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画家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的画家

中国近代画家

陆鸿年( 1919.9~1989.10)江苏太仓人。幼年酷爱绘画,中学时期随李智超习山水,1 932年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国画、壁画。1936年毕业于私立辅仁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美术系助教,兼辅仁附中美术教员。期间作品入选该校在美国、法国、印度等地举办的画展,1 937年兼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研究员,1938年为北京西郊北安河普照寺绘制《伎乐天》壁画。1939年师从黄宾虹攻山水,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副教授。1953年被评选为北京市先进文艺工作者。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辅仁美术研究会顾问。

1957年至1962年曾率队六次去永乐宫,完成了永乐宫各殿八百多平方米壁画的临摹任务,1 975年又完成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壁画的临摹任务,发表了《法海神寺壁畫》、《永乐宫壁画艺术》、《中国古代壁画的一些成就》等研究论文。

擅国画工笔重彩人物,尤以仕女画见称。作品构图新颖、笔墨细腻、形象秀美。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精于壁画研究。作品有《盗灵芝》、《竹溪浣沙》、《曲终音韵细推敲》等。《世界儿童大团结》、《麦积山全景》等作品分别为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收藏。

第2篇:中国山水画家的身份与地位研究

中国的山水画家多数是文人士人夫,其次是宫廷画家,也有僧人,画工占极少数。五代两宋时期宫廷设立了正式画院,并经过严格的考试制度进行选拔画家,选拔上的画家入院以后都有一定的职位,皂上欣赏的、德高望重的、绘画技术高超的画家职位就高,甚至丰持画院的日常工作。当然画院中的画家并不都是山水画家,也有专攻其它画种的画家,也有兼善几类画种的画家。五代时期,前蜀王建(907年—925年)在宫廷设立了内廷图画库,这可能是中国画院最早的脊形,并设有待诏等职位。后蜀明德二年(936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正式画院“翰林图画院”,并在画院中设立了待诏、祗候等职位。黄筌当时就被任命为待诏,《图画见闻志》记载云:黄筌“十七岁事王蜀后主为待诏,至孟蜀加检校少府监,赐金紫”。《益州名画录》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黄筌为“翰林待诏,权院事,赐紫、金鱼袋”。“权院事”说明了黄筌这样的花鸟大家曾在画院中任负责人。画院为宫廷服务,必然首先是为皇帝歌功颂德,其次是皇帝的喜好,所以,像黄筌不是山水画家的在画院中很多。五代南唐中主李璨于大宝元年(943年)在宫廷中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院内设有待诏、供奉、司艺、内供奉、画院学士等职衔。很多画家先后投奔南唐画院,周文矩、顾闳中、卫贤、赵干这样的人物和山水画名家都在画院任职。画院外的董源、徐崇嗣这样的山水和花鸟画家也经常被皇帝诏去画院作画。“董源……事南唐为后苑副使,善山水”。虽不属于画院职位,但却是负责园林的官员,具有一定的地位。中主李璨、后主李煜皆喜好绘画并善绘画,广泛地在民间召集画家,画院活动必然兴盛。

北宋建朝就奉行“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完善科举,奖掖士人,并继承五代蜀国、南唐画院体制,于北宋初年设立了画院。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以后,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画家的地位也有提高。《宋会要辑稿》记载:“翰林图画院,雍熙元年(984年)置在内中苑东门里,咸平元年移在右掖门外,以内待人勾当,待诏等无定员。今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侯四人、学生四十人为额。旧工匠十四,今六人。”北宋画院曾赐黄居宝、黄居寀金鱼袋,《益州名画录》记载黄居宝“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记载黄居寀“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太子仪郎、赐金鱼袋”。足见当时北宋画院规模与画家的地位并不低。北宋后期画院打破了“以资次挨排”的习惯,采用了“有阙即于次等第内拣试艺业高低”,就是说以绘画技艺的高低来定职位。《宋会要辑稿》云:“熙宁二年(公元1069)十月三日,翰林图画院祗侯杜用德言:待诏等本不递迁,欲岂将本院学生四十人,立定第一等、第二等各十人为额,第三等二十人……侯有阙于学生内拔填。其艺学原额六人,今后有阙,亦于祗候内拔填,以蒙许立定为额。今后有,理为递迁。后来本院不以艺业高低,只以资次挨排,无以激劝,乞自今将元额本院待诏已下至学生等,有阙即于次等第内拣试艺业高低,金呈取旨,充填内额……从之。”北宋后期微宗崇宁三年(1104年)画院还设立了“画学”,属于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从民间招募来的画工进行画技、文化与艺术修养上的培养与提升,以适应宫廷的需要。所谓“招募”实际上是耍考试,通过以后才得以进入“画学”。考试的题目就是大家熟悉的“万绿丛中一点红”“踏花归来马蹄香”“乱山藏古寺”“野水无人独,孤舟尽日横”等。考试非常严格,必须按照画院的要求。《画继》卷十对宋代的画院的考试制度有较详细的描述:“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多有不合而去者。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故所作止众工之事,不能高也。”这说明宋代画院是以“形”为重,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写实”,不得有随意潦草放逸,反之不合画院的法度。画院也特别讲究传统等师承关系,笔笔有来历,否则就考不上。考入“画学”后,将画学生工进行系统的学习,学习后在考核选拔并授一定的职位,如“艺学”“祗侯”“待诏”等。《宋史·卷157·选举志》记载云:“画学之业,日佛道,日人物,日山水,日鸟兽,日花竹,日木屋。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文说》则令习篆字、着音训,余书皆设答问,以所解意观其能通画意与否。仍分士流、杂流,别其齐以居之。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考画之等,以不妨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画学”的设立无疑推动了画院艺术的兴盛与繁荣。北宋神宗(1068年)开始重视山水画,山水画在宫廷中与花鸟画取得了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期间造就了一位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山水画大家一一郭熙,尤其是他的绘画思想,即《林泉高致》在后世的山水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被授画院艺学,后又擢升翰林待诏直长。

微宗的宣和画院持续了25年,就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而消散。而画院的一些画家却到了南宋,南宋地处南方偏安江左的临安(今杭州),南宋高宗赵构恢复画院后,北宋画院的旧人进入了南宋的画院,像李唐这样的山水画家就是从北宋画院到的南宋画院的。南宋画院恢复北宋的体制和规模,经过孝宗、光宗、宁宗画院蒸蒸日上。在绘画上,山水画发展到了中国画史上的又一高峰,“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南宋画院给画家的地位远远比北宋要高,尤其是给画家“赐金带”的特殊待遇。像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都是被授予金带的,其职位也比北宋高,如李唐被授“成忠郎”,还有许多画家被授予“迪功郎”“承直郎”“承务郎”等职位,相当于八九品官职。南宋晚期画院,随着国朝的灭亡而衰亡。

