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报告论文(精选8篇)
全球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很不平衡。中东、欧洲和南美是主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地和主要产区,而北美、亚太和西欧等是主要的石油天然气消费地区。美国消费了全球超过20%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不平衡使石油天然气贸易异常活跃。
国际油价将维持高位。OPEC大量闲置产能的存在、弱势美元、通胀预期和市场投机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们预计国际油价将维持高位,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1年的均衡价格为80-90美元/桶。中国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比例将逐渐提升。目前石油和天然气在中国整体能源消费比例为23%左右,仍然不高。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等因素,我国将大力发展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预计天然气将从目前不到4%,提高到2015年的8%以上。石油消费将保持稳定。
目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按2010年业绩,目前行业动态市盈率仅为14倍,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仅为15和10倍。考虑到中国能源需求仍会较快增长,石油天然气在整体能源消费中比例仍有上升空间,目前行业较低的估值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2010年,由于国内经济较快复苏以及汽车销量大增,我国石油消费量增幅较大。前10个月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累计达到1.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0.6%;进口原油1.98亿吨,同比增长20%。
石油天然气价格改革将触发行业市场表现。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价格一直受到政府管制,相关上市公司估值较低,存在较大制度折价。近期,政府加快推进了石油天然气价格制度改革,预计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2011年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较大,这将触发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消除其中的制度折价。
中国的石油巨头为助推本国经济腾飞,纷纷签订了规模更大、内容更加复杂的海外并购协议,这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能源资源的脚步进一步加快。
中国国家级石油生产商不仅在收购资产,还在越来越多地收购企业,它们也斥巨资购买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中国中石化集团以71亿美元收购了Repsol在巴西石油资产的40%股权,这是去年中国在油气收购方面的最大一笔交易,它表明中国在拉美的声势不断扩大,去年中国在拉美的资产收购额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这桩交易也表明,中国愿意以高出市场预期的价格进行收购。我们看好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未来的市场表现。
中国正在建立类似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U.S.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的应急
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再次成为焦点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油价涨势中的主导作用。无论是
油价今年突破每桶90美元的升势,还是2008年逼近每桶150美元的创纪录涨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其对石油的渴求都是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分析师们普遍预计,如果中国经济
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且发达经济体继续复苏,2011年原油价格将达到三位数。二月原油期
货合约周三收盘跌37美分,至每桶91.12美元。
令业界期待已久的管输俄罗斯原油终于抵达中国境内。中石油集团昨天宣布,来自俄罗
斯的原油于前天顺利输抵大庆末站。由此,中俄原油管道投油全线贯通,实现一次试投运成功。2011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
年。年输量15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全长近1000公里,其中中国漠河—大庆末站原油管道全长926公 里,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的12个县市,管道管径813毫米,设计年 输量1500万吨。
继俄罗斯原油通过中俄原油管道首次抵达大庆不满一周时间,另一条中国涉外能源管道
建设也有重大进展。中石油集团昨天宣布,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别伊涅乌—奇姆肯特
天然气管道)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的巴卓伊压气站开工。这意味着一条新的跨国能
源大动脉已渐行渐近。
作为中哈能源合作的结晶,这项工程是中哈两国在互利双赢原则下,坚持能源合作的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处于长期的 “短缺”经济时期,后由于国家一些政策的调整,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逐渐在我国蔓延开来。 近些年来,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不仅给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而且给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安全带来了潜在和现实的危害,这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员关注的事情。 然而,至今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好都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2013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我国仍有11个相关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汽车、电解铝、电石、焦炭、铜冶炼、铁合金等7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政府部门针对相关行业产能的过剩问题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先后进行了几次集中治理(第一次:1999— 2000年,第二次:2003—2004年,第三次:2006年,第四次:2009—2010年)。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我国部分产业改善了生产结构、有效整合了资源,提升了部分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为企业长远平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
但是,解决产能过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的同时,一些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不到根本根治,一些行业过剩的产能虽然缓解了短期内的矛盾,但却加重了长期矛盾的严重性。 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后知后觉,并未有效地根治产能过剩问题,这也突显了总体效果治理的欠佳性。
当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的出现, 很多程度上是由于中央与地方调控取向上的不一致和手段运用的不合理。 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依旧采用的是传统国有企业调节方式,对民营、国有、外商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缺乏调控的政策工具。
(一)缺乏调控目标的政策工具保证
自21世纪以来, 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产能的过剩现象日渐严重,虽然国家经贸委曾多次公布控制总量的指标等方法, 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年年限产年年失控。 即使我国的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后,调控却依旧采用旧模式的手段,过分依赖公布限产的指标,但是却并没有使目标和工具到达一致性协调性,不自觉地离开了丁伯根法则。
