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1

化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概述

“策略”一词源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一直与“方法”“步骤”同义。在教学领域,“策略”主要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安排。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界定既有共性,亦有分歧。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在概念上有相近或易混淆之处,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教学策略特定内涵的深刻理解。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其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而教学策略则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的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通盘考虑教学的整个设计。2.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具有简约化、概括化、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要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4.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人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日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2

人教版教材中的统计教学是贯穿小学一到六年级的重要内容, 为了处理好本阶段的统计知识的教学, 我整体研读教材, 并牢固把握统计教学的根——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对教材的整理把握和前后知识的分析, 并根据学情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一、整体把握教材, 准确定位阶段教学目标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一册教材、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要从微观的角度深刻研究每一课时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层次和编写意图。把握文本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本节课在人教版第八册“统计”单元。课前, 我对小学阶段关于统计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相关的前后章节做了系统的了解, 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会分析并能简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增减和变化趋势, 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分析, 我认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因此, 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我要求学生在总结整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图形特点进行选择应用, 这也正是课标第二学段中的一个教学要求, 从而使这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做到了既对前面知识进行提炼升华, 又对后面知识进行铺垫、拓展。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有效达成阶段教学目标

本课承载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有效地表示数据这样一个任务。因此,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 紧扣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了说一说、辩一辩、选一选的内容。

[说一说]

同学们, 我们的家乡——新疆以她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原始古朴的人文资源、品不完的美食, 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旅游,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 需要对旅游的人数有一个大概的估计, (出示往年的一些统计数据) 旅游局的叔叔阿姨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你能用什么方法呈现出来呢? (学生述说理由)

小结: (课件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同时出示)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多少, 还能直观反映数量增减和变化趋势。

[辩一辩]

娜菲莎听后, 认为折线统计图优点很多, 就把“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在小组里讨论:这个统计结果用折线统计图是否合适, 为什么?

[选一选]

老师通过调查也制作了两个统计表, 你们帮忙看看, 制成什么统计图更合适呢? (出示两个统计表)

第一张统计表是四 (1) 班5位同学的身高数据;第二张统计表是四 (1) 班一位同学2010年~2013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

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谁高谁矮很明显。

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能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追问:那么你觉得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呢?

顺势小结:只需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用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如果要分析出数量增减情况和变化趋势, 进行预测, 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所以在制图时我们一定要根据需要,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去选择。

1. 问题情境促思维发展。

教学时, 我采用问题情境串的方法, 由问题的需要引出例题, 通过学生说一说这个例题, 统计的结果哪种方式呈现好, 观察分析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这样既整理提炼了统计图表的特点, 初步感受选择要根据图的特点以及分析内容的需要, 又使学生对统计图表特点的理解, 从具体、感性的低层次向概括、理性的高层次发展。紧接着通过学生“辩一辩”小古丽调查的四个景点旅客的人数, 制成折线统计图合不合适,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进一步体会用折线统计图不合适, 而应该为条形统计图, 掌握选择的方法, 最后用“选一选”的方法, 让学生判断两个统计图表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最合适。通过“说一说、辩一辩、选一选”的问题情境, 提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应用, 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与灵活。

2. 比较中突破重难点。

小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防止知识混淆, 提高辨别能力, 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体会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 我将三种呈现数据的方式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 让学生比较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整理提炼后学生的思维清晰了, 建立起了一个知识系统。又通过两个相关内容, 但不同方面的练习 (选一选)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生比较出什么时候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什么时候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的认识提升一步。

三、联系生活, 发展核心目标

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统计观念的培养。本节课另一个目标: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体验到统计的价值,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课前, 指导学生预习探究;通过网络、报刊、书籍、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统计图, 从而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从学生感兴趣的新疆旅游情境入手, 再到体验数据的呈现方式和对数据进行分析, 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全过程地参与, 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在对两种统计图特点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 我在课的最后, 又通过对全球气温变化图的分析, 以及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统计应用的广泛性, 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价值。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3

一、与班集体建设相融合,变“孤立”为“协作”

我们都知道,要想用优质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品德课程必须要实现与儿童生活的对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班集体内的生活时间占据了儿童生活的绝大部分,集体生活对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老师也必然会从学生思想、课程学习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班级管理要求,会想方设法的开展班级活动,进行班集体的建设。品德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要参与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不应该脱离班集体的建设过程。而应该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特点,有效地融入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把品德课程中提出的各种德育教育要求衍生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中。依托班集体,把原先孤立的课堂教育,拓展为相互关联、互相协作的班级教育活动。

二、布置德育实践作业,变“讲”为“做”

适当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一天学习的有效手段,以知识学习为主的语文、数学等学科需要布置作业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同样,我们的品德学科也可以布置一些德育作业,来进一步地巩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起到拓展教学时空的作用。

在学习了《孝心献老人》之后,正逢重阳节,我就布置了“给自己家中的老人做一张孝心卡,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好”的作业。既完成了书本上制作孝心卡的任务,又让学生通过打电话、问好的形式,实践了品德教育的要求。德育实践作业地布置,使品德课由简单“动动嘴皮子”,变为了“不仅课堂上要动嘴说,还要在生活中动手做”。把单纯的课堂活动,拓展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德育实践作业的实践,既是对课堂的补充,也拓展了品德教育的时空。

三、与学校主题活动相融合,变“小”为“大”

