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分录总结

2022-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金融企业会计分录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金融企业会计分录总结

金融资产会计分录总结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手续费)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得到公允价值上升后卖出得到的差额)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损益

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价格加交易费用)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公式:期末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实际利息的收入)-应计利息(票面利

息)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贷:银行存款等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公允价值下降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资产负债表日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五)减值损失转回

1.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务工具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2.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六)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七)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等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也可能在借方)

贷:投资收益

第2篇:金融企业会计会计分录大全

第三章 存款业务的核算

一、单位活期存款业务的核算

(一)存入现金的核算借: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

(二)支取现金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贷:库存现金

(三)支付利息的核算 借:利息支出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

二、单位定期存款业务的核算

(一)单位存入定期存款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贷:吸收存款—定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付出:重要空白凭证—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借:利息支出贷:应付利息

借或贷:吸收存款—定期存款(某单位户)—利息调整

(三)支取款项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定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利息支出/应付利息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某单位户)—本金收入:重要空白凭证—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

三、单位通知存款的核算

(一)存入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某单位户) —本金

贷:吸收存款—通知存款(某单位户)(*天)—本金

(二)支取

借:吸收存款——通知存款(某单位户)(*天)—本金

利息支出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 (某单位户) —本金

一、活期储蓄存款业务核算

(一)存入现金(含续存)借: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户名)—本金

(二)支取现金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户名)—本金贷:库存现金

(三)销户

借: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户名)—本金利息支出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代扣利息所得税

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核算

(一)开户 借: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户)—本金 付出:重要空白凭证——定期储蓄存款证实书

(二)提前支取

借:吸收存款—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户)—本金利息支出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代扣利息所得税

(三)销户

借:吸收存款—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户)—本金利息支出/应付利息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代扣利息所得税收入:重要空白凭证—定期储蓄存款证实书

第四章 贷款业务的核算

一、信用贷款的核算

(一)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贷款—短期贷款(单位贷款户)—本金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本金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借或贷:贷款—利息调整

(三)到期贷款收回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本金贷:贷款—短期贷款(单位贷款户)—本金利息收入/应收利息

(四)贷款逾期

借: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贷:贷款—短期贷款(单位贷款户)—本金 借:应收利息贷:利息收入

(五)应计贷款转非应计贷款

借:非应计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贷: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借:利息收入贷:应收利息收入:未收贷款利息

二、抵押贷款的核算

(一)贷款发放

借:贷款—抵押贷款(单位贷款户)—本金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本金收入:代保管有价值品 —**单位户

(二)贷款归还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本金贷:贷款—抵押贷款(单位贷款户)—本金利息收入应收利息

付出:代保管有价值品 —**单位户

(三)贷款到期不能收回的处理 借:抵债资产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抵押贷款(单位户)—本金应收利息利息收入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

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户名)—本金

贷: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户名)—本金收入:代保管有价值品—个人户

(二)正常贷款扣收本息

借: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户名)—本金

贷: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汽

车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户名)—本金

利息收入

(三)贷款到期全部归还

借: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户名)—本金

贷: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汽

车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户名)—本金

利息收入

二、票据贴现业务的核算

(一)贴现银行办理贴现的处理

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月贴现率/30 实付贴现金额=贴现金额 - 贴现利息 借:贴现资产——面值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贴现申请人户 )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二)贴现汇票到期银行收回贴现票款的处理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承兑人户)贴现资产—利息调整贷:贴现资产—面值利息收入

(一)、资产负债表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报批后转销各项贷款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付出:应收未收利息

第五章 支付结算工具的核算

一、转账支票的核算

(一)持票人开户行受理支票借:清算资金往来贷:其他应付款借:其他应付款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持票人户)—本金

(二)出票人开户行受理支票借:其他应收款

贷:清算资金往来借:清算资金往来贷:其他应收款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出票人户)—本金贷:营业外收入——结算罚款收入户

二、银行汇票的核算

(一)签发

(1)转账交付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申请人户)—本金贷:汇出汇款(2)现金交付借:库存现金贷:汇出汇款

付出:空白重要凭证——银行汇票

(二)结清(汇票有多余款)借:汇出汇款

贷:清算资金往来

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申请人户)—本金

三、商业汇票的核算

一、商业承兑汇票的核算

(一)付款人开户行收到凭证和汇票(同意付款)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付款人户)—本金贷:清算资金往来

