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精选8篇)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1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 黄建军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在市委、市政府和零陵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以国示范校、省卓越校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为引领,致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开展教育扶贫,扎实推进《零陵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创新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动融入市委“六大战役”和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挥在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下面,就我校在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脱贫攻坚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个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首批“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承接基地,是永州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和永州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基地、永州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各级各类考试基地,是全市技能型人才孵化园。创办30余年来,学校已成为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的人才培养摇篮和人才输送基地。长期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在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等方/ 5

面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基础,创设了与时俱进的现实条件。

二、工作主要成就(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1、对接本土企业和地方产业,构建特色专业群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本土企业和地方产业,改传统的“供给驱动”为“需求驱动”,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专业群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了“机械装备加工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三个专业群,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13个专业。现有“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2、实施课程改革,注重专业技能培养

为精减和细化专业课程,加强基于工作岗位、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发了20余门专业核心课程。各专业群建设了2门以上群共享优质核心课程,群内每个专业建设了3门以上本专业特色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了52本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10本。学校推行“项目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师徒制教学法”,加强技能培训,营造“学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校园氛围,形成了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每年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大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5

3、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打通就业和升学双通道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学校一方面及时发放国家助学金,另一方面对特困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2017年上期享受国家助学金746人,校内基金免学杂费320人;学校积极搭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平台,成立由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三方组成的专门机构,保障学生进入本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017年上期,我校毕业生直接就业1091人,对口本科上线195人,由于办学声誉提高和职业教育被社会认同,今年秋季,我校招收新生2260人,招生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度。

(二)教育脱贫攻坚

1、开放社会培训,实施“教育扶贫”

加大力度实施“本土企业目标委托培训”的订单式特色办学。制定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计划”“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实施方案”“零陵区建档立卡户和纯农户家庭免费培训计划”,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信息咨询等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2017年拟培训2000人,暑期免费培训89人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接轨,打造“永州工匠” 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始终坚持“理实一体化”,做到“教中学、学中做、教学一体、学做合一”。依据专业之间的共享程度、产业跨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规避技能人才培养市场风险。2017年我校与零陵工业园区和永州市/ 5

经开区内的湖南长丰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菲斯克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弘电电子有限公司、湖南象外科技有限公司、奔腾彩印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合作,依据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电路安装、平面设计与处理、美工、电子信息等岗位需求,着力调整专业结构,打造“永州工匠”。

3、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学校力争政府重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学校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市级专业带头人5人,零陵区骨干教师25人,校级名师培养对象达76人。2017年学校聘请47名兼职教师,面向高校引进22名优秀毕业生,选调了3名教师。目前,学校在职教师达到335人。教师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4个,省二等奖7个,省三等奖10个;开展了4个省级课题研究,6个市级课题研究;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68篇。

3、搭建就业平台,对口帮扶出成效

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对口就业率达95.6%,就业稳定率达91.7%,毕业生月平均工资为3864元/月,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社会反响。2017年,我校毕业生1669人,其中直接就业1091人,对口升学578人,就业率100%。学校制定了困难家庭零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帮扶方案,2017年帮扶困难学生就业92人。

4、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 / 5

2017年学校启动了2000多万元的产教融合实训楼项目建设和拟投资1.1亿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到2019年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学校以建设“省级卓越职业院校”为契机,紧跟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市域城镇“一核一群一带一圈”经济发展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战役”以及“人才工作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永州经济发展。

(一)对接地方产业,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未来的永州将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永州制造”向“永州智造”跨越。我市已经制定“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路线图,积极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将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此,学校将在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永州经济开发区和零陵工业园区的带动下,通过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调研,加强与永州经济开发区和零陵工业园区企业联系和合作,抓好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2

8月30日,江西省脱贫攻坚工程专项督查工作汇报会在南昌举行。国扶办副主任郑文凯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汇报了我省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国扶办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郭建军、郑友清,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涂俊伟及主要处室负责人,省委农工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省直单位代表共30余人参会。会议由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涂俊伟主持。

郑文凯副主任指出,这次专项督查主要针对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千万减贫任务落实情况。包括逐级分解年度减贫任务情况,制定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规划情况、精准帮扶情况。二是扶贫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包括完善考核机制有关情况、贫困识别退出情况、扶贫资金整合使用情况。三是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包括派驻情况、发挥作用情况。四是扶贫小额信贷情况。包括组织实施情况、政策落地情况、贫困户受益情况。

