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意见(通用8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到位,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不精准”方面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深入。只是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只是简单地读标题抄提纲,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是贫困村党组织薄弱问题突出。一些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党员和村“两委”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比如,**村支书因生病长期不能正常履职,碍于人情面子很久没有调换,导致**村党总支战斗力组织力弱化。目前,**村会计辞职,又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充实进来。**村党员平均年龄55岁、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51岁,老龄化现象严重。
(二)在“落实脱贫攻坚监督责任不力”方面
一是“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作为分管纪委监察工作的副书记,对纪委监察工作重视不够,过问较少,在指导、督促纪委监察部门履职方面力度不够,我镇案件办理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纪检工作侧重于查找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对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作风方面的监督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人大监督实效不明显。对人大代表有关脱贫攻坚的政策和知识培训不够,代表对脱贫攻坚了解不多。人大监督没有找准问题导向,人大视察存在走过场现象,指出问题不深刻,提出意见不积极,代表参与积极性不高,人大监督职能和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实效不明显。
(三)在“整改责任空转虚化,敷衍应对,进度滞后”方面
一是整改力度不大。对各项督查反馈涉及的基层党建问题,满足于安排了布置了,但整改督导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难点问题进展不快。对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作用缺乏有效措施,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党组织组织力弱化、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面对党员发展难、村干部辞职多等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二是整改标准不高。虽然对标巡视组反馈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自查整改,制定了有力的整改措施,但制定整改方案标准不高,责任清单和整改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举一反三不够。整改就事论事,见子打子,对督查反馈的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按时、不规范、“三会一课”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没有整改到位,出现改后频频再犯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照检查,深挖严剖,产生上述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深入,党性修养有所放松。自己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坚持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上还是有一定差距。随着年龄增长,轻视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经常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正是党性修养的滑坡,导致自己放松了理论学习,导致自己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重要论述及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等方面不扎实不深入。
(二)进取心不足,担当责任意识不强。刚来乔贤时还意气风发,积极进取,但是八年时间过去了,工作干劲在慢慢消磨,慢慢在办公室呆的时间长了,下乡督查调研少了。经过反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个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担当责任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必须予以改正。
(三)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有所弱化。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没有把自己摆进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导致与群众联系不够密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在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活动中点子不够多、措施不够有力、效果不够明显,这其实是自己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弱化的表现。
《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到2020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工作重点
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一)以支持贫困老区为重点,全面加快老区小康建设进程。
贫困地区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老区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把贫困老区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与条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相关资源要素向贫困老区优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贫困老区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贫困老区优先布局,尽快增强贫困老区发展内生动力。
(二)以扶持困难群体为重点,全面增进老区人民福祉。
切实解决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打破惯性思维,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办好老区民生实事,使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三)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动老区开发开放。
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是首要条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生态环境是发展底线,老区精神是活力源泉。要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工作思路,选准主攻方向,发扬“钉钉子”精神,使老区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大力推进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布局一批铁路项目并设立站点,积极布局一批支线和通用机场,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加快港口、码头、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老区所在地级市高速公路通达、加速铁路基本覆盖。加快推动老区电网建设,支持大用户直供电和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自备电厂,保障发展用能需求。增加位于贫困老区的发电企业年度电量计划,提高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大老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实施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老区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乡村”工程,加大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支持老区重大水利工程、中型水库、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大贫困老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支持老区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安排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时予以倾斜。
(二)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切实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勘探开发老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等资源。在具备资源禀赋的老区积极有序开发建设大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基地,着力解决电力消纳问题。支持老区发展生物质能、天然气、农村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利用。增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对贫困老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支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
