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企业会计岗位(精选6篇)
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内容,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基础控制、财务收支控制、纪律控制和实物控制。它们是实现控制目标的最终途径。
(1) 基础控制。
即通过基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程序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 及时发现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是确保会计控制目标实现的首要条件, 是其他会计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凭证控制。凭证控制就是利用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 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良好的凭证控制制度是其他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前提。要做好凭证控制,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 一切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准确的;②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和内容;③规定合理、有效的凭证传递程序;④在入账之前对所有的凭证都应严格审核, 无效凭证一律不得入账;⑤做好会计凭证的保管工作。
第二, 账簿控制。账簿是全面、连续、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因此账簿控制对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账簿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账簿体系要适应企业的规模和特点, 切合企业管理的需要;②账簿的内容和格式应详简得当, 既要保证记录系统的完整、准确性, 又要注重会计工作的效率;③登账应以合法凭证为依据, 遵循规定的会计处理程序, 将会计凭证的经济业务分类记入账簿, 做到全面、连续、系统、及时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④所有的账簿都必须内容完整, 手续齐备, 按规定使用, 并要妥善保管。
第三, 报表控制。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 会计报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因此, 报表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一般来说, 报表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应符合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②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账簿记录为依据, 并做到数字准确, 内容完整;③定时、按时编制规定的报表;④报送及时, 为有关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 核对控制。它是利用记录与记录之间的钩稽关系以及记录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 包括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的核对。完善的核对制度对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财务收支控制。
是对经济活动违法违纪问题控制的关键。第一, 财务收支审批手续要齐全, 符合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第二, 要符合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及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3) 纪律控制。
纪律控制就是为保证基础控制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进行的控制, 它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
第一, 内部牵制。
内部牵制是一种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自检系统, 通过职责分工和业务程序的适当安排, 使各项业务内容能自动被其他作业人员核对查证, 从而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纵向看, 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上、下级有关人员之手, 从而使下级受上级监督, 上级受下级制约;从横向看, 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至少要经过彼此不相隶属的两个部门的处理, 从而使每个部门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个部门的牵制。
第二, 内部稽核。
内部稽核是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事前或事后,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有关会计记录, 进行相互核对, 确保会计记录正确无误的一种内控制度。
除了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外, 纪律控制的内容还包括来自企业领导、其他横向职能部门、监督部门及广大职工的内部监督。
(4) 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一般包括:建立严格的入库、出库手续。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财产物资要实行永续盘存制, 随时在账上反映出结存数额。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 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等。
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实物控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对任何一方面的疏忽都会影响其他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总的说来, 基础控制侧重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物控制侧重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而纪律控制则是前两者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
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1)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 要求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采集、记录、汇总的过程能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求对资产的接触、处理均按授权要求进行, 它能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 从而有效地纠正各种浪费现象, 减少损失,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 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实现管理层的经营目标。
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风险意识薄弱, 不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 甚至于遭受巨大损失。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 是防范经营风险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 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 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能使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 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 由于严密的监督和考核, 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 再配合合理的奖励制度, 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 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3 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1) 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及授权批准的控制要求加以控制。即要求合理设置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分离、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等。即一个人不能同时兼任可以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规定出完成经济业务的恰当授权, 使个人或各部门权责分明,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 从而既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 又能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实践证明, 权力应受到制约, 失去制约的权力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
(2) 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
