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重大历史事件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通用8篇)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 篇1

铭记抗战历史,发扬抗战精神 活动目的:

为展现大学生发扬抗战精神,吃苦耐劳,为祖国建设事业做贡献的精神。通过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增强班级凝聚力,充分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组织召开了“铭记抗战历史,发扬抗战精神”。活动时间:

2015年9月20日 活动地点: 理工302 活动准备:

召开了团日活动的动员大会,细分各部分的内容,并确定团日活动各项事务的负责人,确定活动的经费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分配班级一部分人负责活动PPT的工作。活动流程: 1、9月20日,19:45在理工302开展活动

2、团支书和副团支书给同学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

3、同学间交流“抗日胜利79周年阅兵”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4、进行有奖问答活动,5、观看阅兵视频

6、介绍泉州地区抗日战争英雄

7、各同学发表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扬抗战精神

8、观看有关抗日战争电影的片段集锦

总结: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无数家庭千万沉重灾难,许多中国同胞家破人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当亡国奴”的口号至今仍深印在那一代出生的人民的心中,承认历史,正确对待历史,才能超越历史,写出新的篇章,二战元凶的德国,努力正视历史,不断采取措施积极反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相反,日本企图掩盖其侵略历史,极大伤害了亚洲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也引起警觉.作为滋生二战的温床,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我们每一个的光荣使命,和平与发展逐步演变成为人类的两大主题,而对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认真学习,学好本领,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建设百姓安康,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中国而努力奋斗.一、泉州抗日战胜的英雄人物

孙易彬 宣传抗战事迹 激发民族斗志

说到孙易彬,张坂镇崧山村里的人都引以为豪。“他仗打得好,也很注重军事理论。我们都听过他的故事。”崧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温清说,孙易彬故居的修缮工作已启动,预计明年春节前完成整修,并申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0年10月,孙易彬出生在崧山村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其父在菲律宾经营日用百货业。他幼时在崧山小学、乐安小学接受初等教育,12岁时按父亲意图安排前往菲律宾继续深造,就读于菲律宾怡朗市华侨商校中学部。1936年6月,经教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他经常常带领学生会的成员发战报,宣传平型关大捷、杨明堡火烧敌机等抗战事迹,以及参加拒日货的检查活动,激发了华侨群众的抗日御侮斗志。

1938年8月,年仅18岁的孙易彬满腔热血回国抗战。1939年1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历任文化干事、司令部书记等职。在延安,他很快融入斗志昂扬的革命氛围中,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48年1月,孙易彬荣获个人一等功,并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48年11月荣获作战科集体一等功。

陈青山 华侨知识青年 沙场抗击日寇

陈青山原名陈欠火,1919年出生于洛阳镇陈埭头村。4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到槟城生活。在异乡,他进入槟城华侨最早创办、影响较大的钟灵中学读书,成为学生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秘密加入抗日团体并积极开展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钟灵中学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声援祖国的抗日战争。1938年,他被任命为钟灵中学学生“抗援会”(马来西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的负责人和槟城“抗援会”的领导人之一。

后来,陈青山响应号召奔赴海南,被安排到海南抗日独立总队工作。1942年,日寇疯狂地连续发动了几次蚕食和扫荡。总队进行扩编,新成立第四支队,任命他为政治委员。第四支队依靠当地群众,运用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眼皮底下,有力打击日寇的有生力量。

1943年,陈青山还同第四支队支队长马白山一起与少数民族头领歃血为盟,并派武装工作队进入五指山,帮助他们训练了一批骨干,壮大抗日力量,为我军五指山胜利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1944年,总队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他奉命调回纵队任组织部长,直至日寇投降。

郭志雄 雄心卫国扫倭 烈风铁血护闽

1906年,郭志雄出生于百崎乡里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不久,他目睹国家衰败,即投身社会活动。1926年秋,郭志雄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31年,他返回福建,先后在49师、独立炮兵、航空特务团等任职。

1939年夏,郭志雄调到设在福建南平的军政部直辖的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本部负责训练工作。为组织更多兵员参加抗日,郭志雄步行数百里返回家乡,深入宣传爱国抗日,征集抗日兵员数百人。

1941年4月18日,日寇向福州进犯。时任第一装备团副团长的郭志雄率领一支20余人的便衣敢死队先行侦察大湖附近的地形、通路和敌情。根据战地老百姓的汇报,通往大湖的大道有个寨上关,处于险要的山腰上,务必先行抢占该关才有利于进攻大湖。他当机立断,带领敢死队迅速占领险隘。随后,他又发现在大湖与寨上之间的双髻山下有敌人活动。他随即率领敢死队向双髻山搜索挺进,查明敌情。当郭志雄率部接近双髻山脚时,遭日军伏击,壮烈牺牲,时年35岁。同往的士兵群情激奋,勇猛地冲向日军重机枪阵地,全歼该阵地日寇,抢占了制高点。

二、弘扬抗战精神

弘扬抗战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

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制造种种恐怖的暴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始终进行着殊死的抗争和英勇的拼搏。和平年代,虽然没有血与火的考验,审计工作的对象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但是,审计工作仍然面临着各种较量。有的一方位高权重,势力强大,干涉、刁难、阻挠审计工作,甚至打击报复审计人员;有的手段还异常隐蔽和狡猾,出现了智能化倾向,斗争比较激烈和艰难。

弘扬抗战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心血和才智。

在抗战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以身殉国的感人故事。当年,他们抛家弃子、不顾生死,为保卫祖国山河挺身而出。现在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风烛残年,满身伤疤。从老兵身上折射出了巨大的奉献精神

弘扬抗战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中国一盘散沙。另一方面,抗日战士当年武器不如敌人,打仗经验不如敌人,即使缴获了别人的武器也还是不如别人,但是为什么能够打胜仗,靠的就是团结一心。

弘扬抗战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凸现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

