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素质拓展训练(精选10篇)
南京素质拓展哪家好
南京素质拓展哪家好?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是现代人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素质拓展是拓展训练的延伸。
》》》》想了解更多拓展详情,请点击咨询
什么是“做中学”
做中学“是2001年启动的国家科学教育改革项目的简称。20世纪末,国际上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本着对未来的责任感,根据他们自身的科学实践经验,联合教育界共同倡导推动了这项”基于动手探究的科学教育"项目(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培训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训练项目,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磨炼意志、陶怡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是什么? 万普培训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金寨南路大华国际港A座2003室
1、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在于能够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在于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优点,正确看待自身缺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孩子与人交往的欲望,锻炼了孩子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让孩子感受来自他人的关心,感受到交流的积极影响,同时学会理解和支持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
4、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较好的应变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拓展训练也是孩子回归大自然,陶怡情操,磨练意志,接受考验,挑战自我,释放压力的好机会!活动过程中的团队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团队意识,拓展思维。
5、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在于真诚的交流,顺畅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的与群体合作。
》》》》想了解更多拓展详情,请点击咨询
万普培训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金寨南路大华国际港A座2003室
南京素质拓展哪家好?安徽万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初创于2004年9月,是安徽省体验式培训先驱,华东地区较早在上股交中小板挂牌的体验式培训机构。万普培训创建了面向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培训体系,开发出适应客户需求的立体化培训产品,开创了个性化设计与标准化实施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黄山、巢湖、芜湖、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庐江雅典娜温泉、万佛湖、绩溪龙川、江苏天目湖、天堂寨、紫蓬山、扬州、青岛等地设立分支合作机构和拓展训练基地;此外还针对个人开辟了沙漠定向越野、草原骑狩露营、近海帆船、登山崖降等高端拓展体验项目。研发前沿的培训产品,不做时髦跟风的畅销课程,只为客户提供价值提升的长销产品,成为企业学习发展道路上一路同行的好伙伴。
一、“新三基”的提出———基于南京教育现代化的定位
“新三基”, 是原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于2012年8月所提出。“新三基”, 即基于脑、基于网和基于小班的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新三基”, 是为了区别于“老三基”, 即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和基本制度。
1.“新三基”体现了重视现代科技的理念
科学和技术总是与教育相伴而行。教育必须适时反映科技发展的成果, 而科技同样也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现代科技是教育应当高度关注的外部资源, 如果不能有效地了解和运用现代科技, 教育发展可能会失去发展的好机会。因此, 教育发展需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 顺势而为, 因势而上。纵观世界, 教育对科技力量的借重和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近些年来, 无论是英美、欧陆还是亚洲等地区的很多国家, 都认为教育的科学化严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为此, 不少国家制定了多项措施, 努力使教育走上科学化的轨道。比如,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 只有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计划与实践才能够得到联邦政府的资助。因为, 不少国家的政府越来越意识到, 教育站在自身的平台上看未来, 只能看到自身的一小步;站在现代科技巨人肩膀上看未来, 就可能看到发展的一大步。放眼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 无论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还是脑科学领域的探索发现, 都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强大的冲击。而传统的“大班额”教育, 也日益显示出局限, 这就是缺少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照, 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既缺少时间也缺少空间。南京推进“新三基”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要更好地借助科技的力量去构筑自身的高度, 构筑孩子们的幸福和成功;就是希望在科技力量的助推下, 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和腾飞。
2.“新三基”提供了实现素质教育理想的新方式
“新三基”教育的根本追求和落脚点也是为了每一个的全面和充分发展:基于脑的教育充分关注孩子的生长规律, 能够为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服务;基于网的教育充分关注教学的先进手段, 能够为孩子提供更便捷的学习途径;基于小班的教育充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空间, 能够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展示机会。“新三基”让教育从关注外在的条件、规模, 回归到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和人本身。因此, “新三基”的基本特征与素质教育的理想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个角度分析, “新三基”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 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新三基”的本质———基于南京教育理想的诉求
1. 基于脑的教育:体现教育理念的人本性
