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条例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本身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就是为了形成和建构社会秩序。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条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条例

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思路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民主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性之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在科学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中,教职工大会制度应是根本,应是全部制度的基石。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

一、 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制度设计者预想的作用。在有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本就没有形成制度,仅仅是学校领导为应付上级检查而不得已上演的一出戏而已。例如,山东省新泰市某中学的杨老师说:“我参加工作十年,教代会只开了一次,还是什么第九届教代会,也不知道前八届是何年何月召开的。”有的学校,教代会虽然能按时召开,但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并未发挥其法定的职能。如河南信阳某高级中学的史老师说:“学校领导发现有一些计划、方案和制度在教代会上会通不过,后来他们就不再把有可能通不过的计划、方案和制度提交教代会讨论,而是采用所谓通报的方式,即向教代会通报一下就付诸实施,根本不经教代会通过。”一项有关教师聘任的调查显示:教师在聘任过程中,“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聘用合同的制定和修改……教师甚至不清楚本校聘任教师的方法。”[1]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制度设计先天不足。在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中,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一直都是把教代会作为审议机构来看待的,因此,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力和作用缺乏刚性。二是制度不规范。中小学教代会制度没有真正制度化、法律化,缺乏可操作性,至今为止尚无具体法律法规或条例规范对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职责作明确规定。目前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只能根据《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参考1985年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制定出本省市或本校的工作规范,如《辽宁省中小学校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暂行规定》(1991年11月3日发辽教工字[1991]13号)、《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教代会制度》等。

因此,中小学教代会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完全依赖于校长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民主观念和民主作风强的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的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就大,反之,在缺乏民主观念和民主作风的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教代会作用就小甚至名存实亡。

二、 以教职工(全体)大会制度取代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普遍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尽管很多学校的教代会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其法定职能没有得到依法行使)。所谓教职工代表大会,顾名思义,就是由教职工选举代表组成的大会。代表制或称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是当无法实行直接民主或实行直接民主成本太高时而作的变通。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我国13亿人不可能人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所以,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代议制。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样,在学校,由于教职工人数众多,所以也只能实行代表制。

但笔者认为,在我国中小学,没有实行代表制的必要,因为我国中小学校的规模,教职工人数大部分在200人以下,没有必要实行间接民主。在中小学校实行代表制,不但增加了民主管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教职工意愿的真实表达。例如,据调查,山东省新泰市某高级中学第九届教代会的代表构成是这样的: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组长是当然成员,剩下的由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名额不足参会人数的三分之一。会议的召开过程被参会的老师们形容为认认真真走过场。校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分组讨论,收交提案,闭幕。有的老师说,如果说实质性的内容,那就是公费吃了一顿饭,每人发了一个纪念包。

为了更好地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意愿,笔者建议在中小学取消教职工代表大会,代之以全体教职工大会,以教职工(全体)大会制度取代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当然,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本质内容的变革,那就是要提升教职工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改教职工大会由审议机构为权力机构。

三、 将教职工大会由学校管理的审议机构改为权力机构

关于中小学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校长负责制的倡导者、教育专家萧宗六教授曾特别撰文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和教代会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必须明确。党支部不再是决策机构,教代会不是权力机构。校长、党支部、教代会三者之间,不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不分主次,而是以校长为中心。” [2]关于这一问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也曾明确指出:“实施校长负责制,教代会的职责是负责评议或审议学校的重大事项,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而不是学校的权力机构。”[3] 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权被规定得较窄,且不详细,不具体。首先,教代会只有评议和审议权;其次,何谓重大事项,在教代会制度中也规定不详。

众所周知,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应比较大,与此同时,对校长的权力予以制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实践来看,正是由于对校长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有些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已经沦为校长专权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必须对“校长绝对权力”的危害性有充分认识。

第一,校长的绝对权力必然造成人治祸患,必然挤压和侵夺教职工的民主权力。

第二,绝对权力产生官僚主义。

第三,绝对权力产生腐败[4]。

要避免校长负责制发展为校长专权制,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发展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呢?笔者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小学教职工大会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具体模式可以参照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模式。这就要求提升教职工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扩大教职工大会的职权,将教职工大会由审议机构改为权力机构。

参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模式,笔者认为,新型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下的中小学教职工全体大会应具有以下职权。

1.建议权。即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对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予以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工作报告制”的建立是对教职工校务知情权的一种尊重,是民主法制社会“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为此,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建立一套运作程序,首先规定教职工大会期间,行政各部门做工作报告的方式方法及教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方法;其次要注意结合校务公开,做好闭会期间的工作报告。

2.通过权。即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聘任制)、教职工奖惩办法及其他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然后由校长颁布实施。

为保障通过权行使的有效性,理应建立相应的“通过制度”,对应提交教职工大会通过的内容、方式、方法、责任措施等作出程序性规定,严格按照程序行事。如,在内容方面规定,对学校重大问题,学校行政领导应在草案出台之前征询教职工大会或其工作机构——教育工会的意见,草案出台后,提交教职工大会审议,未经教职工大会通过,不得实行;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规定必须由教职工大会通过后才能实行;并对可预料的民主权利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规定相应的协商措施和责任追究措施,如“一旦出现经过学校行政和教职工大会之间反复协商仍不能获得一致意见的事项,经学校党委批准,校长可试行一个阶段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提交教职工大会讨论,或同意继续执行,或作新的修改。”

3.决定权。即讨论决定教职工的住房分配,福利费管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教职工福利的事项。

教职工大会作为一个以维护教职工利益为天职的民主管理机构有权参与教职工生活福利有关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在此问题上有一定的决定权,这些问题由教职工大会集体作出决定往往比党政领导直接作出决定更加符合教职工实际需要,可接受性更好。这种参与决定,对于党政领导的决策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制约,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更好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

