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2023-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脱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脱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脱贫巩固提升方案篇

【篇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五个一”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一村一品”、“长短结合”,既要立足当前,充分用足用好扶贫政策,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保证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又要着眼长远,发展长期受益的特色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坚持专款专用、严禁负债,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实施监管和后期管护,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二、主要目标

20XX年,每个贫困村安排2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专项用于发展和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包括新建和管护项目),鼓励和支持贫困村培育特色产业,确保19个贫困村达到产业发展标准,6个贫困村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三、产业模式

(一)村集体自营型。

鼓励有自营能力的贫困村立足本村资产资源实际,选择经营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专项资金集中投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二)合作组织互动型。

支持贫困村以专项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经营发展中取得股权收益或经营收入。入股合作和分红的比例由贫困村和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但要确保扶贫专项资金保本增效,贫困村所选择入股的合作社必须在本村有生产或加工基地。

(三)企业带动型。

推行“企业+贫困村”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村将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企业入股经营,入股分红的比例由贫困村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但必须确保专项资金保本增效。贫困村所选择合作的企业必须是涉农企业且在本乡镇有生产或加工基地,且该企业必须以各种形式(订单销售、用工、土地流转或者租赁、贷资入股等等)带动本镇、村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联结紧密。

四、实施步骤

(一)项目申报(3月中旬前)

由各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结合20XX—2020三年滚动脱贫攻坚项目库编报工作,认真谋划20XX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项目,经村两委核实、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后,上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录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项目库。对已入库项目,中途不得随意调整。

(二)项目预审(3月底前)

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贫困村上报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项目库中选择)进行预审,通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对成熟可行的项目给予资金安排,对不合理、不成熟的项目减少和取消资金规模。

(三)项目实施(9月底前)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项目批复后,需在60天开工建设,9月底前完工决算,对香榧、油茶种植等有特殊时令要求的项目,最迟不得超过当年11月底前完工。专项资金统一拨付至所在乡镇财政所,由区“十大工程”牵头单位、行业主管单位全程负责项目监督。

(四)项目验收(11月底前)

项目实施单位自验合格后,向所在乡镇政府申请验收,乡镇初审后提交区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会同主管单位正式验收。验收时,要重点核查后续管护机制建立情况(管护人员需优先安排贫困户),对配套管护措施不全的项目,要整改到位后方可验收。

(五)绩效考评(20XX年2月底前)

结合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等工作,由区牵头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对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比、增长率以及后续管护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扶贫资金安排挂钩。

五、工作要求

(一)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

各贫困村在选择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时,要优先确定1项特色种养业或休闲观光农业作为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不得违反生态保护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等有关政策,脱贫攻坚期内要保持稳定),确保至少建成1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并积极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每个贫困村至少组建或引进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少带动

1个贫困村),完善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要优先租用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资产,优先吸收贫困村、贫困户入股,优先安排贫困户创业就业,并将财政资金形成资产折股量化到村、到户,带动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

(二)打造“一村一品”品牌。

各涉农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支持贫困村紧密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组织“一村一品”专业村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20XX年底,至少1个贫困村的“一村一品”主导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并拥有注册商标。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立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延伸集体经济产业链。

区农委、林业局、茶业局和旅委、文广新局组建特色种养业扶贫专家组,指导帮助贫困村挖掘农业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健康养生等功能,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加速推进农业产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贫困村围绕主导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商品化处理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篇二】

根据《XX省20XX年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省、市、区开展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督察、审计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镇深入开展“夏季整改”巩固提升大排查行动,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准确把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攻坚重点,摸准脱贫短板,找出工作弱项,制定整改措施,按照坚持现行标准、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度贫困、消除盲区死角、强化作风治理、促进均衡发展的要求,在全镇集中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边查边改、对标整改、全面整改,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达标,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努力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二、排查内容

(一)精准识别

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与人社、卫计、教育、住建、公安等工作的信息比对,完善和建立信息比对机制,把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细、做实、做好。及时排查出是否存在有长期生活在一起却因户籍未迁入,而未纳入建档立卡家庭人口;是否存在户籍不在本户,且不在一起共同生活,却纳入建档立卡家庭人员;是否存在不在一起共同生活,仅凭户籍在本户而纳入建档立卡家庭人口的情况。把精准识别工作作为精准施策的“第一粒纽扣”,确保进准识别到户到人。

(二)五类人员排查

认真梳理汇总五类人员名单(五类人员是指住危旧房农户;因婚嫁、升学、户籍迁出迁入导致“两不管”的农户;新发生灾害、疾病一般农户;曾经提交申请而未被纳入的农户;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户、老人户),进一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确保所有农户走访全覆盖,切实找准关于“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和收支构成等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漏评率为零。

(三)基层基础排查

对照村级责任清单,排查村级资料、户点资料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严格按照“一证一册”填写说明、填写指南规范“一证一册”填写,力争贫困户登记证与帮扶干部手册不出现漏填、错填、填写不规范,涂改严重,帮扶记录过于简单的情况,尤其是帮扶措施落实必须严格对照一卡通流水数字进行填写。贫困户签字要逐一填写,不能代签、漏签

(四)精准帮扶排查

针对致贫原因,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因户施策,促进贫困户按计划如期脱贫;每月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走访慰问,并使用省精准脱贫APP签到和上传帮扶日志,认真填写一证一册,并根据部门推送的信息将享受政策情况填写到位,做到真实、准确、干净、整洁。实行第一书记APP软件每季度签到记录不少于50次,力争贫困户知晓率、满意度均为100%。

(五)宣传落实政策排查

入户排查贫困户对其享受的扶贫政策的知晓率,特别是针对贫困户自身实际,讲清可享受的扶贫政策。对扶贫政策不清楚、不知晓的,要求帮扶干部、第一书记下户全面讲解、宣传政策。力争贫困户对其享受的政策知晓率达到100%。

