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及反思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6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啦”、“梅”等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几”、“用”、“鱼”3个字,借助“蛙、睡”认识偏旁“虫”、“目”。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感叹号、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或其它动物冬眠的特点。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反复诵读儿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卡片、生字卡片、奖品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下雪课件,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生:雪花

师:喜欢下雪吗?

师:看,下雪了!欣赏雪景,师生一起读儿歌“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师:在这样的雪天你最想做什么?心情怎样?

生1:在这样的雪天我最喜欢堆雪人,非常开心。生2:在这样的雪天我最喜欢打雪仗,心里很高兴。生3:我想在雪地上画很多画。

师:一群小动物看到下雪了也赶来凑热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好听的儿歌。

板书:13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请大声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生2:雪地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画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动画。

2、自读课文

师:动画欣赏完了,感觉大家都陶醉了。也学着录音把课文读一读,要读通顺,读正确。边读边把不认识的生字划下来,反复读一读。

3、再读课文

师:会读的请站起来大声读,不会读的跟着小声读。

4、检查生字。

师:生字在课文中会读了,单独拿出来这些词语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

la méi yòng jǐ

下雪啦

梅花 不用 几步 青蛙

wèi cān jiā dòng shuìzháo

为什么

参 加

洞里

睡 着

师示范领读三个词语,找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读错的纠正并强调读“用”和“洞”的韵母是“ong”不是“eng”。

师:老师要变生字魔术了:“力”加两笔是什么字?“力”加“口”是什么字? 生:“为”和“加”

用加一加的这种识字方法你还能记住哪些生字呢? 生1:“月”加一笔是“用”字。

生2 :“儿”加一笔是“几”字。师强调“几”的第二笔是“横折弯勾”。生3:“梅”是“木”加“每。”师启发用“日月明”的格式说呢? 师:用加一加的方法我们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真棒!其它生字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再识记。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师:生字词我们会读了,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不信你们再试着读读课文。师生再次一起读课文。

师问“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群小画家都有谁呢?” 生: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师:小动物是怎么画画的呢?

1、出示课件:四个小动物同时出场,同时画面上出现“下雪啦,下雪啦!”,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小动物,你会怎么喊呢?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文中就用了一个“!”来表示这种高兴。!”这个标点符号叫叹号。

师:假如你是小鸡,你会怎么说呢?是小鸭呢?小狗呢?

让学生当其中的一种小动物,引导学生多说,体会那种高兴的心情。

师:这四个小画家在雪地里玩得多开心呀,它们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画这样的画呢?

4、课件出示:四个动物分别动画出场的过程,点击动物时,会相应出现脚印所像的事物,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上方出现课文第二句话。用“因为像。。所以。。”练习说话

生: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画出来的画是竹叶。生:因为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所以画出来的画是梅花。生“因为小鸭的脚印像枫叶所以画出来的画是枫叶。生:因为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所以画出来的画是月牙。

师:你觉得雪地里就这几个小动物吗?为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参加了绘画比赛呢?

生:鸽子 猫头鹰 花猫

驴等

5、课件:画竹叶的还有“鹰”“鸟儿”,画梅花的还有“老虎、猫等”画月牙的还有“牛,驴”等

师:平时我们画画要用颜料和笔,可是小动物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那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

7、师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读一读呢?老师听出了你的骄傲和自豪。谁愿意再来读读呢?

师:在这句话中要求记住的生字“成”用 练习“成”组词,与“城”区别。生:成长、成功。。练习用“成长”说话。

8、师:还有谁没有参加雪地里的绘画活动呢?

课件出示:青蛙冬眠的图片,同时出现课文五、六两句,朗读指导,读出问的语气,可以多种形式,男女问答,师生问答

9、怎样记忆“蛙”字呢?结合课文插图。生:青蛙像虫子一样钻进泥土里睡大觉。

师:认识偏旁“虫字旁”,很多昆虫都带有虫字旁,如:蚂蚁 蝴蝶等

10、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在读“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

11、形象法识记“睡”字:左边一个“目字旁”表示眼睛,右边一个”垂”字。眼睛垂下来不就是睡觉了吗? 练习用“参加”说话。

13、师: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把青蛙叫醒,让它也一起来画画啊?为什么?