章康华主任汇报了我省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一是科学编制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机制;三是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四是改革完善脱贫攻坚保障体系;五是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创新小额信贷工作,建立了适合我省发展的“扶贫和移民产业信贷通”风险补偿机制,规范了工作程序。

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碰到的实际困难,章康华主任提出了二点建议:一是请国家从顶层出台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完善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二是建议国家研究制定新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切实指导各地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监督管理。

加快教育均衡 助推脱贫攻坚 篇3

凤庆县作为云南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连片特殊困难县,现有贫困人口5.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2%。为了加快人民群众脱贫步伐,近年来,凤庆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发展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治本之策来落实,制定出台了《优先发展教育构筑滇西南教育高地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推进教育硬件资源、教师资源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学校、贫困群体的帮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使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确保适龄青少年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俐侎山寨学生娃:我的学校比家好

9月初,秋高气爽,距离凤庆县城100多千米的郭大寨乡团山完小,新的教室、新的桌椅、新的围墙,校园里书声琅琅……

团山村是个民族村,属全县的扶贫攻坚村。团山完小,共有600多名学生,彝族俐侎人学生占90%以上,属双语教学点。

“这些年我吃在学校、住在学校,我们的学校每年都在变。过去我们只有土墙、烂房、破桌,现在我们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食堂、运动场、浴室。我们还有‘明星老师呢,他们和蔼可亲,我和他们学音乐、学画画,学跳舞。我们学校比家里好……”身着俐侎传统服饰的杨明花高兴地诉说着学校的变化。算上学前班,她已在团山完小学习生活了7年。

“虽然我们地处边远,所教的学生大多是俐侎娃,这些娃入学前连汉话都不会讲。但这些年来,我们学校被纳入‘改薄重点校,宽带网络班班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设备与课本同步,用起来十分方便,学生们乐于接受,课堂氛围也更活跃,音乐、美术基本依靠这些教育资源来教学。”在该校从教20多年的教师徐心声说。

近5年来,凤庆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重点向贫困乡镇倾斜,实施了校安工程项目、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改薄项目等一批教育民生工程,排除了所有D级危房,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县上下呈现出“最高大耀眼的建筑是学校”的喜人景象。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全面改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的实施,中小学新增了计算机、电子白板、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全县85%以上学校接入了宽带网络(包含无线3G网络),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能”“班班通”,使边远农村学校享受到了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在深山沟里听名师讲课,已成为现实。

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一个不能少

凤庆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即到2017年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5个贫困乡(镇)、43个贫困村出列。

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凤庆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明确提出: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重点,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子女入学难”问题,到2017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达到100%以上。

这是时间表,这是路线图,这更是冲锋号。

要实现入学率这一目标,就必须组织好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因此,控辍保学被提到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必须加大控辍保学的力度,压紧压实控辍责任,管理留人、文化留人、环境留人、课改留人、情感留人,确保适龄儿童青少年全部来上学。”杨永王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对全县的入学巩固工作进行了安排。

一场全新的控辍保学战役在凤庆拉开了帷幕。

《凤庆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七项制度》压实了县级各教育工作成员单位、各乡镇、村两委和各学校的责任。各尽其责,抓住节点,走村入户,全力组织劝学入校工作。

覆盖贫困乡镇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及时建立,全体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百企帮百校”活动顺利展开,滇红集团、龙润茶厂、烟草公司等县内企业积极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学校,帮助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

其实,从2015年春季开学起实施《凤庆县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后,全县就建立了政府主导,社团引导,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救助体系,对学前教育和普高教育阶段的贫困生按一定比例给予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即免除学费和书费,农村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社会爱心人士和社团,给予贫困生救助;爱心企业举办企业冠名的职教班、普通高中班,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职教中心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每人每年1 500元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两个学段全覆盖,每天为每名学生提供一个熟鸡蛋、一盒牛奶的营养早餐和一份荤菜及米饭的营养午餐。这无疑是凤庆县委、县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扶贫的有效举措。

