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篇1

一、选择题1.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2.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黄帝

B.嫘祖

C.伶伦

D.仓颉 3.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已开始制造工具 4.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C.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D.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5.“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中这段话所描述的“宫室”最早应出现在什么时候()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6.“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主要氏族部落有()

①黄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三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在分给大伙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8.假如你是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B.C.D.9.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有()

①烧烤食物②照明御寒③驱赶野兽④促进体质和脑的进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图中能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的是()

A.稻谷 B.半地穴式房屋 C.甲骨文 D.司母戊鼎

11.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5页 12.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13.2016年4月5日,丙申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代表齐聚轩辕殿祭祀广场。以下与黄帝有关的是()

①传说他造出了车船

②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③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

④他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15.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

A.水稻、干栏式房屋

B.粟、半地穴式房屋

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

D.粟、干栏式房屋 16.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安徽和县人遗址

17.“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下列有可能最早品尝到熟食的古人类是()

A.圣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18.“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最符合这一生活状态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9.口耳相传的历史传说虽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但不能等同于历史史实。历史史 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炎帝教民农作

C.黄帝发明舟车

D.涿鹿之战

20.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生活用品等。下列选项中,能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有()

①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司母戊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1.研究中国古代史多有“传说时代”的概念,传说主要是神话和祖先传说,这些内容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描绘的就是远古传说时代。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有误的是()

A.尧舜 “禅让”

B.炎帝尝百草发明医药

C.黄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中打败蚩尤 D.大禹治水

2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那一地区()

A.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2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直立

D.会不会劳动 2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5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25.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如图所示的文物是在我国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这说明这一原始人类在生活和观念上,有了哪些新变化?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呢?(举出两例即可)

26.“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请回答:

(1)材料中认为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神农氏为什么被后人尊为神农?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神农“教民农作”开始于何时?

27.读上图回答问题:

(1)图A的名称是 ______,出土于 ______ 遗址;图B的名称是 ______,出土于 ______ 遗址。

(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______ 和 ______。

(3)仔细观察陶器上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说明了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5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9.如图分别是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建造这些房屋的分别是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

(2)他们所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作为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之一,他们最早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0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皆食禽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而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

材料二 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1)根据材料一中的传说,神农氏教民农作。请你举一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并指出他们种植的粮食作物。

(2)材料二反应的是什么变法?结合所学知识,该举措为秦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国家繁荣稳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31.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5页 材料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4月19日,201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广场隆重举行。这次的祭禹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禘礼”的形式进行。

材料三:2016年4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当天上午,都江堰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庆典祭祀活动“放水节”。人们通过极具恢弘气势的放水大典,展示已传承千年的放水盛况。

(1)在下列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生产工具。

(2)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高的规格纪念禹?

(3)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筑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篇2

语文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对写作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开发整合,能使作文教学结构化、序列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优化阅读教学的示范导写训练,就是根据完整、系统与有序协调的原则,将阅读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能给学生写作以良好示范作用的资源进行梳理、开发,以达到资源优化的示范导写效果。

下面以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发示范导写素材为例,简要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导写训练的内容

1. 文体样式的示范导写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特定的文体样式,并进行模仿写作,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各种文体,更能促进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如对于寓言、诗歌、戏曲等文艺类的文本的解读,多采用“感性自然的解释方式,是以想象与感觉为主导的想象方式,是诗性的体验与诗性的思考”(李咏吟《解释与真理》),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童话、寓言、戏曲等文本中存在那么多“不合理”的现象:小白兔怎么会说话?天上怎么会有九个太阳?而进行适当的模仿写作,又能加深学生对童话、寓言等“诗性”语言及想象的理解,其他特殊文体当然也一样。

教学《新闻两则》时,正值学校开学,要求学生根据新闻的写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写一则小新闻,写出学校近两千师生开学第一天的风貌、学校的新变化、学校为开学安排的特色活动等。教师提供标题:两千师生开学第一天。这样训练,在写作中更加深了学生对新闻这一文体的了解,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2. 表达方式的示范导写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很多文段的表达方式不是单一的,但可以有侧重,有主次。教学中可以把模仿表达方式和进行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叶圣陶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比如在《芦花荡》一课中,要求仿照课文“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钻入了苇塘的深处”几段话的写法,从分段、对话、环境描写及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等角度,写一个片段,话题也是仿照课文,写在激烈的冲突之后,气氛开始趋于平静时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写与父母(同学、兄弟姐妹等)的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等。

