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1

一、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评价标准公正执法就是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执行法律。公正的标准是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以法律规范为约束的,公安行政执法领域的公正标准主要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理性公正三个方面。行政实体公正指行政行为的结果本身符合公平、正义等自然法则。它解决的是执法活动的正当性、合理性的问题,是行政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事人追求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目的。公安行政执法领域实体公正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认定事实清楚,即公安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依靠证据和推理认定的事实足以证明该行政行为的前因后果和正当性,而且这些内容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二是证据确凿,公安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采纳的每个证据都必须同时具有合法性、客观性、相关性,而且据以定案的证据之间在逻辑上没有冲突或冲突得到合理排除,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三是适用依据正确,即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相应的条款准确、全面。四是内容适当,即公安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作出的裁量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符合合理性的要求。行政程序公正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过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对行政权力的最有效制约和监督不是源自事后的制裁,而是源自对权力事先设置的程序”。公正的行政程序可以避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徇私、武断等不良行径,促使其实体行为的公正。其独立的价值还在于行政程序可以向当事人展示行政主体公正、公开地行使权力,从而起到行政实体法所没有的约束行政权的功能。行政程序公正还具有缓解当事人对抗行政权的情绪,促使其自愿地接受行政决定的功能。诚如美国杰克逊大法官所说的“程序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是自由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只要程序适用公平,不偏不倚,严厉的实体法也可以忍受”。英国学者威廉•韦德也曾说过:“程序不是次要的事情,随着政府权力持续不断地急剧增大,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权力才可以变得让人能容忍。”如果行政程序没有遵循有关公正的要求,那么仅从形式上看,行政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就将受到质疑,由此产生可以被感觉到的“不公正”不论对行政相对人还是对公众都可能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信任危机。[!--empirenews.page--]现实生活中,有些行政执法活动无论是实体还是程序上并无不当之处,但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公正,有的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权的实现,也影响着执法的社会效果,不能不值得人思索:除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公正?有的学者提出“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不仅是指实体公正,而且还包括程序公正以及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的情感公正。”笔者以为不妨将这种公正的内涵定义为“理性公正”。所谓理性公正是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以社会正义和法治宗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产生的对法律的尊崇和对当事人的情感、态度。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对法律的珍视和尊重,视法律为至上、神圣的最高准则;要求执法人员立场坚定、不徇私情,在执法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四)越权行政越警种或越辖区抓赌、打嫖的越权执法现象还是有存在。有的领导为上缴罚没款,完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数额,下达上缴罚没款指标,基层单位只有完成上缴指标后剩下的才能由自己支配,为了完成上缴任务并留够自己所需经费,越权执罚就是必然的了。有的派出所辖区内没有娱乐场所,没有出钱的地方,甚至赌博的都少见,就只好到其它地方去“敛财”,甚或将不正当两性关系也当做卖淫嫖娼处罚。上述行为都会造成执法的不公正。

(五)行政不作为公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拒绝履行、拖延履行或或不予答复的违法行为都可能构成不作为,行政不作为不仅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而且是执法不公正的体现。由于办案程序的日益规范,部分民警怕麻烦、怕考核扣分,存在行政不作为的倾向,当前,公安机关因为行政不作为被提起复议和诉讼的案件也有所增长,值得引起重视。表现为:对群众报案、报警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对应当办理的有关证照、手续,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拖延办理;对应当立案的行政案件不立案或不及时立案;对“在逃”或“另案处理”的违法嫌疑人,不立即或积极查处,任其不了了之。

(六)适用法律不准,效力把握不当具体表现为该用甲法却错用了乙法,该用此条文却错用了彼条文;该同时援引数个条文却引用不全;有的还错误地适用了已经废止、撤销的法律规范。还有些民警对公安行政法律规范冲突时的引用规则不清楚,该用高层级规范却引用了低层级规范、该用新规范却引用旧规范、该用特别规范却引用了一般规范。

(七)涉案财物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证据登记保存不符合规定。有的有来路没有去路;有的有去路无来路;有的来路和去路都不清。有些案件办理中无证据登记保存,涉案财物收支不清;有些无返还清单;有些证据登记保存和扣押混用。二是收缴的运用不合法。不符合收缴范围的予以收缴;收缴物品未按规定处理或实物已按规定处理,但处理情况没有在案卷中反映。三是不符合收取预交款条件而收取。有的单位在办案中普遍采取预交款的方式,有的把预交款作结束传唤或留置的条件。三是一些单位对扣押的财物处理不及时,造成财物的长期滞留积压,失去使用价值。有的甚至因为时过境迁、找不到原主。[!--empirenews.page--]

三、影响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原因

(一)执法依据不完善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安行政执法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有些行政法律规范本身有疏漏,规定不够明确,过于笼统;或未考虑实践中的特殊情况以致于操作有难度;有的自由裁量过大,致使执法随意性较大.此外公安机关内部的规范性文件也有与基本法律相抵触的现象。还有些立法的规定注意了观念的超前性而现实条件又跟不上,例如刚刚实施不久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显现出许多类似的缺陷,该法规定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1][2][3]下一页 不扣证,并且要求罚缴分离,但以某市的一个交警大队为着眼点,今年5月作出罚款决定2500多人,到6月底,只缴纳了200多人,外地驾驶员基本没缴纳。又如该法规定对于造成一般事故后逃逸的,有的主张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二款作了终身禁驾处理,有的则认为按照该法第99条只作罚款处理。对此公安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人员认识也不统一。而同时某些领域的立法又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执法实践的需要,例如对出租自行车车库、无证公共场所、旅馆业的管理、处罚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实践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执法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对上述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公安干警在实践操作中不得不“不公正”。

(二)频繁的严打专项斗争专项斗争是针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对于解决突出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消极作用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公正执法的影响。真正的法治应该做到法律面前时时平等、处处平等,而现有的严打斗争所采取的集中性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机制其实是一种以政治形态代替了法治形态,是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符的。

