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

2022-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2011年11月6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承办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昆明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发来贺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应邀出席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民办教育界的538位代表出席了大会。

大会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审议并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审议通过了《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全体代表对于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王佐书同志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王文源同志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胡大白同志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监事会主席。

同时,大会决定,聘请柳斌同志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总顾问;聘请许嘉璐同志、陶西平同志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

陈至立在贺信中说,民办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次大会提出的主题“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推动民办教育优质发展”,是我国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希望民办教育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升民办教育水平不懈努力。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三年来,团结奋进,服务大局,搭建起政府和民办教育机构沟通的重要桥梁。希望协会坚持服务民办教育、服务民办教育机构、服务民办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推动我国民办教育迈上新台阶,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严隽琪在贺信中说,《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社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落实《纲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精神,进一步消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以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真正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健康发展的格局。

陈宗兴在贺信中说,我国民办教育已经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既面临着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民办教育发展,以更加包容的胸襟看待民办教育问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破解体制机制瓶颈,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民办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袁贵仁在贺信中说,《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征程,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界应当自觉承担起这一光荣的历史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走规范办学之路,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鲁昕在讲话中指出,全国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取得了良好开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民办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民办教育得到了持续较快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民办教育面临结构、特色、生源、投入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我们既要科学谋划未来发展,也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鲁昕指出,当前应着力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支持各类民办学校发展。二是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快完善民办教育基本制度和基本规范。

就如何开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鲁昕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人口年龄和地区分布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每一所民办学校、每一位民办教育工作者都要主动顺应这种变革,现有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必须进行重大的转变和创新。希望民办学校一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三要转变学校管理模式,主动参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实践。

据悉,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万所,在校生达3393.0万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儿童比2009年增长了23.4%,普通小学在校生比2009年增长了6.9%,普通初中在校生比2009年增长了1.9%;普通高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比2009年增长了6.8%。另外,还有929.78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作者:李士伟

第2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内在法理探究

摘要:笔者从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在法理探究的角度解读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在我国国情下的普适性、价值性和可操作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基于自然人的基础、把人确定为正义的主体、保证权利来源于正确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采取自下而上的实施方法,这几点是我国人们代表大会制得以发展和成功开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其完善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保障,相信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将带给人民更多的福利,会带来社会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内在法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最重要、最成功的制度之一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该制度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将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1

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笔者作为一名党员,也对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进行了一些思考。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究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内在法理,即自然人基础、正义主体、法权来源及自下而上实施。笔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在中国的实际国情下具有普适性、价值性以及可操作性。

一、自然人基础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任何社会组织、机构、政权、制度的形成都基于人之上。社会因人而存在。人不是社会的附属品,而是社会的组成元素。

伟大哲学家霍布斯及洛克等人提出了自然状态说,假设人是自然人,并论证了国家、社会、法律、政治制度等要从自然状态推导出来。他们认为社会和国家的建立应基于自然人基础之上。

而什么是自然人?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社会人。人们常说人是社会的人,也就是对于社会人的一种最恰当的解释。举个例子,一个人出生了,他的身份就有了国别,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还是?从作为胎儿存在开始他有了身份界定,当然除了在美国出生的婴儿都具有美国公民身份这一事实。而这种身份的存在正是社会赋予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好像人都是特定社会的人,都具有社会人身份,纯粹的自然人(即没有社会身份限制的人)好像不存在,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自然人。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人同动物一样,也具有自然属性,只是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自然人的说法是相对于社会人这一说法的。自然人是完全排除了社会施加在人身上的一切限制和特征之后所剩下的仅仅做为人的这么一种状态。

自然人的基本要求是自我保存,为什么这样说?从达尔文的进化说来看,只有很好的自我保存了才有可能存活下来,延续生命。人的衣、食、住、行如果完全排除了社会的影响就是自我保存的最好证明,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

只有基于自然人的需求,基于自然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契约,社会、国家、法律、政治制度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和完善。笔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也必须是基于自然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定应是为了保证自然人的权利。社会要求高于自然要求。人民代表只有代表了作为自然人的群众的基本需要和要求才有可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正义主体

解决了基础的问题之后,笔者认为就应该探究主体性问题。笔者主要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待正义主体性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理。

古代专政制度和现代民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法理上,即正义主体性。古代的正义是神的正义,而现代的正义是人的正义。

这话如何说起呢?古代的君王制、贵族制等制度的根本就在于统治阶层代表了神或者是天理。在西方宗教的统治往往借助于神的力量,是神赋予了统治阶层管理人民的权利。在我国古代宗教的成分较弱,但,我们有天,就有了所谓的天道人伦,凡是由天来定夺,也有了天子。而现代的正义主体是人,因人的需求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订立的契约,形成了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法律、制度等有形的实体。现代的正义主要由人评判,人是正义的主体。

从代表这一词来说,古代的代表指的是代表上一层权威的思想和原则,少数管理者借助于更高载体(神或者天)的权威管理或者是治理多数的普通群众。这种代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代表,代表们并不关注下一层群体的需求和利益,而是从保存自身利益和权威的角度出发借助于假象的上一层权威的力量来达到自身目的,当然,他们同时也会考虑到这种统治的效应和正确性,但更多的是基于保存自身,特别是在形势严峻的情形下(比如,起义等)。