师:小青蛙为什么睡觉呢?交流动物冬眠的知识

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要冬眠呢?

出示课件:要冬眠的动物图片

师:课文学完了,自己练习读一读。要读出小动物们的高兴和神气,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读。

五、拓展练习。(编儿歌)

1、出示课件: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画竹叶,()画梅花()枫叶,()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朋友。

你来();

我来();

他来();

大家把雪地装饰得更美了!

六、书写指导

1、观察“用”在田字格中的位子,指出竖的位置。要写好这个字关键的一笔是哪一笔?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与“儿”字有什么区别?“儿”第二笔是竖弯钩(乚),“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习写字。

七、小结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2

生: (争先恐后地说) 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

师: (指点课件) 小雪人们跟你们一样高兴, 它们兴奋地喊———

生: (齐欢呼) 下雪啦, 下雪啦!

师:欢快的叫喊声, 把一群小动物吸引过来啦!它们是谁呀?

生1:小鸡、小狗。 (师贴小鸡、小狗图)

生2:还有小马和小鸭。 (师贴小马、小鸭图)

师:它们到雪地上来干什么呀?

生1:它们来玩。

生2:它们到雪地上来画画。

师:你们预习得很认真。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 (指课题)

生: (齐读课题) 雪地里的小画家。

【点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伊始, 教师创设动态的课文情境, 吸引学生为下雪而激动、欢呼, 很自然地引出所学内容,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

师:小画家们可喜欢你们啦!它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然后圈出要认识的生字宝宝, 多拼几遍, 不懂的可以问同学, 也可以问老师。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拼读生字, 时而同桌讨论, 时而询问教师。)

师:谁来拼一拼这些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生1拼读生字)

师:他拼读得怎么样?

生2:“参”字他第一次读“c佟n”, 然后又读成“ch佟n”。

师:准确的读法应该是———

生2:c佟n。

师:你拼得真准!全班同学都拼一拼, 记一记。 (全班拼读)

师:如果我把生字上的拼音去掉, 你还会读吗?

(师出示生字卡片, 随机抽查。个别读不准的音, 通过师生、生生的方式正音。)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

生1:我想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啦”字。“口”加“拉手”的“拉”就是“啦”, “睡着啦”的“啦”。 (“睡着啦”的“啦”这个轻声读得很准确, 师及时表扬。)

(师贴识字方法“加一加”)

师: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2:我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梅”字。把“大海”的“海”的“氵”换成“木”就是“梅”, “梅花”的“梅”。

(师贴识字方法“换偏旁”)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3:我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住“成”字。把“城市”的“城”的“土”减去, 就是“成功”的“成”。

(师贴识字方法“减一减”)

师:谁还想说?

(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和编顺口溜等方法识记其余的生字, 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 能用很多办法去记住这些生字。开动脑筋想一想, 你们能用这些生字去组成词语吗?

(生自由、大量地组词, 积累词语。)

【点评:在这个环节, 无论是拼读课文, 还是识记生字, 教师都放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探究新知, 感悟识字规律。在探究中注意发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指导、评价作用, 以评促学, 评中提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师: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 生字宝宝可高兴啦!看 (出示课件) , 有两个宝宝一高兴, 落到了田字格里, 它们是谁呀?

生:几、用。

师: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什么位置呢?

生1:“用”字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生2:“用”字里面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第二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

师:观察得真仔细!