企业应当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制度,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 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3)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系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 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 且执行效果良好, 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 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 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修正或改进,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违规必罚, 以罚促纠。
(4) 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人”是内部会计控制行为的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的产生, 均与之有关。企业对会计人员应当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同时, 还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以提高工作能力, 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差错。
(5)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会计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并反过来强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 促进科学管理的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及时发现执行中有何成绩, 出了什么问题。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 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 才能最终达到内控的目的。
(6)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 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目前, 很多企业会计核算都基本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 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既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逐步建立了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7) 控制与创新相结合。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 为企业经营导航。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 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 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生产运作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因此, 保持企业发展不仅要实施内部控制, 更要促进企业创新。有活力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 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 在支持中对创新实施全面控制。防止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只有把控制和创新两种手段都运用好, 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致最后管理失控。本文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从七个方面阐述如何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说明内部会计控制对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煤炭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88-02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管理会计必须适应大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拓新。新时期煤炭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已经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
一、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突出表现
(一)CPA获得更多关注
管理会计日益不被重视的情况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当我们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比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在美国,当提到会计这个学科时,人们联想到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而不是管理会计;提到会计专业考试时,往往指的是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而不是执证管理会计师(CMA)。同样,在中国,许多企业盼望上市,需要熟知CPA业务的会计人员。政府正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推出了一整套会计准则,使企业财务会计在2007年时做到与国际全面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与财务会计方面的新规定更为关注。
(二)学校课程设置偏重于财务会计
以美国为例,美国会计博士近年来匮乏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过去相比,近来每年获得会计博士的人数大约只有10年前的一半。这种短缺现象必然引起这个学科能够开的课程和研究都有所减少。财务会计涉及会计领域以外的课程较少,而管理会计却涉及许多与会计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由于缺乏多学科的专业教师,大学的会计系在课程的设置上,侧重于财务会计。
(三)管理会计在学术研究中处境维艰
大部分学术界人士仍然只推崇实证研究,不重视案例研究,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由IMA资助所作的一项案例研究就在2006年的AAA年会上获得“卓越会计文献”奖。可见,案例研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当然从事案例研究是很难的,“成本”很高,学术界人士视为畏途进而贬低它的价值。
总之,传统的管理会计日益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种种局限性,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管理会计观念落后,缺乏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2)传统管理会计以企业内部为视点、企业短期利益为目标,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无法提供企业战略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3)传统管理会计忽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影响,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和长远发展;(4)传统管理会计中数学模型过多,对许多难以数量化或非数量化的问题研究不够,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划与控制收效甚微;(5)传统管理会计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因素,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最终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应用的现状
目前,煤炭企业应用最多的是责任会计,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内部结算和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各种形式,而管理会计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
在我国,煤炭企业实施管理处于初始阶段,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一直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二)管理会计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
企业环境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
(三)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这种方法或手段的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的决策目标收集、整理有关的信息、数据和资料,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决策方案的评价指标,并做出正确的财务评价。在现代企业中,这一职能对企业的决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20年来,我国的煤炭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之中,承担着为国家提供基础能源的繁重任务;同时,由于煤炭卖方市场待续近15年之久,许多煤炭企业被短期利益所迷惑,忽视了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和吸收应用现代管理技术等问题。其中,无视外部信息导致忽视产品结构调整,失去了稳定的市场与客户;维持传统经验型管理,无视内部管理改革,导致管理混乱等等,与管理者只将会计部门当作“附庸”看待有极大关系。
