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精选8篇)

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篇1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福利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区民政局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的新罗湖”奋斗目标,以“底层情怀、职业精神”为信念坐标,始终坚持贯彻改革的开创精神,力求常态化养老工作实现新突破,荣获XX市2015“敬老孝亲”十佳单位。在扩大养老规模、增加服务内容、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上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罗湖模式”建设。现将2015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凝神聚气抓好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一)调整薪资福利标准,健全员工权益保障机制

秉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新班子带领全体职工共谋养老发展,为努力建设并稳定一支综合素质高、作风优良的养老护理专业服务队伍,新班子着力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到任后的首件大事即为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和需求,调整员工薪资福利标准。根据市政府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于2015年3月规范并调整了护理人员、电工等一线员工的工资福利标准,工资组成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职务补贴(班长补助)。二是规范临聘员工节日补贴的发放。三是规范了临聘员工加班制度。所有“三班倒”员工,按实际加班时间支付加班费。行政管理及其他人员加班制度按照中心调休相关规定调休。四是加大对员工岗位责任意识与工作效率建设力度,通过对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的整改,严格工作纪律、ab角制度、落实工作人员坐班制及请销假制度,使得中心的工作作风及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转变。稳定团结了员工队伍,树立了全新工作风貌,得到了一线员工的广泛好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护理员队伍管理,着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坚持工作会议常态化工作格局。每两周召开一次管理层及护理班长工作列议,每月底召开一次全体护理人员工作小结会议,检查点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对工作表现好的班组颁发《流动红旗》予以奖励,每季度评选“优秀员工”;2015年6月25日为28名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老护理员颁发了“十年服务奖”,以此表彰先进,凝聚团队力量。二是重视护理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对服务一期的新招收的护理员先后进行两次上岗培训,重点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及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对于老护理员采取边工作边学习提高的措施;加强与承接二期运营服务的机构众安康公司的协调与管理,做到每天有联系,每周有碰头,有特殊工作任务时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规范护理员队伍的管理和加强业务学习培训,10月底先后分两批组织35名护理员进行了护理业务学习考核,进一步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二、抓实抓牢日常养老服务,打造优质养老服务品牌

(一)“一转三化”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质量大提升 一是购买服务加快角色转型。继续探索实施“费随事转”购买服务方式,加大了对入驻中心的服务公司的指导、监督和考评力度。打破大包大揽传统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性。二是标准化建设打造行业标杆。全面落实计分入住制度,严格执行iso9001:2008质量认证体系,紧抓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单位建设。三是精细化服务保障无忧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居全市首位,针对不同护理级别老人,提供助餐(剪碎食物)、起居(协助穿脱衣裤、如厕、卧床使用便盆)、助浴(一般沐浴、床上擦浴)、助洁(梳头、洗脸、清洁口腔、修剪指(趾)甲、洗脚)等无缝照料服务。四是人性化关怀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按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推进“医养融合”服务,医养融合项目被市民政局作为养老服务创新典型上报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参评;配置普通轮椅、沐浴轮椅、坐便器、四角手杖、轮式助行架等辅助用具方便老人生活;建造楼顶空中花园,打造绿色宜居环境;转变“临终关怀”为“感恩关怀”,尊重老年人心理需求,全力保障老人最后生命阶段质量。

截至2015年10月底,服务老人达667名,目前在院老人525名。今年来,先后收到4封老人及家属的表扬信和1面锦旗。

(二)创新“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项目,打造老人幸福乐园

2015年8月正式启动“老年人精神慰藉工作室项目”,设置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音乐舞蹈活动室、老年课堂、精神慰藉工作室等6大功能室,被列为2015年XX区改革创新项目,深受老人喜爱,项目特色突出,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项目设置科学,内容丰富多彩;二是专业人员授课,服务质量保障;三是天天都有活动,老人受益多多;四是形成常态运作,社会反响良好。精神慰藉服务项目自开办两个月来,先后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及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的志愿者团队达30多批次,每月参与老年人达500多人次。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落到实处,实现福利中心在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精神层面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全面发展。