(二)持票人开户行收到票款或退回凭证借:清算资金往来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收款人户)—本金

二、银行承兑汇票的核算

(一)承兑银行办理汇票承兑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承兑申请人户)—本金贷: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出票人户)—本金贷: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收入: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贷:清算资金往来 付出:开出银行承兑汇票(2)出票人账户资金不足 借:逾期贷款——出票人户吸收存款——出票人户

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贷:清算资金往来 付出: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四、银行本票的核算

(一)签发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申请人户)—本金或库存现金贷:开出本票

付出:重要空白凭证—银行本票

(二)兑付

借:清算资金往来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持票人户)—本金

(三)结清 借:开出本票

贷:清算资金往来

一、凭信用卡存取现金的核算(发卡行)

借:吸收存款—信用卡存款(申请人户)—本金贷:清算资金往来

二、异地支取现金(经办行) 借:清算资金往来贷:库存现金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一、托收承付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付款人户)—本金贷:清算资金往来

一、同城票据交换的核算(清算差额的处理):

(一)应付差额行转账的会计处理借:清算资金往来—同城票据清算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辖内往来 汇入行 借:辖内往来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收款人户)—本金

(二)汇出行所在地为单设机构,汇入行所在地为双设机构——先直后横

汇出行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付款人户)—本金

(二)应收差额行转账的会计处理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清算资金往来—同城票据清算

一、缴存财政性存款的核算

(一)调增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财政性存款户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准备金户

(二)调减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准备金户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财政性存款户

二、再贴现

(一)买断式再贴现

(1)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贴现负债——利息调整贷:贴现负债——面值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利息支出

贷:贴现负债——利息调整

(3)再贴现到期时人行直接从付款人处收回资金借:贴现负债——面值利息支出

贷:贴现资产——面值贴现负债——利息调整

(4)到期付款人拒付人行从贴现商业银行收回资金借:贴现负债——面值利息支出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贴现负债——利息调整

(二)回购式再贴现

再贴现到期时商业银行向人行回购票据 借:贴现负债——面值利息支出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贴现负债——利息调整

贷:辖内往来 转汇行借:辖内往来贷:同业存放 汇入行借:存放同业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收款人户)—本金

(三)汇出行、汇入行所在地均为单设机构——先直后横再直

汇出行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付款人户)—本金贷:辖内往来 第三地联行

借:辖内往来

贷:同业存放 第三地汇入行联行借:存放同业贷:辖内往来 汇入行借:辖内往来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收款人户)—本金

二、同业拆借

(一)拆借时 (1)拆出机构借:拆出资金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拆入机构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贷:拆入资金

(二)归还时 (1)拆出机构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贷:拆出资金

利息收入—同业往来收入户 (2)拆入机构借:拆入资金

利息支出—同业往来收入户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一)结汇业务

借:XX科目外币

贷:货币兑换外币 借:货币兑换本币

贷:XX科目本币

(二)售汇业务

借:XX科目本币

贷:货币兑换本币 借:货币兑换外币

贷:XX科目外币

(三)套汇

1、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 卖出币种的金额

=买入币种金额×买入币种汇买价÷卖出币种汇卖价 借:有关科目A外币

贷:货币兑换A外币 借:货币兑换本币

贷:货币兑换本币 借:货币兑换B外币

贷:有关科目B外币

2、同种外币的现钞与现汇相互转换 汇买钞卖的计算公式:

卖出币种现钞金额=买入币种现汇金额×汇买价÷钞卖价 钞买汇卖的计算公式:

卖出币种现汇金额=买入币种现钞金额×钞买价÷汇卖价

第3篇:建筑企业会计分录

一、应收、预收、结算、结转等业务处理

1、预收发包方工程款或备料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帐款(预收工程款)

借:库存材料

贷:预收帐款(预收工程款)或应付帐款(备料款)

2、与发包单位结算应收的工程款时,确认收入

借:应收帐款或银行存款、现金

贷:工程结算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

3、收到工程结算价款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预收帐款(预收工程款)

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4、工程结算时,以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抵扣应收工程款

借:预收帐款

贷:应收帐款(应收工程款)

5、以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支出

借:工程施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施工 )自营工程,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成本项目,如:工资、福利、折旧、材料等等)

借:工程结算成本(转包、分包工程时)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6、企业销售商品、材料、供应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帐款

借:应收帐款或银行存款、现金

贷:其他业务收入

7、发生的应付分包单位工程款、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或已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或分包单位的发票帐单

