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语第七单元练习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语第七单元练习(精选5篇)

苏教版六语第七单元练习 篇1

一、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因为(wâi wãi)菜肴(yáo áo)芳菲(fēi fěi)晴朗(lǎnɡ lánɡ)青苔(tái tāi)污垢(ɡòu hòu)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dìnɡ shùn xī sōnɡ xiâ fǔ zhù yù zhào

()()()()()pái huái áo xiánɡ sǒnɡ lì zhēnɡ zhào shuǐ qú

()()()()()

三、辨字组词。

熊()兆()耸()座()低()能()桃()耳()坐()底()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相()相()日()月()()()为师()师()友()()相通 五()八()

五、逆向思考根据意思写成语。

1.喻事物的实际价值。()2.能给人以教益与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3.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4.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5.都到天和云外了,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六、按要求写句子。

1.麋鹿的经过充满传奇色彩。(改病句)

2.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缩句)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4.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5.妈妈对我说:“放学后,你在家等我,一起去姥姥家。”(改为转述句)

6.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着。(改为拟人句)

7.小朋友们在水里游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七、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讲了读书的心得,其中最能给人以启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读书全在自用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重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处处留心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贵能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八、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夏大的成功。

2.()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3.()雪下得很大,大家()是坚持到校了。4.()雪下得再大,大家()要坚持到校。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把短文第一、二自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 ”划去。2.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A 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B 形容不断积累。()

C 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用“﹏﹏﹏”划出来。

4.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什么新闻了?请你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的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请你换两个近义词:

、。(2分)2.照样子写词语:花开花落、。(2分)3.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请用“————”划下来。(2分)4.用“~~~~”画出沈括观察思考的语句。(2分)

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4分)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_____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_____与_____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来自古诗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渠:相当于“它”,诗中指_____。为:_____。绝:__________;绝知:_______________。躬:_____。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__________的文章,课文围绕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_____的习惯。

2、哥白尼:_____天文学家,创立__________,巨著_______________ 沈括:__________,创作科学巨著《__________》。西方人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_____,指桃花凋谢,“始”为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__________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伊林:__________,科学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_____,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报的注意点:

苏教版六语第七单元练习 篇2

长期以来, 小学高年级字词教学一直深处十分尴尬的境地: 要么字词教学低年级化, 将所有的生字词拎出来, 用很长的时间逐一讲解音形义;要么淡化字词教学, 识字读词一带而过, 将课堂时间让位于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这两种现象既是对高年级字词教学起点的茫然与价值的漠视, 更是对识字教学“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无奈。

如何摆脱这种“鸡肋”处境? 如何为高年级学生的字词学习“量体裁衣”? 我们首先得找到一把刻度精准的尺子, 这把尺子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并且在第三学段目标中规定了500字的识字 量 ( 占小学阶 段识字总 量的14.3%) , 指出高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明确该学段识字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其次, 我们得明确给谁量体裁衣, 也即明确高年级字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一般来说, 学生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系统的识字训练, 已经掌握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相当丰富的识字量。对这一点的忽视, 常常使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 但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少。再次, 什么才叫贴“身”或者贴“生”? 笔者认为不仅字词教学效率要高, 而且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量体修短须合度 , 裁衣贴身且贴心”———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紧扣第三学段字词教学目标, 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 积极探寻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为此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作了基于单元板块整合字词教学的尝试。

一、突出重点, 字音教学须有针对性

【教学片段1】读准轻声字

出示:吆喝 (yāo·he) 风筝 (fēnɡ·zhenɡ)

蜈蚣 (wú·ɡōnɡ)

师:孩子们, 请读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 对“蜈蚣”一词, 有的学生把“蚣”读成第一声, 有的学生读成轻声。

师:“蜈蚣”这个词, 两个读音都对。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三个词注音有共同之处———两个 读音之间 都有小圆点, 也有不同之处最后的“ɡōnɡ”上面标了声调, 为什么会这样?