(六)扶贫项目排查

全面梳理扶贫项目,分进行汇总;主要核查各地资金拨付进度、查看项目实施进展、项目扶贫成效和公告公示制实施情况。明确每个项目受益贫困户情况,规范项目资料台账,跟踪落实资金拨付情况,建好资金台账。加强资金规范管理,排查是否存在闲置扶贫资金,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七)精准退出排查

对所有已脱贫贫困户进行质量排查回头看,重新梳理脱贫程序是否到位,退出档案是否齐全,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是否稳定达到脱贫收入标准,是否有新发生疾病、返贫等情况。力争已脱贫户高质量脱贫,确保无错退户。

三、排查方式与时间步骤安排

(一)宣传发动,成立组织。

镇政府于20XX年8月3日召开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巩固提升工作推进大会,部署安排“夏季整改”巩固提升工作。

(二)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8月6日前)

对村级扶贫工作开展大排查,具体对照村级核查表排查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对照检查,查漏补缺,现场不能及时整改的,列出问题清单,形成村级核查表。自查审核结束后,各级帮扶责任人开展入户走访并进行整改,一是继续宣传政策,二是查遗补漏进一步规范完善户级档案资料,三是帮政策落实,四是厘清收入帐。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排查责任。

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工作大排查,是全面查漏补缺、夯实脱贫基础、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检查,是完成目标任务的一次检阅。大排查实行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坚持边查边改。

各村要全面对照大排查工作任务,突出排查重点,细化排查方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做到边查边改、真查实改,确保在8月6日前整改到位。

(三)及时总结上报。

各村要及时汇总、分析大排查情况,形成大排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大排查开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相关意见建议等。

第2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定稿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方案

为巩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扶贫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逐步能致富,全面建设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省、潍坊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围绕我市“一二四三”发展战略和“五强四宜”城市建设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让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加快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提升目标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反复性,通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的实施,确保全市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升,稳定超过省定贫困线,收入增长率明显提高;确保新发生的贫困,能及时得到有效帮扶救助“托住底”;确保每个家庭不愁吃、不愁穿,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病人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救助,危房都能得到修缮;确保困难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回头看”工作,结对帮扶(关爱)干部带着“2017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工作台帐,对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户进行信息采集,找出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帮助解决的事项。

(二)建立“巩固提升台帐”。以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省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基础,为2014年以来的每名建档立卡户建立“2017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工作台帐,按照一户一档一台帐,进一步深化细化就业、产业、社会、政策帮扶,做到因人因户施策,按需帮扶,全程纪实帮扶提升工作。

(三)打好帮扶“组合拳”。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全面实施产业扶持、就业创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社会帮扶、政策救助,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集聚、措施集成的“组合拳”。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持续采取“就业+产业”帮扶,实现收入稳定增长,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继续采取“社会保障+项目收益”救助,帮助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1、产业扶持。以镇、街道、开发区为主体运作好2017年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增强“造血”功能,集中打造扶贫项目,效益与村、户联结。合理划分村与户效益,既让村集体经济有“钱袋子”,又让村民致富奔小康有“好路子”。对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要通过签订项目帮扶协议,实现收益分红,增加收入。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要将产业、就业培训、技术指导精准实施到位,对有种植、养殖、加工需求的建档立卡户,进行技术指导,采取“农业企业+农户”、“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致富能手+农户”等模式,提供多样增收途径。

2、就业帮扶。政府搭台,村企对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一户一业”,增加其工资性收入。依托美丽村庄建设、村级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结合生态防护林建设、湿地公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等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上岗,增加收入;对有条件的建档立卡户,结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引导扶持兴办村淘服务站点;用活用好小额扶贫信贷政策,开展好5万元以下“富民农户贷”,对符合贴息扶持政策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就业创业。

3、结对帮扶。以建好“2017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工作台帐为抓手,全体在职在编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全覆盖,并长期保持不变。帮扶人要根据建档立卡户的实际情况,按照“因户施策、政策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原则和“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量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在帮扶实效上下功夫。开展“督孝”行动,对儿女未尽赡养义务的户,由“村委”、帮扶人牵头,结合其子女实际情况,签订赡养协议,督促履行赡养义务。

4、社会帮扶。一是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传播公益慈善理念,引导各界增强社会责任感,使献爱心、做好事、办善事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二是丰富扶贫济困内容,以维护好“山东省社会扶贫供需平台”为基础,开展好“扶贫日”、“万企帮万村”、“过暖冬,过好年”等系列活动;三是发挥好行业部门、“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作用,促进帮扶供需有效对接,引导群团组织、志愿者、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帮扶提升巩固工作中来。

5、政策保障。落实好“三个保障”办法,突出基本生活救助和“救急难”两个重点,针对“生活类困难、急难性困难、支出性困难”家庭,研究提高救助标准、简化审批程序,确保救助高效及时。对需低保政策兜底的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对需要教育救助的家庭,综合运用助学贷款、减免学费、教育补助、教育救助、结对帮扶等政策措施;对需要医疗救助的家庭,落实各类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对因残致贫户,落实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优先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对因灾致贫户组织开展生活救助、生产救助和住房救助。

四、健全脱贫长效机制

立足我市脱贫攻坚实际,市扶贫办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聘请高校专家团队,对贫困发生动态管理、帮扶路径选择、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建立救助衔接机制, 在贫困动态监测、资金投入、产业扶持、社会帮扶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将扶贫开发与政策兜底有效衔接,探索构建预防致(返)贫长效机制,搭建好平台,畅通帮扶救助渠道,实现扶贫治理常态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效防止脱后返贫和新增贫困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继续实行行动组负责制。重新调整青州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与行动组、市直部门行业帮扶组,仍然实行行动组负责制,各镇街(开发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作为各行动组的办事机构,落实扶贫专干3-5人负责整个行动组日常工作。

(二)充实帮扶(关爱)小组。调整充实由镇、街道、开发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组长、市直部门领导干部为副组长、市直干部、村级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关爱)小组,一般为3人,对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户实现结对帮扶(关爱)全覆盖,具体负责落实每户帮扶措施巩固提升工作。镇、街道、开发区扶贫办负责确定小组名单,报市扶贫办备案。