建立相应的“教职工大会决定制”,明确对该珍贵权利的行使原则、范围、程序等无疑是必要的。

4.评议监督权。主要是评议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可以进行表扬、批评、评议、推荐,必要时可建议上级机关予以嘉奖、晋升,或予以处分、免职。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该项建设,还可以在某些方面予以创新,如借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代表质询制,由教职工大会、工会、人事部门联合,对学校党政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质询,以及时解决教职工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也可借鉴国外议会通行的“投不信任票”方法,确立“不信任票制”,定期以学校职能部门为对象,审查其工作绩效,可以投不信任票,一旦这种不信任票达到一定的比例,该职能部门的正职就应当提出辞职[5]。

5.一定的任免权。即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校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下,教职工大会对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行政领导干部的选举、决定和罢免权。

教职工大会只有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有一定的任免权,上述第四条评议监督权才能有制度保障,才能真正落实教职工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才能真正体现教职工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

任免权的落实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落实起来可能难度很大,但我们应该相信广大教职工,大胆实践。教职工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接触面广,他们对学校的情况比较了解,对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楚。特别在激烈竞争中,他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有办好学校的愿望和积极性,对学校发展最为关心。实践证明,教职工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不仅需要民主,而且善于应用民主。只要领导干部态度诚恳、虚心,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就能把工作做好。

有人担心把教职工大会提升为权力机构会妨碍校长行政权力的行使,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例如,我国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没有妨碍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国务院总理的行政权力的行使。

四、 教职工大会制度必须规范化、法定化

民主与法制是辩证统一的,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教职工大会职权的落实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立足点的职权难免会被架空;有了制度,再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才能在民主管理体制内实现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的双向流通。但从我国中小学民主管理的实践来看,中小学教代会的建立虽然有法律依据,但至今为止尚无具体法律法规或条例规范对普通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责作明确规定,并且相关法律法规在界定法律责任和程序上都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在文本方面忽略了法律责任的界定。如作为我国教育根本大法的《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但在法律责任一章却没有任何对该条款的违法行为的惩罚规定。难怪乎“《教育法》被某些人称为‘软法’,原因在于,其中类似‘应当’、‘应该’、‘鼓励’用得太多,缺乏严谨统一的法律术语,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又不够严厉”[6]。这种“软法”现象在《教师法》及可资中小学教职工大会借鉴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中都有所体现。

其次,从程序上看,有关法律法规对民主管理的规定原则性、指导性多,具体性、可操作性少。相对于一些法制完备的发达国家,甚至包括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严重缺乏一系列可以操作的定量化规范,表现在教代会制度上问题在于《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都只有“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该做什么的字眼,而没有“应怎么做、由谁负责、该如何惩罚”等详尽条款规定,存在着止于定性化泛泛之论的缺陷。

由于至今为止尚无具体法律法规或条例规范对普通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责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当前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小学校,其制度大多是学校自己制定的。笔者认为,这也正是造成很多学校教代会流于形式的必然性所在。生物学中“膝跳反射”本能使得管理者大多会潜意识地主动避免刺激,创造机会回避监督。所以,笔者认为,应该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较为详尽的《中小学校教职工大会条例》,如果条件不成熟,可暂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但不应当由各学校自己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要尽可能做到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田凌晖,李亚东.教师聘任制亟待深化与完善.教学与管理,2002(7):43.

[2] 肖宗六.校长负责制的提出及内涵.中小学管理,2000(11):2-3.

[3] 柳国辉.试析中小学民主管理的基本取向.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9):51

[4] 张允公.校长负责制容易造成绝对权力.教学与管理,2004(11):52.

[5] 余秀琴.民主与法制视野内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6] 林捷.中国教育法律的现状及其问题.教育科学,1999(3).

(责任编辑 付一静)

作者:常凤亮 张兆坤

第2篇: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摘要]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高校教代会制度事实上已经陷入路径依赖之中,源自高校内部的制度创新已经失去变革的活力和动力。只有引入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多管齐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相结合,才能椎动教代会制度“退出闭锁”,提升制度效率。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制度创新

[

一、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视野下,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就必须完善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赋予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应有的职能和权限,真正推进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遗憾的是,当前“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的问题严重”。有调查显示,88.2%的教师认为:“教代会只是走形式,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少被采纳。教代会只是校长布置作业的工具,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权掌握在学校主要领导手里,教师起不到任何作用。”85.3%的教师认为:“作为学校教代会的组织者和工作机构的工会在维护教师权益和执行学校监督方面起不到多大作用,或者根本不起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效率低下,高校民主管理式微,本质上限制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已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来解构我国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尝试解答三个问题:教代会制度效率低下的根源;低效的教代会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现有制度环境下如何推进教代会制度创新。

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效率低下根源

制度效率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林毅夫认为,一项政策或制度的失败往往源于统治者的偏好和有界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官僚政治、利益集团冲突及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也与此相关。具体而言,表现在三个方面:制度原初设计的不足、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的失衡、制度执行与制度变革的脱节。

1.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计的漏洞和缺陷

1985年1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条例》从颁布之日起,就存在法律性质模糊的问题。“《条例》在立法主体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将其归入行政规章范畴或者归入行业规则范围都是不妥的。”这种立法的模糊性限制了《条例》的执行力。其次,《条例》规定又过于笼统,缺乏实施细则,进一步限制了《条例》的实施效果。虽然《条例》最后一条指出,“各单位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对《条例》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最后一条恰恰为各单位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宽泛的自由裁量权,在缺乏外部强制性制度约束的背景下,《条例》的落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单位内部的权力运作。再次,《条例》规定,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但众所周知,高校工会只是高校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它虽然具有维护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义务,但并不具备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而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视野下,教职工代表大会应该是学校的权力机构。以非权力机构的工会来落实权力机构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必然制约了教职工代表大会效用的发挥。

2.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利益相关者权力博弈失衡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和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它本质上是扩大高校基层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由于《条例》在制度设计中的漏洞和缺失,教职工代表大会效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单位内部的权力运作。因此,高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博弈直接影响到民主管理权的落实。我国高校内部权力架构的实际情形是,政治领导权和行政权处于主导地位,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从一开始就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和政府有意识建立、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试图扩大高校民主管理权,以加强对政治领导权和行政权的监督和约束,但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如果缺少来自外部的对政治领导权和行政权的监督和约束,其制度效用必然大打折扣。很多情形都表明,来自基层的教职工在行使民主管理权的时候,如果与学校内部的政治领导权、行政权产生冲突时,必然受到来自党委和行政的抵制,而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久而久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某些高校实际操作中要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成为党委和行政落实《条例》的一种摆设,要么“沦为学校行政体制的附庸,失去了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⑤,甚至更直接的是,有些高校干脆就取消教职工代表大会。

