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实现中国梦

2022-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么实现中国梦

学习实践“中国梦” 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摘 要:从古至今,人人皆有“梦”。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华儿女走过了艰难曲折的旅程,但我们从未退缩,绝不放弃。我们一定要把这幅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作为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可以朝着落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抓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让“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走进课堂等方面努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民办院校的党员教师也应持之以恒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时事热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以此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学生党员更应努力助推“中国梦”,除了要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以坚定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要用于创新。

关键词:中国梦;高职教育;宣传教育

一、“中国梦”的召唤

梦想是与狂风大浪搏击的帆船,有了它,我们才能乘风波浪,到达幸福的彼岸;梦想是一对坚强的隐形翅膀,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浩瀚的天空中自由地展翅飞翔;梦想是生命力最顽强的种子,有了它,我们才能钻开狭小的缝隙,绽开最绚丽多姿的花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主席关于“中国梦”最初的阐述。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主席对“中国梦”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鉴,“中国梦”再次召唤我们,“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强国梦、富裕梦、幸福梦。

作为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党员,也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树立主力军的意识,必须利用坚强的精神支柱,凝聚强大的力量,通过不懈的奋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承载着十几亿中国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而伟大的历程:从在毛泽东同志的伟大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至今,②60多年来,中华儿女走过了艰难曲折的旅程,但我们从未退缩,绝不放弃,我们一定要把这幅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二、作为民办院校的党组织,可以朝着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落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党组织深入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以各种形式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并将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到各个系部当中去,并且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活动方案的实施,坚决避免单纯地落实文件。

2.抓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组织要紧紧抓好“理论引领工程、师德建设工程、实践提升工程、助力成长工程、夯实信仰工程、温暖心灵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思想政治培训、师德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等,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优秀的教师形象,扩大教师的影响力;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扩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校刊、宣传栏、广播、校园板报、校园网等媒体,加强对“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让“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走进课堂。

特别是思政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与“中国梦”主題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领会到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5.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践行“中国梦”。

党组织通过参观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基层,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自我,收获真实感悟,激励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中磨砺意志,锻炼能力。

三、作为民办高校的党员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助推教师的“中国梦”实现

1.党员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还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关注时事热点,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思政老师,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变化,我们更要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时刻关注国际新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以自己专业的知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党员教师要自觉参与学院安排的师德修养、专题讲座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教师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指导学生,在学生中传播正能量。

3.党员教师要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们却可以培养科学家,培养企业家,培养艺术家……因此,我们更需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新的专业知识营养,给自己注入新的能量,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不断地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技术人才。

作为民办院校的党员教师,实现“中国梦”也是实现我们的“教师梦”。我们必须投入最大的工作热情,积极地应对每一天,把爱注入学生心中,在学生中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传播正能量。

四、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作为学生党员

1.“首要任务是发奋学习,学习一切对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健康成长有用的知识”④,学生党员不仅要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地参与学校有益身心的活动,自觉抵制消极落后的社会思潮影响,而且还要鼓足信心和干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钻研自己的专业技术,把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2.以坚定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科学的理想信念犹如茫茫大海里的指南针,给我们指明正确的航海方向,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作为年轻人,从工作的最低层做起,满怀激情地应对每一个挑战。自觉抵制和克服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各种消极错误的思想障碍,敢于承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把个人的全部力量投入到实现个人的梦想中去,投入到我们青年学生的“中国梦”去。

3.要勇于创新。历史的潮流在不断地更新,社会也在一天一天的、一点一滴地进步,落后的思想早已铺满了厚厚的尘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学生要胸怀大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青年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我们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21世纪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福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紧紧地联系起来,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插上一对勇敢坚强的翅膀,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朝着“中国梦”奋勇前进,前进,再前进!

