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资金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医疗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医疗救助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中的患病人群而设立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其对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群来讲,是其恢复家境,逐步脱贫以彻底根除贫困的治本之策。此外,它又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基础层次,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结构性补充,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疗保险不能覆盖到的贫困人口中的患病人群。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具有救助和保障的双重特性,是政府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健康权益的重要举措。“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全面脱贫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要使城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这一过程中,医疗救助也有其特殊的功能。贫困人口即使达到了收入底线,但如果没有医疗等救助措施,又会突破底线,重返贫困。正因如此,医疗救助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安排,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我国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开始建制,到2008年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也成果颇丰。但是,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自建制起就采用的是“以政策为保障,以行政为推动力量”的推进方式,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程序性较低。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立法对于医疗救助的特殊之处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还不足以为医疗救助的有效运作提供全面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救助法制化程度较低,导致实践中对医疗救助的认识出现偏差,医疗救助“保险化”的特征显著,其与医疗保险出现了制度功能的重合,作为贫困人群基本健康权益的“兜底性”保障功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迫切需要相应的立法对医疗救助进行规制与推进。医疗救助不仅仅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更为关键的是,它还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医疗救助制度的正常运作必须以法律的权威性规范为后盾,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关系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制度,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不但不能为全体国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而且在侵害公民权利的现象出现时,亦无法完全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公民的基本权利最终只能是停留在书面上的话语。面对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困境,本文希冀通过相关问题的研究来更好地认识医疗救助制度,从而为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医疗救助及救助权的界定。第一部分,在考察“医疗救助”词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医疗救助概念现有研究成果的的比较吸收,界定医疗救助的法学涵义,并对医疗救助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明确医疗救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这是研究得以展开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详述医疗救助的历史演变过程。传统认为,社会救助起源于英国的新旧济贫法,但是,新旧济贫法中由国家提供的医疗救助并非积极保障义务,公民没有要求政府提供医疗救助的权利。医疗救助作为一项权利源于社会保障的分配正义观念,医疗救助的发展进程深受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的影响。医疗救助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调整的三个时期,分别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在此过程中,对贫困人群进行医疗救助是国家的义务,一国政府必须顾及贫困者健康权益的思想,逐渐被世界各国所熟知与接受。第三部分,对医疗救助权进行界定。医疗救助经历了从“恩惠”到“权利”的过程,现代医疗救助成为了一项有立法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本文将医疗救助权界定为,患有疾病的公民,因贫困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从国家获得医疗方面救助的权利。拥有救助资格的公民与负有救助义务的政府,两者在“医疗救助给付的请求与提供”的过程中,产生医疗救助的法律关系。第四部分为医疗救助的功能定位,本部分首先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阐释医疗救助赖以存在的理论依据,以论证对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之上,对医疗救助的存在价值进行分析。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制度,不仅满足了贫困人群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了医疗服务领域的公平价值;而且还提升了贫困人群脱贫抗贫的能力。第二章为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现状分析。第一部分介绍医疗救助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公费医疗改革之后,我国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贫困人群的“就医难”问题,政府开始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沿循了“先地方,后中央”的制度建构路径,大致经历了初始建制,城乡全面覆盖,“新医改”后的快速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并轨后规范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医疗救助作为一项的制度逐渐成型。第二部分,为现行医疗保障视野下的医疗救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兜底性”保障,目前医疗救助制度必须与医疗保险制度进行衔接才能发挥其功能,这些都决定了在医疗保障视野下,对医疗救助制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可知,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极大影响了目前医疗救助“脱贫、防贫”功能的发挥。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医疗救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采访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了解实践中调查地区医疗救助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的数据,以及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调查数据,观察我国医疗救助的运行绩效,深入分析现行医疗救助实施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为域外医疗救助制度考察。第一部分,对不同医疗保障模式下的医疗救助制度进行研究。综合观察各国的医疗保障,可以从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的角度,将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划分为四种模式:即国家负责大部分医疗费用筹集的国家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形式筹集医疗保障资金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由商业保险运作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个人按期缴纳部分资金并进行储蓄的储蓄制医疗保障制度。这四类医疗保障模式各有特色,制度的实施机制也有较大的差别,但是不同模式下的医疗保障,都有针对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特殊制度安排。本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别对其医疗救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归纳,了解这些国家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概况。第二部分,域外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通过第一部分的研究可知,国外医疗救助开展的时间较早,取得的实践经验也较丰富。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可以为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本部分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域外医疗救助制度,在促进受助者健康保障方面的一般性借鉴因素主要包括:以立法的形式保障贫困人群享有医疗救助,强调救助对象资格认定的规范化,以多样化的救助方式满足救助对象的需求,以及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第四章为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设计理念的重构。首先,制度的建构都会有相应的理念和背景的支撑,医疗救助制度也不例外。医疗救助作为一项独立性的制度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护贫困群体的基本健康权益,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保证社会的相对公正。这些特征决定,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要秉持基本医疗服务公平享有的理念,避免医疗救助“保险化”发展的趋势。第二部分,在基本医疗服务公平享有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医疗服务本身的特征及当下医疗保障体系的功能结构,医疗救助制度的开展应遵循,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获得,注重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及时有效救助的三项原则。第三部分,医疗救助法律关系的产生系以“医疗救助给付的请求与提供”为基础,因此,医疗救助具体制度的设计应围绕医疗救助权的国家给付义务展开。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设置的前提在于明确其范围基准,本文将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的范围设定为三个维度即给付对象、给付标准与给付内容,以此为基准确定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及救助模式。第五章为医疗救助的对象、标准与模式。本章围绕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范围的三个维度,即给付对象、给付标准、给付模式展开医疗救助制度具体内容的设计。第一部分,医疗救助对象的界定,国际上对医疗救助对象界定,基本是从经济角度与医疗需求定位的角度,综合进行考量,我国则过多的依赖经济方法,对救助对象的需求考虑较少,对救助对象缺乏明确的分类。医疗救助对象的界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救助对象甄别机制,对各类对象分类纳入分类施保,同时重视“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遵循动态界定的要求。第二部分医疗救助标准的设定,我国医疗救助参照了医疗保险标准的设定方法,导致了实践中医疗救助比例偏低,救助限制过多的问题。无论医疗救助标准的设定方法为何,都要保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满足,设定救助标准方法的核心在于,量化医疗卫生服务的消费支出,判断其是否会威胁到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维持。第三部分,医疗救助具体救助方式的选择,决定于医疗救助模式的选择,目前,我国已确定了医疗救助的综合救助模式,但是,仍与完整的综合救助模式存在一定的距离。对此,本文认为在医疗救助制度的理念的指导下,综合医疗救助对象需求的考量,设计现行医疗救助的具体救助方式。第六章为医疗救助的程序、监管与法律责任。第一部分,医疗救助的救助程序制度。从法律行为的角度看,医疗救助作为一种政府的行政给付行为,对正当程序的有天然的诉求,程序制度是医疗救助必备的配套制度。给付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程序诉求结合医疗服务本身的特质,要求医疗救助程序在保证完整性的前提下,应遵循公正公开及时有效的要求,建立“一站式即时救助”与“医前救助”的程序。第二部分,医疗救助的监管制度。目前,医疗救助监管制度最大的障碍源自政府部门职责划分所造成制度间的割裂,因此,在资金、服务、组织管理及制度监督方面,要有统筹性的制度安排,以弥合制度间割裂,进而提高医疗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部分,医疗救助的法律责任制度。保障医疗救助从“纸面的规范”转变为“行动中的规范”,取决于明确医疗救助实施过程中涉及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此外,医疗救助的法律责任往往与受助对象的权利救济联系在一起,对医疗救助相关主体违法行为的确认,除了救助义务主体依照职权进行外,最为主要的途径在于医疗救助权利人行使法律上的救济权。本部分在明确医疗救助权的可诉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医疗救助权利救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的构想。