(三)执法主体的观念和素质的不适应公安行政执法活动是通过执法者的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来实现的,执法民警在适用和执行法律上的任何偏差,都可能造成执法上的不公正.就目前情况而言,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正执法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法治意识欠缺。自觉不自觉地靠行政手段或强迫命令的办法解决问题;服从领导意志多于服从法律精神,维护领导权威多于维护法制权威。有的民警仍习惯于从防范性思维出发,而非从法律的规定出发,遇事先考虑危害性,忽视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二是法律素养与依法行政有差距。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法律制度在不断地修正、完善,每年都有许多新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与公安行政执法有关的法律依据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不少民警对法律的学习不及时、领悟不够深刻,在具体实践运用中由于不熟悉、不精通,机械理解条文,势必造成这样那样的不公正问题。三是道德思想素养的影响。执法工作的严肃性要求执法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在执法实践中有的民警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责任感不够强,还有一些道德素质不够高的民警难以抵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权观念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执法中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徇私枉法。直接损害了执法的公正。[!--empirenews.page--]

(四)内部机制的因素警务保障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和公正执法所必需的条件。基层警力不足和经费紧张也是制约公正执法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警力不足造成了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理,经费短缺往往又会造成有的领导和民警受利益驱动,把执法与经济利益挂钩,定罚款指标,有的甚至出现以罚款创收来保运转现象,从而导致执法活动中在把握法律规定、采取处罚措施时出现偏差。一些没有经济收益的报警案件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此外一些不合理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而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缺乏合力、监督权威未树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外部环境因素现行条块结合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使公安机关的人、财、物权都受制于地方政府,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对公安工作是关心和支持的,但也有一些行政长官法治观念淡薄,对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了不合理的干预,使办案民警的正确意见无法得到实施,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有的还对基层公安机关施加压力,为某些不正当的城管执法、拆迁、群政矛盾撑腰,把公安机关提升到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恶化了警民关系,也导致了行政执法的不公正。此外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一个原因。目前,法制意识尚未深入人心,法律权威也还未真正树立,群众的法律意识还较薄弱,象一些群体性事件引起的伤害案件、涉及单位领导和集体、家族利益等行政案件,其执法活动难以得到群众的配合。而当前盛行的“说情风”、“生意经”也影响了民警办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四、实现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途径

(一)改革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我国现有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是非正常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经费状况的制约等影响公安行政执法公正的症结所在,因此应改变目前这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横向体制改之为地市级以上以块为主,县区级以下以条为主的纵向体制,确保公安机关依法相对独立性地行使职权。

(二)完善行政法律规范一是加快行政立法的步伐。为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确治安形势,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执法标准、执法范围、执法程序等进行全面规范,逐步地解决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特定领域无法可依等问题。二是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努力实现良法之治。一方面法律规范本身应具有可知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把制定法律规范和修改、清理法律规范加以结合,在加快行政立法的同时提高立法质量。从基层公安实践来看,公安机关内部的规范性文件仍有政出多头的现象,有些规范性文件本身就与行政基本法相抵触,影响了规范性文件的质量。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内部规范性文件应统一归口到内设的法制机构审核制定,并可邀请有关行政法研究人员考察并按照新颁布的《立法法》有关规定或法律原则,共同加以讨论和修订,提高规范文件的法律品位。

(三)加强执法民警的综合素质教育民警自身的执法素质直接影响了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实现公正执法的关键。一是要端正执法思想,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人权意识,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把尊重和保护人权放在执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增强程序意识,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以程序保公正;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以复议和诉讼为标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二是要加强民警基础法律学习,适时进行有效的培训,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不断提高民警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新时期的公安工作需要民警既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公安干警养成良好的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注意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法律原则的整体领悟,具备面对纷繁复杂的实践工作能灵活驾驭法律法规的素质。三是提高民警的法治意识,注重培养对法律的忠诚。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树立法律至高无尚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对于一个执法者而言,法律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对法律的忠诚更为重要,公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要作依法行政的表率,通过公正的执法活动,影响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和对法律的信仰。[!--empirenews.page--]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2

一、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重要性

(一) 公正执法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公安机关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 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 公正执法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本要求

在工作中切实维护社会和公平和正义, 公正执法是公安机关服务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 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条件。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 在执法中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可以更好地融洽警民关系,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公正执法的形象, 增强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从而为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三) 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法是法律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重要的一支执法力量, 公安机关在工作中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体现。

二、当前妨碍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因素

(一) 执法理念尚未完全适应新的执法形势

长久以来, 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理念指导是以国家主义的执法观为基础的。近年来经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系统教育, 绝大部分民警已经更新了观念, 确立了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新型执法理念, 但仍有少数民警尚未完全摆脱国家主义执法观的羁绊。在执法实践中, 个别民警基于个体的主观臆断, 自认为是“为了办案的需要”, 突破法律的规定, 随意地限制、剥夺执法相对人的法定权益, 这正反映了权力至上执法观念的局限。

(二) 公安民警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存在局限性

部分执法民警, 有些是缺乏知识学习更新的意识, 有些是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准确把握和熟悉, 也有些是缺乏对客观事实准确判断认知的能力, 还有些是缺乏与执法相对人打交道的本领, 从而导致在执法实务中出现偏离公平正义的行为。

(三)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执法监督程序不完善

目前, 我国人权、公平、正义等先进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 法律法规的建设与现实需要相比总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规定的不完善是目前公安执法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执法监督和考核方面, 目前我国公安执法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还不成熟、不完善, 这种相对落后的执法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 不能完全有效的确保公安执法的质量。

三、实现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对策

(一) 提高公安民警政治思想觉悟和为民服务意识

一方面, 我们要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教育, 提高民警的思想觉悟。通过现有政治思想工作, 不断提高民警的群众意识, 使广大执法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增强执法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 要通过培训教育, 提高公安民警的法律意识和公正文明执法意识, 公安机关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是同一问题的两方面, 保护人权、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是公安机关执法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二) 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首先, 要积极依托大练兵平台, 对执法民警进行业务练兵, 提高执法民警对法律的运用能力。其次, 加快软硬件建设, 认真做好科学、翔实的调研工作。再次, 要通过不断机制创新, 为公安民警的业务交流和业务学习提供新的渠道和途径。