参考文献:

[1]王英梅 王普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3月第1版:53

[2]王英梅 王普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3月第1版:54

[3]徐永利.引导青年教师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N].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5日

[4]秦兴洪 冯益谦.《圆中国梦 从我做起》[M]. 广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 100页

作者:刘婉芬

第2篇:为实现中国梦建设法治中国

摘 要:“中国梦”作为全中国人民的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大梦。但是中国梦的实现是漫长的,是要靠一步步规划,靠中国人民的力量脚踏实地的去实现的。在实现中国梦的现阶段我们亟须做好规划,从政策、制度、法律层面为中国梦的道路点亮明灯。文章就分析中国梦与法治国的关系开始,进一步探索建设法治国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并最终给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梦;法治国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中国梦”这一课题以来,各期刊杂志、专家学者都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中国梦”即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伟大而又质朴的愿望,也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更是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全方面的协调进步,更离不开民主和法治这两大基石。本文就来谈谈中国梦与法治的关系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特点和建议。

一、中国梦与法治的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治建设既是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这句话简单而直观地阐述了法治与中国梦的关系。

(一)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中国,中国梦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法制和法治的建设。没有商法、经济法市场将一片混乱,没有宪法、行政法政治生活将乌烟瘴气,没有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先进文化将无从萌芽和发展,没有民法、刑法社会的硬性规则将不复存在,没有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法律保护环境可能会落成一句空话。没有法律制度和法治意识,人类会回复荒蛮时代;没有法律制度的继续完善和法治意识的进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很难获得良性的发展。因此,法治建设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二)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首先,“中国梦”说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小梦”所集合成的“大梦”。“人”作为国家最小而又最有力量的单位,其最基本的追求是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换言之,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梦想是获得经济利益、政治自由以及人格尊严等权利。这需要国家对合理私权利进行保护,并对公权力进行控制。而法律就是保护“权利”、控制“权力”的最好标杆和武器。没有法治,我们无法保障公民的合理权利,更无法实现每个人民群众的“小梦”,那又何谈中国的“大梦”。其次,建设文明强国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民主公正是文明强国不可或缺的基本。众所周知,法治是民主的基石,没有法治,民主就得不到保障,而没有民主的国家就不能称之为现代文明国家。法治对于民主和建设文明强国的重要作用再次证明了法治之于“中国梦”的意义。因此,法治建设不仅是对每个中国公民的保护,也是中国建设文明强国的制度保障,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二、建设法治中国的特点与难点

中国作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阶段的文明古国,无论是社会关系、社会习惯还是民族文化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同时,作为近代历史起步较晚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难以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模式。因此,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法治国家主要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难点。

(一)长期人治历史,使得法治规范、法治方法乃至法治精神都难以贯彻落实

我国有几千年的人治历史,其中存在过许多盛世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惯性规律来讲,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中有不少可援用的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这长期的人治历史,使得中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克服人治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不利因素。

在封建社会,人治的模式与当时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适应的;但我国在逐渐步入工业社会乃至所谓的后工业社会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已经很难应对新的矛盾和挑战,因此以法治为中心的规则之治对于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就变得至关重要。但实际情况是,在初步建立起法治规则后,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人治理念的阻碍,导致法治规范和法治方法难以真正地贯彻落实,这进一步导致无法建立起现代社会所亟须的法治精神,然而没有较为完善的法治精神,法治规范和法治方法又难以进一步发展,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治模式对人们的影响,着重把握好法治规范和法治方法的落实环节,真正建立起法治精神,再用现代法治精神进一步指导法制规范的建设和治理模式的改革。

