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事件的危害

2023-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恐怖事件的危害

我国暴力恐怖犯罪的危害与应对举措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暴力恐怖犯罪多发、突发,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14年3月,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一起严重暴力恐怖犯罪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结合草案进行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从而保障人民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 暴力恐怖犯罪 定义 特征 危害 举措

一、暴力恐怖犯罪的现状

(一)新时期暴力恐怖犯罪的定义

2015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再次审议了反恐怖主义法草案,草案中将恐怖主义的定义进一步完善为:“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的主张和行为。”虽然这并非成文法的定义,但从中可以解读出恐怖主义的特征。

(二)新时期暴力恐怖犯罪的特征

通过已发生的暴力恐怖犯罪和草案对它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它的一些特征。

1、犯罪以暴力为主要手段,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大都采取绑架、防火、爆炸等暴力手段,达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目的。犯罪分子毫无人性地伤害无辜群众,包括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

2、犯罪具有政治性目的。实际情况表明,几乎所有恐怖主义活动普遍具有政治诉求或者政治倾向,无论这些政治色彩来自政治分歧、文化冲突还是来自民族纷争、宗教矛盾。虽然暴力恐怖犯罪分子直接攻击的是普通群众,但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胁迫政府,达到非法的政治目的,或是建立新政府,或是分裂国家,达到地区独立的目的。

3、犯罪具有国际性。有些恐怖主义来源于境外,扎根于国内,与境外恐怖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境外恐怖势力的培训,资助。现如今,无论是从恐怖主义攻击的对象还是活动范围来看,恐怖主义都具有明显的国际性,恐怖主义活动已蔓延全球。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实施暴力恐怖犯罪,主要目的就是表达政治诉求和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获得国际恐怖势力的支持。

二、暴力恐怖犯罪的危害

(一)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暴力恐怖犯罪对公民产生的危害,可具体分为对直接遭受暴力恐怖袭击的公民和对未遭受袭击的普通社会民众。

1、对直接遭受暴力恐怖袭击的公民来说,首先是肉体上的伤害,恐怖分子的暴力行为直接侵犯了受害者的生命健康权,例如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事件”中,造成了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群众在内的197人丧生、1700多名无辜市民严重受伤。

其次是财产上的损失,有些暴力恐怖犯罪不仅漠视生命,还肆意破坏公民的合法财产。在乌鲁木齐的“7·5事件”中,恐怖分子实施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大规模毁坏公民和集体的财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95万元。

2、对未遭受暴力恐怖袭击的群众来说,暴力恐怖犯罪制造的社会恐慌让民众感到恐惧,威胁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有学者将暴力恐怖犯罪定义为:以暴力或暴力威胁侵害不确定的受害者,制造社会心理的恐怖感,给国家、社会和公民造成严重损失的犯罪行为。 例如,在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许多乘客在进入火车站时更加谨慎,提心吊胆,更有民众对火车站产生了畏惧,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二)对国家的影响

笔者认为,暴力恐怖犯罪对国家的影响可分为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

1、首先,暴力恐怖犯罪在国内造成恐怖的气氛,冲击了国内的稳定局面,影响国内的政治环境。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想谋求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首先就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而一旦这种恐怖气氛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我们就很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必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时,暴力恐怖犯罪的发生也易滋生治安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误以为社会产生了混乱,可浑水摸鱼,趁机实施犯罪。

2、其次,暴力恐怖袭击对本国的国际地位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一概而论,它有利有弊。以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为例,虽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正是因为这次恐怖袭击,美国加入了反恐的队伍且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多年追踪,美军于2011年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了“9·11”恐怖袭击的幕后主使——本·拉登,极大地打击了“基地”组织的嚣张气焰。近年来,美国在反恐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美国布朗大学公布了名为《战争代价》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花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争上的开支预计在3.7万亿美元到4.4万亿美元之间。美国对反恐事业的巨大投入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好评,也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地位。

三、应对暴力恐怖犯罪的举措

(一)从法律角度来惩治暴力恐怖犯罪

1、制定专门的反恐怖法。目前,我国惩治恐怖犯罪的法律大多散见于一些部门法、国际法。随着暴力恐怖犯罪案件的增长及其威胁的不断增加,我国已开始制定专门的反恐怖法。如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了反恐怖主义法的草案,并新增了恐怖主义的定义等内容,我国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距离正式颁布又近了一步。

2、完善恐怖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现有的恐怖犯罪活动都是按照一般刑事犯罪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但恐怖活动犯罪有其特殊性,由此致使此类犯罪的侦查,证据的收集与使用都有其特殊性,而这些都需要法律的明确规范,从而为司法实务机构惩处恐怖活动犯罪提供法律武器。从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来看,打击恐怖主义的条文散见于管辖、强制措施等章节,条文形式较为原则,实际操作不灵活,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一套程序,无法强有力地打击这一具有暴力性、恐怖性、反社会性的犯罪。而在最新的反恐怖法草案二审稿中提及,法院可依法直接认定恐怖活动组织。这虽然便于打击恐怖犯罪,但有违程序的正义性,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已不局限于打击犯罪,而是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标。

(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现如今,暴力恐怖犯罪呈现国际化的趋势,我国的暴力恐怖犯罪与境外反华势力、国际恐怖主义也有较大的关联。所以,防范与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不能仅限于国内,还应放眼全球,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建立国际性的反恐合作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在允许的条件下与其他国家共享信息情报资源,不能固步自封,应积极向他国借鉴反恐经验并学习先进技术。与有丰富反恐经验的国家进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提高反恐部队的实战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完善反恐机构的建设,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笔者认为,建立专门的反恐怖中心,成立快速反应的反恐怖部队,在当前暴力恐怖犯罪高突发的背景下显得十分必要。以有着丰富反恐经验的美国为例,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设有反恐怖主义中心,联邦调查局设有国内反恐怖联合行动中心和反恐怖主义处。在我国反恐怖法的草案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机构,设立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根据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还应在每一级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中配置反恐怖特种部队。从全国到地方分别设立反恐总队、支队、大队等,与每一级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相对应,以提高队伍的机动性,灵活性与专业性,降低暴力恐怖犯罪在城市中发生的概率。

暴力恐怖犯罪的高突发性与危害性要求我国反恐机构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合理、及时的决策,而决策的顺利实施更需要其他部门的全力配合,整体协作。在发生暴力恐怖犯罪以后,一切应以救治伤员,稳定社会秩序为主。救治伤员就需要交通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配合,首先,由交通部门开辟紧急通道,将伤员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及时送至医院。其次,需要医院等卫生部门的全力配合,及时提供足够的医疗资源,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情急情况下,各部门通力合作的达成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领导,那就属于我国专门的反恐怖中心的工作职责,因此,建立专门的反恐怖中心是必要的,是亟需的。

