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报告管理规定(精选8篇)
第一条 目的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妥善处置紧急重大事项,避免工作失误,特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第二条 适用范围
1、上级部门交办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
2、项目立项、申报、评定及项目资金分配情况;
3、突发性事件、事故、问题;
4、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情况;
5、外联业务中出现重大问题不能解决的事项;
6、需要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第三条 事项报告程序及事件处理
1、凡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由报告部门或个人用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报告,能事前报告的事要事前报告,事前无法报告的,事后应及时补报。
2、发生重大或突发事件,负有报告义务的人员应将有关信息向公司负责人报告,确保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负责人应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同时尽快口头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并根据事发情节决定是否报告公安、消防等机构协助处理。
3、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报告主管领导;一般事件要(4小时内)报告部门主管;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然后再补报文字报告。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进行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随时进行续报;
4、上级负责人对下级报告的重要事项,属自身职责范围的要及时答复或处理,自身难以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因自身答复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或应上报而未上报的,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83年,现在科室主要由ECT室和核素治疗室组成,体外分析室已归属于临床检验中心。现在科室在编人员7名,包括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技师1名,护士2名。科室有HAWK-EYE型SPECT/CT1台,甲状腺吸碘测试仪1台,锶90治疗仪1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1套,科室储备有钼锝发生器(2周订购500毫居),碘131溶液(2周订购100毫居),碘125粒子30粒(0.6毫居/粒至0.8毫居/粒)。
地震发生时,有4例患者注射了同位素需要进行骨显像检查,1例患者考虑肺癌多发性骨转移正在进行体层融合显像。
当特大地震刚刚发生时,由于剧烈的摇晃和震动,科室技术员立即中断ECT机器电源,科室主任立即宣布启动紧急预案,通知家属和护工最快速度转移患者至开阔地带。由于紧急撤离,无暇关闭科室门窗,科室按照预案要求,在核医学科入口和出口处派人员严密观察科室情况,避免放射源和相关放射性药品丢失和被盗事件发生。待灾情稳定或消除后派人检查科室设施和设备,详细记录灾情,特别是严格检查和记录放射源安全情况。
大地震后,由于山体滑坡,在绵阳上游北川境内出现震惊世界的唐家山堰塞湖,由于可能溃坝,绵阳城区较低位置的单位均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搬迁,特别是贵重设备的转移,我院所有大型设备均在搬迁和转移范围之内。
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川省核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订了各项紧急预案。核医学科预案包括放射源被盗、水灾、火灾、放射性物质泄漏、突发群体安全事件等紧急预案,科室半年进行演练并且有严格的记录,医院管理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查,科室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规范各项预案。
2 结果
由于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完善的各项紧急预案,在特大地震发生后,包括唐家山堰塞湖可能溃坝等紧急状态下,医院各级部门管理有序,医院各项工作运转良好,保证了地震伤员及时、有效地救治,以及近2000伤员向全国各地平安有序的大转运。
“5.12”地震后,特别是宣布唐家山堰塞湖警戒消除后,核医学科所有设备完好无损,无放射性物质被盗、丢失、泄漏等事件发生。
3 讨论
3.1 医院核医学科制定紧急预案的目的和价值
因为地震、水灾、火灾、放射源被盗、核泄漏等事件发生可能引起放射性同位素损坏、外漏、遗失,核心的是核安全问题和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为了保证一方平安和构筑和谐社会,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核医学放射事故,提高医学应急响应能力,避免或减少因放射性核素引起的放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维护正常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道、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各项紧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预案操作,可以规避风险,做到有章可循、临危不乱。“5.12”大地震发生后,我院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在转移住院患者的同时,地震几分钟后即开始有序地收治地震伤员,如果没有完善的紧急预案,后果是难以想象的[1,2,3]。
3.2 应急组织体系和管理
医院应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本单位法人代表,副组长为分管领导和预防保健科及核医学科负责人,分工明确,有监督和实施,职责分明。监督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放射安全工作,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应急措施的要提出整改意见。科室要有完善的应急响应制度和响应各级预案的措施,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演练,并且有完整的演练记录和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使各项紧急预案更加全面和完善。
在以前的预案中,没有考虑到突发灾害事件可能引起通讯和交通中断,这次大地震给人们很大的警示,以前预案要求规定时间通知相关人员结集,上报灾情等,在“5.12”大地震发生后却不能实施。现在的预案明确规定在特大灾害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到岗位参加抢险,科室负责人按照预案规定和结合现场情况有权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级别,这可以有效的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保护国家利益。
3.3 应急响应的科学和客观性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绵阳境内出现特大堰塞湖,如果全溃坝将对下游地区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按照四川省抢险指挥部要求,如果1/2溃坝,我院大部分建筑将被淹没,现在医院许多大型设备均安放在低楼层,如何科学、安全的将贵重设备转移,是紧急预案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而ECT机器有价联系,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机器重要部件和容易被水灾损坏的部件进行了转移,待警报消除后很快对设备进行装配和维护,做到有条不紊,客观合理。实践证明,运用科学和客观的观点响应紧急预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维护了医院和集体的利益。
