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实施方案(精选6篇)
为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提高办学效益,完善“两基”巩固提高年检和复查机制,全面提高我县“两基”工作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好省市每两年一次的“普九”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8%,小学教师中大专学历达到50%以上,初中教师中本科学历达到50%以上,新任教师学历小学逐步达到大专学历,初中逐步达到本科学历。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校舍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规范,安全性和标准化程度较高,1/3的小学和1/2的初中达到一类标准,其余学校达到二类标准。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按省级标准和规定时限逐步配备。中小学后勤服务功能健全,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
3、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科学、依法治教机制基本形成。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社会评价比较满意,社会各界尊师重教的氛围
浓厚,职能作用明显。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作用明显,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4、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70%以上,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
5、进一步提高扫盲工作水平。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中能发挥明显作用。青少年人口的非盲率达到98%以上,青壮年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98%以上,“无青壮年文盲村”达到98%以上。
6、全面凸显办学特色。全县学校布局设计精美、合理安排,校容校貌整齐靓丽、美观大方,部室建设规范。精心打造具有团风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秩序井然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三、主要任务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治教,负责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任务。
2、统筹安排“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事宜,督促各学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
4、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适应义务教育发展的中小学师资队伍。
5、对各学校进行教育督导和评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6、加强教育项目管理,合理使用各项教育经费,减少资源浪费。
7、加强学校管理,大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制定学校常规管理及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提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中小学生培优补差的实施意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8、做好各学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组织、培训、指导、整改提高工作。
9、及时与教育局“普九”办公室联系,掌握和反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10、落实好教育系统“结对帮扶”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普教股,办公室主任由普教股股长担任。二是建立教育局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学校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三是县“两基”巩固提高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全面动员。一是教育局定期召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各乡镇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展情况和典型事迹、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各学校要通过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召开群众大会、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重大意
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切实做到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为载体,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四是中心学校要密切与当地政府联系,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全面落实经费投入政策,确保“三个增长”。二是及时调整财政预算,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经费和现代远程教育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三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四是各中小学要紧缩开支,厉行节约,筹集教育经费,用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完成普及实验教学目标。五是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自XX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河北省“两基”复查标准》,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华小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8个教学班,47名教师,942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2XX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美术室、美术教具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劳动器材室、卫生室、微机教室(40台)、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16个专用教室和6个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市、区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一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残疾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共接收残疾儿童3人,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学生毕业率100%,非文盲率100%。
二、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43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现有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有3人。建立健全了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XX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注册率在90%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三、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19万元外,还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铺设了塑胶篮球场,新建72平米教室2个,硬化美化了院落和后花园,装修了图书馆,又增设了美术活动室,新上了6个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微机教室的改造升级,淘汰了过时的旧微机,新增40台17寸彩显微机,对美术教具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进行了装修,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微机,更新了两个年级的学生桌椅,布设了校园网线。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对各专用教室进行配备,并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各专用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等,全部达到了城市小学的一类标准。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25000册,生均25册,比XX年增加了近10000册,建成了电子阅览室,购进电子图书XX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五、存在问题
.班额超标。目前18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0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兴华小学简介
兴华小学座落于中华北大街新苑生活小区内,属新华区国有学校。学校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现有18个教学班,43名教师,942名在校生。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总占地面积2XX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5平方米。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6—12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巩固率100%,小学生毕业率100%。学校现有教师43人,现有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比XX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专学历占1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普通话水平合格率100%,继续教育证书注册率在90%以上。学校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4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上岗率100%。
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日
2004年,天祝县在全省藏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及时总结“两基”攻坚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将“两基”巩固提高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做到了组织不散、责任不变、措施不软、力度不减,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和乡镇联动、教育主抓、全民动员的工作格局,“两基”工作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取得了长足发展。下面,我代表县政府就“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作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建国后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9镇10乡,1个县级国有种羊场,1个县级三峡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17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聚居,总人口21.39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14%。全县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海拔2040—4874米,年平均气温-0.2℃。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7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5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5元。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职教中心1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全小学85所,村学(教学点)39所,幼儿园6所;寄宿制学校58所;开设双语的学校23所。
