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力行业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有关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的课题逐渐被提了上来。我国在借鉴国外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引入了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以期为电力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也希望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篇:电力行业论文

电力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摘要:随着各国出台一系列技能减排的政策出台,电力行业的投资价值越发显现。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行业发展研究以及公司基本面三方面着手,探究电器行业投资价值,并以东方电气为例,试图给投资者一定的投资建议。

关键词:电力行业 投资价值 东方电气

一、行业分析

在现代社会,电力行业是一个国家能源产业的基石。我国的国情是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钢铁生产)业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的12%左右,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8%左右,化工制品行业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的7%-8%,非金属制品行业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5%-6%,采矿业用电量占我国总用电量的5%等等,还有居民和第三产业的大量耗电……由此可见,电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它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展提供能源供给与动力支持,属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有质发电,潮汐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电,核电,生物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我依次介绍几个主要的子行业:

1.火电

火电仍占据我国能源供应主要地位,占市场发电额83%左右。成本(3毛钱左右),但是它是高耗能的。近年来,我国火电发展由于受到碳排放、环境污染等方面制约,投入逐年下降,发展受到影响,导致我国火电发展增长缓慢。2011 年 7 月 18 日批准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烟尘、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和烟气黑度排放限值。这是史上最严格的标准。同时火电子行业电价虽然上调,但受煤炭成本上涨拖累,仍处微利状态。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火电发展受到了煤电矛盾加剧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运营成本不断走高,普遍处于盈利困难的局面中。

2.水电 (15%)

水电受制于气候变化影响和季节变化难以保持稳定性。就以今年来说。二季度,华东、华南等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水力发电量明显减少,进入三季度丰水期,整体形势也未见好转,水电上市公司很难在枯水期来临的四季度扭转颓势。重点水电厂蓄能值大幅下降,龙头水库蓄水情况也不理想。

3.风电

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发布会上预测,到2020、2030和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千瓦,分别满足当时5%、8%与17%的电力需求。并预计在2020年后,国内风电价格将低于煤电的价格,国内现行的风力发电补贴政策将逐步退出。未来风电发展的布局是:2020年以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2050年,实现东中西部陆上风电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我对风电的前景短期内持悲观态度,原因如下:

(1) 截止今年四月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2.3GW,成为最大的风电国家。由于风电装机过快增长及并网技术未解决,造成风机闲置严重,2010年新增的1893万千瓦风电装机中,仅有1400万千瓦并网。

(2)酒泉风电基地是中国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被业内认为全国标杆。今年2月24日,酒泉风电场出现598台风电机组脱网,导致甘肃电网大幅波动,酒泉脱网事故至少反应两个问题:一是发生故障的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二是酒泉风场35kv电缆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存在明显缺陷。

(3)新疆、内蒙、甘肃等偏远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远离负荷地,所以装机发电都在那些地区。西部能源供给基地与东部能源需求中心之间的距离达到2000~3000km,增加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电网互联需求。在电压等级不变的情况下,远距离输电意味着线路电能耗损的增加。外送能力就成了风电很重要的一个短板。

4.光伏

11月16日,中国证券报刊登消息。据权威人士透露,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已确定由此前披露的1000万千瓦上调至1500万千瓦。其中,大型地面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屋顶及离网发电400万千瓦,光热发电100万千瓦。

5.核电

在中国核学会2011 年学术年会上,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透露,明年3 月后核电有可能步入恢复发展的轨道,中国未来必然是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

事實上,按照现有的在建规划,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 万千瓦,十二五期间核电的建设规模仍将保持不变,而十三五核电建设估摸则取决于后续的产业政策和核电建设能力,预计2020 年将至少达到7800 万千瓦的目标,占总装机容量约5%,鉴于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项目约为2900万千瓦,十三五3900 万千瓦新增核电目标规划是很稳健的发展目标。

二、板块分析和个股选择

基于核电处于底部回升的逻辑,且核电板块经过前期的调整,股价预期也处于底部。我们建议投资核电板块。我们先看看核板块产业相关公司。

核岛设计公司:核动力研究院(一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728院),中广核工程设计研究院。

核电站项目管理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安裝公司: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公司。这些并未上市公司。

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公司:中国一重(601106),二重重装(601268),哈电集团,上海电气(601727),东方电气(600875)。

核能发电公司:赣能股份(000899),深南电A(000037) ,皖能电力(000543),闽东电力(000993):

核阀门配件公司:江苏神通(002438),烟台冰轮(000811), 中核科技(000777)

