。(板书:小巧玲珑)

4.看到这么美的翠鸟,你会不会喜欢?美美地来读一读吧!

5.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写得这么美?

生分享:四字词语、比喻句。

师:小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还用了四字词语、比喻句,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用这些。翠鸟身上的羽毛颜色这么美,所以小作者概括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叫先整体写后局部写。

师:在观察顺序上,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从下往上描写。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是从下到上的顺序,我们还可以从上往下去观察、描写小动物。

6.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翠鸟的捕鱼

1.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完成捕鱼过程的填空(找动词)。

(1)小组合作学习、标注、讨论、交流。

(2)集体汇报:注视—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

2.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提示:“疾飞”“一眨眼”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体会动作的快、轻。

课件出示:(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指名读、齐读,体会。

师:翠鸟一系列的动作,要怎样读?指导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1)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指名读、齐读,体会。

师小结:这两组句子都是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更具体、形象、生动。

(三)学习翠鸟的住处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翠鸟的家在哪里?(板书:陡峭的石壁上)

2.老渔翁的话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生:保护鸟儿)

3.保护鸟儿有哪些好办法?指名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想请一位翠鸟,代表翠鸟家族的所有成员来感谢大家。谁来试一试?指名表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文分析的重点,外形、捕鱼、住处三个特点的学习没有先后顺序,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先后学习。运用自主、分享、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完成对文本的二次解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思考,享受翠鸟生活习性探究过程中的审美乐趣。

三、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翠鸟,喜欢上了翠鸟,和它成为好朋友。希望我们说到做到,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实际行动去爱鸟、护鸟,让它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

设计意图:结尾的设计,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鸟是人类的好朋友,爱鸟护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仿照《翠鸟》去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保护它的好方法。

2.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和动物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的四字宪法,语文课还是得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因此,用听说读写的基本手段,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同样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板书设计】

翠鸟外形(1): 颜色鲜艳、小巧玲珑捕鱼(2、3): 注视—蹬开—叼起—貼着—飞走住处(4): 陡峭的石壁上

小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4

1.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铃儿响叮当》

2.红色和绿色苹果,苹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数量的圆点。

3.小桥,小水沟,红绿篮子各2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教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苹果园里的老婆婆说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请我们帮忙捡苹果,你愿意帮帮老婆婆吗?

教师:我们出发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桥,我们过小桥时候要小心哦。这里还有一条小水沟呢,我们一起跨过去。

(二)捡苹果,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1.走进“果园”,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教师:苹果园到了,瞧,苹果掉了一地,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捡起来夹在衣服上,好吗?

教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吧!

2.感知苹果的数量。

教师: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教师:谁的树上也是3个苹果的请上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请树上结了2个苹果的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请你去找一找还有谁的树上也是1个苹果的。

(三)送苹果,按颜色特征分类。

教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苹果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教师: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绿苹果呢?

教师:送苹果宝宝回家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红苹果我送你回红颜色的家,绿苹果我送你回绿颜色的家。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不对?

(四)送礼物,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教师:老婆婆说,小朋友帮他捡回了这么多苹果,她要谢谢小朋友,这是她送给小朋友的苹果券,券上面有几个点,你就可以拿几个苹果。拿完后请小朋友说说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拿了几个苹果。

教师: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

教师:小朋友都拿到苹果了,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怎么样。

(五)结束活动教师:今天小朋友帮老婆婆做了这么多事情,开心吗?我们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见,我们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儿随音乐原路返回。)活动延伸:

小班语音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5

教学活动名称:《幼儿园像我家》 适合年龄:3—4岁

设计意图:

通过儿歌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欢乐,和教师的爱抚,通过情景游戏消除幼儿紧张、胆怯和焦虑的情绪。

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幼儿园”“老师”“她”。

2、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像我家的情感,使小朋友爱上幼儿园。

3、理发并初步记住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念这首儿歌。

4、感受老师的爱,喜欢上幼儿园。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喜洋洋头饰、场景布置。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师:今天有个你们最喜欢的小朋友要来到我们小班做游戏。(出示喜羊羊)2.观看教师表演,初步感知儿歌内容。教师出示喜羊羊头饰,边念儿歌边表演。提问:(1)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吗?(2)宝宝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3.学习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读儿歌。