3.4 核医学科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5.12”大地震发生到唐家山堰塞湖解除警报持续时间近1个月,由于放射源衰变、放射性药品供货停止、设备的搬迁等原因,科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如何有效地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抗灾和参与伤员的救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我们根据科室人员知识结构状况,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和管理下,按照预案要求,将科室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由于灾后大量伤员需要进行CT和X线检查,2名护士分别到CT室和放射科参与分诊和登记工作,1名副主任医师协助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参与协调和组织工作,1名副主任医师负责核素治疗患者的咨询和随访,2名医师到放射科和CT室负责志愿者的短期培训和伤员的转运工作。由于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在特大灾害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科室人员人尽其能,积极主动参加抗灾救治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制定全面和完善的重大灾害事件紧急预案、规范应急管理体系和组织实施及演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在灾害面前有效的指导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抗灾自救,能够使医务人员临危不乱、各尽其责。
参考文献
[1]梁竹,张传霞,罗琼,等.突发灾害事件医院药品的应急保障[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20(3):238.
[2]王如刚.突发事件卫生防疫应急处理预案的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灾害事故,2002,20(1):1.
为加强医院的安全监督管理,使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制订本制度。
1.重大不安全事件是指医院安全生产、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后勤不良事件、设备仪器不良事件、重大医疗事故、重大火灾、重大自然灾害等。
2.安全信息本着分级报送、归口管理、资源共享,在收集、统计、报告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报告内容准确、完整,为医院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严禁漏报、谎报、瞒报。
3.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是安全信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和公布各类安全信息,综合分析,编写发布医院安全信息通报。
4.医院各职能科室是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安全信息归口部 门,负责收集、汇总、讨论、分析各种安全信息后上报。5.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重大错误操作事故时的报告,医务科应立即组织进行事故处理或紧急救治,同时应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并立即向院领导报告;事故处理完毕后职能部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
6.发生重大的非医疗突发不安全事件,导致人身伤亡、设备损坏、重大火灾或其他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事故(事件)应立即向相应部门和院领导报告,同时向卫计局报告。必要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7.安全信息定期分析、总结和报告。各科室每月向医务科上报当月安全信息,遇重大不安全事件,组织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科室整改。
8.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全院的安全信息和重大不安全事件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通报安全信息。
第二条重大事件的确定:未履行岗位职责、未执行相关操作程序而造成公司经济损失500元以上的事件;监守自盗、损坏公司财物并造成极坏影响的事件;其它的公司认定的重大事件;
第三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均须与公司签订岗位责任书,缴纳责任事故保证金,明确岗位职责,利用公司授予的权力实施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实现权、责、利相符;
第四条物管公司各部门均应制定相应的重大事件处理预案,并培训到位,此项工作纳入月度、工作业绩考核;
第五条重大事件发生后,直接责任人需立即报告直接上级,并在第一时间汇报至物管经理处,否则加倍处罚;
第六条当重大事件发生后,物管经理应亲自组织彻查该事件,作详细报告上报集团公司,在必要时作报警处理;
第七条重大事件所产生的责任,原则上由直接责任人承担,但在直接责任人无法承担责任(扣除保证金及相应工资而不能弥补公司损失)时,由各连带责任人按责任大小、按比例承担余下损失;
一、物管经理负领导连带责任,承担余下经济损失的15%;
二、客户服务部负督导责任,承担余下经济损失的25%,主管与客户服务专员按2:8比例分配;
三、责任部门负直接管理责任,承担余下经济损失的60%,主管与直接管理员按2:8比例分配;
四、重庆事件发生后,对不服从本管理制度责任分摊比例的直接责任人或连带责任人,公司在扣除相关损失后一律作开除处理,并保留继续追缴余下损失的权力;
第八条直接责任人除承担赔偿责任外,仍需按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该罚款的罚款,该开除的开除;
第九条因公司及上级给予的管理权力不够或者下级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办法,但得不到批准执行而造成的损失由公司与上级负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网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的管理,提高相关问题的处理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公司的负面影响,根据总部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用以处理舆情监控、法律诉讼、客户投诉信息中所反映的涉及产品和服务质量、客户权益保护的重要问题,包括与网络质量、增值业务质量、终端质量、收费争议、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等相关的短时间全网大范围内的批量客户投诉和媒体重大曝光事件等。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规范和指导中国移动吉林公司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二章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的定义及分类