在此,我们并未对核电板块的上市公司一一列出,但是基于预计2020 年将至少达到7800 万千瓦的核建设目标,相对于现有的一千万千瓦不到的基础上相当于八倍的建设规模。我从中看到了核电设备相关公司将长期收益。

目前,国内已基本形成上海、东北和四川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集团、哈电集团和东方电气集团均具有制造核岛、常规岛主设备的能力。但是哈尔滨电气是在香港上市,并未在大陆上市,所以我们忽略不计哈尔滨电气。而在剩下的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中,我选择发电设备龙头东方电气。

原因在于:

(1)目前国内的核岛设备市场上,上海电气和西门子联合体占有率达45%,哈电和GE联合体占有率仅有5%,剩余的50%为东方电气所有,2009年6月,我国首台国产化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成功制造并发运,东方电气略胜一筹。按照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2020 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800万千瓦,需要新建30 万千瓦的核电机组。这意味着2011~2020 年平均每年需要11 套设备。公司很轻松能够占到国内5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平均每年将交付5-6 套设备。按此计算,这十年里平均每年的核电收入为150-180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30%-36%。

(2)核电板块毛利率水平将有所提升,毛利提升的原因:a、规模效应的因素,批量化生产。b、生产制造工艺的成熟,c、一些部件原材料的国产化。核电的毛利率在30%左右,远远高于水电和火电的毛利率。东方电气的核电业务占比远高于上海电气。又由于核电在技术上,资质上和资金上有很高的门槛,所以能不断维持高利。

(3)撇开核电不说,东方电气公司是电力设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火电锅炉、内燃机、核电成套设备、风电成套设备、水电成套设备。公司及时应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逐步形成了火电、核电、风电、水电并举的业务格局。凭借长期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实力,公司发电设备产量已超过美国通用电气(GE),跃居世界第一位。所以在水电、火电和风电等其他设备市场来说,上海电气更不是东方电气的对手,东方电气的市场份额在70%左右。

(4)公司1-9月新增生效订单365亿元,一季度86亿元,二季度150亿元,三季度129亿元,显示了强劲的拿单能力;其中出口订单123亿元,占34%,相比去年全年出口订单占比的22%,提升显著,这与公司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战略是一致的。分业务看,新增订单中高效清洁能源占56%、新能源占8%、水能及环保占4%、工程及服务业占32%。訂单结构显示,高效清洁能源订单在三季度单季收获明显,取得订单103.6亿,从而改变了订单结构;工程及服务等其他三项业务三季度订单情况略显逊色,由于公司所承接订单单笔金额较大,从而使单季订单存在一定波动,我们仍保持对公司全年订单的乐观预期,特别是对水能及环保以及工程及服务两项业务四季度的订单表现值得期待。公司同时披露在手订单超1500亿,以公司年销售收入450亿计,公司在手订单至少可维持3年。

(5)公司目前2012 年市盈率仅13.6 倍,远低于上海电气的25.7 倍。

五、结论

我基于以上从国家宏观政策、公司非常良好的基本面、相关子行业的高度成长性分析和现在估值较低很安全各方面考虑,买入东方电气作价值投资长期持有。

买入时间11月24日,买入时成本价24.12元/股,买入2手。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荣璟

第二篇:电力行业“换血记”

中国碳排放的51%来自于电力与热力行业,所以它们也是国家减碳的重点对象。

如果每户人家的屋顶都可以发电,会怎样?

2008年,马斯克成立家用光伏发电公司SolarCity,要把所有人屋顶变成发电厂。这个想法令全球很多年轻人兴奋:一旦人人都能用太阳发电,将有力减少使用煤炭发电的高碳排放行为;不仅如此,当很多人的屋顶都能发电,邻居之间就能交易多余的电能,诞生能源领域的Uber、滴滴等公司。

远在上海的陈侃是受这个想法鼓动的年轻人之一。几年前她选择了条件最适合的泰国创业,将当地已装有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家庭聚集到一个手机App上,收集各发电用户的多余电量,再以30%的毛利将其出售给没有这种设施的用户—太阳能是免费的,即使加价30%,电价依然比当地煤电便宜。

这种“隔墙售电”项目是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全球诞生的众多减碳创意之一。2009年,全球各国首脑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将温室效应从一个纯科学领域问题,变成一个全球各国必须行动起来的政治和经济议题。更进一步的行动目标在接下来的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形成。这一年,联合国175个成员国在巴黎达成《巴黎协定》,承诺在2030年前减少或抑制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将全球升温控制在确保(编注:指1900年以前的全球气温水平)不超过2°C的范围内。这项协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思是到了2060年,中国要做到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式,完全抵消掉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相对“零排放”。