(三)完善强化督导工作机制。市扶贫办、督察局、审监组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公示,半年一考核”的督导形式,坚持日常监督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干部帮扶联系、措施落实、政策兑现情况。建立督查问题台帐,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镇街、部门(单位)、帮扶责任人下发整改意见书,全程跟踪督查整改,推动帮扶工作有序扎实开展。

(四)建立评先树优和问责追责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省、潍坊市文件精神要求,依据《青州市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青州市镇、街道、开发区与市直部门(单位)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青州市市直部门(单位)工作实绩综合考核扶贫开发考核实施细则》、《青州市镇、街道、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细则》,严督实考,落实责任追究,树立正向激励导向。

(五)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在政府网站开设“扶贫开发”专栏,建好市扶贫开发微信公共平台,多层次、多形式、多媒体宣传中央、省、潍坊市脱贫攻坚有关政策、工作部署,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典型、好模式,引导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请各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根据本实施方案,认真研究制定各自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于2017年3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抓好工作落实。

第3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

***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2019-2020年)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出列贫困村稳定退出,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县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实“四不摘”要求,保障政策供给,强化责任落实,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46个出列贫困村及面上村,22998名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2019年实现41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春季大排查工作,摸清底数

1.

查贫困人口属性

漏评:重点清查大病重病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低保户中符合条件应该纳入的对象;建档立卡“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个体工商户或经营企业的户、有商品房的户、有小汽车的户)一刀切被清退中应该保留的对象。

错退:清查“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含安全饮水)未达标及脱贫程序不到位,算账式脱贫的已脱贫对象。

错评:“四类人员”清退不到位的;识别之前为“四类人员”但未作备案说明的建档立卡对象;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子女有赡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建局、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各乡镇

2.

查住房保障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户住房保障情况。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重点清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账、拆旧复垦、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及搬迁对象入住、项目管理、信访处理、后扶情况。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毛田镇、月田镇、公田镇、张谷英镇

3.

查健康扶贫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人口中大病重病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是否达到9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应保尽保”;慢性病大病签约服务管理情况;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情况;特殊门诊报销情况及其他政策落实情况;贫困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代缴落实情况;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及全科医生和合格村医配备情况。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各乡镇

4.

查教育扶贫情况

查清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因贫失学辍学情况;省内跨区就读的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省外就读贫困学生资助情况;因病因残贫困学生送教上门情况;贫困户家庭中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落实情况(雨露计划)。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县扶贫办、各乡镇

5.

查培训、就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后生”(高中或初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是否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是否参加人社部门的就业推介;扶贫车间建设情况;转移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

6.

查产业扶贫情况

查清楚符合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查产业扶贫明白卡信息采集情况;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是否与农业合作组织等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利益联结是否紧密;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情况。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7.

查民政、残联兜底情况

查贫困户是否应该享受兜底政策;查整户兜底情况,是否应兜尽兜及兜底类型评定是否精准;查残疾贫困人口残疾证办理情况及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情况;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生和以上学历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各乡镇

8.

查资金项目情况

对往年项目进行抽查;查项目库建设使用情况;查项目资金状况,看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看是否专款专用、公开公示。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人:县审计局、县纪委、县扶贫办、各乡镇

9.

查小额信贷风险情况

查新增贷款贫困对象是否符合“四有一项目”审批条件和评级授信等级要求;查贫困户产业经营情况和贷款到期还贷能力情况;查户贷企用还贷情况及利益联结情况,看贫困户分红是否按照协议到位。

牵头单位:县人民银行

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县农商行、各乡镇

10.

查涉贫信访与舆情处置情况

查我县涉及国扶办12317、省办12317、市长信箱、12345、县委书记县长热线、“互联网+监督”及网络舆情涉贫信访件处置落实情况;查乡镇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信访等重点信访对象和信访积案是否建立领导包案责任制;查群众初次涉贫信访问题受理处理情况。

牵头单位:县信访局

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11.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贫困人口信息台账

在全面摸底排查基础上,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信息台账,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二)实施产业就业增收提升工程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

1.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扶贫车间”式加工产业等“九大扶贫产业”,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

2.

按照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社一企”、“一户一项目”。加强对往年已投入运行的扶贫产业项目的后续管护和扶持,落实特色产业规划,集中力量打造支柱产业,着力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实现对贫困村、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3.

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深入推进“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用好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有效做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保底收购、生产奖补等形式发展产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没有稳定增收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仍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和农业保险保费支持;对无劳动力或发展条件不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资产托管、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分享扶贫产业发展成果脱贫;明确产业扶贫资金、资产产权,对达到帮扶期限的项目,后续实行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4.

继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支持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对接帮扶贫困村及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建立产业基地,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能力

,确保村村都有扶贫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支持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

5.

推行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和群众自家种养的“三带一自”模式。实施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机制,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为产业发展指导员,同时各帮扶责任人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6.

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加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及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贫困村,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深入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物流产业建设,促进贫困村农产品销售。

7.

制定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进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增加集体经济;进一步规范光优扶贫电站建设和管理,强化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8.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存在失败风险的,由县级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农推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指导和资金倾斜力度。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商粮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县供销社、县移民局、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科技局、县文旅广新局、县扶贫办、县环保局、中国人民银行

***县支行、各乡镇

深入实施就业扶贫:

1.

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继续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就业奖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贫政策,培训贫困劳动力300人。

2.

积极探索就地就业新途径,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创办或领办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完成10个“扶贫车间”、10个“扶贫基地”建设任务,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

3.

途径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提供公益性岗位10个,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治安、护路、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劳务收入。

4.

强化“311”就业扶贫行动,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推荐岗位,提供职业指导和免费技能培训服务信息。

5.

实施外派劳务扶贫,建立外出就业务工贫困户稳定就业工作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境外就业稳定脱贫。加强省、市、县内扶贫劳务协作,打造贫困劳动力长期固定的求职渠道,新增转移劳动力就业600人。

6.

