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选择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选择(精选8篇)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选择 篇1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表明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阶级性B.广泛性 C.真实性D.社会性

2、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 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和尊重人权的光辉业绩。这表明()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人民民主的正义性D.人民民主的阶级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③人民当家作主是指每位中国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④人民当家作主是宪法决定的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4、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才会要求民主;有了中产阶级才会建立民主制度。这句话认为()

A.民主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B.民主程度由公民的政治素质决定

C.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产生D.选举必须与国家性质相适应

5、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享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政治自由 C.监督权D.民主决策权

6、近年来,我国基层民主获得较快发展,某市政府就重大决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召开民主恳谈会,征求群众意见。这是公民通过________参与民主决策。()

A.社会听证制度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D.专家咨询制度

7、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

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

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及被采纳的多少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价格听证会制度实施以来,为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社会各方面的议论增多也表明,这一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完善听证会制度有利于()

①公众行使决策权 ②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③扩大公民的权利 ④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9、《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不得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这是保护公民依法行使()

A.民主监督的权利B.民主决策的权利 C.民主选举的权利D.民主管理的权利

1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1、国家提出,政府机关要实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

A知情权B决策权C监督权D.表决权

12、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A.召开信息发布会B.赋予公民广泛的民主权利C.拓宽民意反映渠道D.决策机关自律活动

13、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小锋今年十六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①就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②向居委会反映社区环境卫生问题 ③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④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教育收费听证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下列体现直接选举方式优点的是()

A.能够减少选举腐败现象的发生B.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意愿的机会

C.能够保证文化素质高的人当选D.选出的代表或干部反映每个选民的意愿

1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选择 篇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分析的依据, 从左栏 “内容目标”和右栏“提示与建议”看出, 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分析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 从教学内容看, 该综合探究根据课程标准1.1设计, 包括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代价与后果、衡量政治参与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第二, 从教学目标看, 按统、分结合的原则进行表达。 1.知识目标:了解有序和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代价、后果, 理解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研究文献、剖析案例、制订规则的能力, 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有序参与的意义, 培养有序参与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 从呈现方式看, 教材在第一单元安排了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展开的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要查阅资料, 列举政治参与中有序与无序的表现, 依据法律讨论其代价和后果。 尝试制订、评估一个选举班长的规则, 体验什么是有序的民主生活。

二、综合探究的逻辑结构与作用

第一, 宏观上看, 第一单元由两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一个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组成。 教材立足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 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为主题, 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公民生活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中, 享有哪些政治权利与义务,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如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一方面, 综合探究沟通了本单元的知识, 既对前面所学理论观点进行概括和延伸, 又为开展本次活动进行理论准备, 使第一单元的知识实现整合和系统化。 另一方面, 综合探究架起了书本知识和社会的桥梁,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提高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增强公民意识。

第二, 微观上看, 教材用蓝色黑体字揭示了所研究的主题是“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开篇用三段简洁的文字归纳了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以此作为理论综述。 两个子课题“有序与无序的代价与后果”“有益的尝试真实的体验” 与主题紧密相关, 通过事例和问题的呈现, 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范例和方法上的指导。

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

教师结合地区实际情况,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事件, 比较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例如2015年10月30日南京举行了听证会, 上午的水价听证中, 14人赞同方案二, 认为能最大限度保证多数家庭不受影响。 6人赞同方案一, 认为利于节水宣传。 还有1人反对两个方案, 认为水价成本中其他捆绑费用没公开。 下午的气价听证中, 7人赞同方案一, 认为老百姓能承担得起。 1人赞同方案二, 认为调整幅度可弥补企业成本。 另外10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对意见。市物价局将对听证参加人的意见进行梳理, 形成情况报告, 上报市政府。

教师除了呈现热点事件, 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理论知识分析热点事件。 价格听证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南京市民代表积极参与阶梯水价、气价听证会体现了有序的政治参与, 体现了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在听证会上, 公民充分发表意见, 提出建议, 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订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修正、完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本综合探究的教学重点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后果。 依据在于:课程标准1.1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可见该知识点对于内容目标的实现很重要。 同时, 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提高政治素养很重要。 确定教学重点后, 应对它作具体阐释。 第一,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改善公共管理, 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 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后果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的利益遭到损害;社会生活的安定遭到破坏;人民生活的稳定受到影响。