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采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 篇2

关键词:抗战胜利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人民网,中央级主流媒体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党的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 也是党媒彰显权威与影响力、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优势所在。人民网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新闻网站, 在抗战主题报道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关内容阅读量达上亿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助人民日报资源, 进行报网联动

依托中央级党报《人民日报》媒体资源的人民网, 可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进行紧密的报网联动, 同步开办相关专栏, 刊发《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抗战》等众多系列报道, 多层次地表现中国对二战的贡献。《人民日报》高质量的原创稿件也保证了人民网专题的质量。

与此同时, 人民网与《人民日报》联合推出了专题“我的抗战记忆”、“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家”, 并配合《人民日报》推出专题“日本孤儿感恩中国”, 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多形式来展现人类超越民族与国界的大爱、

再如, 从5月7日开始, 《人民日报》推出了“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专栏, 此专栏与人民网合作, 在人民网的人民电视版块进行展播。

二、标志性事件:发起了“抗战记忆, 70年70人”大型采访活动

抗战70周年的见证者多已不在人世了, 但是他们的后人或者听父辈讲述, 或者听亲人们描述, 也能依稀勾勒出父辈当年的故事。人民网纪念专题, 不单单要讲述他们那代人的抗战故事, 更是通过后人对先辈的描述, 去发觉“抗战精神”给当代人留下了什么。

此次采访以当事的人口述为主, 不配解说。采访对象以抗战老兵的后代为主, 也采访了健在的老兵及当年的亲历者, 从中精选来自不同地区、参加过不同战役的老兵及后人70人, 成为一个系列。

人民网在各个省市都有地方频道。依托于强大的地方资源, 人民网北京将“70年70人”的约稿函发给地方频道, 由地方频道的记者进行采访。此次采访范围遍及全国, 每个省份都有2~3个人物获选, 采访到的老兵地域分布广, 价值非常大, 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材料。

在传播过程中, 人民网以网页端为主, 辅以人民微博、微信发起讨论。其中, 相关板块的浏览量已过百万次。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 制作了“抗战记忆, 70年70人”的专题页面, 并放在人民网焦点图强力推送。此外, 还制作了HTML5页面, 用视频全面展现了70位抗战老兵的抗战记忆。同时, 人民网发挥了新媒体交互性的优势, 在专题PC端设计手机扫码, 网友可以通过扫码直接在手机端上观看, 适合网友的阅读习惯。

最后, 人民网将“70年70人”的所有视频材料及珍贵的图文材料刻成光盘, 以礼物的形式送给了抗战老兵们, 并将这份记忆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三、媒体融合, 做抗战纪念全方位策划报道

(一) 全方位策划报道

抗战纪念专题分为新闻、评论、图片、视频、访谈、资料和互动几个部分, 将所有相关材料都整合到里面。其中所有的文字、音视频材料都来自人民网和《人民日报》的原创, 保质保量。互动采用了放飞和平鸽、发表和平宣言的方式, 让网友表达自己的和平心愿。

(二) 内部资源整合, 人民网强国论坛持续发力

人民网强国论坛推出的系列报道《抗战纪念馆馆长系列谈:让沉睡的历史告诉今天和明天》, 人民网记者分别专访了百团大战纪念馆馆长陆茜、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吕民忠等, 以史实和实物还原当年惊天动地的抗战故事。由于是网上论坛开设的视频系列, 吸引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互动。与此同时, 搜狐、网易、腾讯等媒体也纷纷转载, 扩大了影响力。

(三) 微博微信新媒体主动发声, 引导舆论

人民网下设舆情监管中心与微博微信融媒体运营中心, 注重将宣传报道与人民网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它们既推送原创内容, 也从人民网抗战纪念专题栏目中挑选内容进行推送,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全景式展现抗战纪念日 (大阅兵) 专题报道

除了之前的抗战纪念专题, 人民网特别制作了大型专题“2015年抗战大阅兵”, 专题采用H5动态效果, 以滚动屏幕的方式呈现视频直播、图文及微博直播。

在阅兵当天, 以人民网网站、人民微博、人民网微信为主要平台, 人民网用文字、照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 对70周年阅兵式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和全面具体且具有特色的报道。

人民网运用自己的直播车进行多种语言的直播, 推出中、英、俄、西4路多语种信号视频直播。同时, 人民网的微信公众号也持续发力, 内容包含了视频、图片、全文解读等内容。

重大主题报道体现的是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绝不仅仅是新闻的制造与堆砌。通过人民网抗战纪念主题报道我们可以看到, 中央级媒体在做重大主题报道时, 眼光要远、思想要深, 策划要周密, 要能整合自身资源, 充分弘扬主旋律, 展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杜宇.挖掘地方元素创新主题报道——温州日报重大主题报道实践与体会[J].新闻实践, 2012 (11) :7-9.

[2]王彬.浅析地市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报道[J].城市党报研究, 2011 (6) :26-27.

[3]李沁.以媒体融合的方式书写历史[J].新闻与写作, 2015 (9) :81-84.