(三)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推进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支持老区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选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扶持、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大型零售超市与贫困老区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加强老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邮政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老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的支持力度。依托老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挖掘老区山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利用老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振兴传统工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加大跨区域旅游合作力度,重点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维护,有计划抢救影响力大、损毁严重的重要革命遗址。支持老区因地制宜开展“互联网+”试点。积极发展适合老区的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老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优先安排贫困老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支持老区开展各类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老区开展国家公园设立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秸秆、地膜、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研究将贫困老区列入下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加快推进老区工业污染场地和矿区环境治理,支持老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
(五)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解决老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电力保障水平。加快贫困老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剩余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对贫困老区予以倾斜支持。加快老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尽快补齐老区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农村中小学校设点布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配备,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贫困老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中等、高等职业学校,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老区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贫困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渠道。加强老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贫困老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和大病救助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老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老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标准相关政策。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新华书店等为重点,推动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六)大力促进转移就业,全面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结合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老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功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贫困老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转移输出组织化程度。支持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老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中长期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老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人口脱贫。
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致富。积极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支持老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加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老区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老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创业扶贫新模式。在贫困老区优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务时予以倾斜,完善后续生产发展和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老区加快落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的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支持老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以及大宗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老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化补偿方式。推动相关老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老区转移。支持老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老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鼓励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老区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等给予资助。拓展老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老区发展,优先支持老区项目申报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老区培育和发展会展平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边境老区开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
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中长期规划时,对老区予以重点支持,积极谋划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优先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全面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快落实规划项目和政策。推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探索建立老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核准审批进程,对重大项目环评工作提前介入指导。
(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向贫困老区倾斜。增加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贫困老区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实现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对老区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合理扩大贫困老区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加大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对贫困老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贷资金投向老区的激励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老区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老区特色优势农作物保险产品,支持贫困老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强化土地政策保障。
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老区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解决老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所需建设用地,对不具备开展增减挂钩条件的,优先安排搬迁安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贫困老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
(四)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
适当增加贫困老区光伏、风电等优势能源资源开发规模。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强化资源开发对老区发展的拉动效应。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逐步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提供生态产品的老区与受益地区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启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还湿。
(五)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
继续提高“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生活补助标准,研究其遗孀定期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好老无所养和伤病残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研究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严格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优抚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优抚对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或农村危房改造的,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安排。加大优抚对象家庭成员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面向老区定向招聘辅助人员。