(四)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
新型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通晓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而管理会计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紧缺。
三、煤炭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理论研究方面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加快步伐,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更不能指望仅仅通过知识普及就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而应从基本理念上为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使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实际应用方面
1要正视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外部环境多么频繁和复杂,管理会计的方法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随时作好管理会计理论应用的变革,围绕外部领域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苦练内功,从“目标成本”这个起点和核心抓起,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的追踪分析,从源頭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真正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
2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
在以经验和习惯管理为主导的煤炭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始终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几乎不具有什么管理职能。因此,解决管理会计的地位问题是煤炭企业实现现代管理的基本前提。
3要大力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边缘学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得到了数十年实践的检验。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在煤炭行业,管理会计学尚未生根发芽。要摸索和建立一套适合煤炭行业特点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必须在加强其应用的前提下,完善和发展煤炭规划控制会计理论和实践,逐步充实以“人”和“行为科学”为核心的责任会计内容;引人适合煤炭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构建煤炭管理会计信息体系;对煤炭企业中广大会计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及对管理会计所作的有益探索进行系统总结,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论证、分析,形成有煤炭行业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并用以指导管理会计实务的开展。
4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20世纪80年代以前,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学的内容太简单,所以必须进行后续教育。在这方面,绝对不能走形式,只给会计人员发几本资料,只要交足学费和书费,却不组织任何教学和讨论,应付了事。而应该从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人手,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英美等国,取得特许管理会计师,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我国也可成立会计师会,实行管理会计资格考试,创办管理会计专业杂志,将各种研究管理会计的最新成果提供给全国的会计人员,使他们能及时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动态。
5要努力探索会计模式由“单轨制”向“双轨制”转变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实行单一的财务会计核算,难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决策所需的信息。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企业经营决策必须顺应内部管理与市场环境对接的需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从“单轨制”向“双轨制”转变之路,使财务会会计与管理会计既分工合理、各尽其职,又相互补充、协调运作,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最经济、更充分的管理信息。这对发展管理会计意义重大。
总之,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拿来”,要坚持“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价值取向。包括管理会计发祥地美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约翰逊和卡普兰也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改变旧有的观念,跟着时代的步伐,结合不同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探索出一条我们自己的研究和实践道路。
2、负责华润雪花整体的营运管理报表;
3、负责华润雪花相关会议的营运相关费用分析资料;
4、负责营运月度分析会议相关分析资料;
5、负责营运各项专题分析资料;
6、负责营运中心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
7、参与供需关系成本测算方法、测算原则及流程制定 ;
8、参与审核各公司提出的因成本原因修改产品调配供需关系的意见的合理性;
9、负责收集、汇总、抽查各工厂生产成本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
10、负责营运变革项目的财务专项分析及效果评价;
11、负责区域/工厂___实践案例的收集、总结及推广;
12、负责营运业务事项的沟通、协调工作;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就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大部分是通过个人冒险精神完成的资本积累, 这也成为其发展中的重要弊端。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市场拓展, 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管理问题。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 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 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合理的或者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制度不健全, 无法有效运行。
2.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层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存在一定片面性。许多中小企业有的只是注意到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有的只是认识到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两者不能进行统一, 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 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 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说了算, 而不习惯受到限制, 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 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 却往往忽视了监督机制,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部审计制度, 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无法形成有效监督, 导致大量收受贿赂, 大肆侵吞公款, 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时有发生。
4.内部会计控制职能弱化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部分中小企业相关职能比较完善, 但是也存在职能弱化问题, 对于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不足, 造成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阻碍。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岗位分工设置关键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岗位分工设置的要点
首先应该明确内部控制, 以及会计岗位分工的目标, 其主要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实现对企业的合理分工和有效控制。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及企业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中, 必须从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入手分析, 进行规划设置。在明确会计岗位分工的基础上, 建立相应的监督关系与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岗位职责分工的明确性, 并且做到各岗位相互制约;注意会计各项事务的交易与记录;制定合适的会计方法与程序, 完善内部审计等。