第三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是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客户权益保护相关的问题,包括可能或已经对客户感知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问题;可能或已经引发媒体大量报道、社会关注、政府干预、诉讼仲裁等严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对公司声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重大问题;以及由于公司责任可能或已经引发批量客户使用故障的问题。对因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急问题,不纳入该范围内,均遵照现有的管理办法和流程执行。
第四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类别
(一)按业务线条分类,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可分为重大网络质量事件、重大业务支撑质量事件、重大增值业务质量事件、重大集团产品质量事件、重大终端质量事件、重大收费争议事件、重大服务质量事件、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等。
(二)按预警信息来源分类,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可分为总部下发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和省内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两大类。其中省内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信息来源包括舆情通报(综合办公室)、法律诉讼(法律安保部)、重大投诉信息(分公司和省客服中心)和业务风险及故障(各业务管理部门)。
(三)按预警级别分类,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分为红色预警事件、橙色预警事件及黄色预警事件。各级别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判定标准如下:
表-1: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预警级别
判定各类重大客户事件影响因素红色预警 橙色预警 黄色预警
(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需关注)
影响范围达到5个地市达到3个地市达到1个地市
影响客户数网络或支撑问题>50000,其它问题>5000网络或支撑问题>20000,其它问题>2000网络或支撑问题>5000,其它问题>1000
客户投诉量全网引发的投诉一天超过500件或升级投诉在一天超过20件及以上。全网引发的投诉一天超过300件或升级投诉在一天超过10件及以上。全网引发的投诉一天超过100件或一周升级投诉数高于5件。
负面影响影响客户数不多,但已经或可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包括可能或已经被央视曝光,已被多家主流门户网站、论坛报道,已被其它多家重要中央级媒体报道或其他危及公司形象的恶性事件。影响客户数不多,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引起社会或媒体关注,有可能引发危机及影响公司形象的负面事件。影响客户数不多,但可能引发社会或媒体关注及影响公司形象的事件。
总部层面总部下发一级预警总部下发二级预警总部下发敏感信息
备注: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即为相应的预警级别。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第五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职责
(一)省公司成立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公司主管领导担任领导组组长,组员由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数据部、集团客户部、网络部、法律安保部、客户服务部、省公司各直属单位和各分公司等部门领导组成。
表-2: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成员名单
领导组名单
组长裴忠国副总经理
组员王和俊、刘永胜、高楠、王丽红、姚洪岩、毕纪伟、杨光宇、辛丽颖、王春胜、赵洁军、杨子佺、刘强、郭长清、谷忠慧、金巍、祝光、韩伟、张云福、宋峰
(二)应急处理领导组主要负责重大客户事件相关决策的制订和指令发布,并指挥应急工作组进行具体事件处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
第六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职责
(一)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下设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数据部、集团客户部、网络部、法律安保部、客户服务部、省公司各直属单位和各分公司等部门主管领导和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处理接口人组成。
表-3: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成员名单
工作组名单
组长赵彤
组员雷洪斌、佟艳荣、张东林、左振坤、朱世英、王海燕、杨育柏、刘光远、马晓东、李龙德、张国森、姜依朋、张立涛、葛岩、吴彦丽、战佩良、王华、荆小洪、孟凡宇、杨丽娟、郭峰、刘建杰、陈蕾、周彬、田欣、张晓宇、荣文、彭湃、温娟娟、张明辉、王艳红、柳承敏、张宝华、孙溪、汪铁伟、郭文彦、姜志勇、刘晓慧
注:表-3中黑色字体为各部门接口人。
(二)工作组主要职责为搜集、接收、发布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预警信息,督促专业部门对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并按要求进行反馈。
第七条 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业务管理部门(市场经营部、网络部、数据部、集团客户部、客户服务部):
负责对本部门管理业务发生的重大服务质量事件进行监控,反馈相关预警信息,对事件进行牵头处理,制定投诉解释口径,反馈处理结果,并根据预警级别向公司领导及总部进行相关问题报告。
(二)综合办公室:
负责对省内新闻舆情信息进行监控,反馈相关预警信息;协助处理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的恶性事件。
(三)法律安保部:
负责对法律诉讼信息进行监控,反馈相关预警信息。
(四)客户服务部:
负责重大服务质量事件预警信息的接收、汇集和发布,并对问题解决和客户投诉处理进行协调工作。
(五)省客户服务中心:
负责从飞信渠道接收总部下发的预警信息,对省内重大投诉情况进行监控,反馈相关预警信息;按业务管理部门投诉处理方案,对事件涉及客户投诉进行处理,有效化解客户矛盾。
(六)各分公司:
负责本地区重大服务质量事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对本地区重大服务质量事件进行监控,向省公司上报重大业务服务事件预警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
第四章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第八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预警信息接收和收集
(一)总部预警信息接收:
客户服务部负责从短信渠道接收总部下发的预警信息;
省客服中心负责通过飞信渠道接收总部下发的预警信息,并在1小时内将信息反馈客户服务部,并进行电话通知。
(二)省内预警信息的收集:
省客服中心和分公司负责对本部门投诉情况进行监控,省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对新闻舆情进行监控,省公司法律安保部负责对法律诉讼情况进行监控,省公司业务管理部门(市场经营部、网络部、数据部、集团客户部、客户服务部)对本部门管理业务存在故障及业务隐患进行监控。
如出现预警事件,监控部门应在1小时内将相关信息反馈客户服务部,并进行电话通知。
(三)预警信息内容:
省客服中心反馈总部预警信息时,应保证总部预警信息完整、准确。
对于省内收集的预警信息,监控部门在反馈预警信息时应包含以下内容:预警级别,事件发生的时间、影响范围、可能影响的客户数,事件主要内容,客户投诉量、客户主要的投诉问题,故障原因(如不能及时查清则可以不写)和目前处理情况等。