“基于脑的教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 是一种旨在将有关人脑学习的脑科学研究结果引入教育的一种理论与实践, 也有人称之为“适于脑的学习”或“基于脑的学习”。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上, 已经在很多方面受益于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必须充分意识到, 优质的教育应该在充分了解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 按照脑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推进它的发展。但是, 长期以来, 对于许多科学家、教育家来说, 大脑依然是一个“黑箱”, 它的运行仍然是一个既令人困惑又令人着迷的秘密。怎样让教育更适切, 怎样让学习更有效, 成为科学家、教育家感兴趣的话题。神经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正式诞生。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脑科学专家是不可能, 也是不现实的,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 至少要关注脑科学发展的成果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可能, 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必须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大脑, 真正让教育行为建立在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基础之上, 真正实现“基于脑的教育”。“基于脑的教育”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改变相对封闭的教育研究方式, 投入更多的专门力量寻求脑科学研究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2. 基于网的教育:体现学习方式的先进性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过:“只有因特网可以改变教育体制, 也只有网络教育可以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目前,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基于网的教育”势如破竹, 发展迅猛, 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2007年, 英国98%的中小学生就开始使用电子互动白板学习;美国发布的《2010年教育技术规划》, 重点建构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21世纪学习模型”;新加坡在2010年教育技术大会上提出了“无边界学习”,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随时随地学习, 不受物理空间和课堂时间的限制与束缚, 等等。从我们身边看, 网上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公开课”“可汗学院”等在线学习, 使传统的基于教室的教学模式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南京推动“基于网的教育”, 源于三个基本判断:第一,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 教育必须具有远见性地思考怎样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第二, 未来的教育、未来的学习一定不是局限于有形的教室, 教育应当前瞻性的思考如何重新设计教育的格局, 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教育服务;三是未来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态一定会提供海量的数据信息, 教育应当前瞻性的思考“数据挖掘”可能给教育带来的“增值”机会。因此, 南京“基于网的教育”并非赶时髦的权宜之计, 而是致力于教育结构、教育关系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方式, 致力于海量信息中的学情分析为教育带来的改进。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 “基于网的教育”, 既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控制学习进度, 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行交互性学习。而建立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的教育, 既可以使学习者定制教育, 也可以使教育的针对性更强, 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3. 基于小班的教育:体现对“每一个”的教育关怀
南京推进“基于小班的教育”, 旨在寻找规模效应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有机机会, 旨在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旨在实现“幸福每一个”的价值追求, 使学生活动的密度、强度、效度大幅度提高, 使学生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南京“基于小班的教育”将教育的落点聚焦到关注“每一个”, 了解“每一个”, 激励“每一个”, 成就“每一个”, 幸福“每一个”。南京“基于小班的教育”不只是班级规模的缩小, 更在于教育理念的进步, 体现出四个主张:一是学生为本, 即一切为了学生, 既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 又彰显学生的“本体”;二是适性关怀, 即给学生更具个性的人文关怀、教育关怀;三是张扬活力, 即开展丰富多彩的促进成长的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显现活力、激荡活力、增强活力;四是合作共享, 即不仅让学生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形式, 而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享受,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得以持续、持久, 才得以逐步转变为自主、自觉的行为。
首先, “新三基”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 互相影响、互相关联、互相作用。脑科学为教育如何更好地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提供了依据, 信息技术为教育如何更好地创新教育手段提供了支撑, 小班化为教育如何更好地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可能。“新三基”的每一种教育形态都因为另外两种教育形态的存在增强了功能, 就如同一个稳定的三角。其次, “新三基”的三种教育形态追求的目标一致, 即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充分发展、体现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关怀。
三、“新三基”的实践———基于南京教育现实的探索
1.“小班化教育”实验收获丰硕
南京“基于小班的教育”的实验, 不仅让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变成“百姓身边的优质学校”, 更让一大批学生冲破“应试”的桎梏, 素质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 并创生出“启发潜能”、“伙伴教育”等一批南京教育新品牌。南京市提出下一步“小班化”的目标是:到2015年, 全市再新增小班化实验学校110所左右, 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广普及小班化;努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学校的规模总量有明显提升, 二是办学的理念有明显提升, 三是优质的水平有明显提升, 四是全国的影响有明显提升。
2.“学习力”研究开始破题