(三)服务功能外溢,推进“无围墙”社区公益养老服务

2015年,按照中心工作的调整,充分发挥区福利中心托底保障及示范引领作用,以“守护夕阳志愿者协会”为依托,大力推进“无围墙”公益服务,为辖区内孤寡、高龄、空巢、失能和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医疗体检、康复理疗、心理疏导、家政陪伴等养老上门服务。今年1-10月,共为辖区355名高龄、孤寡、空巢、失能、困难家庭老人提供了上门服务,服务时间累计达873小时,上门服务项目覆盖医疗体检、康复理疗、心理疏导、家政陪伴,受到服务对象及家属的欢迎。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2015年区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健全助老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养老服务方式多元化、便民化、智慧化。一是获取养老信息途径多元化。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可通过到访登记、电话预约、网上办事等多渠道提交入住申请。新推出的养老服务微信平台和便民二维码扫一扫服务,囊括机构信息、办事指南和服务中心模块,集服务信息公开、在线咨询、预约办理为一体,可一键获取各类养老信息和实时动态,老人在家即可享受便利服务。二是养老服务指引便民化。在服务处所公开张贴服务信息、放置便民联系卡和便民折页,已向辖区10个街道的83个社区工作站发放宣传手册和联系卡2万份。在网络平台公开排队轮候情况、老人入住程序、收费标准等信息,老人可即时了解、预估照护等级、匹配服务类型,实现养老服务线上线下双重指引。三是养老服务信息公开化。适时公布老人轮候入住数据,床位空余情况一查便知;定期公布养老收费标准,不同等级服务收费一目了然。实现养老这一稀缺服务资源的公开透明、物尽其用。

三、常思“行稳致远”,做好安全生产确保中心零事故

(一)构筑养老安全屏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一是完善安全设施设备。2015年上半年,中心在内院广场增设广场车道减速带和安全标识牌,排除了福利大厦一期楼梯口栅栏存在的安全隐患。7-8月对一期消防栓地下管网漏水问题进行了整改,消除了地下消防管网每月漏水3000多立方的情况并确保了中心一期消火栓用水。为入住二期的老人各楼层的阳台、露台、窗台的加装防护网、房间加装不锈钢晒衣杆,确保入住的安全和便捷。另外,在区、局领导的帮助协调下,开通了福利大厦二期东南面消防安全通道及应急避难人员出入口,保障广场活动老人安全及消防安全出入口畅通无阻。二是“零死角”严保消防安全,加强安全培训和实战演练。中心定期邀请市消防协会讲师蒋健为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及服务单位众安康、绿青公司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如,为吸取河南鲁山养老公寓火灾事故教训中心于5月紧急召开2015年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6月联合翠竹街道办事处、翠宁社区工作站,组织开展2015年安全生产月联合消防演习。7月下旬,组织安全管理员到老人楼层对入住老人进行现场防毒面具使用方法培训。8月吸取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召开“危化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工作会议。三是严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7月,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市消防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郑雁文到中心检查指导消防安全工作;8月,公安部消防局夏季消防检查督导组、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屈励、省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肖蓉、市消防局副局长郑雁文、罗湖消防大队长李汶等领导到中心进行消防安全督查和指导;9月,区民政局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同志到中心检查安全工作。四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在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中,注重加强安全防范,从今年初起,入住老人外出一律凭“出入卡”进出,各楼层班组认真做好老人外出请假登记工作,严格执行楼层(老人房间)管理规定,确保老人生活区域的安全。2015年1-10月,中心共召开10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6次教育培训、7次消防安全防火大检查、1次联合消防演练,总参加人数达700多人次。

(二)严控食品安全卫生,保障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注重老人餐具消毒。严格做到每餐把老人餐具分开清洗,分开消毒,厨房内部卫生用消毒液程常态化清洁、消毒。严禁非厨房工作人员进入,防止进入污染。二是严控传染性疾病。2015年初诺如病毒爆发时,中心第一时间召开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动员大会,部署诺如病毒预防工作,及时控制疫情。进入6月份,甲型流感病毒猖獗,中心严把预防“甲流”的“源头关”,及时召开预防动员大会,启动甲流防控应急机制,确保了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四、做好社会捐赠及便民慈善工作,助力爱心传递

区社会捐助接收管理服务中心以“低门槛、便民化”的慈善理念为指导,努力做好日常捐助工作。2015年1月到10月共接收捐赠物品68156件(包含旧衣服、新衣服、旧鞋、旧棉被等),其中送市捐助中心新衣服2423件、旧衣服13799件,转慈善超市新衣服34件,报废旧衣服、棉被、旧鞋等共计51900件,余1172件旧衣服暂存仓库。

区慈善超市以便民、惠民为宗旨,每周一至周五按时营业,向辖区低保特困群众发放日常用品。2015年1月至10月XX区慈善超市为辖区低保户困难户免费发放各种生活物品共计16017件,价值49.02万元(其中公益金购买15786件,价值41.69万元,爱心人士捐赠750件,价值7.33万元),受益群众10433人次/4505户次。

(一)双拥工作情况

1.坚持走访慰问优良传统。2015年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开展走访、慰问、座谈等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为辖区基层部队赠送慰问金共670万元,为全区在册优抚对象发放节日慰问金约303.4万元。