(四)加强情报的搜集,充分运用社区警务

应对暴力恐怖犯罪,最佳方案是“早发现、早预警”,最关键的是搜集、判断反恐情报,构建完善的反恐情报信息网络。

在建立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社区警务,积极发挥群众作用。社区警务是警察与社区相互合作,通过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区治安和秩序,保障社区安全稳定的警务行为,是一种警务方法和措施,更是一种警务战略与理念。归根结底,社区警务要求警察与社区群众密切配合,加强联系,社区警务的成功源自于民众的大利支持。在预防暴力恐怖犯罪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力量,发动群众提供情报信息,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五)立足大数据时代,利用高科技反恐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指数据规模巨大,需要更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分析的多样化的资讯。大数据时代更强调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分析的准确性。情报信息的搜集、分析在反恐中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充分的情报信息才能在反恐斗争中掌握主动权。随着网络的普及,暴力恐怖犯罪在策划煽动、人员召集、组织实施方面也常运用网络通信,在非法网站上宣扬恐怖主义。因此,作为反恐力量主要构成的公安机关,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公安队伍的科技化建设,构筑情报信息网络,研制对可疑情况自动判别、报警的计算机系统。在2004年5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提出了建立恐怖分子声像资料数据库的设想,并在随后得以实施。我国也可以建立这样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把一些重点人口的信息纳入其中,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员的基本信息,还应包括他们的个性特征,例如绰号、声音特征、DNA信息等。

总而言之,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应结合国情,立足时代,放眼全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广泛搜集情报,达到防范于未然,及时扼杀恐怖主义苗头的目的。同时,在强调法治社会的今天,专门的反恐怖法的颁布也提上日程,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将更加有理、有力。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将坚持不懈,将暴力恐怖犯罪打击到底。

参考文献:

[1]反恐怖主义法二审 法院可直接认定恐怖组织和成员——人民网.

http://legal.people.com.cn/n/2015/0226/c188502-26597355.html,2015-04-05.

[2]刘华.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和要件[J].犯罪研究,2009(1): 6.

[3]周良沱,章剑. 恐怖犯罪三题[J].江苏警官学报,2002(9):34.

[4]美国反恐战争代价可能高达4万亿美元--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06/1791078.html,2015-04-03.

[5]王立民. 完善反恐立法 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J].法学,2003,(6):3.

[6]陈君武等. 社区警务专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7]王大伟.外国警察科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作者:潘昌

第2篇:无人机危害及恐怖行为反制对策研究

无人机存在巨大的潜在危害,已经成为恐怖主义新威胁。无人机恐怖主义行为具有隐蔽性、防范难等新特点。在我国反恐法对恐怖主义行为定义宽泛的背景下,意图和事实上的危险性都可视为恐怖活动。需要建立跨部门的联合防范管控机制,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技术升级进行防范和反制,从源头上规范无人机安全飞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军用无人机外,民用领域各种各样的无人机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问世,除作为航模玩具、航拍摄影工具等服务性、娱乐性商品外,无人机以飞行范围广、机动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公安、消防、农业、环保等领域从事信息数据采集和危险性、重复性的劳动。但由于对无人机的使用规范管控不力,无人机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或间谍用作勘探、测绘、偷拍敏感地区,以及走私、投放危险物品的工具,而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被恐怖分子利用,就会变成极具破坏性的武器,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多措并举,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防范。

一、无人机潜在危害及恐怖行为界定

无人机本身不具有威胁他人安全的倾向,是否存在危害或作为恐怖主义威胁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取决于无人机操控者的主观意愿。无人机作为潜在危害及恐怖活动的载体,其危害和及其恐怖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于操作控制不当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的危害

1.扰航:无人机扰航是最受社会关注、也是最常发生的问题。2017年2月2日、3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连续发现4起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造成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 2017年4月14日,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西跑道北侧30公里处发现疑似无人驾驶航空器活动,3架航班绕行,地面航班等待5分钟;17日,同样在西跑道北侧18公里处发现疑似无人驾驶航空器活动,导致多架域内航班空中等待,12架飞往成都的航班备降其他机场;18日,在西跑道北侧3.7公里处及同侧14.8公里处发现疑似无人驾驶航空器活动,导致22架飞往成都的航班备降其他机场,23架航班出港延误;21日,在跑道旁发现一架绿色疑似无人驾驶航空器,导致13架航班备降、1架航班返航;下午,另一机组发现了一架红色和一架红白相间的疑似无人驾驶航空器,导致了19架航班备降、2架航班返航。四天合计共导致百余架次航班被迫备降或返航,超过万名旅客受阻滞留机场,经济损失以千万元计,对旅客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安全威胁[]。

2.扰民、侵犯公民隐私: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时会发出较大噪声,尤其在人口稠密的生活区、居民区会影响居民生活,具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还会被居民视为侵犯隐私而引起强大反感,2017年5月23日绵阳一名无人机飞手在小区玩无人机就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3.运输、投放危险品:无人机的载物运输功能可能成为新的走私途径。2015年1月20日,一架携带冰毒的无人机从墨西哥边境进入美国。2018年3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不法分子利用无人机在深港陆地上空架设空中线缆实施小型物品走私。

4.间谍行为:利用无人机在涉密单位和敏感地区的勘探、测绘、偷拍,获取重点领域国家秘密机密。2017年5月2日广州一男子航拍某部队营区的军事设施,被广州白云警方查获;5月18日武汉两名飞手航拍重点单位被公安局行政拘留。

5.撞击危害:无人机在起飞降落阶段或低空悬停时,与人、车辆、动物、电力设施等发生冲撞,造成直接和二次伤害;在高空飞行时也可与载人航天器和高层建筑物发生空中撞击,同时在飞行时发生零部件高空脱落也极其危险。

6.衍生危害:无人机机体本身、电池、燃料及荷载等在非飞行状态下也存在安全隐患。普通民用无人机续航时间短,消费级无人机续航时间一般在三十分钟以内,因此常规配备三块锂电池。锂电池的存放过程中遇高温极易出现自燃、爆炸等危险情况。

(二)被恐怖分子用来实施恐怖活动

恐怖组织利用无人机进行恐怖袭击的行为无异是恐怖活动。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成员曾在多旋翼无人驾驶飞行器上装载爆炸物或榴弹,袭击伊拉克政府军,后者发现较难击落这种小型飞行器;也门胡塞武装2019年1月用这种方法袭击政府军阅兵队伍,至少7人死亡。2019年4月21日斯里兰卡遭连环爆炸袭击,死伤惨重,全国进入緊急状态,斯里兰卡民航局25日禁止固定翼和多旋翼无人驾驶飞行器飞行,缘由是安全形势严峻。除禁飞,斯里兰卡民航局同时暂停向商家发放无人机销售许可。这也是一个政府官方认为无人机可能支持恐怖主义行为或恐怖活动的案例。

出于某种政治上或其他意识层面的诉求,一些无人机行为虽客观上未造成实质损害,但是也达到制造恐怖效应的效果,无疑也应视为恐怖主义。如:2014年9月在德国基督教民主党的竞选活动上,Parrot AR无人机坠落在总统默克尔面前,该无人机由德国海盗党成员操控,以抗议政府监控。2012年,一名马萨诸塞州男子因试图使用喷气动力模型飞机袭击五角大楼和国会大厦而被判处17年徒刑。2015年1月26日一架无人机坠毁在白宫草坪上。2016年4月,为抗议日本政府重启核电站计划,有人操控一架有核污染标志、装有福岛放射物的无人机,降落在首相官邸房顶,无人机携带装有液体的饮料瓶,警方随后在液体中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铯134和放射性铯137。2018年8月4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出席国民卫队建军81周年阅兵式时,遭遇无人机炸弹袭击所幸未受伤。但在期间近百名士兵四散逃生过程中,造成至少7人受伤。