2007年以来, 南京市围绕“中小学生学习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系列化研究, 并于2010年成立了“南京市学习力研训中心”。2007年下半年, 在全市组织了30名智力中等、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的初一学生, 以他们为样本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开展学习力提升训练营实验研究活动, 并尝试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干预, 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况。后来, 又将学生样本扩大到60人, 对他们进行学习力提升跟踪实验研究, 探索学习力的本质内涵, 影响学习力的因素等;同时也形成了学习力研究的核心团队。“学习力”研究提出, 全人的学习力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构成:生理部分就是人脑物质和生命能量, 心理部分表现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的合力, 以及所形成的经验和习惯。此外, 学习力研究团队, 还开展了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力的案例研究、伟人的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标准研究、概念主题式综合课程研究、趣味联想识字研究、学习力童子功研究、小学生领袖训练营研究等系列研究活动, 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友善用脑”实验研究成效初显
2008年7月,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以课题研究的形式, 全面启动“友善用脑”实验研究, 区域推进“基于脑的教育”, 首批参与实验研究的学校有28所。为了更好地提升研究的成效, 江宁区教育局通过发放理论专著、组织沙龙研讨、开设网站博客, 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提高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友善用脑”的认识与理解。全区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新西兰、台湾等地参加“友善用脑”学习活动, 并邀请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前来讲学, 使学校领导及研究骨干面对面与大师交流。经过四年多的实验研究, 江宁区教育局探索出了“友善用脑”的六大策略:第一, 通过听恰当的音乐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第二, 通过做健脑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 通过实施多感官教学尊重学生的认知倾向;第四, 通过组织学生冥想促进学生整理储存信息;第五, 通过画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第六, 通过个性化记忆帮助获取创造力。“友善用脑”实验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发生了较为根本性的变化, 学生由“不想学”“要我学”转变为“我爱学”“我要学”, 变得更富有朝气, 更会学习, 更会表达, 更加自信。
4.“电子书包”开始在学校试点
2012年南京市开始“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这项俗称“电子书包”的实验实际上是“基于网的教育”研究的一个子项目。该实验项目为期三年, 分为前期准备、具体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主要从帮助试点学校研发应用平台、制作工具软件、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 同时组织项目试点学校与IT企业相互合作。目前, 全市有9所小学、9所初中、3所高中成为首批试点学校, 在这些学校某些学科的课堂已经开始实验使用由微软、苹果、谷歌等公司提供的平板电脑和相关教育资源作为教学媒介。“基于网的教育”实验项目实施以来, 特别注重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为学生自定步调、自主控制、交互学习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手段,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从长远来看, 南京推进“基于网的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把教材、作业、授课、考试等电子化, 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搜寻到最需要的教育资源, 随时随地得到最好的教育支持, 随时随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意与成果, 随时随地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目前, 南京新一轮“新三基”实验与推广项目已经启动。“游戏式学习”“做中学实验”“教育云服务平台”“跨境课堂”“学情智能分析”“智能化教室”等都将列入实验目录。“新三基”实验的具体实践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但可以预期, 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推进, 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和实验面的扩大, 操作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越来越明晰, 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将步入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徐传德.以“新三基”引领南京教育现代化新跨越.在2012年8月南京市教育系统负责干部暑期学习会上的讲话.
[2]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南京市小学“新三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与重点推广项目申报的通知.
[3] .赵建春, 陈瑞昌, 翟博.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江苏省南京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纪实[N].中国教育报, 2007-12-20:1.
[4] .黄琳.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报告[J].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2010-1-13.
[5] .谢婧.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最新进展介绍[J].现代教学, 2009, (12) :73~74.
[6]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学术交流日益繁荣。出台《南京市科协学术交流项目管理办法》、《南京市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项目管理办法》等4项学术项目交流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术交流项目管理。2011年,共有34个项目列为学术交流重点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积极承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两项重点学术交流项目。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科技青奥”的2011年南京市科协年会。年会共组织40余场交流活动,内容涵盖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资源、环境、农业、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吸引万余名科技人员参会。做好南京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评选表彰工作,市政府发文表彰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100篇。