3.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执行与变革脱节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效用的发挥与制度环境存在必然的关联,同一项制度安排在不同环境中的效用可能大相径庭。伴随着我国高校内外部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所处的制度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校办学自主权呈现出扩大趋势,大学自治权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发挥有效作用,就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制度执行与变革必须同步进行。《条例》的出台是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赋予基层教职工民主管理权,这种民主管理权在高校内部的落实主要还是以国家掌握大学管理权为后盾。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推进,国家权力逐渐退出,国家将更多的自治权下放到高校,而这些下放权限更多地集中到党委和行政层面。这样,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干预和保护退出以后,在权力竞争中必然缺乏应有的保障。因此,如果要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执行必须与制度变革同步进行。国家应该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有意识地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或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制度执行与制度变革的脱节是当前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效用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低效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效率相对低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改革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其效率,也是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呼声。但问题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缘何长期以低效状态存在而没有产生积极的变革或者变革本身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呢?

1.国家意识形态的刚性限制了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基本铸就了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架构,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管理体制架构已

经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意识形态约束,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党和政府要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约束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又必须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行使权力。这种意识形态的刚性,使得党和政府在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变革过程中,不通过权力的分化,而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强调,以及进行一些保持既有权力结构前提下的其他工作,诸如全国范围的教代会工作的评估等,来促进党委和行政支持和重视教代会工作。这也说明为什么自1985年《条例》颁布以来,尽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效率不高,但却始终没有做出大的调整。

2.教代会的工作机构缺乏制度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组织乃是在既有约束条件所决定的机会集合下有目的地创立的,同时,就达到其目标而言,组织乃是促成制度变迁的主角。”根据《条例》规定,工会是目前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权力的不断退出,大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新的动力也相应从党和政府过渡到高校内部。自然,高校工会也因此构成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新的主角。但目前我国高校工会首先是一个群众性组织,它不是权力机构,推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新的能力有限。其次它在事实上是学校党委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当侵权方是学校或代表学校的领导者时,工会也很难以独立超然的身份和姿态来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因此工会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以至于不少高校的工会组织实际上演绎成向教职工发放福利的机构,没有承担起作为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

3.高校党委和行政组织倾向于消极地对待制度创新

《条例》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教代会四大职权之一就是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可以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表扬、批评、推荐,必要时可建议上级机关予以嘉奖、晋升,或予以处分、免职。因此,这实际上也就承认了学校党委和行政组织与教代会目标函数有可能不尽一致。而一旦教代会目标函数与党委和行政组织产生冲突时,党委和行政组织出于自身的目标诉求,就有可能产生压制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想法;而且,由于教代会是在党委领导下行使职权的,也因此,党委和行政组织也有较强的能力实现压制。现实情况表明,“高校行政工作者认为,教代会与他们的权力形成了矛盾,很多时候教代会是改革的阻力而非动力,因此,他们消极地对待教代会。旧所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从其诞生伊始,作为其领导机构的高校党委和行政组织就缺乏对其进行制度创新的愿望。这也揭示了为什么长期以来尽管大家都认为,要真正提升教代会的效率,关键在于领导要重视,但却始终无法真正重视起来的原因。

4.基层教职工无法成为制度创新的有效主体

虽然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国家逐渐下放高等教育管理权,但权限下放的进度是缓慢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尤其在一些关键权力上,譬如高校主要行政管理者的任免权依然由政府掌握,教代会不享有任免权。同时,作为民主管理权主要实现形式的教代会,依然要在党委领导下行使职权。因此,在这种体制安排下,教代会不过是辅助高校党委和行政进行学校管理的一支力量,它既无法派生高校政治领导权和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也无法成为与高校政治领导权和行政管理权相抗衡的一支力量。这种极为有限的民主管理权限,使得基层教职工基于自身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考量,不会为之付出努力。即使有数量极为有限的教职工能够抛开纯粹的成本收益判断而有勇气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以推动教代会制度创新,但根据集体行动的逻辑,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客观存在,也往往导致个别推动制度创新的行为人无法得到集体的支持,无法演绎成集体行动,从而使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无从产生。

四、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

教代会制度长期陷入低效状态而不能得到根本变革,也就意味着制度变迁进入了路径依赖状态,即“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越的体系所取代”。如何摆脱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教代会制度变革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1.通过立法形式,将高校教代会打造成实质性的权力机构,并逐步将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的职务任免权赋予教代会

在不改变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刚性约束的前提下,要提升教代会的制度效率,就应该赋予教代会实质权限,将其建设成高校内部的权力机构,尤其要将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的职务任免权赋予教代会。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高校党委和行政组织还应该在教代会授权下行使管理权。因为大学内部治理的合法性,固然需要外部法律的支持,但作为自治机构,高校内部管理权的合法性最终还应该源于内部。在没有相应扩大来自基层的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的背景下,国家单纯下放高等教育管理权就会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的政治领导权和行政权,可能会恶化内部治理环境,难免使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再次陷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统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怪圈。

2.将工会与教代会的关系松绑,重新设立常设性的教代会工作机构,工作机构应直接接受党和政府的管理

长期以来,工会作为教代会工作机构,缺乏制度创新的能力与动力。这与工会自身性质及其在高校中的体制架构有关。工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在学理上它不能成为权力机构的代言人;同时,当前工会本身的体制架构也限制了工会职能,工会自身的组织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它也无法很好地行使教代会职权。因此,为了推进教代会的制度创新,就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让组织成为制度创新的推动者。这种组织机构应该是常设性的,应该纳入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之中。其主要职能是对高校内部管理进行授权,赋予其内部治理的合法性,并对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和约束。同时,教代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还应该直接接受党和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以确保教代会的集体决策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使得这种决策不背离并能够切合国家以及社会对大学发展的需求。