借:工程结算成本(转包、分包)、工程施工(自营)

贷:应付帐款或银行存款、现金

8、应付分包单位工程价款(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

借:工程施工

贷:应付帐款

9、应付分包单位工程价款(不作为本单位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

借:工程结算成本

贷:应付帐款

10、结转工程成本

(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工程)

贷:工程施工

11、确认工程结算收入:每月末经营部报来当月产值确认单——总账会计根据各项目产值确认当月各项目部的工程结算收入。即:

借:应收账款——建设单位

贷:工程结算收入——各项目部

12、领用物资

a、本单位、管理部门、专项工程领用的材料

借:工程施工辅助生产管理费用等

贷:库存商品

b、拨付给分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

借:预付帐款等

贷:库存材料、工程施工或工程结算成本

二、成本和费用——生产费用

1、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月应付工资按职工的工作部门和服务对象进行分配

借:辅助生产

贷:应付工资

2、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费用

借:工程施工

贷:库存商品等

3、按规定提取福利费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工程施工、辅助生产

贷:应付福利费

贷:累计折旧

5、应付分包单位工程价款(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工程)

借:工程施工

贷:应付帐款

6 、发生的各种其他直接费用

借:工程施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7 、发生的各种施工间接费用

借:辅助生产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8、 归集施工成本

借:工程施工

贷:辅助生产

9 、结转施工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工程施工(自营)

转包、分包工程的成本直接用“工程结算成本”科目处理。或者在“工程施工”下设“工程施工(自营)”和工程施工(分包)二个二级科目,工程完工时或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中去。

三、计提营业税和预缴企业所得税

1、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计提流转税金:根据每月末经营部报来的产值确认单,按照各项应缴税费的比率,分项目计算出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即: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各项目部)

贷: 应交税金-营业税:(工程结算收入*3%)

应交税金-城建税(营业税*7%)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营业税*7%)

其他应交款-地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3%)

其他应交款-水利基金(工程结算收入*0.06%)

其他应交款-印花税(工程结算收入*0.03%)

四、利润

月终,将“工程结算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月终,将“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1、工程收入结转

月终,将“工程结算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工程结算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工程成本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成本(转包、分包工程)

贷: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工程)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各项目部)

贷:管理费用

贷:财务费用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营业外支出

五、利润分配

终了,结转全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赢利时)

贷:利润分配

结转所得税

借:利润分配

贷:所得税

六、外包工程成本处理★★★

1、严格要求承包方在领工程款时提供在税务机关购买的正规收款收据,否则不能进入工程结算成本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如果进了成本,要在所得税申报时作纳税调整。

2、如果承包方不能提供正规的收款收据,补救措施是:把该项工程应当作自营工程处理,即:收集与工程有关的各项支出的合法票据,记“主营业务成本”。

3、转包、分包工程必须要在施工前与承包方签定工程分包或转包合同。

4、在支付承包人工程款时,应代扣代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否则由贵公司承担补税责任。

第4篇:粮食加工企业会计分录

在新增值税条例下粮食加工企业进项税金的取得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第一,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进项税金以及对加工过程中耗用的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支付的进项税金;第二,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金。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金允许在销项税金中抵扣,是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转型的主要变化之一。那么,增值税转型后的粮食加工企业如何对进项税金进行准确核算,笔者仅从这个角度对相关进项税业务的处理作如下分析。

例:

某粮食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粮食加工业务,主产品成品粮为增值税应税产品,副产品用于饲料(符合国家增值税备案类免税条件)免征增值税。

一、2009年1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购进粮食10000吨,其中,购自粮食企业8000吨,采购成本1280万元,取得进项税金166.4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自小规模纳税人2000吨,采购成本340万元,取得普通销售发票。本月发生粮食加工过程中耗用的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机物料等材料成本290万元,取得进项税金49.30万元。

2、本月加工粮食25000吨,其中,自营加工粮食10000吨,接受其他企业委托加工粮食15000吨。产出成品粮食7750吨,副产品2240吨,总出品率99.9%(不包括接受委托加工的粮食)。

3、本月购进生产加工用设备620万元,取得进项税105.4万元。

4、本月产品全部销售完毕,实现销售收入2300万元,其中:成品粮食销售1770万元,副产品销售290万元,收取加工费240万元。

二、2009年1月份由于管理不善使库存商品粮食霉烂变质80吨,商品成本13.92万元,其中,直接人工费占商品成本0.52%,制造费用折旧(不含设备)占商品成本1.14%。