加强对贫困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扶持,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7.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由县级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劳动站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介绍新的工作岗位。对因在外就业失业而无返乡路费的,及时给予支助。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公安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各乡镇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1.

对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已脱贫户,重点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扶持,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2.

要落实后续帮扶主体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乡镇村组、结对帮扶责任人,因户因人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

3.

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

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来源。

4.

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社会保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委宣传部、各乡镇

(三)实施“三保障”提升工程

1.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对非普惠性幼儿园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幼儿、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免费发放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对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雨露计划”,做到应补尽补。积极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

80人,按规定享受国家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和助学金政策。深入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童心温暖工程、泛海助学行动及“希望工程”等社会扶贫助学行动。重点关注因厌学等其它非贫困辍学的现象,深入推进“三帮一”劝学活动,强化义务教育以当地政府为主的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和家长的法律责任,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县工商联、县总工会、各乡镇

2.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及时结算,鼓励分级诊疗、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医联体和开展远程医疗,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继续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措施。重点关注贫困户得了小病、慢性病、常见病是否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得了大病、重病,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不能影响“两不愁”。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残联、县扶贫办、县慈善总会、县红十字会、人寿财险***县支公司、各乡镇

3.

全面落实危房改造与住房保障政策。全面开展4类重点对象房屋危险性鉴定全覆盖工作,逐户查验《房屋危险性鉴定表》,对鉴定为

A、B级安全住房的,经签字确认后,逐户挂牌标识。鉴定为C、D级危房的,组织联合审核后列为危房改造对象,对未解决住房安全的已脱贫户,要在2019年10月底前限期整改到位;其他存量危房要在2019年11月底前全部限期整改到位。重点关注只有一处常年居住住房、外观内饰都破旧,但经鉴定又不是C、D级危房的农户。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支付给改造对象的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防虚报冒领、截留挪用。

牵头单位:

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

(四)实施“双基”建设提升工程

1.

全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建立健全农村政务、文化、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在贫困村推动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融合共建,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金融办、县农商行、各乡镇

2.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扶贫方面:在贫困村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省下达的农村公路“窄加宽”改造任务,2019年全面实现全县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任务,确保和巩固到2020年100%建制村通客车。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县公路建养中心、县发改局、各乡镇

水利扶贫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切实解决存在有季节性缺水、断水以及单独户取水困难等问题,重视农村学校学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县自来水公司、各乡镇

电力和网络扶贫方面:全面解决贫困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问题。按计划和标准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确保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2%,

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7%,

全县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4千伏安1户。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实现90%以上贫困村宽带网络接入,实现贫困村有线电视收视100%全面覆盖。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相关网络运营商、各乡镇

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围绕村庄“三清一改”,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贫困人口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开展乡村沟渠畅通及河塘清淤整治活动,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中的带头带动作用。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办、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

(五)实施内生动力提升工程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和“能力短板”。

一要强化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参与式扶贫。任何脱贫方案都要得到贫困群众的认可,凡是到户到人的产业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项目以及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要组织贫困户参与实施、参与监督、一同验收,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要改进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机制,防止政策养懒汉。

三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积极倡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通过舆论宣传引导、贫困户户主会、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形式,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要加强脱贫致富典型的评选和推介。每年开展以“艰苦创业、脱贫光荣”为主题的活动,评选“脱贫之星”,树立“自主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五要加强贫困村移风易俗工作,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决纠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以及不赡养老人、不供养残疾人和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广电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各乡镇

(六)实施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要增强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积极妥善处置扶贫领域各类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一要防范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做好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工作,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二要防范已脱贫对象返贫的风险。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对新增贫困人口要及时纳入,对返贫人口加大帮扶力度,严格落实低保渐退机制和贫困保障要求,促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融合,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救助帮扶力度,研究解决困难群体因病、因灾等致贫的临时救助机制,坚决杜绝“一兜了之”。

三要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难的风险。按照风险防控“五步工作法”,分类妥善处置逾期贷款,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每月逾期率和不良率均在1%以下。

四要防范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防止扶贫资金投资饥不择食,投资出去收不回来。

五要防范扶贫信访舆情的风险。坚持守土尽责,高度重视国家、省、市等信访件,加强扶贫舆情监测管控,建立健全涉贫信访六个制度,落实好扶贫涉访问题“五个一”包案制度,迅速核查、妥善处置、及时回复,决不能掉以轻心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大局。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县人民银行、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信访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七)实施攻坚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建强村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贫困村党组织领导,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组织力。坚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由县一级考察把关的做法,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力度。注意从本地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致富能人定向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以乡镇为单位,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排查整顿,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新型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推广富裕村带贫困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村企村社联建等做法,形成各类党组织之间帮扶共建的党建扶贫新模式。注重在脱贫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的生动局面。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对贫困村、贫困人口100

人以上的非贫困村的全覆盖和对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工作,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3人,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非贫困村工作队员不少于2人,驻村时间每月不低于20天。加大对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培训力度,积极增强他们的主动作为意识和脱贫攻坚能力。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后,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帮扶重点转移到巩固产业发展等可持续性帮扶上来,直至稳定脱贫。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扶贫办、各乡镇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重要位置,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干责任制;继续坚持由行业部门、驻村单位、乡镇、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调度,各驻村帮扶单位每2个月至少研究一次驻村扶贫工作并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各乡镇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本单位、本行业扶贫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

一方面,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减,行业部门资金、项目、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统筹、拨付和使用,扶贫项目必须从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招投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确保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及时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基层基础。

一是全面排查解决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早发现问题并整改到位。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二是选优配强驻村队伍。组织开展扶贫干部轮训,打造一支懂业务、会干事的扶贫队伍。三是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分有序组织贫困退出工作,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到2020年底全县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四)强化考核问责。