(六)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
推进贫困老区与发达地区干部交流,加大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与贫困老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研究实施直接面向老区的人才支持项目,支持老区相关单位申报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单位帮扶资源,逐步实现定点扶贫工作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老区优秀青年入伍,引导优秀退役军人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建立省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省内发达县市对口帮扶本省贫困老区的工作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区开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级财力和各类资源,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影响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加大对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力度,实行年度报告和通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为老区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对推进工作不力的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不断加强老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选派一批思想政治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老区党政领导班子,优先选派省部级、厅局级后备干部担任老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推动老区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长期在老区工作的干部要在提拔任用、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服务群众、村干部报酬待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保障。做好老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老区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区开发建设。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引导一批大型企业在贫困老区包县包村扶贫,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严格落实税收、土地、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开展多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老区扶贫开发。
(四)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利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不断推动老区精神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积极支持老区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结合红色旅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育壮大老区文艺团体和文化出版单位,扶持创作一批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加强老区新闻媒体建设,提升老区精神传播能力。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开创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五)全面落实各项任务举措。
《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老区开发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2018年我省现行标准下老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老区脱贫奔康成果,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
《实施意见》要求,要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要以支持有贫困人口的老区镇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加快老区小康建设进程。把有贫困人口的老区镇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民生政策向贫困老区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贫困老区优先布局,尽快增强贫困老区发展内生动力。
同时,要以扶持老区镇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以老区镇内建档立卡的98.3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老区人民与全省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实施意见》还指出,要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围绕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全面推动老区开发开放。要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选准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结合老区特色资源、区位优势、气候环境,因地制宜推进老区发展特色产业。
2018年底基本实现老区贫困村通客车
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实施意见》指出,要继续加快深茂铁路、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含厦深铁路联络线)、梅州至潮汕客专等项目建设。要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和设施建设,加快老区乡镇客运站场建设,提高老区行政村班车通达率,2018年底基本实现老区贫困村通客车。
在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实施意见》强调,重点支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老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力争2018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加大老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支持力度,统筹推进中小型灌区改造、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以及“五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实施意见》还指出,要支持老区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乡村”工程,加大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020年“一村一站”规范化建设达到100%
我省将从加快改善老区办学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基层文化发展等方面入手,全力促进老区民生改善,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要尽快补齐老区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确保老区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实施“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招募山区志愿者面向老区中小学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并形成志愿服务老区长效机制。
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强老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实施“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重点提升老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17年,全面完成老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一镇一院”标准建设达到100%;2020年,“一村一站”规范化建设达到100%,每个乡镇卫生院各配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老区群众常见病不出镇。
另外,《实施意见》还对保护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要求老区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老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求老区实施改水改厕、雨污分流工程,推进人畜分离治理,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要求大力开展老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到2018年80%以上老区自然村完成综合整治任务。
高度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级财力和各类资源,推动老区加快发展。
加强对各地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加大对老区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向贫困老区倾斜,省实施十件民生实事的项目和资金适当向老区倾斜。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用于加强老区专门事务工作和改善老区民生,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不得为其他专项资金进行配套。资金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革命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的建设和改造,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和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等设施建设维护等事务。
