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培训服务协议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系统培训服务协议(精选8篇)

系统培训服务协议 篇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业务咨询电话: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咨询电话: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为方便企业,提高办事效率,甲方开通了网上办公系统,乙方愿意采用该系统办理有关事项。为使网上办公系统能够安全运行,妥善解决网上办公涉及的有效性、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的问题,甲乙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开通相应的网上管理和服务项目,保证有效性、合法性。努力保障网上办公系统正常运行。

2.甲方使用北京数字认证中心bjca的数字证书及相关安全软件工具,为网上办公提供信息安全机制,以保证网上办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为了同样目的.,乙方也必须办理并使用bjca数字证书,为此甲方有义务对乙方提供方便。双方承认在网上办公系统中使用数字证书、上网帐号和密码具有与单位公章及法人签字同等的法律效力。

3.甲方负责为乙方提供免费的网上办公系统基本操作培训和相应的技术咨询与支持。

4.双方遵守国家安全、保密、版权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甲方有义务为乙方的申报信息保密。乙方遵守甲方关于网络安全、保密方面的规定,不得进行破坏网络安全的活动。

5.乙方不得使用他人数字证书和上网帐号,或将自己的转给他人使用。乙方应妥善保存数字证书、上网帐号和密码。在未接到乙方通知报失前,凡使用乙方的数字证书和帐号进行网上的申报均视为乙方亲自办理。

6.乙方必须依法如实申报各种信息、材料和报表,并遵守网上申报的注意事项。

7.乙方应保证网上申报的最终信息与现实提交或存档信息的一致性,否则甲方有权决定相应审批或申报无效。

8.由于网络故障或病毒等不可控制因素导致网上办公系统不能成功接受乙方信息时,乙方有义务采取措施补交。

9.对于任何一方因违反本协议规定引起的后果,由此方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10.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11.甲方授权信息统计中心为乙方办理网上办公事宜。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系统培训服务协议 篇2

关键词:短消息系统,CMPP协议,短消息网关,增值业务

1 中国移动CMPP协议

中国移动公司为了解决短消息业务接入的问题, 提出了CMPP协议规范, 它最核心的特点是短消息网关这种网络元素。短消息网关一方面负责接收SP发送给移动用户的信息并将其提交给短消息中心, 另一方面, 移动用户点播SP业务的信息将由短消息中心通过短消息网关发给SP。本地业务有由本地的短消息网关负责转发, 异地的业务需要通过汇接网关 (GNS) 进行路由到异地的短消息网关再进行转发消息。ESMSS系统就是利用了CMPP协议进行业务接入的。

2 ESMSS的设计

2.1 系统的层次结构

ESMSS系统可以分成5层, 如图1所示, 最上面的是信息源的提供者, 例如各个SP, 分别接入到各省各市的短消息网关SMG;第2层是Internet的短消息网关层, 即各省各市短消息网关SMG形成的网关层, 短消息网关SMG之间进行互联, 实现一点内容的短消息全网服务;第3层是各地的短消息中心层, 由各地负责各种业务的短消息实体构成, 短消息中心与其它实体的通信协议是SMPP协议。第4层是短消息的SS7信令网关接入层, 负责各个短消息的SS7信令接入, 短消息系统使用的是GSM的信令通道。最后一层是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网, 移动用户都是通过PLMN接入到短消息的SS7信令网关。这5层是文本的系统的工作环境, 其中下面三层往往对开发人员透明, 由通信运营商的移动设备与机站自动形成。

2.2 系统的模块设计

可以把整个ESMSS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核心部分, 如图2所示。

第一部分, 为短消息网关模块, 这一点要与中国移动公司联系, 进行短消息网关的租用。除了配置好基本硬件 (路由表、防火墙等) 和基本软件外, 网关还要完成下面的功能:正确与信息服务提供商SP连通, 基于CMPP协议, 做具体消息体实现, 该核心功能主要由网关通信代理模块实现。还可能包括一些另外的业务处理的功能, 具体包括查询功能, 计费功能, 话单管理等, 在具体编程实现的时候, 业务处理功能是移动公司自带的业务系统, 开发人员不必关注。

第二部分, 为SP端接入的管理模块部分。即完成短消息接入端的功能的软件, 具体包括短消息的发送、短消息的接收, 这两个部分有包括服务器端的代码与客户端的代码。如果还需要对SP端的短消息进行管理, 还可以把短消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3 ESMSS的实现

3.1 总体环境搭建

系统运行的环境既包括有线的通信环境 (Internet) , 也包括无线的通信环境。有线环境的条件是有一台能够连接上Internet的机器, 利用ESMSS系统, 它通过CMPP协议消息包先连接上短消息网关, 然后短消息网关再借助于通信运营商内部的无线通信网络进行短消息转发, 转发到短消息中心, 再发送到目的手机。所以我们要搭建系统的环境主要在通信运营商内部机房的短消息网关这一部分, 如图3所示。

3.2 短消息网关的实现

短消息网关处于移动公司的内部机房中, 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机器, 而是有多台外部IP地址的机器组成的一个大系统, 包括移动公司内部的业务软件 (计费系统、网管监控系统、查询系统等) 和服务器端守护线程。ESMSS系统需要实现的是网关通信代理系统的服务器端守护线程, 就相当于接收与发送短消息的CMPP协议的服务器端的代码:具体说来, 包括SMPP协议代理, CMPP协议代理。SMPP通信代理实现网关和GSM网中短消息中心 (SMC) 的连接, 确保准确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现高效与可靠的数据传输, 这个是通信运营商内部的通用协议SMPP。CMPP通信代理主要是实现和SP服务提供商的连接。与SMPP通信代理系统不同的是, CMPP通信代理是服务器端, 需等待SP的连接, 而SMPP通信代理是客户端, 需要主动连接SMC。具体的编码实现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3.3 SP端接入软件的实现

在中国移动的CMPP协议中, 要完成SP端收发短消息的功能, 也是利用TCP/I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编程, 短消息网关SMG和SP是互为客户机/服务器, 当SP向短消息网关SMG提交短消息的时候 (上行消息) , SP是客户机, 它主动去连接服务器SMG, 然后开始通信与传送数据。当短消息网关把短消息下发给SP时 (下行消息) , SMG是客户机, 它主动去连接服务器SP。这些都是Socket编程, 只是把这些消息利用CMPP协议进行了包装。

4 ESMSS的运行

进入该ESMSS系统时, 首先载入画面的是SP端连接的界面, 如图4所示。成功连接短消息网关后, 就可以进入到ESMSS系统的主界面。如图5所示。其中菜单项目依次为信息维护, 预制短语, 短消息发送与接收, 短消息查询等。员工信息维护菜单里可以对员工进行管理, 预先制订界面可以预先设置短消息。短消息发送与接收界面里是给出目的手机的电话号码进行发短消息与接收短消息等。