科技服务全面加强。以“助企业创新发展、建科技人员之家”为主题,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面向企事业科协开展“助建工程”活动,共有16个项目接受市科协资金扶持。在以“讲理想、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五杯竞赛”活动中,130多个项目被列为“厂会协作”、“金桥工程”项目,其中30个为重点项目。 34家企业科协的600余个项目获“创新杯”立项,充分调动了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市科委联合出台《南京市企业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组织完成《关于加强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的建议》、《关于南京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建议》等多篇“专家建言”,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其国提出,市科协整理完成的《关于提高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建议》得到杨卫泽、季建业、罗群、陆冰等领导的高度重视。
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召开2011年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动员发动各成员单位积极为提升市民科学素质献计献策。印发《2011年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等工作文件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出台《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计划(2011-2015)》,联合全市各有关单位、社会基层组织,组织专家开展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成功举办主题为“创意与生活”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动漫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和宁台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吸引了海峡两岸170余所高等院校选送788件作品参展。
精心打造“社区科普服务平台”。制订《南京市创建星级社区科普大学活动实施意见及评比细则》及《社区科普大学管理办法(草案)》,成立由100多人组成的市级科普讲师团,建设社区科普大学网络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与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共同开发 “社区科普大学公众服务平台”,实现社区科技教育信息互通、教学资源共享。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南京市第23届科普宣传周和2011年科普日活动。科普周期间,全市共举办科普宣传活动229项,其中涉及全市性重大活动10项,更新科普画廊、展板2 800平方米,编制发放一批《核科普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科普资料,参与和受益群众达24万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强化科普设施的科普主阵地作用。以科协系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通过编制发放南京科普旅游指南,引导公众参观南京22个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 年初,南京公共安全教育馆在南京科技馆落成开馆,南京科技馆实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全年参观科技馆观众达到近50万人次。为更好地传播科技知识,南京科技馆策划承办了全市百万青少年公共安全体验月,南京科技馆首届科技旅游文化节、科技电影节、虫虫总动员大型机械昆虫展等活动和临时展览,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围绕科技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举荐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修订出台《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评选办法》,评选表彰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经初评、考核、复评、公示、终评五个阶段,王才林等10人当选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万谦等9人获“科技之星”提名奖,并分别获得4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利用媒体和各种形式,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科学发展建功立业。
拓展人才工作服务渠道。修订《南京市科协“海外智力为宁服务”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为组织实施海智为南京服务提供工作依据。确定“发挥金港科创作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等6个项目为2011年海智为南京服务引导资金项目。创新海外智力为南京服务方式,推动和协助做好“硅谷(南京)创新创业基地”的高新技术项目与人才引进工作,为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服务。出台《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办法(试行)》,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
围绕增强服务能力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科协工作制度建设。按计划梳理、完善、出台科协有关管理制度,并编印《南京市科协管理文件汇编》。《文件汇编》收录《南京市科协科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南京市科协主席办公会制度》、《南京市科协学术交流项目管理办法》、《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制度规定47项,为科协自身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树立科协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紧紧围绕“十二五”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出台《南京市区县科协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开发科协业绩管理系统,改进业绩考评机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完成南京市科协网站升级改版,全面展示科协形象,进一步突出信息工作在“三个服务”中的地位。通过在媒体上开辟专栏,加大对科协重大活动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20余篇。
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2011年2月22日,南京科技馆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游客流量迅猛增长。以此为标志,科技馆为满足广大游客的科普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 3月,科技馆展教部被省妇联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的荣誉称号。10月下旬,全省科协系统“争创”现场会在南京科技馆召开,近300名与会领导进行了现场考察。(南京市科协 编辑:罗亚军)
(江苏省科协)
“华兵特训”隶属于南京聚华练兵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由一批优秀的退役转业军人创立的,是一家以“传播军旅文化”集军训、拓展、军事拓展、军事夏令营训练的专业培训机构,是中国企业提升员工执行力与团队熔炼的最好学校,是中国企业向军队学管理的最好军校,华兵特训致力于将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军队文化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用军魂铸造商魂,用军事化管理铸造员工的优秀品质和优秀的习惯,用拓展式教学训练员工的职业能力,通过训练,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做到“识人、知人、留人、育人”的目的,迅速为企业建立起企业职能所需的人才队伍,使企业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只有体验才会有改变”