元代为异族统治,没有设立画院,并从此以后历代均未再设立画院了。但是明清两代却有宫廷画家,拿着奉绿,为朝廷服务,并有一定的地位。明代的戴进年少时,其父就被召进宫中作画,戴进随父进宫,画技大增。虽因种种原因,戴进终没成宫廷的正式画师,但他继承的是南宋院体画派一脉的,50多岁回到老家杭州,没有俸禄只有靠卖画为生。吴伟宪宗时被授予锦衣镇抚、待诏仁智殿。孝宗时授予锦衣卫百户,并赐“画状元”印。像清代宫廷中的所谓“海西派”就是如此,其中不少是外籍画家。以上我们讨论的中国历史上的画院,仅仅是为了说明宫廷中山水画家的地位。

现在我们来分析文人画家的地位。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下文人画和文人画家的概念,文人画的概念最早由董其昌提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萤巨的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昊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李大将军之派,非吾曹易学也。”董其昌的文人画的划定类似他的“南北宗”说,把李思训以及宫廷画家排除在文人画之外的。陈衡恪解释说:“何谓文人画?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此谓文人画。”陈师曾说的“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未免有失考证。按董其昌的文人画的承传路径看,这些文人画家有的是非常考究笔墨功夫的,只是苏轼的时代受他影响的才不讲究功夫,这里我们不纠缠这个问题。陈师曾的说法有两点:第一点“文人的性质”这就是董其昌为什么要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因。再按苏轼的说法是“同中有诗,诗中有画”,即是说画中要有诗意或诗的意境或诗的境界。“画者,文之极也”,这大概就指的就是“文人的性质”。但是如果仅仅这样就很难解释宫廷画院也非常讲究绘画的诗意,如前面我们讲到的画院的考题,就反映出了宫廷中绘画同样要求“以诗画”,追求诗的意境或境界,也很“文气”。所以仅仅从这方面很难准确地把握文人画。因此,第二点就是“文人的趣味”,即文入画还要有“逸气”。并在技法上将文人书法的用笔注入画中,以求“写”而不是“画”的韵味。正如倪瓒说的“逸笔草草”,强调抒发胸中之“逸气”,这种“逸气”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写”必然不是写“形”而是写“意”了。文人参与绘同,其思想和审美情趣必然带到绘画中,苏轼云:“论画与形式,见与儿童临。”欧阳修也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如见诗如见画。”并认为:“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尔。”文人同的这“文人的趣味”恐,情也就在这里了。文人画的“文人的性质”和“文人的趣味”必然产生于文人,换言之,唯有文人所画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文人画,当然并不是所有文人画的画都可以称作“文人同”的,我们只是要说明文人画产生的前提必须是文人的行为。文人首先要通诗或通文,或经、史等,也兼通书法,就是读了万卷书,否则难以称得上文人。文人参与绘画较早,魏晋时期就有了,只是没有北宋普遍和自觉,也就是说宋代文人基本上都会作画并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宋人邓椿《画继》记载一些宋代文人参与绘画的情况:“画者,文之极也,颇多著意,……本朝文中欧公、三苏父子、两晁兄弟、山谷、后山、宛丘、淮海、月岩,以至漫仕、龙眠、或品评精高,或挥染超拔。然则画者岂独艺之云乎?……‘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庄申从技法、功能和性质三方面界定了文人画:“一、在技巧上,形成画面物体时所凭借的媒介物,大多是单色的(例如墨或朱墨)。不以色彩的运用与墨的组合为主。二、在表现功能上,以诗情画意的渗透为主,不以纯粹的绘画的本质为主。三、在表现的性质上,描写意象以外的趣味,不以写实性的观察为主。”我们认为这种观念基本涵盖了文人画的本质特征。那么,我们来看看文人画家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在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家的身份或地位比较复杂。一般来讲他们有一定的地位,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很多的空闲时间,这样能保证他们自由地作画。这些文化画家有的出身官宦家庭或书香门第;有的本身仕途锦绣,地位或官职很高,甚至远远超过宫廷画家的地位与官职;有的时官时隐;有的终身不仕,隐居山林。也就是说他们有的是双重身份,既是文人又是官人。实际上他们统称为土人更好理解,所谓士人“有两个明显的意义,一则士为读书的人;二则士为做官的人。这两个意义,也的确自古以来,就平行着”。并且“士是以研究学问,保存知识为其最大特征”。如果从士的角度将文人画称之为士人画,则苏轼提出最早,苏轼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就绘画而论,“士人”与“文人”区别不大。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特殊身份,或文以人为贵,或画以文为贵,或画以人为贵,总之文人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影响很大。顾恺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土族家庭,晋废帝时任大司马恒温的参军,最后为散骑常侍。宗炳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辨有学义,教授诸子”,一生不仕。王微也是官宦之家,其父王孺就是光禄大夫。也曾作过任太子书中舍人,父亲去世后便辞宫从此不再就,最后实际上是一位隐士。我们再看看隋唐五代时期的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展子虔为隋代的朝散大夫、帐内都督,至少是一个士人。王维鼎鼎有名的大诗人,父亲作过汾州司马,王维本人也作过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安禄山时又作过“伪官”,后又差一点被处死。张藻也曾被认为是“伪官”,后被贬为衡州司马、中州司马,正是被贬时,闲来无事,创作了大量山水画。郑虔与李白、杜甫为诗酒朋友,被称为高士。于十元二十五年(737年)为广文馆学士。项容、王墨皆为逸士之人,对水墨山画水影响很大。唐末的孙位被《益州名画录》记载:“性情疏野,禁抱超然,虽好饮酒,未尝沉酩。”足见隐逸之心。荆浩博通经史、善诗文,唐末大乱退隐不仕。李成上祖是李唐宗室,李威出生时家世已经中落,但仍然出身是…个高贵的士大夫家庭。范宽《图画见闻志》记载他“仪状峭古”“理通神会,其能绝世”“嗜酒、好道”,可见完全山林之士。董源曾任北苑副使。

宋人的文人情况大致是,大文豪苏轼官至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龙图阁、端明殿学士等。晁补之官至礼部中郎、兼国史修编,实录检讨官等职。米芾出身官僚家庭,祖上多为官,其父是官佐武卫将军,其母为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米芾从小跟随其母,所以常与皇家豪宅的皇亲国戚一起,官至吏部郎外援,曾为太常博士、书画学博士。米友仁是米芾之子,曾任兵部侍郎,后迁敷文阁直学士。按董其昌的说法,“元四家”是文人画的正传,然而元代为异族统治,汉人要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是很难的,像赵孟頫这样能周旋于官场的文人不多。黄公望年轻时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后因连累入狱,出狱后基本是云游四方以教授学生或以算卦为生。吴镇似乎从没想追逐官场上的热闹,虽然祖上曾作过宋朝的官员,而自己终身不仕,也不卖画,精通儒学和佛、道,也研究理学,“高古清逸”,宁愿靠算卦为生,与子久相同。王蒙其外祖父、祖母都是大画家,其舅、以及表兄都是画家,家学影响可想而知。倪瓒出身于几代隐士之家,家中富足。年轻时饱读经书,在他23岁以后因长兄病故发生了变化,从此在家经营清閟阁。