5 结束语

系统培训服务协议 篇3

关键词:云服务 云SLA 生命周期管理 云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G25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1-0051-07

1 引言

云服务是云计算技术将其自身展现给用户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方式。对云服务提供商而言,他们以不同的云服务内容和形式相互竞争,Google、Amazon、IBM、Sun、Microsoft、HP和Salesforce等这些大型的IT厂商均推出不同的云服务,如应用程序服务、存储服务、架构服务和计算服务等。对用户而言,众多的云服务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按需使用的需求,但用户在访问云服务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一定费用的支付和预算的局限。因此,从云服务提供商角度来看,可以依据云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s,服务等级协议)来优化使用其基础设施以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云服务。从用户角度来看,可以依据云SLA来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云服务提供商所承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等级,进而平衡成本的支出与所获得服务质量的水平,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云服务。

2 服务等级协议

TMF GB917定义的SLA为:SLA是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 SP)和用户之间正式签订的一个协定,是存在于双方之间的一个合约。它是一个正式的、经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协商的合约,包括双方对服务内容、优先权、责任和义务以及费用和赔偿问题的共识,同时包括对服务质量等级的规定。在现有云环境下,SLA能较稳定地支持对服务的正常运营,因此是信息服务双方不可或缺的一项协议[1]。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等级协议(Information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ISLA)是提供商关于如何实现提供给客户的信息服务的承诺、保证客户获得预定义的信息服务质量的协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信服务、网络服务和云服务的提供商均面临着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满足用户性能需求的双重压力。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减少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努力改进云服务质量,从而使自己的服务/产品有别于其他的竞争者。由于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通信服务提供商(Transmission Service Provider, TSP)、云服务提供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 CSP)、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商(Information Resource Service Provider, IRSP)及终端用户(User)这些参与方、其角色具有多重性、用户需求具有多样化,使得成本和QoS之间的平衡尤为复杂和困难;同一个服务提供商,它的角色既可以是服务的提供方,也可以是服务的接收方。这种多重角色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关系链[2],如云服务提供商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是接受网络服务的客户(但不是终端客户),他们之间的服务等级协议是WSLA;对于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商来说,云服务提供商是信息服务平台的提供者,因而他们之间的服务等级协议是ISLA(见图1)。

[图1 信息服务的业务关系模型]2.1 SLA的发展

SLA的应用经历了从电信到IP网络服务,在两者的基础上,SLA又被引入到云服务领域。因此,可以将SLA的发展归结为三个阶段,即电信服务阶段、网络服务阶段和云服务阶段。

(1) 电信管理论坛TMF将SLA应用于电信服务领域。TMF、ITU、IETF等部门分别制定各种SLA和QoS的标准与规范,如有关服务质量的术语定义、确定和应用QoS参数的框架和方法、SLA的框架、SLA的管理手册等,有利于统一规范SLA的应用,保证用户和提供商对SLA和QoS术语的统一理解。

(2) 在网络服务领域,各种在Web和Grid服务中签订的SLA逐渐形成,如HP的WSMF(Web Services Management Framework)[3]、IBM的WSLA(Web Service Level Agreement)[4]、WSPL[5]、WS-agreement[6]及其基于WS-Policy[7]的方法等。这些在Web服务领域中用以保证Web服务质量的协议,通过提供各种IT服务水平的参数、衡量实际服务水平与预先协定的偏差和失误、监测和管理Web服务的执行,从而确保Web服务的网络性能和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

(3) 云服务领域,各云服务提供商制定各自的云SLA以保证云服务的质量。如Microsoft Azure云平台服务制定SLAs,从Storage、Compute、SQL、AppFabric和CDN等方面来明确服务双方的职责与义务;Amazon S3存储服务制定Amazon S3 SLA,从功能、可靠性和价格等方面来明确其存储服务;Google Apps制定Google Apps SLA,明确Apps产品提供的服务等级及违规情况。各种云SLA的实施使得云SLA成为目前云服务提供商们保证QoS的重要手段。

2.2 云SLA的需求及意义

云计算的本质是将资源虚拟化存储于云端,以互联网传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能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服务是实现云服务的前提条件之一。云SLA是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云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等级进行阐述和明确的法律文本[8]。就云SLA而言,服务提供商或用户都会考虑与某项云服务相关的要素,如服务对象等级、双方职责、服务维护、数据存储位置、业务连续性或灾难恢复能力、系统冗余等,因此需要在SLA文本中明确或者满足以下几点需求[9]:

nlc202309031434

(1)对服务加以清晰的描述,以便用户能够容易地理解和完成对服务的操作。

(2)说明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服务等级。

(3)定义对服务参数进行监控的具体方式以及监控报告的格式。

(4)说明服务提供商不能提供服务时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5)说明计费等具体的业务参数等。

在关于云SLA的相关文本中,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需要分别把各自的责、权、利阐述清楚,需要就双方均认可的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类型、所提供服务的等级参数、用户所需付费情况、关于所提供服务的相关保证措施以及关于服务提供商与用户违反文本中相关条款的惩罚措施等具体的文本条文明确下来。由于云计算在线服务模式的特殊性,对于云服务提供商可能出现的服务中断和不适时、数据损坏、用户隐私泄露等情况,要在云SLA文本中明确云服务提供商的责任以及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服务提供商所需承担的责任等。

3 云SLA管理的价值

为了服务质量水平以SLA预先定义的性能等级进行交付使用,需要对SLA中所有服务过程加以管理,即SLA管理(Service Level Agreement Management, SLAM)。TMF提出SLA生命周期管理和SLA参数框架两种SLAM管理工具。其中,SLA参数框架是对独立参数进行分类的有用工具。

云SLA定义了双方或者多方关于服务质量、优先权和职责等期望。传统的SLA是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用户所签订的合同(见图2)。SP必须积极地管理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其所提供的服务越是依赖于多个合作者,管理这些服务的云SLA在SP维持众多合作关系或用户关系中越具有重要的作用(见图3)。因此,云SLA及其管理在SP的用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关系管理(SRM)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对SP、用户和供应商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4 云SLA的生命周期管理

TMF[10]在eTOM视图中定义了SLA的生命周期过程,云服务提供商同样需要eTOM商务过程框架来规范、集成并自动化云服务的商务运营过程,能高效地与其它实体或参与方开展商务,使通过网络实现的云服务能更多地关注客户、关注服务质量,实现其资源节约、资源共享、安全保障等基本特征。根据业务或参与方的性质,云SLA的类型包括云服务提供商内部的SLA、云服务提供商-客户的SLA、云服务提供商-供应商的SLA(见图4)。

