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馆调研报告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南京市博物馆调研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南京市博物馆调研报告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

摘 要: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是当下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民俗博物馆在保存与保护民俗文化的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秉持整体性、活态性、原生性等原则以多种手段全方位地保护民俗文化。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案例分析,对该馆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优势、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基于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开展全方位工作等。本次研究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工作开展打下重要基础。

一、民俗文化遗产基本属性

从中华民族形成及文明传承的角度来讲,民俗文化主要是指我国人民受长期历史影响与地域风俗形成的特有的生活习俗与生活习惯[1-2]。不同于以知识分子、学者等专业从事文化生产与传播群体为代表创造的精英文化,民俗文化根植于民间,由广大民众在生活中创造,伴随着人类的繁衍一代代传递人类的文化基因。从地域学、民族学角度对民俗文化遗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我国民族形成、发展演变、各地域百姓生活习俗与历史文化背景等,也对研究中华民族起源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動作用。

民俗文化遗产不是单一片面地简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及生活演变的必然产物。其特点如下:第一,具有历史性特征。民俗文化起源于漫长的历史长河,经过历史磨砺,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并见证了当时大变革下的历史背景[3]。第二,具有地域性特征。地域性是民俗文化遗产内容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其主要特点。地域性主要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条件与地理特征鲜明,不同地域条件造就了不同民俗文化特征,如云南、陕西、宁夏、浙江、广西、广东等皆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形式。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种类诸多,造就了我国多文化、多风俗的大繁荣局面。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不是片面的内容体现,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通过对相关史料及信息研究发现,民俗文化遗产按其地域可以分为西北系、江南系、东北系、川蜀系及中原系。例如:西北、东北具有的特色传统文化形式包括剪纸、泥彩、木版年画等;中原地域的特色传统文化形式主要包括民间皮影、石雕、泥人等。民俗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点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多群体的融合及团结,而文化的形式还会随其地域之间的差异化,产生不同的特色效果,丰富了文化的形式种类,体现了国家及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第三,具有传承性特征。民俗文化遗产得以发展主要是由于持续沿袭与不断传承,这也是民俗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到今天的重要原因[4]。民俗文化遗产传承方式众多,主要包括媒体、旅游、博物馆、原地风俗习惯保留、文化宣传、教育教学等。因此,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性特点尤为明显[5]。

二、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优势分析

(一)馆藏内容综合性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自身优势主要在于对物质文明、非物质文明遗产内容的全面保留,将民俗博物馆的综合性、功能性、传承性充分发挥体现。物质文化形态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互相融合、促进、互动。其中,民俗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物质文化形态遗产的内涵与精神呈现。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对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以“全面性、综合性、涉及性”为主。例如,该馆“金陵工巧”展示区域中除了展示南京古镇建筑、复古风景以外,还设计了诸多民间艺人为参观者进行各种特色绝活展示的项目。民间技艺是民俗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通过民间技艺活体方式高度复原与呈现,让参观者对南京民俗文化产生沉浸式体验,其影响面与传承意义颇大。另外,在物质文化形态遗产与民俗文化遗产融合中,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也树立榜样作用,将 景点、古迹、文物、建筑等进行有效利用,将民间技能、民间习俗、特色文化等进行融合,体现了民俗文化遗产与物质形态遗产的综合魅力。

(二)陈列手段多样性

在民俗文化遗产陈列展示方式的选择中,南京市博物馆主要采用动态、静态相结合手段。陈列展示方式对博物馆进行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十分关键,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地对陈列展示进行设计、布局,一直是诸多博物馆工作人员研究问题之一。南京市博物馆突破传统固定思维,打破博物馆原有展示方式的局限性与传统性,结合动态展示与静态陈列方式,使两者互相促进,多维度呈现南京民俗文化。其中静态陈列方式主要体现为民间艺术作品展示、文字内容设立、平台搭建等,例如,甘氏家族历史展中以图片文字结合展示甘氏家族沿革,以用具物品立体直观地展示日常生活,以城南老街街景模型展示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等。动态展示方式主要体现为民间技艺、舞剧、戏曲等的现场演绎,并引入多媒体手段如动漫、计算机、网络、语音等与参观者实现交互。例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通过采用方言朗诵形式,将市井人物展区的吆喝声、民间叫卖声进行现场呈现,让参观者感受到身处南京井街头的氛围意境,这种极具感官刺激的形式展现提升了参观者对民俗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南京民俗博物馆通过多样性的陈列手段加强对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效果,将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立体、三维、鲜活地呈现给观者。

(三)传承人保护典型性

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性与关键点不在“物”,更在于对传承人的保护与保留。基于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出台相关保护法案及相关条例,并将传承人、技艺人列为保护重点对象。通过对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走访调查后发现,南京民俗博物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及非物质文化保护法案,对具有一定民俗文化价值的传承人、民间技艺人等进行了有效保护。如为文化传承人、民间技艺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其可以在安定生活的同时自由地进行艺术研究、文化展现、技艺创作等,一方面保护了民俗文化遗产的实践工作,另一方面满足了民俗艺术与民间文化理论学术研究的要求。很多技艺人、传承人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平台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提升了民俗文化遗产的造血性与创新性。同时,这些民间艺人与传承人也将其自身技艺、能力传承给新一代年轻人,起到了传帮带的实际作用。

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中存在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虽然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工作开展中取得较大成绩,但问题性、弊端性也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博物馆宣传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以及对民俗文化遗产的发展性保护不足。

(一)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中形成的生活智慧,由民众世代承袭,并因人类对于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景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社会功能的文化现象,群体性认同是民俗文化的土壤。因此通过宣传民俗博物馆以提升民众对于民俗文化的参与度与认知性是推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的重要基础,缺乏有效宣传就会对活态化传承形成阻碍,可见有效提升宣传力度是促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生存发展、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向。

(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通过观察、记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并对参观者访谈后发现,该博物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依然有待提升。博物馆的重要核心为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讲解员、引导员、服务员等。问题如下:第一,工作人员普遍对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实质性、重要性、发展性缺乏深入了解,工作主动性欠缺,让参观者感到不适。部分讲解员业务能力不足,对民俗文化尤其是民俗艺术缺乏专业性研究,讲解过程中过于空洞与机械化,无法让参观者产生探究乐趣与认同感。第二,服务人员缺乏与参观者进行主动沟通,认为只要做好等待式服务工作就可以,而不是从服务本身出发入手,无法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从游客兴趣入手,对民间技艺、活态展现等不了解、不掌握,无法对参观者进行介绍讲解,导致诸多工作开展受限。

(三)发展性保护不足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目前的展览内容、展览方式与对传承人保护措施可以满足当下保护工作需求,但通过深入分析与走访调查后发现其缺乏对民俗文化遗产尤其是民俗艺术的发展性保护,具体如下:第一,过于满足现状,不能从大战略、大发展角度出发,缺乏对优秀民间艺人及传承者的继续挖掘,若长期发展将使部分民俗艺术陷入人亡艺绝的无奈境地。第二,缺乏对民众关于文化认同性的引导。通过访谈发现,参观者普遍对馆内文创品单一与缺乏民俗艺术品参与性制作表示不满,希望能在参观中亲身体验民俗艺术的手工制作技艺,并购买到具有地方特色、创意与文化色彩并重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