(二)缺乏调控多种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
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较为单一, 缺乏对民营和外商投资全面调控的多样性。 在以往的调控中,国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货币政策,但是仅仅依赖货币政策也暴露了极大的政策缺陷。 单一性的政策工具无法实现调控目标,这也是与违背丁伯根法则相悖的。
(三)集权与分权政策的使用不当
学术界公认为历次宏观经济失控的策源地就是地方政府的推动, 因此现行宏观调控体系的重大政策缺陷之一便是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失控。 集权与分权政策协调使用是济政策学中的重要思想。 因此,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应高度重视这一缺陷。
如何紧握企业创新的精神,使企业使命不断强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质量和发展速度。 可做到以下几点:
(1)改善企业文化的精神状态,营造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地激发团队的创作热情,开展创造力培训活动,讲创新意识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心中。
(2)把培养团队创新能力渗透到各项业务中。 通过各个部门的星湖学习和交流,加强员工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其在企业各项业务的管理中都有创新型技术的支持。
(3)在实际业务中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企业中提倡科学管理,培养和激励优异员工的科学创新能力, 通过优秀的激励机制创造创新动机,企业制度的灵活性激励和拓展性思维开发训练,核心层领导掌握和运用一些创造性激励方法和激励制度, 在各层组织中创设创造性产品和服务环节情境引导关键员工来解决等方式培养团队中优异分子的创新能力。
(4)构建新型的团队组织人际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平等公平,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的人际关系的,树立民主型领导方式,在互助和谐的合作氛围下,促进员工间的相互沟通,促进团队间的团结合作, 培养良好的合作同伴关系。
(5)创新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给员工足够的工作时间和空间氛围保证,积极实行分层管理,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人力资源的浪费,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对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影响,进行改进和创新。 给企业创造新的活力。
对于企业来说,要摆脱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应该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尽快实现关键、核心、重大技术的突破。
摘要: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政策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经济问题,并将产能过剩问题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可以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励企业之间技术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但超过一定限度的产能过剩就会给市场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鉴于此,本文将对跨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加强各行业的密切合作,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产能过剩,经济问题,跨行业,合作
参考文献
[1]汪进,尹兴中.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再平衡——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06)
[2]孙巍,李何,王文成.产能利用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研究——基于制造业28个行业样本[J].经济管理.2009(03)
中国家用空调生产开始于 1978 年,当年产量只有 223 台。随后,由于中国生产水平的限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直到 1980 年产量尚不足 2 万台。进入上个世纪 90 年代,空调行业发展迅猛。据统计, 2002 年全国空调产量达到 3135 万台,比 2001 年增长 30 %。
1998 年以来,空调在中国居民家庭中逐步普及, 2003 年全国 30 个城市居民家庭中空调的保有率达到了 55.9 %,和 1998 年相比,增长了 15 个百分点。
第一阶段( 1978 年以前):空调需求小 洋品牌一统天下
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对空调的需求几乎为零,中国也没有自己的空调生产企业。中国为数不多的空调均来自国外进口。
第二阶段( 1978 — 1997 年):春兰一枝独秀 日资品牌强劲
春兰空调的问世,改变了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依靠进口产品的局面,从此也奠定了春兰在中国空调业的龙头地位。 1997 年,春兰的市场保有率达到 18.9 %,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第一品牌。而以日立、三菱、松下、夏普、三洋为代表日资品牌立足高端,占据了中国空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CMMS98 数据)。
第三阶段( 1997 — 2000 年):国产品牌扩张迅速 日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以格力、海尔和美的为主要代表的国产品牌不断扩展,春兰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日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第四阶段( 2000 年至今):国产强势品牌雄霸市场 韩国品牌成长迅速
进入 21 世纪,一大批二三线品牌逃离空调市场或被并购,国内空调市场已由众多品牌“鱼龙混杂”的阶段发展到如今以海尔、格力、新科、美的等几大品牌主导市场的局面。一份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 2003 年格力、美的、海尔、新科等行业前十强空调厂家占据了整个市场 85 %份额,而剩下 15 %的份额则被 200 多家小企业所分割。
日资已弱,“韩流”乍起。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冷冻年LG空调因为“中国本土化”的策略而获得了迅猛的销售增长,产销量已突破150万台。
二、 2002 — 2003 年度品牌竞争格局
(一)整体市场竞争分析
1、 领导品牌优势明显:
以海尔、格力、美的为领导品牌,其市场份额大并且消费者忠诚度高。领导品牌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概念创新→高频次传播”的市场路线。一方面,在 2002 年均推出以数码智能感温的空调产品, 2003 年推出了氧吧、杀菌、健康空调。同时,对服务升级,使产品综合质量多方面领先其它品牌。另一方面,适度运用媒体传播策略,高频次广告投入、口碑宣传塑造品牌亲和力。从而保持在产品和品牌两方面的领先优势,牢牢占据中高端市场,以保证自身适当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后劲。
2、 细分市场国外品牌占优:
细分市场品牌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消费者忠诚度高,说明其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区域细分市场或人口细分市场)。在空调市场中,我们发现,在图二中,位于 B 区域的品牌大多是外国品牌,这些品牌在中高端人群中具有竞争优势,在细分市场上,这些品牌成为上述领导品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 、跟随品牌充当补缺者:
位于 C 象限的品牌,市场份额小,并且消费者忠诚度低,缺乏竞争力,难以和领导品牌直接竞争,处于市场补缺者的地位。
3、 问题品牌市场地位下滑:
位于 D 象限的品牌,市场份额大,但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低,说明其在产品生产、产品定位到营销策略等一系列环节上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在空调市场上,春兰是最早进入空调市场领域的国内品牌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空调市场的第一品牌,高居各品牌之首( CMMS2003 秋季数据),但近几年来,其市场地位日益下滑。