目前云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的云服务一般包括四种: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存储即服务。以上四种服务,在其服务等级协议的管理过程中都应该遵循SLA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管理。

4.1 云SLA开发阶段

云SLA的开发主要是支持服务计划及其活动,如预测市场的趋势、定义和构建可用的服务产品目录等活动。SP将其服务以不同的形式提供给云用户,服务产品是用其功能和特征加以描述的。在此阶段,首先,SP可以采用用户需求调查系统、用户评价系统、服务交互或监测程序等应用程序加以辅助支持,以做出服务开发阶段的一系列决策:如提供服务的类型、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质量等级,衡量每项服务水平及质量的参数、参数值的确定等。其次,由于市场需求、竞争压力、服务性能的变动预示着SP开发新服务及其新的SLA模板(见图5)。总之,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识别云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开发新云SLA的主要依据。SP在将当前服务交付给用户使用时,需要不断地搜集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从而分析用户的使用偏好、识别用户需求。此阶段中SP主要收集用户三个方面的需求:SLA中不存在的服务、SLA中没有定义的服务、超出当前SLA参数的定义。

(2)识别并描述与用户需求相称的服务特征(如服务水平、服务参数及参数值)。在服务的描述过程中,不仅要描述与服务相关的SLA参数,还要描述该SLA参数值是否可以由用户自己选择指定、某参数值是否依赖于已选择的某些参数。

(3)识别并描述网络、通信和云计算的性能。如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供给的技术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质量等级等,有助于SP较好地认清当前的技术水平;同时需要将性能以可量化、可计算的参数及参数值的形式将其描述出来,以供用户选择和评价。

(4)准备标准的SLA模板。新服务的描述及其SLA模板是本阶段的结束标志及检验准则,为后阶段与用户的协商奠定基础。

本阶段结束的标志是获得服务的SLA模板。在SLA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SLA模板的生命周期加以管理,使SLA模板尽可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SLA模板的生命周期包括初始模板的生成、用户的反映/回馈、分析用户需求、改进模板和生成最终模板等。SLA模板是一个公用的服务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在云SLA的协商阶段,与SP进行谈判、协商,从而形成适合自身需求的云SLA。

在此阶段,云服务提供中心(Cloud Service Provider Center, CSPC)持续不断地收集来自不同用户的请求,检查当前目录中是否有与用户需求相匹配或相近的服务,估计新服务潜在的用户量、预期利润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等,并将用户需求连同新服务的潜在市场价值及所估算的生命周期发送给云服务计划和开发中心(Cloud Servic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SP&D)。CSP&D将用户需求划分为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咨询云服务质量管理中心(Cloud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CSQM)当前网络、通信和云资源质量的情况,然后衡量提供新服务的可选架构,确定开发新服务所需的潜在技术或技术的优先级,并将技术需求发送给技术计划和开发中心(Technolog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P&D)。TP&D根据收到的技术需求,比较当前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力,分析其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更新或改进技术所需成本、实现新服务的时间跨度。如果TP&D认为支持服务可用性或QoS的某项技术尚未成熟,应给出使用其他特定技术的具体建议。TP&D将估计出来的成本和时间值返回给云服务计划和开发中心(Cloud Servic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SP&D)。CSP&D依据所有返回的成本和时间等信息,评估服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则生成服务描述文档和SLA模板,并将其发送给相关中心。如CSPC负责服务的供给,服务配置中心根据与用户签订的SLA配置云服务,CSQM负责检测服务质量的执行情况等。

nlc202309031434

4.2 云SLA协商阶段

经过云SLA开发阶段,成型的服务及其描述文档和SLA模板即可发布。SLA的协商阶段始于用户与提供商双方对云服务的特征、功能、价格及双方的职责等信息经过多次协商、谈判后,签订包含一个或多个需要安装和使用服务实例的合同。因此,协商阶段包含的活动主要有协商服务的选项、服务参数的QoS水平、SLA模板中服务参数值,并要详细说明SLA合同的责任和义务(见图6)。总之,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为特定的服务实例选择合适的SLA参数值。用户协商主要是围绕服务的实例、质量水平以及用于衡量质量水平的参数值等内容展开的。

(2)确定签订SLA的用户成本,即确定用户购买服务的价格。

(3)确定发生SLA违规的SP成本,或当实现的服务水平超出SLA规定时SP所获得的奖励。

(4)定义与服务相关的使用报告。这与SLA参数的性质有关。

此阶段结束的标志是用户签订SLA合同。CSPC接受来自用户对云服务合同信息的咨询,将用户信息发送给订单处理中心(Order Handling,OH),然后其将订单细节提交给云服务配置和激活中心(Cloud Service Configuration & Activation,CSC&A)。CSC&A检查订单中各服务要素的可用性及可行性,如果涉及到外部提供商的服务要素,则咨询采购中心(Buying)。此外,CSC&A还需请求资源提供中心(Resource Provisioning,RP)检查支持该服务实例的能力及资源的可用性,并将核查的结果返回给OH,由OH来确定产品的可用性,并将结果返回给CSPC。CSPC向用户提供SLA模版,针对SLA的细节向用户提出报价,与用户谈判、协商,最后签订合同。合同中应包含经过双方同意的QoS和SLA参数。

4.3 云SLA实现阶段

云用户的请求在协商阶段转化为用户订单与SLA合同,而SLA合同在实现阶段被转化为可运行的实例。因此实现阶段即SLA实例化的过程,也是激活服务、对服务及服务实例进行配置、安装、启用的过程(见图7)。云SLA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1)配置和提供支付服务的资源。SP将提供给个体服务的实例化资源分配到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2)配置满足SLA的特定服务实例;

(3)激活云服务,将服务交付给用户使用,

此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产生实例化的、经过测试的、可接受的服务。CSC&A配置订单中所请求的服务实例,并将请求发送至恰当的部门。CSC&A执行对服务实例的测试,以检验其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icator,KQI)是否达到SLA的标准,并在管理服务目录中更新服务实例及其KQIs。此外,CSC&A还需通知CSQM初始化监测新服务实例。一切准备就绪后,CSC&A通知服务OH,由OH负责通知用户及其他部门。

4.4 云SLA执行阶段

云SLA执行阶段即执行SLA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它涵盖了SLA服务的所有操作。此阶段主要的任务包括:

(1)正常执行和监测服务。其中正常执行的情况包括一切正常、无差错的执行以及出现中断但在SLA范围之内的执行。SP自身执行的服务与供应商/合作者执行的外部服务都需要进行全程监测。监测的目的,一方面是监测服务的性能数据,保证对服务的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有助于预测长期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是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及可靠性。