2.深入推进“爱民固边六进社区”警民双拥共建活动。在全区14个先进活动单位中挑选培育“爱民固边六进社区”活动示范点,规范各项设置,丰富活动内涵,明确培育方向等等。自2012年6月XX区联动驻深边防部队全面开展“爱民固边六进社区”活动以来,驻深边防各部队采取走访慰问、解决实际困难等形式帮扶特困群众56人次,军地联合进社区义诊200多次,义诊群众2600多人,发放宣传单1800余份,帮扶空巢老人40多户,校外辅导83次,官兵社区巡逻800余次,成功化解纠纷300多起,协助抓获违法人员200多名。

3.深入开展科技、文化拥军活动。一是为辖区37个基层部队征订报纸460份。二是为辖区37个基层部队征订《深圳双拥》315份;三是联合部队对考军事院校的战士脱产进行培训,规划辖区部队的技能培训工作。

4.做好迎接省级双拥模范区检查工作。一是2月5日召开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创评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对照市里印发的考评方案制定并印发了XX区的考评工作方案,并对照任务分工表的考评标准,分类整合、查漏补缺,建立各项台账,并提前向市双拥办报送了迎检方案;三是完成了两本资料汇编《罗湖双拥》,一本画册《罗湖双拥情》的资料收集、校对、印刷工作,完成了《军民同一家筑梦新罗湖》专题汇报片的资料收集、拍摄工作;四是草拟好申报“双拥模范区”的材料,征求了区武装部意见,报区领导审定,并以区委、区政府、武装部的名义向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申报;五是3月27日召开迎检汇报会,向市检查组汇报XX区本届双拥模范区的相关工作情况,并接受检查组对各项台账、双拥示范点的检查。六是9月24日接受省检查组对XX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的检查验收。

(二)优抚工作情况

1.及时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截至2015年11月,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金445.5万元;残疾抚恤金414.7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304.2万元;军人一次性死亡抚恤金183万元;优抚对象体检费和一至六级残疾军人体检费共28万元;临时医疗救助89人次,约25.7万元;子女助学补助20人次,共6万元;发放烈属异地扫墓补助金28.8万元。

2.积极做好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重点和困难优抚对象走访慰问活动。为全区114人次特困优抚对象家庭送上慰问金17.9万元。二是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为35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了17.5万一次性慰问金,并送上了纪念章。三是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前夕为全区54名烈属发放慰问金10.8万元;四是给辖区优抚对象发放“光荣之家”对联,并在春节、八

一、中秋等节日为每名优抚对象发送慰问短信息。

3.完善全国优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及时做好伤残人民警察证和烈士证明书换发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在全国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中补充完善了860名优抚对象数据信息,并建立优抚对象数据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录入辖区优抚对象的信息情况;为18名伤残人民警察换发了新式《伤残人民警察证》,为32名烈士遗属换发了新式《烈士证明书》。4.创新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大病救助相关机制。一是完善临时救助审批程序,规范对优抚对象临时医疗和子女就学救助审批程序。二是逐步建立大病优抚对象档案,及时掌握大病优抚对象信息,进行帮扶。三是将大病优抚对象纳入《XX区困难居民疾病救助试行办法》,参照低保边缘家庭进行救助;四是组织约700名优抚对象进行免费体检。

(三)安置工作情况

1.做好2014年和2015年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各项工作。一是接收安置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115名,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约1288.1万元。二是为辖区64人次立功受奖退役士兵发放奖励金6.12万元。三是做好技能培训摸底、资料收集、政策宣讲等工作。四是做好2015年退役士兵接收复户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收退役士兵103人。

2.扎实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与符合资质的市内各培训院校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XX区退役士兵提供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项目。3.妥善做好2012年和2013年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在就业所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推进就业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培训提升,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继续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加快推动残疾人上岗就业

(一)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寻求新的就业岗位,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我们通过电话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安排邓永安、余倩等10名残疾人在XX市领鲜稻香饮食有限公司、XX市农牧凯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由企业购买残疾人社区岗位。

5月“助残日”,我们组织了XX市百胜餐饮(深圳)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等13家企业、130名残疾人参加XX市2015’“就业助残”招聘大会。招聘会上共有35名残疾人与企业达成招聘意向。选送丹马士环球物流(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大旺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十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挂在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网。

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多招残疾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扶持办法,我们积极为XX市百胜餐饮(深圳)有限公司、XX市君永泰科技文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两家集中就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申请用人单位就业环境改造,对98家安排上岗残疾人的企业补贴社保金38.56万元,在岗残疾员工社保补贴28.26万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招聘残疾人的热情。

(二)勤帮扶,支持残疾人多形式就业。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对于今年新申请的残疾人张光辉给予了2万元的自主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和1.17万元的场地租金补贴;给予柯楚雄、钟进文、徐毓臻续期租金补贴共计3.30万元。实施盲人按摩社区援助服务,扶持八个街道职康中心建立盲人按摩室,扶持购买盲人按摩服务,市、区两级共发放扶持经费14.28万元,并解决了8名盲人残疾人就业。鼓励就业困难残疾人进行灵活就业,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灵活就业补贴,社会保险按缴交标准给予全额报销,现在共有4人申请。