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首先要提升对南京民俗文化及民俗博物馆自身的宣传力度,首先,应该从当下百姓对娱乐休闲形式的认同与喜爱入手,将民俗文化遗产进行娱乐式宣传,吸引参观者眼球。例如,在民间技艺宣传方面,可以采用体验、竞技等方式让游客参与进来。游客通过积极参与,体验了娱乐氛围,且增进了对南京地方性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进而增加民俗文化的群体认同度。其次,需要加大对媒体平台的有效利用,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展现及宣传形式。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要对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积极应用,将民俗文化遗产内容制作成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三维光影技术等,将其特点与技艺进行丰富多维化的展示宣传。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文化传承与延续的实际功效。

(二)提升工作人員综合素质

博物馆需要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巩固与加强工作人员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作用性、功能性,具体如下:第一,提升讲解员的专业度。讲解员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基础核心,也是对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传承的重要推动者。因此,基于该现状,可以从讲解员本身入手,提升其专业性、理论性、内涵性。定期、定时举行相关业务培训,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知识掌握、讲解理论技能、临场能力发挥等。第二,提升引导员的服务意识与知识含量。可以通过定期、定时对引导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意识,加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效能与引导技能,为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发展眼光开展全方位工作

推动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将文化置于生存发展环境,使之永续生存下去。

第一,寻找源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我国旅游产业日益发展,可以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进行文化产业链打造,例如,对南京市花梅花进行有效使用。南京民间植梅与赏梅历史悠久,历六朝一直延续至今,每年三月的梅花山赏梅已成民间习俗,并越来越多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前来观赏。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可将梅花符号、赏梅佳地、咏梅诗文等进行文化产业包装,形成文化空间的宣传展示,让更多的年轻人及外国友人进行体验参观,对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行全面体现。对其进行包装设计不能以单一片面的形式化开展,一定要从民俗文化遗产活态表达意义出发,将该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形式展现出来,如与梅相关的器物、文字及生活方式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多媒体应用,将其文化形式进行多元化包装及元素融入,让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南京文化古韵。

第二,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打造商品产业。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在市场经济及商品经济的当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将民俗文化遗产进行商品化包装对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十分必要。在进行包装过程中必须强调民俗文化的精神实质与视觉传达,将符号与商品进行融合,如赏梅习俗的文化传统、地方特产、相关历史书籍与诗文佳作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南京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第三,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很多民俗文化遗产的消亡,主要是因为展示空间与舞台缺乏,以及生活土壤的消失。基于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影响,对其进行主题活动及舞台展现十分必要,南京民俗博物馆需要发掘民众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将民俗文化真正还之于“民”。如可结合赏梅习俗,将南京地方戏、秦淮灯彩等民俗艺术进行舞台展现及文化表达,并通过主题文化活动吸引更多民众置身于民俗文化氛围当中,使民众体会到民俗文化艺术蓬勃的生活气息,获得热烈喜庆的精神享受。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具备馆藏内容较为全面、陈列手段较多样、传承人保护有效的优势,但同时存在对地域性民俗文化与博物馆自身宣传不足、馆内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欠缺以及对民俗文化遗产的发展性保护不足等问题,最终从多方面、多角度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

随着我国民众的民族文化自觉程度提高,民俗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关注。民俗文化根植于民间生活土壤,生活性使得民俗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伴随着人类的繁衍传递中华文明的基因。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务必要将其置于生存发展环境中,真正回归于民众生活中,才能使之永续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妍,张婕.基于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下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研究[J].包装工程,2019(4):204-208.

[2]余继平.基于传承人本体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初探:以武陵民族地区为例[J].四川戏剧,2012(6):102-105.

[3]沈海军,马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活态传承的可行性研究:以无锡留青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30-132.

[4]余继平.基于传承人本体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初探:以武陵民族地区为例[J].四川戏剧,2012(6):102-105.

[5]和艳,易娜,龙运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展示研究:以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青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3:1120-1130.

作者:周艳

第2篇:南京钢铁博物馆:高炉的背影

“钢铁脊梁”

在南京江北,从九龙路往北走,向东北穿进幸福路,沿途都是已经粉刷过的老小区,一路可见许多头发斑白的老人。小区的名字很整齐,“南钢一村”“南钢三村”“南钢四村”;老人们也很整齐,排排坐在花坛上闲谈,不知道在聊些什么。幸福路两旁栽满了梧桐,这个季节,叶子还是泛青的,遮住了秋老虎的余威。走上几分钟,就能看见路北面的南京钢铁博物馆。

南京钢铁博物馆记录的是钢铁产业史。再往细处说,它记录的更多是1958年至今,博物馆所在的霸王山山脉上南钢集团(原南京钢铁厂)的历史。南钢的发展史足以称得上是南京的钢铁产业史。我们所看到的高楼、隧道,所见到的卫星、火箭,无不与钢铁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来看,南京钢铁博物馆记录的不仅仅是产业史,它浓缩了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故事,是不折不扣的当代文明史缩影。

扬子江畔的高炉

江北的冶金文化源远流长,棠邑(六合)先民已经会竖炉制作,鼓风送氧。在国家博物馆里,还珍藏着六合出土的东周时期的生铁丸。博物馆的解说员孙妮介绍道,她1986年进入南钢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后来在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工作到退休,如今又回到了南钢,因为她割舍不下对这里的情怀。“生铁丸就是炼出来的含碳量较高的铁材料。”孙妮解释道。尽管很早就出现了冶炼技术,但直到民国时期,我国依然没有发展出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四年的解放战争,钢铁工业更是荒芜,年产量甚至不足许多西方国家的零头。新中国成立以后,冶金工业部总结时是这样说的,“我们面临着在战争废墟上励精图治的现实。”

现实是残酷的,但可以去改变。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博物馆里,周恩来总理作的《国务院关于南京钢铁厂设计任务书的批复》赫然陈列,也正是在这一年,长江北岸卸甲甸的霸王山上,迎来了一批斗志昂扬的建设人员。“我们南钢人都叫这一批老人为‘老五八’,他们在这片山路崎岖、杂草丛生的地方,喝沉淀的江水,吃着粗茶淡饭。但他们不仅扎下了根,还播下了种,建起了厂房,修起了高炉。”正如孙妮介绍的那样,隆隆的开山炮和镐凿钎挖磨平了霸王山主峰的脊梁,扁担箩筐手提肩扛,扛走了林家山和庙儿山。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循环,这座山传说是项羽驻足的地方,却在千年后被另一群传奇覆盖。而后者是普通人的传奇,孙妮说,当时工厂的人员多是复原退伍的军人和刚刚从冶金学校毕业的学生,南钢的历史由他们开启。

南京钢铁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展览墙上,一张泛黄的《新华日报》吸引了人们的眼光。1959年7月31日的头版头条上,《我省炼铁工业跨入现代化生产行列南钢第一座255立方米高炉正式生产》的标题就占去了四分之一的版面。炼铁2号高炉点火投产,熔炼的铁水汹涌倾泻,这不仅是南钢的第一炉铁水,也是江苏省第一炉铁水。当通红的铁水滚滚而出时,许多“老五八”们都流下了眼泪。这些眼泪是他们吃过的苦,也是他们感到的光荣。四个月后,炼铁1号高炉也在扬子江畔挺立,长江上空的云好像有一半是从高炉里冒出去的。