导语: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朗读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称叫《幼儿园像我家》。提问:老师朗读儿歌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很好听,有感情、有节奏的)教师小结:我们朗读儿歌的时候要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读出来。(2)幼儿跟读儿歌。

读准“幼儿园”“老师”“她”。(3)逐句分析儿歌,与幼儿互动。

师:老师叫我什么?(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能和老师有礼貌地打招呼的孩子,说他们是好娃娃。)

师:“我说老师像谁?你觉得老师像妈妈?”(教师自我介绍像妈妈的地方。)师:老师爱你的,那么你爱老师吗?爱老师的小朋友老师可真喜欢,赶快来与老师来拥抱一下吧!

4.儿歌表演,再次感受儿歌的韵律美。(1)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相结合。师:这么好听的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那就更加不错了!5.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幼儿园像我家》,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家了呢!小朋友你们喜欢幼儿园这个家吗?回家之后我们把这个好听的儿歌分享给爸爸妈妈听吧!

附: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教学反思:

对于刚入园的新生,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个性迥异的幼儿融入一体,确非易事。他们会面临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习独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听讲,安静地坐一段时间等。怎样让幼儿园在幼儿心目中变得可亲可爱呢?活动《幼儿园也是我的家》是一首简单的儿歌,讲是一个名叫丁丁的小朋友非常喜欢幼儿园,每天开开心心离开家,到幼儿园里做游戏,听故事,每天过得很开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幼儿观看玩偶表演,并让孩子反复倾听,多听多感受,再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念儿歌,并说说幼儿园有什么?好不好?好在哪里?喜不喜欢幼儿园。让孩子通过念儿歌,了解幼儿园,并且爱上幼儿园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肢体动作的配合和反复地朗读,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跟着老师朗读儿歌。通过这个活动,我感觉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形式,关键是让孩子对你的教学感兴趣。有了兴趣,孩子才会有需要。不要怕麻烦,不要怕重复,对孩子来说,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他们往往是在重复的过程中把老师所教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小班语音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园像我家》

姓名:覃利秋

单位:荔波县佳荣幼儿园

小班趣味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6

1、学习观察画面中的角色表情、动作,初步理解小老鼠推大苹果回家的有趣情节。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2、愿意对画面中部分情节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在演演、讲讲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乌龟头饰各一;苹果若干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磁带、话外音录制

活动过程:

一、说说大苹果

(出示:大苹果)

引导幼儿讲讲大苹果,说说大苹果长什么样,喜欢大苹果吗。

在摸一摸,闻一闻大苹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亲近大苹果,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大苹果摸上去什么感觉呀,闻上去有什么味道呀等。

二、阅读多媒体或大图书

多媒体出示“小老鼠”,引导幼儿和小老鼠打招呼,如“小老鼠,你好!”启发幼儿想象:如果小老鼠发现这个大苹果,小老鼠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连续阅读第一幅到第二幅,观察小老鼠发现大苹果的情节。

1、观察小老鼠推大苹果的神态、动作,鼓励幼儿说说从图片上哪些地方看出来小老鼠推不动大苹果,认识喘气的阅读符号,丰富词汇“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2、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做“推”的动作,帮助小老鼠一起推大苹果前行。

阅读第三幅,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神态,说说发生了什么事,认识阅读符号“问号”,说说小老鼠为什么不走了。启发幼儿为小老鼠想办法,借助头饰,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办法用肢体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

阅读第四幅,听录音:乌龟伯伯和小老鼠之间的对话。引导幼儿说说谁来了,乌龟伯伯会用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连续阅读第五幅到第六幅,观察乌龟伯伯送小老鼠过河的情节

1、图5,说说乌龟伯伯是怎么帮助小老鼠过河的,借助头饰,教师扮演乌龟伯伯,幼儿扮演小老鼠,共同表演乌龟伯伯背小老鼠和苹果过河的情节。

2、图6,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和乌龟伯伯之间道谢的话,如:谢谢乌龟伯伯!不用谢!