与此同时,凤庆县注重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办公办并举的原则,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工作,着力解决好“入园难”的问题。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教育投入增长,着力改善教学点和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注重优化调整中小学的布局结构,合理布局村小学和教学点,下大力气解决好城区学校的“择校热”和“大班额”的现象。2015年,凤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了省级督导评估,将于2016年底迎接国家验收。重教兴学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互联网+”培训:提升基层教师现代教育水平

要让学生上好学,就必须有好老师。凤庆县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工程优势,认真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利用好“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和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等开展教育教学,实现“校校通”“班班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大寺乡中心校特岗教师杨红英坐在电脑前,专心学习“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她说:“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平台,向我们一线教师提供各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间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与全面互补,这对于我们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为全县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较好发展平台,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制约全县教育发展中突出的工学矛盾、经费不足等问题,弥补了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短板。

培训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渠道。凤庆县始终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积极搭建平台,扎实开展信息化培训。针对教育现代化进程对高素质管理人员的要求,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参加“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远程培训,严把引领关;针对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非教育专业人员比例较大的实际,坚持每学年初对新招聘教师开展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岗前培训,严把入口关;针对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网络平台晒课的实际,坚持开展全县各学校平台管理员培训,严把技术关。同时,认真组织好“国培”“省培”和“校本培训”等专题培训,积极选派贫困乡镇教师参加“乡村校长”“乡镇教师访名校”培训。仅2015学年,全县参训教师达5 200多人次。实现了教师专业培训全覆盖。

近年来,凤庆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建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教师扎实学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环境和考评机制。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工程,不断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形成。目前,凤庆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32所,专任教师4 232人,创建了市、县级名师工作室 24个,培养市级名校长15名、市级教学名师120名,县级名师468名。

技能培训:职教一人致富一家

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挖掉穷根的关键,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就业,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助推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是时代赋予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凤庆县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助力扶贫攻坚。

“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水平,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全力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这是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提出的愿景,也是学校的目标。

县职业教育中心主任王武华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社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开展,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能在校园学习,不花一分钱便能学习知识和技能,我感到很幸运。”正在该校参加汽车维修培训的陈志高兴地说道。

2014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中贫困,陈志放弃了继续读书的念头外出打工,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今年3月,村委会主任通知陈志到县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建档立卡村乡土人才技能培训,“上学免学费、住宿费,还可享受生活补助,培训合格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后能够推荐到县内效益好的企业实习就业”。

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和设备作用,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送培下乡”工作,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村举办农民种植养殖培训及技能鉴定。

不仅如此,中心把提高在校学生的从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和创业素质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利用专业优势,突出实践特色,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大学生职业味浓、就业率高、创业心强,成为合格的新增劳动力。办学以来,共11 000多名毕业生被推荐就业,广泛分部在县内以及昆明、广东、江苏等地企业。一些优秀毕业生回家盖起了房子,建起了厂子,迈开了步子,成为家乡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为地方的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凤庆县共为12 853名学生免除学费2 570万元,并发中职补助资金964万元。惠民政策的争取和实施,不仅让贫困家庭的学生得以完成学业,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利于贫困家庭通过救助脱贫。

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4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办驻崖坑村帮扶干部共同努力下,崖坑村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狠抓“三率一度”、“产业就业”,突出生产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和谐工作主题,加快建设幸福崖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崖坑村位于黄埠镇北部7公处,辖区面积7.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0亩,山地面积9593亩,7个小组300户1135人,村两委干部3人,28名党员,3个党小组。按照七步法的要求,对照“七个不准”“四个从严”进行精准识别,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83人。全村因缺技术20户76人,占贫困人口的42%;缺劳力8户38人,占贫困人口的21%;因残12户36人,占贫困人口的19%;因病6户20人,占贫困人口的11%;其余因缺资金等3户13人,占7%。低保户31户73人,分散供养五保户3户,其中贫困户26户68人,占总数的93.2%,非贫困户5户5人。截止2018年底,崖坑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83人降至10人,2018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一)贫困户脱贫情况

1.已脱贫情况。通过实施十大扶贫政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按照精准退出程序,截止2018年底,45户173人实现脱贫,贫困综合发生率为0.88%。分看,201522户91人实现脱贫,2016年5户13人实现脱贫,2017年5户20人实现脱贫,2018年13户49人实现脱贫。