本综合探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据在于:该知识点从理论上说比较容易, 但在实践中要真正做到有一定难度。 同时, 学生参与真正的政治生活的经验比较少, 该知识点能为学生有序参与提供方向。 确定教学难点后, 应对它作具体阐释。 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要做到以下几点:衡量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是法律与规则。 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时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教材处理与完善的建议

总体来看,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的编写是成功的, 有如下几个优点。

第一, 教材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教材编写者设计了列举事例、作补充、说想法、制订规则等活动, 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第二, 教材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 注重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坚持“三贴近”的原则。 事例一是出租车司机维权, 事例二是选举村委会主任, 这两个事例比较典型, 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便于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结果。

第三, 教材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 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心理, 采用多种方式呈现。 事例一是以一段文字材料呈现的正面事例, 事例二是以文字概述加上5张图片呈现的反面事例, 内容上正反对比、形式上图文配合使得教材文本更具有可读性。

但是, 笔者在研读教材时也发现了美中不足之处, 在此指出来和大家探讨。

第一, 教材在论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可以怎样”时已经列出了5点, 在论述“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 会造成什么”时已经列出了4点, 这给学生再从其他角度补充增加了难度。 因此笔者建议, 为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教材编写者适当减少要点罗列的数目, 可能各列出3点即可。

第二, 教材设计的活动与问题的数量有点多, 可能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所有要求。 活动过多, 会导致活动形式化。 问题过多, 会导致思考流于表面。 因此笔者建议, 教材编写者适当精简活动与问题的数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情作适当取舍和调整。 比如说课前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 第一组查阅宪法的规定, 第二组查阅法律对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定, 第三组搜集有序政治参与的事例, 第四组搜集无序政治参与的事例。 如果学生在课前分工合作、准备充分, 就节约了课上的时间, 就能在课上直接展示各个小组成果, 展示完毕后讨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讨论之后制订、评估一个选举班长的规则, 如果对规则的评估来不及在课上完成, 就放到课后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选择 篇3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②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特别提醒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②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为: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霸权与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①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当前我国国际竞争中的文化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试题往往以时政材料或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以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相关知识。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中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别提醒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3.特点

(1)潜移默化。①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③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endprint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②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且反复考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本考点有可能仍然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且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知识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特别提醒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i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文化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除此之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手段:传媒。①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②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中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做法。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而且多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有关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大活动,运用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endprint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如下表)。

★特别提醒 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传统文化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只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m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特别提醒 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认为要先继承后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复习备考时,我们可结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等事例,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统习俗在今天的价值;也可结合我国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和今天仍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经典传统故事等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还可结合“洋节日”在我国盛行、传统节日受冷遇的现实,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别提醒 文化创新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4.创新与借鉴、融合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特别提醒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防止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篇4

一、选择题

1.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9 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 304.8亿元;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这是因为我国

A.人民享有真实的民主权利 B.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D.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2.近年来,山东各地实行“村级事务管理契约化”、“村务公决制度”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这些做法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要将上述事实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扩大农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 B.公民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C.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D.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3.建国以来,我国矢志不渝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说明

A.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我国民主具有真实性

()

B.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D.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

4.当前,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存在以宗族势力去拉票、以吃喝或金钱去贿票、以各种承诺去争票和以不正当手段去“套”票等现象。这些现象和行为()

①妨碍公民自由行使选举权

②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体现公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违背了直接选举的原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5.由于利比亚示威冲突呈现继续升级态势,至2011年3月底,我国政府动用各种手段,A.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②→①→③→⑤→④

10.我国某地全面推广了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每年春节前后召开“五步法”决策会已成为该地农村惯例,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村里的人代会”。“五步法”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是因为它()