[4]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综述[J].传媒, 2015 (10) :17-18.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 篇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仅以一个师团的兵力轻取辽宁、吉林两省,随即向北满地区进犯,东北全境沦陷在即。在民族危亡关头,东北爱国军民自发组成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冲上抗击侵略、守土卫民的战场,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虏的精神。镜泊湖连环战就是发生在抗战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场重大战役。

中国国民救国军的兴起

1932年2月8日,原吉林军营长王德林在延吉小城子誓师抗日,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附近爱国民众纷纷自带枪马来投,不数日拥众万余人。中共满洲省委对这支抗日武装予以特别关注,特派与王德林有旧交的中共党员李延禄进入救国军,协助王德林共同抗战,被王德林委任为救国军参谋长。2月20日,救国军兵分三路对敦化县城突发攻击,城内日伪军仓促应战,事先潜入城内的救国军战士及爱国警团趁机四处点火,救国军顺利突破南门,占领了制高点炮台,毙伤日军守备队长长谷大尉以下50余人,首战告捷。城内青壮和青年学生踊跃参加救国军,爱国士绅热情捐款,普通民众自愿组织担架队、慰问队。然而不出几日,大股日军出动反扑,又有飞机和重炮猛轰,几处城池坍塌,多处民房被毁。王德林考虑到敌势汹汹,硬顶必然殃及百姓,遂下令撤出敦化,部队转向镜泊湖山区。

当时,日军已经占据北满重镇哈尔滨。曾在哈尔滨打响抗日保卫战的吉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率领所部撤往哈东的珠河(今尚志)、方正、延寿一线,准备联合黑龙江的马占山,伺机反攻哈尔滨。

日本侵略军为了对付风起云涌的东北各地义勇军,急从国内增调大批兵力,控制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要害关隘。同时玩弄“和谈”阴谋,诱降了吉林自卫军前敌总指挥,然后出动重兵攻袭哈东,李杜等部应战不利,相继撤回松花江下游的依兰一带。

镜泊湖连环战重创日军

趁哈东一带空虚,日军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命令侵华日军主力、第15旅团长天野六郎率兵前往绥宁“征剿”王德林所部。据20世纪90年代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公开的档案史料记载,天野所率部队包括野炮兵第2联队第2大队、骑兵第2联队1小队、工兵1小队、自动车1小队、师团通信队1部、装甲自动车1小队等,总兵力近千人,乘铁甲列车直扑海林。

1933年11月,东北义勇军总司令宣传处编写的《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以下简称《血战史》)中,也记载“天野旅团长统帅日兵千余名”。除天野部队外,另有日军独立守备大队第6大队长上田利三郎组成上田支队,从敦化出动北进,企图两路夹击,将在绥宁一带立足未稳的救国军一举扼杀。

日文资料记载,天野旅团于1932年3月4日从一面坡出发,3月6日进入海林,当日下午3时进入宁安。《血战史》的记载在时间上与日方略有出入,记载天野旅团进入海林为3月4日。战斗状况是,天野旅团一部刚刚进入海林,遭到救国军刘万魁团的突袭,“彼此肉搏,殊为激烈”“毙敌84名,救国军阵亡杨团附、吴营长、黄连附以下26名,负伤23名”。天野旅团惶惶然进入宁安死守不出,等待上田支队。3月18日(一说13日),上田支队从敦化出发,进至敦宁公路的“墙缝”地带,“墙缝”位于牡丹江入口处的“小龙湾”,据当地人介绍,过去河边的山坡光秃无树,沿河5里长都是一人多高的岩石壁,墙一样的岩石壁时断时续,被当地人称为“墙缝”,是当时日军入侵的必经之地。这种地势,若埋伏在岩石后,扼守各个缝口,非常方便用手榴弹集中消灭向上进攻的敌人,就在日军刚进入“墙缝”地区时,爱国猎人陈文起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把敌人引进救国军的伏击圈。《血战史》记载,“墙缝”战斗“计毙敌120名,负伤数目不明”,“我军阵亡连长卓景福、连附卢庆以下9名”。上田支队受挫后向镜泊湖的南湖头进军,在这里又遭到救国军孔宪荣、姚振山等部的阻击,“计毙敌132名”,“我军阵亡15名”。上田支队接连受挫,恼羞成怒,兵至鹦哥岭(一说松乙沟)时,为防备救国军的伏兵,竟施放硫磺弹焚烧山林,救国军猝不及防,“连长朴永和以下90名官兵殉国”。是役“毙敌13名,获三八式枪12支,子弹3000余粒”。救国军经过一系列战斗,部队也有减员,武器弹药出现不足。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急向驻绥芬河的东北军第21旅旅长张治邦“借兵”,张治邦特派骁将张永铭连长率一个连协同救国军作战。在李延禄的指挥下,救国军补充团与张永铭连埋伏在关家小铺一带,又一次给予上田支队重创。但在激战中,张永铭连长及大部分官兵壮烈殉国,活下来的只有连司务长等11人。《血战史》记载,关家小铺战斗“毙敌26名”“李参谋长部下阵亡张连长以下63名”。

另据1979年出版的《过去的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一书(李延禄口述,骆宾基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溃退日军在撤回哈尔滨之际,在高岭子又遭遇铁路工人抗日武装的袭击,颇有损失。

综上,在整个镜泊湖连环战中,如果按照《血战史》的记载,救国军计击毙日军375人,救国军官兵牺牲203人。20世纪80年代,东三省学界联合进行东北抗日联军史的研究。90年代初,相继出版《东北抗日联军史》及各军史。其中,《东北抗联第四军》一书对镜泊湖连环战的记述是:“王德林批准了补充团在墙缝……打伏击战的计划,并把库存的一批手榴弹调拨给补充团,还在补充团左右翼布置了掩护兵力”,是役“击毙日军松本大尉以下120余名”,另在松乙沟,上田支队“被打死30余人”。上田支队与天野旅团在宁安会合时,“兵力已损失1/3以上”。为准确起见,该书作者龚惠与时任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负责人之一的金宇钟曾特意拜访过李延禄,征求对《东北抗联第四军》以及镜泊湖连环战大捷等细节描述的意见,李延禄没有表示异议,并为《东北抗联第四军》作了序。序言中说,“书稿用铁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的罪行,如实地介绍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英勇斗争的史实”。

