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物业条例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京市物业条例(推荐7篇)

南京市物业条例 篇1

单幢非住宅楼及商住楼,具有相对独立配套设施设备并能够封闭管理的,可以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在道路等自然边界围合的区域内,有多个物业区域的,可以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零散建设的不封闭区域,可由居(村)民委员会结合社区管理划分物业管理范围,协助组织物业服务活动。

第七条 业主要求调整物业管理区域的,应当向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第六条的规定,结合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布局实际,在15日内予以答复。

第三章 业主及业主大会

第八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人数少于五人的,物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可以由业主自主决定。

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使用的物业建筑面积达到百分之五十,或者物业交付使用已超过一年,且交付使用物业的建筑面积达到百分之三十的,应当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第九条 成立业主大会条件成熟的,建设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并提供业主清册、物业建筑面积、物业出售并交付使用时间等文件资料。建设单位未及时书面告知,业主可以向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的书面要求。

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建设单位书面告知或业主的书面要求的15日内,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单位和业主推荐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成员。筹备组由建设单位代表和业主代表组成,其成员应为不超过15人的单数,成员名单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7日。推荐不成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会同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筹备组成员。

第十条 筹备组应当在三个月内召开首次业主大会。

筹备组应当事先将会议的内容和召开方式告知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派代表参加。

筹备组负责起草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交大会讨论,并负责确认业主身份及其在首次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业主应当向业主大会筹备组提供相关身份证明、联系地址、通讯方式。筹备组对业主投票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 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住宅物业区域按其拥有的住宅套数计算,每套计一票;其他物业区域可以根据业主产权证书记载的物业建筑面积计算,每一平方米计一票,不足一平方米不计票。

第十二条 业主大会会议应当由物业管理区域内持有二分之一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参加。业主可以以幢、单元、楼层为单位成立业主小组,并可推选小组代表出席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凡需投票表决的,应当经业主本人签字,业主本人不签字的视为弃权。

第十三条 业主大会首次会议应当制定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内容,应当包括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业主投票权的确定方法;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换届选举;委员资格、义务和任期;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召开等事项。

第十四条 业主大会作出的决定,应当经与会业主所持投票权二分之一以上通过。业主大会作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聘和解聘物业管理企业、拟定和修改的物业服务合同条款、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和续筹方案,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处分区域内共有财产的决定需经全体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决定的事项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人数应当是5至15名的单数,委员的产生应当兼顾物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楼幢,其组成人员不得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实施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中兼职。业主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分期开发的物业区域可以先期成立业主委员会。先期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物业区域新的一期业主入住百分之五十以后,重新补选或改选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可以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和副主任若干名,召开会议必须有过半数委员出席,所作决定必须经业主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

第十六条 入选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任期届满前三个月,召开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应由业主委员会筹备组织。业主委员会怠于筹备组织的或者在任期内怠于履行职责的,经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业主书面提议,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导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重新选举或者改选业主委员会。

新一届业主委员会选举成立之日起的十日内,原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将其保管的有关财务凭证、档案等文件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资料、用房和财物等移交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并做好其他交接工作。

第十八条 选举、换届、改选、补选业主委员会的,应自选举产生之日起的30日内,向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将选举结果告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

业主委员会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业主大会记录和会议决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基本情况。

第十九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非市政道路或者其他配套设施设备的,应当建立业主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业主委员会联席会议由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

第二十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费用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业主大会决定;工作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由业主委员会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二十一条 住宅物业出售前,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投标人少于三人或者物业管理区域的总建筑面积低于三万平方米,或者别墅总建筑面积低于一万平方米的,经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并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前期物业管理项目以招投标方式确定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首份房屋销售合同签订前,制定业主临时公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作为房屋销售合同的附件。

业主临时公约的内容应当包括: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管理、业主的权利和义务、违反业主临时公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业主临时公约的内容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当载明房屋平面布局、结构、附属设备、详细的房屋结构图(注明房屋承重结构)和共用能耗计量部位及费用分摊办法,不得占用共用部位、共用场地,不得移装共用设备和擅自改变经营用房用途,以及其他有关安全合理使用房屋的注意事项。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房屋销售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载明的建设项目平面布局图,并在房屋交接书中列明物业管理区域内归全体业主所有的配套设施设备。

建设单位不得将物业共用部分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单独转让。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交付时按规定无偿提供具有产权的物业管理用房,在业主大会成立后移交产权,移交后的房屋产权属全体业主共有。设备用房不能作为物业管理用房移交。

分期建设的项目在首期交付时的物业管理用房面积,应当不低于全部项目应交面积的百分之五十。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交付使用过半的,应将物业管理用房全部交付。物业管理用房按规划要求在末期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交付符合要求的物业管理临时用房。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提供物业管理用房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建;逾期不补建的,应当按该项目销售时的平均售价的95%的标准乘以应交面积,向业主大会交纳补建价款。该补建价款专项用于承租、购置物业管理用房。

建设单位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属于全体业主的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房屋应予以明确。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物业管理企业保修,也可以自行组织维修。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三个月,物业管理企业应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续约事宜;业主委员会应在合同期限届满前二个月,组织全体业主对是否续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表决。双方续约的应当重新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不再续约的,业主大会应当及时选聘其他物业管理企业。原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合同终止之日起10日内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区域、资料和财物,不得以合同纠纷等理由拒绝移交。

第二十六条 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价格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物业服务收费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行业协会可定期公布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各类物业公共服务费收费水平。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实行明码标价。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和业主应当按照房屋销售合同约定的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的有关条款支付物业服务费用。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生效当月至出售房屋交付当月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房屋交付之日的次月起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业主承担。

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和维护

第二十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下列共用附属房屋归全体业主所有:

(一)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自行车库;

(二)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底层架空层;

(三)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避难层(间);

(四)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共用设施设备用房;

(五)建设单位移交给全体业主的物业管理用房;

(六)建设单位承诺归全体业主共有的房屋;

(七)层高2.2米以下的房屋;

(八)其他依法归全体业主所有的房屋。

第二十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下列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一)擅自拆改房屋承重结构,改变房屋用途;

(二)占用或者损坏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擅自移动共用设施设备;