①有利于保障村民直接行使基层民主权利 机关的有效运行

③是促进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政②有利于保障基层政权11.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许多大学生纷纷响应去农村当“村官”。有人认为:村官是官,是国家机关最基层的干部。下列对此观点判断正确的是()A.观点正确,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 B.观点正确,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民族自治机关 C.观点错误,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党机关 D.观点错误,因为村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项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 ①享有权利 ②履行义务 ③适用法律 ④制定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0年我国公民积极参与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 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公民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14.2011年l0月21日-23日,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在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村长”论坛,被称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盛会。在我国,A.居委会是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

B.居委会干部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C.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

19.根据统计,深圳市盐田区和罗湖区的居民参选率约为97.8%,外出务工的居民也积极采取委托等形式参加选举,这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缩影。居民踊跃参加选举的现象说明()

A.居民在履行自己的义务

B.居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居民积极参与民主决 C.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很完善 策

20.我国新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国家赔偿。对新的《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下列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它进一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②它规范了国家机关行为,全面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 ③它扩大了公民权利,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④它加强了法律保障,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①②

21.2011年11月1日,新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规定,登记机关对不符合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的,应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人对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决定不服的,可以采取 的法律途径来解决。()

①申请到信访部门信访 ③申请行政复议

B.②③

②使用电子政务 ④提起行政诉讼 C.③④

D.②④ A.①②

22.2011年6月2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可视为第二本国

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蓝皮书。在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二、主观题

26.政府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假如你是某市物价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市自来水公司提交的水价调整方案.组织一次价格听证会。

假如你作为听证会的组织者,应邀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并分别说明理由。

27.2011年4月22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一审未能通过。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网上公布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收到意见数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1)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DA 6-10 CBCBB 11-15 DAADC 16-20 DBBBD 21-25 CBDBA

二、主观题

26.供方代表:①自来水公司代表,介绍调价方案并接受质询。

需方代表:①市民代表,调价影响其生活,提出质疑。②企业代表,提价将影响其经济效益。③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代表了市民和公众的利益。

第三方代表: ①媒体记者服道会情,增加透明度。②专家学者,对其技术性问题进行质疑。③法律工作者,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质疑。

27.(1)材料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8.(1)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要保障人民民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打击各种类型的黑恶势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专项斗争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捍卫了人民民主。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材料中中央部署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种类型的犯罪行为,就是国家实施对敌专政的体现。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测试题 篇5

1.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最高票价2 012英镑,约合20 356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高5 000元的票价。这里的票价()①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是现实的货币 ④需要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 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 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3.中国银行业协会2012年5月8日发布《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1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金额7.56万亿元,同比增长47.95%。信用卡消费的增长()A.表明银行贷款数量的增多 B.是因为其消费行为不受场所的限制

C.是因为我国存贷款利率的降低 D.表明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功能受到消费者青睐

4.假定2011年甲国货币的流通速度为5次,政府以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为基准,发行纸币为12 000亿元。2012年该国生产的社会财富比去年增长30%,但由于经济过热,货币的流通速度比2011年增加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持币值稳定,国家应当发行纸币()A.60 000亿元 B.10 000亿元 C.13 000亿元 D.12 000亿元

5.过去一年,中央打出调控房价“组合拳”,效果已初步显现。温家宝总理指出,房价回归的合理区间既要反映开发商的投入,也要反映购房者的收入。这表明商品房的价格()A.由价值和供求共同决定 B.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影响

6.半导体照明(LED)灯既能不减少亮度,又能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因此,某市政府将在全市倡导使用此灯。下图为半导体照明灯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曲线从S向S1移动()

①对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对消费者实行财政补贴 ④提高人民币对外汇汇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假设某企业2011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7元,产量为20万件,每件甲商品社会平均劳动耗费为10元。2012年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分别为()

A.7元、210万元 B.7.5元、225万元 C.8元、240万元 D.10元、200万元

C.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 D.由供给决定并受需求影响

8.右侧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 件下,以下变化中会导致E点向E′方向移动的是()①该商品的价格提高 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 ③消费者预计该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口红这样花钱不多、但能给生活增添色彩的商品。中国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和盛大、巨人等网游公司飞速发展,这些都是“口红效应”的表现。由此可见,产生“口红效应”的因素主要是()①国家经济发展形势