师接着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凡例·注音》的说明, 解释了这一特殊读音现象。

师:听过吆喝声吗? (播放1991年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视频) 我们一起吆喝, 卖芝麻糊哎——— (学生很兴奋, 有的同学不止念叨一遍, 感到很有趣)

师:不过在“吆五喝 (hè) 六”中, “喝”读第四声, 尽管它的意思都表示“大声喊”。无独有偶, 比如“看见 (kàn·jiàn) ”的“见”在“看得见 ”中一定得读“jiàn”。

【教学片段2】读准多音字

出示:旋转 连翘花

师:两个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正确把握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借助字词典和词语所处的句子。请大家任选一个确定它的读音, 并且说出理由。

师在屏幕上出示“转”与“翘”的不同读音与相应的义项, 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生:我知道第一个词应该读成“旋转 (zhuǎn) ”, 因为在这里“转”表示改变方向。

生:我知道第二个词读连翘 (qiáo) 花, 课文里“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是依据。“翘花”就是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如果把连翘花比作人就是“翘首以待”, 多形象啊! (其他生笑)

【教学片段3】读准音译词

出示:福楼拜 莫泊桑

师:这一单元里有两个外国人名,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有的学生把莫泊桑读成“莫bó桑”, 有的学生读成“莫pō桑”。

师:莫泊桑到底该怎么读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大家议论纷纷, 但莫衷一是。后来, 我想这是个法语人名的音译词 , 我们可以 追根溯源 , 它的本来 面目是Maupassant, 国际音标注成[謖m藜up藜謖sɑ:nt]。我读两遍 , 你们听听应该选什么音?

生:老师, 我听了你读的音, 好像“莫bó桑”和“莫pō桑”都可以, 法语音介于这两者之间。

师:你的耳朵真灵! 此前你们问我阅读外国名著时, 为什么人名有多种译法, 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反思之一:有略有详, 只为有效

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 往往采取检查自学情况的方式, 找出自学中的遗漏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字音。笔者课前精心设计了“学习单”, 在“我能读得准”板块中出示了本单元24个词语 (除了一二类词语, 还有课文中容易读错的词语) 。对于这24个词语, 笔者没有平均用力, 而是作了有略有详的处理。对于学生不易读错字音的词语, 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正音的方式, 很快完成;而对于本单元中的“轻声字”“多音字”“音译词”则采取了重锤敲击的方式, 或借助字词典, 或联系上下文, 或追根溯源,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得言又得法。只有这样为学生“量体裁衣”, 才能贴身又贴心。

二、突破难点, 字义理解须在语境中

【教学片段4】在句子里玩味

出示:忠厚

师:忠厚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说?

生:忠诚厚道。

师:你说得完全正确。忠厚是形容人的, 往往和相貌联系在一起, 所以人们常说“一脸忠厚相”。课文中忠厚是形容谁的? 课文又是怎样描述他的忠厚的呢?

屏幕出示刘老师的肖像图, 及“刘老师个子不高, 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师:我们来看屏幕上的一句话。我们合作读一读。你们读加点词语, 我读其余部分, 注意留意加粗的词语。 (师生配合读句子)

师引答:个字———不高, 脸———微微发胖, 眼睛———时常眯起来, 头发———花白, 这样的人就是———忠厚的人。

【教学片段5】在段落中揣摩

出示:健壮

师:一提起“健壮”, 你就会想到哪些人?

生:运动员、身体强壮的人, 当然还有肌肉猛男。 (学生爆笑)

师:是啊, 不管是运动员, 还是身体强壮的人, 用“健壮”一词形容都很恰当, 但在《理想的风筝》中, 作者苏叔阳偏偏用“健壮”来形容失去部分左腿的刘老师, 这真奇怪。苏叔阳写出了刘老师的健壮了吗? 我们继续看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你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说“健壮”从哪些文字中透射了出来。

屏幕出示: 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 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 他用圆木棍撑地, 右腿离地, 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 又以拐杖为圆心, 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学生抓住“只靠”“好几个小时”“急速地一转”“粗壮”“年过半百”“一天……多少次 ”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 笔者相机将这些词语泛红。师生配合读这段文字, 老师读红色词语, 学生读其余部分。

【教学片段6】在篇章间探究

出示:观察马车凝望泗水一无所获司空见惯滔滔不绝意味深长打下烙印无不惊讶

师:孩子们, 请你读读这些词语, 可以横着读, 也可以竖着读, 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是竖着读的, 我发现莫泊桑观察马车, 一开始是一无所获, 而他的老师福楼拜却滔滔不绝地说出了马车值得观察的地方, 这让莫泊桑深受启发。

生:我也是竖着读的, 孔子凝望泗水时, 弟子们都很疑惑, 因为流水十分常见, 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没想到老师竟然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这让他们无不惊讶。

生:我是横着读的, 我发现编课文的老师和学生有共同之处。不管是马车还是泗水, 学生都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之物, 观察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没想到老师一个是滔滔不绝地说, 一个是意味深长地说, 这一番宏论让学生无不惊讶, 自然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你们都很善于读书, 善于发现。 (出示福楼拜谈车和孔子论水的文字) 你们读读这两段文字, 觉得这两位老师怎么样?