(二)市场竞争深度分析
1、 品牌成长力分析
空调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为品牌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在空调市场上,海尔、美的、格力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空调市场向品牌产品集中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国际著名品牌 LG 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拿下了 5.4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海尔、美的、格力和春兰四大品牌,并且凭借其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在品牌竞争力上跃居第四位。国内企业也纷纷涉足空调领域,如彩电巨头 TCL 、微波炉霸主格兰仕、 VCD/DVD 巨头新科等都来抢占空调市场,以期占有一席之地。
A 区域:强势品牌 市场份额大并且成长指数大于 1 ,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在空调市场上,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空调市场上的名牌效应已经显现。
B 区域:成长性品牌 市场份额小但成长指数大于 1 ,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强势品牌。在空调市场中, LG 、海信和奥克斯如果能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则很可能成为强势品牌。
C 区域:衰退品牌 市场份额小并且成长指数小于 1 ,如果不采取有效策略,则可能被挤出市场。
D 区域:问题品牌 市场份额大的成长指数小于 1 ,通常是由强势品牌转变而成的,如果采取恰当的策略,该区域的品牌可能重新成为强势品牌;否则,则有可能落入 C 区域,成为衰退品牌。
2、 消费区域特征分析
1. 华北区:
空调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其典型特征是:空调的保有率高,但最近两年内的购买率和未来一年的购买率均比较低。在华北市场上,品牌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海尔、 LG 双雄争霸。二者占据了 4 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LG 成为海尔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2. 东北区:
空调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空调的保有率低,从绝对值来看,最近两年内的购买率和未来一年内的预购率在 6 大区域中均最低,但从相对值看,其基数小,成长性较大。在该市场上, 海尔一支独秀,占据东北空调市场 30 %的份额, LG 超过格力成为第二大品牌;
3. 华东区:
华东区是空调市场容量最大的一个区域,乃“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其空调的保有率已经达到 65.6 %,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最近两年购买率和未来一年购买率均较高。在该市场上,品牌竞争激烈,没有处于明显优势地位的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华东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市场,在不同市场上,各主要品牌的地位不同:夏普在上海( 16.5 %),海尔在济南( 22.1 %)、大连( 39 %)、福州( 19.4 %),春兰在南京( 15.7 %)、杭州( 12.1 %)和苏州( 15.6 %),海信在青岛( 59.3% ),奥克斯在宁波( 17.3 %)的市场份额均位于第一。
4. 华中区:
空调在华中区的发展状况与华东区相似,空调仍然处于增长阶段,保有率较高,并且增长势头强劲。在该区域内,格力领跑空调市场,其市场份额接近 25 %,美的和海尔跟随其后,但对格力的优势地位尚未形成强力冲击。
5. 华南区:
华南区位于空调发展增长阶段的中期,其典型特征是:空调保有率中等,发展势头较好。在该区域内,美的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且没有其他的品牌足以动摇其优势地位。
6. 西南区:
空调在西南区的发展状况与华南区类似,空调处于市场增长阶段的中期。在该区域内,格力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海尔、美的尚未对格力形成强力冲击。
三、主 要品牌竞争手段分析
1、 海尔 凭借“海尔”冰箱的坚实品牌基础,从 1992 年到 1995 年,海尔品牌逐步延 伸到电冰柜、空调等制冷家电产品继而向其它家电产品延伸,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构成了海尔品牌市场竞争力的两大基础。
2、 格力 格力电器是唯一一家坚持专一化经营战略的大型家电企业。 格力在成立之初 由于自己实力较弱,所采取的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战略,集中开发中南、华东等地区。 格力始终坚持两个“坚决”信念:一是坚决不打价格战;二是坚决走专一化道路。
3、 长虹 1996 年涉足空调领域,截至 2002 年末,长虹在空调研发制造领域已累计投 入资金近 10 亿元,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空调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2003 年 3 月,长虹投入 3800 万元巨资打造长虹博士团队。
四.空调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这表明,两会再次强调国家将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
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刺激了我国能源需求,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有了更加紧密和更加依赖的要求。此外,目前我国能源仍呈现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单一结构,从能源结构优化角度也对新型替代性能源提出了更多的 需求。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2/3以上的比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比例仅占7%。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可再生能源比例将由目前的7%,提升到16%。
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连创历史新高,预示着能源使用的“后石油时代”的到来,这也表明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中国的优势企业――上市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上,已经成为引领新能源开发的先锋和主力。不仅如此,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久前,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华电国际、华电能源双双披露将参与成立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该新能源公司将主要从事新能源项目(含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小水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电力生产与销售,新能源应用技术开发和咨询等。实际上,许多上市公司早已投入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行业在200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3.1%。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光伏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目前上市公司中,天威保变(56.68,-0.20,-0.35%,股票吧)在太阳能领域实力强劲,成为太阳能开发当仁不让的龙头。其中生产光伏电池组件的天威英利已具备较大规模,成为公司近两年的主要利润来源,此外还包括新光硅业、天威风电等多家公司。天威英利具备三大核心竞争优势,预计2008年、2009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82%和58%。此外,天威风电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天威风电的股东背景和更具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有望使公司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国内风电的领军企业,预计2009年将生产200台风机,将贡献2.4亿元利润。