nlc202309091410

连环战后救国军坚持抗战

救国军组织的镜泊湖连环战,不仅遏止了日军沿中东路偷袭吉林自卫军后方的企图,支援了哈尔滨东线以及松花江北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而且重创了来犯日军,取得抗日义勇军战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连环战后,王德林率领救国军转战在绥宁一线,并受任吉林自卫军左路副总指挥,配合吉林自卫军和马占山部反攻哈尔滨。1932年4月下旬,吉林自卫军兵分三路反攻哈尔滨,马占山部队也在松花江北展开了军事行动,各路大军一度兵临哈埠周边的宾县、松浦和对青山一线,对哈尔滨构成威胁。为固守北满重镇哈尔滨,日军收买齐齐哈尔汉奸武装袭扰马占山部队的后方,马部只得后撤。对吉林自卫军,日军采取偷袭战术,利用舰船从水路突袭自卫军大本营依兰,依兰失守,致使前线部队失去后方的补给。日军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吉黑义勇军联合反攻哈尔滨的重大战役功败垂成。当年10月,日军以第14师团为主力沿中东路向吉林自卫军及救国军活动的宁安、绥芬河、虎林、密山、饶河一带进击,另有伪军几个旅的兵力配合。1932年末,王德林退守东宁县城,准备做最后一搏。1933年1月5日,6000余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兵分两路向东宁县城猛攻,王德林指挥所部坚守了一周左右,终因敌强我弱,弹械两亏,无力支撑。1月13日,王德林率余部撤出县城,转入苏联境内。临行前,王德林委任吴义成为代总司令、周保中为参谋长,令他们收整残部,继续坚持抗日斗争。王德林率领的中国国民救国军的抗日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救国军余部仍然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更可贵的是,救国军余部中有一大批官兵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中。

1933年冬,周保中率领一队人马进入宁安,联合工农义务队以及救国军余部柴世荣、傅显明、王汝起、王毓峰、李荆璞等部,成立绥宁反日同盟军。1935年初改编成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副军长柴世荣以及师长傅显明、王毓峰、王汝起、李荆璞等人都是原救国军的骨干力量。在后来的残酷斗争中,柴世荣、王汝起、王毓峰、傅显明英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王德林入关后,李延禄率补充团进入宁安南部,成立救国游击军,原救国军旧部史忠恒、杨太和、李凤山、冯守臣等人主动投身到救国游击军中。后来,这支部队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李延禄为军长,史忠恒、杨太和、李凤山、冯守臣任师长,继续与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忠恒等人最后把一腔热血洒在白山黑水间。

1938年12月20日,王德林在家乡病故。中共中央特在《解放》周刊上发表悼念文章,文中称,“在此抗战进入有利于我和不利于敌的敌我相持新阶段时,丧失这个民族老英雄,实乃我中华民族的一个损失。王将军虽已逝世,然而,他留在东北的旧部如李延禄、周保中、柴世荣等所领导的义勇军,都已参加或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王将军保卫祖国及杀敌的精神不死,愿我爱国青年,共同学习民族老英雄为国奋斗的精神,并共勉之”。

责任编辑:刘靖鑫

摘编自《光明日报》

抗战历史简述 篇4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不久,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战争结果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历史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1932年1月28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就在淞沪抗战激战方酣之际,江西中央红军猛攻赣州,此即赣州战役(1932年2月4日至3月7日)。赣州战役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援沪作战(如牵制了中央军陈诚第18军、第9师等),蔡廷锴甚表不满地说:“此次我军与暴日在淞沪激战最烈时,江西的‘赤匪’不特不能为国难所激醒以合力御外,反乘机猛攻赣州,企图夺取赣南重要城市,以捣乱我后方,这种行为,不啻为暴日张目。”(见《蔡军长对官兵训话》,《大公报》1932年5月5日)一二八事变期间红军的这些进攻,也为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提供了口实。

历史影响

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此外,由于中共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极左思想的影响贸然发动赣州战役,致使国民政府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事变最终失败,蒋介石撤销了十九路军的番号。

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于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随后,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是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5.31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其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1937年7月,中国第29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的防御战斗;随后在平(今北京)津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则称为平津作战。

战争结果

7月30日,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至此,平、津作战结束。

历史意义

平津作战是日军发动大规模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个战役、中日战争全面展开。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战争结果

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历史影响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华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江阴保卫战(1937年8月16日至1937年12月2日)

江阴保卫战自1937年8月16日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本次战役重创了日军,达到牵制日军西进并消耗兵力的预期目的。自甲午战争后所建造的海军船只大部分都损失于江阴保卫战中,是抗战期间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

战争结果

1937年12月2日,江阴要塞失守,史书上称其失守标志着第二道国防工事锡澄线被全部突破,中国第三战区和第七战区的军队均已撤离锡澄线及宜兴、广德等地,中国军队全面转入南京保卫战。

1937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通过该条约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1937年11月派遣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随后,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战争结果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12月13日)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台儿庄大捷

3月23日,日军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24日凌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台儿庄防御工事,随后以坦克为前导,冲进城内。台儿庄一带宅室多为石头建筑,故每一房屋皆为一堡垒。守军据房为垒.至死不退。日军猛攻三昼夜。与守城将士发生激烈巷战。战斗持续到4月3日,守城将士伤亡已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阵地己为日军占领.台儿庄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不退。日军再次调集重炮、坦克猛轰、猛冲。李宗仁一面下令坚守,一面急令汤恩伯军团火速南下增援。次日黎明时分,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汤恩伯军于日军背后出现,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杀声震天。血战经旬.敌军己成强弩之末.狼狈突围逃窜。除一部分突围至峄县城固守待援外,日军遗尸遍野,坦克车被毁30多辆,遗弃的各种车辆、弹药、马匹遍地皆是。台儿庄一役连同徐州南北各战场共歼灭日军10000余人,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会战结果 5月下旬,各路大军按命令的路线,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区。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占领开封。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历史影响

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

花园口决堤(1938年6月)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文夕大火(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事件影响