2.未脱贫情况。截止2018年底,全村有贫困人口4户10人因贫困程度深,劳动力严重不足或完全不具备劳动力的纯兜底户,将于2019、2020年相继脱贫。

(二)贫困村摘帽退出情况

崖坑村贫困村九大退出指标体系均全部达标。

1.贫困发生率。2018年贫困发生率为0.88%,低于2%,比2015年的16%,降低了15.2%。

2.交通方面。全村7个小组均完成一条3-3.5米以上通组水泥硬化公路,95%的村民修通入户路、入户便道。

3.饮水方面。吃水有保障,用水方式主要有山泉水、井水,水质均达标,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2018年,全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4.住房方面。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对居住在土坯房的7户贫困户、非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达到安全标准。

5.用电方面。户户通生活用电,并实现安全用电。

6.通讯方面。村委会所在地已通宽带网络;农户能收看到网络电视。

7.环境建设方面。7个25户以上自然村均有保洁员,全村共配备保洁员22名(含扶贫专岗);7个自然村均有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收、运、处正常运转;95%以上农户享有无害化卫生厕所。

8.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成村卫生计生室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75平方米;9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和小舞台。

9.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67093.44元,来源于光伏发电站(15千瓦),受益17093.44元,龙头蔬菜基地分红5万。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上户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本村49户贫困户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1、落实产业扶贫政策。2017年全村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贫困户有27户,共计养殖家禽852羽、养牛10头、养蜂37箱、养鱼4亩、油茶2亩、蔬菜种植4亩、水稻35亩,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58695元;2018年全村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共有18户共计养殖家禽500羽,养牛1头,养蜂10箱,养鱼1亩,特色药材种植2.5亩,蔬菜瓜果种植4亩,油茶低改5亩,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6400元。刘青蔬菜基地链接贫困户10户,每年带来租金收益17500元,提供贫困户就业1人;强旺油茶基地链接贫困户15户,每年带来收益45000元。

2、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我村有19户20人在生态扶贫专岗就业;2017年有37人享受务工交通补贴,享受金额16900元;2018年有39人享受务工交通补贴15900元,进行普惠性培训40人,92人次。

3、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无辍学情况,我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都有保障,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免收教辅资料费、平安保险费、作业本和一套校服费用,我村共有贫困学生43人,18人享有教育扶贫,其中学前教育补助(8人)、义务教育寄宿生补助(4人)、高中减免学杂费用(2人,1人贫困户)、雨露计划(5人)等政策。

4、电力扶贫。为本村49户贫困户每月减免电费10度,共计5880元。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政策,政府代缴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人身意外险,2017年我村有13人享受健康扶贫,报销比例均在90%以上,贫困户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2018年贫困户住院报销44人次,报销比例均超过90%。另150平方米卫生室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并配有村家庭签约医生李鹏英、曾凡铕为贫困户提供健康咨询和免费体检。

6、落实安居扶贫。我村2016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套,2016年已入住。2017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套(已入住),贫困户唯一住房为土坯房的“九改”5户,砖混房“七改”37户,非贫困户唯一住房为土坯房的“九改”2户,砖混房改水17户,改厕30户。截止目前,安全住房问题已全面解决。

7、落实兜底扶贫。2017年享受低保35户69人,其中属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户29户62人,建档立卡扶贫户的低保人数占低保总人数的90%。2018年享受低保31户73人,其中属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户26户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人数占低保总人数的93.1%。

三、项目实施情况

1、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一是卫生室正在扩建,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建筑面积150平方,配有“签约医生”1名;二是投入17.3万元打造全村文化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共计1921平米。

2、交通道路。2017年投入82.6万元对坑尾、安子、岗孜、狮姑坪、李屋、余屋通组路进行了硬化。目前村内主干道全面完成了道路硬化,入户路基本完成。

3、环境卫生。该村2016年1月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共拆除危(旧)土坯房17000余平方米,定期组织八员三工对全村的路道、河道、大屋场杂草进行清除,同时要求八员三工分路段负责,确保全村环境干净整洁。

4、村庄环境整治。2018年共计9个新农村建设点和1个基础项目,共计270万元,目前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正在验收结算。