(2)即时报告服务执行的情况。报告记录的是服务执行和监测的情况,报告的时间和频率依服务的类型和特征而定。

(3)SLA违规的即时处理。SLA违规即服务的非正常执行。倘若SP首先发现服务中断,SP则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中断的时间尽量不违反SLA的规定。因此,此处的SLA违规是指用户首先发现的服务中断,并且中断的时间超出了SLA的规定,从而造成SLA违规。

执行阶段结束的标志是用户使用了云服务,但执行的过程却存在正常执行和SLA违规的情况。正常执行是指执行的服务在SLA规定的范围内,或一切正常运行,或是曾出现过服务中断,但中断时间没超出SLA规定的范围。SLA违规的情况是指用户发现服务没有达到SLA规定的质量等级,并向SP提出相应的赔偿。

云服务在执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超出或达不到SLA中明确规定的参数及参数值。换言之,在执行SLA的过程中会出现违反SLA规定的情况。而发现SLA违规的情况至少有两种,一种是SP首先发现违规,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一种是用户首先发现违规,并向SP报告服务非正常执行的情况。

4.5 云SLA评估阶段

云SLA评估阶段的任务一方面是评估单个云用户的SLA与交付给云用户QoS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某一时期SP所有业务的整体质量水平,包括整体的质量目标、业务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的过程,即SP内部业务评估的一部分。

4.5.1 单个云用户的阶段性评估

(1)SP实际交付给用户的QoS情况。QoS的评价存在不同视角:用户QoS需求、SP提供的QoS、SP实际交付、提供给用户的QoS以及用户所感知到的QoS。因此,在评估云SLA的阶段,必须要根据云服务在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为QoS的执行情况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作为评价服务及其质量的依据。

(2)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SP实际交付给用户的QoS情况,另一方面是用户对QoS的期望。

(3)改进用户满意度的潜力。SP根据用户的满意度以及自身提供QoS的能力来确定自身提高QoS的潜力及改善用户满意度的潜力,从而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4)用户需求的改变。评估用户需求与发现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而分析其变化的因素及趋势,有利于SP改进服务及其SLA、开发新服务及新SLA、吸引用户和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nlc202309031434

4.5.2 SP内部整体业务的质量水平评估

(1)向所有用户交付服务质量的整体情况。云服务的整体质量情况是SP服务实力的真实体现。因此,评估整体服务质量的情况也是SP衡量自身服务实力的依据。

(2)重新调整服务目标,使得服务实力与服务目标相匹配。

(3)重新调整服务运营。目标调整后,服务的执行和运营也需要同步协调。

(4)识别服务支持的问题。服务的执行和运营离不开支持性、辅助性的活动,如战略计划、风险管理、绩效管理、资金财产管理和人力支援管理等。

(5)创建不同SLA的服务水平。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用户群的不同需求,创建SLA的不同服务等级。

云SLA评估的启动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阶段性的评估,即根据SLA的规定,定期评估服务执行是否满足SLA的情况。第二是用户要求的重新评估,当用户对SP发送过来的评估报告存在质疑时,向SP提出重新评估或复查等需求。第三是用户退出服务时的评估,此时评估用户退出服务的相关影响因素。

4.6 云SLA撤销阶段

云SLA撤销阶段指的是SP因自身的问题,使得服务暂时撤销,其主要是解决与终止服务相关的用户端设备和线路问题。此阶段与云SLA相关的问题包括:

(1)规定设备或线路的拆除或搬迁的责任。

(2)承诺拆除或搬迁设备或线路的时间。

(3)规定SP有权使用用户的设备。设备或线路在拆除、搬迁的过程中,涉及到对用户设备的测试、拆除或搬迁,因此,SLA中应规定SP何时有权使用或有权访问用户的设备,以协助服务的关闭活动,减少关闭服务的时间。

总之,由于SP自身原因导致服务被关闭,对用户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用户对此应具有知情权。SP均应在SLA中明确规定并勇于承担其中的责任,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结语

云SLA的管理是对云服务过程中涉及的SLA加以规划,使其服务质量与预先定义的性能相一致。云SLA的管理有利于高效地管理资源和服务,确保实现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云SLA管理是SP从技术角度来衡量性能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量化性能指标获得和保留用户,监管性能和服务的实施,提供性能报告,并以惩罚的方式履行协议、管理供应链关系,有助于SP满足用户的需求、与用户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本文对云SLA的生命周期管理加以分析,是为了展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软件即服务SaaS、 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存储即服务这些云服务在实现过程中得以保证其服务质量的管理方式。从云SLA的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分析各类服务要满足的基本管理模式仅仅是SLAM的一种工具,SLA参数框架的管理同样也是SLAM的一项重要工具,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邓仲华,喻越.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等级协议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4):57-60.

[2]McConnell J, Siegel E. Practice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Delivering High-Quality Web Based Services [M]. Cisco Press, 2004.

[3]Nicolas C, Pankaj K,Bryan M,et al.Web Service Management Framework-Overview Version 2.0[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2003.

[4]Ludwig H, Keller A, Dan A, et al.Web Service Level Agreement(WSLA) Language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S].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2003.

[5]Anderson 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eb Service Policy Language[J].IEEE Computer Society,2004:189-192.

[6]Audrieux A, Czajkowski K, Dan A, et al.Web Service Agreement Spcification(WS-agreement)[S].Grid Resource Allocation Agreement Protocol(GRAAP)WG,2007.

[7]Vedamuthu A S, Orchard D,Hirsch F, et all. Web Services Policy Framwork(WS-Policy),Version 1.5[S].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2007.

[8]邓仲华等. SLA研究及其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A].胡昌平.信息资源研究进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305-339.

[9]张健.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2):7-10.

[10]TMF GB921. Business Process Framwork(eTOM) 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Version 8.1[R]. TeleManagement Forum, 2008.

作者简介:赵又霖,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管理;邓仲华,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管理;黎春兰,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系统培训服务协议 篇4

甲方(委托方):

兹有甲方(委托方)委托乙方(服务方)提供保全服务,经双方商定共同遵守条款如下: 乙方(服务方): 有限公司

三、乙方对标的区域的服务范围,以装有防护器材的区域为限。锁有所变更时,应尽快通知乙方监控中心。

八、发生报警或接到乙方紧急电话通知后,甲方或甲方紧急联络人应立即赶往标的现场,确认状况及会同清查有无财产损失。若甲方拒绝到现场,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自己承担负责。

九、甲方负责协调本单位(含所在地楼院)的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遇有紧急情况或发生实报时,甲方应保证乙方巡逻人员到达时立即开门,使乙方能迅速进入标的场所。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自行承担。

十、甲方密码持有人更换时,必须及时通知乙方前往更改,如果甲方未及时通知乙方更改,由此造成的内盗由甲方承担。

6、因甲方员工擅自变动报警系统的有关设备、器材和线路导致报警系统失灵而受损的;