(三)探索重度残疾人托养方式。为了改善智力、精神残疾人及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我区开展分类托养服务,重点发展居家安养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递交托养申请的各类重度残疾人总计425人,符合托养申请条件,居家安养为257人,支付经费225.1万元,社区日间照料为4人,机构集中托养为18人。对于符合托养的残疾人我们加以建档,特别是居家安养的残疾人我们详细做好明细方便与财务衔接,做到不遗漏,准确无误。

二、开展残疾人就业岗位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积极开展就业岗位培训,做好用人单位雇主培训、大学生转衔培训、互联网+培训、职业核心能力等级培训;我们组织职康按摩师参加市、省的按摩技术培训。并派送北京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的6名残疾人分别给予6800元的培训补贴和3000元的奖励,共发放补贴和奖金5.88万元。在流花医院在岗就业的黄轶群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也给予了3000元的奖励。

三、认真做好用人单位年审,完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

我们认真做好2015年用人单位年审工作。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残疾人的工资发放、社保购买以及劳动合同、协议等相关用工资料细致、认真地进行审核。对欠薪、欠社保等不符合年审资格的用人单位坚决不予年审。对签定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协议资料不全或过期的用人单位,一律督促办理补签劳动合同和劳动协议。今年已年审280家用人单位,年审残疾人666人。对《扶持办法》之四——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的政策,我们在年审的同时,对残疾人是否在岗进行摸底,对有在岗残疾人的用人单位,通知他们每半年按时来就业所申请返还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

四、层层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积极做好动员部署,召开各街道分管领导、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参加的专项调查动员会,许斌理事长作了动员讲话并布置了调查实施方案。会后,区残联机关成立督导组,各街道残联组织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和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干部组成入户调查员队伍,形成以残疾人工作者为主,以街道和社区干部、社工为辅的入户调查人员队伍,从而确保入户见面率和数据准确性。为确保调查底册数据准确,在入户调查前,区残联对全区2450名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核查残疾人2450人,其中在户2374人,不在户47人,同时通过街道、社区、居委会核查残疾人家庭状况、就业和保险缴纳情况、政策享受情况,作为入户调查的基础依据。1月3日至25日由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街道基层干部近110人组成的调查队伍,分10组对2450名已核查持证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残疾人2374名,除47人不在户外采用电话调查外,入户调查率为98.05%。我们还分别从10个街道中各抽选1个社区进行电话访谈,每个社区抽选5张调查表进行回访,共开展了50次电话回访。回访中,被调查方均表示调查人员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入户或电话调查,表格解释工作明确,并收到小礼物。区残联对10个街道各抽取一个社区进行验收,对所抽取社区的所有调查问卷的填写质量、逻辑关系进行了质量审核,并抽查了社区调查座谈会记录。共验收《残疾人调查表》403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30项,平均差错率为0.189%;验收《社区调查表》10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0,差错率为0,验收《残疾人调查表封面》10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0,差错率为0;每个社区均有《调查会议记录表》,均符合验收标准。

我区对系统录入工作高度重视,严格筛选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素质高的10名工作人员承担调查表初录工作和复录工作。录入前进行培训和试录,提出了严把质量关,坚决把错误率降到最低,按质按量完成录入工作。3月6日完成初录工作,经系统审核,数据检查结果一致通过。3月9日开始复录工作,我区专项调查总人数为2415人,抽样总人数为262人,抽样比例为10.85%>10.0%,各项指标在合理比例范围内。3月11日完成复录工作,原录错误率为0.046546%

三、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积极处理各项投诉与建议

做好办理残疾证、失业证、乘车卡等日常工作,为残疾人处理各种咨询和诉求共12起。其中,涉及工资拖欠、不准时发放、工作时间过长、岗位设置等各类诉求7起;残疾人及家属上访、政策咨询5起。对于这些咨询诉求,我们都能及时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和处理办法,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利益,得到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的好评。

四、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各项档案。

为了使今后就业工作开展的更加细致、有效,我们继续做好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就业的建档工作。完善用人单位招聘残疾人意向表、残疾人就业申请表、评估结果、协议书等相关就业资料,及时做好补充、更新的后续管理工作。

配合区残联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利用我区残疾人基本信息档案,做好我区残疾人网上就业档案信息库建立的各项工作。对我区残疾人证、就业培训、社保补助、年审等工作内容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及录入。网上就业档案信息库的基本建立,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三项老龄服务。使用民政电子政务系统网上办理居家养老服务补助、高龄津贴、敬老优待证三项老龄服务,并推行免费寄证服务,制好的敬老优待证由区政府付资,以特快专递形式免费送到社区或长者家中。今年全区共有3523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助,16584名老人享受高龄津贴,8925名老人办理了敬老优待证。2.强化对养老服务设施的监督管理。一是新引进1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总数达到6家;新建1家“民办公助”社区托老所,总数达到13家。二是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托老所2014年的运营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并将考核结果与运营补贴资助相挂钩。三是紧抓养老场所安全生产工作,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事故发生后,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各养老场所进行自检自查,并会同区安监局、消防监管大队、卫计局和各街道办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养老场所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并建立月报制度,将消防安全列入重点考核评估项目。