过去1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1年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华能、华电、申能等2162家发电企業加入。当天开盘价为48元/吨,首笔交易是总额为790万元的16万吨碳。

中国仍然是个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相较于服务业所在的写字楼,工厂产生的碳排放往往更多。早在2004年左右,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考虑到这些背景,你就知道,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个富有雄心的目标,而这个目标需要以国内的数千万家企业为主体来实现,尤其是作为能源使用源头的发电厂。

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国际能源署(IEA)2018年发布数据称,中国碳排放的51%来自于电力与热力部门,28%来自于工业部门,然后是运输、建筑,分别占比10%和4%。

中国电厂的主要发电原料仍然是煤等化石燃料,它们的主要副产品就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占比加起来超过84%,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占比不足两成。

减碳的主要对象已经很明确,但是如何减,还存在很大的挑战。这些电厂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生硬地逼它们转型并不是最优方案,会导致破产、失业以及电力安全风险。清洁能源动辄数十亿元规模的投资,又使得市场化力量难以立即加入进来。另外,中国对终端电价施行政府管控,缺乏利润空间的电力市场长期以来都不被视为好生意。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仅为32.9%。

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在泰国取得成功回到上海后,陈侃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电费已经是6毛钱了,光伏发电的成本4毛左右,除非光伏以后发电成本是两毛,不然空间太小了。”她对《第一财经》杂志说,而且,中国城市建筑的屋顶面积有限,同时很多“绿电”也没有并入国家电网。所以,陈侃回国后放弃了继续做“隔墙售电”项目,转做一种叫“虚拟电厂”(VirtualPower Plants,VPP)的生意。VPP是全球达成减碳共识以来,在2008年首先由德国推行的一项制度创新—企业可以将节省出来的电作为一种“负的负荷”(相较于传统电力交易的“正的负荷”而言)放到市场上交易,从而推动企业主动减少用电。

陈侃的创业故事说明了商业社会一个已经老掉牙却仍然有效的经验:挑战与机遇共存。“碳中和”也将是一个类似的故事,它由解决一个旧问题—温室效应—而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聪明的人提出了层出不穷的制度创新,有远见的人从中或冒险或找到了真正的投资机会,当然,更多的是疲于应付政策变化的被动跟随者。

电力公司转型

今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首笔交易的对象—16万吨碳,这个数字并不大,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互联网龙头企业一个月的碳排放量,对一家能源公司来说就更是杯水车薪了。按照碳足迹的测算,一家大型能源集团年碳排放量在5亿到6亿吨的规模,差不多是互联网公司的300倍,这第一笔订单只够一家大型能源公司排放两三个小时。

不过,在欧盟碳交易市场已经运行15年后,中国这个一再推迟全国性交易的市场能真正开市,仍值得鼓励,而且,它有一整套可以效仿的欧盟的游戏规则。

首先是为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规定每家企业每年可以排放的碳的规模,能够以低于配额的碳排放水平运营的公司,可以将盈余的配额拿去碳交易市场出售(这些消耗配额也被称为碳票,类似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排放超標的企业则需要以市价买回碳票,以抵消其超标部分。

欧盟最初通过这套规则倒逼企业做能源转型。每年多花一笔钱买碳排放配额—企业可以用这种方法在早期回避内部实际的减排压力,一些现金流不错的石油公司甚至直接将这作为一种碳税或环境税,在财务报表中事先预留出来。但当市场上很多企业都在这么做时,碳的交易价格就会升高,直到购买它的成本超过企业实际在内部减排所需花费的成本,倒逼策略的行为拐点就会出现。

全球碳排放大事记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碳配额发放机构,欧盟也在每年收紧其配额数量,使得整个市场上可以流通的碳排放额度逐年萎缩。2015年,《巴黎协定》敲定之后,欧盟曾一次性大幅度收紧口袋,使得碳的价格从2005年1月开市时的不到10欧元/吨,迅速涨到目前已经突破50欧元/吨。按照这个进程,中国碳交易市场目前48元/吨的行情,只是个开始。

现阶段,48元/吨的价格不足以对国内的多数电厂起到倒逼作用。一位上海节能减排中心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向《第一财经》杂志透露,2020年上海几家电厂花一两千万元就“完成”了配额,相较于更激进的能源转型—去投资清洁能源—一两千万元对于这些电厂来说是相对更加可承担的成本。

此外,这些处于中国优势地区的电厂在区域竞争中仍然有领先空间。比如,上海只用300克标准煤就可以发一度电,全国目前的平均水平是320克左右,这个差别也可以使上海的发电公司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占据相对优势,从而拖慢转型。