7、因甲方所在地的电线电缆施工、修理或其它原因造成停电时间过长、停话状态,导致报警信号无法传递而受损的;

8、因甲方的经济债务纠纷,甲方的债权人搬走或损坏的物品和器具;

培训服务协议合同 篇5

地 址: 苏州市干将西路188号 地 址:南京市汉中门大街1 号金鹰汉中

新城21楼A座

邮 编:215002 邮 编:210029

法定代表人:朱韬 法定代表人:余海君

项目联系人:汤征华 项目联系人:赵洋

电 话:0512-67555579 电 话: 025-86558812 传 真:0512-67555556 传 真: 025-86667266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 新入职员工 ]进行[ 体验培训 ]课程专项培训,并支付相应的培训费。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 培训概况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2.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本合同约定按时提供培训,对培训的各阶段及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提出修改意见。

2.2甲方有权获得与所采购培训课程相关的师资介绍、课程介绍与教材,但不得对乙方提供的与本次培训有关的任何内容进行包括复印、录音、录像或其他任何方式进行的复制和散播。

2.3如果乙方不能按照本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甲方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应在三日内予以补正和改进,如果乙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补正和改进,甲方有权中止支付,直至乙方能够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内容履行义务。

2.4乙方应当在培训期间向甲方提供下列培训设施与安排:

(1)培训场地

(2)培训教学必要设备

(3)培训讲师与助教在培训期间的食宿

(4)根据甲方确定的参加培训人员名单,组织学员按统一的培训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2.5在乙方完成培训服务并满足付款条件时,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培训费。

2.6甲方应在不迟于学员出发前48小时,按保险公司之要求提供相关学员信息给乙方,若甲方学员临时发生变动,甲方应在学员出发2小时前,书面告知乙方变动学员的信息,以确保乙方在出发前为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购买保险。甲方应以电子邮件、短信、传真形式向乙方提供上述信息,并应得到乙方确认。

2.7甲方应在体验培训执行过程中,要求甲方学员遵守乙方的相关制度,支持与协助乙方做好学员日常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2.8若因甲方学员故意违反乙方的规定,或因甲方学员自身原因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或因甲方原因导致乙方未能为学员购买保险而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则所造成的损失及责任完全由甲方自行承担。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3.1乙方在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下有权要求甲方按本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培训费。

3.2 乙方应按下列要求提供培训服务:

3.2.1培训地点:[苏州]

3.2.2培训时间:20元月4日18:00-2011年元月5日17:00,[1天]

3.2.3培训内容:[户外体验培训]

3.2.4培训讲师:[前程无忧内部讲师]

3.2.5培训人数:约70人

3.3乙方应按照本合同关于培训服务的要求,为甲方提供培训服务。

3.4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培训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情况,由双方协商制订培训方案与培训大纲。

3.5乙方应在培训服务过程中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指定有经验的助教,协同甲方一起对培训项目进行管理,控制培训课程进度与培训效果,并对培训课程进行跟踪、评估与反馈,以确保培训的质量。

3.6乙方负责培训讲义的编订与印刷,并确保讲义及时发到学员手中。

第四条 付款

4.1 培训费用:单价:人民币200元/人(含保险费);培训费用总额根据学员人数计算。

4.2 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如下:

4.2.1培训结束后,甲乙双方共同组织参训学员填写一级评估结果,乙方提供一级评估报告,甲方根据评估满意度结果支付培训费用。以满分10分计,平均分在8.5分(含本数)以上,甲方向乙方支付全额培训费用;平均分在8.0(含本数)-8.5分(不含本数)之间,甲方向乙方支付全额培训费用的95%;平均分在7.5(含本数)-8.0分(不含本数)之间,甲方向乙方支付全额培训费用的90%;平均分在7.5分(不含本数)以下,甲方向乙方支付全额培训费用的85%。

4.2.2乙方向甲方提供符合国家要求的完税发票及培训效果评估报告,甲方在收到发票和评估报告后的十个工作日内以转账方式将培训费支付给乙方。

4.3 乙方户名、开户银行名称和帐号为:

户 名: 前锦网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开户行: 南京交通银行汉中门支行

帐 号: 320006660018010030418

第五条 保密

5.1 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及履行完毕后的任何时候,任何一方均应对因履行本合同从对方获取或知悉的保密信息承担保密责任,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否则应赔偿由此给对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5.2保密信息指任何一方因履行本合同所知悉的任何以口头、书面、图表或电子形式存在的对方信息,具体包括:

(1)任何涉及对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商业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处理手段、财务信息;

(2)任何对方的技术措施、技术方案、软件应用及开发,硬件设备的品种、质量、数量、品牌等;

(3)任何对方的技术秘密或专有知识、文件 、报告、数据、客户软件、流程图、数据库、发明、知识、及贸易秘密。无论上述信息是否享有知识产权。

5.3 如需要,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签署相应的保密协议,保密协议与本条款存在不一致的,保密协议为准。

第六条 违约责任

6.1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的,即构成违约,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按照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6.2 由于乙方的过错造成其提供的培训服务不符合本合同附件中的项目安排,则甲方有权视情况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金额为不满足合同要求部分所对应的培训费用的20%,并赔偿由此给甲方带来的相关实际损失。由于乙方的过错造成其不能按时完成培训服务的,每逾期1个工作日,乙方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金额为培训费总额的1% 。上述两项违约金的金额可以叠加。如违约金总额超过培训费总额的100%,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由此给甲方带来的所有实际损失。

6.3因合同一方原因致使另一方遭受第三方追诉的,违约方应赔偿由此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第七条 乙方的保证

7.1乙方保证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提供的培训服务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或引起任何第三方的指控或行政机关的处罚,如有任何第三方向甲方主张侵权或赔偿或行政处罚,因此而发生的一切费用、赔偿金及罚金由乙方承担。

7.2乙方需提供全力支持,防止因上述侵权或可能的侵权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甲方继续使用本合同项下的培训服务而需取得的第三方授权、修改本合同项下培训服务使其至少 在功能上可以替代原培训服务、提供功能上相等的使甲方可以达到本合同目的的其他培训服务,并由乙方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所有的费用。

第八条 不可抗力

8.1 如果出现不可抗力,双方在本合同中的义务在不可抗力影响范围及其持续期间内将中止履行。经另外一方确定的不可抗力影响时间,不计入本合同执行时间,本合同执行时间相应顺延。合同期限可根据中止的期限作相应延长,但须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均不会因此而承担违约责任。

8.2 受不可抗力影响一方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将不能履行本合同的原因书面通知对方,并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8.3 不可抗力影响结束后,受影响一方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对方。