②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

③商品价格 ④商家提供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产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2012年上半年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下,我国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你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利率上调 ②保障房供给增加 ③上调房产税率 ④建筑成本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3%,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3.0%,成为影响CPI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PI上涨会导致()A.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B.居民会更愿意将收入存入银行

C.居民恩格尔系数减小 D.居民消费层次与消费质量提高

12.关于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C0B线)。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大 ③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④提高A点左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某校高中学生经过社会调查,得知本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如下图)。根据图示可知,2000年以来该市()

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不断减少 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④社会总体物价水平不断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试客”是指那些走在消费者前沿的人群。在购物前,他们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使用赠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并与其他试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行为()①是理性消费的表现 ②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买房,你够理性吗?”网上问卷调查。在回答“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先租后买”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分析大白菜价格上涨的原因。

调查问卷中所说的租房()A.体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 B.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的行为 C.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D.体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16.材料一 2011年以来CPI和PPI涨跌幅度

(3)某菜农认为,今年白菜价高,明年一定要多种,肯定能发财。如果你是一名经济学家,请你为该菜农提建议。

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2012年物价涨幅控制在4%的目标。从2012年开始我国扩张性政策刺激逐步退出,消费增速放缓,促进消费政策开始逐步退出。

材料二 2012年山东、河北等地大白菜价格逆市大涨200%~300%。白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今年面积小,产量低,再就是油价上涨、人工费上涨等。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选择 篇6

八上第1单元

让爱驻我家本单元所需课时数5主要内容本单元分为两个专题课。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主要引导学生爱家庭、爱父母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第一个项目“家,温馨的港湾”,让学生通过体会父母对自己付出的辛劳,进而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和长辈。第二个项目“学会与父母沟通”,则从探讨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入手,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其中仍渗透着孝敬父母、热爱父母的教育主题。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由爱家庭上升到爱国家,教育学生认同祖国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继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第一个项目“我爱你,中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学生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二个项目“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由“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引出全世界华人同根同源,其中重点强调了台湾统一是大势所趋。最后全课落脚在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激发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全单元教育主题的升华。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能力:

1、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2、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知识:

1、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3、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重点难点关键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许多学生恰恰缺乏孝心和孝行,需要大力引导和教育。“我爱你,中国”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热爱祖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是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2、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于青少年的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不高,因而引导他们认识和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平等沟通具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整合时涉及的内容多、跨度大、角度新,势必给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总设计 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活动体验。(2)关于“相亲相爱一家人”。“我有一个温馨的家”,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感受家庭、父母在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不忘父母养育恩”,从认知、激情、导行三个层面来进行设计;关于“学会与父母沟通”。要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特点,注意把与父母的沟通和孝敬父母结合起来,在解决沟通中渗透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思想教育,不能单纯理解为心理辅导或技巧方法问题。教学中通过问卷的形式归纳出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指出正确做法。(3)关于“我们共有一个家”。“我爱你,中国”第一层次“可爱的中国”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反映教学主题的相关资料,课堂展示,展示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二层次“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先从具体的民族团结事例入手,再进一步拓展到全面的概括认识,其中也联系x疆**分子的罪恶行径引导学生同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第一层次“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布置学生收集一脉相承的典型事迹,课堂展示,展示中体会天下华人是一家;第二层次“我与祖国共命运”,选取贴近学生、具有感染力的典型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义务感。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第一课:第一节“家,温馨的港湾”

课时

第二节“学会与父母沟通”

课时第二课:第一节“我爱你,中国”

课时

第二节“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苯胺装置还原单元工艺方案的选择 篇7

苯胺俗称:阿尼林、阿尼林油、氨基苯。化学式:C6H7N。相对分子质量:93.13。性状: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和灼烧味。露置空气与光线下色变深。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酸反应形成盐,能溶解碱或碱土金属并放出氢生成苯胺化合物。能与乙醇、氯仿、苯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1.022。熔点-6℃。沸点184~186℃。