华兵特训注重训练,以体验式课程为主,使员工能够亲自参与到培训课程中,区别于传统的说教式培训。真正做到让员工人人参与,亲身体验,达到“先行而后知”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华兵特训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和成熟的训练模式,军事训练结合拓展训练,用军事拓展来训练员工的成功能力,用教练技术的方法来调整员工的心态,进行员工心态训练。服务企业,华兵特训尊重企业文化,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参训群体岗位职能,培训顾问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制定训练方案,真正做到“训练一次、满意一次”,为企业提供最优实效性的训练。
华兵特训开辟的训练课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训练服务,真正做到“企业的军校、精英的摇篮”
联系人:华兵战士胡瑞
电话:(025)58651816
手机:***
企业邮箱:hbtx@hbtxy.com
项目立项申报通知
为深入推进“三三制”第二阶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提高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效果和质量,根据工作安排,年项目申报继续采取预立项的制度,申报工作在秋季进行。项目在预立项答辩后先确定入围名单,待2018年春季进行阶段考核后再确定正式的立项名单和推荐等级。请有意愿申请项目的同学积极进行文献调研等预研究工作,尽早联系指导教师、选择课题、组建团队。现将申报事项做如下说明。
一、计划的目标和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计划旨在通过组织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或创业历程,感知“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顶峰体验”或“作为企业创办者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或创业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二、项目类型
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包括企业课题)、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和创意项目。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学术成果交流等工作。创新训练项目来源包括“导师课题”、“自主课题”、“拔尖专项”、“竞赛专项”、“研修项目”、“企业课题”等类型。除企业课题外,每位同学仅能主持或参与一项创新项目。每位指导教师最多能指导两项创新项目。
(1)导师课题:课题内容主要来源自导师。学生可以自行联系导师,也可以登录系统查看左侧“题库查看”,主动联系发布课题的老师,双向选择后,组建团队,申报课题。
(2)自主选题:课题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基本构想,但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
(3)拔尖专项:面向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学生设立,主持人必须为“拔尖计划”学生,其他成员不限。项目来源必须选择“拔尖专项”类型。拔尖学生也可选择教师发布课题,但项目来源须填写“拔尖专项”。项目入围后,须执行学校创新训练项目管理规定,正常开展研究,并最终完成结题报告和至少一篇研究论文。
(4)竞赛专项:仅面向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团队,且项目来源必须选择“竞赛项目”类型。项目经院系或竞赛管理中心推荐,参加立项答辩后,须执行学校创新训练项目管理规定,运行期间根据竞赛的要求开展学习、研究和训练,参加竞赛后要求结合竞赛过程,完成理论研究和总结。
(5)研修项目:入围高研院、南海中心等“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的课题,项目来源需填写“研修项目”。
(6)企业课题:学生登录系统查看左侧“题库查看-所属学院-企业”或者教师发布的企业课题,选择感兴趣的企业课题,主动与企业导师沟通,了解项目情况。如报名人数较多,企业导师可以进行团队重组。该类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是半年。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除创新项目外,每位同学仅能主持或参与一项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可以配备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能超过两个。
3.创意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将学术上、生活中的奇思妙想,用创意方案、策划文本、设计产品、视频制作等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创意项目要面向可能服务的特定人群或机构,并有可能转化为产品或项目。该类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是半年,希望同学尽快将创意实现。学生可以自己申报项目,也可以登录系统查看左侧“题库查看-所属学院”中教师发布的创意项目,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与指导老师沟通后申报。除创新和创业项目外,每位同学还可以主持或参与一项创意项目,每位指导教师还能指导一项创意项目。
三、申报对象
创新和创意训练项目的团队人数不能超过4人,创业训练项目团队人数一般为3-6人,新生原则上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毕业班同学必须在毕业前结题。“拔尖专项”和“竞赛专项”项目要求请参照本通知第二条“项目类型”中的说明。
每位同学在本科阶段只能参与创新或创业项目各一项,根据个人能力和精力可以再报一项创意项目和企业课题。不满足申报条件的项目申报无效。
四、申报流程
1.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教师可以登录创新网站,点击左侧“发布项目-选择对应的项目类型”,经教务处审核后发布给学生自由选择。教师的初始帐号、密码都是工资号。学生的初始账号、密码都是学号。教师和学生在登录系统后请务必修改密码,才可以查看校内公告。老师和学生登录系统时如有问题,请联系院系创新项目工作联系人。
创业训练项目申报由学生登录创新网站,发起一个创业训练项目,按网上申报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2. 项目申报全部在创新网站上完成,网址为desktop.nju.edu.cn/cx/ 或进入教务处主页选择学生平台-创新网站,建议先在word文档里完成内容后拷贝到申报网页。学生在网上申报提交后导出表格打印,并请导师签字(企业导师签字可用电子签名)。
3.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网上申报项目的截至时间: 10月25日24时。纸质材料(包括申请表和附件)提交给院系的截止时间:10月30日17点。预立项答辩时间预计在11月上旬。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网上申报项目的截至时间: 10月31日24时。
4.附件的格式请提供pdf或rar格式,文件名修改为主持人学号;附件内容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不同要求:
(1)申请创新训练项目的同学必须提交关于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一篇(字数不少于字,格式不做要求)。
(2)申请创业训练项目的同学可以提交项目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或授权文件)、他人项目创业授权证书的扫描件,或企业营业执照扫描件等。创业项目的附件不做硬性要求,可以不提交。
(3)创意项目可以提交已有的创意方案等材料,没有可以不提交。
5.纸质材料(包括申请表和附件)交给院系创新工作联系人或教务员,由院系工作人员统一在院系意见栏签字、盖章。纸质材料内容要求与网上申请材料完全一致,简单装订即可,杜绝过度包装。
6.网上申报结束后,教务处将联合院系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项目组参加立项答辩。初审通过名单和答辩事宜请关注创新网站通知。