明清的文人情况是,沈周的祖父与王蒙是好友,又擅诗工书画,其父亲和伯父也善诗工山水画,是当时苏州的名家,但从没享受高官厚禄。文徽明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温州知府。文徵明善诗文,曾一度以卖画为生,也曾一度作过待诏,但后来基本是隐逸的生活,以画自娱。提出“文人画”的董其昌本人,既是一位读书人又是一位高官。3S岁考中进士,供职翰林院,后有升任湖广副使、湖广提学副使等职。清代的“四王”他们有家学或官宦渊源,都非常有文化,绘画修养极高,他们有文词造诣,有地位,比较富足。他们受到宫廷的支持和喜爱,威为清代画坛的主流,除了王原祁一人以外其他都不是宫廷画家。由于渊源关系他们提倡复古,尽管是董其昌的脉络,但缺乏文人的逸气,似乎又难以归属于文人画的范畴然而又是文人。王时敏祖上都是明代大宫,祖父曾任内阁首府,其父曾任翰林院编修,宫宦之家又从小受文化的熏陶,早年随董其昌学画。其儿子又曾任请朝廷宰相,其孙王原祁受家学影响,为清初“四王”之一大画家,曾任翰林院待讲学士、翰林院待读学士,并充任书面谱总裁。王鉴中进士,官至廉州太守,最后以画为终身。王犟出身四代文人世家,曾在宫廷主持并绘《南巡图》,深受皇帝赞赏。

在中国画史上还有一少部分大画家是和尚,如五代宋初的巨然是僧人、清初“四僧”弘仁、髡残、八大、石涛等,他们绘画精神比较自由,多写胸中之气,“含有文人之趣味”,后世归为文人画之列。以上基本是中国文人画家和宫廷画师的地位与身份的大况。文人画家本质上是“隶家”,并非“内行”专职画家,除少数奉职于宫廷专“职画师”以外,都是“业余”画家。元人王思善《士夫画》云:“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举答曰:‘隶家画也。’”事实上中国的宫廷画家本质上多数是文人身份,他们考进宫廷做专职画师,要考诗文的。并且考试的题目也都是来自于前人的诗句,重点考察绘画的立意是否巧妙和具有诗的意境。文人追求的绘画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意境层面的问题,如神、韵等。“余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郭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元·王思善《士夫画》)。亦如南朝宗炳所说的“山水以形媚道”,即由“器”进“道”。对中国山水画家身份、地位的研究而后梳理,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阐释“气韵生动”和“逸格”为什么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原则和画家追求的境界的真正原因。

作者:李倍雷

第3篇:试论中国画家的印象派情结

摘要:用對比等分析方法,着重探究整个西方绘画传统,包括古典主义、巴洛克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现代主义许多优秀的绘画风格對中国的油画产生重要影响的缘由。

关键词:中国画家;印象派;情结

在西方美术和东方美术这两条长河中,每一条长河都有自己灿烂的艺术传统及流派。早期这两条长河互不影响,泾渭分明,都在自己特有的时代和政治体制以及文化背景下闪现着自己灿烂的光芒,因此都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传统。在19世纪中后期,殖民主义對外扩张的时期,西方向中国抬来了鸦片、战舰、火枪等等。在此期间也带来了圣经、基督及油画、素描、水彩等。此后,中国也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是有了洋武器中国仍然挨打的局面没有改变。这才有了“文学革命”和“美术革命”,中国的年轻人被派到国外学习科学和艺术,而这个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正好是西方印象派绘画的鼎盛时期。中国早期留学学习艺术的学童,基本赶上了这个流派尾声,甚至当时有一些印象派的大师还健在。从这个时期开始,这两条伟大的艺术长河就互相汲取营养,互通有无了。

一、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时间上承接的作用

在19世纪末,中国的综合国力由于整体落后于西方列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时的艺术家闭门造车,因袭传统的弊端也已展现。由于时期的特殊性,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科学以及绘画,而这个时期正是西方绘画中印象派绘画最繁荣的时期时期。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绘画史上被称为19世纪艺术“第三次革命”,林风眠先生说:“法兰西在19世纪里,艺术上发生了三次影响遍及于整个世界的大运动,第一次是浪漫派,第二次是写实派,第三次就是印象派。”他还说:“我们追溯印象派形成的原因,则必须要提到中国和日本。”由于印象派观点新颖,影响后世的印象派大师众多,對美术史的贡献巨大。虽然他的发源地在法国巴黎,但是對当时世界各地绘画都是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印象派后期,由于殖民主义的扩张,当时的中国乃至东方很多优秀的艺术品都已经被传至海外,并且被西方画家吸收利用在了印象主义画作中。

很多早期留学的画家或多或少的接受过印象派画风的洗礼,这些画家都经历过深厚的中国传统的国学教育,對当时清朝末期中国画亦步亦趋、因袭传统的画风感到厌烦,希望借机开拓视野,對中国画的革新作出自己的贡献。由于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所以在时间上,對最早一批出国学习的中国画家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中国早期去国外学习的画家李铁夫等几乎就在印象派后期到达国外(1887年先去英国,后到美国学习)。在李铁夫学习的时间,美国最有影响的两位画家是蔡斯、萨金特,而这两位画家都是美国印象派画家。早年都在欧洲学习过,接受了印象派绘画的洗礼。所以早期留学国外的中国画家在学习印象派绘画有时间优势,最早期的中国印象派画家比较突出的有颜文梁、李叔同等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颜文梁先生的小幅风景画已经深得印象派的精髓,放在西方印象派绘画中也是很好的作品。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早期的画家對印象派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也是由于历史大背景造就的。

这些留学画家對西方当时很多绘画流派都非常努力的学习,虽然说在这之后的立体主义和一些其他的现代派绘画已经兴起,但是欧洲绘画古典主义科学严谨的造型、印象派斑斓多变的色彩是当时早期留学画家大多数都很认可的。由于这个特殊时期的原因,这些早期背负强国使命的留学画家也自然把印象派绘画带回了中国,并影响了很多画家。可以说,我国最早接触到和学习到的系统的西方绘画传统就是印象派绘画传统。