8.4 如果不可抗力影响超过15天,各方可协商解决此后的合同执行问题。如果各方在相应顺延的

30天内未能协商一致,各方均有权解除合同。

第九条 其他

9.1 按合同规定应该偿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和各种经济损失,应当在明确责任后10个工作日内付清,逾期按应支付金额的日万分之一计收利息。经双方事先确认后,依据本合同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前述款项的,甲方有权自行从应付合同总价款中扣除充抵。

9.2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因执行本合同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解决。

9.3 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及履行完毕的任何时候,同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本合同及附件内容,以确保双方的商业机密。

9.4本合同共[ 伍 ]页,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附件为主合同的一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9.5 本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合同执行期内,甲乙双方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解决。补充协议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9.6 与履行本合同有关的下列文件,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补充。

甲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 乙方:前锦网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甲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 乙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看过培训服务协议合同的人还看了:

1.销售人员培训协议书合同范本

2.法律培训专项服务合同

3.委托培训合同范本

4.技术培训协议合同范本3篇

5.技术培训、技术中介服务合同范本3篇

6.专业技术培训合同范本

7.委托培训合同范本3篇

8.教育服务合同模板

培训服务协议书 篇6

地址:

负责人:

组织机构代码证:

乙 方: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住址:

为加强被培训人员的管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及相关法规、公司制度,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专业培训的期限和费用

1.1 甲方为乙方提供有关_______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地点为(国家或地区),培训时间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预计培训费用为_______元人民币。

1.2 预计培训费用是指甲方为了对乙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乙方的其他直接费用。若实际培训总费用与预计培训总费用不符,则本协议约定的违约金数额应根据实际发生的总费用自动调整。

1.3 甲方已经履行公司规章制度中关于专业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的告知义务,乙方承诺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 服务期条款

2.1 根据甲方规章制度的规定,双方约定,从乙方完成培训之日起,乙方必须为甲方服务_______月,即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延长本协议规定的服务期。

2.2 培训期间,乙方应当遵守公司的相关制度和培训安排。乙方因不遵守法律、法规、公司制度或培训安排,给培训计划造成不良影响的,甲方有权终止乙方的培训,并可视情节对乙方给予一定的处分;情节严重的,视为乙方单方解除本协议,乙方需承担本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

2.3 乙方在完成培训后未经甲方批准而逾期未归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2.4 培训期间,乙方继续按照原岗位、原级别享受工资、奖金、保险福利等。

2.5 服务期内,如劳动合同期限变更或者届满,双方对续订劳动合同不能达成一致,应按原劳动合同确定的条件继续履行至服务期终止之日。

第三条 违约责任

3.1 乙方在培训开始前放弃培训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甲方支付违约金_______元人民币。违约金不超过甲方提供的培训费用。

3.2 乙方在培训完成之后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包括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因自身过错等原因导致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应当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的计算方法是:违约金金额=实际培训总费用/应服务月数×(应服务月数-实际服务月数)。

第四条 争议处理

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若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他

5.1签订本协议时,乙方已明确本次培训的内容、目的、商业价值、甲方的要求等内容。

5.2本协议作为《劳动合同》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3本协议与《劳动合同》不一致的地方,视为对《劳动合同》的变更。

5.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合同附件清单

(以下无正文)

甲方:

(公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签字)

日期:

乙方(签字):

基于网格服务的并发控制协议 篇7

关键词:网格,实时事务,功能等价服务,并发控制

0.前言

众所周知, 网格服务具有动态性[1];同时, 实时事务具有功能替代特性[2]。我们将网格服务与实时事务的功能替代性相结合, 在实时事务执行时, 每个功能替代由一个网格服务来实现 (称之为功能等价服务) , 这样就使得实时事务更适应于网格动态性环境。

目前, 在实时数据库系统中已经提出的基于替代的并发控制协议:无冲突的并发控制CCCP协议[3]和基于最优替代的并发控制BCCP协议[4]。CCCP协议尽量避免冲突的产生,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 冲突往往是不可避免的。BCCP协议对此进行改进, 放松了活跃替代的选择条件、充分考虑消解冲突。

但是, 它们选择的都是串行方式, 并且未利用网格服务执行替代, 不适应网格环境。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种并行执行的服务级控制:共享与竞争并存的并发控制 (Sharing&Com-peting Concurrency Control:SCCC) 协议。

1. 协议思想

共享与竞争并存的并发控制协议的主要思想如下:

(1) 共享资源

每个子事务包含多个功能等价服务, 但在数据库系统环境中, 子事务依然作为一个整体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当某个功能等价服务需要资源时, 不能直接向系统提出请求, 而是向子事务提出。如果子事务的私有缓存里已经存储该资源, 则允许此功能等价服务读取;如果没有, 由子事务向系统申请资源。此时, 如果子事务顺利申请到系统资源, 则将之存储在私有缓存中以供其下的多个功能等价服务共享;如果子事务间发生资源冲突, 则采用文所提出的可推测并发控制 (GSCC) 协议进行消解。

(2) 读写操作

同一个子事务的多个功能等价服务以乐观的方式无阻碍地并行执行, 直到它们到达自己的提交点。即功能等价服务执行读写操作时, 首先在子事务私有缓存中读取数据, 然后在自己的私有缓存中修改。

(3) 竞争提交

在事务截止期内, 当某个功能等价服务首先完成所有的读写操作时, 便向子事务发出提交请求。允许提交后, 同一个子事务的其它功能等价服务 (无论冲突与否) 全部被放弃, 此提交功能等价服务将其私有缓存中数据修改写入子事务的私有缓存, 同时该子事务处于可提交状态。

(4) 夭折条件

如果子事务的所有功能等价服务都因故夭折, 子事务不一定夭折。只要时间允许, 还可以在网格中寻找合适的功能等价服务重新执行。只有当子事务截止期到达, 而无一个功能等价服务提交时, 该子事务才会夭折。

2. 算法实现

SCCC协议由事务创建功能等价服务、功能等价服务读数据、功能等价服务写数据、功能等价服务提交、功能等价服务夭折等部分组成。下面给出各部分的描述。

(1) 事务创建多个功能等价服务并进行初始化

(2) 功能等价服务读数据

(3) 功能等价服务写数据

(4) 功能等价服务提交

(5) 功能等价服务夭折

3. 性能分析

实验集中测试了每组中功能等价服务的数量N对事务错失率的影响, 以验证功能等价服务模型及SCCC协议的有效性。实验模型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从实验结果图1中可以看到当功能等价服务的数量分别为N=1, 3, 6时的事务错失率变化趋势, 即随着功能等价服务数量的增加, 事务错失率开始是降低的, 达到一定数目后便随之增高。

其原因在于:每一个子事务都作为一个单元去竞争资源, 开始系统资源充足时, 增加功能等价服务数量, 使得事务实时性得到有效保证;随着功能等价服务数量的增加, 消耗的系统资源越来越多时, 就可能导致更多的事务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资源而错失截止期。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系统资源状况, 适当设置功能等价服务数量。

4. 小结

SCCC协议是在网格环境下基于功能等价服务的实时事务处理模型的基础之上, 解决事务内部多个功能等价服务之间的资源冲突。它以事务为整体单位共享资源, 保证了事务的ACID (Atomicity、Consistency、Isolation、Durability) 特性;功能等价服务的并行执行, 确保了事务的高成功率;采用竞争提交机制, 提高了系统实时性;适度放松夭折条件, 降低了事务错失率。

参考文献

[1].David Taniar, Sushant Goelb.Concurrency control issues in Grid databas-e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3, 2007:154-162.