3.推进教代会建章立制工作

教代会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而不是某一单项的制度安排。教代会能否有效运作,既有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同时也有赖于高校内部细化的运作规范。由于缺少运作规范,很多高校教代会的运作往往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因此,教代会的组织机构一定要积极承担起教代会的建章立制工作,要通过制度来规范教代会,细化教代会各环节运作规范,譬如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质询与通报制度、提案反馈制度、管理问责制度等;明确教代会审议内容项目,将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纳入到教代会中,建立教代会主题遴选与议题商定制度。

4.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校教代会评估工作,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教代会制度变革整体上应是渐进的,因为上述各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制度渐进的变迁过程中,要提升教代会制度效用,依然需要依赖来自外部的教代会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约束。实际上,早在1996年全国教育工会就开始推进教代会评估工作。目前需要做的是,在确保教代会渐进制度变迁的同时,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教代会评估工作力度,通过评估,督促学校重视教代会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高校教代会运作效果的问责机制,将教代会纳入到学校党政考核机制之中,与学校党政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

5.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相结合以推动教代会制度变革

当前高校教代会制度已经陷入路径依赖。在目前制度环境下要打破路径依赖,单纯依赖高校内部制度创新压力很大,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引入外力。在改革初期,需要进一步加大党和政府对教代会的改革力度,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启动改革,使得制度变革逐渐摆脱路径依赖。制度变革启动后,在外部权力逐渐退出的同时,有机地引入高校内部权力主体作为制度创新的替代力量,尤其是引入来自基层教职工和教代会组织机构,鼓励他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通过这种模式,既有利于教代会制度变迁“退出闭锁”,提升教代会制度效率,也符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并一定程度上减少制度变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避免或减轻改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阵痛。

(责任编辑:刘新才)

作者:赵军 刘望洲

第3篇: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小学治理结构重构

【摘 要】学校治理结构改革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前提,在我国传统的集权管理体制中,政府权力全面介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及其他领域,中小学校也深受影响。学校管理体制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有效运作,中小学治理结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的根本,在学校治理结构重构过程中,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校长负责制的有益补充,是学校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中小学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治理结构     重构

学校治理结构与国家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学校治理结构改革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前提。实行校长负责制后,一个重要任务是转变传统学校治理结构,对校长权力实施有效监督与制约,变革学校治理结构,发展与完善中小民主管理。提升创新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成为必然。

一、学校治理中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地位与实践诉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使法治中国建设展开了新蓝图,迈向更高境界。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教职工代表大会是现代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管理行使重要监督功能。中小学校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既有法理依据,也是实践所需要。

1.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管理国家的性质从根本上诠释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它表明教代会制度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教职工依法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利,管理学校事务是宪法赋予的权利,这是教代会制度建立的基调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这是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规定。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部分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与类别的法律法规,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2.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实践诉求

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源于强烈的实践需求。一方面,技术与社会进步使管理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合作、协作及交流,越来越成为组织活动的重心,管理者的角色也从直接命令、控制和处理信息转变为教导、协调和支持,从发号施令者和监督者转换为协调者和推动者。“在21世纪,更有效率的竞争者将是那种学会如何使用分享价值观和控制员工情感能量的企业……企业需要那些本能地知道如何恰当开展工作的员工,他们不需要指导,并且能够为雇主尽心尽力。”因此,管理者应该融入群体,其作用的发挥也不能依赖于决策制定中的绝对权威、人格魅力或是对信息的垄断,管理者必须思考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可以使员工参与到管理过程。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多样化的人员队伍包含着不同的工作愿景和方法。对于学校来说,教职工所表达的不同看法,既是一种学习机会,也是一种挑战。“管理者的角色已经从监督团队成员变为授权,因为工作已经围绕核心过程进行了重新安排,工人也可以做到自我管理。下属得到更大的自主权,对工作也更加满意,他们从一般的工人成长为专业人士。”同时还要认识到,尽管学校在组织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传统学校中许多服务教职工的功能转向了社会,教职工对学校的依赖性弱于过去,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利益依然紧密联系,关心学校发展,办好学校的愿望和积极性仍然很高。同时,开好教代会,有利于信息沟通,动员群众,让群众了解学校意图,让管理层听到群众呼声。

二、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学校民主管理

学校民主管理就是建立合理的体制,让广大教职工以学校主人翁的身份,有组织地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实现学校发展愿景。民主思想是当今世界政治思想的主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健全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有助于有效监督和制约校长权力,从而有利于教职工行使合法权利,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政治在学校管理中得以贯彻推进的制度保证。

1.作为民主形式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特点

广泛的代表性。依据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相关章程规定,学校教职工,不分地位、身份、年龄、性别,凡符合相关要求,就都有选举或当选为教代会代表的权利,都有要求教代会代表他们的意愿和利益的权利。因此,与其他民主形式相比,教代会在学校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

高度的凝聚力。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代表全校教职工,在审议通过学校重大决策、计划、方案,做出相应决议和决定时,充分听取、集中反映广大教职工集体的智慧和愿望。因此,较之其他民主形式,教职工代表大会更能充分团结、动员教职工群众为整体目标共同奋斗。

充分的权威性。教职工代表大会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行使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利。因此,它所通过的决策、计划、方案、办法,所做出的决议、决定,具有强烈的约束力,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教职工,均需要服从,具有权威性。

坚实的组织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实行代表常任制,并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定。工会委员会是教职工大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这是从组织上对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最有效保障形式,是对学校管理起经常作用的民主管理基本途径。

2.当前教职工代表大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责规定不明确。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建立虽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从程序上看,有关法律法规对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的规定比较模糊,不够明确,如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校长、教职工代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权责等都缺乏明确的规定,原则性、指导性多,具体性、可操作性少,缺乏定量化规范。可以说,迄今为止,尚无具体的法律法规或条例规范对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责做出明确规定。