生3:“几”字的竖撇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

师:接下来, 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写。

师:先写“几”字, 第一笔是———

生:竖撇。

师:第二笔是———

生:横折弯钩。

师:横折弯钩要跟竖撇连起来, 不能分开。

(师生共同说笔顺, 写字。)

师:“用”字里面的两横分别在横中线的上面和下面, 最后一笔是竖, 一定要压在竖中线上。好, 下面就请大家当一回小书法家, 写一写课文练习中的“几”字和“用”字。 (教师巡堂指导)

【点评:重视写字教学, 让学生写好字,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老师在指导写字中, 先引导学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提醒注意事项, 接着范写, 再让学生练写, 最后抽查评价, 不仅符合低年级的教学特点,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鉴赏能力。】

师:好了, 小朋友们, 淘气的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去了, 你们还能读准它们吗?请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都很不错。我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请你读。 (生读全文)

师:你读得很流利!再请一位同学试试。 (生读全文)

师: (扶起一男生, 手指屏幕上的感叹句:下雪啦, 下雪啦!) 小黄鸡高兴地说———

生1: (高兴地) 下雪啦, 下雪啦!

师: (扶起一女生, 手指屏幕上的感叹句:下雪啦, 下雪啦!) 小黑鸡兴奋地喊———

生2: (兴奋地) 下雪啦, 下雪啦!

师:汪汪汪, 淘气的小狗跑来啦, 跑来啦!它叫喊着———

生3: (做出跑动的样子高兴地喊) 下雪啦, 下雪啦!

师:小鸭、小马也走来啦, 走来啦!它们也跟着喊———

生4: (边做跑动动作边喊) 下雪啦, 下雪啦!

师: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欢呼起来了———

生: (齐喊) 下雪啦!下雪啦!

师:咦, 这么兴奋、热闹的场面,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课件出示疑问句)

生1: (大声回答) 它在洞里睡着啦。

师: (作“嘘”的动作, 轻声说) 别把它吵醒呀!

师: (继续问, 强调问的语气)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说它为什么没参加?

生2: (轻声地) 它在洞里睡着啦。

【点评:如何让刚上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了解感叹句及疑问句的作用, 掌握感叹句及疑问句的读法?叶老师设计了两种方式:教学感叹句时运用情境教学, 学生扮演小动物在雪地中快乐地叫喊, 感悟感叹句所表达的兴奋、快乐;教学疑问句时, 师生像玩游戏一样对答朗读, 学生在问答中感悟疑问句的读法。这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实践, 揣摩体味, 进而领悟的教学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师:这是一首有趣的儿歌, 我想换一种方式读, 欢迎吗?

生:欢迎!

(师拍手范读, 生随师拍手, 师有趣的读法引得学生阵阵掌声。)

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 那我们就一起拍手读一读吧。

(生拍手表演读)

师:你们读得真有节奏!谁愿意跟老师一起对着拍手读?

(指名一生与教师拍手读)

师:是不是很有趣呀?那就请你跟同桌试一试吧。

(同桌互相对着拍手读)

师:一、二组的同学起立自由拍手读。

师:三、四组的同学同桌互相拍手读。

(学生展示读)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今天真愉快, 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一群——— (指板书, 生答:雪地里的小画家) 还用 (指板书) 这些识字方法记住了很多生字。下一节课, 我们去好好欣赏小画家们的画, 看望一下睡大觉的青蛙。下课!

【点评:读的形式多样, 学生兴趣盎然, 读出了本课儿歌的特点, 并且韵味十足, 为下一节课文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3

[关键词]第一学段 教学解读 设计构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05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著名儿童文学家程宏明写的经典童谣,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课文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语言,十分贴近一年级儿童的阅读节奏,很容易激发儿童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进入教材后,本文除了它的原生价值外,更被赋予了语文的教学价值。孩子们在这首儿歌的学习中,不仅要了解文本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本是怎样写的”“文本该怎样读”“生字该如何书写”等语文教学价值。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及阅读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我确定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等11个生字,认识偏旁“虫、目”;正确、端正书写“几”。