欧盟的碳市场发展,曾经历过长达5到10年的“温水煮青蛙”阶段,但是在中国激进的碳中和目标下,政府不会留给电厂太长的时间去熟悉这套减碳的游戏规则。

远景科技集团战略总监张元对《第一财经》杂志称,他们已经观察到,国内的一些高耗能企业正加快对可再生能源资产的投资,以实现自愿的减排目标。远景2007年成立时主营业务是制造智能风机,近年开始为企业提供从碳管理到碳减排的业务,其中包括建设风力、光伏电站生产“绿电”,然后再将电站的股权出售给其他想要投资“绿电”的企业。

在欧美,“绿电”已经成为诸如苹果、宜家、亚马逊等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及其上下游的重要投资对象。中国碳交易市场提上日程以来,更多中国企业,比如国电投、龙源、大唐等电力企业加入了进来。

和碳交易市场类似,绿电领域也在形成被称作“绿证”的交易市场。每一度绿电都附有相应的绿色权益,1000度绿电产生一张绿证。企业可通过交易绿证用于抵扣运营中使用电力所产生的碳排放。苹果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通过投资风电和光伏资产,不仅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还能将这部分资产所产生的绿色权益分享给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苹果对外承诺,要在2030年就实现全价值链和产品100%碳中和。如果投资进一步扩大,苹果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更市场化的绿电供应商。

目前,绿证的价格和碳配额的市场行情相似,光伏的绿证均价也大约在50元/个(每个绿证可以用来抵消1000度火电的排放)。随着更多企业加速碳中和进程,绿证的价格可能变得更高—也和碳配额一样,又是一种游戏规则的制度创新。

张元认为,很多中国公司都还没有看到其中的机会,还在被动、消极地应对来自政策、产业龙头客户,以及投资者的减排压力。而碳交易的买卖双方,对应的其实正是强制减排和主动减排这两类企业之间的主要差别。主动减排者会积极布局,基于智能物联网摸清碳排放家底、制定清晰的减排路径,甚至投资可再生能源资产。

监管的挑战

现在已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企业只有发电厂,接下来,还有钢铁、化工、石化、有色金属、水泥、航空、运输7个行业的公司将被纳入。这8类公司也是中国划分的强制减排对象,在此之外的公司可自愿减排,目前尚未被纳入碳交易市场。

这个阶段,政府面临的挑战大于这些被强制减排企业。身兼碳配额的制定者、发放者和监督者等多重角色,政府需要更多时间制定更清晰的游戏规 则。

目前,有关碳排放数据的获取和计算方式,全国并没有统一。目前被纳入强制减排的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量由各企业自行上报,环保部门收集到数据,但并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实际可能差很多。在各企业没有数字化的能源管理系统之前,数据的获取也是个难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实比原计划推迟了3周,原因之一是有公司被发现数据造假。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家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了碳排放,成为全国首例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报告造假案件,并直接导致原定于6月25日开市的全国碳交易市场计划推迟。

此外,计算方式上各城市也不一致。电厂是相对简单的企业类型,原材料是煤,产品是电。钢铁、化工类的企业就复杂得多,一个钢厂就有板材、型材、钢胚等多种产品。上海的计算方法,是将能耗超过公司总能耗50%的产品作为该公司的主产品,再将其他产品的能耗摊算在主产品上。其他城市不一定这么计算,有的城市按年度业务量计算排放,有的算主要工序的排放,从区域到行业,都未能统一。

按照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的说法,普通消费者对低碳的认可,才是驱动整个企业端减排的核心力量,而这些下游企业的减排行动,才能进一步推动供应链上游—从能源到各种化工原材料企业的转型。

电力与热力部门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大领域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2018年数据

所以,將非直接接触化石能源的普通制造业,甚至距离消费者更近的零售业、服务业纳入碳市场已是趋势。但是,中国碳交易市场向除电厂以外的更多自愿减排企业开放准入的过程,还面临量化核算标准的挑战。

目前,企业更多套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 0 0 6年提出的ISO14064标准来量化其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情况。同时,自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也陆续针对几十个行业颁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系列国家标准(GB/T 32151)。ISO标准与国标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对象的范畴界定不同。比如,在国际标准ISO14064,范围一是使用化石燃料的排放,范围二主要是电力使用的排放,但是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执行的核算标准是GB/T 32151—用电和化石燃料被放在了同一个范畴内。

中国需要尽快解决这种核算“双标”的问题,好让更多企业通过参与碳交易而积极推动碳减排。根据计划,欧盟将在2023年开始实行碳关税政策,受影响的将不只是钢铁等已在中国强制减碳名单上的企业,还包括更大范围的供应链公司。

