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的法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自20世纪初民族学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一百年间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这期间,民族学专业的学科归属和划分发生多次变动。2012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民族学从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改列为法学门类下的民族学一级学科。自此,民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迈进了一个全新时期。2012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决定民族学本科生今后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这是民族学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学科规律,独立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规划的重要契机。在非结构性访谈、文献阅读及研究者的个人学习经验基础上总结发现,民族学本科课程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指导标准,现有的课程设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且学生对课程的感知质量不高。因此,明确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方案的具体建议是本研究的目的。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课程的设置又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由此成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前提。所谓培养目标即是对“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回答,明确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则是进一步明确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因此,本研究确立了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视角探究我国民族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法和建议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文本比较和专家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基于对国内五所高校民族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异同的比较,结合文献回顾总结归纳民族学本科生的能力结构。同时,设计访谈提纲,就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与国内8位民族学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最后,综合提出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研究结果有:(1)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简洁性原则提出了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学科知识储备、田野调查能力、专业就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入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工具性知识、学科发展前沿、田野调查筹划能力、田野数据收集能力、田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调查地语言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力、民族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民族事务的行政咨询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认同能力15个二级指标,并且对四大基本要素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说明。(2)基于提出的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应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原则、特色培养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满足培养民族学本科生四大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结构。具体应包含概论类、史论类、方法技术类、专题类四大类课程,这些课程可根据修习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明确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二是推进民族学学科的课程优化与改革。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结合文本比较和专家访谈法的使用,首次提出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并对各要素的内涵一一界定说明;(2)第一次系统讨论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民族学本科课程的四大基本原则和课程结构。以上两点创新为课程结构体系划分的科学合理性提供评价依据,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定位,是一次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民族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一) 民族学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二) 当前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问题凸现

(三) 专业核心能力是民族学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的问题

(一) 我国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如何

(二) 民族学本科生需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 如何基于专业核心能力优化民族学本科生课程设置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信效度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民族学

(二) 专业核心能力

(三) 课程设置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 民族学本科课程的设置的研究

(二) 不同学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三) 民族学本科生的能力结构研究

三、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 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

第三章 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五所高校的比较分析

一、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比较

二、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异同比较

三、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结构的总体比较

四、五所高校民族学本科不同类型课程的设置比较

(一) 通识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情况比较

(二) 专业类课程的设置情况比较

(三) 实践教学环节与自主创新环节的设置情况分析

五、小结

第四章 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基本框架的构建

一、构建基础

(一) 文献追溯

(二) 文本比较

(三) 专家访谈

二、构建原则

(一) 科学性

(二) 系统性

(三) 客观性

(四) 简洁性

三、民族学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成

(一) 学科知识储备

(二) 田野调查能力

(三) 专业就业能力

(四) 专业发展能力

第五章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初步设置

一、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民族学本科课程的原则

(一)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原则

(二) 特色培养原则

(三) 整体优化原则

(四) 协调发展原则

二、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结构

(一) 概论类课程

(二) 史论类课程

(三) 方法技术类课程

(四) 专题类课程

(五) 四大类课程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第六章 结语

一、总结

二、研究的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境外媒体现状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汽车技术状况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