2.明确会计岗位分工原则
(1) 有效性原则。无论是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还是岗位分工策略, 建立及运行都必须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 没有有效性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进行岗位分工过程中, 要注意环节相扣, 并且进行合理控制与监督, 保其有效性。
(2) 严肃性原则。在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会计管理中, 往往会涉及到企业资金等各个方面, 应该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无论是在进行会计岗位分工, 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必须严肃对待, 保证制度实行的严肃性, 从而能够保障资金安全, 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 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
三、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岗位分工设置相应对策
1.树立内部控制及岗位分工设置的观念
在中小企业运行中, 企业经营效率具有关键作用。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以及岗位分工制度,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观念。不仅仅是管理层, 而是整个企业内部人员均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及其重要作用。然后在认识的基础上树立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的观念, 只有在观念的基础上, 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 员工们积极参与其运行。
2.完善内部控制及会计岗位分工
认识到内部控制及会计岗位分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树立了相关观念, 以此为指导展开相应的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配备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会计岗位人员的合理分工, 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会计岗位工作的监督, 保证工作正常运行。
3.加强会计岗位分工控制
会计岗位分工控制直接针对企业的会计等财务人员,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企业通过会计岗位分工加强企业的相关财务制度建设, 包括财务核算以及企业发展预测与规划等, 通过有效的实行协调企业内部的控制。
4.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无论在企业内部控制, 还是在会计岗位分工中, 财务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成长发展。所以必须及时的加强相关人员的培养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结论
中小企业当今发展面临极大的问题, 管理层及相应决策者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从企业会计岗位分工等工作细节入手, 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对策, 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从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 以会计岗位分工在其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着手, 就怎样加强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有助于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敏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基于会计岗位轮换制度的缺失[J].财政监督, 2010, (16) :56~5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观念的转变,对有关房地产或物业项目进行投资,渐成一种时尚。有些企业将投资房地产作为主营业务,有些企业则兼营房地产投资业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房地产的增值而盈利或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尤其近年来这种投资行为已逐渐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流行,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随着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日益频繁,为了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规范投资性房地产。而下列各项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自用房地产,适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适用《存货》准则,销售时适用《收入》准则。
(三)代建房地产,适用《建造合同》准则。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售后租回,适用《租赁》准则。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其目的是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且投资性房地产必须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本准则规范下列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需要说明几点:
(一)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其中: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但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闲置土地是指自建设用地批准之日起满1 年未动工的;或已动工但开发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连续满1年的。)
(三)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否则,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四)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辅助服务,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另外,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其经营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服务收入,该旅馆饭店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五)科目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明细科目的设置
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并分别“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通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符合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第十条: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所在地通常是指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市。对于大中城市,应当具体化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区。
(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对建筑物而言,是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相同、性质相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新旧程度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对土地使用权而言,是指同一城区、同一位置区域、所处地理环境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土地。
四、投資性房地产的转换