可以说我国现在的代表制是一种全新的以关注人民需求为出发点的,旨在为人民服务的这么一种先进的代表制。首先,从正义的主体上来说,正义是针对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来说的,而不是从人服从于神或者是天的规定的角度来说的。第二,正义评判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神或者天,人是事件的发起者同时也是事件的结束者,这期间的一切事物由人或者人组成的团体来评判。第三,代表的重新定义,代表基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的是平行或者低一等级的人民。

三、法权来源

在探究了自然人基础和正义主体后,笔者认为应该探究代表制的法权来源。笔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法权来源于“正确”。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权利是社会发展的种应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民主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时必然会出现人民代表这样的一种制度。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把人民代表制的法权来源归于社会的发展未免显得太过于放松和粗糙。

其实不仅仅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法权,任何法权都是来源于“正确”。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法权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其一面是管理,另一面是服务。在我国社会这点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二,现代民主已经把群众作为了评判的主体,对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群众内心也有一把衡量的尺子也就是自然要求是否能到满足,自然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第二,是否做到“正确”需要实践的不断检验。正确的坚持,不正确的改正,这基本的道理其实也蕴含在权利的来源之中。

探究法权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权不仅仅是适应社会的产物,更是来源于理念正确、参数正确、决策正确、实施正确、结果正确。此处所说的“正确”切不可理解成绝对真理,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正确,正确只是意味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特殊条件下的相对较为合适的解释和应对。

四、自下而上实施

理论总是要联系实际的,实践才能检验真理。那人民代表大会的实施是怎么的一个过程?笔者联系该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实施方式,而这种方式正是代表人民广大利益的保障也是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前提。具有深刻的意义。

中央要求,要严格履行党章,认真贯彻執行民主集中制,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2

可能有些人会提出疑问说笔者提出的自下而上的实施方式是不是与中央提出的“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相违背。其实不然,相反笔者的观点是在认可中央提出的人民代表的选取方式的基础上提炼的,而且笔者所说的自下而上的实施也必然是以中央提出大人民代表的选取方式为基础的。

基于代表的选取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实质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利益,把群众作为主体,人民代表大会的目的也是更好的发展我国社会、更好的为我国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富裕的生活服务。自下而上所指的就是把人民的要求自下而上的更流通、更快捷、更准确的反应给领导者,从而促使国家领导人做出更合乎国情、更满足人民需要的决策。

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共同的、自然的要求和权利。只有通过对来自广大群众的信息的收集、总结、反映、商讨、解决、回馈、效果评估,才能说是很好的做到了自下而上的实施。自下而上的实施要求把群众作为基本点、中心点。

注释:

[1]http://baike.baidu.com/view/4160404.htm?subLemmaId=4160404&fromenter=%CA%AE%B0%CB%B4%F3

[2]http://baike.baidu.com/view/4160404.htm?subLemmaId=4160404&fromenter=%CA%AE%B0%CB%B4%F3

作者:刘会

第3篇: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网络形象初探

2015年修正后的《立法法》(以下简称“新《立法法》”,修正前的立法法则简称“旧《立法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这一条款将立法规划从立法惯例“固定”为正式的立法制度[1]。实际上,自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首次出台立法规划以来,随后的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履职伊始都会运用立法规划安排五年任期内的立法工作[2]。

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以下简称“委员长”)一再强调落实立法规划的重要性。例如,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后,时任委员长的乔石同志指出,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保证五年立法规划的落实”[3]。再如,曾任委员长的张德江同志强调:“我们一定要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落实立法规划的重要意义……”[4]。其实,不仅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遗余力地推行立法规划,地方人大也通过立法规划的形式开展立法工作[5]。

目前,学界主要是从立法预测或立法准备的角度来认识立法规划的。论者们认为,立法规划是立法机关在预测未来立法趋势和立法需求的基础上所作的部署或准备,旨在增强立法工作的计划性[6]。但现有研究没有解答的问题是:立法规划增强立法工作计划性的主要原理和具体机制是什么?立法规划是否还有其他作用?立法规划对我国人大立法体制有何深层影响?这一系列疑惑是促使笔者进一步探究立法规划的最初动机,而上述问题则构成了本文的中心议题。

本文尝试从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表明,议程设置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首要环节,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的一致认可。“议程设置非常关键,这是因为,如果问题上不了议程,也就无从考虑采取行动。在作出一项政策选择之前,问题首先必须得到承认。”[7]对我国立法过程而言,无论上升为正式制度之前还是之后,立法规划实际上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议程;而制定立法规划的过程也就是设置立法议程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不同于此前研究的新结论。

一、立法规划是立法过程的起点

依照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是整个政策制定过程的开端,影响着后续的决策环节。因而,我们首先面对的疑问是,立法规划是否是我国立法过程的起点?这一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明了,不仅涉及立法程序的阶段划分,也关系如何认识我国立法运作过程,因此有必要作深入的探究。