(三)侵占绿地、毁坏绿化;

(四)随意倾倒或者抛弃垃圾、杂物;

(五)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超标准排污或者发出超标准的噪声和振动;

(六)未经批准摆摊设点;

(七)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上乱悬挂、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

(八)利用物业从事危害公共利益或者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

(九)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十)擅自改变房屋外貌;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和业主公约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 物业管理企业发现在物业使用、装饰装修过程中有违反有关规定以及业主(临时)公约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及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使用人。

第三十一条 业主、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设计用途使用物业,不得擅自改变物业使用性质。

第三十二条 业主共用车库(位)的管理等事项,由业主大会决定。车主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保管机动车的,应当另行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车辆保管合同。

第三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停车库(位),应当提供给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使用人有偿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建设单位可销售的业主专用停车库(位)不得向本物业管理区域以外的业主出售。

第三十四条 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非住宅物业、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被两个以上的业主区分所有的,业主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专项维修资金。

专项维修资金应按幢建帐,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根据物业管理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管理企业从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中支出的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不得从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五条 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行统一缴存、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业主决策、政府监管的原则。

专项维修资金缴存、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三十六条 物业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排险,并及时通知业主委员会,排险维修费用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符合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条件和范围的,排险维修费用可以从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出。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市容、环卫、电信、绿化、消防、交通、有线电视、邮政等共用设施设备,按照规定应当由提供该项服务的单位维修养护的,不得要求物业管理企业维修养护。相关单位向最终用户收取的费用,不得强制物业管理企业代收代缴。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已设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的,由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通告全体业主。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违反第九条的规定,未将物业管理区域符合业主大会成立条件的情况书面告知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交有关资料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物业管理企业违反第二十五的规定,未按时移交物业管理区域、资料和财物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建立投诉受理制度。

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决定受理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按规定时间将处理结果回复投诉人。

投诉人对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要求。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要求之日起30日内,将复核意见回复投诉人。

第四十二条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截留、挪用、侵占物业专项维修基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2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物业条例 篇2

《北京市消防条例》 (以下简称《消防条例》) 于1996年9月6日由北京市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1998年9月17日和2002年3月29日, 北京市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和第33次会议先后两次修订。《消防条例》实施15年以来, 有力促进了全市消防工作, 大大提升了全市火灾防控水平, 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消防条例》的修订立足于当前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环境和形势变化, 力求全面提升消防管理水平。《消防条例》修订通过之后,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消防条例》作了解读。

问:《消防条例》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着手修订工作的?

答: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北京市面临的消防安全环境和形势与《消防条例》制定时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新的形势对实施了10年的《消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消防工作原则、工作模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 《消防条例》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消防法》的规定和首都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贯彻落实《消防法》, 全面总结首都消防工作经验, 解决首都消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提升首都消防管理水平, 增强全市火灾防控能力, 北京市公安局于2008年开始启动调研论证工作, 2009年正式向市政府提出修改建议。2009年底, 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正式将修订《消防条例》列入2010年立法计划。《消防条例》经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 最终由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问:依据《消防条例》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的规定, 此次《消防条例》修订主要贯穿的思想或原则是什么?

答:切实做好北京消防工作, 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 是《消防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

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和伤害, 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活秩序。所以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消防条例的重要关注点。消防工作不仅涉及到火灾预防和减少等工作, 而且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消防条例》把“人身安全”放在了“财产安全”前面,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 动员一切资源和社会力量, 开展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火灾预防、初起火灾扑救以及逃生自救知识, 最大限度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问:修订后的《消防条例》与之前《消防条例》最大的不同在哪, 亮点是什么?

答:此次修订的内容主要体现了“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强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

组织领导责任明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制定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部门监管责任规定公安、教育、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农业、水务、商务、文化、卫生、文物、民防、旅游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消防管理的相关工作。

设施建设责任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协调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

检查考评责任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完成年度消防安全责任目标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二是突出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规定单位应当组织防火检查,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采取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规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特点,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有针对性的演练;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组织居民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火灾应急预案的内容, 熟练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 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向进入场所的人员开展应急疏散宣传提示, 发生火灾时, 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三是突出加强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首先, 明确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定消防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 不得擅自变更;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 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其次, 明确消防队站的建设和管理。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消防组织建设, 形成由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组成的消防组织网络。再次, 明确公共消防水源的建设和管理。规定新建、改建公共供水设施的,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标准同步建设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公共供水设施尚未覆盖的区域,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消防取水码头、消防水池等消防储水取水设施。

四是突出促进城乡消防工作统筹发展。第一, 明确基层人民政府职责。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机制, 监督辖区内政府部门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指导辖区内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第二, 明确村民委员会职责。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小组, 确定消防安全员, 健全消防工作制度, 建立消防工作档案, 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扑救;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消防宣传教育计划, 指导在农村地区居住的人员做好防火工作。第三, 明确农村建筑消防安全要求。规定在农村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 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标准的建筑材料;农村居民自建房屋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第四, 明确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规定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与村容村貌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五是突出解决消防安全管理重点问题。第一, 明确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规定同一建筑物有两个以上所有权人的, 所有权人对各自专有部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 所有权人共同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第二, 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明确了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如配备防火负责人和从事消防设施管理、维护的专职技术人员;设置安全疏散路线指导图。另外, 还做了部分倡导性的规定, 如倡导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配备缓降器、软梯、救生袋和防毒面具等避难救生设施;倡导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自备救生绳、口哨、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第三, 加强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的管理使用人不得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不得占用安全出口外的人员疏散场地, 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 不得变更规划使用功能。第四, 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管理使用人应当建立健全火源、电源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按照消防安全规定安装避雷设施、设置消防通道和消防供水设施, 在收藏、陈列珍贵文物的重点要害部位安装自动报警与灭火设施。第五, 加强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当同步设计、建设公安消防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饰装修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规定的建筑材料。运营单位应当建立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配备专业灭火、救援设备, 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应急救援和人员疏散知识技能的培训。第六, 加强消防车通道的管理。规定消防车通道应当设置明显标志。消防车通道标志式样由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车通道用途或者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公安消防队在灭火救援时, 有权强制清理占用消防车通道的障碍物。

问:《消防条例》专章规定了消防安全责任、宣传教育、监督检查, 并对火灾预防、灭火救援等规定更为具体, 请分别介绍一下《消防条例》在这几个方面有什么突破或是完善?