把巩固提升情况与考核情况结合起来,制定《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县直和驻县单位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在考核中抽样了解对已脱贫对象的后续帮扶情况,对脱贫质量不高、工作不落实、政策不到位、作风不扎实造成返贫现象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考核分类:根据考核得分,从高到低,乡镇和县直及驻县部门分别确定好、较好、一般、较差(在中央、省级、市级实地考核中出现重大失误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导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排名靠后)四类。

考核结果运用:评估结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评估范围,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予以通报,日常考核由县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结果分“好”、“较好”、“一般”、“较差”。考核结果作为确定考核等次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好”的乡镇、县直部门,按不同类别分别设置单项奖,给予2-10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结果为“较差”的乡镇、县直部门,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个人考核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该乡镇、县直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工作仍无改进的,进行组织调整和严肃问责。

(五)统筹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持续改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4篇: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工作方案

2020 年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动我县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根据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及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切实做好 2020 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个全覆盖”为核心目标,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补齐短板弱项,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如期脱贫不落一人、稳定脱贫返贫可控、和谐脱贫社会认可,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二、工作目标

(一)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 2020 年底,确保全县国家现行标准下未脱贫的 1605 户 3999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巩固提升 116082 人脱贫、227 个贫困村出列的脱贫成果,进一步提

升脱贫质量,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清零,确保村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确保已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确保贫困人口不新增,确保全县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进入小康。

三、具体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剩余贫困人口脱贫

1.开展全面调查。一是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对 1605 户3999 名未脱贫人口入户调查,全面准确掌握未脱贫对象家庭成员、吃穿情况、住房保障、安全饮水、主要收入来源、劳动能力、就学就医、发展需求及主要致贫原因等情况;二是对未脱贫对象分类管理,并紧扣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不漏、一人不落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到户、到人帮扶措施。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驻村办。配合单位:乡镇(街道)丶驻村帮扶责任单位、驻村工作队。

2.综合施策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综合施策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确保不落一人。一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无因贫辍学;巩固未脱贫人口全部参保、全部实行家庭医生签约;重点对未脱贫对象开展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监测住房安全状况,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进一步改善未脱贫人口安全饮水条件。确保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医疗救助、饮水安全 100%

有保障;二是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融合,坚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符合条件、互相纳入”;落细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扶持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农村低保动态监测,推动低保调标落到实处,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实现应保尽保;三是深入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行动,加强“老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帮扶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群众;四是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未脱贫人口坚持通过发展生产增收,确保有产业发展能力、意愿的未脱贫户产业扶持全覆盖,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全覆盖,未脱贫户都有至少 1 种增收致富门路,重点对未脱贫人口推行“以购代捐”等形式支持发展产业;五是对有劳动能力的未脱贫人口,精准实施就业扶贫,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劳动组织化程度,推动扩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参与度,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为脱贫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六是防止为脱贫而脱贫,杜绝算账脱贫、虚假脱贫和突击脱贫。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攻坚办。配合单位:县驻村办、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人社局、县残联、乡镇(街道)丶驻村帮扶责任单位、驻村工作队。

(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3.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一是对已退出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精准帮扶力度;二是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做到驻村工作队伍不撤;三是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监管督导工作,对工作松劲懈怠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及时提醒,对工作作风不实、脱贫攻坚不力的行为及时纠正。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攻坚办;配合单位:县纪委监委、县扶贫办、县驻村办、十一项工程指挥部、乡镇(街道)。

4.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严把贫困退出质量关。一是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分类精准施策,逐户对账销号;二是重点关注脱贫监测户和未纳入建档立卡的边缘户、低保户、残疾户、散居特困人员等对象,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致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加大对大病重病户、意外受灾户的临时救助力度,防止返贫、漏评、错退和新致贫现象发生;三是加强部门数据信息比对,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问题全面清零。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扶贫办;配合单位:县驻村办、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驻村扶贫工作队。

5.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坚持主导产业引路、特色种养结

合、帮扶主体带动,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力争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每户有 1 个产业增收项目,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委托帮扶或股份合作帮扶方式获得稳定收益。实现有贫困户的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与帮扶主体利益联结全覆盖。确保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达 5 万元以上,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全面建立全县产业扶贫台账,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二是巩固发展柑橘、百合、烤烟、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油茶、茶叶、菊芋等新兴产业,采取帮扶主体带动,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每户有1 个产业增收项目,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委托帮扶或股份合作帮扶方式获得稳定收益;三是按期兑现产业扶持资金,全面铺开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动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加快发展;四是盘活集体资产、创办经营实体、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入股分红、服务创收等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步对光伏、小水电等已产生效益的集体经济项目,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收益稳定到位;五是防范发展产业失败风险,对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贫困农户和经济组织由相关单位专门制定扶持方案,加大技术指导和资金倾斜力度;六是继续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精准扶贫特色农业保险项目,对发展

产业的贫困户给予金融支持和保险保障。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扶贫办、县农商行、各保险公司、乡镇(街道)。

6.创新开展消费扶贫。积极创新扶贫方式,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扩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促进扶贫产品销售,实现我县扶贫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组织好扶贫产品货源,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精准对接大中城市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政府支持平台建设,协调提供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新消费扶贫试点;三是发挥定点扶贫的国家农业农村部、济南市市中区、长沙市对口帮扶地区在消费扶贫方面的作用,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四是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畅通消费扶贫渠道。依托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公共平台等电商平台,动员各类市场主体设置消费扶贫专柜、专店等,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体系,为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销售、购买扶贫产品提供便利。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商联、县扶贫办、县供销联社、县总工会、县国资委、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办、县对口办。

7.规范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瞄准有条件、有意愿发展脱

贫产业的贫困户,实施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利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推动金融与产业扶贫的精准对接,稳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扩大贷款覆盖面,力争贫困户获贷率和贷款规模有较大增长。建立完善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每月累计逾期率控制在省定范围以内。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金融办;配合单位:县人民银行、县扶贫办、县农商行、县财政局、乡镇(街道)。