主流观点认为,提出法案是立法过程的“第一道程序”[8]。这一主张的直接依据是我国的法律规范。无论旧《立法法》还是新《立法法》都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程序都始自提出法律案[9]。另有论者着眼于法律起草的重要性,把它视作立法程序的起点[10]。后一种观点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法律起草影响的是法律的实质内容,很难说属于立法程序的范畴;另一方面,从立法程序的角度来看,即便法律草案尽善尽美,如果不由法定提案主体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则无法得到立法机关的审议,更无从成为生效的法律。因此,将法律起草视为立法程序起点的观点难以成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提出法案才是立法过程的起点。

由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有其法定立法程序,因此在研究立法运作时应当将二者区分开来。我们首先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过程。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提案分为机构提案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提案两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出,常委会组成人员至今都没有联名提出过法律案[11]。换言之,机构提案是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唯一正式来源。实际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制定立法规划时已经事先确定了立法规划所载立法项目的提案主体[12]。其结果是,当立法规劃所载立法项目的起草工作完成后,提案不过是履行一道立法手续。总之,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而言,立法规划才是立法过程的起点。

我们再来看全国人大的立法过程。表1考察了八届至十二届全国人大的立法状况[13],从中可以发现,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之外,其他全国人大所立之法均源自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实质上主导着全国人大立法进程。

综前所述,仅着眼于法律文本规定正式立法程序,我们无法真切地理解我国立法运作的完整过程。处于正式立法程序之前的立法规划,才是我国立法过程事实上的起点。立法规划不仅设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议程,而且确定了全国人大的立法议程,二者的正式立法程序都是在立法规划预先设定的轨道上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就意味着,一项立法建议如果没有进入立法规划,那么它几乎不可能得到立法机关的审议,更遑论成为正式的法律。图1展示了我国实际立法过程的整个流程。

二、立法规划的制定过程

作为立法过程起点的立法规划,可以看作是一份立法议程。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议程,“就是对政府官员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政府外人员在任何给定时间认真关注的问题进行的编目”[14]。相应的,立法规划可以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在五年任期内将认真关注的立法项目清单。而立法规划的制订过程,则是设置立法议程的过程。

首先,立法规划的“过滤”功能。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立法过程视作一道流水线,法律是流水作业的“终端产品”,而立法规划则是输入“原料”的工序,影响着后续的立法程序。这可以从立法规划的制订过程得到印证。依照新《立法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及立法实践,制订立法规划主要包括图2所示的五个阶段。概括言之,制订立法规划首先是在众多的立法建议中进行筛选,确定哪些将得到立法机关的认真考虑。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在阐述立法规划拟定过程时谈到,秘书处对50个部门报送的199件立法项目作了逐一筛选,排除重复的立法建议,确定有价值的立法建议,并将后者拟定为立法规划之中的立法项目[15]。

其次,立法规划的“优先化”功能。所谓优先化功能是指,立法规划除确定哪些立法建议将被认真对待之外,还对已被纳入立法规划的立法项目进行排序,确定哪些项目将被优先考虑,而另外的项目则相对次要。优先化是议程设置的一个关键步骤。“如果问题作为一个潜在的议题被采纳,那么,议程必须重新排序,使这个新问题得到考虑,这就是优先化阶段的关键。”[16]有学者直接把议程设置定义为“对各种议题依重要性进行排序”[17]。

历任委员长都一再强调,立法工作应当分清轻重缓急。例如,八届委员长乔石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究竟需要制定哪些法律?当前急需制定的又是哪些法律?要有通盘考虑,合理部署。”[18]再如,九届委员长李鹏强调:“立法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做到年度有计划,5年有规划,长远有纲要。”[19]上述理念经由立法规划的优先化功能得以实现。

由表2可知[20],从产生至今,立法规划在构成上始终采取了对入选的立法项目进行分类的做法。尽管分类的形式以及不同类别的表述存在些微差异,但我们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贯穿始终的分类标准,即法律草案是否成熟到能够进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此标准,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立法项目:凡是法律草案已经成熟的立法项目归为第一类,立法机关将优先考虑;第二类项目的草案成熟度较高,是否审议视情况而定;除此之外的立法项目,则留待将来考虑。

其实,无论“过滤”还是“优先化”,立法规划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基于诸多因素所作的选择或者说取舍。最初,面对庞大的立法需求和各种各样的立法建议,立法机关需要确认哪些值得认真考虑,而哪些并不适合。这就是筛选功能。初选完成后,对于进入立法规划的立法项目,立法机关再次进行筛选,确定哪些需要重点考虑,其他的则次之。立法规划制订完成,标志着五年立法议程的出炉。

三、立法规划的功能

“任何一个社会都面临各种挑战,但政府应付这些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既包括财政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也包括注意力资源。换句话说,在具体决策之前,政府不得不作出抉择,对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21]简言之,决策机构或组织设置议程的根源在于,决策资源的有限性使其无法认真考虑一切有待处理的事务并作相应的决策。在这一点上,中外各种类型的决策机构或组织皆是如此。但对我国而言,除了整合资源之外,立法规划还发挥着其他作用。

(一)整合利用有限的立法资源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言,立法资源的有限性显得尤为突出。