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落实老区已纳入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的重大项目和政策。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建立老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对于欠发达革命老区上报的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按规定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PPP项目库管理。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由省有关部门会同有关市政府编制支持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支持老区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选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供港和供珠三角肉菜果生产基地。充分挖掘老区山林资源,支持老区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扶持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业。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加大培育辐射带动力强的林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连片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县城或区域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大型零售超市与老区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老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的支持力度。
nlc202309090047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
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加大宣传力度,高起点扶持老区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线路,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选择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作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党建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学生参观学习,接受革命傳统教育。加大革命遗址保护力度,对革命遗址、文物、史料、纪念馆、纪念碑等,加强抢救、整理、保护和维修工作。
加快改善老区办学条件
尽快补齐老区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支持贫困老区加快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配备,确保老区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加大对老区支教力度,增加对口帮扶学校数量。实施“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招募山区志愿者面向老区中小学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并形成志愿服务老区长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向老区倾斜,支持贫困老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和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计划,重点畅通老区农村学生就读渠道。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规范化乡镇、村级幼儿园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老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老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青春扶贫·健康同行”计划,组织青年卫生计生志愿者通过送医送药等方式,为老区人民提供义诊、体检、卫生健康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实施“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重点提升老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17年,全面完成老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一镇一院”标准建设达到100%;到2020年,“一村一站”规范化建设达到100%,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实现老区群众常见病不出镇。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科学编制老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和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施改水改厕、雨污分流工程,推进人畜分离治理,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大力开展老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到2018年80%以上老区自然村完成综合整治任务。大力推进老区农村危房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帮扶贫困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老区农村现有危房改造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监督检查意见落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压实责任,细化举措,补齐全区脱贫攻坚短板弱项,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整体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二、任务分工
(一)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1.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安图县石门镇镜城村户籍人口220户654人,常住人口仅有87户163人,其中77户122人为贫困人口,且多为老弱病残。当地各村常住人口基本上都不超过在册人口的三分之一,缺乏教育、医疗等方面人才和致富能手,导致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脱贫办,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措施:
(1)落实巡视关爱服务工作,建立定期巡视探访制度,确定巡访责任人,明确巡访方式和内容、建立巡访记录台账,实行分类关爱服务。(区民政局、区脱贫办,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4日前
(二)扶贫产业发展和资金安全保障有待改善
2.资金管控不够到位。对确保扶贫资金绝对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和促进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监管。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组织相关科室持续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将扶贫资金检查列入年度财政监督检查重点,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区脱贫办、区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组织开展扶贫资产管理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带贫减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区脱贫办、区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4日前
(三)致贫返贫风险和新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
3.干部心理值得关注。扶贫工作持续时间长,收官阶段难度与强度叠加,一些扶贫干部、基层干部产生急躁厌战情绪,工作中过于追求“短平快”,忽略实际需求和客观规律,有些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细致,同时也助长了扶贫对象的“等、靠、要”思想。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区委党校,各乡镇党委
整改措施:
(4)研究制定《区脱贫攻坚教育培训规划》,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络微课堂。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党校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利用“干部大讲堂”及专题培训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培训重要内容,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区委党校)
(5)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行村书记由区委备案管理。持续加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力度,以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书记,同时以《市党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年行动计划》(通办发〔2019〕22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驻村干部认真履行建强基层组织首要职责,帮助村班子提升推动发展能力、带领致富能力、化解矛盾能力、乡村治理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区委组织部、区脱贫办,各乡镇党委)
整改时限:12月4日前
三、整改步骤
(一)安排部署(10月14日—10月15日)。10月14日,区脱贫办将《关于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工作方案》转发给全区相关责任部门,要求根据工作方案认真做好排查,举一反三,主动认领问题,制定措施。10月15日,各部门将排查情况反馈给区脱贫办。
(二)制定方案(10月16日—10月19日)。对各相关责任部门认领的问题和制定的措施,进行梳理,制定《区关于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工作方案》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以正式文件报市脱贫办。
(三)推进整改(10月19日—12月4日)。相关整改部门按照责任分工、时间节点,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并在整改工作中进一步排查问题,如有发现,一并整改。所有问题须于12月4日前整改彻底。