在校学生27618名,其中:高中5602名,职中745名,初中8356名,小学12915名;寄宿生13119名;学习双语的学生1567名。在园(班)幼儿2564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4.9%。
教职工3251名,其中专任教师2970名,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20名。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4.27%和79.4%。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8.73%,残疾儿童入学率86.84%;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为0和0.1%; 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8%; 1716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和1446名农村留守儿童都按时入学;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在非服务区都能入学。15周岁人口实现零文盲;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4%;近三年,累计脱盲323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9.7%;全县19个乡镇建立了乡(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45所,建立面达100%,共有扫盲专干19人,兼职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253人,能承担扫盲工作和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
(二)教师队伍。
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和学历合格率均为100%,2001年来新补充的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小学生师比县镇14.6︰1,农村6.8︰1;初中生师比县镇12︰1,农村8.3︰1;妥善解决代课人员问题,没产生新代课人员;按课程要求配齐了小学、初中各学科教师。
(三)办学条件。
生均建筑面积小学9.7平方米,初中8.16平方米;小学、初 2
中实现“一无两有六配套”的学校达到 96.7%;中小学具备必备的基础设施,校园得以绿化、美化,并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寄宿制学校具备必备的住宿条件;校舍中无D级危房,农村学校非D级危房小学占1.18%,初中占1.16%;生均图书城市小学和中心小学17.02册,其他完全小学26.14册,初中27.55册;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为100%;中小学生机比为11:1,远程教育设施及多媒体设备正常使用,信息技术课开设达到要求;小学、初中教学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无超大班额;中小学布局合理,基本符合“四个集中”的要求。
(四)教育经费。
2004年至2007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33.52%、30.3%、29.84%和25.27%。2008年至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6.65%、-13.21%、7.09%,其中2009年教育经费缺口2713万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4367元、4911元和5811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1364元、1576元和1880元,均比上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城市、地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其中2010年地方教育费缺口6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比例为65.23%。各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拨付、管理、使用到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管理使用规范。2777万元教育经费缺口已全部填平补齐。
(五)教育质量与管理。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五不”,即:不留级,不乱收费,不在节假日集体补课,不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 3
衡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和完善了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就读,初中毕业班毕业率98.27%,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88.78%。学校校舍与设施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良好;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各项应急机制和安全保障责任制完善,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和饮食、三、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常抓不懈,“两基”水平得到巩固提高。
一是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两基”年检制度的通知》、《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意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在全县各项事业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由县财政承担的各类配套经费不折不扣得到落实。通过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从速解决学校建设用地、天祝二中异地新建等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县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双语教育。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表彰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个人及高考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累计发放奖励资金101万元,仅2010年的奖励资金就达60.2万元。明确发改、卫生安全,校园内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财政、人事、公安、民政、物价、文体、广电、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在学校建设、经费保障、教师聘用和职称评定、贫困生救助、教育宣传、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职责,形成了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始终将项目争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2005年以来,争取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多个项目,共投入资金1.53亿元。对68所中小学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所有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累计排除危房48078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8923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建筑面积由2004年的4.96平方米增加到9.1平方米。在县城新建了天祝二中,在农村新建了红大小学等标准化学校,新建了天堂学校等高标准的双语寄宿制学校。依据“四个集中”的原则优化学校布局,实现了高中教育向县城集中的目标,学校数由2004年的291所减少到150所,寄宿制学校却由33所增加到58所,寄宿生比例达47.5%。2005年至2010年,通过各种途径投入资金4457万元,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信息技术设备和图书配备,拥有计算机3251台,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已普及到了城区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
三是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005年以来,聘用684名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2008年起给在边远乡镇在岗教职工每月增发工作津贴50元。每年举办县级培训班10期,培训教师1000名左右,2005年以来,完成在职教师县级培训7454人次,市级以上培训2943人次,1100多名教师取得高一级学历。4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荣誉,7名教师被评省级园丁奖优秀教师,5
共培养省市级骨干教师173人,县级骨干教师327人。2010年县教育局被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命名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记二等功。
四是始终将保学控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努力使每一个学龄人口都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依法控辍、行政控辍、救助控辍、温馨控辍等“四控”措施,努力提高家长和监护人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将双语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再提高50%,达到中学每生每年1500元,小学每生每年1125元,累积落实免费教科书资金131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3114万元。设立“民族教育发展资金”,县财政按上年一般预算收入的1.5%注入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学生救助,共为1683名贫困学生落实资助金190.57万元。争取各类资助,全力救助贫困学生,诸如教育系统实施“1123”工程,即“一位教师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200元,连续资助三年”,共有12000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杨树林助学”为720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9.5万元。2005年以来,共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争取各类社会资助金354.9万元。针对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量空巢家庭和大批流动儿童出现的现实, 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6个,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教育、服务体系,创设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天师附小扩建成寄宿制学校,彻底解决县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设立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方式,为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提供方便。坚持“二包五到位”,即: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到位,加大对异动学生的监管力度,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到了实处。2005年顺利通过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监测和国家教育督导团的专项督查,2007年被 6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全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