这个导写训练,教师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进行综合运用。如果没有课文段落,仅将要求布置给学生,那还是停留在概念性的层面,不够感性,学生也不易写作,但有了“模仿”的凭借之后,写作就显得“感性”了许多,学生写作就会生动起来了。

又如《蜡烛》一课,教师要求通过对比课文段落“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与段意概括句“她很艰难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具体描写”与“概括记叙”的不同,进行概括到具体的写作训练,消除学生作文弊病。要求学生仿照上述文段的写法,扩写一句话:老师感冒了,上课时显得很累。

3. 言语形式的示范导写

所谓“言语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也关涉到修辞、标点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课文言语形式的秘密,既关注文本内容思想,也关注文本言语形式。言语形式的模仿,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尝试自己在实践中模仿练习。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虽是译文,但教师充分认识到文章言语形式的特点,语言铺叙,言辞犀利,感情充沛,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导写训练题目:

1.请仿照信中雨果赞誉圆明园的一段话,用丰富的言语进行人物描写(“姑娘太美了”,或“小伙太帅了”),尝试铺叙写作。

附学生习作:

请您用羽毛,用红宝石,用花朵,用彩虹建造一个梦,用贤惠作为她的生命,给她上上下下喷洒香气,披上羽衣,脸上带些微笑,心灵带些纯洁,带些天真,展现出优美的身段,似蝴蝶飞舞,并饰以彩虹,饰以阳光,饰以雨露,饰以清风。请同是诗人的描绘师描绘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幻想,再描绘柔嫩的皮肤、灵巧的双手、迷人的眼神,加以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歌声、文雅的举止,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魂不守舍的身姿,其外貌是嫦娥,是西施,那,就是这位女子。

2.请仿照雨果在抨击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时运用的“反语”写法,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按要求进行片段作文。

班里阿三与隔壁班的炳哥闹了点小摩擦。阿三回到班里一宣传,男男女女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要为阿三鸣不平,欲群起而攻之,更有冲出教室者,场面颇为壮观。

请你从一个正面的角度,用反语的形式描述一下这样的场面,表达你的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表达方式也可以属于言语形式范畴,都属于文章“怎么表达”的层面。因此,在导写训练时,是很难单独分列的,只是有所侧重。

3.写作思维的导写训练

什么是“写作思维”?顾名思义,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独特、深刻的特点,写作思维中存在着“模块”现象。所谓“模块”,我们指的是贮存在记忆中的人或事物呈现的组块形态,它或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感受而形成,或是阅读获得信息的心理印象,这些“模块”都有可能成为写作时的模本,一旦作者进入写作状态,它们便会在头脑里活跃,而阅读教学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可成为这“模本”。

如在《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词一句,四个短句,四样事物,四个修饰词,不仅写天气,而且表现作者沉重的心情,用恶劣的天气来渲染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哀。教师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尝试表现“喜庆”或“浪漫”的氛围。

有学生写出下列习作:

(1)柔月。和风。小桥。花伞。

(2)礼炮。彩带。气球。新楼。

(3)朦胧的月。清亮的水。温和的风。芳香的草。

若经常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思维的导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构思、布局、立意的能力。

二、操作方式:分散与有序相机结合

导写训练并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属物,也不是为导写而导写,它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写作教学的相机开展,因此,进行导写训练时选择的时机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对整篇阅读材料、整个单元教学,甚至整册教材都要有统筹安排,要兼顾各方面导写内容的训练,不可盲目无序。我认为在导写训练时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效果较好。

分散,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进行时穿插导写训练。可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及教学环节的推进,选择在课堂进行时、课堂小结时及课后训练时,相机开展。

集中,可分为两个时机,一是单元复习时,要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进行主题式作文写作,如八上第一单元,让学生评述战争;二是大作文写作时,综合各要素的训练,可与征文写作、月考作文等结合起来。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模仿中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导写不是单纯地模仿课文和句段,机械地套用文章。如果机械模仿别人,久而久之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僵化,失去活力和生机,那样导写将适得其反。示范导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它更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要学生摄取范文之“神”,融入自己作文中去。如此“模仿”多了,就会有“出格”的作文,有新的创造。