答:修订后的《消防条例》共9章92条, 新增了消防安全责任、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其中“消防安全责任”一章,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 明确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消防安全责任;根据《消防条例》的规定,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制定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公安、教育、民政、交通等各行政主管部门则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消防管理的相关工作。

新增“宣传教育”一章, 明确每年11月9日为本市消防日, 规定本市市民防灾馆、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开放的消防站等应当向社会免费开放,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新增“监督检查”一章, 规定监督检查制度, 明确了必要的监督检查保障措施, 对消防监督检查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 进一步明确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职责。

问:专章的“消防安全责任”, 对各级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完善了各方责任, 这些对我们的消防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明确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责任, 对整个消防工作的推动是有好处的, 这样可以有利于形成合力, 因为消防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 涉及到千家万户, 涉及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 靠某一个单位和某一个部门很难解决消防的问题, 所以大家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 形成合力推动首都的消防工作。

问:在“火灾预防”一章中, 特别突出了对农村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消防基础设施的完善的规定, 做这些修订是基于什么原因?

答:今年大兴旧宫火灾之后, 暴露出来城乡结合部存在大量的消防隐患, 比如违章建筑等问题, 这些也是这次《消防条例》修订的一个焦点, 并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即:第17条在城市地区新建建筑, 应当建设一级、二级耐火等级建筑, 控制建设三级耐火等级建筑, 严格限制建设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在农村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 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标准的建筑材料。农村居民自建房屋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问:修订后的《消防条例》从9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 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最终想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和成效?

答:修订后的《消防条例》将更加有利于保障消防工作与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加有利于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更加有利于加强和改革消防工作制度;更加有利于推进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防范火灾风险;更加有利于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更加有利于完善消防执法监督工作机制。

《消防条例》实施后,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认真履行《消防条例》规定的消防工作职责, 全体市民自觉遵守《消防条例》的规定, 共同创造优良的消防安全环境, 全面推进首都消防工作。

南京市物业条例 篇3

一、理念创新:民主行政和公众参与理念

城市是人群、资源、文化和财富的聚集之地,也是问题、矛盾、风险和危机的聚集之处。正如有学者指出,行政往往必须积极介入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各种关系人民生活的领域,成为一只处处可见的手,如此方能满足人民与社会的关系。[1]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对传统行政法及政府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政府要想成为一只“处处可见”的手并不容易。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是通过调整政府与市民社会、市场组织以及政府内部层级间关系,将多元化主体引入到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服务中,使其与政府共同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责任来实现的。这就提出了对行政法制度变革的要求,而行政法制度的变革,首先是行政法理念的变革。[2]

城市治理较之于城市管理,强调公众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实现政府的管理行为与公众参与行为的统一,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因此,公众参与理念具有更强的现代性、民主性、包容性、互动性。一方面,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意味着政府要改变传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支配、控制及主导的管理理念,树立广泛参与、通力合作的治理理念。《治理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城市和幸福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该条例将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放在首位,凸显了城市治理和公众参与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公众参与促进城市发展并最终形成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的努力。《治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城市治理应当遵循依法行政、服务优先、公众参与、共同治理、柔性管理、最小损害的原则,尊重社会公德,执行国家政策和专业标准,维护公共利益。该条例将公众参与、共同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放置于总则当中规定,也充分说明了南京市在依法治市、城市治理方面理念的创新。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意味着从制度设计上要求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行政过程中来,强调政府应为公众参与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但同时必须意识到,公众参与并不意味着否定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治理条例》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公众参与治理”,包括个人参与、企事业单位协同治理、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社区参与、新闻媒体参与等,同时在相关章节中明确了公众参与的方式、程序和效力。第二章第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可见立法者已经意识到公众参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并在制定法上予以保障。

二、制度创新之一: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

城市治理理念认为,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有政府一个主体,而是存在着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种非政府组织、各种私人机构以及公民个人在内的许多决策中心,这些主体在一定规则约束下,以多种形式共同行使主体性权力。[3] 根据《宪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既是政府执政的一种理念,又是公民的一类权利。

《治理条例》中规定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制度是该条例体现城市治理理念的一大创新。《治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及其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公务委员,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共同组成,其中公众委员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城市治理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担任。第三款规定公众委员应当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产生。具体产生办法以及城市治理委员会的议事规则,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日前,南京市已经公布第一届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的招募办法,并结合报名人员的专业、工作经历等因素,通过分类摇号产生了45名公众委员。2013年5月24日,南京市第一届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公众委员聘任仪式在南京市政府大礼堂举行。作为城市治理委员会主任的季建业市长指出,原先市民虽然也有很多途径参与城市管理,但一直是单向模式,即以政府管理为主,市民是被管理者,无法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政府也发现有很多问题迫切需要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南京要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推进。下一步,公众参与的机制将放大到各区、各镇和各街道、社区,它们也要陆续成立各级城市治理委员会。[4]

公众委员是公众参与治理决策的方式之一,没有入选公众委员的人也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参与城市治理决策的机会。公众作为参与主体不必进行身份转换即可参与适合其特点的城市治理活动。这里所指参与,并不仅仅指公众在某个行政领域、行政程序中的有限参与、被动参与,而是指公众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行政过程中的全面参与、主动参与,这也是行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其他公众可以通过《治理条例》规定的其他方式和途径参与城市治理,本次没有入选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的公民还有机会参选各区、各镇和各街道、社区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