第九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客户服务部负责对总部和省内预警信息进行接收和统一发布。
(一)客户服务部依据预警级别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
表-4: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预警信息发送范围
省公司主管领导综合办公室业务管理部门客服部门
红色预警●●●●
橙色预警 ●●●
黄色预警
●●
(二)客户服务部接收到总部及省内监控部门反馈的预警信息后,应在1小时内发布省内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预警信息,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接口人,并进行电话通知。各部门接口人手机应确保24小时开机,接收到涉及本部门的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信息后,立即组织本部门人员牵头处理,并向本部门领导报告预警信息情况。
第十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处理
由重大事件问题所属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对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进行牵头处理工作。业务管理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牵头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组织人力对问题进行快速解决,制定客户投诉处理方案和解释口径,在事件发生2个小时内将解释口径发给一线服务部门,指导一线服务部门做好投诉处理工作,并在24小时内将问题原因和投诉处理方案反馈客户服务部。如涉及媒体协调或法律事务,还需要将相关情况反馈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或法律安保部。
(一)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发生后,根据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优先考虑快速解决客户问题,消除对客户的影响,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再进行内部流程优化。该原则贯穿重大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和事后改善。
(二)一线人员受理或发现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后,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应答技巧及相应的承诺原则进行预处理,避免事件进一步升级,给后续处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处理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模式:点是指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发生后,由引发事件的业务管理部门跟进处理;线是指对于本部门不能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在本专业线条内升级处理;面是指对于较为复杂、单个专业线条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协调市场、技术、客服及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处理,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模式。
第五章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的信息上报与事后改善
第十一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的信息上报
由重大事件问题所属的业务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业务管理部门)负责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信息上报工作。
(一)对于总部下发的预警事件及省内红色、橙色两级预警事件,业务管理部门应及时向省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及应急处理领导组领导进行情况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二)对于总部下发的预警事件,业务管理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总部首次反馈处理工作启动情况,并且总部一级预警在8小时内、总部二级预警和敏感信息在24小时内要形成明确实施方案并向总部进行书面报告。
(三)对于省内红色和橙色预警事件,业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理领导组指示,向总部报备相关预警事件信息。
第十二条 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的事后改善机制
由重大事件问题所属的业务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业务管理部门)负责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事后改善工作。
(一)业务管理部门要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整改,拟定和实施整改计划,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对于总部下发的预警事件,业务管理部门应将整改措施上报省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和应急处理领导组,并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向总部市场经营部及专业部门反馈整改措施及效果。
(三)对于省内红色和橙色预警事件,业务管理部门应将整改措施上报省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和应急处理领导组,并根据应急处理领导组指示,向总部报备问题整改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分公司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的重大业务服务质量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公司客户服务部负责解释。
重大突发事件[1]是指突然发生的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的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严重性的特点。院前急救护理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
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主要分为6种类型:独立型的北京模式,院前型的上海模式,行政型的广州模式,依托型的重庆模式。与消防结合的香港模式和联动型的苏州模式。我国的120急救模式类似英美模式。以我国深圳市的120急救中心为例,深圳市的所有急救车辆采用“集中受理、分区处理、就近及专科派车”的调度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所在网络医院的急救车辆实行24小时GPS监控,以确保出车时间。当“120”接线员接到市内的电话呼救,直接调度遍布全市的80多家急救网络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另外对急救的医护人员也做出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在接到急救调配后1分钟内出车。到达现场后,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除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救助模式,挽救患者生命。