(二)法治建设的艰巨性,使得法治建设缓慢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国法治建设具有艰巨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长期的人治历史,使得公民甚至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阻碍了法治意识的树立和成熟,而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其次,较短的建国史和国家建设中的挫折进一步加深了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较长而近代的建国史却很短,在这短暂的建国史中,我国又曾经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受了重创,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无论是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程度还是难以达到社会发展规律的需要。其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既不能照搬封建社会的经验,也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这就要求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探索和创新难免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磨合,因此我国法制建设的道路必然是曲折前进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经济发展更是令世界瞩目。但由于法治建设进程缓慢,难以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已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3年5月30日,非官方学术组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报告中就提出,法治建设滞后蕴含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风险,在当前表现为主体不同权、民营经济发展受限;政府权力过大,制约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公民人身和财产权保护不利,权利救济渠道不畅,市场主体缺乏稳定的安全预期。这里主要强调了法治建设中对公权的控制和规范不足以及对私权的保护缺失,致使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风险。法治建设的区域不协调性,也给社会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例如,具体的法律规范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同一情况在不同地区就会受到不同对待,有些地区的人因拆迁而“致富”,但有些地区的人却会因拆迁而“致贫”,这种差异会加重社会的不公平性,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要加快法治建设的脚步,不仅要走快更要走稳,给予法治建设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保证法治建设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建设法治中国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从立法方面来看,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道路,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从司法方面来看,司法制度基本完善,司法已经成为最终解决纠纷的机制,职业化的法官队伍也已经初具规模。从执法方面来看,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已经成为行政机关基本的工作规范和目标。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展开,公民的法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与法治建设的进步息息相关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是有极大的进步空间,中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因此在法制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根据以上要求,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从有法可依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的地位和权威性。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把中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这表明中国的立法工作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立法任务的终结。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大大加快了建设法律体系的进程,这必然导致法律体系中存在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更长时间磨合、完善现有法律体系,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其次,必须要提高法律的地位和权威性。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将法律提高到至高地位,用法律来“治官”、“治吏”乃至管理国家。而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外在强制力需要加强国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建设,而内在说服力就要求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制定良法。

第二,从依法办事的角度来看,必须深化行政法制改革,保障人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这里我把依法办事的主体广义的理解为行政主体和普通公民。行政主体依法办事,就要求建立科学公正的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在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规则和程序,真正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在利用行政权制定规则或作出决定时,更要注意征询民意,使规则和决定更加合理。只有“把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只有行政主体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把普通公民作为依法办事的主体就是要求公民在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中知法、守法、护法,积极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只有每个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真正实现保障人权这一历史任务。

第三,从公正司法的角度来看,必须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完善司法制度,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公平正义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可见公正司法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而想要实现司法公正,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其一,要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使司法机关不受其他权力机关的不良干扰,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其二,要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不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司法公开、民主,这是司法公正的内在保障。其三,要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把司法公正落实到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其四,要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司法人员是司法公正的载体,要实现司法公正不仅要提高司法人员的工作能力,更要加强司法人员的道德建设。

第四,重中之重是通过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梦,只有依赖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而加强法治建设也只有依赖人民才能落实。我们唯有不断完善立法工作,规范行政工作和司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才能在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公民真正相信法律、相信国家,从而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勇于并懂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立起正确的法治意识。同时也只有公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我们才能利用公民的需求和智慧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以形成良性循环。人民是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受益者,更是力量源泉,因此,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并用先进的法治思想影响和教育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中国梦是现代中国的一份历史性事业,它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完成,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共同组成的,我相信要走好走稳这条道路,不仅需要中国精神的指引和中国力量的推动,更需要我们手握法治这把开路利剑,打破封建陈规、打散歪风邪气,真正塑造起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中国,一个人民喜爱、正气浩然的中国。

参考文献

[1] 孙来斌,刘进.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J].理论前沿,2013(453).

[2] 陈晋.中国道路与中国梦[J].党的文献,2013(2).

[3] 吴爱英.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J].中国司法,2013(7).

[4] 李步云.法治国家的十条标准[J].太平洋学报,2007(12).

[5] 侯乃平.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之我见[J].理论界,2007(12).

[6] 张文显.全面推进法治改革,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J].法治与社会发展,2014(1).

[7] 王利明.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6).

[8]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N].检察日报,2013-05-20.

[9] 公茂虹.解读中国梦[J].思想前沿,2013(03).

作者:张帆

第3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

摘 要:基于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主要从指导“中国梦”的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重点从理论、实践、精神三方面讨论了高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旨在从实践活动中促进“中国梦”的快速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指导思想;高校;实现路径

无论是从我国历史上经历过数次改良运动的失败来看,还是国外政局动乱而导致走向衰落而言,都给我们以警示: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其是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清晰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那么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以思考: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定共同理想