安泰科技――太阳能行业新秀,合作方是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行业龙头,其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将在未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获得机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新能源新材料将成为安泰科技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小天鹅大股东小天鹅集团参股的无锡尚德太阳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的、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和工艺,配备从欧美和日本等几家设备制造公司采购的最先进的制造设备。其多晶硅太阳能生产能力达到50兆瓦,并实现了大规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转换效率最高达到16%的目标,这一跨越将我国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15年,生产总量世界排名第8位。
按照国家发展规划预计,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国内涉及风能利用的主要是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制造企业,有湘电股份、卧龙电气、特变电工及东方电机等。
宝新能源目前的核心主业为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公司采用循环硫化床先进机组,燃用煤矸石、劣质煤发电,其循环硫化床发电机组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处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宝新能源不久前公告称,公司决定设立“陆丰宝丽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并以此为项目法人投资建设陆丰市甲湖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4.95万千瓦。这意味着,这家以综合利用资源的新能源电力龙头公司又将在风电领域开疆拓土。
去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配额制,强制要求能源企业在其所生产销售的能源产品中,可再生能源要占一定的比例。
分析人士认为,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将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助。随着国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视,以及新能源发展政策的落实,新能源发展前景看好。因此,对于涉足投资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且经营状况良好的新能源上市公司而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新能源正成上市公司掘金富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这表明,两会再次强调国家将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
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刺激了我国能源需求,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有了更加紧密和更加依赖的要求。此外,目前我国能源仍呈现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单一结构,从能源结构优化角度也对新型替代性能源提出了更多的 需求。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2/3以上的比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比例仅占7%。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可再生能源比例将由目前的7%,提升到16%。
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连创历史新高,预示着能源使用的“后石油时代”的到来,这也表明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中国的优势企业――上市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上,已经成为引领新能源开发的先锋和主力。不仅如此,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久前,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华电国际、华电能源双双披露将参与成立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该新能源公司将主要从事新能源项目(含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小水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电力生产与销售,新能源应用技术开发和咨询等。实际上,许多上市公司早已投入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行业在200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3.1%。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光伏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目前上市公司中,天威保变(56.68,-0.20,-0.35%,股票吧)在太阳能领域实力强劲,成为太阳能开发当仁不让的龙头。其中生产光伏电池组件的天威英利已具备较大规模,成为公司近两年的主要利润来源,此外还包括新光硅业、天威风电等多家公司。天威英利具备三大核心竞争优势,预计2008年、2009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82%和58%。此外,天威风电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天威风电的股东背景和更具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有望使公司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国内风电的领军企业,预计2009年将生产200台风机,将贡献2.4亿元利润。
安泰科技――太阳能行业新秀,合作方是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行业龙头,其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将在未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获得机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新能源新材料将成为安泰科技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小天鹅大股东小天鹅集团参股的无锡尚德太阳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的、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和工艺,配备从欧美和日本等几家设备制造公司采购的最先进的制造设备。其多晶硅太阳能生产能力达到50兆瓦,并实现了大规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转换效率最高达到16%的目标,这一跨越将我国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15年,生产总量世界排名第8位。
按照国家发展规划预计,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国内涉及风能利用的主要是风力发电机设备的制造企业,有湘电股份、卧龙电气、特变电工及东方电机等。
宝新能源目前的核心主业为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公司采用循环硫化床先进机组,燃用煤矸石、劣质煤发电,其循环硫化床发电机组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处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宝新能源不久前公告称,公司决定设立“陆丰宝丽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并以此为项目法人投资建设陆丰市甲湖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4.95万千瓦。这意味着,这家以综合利用资源的新能源电力龙头公司又将在风电领域开疆拓土。
去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配额制,强制要求能源企业在其所生产销售的能源产品中,可再生能源要占一定的比例。
分析人士认为,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将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助。随着国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视,以及新能源发展政策的落实,新能源发展前景看好。因此,对于涉足投资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且经营状况良好的新能源上市公司而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行业分析报告