生:他们十分善于观察和思考, 而且很有才华, 很有智慧。

师:是啊, 中外名师虽然教导弟子的话语不同, 但都是从平常之中看出不平常, 这是大智慧啊!

先男女生配合横向读词语, 后师生配合纵向读词语。

反思之二:纵横比较, 只为提升

高年级词解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学生预习时,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 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前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者提升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语义, 体会其表达效果, 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精心设计。寓识于读可以使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师恩难忘”, 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基础上, 可以基于单元板块设计字词教学。师恩难忘, 难忘的是恩师的声音容貌、神情动作, 难忘的是恩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忠厚”现出恩师容貌, “健壮”源于恩师动作, 而“观察马车”“凝望泗水”引发恩师的一番宏论。尤其是福楼拜和孔子的教学方法存在惊人的相似, 都极具教学智慧, 这智慧外显为“滔滔不绝”与“意味深长”, 这智慧又在与“一无所获”“司空见惯”的对比中得以加倍彰显。将具有营造特殊语境价值的词语放在一起, 纵横对比, 揣摩玩味, 不失为突破词解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

三、凸显要点, 字形书写须给操作法

【教学片段7】写对 , 知字理

师报默本单元最容易写错的五个词语。学生对照屏幕, 自批自改, 其中两个词语错得最多———“矫健”写成了“娇健”, “飘逸”的“逸”将 “兔”写成了“免 ”。

师:“矫”和“娇”长得很像, 意思却大不相同。后者表示柔弱, 所以我们常说娇柔。“矫健”的“矫”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

师:“矫”的小篆写法很有特点, 你看它的左半部分多像“箭”啊! (学生纷纷点头) “矫”本义是指将箭弄直的一种工具, 所以有了“矫正”的引申义。矫正的过程是需要力气的, 这项工作往往不能由弱女子来完成。

出示。

师:逸的金文写法更加形象, 表示像兔子一样逃跑。我们不是常说跑得比兔子还快吗? 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造了“逸”这个字。

【教学片段8】写美 , 求动感

师:观察习字册上“”和“”的写法, 你感觉它们与平常的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字有些笔画连笔了, 比如“矫”的起笔撇和横连在了一起, “逸”里的撇和横撇也连在了一起。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撇和横连写成撇折, 撇和横撇连写成撇折撇。还有“逸”中“口”的横折和横连写成横折折,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这样可以写得更快。

师:这样写不仅提高了书写速度, 而且有一种动感之美呢, 你发现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可以相连。俗话说得好, “练字先练眼”, 要仔细观察习字册上的范字, 哪些笔画可以相连, 哪些笔画不能相连, 要心中有数, 不能乱来。

【教学片段9】写好 , 懂行款

师:课上到这里, 就快要结束了。这时的徐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跟一开始的交流还一样吗?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临别赠言”。

古乐声中, 师生在横条格中写话, 并利用展示台在屏幕上呈现教师写话过程。

在写话的过程中, 教师提醒学生写字时可以适当地藕断丝连, 而字与字之间要注意错落有致,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反思之三:一唱三叹, 只为渐进

汉字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 表现着我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是中华儿女向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珍重厚礼, 它处处体现着繁杂而精妙、优雅而风趣。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高年级教学应该充分把握汉字发展的历史脉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适时地把识字教学引向汉字文化的探究。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硬 笔书写楷 书 ,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有一定的速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则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在小学六年级安排了连笔楷书这一特殊字体的练习, 这不仅使书写提速有法可循, 汉字的形体更加丰富, 而且为写字要求的落实作了中小衔接, 手段着实高明。当然这一做法也对教师的书写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不好法度和分寸, 只会弄巧成拙。

新课标还有“每天10分钟练习书写”的要求, 这一要求不仅包括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 还包括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笔者结课时的写话, 不仅是要求学生像名师那样观察, 发现特点, 更是对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书写的执着追求。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识字写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识字写字的启智、育人功能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写字与做人是个终身命题, 教师的传授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教师的职责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并努力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习惯成自然”。