(四)跟踪调度(10月19日—12月4日)。区脱贫办对相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按月调度问题整改推进情况,汇总后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即知即改,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五)总结验收(12月5日—8日)。各相关部门对督查整改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于12月8日前将整改报告报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区脱贫办对整改工作逐一验收,逐项销号。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认识。坚持把抓好监督检查意见落实作为最严肃政治任务,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监督检查意见落实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市、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上来,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谨的态度,把问题整改到位。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推动整改任务落实。整改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严不实、不深不细等问题出现,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的部门,要严肃追责问责。
(三)抓好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细查真改,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强化工作举措,对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握整改时限,抓好工作落实。
(征求意见稿)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市抓协调指导、县(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脱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七个一批”为路径,以提高扶贫质量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为抓手,突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责任担当,聚集深度贫困地区,加强特殊贫困人口保障,聚力破解难点问题,推动全市脱贫攻坚从注重整体推进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到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年内稳定减贫10万人,武山、甘谷两县整县摘帽退出。
2引进或合作模式发展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产加销龙头企业,扩大对外销售渠道和窗口。加大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继续开展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快实施张家川县第六期世界银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
6.抓好劳务输转脱贫。围绕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抓好全市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全年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应培尽培、应输尽输。着力开展就业技能、学历型职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技能和劳务品牌等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示范培训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进一步挖掘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依托“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推广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扶贫车间和加工点,带动创业吸纳就业;积极开发农村保洁、绿化、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让特困户家庭实现就近就业。推进建立东西部劳务对接常态化协作机制,加快劳务基地建设,发展定向、订单式培训输转。完善贫困劳动力输转台账,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劳务维权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劳务产业健康稳固发展,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年度计划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7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7.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抢抓国家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对居住在深山林缘、高寒阴湿、半山干旱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的农村深度贫困群众,采取“帮村搬迁、集中安置、分散搬迁、分散安置”等多种方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年内搬迁贫困户1731户8561人,力争全年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搬尽搬。切实抓好搬迁入住工作,年底前2017年7890户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入住,2018年搬迁群众入住率达到50%以上。着力推进旧房拆除和生态恢复工作,制订搬迁群众到户到人后续产业帮扶措施,建立搬迁入住群众家庭就业档案,确保一户有一个产业或一名产业工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8.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持续加强国土资源整治,新修梯田10万亩。结合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摸清生态资源底数,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加大对我市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护林员等项目资金,力争对符合政策条件和群众有意愿的深度贫困村任务安排全覆盖。提升经济林增收效益,大力发展苹果、花椒、核桃、葡萄、大樱桃等林果产业,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安排产业发展资金,落实林果产业发展相关补助政策,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探索建立扶贫造林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抚育管护,支持鼓励贫困户以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财政补助资金入股,6项目”。学习借鉴省检察院在麦积培训基地开展“精准扶贫实验班”等成功经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精准培训。以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特色林业、加工业、传统手工业等实用技术和家政、烹饪、建筑、焊工等劳务技能为主要内容,采取课堂教辅、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实行结业考核评定和后续跟进扶持,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贫困村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培训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分层次分阶段对各级扶贫干部进行培训,提升扶贫干部组织实施脱贫攻坚的能力。
13.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进脱贫退出贫困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有条件的村进行巷道硬化;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建设资金,推动村组道路硬化、窄路加宽、桥梁及县乡道改造;强化质量监管,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乡村道路维护管理,切实把农村道路建好、管好、护好。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稳定问题,通过巩固提升改造,使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着力提升2491个(其中贫困村1034个)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乡村舞台)建设标准及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剩余行政村(贫困村已全覆盖)未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剩余贫困村未建学前幼儿园等问题,逐步实现行政村有综合文化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加快农村光缆线路、无线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网络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14.实施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坚持产业扶贫联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今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继续抓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有能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集体土地,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将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投入形成的资产,以村集体股份的形式投入到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增加集体收益。大力实施村级互助资金“双助贷”工程,占用费除去正常开支外,全部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15.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制定全市农村C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推动C级危房改造和D级危房改造收尾工作,年内完成农村C级危房维修加固1.33万户。将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户、优抚对象及国民党抗战退伍老兵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保证房屋质量,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以上“五类户”基本住房安全。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无能力自建房屋的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质量监管和“一户