“中国梦”不是虚幻的梦想,遥不可及,对不同的人而言,就是自己的“个人梦”,梦想需要我们坚定信念,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全副武装,去指导实践,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进而实现我们共有的“中国梦”。尤其对正处在激情昂扬的青年人们来说更为重要,“中国梦”就是“青年梦”,我们需要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业务专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毛泽东曾反复强调过这个问题:“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1]可见,这样的人才是需求的,他们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他们的精神,也需要像他们一样拥有丰富的思想理论知识的人们。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人生航向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构建“中国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投入积极的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只有积极的人生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铸造大家心中的“中国梦”,使我们更加自信地迎接具体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二)培养集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梦想,是人们共有的梦想,只有实现中国的富强文明、稳定发展,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所以,作为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加强集体意识,同心共筑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

高校里,学校应该经常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凝聚力,使其学会帮助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感悟团结的力量,通过设置一些集体的游戏、比赛、表演等活动项目,要求所有人都要参加,而且只有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社区中或者公司里,管理人员也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意识,将冷漠变为温暖,将陌生变为熟悉,将虚伪变为诚信。“中国梦”不仅仅是“财富梦”、“强国梦”而且是“人民梦”“道德梦”,没有人民的幸福,强国就失去了根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能实现。加强集体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他人,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温暖他人,这样才会形成幸福中国,美丽中国。

(三)弘扬中国精神,升华爱国情怀

近来,像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很多高校都召开师生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畅谈对“中国梦”、“教育梦”的认识和感受。然而不仅仅是在高校还可以在社会、农村地区,不仅仅对学生,还有工人、农民都可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活动,无论是在报告厅还是广场,无论是教授亲授还是视频讲解,只要能让大家理性爱国,从内心深处崇敬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中国梦”就会更早地更好地实现。

二、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梦想是虚幻的,但是一旦付诸实践,经过努力,则可能成为现实。所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要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基本规范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脚下而不在别处。

(一)宣传倡导,传播中国梦

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美好的希冀与追求,但是,着眼当下,许多人仍然缺乏对“中国梦”的理性认识,需要我们进行大量宣传,使得“中国梦”的内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化梦想为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断追求!

第一,通过大众传媒,有效传播“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当今时代,报纸、广播已经赶不上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以及各种论坛和朋友圈等方式来宣传“中国梦”。中南大学就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最美中国”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校园景,心中梦”手机摄影微博大赛,以新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都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美的中国,最美的梦想。

第二,通过宣讲的方式融入人民的生活圈。

从理论界走向人民大众,从学术圈走向老百姓,使普通民众都能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价值意义以及对老百姓自身的益处,正如中国矿业大学组织承办苏北地区保护母亲河清源行动,走访当地居民,宣传讲解环保知识,对河水进行分段取样测试定位。江南大学组织“低碳环保筑和谐”环城宣传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发放环保宣传单,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志愿宣讲服务。目的在于让百姓从自身做起,爱自己,爱家人,爱祖国。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规范和行为自觉。

第三,通过格言警句、标语等形式,让梦想之花绽放全国各地。

“中国梦”的理论体系,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尤其是对普通大众而言,理论性太强难以消化,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格言警句或简洁标语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从理论体系到格言警句,使之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朗朗上口,过目不忘,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二)选树典型,追寻中国梦

纵观历史,我们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孟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无私奉献的雷锋,现有最美教师的张丽莉,孝子陈斌强等感动人物,无论是民族精神还是时代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践行“中国梦”的活动中来,继承和发扬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用行动放飞梦想!重庆大学通过积极推选宣传大学生年度人物,开展大学生道德模范标兵评选等活动,表彰和宣传一批热爱祖国、践行梦想、事迹突出的大学生先进典型。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和鼓励下一代,将梦想化为现实,在实践生活中用行动去帮助他人,去感动他人,共圆“中国梦”,共享“中国梦”。让梦想的种子洒遍神州大地,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三)放飞梦想,践行中国梦

为了使“中国梦”融入所有人心中,我们不单单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导出发,还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浙江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班级红歌大合唱”、“走向复兴——我的中国梦”合唱比赛,让同学们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江西城市职业学院举办“与信仰对话”活动,以经典影视展播和经典歌曲传唱等形式,导航学子人生信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这就是“中国梦”,人民的梦。