钢铁的脊梁

高爐出铁,是炼钢的第一步。在博物馆的图片展陈里,1960年2月,第一炉钢脱模的照片摆放得格外显眼。尽管是黑白色调,但观者仍能够感受到金色瀑布般的钢水,泻进钢水包被迅速浇成钢锭的情形。厂里人们的热情和厂外飘洒的白雪交织,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正是这样一块块6寸的钢锭,半年后变成了小轧车间里的钢材。

转身进入大厅,整张墙面上都是黑白的光影,从创业者肩抬手搬从江边运送铁矿石,到第一炉钢冶炼,再到特殊历史时期南钢停产又恢复生产,光影墙停留在1978年。光影墙下的各类展陈文物,同样停留在了1978年的轨道上。

这一年,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十里钢城,南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在探索中,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就像潜藏在心底的种子遇到和煦的阳光,总会从地底冒出来一样。当时的一张照片成为南钢人心底的“精神图腾”。五个小伙子戴着安全帽,赤裸着上身,背对着镜头,望向锅炉。他们饱满的肌肉线条硬朗,就像钢铁浇筑出来的雕塑。旁边一米多高的中华质量鼎仿佛在告诉人们,就是这些人用坚强的意志铸就了南京钢铁的品质。孙妮介绍,这幅图被称为“钢铁脊梁”。

从最初挑起一筐筐石头、垒起一座座厂房的“老五八”们,到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充满能量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托举着南京的钢铁脊梁。南钢新产业集团宣传干事范汝友笑着说:“现在可不能光着胳膊进厂房了,都需要整整齐齐穿戴好劳保用品才行。这是基础要求。”孙妮指着旁边炼钢炉钢花四溅的照片附和道,这些场景如今见不到了,高科技的力量正在取代传统的血肉之躯。我突然想到了幸福路上穿戴整齐坐在路边的白发老人们,或许他们就是当年照片里的人吧。尽管时间削弱了他们健硕的身材,但没有辜负他们建设祖国的赤诚之心。机械臂用更大的力度承载起南京钢铁产业更繁荣的今天。

高炉的背影

从博物馆窗口向外望去,看见的高炉最少有炼铁2号高炉十倍的容量。它们矗立在那里,在它们的背影之下是一个个更高大的身影。在博物馆的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能够看到钢铁科技发展的洪流,与钢水涌流的速度一样势不容缓。

呈现运送铁矿石场景

汽车用各类弹簧钢

钢轨组件

矿石标本

博物馆的展陈室里还摆放着“华龙一号”的模型。在这座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中,福清5、6号机组和防城港3、4号机组就使用了南钢生产的4600吨核电用钢。在钢铁产业科技的发展中,南钢功不可没。孙妮指着一座大桥模型,告诉我们: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境内,屹立于桑加大峡谷藏木水电站上游库区,横跨水深达66米的雅鲁藏布江,而这座全长525.1米、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最高水平的大桥,正是由南钢提供的钢材建成。“这是中国首座免涂装耐候铁路桥,南钢研发的钢材可以实现50年免涂装、免维修。”孙妮说,这座桥看上去的红色并非染料的颜色,而是南钢特种钢材在高原地区氧化后为大桥覆盖上的一层红色保护膜,“这种钢材是南钢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成果的体现。”我好奇地问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否也用了南钢的钢板。孙妮遗憾地摇了摇头,特殊的历史节点,南钢并没有为自己城市的跨江大桥提供材料,这也是南钢的遗憾。但是这份遺憾在2016年开始的南京长江大桥长达27个月的维修中得以弥补,孙妮说:“全部钢板都由南钢提供。”

南京钢铁不仅撑起了超级工程,同样铸就了大国重器。作为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开采平台,“蓝鲸1号”如今正在祖国的南海上开采可燃冰,其使用的高强海工板也来自南京。在陈列室里,一组组钢轨组件,一件件汽车弹簧钢,看似不起眼的它们构筑了京沪铁路的基础和重型汽车的基石。南京钢铁已然迈进了科技的前沿。这也是时代的发展痕迹。在博物馆的监控视频里,能够看到南钢原料厂、中棒厂轧线、中厚板卷厂和水厂一中心机房的景象,科技赋能让我们只看到两位工作人员正在作业。范汝友介绍道,随着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倡,南钢成立了新产业投资集团,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行转型、升级,而且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也正转向新产业领域。

从南京钢铁博物馆走出来后,每个人都会对南京钢铁重新有所定义,正如不远处的高炉可能会成为背影,但它绝不会是历史的余晖,而是另一次日出的朝霞。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 文心

作者:韦浩刚

第3篇:浅析南京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摘 要:工业遗产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工业、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工业遗产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本文从南京工业遗产旅游入手,主要分析了以博物馆作为模式,对南京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工业遗产;旅游;南京市

1 南京工业遗产概况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在工业遗产方面南京拥有众多老牌大型国企,金城、晨光、熊猫、南汽等,它们拥有占地广阔的工业厂房,其中不乏近现代建筑的优秀之作。

南京下关地区在近代城市发展中,有火车站、码头,是近代物资流动的重要关口。下关肉联厂的“和记洋行”建于上世纪初,是英国在华投资办厂的较早实例之一,已经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下关火车站,始建于上世纪初,拥有建筑大师杨廷宝的优秀作品以及“京沪铁路”的双重历史价值,现准备建成铁路博物馆。

金陵机器制造局现为南京晨光集团,现在仍然是国家重要军工企业,受保护的历史建筑仍然处于使用状态,其中民国工业厂房、库房仍然保持了它的原始功能,具备功能保护和形态保护并举的条件。

南京卷烟厂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烟文化馆,浓缩了数百年烟草历史和企业半个多世纪发展史,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烟标、烟具,制作了南京卷烟厂厂史资料和图片,可使游人全面了解烟文化。

2 南京市博物馆模式工业遗产开发

(1)“和记洋行”建于1912年,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工业企业。也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从一个小型肉蛋加工厂发展为占地40公顷的“荚商和记有限公司”,最多时雇佣工人50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投资1000万元建成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1996年组建天环(食品)集团。和记洋行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它又是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基地之一。1925年为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和记洋行5000多名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罢工。1982年被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和记洋行通过保护和挖掘历史资源优势,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组建了博物馆。借助下关建立的老工业企业留下的文献资料、实物等内容充实扩大展览内容,并运用生光电等现代化手段,集中展现下关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与内涵。融文化教育与科学普及于一体,让人们在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发展史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2)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我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由当时两江总督李鸿章于1865年建造,历史遗留下来的7幢清代建筑,27幢民国(建国)建筑已被列入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是《政府规划》重点规划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是南京市都市产业园十大重点推进项目之首。

现在成为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园,已建有一个小型航空博物馆,以清代老厂房作为依托,展览晨光(金陵机器制造局)航天业发展的历史。但现有的博物馆的内容有待丰富,规模也可以扩大,展示南京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晚清和民国建筑的风格。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员编制的《南京市外秦淮河规划》中,提出复建位于金陵机器制造局遗址西北面的大报恩寺塔,并将其与制造局遗址连为一片,形成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游憩场地[1]。把晚清时的工业厂房建筑开辟为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以便更真实的传承场地的历史文化。经过改造赋予新功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发展方向,即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可才按新功能使用。