品德作为一门学科,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每周为两个课时,从课时量来说依然处在一个“小学科”的范畴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要拓展品德教学的时空,我们除了采取在教材基础上,不断的开发、补充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量不断增加,使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从课程的角度去拓展我们的教学时空之外,更要探索课程之外,拓展教学时空的方式和方法。和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前面提到的品德教学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其实也是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只不过更加侧重的是班级层面。学校内的德育活动除了课程、班级内的活动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学校层面的集体活动。比如少先队日常开展的各类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评比,结合如“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的专项德育活动,还有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开展的特色活动。但是,不管是学生的检查评比,还是学校内的文化建设,都肯定会涉及到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学生道德实践很好的机会。所以,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们的课程应该主动和这些活动接轨,或者由我们的课程出发,促进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

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有效的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跳出了教室和时间的约束,拓展了教学时空。而且使我们的“小”课堂,变成了“大”课堂,学生的道德学习有了现实的依据和检验。

四、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变“质数”为“合数”

品德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的教材设计中,包含社会、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许多内容。所以,品德学科的教学活动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之外,还非常重视利用课程的学习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生活能力的作用。

学科的特点,告诉我们,品德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包含很广的学科。在教学上,我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演绎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漫画邮政》时,我们可以把品德课堂转变为美术、劳技课堂,由了解邮政知识,拓展到创作邮票作品和书信的投递实践;在学习《神奇的电话》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与课堂外的人进行连线。在外来务工人员多,或留守儿童多的学校,在课堂上让他们和自己的亲人通话。通过课堂模式的转变,把单纯的知识了解、传授性的课堂,演变成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的舞台。在如学习《网络世界》时,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把课堂搬迁到学校的计算机教室,首先在空间上给学生来一个转变。条件不允许的,也完全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自行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的过程,即是学生了解的过程,更是感受信息发展带来便利的过程。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转变,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化。学科融合的过程,会使我们的品德学习从内涵极少的“质数”变为内涵丰富的“合数”。数学中“合数”的数值愈大,包含的“因数”会越多。其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方式越是多样化,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越丰富,我们的教学时空也会越广阔。

在实际的品德教学过程中,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过,拓展教学时空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对课程的理解。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带来的会是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观念发生了变化之后,课程实施者必定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课程进行演绎。教学的时空,也会因此而发生不断的演变。

【作者单位:台州市椒江区云键小学灵济校区浙江】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4

(一)专业规范的制定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管理监控制度。

1、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作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始终坚持以德立人,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同时,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一线护士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

3、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三年内,力争国家精品课程达到1~2门,市级精品课程达到2~3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3~4门。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护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继续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在护理校本双语系列教材试用和修订的基础上,与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护理双语系列教材。

(二)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临床,逐渐增加接触临床的时间,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见习、实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悟、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实施严格的考证制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护理技能考证合格证书”,部分学生参加国际“护士执业证书考试”,提升就业竞争力。

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三)教学条件建设

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的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完成各级各类教材6部,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实践教学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现有附属或教学医院的基础上,力争新增5家社区实训基地。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

1、开发教材。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完成各级各类教材6部,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鼓励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自编教材,与医院临床共同开发紧密结合护理实践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必须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审核通过可以使用)。

2、实践教学。加强“院校融合”必须充分体现在校内实训环境和设施改造的投入,使之更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建设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护理实训基地面积,争取2010年新建护理实训大楼,建筑面积将达到8000㎡。完善重症监护多媒体控制系统、急救HPS智能化教学系统、心里咨询、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模拟实训室。

(2)建立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开发并运行包括教学软件(技能操作流程、技能影视录像)、管理软件(实训室全程运作记录、监测)在内的实训室一体化软件系统。

(3)加强实训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践基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3、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附属或教学医院的基础上,新增5家社区实训基地。发挥三甲医院实习基地的优势,为专业教学实现课堂与临床实践“零距离”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习标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生产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院-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四)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改革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护理过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式教学。

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采用PBL教学改革,情景式、剧本式等多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对重点、难点、图示、操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达到80%。

2、根据临床护理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方案→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践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五)教学管理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校、系二级管理的模式下,充分发挥二级系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1、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建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加强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分别将教学资料分类管理,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学生成绩、专业特色等类。

(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以护理实训中心为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相关校外人员提供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专题讲座。

1、承担各级护理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多所学校培训师生。

2、以护理岗位资格和认证考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示范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3、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急救知识以及提供生活服务、居家护理、终极关怀的专题讲座。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5

英语教学论文:注重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任小平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当中,怎么才能了解学生的会与不会,掌握还是没有掌握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教学反馈。

所谓的教学反馈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也就是学生后将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教学反馈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如,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馈,但其中我以为在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馈是教师应用最多、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反馈方式。下面主要就此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察其神。根据学生行为动作的反应,在适当的时候对他进行点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和判断学生是否对已学知识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的表现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各种各样的信息。

1.从课堂上学生整体的表现来看,假如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说明他们是投入的,享受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适合他们的。但如果学生过于亢奋,思维往往是流于浅薄、狭窄的,行为是冲动的,语言是不假思索的,这时教师要及时降温:请保持冷静,认真思考!会听才会学!从而让学生保持适宜的兴奋度。

2.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没精打采,昏昏欲睡,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或内容或许出了问题,这样学生思维就会僵化呆板,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这时要反思一下,想方设法尽快改变方式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比如增加一些游戏或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等等。