其一,立法的时间资源非常稀缺。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过短的问题,长期以来得到学界的密切关注[22]。较之于短暂的会期,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这导致原本就有限的开会时间只能部分投入到立法中去。实际上,对任何国家的立法机关来说,能够用于立法的时间都是短缺的。在英国,议会可用于政府法案的开会时间仅有约60天。于是,英国政府的内阁也以立法规划的方式安排为数众多的立法项目[23]。

其二,参与立法的人员有限。如表3所示,我国参与全国人大立法的人员包括兼职立法人员和专职立法人员两种类型。与域外相比,我国最大的不同是,包括全国人大在内的各级人大采行的是兼职代表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代表不脱离各自的生产和工作。”这就意味着,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除少部分被选入专门委员会任职之外[24],其余的都只是兼职从事代表工作。再加上,我国并未为代表配备专门的立法助理,导致代表在立法事务上很难有所作为。这一点长期以来饱受诟病,学界呼吁我国应实行专职代表制的声音也从未停止[25]。此外,作为专职立法机构的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我国重要的立法力量,深度参与到我国立法的各个环节当中。但它也面临三个问题:第一,组成人员数量少,与其承担的职责不匹配[26];第二,为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服务的工作机构不健全[27];第三,一部分组成人员是由领导岗位转任而来,能否适应新的工作尚存疑虑[28]。综上,我国参与立法的人員不够充足,尤其是富有经验的专业立法人员。

其三,立法机关能够分配给立法工作的注意力资源较为紧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其职责涵盖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组织学的研究表明,在组织决策过程当中,注意力是重要的稀缺资源,一个组织无法对所有的选择同时加以考虑。因此可以说,注意力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活动[30]。从这一角度来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决策机关,势必需要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在纷繁的事务间进行分配。这就意味着,立法工作能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得到的关注必然是有限的。

正是受时间、人员以及注意力这三项重要立法资源的限制,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划的形式整合有限的立法资源。这体现在,列入立法规划的立法项目不仅事先已明确起草单位[31],而且起草单位负有保质保量、及时完成起草任务的责任[32]。

(二)构建法律体系的手段

立法规划在我国发挥着“计划立法”的功能[33]。它使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够集中力量,确保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立法任务能够如期实现。其实,早在我国开始着力进行法治建设之初,也就是立法规划正式产生之前,立法机关就强调立法工作应当有计划地开展。如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在1983年即指出:“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立法工作……”[34]。可以说,立法规划正是“计划立法”的产物。

表4整理了历届立法规划所意图实现的立法目标[35]。由此可以看出,前后相继的立法规划,虽制定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服务于构建我国的法律体系的总目标。如果把法律体系比作一个完整的拼图的话,那么一个个立法规划就是构成拼图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立法规划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无到有、从粗糙到完备的进程。总之,立法规划植根于我国构建法律体系的需要之中,它也是我国构建立法体系的重要手段。

(三)落实党对人大立法的领导

在我国,党的领导既是政治原则,也是法律原则。新旧两部立法法都在其第三条明确规定,坚持党的领导是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党领导立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审批立法规划;制定立法工作的指导方针;确定重要法律的立法原则;提出立法建议;讨论重要法律草案;协调立法过程中的不同意见;等等[36]。十八届四中全会还着重强调,凡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立法,必须经党中央讨论决定[37]。

相较于其他方式,审批立法规划能够使党从宏观上把控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走向。因为,如前所述,立法规划是立法过程的第一个关口,设置了立法机关长达五年的立法议程。党介入立法规划的制订,能够保证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在党的意志之下进行。

对立法机关而言,将立法规划报送党中央审查则体现了人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从内容上看,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规划将党的政策主张具体化为明确的立法任务。例如,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于2012年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新目标[38]。那么,完善法律体系应当从何处入手,又应当怎样具体操作?作为立法总体安排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加强法律修改。具体体现在,立法规划中修改类项目的数量和比重首次超过制定类项目[39]。

四、立法规划对我国立法活动的影响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得到显著提高

新《立法法》将立法规划制度化,旨在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的新要求[40]。原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关于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对此作了阐明[41]。学界也持同样的看法。但是,现有的研究有两点不足:一是未能充分解释立法规划增强人大立法主导作用的机制或者说原理何在;二是由于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视作同一国家机关,或者说将二者视为一体,因而得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能够增强全国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的错误结论。

我们先来分析第二点。对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也就是说二者是不是同一个国家机关,学界存在争议。主流观点从多方面入手,论证了二者是两个国家机关[42]。笔者也赞同这一看法。具体到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虽规定二者共享国家立法权,但对它们的立法职权作了较为明确的分工[43]。此外,新旧《立法法》除重申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对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单独予以规定。可见,至少在立法方面,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视作一个国家机关不具有说服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立法实践当中,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已经处于虚置状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国家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44]。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八成以上的法律,而且全国人大制定法律不过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再表决通过法律[45]。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必须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开来看;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着全国人大立法,后者的立法职能更多是象征性的[46]。

立法规划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表明,其只能增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对改变全国人大虚弱的立法职能并无补益。在制度设计层面,新《立法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立法规划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统筹安排立法工作的形式,而全国人大并没有立法规划。在制度运行层面,如前所述,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部分立法项目,反而是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例如,2015年全国人大修改旧《立法法》,就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所列明的立法任务。换言之,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甚至部署了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综上,立法规划并不能增强全国人大的立法主导作用。在评估此次立法法修改时,有论者做了如下反思:“我们不能陷入这样的误区,即用发挥人大常委会的主导作用作为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的方式,甚至以前者完全取代后者。”[47]