五是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定“课堂提效、课外强体、减负释压、愉快教学”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总思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重点开展民族团结、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及法制教育;要求所有学校创校歌、办校刊,在全县学校开展唱国歌、队歌、校歌的三歌演唱活动;每月安排一项专题教育活动,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近五年,市级以上课堂评优获奖92人次,优秀教案获奖28篇,发表论文1621篇,获奖论文656篇;通过省规划办立项课题141项,鉴定验收完成实验29项,在省市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有37项获市级奖,7项获省级奖。2005年起在三年级以上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在全市县区率先普及英语教育。着力提升学校体艺卫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认真开展体育、艺术等级评定工作,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近五年,有300多名学生获得了艺体等级证书,2所学校被教育部授于“阳光体育”活动先进集体,19名中学生代表武威市参加了全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近五年,表彰奖励市、县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600多人次,921人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2011年,普通高考重点院校录取率为5.1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37.89%,比上年提高3.79个百分点,总录取率77.02%,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小学语、数、英三科合格率为79.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07年第 7
一次监测提高32.6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全科合格率为41.91%,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
六是始终将学校安全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强化安全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创建和谐校园。按照集中精力抓发展,综合整治抓安全,强化教育保稳定的思路,各有关部门强力配合,定期会商研究,共同部署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各项措施,投入200万元为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安装了技防设施,并配备125名专兼职保安,全力消除学校安全隐患。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安全保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无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无论平日还是“3.14”等敏感时段,全县校园均保持了高度的和谐稳定。
七是始终将扫盲巩固提高和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青壮年人口的致富和创业能力。紧紧围绕县上确定的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工业、生态旅游业、藏酒藏医药业等五大特色产业,采取扫盲与农业实用技术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农忙少学与农闲多学相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模式,既巩固了扫盲成果,又提高了群众致富能力。近三年累计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
(二)攻坚克难,“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建机构,明责任。今年,县上把“两基”迎国检工作列为全县的首要重点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力以赴推进。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月初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就“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确定43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指导1所学校 8 的“两基”迎检工作。随后召开了全县“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县政府与19个乡镇、32个县直部门签订了“两基”迎国检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各成员单位自觉担当责任,发改局争取申报教育项目;财政局按期拨付教育经费并清理拨付历年欠账;林业局无偿提供价值近20万元的绿化苗木;卫生局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环境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进行了监督、指导;公安局协助做好脱盲学员学历信息更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国土局优先保证学校建设用地;工商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广电局在电视台播出“两基”迎国检宣传标语,开设“两基”迎国检专题新闻和“知识窗”栏目;团县委与移动公司合作为打柴沟小学捐赠希望书屋一个,为东大滩学校联系捐赠语音室设备;县编办督促落实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县妇联共建成各类家长学校86所;水务局先后投入资金70多万元,解决26所中小学的安全饮水问题;民政局配合做好特困生救助和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物价局开展了多次义务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其它成员单位和乡镇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共筹措经费547万元,用于学校迎检设备购臵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是抓督查,清底子。县上主要领导带头和分管领导多次带领教育、财政、发改、城建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各乡镇、学校,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学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两基”办先后4次组织人力深入部门、乡镇和学校,对迎检工作进行督查,梳理出156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督查组督查出的问题,县上专题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对各类问题及时进行了全面整改。
三是搞宣传,造氛围。制订了《天祝县“两基”迎国检宣传 9
工作方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使宣传工作进家庭、进校园、进社会。编发“两基”快讯43期,编印《“两基”迎国检工作手册》和《“两基”知识宣传手册》480本,各乡镇政府通过建国策碑、国策门、墙体标语等大力宣传“两基”工作,县政府网站及时行乐时发布“两基”工作信息,营造了浓厚的“两基”迎国检氛围。
四是重推进,保进度。把观摩推进作为保证“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重要抓手,于5月下旬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育辅导站站长分片开展观摩推进活动,6月中旬组织人力赴静宁等地观摩,寻找差距,发现问题。通过看中学,学后做,使迎检工作得以有效推进。8月中旬,县上再次召开“两基”迎国检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前期工作,交流经验,安排布臵最后冲刺阶段的工作。8月29至30日,又组织了县级预检,从细节上对问题进行了再整改。9月1-4日接受了市级预检评估。由于推进有力、有序、有效,迎检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五是抓重点,破难题。今年已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07万元,其中县上安排资金2327万元,用于12所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和校舍维修,目前,城关小学综合教学楼、天祝一中公寓楼投入使用;尖山小学于9月底投入使用;旦台小学、岔口驿小学教学楼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天祝二中运动场及附属工程完成部分基础施工和看台主体工程;天祝三中宿舍楼、西滩小学、直岔小学校舍正在招投标;边墙沟小学、横路小学、炭窑沟小学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全市“两基”迎国检推进会通报中,天祝有4项指标不达标,我县随即召开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D级危房全部限时拆除;县财政筹资270余万元,用于打柴沟初中等4所重点学校的维修改造;补充音体美专业教师17名,利用暑假对 10
120名中小学校长和1208名教师集中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及转岗培训,教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财政筹资220万元,用于18所初中、70所小学的音体美器材和27所小学的实验台桌配备,至此,今年县上用于教学设备、图书和校园视频监控等的投入共达947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50万元;县上还筹资100万元,弥补挤占的学校公用经费,拨付迎检工作经费30万元。迎检工作中的最后几个难点问题等到解决。
六是集资料,建档案。始终将档案资料建设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依据《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基本资料目录》,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认真收集、重新整理审订各类原始档案,对缺失遗漏的进行补充完善。系统审核各类数据表册,保证数据准确真实,逻辑关系严密清晰。按照全省“两基”推进会议的要求,档案资料做到了装帧设计统一、目录标准统一、封面色彩统一、分类标签统一、摆放次序统一,达到了“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查就实、一核就准”的要求。
七是抢机遇,升品位。把“两基”国检作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大好机遇,抓点促面,整体推进,树立精品意识,创建特色学校,切切实实地在学校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出成效,创建了一批具有双语教育、信息化水平高、寄宿制管理完善等特色、富有人文气息、富含文化积淀的学校,提升了办学品位,实现了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步发展。
八是定规划,谋发展。认真学xxx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系统编制《天祝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出台 11
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四、几点体会