三、树立攻坚克强的顽强斗志,继续圆梦

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而面对风险挑战和危险考验,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毅力,更加清醒自觉,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筑就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明确目标,增强自信,细化梦想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提奥多·罗斯福也认为:“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伟人们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才能迈向成功,“中国梦”的实现亦如此,需要制定详细的目标和计划,全面系统地细化“中国梦”,逐阶段地将梦想变成现实。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凝聚所有人的信念,更坚定地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二)努力拼搏,强健体魄,共筑梦想

“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人民幸福,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幸福生活一辈子”。所谓自强才能国强,强健体魄需要不断地在社会实践或劳动中锻炼,尤其是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和“魔鬼训练营”培训等实践活动,像陕西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一般,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投身支教志愿服务,让追梦的青春流光溢彩。可见,只有历练成钢铁般的意志,矢志不渝的信念,才能勇敢、坚强地共筑我们共有的梦想—“中国梦”。

(三)迎难而上,增强斗志,坚定梦想

从古至今,中国不断地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历史上我们受到列强的侵害,近代我国遭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挫败,现在我们又面临着全球性难题,每个时代都经历着风霜雨打,但每个时代我们都凭着顽强不息的斗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中国梦”是自古以来的“百年梦”,对于过去,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然而,它也是我们期待的“时代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仍然在追寻“中国梦”,尽管追梦的过程很艰辛,但我们仍会坚定地迎难而上,用我们激情昂扬的斗志,不屈不挠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化所有困难为动力,向梦想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主要从理论、实践和精神三个层面对高校“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旨在发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论以哪种形式来实现“中国梦”,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树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前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作者:王俊杰 宋奕新

第4篇:为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该怎么做

为实现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做

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就是中国梦的概念。具体的中国梦实现目标有三个: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独领风骚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为壮大祖国、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后备资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具体而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首先应当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勇于创新,从而在科学领域中造福于国家;其次,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然后,要做到德才兼备,培养优秀高尚的品德,为社会道德建设树立起优秀的榜样形象。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会全力抗起实现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献我们的力量,用我们的青春实现我们的梦想!

第5篇: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1

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梦想是人类对完美事物的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无邪的愿景。只有充满梦想的民族才有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中华民族向以务实、刚健、勤勉著称,中华民族同样有着自我伟大的梦想。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最早使用“中华民族”概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在各界广泛使用。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族为世界礼貌做出过巨大贡献。在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中华民族就构成了自我的政治礼貌,构成了自我的文化传统,之后又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汉唐时代”。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灾难。从鸦片战争到1945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大小470次战争,签订了1145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疆土174万平方公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早期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倡导“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梁等人推动“维新变法”,惨遭失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富强之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闸门。

自此之后,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实现民族的图存图强和振兴繁荣,成为近代以来全民族的心声,凝聚汇集成为民族梦想。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纪之交之际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新表达,是对孙中山“振兴中华”延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作出表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中国梦的真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每个人都为完美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社会不是抽象的,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构成的。只有每个人都为完美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美国梦以个人奋斗为基础,其精神内核是不论出身、阶层,只要努力勤奋,就能获得成功。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患难与共中,认识到群众的价值和力量,中国梦作为“国家之梦”,正是这种群众精神和社会伦理的表达。但是没有个体的强健,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绝无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强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民族,首先得有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处于超稳定结构中,养成了消极顺应的群体心态,由于人格的扭曲,人的创造潜力退化,生产、科学、艺术创造活动萎缩。近代以后,当别的民族在礼貌大道上快速前行时,中华民族一向在踯躅而行,丧失了一次次赶上世界礼貌大潮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社会本位主义,重秩序,重和谐,强调共性,压抑个性,并把抑制自我、抑制个性发展作为取得和持续社会和谐的首要条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为天下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种伦理精神具有很强的发散功能,成为一种为抽象群众主义外壳包裹着的抑制个体精神的制约力量,成为漠视个体价值的支撑点。

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在探讨现代化的动力时发现,个体的成就感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他透过统计资料证明,一个国家在必须历史时期高成就欲望的人越多,这个国家这一时期的发展程度越高。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相反,人类历史证明,自我丧失,主体性贬值,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延宕礼貌发展。道理很简单,社会不是抽象的,它是由具体的鲜活生命组成的。难道能够脱离个体的强健而求得民族的强盛吗?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和历史传统,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以群众和社会为本位,但没有个人的梦想,决无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期间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完美梦想相通。