民主管理机构职能不明确。民主监督和评议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组织机构贯彻执行,民主管理不可能落在实处。学校民主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和信息反馈机构。目前,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民主监督机构,现有监督主要通过校务公开、教代会和党组织的监督来实现,对于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和权力缺乏明确的规定,致使这些组织不能切实发挥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时常被当作“贯彻政令的工具”。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政治功能被削弱。从学校管理的本体意义上看,教职工代表大会代会应当拥有的是政治权利,然而,现实管理实践中,法律法规赋予教代会的审议权、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等四项权利被淡化,代表大会与代表们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权利,政治权利诉求及其实现显著弱化。

3.落实教代会制度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着手落实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事务;改革开放以来,教代会制度越来越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作为现代学校治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教职工代表大会已经获得应有的地位,但落实教代会制度,除了结构问题,更深刻的应该是内涵建设,而这首先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主要包括:

教代会与党支部的关系。党组织在学校起着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现代学校管理中,党组织并不干涉校长的工作,但可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长的工作;学校发展规划、经费预算、决算和重要规章制度等,利用教代会评议,考察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通过教代会党组织把政治核心作用落到实处。

教代会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掌握着学校最高行政权力。教代会并不是学校的权力机构,无权领导校长,更没有罢免校长的权力。作为学校民主与监督机构,教代会应支持落实校长负责制,维护学校行政权威,校长则应尊重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按时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执行教代会的决议和决定。

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既有代表产生程序与资格的区别,也有实际生活中的相互交叉。工会是群众性组织,相对独立,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是全体工会会员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代表按工会小组选举产生,只有工会会员才能成为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由选举产生,评议学校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教代会开会期间由选举的主席团主持工作,凡具有公民资格的教职工都有资格当选为教代会代表。因此,教代会代表更具有广泛性。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学校治理结构重构的哲学思考

学校发展不只是政府单一行为的孤立事件,利益相关者都在关注学校发展,因此,需要为这些关注建立发表意见的机制,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相应变革。逐步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助于权力的高效运作和相互制衡。

1.完善立法,明确界定法律责任

严格意义上讲,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在教育立法上存在空白,尽管《宪法》《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均有所规定,但除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对高校教代会有直接规定,还没有全国性的针对中小学教代会的相关规章条例。因此,针对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需要由目前偏重原则性指导转向可操作性;由相关法律的间接规定所导致的间接引证转为直接规定;由没有任何对违反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条款应作何惩罚的规定,转向明确“应怎么做、由谁做、该如何处罚”等方面的详细条款规定,从而尽可能化解因法律层面上的问题所引起的学校治理中的难题。

2.准确定位,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

教代会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起来,并被赋予一定权力的学校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不是社会团体,是学校整个管理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便于群众民主参与的基本形式,与党的领导、行政集中统一指挥构成了学校管理的完整体制。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是教代会的四项基本权力,然而,作为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一方面,公认教代会制度体系并不完备,另一方面,对这一制度体系包含哪些要素,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学校实践操作层面,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可以考虑其由审议机构转为一定的权力机构,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将教代会只能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评议或审议权,扩大为对学校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将评议监督领导干部权,扩大为领导干部选举和罢免权等。

3.增强民主意识,提高代表素质

虽然教代会具有广泛性特点,但代表一经产生,实际上就会成为关键的少数人。学校民主管理就是把自由、平等、公正等民主理念的内涵引入学校管理过程,建立民主管理运行机制,这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校民主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民主运行机制强调被管理者对管理过程的参与和控制,全体教职工有平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自由,同等参与决策的机会,每个成员的利益都被同等关照,每个成员都被公正对待。实现学校民主管理,不仅在于有健全的民主形式,更在于教职工特别是代表的素质。因而,要着力提高学校成员的民主意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民主素质。

4.以建设民主学校为目标,创新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制

建设民主学校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实现这一点,在治理结构上必须体现参与原则,要按民主的要求改造教育对象、制度、方法和学校治理的内容、组织形式、权力配置等。教职工代表大会将民主管理思想引入学校治理实践,使学校民主管理的全面实现成为可能。创新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制,必须改变当前学校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的重行政意志轻民主参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健全、地位和作用未得凸显、基本职权难以行使等现状。

【参考文献】

[1]Tony Morden.Leadership as Vision.Management Decision ,1997:664-672.

[2]Tony M.Guiness and Robert E.Morgan.Strategy,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mplex Science: Management Rhetoric vs Reality.Strategic Change,2000:209-220.

[3]赵军.制度变迁与改革绩效——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新旧文本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4]宋江顺.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特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作者:洪涛

第4篇: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时间:2008-06-0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本所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和所长负责制的正确实施,实现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所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根据《中科院研究所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实行所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健全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所的重大决策、监督领导干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利和作用,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在所党委领导下的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所领导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好研究所的重要途径。

第四条 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既要注意遵循国家法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积极支持所长依法稳妥地推进所的各项改革、保证研究所创新管理体制的运行。

第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 职权与任务

第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要认真贯彻中科院有关条例规定,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定期听取所长的工作报告,审议所长的任期目标和所的发展方向、科研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工资调整方案、奖惩办法及其它重要规章制度,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监督、评议所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各经济实体负责人。对所级行政领导干部可向院领导机关提出奖惩和免职的建议。对中层干部的工作情况可向所长提出表扬、奖励、晋升或批评、处分、免职的建议。

三、审议通过职工货币化分房条例、劳动保护措施方案、职工福利基金和福利费的使用原则和方案等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经所务会议审定,所长颁布实施。

第七条 职工代表大会的任务

一、配合党、政部门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疏导和正面教育的方法,对职工进行思想、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凝聚所的团队精神,发挥群体效应。

二、充分调动以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科技体制改革,教育全体职工支持所长行使职权,依法稳妥地推进所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探索所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动员职工贯彻我所的各项决定,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职工群众成为推动支持改革的力

量,促进我所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

三、密切联系广大职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如实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在维护国家、研究所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职工代表

第八条 职工代表的产生

一、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本所职工均可选为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的条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工作积极努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模范遵守所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人数为全体职工总数的10%左右,职工代表的产生,以分工会(直属组)为单位,由职工民主选举。每十位职工中产生一位代表,余额5人或5人以上,增选一名代表。