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三)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四)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其中建筑物适用《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适用《无形资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计提折旧或计提摊销;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资产减值》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计提折旧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比照“累计折旧”;计提减值准备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土地使用权计提的累计摊销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比照“累计摊销”。计提减值准备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取得的租金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核算。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模式,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租金收入,都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而无论哪种模式,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除此之外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则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定的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照转换日的账面余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同理,将自用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照转换日的账面原价、累计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3.按月计提折旧(或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
每期收取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4.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时,按照转换日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分别转入“固定资产”(或无形)、“累计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等科目。
5.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同时,按照该项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按照该项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也不提减值准备,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定的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商品”等。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同理,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摊销”、“累计折旧”,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甲公司2007年7月1日与乙公司达成协议,购买乙公司一幢楼房。购买价款3000万元,手续当日办理完毕,无其他税费。甲公司将楼房用于出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参照当地房地产交易市场行情,该楼房20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120万元。
借:投資性房地产——成本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2007年末:由于公允价值3200大于账面价值3000,确认收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2008年末:由于公允价值3120小于账面价值3200,确认损失。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80
4.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关键词】 会计属性; 会计学科; 经济学属性; 管理学属性
一、问题:会计学到底属于什么学科
(一)我国官方对会计学的不同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6日公布了新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自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把会计学设在一级学科经济学(790)下,作为二级学科(790.37)来定位。表明中国科学院等参与修订工作的部门和专家认同会计学学科的经济学属性。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1997年版《学科、专业目录》把会计学(120201)列示在管理学(12)门类下,作为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下的二级学科定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中国教育部制订与修订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1998年颁布实施的《本科专业目录》与《学科、专业目录》接轨,把会计学(110203K)列示在管理学(11)门类下,作为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1102)下的二级学科定位。第四次修订目录正在教育部网站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将于2012年颁布实施,对会计学的学科定位没有发生变化。
《学科分类与代码》与《学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目录》都是国家部委所作的权威解释。但是,二者对会计学这种截然不同的定位使会计学长期以来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一是会计学专业1998年以前授予经济学学士、硕士或者博士学位,1998年开始改授管理学学士、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二是每年申报专业建设项目时一级学科要填写工商管理(1202或1102),而申报科研项目时,一级学科要填写经济学(790)。
(二)专家学者对会计学的不同定位
1922年,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其经典名著《会计理论》(《Accounting Theory》)中明确指出“从本质上看,会计不容置疑地带有经济学属性。”经济学家博尔丁指出:“会计学和经济学是一对非同族(不协调的)的孪生兄弟。”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也认为,最近若干年(主要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学同经济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学科分类上,会计学已经从数学的一个分支转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1929年,经济学家兼会计学家坎宁(Canning)在其《会计工作中的经济学》着重引进了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关于资本与收益的理论。除了资本、收益等概念外,会计学还从经济学移植了许多可用货币量化的概念,其中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等。可以说,目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上来自新古典经济学。
1968年,鲍尔和布朗应用计量经济学,写出了第一篇严谨的会计学实证研究论文。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出版的名著《实证会计理论》中多处明确强调会计学的经济学基础,指出:本书回顾了会计学中大量的、与日俱增的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经验性理论和方法。
当今会计学界权威杂志,如《会计评论》、《会计研究》和《会计与经济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属于实证会计方面的内容。其中,《会计与经济学杂志》(JAE)的主编瓦茨和齐默尔曼在该刊1979年创刊号的编者按中写道:“JAE的编辑策略是只发表最高质量的稿件,文章要利用经济学(包括企业理论、公共选择、政府管制、代理理论和财务经济学)来解释会计现象”。这代表了西方会计学者的一种主流观点,也明确表明了实证会计的理论源流正是经济学。
管理学自从20世纪初产生后,其若干论述和重要学派都对会计学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法约尔、韦伯、泰罗等在科学管理理论建立中就“会计地位的确认”都明确地指出,在公司经营活动管理中,财务会计与其他活动结合为一体,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论述了“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后来发展成为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与此对应,在会计领域产生了责任会计、行为会计等,并大量地运用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的诞生,标志着管理学家和会计学家在会计的管理学科属性上的一次认识趋同。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创立了决策学派,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著名论断。不同的决策需要不同的成本数据,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不同于对外报告所用的方法来计算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应运而生,并成为决策会计中分析和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89年发布的《管理会计概念公告》中明确指出,管理会计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为管理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相关信息。余绪缨教授更是明确地指出:管理会计是融现代化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专门领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8月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发表文章,题为《论会计管理》,正式提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1983年6月,成圣树教授发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指出会计“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并使之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能动行为,是有组织且有管理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另外,会计学具有管理学属性的最显而易见的有力证据,便是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归属。西方国家会计学专业一般设在商学院内,这也可以看作西方对会计学管理学属性的认同。
