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流程图

2022-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法律援助工作流程图

劳动争议案件处置的法律依据及流程分析

摘 要:劳动争议纠纷是目前企业法律纠纷中占比较大的一类纠纷。随着国家普法工作的开展,劳动者法律意识增强,在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纪律,特别是保险福利、工伤处理、解除劳动关系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更多倾向于寻求法律途径主张权利。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处置的法律依据及流程密切关系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对企业劳动争议纠纷处置提出若干法律思考,目的在于规范企业合法用工,维护劳动者权益。

关键词:劳动争议;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纠纷,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一、劳动争议纠纷处置的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依据这里应当作宽泛的理解,应当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我们国家现行的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政策多是原劳动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包括大量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国家劳动用工相关的立法目的都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现阶段劳动争议纠纷的特征

(一)劳动争议纠纷的多发多样性

随着现代企业劳动合同用工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不仅诉讼请求的内容日益多样,纠纷发生的原因也日益多样。一般最常见的有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待遇、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劳动者提交的诉求也越来越细化、专业化,例如竞业禁止义务、培训费返还、保密岗位义务等。

(二)劳动争议群发性越来越突出

现阶段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有上升趋势。随着群众法制观念的逐步增强,当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时,往往选择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来解决。特别是拖欠工资、内退下岗职工的生活待遇、企业改制中富余人员的安置补偿等带有普遍性的劳动纠纷引起的诉讼,其主体可能是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三)劳动争议纠纷的复杂性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争议纠纷案情越来越复杂。单起劳动争议案件中往往集合多种主张,单项诉讼请求比例较小,多项诉讼请求占比较大,反映了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后,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不断涌现。

三、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处置的法律流程及问题

(一)处置流程

我国劳动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在实际情况中,协商和调解解决争议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争议双方把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裁决后,才可诉讼至法院。仲裁制度具有经济性、专业性的特点,国家设立这一制度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随着劳动争议案件越来越具有复杂性,仲裁前置程序也出现了不少弊端。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情况特殊,可延长6个月。不计入一审审理期限: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当事人和解期间、审理管辖争议期间。

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可以提起上诉。判决的上诉案件,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裁定的上诉案件,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二审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或者送达,即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二)存在问题

1.时间冗长

仲裁与一审之间、一审与二审的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衔接过渡时间,比如上诉期、立案资料审查期尚且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所以—个劳动争议案件走完所有程序,绝大多数都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案情复杂的甚至长达两到三年的时间,特别耗时耗力。

笔者曾经作为公司方参与一起劳动争议纠纷,该案2011年6月进入仲裁程序,期间经历了调解、一审、二审、发回重审,最终调解结案于2013年12月,将近三年的时间,公司为之付出了数额不菲的律师费,劳动者虽然拿到了合法的补偿,但也在这个期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恶意诉讼

同时,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诉讼成本比较低,每件只需交纳十元。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仅交纳五元;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还要减半,这使当事人立案十分容易,败诉也无风险,劳动者倾向于选择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甚至恶意诉讼、滥诉,由此造成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上升。另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诉讼一经法院调解或判决,对于其他相关或类似案件起到示范作用,进而引发群体诉讼增加。

四、对劳动争议纠纷处置的法律思考

(一)优化流程

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执行情况调研发现,诉讼并不是化解劳资矛盾最好的措施,司法的滞后性决定了其在纠纷处理中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效地预防劳资纠纷。而劳资纠纷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这类矛盾需要多方社会力量的努力来进行防治和化解。

劳动争议处理流程的优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效率性原则、便捷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一是发挥人民调解功能,前移化解矛盾的关口。我国劳动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将调解贯穿于解决纠纷的全过程,力求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在企业转型改制中产生的带有普遍性的历史遗留问题,会同政府、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引导双方协调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是目前有学者提出了一种“一裁终局、两审终审、裁审自选”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字面意思看,就是劳动者和企业可以选择仲裁和诉讼中的一种处理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该方式下最终的处理决定就是终局判决或裁定。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缩短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周期,在节约法律资源的同时,及时保护劳资双方,特别是劳动者的利益。