3.课堂中教师应密切关注中差生的表现。因为提高中差生的成绩是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关键之所在。布卢姆承认在学习中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这并不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倾向不同。他认为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只要有足够时间,可以相信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改进就需教师的耐心和时间,及时对学生某些学不会的知识进行补救,这样就给他们在学习道路上扫清了障碍,学生就会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因此,每节课都要时时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处处观察他们的反应,下课前要尽可能留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错题严格要求改正,直到正确掌握;下课后对其没有掌握的知识花时间进行查缺补漏,从而磨炼其意志,只有这样长期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从而整体提高班级的教学成绩。

二、教学后的反馈

教学后的反馈包含很多方面,其中的作业和测试是最主要的书面反馈方式,当然,口头反馈也不能忽视。

1.通过作业反馈。作业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反馈。它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能是教师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灵活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纠正学习过程中的失误,继而主动巩固复习所学知识,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作业反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学生首先要端正态度,只有正确的态度才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2)反馈要及时。作业要及时批改并返回给学生,否则学生很快会遗忘,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改进作业反馈的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途径。

(3)反馈要详尽。很多教师平时总是在学生作业本上只打“√”和“×”,这样有些学生可能一头雾水,不利于学生的改错,所以,批改时尽可能指出错误所在,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从而更有效地纠正错误。

(4)反馈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常常会犯不同的错误,而同一个题也会出现不一样的错法,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问题。当然对于普遍性的或较典型问题应尽快在课堂上处理,特殊性问题特殊处理。

(5)反馈要落到实处。学生也许改了,但是否真正掌握了,还是个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改错,不懂要问,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还可引导他们使用改错本,把平时的错题累积起来,经常性的翻看,会很有好处。

2.考试后的反馈。考试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考试可以使教师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纠正。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收集考试后反馈的`信息,通过考试中的题目分析、错题分析、分数分布情况等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方式方法。针对每次考试,教师可就每个错题进行统计,全班错的人数多少。假如错的人数太多,说明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没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对此类知识给学生进行重新强化,以达到人人通过。

3.口头的反馈。课后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或建议,比如学生的学习水平、听课的态度、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希望教师怎样教学等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反馈。应把这一过程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措施优化信息的反馈,使信息反馈灵活、及时、反复、多向,并对反馈的信息加以充分的分析和利用,以利于时时处处调整我们的教学,使之更适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6

如何设计好教学预案呢?本人认为,一份好的教学预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旨明确的课题即教学内容,二是简明扼要的学情分析,三是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四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五是教学资源准备,六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七是条理清晰的教学过程,八是适度的作业设计,九是接近完美的板书设计,十是有价值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应写明教材版本、册数、页数、主要内容、练习内容以及拟定的课题。

二、学情分析:主要包括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设想以及预设达成的目标等内容。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预案中学情分析我是这样写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的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百分数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分数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从而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深刻领会百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认识到百分数为何又叫“百分比”和“百分率”,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适当改进教材内容,让学生收集贴近实际的、生动的百分数材料,力求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过程,力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收集、统计、分析、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标准》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要学习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与数学活动经验;二是会用数学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三是体会数学的价值;四是能创新发展。新课程标准又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始终考虑到这三大方面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是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点老师们都能写好。

过程与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结论,自从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是数学过程的教学”,对数学教学做出了“教结果,更要教过程”的过程热潮,课标顺应历史潮流和数学学习规律,将“过程”与“方法”连接起来,作为三大目标之一。目标中一般用“经历……的过程”来表述,如“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等。方法是能力的核心体现,一个学生有没有数学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他有没有方法;一个学生的能力强不强,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他的方法的优劣。因此要把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数学方法作为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点往往会被老师们忽视或者不知道怎么写,其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自信心以及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等都可以归属到这一目标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通常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有时和教学重点一致,有时不一样,而且不是每节课都有教学难点。由于教学难点一般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比较大的内容,因此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确定。

五、教学资源准备:一般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教师的一般有小黑板、口算卡片、文献资料、挂图、模型、实验仪器、投影片、课件等,学生的一般有围绕学习内容收集的信息、动手操作的工具、材料等等。

六、教学方法: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学方法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选择教法应处理好三个关系,即:(1)多样性和综合性;(2)灵活性和调控性;(3)积极性和整体性。选择教法应考虑(1)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起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如何利用直观教具,搞好演示实验,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3)如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经过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4)如何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辨异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难点,解决疑点;(5)如何通盘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事物的序列,安排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七、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也不尽相同。新授课一般有导入、自主建构、练习巩固、总结评价、解决问题等环节组成。下面就教学过程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教材:

我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景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二)、关于导入: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求注意如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①要针对教学内容。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低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高年级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等。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

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 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基本形式与方法有。

(1)、温故导课;(2)、解题导课;(3)、激情导课;(4)设疑导课;(5)故事导课;

(6)、创境导课;(7)、演练导课;

(8)幽默导课;等等。

(三)、关于问题设计:

1、提问设计要突出“六性”

(1)具体性;(2)明确性;(3)和谐性;(4)适度性(5)启发性;(6)趣味性。

2、提问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

(1)所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没有思考性。“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口头禅的设问要克服掉。

(2)前面知识学生已经很熟悉,所要问的结论已经很明朗,学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出来的问题。(3)提问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提问的问题太大,大部分学生无法回答。