2. 激趣后的训练

要让学生不机械参照例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模仿写作的乐趣与激情,进而在模仿中写出特色,超越模仿的蓝本,就一定要注意提高他们对写作话题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导写训练的话题或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心理,使写作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中来。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只有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形式的训练才能水到渠成。

利用阅读教学,捕捉写作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从而以读促写,将能很好地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的示范价值,能使资源具有更多的教育附加值,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课程研究的领域,从而促进了课程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篇3

题目:鸟类是人们的好朋友

一、开头(第1段):从人和鸟类的关系入手,表明鸟类和人们是“一家人”。

二、正文(第2—5段)着重介绍人类对鸟类的伤害、保护鸟类的意义和方法。

(1) 人类对鸟类的伤害(破坏鸟类家园、抓捕杀害鸟类、污染环境等)(略)。

(2) 爱鸟、护鸟的意义(鸟类对人类的贡献:捕食害虫、保护生态、科学研究等)(详)。

(3) 爱鸟、护鸟的方法(加强保护意识、优化自然环境、不捕捉(吃)野生鸟类 等)(次详)

三、结尾(第6段):呼吁大家都来爱鸟 、护鸟。(鸟是人类的朋友,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为了鸟类更好地在地球母亲的摇篮里生存,让给我们共同建造美好的家园。)

贵宇航|衢州市新星初级中学709班

题目:保护鸟类,保护我们心中的美

一、开头:从保护鸟类公益广告写起,点出鸟类的悲惨现状。(广告语:“草长莺飞的季节,不要让鸟儿的叫声成为回忆。” “保护鸟类,保护我们心中的美。”)(第1段)

二、正文:探究鸟类减少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第2、3段)

(1) 造成鸟类减少的原因:人类肆意捕食,贩卖鸟类赚钱,滥杀鸟类等。(次详)

(2) 失去鸟类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指出鸟是人类的朋友,呼吁人类行动起来爱鸟、护鸟。(引用“仙鹤姑娘”的故事)(详写)

三、结尾:呼吁人们保护鸟类。(鸟类是自然生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鸟类,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我们心中的美!)

叶鑫淼|衢州市新星初级中学703班

【王志兰老师评】

这里选取的三个写作提纲,都较好地围绕“保护鸟类”为主旨的宣传活动,主题突出,条理清楚。三个提纲都注意先划分出文章的主要层次,再安排主要层次下的小层次,注意到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顺序。提纲文字简要、明确,也注明运用了哪些材料,详写哪些,略写哪些;开头与结尾照应,结构完整。第3个提纲采用列图表的方式,更加具体直观,一目了然。

二 “××自述”作文

衢州烤饼自述

◎余贝晗|衢州市新星初级中学703班

大街小巷,一辆三轮车,一把大遮阳伞,一个烤炉,再加上一个手艺精湛的烤饼人,就足以构成古城衢州一道最具特色的烤饼风景。

我,就是从烤炉里制作出来的风味小吃——衢州烤饼。

要想尝一口我的味道,就得先知道我的制作流程吧。

第一步,揉面团。制烤饼人的双手不停地用力压揉雪白的面团,面团在手掌的压揉下变得十分柔韧,烤饼人快速地将面团分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接着又将每一个小面团用手掌压成扁圆形。

第二步,放馅料。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猪肉馅,烤饼人左手拿起已经压扁的面团,右手拿起勺子舀了两勺馅放在扁圆的面团上,撒上一些绿葱,再放一点红辣椒末,接着把面团周围一圈向内合拢,将馅完美地包在面团内。

第三步,成饼。再接着就是将放了馅的面团再一次压扁,用手指来回按压,直至薄厚均匀为止。

第四步,下烤炉。烤饼人将待烤的面饼摊在手心上,俯下身,迅速将手伸进烤炉,用力把面饼贴在炉壁上。这些繁琐的步骤,对于一个有多年经验的制烤饼人来说,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制作我的过程只讲究一个字——“快”,揉面要快,放馅要快,下烤炉更要快。

等面饼在炉中经过高温烤制后,就可以取出食用了。吃烤饼也是有讲究的,就是一定要趁热吃。刚刚做好的烤饼,外皮色泽金黄,还不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口咬下,香味和热气瞬间溢满整个口腔,肉馅的鲜美与面皮的香脆融为一体,让人吃了还想吃,欲罢不能。