由此,中国梦不光是个大概念,更是个体复苏、人格升值,激荡创造力、释放进取精神从而再造民族精神,推动整体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每一个平凡中国人的平凡梦,与中国梦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其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没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中国梦不可能实现

制度与体制的进步,是一个社会真正的进步;制度与体制的完善,是一个社会真正的完善。人类礼貌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制度礼貌的提升。“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D。c·诺斯:《论制度》);体制则是制度的组织化。比起制度来,体制更具有形构性。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其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没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中国梦不可能实现。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2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昌盛,有利于激发当今社会的创新活力。

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俗话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凝聚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能量。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开放政策铸就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当代中国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冲破各种思想羁绊和观念枷锁,破解各种改革和发展难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3

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一代,对于新事物有无限的渴求,对于未来有无限的憧憬的一代。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精英,更是这个社会的积极分子。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断求新,积极努力奋斗,表现出更加优秀的职业水平。要实现中国梦,大学生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直接产生了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这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的“先行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作了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逐渐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首先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其基本环节。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提高教师素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化学生

教师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教师不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是“才”,政治素质是“德”,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思想品德。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加强和提高自身“德”方面的修养,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和合格的教育者,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把学生培育和感化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树立优秀大学生典型,通过学生感化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动机和需要所驱动。树立典型,塑造榜样就是为了提供行为参照,确立行为目标。学习者有了目标参照,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的行为一致。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他们的精神比较容易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对校园中在思想品德方面涌现的优秀大学生典型要及时大力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主导地位的风尚,使大学生们的行为有可仿效的行为作参照,从而见贤思齐。

党的十八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推动创先争优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稳步发展的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将对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觉得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政治素质、很强的是 非观念、 优秀的精神面貌, 需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努力学习 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这是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首先应该做到的,在努力让自己做到优秀的同时,和大家共同进步,经常交流学习经验,不保留,乐于帮助后进的同学。另外,提高自己在知识的摄取方面的宽度和深度,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也应该学好理论,提高素质,在政治上带动同学进步。

(二)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修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要讲政治道德, 要自觉提高政治道德修养。要讲大局,在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党的先进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带头作用,勇于实践“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 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

(三)注重带头作用,我们应当志存高远,心存澄洁。即要刻苦钻研,又要勇于实践,具有远大的理想和 强烈的爱国主义成长成才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健康道德素质,争做优秀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影响、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我应当尊敬身边的老师和学生,全心全意为我们的集体、为师生服务,热心社会工作,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奉献点点滴滴,要永怀大爱之心。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把大家的梦想汇集到一起,就成了整个国家的梦想。”

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述,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有人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但我认为更是青年学生的梦。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国梦的承担者与实现者。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追寻者,回首19世纪,我们中华民族那段波澜壮阔的的历史征程,是与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学生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只为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青年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进,无数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用生命唤醒无知,用热血点燃青春,谱写出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年代日新月异,历史阔步向前,21世纪的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流淌着“先烈的血脉”,凝结着“民族的精神”,汇聚着“中国的力量”……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寄托者,“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距离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9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学生,30岁左右将目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50岁左右将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成长在发展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追逐复兴梦想的青年,是光荣的。看当代青年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作为“中国梦”的寄托者,当之无愧!

人是社会的人,从来就不曾有过绝对的独立的静止的人的概念。人一出生,就要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而每种角色都意味着义务和责任,而人的概念就是被这些义务和责任所框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要用自己的劳动偿还从社会中所得的,同时还要努力在社会的财富中增加新的份额,只有这样,生命才是有价值,不虚妄的。我们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到社会的进步中去,我们的生命也就融入到社会的生命中去,随着社会的更迭进步,将永不磨灭,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是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 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除了圣人和伟人,谁也无法左右社会的兴衰,谁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我们只求尽心去做,对于每个人,国家和社会都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对于学生,学业就是他的国家,对于教师,学生就是的国家……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我们要老老实实的做事,诚诚恳恳地做人,标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成就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着辉煌灿烂的前景,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这又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青年学生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一定要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把创新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切实掌握现代文明和技术成果;一定要自觉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第6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如何理解实现“中国梦”