另外一个问题是,立法规划是如何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的?有论者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划控制了长期性的立法议程,得以“对立法输入过程进行严格管理”[48]。如前所述,立法规划对从各方面涌入立法机关的立法建议进行筛选,自主决定其未来将考虑或不考虑哪些立法建议,并自主安排有关立法建议的先后次序。也就是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再只是被动地“确认”来自行政系统等的法案,而是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其他国家的立法实践也表明,谁有权制订立法规划,谁就能够主导立法。比如,英国政府内阁通过立法规划将自己的政策主张“输入”议会,引导英国议会的立法进程[49]。

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也格外重视立法规划在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方面的正面效应。九届委员长李鹏曾强调,人大应通过立法规划等“变被动立法为主动立法”。他说:“立法应该按计划办事。每年应该有个计划,5年应该有个规划,到2010年应该有个纲要。加强立法的计划性,可以争取立法主动性,改变被动的情况。”[50]

(二)委员长会议在立法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前述分析着眼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其他的主体在立法工作中的关系,如果将目光转向立法过程,笔者发现,委员长会议对包括制订立法规划在内的多个立法环节有着重要影响。

新《立法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立法规划由委员长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这里的表述是委员长会议“通过”和“公布”立法规划,而非“制订”。从图2所示的立法规划制订过程来看,委员长会议在三个环节发挥着作用。首先,立法规划编制机构拟定的立法规划草案必须经委员长会议通过。因此,委员长会议对于通过或不通过立法规划草案,享有决定权。这就意味着,立法规划的内容应当接受委员长会议的审核,而委员长会议也有权修改或补充立法规划的有关内容。其次,设立于委员长会议之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将委员长会议通过的立法规划提请党中央审批[51]。这体现了人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也表明委员长会议或者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是党与人大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委员长会议将党中央批准的立法规划正式向社会公布。纵观立法规划的制订过程,我们说立法规划是委员长会议制订的也并不为过。

笔者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由委员长会议而非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并不妥当。这首先是因为,立法规划作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议程,理应由其自主决定,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立法工作自始即按照其意志开展。委员长会议制订立法规划,等于是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立法议程。其结果是,委员长会议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整体走向和具体内容。另外,从宪法的规定来看,委员长会议是否应当享有立法规划制订权,值得商榷。根据我国《宪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委员长会议的职责在于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但是,对于什么是“重要日常工作”,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都难以准确把握[52]。不过,从修宪资料来看,增设委员长會议的初衷是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服务,它既不是权力机关,也不得超越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参与修宪的两位人士都着重强调了这一点[53]。鉴于立法规划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重要性,由委员长会议来制订立法规划,很难说还是在处理“重要日常工作”。总之,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是制订立法规划的正当主体。

还需要注意的是,除制订立法规划外,委员长会议在立法过程后续的多个环节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54]。第一,委员长会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定提案主体。不仅如此,立法实践中,委员长会议的提案数量仅次于国务院,与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不相上下[55]。第二,委员长会议提出的法律案直接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程。相比之下,其他提案主体提出的法律案,不仅需通过审查后才能进入会议议程,而且审查的主体是委员长会议[56]。这样一来,一方面较之于其他提案主体,委员长会议提出的法律案得到了“优待”,在程序上处于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委员长会议还能够“阻拦”其他主体提出的法律案进入议程。第三,委员长会议的身影也出现在审议和表决阶段。例如,新《立法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审议法律草案时如对草案的重要问题存在分歧,应当报告委员长会议。上述分析印证了学者的如下观察,委员长会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实权组织”[57]。这很难说与宪法设计的初衷相符合。

五、调整立法规划的若干建议

议程设置这一新视角,不仅解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也向我们揭示出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笔者想提出几点完善立法规划有关制度的初步建议。

在如何应对全国人大立法职能虚弱的问题上,学界目前有一种主张是,将完整的国家立法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不再承担立法职能[58]。与前者截然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当采取措施维护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立法机关的宪法地位[59]。应当说,两种方案都涉及全国人大制度的重大变革,需要立足于宪法层面作通盘考虑,在详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相关的制度框架和制度细节。如若今后采取的是强化全国人大立法职能的方案,基于立法规划在提升立法自主性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制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改革选项。

在改进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制度方面,应当在以下两方面尽快采取行动。第一,完善立法规划的制订程序。具体而言,取消委员长会议通过并公布立法规划的规定,改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划。这一程序上的变化旨在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能够介入立法过程的起点阶段,影响立法议程的内容。第二,适当限制立法规划设置立法议程的范围,为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度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保留一定的制度空间[60]。在这一点上,英国议会的议员法案制度值得参考。尽管政府内阁的立法规划所安排的政府法案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立法议程和立法资源,为保障议员权利,英国议会下院建立了议员法案制度。措施之一是,下院指定每次年会中12个星期五的开会时间,专门用于审议议员提出的法案[61]。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不属于立法规划的法案,预留固定的审议时间。这一制度安排意在激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参与立法的热情,发挥民意代表的代议功能。