我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若没有多年制饼的经验的人,根本无法做出美味的烤饼。

我的味道恣意却从不张扬,外形简单却香满四溢。古城衢州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衢州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在这个小小烤饼摊子徐徐上升的热气中,缓缓流淌。

“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饼香。”朋友,如果你来小城衢州,千万不要错过衢州的特色小吃——烤饼。

【王志兰老师评】

“我”是一枚小小的衢州烤饼,“我”的制作过程不复杂,但需要相当的技术。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完整地再现了特色小吃——衢州烤饼制作的全过程:揉面团、放馅、成饼、下烤炉,条理清晰,纹丝不乱。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从简陋的烤饼摊入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将烤饼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逐一介绍,让读者如临其境,仿佛闻到烤饼的香味,吃着烤饼的美味。文章结尾处,小作者热情表达出对家乡烤饼的喜爱、赞赏之情。

我回家

最晚的一天

◎詹紫露|衢州市新星初级中学709班

女孩在家门口踱来踱去,连敲门的勇气也没有了。

落日收起它最后的一丝余晖,繁星早已迫不及待地铺满夜空,撒下点点星光。

白天的悲伤重新爬上女孩的心头——

女孩科学考砸了!

女孩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她不容自己有半点失误。期中考试,她的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唯独科学,她一直引以为傲的科学,竟考了全班第二十五名。

当那张打着鲜红“×”的试卷飞到女孩面前,上面刺眼的分数清晰地映入她的眼帘:107.5。

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这张试卷是属于她的!

她使劲揉了揉双眼:107.5,鲜红的;女孩的姓名端正地印在分数旁。

nlc202309030156

她的脑子一片空白……

放学的铃声响起来了。女孩迷迷糊糊地往家走,双脚好像踩在棉花上。

一阵风吹来,金黄的树叶落在地上,打在她的脸上。偶尔耳朵里似乎传来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它们也许在嘲笑我吧?”女孩想着。

女孩用劲将脚边的小石子踢起,看着小石子在路面上滚呀滚,无助地跌入下水道。

女孩心乱如麻。她拖着脚,在人行道上挪移,脚步缓慢而沉重。

“叫我怎么向爸爸妈妈说呢?”女孩的眼睛里满含着眼泪。

繁星眨着惺忪的睡眼,女孩在家门前一直踌躇。

终于,女孩鼓足勇气,敲响了家门。

“女儿,回来了,妈妈担心死啦!”母亲一把将她揽在怀里。

“露露,快洗手吃饭!你最爱吃的排骨,爸爸烧好了。”父亲的话里飘着饭菜香。

女孩迈进家门。两行眼泪顺着脸颊而下。她用手狠狠擦去热辣辣的泪水。

没有母亲的唠叨,没有父亲的责问,女孩几近伤悲的心蓦然温热起来。

“乖女儿,不用怕,不就是一次考试考砸吗!相信你会尽力的。”父亲的一句话,将女孩心中的阴霾消失殆尽。

那个女孩就是我,那年我13岁。那天是我回家最晚的一天。

【王志兰老师评】

这篇小文一气呵成,真实感人。小作者采用倒叙的写作顺序,从女孩站在家门不敢进家门写起,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接着道出小作者回家最晚的原因和过程,最后描述事情结果,从而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小作者擅长景物描写,着笔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女孩那纠结而无奈的情绪在字里行间具体真实凸显,读之感同身受。

我回家最晚的一天

◎柳徐阳|衢州市新星初级中学709班

进入初中,参加晚自习,所以每天都较晚才到家,但最晚的还是要数那个雨夜。

那晚,坐在教室里,我听着窗外哗哗啦啦的雨声,伴随着疾风,把树们吹得疯狂摇摆。我的心不禁一紧……

放学了,我走到我与妈妈约定的地点,却没有看到她。我焦急地四处张望。忽然,我听到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扭头望去,一眼便看到了妈妈在向我招手,我连忙跑了过去。看见妈妈身上虽披着雨衣,但脸颊上却是湿淋淋的,雨点不住的打在她的脸上。我不禁抱怨起这场风雨来。

坐上电瓶车,却发现座垫全湿了;钻入妈妈的雨衣,忽然发现雨衣的第二个开口没打开。“那我的头往哪放啊!”我抱怨道,妈妈扭过身子,抱歉地说:“哎呀,对不起啊!这个开口忘记打开了。”“算了算了,就这样吧!”我不耐烦地说着。

一路上,我只感到手上冰凉,裤腿上一阵阵凉意。我低着头,看着地面,只见橘黄色的灯光不住地在湿淋淋的地面上闪烁着。顺着地面往上看,我只看到雨衣里如雾般稠密的黑暗。我与妈妈谁也没有多说话,世界显得格外寂静。

或许是我很想早点回家,我开始不断地问妈妈现在已经到哪里了。妈妈的声音混着风雨声,隔着雨衣,我听到的是妈妈扯着嗓子喊出来的声音:“快到家啦!”