(四)关于语言

课堂语言有两种:第一语言,由语言和声音构成(听觉语言);备课时就要构思好教学语言,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有意识地克服口头禅,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第二语言,流动着的行体动作(视觉语言)。体态语言有组织教学、谐和关系、突出重点、强化感情、加强直观、美化朗读、激发兴趣等作用。(五)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的构成。必须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一般4-6人)组成,既要注意小组成员能力的搭配,又要注意使组员愉悦地接受这一小集体,并积极参与其中。

2、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明确,如:组长、记录员、维持活动者及报告结论者。每个组员分工合作,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提高。组员在小组中的身份就注意调整、变换,让每个组员从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3、讨论时间的调控。小组讨论必须要有充裕的时间作保证,否则,讨论就会流于形式,教师就根据讨论的需要,作好安排,让每一分钟都不浪费。

4、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位置。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首先是巡视、倾听,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参与到需要帮扶的小组中去,以便在随后的小组汇报中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

5、对“学困生“的帮扶。有时,小组的讨论和学习可以仅仅为了帮助学困生,比如:一个新的知识学习后,学困生往往还是不能正确的理解或运用,这时,小组中的一部分成员可以再次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学困生听,或促使学困生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以便得到及时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集体的力量得到充分的体现。

6、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汇报衡量,既要注意对学习讨论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对结果的评价。同时,应培养起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比如:小组讨论评比表等,从而激励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7、开展讨论的时机:

(1)、在学生疑惑时讨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我认为,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比例的知识时,有一个学生问:“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吗?”这时引导学生根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条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认识。

(2)、在概念模糊时讨论。比如:“质数、互质数的概念”,学生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时出示几组数(8和9,5和7、7和9)让学生讨论、分辩几组数各自的特征以及几组数是不是互质关系,由此建立起质数、互质数的概念,使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能力;抽象、归纳能力都得到了训练。特别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能促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建立。

(3)、在揭示特征或规律时讨论。比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首先出示了一道题目:把8、5、15、30……分成两组,使两组数分别能被2、5整除。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在讨论中研究、概括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完成填空题:()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这样的分组讨论教学,不但使学生通过观察、议论、看书、抽象、归纳出了特征。也就是自主探究找出了规律。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全面的多角度的。在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书上介绍的方法,再分组讨论交流,加深认识。

(4)、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组织讨论。开放性题目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采用讨论形式,对不同的解题方法交流并及时反馈,可拓展思路,比如:根据下面的条件补充问题:“六

(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18人,”根据这两个条件学生通过讨论,补充出了近十个目前大多学生都能立即解决或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一节课讨论的次数不能过多。

(六)关于总结:

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要尽量引导学生总结,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学法之中。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八、作业设计:

作业的数量要适度,确保中等以上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选编一些题目代替课本上的习题。只要能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即可,象六年级课本上的习题比较多,不一定每题都做。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板书存在的价值就在辅助性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它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直观性原则,精心构思,高度概括教学内容,揭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还具有规范书写的示范功能。板书设计的要求是:重点突出,目的明确;逻辑严谨,展示思路;要言不烦,以少总多;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形式多样,变化有趣;书写规范,美观醒目;出示适时,大小适度。板书设计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内容分,有纲要式、情节式、形象式……按形式分,有并列式、从属式、演绎式、归纳式、对比式、对称式、照应式……按出现的方式分,有投影式和书写式,单色式和多色式,渐成式和一次式……

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要以课堂教学为本,内容要真实,文风要朴实,一般可以写以下几个方面: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

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那谁来说说,片中的小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爱、温和、善良……)

狼呢?(凶狠、凶恶、蛮不讲理……)

师:谁来说说“狼”字怎么写?(学写生字“狼”)

生:左边一个“反犬旁”,右边一个“良”字。与“狠”作比较,帮助识记:“反犬旁”大多表动物,凶狠的“狠“加上点就是狼,而狼就是一种凶狠的动物。(生书空,师板书)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 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板书:

故意找碴儿)

2、师: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找碴儿)(注意读好儿化音)

“找碴儿”是什么意思?(找理由,找借口,挑毛病、没事找事……)

3、师:那么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

那又是哪三次碴儿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快速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并且认真地读一读。(学生读、划)

4、交流。(逐个出示三次碴儿)

你们划得一样吗?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第一次找碴儿)

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2、师诱导,让学生为羊辩一辩:哎,对呀,小羊怎么可以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明明是小羊做得不对呀!怎么说是狼在故意找碴儿呢?

生:不对,小羊是在喝水,又不是在玩水,怎么会弄脏狼喝的水呢? 生:这河里的水又不是狼家的。……

3、出示第三小节,谁来读一读小羊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小溪。(板画)谁能来把狼和羊的位置指给大家看?(生上台贴图)师生交流后小结: 一般来说,河流的高处叫做上游,低处叫做下游,水是从上游流向下游的,也就是从狼那儿流到小羊这儿的,是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的,也就是说水是不会倒流的。小羊是不可能弄脏狼喝的水的。

(2)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羊说的这句话呢? 出示“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师:指名读,小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据生答出示“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小羊为什么不这样说(手指下句),而这样说呢?(手指上句)

你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感觉到什么没有? 生悟:(小羊害怕,委屈,胆小……,狼是在冤枉它)师:对呀,我们再来把小羊的委屈读出来。(指名读)

(3)师:小羊说的这句话,谁能用上“因为

,所以

。”来说说看。

(4)小结:这样看来,小羊确实不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而狼却偏偏这么说,这就是在——故意找碴儿(5)分角色朗读。

谁来读狼的话?小羊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带上动作、表情把狼和小羊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6)分角色表演。请一男一女带头饰表演;其他孩子当评委。

过渡:狼第一次故意找的碴儿,有没有成功?(被小羊反驳了)但是狼有没有放弃,(没有,继续找碴儿),那狼第二次又是怎样找碴儿的呢?小羊又是怎么反驳的?