三、制度创新之二:多中心治理模式

多中心治理模式建立在个人具有独立决策能力、能够计算成本收益的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基础上,此种假设区别于传统经济学上完全的理性人或经济人,而主要定位于社会人和复杂人,即能够自主决策、受环境影响易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个人及人格化的组织[5]在此假设基础上,城市治理强调多重规模的个人和组织并存,并通过协作、竞争和冲突化解来实现公共利益。这意味着,政府并不是管理社会事务的唯一公共权力中心,除政府外,还有企事业单位、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甚至个人等,他们共同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调节。

nlc202309040032

《治理条例》第二章“公众参与治理”当中第十四条规定,政府及其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社区服务、市政养护、环卫作业等转移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第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参与社会服务,发挥示范作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公用事业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邮政、通讯、公共交通等单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配合做好城市治理相关工作。在多元治理模式中,城市政府是城市治理的核心主体,是城市公共管理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营利性企业和民间组织是配合政府为城市治理提供、生产公共服务和物品的组织,他们的介入可以克服政府包揽管理事务的传统弊端;事业单位凭借其专业性特点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发挥其专业性的辐射作用。《治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了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各种方式和途径。社会公众是城市治理主体中的基础细胞,他们的参与治理推进了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从而分担了城市政府的任务,是现代化城市自主治理的基础。《治理条例》依托于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志愿者组织、中介组织、新闻媒体及公民等建构起多元多维治理网络,以及这些主体之间广泛的、战略性的合作与参与。

四、制度创新之三:行政辅助人制度

《治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了行政辅助人制度,该条第一款规定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城市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公开考试、择优招聘的方式录用行政执法协管员。协管员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可以在行政执法人员带领下承担宣传教育、信息收集、劝阻违法行为等事务性工作,其协助执行公务的法律效果和责任由所属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承担。恰与前文所述相同,国家角色任务的变迁促使包括城市管理理念及模式在内的行政法制模式转变为参与式行政法制模式,同时,国家任务的扩张势必导致行政管制资源的庞大需求,行政机关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行政管制的需要,各国均掀起了规制缓和改革,借助于公私合作或公众参与方式实现国家任务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行政辅助人制度顺应了公共治理、公众参与的发展潮流。

行政辅助人的特征可归纳为:第一,行政辅助人受行政主体的请求而为之活动,其效果归属于请求之行政主体;第二,行政辅助行为不具独立性,活动受到行政机关的指令约束,并且受其监督。我国虽然理论上尚未形成明确的行政辅助人概念,但行政辅助行为在实践中广泛存在。《治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对协管员的界定及特征描述,属于行政辅助人的范畴。

行政辅助人制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有效方式,由于行政辅助人不具备行政编制,其中大部分也没有经过像正式执法人员那样的专业训练,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既容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侵害,其自身权益也容易遭受侵害。在确立了行政辅助人制度之后,如何保障其有效实施,充分发挥作用,如何保障行政辅助人的权利又规制其行使权力界限是关键环节。《治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与协管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加强管理,规范协管员的工作行为。市、区、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协管员证件管理制度。与协管员签订劳动合同既是对协管员权益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其职责、义务的规范,使其在法定框架内履行职务。鉴于有行政辅助人利用身份、职务之便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该款规定了健全协管员证件管理制度的内容。《治理条例》作为南京城市治理“小宪法”,对行政辅助人制度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具体规范有待出台。《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是全国首个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这中对警务辅助人员的定义、录用和管理原则、职责、纪律和权利、招录、培训、考核与保障、责任与处分等内容做出了规定,这对于日后南京市出台行政辅助人员管理规定具有借鉴意义。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群众路线意味着让群众(转化成法律术语即为公众)参与到党和国家事务管理过程中来。可见,从法治理念到政党政策、法律规范都将民主参与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政府权力及资源的有限性与日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必然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协作。激励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治理已成为一种根本选择。当然,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同任何理论及制度都存在固有缺陷一样,也存在着不足及运行偏差,如何有效实现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是立法实施后更应关注的问题。随着政府行为模式从政府单方管制到官民共同治理的转变,城市治理理念及制度的发展使公众参与不仅成为逻辑上的应然,更是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震山.行政法导论[M].台湾:三民书局,2011.

[2]方世荣、邓佑文.“参与式行政”视域下行政法理念的反思与重塑[J].理论探讨,2012(2).

[3]孙荣,等.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6.

[4]杨子晚报网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3/05/25/017394102.shtml,2013-07-08访问.

[5]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00:205.

(责任编辑:赵静)

物业秩序部奖罚条例 篇4

奖励部分

1、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减少公司的损失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2、在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能机智勇敢不怕流血牺牲、表现突出,视罪犯的犯罪性质给予奖励。

3、在遇到火灾时,能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并积极帮助群众作好人员疏散和物品转移工作。

4、在遇到抢劫、打架等突发事件中,能挺身而出,并及时报告,沉着、果断、加以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尽量减少损害和危害的。

5、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克已奉公,尽职尽责表现突出的。

6、为客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多次受到客人和宾客赞誉表扬的。

7、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敢于同坏人坏事和不良之风作坚决斗争的。

8、拾金不昧者。

9、为公司争取到荣誉的。

10、评为公司先进等奖项的。

秩序队设立好人好事登记本,由文员负责记录本队好人好事,便于资历;设立优秀秩序员评比方法,每月10日由各班按10%的比例将优秀秩序员上报办公室,半年总评一次,总评出的优秀秩序员将予以资历。设立优秀领班评选办法,每半年评比一次,年终总评一次,总评出的优秀领班将予以资历。

处罚部分

实施纪律处分的目的在于严明纪律,保障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秩序人员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护条例的严肃性。没有铁一样的纪律,就没有一流的服务水平。处分应当遵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一、轻微犯过

本部员工如有下列过失,初犯者给予口头警告,三次者必须在罚款单上签认扣5分,重犯可立即辞退。

1、当值时、仪容仪表不整;

2、工作散漫,粗心大意;

3、在公共场合污言秽语;

4、使用公务电话干私人事务;

5、随地吐痰或乱丢弃废物;

6、不正确使用设备用具或违反安全守则;

7、工作时间不佩带员工证;

8、无故迟到或早退在5分钟之内的;

9、工作时间内做私人事情,情节较轻或未经批准私自接待亲友;

10、不参加秩序队会议,培训工作;

11、不遵守岗位操作规程的;

12、在工作时间外,穿着制服在山庄内游玩或外出的;

13、宿舍队员在规定时间内不回宿舍休息的(特殊情况除外);

14、使用对讲机不文明用语,或在对讲机里面乱讲的; 二、一般犯规

本部员工如有下列行为,初犯者予以口头警告,批评教育。二次犯者必须在罚款单签认扣8分,必要时可作辞退处理。(注1分10元)