2.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

3.在情境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

二、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我努力追寻语文的学科逻辑和一年级儿童学习心理的契合,主要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努力贴近儿童的真实学情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认识11个生字。作为母语教学,学生各有各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特别是生字教学,孩子不可能是零起点的。因此,要高质量进行识字教学,就要进行学情分析。教学前,我对执教班的孩子进行了一次生字前测。该班共44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几、加、为、啦”因为是高频字,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能正确认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具体展开,而是通过读儿歌复现来引导学生学习。而“用、参、洞、睡、蛙、成”等字则是真正的生字,陌生率均在50%以上。如,“睡”“参”这两个字,有77.3%的学生不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些字集中进行教学。先让认识这些字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再有重点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注重发现规律、渗透学习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既尊重学生的元认知,承认差异的存在,又巧妙地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而陌生率最高的“用”字,因为是本课要书写的生字,因此在集中识字环节不必做重点指导。

(二)构建合宜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内容

“识字、朗读、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三个核心内容,具有强烈的学段性特点,这是符合孩子语文学习敏感期的。朗读指导,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如,一开始,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写字教学首先要在时间上有足够的保证,其次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本课“几”字的书写难点在于“横折弯钩”。要把横折弯钩写圆润、舒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指导时采用添加辅助图的方式,估计能很好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三)努力打造愉悦自由的课堂环境

低段的教学首选应是愉悦的教学,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安全感。本课尝试进行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设计,希望能在调节学生身心和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推动教学的进程。如,在学习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一句后,教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对上面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课中操结束安静下来后,进行情景采访,让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接着,引出下句的朗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解放身体、适时休息,更是在整堂课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4

教案背景:

1、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17课,本课是一篇韵文,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 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介绍青蛙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通过看图说话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看图说话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悟促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方式的体现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 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2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根据低段小学生学情特点,重视生字教学,注重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

2、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

昨天是个好日子,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出示雪景幻灯片)

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房子里睡懒觉呢,可有四个小朋友听说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硬要我把它们给带来了(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幻灯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其实呀,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小动物,它们是(生齐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自主识字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出示生字,齐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

3、说说你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学生汇报,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识记字形。

4、师重点指导认识“蛙”、“洞”、“睡”。(青蛙是益虫,所以蛙字是虫字旁;“洞”是三点水旁,我们可以想象青蛙的洞建在水旁边;“睡”,目垂为“睡”,睡觉的时候,眼睛当然是闭起来的。)

5、再读生字,生做“摘苹果”游戏,读对苹果上的字,苹果便从树上滚落在地。

6、“摘气球”游戏巩固生词。

三、理解感悟,品读课文

(1)、出示下雪图片。

1、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生答,出示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

3、指名读第一句。

4、通过认识“!”,指导感叹句的读法,再读第一句,注意读出兴奋的语气。

(2)、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1、这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2、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自己先读课文,思考问题后指名回答。

3、小画家们依次登场,分别出示小画家的脚印,分别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作对比,读相关语句,师依次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对应的小动物名字下面板书。

4、再次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这些小画家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1、师问:小朋友平时是怎样画画的?而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画画的?

2、是啊,这些小动物只要用它们的爪子或蹄子在雪地上一踩,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多么令人佩服呀!(出示雪地上的脚印)请听杨老师佩服地读第四句。

3、师边读边做动作,读后请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4、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画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出来呀?它到哪去了?齐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5、原来青蛙在冬眠呢,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呢。

6、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不要吵醒了青蛙。(轻轻地读:“他在洞里睡着啦。”)

7、配乐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几、用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小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冬眠。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的预习任务完成得比较出色,所以整堂课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特别在朗读方面,我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朗读的时候都十分认真,在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时候,我给学生做了范读,这时,全班同学都在学老师的样子边读边做动作,读得绘声绘色,将朗读推向了一个高潮。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篇5