3.编制《XX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前期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XX区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起草了规划初稿,并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规划进行研讨和修改,与市里相关规划、我区其它规划进行初步衔接,形成《XX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

4.组织60岁以上无工作单位户籍老人免费体检。与区卫计局联合下发《关于为我区60岁以上无工作单位的长者提供免费体检的通知》,做好免费体检的宣传、报名和组织工作。截至11月,已组织8316位老人进行体检,超额完成区重要工作责任制任务“累计完成6000名老人体检”的要求。

5.践行“阳光福彩”,福彩公益金项目先评审再资助。一是组织区人大代表、老年人代表和基层工作人员召开“幸福老人”项目资助评审会,对各老年社会组织的文体教育活动逐一进行评定表决,最终确定对115个老年社会组织、34个老年学校共资助706.96万元。二是组织各街道对星光老年之家进行星级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对113家星光老年之家共资助452万元。6.依托老年社会组织开展老年文体教育活动。举办“幸福老人”健身广场舞大赛、模特比赛、合唱比赛、才艺风采展演、书画比赛、钓鱼比赛等活动,参与老人超过7000名。在社区开展“九九学堂”百场讲座活动,内容包括养生保健、法律知识、科普教育、长者言行规范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篇2

一、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电子档案归档存在缺失。由于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在以往的工作中保留的纸质档案资料库极为庞大, 再加上纸质档案装订、整理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科学分类, 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在全面实施电子档案管理以后, 许多纸质档案都没有得到及时、合理地利用。将纸质版的档案归纳成电子档案是一件极为复杂、繁琐的工作, 因为电子档案归档的不完整性, 以致电子档案本身检索便捷、快速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档案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为低下。

(二) 电子档案缺乏资金保障。因为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 导致其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全国各个地区的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仍旧采用配置相对较为过时的计算机, 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如果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先进的硬件设施是必备的保障, 例如:高配置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以及复印机等等。

(三) 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现阶段, 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许多年龄较大的档案管理人员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操作方面则存在不精通、不熟练的情况, 自然也就难以掌握电子档案的分类、流程以及归档等相关工作, 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 完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能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民政社会救助中心严格按照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 充分结合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使得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流程的管理工作以及检查鉴定、归档责任等相关流程更为规范化、合理化, 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有章可循、有矩可循。针对审查完成的电子文件实施统一的收集管理, 要产生对应的纸质文件, 并且要针对纸质文件实施集中核查, 从而有效保障纸质档案文件能够与电子档案保持一致。此外, 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应当逐渐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所使用的软件与平台, 从而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与便捷性。

(二) 加大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力度。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发展, 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加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 全面更新电子档案管理的软件与硬件, 配齐自动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照相机以及计算机等, 切实满足现代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实现档案存储介质的多元化发展。此外, 民政社会救助中心还应当逐步实现电子档案自动化管理的目标, 必须要改变传统管理中“重藏轻管”的理念, 高度重视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的“利用”性质, 比如:构建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使得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工作的检索更为便捷、内容更为准确, 从而有效促进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 真正实现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的价值。

(三)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电子档案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 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应当依照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针对档案管理队伍进行优化, 切实保障档案管理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教育, 根据当前档案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 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方式, 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与信息素养, 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电子信息知识, 力争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结语

处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 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发展, 就必须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并且要不断加大电子档案的管理力度。如此, 才能保障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雷立梅.谈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2) :134~135.

[2]肖雅芸.大数据背景下民政档案管理与文化建设初探[J].城建档案, 2014 (07) :77~79.

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篇3

本文深入上饶信州区和上饶县民政局,召开座谈会,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就上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市本级和信州区、上饶县如何实现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打牢区域中心城市的民生基础

1现状

目前,信州区和上饶县的城市低保户保障水平偏低,低保对象家庭生活仍较困难。还有一部分低保边缘户生产生活存在许多困难。信州区和上饶县有农村五保对象2750人,现有农村敬老院30所,集中供养2100人,集中供养率不足80%,绝大多数敬老院基础设施较差、供养人员偏少、管理较差。

2对策

关于城乡低保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要求,加大县(区)救助力度,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根据上饶群众实际生活必需,科学合理地确定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适度扩大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全面落实应保尽保。落实分类施保,对低保对象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缺乏劳力的家庭、零就业家庭和单亲家庭等重点户给予特殊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城乡低保边缘户、农民工家庭、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家庭实施临时救助政策。落实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高医疗救助的范围和补助水平,做好城市低保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