3 南京市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建议

(1)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尽管南京一些开发较早的工业企业,在工业遗产旅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多数企业仍认为企业是生产制造的场所,旅游活动是“副业”,因而对前来参观的游客抱着敷衍态度。要想大规模推进工业旅游,转变企业的观念乃是关键。

从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和资源本身的角度,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不僅有利于改造提升众多老品牌、老景点的综合影响力,而且有利于工业等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各工业基地的品牌和知名度,同时又能通过旅游开发扩大龙头企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2)丰富产品结构。改变旧思路,形成室内外综合建设,参与性与观赏性产品相结合的开发方案。南京市工业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工业旅游点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旅游通道,旅游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收费问题目前无章可循,使工业旅游产品失去了旅游产品的综合性特点。另外,以开发的旅游活动只是简单地参观工厂,游客参与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没有体现出“游”味。工业企业在旅游购物品开发上意识不强,基本没有辅助出售的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3)形成聚集效应。南京市工业旅游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人才、资源优势,工业城市分布密集,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是我国工业经济重心和近代工业发祥地,发展工业旅游基础坚实,在全国旅游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把自然景观和工业特色穿插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创造出亮点,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可选择集中地区,把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点和自然景观组合起来做成“工业之旅”专项产品,纳入城市旅游线路,使得区内成片,跨区成线,市场做专,形成吸引力。发展工业旅游市场定位还需要准确,市场细分要深化,例如:针对院校学生可以开展以修学、择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针对政府机关可以开展以调研考察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针对投资客商可以开展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工业旅游,还可以与行业协会联合举行以促进交流观摩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等等。

(4)加大产品营销。不断扩大知名度,打造独立品牌,做大做强。要注重发展南京老工业基地的品牌营销,借助现代营销策略方法,提高知名度。如当今人们“怀旧”情结越来越突出,将老工业区进行旅游开发,能满足人们追忆往昔的愿望。

(5)加强创新精神。南京现有大多历史精品文物,都是以“冷冻”形式保护起来,采用消极静态的“博物馆”保护方式,使得老工业园区陷入尴尬境地,要积极的重新利用这些资本,注入新的功能,使之重新拥有活力,同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建筑的空间特征及历史信息,使其周围的历史环境复苏。

参考文献:

[1] 蔡晴,王听,刘先觉.南京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讨——以金陵机器制造局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2] 李蕾蕾,Dietrich Soyez.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J]人文地理,2003(6).

作者简介:禧琳(198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

作者:禧琳

第4篇: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2012 年 5 月 2 日 调研地点: 南京市中山东路 321 号 调研学生: 岳天宁 调研对象: 南京市博物馆

调研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对一些场馆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增加关于陶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馆内珍藏有40余万件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品。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商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隋唐宋元明清的金银器、玉器、瓷器以及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制品,无一不展示出历史文化的进步。陶艺馆与瓷器馆相邻, 位于艺术馆一楼。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既是一部艺术史, 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

内容: 陶艺馆——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 瓷器馆——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与陶瓷艺术课程相关的明清瓷器馆是我此次观赏研究的重点,观看之后对于以下几件陶瓷甚是感兴趣。特此去查看了有关它们的详细资料。

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件梅瓶也不例外。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因此, “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所以十分珍贵。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胎体厚重,器型高大,外壁绘寿山福海纹,陈列于展厅的独立柜中,非常引人注目。是明宣德官窑器中的黄钟大吕之作。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蓝花,而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作为官窑大器,不吝材料,以费料费时的十分少见的蓝底白花来表现,器物外壁,满绘汹涌波涛,并在下腹部加绘山峦叠嶂,寓寿山福海之意。青花寿山福海纹炉的外壁用苏泥勃青料绘画,这是一种名贵的进口青料,其中含有一些铁质,由于用料比较浓厚,瓷胎比较软,所以绘画时会将胎粉带起,而青料浸到胎中,烧成之后的青花,手摸有凹凸感,显得深沉典雅,入瓷三分。站在展厅的独立柜前,转换不同的角度欣赏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会发现它在灯光下,满身的青花,闪着金属的光泽;满炉的波涛气势磅礴,似乎将要涌出。海水中的山峰,渲染出寿山福海的气势,美好的祝福在观者心中激荡。

青瓷神兽尊高27.9厘米、口径13.3厘米,西晋永宁二年。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尊的腹部堆塑神兽,双目突兀,瞠目仰鼻,口含圆珠,绳索状的前掌外翻,后掌下撑,背后有五只小半圆形扁横凸脊,从上至下排列。青釉微微泛灰,釉质润泽,但是由于受火不均而釉色不匀。周身有刻画的蓖纹、戳印纹和堆贴纹,以表示鬃毛、羽翼和胡须。底部刻有“东州”二字。青瓷神兽尊不是一件简单的瓷罐,而是特制的随葬品,是一件绝品,具有神圣的意蕴。这件青瓷神兽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非常具有震撼力。

博物馆内还出展了在南林大校园内挖掘的明代南京锦衣卫夫妻合葬墓,而来的白色陶罐和蓝色梅瓶。蓝色梅瓶价值远远大于白色陶罐,在展览中看到,蓝釉瓷器不愧被称为古陶瓷中的蓝色妖姬,展出的梅瓶口径为4.4厘米,底径10厘米,高26.8厘米,最大腹径达15.6厘米,小口丰肩,色正釉厚,完整而精美,让观者惊艳。梅瓶是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在唐宋年间,当时叫金瓶,是用来盛酒的,也就相当于酒瓶。到了元代以后,梅瓶尺寸变大,级别变高,渐渐成了用来插花的观赏器。

南京市博物馆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参观后收获颇多,了解了许多有关陶瓷艺术的知识。但短短的一个下午还是有许多地方只是粗略的看了下,没有细究,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去多多了解,慢慢学习。

第5篇:南京博物馆实习报告

姓名:曹 青 云 学号:121303202 指导老师:黄维彦

周三上午我们在黄老师的引领下来到了去南京博物院进行参观实习。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深刻的体验了中华文化的瑰丽所在,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精深的智慧。我们从中发现有些东西只有亲自去感受了,才能从中获取感悟。

南京博物院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赞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丰富多彩。

进入展馆后,通过宣传册以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博物院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央博物院,现在是省级博物馆,历时三年重建,去年十一月份重新开馆。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 此次参观使我兴趣最大的是盛世华彩特展馆。对于热爱瓷器的我来说这个展馆让我大饱眼福。盛世华彩特展馆展出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通过我们的观察以及讲解员的说明,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康熙官窑瓷大气,雍正官窑瓷玲珑,乾隆官窑瓷艳丽。这些展览的展品都是流传有序的院藏官窑瓷,它们将清三代的官窑瓷的风格充分表现了出来。我所拍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通过文字介绍,这个转心瓶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这个瓷器色彩鲜艳美丽,光彩夺人,像蓝宝石一般夺人眼球。据了解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可以说中国古代瓷器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各种瓷器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我们流连忘返。

作为一名学艺术设计的学生,我们最关注的当然是艺术馆了。艺术馆里面分为吴为山雕塑馆、历代雕塑陈列、历代书法陈列、陈之佛绘画馆等。

其中陈之佛新时期工笔花鸟特展让我印象深刻。从资料中我了解到, 陈之佛是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理论与实践先驱,20世纪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之一。他的花鸟画继承了宋、元以来工笔画优秀传统,将西画方法与图案规律融会贯通,形成了既有民族传统又不落窠臼的独特风格。此次展览以“新中国、新花鸟、新面貌”为主题,展出陈之佛工笔花鸟画作三十余幅,通过陈之佛画作浓烈鲜艳的色彩、朴实生动的题材以及精致巧妙的构图,在平淡中得新意,习见中得妙趣,化景物为心绪,寓意新中国的万象更新、欣欣向荣。