在此之后,中国一直处在长期的战乱时期,绘画发展很缓慢。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个时期受苏联绘画的影响很大,是因为政治体制的原因,这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好作品,但绘画语言形式较单一。只有在“文革”结束后,欧洲绘画以及大量的国外优秀的绘画作品和流派才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由于这个特殊时期的需求,印象派第二次被中国画家所接受,直到现在。印象派绘画自由的笔触和丰富色彩让当时很多画家所迷恋,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的一批年轻画家,而这一批画家是当代中国美术的基石。无论这些画家最后的艺术风格如何,印象派對他们以及他们所教育的年轻学子们都产生了思想上的洗礼。所以说印象派是對中国的美术教育影响最大的画派之一。这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画家有很大一部分是印象派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在随后的几年间,大量欧洲的、美国的现代主义作品也被介绍到了中国。可是人们對较早认识的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画家仍然十分喜爱。

二、印象派绘画的效果和中国绘画有一种相似性

中国绘画由于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工具材料的限制,导致画面的造型、色彩不是以追求真实描绘为最终目的的。中国绘画自古就强调绘画的写意性,画家在作画的时候主要是要表现画家自己對物象的理解、认识以及情感。注重神的表现,注重画面笔墨的韵味,而不拘泥于對物象逼真的描绘,认为过于真实的描绘会妨碍自己對自然的解读。更有甚者认为真实的绘画画品低下,是不入流的作品。由于这种画面的特点,中国早期對很逼真的西画并不是很认可,甚至形成了两个派别,互相争执。所以中国绘画的面貌大多都是即兴式的,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自由性很大。正是由于中国绘画的文化心理结构原因导致画面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或冷峻、或浑厚、或潇洒、或空灵、或灵动等等,每一个画家都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得非常率真。

但是西方绘画发展到印象派就有所不同了,印象派有明显异于古典主义写实的画面效果,这是由于印象派對绘画根本追求不同造就的。印象派的画家一生都在追逐不同时间、不同季节造成的光的微妙变化。这种很科学的研究态度也是西方一贯的文化心理结构。由于客观原因,光、大气这种介质是虚幻的,并且室外作画光线变化太快,所以导致印象派绘画尺幅不是很大,更加强调绘画的感受性。印象派画家大部分都采用点状的、短促的、流畅的线条来表现客观物象,画中的物象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样导致印象派绘画具有了一种中国绘画的笔墨淋漓、朦朦胧胧的感觉。使得中国画家比较容易接受印象派绘画的画面效果。中国画大师黄宾虹见到印象派的绘画,就立刻感知印象派的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有相互融通的地方。并且他使用的积墨法确实和印象派画家多遍的点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莫奈作为印象派大师,在他晚期的作品《睡莲》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對西画写意性表现的追求。画面笔意纵横,潇洒老道,层次及色彩变幻莫测,以前西方画家关注的物象真实存在感被莫奈转换成了具有东方韵味的线条,而这无疑是受到东方绘画的影响。

由于在西方的印象派画家中,多数印象派画家都有很好的传统绘画的造型功力,造型也比较严谨。可是描绘的對象不同,画家在短期内要捕捉到光以及大气这种无形的介质,所以物体的外形都比较模糊。画面上充斥着一种气体效果,甚至传达出了一种真实的温度感。由于画面的这种表现手

法的不同,和中国国绘画中對天地万物感悟的画面效果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是现场写生绘画,很多画家都是一生坚持在户外作画。其实这种方法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很早就有画家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涛和尚也曾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这种以自然为师的作画方法是中国古代画家一直恪守的。当这些鲜活的描绘大自然的绘画传人中国后,中国画家迅速接受了印象派绘画,并一直从中汲取营养。解放后,陕西著名的“长安画派”领袖赵望云先生曾经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印象派和中国画这种相同的作画方式也是中国画家迅速接纳印象派的原因之一。

三、印象派绘画从审美情趣和中国绘画有相似性

中国绘画和西方印象绘画从最开始的审美情趣上也有共同的地方。首先,绘画的东西方传统是不同的,东方绘画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强调自然和人的完美结合。是一种高妙的境界,绘画贯穿画家一生,不断地追寻天地宇宙的奥秘和规律,有点像佛家讲的修行,是一种毕生追求和修为。而西画传至中国初期,并不是为中国人所接受,曾经被讥讽为:“只求形似,画品不高”,甚至在中国早期,王韬说“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中国画六法说的气韵生动似乎和西方绘画联系不多。但是印象派像一个异类,不是以追求真实为目标的,印象派绘画早期就有西方评论家對印象派绘画的这种“不负责任”的绘画大加指责。西方人非常不理解这种绘画方式,西方人不明白为什么一张五官分明的脸在印象派画家画面上变成了一笔颜色,五官不见了。而中国绘画在宋朝就提出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绘画理念。中国画家看到印象派绘画很能理解这种概括提炼的方法。

19世纪法国画家已经向东方的日本、中国艺术汲取营养,所以有许多东方绘画的人文精神和构成方法被印象派画家接受,这也直接导致了印象派绘画后期的许多著名的分支。就印象派而言,由于这种审美情趣的变化,也使画面有了明显的东方韵味,像莫奈晚年的著名画作《睡莲》,明显接受了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用生动而随意的线条把池塘中睡莲画得生动感性。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一种只有在中国画家老年才能达到的一种炉火纯青的意境。这张作品极有力的证明了西方画家對东方审美情趣的认同和追寻。

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是“天人合一”,所以中国绘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表现文人精神品格的山水画,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的审美情趣,而印象派画家很大程度也在画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除了个别画家以人为主题的,印象派画家都致力于描绘身边的景致。这一点和以前的西方绘画也是不同的,然而这一点正好也和中国画家很相同。所以,印象派画家由于接受了东方文化理念,进而产生的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和中国绘画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使中国画家能更好地读懂并接受印象派绘画。