三、唱唱乐乐

阅读第七幅,小老鼠和乌龟伯伯一起跳舞。教师带动幼儿在音乐声中和小老鼠、乌龟伯伯一起来跳舞。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7

关于财务管理类课程如何开展教学, 杨冬云 (2008) 指出, 应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可分为案例提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1]。常遇春 (2009) 认为,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对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王立慧 (2007) 指出, 资产评估课程目前教学方法滞后, 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资产评估课程在基本方法、机器设备和不动产评估等内容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3]。尉京红、王淑珍 (2007) 以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开展培养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人才为例, 提出了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方法。上述专家对于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类课程都强调应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但对于实践教学方法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 没有扩展到最近新兴的模拟教学法以及实习教学法等实践教学环节[4]。

通过对《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研究, 我们认为“企业价值评估”的教学应该同时关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将理论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理论性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法为主, 即理论阐述和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突出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景的阐述, 理论中包含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假设前提的局限等, 同时关注其他同类理论的比较和对比。对于该理论的批评和支持的各类研究也是课堂教学中帮助同学深化对于理论认识的常用手段, 教学手段包含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讨论、理论的实际推演和验算、理论创立者的生平和创立背景介绍等, 理论性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理论, 深化认知。

实践性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法为主, 体现学生的直接参与和实际操作, 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及实习教学法。实践性课程通常在实验室、机房中开展教学, 教师侧重讲述操作流程和注意要点,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与教师进行交流加深对于某一操作技能的认识, 熟悉操作界面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后达到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教师与学生和不断交流, 通过案例讨论或实验模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要领[5]。

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这门理论与实践特点都很突出的课程来说, 如何将理论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相结合, 如何平衡好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 是设计教学方案的关键。

一、理论教学抓住课程特点, 拓展教学内容

“企业价值评估”课程理论涉及面广, 而这些理论在书中并没有完整的介绍,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大量资料进行理论的梳理, 通过文献导读和理论推演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理论创立者生平介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 抓住“企业价值评估”课程理论教学的特点

在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机电设备评估、不动产评估等课程独立性强, 无须介绍太多评估理论知识, 资产评估课程虽然有评估方法的介绍和比较, 但对于评估方法背后的理论也无须涉猎太多。但企业价值评估不同, 由于评估对象是针对企业整体, 研究的不是静态的资产, 而是企业未来的销售增长和营利能力, 并涉及到企业的价值驱动因子、资本结构、要求回报率、产业生命周期等多种理论, 因此合理梳理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非常重要。

(二) 通过文献导读和理论推演深化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阐述清楚理论的背景和应用范围, 这就需要把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莫迪利亚尼的资本结构理论以及布莱克、斯科尔斯和默顿的期权定价以及实物期权的思想这一整套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深层关系解释清楚, 通过投资理论的创立背景和假设前提说明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说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点。

(三) 通过理论创立者生平介绍拓展思维空间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创立有当时的历史背景, 理论的创立者继承哪些传统理论, 创新了哪些理论, 这些理论创立者的主要合作伙伴和交往对象, 提出创新理论的原因和拟解决的问题。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理论的基本含意和创立基础以及应用范围, 便于学生将各种不同的理论贯穿起来, 形成明晰的理论线索, 从而对其他相关理论也加深了认识, 并能够理解不同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训练, 提高实战水平

(一) 推出实验教学

为开展好这门课的教学活动, 资产评估专业教研室特别向学校申请开设资产评估实验室, 采购资产评估软件, 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对资产评估的各类方法, 对红利折现、现金流折现以及经济利润折现法的运用, 对多业务公司的价值评估、网络公司的价值评估、周期性公司的价值评估、国外子公司的价值评估、新兴市场的价值评估、银行的价值评估、保险公司的价值评估进行实际操作运算, 通过初、中、高级不同层次的价值评估训练, 让学生熟悉资产评估基础理论, 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程序,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估值的差异和特点, 熟悉和解决评估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 全面引入案例教学