(三) 提高公安工作和公安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

加强基层建设 促进公正执法 篇3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检察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8月13日到17日,对全省检察机关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情况进行调查。8月13日上午,检查组全体成员听取了省检察院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化辰、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参加汇报会。

周化辰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我省检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服务和保障我省振兴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全省检察机关在今后工作中,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乃至全省检察工作水平,积极促进公正执法和法治建设。要全面提升基层检察工作水平,自觉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加强基层检察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推动全省基层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要积极服务全省工作大局。要主动跟进“三化”和“三动”战略,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着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和小微企业发展,积极为我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切实保障民生。加强基层检察工作服务站建设,引导检察干警“下基层、接地气”,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检察工作力度,切实促进严格公正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不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全面提升基层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着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大力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推动全省检察机关把基层工作做得更好。

据了解,全省检察机关共设11个市州分院,60个地方基层检察院,8个派出检察院,18个林区基层检察院,1个派出检察室。基层检察干部占全省检察干部总数的80%。基层检察业务80%在基层、检察机构80%在基层。基层检察机构具有社会面广、工作量大、人员多、执法环境复杂等特点。省检察院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重点,经过全省三级院五年努力,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队伍整体素质、检务保障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在服务振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4

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确保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执法公信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虽然公安机关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三考”活动和“三基”工程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公安机关还存在着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素质不过硬、执法制度不落实、执法方式不得当、执法管理不科学、执法监督不生效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危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为此,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意义尤为重大。

一、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水平

虽然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从近年的执法质量考评来看,从行政复议、国家

2案件实行“事中监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年终执法质量考评也可以建立专门系统统一抽取案件,在考评后自动生成考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研判,以便确定工作重点。使公安法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5

侦破百日攻坚行动、野生动物保护周活动和打击破坏野生鸟类动物行动。以严厉打击森林火灾刑事犯罪活动为中心,以及时查处大要案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为重点,采取快速侦破现案、全力追捕逃犯、下力深挖余罪等措施,重拳出击,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作战水平

**拥有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但森林公安民警却只有六位,警力严重不足,平时六位民警的工作压力和思想负担比较重。为解决有限的警力和严峻的林区治安形势之间的矛盾,我局林业公安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提升整体素质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向素质要警力。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作为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的根本保证,把学习真正转化为工作力、创新力。同时,致力营造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向上,坚强有力的浓厚氛围。不仅树立了林业公安的形象和权威,凝聚了警心,而且还提高了在新形势下,维护林区秩序的能力,打击林区犯罪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一)强化思想教育,抓好公安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森林公安

为打造一流森林公安队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林业公安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森林公安工作。以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思想政治工作统揽队伍建设全局,以深入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为重点,着力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工作思路,打造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工作中,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找准切入点,以“五条禁令”为纲,建立各项制度措施,约束民警行为;找准结合点,加强民警教育,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和改造民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找准着力点,针对队伍中个别存在的政治敏锐性差、集体感不强、工作不思进取等政治思想问题,开展执法为民、争创满意单位及开展警示教育等项活动,加强民警廉洁执法及勤政为民教育,实施民警形象工程,体现警察特有的修养和素质。

(二)强化队伍管理,规范林业执法行为,促进林业执法公正

为规范林业执法行为,促进林业执法公正,我局林业公安加强了森林公安队伍管理。在过去的一年里,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载体,把专项整改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续。通过组织民警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服务》等经典著作和任长霞等公正执法先进典型,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通过自查、互查、自评、互评、民意问卷调查、群众信访大接访、信访案件回访等措施,切实解决森林公安队伍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了执法行为,促进了执法公正。通过专项整改活动,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的信访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变群众的上访为民警的下访,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初始得以解决。为保证专项整改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局林业公安完善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联片民警责任制度、警民联系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执法办案公开处理制度、回告制度、回访制度、案件审核制度、质量考核制度、内勤管理制度以及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案件查处实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三)强化素质软件建设,提高民警业务素质,提高办案质量效率

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林业公安从提高民警业务素质抓起,强化素质软件建设。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狠抓民警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以全面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增强民警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法制意识。与此同时,还引导每位民警积极融入地方公安的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温州公安处组织的每年一度的岗位大练兵活动,以提高民警的实战技能、擒敌自卫本领,使全体民警都成为“行家里手”,为切实加强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切实担负起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强化案件源头管理,适时开展专项打击活动

为净化林区治安环境,保障林区群众安居乐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林业公安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

稳定、群众满意”这一目标,以“打造绿色**、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强化案件源头预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森林公安的职能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林区秩序,组织警力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一)强化源头预防管理工作,消除发案隐患

1、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

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我局林业公安加大了巡查检查力度。全年共出动警力

350人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查检查工作,及时制止野外违法用火行为83起、非法采矿、取土行为7起,没收、销毁了一大批纸钱、银纸、香、蜡烛、鞭炮等迷信品,消除大批案件隐患。

2、加强边界治安管理,准确掌握、控制发案苗头

为维护县市毗邻地区林区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切实保护县市毗邻地区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自前年底开始至去年上半年,我局林业公安分别和永嘉、黄岩、温岭等有边界连接的县市签订了森林资源边界联防协议和森林案件协查协议,确保准确、及时掌握县市毗邻地区林区治安状况,控制发案苗头。

3、开展警示宣传教育活动,消除违法、犯罪念头发生

在大力开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同时,我局还制定新闻专题片,在全市范围内轮回播放,对案件进行全方位曝光,以警示教育广大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震慑了大批违法犯罪分子,使其消除了违法犯罪念头。

