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 高校毕业生总量已由2006年的413万, 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630余万。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滑, 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也变得相对趋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中央有关部门多措并举, 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2009年,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 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重大决策。2009年以来, 围绕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 (参动[2009]6号) ,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下发了《征集各级各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 (参动[2009]88号) , 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下发了《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财教[2009]35号) 等文件。许多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办法, 可见各级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都非常地关注和重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谈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成为广大学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又一途径。大学生毕业入伍服义务兵役,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而且对于从源头上改善我军的兵员质量, 推进实施人才强军、科技强军战略,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意义重大。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对于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利国利民利军的重要举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必要性

1.1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是完

善新形势下高校就业体系的客观需要, 有益于从长远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和锻炼成才

1.1.1 应征入伍是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新渠道

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日益增多, 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下, 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今年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仍很严峻。”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中央出台多项措施, 其中之一便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2009年首次大规模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统计显示, 2009年预征登记期间, 13万高校学子参加预征登记, 冬季实际应征10.6万人, 其中应届毕业生达6.7万人。2010年将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制度, 并确定从2010年开始, 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周”, 明确要求教育系统做好入伍毕业生退役后的就业帮扶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可以为自己营造更好的就业时机, 同时也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再者, 毕业生服兵役可以让他们造就能文能武的素质, 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 并且这一期间毕业生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情况, 也能增强自己的组织纪律性, 为以后的创业及工作都积累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此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成为毕业生们就业发展的新渠道。

1.1.2 应征入伍可以锻炼高校毕业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有益于其成长成才

军队向来以军纪严明著称, 其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军事训练的强度之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有志者,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自己的意志, 使自己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古往今来,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 都是在艰苦环境中跌打磨炼出来的人。能够承受艰苦的环境磨炼, 才能够经受各种挫折, 才能够练就自己坚强的品性, 才能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经受住风雨, 有所作为。现在的高校毕业生们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初经历者, 在成长中没有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 甚至没吃过什么苦。一些人面对挫折, 意志消沉, 斗志全无。而他们如果能够走进军队, 则会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增强承受能力, 这是在书本上无法学会的。军队中严格的训练管理、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为锻炼高校毕业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 为高校毕业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 让他们更快地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所以说, 应征入伍有益于从长远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和锻炼成才。

1.2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也是新时期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军队官兵的文化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与高科技武器装备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军队武器装备可以超越某一时期发展阶段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但官兵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只能是循序渐进。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 高科技信息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对抗, 军队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 就必须重视部队官兵的素质与武器装备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只有加大力度逐步从高等学校中征集在校大学生和应届大学生充实到部队, 以加强军队官兵的知识文化, 提高兵源的质量。国防和军队的建设, 第一是军队官兵的素质, 文化知识的结构;第二是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不断创新。士兵是一个国家军队的基础。人民军队的建设, 基础在士兵, 万丈高楼平地起, 士兵文化程度的高低, 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军队建设, 影响到国家新军事变革的顺利进行。士兵的知识文化低、素质差, 难以适应国防建设的发展和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从传统的战争观来看, 谁掌握了军队,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 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现代化的战争中, 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占据了首要地位, 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成为了胜败的关键。未来的战争是全民参与的武器装备信息化高科技电子化的战争。我们国家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一是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民族精神, 二是靠各个战争时期集聚优秀人才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是加快武器装备和高科技的发展, 以不变应万变, 取得了各个时期战争的胜利, 巩固和发展了强大的国防,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实现跨时代式的发展, 首先要重视“硬件”建设, 同时要重视“软件”的建设。只有加速了人才的引进培养, 才能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才能真正的提高军队科学文化素质, 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的发展, 是从弱到强, 从小到大, 解放以前我们国家的军队官兵文化知识较低, 有高中文化的都是极少的, 特别是部队的士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由于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还很大, 跟不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要解决这些弊端, 只有从高等学校征集高素质文化的兵员入手, 才能提高人民军队的整体文化素质, 确保未来战争打得赢。进入21世纪, 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多变、新军事不断的变革, 精确武器装备, 信息化电子化高科技的应用, 给我们国防建设及人民军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国防建设军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军队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培养极为重要, 每年征集的兵源中初高中生选拔是远远不够的, 永远满足不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在高等学校中征集数量较大的大学生入伍, 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的信息化水平和战斗力的需要。

2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有效措施

2.1 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仍然给自己冠以“时代的骄子”、“象牙塔中的宠儿”的头衔, 毕业生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择业能力、就业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 存在盲目攀高的心理, 表现在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国家机关、大单位、外企等;由此可见, 要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刻不容缓。要解决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问题, 首先应该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自己的人生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 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利益相融合, 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才能有所作为, 有所建树。而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正是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的最好结合点, 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最好选择。应引导大学生树立参军入伍既是有志青年的崇高追求, 又是公民义不容辞的光荣义务的观念, 让他们认识到,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 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应鼓励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军队、服务于国家、服务于国防现代化, 与此同时, 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宣传教育工作, 充分调动毕业生入伍的积极性

宣传是促成使毕业生最终应征入伍、步入军营的原始动力和加强动力, “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报效祖国”是影响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了解这样的信息后, 宣传也应紧紧围绕这些方面, 强化入伍动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QQ群、政策公告等多种形式, 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时间安排等传达到每个学生, 并组织开展优秀高校毕业生士兵报告会, 树立典型, 在高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同时要以预征工作为契机,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参军入伍既是有志青年的崇高追求, 又是公民义不容辞的光荣义务的观念, 进一步坚定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2.3 认真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政策支持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作出决定,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 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义务兵及家属优待政策外, 还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 由政府补偿相应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 (2) 对符合选取士官条件的士兵, 同等条件下具有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以上学历的优先选取;相同专业岗位的士兵, 在任职能力相当的情况下, 优先选取高学历士兵。 (3) 对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并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 招生办公室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统一录取且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士兵, 以及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 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士兵, 表现优秀的可选拔为提干对象;对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军队建设急需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毕业生士兵, 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 (4) 退役后 (下同) 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 生考试时, 优先录取。 (5) 高职 (高专) 学历的, 免试入读成人本科;经过一定考核 (计划单列、专升本考试、单独录取) , 30%比例入读普通本科。 (6) 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 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7) 退出现役当年的12月1日起, 至次年l2月31日止, 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 凭用人单位录 (聘) 用手续, 向原就读高校再次申请办理就业报道证。 (8) 退役后参加户籍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原毕业高校就业招聘会, 给予重点推荐、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无疑为有志于“投身军营, 报效祖国”的高校毕业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使得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不仅在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上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经济上、个人成长上也都有很大的收获。

3 结语

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开展入伍预征工作不是权宜之计和应急之举, 而是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从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征集义务兵”这一政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入全国高校,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踊跃应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是改善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措施之一, 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必将有力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对于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加快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通过舆论宣传和优质服务营造毕业生应征入伍的氛围和环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就业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松懈不动摇,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Z].

[2] 胡潇.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决策信息 (下半月刊) , 2008 (12) :13.

[3] 曾凡明.在高校征集大学生入伍是加强国防建设的新举措[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 :78~79.

上一篇:浅析混合型电力能源系统的应用下一篇:对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