《企业价值评估》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 这些案例比其他资产评估课程的案例要复杂许多,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案例分析好是讲好这门课的关键。案例教学一方面要与理论和各章节内容相结合[6], 要通过案例的分析将章节的知识点梳理一遍, 同时也要从案例自身的特点出发, 充分挖掘案例自身的典型意义[7]。比如《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前几章基本都是围绕快速消费品行业进行案例分析, 可以就该行业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的显著差异等进行分析, 找到该行业价值评估的共同之处。

(三) 积极探索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不同于毕业实习, 是短期的项目实习, 针对性更强。一般可设置成实习辅导、老师带队、现场互动、实习总结等四个阶段,

实习辅导:是指在实习前教师针对即将要开展的项目提前与学生进行资料熟悉、实习流程讲解。

教师带队:课程实习过程教师同学生一起参与到项目中, 一起体会实习过程, 解决实际问题。

现场互动:在项目现场学生、教师以及评估公司人员随时进行交流,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联系学生与评估人员, 保证学生能按时完成任务。

实习总结:项目完成后返校,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习的过程、某一环节进行总结和提炼。

三、合理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中既要考虑到课堂理论教学, 又要考虑多安排实践教学, 两者需要合理平衡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从本科生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出发, 本科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依赖性较强, 仍需要老师进行充分的讲解和理论阐释, 拟安排四分之三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本科生动手能力差,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演算, 很难自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 因此通过实践教学法让其熟悉实践流程和操作环节非常重要。拟安排五分之一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剩余课时安排一次实习, 考虑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可以将本科生的统一实习时间适当分配到本门课程。

四、实务人士讲座和实习合理结合

为更好地让学生接触实务工作, 了解当前实务工作的现状, 在“企业价值评估”教学过程中拟邀请上海已与资产评估教研室建立产学研联系的东洲资产评估公司、万隆资产评估公司、大华资产评估公司、汇信资产评估公司、达亚资产评估公司、青城资产评估公司、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派出专业业务人员到课堂中来开设讲座, 讲解实务操作案例, 让学生提前了解实务工作状况。此外, 资产评估教研室还将利用与工业制造、现代贸易服务、金融证券等企业的广泛接触和业务联系, 与资产评估业务合作进行评估实践活动, 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评估工作中去, 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理论, 掌握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冬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9) .

[2]常树春.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9, (5) .

[3]王立慧.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3) .

[4]尉京红, 王淑珍.资产评估高等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 2007, (6) .

[5]周娟.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 2009, (7) .

[6]彭赤兵.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探索[J].消费导刊, 2009, (2) .

浅析小学品德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师生互动;物质奖励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这就是人性发展规律中亘古不变的铁道理,所以,小学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提高警惕,重视和关注学生品德发展的情况,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马虎。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想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灵感:

一、制造兴趣教学的契机

有很多人都误以为小学老师是一个很轻松的职务,教学的知识点不深,没有什么升学率的问题,只需要有爱心会照顾学生就可以了。其实恰恰相反,大多数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很难在课堂上安定下来,安安静静地乖乖听课,特别是思想品德这种虽然很重要却比较枯燥的课程,更令教师头疼,因为学生不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做:活用多媒体设备,通过音乐、图片、旁白等途径,营造接近真实事件的背景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品德教学之中。

二、更加深入地了解品德的意义

要成为一个拥有优秀高尚品德的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小学生因为感兴趣而走进了品德教学的大门,向遥远而伟大的目标迈出第一步。但是,这只是开始,学生需要不断深化所见所闻的品德理念,不能只记得游戏活动的形式,这就进一步考验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对所展示的教学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解说,比如述说所播放电影中蕴含的意义,如《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教师可以这样解说: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不求回报由始至终的爱,故事中的父亲为了不埋没儿子小春拉小提琴的才华,让他能够实现梦想,总是竭尽全力地为他操劳、为他奔波,把父爱这个高尚的名词诠释到了极致。故事中另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就是江老师,他清楚以自身的能力不能让小春得到成功和荣誉,所以他痛苦地离开了与他亦师亦友的小春,让他向更好的老师学习,这种无怨无悔的来自老师的爱,也很令人感动。电影加上老师的解说,如此一来,学生就更能体会自己的父亲和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心存感恩,并为他们努力做到最好。