(二)立法随行

在劳动争议案件实务中,除了按照全国人大颁布的《劳动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劳动行政法规作为依据外,还应当把劳动政策和规章作为依据,包括地方性劳动政策、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政府规章。但是在适用的顺序上优先适用法律和行政法规,只有在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参照适用劳动政策和规章。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性和现行立法的种种缺陷,使得劳动争议纠纷很难得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通过诉讼途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劳动争议纠纷的存在,不仅严重地影响到争议双方当事人的生活与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也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背道而驰。为了促进和加强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加快法制化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加有效和妥善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迫切需要改变当前劳动关系立法的混乱局面,对我国劳动法律关系领域的立法进行修订和整合,以建立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为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就目前而言,由于立法活动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应对当前大量劳动争议纠纷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局面,与之相比較,率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途径倒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尹蔚民.致力推进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J].就业与保障,2015(05).

[2]杨基月,杨建军.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

作者:李馨

第2篇:基于流程的工作分析

目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工作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组织,各自的操作成本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就岗位论岗位”,而岗位工作是由无数个“任务”组成的。因此,只有超越岗位的界限去研究工作分析,才能找到实现组织效率的最佳途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工作分析的认识,往往聚焦在《岗位说明书》的编写,以及基于《岗位说明书》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因此,相对于绩效考核、薪酬设计两大体系,工作分析在组织方面的应用,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就成果而言,作用不大。甚至有人坦然,《岗位说明书》编写完成后,也就将它束之高阁了。

那么,是我们对于工作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没有完全掌握,还是工作分析本身就不可能像考核、薪酬一样实实在在?就此作如下分析。

解读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在对理想社会的设想中指出:社会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只有通过社会分工的方法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才能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近个世纪以来,关于工作分析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许多种,其中个比较通用的定义:工作分析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对每个岗位的工作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和综合,确定岗位工作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作分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分析者,二是科学的手段与技术,三是分析目标(即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性质、相互关系与要求等)。

从分析者的角度来看,目前从事工作分析的人员大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或专业咨询机构。这些人员专业水平可以满足工作分析的需要,但是,大多分析者的实践经验不足,或对基层岗位体验不够,“照猫画虎”或者“想当然”,导致工作分析结果不能全面地反映岗位工作的特点、性质与要求。

从工作分析的目标、岗位来看,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典型的实用技术领域,如集团管理、跨国跨地域管理、多维矩阵管理、扁平化管理、业务单元及事业部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等,在复杂和灵活的组织架构之下,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面临着适用性的问题。例如:越来越多的任务型团队、项目团队在企业中担任着重要的工作,对于这些“非固定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工作分析?大型企业经常采用的三维甚至四维矩阵,每个岗位在其中担当着多种角色,如何对这样的岗位进行精确的工作分析?

在集团管理中,岗位的职责更多地来自于其对下属企业管理的“垂直责任”,这种责任的界定依赖于集团管控模式的确立,如何基于集团管控模式的指向进行岗位设计?对于新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事业单元,没有历史数据,如何开展工作分析?这些问题困扰着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也对工作分析的方法本身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只有超越岗位的界限去研究岗位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实现组织效率最优的途径。

从工作分析手段与技术来看,工作分析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它是在美国工程师泰勒的科学管理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的工作分析侧重于对岗位信息的定性描述,随着统计科学、心理测量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工作分析结果要求的提高,结构化、定量化的工作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各种工作分析系统纷纷建立,工作分析方法趋于多样化、系统化。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应用情况来看,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工作日志法、写实法、主题专家会议法、任务清单分析法、关键事件分析法、能力需求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一个共性,都是“就岗位论岗位”,而没有把这个岗位放到企业运营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换句话说,以上方法研究的是“点效率”,还不能上升到“线效率”层面。事实上,我们的岗位是由无数个“任务”组成的,每一个“任务”都是流经本岗位的“线”,即工作流的组成环节。如果脱离流程谈工作分析,片面追求技术与方法,其结果是“局部效率最优,整体效率非优”的局面。尽管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按照经典的方法开展工作分析,却不能对现实岗位的工作产生具体的指导作用。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流程研究是工作分析的前置条件。因此,我们提出基于流程的三层面工作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承认组织存在公司层、部门层、岗位层三个层面,且各层面在组织中承担的使命不同,所对应的流程层面也不同。工作分析从各层次所对应的流程入手,自上而下依次完成组织功能分析;架构设计、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设计、作业分析及作业标准设计。