(二)开展专项打击活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根据上级林业部门、森林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我局林业公安及时组织民警开展了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等活动,坚决保护我市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安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林业公安共受理各类森林案件93起,破案91起。破获刑事案件27起,破获治安案件2起,破获林业行政案件62起。破案率97.8(刑事案件破案率93.1,行政案件破案率100)、结案率100。破获森林火灾特大案件1起,破获森林火灾重大案件7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05人(其中刑拘22人、取保直诉20人、治安拘留2人、林业行政处罚61人),抓获网上刑拘逃犯8人。责令当事人补种林木37705株、补缴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费29500元、赔偿经济损失559500

元。没收非法收购、无证运输木材59.2立方米(折价9503元),追还被盗木材145.6立方米(价值29841元)。行政罚款444560元。没收、放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774只,没收、放生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棘胸蛙43只、乌梢蛇4条。收缴死体环颈雉16只、山麂8只、野兔7只、松鼠4只等野生动物。

1、开展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严惩火灾肇事者

**是森林火灾的重灾区,仅去年清明节一天就发生森林火情几十起,形势非常严峻。为遏制森林火灾频发势头,我局林业公安坚决贯彻省林业厅森林公安局浙森公[2005]14号《关于开展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的通知》的精神,从3月10日开始至4月30日开展为期40天的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全体林业公安民警放弃节假休息日,夜以继日地开展大会战活动。共出动警力145人次,破获森林火灾案件15起,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5起,一般刑事案件8起,治安案件2起。同时,制止野外违法用火行为64起,没收、销毁一大批纸钱、银纸、香、蜡烛、鞭炮等迷信品。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9人,刑拘报捕15人、取保直诉2人、治安拘留2人。

2、开展林区禁种铲毒专项行动,铲除毒品原植物

为配合市府禁毒工作,根据省林业厅森林公安局《关于开展林区禁种铲毒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疏理排摸情况,于5月8日-5月20日,我局林业公安组织民警对全市山区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可疑地段进行了全面检查工作。积极配合**市公安局禁毒指挥部检查可疑地块。为巩固禁种铲毒工作成效,为明年的禁种铲毒工作打好基础。去年11月份以来,我局林业公安不失时机地开展不让毒品原植物种子落地行动,全面落实了片区民警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制。召开了全市农林系统禁种铲毒工作会议,发放宣传资料1300多份。组织民警开展对全市各乡镇重点村

“不让种子落地”大检查,检查93个村、310个地块,造就严厉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的声势。

3、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分子

为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根据省林业厅、省公安厅《关于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我局林业公安结合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和禁种铲毒专项行动,多次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行动。出动警力186人次,警车49辆次,破获森林火灾案件15起,滥伐林木案件8起,毁坏林木案件3起,非法收购林木案件5起,盗伐林木案件10起,非法运输木材案件1起,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案件12起。责令当事人补种林木37705株、补缴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费9500元、赔偿经济损失159500

元。没收非法收购、无证运输木材59.2533立方米(折价9503元),追还被盗木材145.5918立方米(价值29841元)。没收、放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774只。没收、放生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棘胸蛙43只、乌梢蛇4条。

4.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周活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今年的几次强台风过后,一些违法分子利用各行各业未完全恢复生产时间开始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打击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违法犯罪分子,我局林业公安立即组织民警进行为期一周的野生动物保护周活动。检查菜市场、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查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0起。立刑事案件查处2起,立林业行政案件查处8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1人,其中刑拘1人、取保直诉2人,林业行政处罚8人。行政罚款4610元,责令当事人补缴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费2000元。没收、放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739只,没收、放生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棘胸蛙43只、乌梢蛇4条。

5、开展森林案件侦破百日攻坚行动,扩大专项治理成果

根据温州市林业局《关于开展森林案件侦破百日攻坚行动的通知》精神,自9月下旬开始,我局林业公安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全力开展森林案件侦破百日攻坚行动。以查处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和非法侵占林地案为切入点,全面整治非法占用毁坏林地行为。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2起。其中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和非法侵占林地案就达7起,盗伐林木案2起、森林火灾1起、非法收购林木案件2起。行政处罚了9人,取保移诉了5人,罚款285000元。

6.开展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行动,保护鸟类资源

为了有效地保护野生鸟类资源,严厉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防止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之间传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保障公共卫生健康,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对重点地区开展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我局林业公安迅速采取行动,对**湾一带的2处候鸟活动区域及周边乡镇的虹丰大酒店等5家饭店和虹桥农贸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清理了设在虹桥农贸市场的1处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窝点,共收缴环颈雉16只、山麂8只、野兔7只、松鼠4只等野生动物。

三、开展“破案追逃”工作,缉捕逃犯

“破案追逃”一直是森林公安工作的老大难问题,群众反响强烈。为打开被动局面,扭转劣势,按照**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我局林业公安全力开展破案追逃工作,并将“破案追逃”工作贯穿于全年的各个办案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林业公安通过“设立耳目”、“排查摸底”、“严打高压”、“政策攻心”等手段,共抓获网上刑拘在逃犯八名(其中两位投案自首)。

1、全力开展追捕流窜于本市范围里的逃犯

为追缉逃犯,我局林业公安始终不忘缉拿流窜于本市范围里的逃犯,一有线索就立即行动。在去年3月,涉嫌2000年森林失火案的逃犯卢茂荣已从北京回家后,我局林业公安就星夜赶至城北章山将其抓获归案。在去年11月,涉嫌乐成镇天场村盗伐林木案的逃犯张良柱刚从云南潜逃回家就被我局林业公安抓获。经过我局全体森林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我局林业公安还于去年6月和8月先后在乐成中心菜场和芙蓉镇上街村将涉嫌2001年城北乡秦洋北村森林失火案的逃犯张茂芳和涉嫌2004年岭底乡五亩田村滥伐林木案的逃犯林新明抓捕归案。