二、大力推进双拥创建活动,提升区域中心城市拥军优属水平

1现状

两县(区)有驻军和武警部队22个。市本级和信州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区),上饶县2006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对照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地方财政对拥军优属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在解决驻饶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动员社会力量拥军特色不明显,随军家庭安置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随军家属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偏低,去年每人只有200元/月;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不够,市本级双拥办机构、编制未落实,双拥工作力量不足;上饶军供站新建规划、征地已落实,但建设资金缺乏。市本级和两县(区)退役士兵安置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岗位安置难以达到退役士兵的期望,货币安置补助标准偏低,安置保障金筹措机制尚未形成。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亟待加强。优抚和抚恤补助政策落实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2对策

关于双拥工作:一是市本级和两县(区)要紧紧围绕创建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全面落实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拥军工作、拥政爱民、政策法规、双拥活动、军民共建、军政军民关系等八项任务,在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方式上有新进展,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完善政策制度上有新举措,积极探索进一步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的具体措施,努力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二是切实帮助驻饶部队排忧解难。对部队提出的水、电、路、有关生活设备等困难,一件一件地抓好实施。对部队提出的随军家属安置问题,有关部门首先是要保证驻饶各部队主官家属家庭,要提高随军家属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费补助标准,争取今年提高到每人300元/月。同时,妥善解决部队子女就学-方面的困难。三是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修订《上饶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议市政府解决市双拥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5名,解决必需的工作经费,使之有机构、有经费、有人办事。四是上饶军供站新站建设要尽快筹措资金,今年内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争取明年竣工。

关于退役人员安置:一是继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完善安置保障金筹措机制,提高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偿标准;建立市、县直部门主动承担安置任务的责任制度;制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办法,落实就业补助经费。二是全面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关于优抚工作:一是健全和完善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标准,严格按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70%的比例落实兑现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二是建设全市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和残疾军人抚恤金“一卡通”工程,提高1~4级残疾退役士兵建房补助经费标准。三是建立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服务系统。借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及定点医院三个网络平台,运用软件和程序,建立优抚对象医疗管理系统。实现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使优抚对象报销补偿、卫生医疗机构的优惠减免和政府的医疗补助“三项待遇”同步落实,使优抚对象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三、大力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和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社会稳定

1现状

两县(区)现有村委会241个,社区居委会101个,2008年度,完成了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部分村委会村民自治机构不健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差;社区居委会干部工资偏低,工作经费偏紧。市本级和两县(区)现有社会团体34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62个。部分社团有官办色彩,存在行政职能代替社会职能的现象,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发挥不够;行业协会作用不明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未形成特色等。

2对策

关于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按照中央“健全基层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要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探索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扩大群众民主权利与增强党和政府有效管理能力的途径,探索基层自治组织管理基层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的有效途径。

关于农村民主建设:一是要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推广上饶县农村廉政建设的经验,促进农村自治组织民主管理,严格按照村务公开目录规范村务公开。二是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推广上饶县黄沙岭乡、枫岭头镇、花亭镇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各村社区建设成为机构健全、有专门活动场所、有服务内容、能发挥构建和谐稳定作用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一是要按照“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抓住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3000个示范性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的契机,争取多几个项目落户信州区和上饶县,通过建设示范性综合社区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二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行个性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进入居民家庭,进一步健全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三是两县(区)切实加大对城市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用两年时间,每个社区居委会有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有达到上级要求的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社区居委会干部工资有大幅度提高。

民政局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活动总结 篇4

一是在各街镇辖区的中心广场、群众聚集地举办热闹的文艺演出,设立咨询台、政策图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本地区主要街道向过往行人、群众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

二是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进村(社区)宣传活动。各街镇和村、社区抽调专门人员,采取分片包干等方式,通过设立咨询台、走村串户宣讲、散发传单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特别要重点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的享受条件、资格、审批审核程序等。

三是走访调研。各街镇社会救助政策宣传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分别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社区,深入基层居民和民政服务对象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宣传有关社会救助政策,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四是各街镇结合自身实际,抓工作,出特色。利用农村闭路电视、政府政务中心电子显示屏、网站,在集中宣传周中每天滚动播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其他街镇每一块社区黑板报、村务公开栏也都作为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阵地;还利用院落文化、夜巡喊话、社区干部“一对一”结队帮扶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

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篇5

工作责任工作开展情况

近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政法委的精心帮助下,按照柯社综办发【2011】28号文件要求,从加强民政事务管理的工作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发挥职能,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推进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和谐进步。