三、职工代表中应当有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工人和其他方面的职工,其中一线科技人员不应少于60%,(一线科技人员的代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工代表不得低于30%)。

职工代表按业务、行政系统分别建立代表组,推选组长。

四、职工代表由所在分工会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常任制,任期四年,可以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并参加本部门的民主管理工作,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或撤换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第九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对研究所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在会议期间有权参加对所行政领导人员的对话质询。

三、职工代表可对本所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和生活福利等方面提出提案(一人提议,三人附议,则可成为有效提案)。

四、职工代表因参加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有的待遇。职工代表按照规定行使民主管理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十条 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技术业务水平和科研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民主管理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勇于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利益,认真宣传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工作。

三、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研究所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所的两个文明建设工作。

第四章 组织制度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选举大会主席团主持会议。大会主席团成员由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党政工团的领导干部组成,其中科技人员超过半数。所工会委员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常设机构的任

务,负责主持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如不能按期召开,则应事先征得职工代表大会常设机构的同意,并报上级备案。遇有重大问题,经党委、所长、职代会常设机构、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必须经过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通过。

第十三条 职代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处理的重要问题,应召集职代会主席团、常设工作组和所工会委员等召开联席会议,审议讨论,根据表决结果形成处理意见,向下次职代会报告并予以确认。第十四条 职代会围绕增强所的综合竞争实力,凝练和提升科技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主人翁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心同德为全面推进所的创新工程而出谋划策,针对所的科研、管理、分配、职工福利等重大问题确定议题。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根据需要,设立民主管理组,监督评议组,生活福利组。完成代表大会交办的有关事项,向职工代表负责。闭会期间,在工会主持下开展民主管理,参政议政工作。各组的成员在职工代表中产生,也可吸收少量非职工代表参加,由主席团提出各组的推

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办法

1、代表候选人必须经过群众充分酝酿,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产生。

2、职工代表实行差额酝酿,等额选举。差额比例一般为正式代表的20%,差额酝酿的候选人,经工会委员会资格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选举。

3、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应按姓氏笔划排列,因故不能到会从参加选举的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选举时,参加选举的职工必需超过选区有选举权职工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选举。收回的票数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每张选票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超过应选人数的为废票。

候选人得到的同意票数超过应参选职工半数的方可当选,如获得同意票数的候选人超出应选人数时,以得票数多的当选。如不足应选人数时,应再另行补选。

第5篇: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规定,结合市局(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

市局(公司)实行局长经理负责制,必须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 第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和上级工会组织的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积极支持行政依法行使职权,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发扬企业主人翁精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 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第七条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规章制度、职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行使审查、建议、决定和监督权。其职权是:

(一)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报告和企业财务工作报告,审议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基本建设方案、职工培训计划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以及实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和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二)审议通过企业工资分配方案、医疗改革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安全生产规定、奖惩办法以及关系职工利益的其他各项改革方案和重要规章制度。

(三)审议决定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四)民主评议、监督企业领导干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五)企业与工会协商确定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在职工代表大会上,由局长经理代表行政,工会主席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互相承担义务,保证贯彻执行。

第三章 职工代表

第九条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职工代表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可以合并召开,职工代表和会员代表可以兼任,凡是市局(公司)工会会员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 第十条

职工代表的产生,在市局(公司)党委和各单位党支部领导下,由工会负责组织实施。各单位、小组按照分配名额推荐候选人,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必须三分之二以上职工参加方为有效,职工代表获得本单位、小组的全体职工应到过半数赞成票方可当选。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二)能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群众办事,真实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为大多数职工拥护和信任。

(三)热爱 事业,关心企业发展,坚持原则,作风正派,顾全大局,办事公道。

(四)具有一定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第十二条

职工代表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10%-20%,职工代表中应有一线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其中一线职工代表不少于职工代表总数的50%,女职工和青年职工应占一定比例。 第十三条

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与职代会届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受选举单位职工监督,原选举单位职工有权依照规定予以撤换,但必须经原选举单位职工过半数通过,并报宝鸡市烟草工会委员会批准。职工代表调离本单位时,代表资格自然消失。缺额部分届时可以补选。 第十四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权参与讨论企业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

(四)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有权按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业务技能,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水平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代表职工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工作。

(三)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章 组织制度

第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每届的届期为三至五年,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每次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遇重大事项,经市局(公司)党委、工会或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的提议,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决议,必须经应到会职工代表过半数通过。 第十七条 职工代表大会可邀请未当选为职工代表的有关人员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列席代表在会上可以发表意见,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围绕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分配制度和职工生活等方面的重要问题确定议题。议题必须在会前交职工代表小组讨论。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大会期间设立主席团主持会议,大会主席团实行常任制,由企业的行政领导、工会代表、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主席团人数一般为职工代表总数的20%左右。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名单在代表大会预备会上由全体代表通过产生。 第二十条

主席团的职责

主持召开本届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确定大会议程、重要文件和事项;会议期间听取和综合各代表团对各项议题的审议意见,提出会议决议草案。 第二十一条

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执行情况和职工提案办理情况,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二条

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专门工作小组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 第二十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决定、决议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由(组)长或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联席会议可以根据会议内容邀请企业党政负责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凡参加会议成员均享表决权。

第五章 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

第二十五条

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

(二)制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方案,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议程的建议。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三)主持召开职工代表团(组)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的公司民主管理联席会议,协调处理有关重要问题;

(四)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职工提案,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和提案落实情况;

(五)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政策、业务和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

(六)接受和处理职工代表的申诉和建议,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

(七)做好职工代表大会资料档案整理和上报备案工作;

(八)组织本公司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上级工会有指导、支持和维护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施行。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由 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6篇: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生效日期: 2008年2月15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我院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政议政,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以医护人员为主体,是医院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医院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是医院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职代会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相应程序行使职权。职代会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保障和发挥职工在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维护合法权益,监督医院工作等方面的权利和作用,推进医院民主建设,团结和动员职工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医院的改革与建设中去。