苹果、欧莱雅等拥有全球业务的50 0强公司早就开始做准备。以欧莱雅为例,它建立了一个供应链改革(Changing theChain,CDP)平台,这套供应商碳排放管理系统,要求供应商每年在该平台披露其碳数据,欧莱雅会评估各供应商并给出abc等级,处于低等级的供应商要么降低碳排放,要么面临淘汰。苹果也做了同样的管理系统。

欧盟的这一关税政策一度被解读为针对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一旦有工厂不能达到欧盟的碳排放标准,就要为此支付高昂的碳税。欧盟的碳价格差不多是中国的10倍,再严重一点,相应的生产可能因此转移出中国。

从种树到减排

范围一二三有从易到难的内在逻辑,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欧莱雅等全球500强公司基本都已完成范围一二的自身减排,进入供应链管控的范围三阶段。

与之相比,大多数非强制减排范畴的中国公司,对于自己“究竟能排放多少碳”,以及“碳交易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没有多少概念。

2011年,晏路辉结束在英国一家环境咨询公司的工作回国,创业做了一个帮企业做碳管理软件的公司,取名碳阻迹。他一路寻求客户,起初这个市场有回应的不多。但是最近两年,主动找到碳阻迹做咨询的公司一下子多起来。

原本,对碳足迹的计算是个需要付费的定制化服务,因为每个企业的产品和供应链复杂度并不相同,而且需要实时计算。但为了降低企业的进入门槛,晏路辉的团队今年推出了一款叫“神碳”的免费碳核算工具,让企业可以在最快20秒、5步之内算出自己的碳排放规模—只是估算,依据的是碳阻迹公司过去10年在各行业、产品中累积的历史数据。

计算出碳排放只是碳中和的第一步,若想避免交碳税,企业还必须想办法将自己产生的碳中和掉。截至目前,碳中和技术并不完备,主流方式仍然是种树—谁也没有真的见到所谓碳捕捉技术的踪影。

7月初的公司10周年论坛上,晏路辉向观众讲述了他们如何将一场会议变得更环保:为了中和举办这场会议所使用的照明、瓶装水、纸张、差旅等各项消费行为所产生的碳,他们请人在陕西延安的两亩土地上种下220棵侧柏,按一吨碳220元的价格支付了这些树的种植和养护费用。

从这种有点行为艺术的方式里,你应该可以了解到全球现有的碳中和技术有多贫乏。亚马逊的森林里曾经有一棵树上挂了好几个企业的捐助牌—它吸收的碳到底算谁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亚马逊雨林的森林大火还曾杀死数以十亿计的树木和植物,将全球最大的碳汇之一变成了最大的污染者之一。

就是这种森林碳汇,价格也已经从年初的四五十元涨到了现在的200多元,很多公司还为此搞起了圈地运动。

晏路辉认为,所有公司最后都不得不回到认真在企业内部减排的路上。比如,淘汰高碳设备,将普通照明换成LED,柴油车换成新能源车,或者数据中心改用清洁能源发电。

这些改造涉及巨大成本。以京东为例,它超过70%的碳排放来自于物流,其次是数据中心,占比超过20%。如果把物流车都更换成新能源车,并把数据中心改迁到一个距离清洁能源更近的地方,或者直接投资一个风电站、光伏电厂,加总投资可能达到百亿元。

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改造买单也是个问题。晏路辉称,一款低碳甚至零碳产品相比同类产品售价一般要高出 30%。

除非碳中和技术有新的突破或者碳税高到了企业不可承受的程度,否则,这种企业自愿减排和消费者主动买单之间的“鸡生蛋、蛋生鸡”问题,还要再僵持一点时间。

前述上海节能减排中心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对《第一财经》杂志表示,以现有技术,整个上海市都做不到碳中和,本地的燃气电厂和钢铁企业必须要用化石燃料,上海的绿化面积只能中和其中的6成,计算下来还有4成至今没有着落。

与这些悲观的声音不同,远景碳管理业务负责人孙捷认为,眼下重要的不是怀疑零碳技术本身,而是尽快加入游戏。因为从大的逻辑来推断,煤电是资源驱动,可再生能源是技术驱动,风和光都是免费的,当技术进步,绿电的价格可能下降为零。

在电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欧洲,个人用户也有多种方式参与到碳中和进程中,除了人人都可以用光伏发电,家用储能或电动汽车还能通过物联网软件平台成为“虚拟电厂”,参与到电网系统的调峰调频中。张元介绍称,远景已经在德国等海外市场积极布局包括户用储能、智能充电服务、车联电网(V2G)等软硬件创新产品,来服务于这些自下而上的碳中和转型。