8.深入实施就业扶贫。锁定有就业愿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需设岗。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一是完成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省定目标任务;二是稳定现有 2163 人农村公益性岗位,服务易地搬迁新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三是新增扶贫车间 8 个以上;四是全面落实就业扶贫补贴补助相关政策,完成就业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4000 人,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 270 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 750 人以上。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工商联、县财政局、乡镇(街道)。

9.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是落实后续帮扶主体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组、结对帮扶责任人,因户因人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对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的已脱贫户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扶持,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 1 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二是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来源;三是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尽快完成新搬迁房产权认定工作,加快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社会保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乡镇(街道)。

10.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一是全面实施教育扶贫资助政策,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高校助学贷款等普惠政策和贫困低保户学生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高中阶段免学费、泛海助学、职业学历教育补助,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残联系统教育资助等特惠政策,实现对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精准资助全覆盖;二是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三级”责任,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重点核查因厌学或早婚辍学情况,确保没有一个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力争

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三是不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建设好以贫困家庭学生为主的芙蓉学校,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县委统战部、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县工商联、乡镇(街道)。

11.巩固完善健康扶贫政策。一是巩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达 100%、贫困人口大病救助率达 100%,重点关注贫困家庭新增人口漏保情况;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二是整合多种保障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 85%;对农村贫困人口患 47 种特殊慢性病患者实行特殊病种门诊补助,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三是继续实施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和出院“一站式”结算优惠政策;四是继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免费体检、随访服务,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 100%;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村医待遇。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卫健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

县医保局、县扶贫办、相关保险公司、乡镇(街道)。

12.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一是全力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对“4 类重点对象”和农村经济相对困难的非 4 类重点对象农村唯一住房因维护不科学或因灾受损等原因新增成为 C 级或 D 级危房及时改造达标;对新增 4 类重点对象危房及时改造达标;对“4 类重点对象”住房在 2016 年以前享受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住房保障政策,但现在住房安全质量不达标的住房及时改造达标;二是精准做好农户档案信息录入。建立健全农户档案,梳理完善农户档案信息,及时对接国扶系统数据,确保“危改系统”与“国扶系统”数据相互关联,符合逻辑,真实一致;三是持续做好危房改造“回头看”,切实整改突出问题。在 2019 年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改、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排查的基础上,对 2014年以来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开展“回头看”,对排查掌握的问题建立清单和台账,切实整改质量不过关、功能设施不齐全、建新未拆旧、优亲厚友等相关突出问题。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残联、乡镇(街道)、驻村扶贫工作队。

13.大力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实施生态转岗脱贫、生态补偿脱贫、生态造林脱贫三项工程,直接巩固提升脱贫人口 5500 人脱贫质量,惠及脱贫人口 8 万人以上。一是实施

生态转岗脱贫工程。全面落实 1297 名生态转岗护林员工作,加强护林员动态管理;二是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全面落实 120.47 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助,兑现补助资金 2178 万元;全面落实 86.28 万亩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助,兑现补助资金1273 万元;兑现新第一轮退耕还林、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 1244 万元。确保生态补助资金发放准确率、发放到位率达 100%;三是实施生态造林脱贫工程。实施以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为主的面上造林,完成新造林面积 1.1 万亩;巩固油茶产业建设成果,稳定种植面积在 10 万亩以上,加大抚育管理力度,及时组织补植,确保油茶苗保存率在 95%以上;四是在实施生态造林工作中,注重劳务用工向尚未脱贫或者已认定脱贫但按规定仍继续享受相关扶贫政策对象倾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乡镇(街道)、驻村扶贫工作队。

14.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通畅通达水平,加大农村安保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全面完成贫困地区 25 户以及 100 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任务,确保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班车;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管理,明确农村道路管理责任,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二是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按照

国家、省饮水安全标准,切实抓好全县农村供水保证、水质安全和用水方便工程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地区季节性缺水和部分村寨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维护管理不到位等安全饮水困难问题,确保全县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三是按计划和标准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确保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村户均配变容量全部达标,户表改造全部完成,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四是完善网络通讯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引导基础通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提升农村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率,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光纤网络和 4G 网络全覆盖。

牵头领导:单位:县交运局、县公路养护中心、县水利局、县科工局;配合单位:县电信公司、国网分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乡镇(街道)丶驻村帮扶责任单位丶驻村工作队

15.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全面建强村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贫困村党组织领导,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组织力,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力度,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排查整顿,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新型经济组织,注重在脱贫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的生动局面;二是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后续建设。确保所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党

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文体活动设施、农业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等功能完善和正常运转;三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贫困村综合环境治理,以农村污水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四是推行以“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党组织核心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基层治理生动局面。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配合单位:乡镇(街道)丶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帮扶责任单位丶驻村工作队。

16.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一是补齐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短板。对 2016 年以来用各级扶贫资金建设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和管理维护,积极探索新型经营模式,鼓励村社分开,政经分离,切实提高扶贫资产的使用期限和效益。二是补齐内生动力提升短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和“能力短板”。强化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参与式扶贫;改进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机制,防止政策养懒汉;加强对贫困群

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开展脱贫致富典型的评选和推介,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三是补齐社会扶贫短板。进一步理顺社会扶贫机制,凝聚社会合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重点抓好“社会扶贫网”维护管理,落实好“户帮户亲帮亲”活动,开展好社会扶贫日活动,管理好社会捐赠,服务好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长沙市对口帮扶的交流对接、争资上项工作。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驻村办、县东西部协作办、县对口办、县农业农村局、乡镇(街道)。

17.积极应对扶贫领域风险防控。一是防范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做好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工作,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二是防范已脱贫对象返贫的风险。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对新增贫困人口要及时纳入,对返贫人口加大帮扶力度,严格落实低保渐退机制和贫困保障要求,促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融合,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救助帮扶力度,研究解决困难群体因病、因灾等致贫的临时救助机制,坚决杜绝“一兜了之”;三是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难的风险。按照风险防控“五步