2 院前急救的特点及重要性
由于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诊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院前急救的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多样性等特点。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伤残。现代急救医学的时间观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h内,较佳急救期为24h内,延期急救期为24h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min,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min[3]。
意外创伤或遇到急性疾病随时都有可能,急救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系患者生命、减少医院前期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院前急救护理内容及步骤[4]
3.1 准确判断
铃声一响即接起电话,第一受理调度员应问清事故种类、伤亡大致人数、发生事故地点、联系方式、呼救者是否在现场等信息,准确判断事件性质。
3.2 快速反应、有序调度
按事件级别立即就近派车,组织第一分队,根据需要组织第二分队。指定先到达人员中的高年资医生为临时现场指挥员,尽快查明现场情况。
3.3 现场救护
3.3.1 检伤分类
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准确进行病情判断,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护士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面色、表情、肢体活动情况,果断正确地配合抢救。优先抢救危重伤员,对生命体征稳定的轻伤员,经过对症处理后转送医院。
3.3.2 护理措施到位
急救护理人员携带急救设备紧急赶到现场后,对危重伤员及时采取抢救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行心肺复苏术、开放气道、行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及心电监护等,为抢救危重伤员生命、稳定病情、减少伤残等奠定坚实基础。
3.3.3 快速安全转运
按照病情需要和就近的原则,快速转移伤员,对轻重伤员合理搭配同一救护车,可大大提高伤员转运速度。
3.4 转运途中监护
途中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监护、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同时,针对大多数伤员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所表现的惊慌、焦虑、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4 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水平
随着社会对院前急救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提高我国院前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迅捷、准确和高效,对挽救生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院前急救护理水平呢?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下列几点做起:(1)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它有关人员、设备和社会活动的过程”。因此,要加强院前急救护理队伍的管理,着重内涵建设,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大局意识;(2)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动态管理。一旦需要时,可及时启动预案,迅速进入程序,将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3)接警护士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接到“120”急救电话时,接警护士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问清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人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并派出救护车。配备专职接警护士并对其全面进行计算机系统知识、地形、地名、地方方言、普通话等培训;(4)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爱心。对患者的爱心和责任心是对护士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特别要求。院前急救时,伤病员的病情千差万别,无论现场及条件如何,积极抢救伤病员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职责,也是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就会玷污院前急救的崇高事业,就会给伤病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5)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技能。院前急救护士应参加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专业常见急症的治疗及护理,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心脏电除颤与监护以及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持证上岗;(6)院前急救法制化。必须加快我国院前急救法制化进程,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出台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可先出台地方性的法规、条例;(7)配置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装备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急救水平的标志。加大运输设备的优化配置,救护设备齐全、运能精良的救护车在全国广泛运用并在不断改进,同时直升机、轻型飞机的空中救护,舰船救护以及摩托车救护等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先进性,是我国院前急救运输设备优化配置的一条新思路。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急救交通网络的建立是今后急救运输发展的重点[5]。
摘要:介绍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其特点,阐述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模式、特点及其对挽救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对如何提高当前我国的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护理,现场救护
参考文献
[1]郭明贤.急救护理与临床监护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华,黄丕强,徐相瑞,等.院前急救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5(18):48-49.
[3]赵新.重大突发事件77起院前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14-16.
[4]王艳红,鲁传龙.我国院前急救的特点及现况[J].中华保健医学志,2009,11(14):25-27.