我国反恐法中规定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活动的;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其他恐怖活动。可以看出上述五种行为范围较广,无论是造成实质后果还是只停留在主观意图,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提供支持、宣传都被认定为恐怖活动,尤其是“其他恐怖活动”,为“可能出现的新形式、途径方法的恐怖主义性质行为也是恐怖活动”预留出了解释空间。因此,笔者认为类似无人机在人员密集区制造骚乱恐慌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实质性后果,但也影响社会秩序造成了混乱;或者针对特殊、重要人物、场所的试探性攻击,即使没有得逞也可以与恐怖活动相联系,依据其动机、手段、结果严重程度等,认定为恐怖活动并依照反恐法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容易被不法和恐怖分子利用。有学者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不能绝对的说操纵无人机制造混乱、恐吓、袭击就是恐怖主义行为,但可以说这些行为符合恐怖主义的某些特征。因而,认为无人机是恐怖主义的新威胁,必须引导规范与严格管制、反制并重。

二、无人机危害及实施恐怖行为的特点

无人机危害和实施恐怖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远程操控,隐蔽性强

无人机具有超视距灵活遥控,超障碍精准打击,袭击后易于迅速逃脱等特点。恐怖分子可以在安全部门的监控范围之外远程操控无人机,而且即是坠毁被俘获也难以追溯其来源。已经发生数起的民用无人机在机场净空黑飞事件证实,对无人机的操纵者难以进行有效的实时定位,这使得不法和恐怖分子的觉得隐蔽性更强,被发现和遭遇报复打击的难度增大,客观上降低了其犯罪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部门的打击难度。

(二)成本低廉,费效比高

尽管消费级无人机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已经算贵重品,但作为危险武器对不法和恐怖分子来说,无论是从获得渠道还是费用来说都是相对经济的。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一方面可不计成本,不考虑重复使用,而将其作为一次性自杀式武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防范的难度。同时另一方面又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即采用集群攻击实现突防;如: 201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驻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上空,出现了大批不明身份的、企图攻击俄军基地的无人机,这是2018年1月以来,由无人机对俄军驻叙基地发起的第4次袭击。据俄军判断,这些无人机均为民用无人机[1]。还有,为检验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及应对集群无人机威胁的能力,2019年5月10日美陆军在“欧文堡”训练中心进行了无人机集群演练,但由于目标数量实在太多,远远超过防空雷达目标处理能力。而用現有的导弹攻击这些无人机效费比太低。对于这样的情况,基地司令甚至认为根本无法拦截。

(三)手段多样,难以防范

除空中管制规范不完善、人为操作不当带来的危害外,民用无人机恐袭威胁分为操控无人机接近并撞击目标,通过捆绑爆炸物以增加威力的自杀式袭击、投掷爆炸物和释放有害物质三种。兰德公司研究认为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可能使用三种袭击方式:直接攻击、间接攻击和空中撒播(生化、辐射用武器或某种危险品)[2]。消费级无人机具有飞行高度低、巡航速度慢、体积小等特点,雷达监测系统难以识别,通常只能通过肉眼和监测设备识别。无人机蜂群被认为是与太空战、卫星反卫星、混合战争、网络空间站并列的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外无人机公司在政府军方支持下更是致力研发作为武器装备用的无人机,技术手段日趋多样。2017年11月无人机公司StratoEnergytics发布了一个微型无人机武器Stinger,它不过手掌大小,自带小型炸弹,搭载EyeFire目标识别系统,可以识别目标人脸并迅速予以“爆头”,一击毙命,能够真正让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三、无人机危害及恐怖主义行为的防范和反制

无人机的巨大潜在危害和显露出的恐怖行为特征,使加强其防范和反制对策研究显得刻不容缓。必须从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反制措施,确保把无人机危害及恐怖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技术手段升级

无人机是高技术产品,因此可首先考虑从源头上采取技术手段消除其可能带来的隐患和危害。一是由厂商限制飞行参数。如,设置无人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预警系统(ADS-B),将民航与空管系统间成熟运用的ADS-B系统和其他预警避让技术运用到民用无人机制造商,通过地理电子围栏技术在出厂前设置禁飞区和限飞区,使无人机通过卫星定位模块强制规避危险区域飞行。二是采用技术手段提升无人机性能与安全性。如,通过升级无人机动力系统来降低噪声、延长续航时间,使其减少因电量不足造成的失控行为;升级飞行控制系统的传感避障等技术,以减少其直接撞击创伤或撞击后失控坠落造成的危险后果。三是研制反无人机安全系统。利用先进技术研制对非法入侵无人机进行管控的防御系统。如,美国陆军去年研发了低空慢速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MLIDS)。

(二)推进无人机标准化

无人机行业内按照技术特征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复合翼无人机、伞翼无人机、扑翼(仿生)无人机、无人飞艇等。依据应用领域将无人机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这两者均属于民用范畴。消费级无人机是直接面向于消费者的服务、娱乐用产品,主要功能是航拍。工业级(行业性)无人机针对特殊行业制造,对载重量、续航时间等技术性能和抗干扰性、安全性等要求更高,可以进行特殊环境作业的无人机。用于恐怖袭击的无人机行为多数是恐怖分子使用消费级无人机或改装后的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电商可以轻易购买到用于喷洒的农用无人机,极易被用于危化品扩散;此外十万元以内载重大续航长的工业级无人机也可以进行非实名制购买,这些大型无人机如果被恐怖分子利用能够造成巨大破坏,必须需引起安全部门警惕。

2017年6月,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确立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三步走”建设发展路径。2017年11月,民航局发布《无人机围栏》和《无人机云系统接口数据规范》两部行业标准,首次明确了无人机围栏的范围、构型、数据结构、性能要求和测试要求。2018年1月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工信部和民航局颁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将无人机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国家无人机,其中国家无人机是民用航空活动之外的无人机,包括执行军事、海关、警察等飞行任务的无人机。并根据大小、质量及速度要求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无人机。这一分类避免了传统对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的简单划分,因为随着以DGI大疆创新、北美3D Robotics、法国Parrot派诺特、德国AscTec为代表的民用无人机品牌产品更多对接警务、能源、消防、农业、环保部门的业务,以及军用民用技术的相互转换,功能、用途以及服务对象模糊化,军用民用的简单二分法已经不具科学性。笔者认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国家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都指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于政府公共事务的无人机,民用无人机中植保消防等用途也是出于国家利益的保障,但没有对私人用途无人机进行重点关注。因此在安全领域,应以无人机使用者身份及使用目的为依据设立新的分类标准以进行监管。