三、2009年7月,该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增加了饲料(符合国家增值税备案类免税条件)加工项目,并将2009年1月份购进的已抵扣进项税的价值260万元的设备改用于饲料加工,该设备已计提折旧14.41万元。

会计分录:

一、2009年1月份

1、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三款规定: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①购自粮食企业8000吨

原材料——粮食(8000吨)128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66.4万元

银行存款

1446.4万元

②购自小规模纳税人2000吨

原材料——粮食(2000吨)295.8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4.2万元

库存现金

340万元

③耗用的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机物料等材料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29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9.3万元

银行存款

339.3万元

2、本月加工粮食25000吨,其中:自营加工粮食10000吨,接受其他企业委托加工粮食15000吨。受托加工量占整体加工量的比例为: 15000吨÷25000吨×100%=60%

粮食加工过程中耗用的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机物料等材料成本290万元,取得进项税金49.30万元。应该由受托加工粮食负担的并在加工费销项税金中抵扣的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机物料等材料的进项税金为:

49.30万元×60%=29.58万元

3、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进项税金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又作了特别规定:条例第十条第

(一)项所称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以下简称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所以,本月购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成品粮食)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副产品)取得的进项税金可全额抵扣。

固定资产

62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5.4万元

银行存款

725.4万元

4、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①本月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166.4万元+44.2万元+(49.30万元-29.58万元)]×290万元÷(1770+290)万元=32.42万元

原材料——粮食

32.42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2.42万元

②自购原料加工销售收入

银行存款

2290.1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成品粮食

177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0.1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副产品

290万元

③受托加工收入

银行存款

280.8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加工费

24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万元

二、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

(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计算出剔除不能取得进项税金的工资、固定资产(不动产)折旧后的物耗率=[商品成本13.92万元-直接人工费(13.92万元×0.52%)-折旧(13.92万元×1.14%)] ÷ 商品成本13.92万元×100%=98.35%

平均增值税扣除率=[(1280万元×13%)+295.8万元÷(1-13%)×13%+(290万元×17%)]÷(1280万元+295.8万元+290万元)×100%=13.93%

商品损失应转出进项额=13.92万元×98.35%×13.93%=1.91万元

①发生库存商品损失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5.83万元

库存商品——产成品(粮食)

13.92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91万元

②期末结账处理

营业外支出——财产损失

15.83万元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5.83万元

三、2009年7月份,根据财税[2008]170号《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

(一)至

(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2009年1月份购进的已抵扣进项税的设备净值245.59(260万元-14.41万元)万元。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245.59万元×17%=41.75万元

固定资产

41.75万元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1.75万元

粮食加工企业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时的两种类型的进项税金取得,虽然同样用于条例第十条所列举项目的,但进项税业务处理不一样:

第5篇:工业企业会计分录流程

1、采购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帐款、票据)

2、生产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3、分配工资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计提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5发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6 平时车间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库存现金

7、月末结转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8、结转完工产品

借:生产成本

贷:库存商品

9、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 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11、计交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费附加

12、结转厂部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13、发生借款利息

① 支出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② 收入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财务费用

14、结转各项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15、 结转各项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

16、 计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 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18、 结转净利润

①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②亏损

借:利润分配

贷:本年利润

第6篇:外贸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通过案例帮助你记忆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利华服装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服装除了内销外,部份出口。2005年1月有关业务如下(该企业1月份无上期留抵税额,服装退税率为13%):

(1) 购进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0元,税款170000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该发票已认证通过。 (2) 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500000元。款项已收到。

(3) 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50000美元(外汇牌价为1:8.3),款项尚未收到。

[会计核算]

(1)购进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 (2)内销货物

借:银行存款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 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 (3)出口货物

借:应收外汇账款 50000*8.3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 415000 (4)计算出口产品:不得抵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415000*(17%—13%)=166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600 (5)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85000—(170000—16600)= —68400 (6)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即: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15000*13%—0=53950 (7)计算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未留抵税额,且其金额68400 > 当期免抵退税额53950,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53950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0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5395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3950 (8) 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53950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53950