四、驻村工作队及结对帮扶情况

我们驻村工作队黄埠镇人民政府派出,于2017年11月开始驻村的,按市、县、镇要求,每月除双休日外,吃住全部在村,每月在村20天以上。工作队认真学习有关扶贫政策、工作手册、有关文件,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特别是“十九大”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宣传,争取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走访贫困户,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协助村委会宣传和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解决矛盾纠纷;协助配合村委会做好秀美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参与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建设,与村委会打成一片,努力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崖坑村

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绿化、亮化,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的扶贫政策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道德水准明显提升,同时通过扶贫,帮助提高村级便民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巩固提升工作,做到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继续做好后续帮扶工作,防止返贫问题。

2、加大对未脱贫户的帮扶和政策倾斜力度,因户施策,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使他们尽快脱贫。

3、积极向上争资争项,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设施和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

4、继续做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工作,立足本村实际,结合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农业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

5、进一步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规范村八员三工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督促其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全面达到“五净一规范”要求。

6、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选树道德典型,弘扬新风尚。

崖坑村委会

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5

—、村情概况

三潭村位于二龙乡北部,村部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面积约43平方公里,耕地 720 亩,有 14 个自然村,14 个村民小组。位置偏僻、资源缺乏、山多地少、交通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

村主要产业是食用菌种植、牛羊养殖。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共 34 人,帮扶单位是镇平县医药公司,脱贫责任组长是王亚宁(二龙乡纪委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是王晓斌(镇平县医药公司质管科科长)。

三潭村共 381 户,1784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89 户 344 人。截至 2019 年底,全村已脱贫 87 户 341 人,其中 2016 年脱贫 11 户 40 人。2017 年脱贫 13 户 59 人。2018 年脱贫 60 户 235 人。2019 年 3 户 7 人。目前,未脱贫 2 户 3 人。2019 年底贫困发生率为 0.168%。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先后实施了到户增收养殖业、种植业补贴 86 户 51.5万元、光伏发电扶贫 89 户 35.7万元、公益性岗位 53 人,月工资 710 元、600 元不等。金融扶贫带动 84 户,共发放补助25.2万元。危房改造60户211人,易地搬迁11户52人。劳动力转移就业64人。实施“七改一增”的共有 80 户。通过各种帮扶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三潭村有 1 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目前二龙乡政府至三潭村委道路已全部是水泥路,14 个村民组全部通水泥路。镇平县城至三潭村通客运班车,一天三班趟,通迖村里学校、村委会,能够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全村农用饮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人畜用水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三潭村全村通动力电率达到 100%,户户通电率迖到 100%。

基本公共服务

目前全村广播电视通过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全覆盖。三潭村目前有一个文化活动室、1 个文体广场、两个宣传栏。三潭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 80平方米,村卫生室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配备有两名合格乡村医生。三潭村实现宽带通迗,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 50 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一方面村责任组及帮扶人通过电话形式,向贫困户宣传防疫事项及家庭人员健康情况,另一方面,组织公益岗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在村卡口值班、巡逻。在疫情形式好转时,立即通过电话等方式,向每户贫困户逐户了解生产、务工情况,在不接触外人的情况下发展生产,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积极协调外出务工证明等。截至目前,所有贫困户家庭人员种植香菇,养殖牛羊,加工玉器,外出务工等,均恢复到年前水平。

村集体经济:三潭村通过光伏发电年分红 35.7 万元,上级财政拨付 3 万元左右,其他社会捐赠 1 万元左右。

三、工作打算

在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指导下,三潭村确立了脱

贫攻坚的四大支柱产业,即香菇及中药材种植、旅游开发、畜牧养殖、玉器加工。

依靠山区自然条件,按照“绿色、生态、高效、环保”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现有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为基础,以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为抓手,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大力发展香菇和中药材种植,把三潭村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香菇和中药材产业带,增加贫困户收入。

借助瑞贝卡集团开发北顶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三潭村民发展“农家乐”,参与到旅游开发、旅游服务中,通过安置工作岗位,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民人均收入。

引导弱劳动力或劳动力较少的农户发展牛、羊、柴鸡养殖,确保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篇6

濉溪县2014年贫困户13741户,贫困人口36603人,涉及10个镇,建档立卡贫困村22个。今年8月底动态调整结束后,建档立卡贫困户13163户,36715人。2016年实现14773人脱贫,完成任务101.2%,4个贫困村出列,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取得较好位次。2017年,计划完成7810人脱贫,15个贫困村出列。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开展了“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扶贫对象动态调整、脱贫攻坚大排查三项重点工作,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关于“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工作推进情况