注释: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增提到,此次立法法修改将实践证明好的做法“提炼、固定”下来,立法规划即是一例。参见武增:《2015年<立法法>修改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载《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1期。

[2]参见阚珂:《回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工作》,载《中国人大》2013年第21期。

[3]参见《乔石委员长在立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12月19日)》,载《人大工作通讯》1996年第1期。

[4]参见张德江:《提高立法质量 落实立法规划——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2013年第21期。

[5]例如《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第五条规定,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划等形式加强对全省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因此,本文的诸多结论同样适用于地方人大制订的立法规划。

[6]从立法预测的角度分析立法规划的研究,参见吴大英:《我国的立法预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载《中国法学》1984年第1期;从立法准备的角度看待立法规划的研究,参见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41页。

[7][16]【美】斯图尔特等:《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韩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60页,第63页。

[8]参见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41页;孙潮、寇杰:《论立法程序》,载《法学》1995年第6期。

[9]分别参见旧《立法法》第十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二十五条,新《立法法》第十四、十五条和第二十六、二十七条。

[10][36]参见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4版,第292页,第288~289页。

[11]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1版,第108页。

[12]参见易有禄:《各国议会立法程序比较》,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32页。

[13]表1由笔者根据中国人大新闻网历届全国人大数据库整理而来。http://npc.people.com.cn/GB/359142/index.html,2017年9月21日访问。

[14]【美】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2版),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4页。

[15]参见曹志:《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草稿)〉的说明》,載《人大工作通讯》1994年第5期。

[17][21]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8]乔石:《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338页。

[19]李鹏:《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95页。

[20]表2由笔者根据如下资料自行整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统计:2013年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224~242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5年第四号。需要说明的是,十一届立法规划在形式上并未标明其是第三类,但实质上与十二届立法规划的第三类无异,所以在此将其表述为第三类。

[22]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参见周伟:《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期与议程研究》,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5期;蒋劲松:《代议会期制度探究》,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1期。

[23]参见蒋劲松:《英国的立法规划》,载《人大工作通讯》1996年第2期。

[24]《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从全国人大代表中选出。

[25]这方面学界做了充分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参见周伟:《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6]参见周伟:《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组织制度探讨》,载《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7]参见周伟:《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研究》,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8]参见李林:《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加强立法能力建设》,载《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8期。

[29]国务院部委通常都设立有专门处理与其职责相关的法律事务的机构。如教育部下设“政策法规司”,其职责之一是“起草综合性教育法律法规草案”。参见教育部官方网站的介绍,http://www.moe.gov.cn/s78/A02/moe_897/201001/t20100129_8318.html,2017年9月7日访问。

[30]参见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69页。

[31]需要注意的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不同以往,首次增加了第三类项目,即“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由于这类项目尚处于论证阶段,并没有确定起草单位。参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5年第四号。

[32]如张德江委员长强调:“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依据立法规划拟定自己的立法工作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起草工作,加强立法调研和工作协调,着力提高法律草案质量,及时提请审议,保证按时完成法律起草任务。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牵头起草的立法项目,也要按照上述要求抓好落实。”参见张德江:《提高立法质量 落实立法规划——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2013年第21期。

[33]参见梁存宁:《论“规划立法”模式的成功与不足——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为研究对象》,载《人大研究》2013年第2期。

[34]《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477页。

[35]这些资料的来源如下:《乔石委员长在立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12月19日)》,载《人大工作通讯》1996年第1期;李鹏:《进一步搞好立法和监督工作》,载《人民代表大会重要文献选编》,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1版,第1065页;《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努力完成本届任期立法任务——王兆国副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2005年第22期;吴邦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努力把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载《求是》2008年第8期;張德江:《提高立法质量 落实立法规划——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2013年第21期。

[37][4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3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39]参见易有禄:《从立法规划看法律修改——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为考察对象》,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41]详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5年第二号。

[42]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参见韩大元:《全国人大常委会新法能否优于全国人大旧法》,载《法学》2008年第10期;秦强:《论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关系》,载《人大研究》2010年第12期。

[43]前者见于我国现行《宪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后者则体现在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二、六十七条的规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制度设计是我国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所没有的。

[44]关于这一问题最新和最全面的研究,参见韩大元:《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宪法地位》,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6期。

[45]曾任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汉斌指出了这一点。参见王汉斌:《王汉斌访谈录:亲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80页。

[46]参见孙哲:《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23~124页。

[47]徐向华、林彦:《〈立法法〉修正案评析》,载《交大法学》2015年第4期。

[48][57]孙哲:《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37页,第94、97页。

[49][61]参见蒋劲松:《议会之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453~457页,第500页。

[50]李鹏:《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82页。

[51]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记录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将立法规划提请党中央审批的过程。参见李鹏:《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29页。

[52]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参见马岭:《委员长会议之设置和权限探讨》,载《法学》2012年第5期。

[53]参见肖蔚云:《论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606页;王汉斌:《王汉斌访谈录:亲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90页。