[2].刘云生, 夏家莉.实时事务功能替代集的特性[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2, 23[1]:106-108

[3].王素芬.基于功能替代的嵌入式实时事务预分析及并发控制研究[硕士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07, 6.

系统培训服务协议 篇8

关键词:慕课;著作权;服务协议;格式合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03-04

一、引言

慕课,即大规模的开放性在线课程,其大规模性受益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早在2011年,就有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其开放性受益于平台所支持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它使得世界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都可以在遵循作者权利的基础上,在线学习世界顶尖院校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网络公开课,慕课课程直视的镜头感,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高互动研讨形式,颁发结业证书与授予学分等独特形式使当前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慕课风潮。以麻省理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顶尖院校纷纷成为慕课平台的合作伙伴,[1]国内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也先后加入慕课平台。

但是在慕课迅速发展的同时,著作权问题如影相随。慕课平台上受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课程提供者上传的“课程内容”(包括上传的课程视频、文本、图像等受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另一类是用户在学习互动中提交的“用户内容”(包括用户提交的课程作业,互动中即时创作的作品等受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多重客体使得其中著作权问题更加复杂。作为服务提供商,慕课平台为了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在服务协议中规定不平等的许可及免责条款。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协议样本的实证分析,了解慕课平台的著作权现状究竟“是什么”,进而为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

二、 慕课平台服务协议样本概述

1.选择样本的依据

慕课平台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速,从上课人数,发展趋势等因素来看,Coursera、Edx、学堂在线等九家慕课平台最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这些平台的服务协议作为研究样本,对部分条款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其中的著作权问题,并为慕课服务协议的完善提供对策和参考建议。

2.慕课平台服务协议的类型

慕课平台提供的电子格式合同包括点击合同与浏览合同两种类型,点击合同往往需要用户点击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服务协议,不接受则无法进行注册。而浏览合同只需要完成特定行为即视为同意服务协议。

根据表1可知,慕课平台所采用的格式合同形式并不统一,而由于浏览合同并不需要用户点击同意,用户往往不加注意甚至直接忽略,这种形式间接给慕课平台逃避责任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3.慕课平台采用的版权许可协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大部分慕课平台都采取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以下简称CC协议),它是指作者可以 “保留部分权利”,使用户能够免费拷贝、分发、讲授、表演某站点的任何作品的一种授权协议。其中包含署名(作者只保留署名权,其他权利授予)、非商业性使用(对作品的使用不得有商业目的)、相同方式共享(如果要对作品进行演绎,形成的派生作品也必须采用与本协议相同的许可方式供社会公众使用)、禁止演绎(即禁止对作品进行修改、改编、翻译。并形成派生作品)四种要素。根据上述要素的不同组合, 又可以形成六套核心的 CC协议文本(“署名”,“署名—相同方式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署名—禁止演绎”,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以及“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例如Coursera平台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协议:

“您可以下载资料作为个人非商业用途。除此以外,您不能够复制、重制、转播、分发、发布,商业使用,或者转换任何资料,也不能修改或创造资料的派生作品”。

这种模式下,平台作为一个提供方,要求课程上传者在提交慕课课程时对是否采取CC协议进行选择,使用者可以在遵循CC协议文本的条件下自由使用作品。

4.慕课平台服务协议的主要著作权条款

慕课平台的服务协议中包含多条涉及著作权的条款,如免责声明、知识产权、用户赔偿、侵权管辖地、即时创作的归属等等。

三、慕课平台服务协议中的著作权问题

1.服务协议中的著作权责任分配

(1)免责声明——慕课平台服务商版权责任的规避

从表2分析可知,所有慕课服务协议中都规定了免责条款,慕课平台服务商可以通过免责条款的规定来免除自身的版权责任,如学堂在线的条款:

“本网站及经其提供的任何信息、内容或服务均按“原状发布”,无任何明示的、暗含的或其他形式的保证,包括但不限于对特定目的的适销性、适用性以及非侵权的任何暗含的保证,但是适用的法律不允许否认的暗含的保证除外 ”。

由于平台不能保证课程提供方具有授权的权利,当未得到授权的第三方声明CC协议将课程共享时,CC协议的存在会使得每一份被其他用户共享的网络副本都含有该协议,著作权人无法找到全部副本并终止协议。[2]在直接侵权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如果平台可以通过免责条款所声明的那样规避责任,对于著作权人维权将十分困难。另外,部分平台在免责条款中没有用加粗字体或者大写字母等形式履行提请注意义务,亦违反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之规定。

(2)赔偿条款——用户过重的版权责任

从表2可知,五个平台明确表示由用户完全负担侵权赔偿,而部分平台虽愿意双方负担赔偿额,但实际支付数额较低,如Coursera平台表示:

“Coursera 对由于用户使用 Coursera 网站造成的或相关的赔偿责任不可超过二十美元,或 Coursera 收到该用户过去十二个月在 Coursera 网站上使用所支付的费用总额,以较高者为准”。

同时,平台服务商都明确要求用户支付包括因侵权所造成服务商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诉讼费,律师费等费用。事实上,与服务提供商相比,用户的法律、著作权知识和意识均相对较弱,而在格式合同中,用户又居于完全的弱势地位。此时慕课平台要求用户承担全部侵权赔偿已属不当,要求用户同时赔偿服务商的损失更是严重侵害了用户的权益。

2.慕课平台能否适用避风港原则

慕课平台作为给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往往会利用避风港原则免除自身责任,进而将上传课程侵权责任转移给上传者。而平台方通过避风港原则免责需要符合“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知道侵权”以及“未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这两大条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免责条件有五个:①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②未改变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③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④未从服务对象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⑤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其中③与④是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在平方方在权利人通知的情形下删除即使删除侵权内容,且慕课平台如果能够证实自己符合以上两点,就可以不承担侵权赔偿的责任。而在权利人没有告知侵权发生时,即使平台方不删除也不能被视为侵权。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避风港原则”。事实上,根据现行法律,慕课平台并非都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1)平台是否“直接获得经济利益”