按照省市“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要求,我县聚焦目标任务,进行“全面查摆、全面诊断、全面整改”,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落实“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关于产业扶贫等6个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等14个配套文件。积极开展“精准识别再核查、基层基础再夯实、帮扶措施再推进、政策宣传再深入、监督执纪再强化”专项整改行动,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健康脱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危房改造、金融扶贫、社保兜底脱贫、社会扶贫九大工程建设,法,建立健全部门横向协调配合、县镇村纵向联动、分工科学合理的大排查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和村民评议的作用,让群众参与到大排查活动中,与帮扶干部们面对面排查,一对一整改。大排查活动实现了“群众心里亮堂,干部卸掉包袱”。

(一)压实责任“精安排”,确保大排查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周密部署,精准履责。县委、县政府将大排查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次自我检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谋在实处、干在实处。9月28日,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排查方案。会议就谁来排查、怎么排查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落实“谁帮扶,谁排查,谁整改;谁签字,谁负责,谁出问题处理谁”的排查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脱贫攻坚大排查推进会等会议,全面部署大排查工作,夯实县镇村三级干部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排查责任体系,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县共有5701名帮扶干部参与大排查工作,充分调动了各级力量。

二是制定方案,精准排查。结合濉溪扶贫工作实际,及时研究制定了《濉溪县脱贫攻坚工作大排查方案》,统一制定了村、户表格。要求各部门统一思想,严格按照“七个不落、一个不少”要求,全面排查各镇、各单位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与脱贫成效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

集中宣讲。在田间地头,利用早、中、晚饭和农闲之时,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党的好政策直接与群众面对面。通过宣讲,不仅让贫困户知晓健康脱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也为现场群众答疑解惑,帮助贫困户核实相关信息,监督扶贫领域里优亲厚友、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和违规违纪等问题。集中评议。组织205个有扶贫任务的村,以自然庄为单位,利用晚上农忙空闲时间,通过召开村民小组评议会,动员群众参与到大排查工作中,向群众详细宣传扶贫政策、扶贫标准、识别程序等。通过召开评议会,既发现了问题,也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

二是加强督查,以督促改。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督查领导小组,制定《全县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督查方案》,明确督查目标、任务和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结合前期县纪委机动式集中巡察发现问题,进村入户进行督查,压实镇村责任。县督查室、县纪委、县扶贫办组成督察组,对镇村排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回督查,及时通报督查问题和整改情况,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分析各镇各单位大排查情况,形成大排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大排查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落实、相关意见建议等情况。成立由县领导带队的12个大排查复查组,重点检查各镇是否建立排查台账及排查问题整改情况;随机抽查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复核,复核结果及时反馈。

包村、县镇村三级干部包保贫困户“双包”制度,编制《濉溪县脱贫攻坚应知应会帮扶知识手册》,合计发放10000余册,促进帮扶干部全面系统地掌握精准扶贫知识,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二是靶向发力精准到位。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通过抓基层、建队伍、真包保、严考核,凝聚攻坚合力。通过辞退、查处、招聘、培训等方式促进扶贫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2017年向22个贫困村增派了以县处级干部任队长的驻村工作队,要求队员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全面梳理贫困原因,帮助贫困村找准自身优势条件,制定脱贫路线图,全力协调帮助项目谋划、资金争取、项目落实,有效提高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同时加强对工作队的培训、管理、监督和服务;为全县183个非贫困村每村聘用一名扶贫专干,劳务报酬按村两委副职标准补助,并作为村后备干部优先使用,彻底解决扶贫基层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资金保障精准到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制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开展重点领域环节的集中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制定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检查,规范资金用途及运作程序,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资金利用率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实际支出扶贫资金13682万元。其