清新活泼、明净柔和、隽雅淡逸、雄秀健拔、严谨工细等是陈之佛最为明显的基本风格,傅色清丽,以明快、温暖的基调为主。这些风格特点的形成显然与作者温和善良的个人性格、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个人的审美观念有关。其中他展出的作品里,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樱花双栖图》。因为这幅作品色调柔和,绘画内容富有情趣,让我最这幅作品情有独钟。 历代雕塑陈列的展览也让我们大饱眼福。展出的文物有河南殷墟、四川彭山汉墓等等地方考古出土的雕塑作品,也有体量丰伟的陵墓石刻。这些雕塑有的很精细,但是有的似乎并不是那么经过精雕细琢而来,但是仍然让人觉得雕刻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由于时间的限制,没能好好看完所有的展馆,但是其中一个让我觉得很特别的展馆就是江苏民俗馆,这里展示了许多江苏地区的人民风俗,身为一个江苏人,我居然觉得很新奇。这种新奇一方面说明了展馆的设计以及取材很吸引人,也说明了江苏的风俗很有特色,不过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它们对我很陌生,我不曾了解过它们。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节奏的加快,感觉生活也过的特别快,回顾过去的几年,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回忆。我想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多多宣扬我们的文化特色,让我们的文化节日源远流长。

馆内的藏品让我们惊叹,但是这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使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

这次参观南京博物院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它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6篇: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姓 名: 刘 迎 春 班 级: 10港 航3班

学 号: 100630317 指 导 老 师: 李 建 硕

2011年12月29日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

姓 名: 刘 迎 春 班 级: 10港航3班 学 号: 100630317 摘要:

工程地质需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体会大自然地质的精髓。在老师与学校的组织与筹划过后,计划2011年12月25日圣诞节到南京地质博物馆实习。从而让我们从课本做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工程地质的精华! 关键词:

南京地质博物馆 恐龙 岩石 地质 工程 正文:

2011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工程地质实习。目的地南京地质博物馆,风和日丽的这一天在我们的盼望下终于来临了,我深深地记得我6点整就起床了,那一天是我几个月来起的最早的一次,我满载着好奇愉悦的心情坐上了我们本次开往目的地的大巴开始了圣诞南京地质博物馆实习之旅。但当大巴开动缓缓离开学校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情顿时沮丧了起来,我恍然想到两年后我就要这样离开这个学校了,现在我学到的知识还是有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之旅中能否有我的一席之地。在辗转反侧过后,我想开了,这次实习无论是在金钱还是学院的重视程度上,都是很不容易的。我一定要重视这次实习,抓住这次机会,一定要从中学到地质方面的知识。由于早上起的比较早,于是我就在小憩的状态下到达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开始了本次真正意思上的实习之旅。

马鞍山离南京确实很近,小憩一下就到了,下车很快我们就看到博物馆的大门了,左中前方有个牌子印着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字样,进里面去,据说千年老树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看到了树不仅因为它的年代之长久体积之庞大,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它的顽强的毅力!可想生命力是多么的强大!在感叹千年老树的神奇时!

我们来到了地质博物馆新馆,(由于时间太早的因素旧观还没开始开放)进入新馆,首先我们来到了恐龙世界。一进入恐龙世界里的一个放着恐龙骨架的大厅,引入眼帘的是一个炳灵大夏巨龙的骨架。这个骨架整个身体长度约为 28米,是目前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骨架。这一个骨架,差不多横跨整个大厅,它那长12.5米的颈子尤为显得特别,让人感觉好像伸的很远,令人感到又惊叹又畏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大家都很高兴,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在炳灵大夏巨龙的左边一个张着血盆大口、凶神恶煞的霸王龙造型:发达结实的后腿,深灰色的皮肤,尖锐的利齿,犀利的眼神。一副即将冲年前的一天。在这人不由得胆战心摆放着各种各样

向你的架势越到了几亿个展示空间中,最,让惊。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的恐龙化石,及关于恐龙资料的展厅中间的走廊里,走廊两边分别介绍了恐龙的逐渐进化和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等,让我对恐龙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 接下来,我们又观赏了美丽的矿石、化石和有趣的古代生物。让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各种各样奇异的古生物,这里展览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远古动物模型。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洋生物,有巨型海虾、菊石一类,那碧蓝又深不可测的海,竟是生命的发源地。在几亿年前,还有那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耶!接着馆内又如时空隧道,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动物世界,陆地上许多远古动物在玩耍着,有一只叫不出名的野兽全身铺着黑甲,布满了钢角,它摇着尾巴,正撕咬着长长的叶子呢!有种古代孔雀后背的屏儿比现代孔雀更加鲜艳夺目,红红的花纹,青青的边儿,精美极了。此外,那些古河马、三趾马、古象、恐龙也都是十分奇异,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时代随着自己的脚步向前移动,许多猿人头骨、化石展现在我面前,这让我了解古代的猿人也像古兽一样有许多种类和他们的进化史。原来,我以为远古只有恐龙这类生物,不料不论天上地下,还是海洋深处,都有那么多奇妙的生物称霸一方呀!

随后我们在运动地球区域,参观了许多关于熔岩、岩石、地貌和矿物质等一系列的资料。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岩石与矿物质中,每一件都是形态各异,你根本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他们有的像一个迷你型的小山丘,还带着一些不同的颜色;有的像一个鸡蛋似的沉积岩,上面跌这不规则的图形,条纹型的图案‘还有的只有像黄豆那么大的金刚石,它可是所有岩石中最坚固的,而最容易散架的是滑石。这里还有许多的矿物质,气宗我最喜欢的是海蓝宝石。别看它体形小小的一个,但是湛蓝湛蓝的发出那种不想钻石那么刺眼的光芒。据说,海蓝宝石是哟蓝的海底住的一群美人鱼来打扮自己,并在关键时获得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宝石。因此,海蓝宝石又称“人鱼石”。

新馆参观结束后,我又来到了旧馆的中国石文化展厅,我被那些闪烁夺目的钻石珠宝吸引了过去。可以说好多好多宝石,看的我目不暇接,看着眼前的感觉很好,在看看前面的又会有新的发现,感觉更好,看的我兴奋度一波接着一波地高起!看到手镯那一栏我最喜欢阿富汗白玉手镯!那光泽真是玲珑剔透!对于宝石来言那就更不要说了,虽说没有那个美女看到宝石不心动的,我这堂堂七男儿看到它们也是心跳加速,兴奋的不行。可以说没有特别喜欢,只有都喜欢!

总结:

在欣赏一个接一个的惊喜时,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有好多细节都没有看完,说实在的还真有点遗憾!这次实习真的感受很多,第一次与各种岩石亲密接触,看到了断层、褶皱、以及其他和我们相关的地质结构,第一次有十大岩石“亲密接触”。之前只听老师说以及在书上见过,从没有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到,感触很深,收获很大!自然是神奇伟大的,工程地质也是崇高的一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在我们依依不舍中结束了,多么美好的半天啊,感谢老师,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嘛好的实习机会,在这次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好好的利用在以后的工作中!