1、工作态度不认真(如工作时间听随身听,看报纸,聚众扎堆喧哗、吃零食、吸烟等);

2、离开工作岗位,串岗,迟到或早退超过10分钟;

3、当值时间打瞌睡;

4、下班后无故逗留或着工装在对客经营部门进行娱乐和消费的。

5、不保守公司和秩序队秘密的(情节较轻的)。

二、严重犯过

本部员工如犯有下列过失,将立即给予处分。必须在罚款单上签认扣10分,情节严重立即辞退。

1、对上司不礼貌、顶撞、违背或不服从上司合理的指令;

2、擅自标贴或涂改撕毁公司各类通告或指示,存心毁坏本公司任何财产;

3、对客人粗鲁或不礼貌,情节较严重的;

4、与队员闹不团结,争吵或打架的;

5、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的;

6、在岗位上临阵退缩或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违法分子逃脱或造成事故发生的。

物业秩序员奖惩制度

一、遵纪守法,服从分配,听从指挥。

1、迟到早退10分钟以内的扣20元,超过1小时的扣30元,超过2小时的扣50元。

2、秩序人员不服从领导工作安排,教育后仍不服从,可责令其离岗,离岗期每日扣50元,连续离岗3日以上,一律作辞退处理。

3、未按规定要求和时间上岗的,查获一次扣20元,上岗后,不按执勤要求做,查获一次扣30元,上岗后脱逃,脱岗时间超过1小时的扣30元,超过2小时的扣50元。

4、执勤时打瞌睡的扣50元,发现睡觉一次扣10分。

5、严禁在驻勤地块所属区域和值班休息室内饮酒,发现一次扣20分,违反规定酒后上岗的发现一次扣20分,执勤时间内饮酒,发现一次扣30分,责令其离岗,离岗期一日扣30分。

6、擅自把亲友或无关人员带入执勤范围,或执勤时看无关书藉,发现一次扣5分。

二、维护秩序队伍形象,注重仪容仪表,坚持文明执勤。

1、上岗后,不按规定着装,发现一次扣10分,上岗期间发现一次打人,骂人扣10分,情节严重者按公司其它规定严肃处理。

2、离岗后或不在执勤时,穿戴秩序服发现一次扣10分。

3、对客户询问不耐烦详尽回答或对客户发生不礼貌事件,发现一次扣10分。

4、执勤巡检时,晃动走样或其它畸形走样,发现一次扣10分。

5、站立不按规定立姿,发现一次扣10分。

三、奖励在工作中抓获违法犯罪分子一次,一人奖励50元,抓获重大案犯一次,一人奖100元。

四、说明

1、全年扣分累计达100分者,作辞退处理,全年有扣分行为的不参加评选活动,对扣分超过50分小于100分者,下年度不考虑提高工资。

2、扣分的分值按每分2元计算,从其工资中扣出。

3、凡因在工作时间内不负责任,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当班人100%的赔偿。

4、本奖惩责任制从宣布之日起执行。

物业小区秩序员管理制度汇篇 秩序员值班制度

1、秩序员值班实行24小时二班轮值制,做好门前和小区内保卫纠察工作。

2、各岗位秩序人员应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整个小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3、必须严格落实住宅小区、停车场、办公楼的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工作。

4、维护各出入门的进出秩序和小区内的清洁卫生。

5、发现可疑人员应及时检查询问,并及时。

6、秩序员在执行小区内巡逻期间,应负责检查小区的各项安全设施和公共照明。

7、维护小区内的正常生活秩序,禁止赌博、卖淫、嫖娼、打架斗殴等事件在小区内发生。

8、发现可疑情形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处理。

9、当值秩序员必须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填写各种登记资料,做好交接班记录,向接班人员报告本班次的工作情况。

10、秩序人员必须服从上级领导以及管理处领导的指示,非特殊情况需临时调动的,不得撤离职守。

秩序人员纪律

1、必须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当面顶撞,不背后议论。

2、上岗执勤时,必须尽职尽责,坚守工作岗位,不撤离职守。

3、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军事训练安排、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备勤制度。

4、每个秩序员要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不拉帮结派,不搞个人主义。

5、秩序员在上岗执勤或班后备勤时不允许酗酒、不允许吃带异味的食物,保持好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备随时调用。

6、积极参加公司及秩序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开会、训练、公差、劳动等),不挑剔、无怨言。

7、对待顾客及业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文明、礼貌、热情、大方,做到以理服人。

8、秩序队员不准组织、伙同他人进行其它破坏和干一些有损秩序行业声誉的事情。

9、秩序队员禁止穿拖鞋或光背在公共场所行走或进行其它活动。

秩序人员工作行为规范

1、上岗执勤必须仪表整洁,着装整齐统一,戴工牌上岗。

2、不准留长发、胡须,要经常修剪,不留小胡子,不准留指甲。

3、上岗执勤时不准坐、卧、依靠、打盹、吸烟、唱歌、看书报、听收(录)音机以及做其它值勤无关的事。

4、文明执勤,礼貌待人,遇到客户必须做到让道、微笑问好,与人谈话时要热情大方,语言要简洁,用词要适当。

5、有自我约束能力,不违章不违纪,服从分配,听众指挥。

6、认真学习各项业务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时刻注重公司和自身的形象。

7、当业户、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不法分割时,要机智勇敢、灵活妥善地采取紧急措施全力保护。

8、上岗执勤时,不准将帽子拿在手中,不准钩肩搭臂、手插口袋。

9、执勤时行姿步伐平稳,不左摇右晃,站姿保持全身正直,双手侧放或后握,不准抱臂,不准倚靠任何东西,不准攀扶建筑物、树木、汽车等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物件。

10、同事之间要互帮互助,不争吵、不挑衅闹事,不做有违反公司规定、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秩序部所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的事。

11、认真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交接班制度

1、每班接班前十五分钟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和各项配备物品及个人卫生,由带队人员带队由大门岗出发,绕小区外围一周,然后回到大门岗进行交接;

2、由带队人员带队按规定顺序进行交接班,要求队伍动作整齐一致,岗位交接时实行双向敬礼形式;