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如陈德刚(2009)认为,会计学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双重学科属性,其中,对外会计具有经济学属性,对内会计具有管理学属性。还有学者提出会计学应当从工商管理学科独立出来,提升为一级学科。
二、基于会计起源与发展的会计学科属性判定
时至今日,会计学到底属于管理学学科还是经济学学科,无论在官方定位层面,还是专家对会计内涵与外延的论述层面,从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对会计学学科属性的公开探讨不多,更缺乏权威专家的指点和解释,造成了目前“一个学科,各自表述”的尴尬现实。有的学校把会计学专业设在管理学院,有的设在经济学院,还有的设在数学院。事实表明,会计学学科属性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葛家澍教授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关于会计学科归属,是可以讨论的理论问题。
从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来判定会计的学科属性,是会计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现实和未来原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是“向前进的科学”。经济学始于1662年,以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发表《赋税论》为标志。管理学始于1911年,以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而会计学始于1494年,以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为标志。所以,以学科理论起源论属性显然不合常理,不可能讲理论起源早者为母体。而从会计行为的起源与发展来理解会计到底属于管理行为还是经济行为,会更有助于我们认清会计学的本质属性。
第一,从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的起源来看,会计与管理同宗同源。郭道扬教授认为,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行为产生的历史动因,取决于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正是在有了剩余产品这个前提下,产生了对储备物品的管理;其次,由于围绕剩余物品的合理分配与保障,这些物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人们的生存需要,从而产生了人类早期的计量、记录的观念和行为。从有关会计史文献来看,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会计特征,直到原始公社制末期或达到文明时代的初期才表现出来。私人占有财产现象出现之前,人们进行记录、计量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产生活,为了管理好储备物资,实现合理分配。私有现象出现以后,计量记录的目的则在于保护私有财产。因此,人们从事原始会计计量、记录行为,一是为了保管好剩余物品;二是为了合理分配甚至交换剩余物品;三是通过会计计量、记录行为维护个别强势人物的霸权。因此,从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的起源来看,会计体现着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行为,既是管理的一种产物,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具有现代会计意义的会计行为演进来看,会计演变始终与企业管理活动如影随形。在西方早期的个人私有制企业里,企业的出资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设立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既没有必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也没有会计信息的外部需求。这一时期的会计,实质上就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需要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使用者分离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管理两部分。会计的目标也调整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从企业的内部转到了企业外部。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表达方式、提供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流程等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但是,这种会计信息提供对象的转换,以及对信息表达方式和提供方法的规范是为了监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其主要目标还是为了控制企业管理活动。从这一点来认识,会计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监督来看,会计作为反映和控制企业管理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应用性学科,都应当属于管理类学科。
第三,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来看,会计学始终保持着与管理学在发展经历、实务应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一致性。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四个阶段;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次革命。经济学重理论轻实践;而管理学重实践轻理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的社会阶段社会经济资源为什么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而管理学则始终把提高组织的效率作为目的,研究怎么样配置组织资源。经济学侧重于解释Why;而管理学侧重于解释How。经济学以研究一般社会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而管理学以研究特定组织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会计和会计学从诞生到发展历程,无不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会计的使命本质上就是管理的使命。
第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了会计理论,并帮助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框架。经济学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这就决定了只能有一套理论能准确解释社会经济现实。为了证明旧理论的错误,新经济学理论逻辑结构都非常严密,因而经济学理论体系非常完整。而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轨迹建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管理学从各种不同的人性出发发现了各种各不相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这就导致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比较松散。1968年,鲍尔和布朗应用计量经济学,写出了第一篇严谨的会计学实证研究论文。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出版的名著《实证会计理论》,使“经济学革命军占领了会计学主要学府”(李志文,1997)。思考著名的会计学家从威廉·A.佩顿、A.C.利特尔顿、亨利·R.哈德菲尔德、约翰·B.坎宁、亨利·W.斯威利、史蒂汶·吉尔曼、爱德华兹·贝尔、井尻雄士等人,到鲍尔、布朗、瓦茨和齐默尔曼等等有关会计带有经济学属性的论断,我们会发现,无一例外的观点是,只有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视角来看,会计学才具有经济学属性。因为会计研究离不开经济学,正是因为借鉴或引入了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并将其予以具体化,并采用了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才形成了今天比较规范的会计理论,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框架。