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事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实现这些、做到这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国家一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归根到底靠“实干”。没有“实干”,写在纸上的东西无论多么美好动人,终究无法成为现实。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实干”。“实干”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任何物质财富都是通过人的“实干”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百业昌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基本标志。通过“实干”,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增强社会的物质实力,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之道;脱离“实干”的“空谈”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能是空话。

第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靠“实干”。“实干”是一切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其一,社会的一切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必须依靠精神文化生产者通过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实干”来创造;“空谈”只能制造误国误民的“精神垃圾”。其二,“实干”是“实干精神”生成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实干精神”是反映“实干”的需要和规律,并在实干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各精神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担当、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不怕挫折、攻坚克难的精神,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等等。实干精神,人们只有在“实干”的历练过程中才能够创造它、理解它、珍惜它、升华它、享有它,“空谈”是与实干精神格格不入的。其三,“实干”是塑造健康人格、培育“中国精神”的园地。“实干”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对于个人来说,“实干”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立德励志、享受人生的根本途径,是“立德、立信、立言”之本。对于社会来说,“实干”是引导观念、涵养精神、弘扬文化、凝心聚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4]。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地。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第7篇: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反映了新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分八个专题摘录了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日期间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一百四十多段,汇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供了一部权威的教材。

这部《摘编》内容十分丰富,八个专题可分为四个板块。第

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中国梦的源起、本质内涵和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特别是近代以来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些论述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国梦既紧紧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又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现代化的一贯目标追求和既定的“三步走”战略相衔接,既是一种形象、通俗的表达,又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步骤,易于人民群众接受和理解,更便于传播和交流。

这部《摘编》的第三到第六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

要由现实的此岸到达梦想的彼岸,就必须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述,表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表现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

梦想和道路需要精神的支撑。梦想之船只有扬起精神的风帆才能一往无前。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就是说,“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就是要用爱国主义把中华民族力量团结凝聚在一起,要用改革创新精神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每一个人为之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他强调:“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

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提示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摘编》的第七部分,论述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的关系,展示了中国梦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习近平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访就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的国际形象。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

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顺应了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昭示了全球化发展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思维和新思路,也展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积极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摘编》的第八部分,论述的是梦想与担当、理想的现实的关系。

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提出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美好生活对国家民族光明前途的向往,也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总是把理想与担当紧紧连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现中国梦,要有担当意识,更要靠实干精神。人间万事出艰辛,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习近平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

他强调“政贵有恒”、倡导“功成不必在我”,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他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中国梦是精彩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论述同样精彩、透辟。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竖起了一面新的精神旗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用这些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肩负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重任。

第8篇:践行企业梦 实现中国梦

践行企业梦 实现中国梦 “农业梦〃农业精神”座谈会讲话致辞 胡 玺 尊敬的高厅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来参加农业厅组织的“农业梦. 农业精神”座谈会。前面,农业厅、产业化处及相关领导对农业梦、农业精神作了精辟的分析概括,让我们更加深刻学习领会和把握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农业梦、农业精神”理念在企业经营中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农业梦、农业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我们要把企业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中国梦。省农业产业化处为了帮助企业牢固树立农业梦想,践行弘扬农业精神,对企业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做了周密部署,提了具体要求,指导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落实省厅相关部署和要求,要广泛深入持久