近年来,天祝“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得出的体会是: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支持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是自治县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等,都为天祝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天祝教育的发展也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和亲切关怀。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确立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教育发展思路,是自治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前提条件。县上将“科教兴县”作为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确定了打造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县教育的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和实施各类项目,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是自治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走依靠项目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路子,为作为国扶贫困县的天祝教育能够不断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是自治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择优引进、离职培养、在职培训等途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 12
然存在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教育教学质量与教育发达市县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成本高导致公用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督查验收为新的开端,认真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创建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继续致力于普及水平的巩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依法保障困难群体、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在巩固好“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使普及向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延伸,力争在“十二五”末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二要继续致力于办学条件的改善。紧紧把握国家促进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及甘肃省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按照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争取实施教育系统“四大工程、三大保障体系”项目,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重点新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配套用房,全力做好乡镇幼儿园建设试点工作并适时推进,多方筹资提高学校实验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的配备标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三要继续致力于教育经费的保障。承继历届县委、政府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确保地方政府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高于50%;确保由县财政承担的各类配套经费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所有教育经费全部按时足额拨付。
四要继续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择优引进、转岗使用和培养培训,有效解决高中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例偏低、缺少专业音体美教师等教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依据文件自查的概括性引语)
一、基本情况
(全乡镇自然、经济及教育基本情况数据。教育有关基本情况数据必须要与当年年报数、国表Ⅰ的数据吻合)
二、领导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况。参见阆委【2008】43号文件附2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控辍保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安全检查、为教育排忧解难办实事等)
三、普及程度
(控辍保学措施。“两基”自查的普及程度:
1、入学率:小学6—11周岁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 %,其中女童入学率 %,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 %,小学毕业升学率 %,12-14周岁正常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 %;
2、辍学率:小学 %,初中 %;
3、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小学 %,初中 %;
4、完成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
5、文盲率:15周岁人口文盲率 %。各项指标均要保持或超过验收年的水平,且必须与当年“两基”国表Ⅱ的统计数据吻合)
四、办学条件
(一)师资水平
—1—
(师资补充、教师培训等。自查统计:全乡小学专任教师 人、学历合格率为 %,初中专任教师 人、学历合格率为 %;2001年起新补充小学专任教师 人、初中专任教师 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 %、%;校长接受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率为100%。数据必须要与当年年报有关数据、国表Ⅲ的统计数据吻合)
(二)校舍条件
(校舍建设情况。自查统计,全乡小学校地总面积平方米、校舍总面积平方米,初中校地总面积平方米、校舍总面积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平方米、初中平方米,及时消除了危房或危房率为 %,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各校教室、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实验室、仪器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及其它功能室、生活用房基本够用、实用。数据必须要与当年年报有关数据、国表Ⅳ的统计数据吻合)
(三)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资金投入 万元。自查统计:全乡小学有计算机 台、图书 册,初中有计算机 台、图书 册,生均图书小学 册、初中 册/人,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小学100%、初中100%。数据必须要与当年年报有关数据、国表Ⅳ的统计数据吻合)
(四)教育经费
(在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鼓励社会各界、公民捐资助学情况,为教育办实事的真实投入情况。若无实际成效数额,则本部分删除不写)
五、扫盲情况
—2—
(扫盲工作机制、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培训情况。自查统计,全乡青壮年非文盲率 %,脱盲人员巩固率 %,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分别为 %、%。数据必须要与国表Ⅵ的统计数据吻合)
六、素质教育
(中小学德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留守学生与寄宿学生管理、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绩)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选择主要的方面,注意不要与成绩总结自相矛盾)(结束语)
二00 年十月 日
(注意写中文字时间,要加盖乡镇政府公章)
县政府决定在2007年政府一次全体会议之后,继续召开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近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贯彻落实省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安排我县“两基”迎验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明确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入新世纪以来,镇安教育快速发展。在历任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教育工作全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第一要务提质量,第一责任保安全,第一工程抓“两基”,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
基础建设成效显著。从1998年以来,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全县上下克难攻坚,投入资金7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校舍近30万平方米。2002年底,我县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实现了“两基”达标。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积极实施校点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远程教育、普及实验教学、危房改造等项目,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学校已成为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截止2006年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累计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120558人次、609.8万元,免杂费116878人次、1038.5万元。县上在财政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共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2584人次、193万元,下拨生均公用经费74.4万元,筹措关爱帮扶资金10万元,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十五”以来,全县公开招聘了472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2006年,争取教育部“特设岗位”教师143名,面向社会招聘教师50名,补充到农村中小学校。师资紧缺矛盾得到缓解,农村教师队伍得到加强。通过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师德建设责任制,结合“师德宣传教育月”,教师对口支援,“一名双优”评选,“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使教师素质全面提高,育人意识极大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高中教育超前发展。投资数千万元,先后完成镇安中学第二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塑胶运动场、实验室、球类运动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设任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多方筹资3000多万元,在县河新区建起了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第二中学,全年招生近2000人,制约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被打破,高中教育得到了超前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县职业高级中学创新管理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做大做强骨干专业,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2003年晋升为省级重点后,先后两次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民办教育从无到有,“镇安慧源学校”正在加紧建设,将于今年9月份正式对外招生。新创办民办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2所,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二,中考评比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小学五年级抽考,综合评比居全市第一。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党委政府重视教育、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教育、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教育工作者,向所有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干部群众、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一是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类教育和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二是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矛盾突出,基础建设资金缺口大、欠帐多,“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三是课程改革任务繁重,教育现代化进程缓慢,教学仪器设备匮乏,教育教学手段落后,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四是素质教育有待突破,教育改革尚需深化,学校管理亟待加强,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新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二是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教育,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随着我县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格局会不断优化,教育现代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四是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通过长期奋斗,积累了在艰苦环境下发展