但是,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和丰富本学科的科学性和广泛性,并不能改变一个学科的属性。从来没有一个学科因为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而改变属性的先例,就像是一个人“拜师学艺”,拜认的是“师傅”,而不是“血统”属性。沿着会计思想和行为的起源与发展之路,研究会计学学科属性,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人类的先辈们在经济事项的计量、记录等方面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奇迹所形成的思想、行为和理论,深刻地体现着会计学学科的历史渊源和本质属性。人类会计思想和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管理工具和管理活动的创新和进步,而不是经济学。事实上,会计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是一种处于被动状况的工具,它自始至终都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越是朝着更高级别的阶段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便越重要,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财务会计是以提供企业管理活动中可以货币化的会计信息为主要职能,它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如边际效用理论、收入费用理论、生产理论、就业理论及价格理论等几乎没有关联。所以,把财务会计列为经济学学科,逻辑起点和逻辑过程上都是行不通的。会计学因为管理学研究方法上的弱势,转而向经济学“取经”正说明会计学的包容和强大,而不是会计学“弃暗投明”。会计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为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可以利用会计信息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会计学研究是一门如何真实、有效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学科。
三、明确会计学管理学属性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和管理学都以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对象,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管理学为经济学提供了研究成果检验的时间和应用空间。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学科,明确认定其管理学属性,对于认清会计学应该是什么,现在是什么,以及会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一)有助于认清会计的目标、职能应该是什么
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会计不仅与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相同,而且二者在理论形成和发展中也是同步的。人们从揭示经济管理的实质出发对管理和管理学下出定义,一般认定经济管理是针对人力和资源的结合,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过程。这一认定包含的目标和职能与会计存在的意义完全吻合。第一,管理的定义明确了会计的对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第二,明确了会计的手段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参与一个组织的经营和管理。第三,管理所追求实现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率方面。由于现代会计已经演变为对内会计和对外会计两大分支,会计的目标也逐渐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即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履行组织的受托会计责任。
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体的时期,会计的责任体现于企业管理的经济责任之中,没有形成一种专职的责任。到近代,股份制企业从家族企业形态中摆脱出来以后,组织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具有现实意义的委托代理机制形成,企业管理中出现了受托责任制度,会计便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受托管理责任当中的受托会计责任,这当中包括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认识到,现代会计的目标,核心就在于履行受托管理中的受托会计责任,这是在对会计的本质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更为现实的是,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清晰地描述现代会计的职能应当是什么。以下笔者试着从企业仿生学的视角来分析会计的职能。
企业仿生理论认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其自身功能的实现往往要依靠很多系统间的协作,企业由许多部门构成,这些部门就如同人体的各个器官,任何器官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其他器官的支持。把企业各部门同人体的各器官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寻找企业这一有机体与人体的相似性,把人体的养生和平衡理论运用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根据对企业仿生理论的理解,笔者把企业组织部门与人体器官类比如图1所示。
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是血液,而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是资金,因此,我们常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与会计岗位就是企业的“心血管医生”。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心血管医生”,其基本职能有两个:一是反映职能,即按照科学的方法,遵照公认的程序和准则,正确、全面、系统、及时地将一个企业组织内有关资金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指标分门别类地表现出来,并且明确指出,哪些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健康区间),哪些指标过高或者过低(如血压、血脂偏高或者贫血)。二是控制职能,表现为对一个会计实体的资金系统指标进行控制,使企业组织的各项资金指标保持和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健康区间)。例如,通过科学的资金调配,保证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匀速流通;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的循环机制,以避免企业“心肌梗塞”或者“心力衰竭”问题的产生;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发现企业“贫血病症”后提前举债(从体外获得血液),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和运转等等。对于偏离健康区间的资金指标,会计要及时、准确地开出“处方”,相关部门接到“处方”后,要迅速行动,该“抓药”的“抓药”,该进行“手术”的进行“手术”。
基于以上分析,从现代会计反映与控制两大职能的相互关系来看,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控制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为进行会计控制职能服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控制职能则是调整企业资金健康指标,提高企业精神和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职能。现代会计的优秀与合格与否,基本功在于其会计反映(会计诊断)水平的高低;关键处在于会计控制(“对症下药”和“手术治疗”)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二)有助于认清目前的会计实务和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会计的反映职能以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目的,提供真实、客观、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会计实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要求。真实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指标四大类)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正如体温计应当真实反映人体温度一样。如果体温计反映的不是人体体温的真实数据,则以体温计反映的体温作为诊断疾病、开具处方的依据则有可能会出人命。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状况,对于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影响巨大。
但是,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9年8月至12月对217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6.07%的总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相信,仅有3.80%的总会计师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信。2002年财政部检查了192户企业,其中,资产不实的企业36户,利润不实的企业103户,设账外账的企业22户,合计161户。2003年财政部检查了152户企业,资产不实的企业23户,利润不实的企业82户,设账外账的企业16户,合计121户。再看国外,美国的会计界一直是国际会计诚信的楷模。但是,2001年的“安然事件”却颠覆了人们的这一认识。此后,全球著名的默克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宝丽来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等相继爆出会计造假丑闻;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骗局大爆发;2009年麦道夫诈骗案大爆发;2011年11月15日消息,华尔街著名投行奥林巴斯设立百慕大对冲基金掩盖亏空。 一幕一幕会计造假行为使我们认识到,会计信息舞弊、会计职业道德丧失,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通弊。