第四条 职代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 职 权

第五条 职代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 听取和讨论院长工作报告,对医院的办院指导思想、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财务工作、人力资源的储备和人才培养等职工队伍建设及其它有关医院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 讨论通过医院医疗体制改革、奖惩、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办法及其他与职工权益有关的重要规章制度,提交医院党委研究或院长颁布实施。

(三) 监督医院各级领导干部,参与民主评议或推荐医院行政领导人选的工作。并对医院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六条 职代会行使权利的民主程序及议事规则

(一) 凡提交职代会审议、决定的政策、方案、制度、办法等,均应由职代会或职代会主席团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提交大会审议。

(二) 需要通过或表决的议案,根据大会审议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经职代会、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审议后,提交大会进行表决。

(三) 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安排进行民主评议医院领导干部工作,具体可采用领导干部个人向职代会述职、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或进行无记名书面测评等方法。

(四) 职代会闭会期间,凡遇急需提交职代会、专门委员会会议审议的事项,由院行政提出意见并准备好有关材料交院工会,院工会组织召集职代会相关人员或代表讨论。必要时可按规定程序,召集临时代表会议。

第七条 职代会要尊重和支持院长及行政系统依法行使行政管理的职权,配合院长及行政系统开ZH—015: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生效日期: 2008年2月15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6日

展工作,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章 职工代表

第八条 凡我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在编职工,均有当选为职工代表的资格。 第九条 职工代表应以部门工会为单位按一定比例由各单位职工直接选举产生,代表须获得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才能当选。代表的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照顾到医院各方面人员,要充分体现医院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主的特点,其中医护人员、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应占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女性代表应占一定比例。

第十条 职工代表实行任届制,每届任期三至五年,到期改选,可以连选连任。职工代表接受选举单位职工的监督,必要时选举单位可以依照规定的程序撤换、更换或补选本单位的代表。代表在任期内如在本院范围内调动,其代表资格仍然有效,可编入调入的单位活动,若调离医院或因其它原因长期离院不能履行代表职责,或任期未满退休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的条件及义务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 忠诚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关心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三) 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不谋私利,作风正派,团结同志。

(四) 关心集体,热心为群众服务,能正确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协助各级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

(五) 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代会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职代会的决议,努力完成职代会的各项任务。

(六) 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医院两个文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

第十二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按职代会规定的程序提出提案,充分发表意见。

(三)向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参与对职代会决议的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四)对职代会的工作和议程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和建议。

(五)因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受到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和控告。

第十三条 职代会可以根据需要邀请有关领导干部、民主党派代表和其他人员作为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会议。他们可参加除选举和提案程序以外的正式会议的各项活动。 ZH—015: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生效日期: 2008年2月15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6日

第四章 组织制度

第十四条 职代会开会期间设立主席团。主席团在代表中产生,并在职代会预备会议上通过。主席团应由医院各方面代表组成。主席团的职责是:主持召开大会;领导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听取和综合代表对各项议案审议的意见;审议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和决定的事项;起草大会决议:主持大会选举;处理大会期间其他相关的重大问题。

第十五条 职代会每三至五年为一届,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大会的表决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通过才能有效。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开会,应向代表说明,取得多数代表的同意。遇有重大事项,根据三分之一以上代表的要求,或经院党委同意,可以召开临时代表会议。

第十六条 职代会的议题,应根据医院的中心工作,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由工会提出,报院党委讨论批准,提请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通过。

第十七条 职代会可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门工作委员会。

第十八条 职代会闭会期间,遇有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可由职代会主席团或职工代表团团长、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协商处理,但须向下一次职代会报告,并予以确认。

第五章 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

第十九条 医院工会委员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并承担下列工作任务:

(一)组织职工代表选举。

(二)提出职代会的中心议题,提出大会方案和主席团成员的建议名单。

(三)主持职代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四)主持职代会主席团、专门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

(五)检查、督促、落实职代会决议的执行。

第二十条 院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统一,同时换届。代表基本合一,同时召开。选举新一届院工会委员时,非会员职代会代表作为列席人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经职代会通过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职代会主席团和院工会负责解释。

第7篇: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中篇

第十一条 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职工住房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福利的重大事项。

1.职能部门在拟订方案时,工会代表职工提出原则和要求;

2.职能部门制订草案后,要组织职代会对口工作委员会进行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将草案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3.公司领导向职代会或联席会议报告方案情况,审议通过后贯彻实施。

第十二条 评议、监督中高级管理人员,根据评议结果,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评议结果要向全体职工公开。上级主管部门,要把职工代表大会评议的结果,作为考核干部和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

1.职代会人事工作委员会拟定评议方案,并组织实施;

2.中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在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二级职代会或职工大会上述职,接受评议;

3.职工代表对被评议人进行背对背打分,打分情况由参加会议的人事工作委员会成员收集;

4.组织单位对被评人员进一步评议,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将评议结果上报工会;

5.职代会人事工作委员会将评议情况汇总后,呈报有关领导或职能部门并及时归档,作为奖惩任免领导干部的依据。

第十三条 选举、更换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以及参加集体协商谈判的职工代表,并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

1.企业在公司制改制时,要根据有关规定,选举相应数额的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

2.进入董事、监事会的职工代表不能胜任工作,职工代表有权提出更换;

3.董事会、监事会要根据公司运作情况,定期向职代会汇报。

第十四条 听取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以及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有关事项的报告。

1.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在职代会召开时,向大会报告上述情况;

2.职工代表对上述情况有疑义,可提出质询,主管部门或领导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答复。

第十五条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职工代表

第十六条 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企业职工,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的条件:

(一)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有较强的议事能力;

(二)热爱企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生产经营中的骨干;

(三)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四)在职工中享有较高威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十七条 职工代表经小组提名推荐,由各单位三分之二以上职工参加选举,获得应到人数半数以上赞成票的方可当选。高级管理人员分配到基层单位参加选举,不占单位指标。工会机关可适当增加代表名额。

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的比例,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比例系数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由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和其他方面的职工组成。其中工人代表为代表总数的45%左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代表为代表总数的20%;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代表为代表总数的35%,青年职工和女职工应占适当比例。

第二十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权参加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评议和质询;