保监会令(2003)3号 2003年12月1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应对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确保保险业正常运行,及时履行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与保险业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影响或者危及保险业正常运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社会安定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以及其他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理机制的重大事件。
第三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主管机关,负责指导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和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负责监督、检查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条 中国保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所属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到位、加强合作的原则,结合本单位或者当地实际情况,依法、科学、合理地建立报告制度和制定应急预案。
第五条 保监会派出机构应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负责指导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建立报告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监督、检查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做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负责指导其所属分支机构建立报告制度和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和协调其所属分支机构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监测工作。
中国保监会支持保险公司和保监会派出机构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和监测反应处理系统,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报告和信息发布
第八条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是中国保监会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常设机构,负责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接收和处理工作。
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报告制度中,明确其办公室或者综合管理部门为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专门机构。
第九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主动实施报告制度。
第十条 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重大突发事件,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办公厅报告:
(一)发生洪水、台风、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或者重大火灾、生产、交通安全等严重事故,造成保险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或者人身伤亡赔付3000万元以上的;
(二)发生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可能引发大面积保险索赔的;
(三)保险公司现金流出现支付危机,或者偿付能力突然恶化可能导致破产的;
(四)保险公司计算机系统发生系统性故障,造成大量客户数据资料丢失;
(五)100名以上的投保人或者保险营销员集体上访、静坐或者采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虽然不足100人但影响恶劣的;
(六)100名以上投保人集体退保或者起诉保险公司的;
(七)保险公司在承保或者资金运用过程中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被新闻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的;
(八)外资保险公司境外母公司出现严重危机,严重影响其在中国境内业务开展的;
(九)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突然集体辞职、失踪、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
(十)其他严重危及保险业,或者与保险业相关的、对社会影响大、危害程度高的重大突发事件。
区域性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和标准,由保监会派出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一条 重大突发事件以外的一般重大事故的报告,按照中国保监会相关规定办理。
国务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有规定的,报告单位应当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间、性质和波及范围;
(二)对保险公司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影响;
(三)已经或者拟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四)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险公司应当在第一时间向中国保监会办公厅报告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并随时补充报告事态发展和核实情况。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的报告要求,及时向总公司报告,并同时报告所在地保监会派出机构。
第十五条 保监会派出机构收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报告后,应当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对重大突发事件作进一步了解,汇总事件情况后,立即报告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并随时补充报告重大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事态发展情况。
保监会派出机构应当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向当地省(市)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势态,要求部分或者全部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实施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 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报告制度的责任人。
第十八条 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实事求是地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第十九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国保监会、相关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对重大突发事件实行信息发布制度。
信息发布应当指定专门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其他相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
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二十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事态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向国务院报告。
第三章 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指挥机构应当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重大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将应急预案报所属总公司,同时报当地的保监会派出机构;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应当将应急预案报中国保监会。
中国保监会负责制定中国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对外发布。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是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保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组成和相关部门职责;
(二)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三)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
(四)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制度;
(五)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充实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信息网络,确保重大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强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急能力,查找应急处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启动、终止和应急处理
第二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收到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向有关单位了解、咨询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提出处理意见,报告中国保监会分管主席。
第三十条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认为必要时,应当向中国保监会主席建议启动中国保监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国保监会主席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第三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主席可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决定是否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