在这里,我想藉此机会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们陕西一叶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梦. 农业精神”这个理念前提的指引下所做出的努力,并且分享一下我们对于“农业梦. 农业精神”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呢,还将从我个人、我们企业的角度出发,谈一下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应该怎样把“农业梦.农业精神”的路走好,把它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承担好。 “农业梦”作为“中国梦”的实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付出、奉献和奋斗。作为我们与农业直接挂钩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在农业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中发挥好积极的桥梁作用、推动作用,那么我们为“农业梦”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农村经济产业的高效发展、不仅仅只是农民的幸福富裕,我们还将会间接地构架一个农民、农产品和市场互相交融的优质平台,为整个农业事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带来一个强有力的动力。 同样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陕西一叶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茶产业的发展上,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将农业生产环节做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来抓,谱写了秦巴汉水绿色产业的新篇章。在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支持企业发展的数以万计的茶农的精诚协作下,我们陕西一叶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企业发展、农民获益”的双赢局面,不仅仅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业事业的发展、农业梦的实现做到了添砖加瓦。 农业精神的内涵是“勤朴务实、和谐包容、担当奉献、传承创新”,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农业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企业文化教育里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希望每一名员工都知道,我们企业发展的最本源的动力来自于农业、来自于农民,只有传承好他们的精神,我们才能把工作开展好,我们的企业才能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发展。 在我看来,作为企业,在下一步工作开展中,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引领下,我们要想为“农业梦”的构建、“农业精神”的传承提供更大的推动力,就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始终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前提。在当前,有些企业在发展中不顾一切的去谋求利益,破坏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压缩农民价值的获取,最终只会导致企业的产业链脱节,逐步走向崩溃。所以,我认为作为我们企业而言,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要始终将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作为我们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我们为农业发展出力了,农业才会给予我们更多地回馈,只有我们带领广大农民谋利益了,广大农民才会给予我们更多地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第二,“重信守诺、双向获利”始终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支撑。有句老话说的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有些企业,在与广大农民合作的过程中,罔顾前期制定的规划,不重信,不守诺,殊不知,农业生产不像是工业生产,小小的改动就有可能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行为,我想我们企业应该严格杜绝,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中,我们需要在蓝图的拟定、计划的执行上进行重点着力,真正切实达到双向获利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开拓、不懈前进”始终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引领。当前,在我们国内,还有很多的农业领域等待我们企业去开拓,这些领域不仅仅蕴藏着无限的商机,而且也可以为我们陕西乃至全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带来活力。因此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在以后,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挖掘和发现可能存在的农业发展的契机,并且去牢牢的把握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企业与农业事业发展同前进、共辉煌! 农业梦、农业精神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精神保障,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我们将会更加高度的重视“农业梦”“农业精神”,我们要认真总结,并从实践中让企业职工了解实现农业梦的光明前景,理解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用农业精神武装企业员工,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到农业精神的实际行动中去,通过规范管理,守法经营,诚信创新,融智超越等一系列的行动和实践,做大做强企业,努力实现企业梦,让企业梦在农业梦、在中国梦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我的汇报就到这里,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见谅。谢谢大家! 2013年11月13日

第9篇: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可以没有梦想。”是的,正因为有梦想,我们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因为有梦想,我们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多少年来,中华儿女执着于中国梦,为民族的复兴而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征程上,总书记重申了“中国梦”, 他引用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来阐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啊,中华民族要振兴,我们必须正视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中国梦,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无疑是血脉相承的执着追求。正是无数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的坚持“中国梦”,“中国梦”才有今日之荣光。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同中国的梦想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中国需要强大来捍卫国家的安宁,于是我们收获了“辽宁号”航空母舰;中国需要伟大的文学来塑造民族灵魂,于是我们收获了划时代的作家莫言;中国需要能激励一代人的偶像,于是我们收获了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刘翔、林丹。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中国梦的兑现者,都是让中国梦这个词变得有质感的人。这是他们的一生的梦想,也是过去一百年来民族梦想的延续追求,莫言在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想起重置民族魂的鲁迅、胡适;实现了航海航天的科技团队,让我们想起了为中国带来近代技术的詹天佑、钱学森;我们缅怀为中国开创新气象的孙中山、毛泽东,也缅怀推进改革、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的邓小平。他们的努力成就了中国梦,他们的梦想成就了中国的梦想。

今天的我们已到了实现梦想的时代,从新中国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新世纪的强起来,我们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女航天员刘洋说:“梦想有多远,探索的足迹就有多远。”梁启超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我们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要奋发努力,天天向上。带着梦想、带着智慧、带着努力,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为少年之梦,就是中国之梦。

上一篇:家乐福案例分析下一篇:矿业环保整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