至于会计的控制职能,目前还是一种奢望。笔者没有调查到哪个企业设置专门的会计控制岗位,赋予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权力,正如许多企业老总所说,只有需要用钱时,我才会想到会计。
关于会计研究工作,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会计准则建设、公司治理改革、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财务与金融机构改革等重要议题引起了全球会计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层的关注。然而,关于会计研究成果是否有助于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杨雄胜在中国会计学会2011年7月学术年会上提出了三个深刻问题:第一,当前会计学术界有多少研究是在研究会计?第二,有多少人在研究中国会计?第三,学术界进行会计研究时,文献是前人的,假设是随意的,模型是老外的,数据是人家的,计量是自动的,作者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呢?同样,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发了会计界的诸多思考。例如,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在金融危机当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计的控制职能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计准则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和医务工作者相比,会计的“医德”堪忧,“医术”乏善可陈。会计对于企业资金(心血管)健康状况的反映(诊断)工作没做好,提供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三大报表)几乎没有投资者能看懂(尽管虚假)。而不是像心血管检查一样,提供会计所特有的四大类80多项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会计自己根本不知道这80项财务指标的“健康区间”,也就奢谈会计控制系统建设和控制职能发挥作用了。
(三)有助于明确现代会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会计界深刻认识到,会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具有全球性和复杂性。抓住重点和热点,破解难点和弱点,是规划会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明确会计学的管理学属性,把会计放在企业管理和政府宏观管理框架内,有助于以更加重视会计实务的视角和定位,明确和把握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内会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我国会计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会计规范化建设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战略思想,先后颁布实施了两部企业会计准则。但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来看,要求会计工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接受良好专业训练的会计素质,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多元会计方法使用、债务重组、合并报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还包括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整体财务策略等问题,都需要在会计人才战略、会计教育质量标准、会计人员职业资格、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体系。
第二,会计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包括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会计监管体系建设和会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分散体现在会计的基本准则第十二至十九条当中,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项原则。但是,我们还没有针对这八项原则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体系。仅仅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从监管和绩效评价角度讲,我们还没有一套真正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会计监管体系仅仅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证监会的事后监管,缺乏社会公众投资者、企业员工的参与;监管过程也缺乏事前和实时的监管;更缺乏对会计行为的外部监管。绩效评价是有效监管基础上的量化考核,包括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绩效评价和对企业财务指标信息质量的绩效评价。作为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指标性能应当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
第三,会计控制系统建设。相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的会计控制系统建设还有很多问题。现代会计控制系统包括经营循环控制系统和决策过程控制系统。前者由市场、计划、过程控制、成本、库存、价格、营销、内部审计等八个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控制又包括设计、采购、投入、产出、质量、储存、计价、运输、销售以及盈亏等环节;后者则围绕参与决策与本部门决策,由预测、分析、决策、计划、建制、审核、检查、监督和追踪决策等九个运行环节构成。目前,我国会计控制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根本源于缺乏现代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控制系统理论的研究、教学和应用都处于荒漠化。如前分析,会计的反映是为进行会计控制服务的职能。而会计控制缺乏系统运行机制,会计反映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目的和意义,这也是“会计无用论”观点的依据。
第四,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财务会计改革。最近一段时期,会计研究到底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还是实证研究方法,会计理论到底依赖于经济学理论还是管理学理论,一直争论不休。这种争论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幼稚。从前述关于会计学学科属性的分析来看,不容置疑的是,以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导的会计学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目前支离破碎的会计反映系统和会计控制系统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计大事。我们不能因为会计是管理学的“孩子”而拒绝拜经济学为“师傅”。在企业会计实务方面,随着我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会计思维、理念和方法逐步涉及经济、财政、金融、法律、道德等领域,企业财务会计如何应对随机性和突发性会计事件,如何掌控和把握企业财务机会,如何判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等等,都需要企业财务会计运行体制的改革。这将是中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GB/T13745-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A.C.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5] 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 瓦茨,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2007(2):6-8.
[8] 阎达五.阎达五文集(上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成圣树,丁平准.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J].会计研究,1983(3):4-11.
[10] 陈德刚.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99-105.
[11] 傅建设.会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可行性研究[J].会计之友,2004(8):11-12.
[12] 郭道扬.会计史教程(第一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3] 武博,严旭,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7(5):15-20.
[14] 王立志.企业仿生的机理和表型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认识企业会计岗位】推荐阅读:
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识11-16
企业认识实习10-16
如何认识企业文化11-27
企业奖学金认识05-25
认识企业生产与经营10-04
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06-08
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认识06-09
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07-02
实习期总结—对企业文化的认识11-22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与思考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