[54]有学者分析相关规定后指出,旧《立法法》对委员长会议的授权,已经超出宪法规定的处理日常重要工作的范围。参见马岭:《中国〈立法法〉对委员长会议职权的规定》,《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8期。

[55][56]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1版,第108页。

[58]已故宪法学者蔡定剑力主此观点,参见蔡定剑:《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59]参见韩大元:《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宪法地位》,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6期。

[60]有论者已经观察到:“立法规划实际上忽视和挤占了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提案权。”参见刘松山:《立法规划之淡化与反思》,载《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12期。

(作者系四川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

作者:陈文博

第4篇:法制大会大会程序

峡口初中全体师生安全及法制教育大会

主持人李主任

(峡口中学二

开始) 0一三年全体师生法制及安全教育大会现在

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第二项:请峡口初中赵校长致辞;

第三项:请临洮县公安局峡口派出所教导员马迪同志讲话; 第四项:请峡口镇司法所所长陈彩义同志讲话:; 第五项:请峡口初中政教处王主任讲话.

2013年3月29日

第5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大会主持词

选举大会主持词

各位选民:

今天应到人,实到人,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超过全体选民的半数,符合法定人数。选举大会现在开始。 这次区选举委员会分配我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名。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选民10人以上联名和各种组织共同推荐了区人大代表候选人2名,并在11月24日进行了公布。公布后,经过几上几下反复酝酿协商,按照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了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2名,已于12月3日进行了公布。今天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进行差额选举。每个选民要严肃认真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将自己圣神的一票投给你所赞成的人。

为了使选举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顺利进行,现在请同志宣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办法(草案)》。 宣读毕„„

下面进行举手表决:

同意这个选举办法草案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 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或请放下)。

弃权的请举手,没有(或请放下)。

通过(如果个别反对或弃权的,则讲:已过半数,通过)。 现在请同志宣读监票员、计票员名单草案。

(宣读毕)下面进行举手表决:

同意监票人名单和计票人名单草案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

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或请放下)。

弃权的请举手,没有(或请放下)。

通过(如果个别反对和弃权的,则讲:已过半数,通过)。 下面请监票人,计票人进入岗位,开始工作(清点选民人数,统计委托投票人数,报告计票人,计票人汇总后填写报告单,由监票人签名后,报告大会主持人)。

本选区应到选民人,实到选民人,加上委托投票的选民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共人,合乎法定人数,可以进行选举。

请监票人检查票箱,加封上锁。

请选举工作人员领取选票。

现在向各位选民分发选票。各位选民拿到选票后先不要填写。关于填写选票的方法和要求,等选票发完后还要作详细说明(选票发完)。还有没有拿到选票的?拿了多余选票的?或有选票印制不清的?请大家检查一下,如有上述情况的请举手。

请各位选民注意,关于填写选票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选票上已经注明,我这里在说明以下几点:

一、每个选民对于选票上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

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投弃权票。

二、如果同意某个候选人,就在这个候选人上面的空格内划“〇”;如果不同意某个候选人,就在这个候选人上面的空格内划“X”,弃权的不划任何符号。

三、本选区应选代表1名,实行差额选举。每张选票上赞成的人数等于1名的有效,多于1名的无效。

四、写票时,必须在候选人中反对和弃权1名。要另选他人时,每提一名另选人,必须在反对和弃权2名以外,再另选人姓名栏内填上要选人的姓名,并在这个人姓名上边的符号栏内划个“〇”。

五、选票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要清楚,涂改或辨认不清的为废票。部分涂改辨认不清的为无效。

六、不能写选票的选民可以委托自己信任的人代写,代表人要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写票,不得违愿更改。

现在请大家填写选票(停顿必要时间)

各位选民是否写好了选票?没有写好的继续写(稍停)。写好了下面开始投票。

投票的顺序是:先监票人、计票人,再选民,后主持人和工作人员的顺序,依次投票。

(投票毕)还有没有投票的(稍停)?

下面请监票人、计票人员开箱,清点票数(清点完票数后,填写报告单);

今天实际参加选举人,共发出选票回选票张,收到的选票数和发出的选票数相符(或少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有效。

现在请选举工作人员计票,计票结束后送主会场。并等待正式选举结果,暂不散会,参会选民原地等待。待主会场计票结束后继续开会。

(待主会场总联络员电话通知选区得票总数)

现在继续开会,主会场计票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志得赞成票数超过参加选举选民的半数以上,当选为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这次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名单,将报请区选举委员会审核后,正式公布。

这次旌阳区人大代表大会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全体选民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代表选区选举领导小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区第四选区选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圆满结束(鼓掌)。

散会!