现扶贫方式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县农林委紧紧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品牌粮食、健康畜禽、平原经济发展特色种养业,根据省农委特色种养业发展意见、任务和要求,编制《濉溪县2017年特色种养业到户帮扶手册》,进一步明确品牌粮食、健康畜禽等特色种养业扶贫主要内容、补助标准和申报流程,支持全县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县委县政府投入600万元在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镇建立10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构建园区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吸纳贫困户创业、就业、入股,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投入440万元用于全县22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项目,投入462万元购买农机在22个贫困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和解决贫困户生产困难;为防范金融风险,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同时为每户贫困户购买小额信贷保险,每户每年标准40元。目前,全县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达标15个,特色种养业贫困户达标2088户,一村一品专业村达标2个,均已完成年初省农委下达的目标任务;2017年我县共投资406.2万元,为200户“三无”贫困户建设了光伏电站,现已全部并网发电。先后举办80余期电商知识普及培训班,带动贫困户开设网店、微商100余人;截至目前,全县产业扶贫项目65个,产业扶贫到村资金3095万元,到户资金4557.2万元,到户项目覆盖率达97.8%。二是抓好教育扶贫。把教育扶贫作为拔除穷根的重中之重,以实施民生工程项目为重点,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2017年我县各级

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七是抓好就业扶贫。根据就业扶贫实际,结合农村“三大革命”开发就业扶贫公共服务岗位,截至目前,就业扶贫公共服务岗位在岗1715人,发放补贴1020.38万元。积极开展技能脱贫培训工作,目前技能脱贫培训人数共计473人,超额完成技能脱贫民生工程200人任务额度,发放补贴84.42万元。全县共建设创业扶贫星火园11个,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59人。八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2017年贫困村道路项目总投入3929.42万元扶贫资金,已全面完成。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扶贫工作为主线,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提升,计划新增受益人口2.8671万人;改善受益人口9020人,其中贫困人口2433人,工程投资2352.66万元,年底贫困村将全部实现通水;2017小农水改造提升专项资金项目涉及5个贫困村,工程概算投资404.54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计划12月底完工。九是抓好社会扶贫。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级各部门为全县脱贫攻坚发力的同时,濉溪县坚持社会参与,扎实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巾帼脱贫行动”,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释放着扶贫开发“叠加效应”,营造了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县22个贫困村均有“民企帮村”;爱心圆梦大学活动帮助100余名贫困学生,每人不低于3000元;100例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全部打卡发放。开展青春扶贫进万家行动,针对贫困青少年“一对一”走访慰问。开展“汇爱助成长 点亮微心愿”青春扶贫行动,面向全县困境青

1跟脚对贫困户引导和帮扶,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精神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把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提振起来。三是不断强化考核督导。加大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调度力度,确保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早见成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动真动硬,对工作落实不力、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的,严肃问责,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努力实现在全省考核中“争先进位”的工作目标。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7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交通不便, 教育基础薄弱。刘延东深入大凉山腹地昭觉县彝族村寨, 考察乡村小学和幼教点, 看望留守儿童家庭, 考察了民办职业技术学校, 召开教育扶贫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刘延东充分肯定四川省教育扶贫工作。她指出, 扶贫要扶智, 教育扶贫作为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 肩负重要使命。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基础性工作, 着力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供给, 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 针对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 精确帮扶, 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要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 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精准帮扶要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名学生。对留守儿童要跟踪接力关爱帮扶, 使贫困地区孩子上升有通道、就业有技能、发展有希望, 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8

为确保对口联系帮扶的“一县两村”如期脱贫,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廷喜亲自带队分别于3月20日、4月25日、27日深入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夏邑县和上蔡县邵店镇籽粒村,实地察看扶贫攻坚、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走访贫困户,与一些贫困户、乡村干部、帮扶干部进行座谈,了解产业帮扶情况,指导精准脱贫工作。

在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贫困户家里,孙廷喜详细询问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等,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多学技术,争取早日脱贫。孙廷喜还走访了当地民营企业和家庭农场,鼓励民营企业家争当脱贫攻坚的贡献者、精准扶贫的实践者,希望当地政府建立健全引导、扶持农场发展的长效机制,帮助农场做大做强,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园区发展壮大的双赢目标。

孙廷喜要求,帮扶工作组各负其责,研究制定任务清单,对照节点倒排工期,逐级细化分解任务,切实把贫困问题和原因找准,把帮扶思路和举措搞对,做到“一户一本台帐、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严格审查把关,脱贫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定期公开信息,接受社会、媒体监督,真正做到任务上肩、责任到人,不脱贫,工作責任不脱手,工作队伍不撤离,以真实的为民情怀,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上一篇:2023政治考研大纲变化下一篇:文学,从童话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