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外阅读的本义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积淀、潜移默化、愉悦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大家而言, 读书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呢?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教师又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引领, 使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良好习惯, 为孩子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1 故事,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礼物

相比其他年级, 一年级的情况很特殊, 因为刚入学那一个月的时间是学习拼音。孩子缺乏阅读所需要的识字量, 即使是看着拼音拼读的能力也不强。于是笔者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就是架起学生通往阅读的桥梁。一开始是以学生的倾听为主, 交流为辅。学生听故事的过程, 就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在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拼读工具后, 可以在半扶半放中阅读故事, 并重视学生倾听效果的反馈。笔者采用根据故事情节设计问题组织小朋友交流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理解故事中表达的意思, 培养阅读能力。如给小朋友讲故事———《老鼠送礼》时, 故事中写到“老鼠见猫动了心”, 笔者就及时提问:你从哪个动作看出猫动了心?学生能结合猫“舔了舔嘴巴”这一动作, 走进猫的内心, 从而读懂故事意思。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使学生兴味盎然, 老师再适时地通过评价进行激励和引导, 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

2 经典,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载体

我校编了《经典诵读》这本校本教材, 笔者就以此为依托, 通过经典诵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经典似一股清泉, 似一阵清风深深融入孩子心田。例如:《三字经》行文简短, 音韵和谐, 读来琅琅上口, 很适合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阅读。在实践过程中, 笔者自创了“快乐学习方法”。即让学生随时随处诵诗句, 轻轻松松读经典。笔者在教室里推广了“击掌游戏”, 把“你拍一, 我拍一”的游戏自编成《三字经》里的句子。还有采用“温故知新”法:即利用早晨、中午的“经典诵读”时间, 先把学过的内容有计划的集体诵读一遍, 再学新的内容。

3 点拨, 发展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学生是读书的主体。真正实现诗意的、率性的阅读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在学生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后, 一年级下学期就要逐渐放手, 让学生自由飞翔在课外书籍的蓝天里。这时候, 特别需要老师巧妙的“点拨”。这个“点拨”可以是针对题目的, 也可以是关于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的, 比如《济公活佛抢新娘》, 笔者就问学生:凭你的经验, 你见到过和尚娶媳妇吗?学生说没有。老师欲擒故纵:稀奇稀奇真稀奇, 今天故事里的和尚竟然抢新娘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经过这一点拨, 学生就会带着好奇读起来, 再来个结果追问, 学生必然七嘴八舌。这是一次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

4 推荐, 让孩子接触好书的最佳途径

鲁迅先生的话一点也不陌生,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低年级如果死盯一本语文书, 那么孩子的所得也就非常有限了。事实上, 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好书的自我判断能力是很差的, 如果没有指导, 那么《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蜡笔小新》《机器猫》……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就会占据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固然, 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 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 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 推荐好书, 则显得至关重要了。

首先, 对孩子们来说, 他们需要一本共同的好书。那笔者就为他们在浩瀚的语文杂志中, 挑选了带有拼音的《七彩语文》和《新语文阅读》。有了这两份共同的杂志, 老师讲故事的时候, 利于辅助学生阅读。

其次, 从现有的教材入手, 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 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 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 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又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一年级下学期为例, 结合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 可以恰时推荐《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之类的书。再有像《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 这类故事性强, 能和语文的教材沾上边的, 笔者都会积极推荐。而在面对农村孩子书籍来源不足的现状, 笔者通过图书漂流的方法, 做到好书共享。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好书, 阅读好书, 从好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5 比赛, 展示孩子阅读成果的最佳平台

学生的阅读效果要持续, 教师必须做有心人, 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发展曲线, 根据阅读线条, 及时进行有效总结与反馈, 使学生做到读有方向, 读有所得, 读有所取。当然, 展示孩子阅读成果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以笔者的经验而谈, 一年级孩子最适合的办法是:不定期在班里举办讲故事比赛。低年级的孩子富有幻想, 模仿能力也强, 比赛能促使孩子主动阅读, 充分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情, 感悟故事中各类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观念。前段时间, 我们又一次开展了“童话故事会”, 主要交流孩子两个星期内阅读到的最感兴趣的故事。一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猫和老鼠》的故事, 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 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还有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 自制了道具。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 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比赛, 成了孩子展示阅读成果的最佳平台, 形成了生生互动的局面, 营造了班级浓郁的读书氛围。

总之, 为孩子营造一个丰厚的阅读基地, 需要老师倾心倾情付出时间与智慧。记得特级教师、著名的阅读推广人薛瑞苹就曾指出:入学一年级的孩子,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都是良机。而笔者在实践中的这些积累和摸索, 就是要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 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做好学生生命的功课, 那就从低年级孩子阅读训练开始吧, 有了好的开端, 一定会带来喜人的果实。

上一篇:高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下一篇:基于混合销售、兼营下的税务处理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