第6篇:职工代表大会成立大会流程

(聊城市东昌博凯汽贸有限公司)

主持人:孙主任

1.总经理宣布常委会、职工代表名单,表示祝贺。

附:职代会常委会名单:

主席:王主席 副主席:孙主任 辛书记秘书长:慈明波(职代会日常工作组织及执行)

职工代表名单:

李保友、王化雨、崔宏伟、吴长峰、刘健、庄坤、徐孝民、冯春长、宋小新、万娟、王景凯、冯丽娟、刘志鹏、任家兵、李富明、刘凤菊等16人。

2.董事长讲话。

3.工会主席讲话。

4.职工代表发言。(冯丽娟、王化雨)

5.职代会工作流程及具体安排、操作程序等。--慈明波

6.分发纪念品、聚餐等。

第一届职代会第一次会议—会前安排时间表

一.4.8号下午15:30召开成立大会。

参加人员:经理会、分公司经理、职代会常委会、16名职工代表等。 二.4.9号-12号填写提案及建议。(执行人:职工代表) 三.4.13号-15号汇总提案及建议。(执行人:慈明波)

共性问题大会表决,个别问题涉及部门领导做好解释。

四.4.16号第一届职代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召开,表决议案,讨论建议。

第7篇: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职工代表大会

闭 幕 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设计院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职工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审议通过了七个报告,选举产生了设计院工会新一届委员会、工会主席,完善了职代会各专门组织机构。在此,我代表设计院党委和大会筹委会向为开好这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代表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是在设计院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召开的,是一次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化职工民主管理,凝聚职工力量的大会。大会取得的成果,必将鼓舞全体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设计院建设发展的创新事业之中。

过去的五年,设计院工会在设计院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工作开展卓有成效。院工会紧紧围绕设计院安全生产、经营效益中心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紧紧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劳动法》、《工会法》,为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关键作用;紧紧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紧紧围绕企业改革,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职工解疑释惑,为理顺员工情绪,振奋员工精神,发挥了

1协同作用。实践证明,设计院工会作为院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设计院的建设发展中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代表设计院党委并以这次代表大会的名义,向集团公司工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上一届工会委员会全体成员及曾经在工会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各位代表、同志们,进入2012年,全新的年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奋力开创我院科学发展、全面振兴的新局面,为闯出具有设计院特色发展新路而努力奋斗!

第8篇: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代表大会主持

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代表大会主持词

××××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各位代表:

现在举行××××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应到会人,因事、因病请假

人,实到会人,符合规定人数,可以开会。

大会进行第一项,请全体起立

,奏《国歌》。(请坐下)

大会进行第二项,请大队长××*同志作工作报告。

大会进行第三项,请工会主席××*

同志作《工会工作报告》。

大会进行第四项,请副大队长××*同志作《××××*一届三次职代会提案落实情况报告》。

大会进行第五项,请副大队长××*同志作《××××*矿务公开工作报告》。

大会进行第六项,代表分组讨论,时间为20分钟。

下面我宣布分组讨论安排。

××××*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

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现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今天应到会人,因事、因病请假人,实到会人,可以开会。

大会进行第一项,由××*同志宣读大会选举办法。

大会进行第二项,通过监票人、计票人建议名单(宣读后,各位代表对这个名单有什么意见,可以发表没有意见,鼓掌通过。)

大会进行第三项,宣读××××*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大会进行第四项,请监票人、计票人清点人数,分发选票,各代表填写选票前,我先宣读填写选票说明。

大会进行第五项,开始投票。投票顺序为:监票人、计票人、大会主席团,各队代表按顺序投票。

休会,等待计票结果。大会主席团成员到二楼会议室开主席团会议。

××××*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

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各位代表:

现在举行××××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应到会代表人,因事、因病请假人,实到会代表人,符合规定人数,可以开会。

会议进行第一项,由党总支书记大队长××*同志宣布××××第二届工会委员

会主席、委员名单。

会议进行第二项,由副大队长××*同志宣布××××第二届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名单。

会议进行第三项,由副大队长××*同志宣读《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各位代表对这个决议是否有意见,可以发表,没有意见,鼓掌通过。

会议进行第四项,由主任工程师××*同志宣读《××*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各位代表对这个决议是否有意见,可以发表,没有意见,鼓掌通过。

会议进行第五项,由主任地质师××*同志宣读××××第二届职代会四个专门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建议名单,民主评议干部小组、规章制度小组、提案审查小组、生活福利小组,各位代表对这四个小组组成人员名单是否有意见,可以发表,没有意见,鼓掌通过。

会议进行第六项,由党总支书记××*同志讲话。

各位代表,今天大会的议程已全部

进行完,下面我宣布××××*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请全体起立,奏《国际歌》,散会。

第9篇:述职报告大会大会方案

浙江博雅公关服务有限公司

述职报告会方案

一、活动背景

在一年的工作中,浙江博雅公关服务有限公司凭着热心服务,积极向上的决心,完成年度工作。本次召开述职报告会是部门经理面向公司述职报告大会。向公司群体员工会报过各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总结经验,为我们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的

全面总结我我公司工作情况;表彰肯定各部门的工作成绩;面向公司全年工作情况;为接下来对公司得工作打下基础。

三、活动地点

浙江博雅公关服务有限公司会议室

四、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3日9:00-9:30

五、参加人员

浙江博雅公关服务有限公司全体职员。

六、活动方式

各部门述职时间为5分钟。

七、会前准备工作

通知所有与会人员会议时间、地点、确定会议流程。

八、会流程

1. 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2. 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

3. 开始述职报告:行政部、人事财务部、业务部、公关部。 4. 经理总结发言。

5. 主持人宣布大会结束。

浙江博雅公关服务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上一篇:党建工作汇报材料doc下一篇:教育局植树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