(三)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国内无人机飞行安全规范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至少有十几部,包括《轻小型民用无人机飞行数据报送及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无人驾驶航天器系统作业飞行技术规范》等。从立法主体来看,主要为代表军方的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用航空局和针对扰航行为的各机场的规定管理办法三类。此外还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通用法律法规约束。

根据无人机违法的判例来看,公安部门是执法主体,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民航公安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进行处罚。之后,2017年1月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新增第46条对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體的,作出了明确处罚规定。此外,各级政府在都在地区重大集会活动时出台临时性管制通告,如北京市公安局在两会和国际论坛会议期间发布了加强“低慢小”航空器管理工作的通告;2017年5月10日、12日公安部和民航局,分别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之后各地陆续出台了禁飞政策,对违法飞行的无人机爱好者进行严抓严打。由于现有法律法规制定的主体多元,加之立法的权限范围不够清晰,不同主体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在立法权限上出现重复甚至冲突,影响立法进程。应统合各方力量开展广泛调研,针对无人机危险飞行行为及其危害进行科学立法。

(四)加强消费者教育和行业自律

在我国普遍存在把无人机作为礼品或奖品转赠他人的现象,造成即使在销售渠道进行实名登记也无法对无人机的具体使用者进行追溯。尽管大疆无人机第一次使用前需要到各地网点登记激活并简单教授操作方法,但也有大多数品牌的简易无人机并没有对使用者进行实名登记。因此,必须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引导他们加强自律,自觉学习和熟练掌握安全飞行技能,自觉提高安全飞行意识,自觉遵守规定不在禁飞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车站、商圈、公园、大型活动场所、展览馆、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军事、政治、经济目标上空和强制区(监狱、戒毒场所)等地飞行。无人机行业生产者应努力提高产品安全性,推广安全飞行指南。销售者应知法守法严格做好审核登记工作,做到对产品去向能够随时追溯可查。相关部门应在推广和促进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主动作为,如开放更多无人机飞行示范区域,引导消费者进行安全飞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普通消费者因为安全意识淡薄而无意中做出危险的行为。

(五)高度重视对无人机恐怖行为的管控

美国各个安全部门都认为:无人机恐怖主义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威胁。美国联邦调查局对犯罪和恐怖分子无人机的担忧日益增加,认为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在袭击中使用无人机的企图“反复而专注”。2018年,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的公开言论中反复提到无人机威胁,“民用无人机构成了‘稳步升级的威胁’,因为恐怖分子,犯罪集团或贩毒集团可能会利用这些设备在美国进行攻击”“恐怖组织可以很容易地输出他们的战场经验,使用武器化的无人机”。鉴于此不同涉及反恐的部门已达成共识,力求加强交流协商,强化应对无人机恐怖主义的措施。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对开放空域掌握绝对控制权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曾计划在2016年底前出台放宽航空器飞行的框架,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提出担忧后该计划立即终止。同时美国政府正在制定法规,要求大多数无人机实时通告身份和位置,以便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美国国土安全部2018年6月敦促国会批准新的反无人机立法,再次努力打击可能威胁无人机的使用。拟议中的立法将赋予美国联邦政府新的权力“禁用或销毁”被认为“有威胁”的任何无人机。据报道,美国执法部门和国土安全机构已获得了监管无人机通信的法定权力,特朗普总统也签署了一项制定反无人机措施的航空政策法案 []。

在我国,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反恐工作,参与反恐实务的部门有军队、国安、公安、武警等。各部门亟需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建立情报共享机制。树立危机意识,以前瞻性、开拓性视野,将成为恐怖主义新形式的无人机恐怖主义行为列为重点防范对象。加强装备革新、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具安全性的无人机安全系统。加强政府部门、无人机生产经销商、无人机消费者之间的积极联动,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尤其关注不同领域潜在的安全风险的重叠与演化,无论是恐怖活动,还是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刑事犯罪都应该一视同仁,从规范无人机安全飞行的源头防范开始做起。

四、结语

当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人机使用的普及,无人机事故引发的危害和安全威胁越来越多;恐怖分子也可以通过轻松获得的无人机进行恐怖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等恶劣影响和后果。同时,恐怖主义形式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更加高明,反恐形势愈加严峻。我国有关部门应意识到防范无人机恐怖主义的紧迫性,加强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尤其是必须认识到,仅仅在反恐层面监管无人机是不完善的,而应将无人机行为纳入恐怖主义与反恐视野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防范,在影响国家社会发展、公民自由生活的各个领域,警惕无人机带来的安全威胁。政府、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使用者等多主体均应以规范无人机安全飞行为出发点,健全法律保障、制度保障,自觉自律、监督与预警相结合,共同努力促进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豹,裴本超,杨竣,李志.防范利用民用无人机实施暴恐活动对策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18(12):77-80.

[2] 王群.警惕民用无人机空袭威胁[N].解放军报,2018-7-20.

(作者简介:赵时轮,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硕士。研究方向:国家安全学、恐怖主义理论、情报学等。)

作者:赵时轮

第3篇:论恐怖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摘要:恐怖主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但直到“9·11”后才真正进入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视野。反恐也成为新世纪各国国家安全的新挑战。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既是恐怖主义的受害国,也是反恐的重要力量。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反恐的努力会进行下去。国际反恐合作也必将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恐怖主义;东突;反恐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

恐怖主义和恐怖组织的定义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主要依照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与现实情况而定。卡尔·多伊奇认为:“广义地说,恐怖主义是个人或集团使用暴力行动威胁以改变某些政治过程的结局的策略。”英国1974年的反恐怖法案是这样说明恐怖主义的,基于政治目的使用暴力,旨在使公众或公众的一部分处于恐怖之中。美国国务院2000年4月公布的报告《全球恐怖主义模式一1999》提出了这样的恐怖主义界定:“恐怖主义”一词意指亚国家集团或秘密代理人攻击非战斗人员的蓄谋的,具有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影响公众。以色列前总统内塔尼亚胡(Benjarnjn Netan-yahu)号称是“反恐怖主义大师”,他在《与恐怖主义-战斗》一书中提到,恐怖主义是精心策划的,有系统地对公民的攻击,是为了政治目的制造恐怖气氛。他在这个界定之外又提出了一个界别恐怖主义的标准,即恐怖主义分子的攻击目标与其不满越少联系,其行为就越具有恐怖主义性质。而皮尔逊和罗切斯特则认为:“恐怖主义至少有三个要素:第一,实际使用或威胁使用非常规暴力;第二,具有政治动机;第三,其伤害对象与其主要目标几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具有很大随意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恐依据为《刑法》、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加入的一系列反恐怖国际公约(如联合国通过的《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267号、1373号、1333号、1456号等反恐决议,对于定性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禁止其在中国境内的一切活动,禁止支持、资-助、庇护,冻结它们的资产。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并无一定论。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利益界定恐怖主义及认定恐怖组织,而学者的相关界定也是大不一样的。笔者认为,对恐怖主义界定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王逸舟主编的《恐怖主义溯源》一书中提出的:“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非战斗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

二、恐怖主义对中国的危害

中国长期以来深受恐怖主义的危害,而恐怖主义也成为新疆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因素。由于新疆的民族、宗教特点,“东突”及其分支组织成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恐怖组织。