2、及时展开流窜于省内外逃犯的追捕工作

在全力开展追捕流窜于本市范围里的逃犯的同时,我局林业公安还先后三次组织警力外出追逃。2004年12月,当得知逃窜多年的四都乡玛瑙村2000年盗伐林木案逃犯薛光前隐藏在萧山后,我局林业公安就赶赴萧山,在萧山当地公安的密切配合下,将其抓捕归案。去年8月,通过深入摸底调查,我局林业公安了解到涉嫌森林火灾失火案的逃犯黄中益在新疆乌鲁木齐露面后,即与乌鲁木齐方面联系,组织四位民警进行五千公里远距离大追逃。去年10月,我局林业公安得闻在2004年打击开山填海专项行动中逃脱的网上刑拘逃犯朱国平在陕西汉中短暂出现、即一方面与汉中铁路公安局取得联系,另一方面组织警力奔赴汉中。在汉中火车站蹲点了几天后,将其缉拿归案。

3、开展政策攻心工作,督促逃犯投案自首

在强大的“破案追逃”

严打高压势态下,我局林业公安抓住逃犯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的展开政策攻势,耐心的作逃犯家属的思想工作,督促逃犯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柳市镇上游村涉嫌失火案的网上逃犯赵世民和乐成镇天场村涉嫌盗伐林木案的网上逃犯张可六同期到我局林业公安投案自首。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6

为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缙云县公安局全面启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力度,努力实现“预警在先,防范在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民警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等问题的发生。

一、全警参与,强势推进,提升认识高度。县委、县纪委和局党委对公安机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高度重视,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洪起平亲临该局指导工作,县局党委召开会议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公安局长朱荣华任组长的县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在局纪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确定了各科所队教导员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联络员。制订了《缙云县公安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民警职工共同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层层动员。召开了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动员大会,朱荣华局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按照“全警参与、全警覆盖”,“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的原则,全面启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活动不走过场,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加强教育。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各级党委有关反腐倡廉建设的文件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全体民警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

性的认识和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内在含义的理解,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为全体民警自觉行动。

二、科学定位,认真细致,加大排查深度。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找准风险点是基础。廉政风险排查分为局本级、各科所队、全体民警职工三个层面进行。围绕“权、钱、人、物”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方式,从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岗位职责和制度机制等方面,全面查找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共查找出局本级风险点13条,科所队风险点246条,民警职工风险点2413条,逐一填写《岗位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承诺表》。一是培训在前。组织各单位联络员进行培训,邀请了县纪委领导到会指导,结合县局实施方案,就相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梳理出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风险点排查的方式方法。二是抓好试点。确定壶镇中心派出所为廉政风险防控的试点单位,局纪委派员蹲点办公,全程指导开展学习教育,帮助制定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开展评估。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根据廉政风险的大小、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采取岗位自评、单位评审、县局审核模式,分为“一级(风险级别很高)、二级(风险级别较高)、三级(风险级别一般)”分别确定风险等级。其中,民警岗位风险,一级254个,二级71个,三级15个。

三、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加强防控力度。以廉政风险点为切入点建立防范监督机制,以确保权力运行到那里,风险防范就跟进到

那里。一是开展“三心”活动。该局部署开展“知警心、暖警心、聚警心”谈话谈心教育活动。进一步了解全局民警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疏导思想困惑,遏制存在的违法违纪苗头,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减少队伍违法违纪问题发生。二是规范工作流程。按照“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和“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司之职,时有限定之期”的要求,对公安机关的职权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各流程各环节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编制了包括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及相应责任的38项业务工作运行流程图。三是深化政务公开。定期邀请有关单位、廉政监督员及本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联络员召开会议,分析现状,征求意见。采取上网、上墙和走访座谈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对公安职能及履职标准进行公示,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监督,降低公安民警在履职过程中发生的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

四、常态运作,着眼长远,健全长效制度。着重于通过重温制度、完善制度和落实制度,使一项项制度从墙上走下来,一个个文件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长效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一是梳理完善原制度。对全局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彻底梳理,共梳理5大类51项制度,分门别类进行汇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适时出台新制度。对照廉政风险防控需要,出台了廉政风险跟踪管理、预警问责等制度,进行无过错预警或过错预警,并按照“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法有序”的原则,对四类过错情形给予问责。三是加强考评重督导。把廉政风险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7

在公安院校警察公正执法意识培养问题上, 公安法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 公安院校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如何解决公安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仍需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一、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传统的法学教学较为单一的理论灌输型教学模式在我国许多公安院校已有所突破, 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已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

1. 案例教学法被普遍采用。

目前, 在公安法学教学中, 案例教学被普遍采用。案例教学以真实案件为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形式以案说法、以法评案, 帮助学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通过讨论和辩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引入课堂。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是指运用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 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的优势在于, 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 可以突破地域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的限制。目前, 在我国公安法学教育中,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因其直观性、立体性和生动性而被普遍采用。

3. 模拟法庭教学法穿插教学中。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以人民法院已审判的真实案例为蓝本, 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 依据刑事审判程序, 模拟审判案件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学以致用, 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公安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尽管许多公安院校不断推进公安法学教育的改革,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仍然与公安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1. 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目前, 在公安法学教学中, 教师满堂灌的传统讲授法依然是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课题教学中, 教师居于主导者的地位, 教什么学什么完全由教师决定。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法使教师与学生处于相对对立的地位, 师生关系是一种学习上的从属关系。这样一来,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就会局限于教师的讲述和解释, 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该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公安法学教学中, 我们也能看到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如多媒体教学等。但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往往流于形式, 不少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同于电子板书, 缺乏鲜明性、立体性、动感性。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 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投影式表现, 体现不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性、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

2. 重课堂, 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的公安法学教学, 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方式, 将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教师按事先备好的教学内容, 按课堂教学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 公安院校所有法律课程均是在教室里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即使有实践演练活动, 基本上也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很少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公安院校通常都建有模拟法庭, 但利用率不高, 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开展一次模拟审判活动, 不能达到综合演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学生假期见习采取放羊的方式, 由于没有有效组织和管理, 有些学生假期根本就没有到见习单位见习, 从而使假期见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 实习环节单一且流于形式。