当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自愿减排购买绿电,整个电网就将换血:电线里面的电流并没有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但来源已经变了。

作者:王姗姗

第三篇: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有关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的课题逐渐被提了上来。我国在借鉴国外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引入了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以期为电力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也希望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探究

电力行业主要生产、传输及销售电力,是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地位。因为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重因素,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电力行业大推行的模式都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同时接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事实上,该经营模式也产生了一种结果,即“投资高度政治化;技术、建设具有较低的维护效率;不便于监管,定价”难等。所以,为提升效率、促进技术发展,及优化消费者福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智利等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这种改革尚未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内电力行业要紧随时代变革潮流。2002年初,电力行业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引入到我国。课题研究便是在上述背景下,针对电力行业把竞争机制与竞争机制引入后,分析运行出现的重大与特殊法律问题。

一、由垄断经营至引入竞争机制

因为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而言,要求技术性与重要性,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了国有化经营+政府监管的形式[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在传统电力行业中,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因素,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事实上,此种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产生的效率并不高,妨碍了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福利造成极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电力行业开始转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经营模式,将竞争机制引了进来。此外,我国在实证考察电力行业的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的基础上。最终在次基础之上,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同时分析了竞争机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其中的理论背景有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规制失败理论等;现实背景的构成部分包括有关区域的示范效应、政府的政治需求和电力技术发展。

二、由竞争机制至竞争法律机制

竞争机制与竞争法律机制二者存有一定关系,其中,竞争机制的功能包括淘汰、引导与创新,此外,竞争机制本身存有缺陷,包括不可克服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垄断与诱导不公平的竞争。借助发挥创制与抑制功能,法律确保竞争机制体现自身效能。再者,法律论述了竞争法律机制追求的四类价值目标,有对效率、秩序、公平和安全的追求,为逐步建立具体化的竞争法律机制发挥了价值引导作用。最终,初次建构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内部存在的逻辑体系。笔者认为,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塑造了市场主体,法律控制市场主体行为及追究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三、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

面对传统电力行业中的国家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企业,企业向市场转型的问题引起了关注。针对这种问题,找到切入点,以此构建合适的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中,成为新的主体。具体说来,对电力行业主体结果塑造时,首先按照有效竞争理论与贝尔理论,指出,国内电力行业的主体结构应当要在发电与售电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竞争性主体,于输配电网过程中变成垄断性主体。再者,基于产权理论,重新塑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产权,先要分析国内原有电力企业国有产权主导模式产生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产权塑造途径与手段。最终,以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权责配置为视角,探究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中的特殊法律制度,其中内容有交叉经营限制制度与普遍服务主体制度等。

四、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

电力行业进入市场后,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电力行业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一套公平交易法律机制,因此来市场交易行为。限制电力公平交易包含两种主要因素,有价格与信息,电力行业存在多元竞争性主体,其中像电力交易信息法律控制与价格歧视法律控制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存有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不断完善。

五、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

随着输配电网竞争主体规模的变大,垄断性主体开始出现,公平开放法律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基础设施理论与核心设施理论构成了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的理论,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世界各国及区域范围内输配电网公平开放需要按照两种法律途径,其一是反垄断法路径,其二是电力法路径,于此同时,我国在选择时,还要以电力法为主,辅助性采用反垄断法[2]。此外,对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行为控制,其有两个基本法律制度:一个是强制缔约制度,另一个是电价制度,要重新建构二者。

六、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

结合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的各自不同的特点,从正面出发,控制二类主体的竞争与交易行为,然而本文重点从侧面入手论述,当两类主体的竞争出现违法行为,要进行问题的控制。针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先要详尽描述违法行为;再者,上述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一定的民事、行政与刑事等责任,健全国内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要建立相应的立法予以完善;最终,针对世界各国范围内电力行业出现的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普遍存在着两种追究的模式,其一是司法主导模式,其二是行政主导模式。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状,所以我国要选用行政主导模式,并以这种模式为主导,深入研讨行政权力配置。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之一,行业之间存有竞争是非常普遍的。國外有关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引入这一机制。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相关机制会更加完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的研究内容远远不止上述一些内容,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有关研究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所做研究多有不足,其中观点仅从自身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出发,以期研究内容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利.论电力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D].贵州大学,2007.

[2]唐敏.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张斌立(1969-)男.籍贯:浙江省宁波市.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社会责任、企业发展战略.