一、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坚持以民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提高社会救助能力为抓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发挥民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器”作用。一是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民政工作在保障民生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今年3月制定并下发了《柯坪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城乡低保按月发放,农村低保按季发放,1月至6月共发放城市低保金619.6万元,农村低保金270.3万元。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医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重点探索了医前救助、常见病救助和定点医院即时结算救助等方面的经验,做好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的衔接,创新和探索工作机制。年初,重新修改了《柯坪县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相应提高了救助比例,扩大了救助范围。建立起了医疗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实现了困难家庭大病救助100%全覆盖。截止目前,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5万元。并做到优抚对象医疗政策100%落实。三是社会福利院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我局采取有力措施,加

大福利院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所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于2011年1月投入使用,设有床位100张,配齐了水、电、暖和各项附属设施。目前,一楼为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4名;二楼为儿童福利院,集中抚养孤儿30名,除饮食起居外,还确保了正常的就学问题,并由福利院工作人员进行接送。社会福利院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五保对象和孤儿的供养条件,有效提高了供养水平。四是做好了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3月份出台了《柯坪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对一些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在物质和资金予以扶持和救助,实现了困难家庭生活救助100%全覆盖。2011年以来,下拨救灾救济共计170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并在元旦及春节前发放了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物价补贴和春节补贴,共计139.5万元。

二、着力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加强推进规范化管理,促进社会发展,发挥民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助推器”作用。一是加强婚姻、收养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从2010年2月开始,根据事权下放的要求,我局将婚姻登记下放各乡(镇),最大限度地方便各族群众办理婚姻登记。规范和加强收养登记工作,今年共办理收养登记的1对,帮助解决了社会上一些无能力生育群众的家庭幸福问题,维护了当事人特别是被收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雪中送炭,实施好临时救助。为进一步完善、规范救助管理网络,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水平,2011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了柯坪县救助管理站,并配备了专人和办公室,积极开展临时救助,为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做好了我县在外流浪人员的返乡安排工作,使他们有家可归。

三、致力推进社会协调并进,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

认真落安惠民政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发挥民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调节器”作用。一是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农村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加快全市文明社区建设步伐。加强民政信访和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信访秩序,严格办结时限,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疑难信访问题办理力度,组织专门班子对缠访、集体访实行了包案处理;领导带头办信访,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加强双拥创建工作。2006年以来,全县的 40名退役士兵都得到了妥善安臵,均安臵到了县直单位和各乡镇政府工作(工人编制),从而解决了退伍士兵的就业问题,有效维护了全县的社会稳定。

民政工作不仅业务多元、层次多级、单位众多,涉及民生、民主、民权,而且也面临工作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实情。机械、单一工作方式方法,不仅不能发挥好民政的社会功能,往往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甚至导致矛盾冲突升级。在新的形势下,要强化民生民政、法制民政、制度民政,服务民政新认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做到政策宣传到位、亲情服务到家、跟踪督查及时、救助任务落实,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有机统一放在效率和公平的突出位臵,最大限度兼顾群众需求和法、理、情实际利益,避免因工作方式方法问题而引发的矛盾。

柯坪县民政局

民政局救助工作情况报告 篇6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为成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领导,并召开了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专题研究会议,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明确分工部署,切实做好救助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有力保障求助人员的基本生活。

2、成立机构,完善机制

为建立救助管理工作长效机构,县民政局设立了救助管理工作办公室,并配备4名兼职工作人员,兼职从事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登记工作。为了提高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办事水平,我局每年都组织救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使办事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城县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从而促进办理救助的工作人员能不断提高办事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了救助管理工作制度,为确保上班期间有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在位在岗,便于开展求助人员的救助工作,因此,制订了上班制度和请假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根据救助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控制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对求助人员进行打、骂、体罚和虐待受助人员等不良现象,一经发现,对管理工作人员追究直接责任,对受助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根据情节严重,给予相应处置。

4、进一步加强街头救助管理力度。

各乡镇民政办和县民政局在日常救助工作中还坚持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街开展劝导工作,实行主动救助。积极劝说、引导街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加大巡视和救助力度。

5、规范管理,依法救助。

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各项制度,不断规范救助工作措施和程序,切实做到“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切实做到重点救助,先治疗后救助,分别救助。从未出现过遗弃和使用智障人员等现象。对救助人员加强管理,了解和掌握救助人员的各种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6、工作到位,提高效能

自实施救助工作以来,我县每年都救助了大量的流浪乞讨求助人员。社会救助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流浪乞讨人员自主来救助点求助;二是公安、城管执行公务时发现并送至救助点;三对于无民行为能力的人员依照先医治后救助的原则进行救助;四是由其他救助站护送至我点的。我局为流浪乞讨人员为其提供返乡路费、餐费、医疗救助和临时安置的服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实行保护性管理,受助人员按照男女分开,成年与未成年人分开的方式管理。女性受助人员应由女性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护送。