(二)一、物流行业基本情况
1、物流概述
物流行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
2、物流行业的特点
国家政策有力支持,2012年12月28日,商务部发布《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仓储业在服务方面由仓库出租向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加工包装、分拣配送、质押监管等多功能增值服务发展,这也是当前传统仓储行业提升单位产出,增强盈利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加工配送率达到40%,仓储服务达标率提高到40%,立体仓库的总面积占仓库总面积的40%。
行业主要成本依然呈高位运行状态,人工成本的压力相对较大:由于燃油成本和人工各自占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40%和20%左右,所有燃油和人工成本的下降或者说稳定将直接影响物流行业的盈利空间,12年虽然经济下滑趋势带动物流需求下行明显,()但燃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和人工成本平均15%-20%的增速使得物流企业利润率水平持续走低,目前来看Q2燃油价格单边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依然还是震荡走势,企业燃油成本预计相对去年增幅不大,但人工成本预计仍然保持一定的涨幅。
3、物流行业的运作模式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多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采取总部集权式物流运作,实行业务垂直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只有一个指挥中心,其他都是操作点)。又进一步分为:
连锁超市型
建材连锁超市对商品的品质和物流服务要求都很高,建材连锁超市一般提供免费班车、集中配送物流服务,并且有知名装修公司与超市共同为顾客提供从设计到采购、配送、装修一条龙服务。
市场联盟型
主要是采取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两相结合,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三位一体,国际供给网络和国内营销网络双向互动,实现集中采购、直销产品、便利客户的先进模式。
综合批发市场型
建材综合批发市场一般占地面积广,投资大,具有一定的规模,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要道边,建材种类集中齐全,价格低廉,主要以批发为主。
物流园区(基地)型
近年来,建材物流园区(基地)以一种崭新的模式进入建材物流领地,并将成为引领建材物流发展的新潮流。国内正在规划建设和已建成的建材物流园区(基地)有十余个。
二、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开展得较早较好,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据统计,1977~1981年,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高达16.8%,到1997年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到10.9%,这种成本的下降显著地提高了美国经济的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再度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致在10%左右。美国为10.5%,英国为10.6%,法国为11.1%,意大利和荷兰均为11.3%,德国为13%,西班牙为11.5%,日本为11.4%。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物流水平较低,物流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物流人才以及信息技术方面落后,社会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8%左右。
(二)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重要的采购中心和制造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随着全球制造业继续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产业政策对现代物流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物流业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整体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为966,538亿元、23,07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97倍、2.11倍,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19%、15.27%。
三、行业发展前景
据中科院预计,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年增12.7%,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90万亿元。
2012年月社会物流需求及总费用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国金证券研究所。
据权威部门初步预计,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将增长11%以上,超过4.23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信息显示,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根据三部门的预计,今年的物流费用增幅将回落2.5个百分点,而物流需求规模增长将在15%以上,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以上。
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2006年运输费用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7%;保管费用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1%,与2005年相比,这一比重扩大了0.7个百分点。
四、行业竞争格局
(一)物流公司的类型
我国物流的主要类型包括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要以从事货物运输服务为主,包括小件包裹快递服务或代理运输服务,并包含其它物流服务活动,具备一定规模的实体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以从事区域性仓储服务为主,包含其它物流服务活动,具备一定规模的实体企业。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以从事多种物流服务活动,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具备一定规模的实体企业。
(二)行业竞争特点
物流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各类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竞争。
企业类型
优势 劣势 运输型
具有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可以提供门到门运输,门到站运输等多方位运输方式
仓储能力较弱
仓储型
熟悉地方情况优势。大多数物流企业因为直接面临地区性市场,因而掌握着更多的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地理上的便利。仓储运输型物流企业拥有一个本地化物流服务的优势,它意味着运输准备时间(集货,运输和仓储时间)可以被缩短到最少,而出现的问题(货物的损毁、短缺)可以就地解决。
可接近性优势。物流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他们的客户,与他们的管理人员进行对话是非常容易的——通常仅仅是一个电话即可办到。
运输能力较弱。
综合服务型。
可以从事多种物流服务业务,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整合物流资源的运作方案。
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不突出。
五、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一、行业概况
所谓机械行业,只要是与机械有关的行业都可以说是机械行业,这个分为广义的机械行业与狭义的机械行业。机械的发展方向大底有三个,一个是以汽车为中心的配件,二是以模具为中心的制造也,三就是数控行业。
机械行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涉及广泛,大到公路、桥梁的建设,重型机械的生产,小到桌子椅子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产业,随着国家的发展,机械行业所发挥的作业愈发重要,国家对机械行业发展的投入十分巨大,所带来的效益也十分显著。