风雨越来越大,我的裤子已经被风雨打得湿透了。忽然,妈妈的腿夹紧了我的腿,似乎是不想让我淋湿,让我再靠近她一些。于是,我伸出手臂,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腰。渐渐地,我闻到了一股香味,那气味不同于那冰凉的雨点所散发的味道,那是温暖阳光的味道。我把脸紧紧贴在妈妈的背上,嗅到了妈妈毛呢大衣的味道,和着淡淡的清香。

顿时,我似乎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有一道温暖的阳光在升起。

快到家门口时,我看到爸爸站在家门前,伸长着脖子远眺;看到我们的车子过来,爸爸的脸上笑容开花。那一刻,我感到这雨夜似乎并不只是冰冷的。

那一天,是我最晚回家的一天,但在我心中,却珍藏着一个阳光般明媚的回忆。

【王志兰老师评】

“我”回家最晚的一天,是满载着浓浓亲情的温暖时光,早已铭刻于心。那个雨夜,母亲的“接”、父亲的”等”,都是暖暖的情爱。“我”敏感的心读懂父母深爱,并镌刻在“我”的心版上。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发生在雨夜的一件平凡而温馨的小事,抓住人物的活动描写,条理清晰,感情真挚。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七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篇4

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中学时代》 教材分析:

《中学时代》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歌唱教学内容。这首歌的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美好的中学生活的歌曲,主题鲜明,立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3、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在新班级初步体验合唱的感觉。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

学习识读乐谱和正确的演唱及合唱方法。教学措施:

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竖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点名检查人数。二)发声练习: 1= C—F 1 2 3 4 ︱5—︱5 4 5 4 ︱1—︱ Mi ma 1 2 3 4 ︱5 4 5 4 ︱1—︱1—‖ Mi ma 三)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中学时代的歌曲。

四)学习过程 分析歌曲:(1)、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立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想一想: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学生讨论(略——)(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4)、老师演唱歌曲《中学时代》 学生讨论:(略——)

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快快乐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中学时代》(6)、由老师引导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A、歌曲的结构曲式:AB B、歌曲的调式、节拍等

(7)、老师带唱歌曲《中学时代》(8)、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模唱歌曲《中学时代》(9)、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找出本组认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 老师把每个小组找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反复教唱,全班同学跟着一起学习。(10)、全班同学跟着老师电子琴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学时代》。(11)、分小组练习歌曲《中学时代》要求尽量背唱歌曲(老师巡堂批导学生练习唱歌)

(12)、全班同学有表情的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歌曲《中学时代》——表扬——

(13)、师: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演唱的歌曲最棒、最有特色,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有两分钟来准备(学生排练中——老师指导——)

五)创作与表演

(1)文艺委员主持歌曲展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长现场打分量化,取最后平均分为该组本节课平时成绩分数

(2)学生根据文艺委员要求进行小组展示歌曲《中学时代》——打分——亮分——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歌曲《中学时代》,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中学时代这个黄金学习时代,把握好每一寸学习光阴,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教学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混声四部合唱《飞来的花瓣》。

2、学习竖笛sol、la、si、do’四个音符指法。教学目标:

1、聆听混声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体会通过歌声表达思念、感激的情感,并了解不同的合唱形式。

2、学习竖笛sol、la、si、do’四个音符指法,学会控制气息。

3、知道并运用音乐要素——力度的变化,感受、分析歌曲;学习与指挥的动作配合,尝试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分析音乐力度变化来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理解作品的情绪;通过与老师指挥动作配合感受力度变化,并用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我爱米兰》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教师:刚才那首童声齐唱《我爱米兰》就是一首将老师比喻成米兰花,表现老师辛勤劳动、默默付出的歌曲。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另一首以老师为题的歌曲《飞来的花瓣》,请同学们思考这两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飞来的花瓣》是单声部还是多声部?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音频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学生:《我爱米兰》是童声演唱的,《飞来的花瓣》是成人演唱的,是多声部。老师:非常好,这是一首四声部合唱歌曲,声乐的演唱形式分为: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和合唱,合唱又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是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混声合唱。