南京地质博物馆我喜欢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我爱你!更爱你的实习!

第7篇:南京云锦博物馆导游词

南京云锦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云锦博物馆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南京云锦博物馆导游词1

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正以他灿烂的文化,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南京云锦博物馆导游词2

早在放寒假前,我就听说“南京博物院”从大年初二开始实行免费参观,所以我和爸爸、妈妈在大年初三、初四两天一头钻进了南京博物院,穿梭于各个展馆之间,大饱了眼福。

初三下午一点多,我们坐车来到了博物院,远远望去,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看来大家都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先睹为快。刚进博物院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观众的队伍从展馆门口的领票处顺着台阶向下,沿着博物院道路的一侧都快要排到大门口了,两百多米的队伍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真是太壮观了。因为观众太多,所以博物院每过十分钟才放一百位观众进入展馆。即便如此,长长的队伍中却没有一个人拥挤、插队的,大家都安静地排着队,耐心地等待着,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秩序井然。排了大概四十分钟,终于轮到我们了。

我们随着人流,迫不及待地走进展厅,兴致勃勃地观赏起来。只见大厅分成上下两层,每一层有好几个陈列馆。我们在上层依次参观了书画陈列馆、云锦陈列馆、玉器陈列馆和征集文物陈列馆。我对征集文物陈列馆里的文物特别感兴趣,参观了很长时间,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细欣赏,认真阅读文字介绍。特别是小巧玲珑的昆曲玉玩,我看了又看,久久不愿离去。这套玉玩是微型的昆曲道具,有鞋、凳子、灯笼、兵器、书、官帽等等上百件之多。每一件都造型逼真,做工精致,让我百看不厌。虽然每个陈列馆里都有很多观众,但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观赏文物,即使要交谈也是小声地窃窃私语,展厅里非常安静。

正当我看得流连忘返的时候,已经到了闭馆的时间,我真想再多看几眼啊,可是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虽然今天的观众很多,但是我发现无论是展厅的地面还是展馆外的路面都很少有垃圾,大家都自觉地把杂物扔进垃圾箱里,整个博物院绿树成荫,既整洁又干净,让人心旷神怡。

南京博物院的展览真是太吸引人、太好看了,我和爸爸妈妈说好以后要经常来参观。南京云锦博物馆导游词3

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和保护明远楼、飞虹桥等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目前,博物馆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地下科举历史展陈区、明远楼遗址保护区、南苑科举文化体验区。

科举是古代中国,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优秀人才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一个就是南京的江南贡院。而从这里陆续走出的诸多名人更令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蜚声宇内,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

穿过江南贡院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方墨池。汇墨成池的设计理念也正包含了中华上下千年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穿过墨池,我们就来到了明远楼遗址保护区。您现在看到正前方的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就是明远楼。明远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昔日它曾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考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而望,目光如炬。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

在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的就是号舍。号舍是中国古代科举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江南贡院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号舍最多时达到20644间。或许大家很难想象就在这么一间前后不足1.5平方米的号舍里,士子们要足足的考上九天六夜的时间,吃饭、睡觉、考试都在号舍之中。许多考生离开考场后都会大病一场,甚至卧床不起。说到这不禁会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艰苦,为什么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士子前来应试呢?那是因为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通过考试中举做官是所有读书人唯一的道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也就是读书人一生的殷切期望吧!

科举诞生于隋朝,在朝代更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科举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完善。一直到清光绪年间,由于八股取士带来的弊端,使科举制度越来越僵化。列强的强势冲击,西方思想与技术的传播,传统的科举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选拔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人才。科举的废止经历了一个从渐废到立停的过程。这是《光绪帝立停科举上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定上谕,宣布自翌年起停废科举。

科举的时代局限性显而易见,但科举的至公精神却得以延续至今。南京是科举文化的重镇,夫子庙地区历来是江南科举文化的中心,所以在江南贡院遗址上建立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是想以全新的面貌去诠释“天下文枢”文化重镇的含义。

科举制度已成往事,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回忆和反思,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科学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朋友们,人生时时有考试,社会处处是考场,今天的社会已是百花齐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我们都能成为了不起的状元郎!谢谢!

第8篇:南京博物馆导游词电子稿

Nanjing Museum Nanjing museum, first built in 1933 as the National Central Museum, is situated at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Purple Mountain, with trees and flowers around. In 1950, it was renamed National Nanjing Museum. It covers an area of 10000 square meters, and has a rich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mong which many are national treasures. T

The new museum, built in 1999, with modern facilities, is an 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museum. It’s a two-storeyed building with more beautiful settings for cultural relics. The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mean “rich collection and heavenly treasure ” Among the 419000 items, there are jade, porcelain, pottery, silk embroidery, bronze, wood carvings, bamboo carvings, gold and silver wares, paintings, calligraphy, and farming tools. . 南京博物馆,建于1933为国立中央博物馆,是位于南部一侧的紫金山,树木和鲜花周围的。1950,它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并拥有馆藏文物丰富,其中许多是国家的财富。博物馆的设计是由徐金枝,李回拜,梁思成和刘墩镇。我们都知道,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然而,唐代建筑很少被发现。但有些廖王朝(10—12)被发现与研究所中国建筑师。博物馆,有黄色琉璃瓦,是一份廖王朝的宫殿。有坚实的结构和柔和的曲线,美术馆华丽和雅致。

新的博物馆,建于1999年,与现代的设施,是模仿的原博物馆。这是一幢两层的建筑更美丽的设置文物。四个汉字是“丰富的馆藏和天堂宝”。 其中419000个项目,有玉器,瓷器,陶器,丝绸刺绣,铜雕,木雕,竹木雕,金银器,绘画,书法,和农具。

飞云阁

Feiyun Pavilion

It was built in 1838 (the 18th year of Dao Guang Emperor of Qing Dynasty), it has an upper pavilion and lower body and totally made of large blue stones. 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主体用大青方石筑成,上建阁楼,下筑阁洞,浑然一体

竹林七贤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y, Zhulin Literati chose the surpassing as the way of balancing their heart under great suffering and heavy blowing. • 在魏晋之际,竹林文人名士在现实苦难、精神失落等多重打击之下选择超越作为平衡内心的手段。 御碑亭(Royal pavilion)

It was used for gold octagonal, within a stone pavilion and 3.28 meters high,0.64 meters wide and 0.23 meters thick, the monument is engraved with Qianlong„s poem。

亭为八角攒尖顶,亭内有石碑一通,通高3.28米,宽0.64米,厚0.23米。碑上刻有乾隆帝提的诗。

The museum was designed by Xu Jinzhi, Liang Sicheng and Liu Dunzhen. As we all know, the Tang Dynasty architectur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第9篇: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珍贵的文物资源不仅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基础,也是首都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充分把握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对于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促进首都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双赢”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认真总结了“十五”期间本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未来一段时期内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使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本市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总体目标,提出了这一时期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博物馆事业发展、古玩艺术品流通市场建设和管理、文物安全执法、文物保护科研和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在本《规划》的基础上,将抓紧编制工作计划和专项规划,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制定具体有效的保障措施,从而提高《规划》实施的指导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一、北京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十五”规划的落实与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按照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及“新北京、新奥运”的总体要求,全市文物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和完成了《北京市“十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任务,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文物保护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加大保护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城市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北京的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形成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1、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城市建设工作时指出:在加快北京旧城改造的同时,要十分注意保护好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古都风貌,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既拥有现代化新姿又保留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进行旧城改造、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必须使北京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特色和古都风貌保留并延续下去,绝不能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首都北京的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被提高到与发展并重的高度。2005年1月,国务院原则通过新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国务院在《批复》中重申: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城市。强调北京城市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四个服务”的要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旧城整体保护、旧城的保护与复兴、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市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机制保障等具体内容。 “十五”期间,国务院和市政府陆续公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和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实施第五批、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5年底,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历史文化保护区43片,地下文物埋藏区36处。国家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7家。