三、把品德付诸行动

小学教师所讲授的有关品德方面的内容并不是镜中月、水中花,它们必须真真实实地烙印在学生的心底,体现在他们平时的行为活动之中。所以,品德教学并不只是停留在课堂,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独自面对各种情况时,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达到这种程度,教师的品德教学才算成功。

1.赋予品德知识实际意义

思想品德课本的内容有时会很宽泛,对小学生来讲可能难以理解个中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扩展教学素材,比如跟学生分享一些具体的经验技能、应对措施等等。

2.教师评论的技巧

每个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教师要懂得聆听学生的心声,知道他们对某个点是怎样想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并列举一些相关的事例。不过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没做到或者做得不好的要给予正确的评论和建议,否决某个学生的观点时,不能太直接,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算强,要委婉地告知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例如,有些学生捡到钱会拿回家交给父母,老师应该这样评论:捡到钱没有据为己有这是非常好的品德,值得表扬,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捡到钱以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交给警察叔叔。

3.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

学生不可能与社会生活隔绝,所以学生一直走在社会生活的路上,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品德修养更多的是要运用到课外。学生应该坐言起行,拾金不昧、乐于助人、感恩父母等优秀品德都应该付诸实际行动。

伟大的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品德的光环会始终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共同的世界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参考文献:

陈云辉.刍议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才智,2015(24):54.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9

作者:周丽 时间:2012-11-07 19:56:05 设计意图: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人物”永远是创作画的主题,特别是自己身边人,如父亲、母亲、小朋友等。他们想画各种各样的人,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态,以表达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他们画的人却又总是“千篇一律”:圆圆的脑袋,直直的身体,木棍似的手脚„„显然,缺少一定的“画人”的技能,已阻碍了他们的发现和表达:以最新动画片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态小人物》中,好多孩子邀请身边小朋友——“模特儿”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但是他们不知如何表现出这些动态,好多孩子向老师“求救”:老师,这个弯下身体的喜羊羊怎么画?,老师,这个小人儿怎么画?

老师,我不会„„孩子们不甘于画那“千篇一律”式的小人,却又不知如何下笔画出那形态各异的动态人物。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画人的技巧,学习一些写生的知识,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感。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采用动态线条辅助的方法进行动态人物的写生,初步学习“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方法。

2、能够细致观察,掌握“写生”的含义,避免简笔人物的模式画法。

3、能够为画面进行想象添画、完善画面。

4、开发学生的爱好兴趣、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活动重点和难点:

学生能对人物姿势动态线条的勾画,并对画好的动态线进行补充。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铅笔、橡皮、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环节与内容:

1、教师示范人物写生画的方法,引导幼儿采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学习“整体(动态轮廓)——局部(衣物、装饰品等的刻画)——整体(线条整理、添画)”。

2、教师:今天老师就请动态线帮忙来和大家一起玩画人的游戏,谁愿意做我的“模特儿”出示一人物写生的范画(画中的人物身体用一条动态线表示),引导幼儿评价出发幼儿学习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画身体动作的方法。

(a)(b)(c)

图1.画人物过程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如图1(a)所示。

老师用一条线表示身体了,那这个人的身体动作是怎么样的?我们来学一学。

谁来帮忙把身体添画好?要让身体的动作跟这条线一样!

请一名幼儿上台添画身体轮廓,如图1(b)所示。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xxx小朋友的画,看她画的怎么样?如图1(c)所示。

老师:身体动态画得很好,你是怎么根据这条线画出身体动态的?(把这条线当作身体动态,沿着它画出轮廓。这个方法真不错,我们给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取个名字吧!)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叫做“动态线”。教师讲解示范:

1、整体动态的刻画:首先,我们来画他的头、脖子,然后画出身体动态线,沿着动态线画出身体线条,最后画出腿、脚,手。(用铅笔画)

强调两腿的画法,引导幼儿观察,避免腿部分开的“模式”画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写生。

2、局部细致的刻画:接下来我们该画什么了?

