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理想生活, 变得越来越难实现。据统计2015年全国的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 占总人口的16.1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10%,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同时基于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 因此人口老龄化阶段下, 老年人必须要树立理财意识, 以主动、创新的姿态参与到金融市场中, 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 要认识到老年客群的资产价值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为老年人理财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的现状

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就是老年人通过收益与风险的对比权衡之后, 根据资产决定具体的理财方案。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 去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其中辽宁省相差为105亿元。由此可见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 老龄人口的赡养义务将成为一项高的难以承受的负担, 单独依靠养老金不能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因此我国要立足于养老需求现状, 制定完善的养老理财规划, 完善养老产业。目前我国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 见表1:

通过对锦州市老年人理财现状的调查发现, 老年人理财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1) 理财规划具有储蓄倾向性。受到理财保守观念的影响, 锦州市的老年人更愿意将退休金等资金存储于银行, 老年人对于风险型理财产品的接受能力偏差, 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更是表现出怀疑的态度; (2) 强调理财规划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 老年人的资金来源渠道受到限制,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资金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因此老年人对于资金的认识侧重“应急和留作养老”, 因此对于理财产品的功能则注重稳定与安全; (3) 理财规划具有流动性与盈利性。老年热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理财产品的收益性, 老年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此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下, 依靠子女的赡养不仅给子女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而且还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 因此老年人需要选择具有盈利性的金融产品, 以此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根据对锦州市老年人理财规划特征的分析, 我们可以断定老年人理财规划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主要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锦州市老年热理财规划发展处于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与购买各种理财产品。例如锦州银行通过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服务, 讲解如何正确认识理财产品、银行业务相关知识、银行卡诈骗防范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锦州市老年人理财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 老年人对投资与理财不区分

投资与理财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老年人对这两个概念没有明显的界定, 认为理财就是通过购买银行产品进行赚钱, 认识不到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 结果导致很多老年人在理财过程中因为发生风险或者理财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发生纠纷。

2. 老年人的理财风险意识较差

近些年发生的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理财诈骗案例日益增多充分表明了老年人理财风险意识偏差的现状, 一是老年人普遍存在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结果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对其进行诈骗;二是容易被高额的收益所诱导。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 他们的收入来源受到限制, 同时在加上高物价消费的影响, 老年人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老年人容易受到15%甚至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的非法理财产品的诱惑而进行投资结果上当受骗。

3. 老年人的理财规划缺乏流动性的考虑

老年人对于资金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老年人在进行理财规划时需要将流动性考虑进去, 但是目前很多老年人的理财侧重收益, 而忽视了资产的变现, 结果造成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无法将理财产品进行变现, 影响使用。

二、人口老龄化养老理财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过程中, 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嫩适应老年人生活的需求, 尤其是在高物价、高医疗费用的社会环境下, 单独依靠老年人的退休工资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养老理财服务体系, 通过拓展养老理财服务途径, 创新理财产品为老年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银行作为养老理财服务的主体, 银行在养老市场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实际中国银行在开展养老理财服务时还存在不少问题:

1.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范围狭窄, 同质化严重

根据对锦州市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的现状看, 这些养老理财产品普遍以养老噱头, 实质上与养老服务相差甚远。例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的针对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具有时间长、收益高以及所需资金大的特点, 虽然此种产品能够为老年热带来巨大的收益, 但是其过长的时间以及中途不得退保的规定, 导致老年人的资产处于冻结状态, 一旦老年人因为生病等突发事故需要钱的时候, 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另外商业银行提供的养老理财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例如保险业针对养老提供了养老型债权、混合型、固定收益型等养老金融产品。而银行业相对于老年人开展了这些理财产品, 这样对于老年人而言其没有多余的选择权, 因此老年人的理财途径相对就比较狭窄。

2. 银行理财服务手段缺乏人性化

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下, 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营销还是设置越来越倾向于网络化, 然而老年人缺乏互联网操作技术, 因此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仍然是到银行营业厅进行手工购买的方式。根据调查虽然银行机构针对养老理财产品开展了“老年”服务体系, 但是其服务手段缺乏人性化:一是银行部分养老理财产品只针对网络客户进行销售, 这样就限制了部分老年客户群。以光大银行为例, 光大银行针对养老产业设置了“养老理财系列产品”, 但是其不允许线下交易, 这样对于老年人而言非常的不方便;二是银行理财服务缺乏对风险的宣传。很多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理财营销任务, 他们会夸大理财产品的经济效益, 而故意或者回避理财产品的风险, 导致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完善, 侵犯客户的知情权。