国民政府认为,1938年6月9日的花园口决堤,也是中日双方沿着黄泛区边界东西对峙的开始,依赖机械化军事装备进攻陇海线和平汉线的日军被迫改变原来沿铁路线西进南下的战略,战事南移到豫南、皖西、赣北、鄂东的广大湖沼山地地区,豫东战场逐渐冷却下来,武汉附近地区接着成了中日两国军队厮杀的新战场。这样一来,从郑州斜贯东南,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日军阻隔在泛区的东面,相持一直延续到1944年日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但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旱灾,并由此引发著名的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农民死于饥饿,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0月27日)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争结果 日本分兵在广州登陆,10月11晚,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成功,由于广州守备松懈,一路势如破竹,广州于21日下午沦陷。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放弃武汉,10月25日弃守该城。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战役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因为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以及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所以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在越南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

1940年3月30,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3日)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战役结果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即长衡会战(是豫湘桂战役的一个战场,日本通过该战役成功打通了大陆交通线),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

历史意义

尽管长沙会战最终在战役上以国军失败告终,但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罗斯福在第三次长沙大捷后的第22天给蒋介石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同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其后,他并以他夫人的名义,邀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他还通过他的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授予第9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薛岳一枚美国勋章。另外,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大隧道惨案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这是中国抗战期间发生在大后方的最惨痛的事件,它与黄河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对重庆进行了数年惨无人道的战略轰炸,惨案发生当日,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接近饱和,由于管理隧道口的宪兵及防护人员紧锁栅门,不准隧道内的市民在空袭期间出入隧道,在长达10小时的高温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上万(有官方和民间不同人数说法)左右避难民众因通风不畅导致窒息,同时又发生推挤践踏,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防空隧道惨案,史称“大隧道惨案”。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

从1943年7月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10日)

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包涵了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三大会战。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战争结果

从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队豫湘桂战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4个省会城市和郑州、许昌、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伤亡约6000万人民。

豫湘桂战役中,仅河南就损失88家工厂,湘粤桂3省工厂全部沦于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亦被敌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豫湘桂大溃败,是正面战场继抗战初期的大溃败后,出现的又一次大溃败。

战争影响

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在这次抗战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中,日寇在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之后,使得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捣毁了数十个国军机场,占领了上百个城市。这次战役虽然以日军取胜而告终,但大陆交通线作战在战略上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日军兵力比战役之前更加分散,为敌后活动创造了更大空间,反而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进入最后反攻阶段。

战争结果

1945年5月13日,芷江方面出动P51野马对被包围的日军进攻轰炸,同时国军各部发动猛攻。重广支队全面溃散,各部分头逃窜。最终重广支队全军覆没,只有少量残兵和47师团汇合。1945年6月1日,47师团余部全线后撤。至此,日军各部全线退回湘西会战之前地域,长达55个昼夜的湘西会战到此结束。

历史影响

雪峰山战役挫败了日军企图占领中国芷江空军机场的阴谋,提高了国军“反攻之士气”,它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进攻的重大转折点。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士气,日军在雪峰山麓遭到惨败后,整个中国战场都陷入混乱溃逃的狼狈境地。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革命传统 篇5

1937年年5月,在党中央和周恩来的关怀下,党在甘肃建立了办事机构。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后,这个办事机构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9月,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由于它设在兰州,习惯上就称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成立,打破了甘肃沉寂已久的抗日局面,是甘肃抗日救亡运动从冷冷清清走向蓬勃发展的转折点,对甘肃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是西北白区一盏红色明灯,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周恩来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接待站·指挥所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前身是彭公馆。

彭公馆位于南滩街54号(现甘南路700号),因彭加伦而得名。1937年5月29日,彭加伦从西安来到兰州,之前他是陕西云阳红军办事处主任。和彭加伦一起来的还有张文彬、朱良才等其他6位共产党员。他们带着周恩来、叶剑英写给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信到兰州设办事处。10天之后,彭加伦一行设立了红军办事处。据《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记述,红军办事处设立之际,由于当时国 共合作尚未正式形成,这个名字还不便公开使用,对外便称彭公馆。

1937年8月,彭公馆变成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为了敦促蒋介石履行西安事变中承诺的条件,促进国民党早日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围绕国共合作、红军改编、陕甘宁边区的地位以及停止进攻西路军和南方游击根据地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到1937年8月,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陕甘宁地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若干城市设立办事处。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的谢觉哉和时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贺耀祖是同乡,党中央派他来兰就是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此时的八办也由半公开成为公开的组织,并挂出了牌子。

抗战初期,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抗日热情不高,对我党提出开展民运运动持怀疑和畏惧的态度。谢觉哉针对贺耀祖这种“叶公好龙”的思想提出严厉地批评,除了当面辩论外,还写了十多封语重心长的信对贺进行开导。经过种种的艰苦工作,贺耀祖有了一定的转变。1937年8月13日,贺耀祖公开召集省党部特派员邓宝珊、马愚忱、田昆山、戴愧生等设宴欢迎谢觉哉和彭加伦。宴后,又讨论了办事处提出的民运问题、军队调整问题和甘、宁、青、新的团结问题。这次会议打开了在甘肃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办事处在谢觉哉等的领导下,坚持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进行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甘肃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工作开展了新局面。