3、在交接班过程中,队伍纪律要严谨、认真,严禁在队伍中出现一些不规范动作和出现聊天、打闹现象;

4、交班人员必须等接班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岗,做到“三清三明”,交接班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人员承担;

5、巡逻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小区内所有消防设施、公共设施及事物的检查,如发现有疑问,及时向上一班核实,规定时间后发现的事情由当班人员自己负责(一般规定时间在半小时内);

6、交接班结束后,由交班带队人员,发出口令,整理队伍回宿舍,在上、下班途中必须着装整齐,不得不戴帽子或将帽子拿在手上,不准解领带、解衣扣、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或进行其它不规范的行为;

7、各交班人员应在回宿舍后,积极将交接班中出现的问题向上级领导反映,以便及时处理,交接班操作规范。

每班由班长带队到集合地点,检查当班着装仪容仪表是否队伍要求,讲究当班期间注意事项并提出要求,带到达接班地点集体转体面向交班人员。由交班人员先敬礼,接班人员回礼。交班班长:“上班时间无异常情况发生,请接班!”接班班长下达左(右)跨一步走,并喊:“接班”接班人员向岗上走,交班人员向接班人员位置走。然后相互转体,敬礼,交班班长下达向左(右)转,齐步走的口令,带队到指定地点集合,讲评当班情况对当班好的情况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记录班务会日记存档。

备勤制度

1、备勤时间规定每班上班一班为备勤时间。

2、备勤人员时入备勤时间内应穿着整齐在宿舍内,以便随时调动。

3、备勤时间内严禁赌博、酗酒、打架闹事。

4、备勤人员严禁在宿舍内大声喧哗影响其它人员。

5、备勤人员应听从各种调配指令,积极协助其它职能部门的工作。

6、备勤人员在接到各种突发事件指令时,必须迅速动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事故地点(一般为3分钟)。

7、备勤人员非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外出。

8、所有备勤人员严禁在岗上聊天,不得穿着制服在小区内随意行走。

9、备勤班班长应协助部门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和安排打扫卫生人员。

10、各备勤班长应负责落实部门当日安排的军事训练工作。

11、违反以上者发现一次扣2分。

会议制度

1、小会:每天下班后进行讲评、总结,由班长主持。

2、周会:每周星期日晚19:00队会,队长主持。主要讲评上周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及布置下周工作。

请销假制度

按公司请销假制度,在部门填写申请表,由班长、队长签字后,到管理处主任签字方能生效。时间不能超过一天,超过一天需到公司行政部门同意。

换班制度

非特殊情况,队员不允许换班。换班前,填写《换班申请单》,由班长、主管签字,每人每月不能超过两次(含两次)

秩序员管理基本制度

1、秩序人员工作纪律

1)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2)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3)上岗坚决做到“五不准”,即不准喝酒,不准聊天,不准容留外来人员,不准撤离职守,不准迟到早退。

4)服从管理,听从安排,廉洁奉公,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5)爱护各种警械器具装备,不能丢失、损坏、转借或随意携带外出。6)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有事外出必须请假。

2、秩序人员的交接班制度

1)接班秩序人员要按规定提前十五分钟上岗接班,在登记薄上记录接班时间。

2)交接班时,交班的秩序人员要把值班中继续注意或处理的问题以及警械器具等装备器材向接班秩序员交代、移交清楚。

3)接班秩序人员验收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秩序人员承担责任。验收完毕,交班秩序人员离开岗位后30分钟之内所发生的问题由当班保安人员承担责任。

4)所有事情交代清楚后,交班秩序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前在登记薄上记录下班时间并且签名。5)接班人未到,下班人员不得下班。如果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下班,这期间发生的问题两人共同负责;即使没有发生问题也要分别扣发两人的工资并通报批评。

3、秩序人员工作细则

(1)仪表着装

1)按公司配发制服统一着装和佩带,制服须保持洁净、平整,各项配置标志齐全规范。2)风纪严整,不得敞开衣领、翻卷衣袖、裢边;上岗前须到更衣室整理仪表。

3)上岗前、下岗须到指定点更衣;不得将制服及佩带物带进大厦;服装清洗不得影响正常上岗着装。

4)秩序人员仪表须洁净端正,不得留长发、胡须。

(2)上岗姿态

1)在岗时须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2)站岗时保持抬头、挺胸、收腹、并腿,巡岗时在站立的基础上做到步伐稳健,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不得有手插衣裤口袋,手叉腰间等散漫举止。

3)两人巡岗时须并排,保持上岗姿态统一步伐进行;两人以上巡逻或同行时须列纵队,保持上风姿态统一步伐进行。

(3)工作态度:

1、服从领导——不折不扣地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及工作调配。

2、严于职守——坚守本职岗位,不得擅自离离岗、串岗或睡岗。

3、正直诚实——对上级领导、同事和客户要以诚相待,不得阳奉阴违。

4、团结协作——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要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地解决困难。

5、勤勉高效——发扬勤奋踏实的精神,优质高效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

渔人码头物业管理责任有限公司

物业企业员工违纪惩罚条例 篇5

对员工的工作纪律、责任目标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等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设置警戒和违纪后的惩处标准。

2.0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0惩罚细则:

员工严重违规,公司将会对其开出过失单,除有具体规定外,一般一年内或连续12个月累计接获三次过失单将予辞退。凡违规造成损失者,公司将按情节追究赔偿。以下为具体违规处理决定(但不局限于以下规定):

(工作纪律类)

3.1迟到、早退:5分钟以内口头警告,超过5分钟以上,每分钟罚款1元,超过1小时以旷工半天论处,员工当月迟到、早退累计三次者以旷工半天论处,超过三次者以旷工1天论处。员工每旷工一天按照员工日平均工资的2倍扣除工资,同时旷工均开具“过失单”。

3.2未请假或假满未及时续假而不到岗者以旷工论处,按3.1款处罚。连续旷工三日作自动离职处理。违反其它请假、批假规定的,每次扣10元。

3.3未按规定、按时办理交接班手续:一次口头警告,二次罚款20元,三次罚款并发过失单。

3.4工作时间下棋、打牌、串岗、离岗、酗酒、睡觉、干私活,或涉及其它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22因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差而遭到业主投拆;一次罚款50元,二次开过失单,三次辞退。