二、发展概况
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旺盛,行业需求稳定增长。以工程机械为例,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在铁路、公路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将保持持续旺盛的态势,大量的项目投资势必将产生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我们预计在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30%增速前提下,工程机械行业将保持25%-30%的增速。其中相关受益品种按需求强弱依次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装载机、叉车等。机械行业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到下游产品的质量,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新兴的机械与各种其他行业发展起来的交叉产业愈发壮大,机械行业的发展稳中有升,持续增长。
三、行业出口
机械行业出口占比增加是必然趋势。以工程机械为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占比仅为10%左右,相对于日韩出口占比在50%以上的数据,行业出口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技术的革新与提高,行业出口占比的提高是必然的趋势。行业出口目前处在谷底徘徊阶段,在外围大环境逐步好转的趋势下,2010年出口有望实现20%的增长幅度。出口占比较高的龙头企业,以及出口区域集中于新兴市场的子行业将率先受益。
四、行业毛利率
机械行业毛利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稳定的阶段,纵观四年的数据来看,行业综合毛利率平均维持在20%-23%之间,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对原材料波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2010年在需求保持平稳增加的前提下,我们预计行业的平均毛利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五、就业情况
机械行业的就业随着对高端机械行业的人才稀缺,供不应求。目前机械行业的本科生毕业之后90%都可以签到满意的工作,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就业率更高,主要从事机械的设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以从事对以往产品的改良与发展创新,就业前景和发展都比较乐观。
但目前机械行业普遍的工资水平不高,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工资和待
遇都会逐步增加,工作稳定。
六、就业单位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守的18亿亩可耕地底线将受到严峻挑战。这无疑会加剧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因而会促使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持对支农行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粮食自给率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为95%。
“十二五”化肥行业发展规划,把目标指向了发展转型上,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及各种专用肥、功能肥等。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规划指向无疑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在行业政策的导引下,未来化肥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将会由“硬投入”向“软扩张”转移。
化肥产品的资源和能源属性,决定了2011年限制化肥出口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出口关税政策依然重在保国内化肥总量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上。国内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仍将重点放在抑制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均衡生产、突击出口上。延续多年的化肥优惠政策不会在2011年全部被取消,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将会与直补农民相结合,将是一个逐步和渐进的过程。
2011年行业优惠政策不能说不会变,可以确定是政策不会大规模变动,但存在变局的条件和微调的可能。2011年中国化肥产能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产能和产量增幅将减小,投资冲动型产能扩张将受到产业政策和产业形势的抑制。中国政府把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改善民生,作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未来五年,节能减排任务将会更重,高能耗、高成本的化肥产能将逐步退出化肥市场。
氮肥:尿素作为氮肥的代表,形势最为险恶,短期内难有起色一是出口空间压缩,贸易竞争激烈,盈利空间狭微,远景不容乐观。形势十分严峻。二是库存压力日渐增大,经营者潜亏严重。
三、需求不振,价格战可能再次上演。
磷肥:磷酸二铵作为磷肥的代表,国内产出总量超出需求总量的240%,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生产企业开工率不足,压量限产,在出口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出口能力,合理调整库存。
钾肥:淡季震荡整理,旺季稳步回升。目前国产钾肥总产量+年进口总量已经高于国内年需求总量,暂时需求集中放大会出现供应不足,价格波动的可能,但只是假象。从长期看,国外大型国际跨国垄断集团试图垄断全球钾矿资源,一旦得逞,我国农业钾肥需求就会长期受制于人(目前我国某集团矿业公司正在和外国巨头激烈博弈并志在必得)。
总之,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为粮食生产提供了40%贡献的化肥行业,无疑对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开局年,行业不折腾,政策无变局,将是2011年中国化肥行业的主要特征。
5月份磷肥制造企业为230家,本年当月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为5608274元,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为25223939元,累计总产值同比增长50.17%,本年当月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为5248329元,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24408178元,本年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 54.95%,本年当月出口交货值为342014元,累计出口交货为1069809元,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9.81%。
省内部分
1.省内化肥企业分布比较集中,大都在临沂地区。各企业主营产品结构比较相似,缺少创新型产品。同时,主营化肥的大型企业比较少。山东省作为农业、人口大省,对化肥的需求高,并且稳定。
2.尿素价格:山东地区尿素市场价格小幅反弹,当地尿素企业主流出厂报价2230-2260元
/吨,实际成交达2230-2250元/吨,较前几日上涨30元/吨左右。当地从农业需求逐步恢复,预计市场或将出现新一轮涨价。近期,当地工业需求稍显疲软,临沂地区接货价2260-2280元/吨左右。鲁西尿素出厂报价2260元、鲁南尿素出厂报价2260元。
3.磷铵价格:自去年以来,磷铵的三大原料都在大幅上涨,有人计算目前二铵成本已达3200
元左右,始料未及的是在淡季出口期到来时,又受国家出口政策苛刻限制,企业愁肠百结。在目前国内处于淡季情况下,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不出口;要么亏本出口。但不论哪种选择,对于仍处在前一个金融危机恢复期的企业来说,都是严重打击。对于处在恢复期和转型期的二铵行业来说,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但今年出口政策的不给力,使得整体个行业利润率下滑。
4.复合肥价格:山东地区复合肥市场价格平稳,目前45%硫基复合肥出厂报价2850-2950
元/吨,45%氯基复合肥出厂报价2550-2600元/吨,近期复合肥企业内销不畅,部分企业执行出口订单,据悉厂家通用复合肥的库存压力较大。
5.由于“十二五”不再新建扩建磷肥项目,主营磷肥的企业较少,因而省内磷肥货源会比
一、陶瓷行业上半年运行形势分析
(一) 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6月份总产值创上半年单月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0年上半年陶瓷行业工业总产值累计802.89亿元, 同比增长32.25%, 累计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6个百分点, 比2009年底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月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显著, 6月份创上半年单月新高。