与此同时,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还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党的政策,开启民智,团结所有拥护抗战的人。谢觉哉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声望,在当地出版的各种报刊上,用本名和敦夫、佳金、无奇、明远和见心等十多个笔名,针对抗战形势尤其是国民党的错误政策和反动措施,撰写和发表了七十余篇切中时弊的论文和杂文,对于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揭露批评反动政府的假抗日真反共行为,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文章中,谢觉哉指出“希望各级齐心合力,共同抗敌,共同建国,只有共同的做,才能搭救自己,搭救国家,一直走上民族独立自由的大路。”在谢觉哉的影响下,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音乐家相继来到兰州,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兰州创办了通俗刊物《老百姓》,丛德资创办了《民众通讯社》还有作家茅盾、肖军和音乐家塞克等,都对甘肃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1934年甘肃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后,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才建立起了工委。1937年10月二十五、二十六日正式成立了党的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孙作宾为书记。工委的政治任务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依靠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抗日救国。虽然当时国共已经合作,但是在白区内的地下党组织依然是非法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便以其合法的公开身份给予他们种种帮助。中央对甘肃工委的指示,都是通过办事处转达,工委给中央的报告,也是经由办事处转报延安。谢觉哉经常参加工委的会议,指导他们的工作,还在办事处内为他们开办了培训干部的“党建培训班”,对一些党员和经过斗争考验的党外积极分 子,进行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就这样,在谢觉哉领导下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兰州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从1937年8月起,先后成立了妇女慰劳会、省外留学生抗战团、西边青年救亡读书会、甘肃青年抗战团、伊斯兰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甘肃青年抗敌自卫会等救亡团体。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爱国文化运动的兴起,八路军办事处和甘肃工委意欲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唤醒民众。

在这一时期,甘肃的报刊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仁消费合作社在兰州也销售进步书刊,谢觉哉还曾在这里接见青年抗战团的负责人和心安旅行团的成员,许多青年在此接受了谢觉哉的教诲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作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成立的一个缘由,解救西路军被俘人员一直是“八办”工作的重点。为了顺利营救被俘人员,办事处做了系统的工作安排,首先把营救、收容工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融为一体,利用上层统战的关系,设法营救被俘红军。谢觉哉来兰州后,根据吴鸿宾的调查,将被俘红军的分布情况写信给贺耀祖,通过他向马步芳索要。这样,从青海要回了刘瑞龙、魏传统等多名重要干部。并派高金城大夫到张掖以开医院为掩护,收容失散在河西的红军。高金城原是兰州福陇医院的院长,1937年年8月1日,谢觉哉、彭加伦、朱良才在五泉山和他会面,具体研究到河西营救西路军的对策。高大夫接受了委托后,8月8日到达张掖。他以开设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公开收容红军伤病员,并利用治病的机会,传达党中央和办事处的关怀。他还派人下乡发散“兰州设有八路军办事处”的宣传单,引导失散的红军。

此外,八办还承担了通向苏联国际交通线上的人员接待和物资转运工作。经办事处转运的物资有武器、弹药、医药、皮衣和书籍等。1937年冬到1938年夏,滕代远携带高射机炮、子弹和西药12车,高自立携带皮衣、军火10车,都经过兰州运往边区。办事处还将新疆人民支援八路军的3万件皮衣运到长武,由三八五旅接收转运前线。

接待来去苏联和我国新疆的过往人员,也是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成立不久,就接待了去新疆的张之夫、杜重远、周小舟和赴苏的东北抗日将领、民主人士李杜将军。苏联代表处成立后,办事处和他们建立了经常的联系,1937年12月,蔡树藩、钟赤兵、贺子珍、刘英等去苏;1938年1月,毛泽民等去新疆,办事处为他们联系搭乘苏联军用飞机;1939年9月,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1940年2月回国途径兰州时都住在办事处,并作了形势报告。办事处还接待过越共胡志明主席和日共主席冈野进。同时,还接待了在新疆工作个西路军领导人如陈云、滕代远、毛泽民、李先念、李卓然、曾传

六、李天焕等。

1942年1月,林彪从苏联返回延安途经兰州,尽管最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将林彪安全护送过境,但当时兰州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自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民族危亡,加紧反 共反人民活动,特别是在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国民党顽固派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兰州局势也一样动荡,甘肃国民党当局指使特务煽动一些人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闹事,多次妄图摘掉办事处的牌子。

“鉴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原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考虑到形势的变化,1943年11月2日,党中央决定撤销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记述道。

大讲堂

正是由于其历史价值和作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位于甘南路东西两处旧址于2001年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了第一次修缮,2006年又投入24万元推出了西路军事迹展。2014年再次投入181万元进行修缮,并投入557万元用于旧址展览提升。改造改版后的展览有照片238张、电文37篇、文物88件。

由于“兰州八办”在营救西路军、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1981年被辟为革命纪念馆并正式向全社会开放。期间,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以来,更是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项目单位,并在201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从昔日的“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成 了今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讲堂”。

2013年7月15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带领省委常委与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班子成员,集体来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历史,接受党的传统教育。

站在甘肃籍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纪念墙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说:“我们更深切地感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条件是那么艰苦,斗争是那么残酷,环境是那么恶劣,但是驻甘办事处那么十几个人,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特殊任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他们革命信念的坚定,靠的就是他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的就是他们坚持了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任务,但是有一条是一直没变的,就是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的理想信念和要求”。

就在记者采访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8月27日上午,兰州市第一看守所组织干警前来参观学习。兰州第一看守所138名干警中98%的干警都是党员,将分3批参观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教导员夏五州对记者说:“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组织干警参观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接待我们的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孙轶。她在纪念馆工作已经20多年了。她告诉记者,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不仅展示的是八办的形象,更是兰州的印象。很多兰州人在这儿生活了多年、几十年,甚至不知道有兰州八办。所以有很多单位组织来参观,通过讲解员给他们细致地讲解,了解兰州八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承担的重任、发挥的作用,让他们认知到革命老前辈在那样的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所付出的牺牲,在今天我们和平年代里,应该思考什么、应该珍惜什么,包括青少年儿童,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安详的生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通过展览讲述每一件历史、讲述每一个人物、讲述每一段故事、展示每一张照片,让参观者内心有真正的感触、受到教育,灵魂有一个洗涤和升华。青少年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纪念馆的讲解员就通过交流式的、互动式的、提问式的方式,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跟孩子们交流、提问、沟通、讲解,让孩子了解这段抗战的历史,把孩子爱国的种子、情操播散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让孩子们要有团结、要有友爱、要有互助、要有宽容、要有包容、要有奉献,要有爱国心。