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聚氨酯、橡胶助剂、染颜料、农药、医药、炸药、香料、橡胶硫化促进剂、药品、特种纤维等领域,其中主要是用于制备聚氨酯的原料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苯胺生产工艺

目前苯胺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有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苯酚氨化法和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1、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该法是最早的苯胺工业生产方法,其污染环境,设备腐蚀严重,操作维护费用高,难以连续化生产,现已基本淘汰。

2、苯酚胺化法:原料易得、生产方法简单、催化剂廉价、产品质量好、“三废”少,适于大规模连续生产,并可根据需要联产二苯胺,但比硝基苯催化加氢工艺成本高。

3、硝基苯催化加氢法:以硝基苯为原料,氢气为还原剂,铜/硅、镍或铂/钯为催化剂,以氢为还原剂,将硝基苯还原生成苯胺,胺化过程包括固定床气相加氢、流化床气相加氢以及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工艺。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原料及产品

原料:氢气、硝基苯

产品:苯胺

苯胺:

反应机理

主反应方程式如下:

目前在苯胺的工业生产中,硝基苯催化加氢的工艺方法主要采用气相催化加氢和液相催化加氢两种工艺。

气相催化加氢工艺

新氢换热后进入硝基苯汽化器和混合气体加热器,同时硝基苯在汽化器被热氢气流所气化,混合气体继续升温后送入流化床内,硝基苯在此进行气相催化加氢反应。加氢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被汽包送入流化床内换热管的软水所带出。水受热气化后产生1.0-1.7MPa的蒸汽进入蒸汽管网。流化床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第一、第二氢气换热器,第一、二苯胺冷凝器,苯胺与水被冷凝为液体,在触媒沉降槽中除去液体中的触媒颗粒,并经冷却器冷却至30℃后,流入苯胺水分层器静止分层。含苯胺3.6%的苯胺水从分层器上部流入苯胺水贮槽,从分层器下部排出的含水5%的粗苯胺流入粗苯胺贮槽内。粗苯胺进入脱水塔脱水后,进入精馏塔中精制成合格物料。

工艺流程简图:

液相催化加氢工艺

从贮罐来的硝基苯在送入加氢反应器之前,先通过苯胺汽提塔,用硝基苯去回收溶解于水中的苯胺。从苯胺汽提塔来的硝基苯,含有少量的回收的苯胺,在预热之后,送到苯胺反应器的塔底,转化成苯胺。含碳催化剂、循环水、循环苯胺和氢气的混合物流,也送到该反应器的塔底。氢气溶于液体混合物,并与硝基苯反应生成苯胺和水。氢气和硝基苯反应产生的热将大多的苯胺和水气化,反应得出的产品作为气相在塔顶回收。粗苯胺、水和多余的氢气和轻气相物体,作为气相离开反应器塔顶冷却后,经过一个冷却装置浓缩,回收热量,并产生蒸汽。冷却后,该物流进一个气液分离器,在这个分离器中未反应的氢气和轻气相组份从水-苯胺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粗苯胺和水在产品沉降器中分离,粗苯胺进入到脱水塔中脱水后,进入到苯胺产品塔中精制成合格物料。

工艺流程简图:两种工艺比较

从下面几点来比较两种工艺产生的差异:

反应状态

气相加氢:硝基苯在汽化器中被热氢气流所气化后进入流化床反应。

液相加氢:反应过程中硝基苯为液态。

操作参数

气相加氢:0.2MPa(表压),250-270℃。

液相加氢:1.7MPa(表压),250-270℃。

催化剂

气相加氢:以单铜或改性单铜为催化剂,催化剂可再生。

液相加氢:以碳为载体含贵金属的催化剂,催化剂不可再生。

反应设备

气相加氢:由于硝基苯需气化成气态反应,设备占地体积较大,但压力低,对设备及阀门等要求低。

液相加氢:设备占地体积较气相反应方法小,但压力高,对设备及阀门等要求高。

对原料的要求

气相加氢:原料中重组份高时,催化剂失活快,需要定期再生。

液相加氢:无特殊要求。

生产规模

气相加氢:因目前国内苯胺生产装置中流化床的最大生产能力为100k t/a,因此限定了气相加氢方法的生产规模。

液相加氢:没有约束条件。

结论

第一单元自测题 篇8

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倔( )强的他把胆怯( )和恐惧甩在了身后,在无边无(yín) 的大海上劈波斩浪,(chà) 那间,他觉得自己真的像个男子汉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吉祥物设计数易其稿后方正式定稿,吉祥物身上的服饰,补子,朝珠,龙帽,凤冠都经过专家考证,力求精确。