3. 银行理财规划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老年人理财规划意识淡薄是基于各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日益竞争激励的金融市场环境下, 尤其是在老年人成为银行理财主力军的情况下, 银行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服务, 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理财规划师是银行理财金融服务的主体, 优秀的理财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最优秀的理财服务, 当然这就要求理财规划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然而事实相反:一是银行理财师缺乏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没有站在老年人利益的角度进行规划, 而是带有很强的个人利益, 以推销自己的产品为主, 导致老年人的理财效益没有达到最大;二是银行理财师的专业知识不牢靠。根据调查很多从事银行理财师的工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甚至部分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获得相关的资质。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树立“代客理财”的经营观念, 使得理财规划不符合客户自身情况。

三、完善老年人理财规划的具体对策

基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养老资金缺口的日益扩大, 在银行利率不断下滑的经济新常态下, 老年人必须要通过设定完善的理财规划, 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 以此解决双独家庭养老困难的现象。

1. 转变老年人的养老理财思路,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当前养老形势的新变化, 基于社会中存在的老年人理财诈骗活动,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 老年人应该转变落后的理财思路,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老年人要清晰的认识到理财的意义, 合理划分理财与投资的区别。合理的理财规划是提高老年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因此老年人在理财规划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以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为例, 由于养老理财产品具有保险性质, 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合理的规划理财计划可以为老年人节省资金。购买养老保险应该早谋划, 一方面, 从保险产品的费率考虑, 越早投保, 保费相对越便宜。如果投保年龄相差10岁, 则购买同一款产品的保费可能会相差20%甚至50%;另一方面, 从保障的角度来看, 到退休时再买保险意义已经不大了, 随着健康风险的增加, 保费和收益并不成正比。和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 养老保险虽然回报不算太高, 但总体比较稳定可靠。而且, 养老保险有强制储蓄和复利滚动的功能, 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计划, 储备时间越久, 理财效果越佳, 与养老目标较为匹配。其次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任何理财产品都具有风险, 这种风险即来自于产品的本身, 也有来自于老年人自身的问题, 尤其是针对典型诈骗日益增多的现象, 老年人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2. 创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种类, 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银行而言, 创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种类, 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 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银行要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 拓展老年理财品种。根据老年人理财需求, 银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的理财产品, 以此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当然这些理财产品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证老年人资金的安全。例如老年人属于风险激进的可以采取“三四三”模式, 将30%的资金用于购买投资型股票基金, 40%的资金用于投资国债货币基金, 30%的资金用于存储以便应急。其次银行要提高服务质量, 开展人性化服务模式。金融优质服务是落实“两学一做”活动的具体体现, 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银行要立足于老年人的金融需求, 围绕满足个性需求的要求, 开展理财服务。例如银行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提供上门服务, 以此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

3. 加大养老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养老金融理财业务属于新兴业务, 专业性高、政策性强, 需要从业人员既懂得公司项目融资、投行业务, 又要懂得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 同时还要熟悉企业薪酬福利管理、财税管理等。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加强养老金融从业人员与其他条线业务人员的横向交流, 提高从业队伍的综合金融服务素质, 尽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养老金融人才队伍;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通过合作交流、外部聘任方式, 组建IT系统、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法律、养老产业等方面的外部专家团队, 为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4. 营造老年人理财规划的良好政策环境

我国深化养老产业发展改革, 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促进老年人理财规划的发展:一是我国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基于目前各大类资管产品的法律基础、法律关系都不相同, 有的依据国家法律, 如《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相应的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的现象, 我国要立足于养老金融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标准统一的法律体系;二是加强对各种非法活动的查处力度, 尤其是对非法融资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利率趋势下行, 使众多老年人推崇的银行储蓄存款模式受到很大挑战, 因此我国要完善老年人理财规划体系, 通过完善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摘要:基于人口老龄化进程, 老年客群渐成银行理财生力军, 尤其是在利率不断下滑的经济新常态,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是老年人寻求资产安全、提高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银行视角, 通过对当前老年人理财需求现状的分析, 分析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理财服务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提高老年人理财服务质量提供意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理财规划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艳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理财方式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01)

[2] 孟德红.商业银行个人养老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思考[J].青海金融, 2016 (07)

[3] 王桂玲.河北省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问题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4.

[4] 唐晶莹.老年人理财投资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3 (01)

[5] 陈何霞.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养老投资路径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5.

[6] 唐心仪.老龄化社会金融服务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北方经贸, 2014 (04)

上一篇: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策略简析下一篇:有关城市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排水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