1.“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认定“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为恐怖组织。该组织又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党”,是“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1997年,由艾山·买合苏木和阿不都卡德尔·亚甫泉纠集一伙“东突”分子建立“东伊运”。

2.“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简称“东突解放组织”,又称“东突民族党”,是“东突”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暴力恐怖手段,在新疆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东突解放组织”建立后,在中国和中亚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

必须指出的是,“东突”恐怖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已经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塔利班、“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基地”组织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联系密切甚至结盟。“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中亚维吾尔真主党”等组织接受国际恐怖势力军事和财政上的援助,在阿富汗的军事基地接受恐怖训练。这些势力的存在,对我国新疆和西北部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由于新疆有着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于是“东突”打着民族和宗教的旗号,“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煽动群众,而到目前为止,这种方式是进行社会动员的最有效的手段,而发动这种社会动员的组织力量的利益和主张却掩蔽在种族性,民族性和宗教性认同的极端情绪和激愤之中,它所导致的行动往往是失范的一。

三、中国反恐的困境及努力

“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恐怖主义呈现出恐怖手段高科技化、技术交流国际化、组织架构虚拟化、联系协调网络化、袭击目标“软性”化等新特点。国际社会只有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恐怖分子和恐怖活动,才可能消除引发恐怖活动的潜在因素。”随着国际反恐合作的不断深入,恐怖主义开始呈现出各自为战,相互勾结,形成国际恐怖主义和跨国恐怖组织的特点。

恐怖组织的这些特点和变化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反恐努力都是一种挑战。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各种反恐合作。“中塔联合反恐军演”、“上合反恐联合军演”、“中巴联合军演”、“中哈联合军演”,以及“2007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等反恐军事合作演练,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反恐合作交流。

中国自身也在不断加强应对恐怖袭击的措施,加强防备,并全力打击活动在中国境内的恐怖组织。然而,中国在面对恐怖主义带来的威胁和困难的同时,还要应对国际上反华势力在反恐合作上带来的阻碍。据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欧洲议会多次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允许一些“东突”分子在议会大厦内举行有关“东突”研讨会,为他们提供从事反华活动的场所,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慨。欧洲议会执意为这样的恐怖组织提供讲坛,这与当前国际社会加强反恐合作的潮流背道而驰。

虽然极端民族主义类型的恐怖活动危害严重,分布广泛,但对于此类恐怖组织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一国的民族分裂活动,别国往往出自不同的目的把其与争取民族自决权相混淆。还有些国家则或多或少地把别国内部的这种恐怖活动作为一张牌,长期加以利用。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在国际反恐斗争中采取双重标准,阻碍了反恐斗争的合作。“可以预见用民主、人权、自决权在别国挑起民族矛盾和民族纷争,煽动民族分裂,不但害了别的国家,最终也要害了自己。“9·1l”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民族自决权只是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一种手段。如果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滥用,那么天下就不太平。因此,世界各国有义务帮助有民族分裂问题的国家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去利用别国的民族问题去煽动民族分裂。全球化时代,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动乱最终都要波及全球。”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和国际形势,中国首先要做的是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和联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加强国际反恐技术合作、政治合作、法律合作和“治本”合作。其次,建立有效的机制,协调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从而使反恐行动更加迅速、有效。再次,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真正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政治的共同发展繁荣。在不干涉政治社会正常秩序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各民族的教育,巩固民族团结。

最后,应该逐渐地、稳步地提高民主程度,建设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存在民族问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也必将突破重重困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经济的腾飞,民主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使恐怖主义在中国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

(责任编辑:韩慧玲)

作者:李洪珠

第4篇:恐怖主义对我国的危害大全

14级电气06班20143763毕安露

浅谈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电气6班 毕安露 20143763 摘要:近年来,我国恐怖势力猖獗,恐怖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一.认清恐怖主义

1.定义:恐怖主义是 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 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2.特征

强烈的国际化倾向

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

打击目标扩大

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恐怖手段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

极端主义的交织

14级电气06班20143763毕安露

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恶势力之间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

中国遭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侵扰,“东突”恐怖势力(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是中亚“三股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该势力以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标,与中亚地区的一些组织相勾结,参与、制造了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

1.国内恐怖主义产生的影响因素

(1)东突恐怖分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边地区极端宗教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分子为实现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策划、组织了发生在新疆和有关国家的多宗恐怖暴力事件,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治安秩序,给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同时也威胁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2)西藏恐怖分子。在强大的中央政府和人民面前,**集团意识到分裂将是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这样,便不能排除**集团内部极力主张 进行恐怖暴力活动的藏青会、藏妇会等激进派别通过制造恐怖活动来扩散恐怖气氛,向中央政府施压,借以达到自己丑恶的政治目的。

(3) 台湾民族分裂分子。由于两岸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越来越不利于台独,所以台独势力只好寄部分希望于恐怖袭击。近几年来,“台独”势力蠢蠢欲动,给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极大的困难毫无疑问,台独势力已逐步发展成为一股恐怖主义势力。

(4)邪教法轮功分子。邪教法轮功组织为达到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险恶目的,将会实施一些特殊形式的恐怖活动。例如,不断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恐怖事件,破坏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插播法轮功的反动音像宣传图像等。同时,制造爆炸事件、鼓动法轮功分子自焚,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示威游行。

(5)个人恐怖活动犯罪分子。改革开放以后,个人恐怖活动有所增加。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过渡时期改革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以极端暴力手段报复社会的个恐怖活动也呈逐渐上升之势。某些人为了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以极端暴力手段对社会进行攻击性恐怖活动,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2.近年来发生的恐怖案件

·2014年9月21日17时许,新疆巴州轮台县城一商铺门口、阳霞镇、铁热克巴扎乡等处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公安机关迅速处置。] ·2014年7月28日凌晨,莎车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造成数十名维汉族群众伤亡,31辆车被打砸,其中6辆车被烧。

·2014年6月21日,一伙暴徒驾驶车辆冲撞喀什地区叶城县公安局办公大楼,并引爆爆炸装置。民警果断处置,击毙13名暴徒,3名民警受轻伤,无群众伤亡。

·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有2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

- 2

14级电气06班20143763毕安露

小结:在中国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今天,我们应坚定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并不被恐怖主义所利用。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恐怖组织策划、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我们应做到不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不盲目传播恐怖主义的思想,防止互联网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参考文献:

[1] 华杰.新世纪初中国恐怖活动的成因和走向[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8-31. [2] 王新建.当前我国恐怖活动走势及对策思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5-48. [3] 百度百科:恐怖主义,三股势力

[4] 新浪网:中国政府采取多手段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第5篇:目前形势下恐怖主义势力的危害