二、亮点工作

1、人性化、亲情化做好救助管理工作。近年来,我们特别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救助和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全县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对危重病人及时进行了医治和护送、救助率达100%,突出重点救助和特殊救助的原则,严格履行规范求助人员进、出、登记制的工作程序。对受助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对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实行开放式管理,做到了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确保其在救助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009年我县共救助求助人员1054人,接送安置“5.12”地震赴外省就医伤愈返乡人员882人次,并给每人发放了当日生活补助费50元。同时,对全县35名地震孤儿进行了妥善安置,完成落实了“5·12”地震遇难人员1669人抚慰金的拨付与发放。

2010年我县共救助求助人员97人,其中未成年人5人,老年人18人,残疾人13人,安置精神病人2人并提供医疗救助。

2011年我县共救助求助人员140人,其中未成年人2人,老年人27人,残疾人10人,精神病人智障13人,安置精神病人7人并提供医疗救助。

2、按规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对象救助率达100%。我县将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加强了部门协作配合,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机构不健全,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没有定点的救助站和专职的办公人员。我县救助机构不健全,全县没有定点救助站和安置场所,也没有专职的办公人员,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流动救助,也不能及时的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员,只能等流浪人员自主求助,对于行动不便和职业乞讨的人员救助困难。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篇7

1 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的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满足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管理方式。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系统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 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政救助事业的稳定发展, 全面提升其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 由于当前民政档案分类更加细化, 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加, 社会各行业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地决定了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 由于使用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便捷、高效档案管理新形势的实际要求, 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需要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最大限度满足民政救助事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在可靠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 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性, 优化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 满足其实际管理工作的各种要求。结合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特性, 可知其具有如下优势: (1) 有利于实现多部门协作、多台计算机同时工作, 明确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2) 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 可以及时掌握民政救助动态, 提高档案信息传递效率, 搭建符合民政救助档案服务需求的专业平台; (3) 民政救助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办公区域、家中或者其他地方查询各种档案信息, 方便自身的工作开展, 而且民政救助部门能够对最新的救助情况有着更多的了解。

3 落实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3.1 出台各种政策,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 落实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需要相关的部门出台符合这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的各种政策,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充分发挥民政救助档案的实际作用。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 需要做到: (1) 结合信息资源保护、电子商务、政务公开、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要求, 结合民政救助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 出台相关的政策, 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创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环境, 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 (2) 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课题, 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决策水平。通过各机关团体、协会的作用, 充分发挥档案学专家队伍的优势, 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研究, 构建与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 切实有效地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的安全问题。

3.2 注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作为新时期档案管理部门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因此, 民政部门在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应注重其中的监督管理, 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保持实际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注重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需要做到: (1) 强化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 民政救助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突出这些工作的重要地位, 将救助档案信息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有效结合起来, 实现对这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2) 相关的领导及部门需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领导建设, 增强具体工作计划制定的合理性, 实现电子政务建设与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3) 应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 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 实现对具体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督与管理, 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3.3 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 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 需要民政档案管理部门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落实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确保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长期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 应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优化系统软件与硬件的服务功能, 构建可靠的档案局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优化数据库管理方式, 促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所有数据的安全性, 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4 注重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加强队伍建设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及基本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需要在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注重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针对性培养, 对其中重要的领导及业务骨干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全面建设。同时, 需要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估, 优化人员结构, 保持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最大限度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全面提升民政救助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水平, 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稳定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探讨, 说明了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民政救助档案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因此, 需要加快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及管理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 促使民政救助档案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 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发展概况, 需要在未来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保持这类档案实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雷立梅.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河南科技, 2012 (16) .

[2]卢瑾.谈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办公室业务, 2016 (1) .

[3]王海靖.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J].商, 2016 (27) .

[4]万雪莲.试论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 2015 (13) .

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 篇8

2012年12月4日,财政部、民政部下拨第一批中央冬春救灾资金54.4亿元,同时要求各地统筹考虑受灾群众过冬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按照分类救助、保障重点的原则,抓紧完善救助工作方案,根据“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要求,按照不低于中央的补助标准,对冬春期间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困难给予补助,尽早把中央冬春救灾资金和地方各级安排的救灾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户、发放到人。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多灾并发、重灾连发、致灾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城镇受灾重,贫困地区受灾比例高,灾贫叠加效应明显,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尤其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困难较为突出。

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9月21日,民政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对冬春救助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民政部派出工作组分赴湖南、四川、甘肃、宁夏四省(自治区)开展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状况调研。11月30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地抓紧完善本地冬春救助方案,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好冬春救助经费保障工作,及时足额拨付冬春救助资金,全力推进民房恢复重建,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冬春期间生活安排工作。

据介绍,下一步,民政部将按照《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要求,建立定期通报制度,适时向地方派出督查工作组,督促指导各地按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大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规范冬春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有志者事竟成下一篇:后勤保障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