2、文物保护和修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00年~2005年,市政府决定实施“3.3亿文物保护工程”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拨款6.9亿元用于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0个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项目,带动各区县、各相关单位配套资金50亿元,搬迁不合理占用单位430余个,居民6000余户,13万平方米文物建筑得到腾退、修复,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市长期以来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的局面,而且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土城遗址、明城墙遗址、十三陵德陵、历代帝王庙、永定门城楼、长椿寺、普度寺大殿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已经完成并对社会开放。全市6处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全面修缮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得到抢险加固,故宫午门、武英殿,天坛祈年殿建筑群,黄花城和古北口段长城,颐和园佛香阁古建筑群得到修缮,十三陵康陵、庆陵修缮工程相继完工。

“十五”期间,市、区文物部门积极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进行前期地下文物保护工作。考古调查和勘探面积为512万平方米,发掘和清理了1200座墓葬和5.4万平方米的遗址。先后进行了两广路道路市政工程、延庆颖泽洲住宅工程、圆明园遗址、五棵松奥运场馆、城市轻轨建设等项目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地下文物保护工作也顺利展开。

3、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显现热潮 “十五”期间,全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博物馆建设势头强劲,博物馆数量以每年2到4座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博物馆达到130座,馆藏文物323.8万件(套)。2005年当年举办固定展览206项,临时展览437项,接待观众2923.7万人次,成为北京旅游业的支柱之一。2005年12月19日,位于复兴门外大街、总建筑面积达6.39万平方米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试运营。它以经典的建筑、完善的功能、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博物馆之列,成为目前国内展览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新馆、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天文馆新馆等一批现代化、设施完备、高质量、高水平的博物馆相继建成和开放,行业办馆、私人办馆日渐增多,使北京博物馆众多、特色鲜明的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加强。与此同时,各博物馆不断提高服务和接待能力,内容丰富的文化宣传活动日益增多,中外文物精品、内容形式多样的展览“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更加活跃。

4、文物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五”期间,市人大、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博物馆条例》、《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这些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实施,使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本市文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市、区县三级文物保护体系逐步完善。依照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程序改革的要求,我市落实了文物保护行政管理三级管理体制,即:国家主管机关、市级主管部门、区县级主管机构的管理职责、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公示了审核、审批事项的办理程序,使我市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依法行政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5、古玩艺术品流通市场繁荣活跃

北京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管理较为规范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其经营活动列全国首位。近年来,政府在加强管理、规范秩序、积极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玩艺术品交易业得以快速发展,呈现既平稳发展又繁荣活跃的良好局面。2005年底本市有旧货交易市场11家,文物商店18家,经营体制有国有、股份制和民营个体等方式。古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逐年大幅攀升。据统计,2005年全市45家古玩艺术品拍卖企业共举办各类拍卖达到298场次,成交额为91.6亿元。比2004年的193场和39.33亿元的成交额分别增长了54.41%和132.91%。北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和流通中心。

(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仍然尖锐和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首都北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仍面临巨大的危机和矛盾。在目前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心区功能过分集中,城市功能相互重叠干扰,比较集中的体现在旧城历史风貌的保护与危旧房改造、旧城交通、市政设施及环境亟待改善之间的矛盾。政府管理工作受到各方经济利益发展的限制,城市的管理机制与体制上,缺少解决这种矛盾完整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建设性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2、文物保护资金仍然短缺

目前,本市文物保护单位因不合理使用和占用,致使文物建筑无法得到修缮和合理利用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文物保护单位的搬迁腾退耗资巨大,北京段长城、十三陵整体环境、圆明园遗址等的文物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国家规定的“五纳入” 在有的区县尚未有效落实,部分区县重当地经济发展,轻文物修缮资金的投入,使大量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得不到修缮和维护。

3、文物安全形势仍非常严峻 目前,本市仍存在文物保护单位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据调查,在324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被单位和居民不合理使用的约占60%,存在火险隐患的占70%。全市其它2700处古建筑类的保护项目中,单位和居民不合理使用的占95%,并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火险隐患。同时,由于历史欠账过多,特别是分布于旧城区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险情严重,亟待整改。

4、博物馆体制不顺,活力不足,事业发展不平衡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事业,在全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首都的特殊区位,博物馆管理隶属关系无法统一,现有政策和法规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支持的力度不够,使全市博物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博物馆活力不足,存在着管理体制、运转机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文物和藏品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些博物馆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科研工作的开展相对其它领域,不仅起步晚,创新能力不足,而且科研人员少,缺乏学术带头人。在文物、博物馆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利用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整体向高级化利用水平转化还存在差距。

5、文物管理的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颁布后,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修缮行业、博物馆行业、古玩艺术品拍卖行业等标准规范还不完善,管理力度亟待加强,文物建筑工程招投标、文物工程监理等有待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全面、完整、坚定不移的执行《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完善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体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管理机制建设。创新文物保护的理念、机制和方法。以奥运为契机,按照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加快博物馆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全面提升全市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实现首都北京既延续历史文化发展特色,又符合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功能的战略目标。

“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协调统一。着力解决文物保护、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全面落实和完成“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制定并开始实施文物保护中长期规划。重点研究国家为主,广泛争取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和常态化的政策措施,使本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有较大改善,着力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环境整治和保护维修,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创造条件。

推进国家和本市重点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持数量、种类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实现质量上的突破。着力在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方面开拓创新,积累经验。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促进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创新思路,使博物馆的内部管理、对外展览、学术科研、藏品保护、专业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有新的发展和新的提高。 创建古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实现首都北京不仅具备适应国际艺术品交易的顶级高端市场,同时也有满足各类爱好者和收藏者需要的大众市场的发展目标。引导和规范文物经营,制定文物博物馆系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活跃和繁荣古玩艺术品流通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文物商店经营体制改革,使其成为北京独具优势的文化产业。到2010年,争取将北京建设成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三、“十一五”时期的基本任务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坚定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整体保护。

以旧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中心,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密切联系城市规划部门,加强对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研究与论证。依法严格对各类建设和城市开发、改造项目的审批。制定故宫及其缓冲区的专项保护规定。

坚持“原址保护”原则。依法制定《北京市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的认定暂行标准和程序》。提出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城市景观线、对景建筑名单报请市政府公布。

积极与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特别是旧城整治过程中,部门之间切实加强联动、统筹兼顾,逐步解决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区居住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

加强政策研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完成御河、三眼井、白塔寺、大栅栏、鲜鱼口等历史街区整治试点项目。在实施旧城危房改造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行“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的运作方式。按照专家建议和政府决策,合理区分危房和旧房,逐步改造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胡同、四合院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继续配合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北京旧城区内的有保留价值建筑进行调查;积极做好保护工作。落实形制较好、可成片保护的胡同、四合院实行整体保护的措施。