对创新项目申报如有疑问请咨询教务处朱老师,电话:89680158,邮箱:jwsjk@nju.edu.cn。创业项目请咨询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吴老师,联系电话:89681660,邮箱:wurong@nju.edu.cn,地址:南大科学园国家双创园2栋3楼。
教务处
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
首次训练
4月26日,东方文理学院预备役森林防火分队在篮球场上开始了第一次正式训练。训练中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一师第一团的教官为同学们展示了森林灭火器和手投式灭火弹的使用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我院预备役森林防火分队队员始终认真听讲,仔细记录灭火
一、素质拓展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中国小学体育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以来,很少有人真正掌握、理解、熟悉这种培训结构,日常训练与素质拓展明显不足。就开设情况来看还处在初期阶段,所以很难保障相关目标达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1. 田径教学比重大,内容不够丰富全面
从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来看,更多的是球类,如:排球、足球、篮球,田径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跳远、跑步、投掷铅球、跳高等。而健身操、武术类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适时把素质拓展带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引入拓展活动中,对新课标下的素质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因为课程单一,足球、篮球并不适合女子训练,这让很多学生的课堂时间得不到有效使用,很多常规活动难以激发练习兴趣,这对开展体育课程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学生更愿意和新的学习内容接触,以满足好奇心,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中,这样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2. 教学密度,练习负荷、强度与身心整合
课时长短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与效率,如果课时较长,学生运动量太大,身体就会出现透支;而课时太短,又很难达到锻炼要求。从小学课时安排来看:一般为40分钟,一周2节体育课,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依然有体育课,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密度、练习负荷、强度必须与学生的身心变化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障40分钟内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基础设备与场地的条件下建成的,如果缺乏器材、场地,那么学生的锻炼效果将大打折扣,如:篮球、足球、田径都需要专业的练习场地,这样才能保障教学与练习的有效性。
3素质拓展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是可行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两者都是利用主体活动达到锻炼个体的目的,结合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得到乐趣。在教学方式上,老师利用引导权利,对其进行分组、集中练习,这样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就能得到个人与团队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中,两者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心理与身体的双丰收。因此,在教学期间需要一定的安全保障,对于素质拓展中的单杠、双杠训练,必须拥有正确、科学的保护措施。
从内容来看:两者在教学上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技能传输,而素质拓展则要求精神与技能整合,两者既相似,又互为补充。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的可行性
体育课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与塑造高尚的道德理念与情操,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打造健康体魄,对集体主义、良好性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体育课的意义与价值,主动放弃填鸭式教学的局限,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热情。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可以围城一圈跳兔子舞,以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热情,感受集体的温暖。当兔子舞熟练后,再逐步加大难度,以保障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兴趣。
三、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有助提高学生素质
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扮演着培训师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素质拓展,只要老师按时参与培训,就能胜任培训师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挖掘潜能,对教育学生也有很好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拥有勇敢的品质,在素质拓展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训练中,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通过素质拓展,都能有效提高自身价值。在相关活动中,利用品质与毅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团队、集体。如:在背夹篮球这项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6个学生为小组,对气球进行搬运,手挽手、背对背的配合,从起点将篮球送到终点,如果篮球中途落地,可以捡起后继续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只有小组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拓展活动不只是游戏,更是得到启示与感悟的过程。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通过每个人的发挥与自我的全面展现,从中更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及潜质所在,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质及相互配合与协作、相互学习与借鉴。培养青少年学生以积极开拓的姿态去战胜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将素质拓展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满足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激发潜能,产生更多积极的功效。因此,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素质拓展与体育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通过优化课堂模式,健全教学机制,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平.浅谈学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J].今日湖北,2015(5).