组织层面工作分析

组织层面工作分析是从企业整体考虑,进行功能与组织架构设计。实际操作中,组织层面工作分析的依据有三个,一是企业战略,二是业务模式,三是标杆借鉴。上述依据促使企业层面的流程最优化运作。

我们所依据的流程是企业价值链理论。作为个企业来说,主价值链就是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流程。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为“产品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售后服务”。这个链条就是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不同企业,由于存在多种业务模式,可能有若干个业务流程)。同时,价值链的支持环节代表了企业为保证业务流程正常运营所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功能,如财务、人力资源等。

组织层面的工作分析,首先要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到最合理的业务部门的架构方式。从参照标杆企业、分析企业运营特点、梳理企业职能模块、探讨最佳模块组合等方面,来考虑职能部门的组织架构,并进一步进行部门职责与权限的设计。

部门层面工作分析

部门工作分析是把“岗位”放到组织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和考虑,如设置哪些岗位、各岗位的基本职责以及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等。

部将门工作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在企业的核心(一级)流程框架下,完成全部二级流程的梳理和描绘,并通过工作坊、流程优化软件等方式对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在流程优化基础上,把各个流程中针对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整合起来,作为岗位职责的基本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有些研究者也采用聚焦表、职责分配表等工具进行工作分析,这些工具的本质都是流程的另类表述方式。这方面的实践包括:运用聚焦表法分析自己、直接上级和同事对日常工作、例行性工作、临时性工作、工作关系和任职资格的评价;运用职责分配表描述组织内相关部门应承担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部门层面工作分析对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其直接的成果包括《流程手册》和《岗位说明书》,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在企业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提出了“十字对标工作分析法”,即对于一个具体的岗位来说,横向要把所有流经它的流程所赋予的职

责进行累加;纵向向下的维度,要看这个岗位所承担的对下属机构、岗位的管理职责;纵向对上的维度,要看这个岗位的上级包括企业的总体战略所赋予它的使命。如此的“十字对标”,可以很好地结合流程的工作分析法与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使之更加全面、精确。

岗位层面工作分析

岗位层面工作分析是从岗位的角度考虑,这一岗位应当具体完成哪些任务,完成各项任务的流程、标准是什么,以及需要设置多少编制等。

岗位层面工作分析,要以岗位为核心梳理企业的三级流程。三级流程主要是指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范围内的操作性流程。我们从《岗位说明书》中所观察到的职责是相对概括和抽象的,如“负责办公室印鉴管理”,但如何进行印鉴管理,对不同类型的文件如何登记,如何刻制、废止印鉴,如何授权使用印鉴,如何管理下属企业的印鉴……这一系列问题不可能、也无法在《岗位说明书》中阐述。所以,我们也无法判定这项工作需要占用多少时间,需要几个人来完成。因此,岗位层面工作分析的基础是三级流程的完善、梳理和优化,这样,我们才可以具体描述某一项工作的过程和标准,使得新来的人员一看便知。岗位层面的工作分析通常采用跟班写实法、观察法等,能够准确掌握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流程、操作频率和控制要点。

岗位层面工作分析的成果是《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指导书》,其对于劳动密集岗位(如车工)、高风险岗位(如高压电工)以及从事大量重复工作的岗位(如接线员)等,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岗位层面的工作分析还可以提供岗位操作工作量记录,作为计算劳动定额或人员编制的依据。

应用案例分析

某国有卷烟销售公司采用基于流程的三层面工作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优化。我们系统梳理了企业三大主要业务链务(销售、烟叶、专卖),确定了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战略和标杆企业进行研究,整理形成了89个职能模块。通过对上述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的比较和论证,完成部门组织架构方案。

然后,我们与企业管理层共同确定公司流程框架,明确二级流程清单,对二级流程描绘、梳理和优化。基于部门职责和二级流程优化的成果,进行岗位设计方案的论证,组织编写《岗位说明书》,理顺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要求。