3.23工作不负责任,扯皮推诿、推卸责任的,每次扣50元。

3.24阻挠贯彻公司规章制度,对违章违纪行为隐瞒不报的,每次扣50元。

3.25部门负责人对所属部门人员管理不善、包庇纵容的,每次扣50元。

3.26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休闲娱乐活动的,每次扣100元。

3.27因从事第二职业而影响本职工作的,发现一次当月效能工资全扣,二次当月工资全扣,三次辞退。

3.28参加因公司事务性或业务性会议,所发礼品一律上缴董事长办公室统一处理,不上缴的,发现一次除没收礼品外,当月工资全扣。

3.29利用职权向客户索要财物或收受客商财物的,发现一次,没收其收受财物并辞退。

3.30破坏公司财产,隐匿公司收入,骗取、贪污、挪用公款的,辞退并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3.31主管、部门经理工作不负责,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由总经理按有关规定处理。

3.32一月内连续三次违反工作纪律的,当月工资全扣或辞退。

(责任目标类)

3.33对公司布置的工作未及时按要求完成的,效能工资全扣。

3.34由于管理不严,在消防、安全、设备等工作中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和重大事故的,辞退,并赔偿相应损失。

3.35未能按考核要求对本部门工作监督检查的,每次扣50元。

3.36隐瞒事故不报或查出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的,效能工资全扣。

3.37资料存档工作不规范、短缺、遗失的,每次扣50元,造成损失的,赔偿相应损失。

3.38购买设备设施及易耗品等相关物品时未按公司规定的询价报价制采购同质产品的最低价,造成浪费的,效能工资全扣。

3.39因工作失职,造成所签物业管理合同发生差错的,每次扣50元,造成损失的,赔偿相应损失。

3.40公司的设施、设备无保养计划或实施不到位、不科学、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的,发现一次扣50元。造成损失的,赔偿相应损失。

3.41设备发生故障,未能及时布置修复而影响正常营业、办公、生活的,每次扣50元。

3.42因人为原因造成市场、住户停电、停水的,每次扣50元。

3.43收费人员未能及时上缴所收款项的,按未缴款项的5%计日息,并罚款50元,二次罚款并开过失单,三次辞退。

3.44大堂保安在未见装修许可证的情况下,放装修材料、装修人员进入大厦实施装修的,一次罚款50元,二次开过失单。

3.45物业管理员对实施二次装修的业主(使用人),办理装修许可证以及装修人员临时出入证,未及时办理的一次罚款50元,二次开过失单。

3.46大院车辆管理员不能按规定管理车辆或车辆停放秩序混乱,发生一次罚款20元,并开过失单。

3.47对无准入证同时又未经领导批准,造成不应停放的车辆进入后大院的,发生一次罚款10元。

3.48对检查不力,发生非不可抗力的水、电责任事故的维修人员,每发生一次扣罚事故责任人20元,3次以上开过失单。

3.49责任人管理不力,造成消防疏散通道、楼梯、消防前室等处堆放杂物未及时清理的,发现一次罚款50元。

3.50对照区域卫生工作标准,未达到要求的,每次扣10元。

3.51车辆管理员因管理工作失职,导致自行车丢失,照价赔偿。

3.52仓库管理员对照仓库管理规定,违反一项扣10元。

(消防安全管理类)

3.53没有完善的消防安全组织,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的,当月效能工资全扣。

3.54未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当月效能工资全扣。

3.55未制定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当月效能工资全扣。

3.56没有消防安全培训计划,扣50元。

南京市物业条例 篇6

关键词:南京市,保障房,物业管理,对策研究

1 南京市保障房物业管理现状

1.1 基本情况汇总

从2011年11月11号至2011年11月20日, 在保障房公司的牵头下, 共调研了9家物业管理公司。就这次调研而讲, 弯科物业只承接弯科自建的效益较好的商品房项目, 不涉及保障房项目, 其目前在上访建的保障房项目不在其计划范围内;栖霞物业目前只在马群有一个保障房项目, 且处于连年亏损状态, 平均每年亏损额在40-50万元之间。

1.2 保障房市场

(1) 片区物业性质。

经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保障房小区多是多层和小高层, 入住人员以当地拆迁户、外地失业人员、两牢释放人员为主。调研的7个保障房片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中, 马群、迈皋桥、西善花苑的物业管理由街道直接接管或者由街道成立的物业公司接管;东山街道、营龙小区、汇杰新城项目是由开发商成立的物业公司接管。

(2) 经营状况。

第一, 费用收取情况分析。由分析可知, 7个保障房片区中, 除了营龙小区是完全市场化管理, 不由街道补贴物业费外, 其他6个均由街道补贴物业费, 且物业费收缴率较低。

第二, 人员配比情况。营龙物业完全采取市场化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由于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融资机制, 日常补贴较少, 因此必须严格进行收支管理, 使人员配备比例最小, 将人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3) 配套归属问题。

一般来讲, 目前保障房物业市场中商业配套的所有权是归政府所有的, 而经营权归物业公司, 商业配套经营所得归物业公司, 由物业公司补贴其物业亏损, 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1.3 物业费用

可以看到, 与保障房小区相比, 万科物业和栖霞物业几乎不存在物业费收缴率低的问题。

2 南京市保障房物业管理问题

2.1 物业管理混乱

物业管理企业在商业配套归属权不同, 有的归物业公司、有的归政府、还有个别的归属权不确定。这些都反映了南京保障房物业管理混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 也没有统一的组织运营, 随之而来的物业管理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

2.2 物业费收取困难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只有高档小区的物业费收取没有问题, 其他小区物业费收取较为困难。同时, 保障房业主在不愿意或不需要交物业费的情况下, 又想物业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必然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加大物业费收取难度。

2.3 物业管理市场化不足

一是物业管理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 既涉及到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等法律主体, 也涉及社区委员会、业主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 直接加大了管理难度;二是物业服务不理想, 缺乏相应的管理服务规范。

3 南京市保障房物业管理对策

3.1 完善法制, 保证机制

南京市应成立市级组织领导机构, 发挥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作用, 同时明确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建立起保障房项目长效管理机制。

3.2 引入竞争机制, 选择好的物业管理队伍

南京市保障房项目建设标准高, 配套设备设施多, 对后期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较强。为此, 要引入了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按照南京市普通住宅物业服务三级二类标准, 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 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3.3 加大资金保证

为解决物业费管理不足问题, 物业服务企业, 一方面要通过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机制, 提高业主满意度, 以促进物业费的收缴;另一方面, 保障房片区应预留了2%的商业, 运营收益, 补充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经费不足。此外, 政府部门还应该在保障房物业管理上给予企业一些税收优惠, 以有效激发企业参与保障房物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康曦.我国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吴鸿根.构建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房地, 2010 (8) .