教育的丰富经验,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成绩催人奋进,经验弥足珍贵,机遇稍纵即失。当前,全县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视困难,把握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正确判断、全面把握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文明和谐新镇安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扎实做好“两基”迎验工作。
今年4、5月份,国家将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2月26日,省政府召开了“两基”巩固提高暨教育督导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袁纯清省长做了重要讲话。袁省长指出,实现“两基”攻坚目标,是省委省政府对国家、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各级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发展工程的理念,紧急行动起来,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对我省的“两基”评估验收。3月7日,市政府召开“两基”巩固提高暨教育督导工作会议,魏市长做了重要讲话,并再三强调,国家评估验收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办法,每个市必抽查一个县(区),所查县(区)必抽查两个乡镇。一个乡镇不达标,所在的县、市、省就通不过。因此,各部门、各乡镇、各学校,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克服侥幸麻痹心理,把做好“两基”迎验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重点,绝不能因为一所学校、一个乡镇、一个部门出现问题而影响全县、全省大局。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抓好保学控辍。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是“两基”达标的硬指标。按照规定,小学适龄儿童都要入学,辍学率不能超过1%,初中阶段入学率要达到95%以上,辍学率不能超过3%。但根据实地调研和义务教育监测结果,我县部分乡镇初中学生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保学控辍任务艰巨。我们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抓住当前开学时机,按照乡镇、村组干部保入学,学校保巩固的工作职责,建立乡、村两级工作责任制,实行乡镇政府通知学生入学制度,流失生报告和劝返制度,采取依法“劝学”或“强制入学”等办法,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要特别关注解决好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依法严惩非法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保证让每一个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要落实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是必查的重点。财政、税务、教育等部门,要对三年来义务教育投入情况,逐项核查清理,对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三税”教育费附加没有足额征收、全额拨付的,立即补征补拨到位。要全面贯彻国省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及时足额拨付“两免一补”、生均公用经费及危房改造等资金,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
三要消除d级危房。截止目前,我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有d级危房5640平方米,国家验收前,这些危房必须全部拆除。计划、城建、教育等部门要安排时间,抓紧做好危房的的鉴定,对d级危房一律拆除,并尽快做好排危项目的立项、设计、三通一平等工作,尽快启动工程建设,彻底消除d级危房。同时,要把危房改造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学校部室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突出抓好建设项目的管理,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村级初小有d级危房的,能撤并的撤并,不能撤并的,学生先撤离,租用民房上课。确需保留的,必须拆除重建。其余危漏校舍,可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引导群众以义务劳动或鼓励捐资的方式,排除危漏校舍,改善办学条件。
四要加强农技校建设。乡镇政府要以农科教中心建设为重点,做到办学有校舍、有教师、有设备,教学有学员、有时间、有教材,学习培训有经费、有内容、有效果。村组要加强农民技术学校建设,以多种形式搞好识字教学和技术培训,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培养一批农村实用型人才。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村党员活动室电教设备的作用,服务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扎实做好有关档案的建设工作。
五要建好“两基”档案。“两基”档案是检查评价“两基”工作的重要依据,关乎着“两基”复查验收的成败。教育部门要选派熟悉业务的精干人员,加强对建档工作的检查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切实做好档案建设,保证档案资料收集完整、分类科学、数据准确、内容清晰、管理规范,使档案资料能客观翔实地再现“两基”工作进程,真实完整地记录“两基”工作实绩,决不能因为建档失误而影响验收。
为确保我县“两基”工作能顺利通过复查验收,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两基”迎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层层建立“两基”迎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实行“两基”整改及验收包抓双线责任制。党政一条线,乡镇向县委、县政府负责,实行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学校、村组;教育一条线,实行局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中心小学负总责,实行一级包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包到底,直至通过验收。其次,要深入开展“动员适龄儿童少年返校重读活动月”活动。各乡镇、学校要紧急行动起来,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深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辍学儿童少年去向,动员适龄儿童少年返校重读。要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报刊、标语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大造舆论声势,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第三,要落实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要负责“两基”攻坚的业务指导工作,并按要求建设好各项资料,保证资料齐全、准确、规范。广播电视部门要着力营造强大的“两基”迎检舆论声势,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两基”工作的良好氛围。司法部门要为“两基”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加强与中小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工作。公安部门要全力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积极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返校就读工作。公安和计生部门要严格规范身份证和流动人口证等证件的办证管理,严禁任何人员为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办理证件。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对非法雇用童工的企业进行严厉制裁。财政部门要依法保障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并为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小组提供完整的经费投入资料。农业部门要切实抓好乡镇农技校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成人中等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卫生部门要抓好学校饮食、饮水卫生的监督,进一步搞好流行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第四,要加强督查。组织、监察、教育督导等部门,对乡镇领导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要组织进行专项督导考核。对乡镇“两基”自查整改情况,要进行全面督促检查,督查督办结果应及时通报,并与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评优与考核挂钩。对工作迟缓、进展慢的乡镇,要派员驻点帮助抓落实。第五,要实行责任追究。对顺利通过复查验收的乡镇,县政府给予重奖。因工作不力、影响验收通过的,要按上级要求和干部管理权限,哪个乡镇出了问题,追究哪个乡镇长,哪个人的工作出了问题,追究哪个人的责任。一追到底,决不姑息。