我们要把衣服裤子的样式、花纹等仔细地画出来,可以直接用水彩笔画。

引导幼儿不必拘泥与原来的身体动态形状。

3、整体画面的修饰:最后,我们要把画面上的线条整理一下。把不需要的铅笔线条擦去,需要的用水彩笔描画出来。

今天,我们学习了照着一个人把他画下来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写生。除了写生人,我们还可以写生什么呢 ? 引导幼儿添画:现在我们的这个人已经画好了,咦,他可能在做什么呢?他会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呢?

3、布置幼儿作业,教师辅导。

1、今天,我们就用写生的方法来画人,注意要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然后进行细致的刻画,画出衣服裤子花纹等,最后为这张画进行添画,使画面更加漂亮。

2、请一位幼儿做“模特儿”,其他幼儿进行写生。

4、作品展评。

师生共同欣赏、评论。结束语:

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10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常常在区域活动、过渡环节聚在一起游戏,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合作动机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的合作行为发展还不够明显。而让孩子通过合作化的共同学习一起感受合作的快乐,学会与人合作,不仅是他们现在成长的需要,对其今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现阶段我们班也在开展关于合作品格的主题课程,为了更好的满足孩子们发展的需要,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翻转垫子游戏中,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学习合作的方法,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乐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尝试协商、分工,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知道自己的任务,有初步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难点:能够相互配合翻转垫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自由分组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经验。

物质准备:垫子3块,记分牌、课件、黑板、桌子3张、布、幼儿操作材料(布、小人偶)3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介绍游戏材料和规则。

2.幼儿自由分组。

二、基本部分。

(一)初次尝试。

1.三组幼儿尝试并探索翻转垫子的方法。

2.幼儿分享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翻垫子的?翻垫子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3.小结:总结翻垫子的方法,小组成员的双脚都踩在一层垫子上再去翻折会更容易。

(二)体验协作。

1.播放课件,介绍游戏新规则。

2.2分钟小组讨论时间,然后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合作翻垫子的方法。

3.统计得分,并邀请速度最快的一组幼儿分享交流。

教师:“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在讨论时都商量了哪些内容?”

4.教师小结:“想要成功翻转垫子不仅要掌握翻垫子的方法,还要先商量好分工,学会配合,听从指挥,才能配合的默契。”

(三)难度升级,加深体验协作。

1.播放课件,介绍游戏新规则,小组进行比赛。

2.统计得分,公布比赛结果。

3.思考:在合作翻垫子的游戏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

4.小结: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合作完成,我们要商量好分工、听从指挥,相互配合,还要关注到同伴,帮助同伴一起获得成功。

三、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时间开展合作游戏《翻箱子》,继续探索与学习合作的方法。

教师:你们敢不敢挑战更有难度的合作游戏《翻箱子》?户外游戏时间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总结

一个真游戏,是能够快速吸引幼儿主动玩、主动学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中,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用音乐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游戏氛围,用倒计时器增加比赛紧迫感,烘托团队竞赛的氛围。

为了解决游戏中相互配合翻转垫子的难点问题,我最终投放易于幼儿操作的“布、小人偶”,在小组讨论环节投放,先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商量好翻垫子的方法,再通过在布上移动人偶,协商好成员移动的先后顺序,知道自己的任务,为合作翻垫子做好准备。

寓教于乐、寓社会教育于游戏之中,注重体验,在体验中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内化。活动中所呈现的三次游戏,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一次游戏,尝试探索合作翻垫子的方法,使孩子感受合作的愉快与重要。第二次游戏,在具有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幼儿体验分工对合作的重要性。第三次游戏,巩固团队合作方法的同时,能够关注到同伴,相互配合,和同伴一起获得胜利。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11

核心理念

基本流程

组织形式

上一篇:2008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讲话下一篇:访万家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