教师展示课件:演唱形式分类,混声合唱的解释。

老师出示《飞来的花瓣》合唱谱例,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2、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贺词,然后再次聆听歌曲,思考为什么作曲家采用混声合唱而不是同声合唱来表现这首歌曲呢?歌曲分为几段?情绪有什么变化?

学生:歌词表现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歌曲分为两段,前段平静,后段情绪比较热烈。

老师:这首歌曲是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一首歌颂教师、歌颂美好师生情谊的歌曲。采用合唱形式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旋律优美动听,深情而意犹未尽。

教师展示课件,播放视频《飞来的花瓣》,简介作者——瞿希贤。

3、老师: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一首好的歌曲,会让我们歌颂到情感的共鸣。作曲家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运用音乐要素及其变换来加深情感的表达。音乐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声、曲式等等,这些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每一种音乐要素都对音乐的情感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其中一种音乐要素:力度。同学们,歌谱中的力度记号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力度记号:

极弱 ppp(较少用)很弱 pp 弱 p 中弱 mp 中强 mf 强 f 很强 ff 极强 fff(较少用)渐强 < Cresc.渐弱 > dim.或decresc.强后即弱 fp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力度变化对情感表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1)老师展示课件 师生开展讨论。

(2)老师:合起书本,我们试着聆听音乐片段并在谱例上补充力度记号。老师展示课件:歌谱片段2,放歌曲录音片段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三个“回答老师”感觉是想说的话太多,意犹未尽。力度由强到弱,又渐强,表达了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对老师深深的祝福。

三、学唱歌曲片段 教师弹琴范唱。

学生演唱,并分组表演。

四、老师指挥,学生根据指挥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片段。

五、吹奏竖笛

老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音乐。请大家拿出你们手中的小乐器——我们今天先来学习sol、la、si、do’四个音符。

练习指法:注意按、抬时关节不能塌,直至熟练。

加入气息:吹奏时加入tu音,气息平稳,呼吸点正确。练习曲谱: 1=C 4/4 5∣ 7 – 1∣ 7 – 6 7 ∣ 5∣

学生练习,并分组互相测试。

老师弹奏原句,学生吹奏简化的乐谱。

六、再次聆听《飞来的花瓣》,学生跟唱。

七、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奏——学吹竖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竖笛演奏,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建立学习竖笛的信心,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示范、模拟、对比、无声指法练习等方法,迅速掌握基本呼吸方法及演奏指法。

3、了解竖笛的构造,学会竖笛演奏姿势并掌握基本呼吸方法。掌握sol、la、si、do’四个音的奏法及其四个音以内的练习曲,能够用所学的四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掌握竖笛“缓吹”的方法,sol、la、si、do’四个音的奏法并学习包括这四个音在内的练习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吹出干净动听的音色。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八孔竖笛一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中学时代》 教师:《中学时代》是幸福、美好的中学时代,让我们再次重温那动听的旋律,歌唱自己的心声(提示学生注意歌唱状态及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学时代》这首歌曲,它告诉我们,中学时代是幸福、美好的时代,也是求知、探索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开启竖笛演奏的大门,去奏响一曲曲动听的旋律吧!

教师板书课题:八孔竖笛演奏方法。

三、新课教学

1、简介八孔竖笛

(1)出示竖笛音孔构造图形幻灯片。(2)介绍竖笛起源,播放竖笛演奏视频。(3)简介八孔竖笛的构造和发音原理。

(4)吹奏竖笛应该注意卫生。课准备干净手帕,用后及时擦洗。提醒学生不要交换使用竖笛,以防“病从口入”。

2、学习吹奏竖笛的姿势

(1)持笛方法(出示幻灯片)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持笛方法。(强调无声状态)(2)演奏姿势(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并示范。

学生进行按指练习,可以请演奏姿势好的学生做示范。

3、介绍吹奏的方法

教师:刚才大家演奏的竖笛音色怎样?“刺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要演奏出美妙的音色,还必须学会了解吹奏时的呼吸方法。吹奏时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