“两基”迎验,关键在领导,重在抓落实。各部门、各乡镇要把“两基”迎验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两基”各项指标,拟定工作方案、工作日程表,实行倒计时安排。要分析和研究当地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三落实四到位”,即思想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扎扎实实做好“两基”迎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向国家、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提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新要求。“两基”目标实现后,我们要把“双高普九”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2008年前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2010年前达到“双高普九”县标准,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能够协调发展。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教育事业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谋划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扭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在办学条件上要基本实现均衡。随着“两基”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依然很大,村级初小条件还十分落后。最近,中、省提出了一些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改造薄弱学校,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积极普及实验教学,让农村孩子更多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在师资调配上必须实现均衡。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但学校之间很不平衡,师资配置也不理想,教师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均衡师资队伍,探索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建立起城镇优秀教师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的长效机制。要建立“校对校”教师交流制度,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使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按20%的比例向薄弱学校流动,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要适当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聘任制、上岗竞争制,加速教育的突破发展。
三是在教育质量上努力实现均衡。随着《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实施,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到了全免费的、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有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学生能上得起学了,但关键是要能学得好。因此,学校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起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导。对教育质量低的学校,要组织教研人员、优秀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选派有经验的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
四是在各类教育发展上要实现均衡。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其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努力形成学生学文化知识、干部学现代管理、职工学专业技术、市民学文明礼仪、农民学致富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教育体系,真正发挥出教育在构建和谐镇安的基础性作用。
(二)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政府行为,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推进课程改革,就是要不断深化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认识,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启动以来,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小学课改进入到高年级,初中也即将完成第一轮课改。教育部门要认真总结三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制订出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规定和办法,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要把命题改革、评价改革作为推进课改的突破口,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新突破。
2007年秋,高中课改将全面启动。对此,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准备。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课改理论、把握课改精髓、研究课改实践,拿出实施课改的具体办法。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深入宣传课改,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抓好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网络以及体育、艺术等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和管理,满足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需要。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民族振兴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当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教师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人事、财政等部门,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保证教师编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种福利待遇应享尽享。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选拔等管理职能。继续实施“一名双优”工程,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校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校长管理能力。要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力争在2010年以前,使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达到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5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也是我县“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县职业高级中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资金、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限制,校园面积狭小,学生宿舍拥挤,用餐条件差,实践实习设备欠缺,远不能适应扩招的形势和创建国家级重点的需要。我们要加大对职教的投入,把职教中心运动场建设列入绣屏公园二期建设规划,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扶持项目,年内完成实训楼和餐厅楼附属设施的配备,启动学生公寓楼建设,力争一举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
职教中心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并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普高和职高招生比为1:1的目标。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加快培养当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要增强针对性,强化对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走出一条职教富民兴县的新路子。
(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教育督导是国家法定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保障教育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代表县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对乡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贯彻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对的独立性和执法的权威性。
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一要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切实解决政府督导室的编制和人员配备问题,配齐工作人员,落实人员待遇,同时做好兼职督学的聘任工作,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力量。二是尽快建立乡镇领导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乡镇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工作的督导检查,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估,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等。三要确立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地位。各级各部门,要经常听取教育督导室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安排教育督导室负责人参加相关会议。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结果,要做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综合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乡镇和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结果,要做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做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四要切实改善教育督导工作条件。财政部门要按照部门预算的原则,核定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经费,编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预算。要创造条件,切实改善教育督导工作条件,确保教育督导工作正常开展。
(六)认真解决好教育热点问题。
要关注边远贫困乡村的教育问题,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入学难问题,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要加强教育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排查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尤其要加大对学校食堂、宿舍、楼道、路口的安全整顿,重点防范食物中毒、流行病、楼道拥挤、交通溺水、暴力侵害等事故发生。要严格收费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行为,制止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要整防结合、突出实效,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性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治文化市场,打击违规经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他们知荣明耻,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在座的各位都是一方教育的管理者、服务者,你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你们对教育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我真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要基于对教育的特殊认识,以一种特殊的情感,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特殊的位置,充满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志们,今年是实现镇安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教育工作,任务繁重;维护学校安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加快发展镇安教育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