南京市物业条例 篇7

对修订原则的共性建议

增强时代性。修订《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应广纳意见,兼收并蓄,注重立法内容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坚持民主论证。同时要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及时做到随经济、环境、市场等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统计法制效力不断增强。

增强实效性。开拓创新是推动统计法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手段。条例应与统计法更好结合,注意增强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修订时要对症下药,通俗易懂,明细完善,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更符合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坚持立法的必要性、操作性和合法性。

增强地域性。结合本市实际,修订时注重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使之服务于本市的发展,同时注意国家、地方两兼顾。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首都特色,发挥好北京在全国的标杆作用,在指标设置、统计形式、统计执法等方面要具有整体规范性和代表性,又要有地方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对修订内容的共性建议

《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涉及全市统计工作的诸多方面,此次调查中,无论是统计机构人员,还是基层统计人员,都对一些主要环节提出了建议,其中共性的内容如下。

统计制度实用化

基层统计人员提出,统计制度应贴合统计工作实际,详细、具体,易理解,好操作,便于学习和执行。同时提出不能只要求报表企业按要求上报报表,在统计内容、报表周期等设定方面,应先征求基层意见或向社会深入调研,合理完善统计报表,以利于统计制度更切实可行。

统计机构人员认为,统计活动应更加深入实际,讲求效用。在统计制度、指标设计等方面尽可能科学简便,利于准确采集原始资料,利于相关数据精确加工,利于方便指导解答工作流程,使统计制度实用性更强,统计结果更为社会各界关注和使用。

统计执法简单化

基层统计人员提出,统计执法检查严格对违法单位的处罚程序是应该的,但相对来说其过程烦琐、文书复杂、时间较长。建议统计检查形式多样,简单快捷,多以有效指导工作为主,以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尽量减化程序,减少处罚。

统计机构人员提出,应严格执行执法检查制度,简化执法流程,优化执法检查结构,优化统计检查程序,减轻执法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检查质量。同时提出规范统计法律用语,用词更明确、标准。

统计管理明确化

基层统计人员提出,应加强统计工作管理。如强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提升对统计从业资格证的重视程度。对统计管理条例特别是一些处罚性条例更细致化,谁的责任谁负责,明确落实企业负责人、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的各自职责。

统计机构人员提出,加强统计岗位管理。每年对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做出明确规定,提升统计人员更新统计业务和法规知识的运用能力。应更细分统计各方权利义务,对统计执法检查及统计监督法律条款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统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监督查处的程序、方式等。

角度不同的个性建议

统计机构人员和基层统计人员,工作角色不同,职责不同,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的修订也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建议。

基层统计人员

加强领导责任。基层统计人员反映,有的单位在职能上没有明确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职责,不利于更好指导统计工作。建议强化统计负责人的审核责任,完善对单位负责人的法律约束条款,对发生统计违法行为的领导给予便于操作的问责内容,从上到下引起对统计法的重视。同时增强对基层统计人员行使统计职责,提供真实统计数据的保护力度,有效预防和制止人为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

坚持奖惩结合。部分基层统计人员认为现行《统计法》只有处罚条例,没有奖励条例,缺乏奖励机制来督促进步。建议对统计工作优秀的单位实行长效表彰制度。法的实质是只惩不奖,但实际工作中可以多种形式鼓励先进。近年来北京统计系统推行的统计诚信评价体系就是有益尝试。基层的建议说明大家有需求,诚信统计的宣传工作还要广泛深入。

共享统计信息。建议对有关统计数据应用方面的内容适度开放,适当宣传一些必要的常规统计知识,增强统计单位和统计人员报送统计数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加强社会各行业对统计数据的使用和监督。在电台、电视台等相关媒体普及一些老百姓比较关心的统计数据及实用意义,对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统计报表进行详细说明,对数据来源进行必要解释等,使统计结果更加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净化统计环境。基层统计人员建议大力清理统计机构实用性不强的统计制度,减少或合并报表,减少重复指标现象,减少一些原始数据采集困难以及难以准确提供的统计指标,减轻基层统计人员负荷。同时加大清理社会上的非法报表,对扰乱统计秩序的非法调查,要严惩单位负责人,起到警示作用。

统计机构人员

加强统计岗位设置管理。加强对基层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设置管理,并进行严格检查。例如,明确只有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才能从事统计工作。加大对统计人员未持证上岗的处罚力度,如同查处机动车驾驶员无证驾驶一样,增强统计人员从业资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统计从业资格证的认知程度。

加强企业统计登记管理。加强单位必须进行统计登记的相关法规要求,强化对未及时统计登记的违规处理。加大新建企业办理统计登记的管理,将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和办理统计登记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统计登记率,完善基层单位的统计上报机制。

加强调查程序设置标准。随着涉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等各种调查形式的增加,建议增加涉外调查程序和市场调查程序的标准规范,科学设定统计调查,增强操作细则,有效组织好统计工作流程。

加强统计检查处罚力度。完善现行统计管理条例,加大统计检查处罚力度,明确处罚责任,对于恶性拒报统计报表,不配合统计工作,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等行为从重处罚,增强统计检查的威慑力。

加强依法统计内外监督。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更多接受各阶层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如人大、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人民群众、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等,充分采纳各方意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明察暗访、领导监督和系统内部互相监督等方法,文明、公正、廉洁统计执法,督促统计工作更好依法行政。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上一篇:励志歌曲比赛下一篇:小学六一报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