由表3可知,部分慕课平台具有营利性,具有营利性的平台通过附加一些广告与售卖周边产品获得利益,同时通过产生巨大的网络流量,在互联网时代,这应当属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利益,而判断这类经济利益是否属于直接经济利益与百度文库案非常相似。在文库案中,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副总干事张洪波就直言:“百度文库因为有这些侵权作品而产生了巨大的网络流量,在流量就意味着广告收入的互联网产业中,这难道不算盈利吗?”笔者也认同张洪波先生的观点,这种获取大量网络流量的方式应当属于获得直接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所有平台方,无论是否具有营利性,都提供一部分包含付费增值业务的课程,并通过这类课程授予学生学分,提供认证资格,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如Coursera平台声明:

部分在线课程提供付费方式参与,以获得额外服务(例如签名认证和 ACE-认证课程)。

在我国,判断“直接经济利益”一般采用“实际标准”,即站在客观的角度,认定网络服务商是否从侵权行为中获取真实的单项费用。这些慕课平台上传的课程如果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且属于付费的课程,那么平台方在通过该课程获得用户的付费后,就属于获得了“直接的经济利益”的范畴。

所以,无论是营利性平台还是非营利性平台,获取网络流量提供广告,以及提供增值付费课程的方式使慕课平台无法适用避风港原则免除责任。

(2)平台是否“有合理理由知道侵权”

如表3所示,九个协议样本都将作品是否侵权的审查责任完全推给了上传者。当发生侵权纠纷时,服务提供商通常声明自己没有监控网络活动的义务,从而以“没有合理理由知道侵权”来规避责任。

然而,无须实现审查并不意味着放弃审查责任,2011年“百度文库侵权事件”是典型的网络服务商侵权案件,在事件发生时,北京市版权局更是公开指责百度公司滥用“避风港原则”,[3]认为百度文库在普通读者都能感觉到侵权发生时,百度仍然视若无睹的行为已经严重违法。笔者认为,虽然没有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主动审查的义务,但主观上是否适用避风港原则不得一概而论,因为我国监管部门对网络服务提供商有明确的数据审查的要求,要求其审查是否含有反动等违法内容,虽未要求进行著作权审查,但对于满足“红旗标准”的行为,慕课平台没有理由以对侵权行为不知情为由主张适用“避风港原则”。另外,慕课平台也对课程设置了明显的分类,这表明经营者应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侵权视频在栏目中的传播。[4]

3.即时创作作品著作权归属

在线互动环节是慕课区别于普通网络课程的一大特色,包括在线课程测试,在线论坛讨论,互相批改作业等,这种模式让每一位用户既是使用者,同时又是创作者,他们在互动过程中,无需经过周密酝酿、充分准备,仅就当前的感受而简易创作的活动称为“即时创作”。即时创作在被作为用户内容提交后,慕课平台对其归属有着不同的规定。

由表4可知,对于即时创作版权归属,慕课平台多声明原作者拥有所有权或未进行约定,但会以不同方式要求获得权利人一定的使用权。这类条款可以分成三类:(1)未进行约定型。如学堂在线没有约定即时创作的归属与许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该慕课平台没有得到用户的明示授权;(2)合理约定型。如Iversity平台只规定了非独占的使用许可,而P2PU平台将用户内容的提交视为“署名——以相同方式共享”,从权利义务划分来说,这些都是比较合理的规定;(3)霸王条款型。部分平台在合同中规定不可撤销等许可方式,并允许平台对用户内容进行商业使用,以此来强制获得用户的即时创作作品,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Udacity规定:

“当您提交用户内容,您就授予了Udacity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免费的、非独占的权利,Udacity可以基于任何目的(包括商业目的)使用、复制、修改、改编、公开表演和展示该内容的全部或部分,或将此内容再许可给广大用户”。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而版权许可合同作为双务合同,从合同法的角度来说,它理应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以及负担和风险上的合理分配。[5]笔者认为,对于这种霸王条款,一方面,用户几乎把所有提交内容的著作财产权无偿授予给了平台方,而部分平台方甚至表示对这些资源进行商业使用,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相当不对称,给付关系明显不具有等值性。另一方面,这种用户内容的提交,一旦发生侵权问题,则声明由用户单方承担责任而平台方免责,风险承担上亦不合理。且慕课用户群多为学生,其确权、维权意识本来就不强,对于这种格式合同往往不会特别注意,平台方却通过强势地位几乎强制性地获得用户的权利。因此,这类条款明显对合同提供方有利,对用户不利,应当属于显示公平条款。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此类格式条款应当属于可撤销,可变更条款。

四、对策与建议

(1)选择合适格式合同形式。通常来说,慕课的服务协议采用点击合同比浏览合同所起到的提醒注意作用强,用户在点击选择时增加了对条款关注的可能性,更有利于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而用户在注册时应注意服务协议的规定,若不符合自己利益,可以选择不接受协议规制。

(2)合理分担赔偿损失。在慕课的服务协议中,大多平台规定侵权赔偿由用户单独承担,然而,作为慕课格式合同的相对方,用户往往是学生为主的弱势群体,他们本身法律意识就薄弱,无法有效规避风险,而且大多数没有赔偿全部损失的经济能力,因此,服务协议应合理规定侵权赔偿损失的分担。

(3)严格控制免责条款,履行提醒注意义务。慕课平台为了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规定多种免责条款。作为格式合同的提供方,慕课平台应当严格控制免责条款,适当地划分审查义务和侵权责任的分担,以符合“避风港原则”。同时,慕课平台应采取字体加粗等方式强调各类免责条款,履行自己的提请注意义务。作为用户,应充分重视合同免责条款可能带给自己的风险,权衡利弊后再做出选择。

(4)明确即时创作著作权归属。慕课平台提供商在订立许可协议时,应该确保合同的公平性,在合法且合理的基础上扩大自己利益,而不应过度减轻自己义务,加大对方责任,以免合同被归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甚至是无效合同。同时,应明确用户提交内容的许可方式,重视在合同中将著作权保护的权利义务细分。而用户在阅读版权许可协议时,应当关注平台方是否约定了著作权的归属,约定了何种性质的许可方式以及是否进行商业使用等等,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See,e.g.,SeanMcMinn,MOOCsBeingEmbracedByTopU.S.Universityies,USAToday,Jul.12,2013,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13/07/11/moocs-top-colleges-and-universitities/2509883/.

[2]杨嫚,何华刚.知识共享协议在我国适用性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8(2).

[3]陈杰.北京版权局:百度滥用“避风港”原则涉嫌违法[N].北京商报,2011-3-25.

[4]王迁.网络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崔建远.合同法(第五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上一篇: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寄语下一篇:民族宗教局“十二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