学生:

(1)做“按指”“缓吹”练习,教师辅导学生演奏干净的筒音。(2)单吐练习

4、课堂练习

(1)讲解sol、la、si、do’四个音的吹奏方法。(2)回声游戏:教师先吹奏,学生模拟。(3)学习练习曲

教师出示曲谱,钢琴演奏乐曲。学生随琴演唱乐曲。

教师:请大家按属地演奏姿势准备好,口唱旋律,随老师手指按图谱练习乐曲指法。

学生:

①口唱旋律,随教师手指按图谱练习乐曲指法。

②齐奏练习曲。演奏时要注意气息平稳,音孔按严。

四、创编活动

请学生用sol、la、si、do’四个音进行音乐创作。

五、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学吹竖笛是中学器乐教学的第一课,为学生树立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吹奏习惯。在教学中为避免吹奏时出现过多的噪音、乱音,影响教学秩序及学生兴趣,可选择无声指法练习,让学生在安静的气氛中记忆指法、记忆旋律,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待熟练后再进行有声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蓓蕾之歌》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3、学习竖笛fa、mi、re、do四个音符指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启发学生要珍惜时间,树立理想。

2、通过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复习竖笛指法,学习新的指法。

3、准确演唱休止符、切分节奏,学习反复记号的运用;正确掌握竖笛指法,并学会控制气息。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休止符、切分节奏,并掌握“声断气连”的演唱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蓓蕾之歌》,同学们想想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歌曲的情绪如何?

教师播放视频《蓓蕾之歌》片段。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歌曲充满了自信和朝气,深受大家的喜爱。作为“蓓蕾”的你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心态来迎接每一天清晨、来报答辛勤工作的老师呢?

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让我们用充满朝气的、积极的、自信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首先,第一遍请大家聆听,从歌词和旋律中找规律,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

教师播放音频《校园的早晨》。

学生回答。分为三个乐段,为ABA’。

教师:那A段‖

‖表示什么意思?A段和A’段有什么不同?

学生:反复记号,一共要唱两遍。A’段歌词和A段一样,但结尾句不同。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歌谱上还有哪些比较特殊的记号? 学生:有两个拍号。教师:我们把包括两个以上拍号的节拍叫做变换拍子,大家找找在歌谱的什么地方?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聆听第二遍,把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回答。

2、教师:在“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个乐句,出现了休止符、附点和切分节奏,比较难唱,让什么先来练习节奏。要求先做连音练习再做断音练习。

(出示练习节奏型和曲谱)

学生分组识谱,打拍子。集体唱出全曲歌谱。

3、教师播放音频两遍,要求学生跟唱。学生聆听歌曲《校园的早晨》,模唱歌词。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跟琴唱词。

4、教师: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视唱下面两个谱例,它们中都有休止符,在演唱时应该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谱例)

学生:休止符的位置不一样,一个换气一个不换气。教师补充。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跟随钢琴的旋律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刚才联系的节奏和音准,并在适当的地方换气。

三、分声部练习:竖笛及演唱。

1、教师:同学们现在已经完整学唱了歌曲,下面我们分声部吹奏竖笛,先练习最后一个乐句。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do、re、mi、fa四个音符,并分两个声部练习。

3、竖笛指法掌握熟练后,学生分两部分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八度音程和气息支持,长音保持时值。

4、分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如男女重唱、小组演唱、独唱、乐器演奏等。能力强的同学可加入动作表现。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中学时代这个单元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我们不仅欣赏了两首赞美老师、表达师生之情的歌曲,还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了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中学时代。希望我们每一天都这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认真学习,在将来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光时充满了骄傲、感激、留念和美好,希望它将成为什么青春岁月里最值得珍惜的回忆。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在歌声中离开教室。教学后记: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篇5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二十二课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第二十四课 匿笑 祷告 并蒂 菡萏 攲斜 慈怜

2、词语: 21 风筝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羚羊木雕

仗义--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散步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诗两首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匿笑—偷偷地笑

攲斜—倾斜,歪斜

二、课文理解: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

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篇末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三、《风筝》一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阳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以前我一向以为管弟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了,心情沉重起来,受到惩罚,良心遭受谴责,所以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知道,“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3)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文言文:25课《世说新语》两则