10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分红利益。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收益,优先分配到贫困户。探索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资源开发改革试点,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让资源开发成果更多惠及贫困人口。
五、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
20.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扶贫。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天津对口帮扶联系协调,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精准对接机制,深化拓展东西扶贫协作《实施携手脱贫攻坚奔小康行动协议书》内涵。加强产业扶贫协作,协调引进天津企业在我市设立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式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强化劳务供需对接,加强人才交流,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天津设立销售点。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对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定点扶贫部门单位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定点扶贫向深度贫困村户精准发力。
21.加强驻村帮扶。调整优化驻村帮扶工作力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在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四个方面的“融合联动”。帮扶单位重点为贫困村制定符合实际的脱贫计划,着力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富民产业弱小、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切实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帮扶工作队重点做好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宣传落实扶贫政策、加强村民教育、激发内生动力等工作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实施,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扶责任人重点推动“一户一清单”帮扶计划落实,主动为贫困户办实事好事。建立驻村工作考评制度,落实“召回问责”制度,表彰驻村帮扶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
22.开展社会扶贫。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将能力突出和与农村发展有紧密联系的企业调整到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慈善捐助为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协调服务机制,制定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驻军和武警部队人才、组织优势,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脱贫攻坚行动。
六、强化组织服务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
23.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落实市委常委牵头联系县区、市级领导包抓深度贫困县区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建立行业部门定期述职和考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对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检查考核,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平。
24.强化调研督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
按照区委和区纪委关于召开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要求,我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三讲话、一通报”和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认识,强化宗旨观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扶贫开发,严格对照中央反馈意见要求,按照“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的原则,以及“查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帮扶工作不扎实,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个人思想认识脱贫攻坚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又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良心活,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赢起输不起。否则,愧对党的重托、愧对武屯人民及230户贫困群众,自己始终心里要实实在在装着人民,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清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时刻绷紧这根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民本意识,困难扛在肩、危险冲在前,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和中央反馈意见要求,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增强“四个意识”以及省委娄勤俭书记“五点要求”和毛万春副书记“十条铁规”及王永康书记“五个时间节点”、落实“十个要求”的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我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责任。
二、对照《**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查摆个人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要求,开展以“精准扶贫、聚焦短板、织牢五网、精准帮扶、追赶超越”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主动认领、直面问题、对号入座、对症下药,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自身存在问题进行反思。
(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自己对脱贫攻坚和“结对连心”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重视不够,依然利用“慰问式”扶贫多,“造血式”扶贫少。深入农户走访调研次数不多,没能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入户时也只是走走过场,只限于表面上的看望贫困户,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和具体帮扶措施,喜好短平快的扶贫效应,而忽视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二)对扶贫工作相关政策不够清楚,没有吃透,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畏难情绪。自己平时只注重对上级精神和领导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在深刻领会上理解不够,扶贫政策的学习还不到位,没有吃透扶贫政策,还不能很好的运用发展生产脱贫、异地搬运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兜底脱贫这些好政策,导致在和贫困户“结对连心”走访时贫困户提出需求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有时出现畏难情绪。
(三)对贫困户的户籍人口、财产状况、收入来源等情况不明。自己在脱贫攻坚和“结对连心”精准帮扶对象认定上不能做到“一口清”,摸清贫困户底子和返贫的原因不够清楚,特备是贫困户家庭财产状况、收入来源上没能完全掌握情况。
(四)走村入户的时间不够,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的次数不够。由于自己平时忙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善于走访贫困户,产生了惰性,没能及时到“结对连心”户去走访,了解情况、摸清底数,工作存在“等、靠、要”的意识,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在自身存在。
(五)脱贫措施不实,办法不多,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自己针对“结对连心”户在帮扶措施上不够实、不够具体、没有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依靠低保兜底来脱贫,在脱贫攻坚中存在顾虑,推动工作力度不够、方法不活、办法不多、主要表现为怕工作失误承担责任、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怕承担风险越了“雷池”,习惯于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力。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按照中央、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针对自己在平时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努力践行“店小二”精神,争做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制定措施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今后,自己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住脱贫攻坚这个牛鼻子,主动抓落实,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把抓好落实当成“一把手”工程,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主战场,要沉下心,扑下身,注重真抓实干、以上率下、加压增责,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完成。