(9)结转下期留抵税额为:68400—53950=14450

若:本月进项税额为110000元,其它条件均相同。 (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85000—(110000—16600)= —8400 (2)计算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为—8400元,,即为当期期未留抵税额为8400元,且其金额8400元<当期免抵退税额53950元。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未留抵税额=8400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53950—8400=45550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8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4555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3950 若:本月进项税额为50000元,其它条件相同。 (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85000—(50000—16600)= 51600 (2)计算应退税额

企业应纳税额为正数51600元,故应退税额=0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53950—0=53950

免、抵、退”税的申报流程

1、免抵退税预申报

时间:本月免抵退税正式申报之前

资料:本月免抵退税明细申报电子数据。

后续处理:到税务机关进行预审后,将预审反馈信息读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并根据反馈疑点调整申报数据。

2、增值税纳税申报

时间:法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

资料:

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⑵ 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经退税部门签字盖章)

⑶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后续处理:

将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数据录入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然后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

3、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时间:次月1日至15日,逢节假日顺延。 资料:

⑴ 免抵退税申报电子数据

⑵ 外汇核销单(退税专用联)或远期收汇证明单

⑶ 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

⑷ 代理出口证明

⑸ 出口发票

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明细表》

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

⑻《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经征税部门签字盖章)

有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业务的,还须报送以下资料:

⑼ 新办的来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原件

⑽ 新办的或要核销的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原件

⑾《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申报明细表》

⑿《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

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

⒁《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

⒂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须按照退税部门的规定要求装订成册。

后续处理: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生成正式反馈信息。企业将正式反馈信息读入至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并更新原申报数据。

“免、抵、退”税的计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的年终清算

什么是年终清算?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年终清算,是税务机关在一个公历年度终了后按照出口退(免)税政策和出口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出口企业在上一年度已申报办理的退(免)税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重新审核、计算、清理和检查。这项工作,既是出口退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对全年出口退税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年终清算,不但是监督和检查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而且也是对税务机关日常工作质量、效率高低、办法措施是否得当的一次重要检验。因此年终清算,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正确贯彻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使多退的税款及时追回,少退的税款及时补足,还可以促使税企双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更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管理的水平。

清算时间:

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

清算范围:

出口企业在上一个年度内当年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款,以及以前年度应退未退结转至上年办理的退(免)税款。

“出口企业”指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所有企业。

特殊情况:

出口企业发生下列情况时,退税机关须在年度内进行及时清算。

1.出口企业经营发生变化,如出口企业因某种原因停业、歇业、破产、迁移、转业、合并、分设等; 2.出口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被国家有关部门停止或暂停一定时期出口退税权、出口经营权的。

清算核查重点:

1、出口企业(包括外贸、工贸企业和自营、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下同)有无从事”四自三不见”业务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如存在涉嫌骗税问题,要一查到底,不受清算时间的限制。有重大涉嫌骗税问题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所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专用税票、出口收汇核销单是否规范、真实有效,有无伪造、涂改、非法购买、虚开代开和其他弄虚作假的问题;在具体办理退(免)税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单证相符、单证和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专用税票等电子信息相符;

3、出口货物退税率适用是否准确,是否严格按照总局下发的退税率文库审核审批办理退税。对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是否严格按照出口货物的报关离境日期执行。对多退的税款,要依法扣回,少退的税款予以补退;

4、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是否准确;其计税离岸价格是否正确;

5、生产企业是否存在已出口但不申报””免、抵、退””税的情况;

6、对生产企业超过规定期限仍未取得有关单证的出口是否按规定补税;

7、对借权、挂靠企业已办理的退税,是否按规定全部追缴入库;

8、对出口卷烟有无超免税计划办理免税的问题;

9、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其申报办理退税所附送的凭证是否齐全、完整;其贷款性质是否属于限定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0、实行A、B类退税管理的出口企业是否将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收齐;清算时对未收齐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的已退税款,是否已予以扣回;

1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适用是否准确;

12、外贸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对这部分销售材料的应交税款是否在出口企业当期办理的出口退税款中予以抵扣,是否存在漏扣、少扣等问题;

13、有无非指定外贸出口企业出口贵重货物而办理退税的问题;

14、有无出口不允许退税货物或免税货物办理退税的问题;

15、出口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后,发生退关、国外退货时,企业是否向退税机关办理了申报手续并补交或抵扣税款;

16、出口企业是否按期结汇,远期结汇(180天以上)的出口货物,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是否附送了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的远期结汇证明;

17、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其他需要重点清算的内容。

出口退税涉税帐务处理

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差-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上一篇:经济学原理课程下一篇:优秀员工物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