(二)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上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350处。

公布第四批市级地下文物埋藏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地下文物埋藏区达到50片。

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公布一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基本完成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工作。

完成50处北京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工作。

完成2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

继续做好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与管理工作。

(三)文物建筑修缮重点

加强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重视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十一五”期间,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中长期计划》,落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百处文物建筑的修复。重点是:全面落实“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提出的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的目标。完成皇城景区、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古城垣景区,以及京西风景名胜区、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的文物建筑修缮工程。

“十一五”期间,配合各区县政府对不少于10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抢修。

继续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维修。基本完成十三陵、天坛、故宫、颐和园主要文物建筑修缮与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对北京段长城的抢险维修,完成怀柔、密云等重点地段长城的修缮。

(四)地下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成果研究

配合城市道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北京城市发展史的考古调查。重点做好规划市区的城市考古调查、勘探和清理发掘工作。

高质量的完成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沿线的考古工作。配合房山区政府力争完成琉璃河黄土坡村的搬迁工作,落实琉璃河遗址墓葬区、城址区的清理发掘工作。

完成“十五”期间东胡林遗址、琉璃河遗址、金陵遗址、圆明园遗址、石景山金代壁画墓等考古发掘、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和专题报告。

(五)博物馆事业

提高博物馆保管、研究、展示和服务水平,改善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使北京地区博物馆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建立与首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城市性质和特色相匹配的博物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和“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悠久历史文化教育中的基地作用。实现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有机结合,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位精神文化的需求。

发挥首都博物馆的优势和“龙头”作用,把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文物藏品科研保护中心、国内外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场所,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发挥其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扶持博物馆建设,调查研究和制定北京市市属部门和区县利用文物藏品资源,创办有特点、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的鼓励与扶持政策。

研究制定社会投资主体兴办博物馆的引导支持政策、管理机制和规范制度。在坚持“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下,保持北京地区博物馆适度增长。

全市博物馆年固定与临时展览的项目超过300项,年接待观众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从现在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双两百”展示计划,推出有特色的固定展览200项,临时展览200项。

积极推进国家博物馆改建、中国科技馆三期工程、中国农业博物馆扩建、北京美术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

完成老舍纪念馆扩建、徐悲鸿纪念馆改造工程、妙应寺白塔管理业务用房、老山汉墓保护展示用房工程。

完成市属博物馆及区县所属文物收藏单位珍贵文物的清点、建帐工作。开展对博物馆现状评估和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调研。完善博物馆审核、检查制度。推广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博物馆科普工作水平,增加博物馆科技含量,重点推广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研究、保管、展示方面的应用。积极开展国内外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研究、技术成果、运营手段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制度和筹措资金的经验,提高全市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管理的水平。

积极引导各博物馆开展国内外展览和交流,以首都博物馆为基地,带动全市博物馆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推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展览,不断丰富首都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北京地区博物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鼓励各博物馆设计和开发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参观者和旅游者的需求,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收入。

(六)古玩艺术品拍卖与市场经营

推动和促进北京古玩艺术品交易业的繁荣与发展。2010年北京古玩艺术品拍卖年经营额突破150亿元,争取达到200亿元。全市古旧艺术品市场的年经营额超过25亿元,争取达到30亿元。力争境外回流文物占到拍卖品总量的35%。

协助有关单位在2010年前建成“北京艺术品拍卖中心”大厦。重点推动以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基地的建设。

创新文物商店的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2010年文物商店的年经营额提升至2-3亿元。将中国古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由每年秋季一次改为每年春秋各一次,到2010年每届“博览会”交易额争取突破6亿元。

积极筹备,争取自2007年起,每年或每两年在北京举办一次具有国际水准的“北京国际艺术品博览会”,吸引世界各国的著名收藏家、艺术家、企业家参会,并努力使之成为世界品牌。

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第一为工作标准,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的管理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高层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境外考察、专业培训,提高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拍卖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市场动态的调查研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其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北京古玩艺术品交易业的繁荣发展。

(七)文物安全执法

健全全市文物安全督查、行政执法体系,建立文物安全预警机制和责任制度,实现安全督查和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

完成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状况调查,做到底数清楚、档案健全、保护责任落实。

依法行政,对管理不善、修缮不力、隐患严重的文物保护单位加强管理,提出限期整治的措施,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配合市、区政府城市环境整治工程,使市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政府投资、管理使用单位出资、社会捐助有机结合的机制,五年内基本完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设施,实现市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重大隐患,确保市管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目标。

(八)文物科研与信息技术应用

发挥文物、历史、博物馆专家的作用,建立文物保护、博物馆科研学术带头人制度。开展一批文物、历史、考古等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促进文物科研和学术交流。

加大对文物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继续与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文物科学保护技术和文物藏品保护项目的研究。重点是加强对文物建筑修复技术、壁画、石质文物、纸质文物、丝织品等保护进行多部门、多学科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使本市文物保护科研体系与基地的建设得到完善和补充。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博物馆藏品管理、“四有”档案建设、文物拍卖、文物安全技术防范等工作中。“十一五”期间完成“北京市文物、博物馆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

(九)人才队伍建设

紧密围绕“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发展目标,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接收重点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为主要渠道,以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实现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总量增加、整体素质提高的总体目标。

开展北京市文物、博物馆系统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工作。建立首席研究员制度,发挥学术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加快后备干部的推荐、培养和选拔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办法,实行岗位竞争、择优聘任、高职低聘、待遇随岗的聘任制度。

加大培训力度,全面落实全系统干部培训任务结合文物、博物馆行业特点,不断拓宽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网络,提升全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和党政领导要提高并增强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落实《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文物有效保护、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与首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各级政府要依法保证“五纳入”的真正落实。继续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初步建立起长效机制。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按照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

健全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文物维修工程的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验收等制度。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旧城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市区文物执法体系,坚持并加大巡视检查的力度,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文物犯罪。

修改《北京市博物馆条例》,建立和完善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行业规范、标准和制度。开展对博物馆的现状评估和制定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博物馆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和制定鼓励、扶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博物馆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博物馆设施建设与展览陈列改造,支持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建立北京文物、博物馆数据库和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全市文物、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管理和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大文物、博物馆信息的对外交流。

拟订《北京市文物(古玩)流通管理办法》。深入研究对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和拍卖企业的扶持政策,扭转单纯靠“管”的行政意识,将为市场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古玩艺术品交易业主体的发展,整顿和规范文物流通秩序,完善文物鉴定、登记和行政许可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古玩艺术品流通市场和经营主体的业务活动。

建立切实可行的文物安全、消防、技防等保护体系和保障措施,依据市政府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文物安全局面有较大改善的目标,保证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主线,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各类教育和培训,广泛吸引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全市文物、博物馆行业人才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专业人才结构更加优化,高级专家队伍有所壮大,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紧缺人才能得到补充。为首都北京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备注:

1、“古玩艺术品”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供鉴赏、研究的实用或非实用器物艺术品,它总的概念属于“文物”的范畴,但其中很多又有别于文物。

2、“古玩艺术品交易业”涵盖三种形式的载体: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前两种载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唯一允许存在的文物交易载体,“市场”的形式不允许进行文物交易。目前北京的古玩交易业的经营范围为古代艺术品和仿古艺术品。

上一篇: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后下一篇:农业执法支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