课的开始,我先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动态雪景图,引入了课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使孩子们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愿望。接下来我紧紧抓住课题中的“画家”一词,让学生谈谈画家,谈谈画画,再让学生说说画画都需要哪些工具,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讲授课文第二段时,我结合直观形象的pp课件,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准确地理解了所谓“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实际上不过是小动物们把自己的脚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而已。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点,从而也准确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体会了小画家作画时的高兴自豪感,很轻松的读出了文章的基调。最后,通过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创设情境采访睡觉的小青蛙,来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回事。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篇6

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所以同学应该是比较喜欢读的这一课时的重点我布置了两个:

1、认识8个生字和2个新的偏旁“虫、目”。

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其中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又是这一课时中的一个难点。先来说说识字吧。识字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对于这个重点我是这样开展我的教学的,我改变以往先认字,然后学课文的习惯。布置同学在熟悉课文之后再来学习生字。新课标提出要让同学主动,合作的学习。所以在识字中我让同学通过四人小小组的形式,主动、合作的识字。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同学,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往往比较乐意学,也易接受。所以,我把生字做成了雪娃娃,通过认识雪娃娃,来达到认识字的目的。再次,让同学看大屏幕上的学娃娃,通过开火车,指名认读,集体读等形式对同学的识字进行检测和巩固。

从整节课下来,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同学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认识雪娃娃。

2、同学对雪娃娃非常感兴趣,所以很高兴去认识它们,没有感觉这是在认读生字,非常累,可以说同学学得轻松。

3、从最后的课堂检测来看,80%的同学在这节课上对生字的掌握还是比较可以的。但是在这堂课的识字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的缺乏,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⑴在开火车以和个别认读的过程中,由于我把识字放在了这堂课的后半节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局部同学开始注意力不集中。他人在读的时候,他们没有好好地听。

⑵没有充沛考虑中下同学,这节课下来,还有局部同学对这节课的生字没掌握,我在课上缺少了让这局部同学读并能够比较有效掌握的环节。

⑶在识字中,缺少了,同学对同学的评价,没有让同学对同学的识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

⑷在这个过程中,我缺少了对同学的和时褒扬与鼓励。

接下来我再来说说本课时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同学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对于这一点呢,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是让同学在没有熟悉课文的情况下,看课件上的下雪图,找找小画家把画画在哪了。这一步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同学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感受一下雪地这样一个环境。

2、是让同学通过自读,四人小小组合作读等形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3、是让同学通过说,通过看课件来知道雪地里的这些漂亮的画是小画家们的.脚走在雪上留下的。在这里我为了让同学能够有比较深的切身体会,所以布置动一动,让同学上来画手印,让他们也过过小画家的隐。

4、这是一个扩展,让同学看着下雪的画面,想想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同时这一步也是为了引出青蛙。让同学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所以它没有参与雪地里的画画。“树立开放意识”是本次课改所倡议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同学走进社会生活,使同学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块上,我觉得值得我去思索的主要是这么几点:

1、如何使同学学会说完整话?农村的小朋友在说完整话这方面与城市的小朋友相距比较远,但这一点只能给我们每个教师这样一个答案,那就是要时时让同学说完整话。但是在这堂课上,我没有在这方面对同学进行很好的训练。

2、同学在回答“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这个问题中,我没有对同学所说的一些答案,进行解说或者说是纠正。比方有个同学当时说了一种海里的动物,其实这时候我应该和时的给以同学引导。在海里的动物它不会来参与雪地里的画画的。我想这主要归结于自身知识的不全面和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非常的差。

3、同学在动一动中,兴趣非常非常的高,都很想来试试,但是我没有进行很好的课堂调控,致使有局部同学在最后由于没叫到,而非常沮丧。

另外,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外的延伸,让同学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歌曲。为什么我要在最后设计这么一个课外延伸,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个是让同学更好的朗读和记忆课文,为第二课时,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铺垫。

上一篇:搬新家的乔迁之喜祝福语下一篇:廊桥遗梦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