(二) 各月主要产品产量同比、环比双增长
上半年卫生陶瓷产量累计10157.17万件, 同比增长32.34%, 累计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8.49个百分点。日用陶瓷产量累计101.53亿件, 同比增长31.33%, 累计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1.81个百分点。两大主要产品产量逐月递增, 6月份均创上半年单月产量最高。
(三) 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上涨, 产销率出现下滑趋势
上半年, 陶瓷行业销售产值累计781.47亿元, 同比增长32.91%;4、5、6月份同比提高三成以上。6月当月销售产值增速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速1.73个百分点, 销售增速高于生产增速的良好势头发生变化。
累计产销率97.33%, 略高于去年同期, 但月产销率有逐月走低趋势。这将带来产能过剩隐患, 陶瓷企业需适当调整生产节奏, 以确保产销平衡。
(四) 外贸出口实现双增长, 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
上半年陶瓷产品出口呈稳定增长, 在成本提高情况下, 企业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等手段提升出口额, 实现出口额增速高于出口量增速。据海关数据, 上半年陶瓷制品出口量累计179.1万吨, 同比增长26.45%;出口金额累计224528.7万美元, 同比增长39.1%。
(五) 行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效益显著提高
2010年1~5月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94.31亿元, 同比增长34.34%;累计实现利税626581.1万元, 同比增长60.76%;累计实现利润375057.6万元, 同比增长78.81%;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26774.2万元, 同比下降15.85%, 扭转了去年同期同比上涨的局面。
截至5月, 亏损企业数245家, 同比下降19.67%。亏损面10.39%, 比2009年底下降1.43个百分点。
二、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一) 节能减排调控促进产业升级
5月4日, 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落实到各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措施对陶瓷行业高污染、高能耗情况进行治理、整顿。
加大节能减排调控力度会提升行业的进入门槛, 产能落后企业将面临淘汰, 陶瓷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会加快, 行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可期。
(二) 楼市调控及保障性住房建设
为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2010年伊始国务院出台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 加大一线城市和房地产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力度。受此影响, 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楼市的走弱对陶瓷产品的销售会造成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 国家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下达600多亿元资金, 确保完成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中低档陶瓷产品将从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陶瓷行业遭受贸易摩擦情况
——多米尼加对我国陶瓷马桶和洗手盆采取临时特保措施
2010年6月15日至12月31日, 多米尼加对我国陶瓷马桶征收35%的从价关税, 对洗手盆征收30%的从价关税。同时, 多方还公布了进一步调查和举行听证会的时间表, 并拟于10月底公布最终决定。
——欧盟对我国陶瓷启动反倾销调查
2010年6月19日, 欧盟对我国陶瓷启动反倾销调查, 调查期为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 涉及有釉和无釉的墙地砖、马赛克等多类产品, 金额达3.1亿元, 涉案企业1000多家, 是我国陶瓷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一起反倾销调查。
欧盟欲以美国为参照国计算中国反倾销税率, 如果最终定案, 税率将高达430%。按此计算, 中国瓷砖产品均价将达到28~39欧元, 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产品价格的两倍, 将失去目前的价格竞争优势。
四、下半年行业走势预测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分析
(一) 陶瓷行业经济运行走势预测
上半年, 我国陶瓷行业呈快速恢复增长态势, 但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受房地产调控、通胀压力、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 以及上半年行业渐显的产能过剩苗头, 下半年陶瓷行业迅猛发展势头会有所收敛。
外贸方面, 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及出口退税优惠政策支持, 上半年陶瓷出口强劲反弹, 实现量价齐升。但世界经济尚未恢复, 欧盟债务危机接踵而至, 国外消费市场存在不确定因素, 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下半年陶瓷出口形势复杂, 不容乐观。
(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分析
1、陶瓷产品出口退税或下调或取消
2010年6月22日, 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 从7月15日起将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我国连续调高出口退税政策后的第一次反向调整, 目的在于限制“两高一资”商品的生产与出口。此次虽未将陶瓷列入其中, 但作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 出口退税极有可能调低或取消, 这将直接影响陶瓷产品出口, 而国内市场不能消化过多产能, 行业经济指标增速不可避免产生下滑趋势。陶瓷企业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提升品牌价值, 淘汰落后产能, 提早做好应对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准备。
2、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改再启,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又创新高。人民币升值直接挤压企业利润, 影响企业出口。
3、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
今年上半年, 全国通胀压力增大, 陶瓷原材料价格大幅走高, 部分原料甚至供应紧张。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提速, 包括天然气价格和资源税改革等, 水电油气价格肯定会面临上涨的压力。国家还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陶瓷制造成本的提高在所难免。
4、贸易壁垒风险加大
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 欧债危机似有蔓延趋势, 我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贸易顺差加大, 增加了贸易风险。2009年底泰国对我国陶瓷反倾销调查尚未结案, 6月份欧盟又对我国瓷砖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有消息表明欧盟正酝酿对我国日用陶瓷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涉案产品为陶瓷餐具及厨房卫生器具, 涉案金额更为巨大。
日益频繁的贸易壁垒对陶瓷出口企业来说打击巨大, 进而增加国内陶瓷市场压力。陶瓷企业需加强自律, 避免价格竞争, 需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建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 防止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事件的发生。
五、促进行业发展建议
(一) 落实“陶瓷下乡”, 推动农村陶瓷产品优化升级