(二)强化学习,把握精准扶贫政策,加强对政策的把握和运用。在今后工作中,主动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保证学习不少时、不缺课,巩固学习成果,坚持学以致用,在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充分运用脱贫政策知识和工作经验、积极思考如何打开脱贫攻坚工作局面,把发展生产脱贫、异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兜底脱贫政策用活用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精准帮扶率、异地搬迁率和群众满意度的“四率一度”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三)全面深入贫困户,核实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为脱贫攻坚打好基础。以这次**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为契机,按照包抓机制要求,积极参与一对一结对连心精准扶贫工作之中,完成入户结对工作,与贫困户签订“四书”,即《家庭情况真实性承诺书》、《自主创业意愿书》《自愿就业承诺书》《干部帮扶责任书》,“四书”根据自己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实施产业帮扶、医疗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民政兜底帮扶计划,制定合身、实用、易操作、出成就的帮扶工作方案。
(四)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月访制,确保入户时间、解决实际问题按照**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方案的要求,自己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至少拿出70%以上的精力,坚持做到每月10日和20日两次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及时跟进脱贫工作进展,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能解决的问题,做到事不过夜马上就办,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和党委,上级沟通协调,争取在三个工作日内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同时和贫困户互留通信方式,做到随叫随到,确保按五个时间节点完成“结对连心”户的脱贫工作。
(五)发挥监督职能,确保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按序时进度落实。作为镇纪委书记,肩负着监督职能,在做好“结对连心”户的帮扶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好“四种形态”的运用,针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把红脸出汗变成常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按照《**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组织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作任务不熟悉、工作作风不扎实、监督考核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以上是我的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改正。
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
(一)对领导班子的批评意见1、班子集体学习的时间少,忽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经常以自学代替集中学习。2、对脱贫攻坚工作没有认真研究部署。
(二)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我对**同志的批评:
与村镇干部谈心教育引导少。
我对**同志的批评:加强扶贫攻坚政策学习,抓扶贫攻坚工作投入精力不足,深入所包户开展扶贫工作次数不足。我对**的批评:加强扶贫攻坚政策学习,抓好扶贫攻坚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对**同志的批评。一是对脱贫攻坚政策掌握不全面;
二是重分管工作轻脱贫工作。对**同志的批评。一是对脱贫攻坚政策掌握不全面;
二是抓产业帮扶力度还不够。对**同志的批评。一是对脱贫攻坚政策掌握不全面;
二是对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监督执纪力度不强。对**同志的批评。加强扶贫攻坚政策学习,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对**同志的批评。加强扶贫攻坚政策学习,工作投入精力不足,捕捉宣传信息不足。政策对**同志的批评一是重分管工作轻脱贫工作;
2015年以来,横峰县严格按照习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坚持“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实策”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全力攻坚,扶贫攻坚取得新的进展。
横峰县2015年度脱贫5240人,全部通过省级评估100%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至18864人,贫困发生率从13.12%下降到10.26%。
提高认识,强化担当,切实转变扶贫开发的理念、思路和方式,把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妇女脱贫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
措施
◆宣传发动,激发致富内生动力。
在全省妇女中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各地重点举措和任务要求,教育引导贫困妇女发扬“四自”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宣传妇女依靠自力更生、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开展“巾帼脱贫你我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培训促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当地政府确保贫困妇女享受普惠性政策培训;对贫困妇女实施精准化培训;组织动员更多贫困妇女积极参与政府各项实用技能培训,引导更多贫困家庭女性“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
根据贫困妇女现实需求,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培训项目。
省里将开办女性创业训练营,发挥山东女子创业大学和山东妇女创业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协调集聚各种资源,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女性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孵化、跟踪服务。
◆政策拉动,推动创业脱贫。
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将性别意识纳入扶贫全过程,确保贫困妇女平等享有政策,将巾帼脱贫行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总体规划。加强与扶贫办、财政、人社、农业、林业、旅游等职能部门合作,用足用好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联合地方扶贫办等政府职能部门推动开展巾帼扶贫贷,重点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妇女开展创业就业服务工作。
◆产业带动,拓宽贫困妇女增收路子。
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脱贫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和妇女特点,实施妇女居家创业项目。重点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业、手工制作、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优势产业,探索“妇联+企业+女能人+项目+妇女”路子,开展培训、孵化、服务,切实帮助妇女实现居家创业就业。
发挥女企业家协会、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手工艺协会、巾帼花木协会、山东大姐机构联盟等作用,鼓励会员吸纳贫困妇女到企业就业。
面向贫困妇女及其子女广泛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和服务。
实施巾帼乡村旅游扶贫行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项目。
◆社会联动,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面向社会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争取各类社会慈善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妇女倾斜。依托女企业家协会发起建立巾帼脱贫发展基金,开展精准培训。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物资物品,面向贫困家庭开展“送爱进家”活动。继续做好“两癌”患病妇女救助、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关爱、“春蕾计划”项目。
行动
“巾帼乡村旅游扶贫行动”率先起航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提出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扶持“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乡村旅游业。
值此良机,省妇联、省扶贫办、省旅游局将联合开展“巾帼乡村旅游扶贫行动”, 从全省遴选部分资源禀赋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妇女发展愿望强烈的村,作为巾帼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精准施力。“十三五”期间,培植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巾帼乡村旅游品牌,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巾帼旅游特色村,带动当地农村贫困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届时,将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协会送教下乡,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从业者等开展培训。省里着重做好“四个一百”示范性培训计划:一是面向乡村旅游企业(经营户)培训百名负责人,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培训;二是面向有意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妇女或子女,开展百名厨艺师培训,帮助掌握技能、创办特色服务项目;三是开办“手艺山东”课堂,开展百名手工艺技师培训;四是开展百名妇代会主任电商创业培训,强化妇女“互联网+乡村旅游”意识,促进旅游产品从线下走向线上,放大乡村旅游认知度。
省里也将命名一批巾帼旅游特色村、巾帼旅游家庭农场、巾帼旅游农家乐、巾帼旅游手艺工坊,推荐一批巾帼旅游线路,并开展“百家旅行社联百村”“巾帼乡村旅游女摄影家采风”、观摩会等活动,助推巾帼乡村旅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