实习环节是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公正执法意识的重要实践过程。但目前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学生实习的地点通常安排在各级公安机关, 实习的重点是公安业务知识的检验和运用。由于实习部门单一, 且公安机关注重的是公安业务知识的训练, 因而这种实习对于促进法律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结合, 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司法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少帮助。此外, 学生实习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学生通常是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实习, 时间通常在3个月左右, 但这3个月实习期间还不能完全保证。因为在这期间学生还必须要完成毕业论文, 看书复习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样一来, 学生无法安心搞好实习, 致使实习流于形式。

三、警察公正执法意识培养路径

1. 应将公正执法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

公安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懂法律的公安专门人才,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 他们素质的高低和执法效果直接影响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作为一名警察, 如果不具有公正执法意识, 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警察。因此, 培养高素质、懂法律的公安专门人才, 是公安法学教育的使命。国外警察教育也非常重视公正执法意识的培养。在美国警察教育体制中, 设置有警察培训中心, 对警察开展职业教育。在对警员的教育中注重突出敬业精神, 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荣誉展览教育、正反典型教育, 培养警员的“荣誉、责任、服务”意识。德国注重警察公正执法意识的培养, 一些警察学院专门设立有“职务价值”的课程。在日本, 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 都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培训内容。在公安法学教育中, 传授法律知识固然重要, 但核心应是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公正执法意识, 使忠于法律成为执法活动中的一种信念。对一所公安院校来说, 培养出来的学生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均强是为“正品”, 业务素质强而公正执法意识弱是为“次品”, 业务素质和公正执法意识均弱是为“废品”, 业务素质强而公正执法意识无则为“危险品”。因此, 公安院校应尽最大努力培养“正品”, 尽量避免培养“次品”“废品”, 坚决杜绝培养“危险品”。要做到这一点, 公安院校就必须将公正执法意识贯穿于整个公安法学教育的始终。通过将一些母校毕业的警察队伍中的反面典型案例引入课堂的方式, 以此警示学生。或者请母校毕业的优秀人民警察回母校举行英模报告会, 以职业荣誉感动和激励学生, 还可以将母校毕业的优秀校友聘为客座教师, 为在校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事后组织专题讨论或举行主题班会, 谈感想或感言。总之, 学校应将培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人民警察放在公安教育的首位。

2. 科学合理设置法律课程。

法律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对培养学生公正执法意识影响深远。对于普通招录的公安专业学生来说, 应注重法律知识的系统性, 法律主干课程必须全部开齐, 因为他们在校学习四年, 在时间上有保障。而作为两年制的改制生不可能开设太多的法律课程。笔者认为, 在改制生法律课程的设置上应注意两点:第一点, 突出重点法律课程。其中《法学基础理论》课必须开出且必须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 因为该课程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法律课程, 在所有法律课程中, 该课程对于学生公正执法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 《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课程与公安工作关系非常紧密, 在改制生中应当开设, 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公正执法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 在军人生源的改制生中, 从公安部确定的改制生开设课程来看, 没有开设《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课程, 而相对比较次要的一些课程如《集会游行示威法》《警察执法战斗法规》等课程却成为了公安专业的必要课程。笔者认为, 这是本末倒置之举。由于改制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 且有许多公安业务知识要学习, 因此, 留给法律课程教学的时间很少, 学生不可能系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因而法律课程教学应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公正执法意识上, 不必拘泥于知识的系统性。第二点, 应保障所开法律课程的教学课时。在目前法律课程教学课时偏少的情况下, 开始几门重点法律课程, 将有些课程加以整合甚至砍掉, 以保证重点法律课程教学课时, 不能蜻蜓点水, 面面俱到。否则学生既学不到法律知识, 更无法培养学生公正执法意识。

3. 强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既是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实战演习, 也是学生公正执法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是目前公安法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传统公安法学教育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首先, 实践课程设置不科学。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 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在一些公安院校中, 有的教师本身缺乏实践锻炼, 实践能力比较弱, 无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因而不太重视实践教学。有的公安院校虽然在教学中也有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 使实践教学停留在形式上。其次, 毕业实习渠道单一。目前, 公安院校实习点均为公安机关, 主要进行公安业务方面的实习。该实习模式虽然对于公安业务知识的巩固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法律知识的消化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为克服公安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必须将实践教学提高到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要根据法律课程的特点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训练大纲, 将较为分散的实践教学课时适当集中, 采取课堂训练与课后训练相结合, 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协调, “教、学、练、战”一体化训练模式。在实习方面, 立足公安实际, 同时鼓励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实习, 多途径培养学生公正执法意识。只有这样, 公安法学教育才能达到其教学的真正目的。

摘要:传统公安法学教育存在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公安法学教育应将公正执法意识培养放在首位, 科学合理设置法律课程, 强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8

6月26日至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根据此前委员长会议建议的议程,审议国务院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报告。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08年9月以来,公安机关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持续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在提高执法主体素质、完善执法制度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管理、规范执法办案场所等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亮点一】

大力加强执法主体建设

1000余万人次参加执法培训;183.3万名民警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

近年来,公安机关坚持把执法主体能力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来抓。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公安部在全警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执法环境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提出既坚持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并在全警开展学习讨论,促进了公安队伍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重大转变,为规范和改进各项公安工作发挥了引领作用;

系统开展全员执法培训——各级公安机关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特别是新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网上培训、实战演练、案例点评、旁听庭审等形式,开展大规模执法培训,累计培训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民警1000余万人次,其中公安部直接调训近3万人次; 全面实行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公安部明确规定,未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的民警不得办案,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类机构和派出所主要负责人必须取得中级执法资格,切实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目前,全国有183.3万名民警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54.4万名民警取得中级执法资格。今年公安部将首次组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