四、学习四、五小节(第二次找碴儿)

1、自学要求:

轻轻地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羊不可能在背后骂狼,因为它去年还没出生……

3、讨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适时引导)

(1)卡片出示:背地里

“背地里”是什么意思?(背后、狼不在面前时讲它的坏话)。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在背地里骂人。(德育教育)

(2)理解“气冲冲”

狼发怒了,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了(指名读)评一评,要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嘴上,还要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脸上。来,带着你们的表情,再读!

(3)小羊在这里为什么是“喊”而不是温和地说呢? 从“喊”字你能体会到小

羊当时怎样的心情呢?(着急、害怕、被冤枉、委屈)师:我们试着读读!多种形式读。(一二组——三四组分角色读)

4、小结:你看,小羊去年还没有出生,所以是不可能在背地里骂狼的,可狼却硬要这么说,显然,这又是狼在——故意找碴儿

五、学第六小节(第三次找碴儿)

1、师:狼故意找的两次碴儿都被小羊反驳了,你猜猜狼接下来会怎么做? 生:更加凶狠,生:恨不得把小羊一口吞下去……

师:于是,狼不想再—— 生:争辩了

2、(出示:争辩)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

师:对呀,狼刚才两次所讲的都是在——故意找碴儿,它的目的就是想——吃掉小羊,但是一次次都被小羊反驳掉了。如果狼再争辩下去,那第三次、第四次都会被小羊反驳回去,所以它不想再——争辩了。

3、(出示第六段)

师:于是狼大声嚷道—— 生读(狼第三次找碴儿的句子。)

引导:狼说去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真是蛮不讲理,狼为了吃小羊而在——故意找碴儿。(指名读,男生读、齐声读)

评:狼现出本来面目了,开始动手了…… 师:说着,就往小羊身上—— 生:扑去……

4、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狼向羊扑去……”省略号什么意思?(故事还没有结束)

那么故事的结果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自由交流,简单编编故事结果)

六、总结并揭示寓意。

1、师:课文读到这儿,你们看,狼故意找了这三次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目的就是为了想吃掉小羊,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凶狠、凶恶、可恶……)

2、师导并揭示寓意:那么对待向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应该怎么做呢?

(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像有的小朋友所讲的小羊一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它们……)

3、读一读: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4、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有声有色地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七、作业。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7

一、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教学行政管理

1.确立一个管理理念。

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是一切教学活动规范、有序、高效进行的保障。学校牢固确立“精心是态度, 精细是过程, 精品是成效”管理理念, 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及各系部、相关处室的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工作, 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主要领导定期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教学一线做专题调研, 三个副校长各联系一个系部, 及时把控教学工作中的新动向。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 及时总结、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把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2.实施二级管理模式。

根据科学规范、分级管理、精简高效、统一协调的原则, 2008年开始学校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心向系部下移的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健全二级教学管理队伍, 明确二级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形成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系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和结构合理, 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各司其责, 使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注重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执行三项日常规范。

按照国家、省和学院有关要求, 建立和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 并结合实际及时进行制度更新。近年来, 学校先后出台《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教学管理常规》及相关配套制度,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和学校教学管理行为有明确要求和流程步骤, 形成“人人心中有常规, 教学环环能落实”的管理工作格局, 使“教”、“学”、“管”三个方面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建立和谐、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 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化专业调研,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

1.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院有关文件要求, 通过市场调研, 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通过职业和课程分析, 确定专业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专家论证、统筹安排, 确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6个专业的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程序规范,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 职业面向清晰, 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 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教学进程安排合理, 体现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特色。

2.全面实施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 紧跟区域卫生事业发展新趋势、追踪医药卫生技术发展及行业执业资格标准新变化, 定期开展专业调研与论证, 滚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学校组织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开展历时两个多月的专业调研与论证, 对6个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修订。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模块”课程体系结构更加优化, 更加符合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职业岗位要求和执业资格标准。经学院审批后, 于2010年秋季始全面实施。

三、强化教育改革, 完善课程管理

1.合理确定课程标准。

根据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和对应的工作过程、任务的规范要求, 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对我校6个专业86门专业课程开展课标的修订和论证工作。新课标编制程序及内容、格式符合学院的规范化要求, 已与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实施。

2.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围绕医药产业、卫生事业发展和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要求, 扎实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外科护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基础》、《检验技术》4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人体结构》、《康复机能评定》2门课程被确立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同时, 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专题研讨和专项培训活动, 认真总结推广实践探索的经验, 努力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带动课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

3.规范选用优质教材。

学校重视教材建设与管理, 有专项管理制度和教材选用程序, 专人负责教材进库、保管、发放等工作, 教务处负责管理, 教材室具体实施。德育课程和公共课程教材由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 分别由市教育局、学院订购。专业课程教材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坚持“择优选用、更新选用”的原则,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教材目录, 经课程教师共同商定—教研室提出教材选用申请—系部核准—教务处审核、汇总—主管校长批准—校采购小组统一招标订购。专业课程使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教材比例达75%。