第三十二条 指挥中心是负责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协调。
第三十三条 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包括相关保险公司、保监会派出机构和保监会相关部门。
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指挥中心组成人员,按照指挥中心的命令开展工作。
指挥中心组成人员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出差、出国必须向指挥中心请假,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第三十四条 指挥中心总指挥由中国保监会主席担任。总指挥在必要时可以指定若干名副总指挥。特殊情况下,中国保监会主席可以指定一名副主席担任指挥中心总指挥。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是指挥中心的工作机构,负责处理指挥中心的具体事务。
第三十五条 指挥中心的职责是:
(一)收集、分析、发布重大突发事件有关信息;
(二)调查、核实、分析重大突发事件;
(三)领导、指挥、协调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四)提出防灾、减灾,促进保险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必要时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调动资金、物资和调配相关工作人员;
(六)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行动方案、启用保险保障基金、巨灾风险基金或者其他特别融资方案。
第三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决定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应当及时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包括:
(一)启动中国保监会应急预案;
(二)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
(三)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
(四)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五)其他相关应急处理工作事项。
第三十七条 指挥中心总指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性质,指定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或者人员组成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并根据需要调集有关单位人员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 指挥中心可以要求相关保监会派出机构、保险公司实施报告制度和启动应急预案。
第三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决定调整指挥中心职责,终止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解散指挥中心。
第四十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保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形势向中国保监会或者指挥中心提出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或者应中国保监会、指挥中心要求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十一条 保监会派出机构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成立所辖地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并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保监会派出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可以要求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启动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
第四十二条 保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发展形势,向中国保监会或者指挥中心提出并经批准后,终止应急预案、解散保监会派出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第四十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保险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发展形势,决定是否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应其上级公司、保监会派出机构、中国保监会或者指挥中心要求,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当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随时向中国保监会、指挥中心、保监会派出机构或者保监会派出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工作情况。
第四十五条 保险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可以视重大突发事件发展形势,报经中国保监会、指挥中心或者当地保监会派出机构同意后,终止应急预案,解散应急指挥机构。
第四十六条 实施报告制度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单位应当实行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畅通,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第四十七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单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及时、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统一领导,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为目标,以防止聚众打架斗殴、群体性上访、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力争把事件制止于始发状态,控制在尽可能小的局部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小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础群众自治组织作用。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上访活动中出现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的较大规模聚集活动;
(三)辖区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情况;
(四)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其他群众性行为;
(五)突发火灾危害社区安全事件;
(五)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
四、组织机构
(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为副组长,等若干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处理各类突发重大事件。
工作职责:
1、负责社区应急预案的拟制和修订;
2、组织风险分析、隐患排查,制订各项预防措施;
3、负责突发事件的检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4、组织先期处置,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和上级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5、及时妥善撤离、安置受灾居民;
6、组织开展社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7、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救援力量
社区现有应急救援力量有个,共人,具体为:社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社区应急支援小分队、社区医疗服务队、志愿者队伍等。
(三)应急保障设施设备
1.应急物资器材:抢险物资和抢险装备两类。
2.避难场所:
五、预防与预警机制
(一)信息监控
1.技术监控
依托社区监控预警系统、居民信箱、互联网等,通过加强值班值守,及时获取突发重大事件的有关信息。社区值班人员每天做好值班纪录及接听值班电话,并随时关注短信提示和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发布的突发重大事件预警信息。
2.人员监控
依靠义务巡逻队、居民防队、企业保安以及卫生监督员、治安信息员等组成的社区监控队伍获取事件预警信息。
(二)信息报送
1.信息报送要求
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个人应以最快的速度将事件的基本情况向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严重的可以直接报告镇(县)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视情况直接告知个人和单位。社区在接到情况报告后,根据情况迅速通报辖区有关单位,及时弄清事件的详细情况,并立即将信息报送到杜街办事处。
2.信息报送内容
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
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3.信息报送方式
采取电话、网络等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到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内用电话将事件(事故)的基本情况报告社区办事处,详细情况书面补报。
(三)预防预警行动
1.在社区办事处统一部署下,社区应急领导小组与辖区内其它各单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做好风险分析、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重大事件的监测、预测和预报、预警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及时上报社区办事处。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结合职责和业务工作,定期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相应的预测预警分析报告。
社区信息员、居民防队等在监控到情况后要当天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每月召开(监控)信息员例会,总结分析上月社区安全工作情况,提出本月工作意见。
3.依托镇(或县)通信设施资源,利用电视、广播等系统,按规定和权限及时、准确地发放防灾警报信号。对台风暴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地预警信息可用广播或人工进行播报、传递。
六、应急响应
(一)防台防洪应急行动方案
1.台风(洪水、或地质灾害等:下同)消息阶段
一是应急领导小组轮流昼夜值班,密切注视台风、暴雨动态,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相关信息。