有关客户经理、市管员等一线“五大员”的劳动定额、考核标准,我们分成若干小组,实地观察100多名一线人员的工作情况,采用《跟班写实表》记录各项工作的耗用时间、工作要点,用摄像机记录各项工作的过程。基于上述数据和资料编写了《一线岗位作业指导书》、《一线岗位劳动定额方案》及《一线岗位业绩考核办法》。

目前,项目的各项成果已经在该公司全面启用。改革之后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合理,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工作标准更加精准,对于规范管理体系、明确责权分派、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段 磊

第3篇: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流程管理

【摘 要】本文分析了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西药调剂工作质量流程管理的措施:建立药剂管理的制度流程、加强药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注重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实行药物品质管理圈流程和加强药物的监管与治理。

【关键词】西药调剂;质量流程管理;药学服务

当前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市场日趋规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也给西药调剂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在西药调剂质量管理中,要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药品按有效期先后及时调整货位,发放时掌握“近效期先出,近效期先用,陈货未出,新货不用”的原则,并以此形成制度落实执行[2],着力提高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流程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影响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因素

用药安全、用药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我院西药药剂科开展了多种科室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剂量不明确,不仅临床使用不便,而且造成浪费。②剂型缺乏,干混悬剂、喷雾剂、洗剂等比较缺乏[4]。③说明书不详细,如“孕妇儿童酌减”、“安全性尚未确定”等。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相关常用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临床试验的参与度低;定价机制不合理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改革后绩效福利的调整,使部分医院药剂人员收入水平下降。部分医疗机构,主要是农村卫生院中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剂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还存在“检查时紧一阵,检查后松一阵”的现象。

2 加强西药调剂工作质量流程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药剂管理的制度流程

药监部门应督促和指导医院的药剂科理顺内部西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西药管理制度,构建西药长效管理机制。首先是医院西药管理部门负责进口关,严格审核供货方资质,索取生产许可证、法人委托书、票据,留存备查,做好产品验收登记;其次是药剂科室负责养护关,严格按规定保管西药,建立西药效期表;第三是医院管理层负责监督关,不定期对西药购进、养护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在哪个环节发现问题,就要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5]。

2.2 加强药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在药剂管理中,要熟练用普通话唱药,以区别相近的药名;对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制作警示语置于药柜标签处;加强人员培训,及时发新药通知或药品变更通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专人负责药品分装;退药归位专人負责等。每条对策实施都有相应的负责人,赋予普通员工以相应的职权,改进落实责任到人。开展奖金考核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开设药物咨询窗口,改善窗口服务质量。对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结论反馈给员工[6]。

2.3 注重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调剂人员要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积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便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学等效性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的临床试验操作规范。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制度,主要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技术业务工作,包括不良反应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上报。

2.4 实行药物品质管理圈流程

品质管理圈活动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质管理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在具体的应用中,各药学组长为成员的药学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对各调剂室、药库、制剂室、药检室等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将降低门诊药房差错率、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满意率作为品质管理圈活动主题。严把药品购进质量检查关,查验药品供应相关文件和质量检验报告等,严格执行药品管理的各项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可以摆脱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工作的每一步骤,都实现追溯制管理,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审慎。如果出现错误,也能及时被发现。流程化管理,大大减少了我们工作中的失误,使近似零差错率成为可能。

2.5 加强药物的监管与治理

在日常监管中,药监部门应对体外诊断西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卫生院存在的问题,明确促进整改的措施,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对于购进使用无证西药、存在严重管理漏洞的乡镇卫生院,药监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给予处罚;对于整改不力的卫生院,应通知卫生部门予以通报,必要时在媒体曝光。医疗机构遇临时急需药品短缺时,应及时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联系,获取短缺药品医疗机构和企业库存、省内储备等信息。

总之,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流程管理综合了各种法规、制度,分析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从而促进药剂管理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取得了飞速提高。但是药剂科要根据实际工作验证情况不断优化流程,促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樟卫,胡晋红.医院引进单剂量药品自动摆药设备的理性分析和评价[J].中国药房,2008,19(28):2196-2198.

[2] 庄将协,庄妹,郑国勇,等.药事管理与药事服务费探讨[J].海峡药学,2010,22(4):202-204

[3] 任炜,刘玉君,于国英.门诊病人药物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医药,2007,11(1):82.