[2]梁小龙.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拓展训练[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42).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训练问题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机会接受吃苦教育,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脆弱。这些都将导致他们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使工作和生活遭受挫败,甚至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存在的以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之路。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心志、身体、品格三种基本素质,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使学员从中体验、反思、领悟,并激发、调整、提升人的潜能,使受训者的人格素质得到提升。由此可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善高校实践体验式教育体系。
一、开展拓展训练的优势
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的一种,与传统培训不同。拓展训练能给个人和集体带来以下好处:(1)增强个人和团队的自信心;(2)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团结;(3)促进沟通与交流,提升人际交往的技巧;(4)锻炼身体的灵活、协调性;(5)培养乐于与人相处共事的态度;(6)它还是一种面向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决策意识、领导意识和对团队内成员的强弱项进行分析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不时看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的不超过30%,听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的不超过50%,而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90%以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1)考试结束后,我们已经记住的学习内容会逐渐忘却,如果不再经常复习,所学知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2)生活中,我们学会的游泳、骑自行车、驾驶汽车等技能,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正是因为这些技能都是我们亲身体验而得到的,其他效果完全不一样,从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效果的不同。
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现状及主要问题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场地无保障。没有专属培训场地,在教学楼里进行拓展训练会影响正常上课的班级;在室外,影响交通或影响室外上课(实习)的班级;拓展训练形同虚设,味同鸡肋,导致晴天坐在操场上,下雨躲在楼道里,热天树荫下,冬天教室中无声写总结。
2.资金无保障。培训教师按一般按普通授课或实验课给课时,一周只有20学时左右,按超课时10元/节进行付费。对培训教师没有任何吸引力。训练一般用品、器材费用没有出处,更不用提先进的训练装备费用了。委托专业培训机构的费用学校更是负担不起。
3.师资无保障。得到正规训练的培训师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参与培训,只好让新进校的年轻教师来进行这项工作。新教师刚从大学毕业,没有教学经验,自己还是个“孩子”,对被培训者的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4.时间无保障。培训教师有别的课要上时不能培训;雨(雪)天无法培训;热天没有条件培训;早上不培训,晚上不培训。剩下的时间,每天只有四节课可得到学时,培训教师也不一定尽全力培训,仅凭教师的良心做这项工作,最终只能乞求所带学生别出现差错就万事大吉了。
5.效果无保障。目前困扰很多拓展培训机构、高校和受训者的主要问题是拓展训练效果转化困难。如果从培训评估层面来看拓展训练的即时效应,可以通过课程结束的反应层面评估来实现。但对学习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评估却是无从做起;无法做到深层次培训后续效应的评估。“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学习岗位上不动”是各种拓展训练结果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拓展培训效果保持时间短、不能马上产生绩效,所以拓展训练培训结束后,许多师生会认为不过如此,今后也不会再主动继续参与这项活动。
三、高校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对策
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我们要着力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领导重视,层层落实。高校可由分管学生或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亲自挂帅,协同教学、管理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便全面负责指导并开展全校的素质拓展培训。各院(系)可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该工作的开展,形成上下协调、内外沟通、齐抓共管的组织形式,促进拓展训练的开展。
2.合理选择培训项目。摒弃高危险的高空项目、水上项目、野外项目等不适合在高校开展的培训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利用高校的运动场、体育馆、教室、树林、道路等设施,把信任背摔、过电网、成功之门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适合学生训练的花费少、效果好的项目引入高校拓展训练中来。
3.培养一批高素質的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拓展训练进入中国高校教学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对于新生事物,培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有关拓展训练的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得到实践锻炼,遵循其应有的规律,采取进修方式,取得任职资格。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助。
4.资金投入的保障。学校相关领导首先需要理解拓展训练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应适时引入拓展训练,并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主动引导项目在学校教育中的大力推广。建立必要的拓展训练场地,保证培训教师的相关待遇,以确保该项目在高校的顺利开展。注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平衡来把握投入的力度。
四、结束语
高校引进并坚持做好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就能够对团队合作有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不仅有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行的。但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燕桐.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1).