关键词: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权;医疗救助给付;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

学科专业:经济法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医疗救助及救助权的界定

第一节 医疗救助的概念解析

一、医疗救助的词源

二、医疗救助的法学涵义

三、医疗救助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医疗救助的历史源流

一、济贫法时代的医疗救助

二、社会保障制度初立时期的医疗救助

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时期的医疗救助

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调整时期的医疗救助

第三节 医疗救助权的界定

一、医疗救助:从恩惠到权利

二、作为权利的医疗救助

三、医疗救助法律关系

四、医疗救助的功能定位

第二章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第一节 医疗救助在我国的发展

一、正式制度出台前的实践探索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2005 年)

二、正式制度出台前国际医疗救助项目在我国的实践

三、医疗救助正式制度化过程

第二节 现行医疗保障视野下的医疗救助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

二、医疗救助的制度框架

三、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医疗救助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医疗救助的实证考察

二、现行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绩效评价

三、医疗救助问题原因分析

第三章 域外医疗救助制度考察

第一节 不同模式下医疗救助制度考察

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医疗救助——英国

二、商业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医疗救助——美国

三、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医疗救助——德国

四、储蓄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医疗救助——新加坡

五、其他国家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第二节 域外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

一、以立法的形式保障贫困人群享有医疗救助

二、强调救助对象资格认定的规范化

三、以多样化的救助方式满足救助对象的需求

四、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第四章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设计理念的重构

第一节 医疗救助理念的确立

一、确立医疗救助理念的依据

二、现有医疗救助制度理念的误区

三、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理念构造

第二节 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原则的构建

一、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

二、保障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原则

三、注重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原则

三、及时有效救助原则

第三节 以国家给付义务设定为核心的医疗救助制度设计

一、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的证成

二、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的分类

三、医疗救助国家给付义务范围基准的维度

第五章 医疗救助的对象、标准与模式

第一节 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界定

一、医疗救助对象界定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二、现阶段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分类

三、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界定的完善

第二节 我国医疗救助标准的设定

一、成本控制与医疗救助标准的设定

二、我国医疗救助标准设定存在的问题

三、医疗救助给付标准的确定

四、我国医疗救助标准设定的完善

第三节 我国医疗救助模式的选择

一、医疗救助的主要模式分类

二、大病救助模式向综合救助模式的转变

三、现行医疗救助模式的缺陷

四、现阶段综合救助模式的完善

第六章 医疗救助的程序、监管与法律责任

第一节 医疗救助的程序制度

一、程序在医疗救助制度中的价值

二、医疗救助法律制度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三、现阶段医疗救助程序制度的漏洞

四、医疗救助程序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医疗救助的监管制度

一、医疗救助监管制度的特殊性

二、我国医疗救助监管制度的障碍性分析

三、医疗救助监管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医疗救助的法律责任制度

一、医疗救助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救助受助对象的权利救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上一篇:自动化系统机械制造的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教师职称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