四、印象派绘画對色彩的研究恰好是中国绘画的缺失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大多是黑白水墨形式的。中国很早就使用墨汁书写和绘画,早期中国的绘画是用墨居多,大多强调用笔用墨的变化,黑白的水墨绘画有着独特而神秘的东方韵味。尤其以元、明、清三代的水墨绘画为代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笔墨写意的最高峰。在这期间,绘画也有一部分是设色的,但是,首先因为中国古代的绘画色彩观是“随类赋彩”,其次中国古人的精神追求是“天人合一”,所以古人有自己独到的色彩观:“五色观”。所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是经过画家提炼之后产生的,是以對物象的理解为追求,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色彩观的不同,中国绘画中的色彩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在清朝,已经有西方画家来到我国做官廷画师,如艾启蒙、王致城、郎世宁等。这些外国画家在色彩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总体来讲,色彩是以东方的观念为主的。他们画面的特点是运用色彩丰富了传统的造型,加强了物象的立体感。但是在色彩的表现上没有大的变化。这也和中国画颜料自身的特性有关,材料自身表现力相對较弱。从现在看来,中国的实验水墨绘画已经很多年,借鉴了各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自身的特性,和西方油画颜料的色彩表现力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印象派绘画的色彩是整个西方绘画史上重要的篇章,起因是他利用了科学的光谱原理,使印象派画家的画面变得丰富起来,画面充斥着光感。西方绘画的色彩一直就是这个画种的特点。从文艺复兴开始有油画到现在,开发油画色彩的表现力一直是西方绘画大师追逐的目标。从提香到鲁本斯到印象派绘画,西方绘画经历了几个过程:第一,古典主义油画色彩,这个时期的绘画很明显受到宗教色彩的影响,文艺复兴绘画大都是这样,尽管有些设色看起来比较强烈,但从调性上感觉很和谐庄严,这也是当时画家的色彩诉求。第二,中世纪色彩,这时期画面的真实性大大加强,色彩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對空间的表现也很真实,色彩比较完美地把视觉所看到的客观世界艺术再现了。第三,印象派时期,绘画中的色彩受到科学的影响,画面的色彩和现实看到的有一定距离,但是极大程度把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元素解放出来,不是附庸于造型的附属品;而是通过敏锐的色彩再现客观世界,甚至一般人不经过严格训练,都看不出印象派绘画那么丰富的色彩世界。“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地、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描绘艺术家身边的现实,表达他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经过这三个阶段,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终于极大程度地展现了自己的表现力。

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中国绘画从本质上需要吸收西方色彩的表现力,徐悲鸿就说过“中西绘画各有特长,中画之重方法,讲气韵,有超然之精神,怡然的情绪;西画之重形色,感光暗,奕奕如生,夺造化之功能”。由此也能看出中国画家對西画色彩的认同。所以当社会变革的产生,世界文化交流的便捷,印象派绘画色彩作为我们国家绘画的一种“稀缺资源”很容易被中国画家接受并学习。

综上所述,印象派绘画无论在早期还是在目前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国画家产生着影响,早期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造型對中国当时文人画的复兴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大师有李叔同、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等。后期我国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经历了印象派绘画對色彩的洗礼。所以印象派绘画對很多我国的画家来说是一种很深的情节也是很自然的了。

作者:燕昱

第4篇:中国明代、清代、清末民初和民国的瓷器画家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周子善

俞子明

程次笠

江永源 罗允夔

罗畅谷

李维翰

任焕章(字巍山) 汪章(字汉云)

黄士陵 潘福泰

邵美之

万子铭

蒋玉卿 周友松

梁楚材

胡有农(字子耕) 李蕴辉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达山

范金镛 经生

联碧

吟香居士等。

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

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

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

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

许子成 徐善琴(字长庚)

南樵子

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

胡荣发 张舍云

汪棣(字友棠)

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

胡干

许达生

茂盛

清标

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

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江潮宗。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周筱松

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

王子卿 戴裕成

何子林

梅春茂

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

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

戴焕昭 吕尚文

马庆云

汪廷至

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

颜筱云 江春

程英

程宝珍

叶巽斋 余筱秋

杨紫卿

冯启顺

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

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

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

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

鸿兴

永兴氏

孙玉卿。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在市场的刺激下,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从器形上看,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还有不少精美的浅绛彩瓷板画。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

第5篇: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画家及画派

六朝四家

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为首都。四家,画史上指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唐代张怀瓘评六朝画谓:“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六朝画罕见,尤以曹不兴之迹无存。元代汤厚认为曹不兴《兵符图》一卷,“笔意神采,疑是唐末宋初人所为”。

南宋四家

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元代汤厚谓:“南宋画院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马远、夏圭、李迪、李安忠、楼观、梁楷之徒,仆于李唐差加赏识,其余亦不能尽别也。”倡此说者为明代唐寅题刘松年《春山仙隐图》,有所谓“李、刘、马、夏”之称。其后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

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睢⑽庹颉⒒乒⑼趺伤娜耍鞔跏勒辍兑赵坟囱•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六家

元代赵孟睢⒏呖斯А⒒乒⑽庹颉⒛哞丁⑼趺傻暮铣啤2渭霸募摇薄

南北宗

明代董其昌关于划分山水画家为南北两个派系之说。《容台别集•画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了(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亦如六祖(即慧能)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神秀为代表)微矣。”又云:“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维)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此说与山水画家师承演变的史实不尽符合,且有崇“南”贬“北”之意。明代陈继儒(当时与董其昌并称“董陈”)所说尤为明显:“李派板细,乏士气;王派虚和萧散。”明末清初画坛群起附和,形成以“ 南宗”为“正统”之见。

明四家

明代中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称。他们之间有师友关系,画艺各具风格特点,对后世颇有影响。沈、文画风较近。后来发展形成了吴门派。明代卓然成家,前期有戴进,中期有林良、吴伟、吕纪,后期有陈洪绶等,沈、文、唐、仇并不能代表整个明代绘事。

画中九友 明末清初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九位画家的合称。见清初吴伟业所作《画中九友歌》。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龚贤、樊圻、高岑、邹哲、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他们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因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皆有一定时誉(以龚贤最著),故称。见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另指陈卓、吴宏、樊圻、邹哲、蔡霖沦、李又李、武丹、高岑为“金陵八家”,见乾隆《上元县志》。但多以前说为准。

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目为“正统”。

四王

“清六家”中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合称。他们之间有师友或亲属关系,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王翬、王原祁一度出入宫禁,烜赫南北。前者,综合宋元各家各派,缔造一套体例完备的画格;后者把元代黄公望一系,糅和实质,融化精神,亦一成就。“四王”对清代和近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康熙至乾隆间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其后又有王三锡(字邦怀,号竹岭,昱侄)、王廷元(字赞明,玖长子)、王廷周(字恺如,玖次子)、王鸣韶《字夔律,号鹤溪),画山水俱师法“四王”,“只是遵循前规,并无创新突破。前者称“小四王”,后者称“后四王”。

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皆明末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家为僧。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

扬州八怪

清乾隆间寓居江苏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实际上不止八人,有换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者,或换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者,也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者,见汪鋆《扬州画苑录》。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于陈道复、徐渭、朱耷(八大山人)、原济(石涛)等人,能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又都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有所不同,被时人目为“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汪鋆是“正统”画风维护者,曾评说:“另出偏师,怪以八名,画非一体。似苏(秦)、张(仪)之捭阖,偭徐(熙)、黄(荃)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复酱嫌觕,(通“粗”);胡谄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其实此派不仅对近代写意花卉画的意趣和技法,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直至现代的齐白石、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来楚生等,都从某个侧面对之有所汲取。