作者:张斌立

第四篇: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调查

【摘要】电力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行业,它的发展和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电力的运行安全和平稳发电。现如今,企业整改措施不断提出,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单单依靠行业硬件的升级已经无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是电力行业软实力的象征,通过提高行业凝聚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参与竞争。本文就结合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现状,在通过调查之后,做出精准的分析,从而提出提升内部文化综合实力的有效对策,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调查;文化建设

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很多基础工程都逐渐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与百姓的诉求不相适应,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行业是国家基础行业中的代表,工程施工直接关系到电力的供应和百姓的生活。近年来,电力行业改革深入推进,体制建设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电力市场的确认上,行业发展出现了新变化,竞争压力愈加变大。文化是电力行业的软实力,通过文化的传播和规范,可以树立职工统一是价值观念,提高他們的岗位责任意识。当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电力行业还过分强调管理、制度,忽视了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对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调查

想要进一步明确电力行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对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探究,就必须做好现场调查,明确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度。通过对某电力企业职工的调查,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企业文化的现状,我们能够进一步明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显示,国家电力行业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度不高,企业没有经常组织有关文化的集体学习,且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企业文化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思想观念仍旧较为落后。

二、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还不容乐观,缺少优秀文化的指引,内部存在很多管理问题,甚至对行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问题如下: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电力行业作为特殊行业之一,在内部文化上需要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受到固有思想的束缚,我国大多数电力行业都没有认识到文化对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不仅不了解党中央出台的最新纲领,甚至对电力行业的规范都不理解,导致文化建设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

(二)缺乏健全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电力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的电力行业已经明确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行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文化的创新方法。然而,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仍旧没有章法,文化缺乏特色,文化的建设方案也相对落后。

(三)员工思想懒惰。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传递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然而受到电力行业特点的影响,许多职工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信息,再加上固有思想的限制,导致他们不想参与到文化的学习之中。在文化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职工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思想态度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只知道机械的参与工作,对企业文化缺乏共识。这样一来,就会影响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电力行业部门必须做好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将企业文化根植于职工的内心。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工作状况明确宣传学习的内容,开展活动,下发宣传资料,将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知识和供电局自身的企业理念以及建设目标等下发到基层部门。利用供电局内部的网络、宣传栏、刊物等进行宣传, 明确供电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以及意义,组织员工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另外,还要开展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全部都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不断扩大供电局的影响力。

(二)确定健全的文化建设体系。电力行业企业的工作量较大,文化建设作为软实力的建设重点,必须要坚持有目的、有计划的方针进行培训,不能杂乱无章、没有目标。因此,电力行业需要结合上级指导文件,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以及职工的能力修养,制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案,组织开展集体学习,规范文化建设的管理办法,从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素质能力。传统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方式相对落后,教育手段单一,无法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文化建设在新时期背景下,也要坚持创新,对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教育要强调多样化,在组织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讲座、辩论等活动。针对员工参与程度不高,思想认识比较滞后的现象,应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为员工提供机会和平台,放手让年轻员工完成有难度的、当没有安全后果的工作,让员工挫折中前进,锻炼员工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基层员工的职业学习,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员工的市场意识,向员工灌输市场的竞争,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企业内部改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必须转变固有观念,在完善赢、管理、供电技术和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软实力,对文化进行传播,强调企业文化的构建,树立职工的共同使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健全行业文化建设制度,对文化的传播情况开展调查,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文化教育,培养职工的热情,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管理状况调查[J].电力设备,2004,07:111-116.

[2]孙兵.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调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9:63-64.

[3]邓霞.关于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45-47.

作者:马青丽

第五篇: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也逐渐增加,可谓是各个行业排放二氧化硫量最多的,这也就使得电力行业成为了我国控制二氧化硫污染以及酸雨的主要行业。怎样降低能源的消耗、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是电力行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作者先介绍电力行业能耗和排污的情况,然后探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有效途径

节能减排本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天,为了人们的健康、为了能源的可循环使用、为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注重节能减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在未来我国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尤其是工业方面的发展,加之我国的能源结构(电力结构以煤为主体)就注定了我国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资源的制约,也就是说,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将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

一、电力行业耗能与排污情况

(一)耗能情况

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能源有煤(消耗最多的能源)、电、燃料油等。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2007十年里我国电力行业6000千瓦及其以上的电厂供电煤消耗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跟其他国家相比,平均消耗量仍然较高。到2013年,我国在继电网规模、发电量以及发电装机容量都达到了世界第一,由此可见,电能的消耗仍然很大。总的来说,随着电力行业的發展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提升,这就意味着造成的污染就会更严重。