1、主要人物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文章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注解: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尔:不久,一会儿⑤白雪纷纷何所似: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大笑乐:高兴地笑(了起来)⑨大兄:谢安大哥 A.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B.注解: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③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④乃至:才到(乃:才)⑤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⑥非人哉: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⑧则是无信:就是不讲信用⑨则是无礼:就是失礼⑩惭:感到惭愧(了)

㈠引之:拉元方的手(引:拉)㈡入门不顾: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4、常见重点问题解答: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而且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ē)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A.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B.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

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五、课文及佳句背诵。

语文版七上第二单元基础检测卷 篇6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祖籍 jí

溺死 nì

佃户 tián 妯娌 zhïu ....B.炫耀 xuàn

造孽 niâ

瘦瘪 biě

蓦地 mî ...C.豪绅 shēn

哭泣 qì

衙门 yá

私塾 sú ....D.迁徙 xī

蹒跚 pán

浩瀚 hàn

绚丽 xú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执著追求

风餐露宿

开国元勋

为富不人 B.崭露头角

消声匿迹

节衣宿食

支掌门户 C.风尘扑扑

寥寥无几

不辍劳作

宽厚仁慈 D.任劳任怨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名正言顺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是个好劳动。(爱好劳动)B.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边)....C.„仿佛在憧憬,有仿佛在等候。(向往)..D.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4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

(1)莎利文小姐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了“think”(思考)。()

(2)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3)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4)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5.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

A.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抒情)B.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景物描写)C.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议论)

D.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环境描写)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⑴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⑵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7、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母亲)虽然自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威。(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B.母亲是个好劳动。(爱好劳动)C.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D.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嘲笑)8.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____(圆溜光滑 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____(班驳 斑斑)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

9、下面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我的同桌讲故事总是有声有色。她一开口,周围就聚集了好多人。

B.今后小时工不仅名正言顺,还能和全日制职工一样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但同时又不失其灵活性。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在一旁任劳任怨。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10、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3分)身为珠宝商的父亲把9岁的李昌镐送到举目无亲的汉城去学围棋。是因为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当然不是。因为他知道____让儿子从小意识到自己必须自强自立,____能够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他让儿子受磨炼,____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这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

A.只要 就 这才

B.只有 才 就更

C.不但 而且 还

D.不是 而是 也

11、修改下列病句。(4分)(1)这是一段难忘的我们在山上度过的时光。(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出自一位青年作家之手。(3)这种新型的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七十公里以上。(4)今年,我们的李老师又光荣地被评

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12用一句话来概括从下则材料中得到的启迪。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13、仿写句子。(3分)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14、通过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结织了许多形象鲜活的人物。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看课外书、电视等,大家一定也了解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能通过下面文字的描述写出他们的名字吗?(4分)(1)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是:____________(2)《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物是:____________(3)《红楼梦》中喜爱读书、做诗、葬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我爱读书。我读()写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J.K.罗琳的(《 》),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飞翔与历险的感觉;我读()写的《童年》,走进他那苦难而又难忘的童年生活,才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要求: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作品的作者或人物名或作品名。)

16、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朋友,那么你如何真诚地想他(她)道歉呢?得体的一项是()A.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对不起,我虽然错了,但是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D.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17、指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1)、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破折号的作用:)(2)、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省略号的作用:)(3)、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冒号的作用:)(4)、“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的炮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引号的作用:)

18、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地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地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19、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莎利文对“爱”的阐释为“‘爱’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根据你对“爱”的理解,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对“爱”作阐释,你认为“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下面句子,试写一段回忆性的语言。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七上第二单元基础检测卷参考答案

1、B

2、D

3、A 4(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5、D

6、⑴崭露头角 ⑵风尘仆仆、B 8.圆润光洁 斑驳 9.C 10.B 11(1)这是我们在山上度过的一段难忘的时光。(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作家(或这篇文章出自一位优秀的青年作家之手)(3)这种新型的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七十公里。(4)今年,我们的李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 外表丑陋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12外表美丽的人也不一定是好人(坏的本质大多需要伪善来装饰、掩盖)

13乐观者说,希望是太阳,就算落下了,也还会再次升起。14(1)孙悟空(2)鲁智深(3)关羽(4)林黛玉 15.吴承恩、孙悟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高尔基。

16、B

上一篇: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下一篇:大班数学:谁是单数谁是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