[4] 梁林军,郭彬,熊明玲.我院住院药房药物调剂差错情况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9):32-33.

[5] 罗海.我院药房配方和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A):14O-141.

[6] 陈静,韩文志.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8-39.

作者:杨洁

第4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流程图

社区法律援助

工作站

法律援助 宣传 法律援助 接待咨询

指导社区接待站开展法律援助宣传

在本辖区内开展 法律援助宣传

协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宣传

提供法律服务咨询解答

初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的给予提供援助

初审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引导其他

途径解决

填写申请书 免费代书

走访群众对法律援助中心的知晓率

申请人提供身份经济困难证明、案件

相关材料

建立困难群众的档案 报县法律援助中心审批

同意援助的发出通知给申请人

不同意援助的发出通知答复申请人

协助承办人办理案件

收集信息、简报上报县法律援助中心

配合县法律援助中心对受访人进行回

访

第5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工作流程

工作站咨 代理申询调非请诉代 讼初 解法审书

律移事送

介绍到有关部门

法律援助中心

咨协法律

第6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工作流程

工作站咨 代理申询调非诉请初代 讼 审解

法移书

律事送

介绍到有关部门

法律援助中心

咨协法律

第7篇:房产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流程

一、服务目的

(一)规范细致的法律服务更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公司业务的规范化、法制化;

(二)全面周到的法律服务将有效地帮助房地产开发公司规避法律风险,预防纠纷的发生。

二、服务方案

(一)考虑到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将结合房地产开发经营各个阶段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分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需要制作的法律文件,确定相应的服务内容:

1、征地拆迁及补偿安置期间,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征地及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出具相关的法律意见;

(2)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同被拆迁人进行拆迁谈判,在谈判中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3)负责草拟和审查征地及房屋拆迁过程中所需法律文件;

(4)对补偿安置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2、在土地前期开发期间,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受托参与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的协商、招标、拍卖,为房地产开发公司依法受、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2)受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委托,进行房地产项目的法律评估、调查;

(3)草拟、修改、完善地块前期开发合同,起草土地受让协议书 1

等有关法律文件;

(4)参与市政配套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查,并协助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

3、在施工建设期间,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参与工程设计、施工招标文件的制定,帮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审查投标文件并为评标、决标提供法律意见;

(2)审查修改工程设计合同、施工监理合同、委托测绘合同、委托勘察合同;

(3)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工程承包方洽谈、草拟、修改确定工程承包合同;

(4)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审查承包方提出的工程分包单位的资质、信誉及队伍素质和履约能力,审查确定工程分包合同;

(5)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依约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设备采购安装合同及对履约、反索赔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6)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审查工程分部分项质量验收资料,协助处理因工程质量引起的争议;

(7)参加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对验收工作提出法律意见。

4、在经营期间,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房地产合作开发与土地使用权(项目)转让

a、解答房地产合作开发与土地使用权(项目)转让的专项法律咨询,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意见。

b、受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参与房地产合作开发模式及土地使用权(项目)转让的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方面的合法性、可行性论证,策划和制定化解法律风险的相关方案;

c、根据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委托出具律师函;为客户在房地产合作开发及土地使用权(项目)转让过程中保全己方权利或证据,进行法律交涉。

d、参与房地产合作开发及土地使用权(项目)转让相关合同的策划与分析,制定所需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的文本并参与谈判。e、全程跟踪房地产合作开发及土地使用权(项目)转让活动,提供全方位动态法律服务,包括:审查有关法律文件、草拟有关合同及协议、参与谈判、提供法律意见、拟定转让方案、办理转让手续;f、处理房地产项目公司在设立、转让、兼并等过程中涉及的法律事务;

g、为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房地产项目招商、融资提供法律意见、设计方案,参与谈判,并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件;