4.重视开发校本教材。

坚持“以校为本, 以生为本, 彰显特色, 丰富教学, 适应需求”的原则,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 依据专业课程标准,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组织编写符合学生实际、体现“任务驱动”和“四新”要求、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校本教材23本。

四、强化能力培养, 完善教学运行管理

1.全程优化课程教学。

牢固确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管理理念, 全力推进三个《常规》的学习、认同、贯彻、落实, 从宏观上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紧跟课改步伐, 转变教学及管理理念, 从微观上规范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行为, 转变教学及管理方式, 课程教学及管理各环节科学、规范、精细、有效, 实现课程教学的全程优化,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确保教学质量整体提高。近2年, 我校护考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发, 建立由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跟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全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见习和实训环节 (如校院合作青年志愿服务基地等) , 加大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外活动及休息日开放四大实训中心 (学生学习管理部具体实施) , 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和提高;注重实训环节与职业资格、技能大赛、社会服务三个模块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期末和实习前后的集中实践和考核环节, 精心设计内容, 妥善安排时间, 周全落实场所, 切实保证指导到位, 严格完成实践考核;加强校院合作, 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共同管理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 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学生在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中连获佳绩, 实习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

3.重视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

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环节, 并在2007年级开始实施, 在学生跟岗实习前进行专项辅导, 明确选题范围、明确撰写要求、明确指导教师、明确考核标准及方法, 目前, 学生正在跟岗实习中边实践边积累、总结、反思, 做好各项准备。

4.精细推进顶 (跟) 岗实习。

学校高度重视跟岗实习实践环节, 加强校院合作创新管理, 形成精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 提高跟岗实习质量, 学生、医院、学校三方共赢。 (1) 精细编制一本《毕业实习手册》, 涵盖实习大纲、规章制度、安全防护、心理调适等四项内容, 指导学生规范、文明、安全、快乐实习。 (2) 精细撰写两类文章:实习日志和毕业论文。 (3) 精细建立三个稳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6家医院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 ;稳定的合作教育管理组织 (形成分管校长负责, 教务处牵头, 系部、各实习单位及学校相关处室密切配合, 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实习组长共同管理格局;校院合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有6位成员按地域分片辅导管理) ;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 (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库, 实行校院合作动态管理) 。 (4) 精细强化四点要素:优布点 (择优选择实习点) ;严进点 (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达标方可进点实习) ;勤查点 (2周1次网络询查, 2月1次辅导员进点巡查, 1个季度1次教务牵头专项检查, 每年一次校长带队综合检查) ;高指点 (选派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 。 (5) 精细实施五项考核:实习前理论技能考核 (不达标者不能进点实习) ;实习出科考核 (不达标者不能出科轮转) ;实习期间四次模考 (连续两次不达标者终止实习, 召回强化) ;综合技能巡回抽考 (达标率低于80%、70%、60%分别对实习单位亮黄牌、红牌、取消实习点资格) ;实习结束时的综合考核 (不达标者不能参加毕业考试) 。 (6) 精细开展六个合作:校院合作制订实习大纲, 合作带教, 合作管理及考核, 合作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生, 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研究, 合作指导就业、创业。

五、强化标准建设,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一套标准。

学校对教学主要环节制定了较为系统、完整、详实、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教师任课资格等十项标准 (53条) , 进一步修订三个《办法》、五项制度 (即教学质量考核及奖惩、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及教学常规考核办法;听课、日常教学秩序检查、教学质量综合检查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及整改及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教学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将课程目标具体化, 并分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有程序、有步骤、有方法, 便于教师执行、操作, 也利于学生有目标、有步骤地自主学习, 对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起到监控和保障作用, 为教师认可和接受;制定的教学质量考核及奖惩办法等相关文件, 在实施过程中能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突出二个重点。

二个重点即对教学质量形成的主导 (教师教学) 和主体 (学生学习) 。根据教学的本质和新职教课程理念, 学校在落实教学质量要求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加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两个方面的监控,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证。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各系部专设教学督导员, 各班级有学生信息员, 形成四级监控网络, 按照年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方案, 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

3.实行三全监控。

有序开展校系二级日常监控、督导机构专职监控、全体师生自我约束的“全员”质量监控, 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控, 对形成教学质量诸因素的“全面”质量监控。实行“三结合两对照一条线”。“三结合”: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自查互查和领导检查相结合, 抽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两对照”:用三个《常规》和学校管理实际现状相对照, 用同级同类的兄弟学校管理水平和本校管理水平相对照;“一条线”:做到“定标—达标—检查—反馈—调控”一条线。全校上下, 人人参与, 处处夯实, 造成多角度、全方位抓质量的工作态势, 迅速推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上台阶。

4.实施四维评价。

开展由学校各级领导、教学督导、师生双边、行业专家四个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 通过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 对人才培养各阶段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达成进行评价, 对评价结果及时分析、反馈, 并加以落实。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科学、评价过程规范和评价结果落实, 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六、强化科学发展,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

1.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学校按照国家、省教育部门和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及教师队伍现状, 科学制订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办法,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结构优化、梯队合理、业务精湛、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适应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

2.不断完善发展机制。

注重“以人为本, 促进发展”, 出台《教师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标准》、《教师考核细则及评分办法》、《“五阶梯”教师评选标准》等系列政策文件和相关制度, 教师发展目标明确, 纪律严明, 责任落实, 在规范的基础上引入激励机制, 在竞争的基础上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不断完善教师发展的健康的运行机制, 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多搭展现才能的舞台,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舞台上唱好教书育人的“戏”。