【亮点二】

不断严密执法制度

制定29万字《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发布330余件规范性文件

为有效解决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公安机关不断完善具体执法制度。公安部根据行政强制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制定、修订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和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23件部门规章,制定了29万字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发布了有关“巡逻盘查”、“现场处置”、“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重点环节的330余件规范性文件。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执法实际,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了受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等一大批操作规范。据统计,仅省级公安机关就制定了2800余件规范性文件,有效规范了民警执法活动。

【亮点三】

构建执法管理体系

全国95%的县级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98%的派出所配备了法制员

公安机关借鉴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做法,探索建立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源头管理——全面推行重大案件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制度。在一线执法单位派驻或配备专兼职法制员,作为执法办案的“质检员”,建立起保障规范执法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国95%的县级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98%的派出所配备了法制员;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坚持日常考评、阶段考评与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强化对执法重点环节、执法安全等情况的考评,注重民意导向、社会评价。建立个案评查制度,强化日常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过错;

加强问题管理——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执法办案场所安全隐患、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对发现的执法问题查找原因,严肃查处,警示全警。例如,2011年3月至12月,全国公安机关专项整改涉案财物管理问题,建成规范化涉案财物保管场所2.6万个;

强化外部监督——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依法向社会公众和特定对象公开执法的依据、流程、进展、结果等信息。各地公安机关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公共媒介,公开执法办案信息,提供在线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有关业务、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开门评警”、看守所向社会开放等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亮点四】

规范化改造执法办案场所

全国90%以上的派出所完成了功能区改造;建成市县级办案中心3481个

为解决执法行为随意、执法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

首先,按照接待群众、办案、内部办公和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设置和管理,办案区与其他功能区实行物理隔离,安装可覆盖全区域的电子监控设备,按照执法办案流程设置各功能室,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其次,加强执法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后,一律进入办案区,并对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目前,全国90%以上的派出所完成了功能区改造,市、县级公安机关建成供各办案警种共同使用的办案中心3481个。规范的场所设置和严格的场所管理,有效推动了民警规范执法的习惯养成。

【亮点五】 积极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

全面实行执法办案六大新机制

各地公安机关开发应用省级公安机关统一的网上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全面实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卷宗网上生成、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档案网上形成”的执法办案新机制,案件信息必须录入网上办案系统,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缺失任何一个法定步骤,下一个步骤就无法进行;为一线民警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对接处警、现场勘查等执法现场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对执法办案场所、巡逻车辆、110接处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信息化手段应用显著提升了执法办案效率,强化了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

【亮点六】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2012年执法考评优秀单位比例比2008年上升11.4%

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公安部在总结推广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经验后,又确定建设成效明显的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为“领头羊”,先后命名两批全国执法示范单位,树立了一批既有基层一线点上,又有省、市一级面上的先进典型,使各地公安机关和各警种都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执法标杆,有效引领、带动了公安执法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浅议公安边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篇9

执法是公安边防工作的生命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边防工作的总要求。在公安部党委提出的“三项建设”中,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核心任务。在当前新形势下,现代公安边防管理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如何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增强和社会透明度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公平公正提出了热切企盼。因此,我们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执法环境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新期待,在提高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 “五个关键”

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必须把握“五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要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广大边防民警要深刻认识到执法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三项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工作中要做到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第二个关键是要严格落实执法规章制度。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在于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落实好今年以来推出基层领导办案、领导集体研究案件、加强案件审核把关等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坚决肃清执法不严、执法随意和执法不规范现象。第三个关键是要提高全体干部民警的执法素质。执法素质

不行根本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影响公安边防执法实效。第四个关键是要严格执法监督考核。要先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法制部门要牵头组织好执法质量考核,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第五个关键是要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也是对广大边防执法民警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五抓五促”

(一)、抓教育促认识提高。高度重视对干部民警执法思想的教育,把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转变执法作风作为推进公安边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通过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教育广大边防民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真正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民警心中,落实到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执法环节上,坚决杜绝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发生,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积极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和谐社会的形成。

(二)、抓制度促行为规范。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深入研究,紧贴执法实际,突出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了覆盖各个执法环节的程序规定和标准。加强以工作流程管理为主的执法制度建设。紧紧围绕接处警、受理立案、涉案财物管理等影响案件定性处理、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和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执法环节和执法流程,结合工作实际,对《接处警工作

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拘留执行工作有关问题》、《关于依法规范办理吸毒案件有关问题》、《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执法执勤规范法规进行学习,以此指导边防民警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防止边防民警执法办案的随意性。

(三)、抓培训促素质提高。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民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学习和培训,保证干部民警的法律素质与其承担的执法任务相适应。新上执法岗位的民警,进行岗位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的学习培训,使其懂得岗位中最常用的法律知识和工作要求,增强适岗性。办案能力较弱的民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行菜单式培训,并逐一落实师傅带班,促使他们学习执法办案业务,尽量减少民警不会办案现象。定期学习执法办案业务,通过日常汲取法律和执法技能知识,引导民警在干中学、学中干,使执法岗位练兵正常化、制度化。

(四)、抓审核促办案质量。突出个案质量把关,对每一起案件的每一个执法环节全过程落实工作责任,保证案件件件过关。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制度。案件审核坚持“谁审核,谁负责”、“谁审签、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审核责任制,在审核中发生执法过错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审核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

(五)、抓监督促执法公正。为防止边防民警发生渎职、侵权、徇私枉法、以权谋私等严重损害公安边防执法形象问题的发生,规定必须进行个案监督,并定期进行反馈、通报。同时,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等活动,通过公开接访、上门走访、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向

实现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篇10

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出路初探

颍上县公安局刘晓华

【摘要】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使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切实解决了影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环境。

【关键词】执法规范化机制执法制度

一直以来,执法工作被认为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这项工作年年讲,月月谈,天天抓,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级领导和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乃至整个“三项建设”的进程。在此,笔者结合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实际,对当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试做初探。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从执法主体上看;