今年31岁、参加工作9年的尚燕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宣教部讲解员,她是甘肃省演讲比赛二等奖、兰州市讲解员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她给记者回忆了自己讲解过程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往事。今年6月的一天,她有幸给原北疆军区司令员、著名抗日英雄、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担任讲解员。在八路军兰州纪念馆听讲解的时候,3位90多岁的老人非常认真,其中一个老人还坐着轮椅。当每讲到一处,老人都是非常感慨,问她了很多问题。站在甘肃籍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纪念墙前,郭兴老人说,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能在甘肃籍的抗战将士中找出2998人的姓名,真的是不容 易的,非常感谢纪念馆做的这项工作。当听到“有的姓名我们已无从知晓,他们的尸骨不知所终,他们的墓碑也不知在何处”讲解词的时候,3位老人非常感慨地说,确实就是这样子的。最后,老人鼓励尚燕说,既然做这个工作,就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临离开时,还主动和尚燕拍一张照片。

1991出生的傅雪薇,2014年从西北师范大学管理系毕业,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宣教部的一名新兵。抗日战争对她来说,是一个挺遥远的事情。她告诉记者,对于抗战,她了解的也不多,但是从小的所受的教育是,正是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才使我们有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当时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激烈的战斗,我现在虽然也体会不到,但是,珍惜和热爱这种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的这种心情,我一直是在心底留存的。能够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工作,她感到非常神圣;作为一个讲解员,她感到非常自豪。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铭记历史 篇6

中国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华夏儿女的历史上,有一段血与泪的岁月,也是一段抹之不去的屈辱历程。纵然有再多的屈辱,流再多的血和泪,我们也坚强地面对。因为,那依旧是我们中华儿女历史上最为骄傲的 篇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彻底将中日战争拉开了帷幕。日本侵略者全力进攻中国,踏着中国将士的血泊,在卢沟桥上无数座雄狮的怒视下,迈开步子,冲向北京城。华北人民奋力抗击,我们没有战败,因为我们没有畏惧。日军对中国的发动了第一次侵略后,人们发出了“为保卫国土流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侵略者的肆虐,彻底点燃了华夏儿女的愤怒。但战争总是残酷的,多少母亲每日都在期盼儿子的回归,多少妻子昼夜在想着丈夫的到来。却始终无法盼到他们的归来……没有人知道,有多少的家庭在战争中分散,有多少文明在战争中悄无声息的消逝。

为了保卫家园不受侵害;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人们不惜代价,誓死抵抗侵略者。终于,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儿女站了起来,将无情的侵略者赶出国土,结束了残酷血腥的战争。八年的战争中,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荣耀与辉煌。因此,我们更因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珍惜先烈为我们创造的条件,做好一个学生的本分,学习先烈们大无畏的品质,克服一切困难,迈向成功。

证文五:

牢记历史,立志报国。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条孕育着56个民族的巨龙――中国。如今,巨龙已经腾空而飞了。但是,在70多年前,它却蒙受着巨大的屈辱,这是我们永远也不能淡忘的。

亲爱的朋友,你们可曾记否,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军队在北平南面的卢沟桥地区进行挑畔性的军事演习。他们谎称有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但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于是,日本政府就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枪声、炮弹声刹时间敲破了往日的宁静,千亿多的中国同胞被处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残酷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把人当作刀靶练习刺杀;他们用铁丝将我们的中国同胞捆绑,然后进行密集的机枪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者,均被用刺刀杀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将大批的中国人当作是细菌和毒气的实验品,残害致死……流离失所的中国子民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被染成了鲜红的血色。听见了吗?黄河在悲鸣,长江在呜咽!

1937年12月13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充满血腥的一天。因为日本侵略者就是在这一天攻打南京,开始对我国同胞进行长达6个星期惨不忍睹的残杀。被枪杀、活埋的人竟多达30多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就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外婆就曾经对我说过,我们所在的三坑也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那时,敌机经常在天空中轰轰地转,偶尔还投下几枚炸弹,人们都赶紧带着自己的亲人逃亡。当然,也有人被那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残害了。可见日本侵略者是多么的残暴,就连三坑这样的小地方他们也不愿意放过。

正由于侵略者的暴行,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英明的共产党顾全大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都为自己伟大的胜利而欢呼、自豪。

然而,也许有人还没有想,为什么一个国土只有37万多平方千米的岛国竟敢如此猖狂地侵略一个国土达970万平方千米、有4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那是因为日本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中国在当时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那时候很多的西方国家甚至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东亚病夫”!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字眼。这样不但使中华儿女蒙受了巨大的屈辱,还使日本侵略者更加嚣张了。

我曾经听别人说:“跪着的德国人远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难道德国人的身材真的那样高大吗?”我不禁想道。原来,并不是这样的。那是因为德国也曾经侵略过别的国家,但是德国人肯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跪下向全世界表示真诚的歉意。这个举动使世人为之欣慰。相比之下,至到今天,日本政府不但没有承认错误,还不顾亚洲各国的强烈遣责,三番四次地到靖国神社拜“鬼”。除此之外,日本还千方百计地改编教科书,意图篡改历史,但是历史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日本政府这样做只会再一次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他们可知道,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遗留着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中国所蒙受的屈辱,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我们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向日本发动“复仇”战争,而是为了让历史沉痛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我们更应该好好报效祖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一起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征文六: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 篇7

1931年9月18日夜,震惊中外的“柳条湖事件”爆发。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仅历时4个月零18天就侵占东三省。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难,与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截然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和影响下,各种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救国运动,东北全境抗日义勇军蜂拥而起。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秋之际,东北抗日义勇军到达全盛时期,总人数达到30万以上,但终因无统一的领导而溃散。中共在支持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武装抗日同时,还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方针。1930—1932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南满地区、东满地区、吉东地区和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