一、基本情况我区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61所(含刚划归区的铁路子弟小学3所),其中中学9所,小学50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生51264人,其中小学34380人、初中16884人(含国有民助学生4375人)。在编教职工2963人,其中小学1876人、初中1087人。
二、主要工作2002年,我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复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央、省、市 “两基”工作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措施,并狠抓各项整改工作落实。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下发以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做好教育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最大政绩和执政能力的最佳体现,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立足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超前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为我区教育事业整体上台阶做出了努力。
(一)狠抓“四个落实”,强化政府行为
1、组织领导落实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师问题,实施了“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制定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总、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初都要对教育工作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改(扩)建了一批校舍,更新了一批教学设备,解决了一批教师编制,深化了一批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步伐,学校的环境和教育队伍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就学校发展悉心听取基层意见,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此外,我区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管理体制落实三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相关政策,制定下发了《**区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确立了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人事管理权限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
3、教育投入落实我区是教育大区,财政负担相对较重。但是区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做到了“多保先”三字要求,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保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2年至2004年,全区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8000万元、18595万元和207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 %、3.3%和11.5%。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8176万元、8461万元和102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 %、3.5 %和21 %。------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为1300元、1316元和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8%、1%和1%;初中为1799元、1905元和201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6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1元、75元和1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3%和40%;初中为145元、156元和19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25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教育。2002年至2004年,我区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659万元、639万元、721万元。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185万元,按照20%的比例每年拨付教育3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4、部门责任落实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区劳动人事部门加强了对用工单位使用童工的清理力度;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了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二)突出“五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三年来,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启动政府贴息教育贷款和吸纳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累计筹措资金9200万元,仅今年就投入1994.0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注重均衡化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采取了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一是抓班子。2003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调整了64名校级领导干部,将德才兼备、熟悉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实干精神、符合“四化”标准的干部充实进薄弱学校领导班子,有力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各项建设。二是优配置。实施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名校的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实施名校带动战略。2004年,将28中和30中学合并,两所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时,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小学予以重点倾斜,配齐了各类专用教室和设备,实现了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7 所小学被评为市级农村规范化小学。三是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建设标准教学用房。三年来,新扩(拆)建18中、西苑小学、石岗一校、中华大街小学、宁安路小学6所学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对红鹰小学、新开路小学等学校的危房、危墙进行了改造。今年,维修粉刷校舍45所,粉刷面积32万平方米;整修了6所学校的操场。学校内部设施设置合理、建筑规范。四是调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北后街小学与宁安路小学合并,目前宁安路小学扩建工作正在进行。
2、抓好示范性学校建设,优质教育趋向大众化坚持“规模扩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的方针政策,按照“树样板、创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一批示范性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优势学校、骨干学校的办学规模。共有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学校。42中学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突出外国语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
3、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教学装备实现标准化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是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是教育“提质增效”的基础工程。我区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区验收达标后,按照“建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高标准配备中小学仪器设备。三年来,共为中小学增置教学仪器设备3.5万余件、电教设备3000余件,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河北省一类配备标准。各学校同时加强了实验过程管理,中小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4、整体推进图书工作,图书馆建设实现优质化我区以图书工作为突破口,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服务课改,把图书馆建成信息中心,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加快了图书馆(室)整体建设步伐。制定了《**区中小学整体推进图书馆(室)建设方案》,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人性化、开放式、高标准的图书馆。中小学一级图书馆的数量由2002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8所,增置图书资料 20余万册,实现图书借阅微机管理的学校由2002年的16所增加到现在的35所。目前,我区小学共藏书89.8万册,生均26.5册;初中共藏书63.3万册,生均40.5 册。今年,我区又拨专款350万元,用于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25所学校配备了电子图书,共计120余万册,提高了图书工作的档次。2004年,我区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图书工作先进单位。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教育发展逐步现代化我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先后投入2100万元,加强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校园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区中小学共配备信息技术教室77个,微机由2002年的2631台增加到现在的4731台,人机比例小学达到17:1,中学达到13 :1,5所学校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语音室由2002年的35个增加到现在的59个,多媒体教室由2002年的71个增加到现在的243个。3所学校实现了班班普及多媒体,10所学校在起始年级普及了多媒体,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55所中小学开通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三年来,共有 11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石岗二校晋级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又投入5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局电教中心,创建了**教育信息网,开通了电子政务,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
(三)推进“三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力