物联网(2)班 王傲 12 最近,恐怖主义分子在全球范围内活动猖獗,11月13日晚上发生在法国首都巴黎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法国,国民死伤惨重。本次巴黎恐怖袭击使世界震惊,在事件中逾百人遇难,恐怖主义的恶劣行径令人发指。从发生的事件规模及数量来看显然是一场有预谋的恐怖袭击。这一天媒体称之为“黑色星期五”。还有12月2日,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贝纳迪诺市一家名为“内陆地区中心”的残障康复中心发生枪击事件,截至目前至少14人遇害,21人受伤,2名嫌犯在与警方交火中被击毙。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这么多民众死于恐怖袭击之中,恐怖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威胁越来越大。恐怖活动这是一种反人类的活动,是人性的泯灭,人民是无辜的,人民是应该争取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筹码。恐怖主义是文明人类的公敌。它把屠刀对准普通百姓,针对无辜平民施暴,将整个社会当作敌人,以此制造恐惧,播种仇恨,挑动对抗。是我们每个希望和平和安宁的人都要反对的。

在恐怖主义的阴谋下牺牲的民众是无辜的,任何理由都不可以做为伤害无辜人民群众的理由,我们谴责那些发动恐怖袭击的组织和人员。我们为在恐怖事件中逝去的民众感到悲痛,我们为他们默哀!为他们祷告!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事件,希望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其人民都能和谐共存,不要再发生因为利益而产生的无辜伤亡!

恐怖主义永远是人类的大敌!是时候该给恐怖主义敲响最后的丧钟了!如今,无论哪个国家,无论这个国家多么强大,都有可能遇到恐怖主义的问题。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和平安宁的环境;为了我们国家经济政治的和平发展,我们必须坚决和恐怖主义划清界限,反对恐怖主义在我们国家滋生蔓延。最近我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也在强调要加强加深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应在缓和地区与国际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和加强反恐合作同时开展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采取措施。要赢得反恐斗争的胜利,必须标本兼治。

如今,恐怖势力多种渠道来宣传他们的活动。网络已成为了恐怖活动的重要渠道。从网络角度,恐怖主义也将通过网络宣传极端主义思想、蛊惑并策反民众,同时也将通过网络攻击手段针对军队、政府等设施进行威胁。此事件之后,未来的网络战争将从逐步从斯诺登后各国的网络攻防转变为针对恐怖主义的网络保卫及遏制,国内的网络安全行业也将迎接新的挑战。

恐怖主义日益网络化、国际化甚至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付,任何一项孤立的反恐行为都难以收到实效。国际社会只有联合起来,才可能有效地对付恐怖主义的威胁。反对恐怖主义必须治本。应在缓和地区及国际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和加强反恐合作三方面同时开展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乱云飞渡亦从容。在恐怖活动猖獗的今天,我们决不能有丝毫退却,而要坚定决心,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术严加打击,同时也更要冷静地思考,如何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局面。将恐怖主义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6篇:恐怖事件的本质

董漫远:“东突”新疆袭警暴露恐怖主义本质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7-19 09:23:33 来源: 凤凰卫视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谢亚芳:新疆和田市一公安派出所在18号中午12点左右,遭到一伙暴徒袭击,暴徒冲进派出所袭击民警,劫持人质,并实施纵火,公安武警迅速赶往现场,当场击毙了数名正在行凶和赋予顽抗的暴徒,成功解救了6名人质,而截至到下午一点三十分,事态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事件当中一名武警、一名联防队员牺牲,两名人质被害,一名联防队员受了重伤,后续处置工作目前仍在进行当中。

而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国家反恐办已经派出了工作组,赶往新疆指挥处置工作。那么有关这起事件,我们要立刻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反恐专家董漫远先生来为我们分析。董先生你好。

董漫远:你好。

谢亚芳:董先生,您怎么观察这次发生在新疆和田市的袭击事件?

董漫远:首先这是一个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一起暴力恐怖事件,它是东突反华分裂势力想要借助“7·5”事件两周年刚刚过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来发动这样一次恐怖袭击,他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恐怖袭击企图破坏这两年来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破坏各省市自治区大家都来援助新疆的建设发展这样一个努力,也就是想要阻碍新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借此机会显示他们的力量,然后企图争取更多的所谓的国际支持。

但是这个行动本身进一步暴露了东突势力他们的恐怖主义的本质,也使更多国家认清了他们这个本质。我要在这里指出的是,他们这种恐怖暴力活动,这是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包括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对,他们的这种做法是违背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同时他们现在这个做法是很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破坏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的这样一个目的,应该说这种行为今天结果已经出来了,是注定要失败的,应该说是东突反华分裂一个绝望的反抗,一个绝望的努力。

第7篇:例谈新闻媒体在恐怖事件中的定位与管制

内容摘要:从新疆恐怖分子劫机案到最近的昆明火车站“3.1”**恐怖袭击事件,恐怖事件问题一直得到媒体的莫大关注。那么,在应对恐怖事件时,媒体应该如何报道,政府又应该如何加强新闻管制,使媒体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力?本文以昆明火车站“3.1”**恐怖袭击事件为例,对此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恐怖事件 新闻媒体 媒体定位 新闻管制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造成29死143伤。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恐怖事件与新闻媒体的共生特性

恐怖事件是指利用化学袭击、暴力骚乱、爆炸破坏以及挟持人质等制造的骇人事件,多为恐怖分子所为。在我国,过去由于新闻媒介影响力较小,而且受到某些地方官员的控制,于是很多恐怖事件便被予以打压,但并不是说将恐怖事件的影响降到最小,就可以当做恐怖事件没有发生过,一味地打压,不仅损害了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还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使老百姓不能及时地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最终将更大地危害社会本身。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众传播媒介也在飞速发展,今天的我们被各种媒介包围着,尤其是在报纸,期刊,广播之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相继问世,更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告别了单一化的信息传播时代,迎来了传播手段多元化,传播范围全球化,传播速度迅猛化的新媒体时代。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传播新闻为主要任务的媒介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介的特点在于新闻媒介是用真实的事实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从新闻价值上看,恐怖事件几乎包含了新闻媒价值的所有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等等,因此恐怖事件一直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这使得全国乃至全球的公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态地进展。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恐怖主义被广泛认为是不可避免地、象征性地与大众传媒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没有传媒的介入,恐怖主义最终也会彻彻底底地消失。”正是由于恐怖事件和新闻媒体的这一关联,让新闻媒体与恐怖事件逐渐形成了共生关系。

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信息得以公开,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但是运作中的缺陷又使我们不得不深思面对恐怖事件新闻媒介究竟该如何定位,政府管理部门又该如何加强新闻管制?