3.有效落实发展措施。

(1) 一档建库奠基础。以专任教师为主体, 以学校师资为依托, 以社会教育资源为补充, 建立滚动管理、构建合理的师资库, 并为每位教师建立一份电子专业成长档案 (学校所有教师、82位外聘教师、302位实习医院教师) 。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平实和谐、富有人性化的基础管理平台。 (2) 二重结对强“双师”。以双重师徒结对的方式强化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培养:青年教师与同课程教师结对的同时, 公共课青年教师再与专业课教师结对, 使其能更好更快地了解专业、职业和行业的特点及对职教学生的要求, 自觉地使自己的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专业课青年教师再与医院临床一线骨干医护人员结对, 使其能够及时掌握最新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 形成职业能力, 有效进行职业指导等。 (3) 三室创建重团队。一是创建4个市名师工作室, 评聘8名导师, 形成了有28名教师参加的4支教学团队及梯队, 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五课”教研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二是创建2个市创新工作室, 评聘4名导师, 组成了有17名教师参加的2支创新团队, 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术开发方面凸现成效。三是创建市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 已有省、市立项课题8项, 32位专业教师参与关于药物及食物对消化道肿瘤影响机制的研究工作。 (4) 四径合作求发展。一是校院合作, 促进专业教师临床专业实践、外聘专业教师遴选等制度落实, 优化双师素质和结构;二是校际合作,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提高综合素质;三是与高校合作, 通过进修学习和在职读研, 优化知识、学历结构;四是与科研单位合作, 在科研任务驱动中, 提高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 (5) 五项培养显实效。通过落实“五阶梯”培养方案, 有效实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和突出双师素质的培养, 要求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向“十个一”的目标努力, 即:树立一个好形象, 练就一流基本功, 掌握一套教育理论, 精通一套专业技能, 具备一项服务社会的特长, 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 创出一流的好成绩, 总结一套好经验, 熟练使用一套电教设备, 获得一流的教改成果。促使教师苦练内功, 争先创优, 争当骨干, 争做带头人, 争做研究型、双师型教师, 争当名师。目前。学校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 全国职教名师1人, 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各1人,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 教授1人, 副教授46人, 学院专业带头人3人、教学能手2人, 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1人、成员4人。双师型教师达61%。

七、强化质量意识, 完善教科研管理

1.创新机制引领质量。

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对教学质量的引领作用, 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及督察考核小组, 形成学校 (教科研处) —系部—教研室—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 创新教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及机制, 坚持管理、指导和服务并重, 确保教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的开展。

2.构建标准提高质量。

在加强教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 逐步形成五年规划标准、年度课题指南标准、立项评审标准、开题标准、中期检查标准、结题鉴定标准、成果评优标准, 构成了一整套质量标准体系, 保证了教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健全制度保障质量。

学校先后制 (修) 订《教科研管理暂行办法》、《教科研“八个一”制度》、《教科研成果考核指标》、《教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等制度, 有效提升教科研水平和质量。如课题研究严把“五关”:入口关, 保证立项质量;过程关, 保证研究质量;出口关, 保证结题质量;公示关, 保证推广质量;奖惩关, 保障学术质量。

4.抓住重点推动质量。

学校以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为抓手, 重点研究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不断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性, 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1) 教改实验。以学院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平台, 牵头组织6所成员学校及相关医院, 开展“3.5+1+0.5”五年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有效提升我省五年制护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阳光在心里, 微笑在脸上, 活力在课堂”主题研究为路径, 推进广大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以“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展示”、“教学技能竞赛”和“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为载体, 提高教师课改能力和水平;以承办省、市课改培训班、课改现场会、教科研工作会议和编印《淮安临床医学》、《校刊》等为契机, 促进教改课改成果的交流与应用。 (2) 课题研究。已有《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建设研究》等19项省、市立项教改课题, 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应用, 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激发和挖掘了全体教师参与教改热情与潜能, 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普遍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一批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科研意识强、视野开阔的中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 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到实质性地增强。

5.强化成果检验质量。

2009年以来, 先后获得“省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全国德育管理科研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主题教研年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省市级立项在研教改课题19项, 结题课题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个,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72篇, 获奖论文99篇;编写出版教材35本, 校本教材23本。90%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 国家、省、市教学技能竞赛获奖82人次, 省、市级教科研先进个人23人。

八、强化管理文化, 凝练精细化管理特色

学校教学工作具有规范化管理的优良传统, 积累过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精细打造管理文化”。学校确立了“精心是态度, 精细是过程, 精品是成效”的管理理念,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 严谨工作, 务求实效, 扎扎实实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今年制订和实施的三个《常规》、一个《标准》, 明确和规范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最大程度地优化每一个细节, 一丝不苟地落实每一个细节, 并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检查和考核。全校师生自觉追求教学、学习、管理的高效和卓越, 把精细化的方式作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逐步形成教学管理中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局面。如在跟岗实习管理中与医院合作创新, 形成精细的“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 是我校坚持用精细化的理念引领教学管理改革、用精细化的制度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用精细化的工作打造教学管理特色的具体体现, 将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积极完善, 积累经验, 凝练特色。