[2]梁凤保.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运动,2010,(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人文规划课题“高等院校拓展训练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c922。
人的一生体会有很多,经过一天的素质拓展活动,没想到会带给我那么的体会和人生的宝贵经验,带着好奇与猜测度过了短暂的三天,我带着无尽的感慨和收获满载归来。通过这三天下来,考验了我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了我的潜能,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参加的项目并不很多,但是正是这几个小小的项目,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上午八点多点,经过简单的集合之后,我们就踏上了这次素质拓展的行程。
我荣幸的被分到了4队,我们的队名是“野狼队”,我们的口号是“相信梦想,不是梦想”。在经过简单了介绍后,我们4个队伍就在教练的带领下来到了会议室,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了解了一个团队应该怎么运转,在一个团队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此次拓展训练的最后一个项目是集体翻越“毕业墙”,要求一个集体翻越一堵高 4、5 米且垂直的围墙,不能运用任何工具,所有的人都要爬上毕业墙。参加培训的全部成员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目标一致,勇于奉献自己。我被团队体现出来的集体荣誉感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所感动。当我看到大家搭起人梯做好支撑,当我踩在队友们的身体翻越障碍时,当我听到项目完成后我们发自内心的欢呼时,我为能身处这样 的团队而骄傲,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深深影响着我。换一个角度考虑,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配合,鼎力相助,也许自己根本无法完成。掌声的背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众人的臂膀和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团队精神,不仅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发扬和应用的精神,也是一个单位发展壮大的根本。
这次素质拓展活动最大特点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每一个项目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都会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使我们深刻的思考,让我们懂得了团队项目不是单凭一两个人的冲动和体力就能完成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个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共同达到团队的目标。全体队员在挑战困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挑战了自我,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彼此之间更多了份信任、理解、包容、默契、鼓励。每次训练后围坐一起总结训练情况。在分享彼此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分析队友失误的原因,并能将每次训练与日常工作情况联系起来,我想这也是素质拓展的成功之处。
这次素质拓展活动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勇气是我们的第一潜能。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说:“勇敢是人类美德的高峰。”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可见勇为德之首。
2、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3、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就像最后的”翻越毕业墙“一样。教练要求不使用任何工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部一个不少的攀过完全垂直的高墙。虽然之前做过这个项目,远远的看见那高墙的时候心里其实是很没有底的,教练给我们讲解了应该如何搭人梯的方法过墙,我们便迅速集体商讨方案计划,确定指挥者,然后成功的翻越了毕业墙。
4、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成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成员身上得到落实。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团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合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团
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
素质拓展,促进了我们之间的了解,密切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和大家一样更加热爱我们这个团队、这个大家庭。经过了这次活动,极大的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超越自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更会懂得生存之道,更能为我们的明天增光填彩。
镁业公司焦化项目部
刘瑜年
素质拓展训练心得
经过两次的课外素质拓展训练,我懂得了这次活动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意义,让我们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和刺激。
这项活动让我们从心理和生理上接受双重挑战,克服自身困难,在团队中发挥作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首先,我们作了素质拓展训练前的热身,向别人分享自己的最喜欢的名言,说明它的含义及寓意及喜欢它的理由,并且重复前五名同学的名人名言及它的意义。我觉得这个小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听力和理解力,锻炼我们的说话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让我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信条,并且在生活中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小活动中,确立自己的人生格言,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和梦想。
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操场,我们进行的项目有很多,我们开始分组,我们组一行12人拿来一块红布,开始思考我们的队名,队徽,口号,队歌,我们各抒己见,最后在激烈的讨论中以调侃同学为由,队名最终决定为“Fly Tiger”,队徽是一只飞翔的老虎,它承载着我们12人的希望和梦想,口号是“狭路相逢我们胜!”,最后的队歌有点儿童化,“两只老虎”,这正说明我们正年轻,梦想还在前方!我们在这块红布上自豪地写下我们的名字,象征着我们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群体,挥洒我们的人生。
激动人心的团队活动开始了。团队协作活动分别是“报数活动”,“不倒森林”,“无敌风火轮”。每一项活动都是那么令人活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倒森林”和“无敌风火轮”。在“不倒森林”中,我们小心翼翼,集中注意力,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住手中的空心管,迅速而又敏捷的接住前一个同学的管子,将自己的认真准确的投出,每个人为了自己最后的胜利小心翼翼着。还有就是“无敌风火轮”了,我们将二十张报纸铺在地上,用胶带粘贴在一起。由于那天的风真的很大,我们有合作也有分工,每个人负责自己的责任,将报纸裹成一个圈,而我们也开始参与这场令人兴奋的活动中了,我们随着口号进行着两脚交叉向前挪动,挪动地很轻很小心,生怕弄坏脚下的报纸,但是我们还配合着前进,为了最后的胜利每个人都很紧张,脚步挪动的很一致,配合地很有节奏,一点一点地向前传送自己手中的报纸,给对方互相留足够的空间,使其能够轻松地进行传送报纸,过程很努力地进行着,在两队竞争对手的压力下,我们没有松懈。风依然越吹越大,但是我们紧握手中的报纸,使其不被风吹破和吹走。团结起来力量大,只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对待,就会使我们的团队变得更加强大!
【南京素质拓展训练】推荐阅读: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09-21
素质拓展方案设计-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06-14
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报告10-05
素质训练07-08
足球灵敏素质训练07-25
素质拓展感想10-05
素质拓展总结10-07
素质拓展策划案06-10
青年素质拓展中心06-16
专业素质训练策划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