二、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重要抗战贡献

1、配合全国抗战的重要军事战略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国抗日战争序幕。日军以东三省为后方基地,对全国发动侵略战争。东北抗日战争不再是独立抗战,其主要任务已转为配合全国抗战,成为牵制日军南侵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原东北人民革命军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表1),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达3万多人,分布几乎遍于整个东三省。按照1937年7月以后日本陆军对华作战人数来看,东北抗日联军承担着牵制敌人接近四分之一兵力的重担(表2)。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使日军不能分兵入关。这对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2、抗联的斗争精神对抗战的重要贡献

日本关东军于1936年4月至1939年3月施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禁止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妄图采用“治标”和“治本”两种方式歼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

斗争环境既复杂又艰难,支撑他们的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在队伍内部,官兵们需要坚定意志,抵制外部腐蚀思想,坚持抗战。在队伍外部,敌人展开多种手段,希望通过“经济封锁”、“政治诱降”等手段瓦解抗日联军。抗日联军官兵必须坚定信仰,发挥抗联精神,与敌人做顽强的思想斗争,才能力争抗战的胜利。

三、中国抗战后期的重要抗战贡献

在中国抗战的后期,日军人数并未缩减,东北抗日联军一边继续与敌人周旋,一边与苏联积极联络,并积极参与战略反攻,配合苏军对日作战,为夺取抗战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苏开始了在中国战场的联合作战。日本在关东的驻军仍有14个步兵师团、2个战车师团、1个战车教导旅团、1个骑兵旅团、9个独立守备队及13个国境守备队,约70万人,东北战场形势依然严峻。在苏联派人协助下,1942年7月22日,中国特别旅(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成立,为培养具有较高军事和政治素质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干部提供的条件。至此真正有了正规化和现代化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十分丰富,同时组织学习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使官兵成为实现抗战胜利、东北解放的坚实力量。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全国抗战走向最后的胜利阶段。东北抗联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苏军作战,夺取最后的胜利。在此情况下,东北抗联积极配合苏军作战,为抗战全面胜利后的中共合法地位奠定基础。直至日军战败投降后,东北抗日联军快速接受东北各地,扫除残余敌对分子,维护治安稳定,建立中共党组织、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这为巩固战后的稳定做出卓越贡献。

摘要: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参加抗日战争,并坚持抗日时间最长的人民军队。在中国抗战的过程中,长期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联精神

参考文献

[1]车霁虹.论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地位及抗战精神[J].北方文物,2012,4:106-110.

[2]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致敬抗战历史弘扬红色精神 篇8

一提及抗战,李阿六老人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17岁进的新四军,去过山东,到过湖北。受过两次重伤,一次是头部被炮弹伤到,一次是腿被子弹打穿。我的青春给了部队,给了战场,这是我的光荣。”老人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在山东,“当时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我和我的战友奋战几天几夜才杀出一条血路。”在老人谈话中,数次提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之中,很多人献身疆场,活着的人如今与老人一样渐渐老去。但过去的光辉历史并没有随着那一代人的逐渐老去而被遗忘。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老人唱起新四军军歌,声调昂扬,一如过往。

* * *

进入蔡塔村,几经询问,我们终于抵达了吴鲁泰老人的家。

据老人口述,1943年,时年23岁的他成为昆明空军军官学校第23期学员,并辗转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国学习飞行技术,后由于战争时期眼睛受伤,在南京航空专科学校任职仪表老师。

抗战胜利后,远离战争的老人却不幸罹患喉癌,声带被切除已达40余年,唯有依靠空气进到肾管里振动发声。但老人始终保持乐观,自主研究针灸等保健知识,还兴奋地向团队成员表示:“我现在94岁了,我要一直活到120岁!”

纵观一生,老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但他心系国家未来的发展,指出当代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的缺点,号召青年一代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 * *

“我是14岁参加的八路军,是铁道游击队的卫生员,打仗也跟着一块冲锋上阵。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了有四五十次,负伤有9次。鬼子不可怕,负伤也不可怕。”现年87岁的杨印石老人,是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二十二军救护模范,模范党员,一个个头衔都诉说了那段时期的不凡历史。

让分队成员动容的,不仅仅是老人在抗战中的勇敢、坚韧,还有多年的军旅生涯对老人一家的深远影响。同为卫生员的杨老夫人,经当时院长介绍与老人相知相识,相伴走过几多春秋,而杨印石老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也让这个家庭以朴素、节俭为家风,军人风骨在这个家族中延续。

* * *

宋仁芳老人,1946年加入共产党,共荣立三等功5次、四等功1次,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以及“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兵要不怕苦,更要不怕死。”老人向团队成员回忆起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眼眶却早已湿润。

现在的宋仁芳老人作为中国收藏协会会员,省老年邮协、市邮协理事,爱好收藏。除了邮票,老人还喜欢收藏根雕作品,多年来创作根雕作品千余件。“我是一名军人,我在军中所经历的,战争中所经历的,我希望现今的青年一代都能够了解,我希望当代青年不会遗忘了过去那段历史。”老人将自己创作的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品进行展览,诉说那个年代的故事,传递爱国主义情怀。

“能有你们陪我说说话,我觉得特别开心。你们就是中国的希望,要铭记过去历史,发扬红色传统,做好革命的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出力啊。”老人寄希望于当代青年。在此,“致敬抗战历史,同沐核心价值”分队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抗战老英雄,在学习其精神的同时也为其带去一份温暖。

通过走访多位抗战老英雄,从其个人事迹还原抗战历史,小分队成员获益匪浅。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今日祖国和平安定,用生命死守中国红色尊严,他们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人民群众也不会忘记。

唤醒历史、铭记伤痛、砥砺前行,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致敬抗战历史,同沐核心价值”大学生实践团队在此号召所有人缅怀抗战精神,承袭民族风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奋斗。

(责任编辑 李赞庭)

上一篇:令人感动的一幕四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石油化工事故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