“风劲潮涌, 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 更需快马加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五年制卫生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要强化教学管理, 做到确定一个管理理念, 实施二级管理模式;执行三项日常规范。要强化教育效果:做到合理确定课程标准, 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规范选用优质教材;重视开发技术教材。要优化能力培养, 要强化标准化建设做到建立一个标准, 突出二个重点实行三全管理实施四维评价。要强化质量意识。

实践教学教学成果 篇8

使训练收显著之效,有许多工作可做。本文从前期准备、强化技能、实施指导和创新激励等

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认为是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好做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 工程训练 提高质量

工程训练在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科部属于实践教学环节,2004年正式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安排在大二、大三学年总共四个学期,每学期两周时间,该部在此实践教学环节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工程训练已形成该部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该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协调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保证其教学质量,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其整体效果,所以注重其教学过程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科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效显著,经过充分调研,总结了下列几点教学策略。

一、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1.知识点、技能技术的准备

一个工程训练项目,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术,学生要完成好一个训练项目,就应该尽可能地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即时学习即时综合运用,是针对当个学期某门课程开设工程训练的目的之一。所以,针对该门课程开设工程训练的指导教师就会提前将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技术或在课内或在课外告诉学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多去积累这些方面的东西,同时也会抓紧时间充实和完善所关系到的该门课程以外的东西。

2.工具、材料的准备

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该部提倡学生进入大二后,每个人应该自己准备一些工程训练中常用的电工工具和元器件、原材料等,如万用表、电烙铁、尖嘴钳、斜嘴钳、镊子、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等。学生有了这些东西,不单是用于工程训练当中,还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兴趣制作。至于大型或贵重实验器材、易耗品、易损品等,在工程训练开展前(一般一周之前),他们就已经备好,这样,就不会出现工程训练期间缺少工具或材料而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3.心理准备

为什么说还要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呢?原因是一般来说,某个工程训练项目都是与当个学期所开设的某门课程紧密相关的,工程训练的开展时间都要安排在课程学习完之后,或者是期末考试后,或者是课程结束后期未考试前,或者甚至是下个学期。安排在期末考试后,考试要提前,学生复习的时间就缩短了,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期未考试前,学生又忙于准备考试而将心思全部投入于工程训练,安排在后面的学期,会中断正在进行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工程训练之前,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妥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程训练当中去。

二、安排预习强化技能

在开展工程训练前一两周左右,指导教师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在空余时间安排学生去适当了解、掌握一些涉及工程训练、但与该门课程没怎么关联的知识和技能技术。因为,这部分知识或技能技术不是当次工程训练的侧重点但又是经常要用到的,有些还是学生独立难于掌握的,必须由指导教师讲解。而每次工程训练都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项目,工程训练期间,学生要侧重了解和掌握的主要知识或技能技术相当广泛。工程训练时间是有限的,很难抽出时间在课堂中讲解。

三、切实做好实施阶段相关工作

1.安排好进程

合理安排好进程十分重要,不但有助于指导教师整体把握好教学进度,而且在多个专业班级同时进行相同工程训练而教学资源、时间又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调节各项教学资源的支配对象,使之得到充分利用,克服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困难,同时还可以督促学生增强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2.强调纪律和重要性

指导教师会在开展工程训练之初告诫学生应该遵守规章制度,比如要严格按照进度安排,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并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实验场所各项注意事项,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偷懒、不抄袭、不落后,并向学生全面说明开展此次工程训练的重要性,保证工程训练的有序进行。

3.阶段检查与考核

根据工程训练项目的总体要求,指导教师将工程训练分成多个阶段,布置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内容和任务,并对每个阶段施行检查与考核,除检查学生完成的进度、质量之外,还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答辩,以考核学生是否自己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及时发现学生中遇到的问题或疑问,这些检查与考核将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而不单纯看最终结果。

4.注重指导和引导

在学生自行设计制作期间,若遇到问题或疑问,指导教师会及时给予解答。对于共性疑问会进行集中解答,对于发现存在错误,则及时引导。除此而外,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会一下子就将所有东西讲给学生,让学生照搬照抄,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摸着石头过河,才会真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以好扶差、加强团队协作

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同时,指导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秉持独立完成的原则,遇到疑问或问题时,开展讨论,共同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把问题推向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其中会起调配的作用,调配不懂的同学多向懂的同学讨教,调配懂得了的同学要帮助不懂的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调配好的学生去帮、扶、带,与差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鼓励创新、自由发挥

一个工程训练项目如果不存在创新、扩展发挥的空间,不能多方式多途径实现,学生设计制作的过程将会千篇一律,这会给缺乏修养的学生留下相互抄袭的机会。因此,在讲授训练项目时,指导教师会在考虑学生总体平均能力的基础上,授予学生多种实现任务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着去完成指导教师设置的扩展任务,大胆进行自由发挥,并设置任务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力所能及的任务或者所熟悉的方法和途径。

7.加强激励

加强激励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兴趣以及参与面,所以,设置一个具有吸引力、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确实让学生能在其中获得充分实践机会和学到更多知识的工程训练项目,是加强激励的最大动力源。一项工程训练是一个作品设计制作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整套开发生产的模拟环境,体验到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产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种作用。同时,这也是加强激励的方面之一。

四、结束语

面对教育新形势,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协调创新能力培养已形成统一共识,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已成趋势,但如何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类似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安排好实践教学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过程,注重教学过程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将是必取之道,而其方式是一个极其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课题。信息学科部注重实践教学过程性,提高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的做法,经过长期运行,收效显著,值得大家借鉴。

上一篇:法制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省级工程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