画中十哲

指清代娄东画派的十位画家。即董邦达、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张鹏翀、李师中、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和柴慎。

第6篇:末代皇族书画家——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看过一篇文章一代宗师溥儒,世人纷纷称他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我深以为然——通过画笔把传统文人所宣扬的笔墨情趣通过高山流水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典型的文人画的性质和格调。 因本身文字属性的工作缘由,相较于文中对其画作的抒情部分,我更好奇于这个末代皇族书画家一生的传奇经历。以下来自史料记载|

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因其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 溥心畲

溥心畲出生5个月就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19岁应德国亨利亲王之邀,游历德国,通英、德、日文,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溥心畲20岁始习画,23岁创漫社,27岁隐居戒台寺,潜心读书,并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书画之上,29岁奉母移居王府花园,并由此正式步入当时的北京画坛,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左三张大千,右三黄君璧,右二溥心畲

30岁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行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以松巢客自号,名列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 35岁与夫人罗清媛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首次伉俪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溥心畲藏在一艘小船里,从上海冒险偷渡至舟山,继又辗转赴台,并于台湾师范大学执教。为贴补家用,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至列游讲学,曾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 溥心畲在台湾收弟子有生命内涵的真实与精采|他的世界本来如此|

他从小熟读书籍,立有济世之壮志,却又受困于当时局势,不得一展其所学,故而居家仿古人之迹,以图写胸中之丘壑,并以此自娱。 溥心畲出身皇室,大内许多珍藏,成就他极高的文采与耳濡目染的艺术底蕴,使他的画风露出一种高雅洁静的文人画的特质,为常人之所不及。 【 溥儒 《人物山水册》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观摹体悟的多,其画风在技法上,不以一家一法为满足,全由拟悟古人书画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笔挺健劲秀,又兼具秀丽典雅。 他在传统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源于他对传统文化深切的体悟与认同,又以知识份子面对强势文化冲激时,高傲自尊的本位表现,这种在坚持文化道统上创造出新的自家风范,却也使得他独树一格。 溥心畲山作品 同时,他的作品也暗合了他情感的特殊寄寓,山水画多以一派清寂萧索之气,加以豪华气派的亭台楼阁,虽雍容却似可望而又不可及的镜花水月,是其作为王孙画家和普通逸士作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溥心畲山水画

|溥心畲代表作《松山茅屋图》被认为是其文人画作的典型,空无一人茅屋是溥心畲一生向往山林的隐喻,也是他在乱世中独特的精神释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典型的文人气质。 溥心畲《松山茅屋图》

|创作于 1937年的作品《山水清晖卷》,描绘的是壮丽山水,但是从题识中的“哀哉东逝川,古人今不见”,一语沧桑的道出了旧时王孙的萧瑟感。 溥心畲山水清晖卷

|溥氏渡台前后,画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年用笔俊朗飘逸,以骨力盛,自1949年到台湾至1963年病逝,激励的笔线逐渐变得含蓄,很多山石的皴法已经将线条融掉,真实的写照溥心畲当时模糊的心境。溥心畲1939年的作品 溥心畲1960年的作品

|溥心畲行书法同样精湛,他14岁师从欧阳镜溪、龙子恕二师督课,临习颜真卿《中兴颂》、萧梁碑额、魏郑文公石刻等。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强调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讲究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心畲行书法作品 只有他才是溥心畬| 纵观溥心畲一生,其书画造诣植根于扎实的文学底蕴,特殊的身份,以及传奇的人生经历,这些给他在艺术上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以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体悟,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他谨守前人矩范,一笔一划皆有所从,又遵循“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原则,善容诸家,广采博取。 他又因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只有他才是溥心畬,在当下中国画坛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文人画复活的语境里,他当之无愧的被世人称为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版权说明:文章图片素材网络无从查证作者,原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文字主编

媚吧:本期主编,80后书画小编,卖不了萌,耍不了酷,独谈的了人生,聊的出梦想。借书画来咀嚼,予文字以漫步。底部留言,来和我聊聊吧!猜你喜欢的文章3000分钟国画教学视频U盘版,学习国画必备!教育部推荐书法临摹范本,请重视!

判断书画家潜力的八大标准!

书画名家的外行言行,搞笑而毁灭中国最大的字画批发市场!假画大多数来自这些地方!练习书法不注意这十条最常见的错误,苦练十年也是枉然!

第7篇:中国画画家刘祥禹

刘祥禹,男,1951年生,现为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武汉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2010年的时候受到过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多次作为湖北省代表书画家给国家领导人现场创作书画作品并作为国礼,其作品在全国大赛中曾多次获金奖,得到专家一致好评。擅长中国山水画,书法,花鸟,对中国山水画颇有研究。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新家坡,韩国,日本等七十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名流收集。

其作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品质部和中国企业家收藏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严格审定,评审价值每平尺2500元。

第8篇: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

协会介绍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创立于2011年,经国家文化部主管单位批准成立。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人民政府的文艺工作方针和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书画艺术,发展祖国书画艺术事业,与时俱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宗旨:以弘扬祖国书画艺术为目的,广泛团结各民族的书法、美术工作者、书画家、艺术爱好者和学者,以及联合其它美术团体和艺术机构、企、事业界等,开展举办画展、海内外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出版文艺专刊、学术研究、艺术咨询等一系列工作;并竭诚服务于书画艺术教育事业,培养和挖掘书画艺术人才等事业。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组织机构:协会设有常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理事会、联谊会、艺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事业拓展部、文化艺术中心、作品销售中心等。

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社团名称为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 China National Painters &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

第二条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性质。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是由中国创业型经济与绩效管理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高等院校和民族文化研究机构从事书画研究的人员,热心和有志于

弘扬祖国书画艺术研究,并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推进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和为民族书画艺术培养人才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第三条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促进中国民族大团结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书画艺术,发扬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事书画、绘画、篆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组织开展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活动,繁荣民族书画事业,为新时期民族书画文艺繁荣作出奉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中国民族书画艺术领域的咨询、科研和教学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弘扬民族文化服务。

第四条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社团管理登记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住所在中国北京。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协会主要业务范围:

(一)主要在全国各民族间开展书画艺术的服务活动,并对外进行书画艺术的文化交流。

(二)主要任务:

1、为民族团结,积极开展作品交流,宣传组织学习书画理论和业务知识。

2、开展以祖国民族大团结为专题的书画创作活动。

3、开展各种民族书画培训,相互促进,进一步加深民族之间感情和向心力。

4、举办书画展览,进一步提高民族书画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办好会刊及其他学术活动。办好协会会刊,为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研究与交流提供学术平台,反映书画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