1、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用好用活教师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我区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师编制的核实与管理,建立了编制报告和定期调整制度。按照“科学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区政府每两年组织教育、人事、编办等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一次。根据学校实际需要,2002至2004年,先后为学校增编427人,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二是积极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在28中、42中、9中进行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机制,起到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实行了校长目标责任制、交流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了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选拔、考核、任免体系。严格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培训制度。2004年,共有176人次参加了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和《十五规划》专题培训,3人参加了省级行政干部培训,6人参加了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培训,4名校长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2名校长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我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校长论坛,展示了一批优秀校长的能力与风采,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广募人才。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招调、招聘教师的方法和程序,积极面向全社会招募人才,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清退代课人员,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清理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
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及时对课改教师进行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举办课改培训班12期。另一方面,按照“科研兴教”的主导思想,以新课改为契机,下移教研重心,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实现教育科研的四个转变,即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理论科研向实践科研转变、由个体研究向集体研究转变、由单纯写科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实现了校校有实验项目、科科有教学实验、人人有研究课题,拥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3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同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区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来,在各类学生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14人次、省级奖励2133人次、市级奖励1790人次。2003年,我区被评为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区。
3、积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估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学校发展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了崭新的考试命题模式。我区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被列为省“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学校、学生、家长、社区“五位一体”的立体素质教育评估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28中、42中等多所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学生家长进课堂”活动,形成了家长评价学校、教师评价校长、学生评价教师的新格局。
(四)抓好“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1、抓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师中着力弘扬四种精神,即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大力宣传推介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思想。二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目前,我区共有小学、初中专任教师2569 人,其中小学1632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2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4%,比2002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937 人,具有大本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94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84.7%,比2002年提高了27.7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加快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培养,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组织中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素质赛等活动,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我区共培养了小学省级教学标兵3人、市级学科骨干120人、市级高级研修班成员100人,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7名、市“双自主研修班”成员500余名。70名教师在全国评优课活动中获一等奖, 77名教师在省评优课、省电化教育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一、二等奖。28中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联合成立了我市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
2、抓好素质教育工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依法保障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加强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形成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辍保学措施,对学习困难的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对家庭贫困学生教育收费实行“减、免、缓”政策,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今年,我区对辖区内持有特困证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杂费和书本费。另外,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助学资金22.6万元,资助贫困生756人。认真落实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有关政策,共接收11979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学生总数的23.3%,全部建立了学生档案,纳入正常学籍管理。三年来,我区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在校生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二是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为基、以人为本、课堂渗透、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区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实验区,28中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9中、42中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我们充分发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科研优势,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采取了区域推进、学科渗透、群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90%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拥有68名专兼职心理教师,20名教师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四是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两操两课”活动,即每天坚持做广播操、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全区性体育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区现有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5所、市级体育传统学校4所,培养了国家二级运动员138名,向各级各类重点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98人。我区小学毕业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8.5%,初中达到96%。以青春期卫生教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了校园环境卫生制度、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细则、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防范措施等各项卫生保障制度。
3、抓好行风建设工程,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争树优良作风、争创一流业绩”活动,教育机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全面落实“一费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基建项目、大宗购置实行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支付,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建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了安全、稳定、健康的教育发展环境。我区于1997年通过国家扫盲工作验收后,扫盲工作逐步转化为成人教育。在机场路小学、28中等14所中小学创办了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开设了家庭教育、网络知识、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书法、健美、舞蹈等40多个专业。三年来,共培训2.5万人次。机场路小学被评为河北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通过区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成人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等阵地,对青壮年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职业转岗培训、农民实用文化技术培训、科学技术培训等,建有乡镇农民文化学校4所,共办班104期,培训各种实用技术人员7500人次,培训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由扫文盲到扫科盲的转变。全区复盲率和新文盲率均实现了“零指标”。
【团风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