工作法”,分类妥善处置逾期贷款,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每月逾期率和不良率均在 1%以下;加强扶贫小额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四是防范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防止扶贫资金投资饥不择食,投资出去收不回来;五是防范扶贫项目工程质量安全不达标及资金使用不精准风险。严格按照扶贫项目工程的设计立项、招投标、建设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公示、资金拨付等规范流程把关,确保扶贫项目工程进度、质量、管理、效益达标,资金使用精准不趴账;六是防范扶贫信访舆情的风险。坚持守土尽责,高度重视国家、省、州等信访件,加强扶贫舆情监测管控,建立健全涉贫信访六个制度,落实好扶贫涉访问题“五个一”包案制度,迅速核查、妥善处置、及时回复,决不能掉以轻心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大局。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金融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信访局;配合单位:县人行、县农商行、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网信办、乡镇(街道)、驻村扶贫工作队。

18.抓实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对贫困村及贫困人口 100 人以上的非贫困村的全覆盖和对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工作,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 3 人,贫困人口超过 100 人的非贫困村工作队员不少于 2 人,驻村时间每月不低于 20 天;二是加大对工作队

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培训力度,积极增强他们的主动作为意识和脱贫攻坚能力;三是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后,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帮扶重点转移到巩固产业发展等可持续性帮扶上来,直至稳定脱贫。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县驻村办;配合单位:乡镇(街道)丶驻村帮扶责任单位丶驻村工作队。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乡包村责任制;继续坚持由行业部门、驻村单位、乡镇(街道)、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调度,各驻村帮扶单位每 2 个月至少研究一次驻村扶贫工作并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各乡镇(街道)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本单位、本行业扶贫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减,行业部门资金、项目、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统筹、拨付和使用,扶贫项目必须从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招投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挥“互联

网+监督”平台作用,确保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及时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基层基础。一是全面排查解决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早发现问题并整改到位。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二是选优配强驻村队伍。组织开展扶贫干部轮训,打造一支懂业务、会干事的扶贫队伍;三是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分级管理。逐级建立县、乡、村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台账:未脱贫户为一级,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稳定脱贫;已脱贫但家庭人均纯收入在4500 元以下的为二级,从公益岗位、产业联结等方面予以倾斜,确保其实现稳定增收不返贫;已实现稳定脱贫的为三级,全面落实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定期监测防止返贫。

(四)从严挂牌督战。参照国家和省里模式,对脱贫难度较大、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的地区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进行挂牌督战,对挂牌督战的乡镇、村、单位从资金分配、政策倾斜、人员调配等方面重点保障,同时加大督查、指导、调度的力度。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 450 人以上和未脱贫人口在 25 人以上的 68 个重点村挂牌督战;二是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超过 500 人的 4 个重点安置点挂牌督

战。

(五)强化考核问责。一是把巩固提升情况与对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的年度考核情况结合起来,在考核中抽样了解对已脱贫对象的后续帮扶情况,对脱贫质量不高、工作不落实、政策不到位、作风不扎实造成返贫现象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二是考核分类。根据年度考核得分,从高到低,乡镇和县直及驻县部门分别确定好、较好、一般、较差(在中央、省级、州级年度实地考核中出现重大失误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导致全县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排名靠后)四类;三是考核结果运用:评估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核评估范围,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予以通报,日常考核由县脱贫攻坚联合办负责。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干部选拔任用、执纪问责的重要依据。

(六)统筹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持续改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5篇:县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定稿

县市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定稿 篇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瞄准扶贫对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我县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总书记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 2020 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按照省确定的 15 个贫困村,从 2014 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 15 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20 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 2014 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 14326 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 2018 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 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 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 均水平的 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 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19-2020 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

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二是到 2018 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 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 强。到 2018 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四、工作重点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 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 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 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 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 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对象中,先区

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 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 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 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 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 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 1-2 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 1000 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 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

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 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 1 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 1 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 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 1 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 2018 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 1000 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 2018 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

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 2018 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十二五规划 15 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 15 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 20 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 150 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力争 2018 年完成全县 15 个贫困村中 20 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20 年完成全县 108 个行政村 25 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15 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 2020 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力争 2017 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0%。全面解决贫困

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 2017 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五、帮扶方式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

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 1-2 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 1-2 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发挥 1017 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今后凡是各类社会捐赠资金或项目优先投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对社会力量救济性捐赠,先缴入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账户,凭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率先在东鑫电子商务园设立扶贫公益基金,通过互联网每销售一斤茶树菇捐赠 1 元钱用于扶贫公益事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 (三)用好定点帮扶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文化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民政厅、江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政

策,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对接、产业承接平台,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技术、信息、人才及改革试点等支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建立扶贫联系工作机制,每个帮扶单位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着力推进一批对口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重点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苏区办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任务,并逐年增加。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扶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制定行业扶贫规划和计划,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

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每半年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各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通力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健全机构,建强队伍。切实加强扶贫移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乡(镇)要尽快适应精准扶贫工作,充实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干部专门负责扶贫移民工作。乡(镇)扶贫专干享受扶贫工作津贴,保证其待遇不低于乡(镇)农、林、水、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

(五)选好班子,夯实组织。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扶贫目标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把扶贫攻坚的实绩,作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有行业扶

贫任务的部门及定点扶贫单位,把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列入绩效考评和年度班子考核的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篇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饶发〔2015〕11 号)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我县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遵循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县 20 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和 23327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弘扬方志敏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目标、(一)提前实现减贫目标。到 2018 年,全县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 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 2018 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 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 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 2018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 2018 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

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三、工作措施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规划。要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倒排工期,做好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并纳入本级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将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行政村确定为县(市)级贫困村,并制定脱贫计划,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倾斜扶持。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深入开展县直单位定点包扶十三五贫困村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帮扶单位要成立帮

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工作队。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结合帮扶村实际,打好组合拳,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受帮扶的贫困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县直单位干部采取 321 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 3 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 2 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 1 户。其余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场)干部(职工)包干托底,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各地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充分发挥 10.17 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省财政每年 1000 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资金使用上要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2.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着力改变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移民搬迁规划。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3.强力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每年新农村建设村