6、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书画历史,得以增进各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相互之间的沟通,进行国内外书画交流。

7、为祖国民族大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为祖国民族爱心慈善事业做贡献,组织书画服务活动。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会员种类分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凡从事书画艺术领域研究并具备一定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单位,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或研究机构,承认本会章程,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可成为本会单位会员。

个人会员:凡在中国书画艺术和学术领域从事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热心和有志于弘扬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并有一定艺术水平的海内外相关人员,承认本会章程,愿意参加本会活动,由本人申请,经审查批准,可成为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意愿;

(三)在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学术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协会委员会讨论通过;

(三)由协会委员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活动;

(三)获得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业务:

(一)执行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决议;

(二)维护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并交回会员证。

会员如果一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协会委员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设立协委会,协委会为本单位的最高权利机构。协委会由会长一人、常务副会长一人、副会长八人、秘书长一人组成。会长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除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外,其他副会长、副秘书长均为聘用制。

第十五条 协委会对本单位行使下列事项决定:

1、业务活动计划。

2、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3、增加或者减少开办资金方案。

4、合并、分立、变更、解散方案。

5、聘任和解聘副会长、副秘书长等职务。

6、内部机构设置。

第十六条 出席协委会的人数须为协委会组成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会议决定必须超过参加会议人数的二分之一,通过的决议方可有效。

第十七条 协委会工作由会长主持,协委会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

第十八条 协委会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制,按出席会议的人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事项。当赞成票和反对票成对等时,会长享有最后决定权。

第十九条 协委会设会议记录,对所研究决定的问题作出记录,会议记录妥善保管,年终归档备查。

第二十条 会长对协委会负责,并行使一下职权:

1、主持协委会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协委会决议。

2、组织实施业务活动的计划。

3、制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4、提议聘任和解聘本协会副职,内设机构负责人。

5、提议确定本协会从业人员,及工资、补助等报酬。

6、提议聘任或解聘本协会名誉会长、顾问、艺术指导、会员和书画师。

第五章 资产管理和使用原则

第二十一条 本单位经费来源

1、举办单位或个人投资。

2、政府资助。

3、社会捐赠。

4、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收入。

5、存款利息。

6、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二条 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盈利不得分红。

第二十三条 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是、准确。资产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更换法人代表前必须进行财务审计。

第六章程修改程序

第二十五条 修改或变更章程需经协委会通过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六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单位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协委会通过,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七条 本单位终止前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券、债务,处理剩余财产。在终止清理期间不参与和开展任何业务及活动。

第二十八条 本单位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七章 附件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经二〇一一年四月九日协会委员会表决通过。第三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9篇:中国当代人物画家名单

人物

吴山明,著名国画家,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现为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省人大常委。代表作有《吴山明画集》、《吴山明画谱》。

刘国辉,男,斋号长乐轩,1940年生于江苏苏州市。 刘国辉先生(4张)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分配至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受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

何家英,天津美院。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文轩画廊推荐画家。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清华美院客座教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西,现任中国美术协会顾问,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刘文西的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作品《碑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肖像系列”之一《小溪》获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大奖。出版有《田黎明画集》、《田黎明画集》、《田黎明专集》、《当代新文人画大系·田黎明画集》等。

唐勇力,中央美院。河北唐山人。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兼长写意人物画。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副主任。

蔡玉水 曾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1至1985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李毅,女,笔名李艺,1947年生,祖籍广东德兴。退休前为白衣战士,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和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画院画师、中国书画摄影家协会会员及理事,北京崇阳书画院名誉院长,广西和梧州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等。

崔自默,原名崔宏勋,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著名画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范曾先生开山弟子,主要从事学术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主张“艺术研究科学化”,提出“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荣获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 (IOV)“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同年IOV成立“崔自默跨国艺术工作室”。被聘“IOV中国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拥有国内个人最大的艺术类门户网站“崔自默文化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

胡永凯,194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亚洲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香港新美术学会会长,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IVO)荣誉院士。1988年移居香港。1992年以杰出艺术家的身份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以及中外众多著名机构、收藏家收藏。出版个人画册二十余种。

孔维克,祖籍曲阜。为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孙。孔维克幼承家学,酷爱诗书、丹青。五岁起,即在父亲的熏陶下摹帖习字,凡四十余年临池不辍,故斋号曰“砚耕堂”。其作品屡屡在全国及国际性重要展示活动中获奖,并经常在国内大型专业学术刊物中作专题介绍,被新闻媒体跟踪采访,获得全国权威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代表作有《公车上书》、《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图》等。孔维克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石齐,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油画皆精。曾获世界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1963年毕业 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理事,北京市高级职称(美术)评委,国家一级画家 (教授).作品有《迎春》、《霸王别姬》 等,《人人都在幸福中》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出版有《石齐画集》等。

张道兴,男,汉族,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当代著名画家、书法金石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自幼喜爱书画,擅中国画、书法及篆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全国书法展和国外书画交流展等。

王西京,男,1946年8月生于西安,汉族,中共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家,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兼任中国书画影视艺术学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青联副主席,西安美协主席等职。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立柱,中国人物名字,收录原陕西国画院院长、锂电工程师、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基本信息为原陕西国画院院长张立柱,十余幅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美展,数十幅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其他重要学术展览,《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壁画卷)和《百年中国画集》,作品被国家、省级美术馆、国内外博物馆、美术团体及个人收藏等。

薛林兴1951年出生于青岛,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中国仕女画研究会会长,现任北京京文画院院长,北京林兴美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仕女画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世界和平教育者国际协会艺术委员会亚洲区责任评委,99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大展金奖得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责任评委。

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市人。少年时开始学习中国画,五六十年代曾得到画坛耆宿的亲授,为著名国画家王铸

九、董寿平入室弟子。1961年至1963年北京林业技术学校中专技术员,1963年至1964年北京中国画院大专毕业,1964年至1967年北京市农科院从事科普工作任干部,1967年至1978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公社下放务农,1978年至1984年北京画店从事鉴定工作任主任,1984年至2003年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秘书长,1987年至1989年美国加州大学语言学位学习英语,2000年至2002年马来西亚艺术艺术学院教授,2002年美中文物协会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任名誉会长。1980年代中期离开祖国内地,寓居海外十余年,2000年以后返回北京。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国家国史馆特约研究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中收藏家协会顾问,中美文物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画坛领军人物。

李孝萱,1959年4月17日生于天津市汉沽区;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配到天津塘沽区图书馆工作;1985年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至今。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写意人物画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梁岩 1943年7月生于河北太行山麓一个贫民家庭,河北省清苑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吉林省艺委会副主任,现任吉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梁岩出生在太行山麓,他是在太行山的怀抱中,在农民和矿工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自学成材的画家。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情感使他走上以表现平民百姓为主要题材的创作道路,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画风。