二.新闻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的方式与新闻伦理道德

2014年3月1日9时20分,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案一经发生,各大媒体便相继赶到现场进行报道,由于事发突然,准备不足,案发现场没有实行很好的管制,许多媒体记者为抢新闻,各显申通。一些记者为争取第一手资料,不断地向在场救援的警方人员询问相关信息,不听民警劝阻,强行进入现场,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影响救援进度。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干扰救援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英国就通过了法律法规来对媒体采访予以限制。由此可见,公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媒体向公众传递一定的信息的利益,公众给予新闻媒介传播的自由,是建立在媒介不影响公众的利益的前提下,如果媒介自由和公众利益发生冲突,那么媒介自由便很难维持下去。因此,当媒体要进行关于恐怖事件的现场报道时,最好先考虑清楚,到底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重要还是维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要。

其实某些媒体口中所谓的公众知情权,只不过是他们想要抓到抢眼新闻,吸引公众注意,以达到满足自身利益的目的的借口。他们不择手段地进入案发现场,着重拍摄现场恐怖暴力的镜头和受害人家属悲痛欲绝地画面,将本应严肃对待的新闻事件变成猎奇新闻。网上,电视上大量流传着本次事件伤亡人员的图片或视频,不少电视媒体更是循环播放。对遇难人员的尸体进行拍摄本身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更何况旁边还有他们伤心欲绝地亲人,当媒体的镜头对着他们的时候,这无疑是二次伤害。或许媒体人员只是悲愤地想要展现出??独分子的罪恶,但他们却忽略了受害人家属的心理感受和广大受众的承受能力。现代传媒传播要立足长远利益,不能盲目地追求短期利益,追逐轰动效应,最后沦为恐怖分子利用的工具,无形间成为他们的帮凶,国家的罪人。

仔细想想便不难发现,恐怖分子实施恐怖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制造恐慌,引起公众关注,从而造成社会动荡,报复社会。而媒体正好帮了他们一个忙――制造舆论。媒体愈大肆报道,他们就愈要展示自己的“英勇无畏”,在一个个镜头下肆虐施暴,这样他们就能付出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的需求,在第一时间里让整个华人甚至是全球人民都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存在。

三.新闻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的权利与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的权利是伴随着承担责任的。公众赋予媒体第一时间接触第一现场的权利,那么媒体就要做公众的眼睛,将事发现场如实的反应出来。但是, 据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官方消息,昆明暴恐案发生以后,已查处45名网络造谣者,他们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故意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被依法处以治安处罚。

不仅如此,媒体人员亲身经历事发现场,难免带有感情,再加上广播,电视直播还要求媒体不停地对瞬息万变的现场做出及时地反应,于是在报道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错误。在此次昆明事件中,一些直播记者或是太过激动,或是急于抢独家新闻没有进行深度调查导致报道不严谨,将此次昆明事件的实施者??独分子等同于整个新疆民族,极度地不利于民族团结。

人们使用媒介,是想通过媒介了解有用的真实的信息,这就要求媒介必须具备公信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媒介公信力研究(Credibility Research)即成为国外大众传播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虽然这项研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媒介公信力这个概念所包含的要素之一――新闻真实性,却一直引起中国学界和业界的重视。过去,报纸会刊登昨天的新闻,而现在,新媒体会播出正在发生的新闻,新闻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可正是因为这一点,记者往往只是看到某一种现象便急于将它公开,而缺少了求证的环节。而受众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样就容易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责任造就公信力,媒介责任与公信力的关系是一个现实的命题。社会需求造就了媒介存在的价值,而媒介的存在对应于社会,则必须履行责任。媒介的公信力取决于人,从人的角度考察,媒体从业人员是否能坚守媒介的公信力取决于责任感的建立与履行。同时,政府的制度管理与强制性干预,也是媒介责任感与公信力实施的重要步骤。媒体要力求新闻真实性与国家利益的高度融合,才能正确发挥传媒的社会功能。

四.新闻媒体制度管制与媒体自律

在此次关于昆明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及从业人员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

有些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存在着严重的误解,他们认为,媒体人员就是要尽可能的像受众传递真相,而对其应有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有所忽视。其实,新闻行业是一个及其特殊的行业,对它不顾一切规则盲目地热爱,不见得就会造福人类与社会。例如,当一个媒体人面对昆明暴恐事件,他根本的任务是什么呢?毋庸置疑,他最根本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援救在场的受害者,至少不去打扰救援,使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将危害降到最小,而不是为了媒体的效益不顾一切地去抢新闻。当媒体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的利益要绝对服从公众的利益,不能为了媒体的商业利益,让自己扭曲的敬业精神作祟,唯恐天下不乱,一心想挖掘劲爆的新闻焦点。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新闻媒体实施和加强相关的监督。昆明暴恐事件提醒我们,在实行突发事件新闻管制方面,中国有许多事情需要马上着手去做。比如:尽快建立新闻管制机构、实行制度性嵌入的调控手段、研究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规定等。例如,本次事件是否需要媒体报道;是否需要安排媒体做现场直播;必要的现场直播应该怎样安排;哪些内容不容许报道;哪些内容应该要报道;事发现场能容纳多少媒体人员等,都需要有关部门做出具体而详细的规定,使传播媒体做到有章可循。

对传播媒体来说,在恐怖事件报道中,除自觉遵守有关新闻管制的规定外,还需要自觉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方面严格自律。比如,在报道昆明暴恐事件时,媒体人就要明白,此次的报道目的在于揭露??独分子企图危害社会的罪恶行为,提醒民众要提高警惕,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而不是为了满足受众猎奇的心理,以达到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廖小菲.恐怖事件中的传媒立场与信息整合[J].新闻记者 2004,(10)

[2]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魏明革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的伦理抉择――以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现场直播为例[J].环球新视野 2009;(5)

[3]江作苏.《媒介公信论》[M] 2010

[4]杨民青.血的教训 反恐报道中的新闻管制与媒体自律[J].中国记者2004,(10)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

第8篇: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再次将视线转移到了恐怖袭击事件这个话题上,同时也在此表达对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中不幸遇难的中国同胞表示哀悼,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恐怖袭击应急预案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各村(居)委会:

为了及时、高效、妥善外围发生在我镇区域内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指导和规范对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置工作,维护全镇社会政治稳定,保护公众生命和国家,公民的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作战,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以派出所为主战单位,充分依靠和发挥联防队伍、人武部、民兵、预备役的突出作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防惯例,维护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境内外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在我镇边区实施大规模恐怖袭击,给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国家省、市、区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指令或镇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认为需要直接指挥处置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反恐怖和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镇成立反恐怖和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

(人员名单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西派出所,办公室主任由城西派出所所长XXX兼任,联系人:XXX,电话:XXXXXXXX,手机:XXXXXXXX,日常工作由城西派出所负责。

四、责任分工

(一)领导小组职责:判明恐怖事件的性质,决定启动反恐怖工作程序,指导和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备勤工作,组织指挥全镇预防和处置突发性暴力恐怖事件的演练。完成区大规模恐怖袭击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收集、分析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情报信息,随时了解掌握社会动态苗头,拟定具体工作预案,处置措施和演练方案、检查、督促做好预防工作,协调与各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及时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完成领导小组交界的其他工作。

五、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城西派出所、联防中队要加强反恐怖情报工作,不断提高恐怖活动情报的搜集和分析处理能力,加强情报沟通和合作,及时反馈,广辟信息渠道,加强隐蔽力量的建设,准确获取情报信息,重点收集暴力恐怖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境内敌对分子、“法轮功”分子和国际恐怖组织等可能在我辖区实施的恐怖破坏活动的情报,及时向镇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监测信息。

(二)预警:根据提供的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对社会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及时提出预警建议供镇领导小组决策参考,由镇应急领导小组向区反大规模恐怖袭击工作指挥部决定预警等级。