(二)排污情况

二氧化硫排放情况:二氧化硫是酸雨的形成物质之一,是煤炭里硫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累计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达到1227万吨,虽说依照《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的标准,到2010年我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总排放量已经控制在了951.7万吨左右[1]。但时至今天,电力行业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仍然惊人,需要得到进一步控制。

废水排放情况: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厂。当前,火力发电厂水资源十分短缺,枯水期用水告急情况也经常出现,但很多火电厂在用水和排水方面仍旧显得十分随意,虽说排除的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因为废水排放总量较大,还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烟尘排放情况:早在2002年我国就加大了烟尘的治理力度,烟尘排放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尤其是火力发电机组采油电除尘器,使烟尘的控制率由98%逐渐提升到了98.5%左右。但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火电装机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使得烟尘的排放量又有上升趋势。

灰渣排放情况:灰渣主要来自煤炭燃烧后的炉渣、煤灰以及电除尘器的飞灰。因为我国使用的燃烧煤炭含灰量都比较高,因此排放粉煤灰的量就较大。如果在我国没增加10MW的装机容量,相应的每年就会增加万吨左右的粉煤灰。这些粉煤灰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将其排放到河道,也会污染水质。

二、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

(一)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首先是核电产业的大力推广。近年来,核电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好,也逐渐成为了低碳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早在2006年,全世界核电发电总量就已经达到2.7万亿kWh左右,预计到2030年发电总量将会达到3.8万亿kWh,如果用核电发电代替煤电那么碳的排放量将会减少约18亿t/a[2]。由此可见,大力推广核电产业能促使我国能源的供应结构得到有效改进,也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其次大力推广风电产业。在节能减排以及能源紧缺的情况下,风电产业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也十分可观。相比于太阳能,用风力发电的可实施性更强,同时也满足国际能源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因此,大力推广风电产业,借助风力发电,也能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加大力度调整电力结构

解决水电问题:水作为可再生能源,加大力度开发水电不仅能减排温室气体,还极具综合效益。我国每年的水资源蕴藏量为6×1012kW·h,技术可利用量为2.47×1012kW·h,尤其是我国已经具备大型水电开发的技术以及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以及生物质能发电的总量将会达到430GW[3]。

解决火电问题:在技术和经济适宜的基础上,用600MW跟百万千瓦级的超临界压力参数、高效率、高容量、调节性能佳的机组,提升300MW及其以上火电机组的优势;同时,积极淘汰效率低、污染严重、成本高的纯凝汽式的火电机组,研究清洁煤炭的燃烧技术,充分发挥劣质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此外,还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热电跟冷电的联产机组,全面提升能源的综合转换效率。

解决电网问题:落实区域及省级输电网架的建设,提升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区域跟省级电网之间的电能互换和相互支援;进一步落实城市跟农村电网的建设,促进电源跟电网以及输电跟配电之间的和谐共同发展。在电网跟大电站都能确保基本供电的基础上,支持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充分发挥其各种优势,如低投资性、灵活的负荷性、耗电损失小等,确保用户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三)强化并落实老机组技术改造

不断改进和完善重要耗能辅机系统以及非淘汰机组主体设备,改进监控,优化机电组运行及检修技术,全面提升电厂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广集机、电、炉三位一体的控制技术以及厂级自动化系统;借助风粉检测、改进并完善在线经济分析系统以及吹灰系统,确保机组的运行得到及时调整;对100-300MW汽轮机组的高压、中压以及低压缸的流通部位都要采取节能技术;使用变频调速等现代化的电机调整技术,达到降低用电率的目的。

重点解决二氧化硫排放量问题。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安装了很多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但仅仅依靠这些装置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设备毕竟会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因此要真正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就必须确保装置的正常、稳定、长远运行。电力企业要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烟气脱硫技术,制定科学的行业脱硫标准;重视脱硫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研究,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烟气脱硫有关评估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低碳氧化物燃烧的方式减少气体的排放量,强化烟气脱硫装置的管理,赋予其科学性和法律性。还要不断提升除尘器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落实单机600MW机组袋式除尘器试点工程的建设,提升除尘效率,也是探索其他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方式。最后要坚持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理论管理电厂,提升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结束语

2014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技能减排的力度,在强化控制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国家将会在可再生能源上下更多的功夫,探索出更加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就电力行业来说,要更加重视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的使用,有效节省能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不会给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参考文献:

[1]马淑芹,于宏兵,蒋彬.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J].环境工程,2008(S1):197-199.

[2]王志轩.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电技术,2008(05):4-6.

[3]杨卓,毛应淮.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3-4.

[作者简介]雷子淦(1993-),男,湖北武汉人,本科,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雷子淦

上一篇:电气及自动化毕业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