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 2017 年全县 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4.强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一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加大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从而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乡村客运网络连通工程,改善运输条件,完善贫困村客运网络,提高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加快贫困地区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进度。2018 年率先完成 20 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 25 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20 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 25 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2015 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力争 2020 年基本解

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已列入全国近期治理规划的贫困地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一是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倾斜扶持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村,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4.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高校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5.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加强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在农户自愿购买接收设备的前提下,落实惠民补贴政策,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基本节目。加快贫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宽带用户普及率,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优先工作机制。上饶银监弋阳监管办事处优先审批涉及有扶贫业务和三农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弋阳支行优先办理上述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各项服务功能对接;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息需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债、开办同业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扶贫贷款发放指导意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贫困村和重点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贷款。督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 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农经济项目。督促辖区保险机构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满足扶贫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需求。

7.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

策。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四、组织保障 (一)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对精准扶贫攻坚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二)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力度。实行扶贫开发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县本级将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要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强化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

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在乡镇事业站所限额内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县直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工作计划,并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要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贫困人口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态管理。每年一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将稳定脱贫人口退出系统,将新增贫困人口录入系统,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各帮扶责任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于 8 月 5 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第6篇:底尼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巩固提升底尼村脱贫工作成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制定以下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标准,按照脱贫攻坚的有关要求,2018年村贫困发生率1%以下,2020年贫困发生率归零,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达10万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城乡居民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面解决CD级危房,住上安全稳固住房。坚持规划落实到点到户、项目资金到点到户、帮扶措施到点到户、跟踪管理到点到户,紧紧依靠基层组织,进一步整合扶贫资源,集中人力财力,强化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基础设施改善、农业产业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该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脱贫群众生活保障更加有力,村容村貌村风积极向上,稳定脱贫工作不断巩固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络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扶持,继续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电、路、居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进一步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1. 积极争取底尼老凹林村1组进村道路1100米后续工程硬化,年斗本进村150米进村道路硬化,西晒衣上白岩进村公路600米硬化,小白岩进村公路600米硬化,水涨箐公路2100米公路硬化,长岭岗1800米公路硬化,黑母云10组上下道路村庄硬化,王家村18组上下村庄道路硬化。

2. 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解决群众生产难问题;一是解决法干母4组至老凹林2组村中间到老凹林1组村背后通到沙衣公路的机耕路。二是黑尼顶村背后到花椒基地的机耕路。三是六腊16组至水塘村委会(三棵树村)机耕路。 四是飞峰岭村村前到水塘村(飞松岭村)。五是大村村前至防火路的建设。六是解决莫各顶村村普黑路至老古拉机和村前机耕路的建设。七是杞昌郎9组村背后到王家村18组机耕路的建设。

(二)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建设

根据底尼村的自然条件和贫困户家庭状况,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精准种植等措施,大力巩固和发展烤烟和豌豆产业为主,引进小瓜、青花、烤烟、家禽、核桃等农业产业,巩固扶持一个农业合作社发展,确保有基础的贫困户户户都有致富增收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

1.动员有基础的农户发展养猪、养鸡、养牛、养羊等畜牧养殖和大雁等特种养殖。

2.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有基础的农户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无劳动力的和年老部分农户种植蔬菜,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力争做好烤烟田间管理,烘烤等技术指导,分类指导,错开季节精准种植,销售等跟踪服务,力争全年发展种植烤烟6100亩。蔬菜5000余亩。

3.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有基础的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引导豌豆4000余亩,发展小瓜、青花亩1500亩,巩固和管理好泡核桃6000余亩。

4.引导群众加强对近年来栽植的6800余亩核桃产业园的日常管护,为村民稳定增收打好长远产业基础。以村委会驻地为中心覆盖范围500余亩,打造荷兰豆及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新建水池100立方4个水池,配套管道4000米。

(三)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先扶智”及“脱贫先断穷根”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扶贫工作措施,想方设法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扶贫帮困工作。

1.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以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等特色经营主体为支撑,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为党员讲授1次党课。

2.结合创建文明村、易门县《村规民约》等要求,抓好底尼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优化发展环境。黑尼顶5组、马丑山14组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各一个,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美丽和谐新农村。加强村组卫生环境综合治理,配置相关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片区包干制、“门前三包”责任制、集中清扫整治制度、监督管机制、垃圾清运制度,组建保洁队伍,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等措施和方法,不断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4.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实地学习等方式,进一步解放群众思想,更新发展观念,增强村组干部及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5.加强同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和利用好扶贫信贷政策,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外出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6.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通过义诊咨询、组织医疗专家“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大重大疾病患者帮扶救助力度等措施,每季度组织一次大型义诊或健康知识讲座,着力解决好群众因病致(返)贫的实际困难。

7.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和采用捐资助学等方式,对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确保脱贫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今年再组织一次爱心捐资助学活动。

8.争取优惠政策,对有志农村青年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为其就业提供帮助,同时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确保脱贫群众增加收入。

9.督促继续做好五保户、无扶持基础特困群众生活照料和兜底扶贫工作,保障其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10.继续通过底尼村综合服务平台、组织每户通讯录微信平台,采取“互联网+”的形式积极推介老庄沟村农产品和畜牧养殖产品,积极争取社会扶贫力量支持。

11.加强村卫生所建设,确保村民病有所医。充实乡村医护力量,提高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不断提高参合率,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面落实计生扶贫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积极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村“两委”重视扶贫攻坚工作,把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针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

(二)加强协作配合。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绩效评价,统筹各方资源,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按照层级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合力开展工作,推动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双推进”工作。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

(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按照脱贫时限,对于如期脱贫“摘帽”的自然村、贫困户,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奖励。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按时“摘帽”的乡村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村监督委员会要强化行政监察,对在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个人及时进行查处,严格进行问责。

(五)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云南省扶贫开发条例》,适应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安排扶贫攻坚必需的工作经费。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及时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树立扶贫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扶贫成效突出的单位、个人和社会爱心人士,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攻坚战。

上一篇:求职申请表填写范本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政治期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