二是通过广播、电话、小组长挨家挨户宣传告知等方式将台风、降雨信息及时告诉各企业和居民。
三是对社区内存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防御目标、对象组织安全检查,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台风警报阶段
一是值班人员要及时了解台风、暴雨发展情况,做好防台防汛信息的快速传递、发布。
二是对企业及危旧房、广告牌、建设工地的塔吊、脚手架、在建民房等对象组织安全检查。
三是准备好防台防汛的食品、药品和有关物质器材设备。做好受灾区域人员物质安全转移和抢险的各项准备。
四是检查撤离线路、安置地点、报警设施(设备)、抢险工具(物质)的落实情况,对抢险用的交通工具进一步落实。
3.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一是应急领导小组进岗,各成员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二是及时掌握台风、水情、雨情信息,迅速进行收录和上通下达。密切保持与各级防汛机构、各抢险队伍的联络。
三是加强对重点防台(洪)目标对象的再检查、再落实。
四是快速处理重大险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和抢险。
五是迅速将抢险物质和车辆调运到指定地点,做好撤离安置和转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
4.台风警报解除阶段
一是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恢复生产。
二是组织撤离人员返家,安定群众情绪,动员群众互助,安置重灾户,开展救灾工作。
三是做好灾情统计和报灾检查和灾后检查,总结经验教训。
(二)火灾事故应急行动方案
1.预警预防
一是对存在火灾隐患的住房进行排查,并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同时通过宣传栏或发放火场逃生手册等方式对居民进行自救知识教育,在发生火灾时正确地应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二是在清明节等特殊节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居民进行森林放火宣传,劝导居民采用其它方式祭祖,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2.应急行动
当发生火灾后应急领导小组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火灾事故的救援、灾情报告和灾民安置工作。
一是报警(预警)
火灾现场第一发现人应采取的措施:
1、视情拨打119电话报告火灾地点、起火原因、火情等;
2、将相关情况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3、进行救火行动、组织号召人员疏散。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
1、报告杜街办事处;
2、利用广播告知火灾事故;
3、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4、通知医疗服务队赶赴现场。
二是救援:
首先迅速发放相关消防救生设施、装备;组织维护现场秩序;视情况做好119、120等急救车辆的引导工作。
其次保持与各有关单位和各应急处置队伍的联系,掌握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火灾事故有关情况;安抚伤员,做好思想工作。
最后做好现场救援、财产转移、群众疏散工作。
(三)群体的事件应急行动方案
(包括: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聚集活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其他群众性行为。)
1.预警预防
一是预防措施。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行成完善的预警预防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的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
二是预警信息。
出现不稳定事端和群体的事件苗头的,发现人应及时向社区及辖区内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
三是预警行动。
收到预警信息后社区居委会应迅速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立即报告街道,并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2.应急处置
出现突发群体的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迅速赶往现场,了解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的立即请示上级领导部门),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异地聚集地,社区应立即劝阻本辖区内的居民不要参与,同时指派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进行疏导、化解和接返工作。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指挥协调人员负责归纳、综合情况,及时上呈下达。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和辅助指挥工作;协助领导统一组织,调动各应急小分队。
二是现场指挥人员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处置情况,提出工作建议;落实小组下达的指令和任务。
三是情报信息人员负责收集、掌握群体的事件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信息,做好预防、预测工作,为小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必要时联系交管部门及时疏导交通,防止交通阻塞。
五是事态严重时需紧急组织现场警戒人员或联系相关部门在现场设定警戒区域,对闹事群众、围观群众和后续闹事参与人员进行阻挡隔离,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3.善后工作
由社区应急小组负责,其它居民配合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慰问工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行动方案
1.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做好人员分工,由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2.由副组长带领成员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初步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3.联系社区卫生室和其它医疗机构,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治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及时向居民提供正确的信息,防止出现混乱局面,以保障各项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上级领导部门报告情况的发展,听取上级的指示。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在事故灾难处置接近尾声时,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居民、组长等人员深入现场和居民家中,了解听取一线群众情况反映,收集汇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相关治安等信息并上报街道,进行调解和安抚,协助进行善后赔偿,适时发动社会捐助,及时通报灾后信息,减轻和消除事件的后果影响,确保生产生活秩序的及时恢复。
(二)调查评估
每次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后,社区应急协调小组要组织事件参与单位负责人座谈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对事故(事件)的预防、预警、协调、指挥和应急救援等处置工作和本预案中对应的应急行动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预案的修订意见和要求。
(三)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后,社区应急领导小组应通过社区宣传窗、组长等载体,将灾情信息或事故情况及时、准确地通报社区居民及辖区学校、商店等有关单位。如涉及内部掌握信息的发布,须通过街道的审核把关。
(四)责任和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社区应急领导小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报上级机关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玩忽职守、不服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行为的,报上级机关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
八、宣传、培训与演练
(一)宣传及公共信息交流
社区应急领导小组要做好居民的应急宣教和告知工作。通过社区公告栏、组长等载体,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抢险、避险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安全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提高公众的抢险、避险、自救能力。灾情、灾况等公众信息,经街道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二)培训与演练
社区应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社区应急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制定社区应急培训演练计划。每年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和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对社区工作人员等应急力量进行授课培训。根据气象情况和灾害发生特点,由社区牵头,定时(灾前)组织责任单位进行各行动方案的模拟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进行社区综合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演练。
九、工作要求
(一)各小组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严格情况报告制度,密切注视掌握各种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苗头和动向。
(二)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预案,严明纪律、服从指挥,绝不允许擅离职守或各行其是,对违反本预案规定,给工作造成损失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重大事件报告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06-13
中国近代重大会议和事件01-10
传染病防控重大事件应急预案07-20
重大危险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1-01
重大科研开题报告11-29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11-18
重大投资决策管理办法05-23
重大项目管理办法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