(2)商品房屋的预售、销售、租赁

a、参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与销售代理商关于代理销售、租赁事宜的谈判,审查、修改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代理商的代理销售、租赁协议书,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完善商品房屋预售、预租条件;

b、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境外律师楼签署委托代理合同,为境外律师楼出具向境外预售商品房屋的法律意见书;

c、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审查有关楼宇预、销售的广告内容;d、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起草、修改《购房须知》、《订购书》、《预售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管理、使用、维修公约》、《租赁合同》等法律文件,并就相关文本报送行政机关的核准备案;

e、答复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购房人、承租人针对上述法律文件提出的法律问题;

f、准备《商品房买卖合同》文本,安排办理正式签约手续;g、配合房屋竣工的验收工作;

h、代表房地产开发公司向买方出具律师催收楼款通知书;

i、在收楼过程中,协商买卖双方进行相关法律咨询、协调解决双边矛盾;

j、协助设计租赁实施方案及完善商品房租赁条件;

k、草拟、审查租约、意向书,提供法律意见;

(3)商品房屋的按揭

a、参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与银行有关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谈判,起草和审查业主按揭中房产商作为担保的有关合同安全性、合法性;b、协助对业主主体资格及资信进行审查;

c、将业主的申请资料及借款人与房产商签署的《房地产预售契约》及已缴楼款凭证送呈银行审核。

d、协助办理《房地产预售契约》、《房地产按揭贷款合同》公证并监证;

e、协助进行抵押登记备案;

(4)物业管理

a、为确定物业管理方案提供法律意见,协助论证物业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b 、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招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c、起草或审查、修改关于设立物业管理公司的合同章程及其他相关法律文件;

d、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

e、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为物业管理公司的早期介入制度和后期管理制度的建立进行策划;

f、起草或审查、修改《使用公约》、《业主(住户)守则》等相关法律文件;

g、起草或审查、修改前期物业管理合同;

h、其他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服务;

(5)其他相关法律服务

a、在建工程、工业、商业、住宅物业的抵押、收购和转让法律服务;

b、物业调查、商品房评估、拍卖及测绘法律服务;

c、受托代理房地产开发公司各种涉及房地产的诉讼、仲裁、复议案件;

三、上述法律服务内容将通过以下法律服务方式得以实现:

1、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讨房地产开发公司复杂重大问题,力求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最佳的法律服务。

2、本网将根据具体情况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要求指定2名律师担任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法律顾问。

3、不定期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会晤,提供法律意见和方案。

4、不定期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电话联系,全面了解房地产开发公司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

5、房地产开发公司可随时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或派人上门与律师沟通,本网律师也可上门提供法律服务,以便帮助房地产开发公司及时解决法律问题。

6、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有特殊要求,双方可协商确定。

四、工作流程

开展相关法律服务的工作流程:

第一项:由本网专业律师负责,并组成专门工作团队,负责工作流程的法律服务;

第二项:工作团队进行摸底调查,用合理时间了解基本情况;第三项:会同工作流程对法律服务内容进行分类。编制目录,初步分析后建档;

第四项:制订相关法律服务的工作安排;

第五项:根据工作安排,由资深律师负责具体工作;

第六项:建立会商制度,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律师事务所与工作

流程的定期会议制度; 由负责律师在定期会议上汇报工作进度,征询意见。对于有特别要求的项目,经工作负责人确认后,可召开临时会议研讨;

第七项:对提供法律服务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第八项:工作调整,针对工作中不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调整及解决方法;

我们深信,凭借本网律师丰富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经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热忱,我们的法律服务必将帮助工作流程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8篇:申请法律援助流程图

为弱势群体 撑起一片蓝天

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

一、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产品质量事故以及医疗损害赔偿的;

(八)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维护合法权益的; (九)依法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经济困难的;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一级或者二级智力残疾的;

(三)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三、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公民申请民事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法律援助申请表。

2、身份证或者有效身份证明,代理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限的证明。

3、经济困难证明。

4、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

一、经济困难证明应当载明申请人家庭人口、就业状况、家庭财产、家庭人均收入等信息,由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

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但应当提供相应证件或者证明材料:

(一)属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

(二)领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其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为困难家庭的;

(三)重度残疾的;

(四)由政府或者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

(五)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

(六)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赔偿金的;

(七)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民事权益的;

(八)因意外事故、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

第9篇: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流程图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提供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

案件资料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维权服务咨询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引导其他途径解决

批准援助不予批准

提供维权服务(指派相关服务机构或律师)可申请复议

上一篇:历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下一篇:萃取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