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报告:

1、任何社会组织、单位和公民都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小组和各级公安部门报告正在或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报警电话为:110。

2、派出所、联防中队和镇人武部为责任报告单位。

3、监测机构判断可能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时应立即上报镇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报告单位接到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大规模恐怖怖事件信息后,应立即进行判断和核实,并按规定程序处置。已经发生的应将时间、地点、类型及造成人员伤亡、损坏情况迅速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处置措施

(一)及时判明事件性质,启动工作预案。

大规模恐怖事件发生后,或者确有证据显示将要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镇反大规模恐怖袭击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迅速启动相应反恐怖预案程序,启动镇反大规模恐怖袭击工作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果断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二)视情况对相关地区进行管制。

镇反大规模恐怖袭击工作指挥部可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法律规定,实施局部地区的现场管制或交通管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进一步扩大。

(三)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镇反大规模恐怖袭击工作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要组织指挥公安、人武部、卫生、民政、城管、联防中队等联支响应部门依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抢救伤员,疏散人群,安置群众,封锁和隔离相关区域,防止建筑物坍塌、水电气泄漏,排除爆炸装置、辐射源,控制核辐射、疫情扩散等工作,及时组织实施现场勘查或人质谈判、解救工作。

(四)边处置边取证,快速侦查,严重恐怖分子。

镇反大规模恐怖袭击工作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在指挥救援工作的同时,组织、协调派出所等部门和武装部的力量立即开展全面侦查和调查工作、及时收集证据,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制造事端的恐怖分子。根据需要,可利用各种媒体公布案情和举报专线,启发群众积极提供恐怖事件的有关线索,发动群众参与打击和防范恐怖犯罪活动。

(五)全力维护事发地的社会稳定。

指挥部要根据恐怖袭击事件的具体情况,组织强大力量,采取各种预防性紧急措施,严防恐怖分子发动新一轮或连环式的恐怖袭击。

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关闭、封锁或保卫码头、车站、港口、城市水源地、生要水利工程、桥梁、海关、邮局等场所和省市首脑机关及重要场所,必要时停止供电、供水、供气、供油;

2、加强对重点、敏感人员、部位、设施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安全保护;

3、加大社会检查、巡逻、控制力度,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趁机抢劫、盗窃、制造恐怖气氛、煽动骚乱等犯罪活动、全力维护整改地及周边地区社会稳定。

七、工作要求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广泛开展防范大规模恐怖袭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反恐意识,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相互促进,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一三年XX月XX日

海口市龙华区城西镇党政综合办公20XX年XX月XX日

第9篇:暴力或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实验小学发生暴力或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做好暴力、恐怖袭击等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防范各类危害事故的发生,努力在事故来临时将危害降到最低水平,维护教育安全和稳定,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我校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领导小组”,作为学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领导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学校预防和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检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二)本预案适用范围和启动条件: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或组织其它活动过程中,遇到暴力、恐怖袭击等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工作原则

1. 预防为本,及时控制。

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2. 系统联动,群防群控。

发生事件以后,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部门、各班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要全面掌握情况,控制局面,形成校、班及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3. 区分性质,依法处理。

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师生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四)组织指挥机构

1.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朝鲁

副组长:王宇炜

职责:接到突发事件报告以后,指挥长根据现场情况发出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并指挥全校师生积极、妥善地应对。如指挥长不在学校,则由二位副指挥长代理指挥长的职责。

2.警戒处置组:

组长:兰茂

成员:门卫及保安

职责:携带装备(橡胶棍、干粉灭火器、体操棍等)快速赶往事发区域,及时制止侵害行为,并控制嫌疑人,设定警戒区域,设置隔离线,保护好事发现场,便于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在制止侵害行为时,原则上应先采用劝说和喝阻的方式,同时还应识别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万一其脱逃可向公安机关提供抓捕的线索。如必须采取暴力方式来阻止,应尽量采用远 - 1 -

距离的手段扰乱嫌疑人视线(如干粉灭火器)、控制嫌疑人的动作(如长木棍)。

3.紧急疏散组:

组长:王宇炜

副组长:王宏伟

成员:全体班主任及当堂上课教师

职责:疏散组长、副组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到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发生区域确定是否需要紧急疏散,如果需要紧急疏散,要以最快速度确定安全、合理的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与事发区域最接近的班级要首先组织疏散,由班主任或当堂上课教师带领学生朝与事发地点相反的方向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疏散完成后要及时清点并上报各班学生人数。各年级蹲点领导负责在各楼层的楼梯口维持秩序,避免因拥堵而发生推搡、踩踏事件。

4.伤员救护组:

组长:常晓鹏

成员:贾丽

职责:应急预案启动后,携带必备的医疗器械和药具立即赶往事发区域,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在120急救车赶到之后,协助医护人员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5.外围保障组:

组长:郭少杰

成员:张志钧

职责:负责维护学校大门的出入秩序,保证疏散通畅。负责引导公安、医疗、消防等专业部门的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五)现场处置方法步骤

1.报警

启动110紧急报警按钮,拨打110报警电话,简要说明警情,请求增援,然后向指挥长报告。

如暴力袭击嫌疑人从大门进入,或者警情发生地处门卫附件,门卫(昝进)是报警责任人。如暴力袭击嫌疑人翻围墙或由其他非正常途径进入校园,则第一目击人要在第一时间以奔走、叫喊的方式,迅速将警情告知校园里的其他人员。获知警情后,离门卫较近的师生员工马上通知门卫按报警按钮,拨打报警电话;离指挥长所在处较近的师生员工马上通知指挥长,进行现场应急指挥

2.发出紧急信号

指挥长接到报告后,视情况发布紧急信号(敲锣),启动紧急预案,然后向教育局报告。

3.实施应急预案

听到紧急信号后,各小组马上进入工作岗位,履行各自的职责。警戒处置小组首先赶赴现场,处置情况。其他小组根据事态发展,迅速开展相应的工作,努力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指挥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4.保护现场

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并为调查取证提供线索。

5.应急预案的解除

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师生情绪相对平稳之后,由指挥长发布解除应急预案的指令。年级蹲点领导和班主任协同工作,初步了解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情况,逐级上报。

(六)善后处理工作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2.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进行处理。

(七)工作要求

1.全体师生员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极端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感,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学校要把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作为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落实,严格按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3.各值日护导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巡视,发现可疑人、可疑物、可疑车辆等一切可疑情况要果断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校长室汇报。

4.各办公室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发现各种带有预警性和苗头性信息,密切掌握,及时向校长室或总务处汇报。

5.校园护卫队要做好重点防范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每天巡视至少4次,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校园安全。

6.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处置突发事件的演练,各部门、岗位工作人员要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措施到位,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使学生熟悉紧急情况下逃生的线路,了解紧急性情况发生时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7.学校和班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组织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自护等应急知识的宣传,做好教育进课堂工作,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防范意识,学习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八)相关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110

急救电话:120

火警电话:119

校 长 室:7206881

(九)附则

1.本预案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和实施。

2.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预案。

上一篇:安全整改方案2篇下一篇:电力抄表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