1、部分民警的执法素质不高。当前,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执法形势,作为公安民警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才能履职尽责。然而,就基层公安机关执法民警而言,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等问题还较为普遍的存在。在执法中,有的民警虽然从警多年却连一份像样的笔录都做不好,在面对犯罪分子狡辩时,说不服犯罪分子,不能做到斗智斗勇,不会审讯。有的民警一年下来,办不了一起合格的案件,存在不会调查取证,不会做卷宗材料等问题,对于自己受理的案件,能推就推,能调就调,实在调不了的,也是找各种借口搪塞了事。一旦引起了受害人的上访,才发现手里只有几分笔录,未立案,未调查取证,缺少大量的材料,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给当事人抓到了把柄,使我们的执法陷入被动境地。

2、民警的规范化执法意识不强。表现在:(1)、程序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执法实践中重实体而轻程序。比如,在办理涉及多名当事人的行政案件中,有时未按规定安排两名民警共同办理案件,导致笔录中出现同一 1 /

5民警、在同一时间多头办案现象,成为当前行政诉讼中原告律师最容易指责公安机关违反程序执法的问题。二是注重案件大程序,忽视具体执法细节中的小程序。如在一起故意伤害治安案件卷宗中,自始至终未说明行为人作案工具——菜刀的去向,但在物证照片中出现了菜刀。那么菜刀是如何提取的、程序是否合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极易引起律师关注,甚至导致行政诉讼败诉。(2)、时限意识不强。《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办案程序和工作规范对办案时限做了一些增改,而我们在执法实践中执行不到位。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公安部《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规定,第一次调解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再次调解需在第一次调解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执法实践中,严格按此规定执行的案件很少。经调查,有的民警不知道调解还有期限规定,认为在办理治安案件期限内完成调解就行。有的案件明显几天内就可调解,办案民警却没有及时调处。这显然违背了立法原意,没有体现人性化执法效果。

3、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情况严重。有的办案单位有案不立,立案不侦,候而不审,随意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的办案单位之间推诿扯皮;有的办案单位和办案民警插手经济纠纷,染指工程建设,牟取不正当利益,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4、执法过错时有发生。刑事执法中,在强制措施使用、调查取证、涉案物品管理、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行政执法中存在传唤或拘留后未依法通知家属、告知权利不规范、调查取证不全面、违反规定延长拘留期限、法律适用不当等问题。

(二)、从执法环境上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步推进及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因拆迁安置、土地征用补偿等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逐渐增多,并呈现出案(事)件背景复杂化、引发根源多样化等特点。在案(事)件发生后,各种人情网、关系网干预基层公安机关正常执法,使案件本该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却因案外因素阻碍了案件的办理。如某派出所曾办理一起殴打他人案件,一浙江开发商在某县城北新区购买了几处门面房对外出租,由于之前该开发商曾欠其中一承租人工程款,在某日该开发商去

向该承租人索要房租时,因言语不和便大打出手,将承租人殴打致伤并将商铺玻璃砸烂。案件发生后,县里相关政要打招呼的、说情的,纷纷给公安施加压力,使本来该按照正常程序办理的案件陷入被动状态。

另外,近几年在公安执法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责任而轻法律培训,重执法检查而轻执法指导,重下压指标而轻执法保障的明显偏差,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离岗培训等刚性措施,导致一线执法办案民警在无形中产生了“危机四伏”的感觉,执法如越雷区,随时都有可能在无意中犯错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无限度的承诺,群众对警察的要求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一些群众只要求警察无条件服务,却不对民警执法行为依法配合和谅解支持,稍有不满,就对民警加以指责甚至攻击,执法工作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近年来袭警和恶意控警案件不断发生,而民警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忍气吞声。在这样的执法环境下,基层民警形成了强烈的思想困惑,在心理上对执法工作产生了一定恐惧和畏难情绪。

(三)、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求公安机关更有效、更及时地维护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秩序,要求民警在履行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更体现法治化、人性化,但由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时难以用法律来调整。特别是部分法律法规规定得过于笼统或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不具备操作性,使得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难于把握。如对醉酒人的约束问题,法律法规对约束的“度”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不约束会影响或威胁到他人人身安全,甚至会扰乱公安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约束则动辄导致民警被投诉。因民间经济纠纷而到公安机关寻求解决或在一般伤害案件及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处理工作中经公安机关调解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受理单位理应告知当事人双方到法院起诉,但在实际操作中群众大多不愿到法院提起诉讼,而习惯到公安机关缠诉缠访。

二、探寻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实出路

针对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转换执法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子,以促进基层公安机关执法水平的整体提高,执法形象不断完善。

(一)、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切实提高执法水平。

1、转变执法理念。执法观念的转变是一场除旧布新、鼎新革故的革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凸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和思想保证。执法观念的转变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益的根本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在全体民警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入开展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群众观念教育,始终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在执法办案中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竭尽全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加强执法培训,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解决执法问题的重点在于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而提高素质的关键在于抓教育培训。所以,要加强执法民警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对新颁布的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安机关新的执法规定,要及时的对民警进行培训,确保新的法律法规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要利用好现场庭审直观培训、案例剖析警示培训、网上学法自我培训等有效方式促进民警的预警处置能力、现场勘查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审查办案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有效提升民警整体执法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科学的执法考评体系。基层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的执法考评体系,出台工作激励机制,严格执法纪律,落实奖惩措施,将工作考评与干部人事、奖金、表彰奖励挂钩,督促基层公安民警一心一意抓好本职工作;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加快网上办案和网上执法监督的步伐,减少隐瞒案件的发生,增加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加大公安执法的监督力度。

(三)、注重工作实效,落实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环节。针对当前落实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要对原有的执法制度进行全面归纳梳理,紧紧抓住接警、受理、立案、调查取证、伤情鉴定等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执法环节,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各执法环节程序性、主体性的制度和规范。对原有的不够具体明确的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对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进行修订,对规范执法行为中的空白点要及时补充完善制度,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执法管理制度体系,将公安机关的每一个执法行

为、每一个执法活动都纳入到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从源头上杜绝执法的随意性。

上一篇:关于高中寒假日记下一篇:毒品预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