范扬,1978年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已调入中国画研究院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擅长中国画,工写兼备,作风淳厚,意味纯正。2008年范扬被中国艺术投资研究院、中国美术香港研究会、中国画家画廊评为“最具收藏价值百名中国画家”。1972年进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研习传统民间艺术。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2011年7月28日被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任命为南京书画院院长。 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级大型展览,多家专业刊物作为专题介绍。作品《支前》,《苦麓烟峦》等为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展馆收藏。中国画《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设计有《太湖》特种邮票、《周恩来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普陀秀色》特种邮票。 出版印行有《水浒人物全图》,《范扬画集》等。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生,陕西人,1979年考入西安美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主要学术 著述 《告别过去——杨晓阳作品集》、《速写教程》等,主编《西安美院五十年校庆作品集》、《西安美院中青年素描集》、《西安美院五十年论文集》。

孙震生(笔名:雨辰):男,1976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研修班。现就读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1998年《向日葵》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2002年《红蜻蜓》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3年《繁花谧波浓》获第九届燕赵群星奖一等奖。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2005年《花季·雨季》之

一、《初春》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2005年《结婚日记—晨妆》获“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5年《今夜有雪》人选全国中国画“百家金陵展”。2006年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王冠军,别署妙智居士,号如懿轩主人;生于1980年4月、大连市人;双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交通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讲师;先后毕业并获得“大连海事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硕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书法与理论研究专业研究生”;师从古文字学博士书法篆刻家万瑞杰先生;著名学者、书法家宋民教授。

李宝峰 1938年2月生,辽宁抚顺市人。195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59年升入鲁迅美院中国画系,1964年毕业分配到甘肃人民出版社。曾任美编室主任。1990年调甘肃画院,任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甘肃美协副主席。2001年退休。

李秀峰(1948.1—)原名李秀芬,女,河北交河人。 擅长中国画。1993年毕业于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 甘肃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 术作品览。《月夜》获全国书画摄影大展金奖,《高旷野牧》获全国首届乡村田园画展奖、《毛主席的光辉》、《家园》、《春》等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优秀奖。出版有连环画《毛主席送子务农》、《李秀峰国画作品集》等。

梁文博,1956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山东荣成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授,美术系副主任,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大为,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士、世界统一字画院院士、世界美术家协会常委、世界美术家协会科学艺术讲师团教授、《中国全息书画统一研究专集》编辑委员会编委刘大为,自幼随父母移居内蒙包头市,1968年从内蒙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做过工人、记者、走遍牧区草原,淳朴、善良、勇敢。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基本功扎实,并刻意求新,工、写皆精。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

王明明,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1952年5月4日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绘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另有同名人士,《幼儿画报》杂志社副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和红绿心发起人。

南海岩,男,1962年生,山东省平原县人。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27岁时参加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当代中国水墨新人展,获新人优秀奖;同年在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展中获二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首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国画三等奖并参加华夏百家赴台精品展,在中国画坛初露锋芒。1994年入北京画院,深造于王明明画室,并受益于卢沉、周思聪和姚有多先生等,令画艺大增。95年至今,曾先后在北京和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有作品应邀参加香港以及广东省多个大型中国画展,获良好评价。

李爱国,男,1958年7月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学位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美术学会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青联合会常委;被中国文联评为“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第六届全国文化会代表。

史国良(释慧禅),1956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师从蒋兆和、黄胄和周思聪先生,1980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的重镇。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2010年还俗;现定居北京。

冯远,研究生学历,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馆馆长。200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画作曾入选第

五、

七、

八、九届全国美展,获多类奖项十余次。撰写论文、评论、教材近百万字,出版画集、画册、专著15种。冯远的作品影响较大,许多画作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藏家购藏。

林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主席成员团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1981年创作《宋庆龄》入选广东美展二等奖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

袁武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成为北京东联盛世宝文化有限公司特聘画家。

范曾(1938-),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为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有约一百五十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2007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白伯骅,中国画家,1944年出生於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白恩佑,擅长书画,为清代咸丰年间翰林。1965年夏,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1972年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深得先生真传。作品“尽精刻微”写实传神。

于文江,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陈玉铭,1958年生,河南洛阳人,1976年入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0年出版个人速写集,1992年入选当代人物画库。1996年《天籁》获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1997年《走过萨迦城》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中国画展。1997年《血祭》参加97中国艺术展主题绘画展。1997年《大河上下》为第九届全军镁展获奖作品。1998年获首届国画家学术奖。1998年《古堰》参加首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文艺家。

王有政,陕西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悄悄话》获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捏扁食》、《倦旅图》分别获六届、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王有政画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李世南,斋名一叶庐、兰壁斋。原籍浙江绍兴。1940年11月生于上海,1956年赴西安学习工作。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专业画家,西安画院、深圳画院一级美术师。60年代始先后师从何海霞、石鲁,致力于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研习与创作。80年代初形成其浑厚豪放、不拘形似的泼墨人物画风格,产生广泛影响,促进了画坛泼墨大写意人物流派的兴起。1985年起,进一步对传统笔墨的形式大胆变革,其《贵州系列》、《灯系列》等一批泼朋、粉墨作品极具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表现性质,在中国画向现代转换过程中,在不改变传统笔墨趣味的基础上,锐意探索水墨画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新的水墨语言的代表人物,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作品有《开采光明的人》、《长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杀48周年祭》等。出版有《李世南画集》、《李世南画选》、《李世南速写艺术集》等。作品曾入选长

六、七届全国美展及“美术批评家”93提名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五种个人画集在国内外出版。对其生平、创作、技法的研究专集有《李世南的水墨世界》。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国画辞典》、《中国大陆中青代美术家百人传》、《世界华人艺术家大典》等。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政协委员。

马海方,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徐乐乐 1973年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绘画,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江苏农村体验生活写生。1978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擅长工笔人物,画法师承陈老莲。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

王天胜,男,汉族,别名艺涛,1946年12月生于大连市,祖籍山东文登。1967年毕业于辽宁艺术师范美术专业 。1968年参军,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

刘泉义,1964年2月生於河北省清苑县。1983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装潢专业。1989年于中国画天津美术学院系毕业,并留校在美术教育系任教。1989年作品《苗女》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7年作品《银装》参加“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获银奖。获文化部97年中国画坛百杰奖。获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优秀奖。出版有《工笔人物画技法》、《刘泉义新工笔人物》。作品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青年百人集》等大型画册。

朱新建,1953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作品《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人物造型,动画片《选美记》的造型设计获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曾赴比利时、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国家图画馆、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巴黎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出版有《朱新建画集》三种。

上一篇:意识形态工作动员讲话下一篇:板式家具的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