B.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C.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日香港民建联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左右的幼儿园家长为子女报读1项至3项课外活动,结果有幼儿一天要参加多达6项活动,身心疲惫。

B.《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对父性教育的一系列思考。

C.如果一个人总生活在自己的骄傲中,无视自己的那些脆弱,那么他就不是勇士而是懦夫。

D.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愿意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腐败官员家里的钞票竟然多到让点钞机烧坏”“某军中巨贪家中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某高官被查抄出1吨多现金”……近来,诸如此类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媒体上。

B.文天祥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品格将永垂千古。

C.紫藤萝瀑布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停下脚步,细细地察颜观色,静静地轻嗅芬芳。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5.默写。(8分)

(1)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難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 ?

(3)千里马常有, 。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5) ,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 , 。

6.综合实践活动。(6分)

班上将以“网络与中学生”为主题举办一次班会,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完成下面的工作。

(1)请为本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3分)

(2)班会中将有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的小小辩论会,请你给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的一方的同学写一段辩论词。(3分)

二、阅读精品屋。(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8题。(5分)

题木居士①二首(其一)

韩 愈

火透波穿②不计春③,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④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注释:①木居士:即木头神像。②火透波穿:雷击火烧,雨打水淹。③不计春: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④题作:这里指说成。

7.木头成人形、似佛像,韩愈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

8.诗中的“木居士”和“求福人”分别象征了哪两种人?(4分)

木居士:

求福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

猫虎说

来 鹄

农民将有事于原野,其老①曰:“遵故实②以全,其秋庶③可望矣。”乃具所嗜,为兽之羞④,祝而迎曰:“鼠者,吾其猫乎!豕者,吾其虎乎!”其幼戚⑤曰:“迎猫,可也;迎虎,可乎?豕盗于田,逐之而去,虎来无豕,馁将若何?抑⑥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恐其决⑦之之怒也;不可与之生物,恐其杀之之怒也。如得其豕,生而且全,其怒滋⑧甚。射之擭⑨之,犹畏其来,况迎之邪?噫,吾亡无日矣!”

或有决于乡先生,先生听然⑩而笑曰:“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注释:①老:对别人父母的称呼。②故实:旧事。③庶:幸,表示希望。④羞:通“馐”。⑤戚:悲伤。⑥抑:况且。⑦决:咬断。⑧滋:更加。⑨擭:huò,用捕兽笼捕取。⑩听然:笑的样子。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①乃具所嗜( ) ②逐之而去( )

③不可与之全物( ) ④不可与之生物( )

⑤或有决于乡先生( ) ⑥由是知其不免(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噫,吾亡无日矣!

译文: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11.文章借“先生”的议论讽刺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8题。(19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1)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窗棂就飘出令人惊喜的、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

(2)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nlc202309021112

(3)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4)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5)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侍弄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6)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7)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8)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9)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10)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一个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11)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选自《读者》2008年第21期)

12.第(1)段中“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是什么意思?(3分)

14.第(4)段中加点的“春色”指什么?(3分)

15.你是如何理解第(5)段最后画线的句子的?(3分)

16.呼应并能诠释第(8)段最后一句的句子是

(3分)

17.第(9)段最后说“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的妇人吗?”,作者的言下之意是,母亲不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的妇人”。那么,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再續写两句。(4分)

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不, 母亲不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她也是 ,她也是 。

18.你觉得文章末尾所说的“天道”包括哪些内涵?(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9.请以“我牵挂着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先进集体获奖感言下一篇:初级测试工程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