农村乡镇是一个巨大市场, 国家新农村建设给陶瓷产品带来强大刚性需求, 目前农村陶瓷市场充斥低端、低档次的产品, 是资源、能源的浪费。“陶瓷下乡”的优惠政策可以倾向节能环保企业, 促进农村市场陶瓷产品的升级, 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低碳经济。
(二) 加强监管, 避免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
1、定义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通俗地说,它是以住宅为平台,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既包括单个住宅中的智能家居,也包括在房地产小区中实施的基于智能小区平台的智能家居项目,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应是包括了硬件产品、软件产品、集成与安装服务、售后在内的一个完整服务过程(见图1)。
2、组成
智能家居开始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且在欧洲有很大的应用。进入21世纪,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出现,发展至今,智能家居包括了八大子系统(见图2、3)。
3、功能+特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应具有6项功能。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业主会选择不同功能(见图4),不同特性(见图5)。
二、智能家居市场概况
1、智能家居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984年,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在美国诞生。此后,智能家居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有广泛应用。截至2004年,国际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已达148亿美元;
美国的x-10系统是全球第一个利用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灯饰及电子电器的控制产品。x-10采取集中控制方式实现各种功能,设计户型为单体别墅,应用多为旧房改造,仅在美国便有超过400万个家庭在使用:
欧洲设备安装总线协议EIB是电气布线领域使用范围最广的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EIB的控制方式为对等控制方式,方便扩容与改装,其元器件均为模块化元件。在中国市场上ABB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EIB楼宇智能控制系统,但是EIB在国内应用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其工程要求较为复杂、严格,且价格较高。
2、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总体情况
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各个厂商按照不同的接口标准和协议生产设备,不同设备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楼宇对讲企业(安居宝、视得安、冠林)和家电企业(海尔,TCL)都涉足其中,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在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难有很大投入。以上市公司安居宝为例,2012年公司智能家居系统收入1800万元,只占总收入5%。此外,国外厂商在国内发展也较为谨慎,并没有对行业起到实质的带动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家居用户群主要集中在高端住宅区,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2)在我国,智能家居企业大多数是由楼宇对讲企业的业务延伸而发展起来的。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萌芽期/智能小区期(1994年-1999年):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还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开创期(2000年-2005年):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徘徊期(2006年-2010年):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厂商只顾发展代理商却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导致代理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由原来的鼓吹转而变得谨慎,市场销售几年出现增长减缓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
2005年-2007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各地代理商结业转行的也不在少数。许多坚持下来的智能家居企业,在这几年也经历了缩减规模的痛苦。正在这一时期,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如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
融合演变期(2011年-2020年):进入2011年以来,房地产受到调控,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拐点,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
从应用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智能家居还在初步进入融合演变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规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产业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模式有待创新,产品稳定性和智能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完善的社会合作体系;跨产业的合作困难重重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主要的市场还是一些高端市场:别墅(零售、工程)、智能小区(工程),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智慧酒店(工程)和智能办公(工程),但是普通住宅智能家居(零售)市场却发展很慢(见图6)。
3、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根据《2011年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纲要》的统计(见图7),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空间在2007年约为1600亿元,而到2011年已经扩大至4500亿元;预计2012年将超过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5%以上。
4、我国智能建筑面积占新增建筑面积总体比例较低,发展潜力巨大
建筑智能行业发展潜力极大,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美国为70%,日本为60%,而中国:2006年仅为10%左右,2014年有望提升至33%左右(见图8)。
5、当前,制约智能家居进人普通住宅的重要原因是价格偏高
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4,565元和16,674元。而市场上中高端智能家居系统一般在10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格依然偏高(见图9)。
三、智能家居下游应用及要求
根据智能家居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要求:
1、系统性:智能家居必须是一整套系统,并且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而且可以长期稳定的运行。否则只能算是智能家居的单产品叠加或者微智能产品,算不上智能家居系统。
2、可靠性:各个产品和主机之间可以独立运行,互不干扰;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有一定的容错和备份功能;抗干扰能力。
3、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简单、安装调试简单、软件操作简单,容易快速学习和使用。
4、安全性:智能家居产品和主控系统以及信号传输和服务器以及用户名和密码和端口的安全性。
四、智能家居行业展望
灯光控制:对家里的灯光进行遥控开关、遥控调光、场景开关等功能。
电器控制:对家里的电视、空调等实现遥控开关、场景开关等功能。
电动窗帘控制:遥控、手控电动窗帘的开关,用场景实现窗帘的开关。
背景音乐控制:遥控、手控背景音乐的播放,用场景实现背景音乐的播放。
可视对讲:通过单元门口机可以呼叫网关,进行可视对讲。
门禁开锁:通过单元门口机可以呼叫网关,网关可以进行开锁、开门操作。
户户可视对讲:可以和小区内其他用户进行点对点视频通话。
留言留影:访客、业主可以在智能网关上留下语音和照片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