(三)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对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一条 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代表职工合法权益,敢于和善

于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职工代表要对本单位的职工负责,定期向职工述职,接受职工评议;

(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第8篇: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上篇

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的民主制度建设,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保障职工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工会法》、《公司法》、《劳动法》和《山西省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企业必须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第三条 公司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代表和组织职工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党委的思想政治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依法行使职权。

第五条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要支持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执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做出的决议和决定。

第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教育职工遵守公司章程和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职权

第八条 听取和审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大宗物资采购方案、产品销售和盈亏情况、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企业变更形式、分立、合并以及职工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听取实行厂务公开的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其程序是:

1.企业制订上述计划、方案时,职代会专门工作委员会、职工代表应积极配合,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参与可行性论证;

2.召开职代会前,将经理工作报告或职代会欲通过的计划方案等重大事项的草案发到各代表组,组织职工代表进行讨论,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

3.职代会正式会议,经理向大会报告工作,提请职代会进一步审议,并将意见或建议向大会主席团汇报;

4.职工代表大会就有关报告做出决议后,职工代表要向全公司职工进行宣贯会议精神,工会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第九条 审查同意或否决公司改制、改组方案、破产方案、职工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职工下岗分流方案、职工培训计划、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职工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被职工代表大会否决的方案、计划,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复议同意后,才能实施。

1.有关职能部门拟定上述方案和制度,要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或建议;

2.职能部门组织召开有关会议讨论修改;

3.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或职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由经理颁布执行。

第十条 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草案、工资协商协议。监督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1.职能部门要定期将上述方案、协议及履约情况向职工代表通报;

2.职工代表有权对方案、协议情况提出质询。

第9篇:职工代表大会管理条例

沈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的规定,为保障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和主人翁地位,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中心,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工代表大会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依法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

第三条职工代表大会要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处理好国家、集体和职工利益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和本中心行政管辖内行使职权。

第四条职代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职权

第五条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行使审议建议权:即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享有对中心决策审查、讨论的民主权力。职代会对中心主任报告的重大问题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决议。如职代会与主任意见不一致,职代会再复议一次,代表要考虑主任的意见,应按主任的意见执行,同时报告上级主管机关。

2、行使审议通过权:即职工代表大会对职工劳保、奖金的分配、规章制度等享有的认可或否决权。这项权力是主任和职代会的共案决权。主任提出的方案、制度得不到多数代表的同意时,需通过双方充分协商或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形成共识,统一意见后,方可公布实施。

3、行使审议决定权:即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享有的对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问题作出决定的权利。职代会在决定职工福利问题时,要充分听取主任的意见,作出决定后交行政贯彻实施。主任有不同意见也应执行职代会决定,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行使评议监督权:即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享有的评议监督本中心各级领导干部的职权。职代会对各级领导的评议监督,要与党政部门对干部的监督、考察、使用、升降、奖惩相结合。评议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呼声。

5、行使干部推荐权:即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享有的民主推荐行政领导干部的职权。职代会行使这项权力,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民主推荐行政领导干部人选,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职代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决定、决议,非经职代会同意不得修改。

第三章职工代表

第七条:按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职工、愿意承担义

务,能够履行职责,有一定科学管理能力,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

第八条:职工代表的产生,以科室或支部为单位分配

代表名额,按代表名额,采取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

第九条:职工代表比例不低于职工总数的25 %。其中行政领导干部不得超过代表总数的20%,卫生技术人员占代表总数的70%,其他占10%。

根据职代会议题,可邀请被选为职工代表的有关领导和有关成员列席会议。职工代表按选区成立代表组,选举产生代表组长。

第十条: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到届改选,可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在本选区内调动,仍保留代表资格。调离本选区资格自然消失,由本选区直接补选。

第十一条:职工代表对本选区内的职工负责并接受他们的监督、评议。职工对不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好,不能发挥作用或有严重失职的职工代表,可按民主程序给予撤换补选。

第十二条:职工代表的权利:

1、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听取主任工作报告,审议年度计划、技术引进计划、职工培训计划、财务预算等,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奖金分配方案、工资调整计划、奖惩办法及重要规章制度等;

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房分配方案和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等;评议、监督各级领导干部。

3、有权对单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察;有权对本单位行政领导人进行质询。

4、职工代表按一定组织原则和民主程序行使民主管理权利遭到打击报复时,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述、控告。第十三条:职工代表的义务:

1、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宣传和执行职代会的决议,完成职代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3、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民主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四章组织原则

第十四条:召开职代会,由联席会主持,工会主席为大会执行主席。联席会成员由职工代表组组长、职代会和党政工领导人组成。

联席会的职责:

1、主持大会、组织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2、听取和综合各代表组对各项议题的审议意见。

3、研究大会议题中需要通过和决定的事项,草拟大会决议。

4、主持选举。

5、处理大会期间发生的临时性问题。

第十五条:职代会三至五年为一届,每年至少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职代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定时,必须经全体职代会半数以上通过方可有效。

第十六条:职代会要以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改革与发展以及职工最关心的问题确定议题。 职代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专门工作小组,完成职代会交办的有关事项。根据具体情况,可实行工会和职代会合一办公制度。

第十七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重大问题时,由工会主席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情况。

第五章职工代表大会与党、政、工的关系

第十八条: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党支部的思想政治领导。党支部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工会的领导;教育职工代表中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职代会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第十九条:职代会与行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职代会要支持主任依法行使职权,维护行政指挥系统的权威。主任要有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支持职代会依法行使职权。第二十条:工会委员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主持

职代会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职代会的筹备工作,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提出职代会会议日程的建议,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和提案的征集工作。

2、职代会闭会期间,负责组织专门小组进行研究,检察督促职代会决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3、负责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教育,接受和受理职工代表的申述和建议,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

4、代表职工参加本单位管理委员会,具体组织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一条:实行职代会报告制度,每年召开职代会前后,由工会和行政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工会组织报告职代会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和职工代表活动所需经费列入单位行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职代会制度的落实情况,应作为整体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条件。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通过之日起实行。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由沈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简介下一篇:扶贫办安全生产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