苏教版六语第七单元练习 篇3

第36页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

1:⑴

B

C

2:桌子

1080÷(1+6÷3)=360

椅子

360÷3=120

3:饼干

500÷(12+8)=25

牛奶

25×8=200

4.200÷(46+2*2)=4(元)

2*4=8元

第37页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

1:⑴ 10

苹果300kg,草莓350kg,橘子450kg

2:椅子(1080-240)÷(6+1)=120

桌子

240+120=360 3:长的(165+15)÷3=60

短的 60-15==45

4:师傅

(372+4×12)÷(3+4)=60

徒弟

60-12=48

第38页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1:⑴ B

⑵ B

2:(1)苹果:(120+3×6)÷(3+3)=138÷6=23(kg)

梨:23-6=17(kg)

(2)梨:120÷(3*3+3)=10(kg)

苹果:3*10=30(kg)

3:裙子(358-58-24-24)÷3=84

裤子:84+24=108

上衣:108+58=166

4:上层(128-18×2)÷2=46

下层:128-46=82

第39页答案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

6/5

5/4

1/8 2:

11/8

5/9

13/10

3:

6300 4.9/10÷3-1/2÷2=1/20(千米)

第40页答案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 1/2

15/8

2: 3/4

10/9

3:表面积 1/2×1/5×4+1/5×1/5×2=12/25

体积

1/2×1/5×1/5=1/50 4:⑴

1/2×2+1/5×5=2(L)=2000(ml)

5小盒 5.(3/4-2/5)÷2=7/40(吨)

第41页答案

实际问题(1)

1: 1500×(1-3/5)=600 2: 800×(1-2/5)=480 3: 360*2/9+360*1/4=170(米)

4.(210+150)×(1-3/4)=90(人)

第42页答案

实际问题(2)

1: ⑴ A ⑵ B 2: ⑴ 720×(1+1/8)=810

⑵ 720×(1-1/8)=630 3.45*2/5+45=63(个)4.略

第43页答案

实际问题练习

1:(4/5-1/4÷3/8)×5/6=1/9

3/2÷[﹙3/4+4/5﹚×5/8]=48/31 2: ⑴ 6/5-6/5*1/3 ⑵ 6/5-1/3

(3)6/5*1/3 3: ⑴ 840+840×5/7 =1440

⑵ 840-840×5/7=240 4: ⑴ 2/3+2/3*1/4=5/6(小时)

苏教版六语第七单元练习 篇4

共12分)1.(2分)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的是()。

A.5月4日是什么节日     B.某班谁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第一     C.某班学生的身高     D.谁最适合当班长     2.(2分)下面哪种动物最多()小鸟 √ √ √ 兔子 √ √ √ √ √  松鼠 √ √ √√ √ √ √  鸭子 √ √ √√ √ √  A.小鸟     B.松鼠     C.鸭子     3.(2分)要表示11月份王老师家各项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选用()更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都合适     4.(2分)能够清楚表示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的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统计表     5.(2分)某天散步时,爷爷先走了一会儿,到了公园休息了一下,然后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就转身走回家了。下面各图中,正确表示爷爷出去散步时的情景的是()。

A.B.C.6.(2分)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2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有6个红球、8个绿球和10个白球。江江从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的可能性最大。

A.红球     B.绿球     C.白球     二、填空题(共6题;

共10分)7.(2分)某中学要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在全校八年级中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样本是:_______ . 8.(2分)要体现某市的居民收入多少,应采用_______统计图,要观察一个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采用_______统计图. 9.(1分)医生需要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_______统计图 10.(3分)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统计图,_______统计图,_______统计图。

11.(1分)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_______统计图,这种统计图容易看出增减变化情况。

12.(1分)盒子里有7个白球和1个红球,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_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大。

三、应用题(共3题;

共16分)13.(3分)周正同学一至六年级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情况如下图,看图填空。

一至三年级时周正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_______一些;

_______年级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相同;

五、六年级时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_______一些。

14.(10分)下面是某市某小区李阿姨家2月、4月、6月、8月四个月的水费支出情况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阿姨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元?(2)2月份比6月份的水费少几分之几? 15.(3分)逸夫小学红领巾电视台每周播放2小时.如图是各类节目的播放时间统计图. ①“学法交流”的播放时间是_______分钟. ②_______节目播放的时间最短,占总时间的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1、2-1、3-1、4-1、5-1、6-1、二、填空题(共6题;

共10分)7-1、8-1、9-1、10-1、11-1、12-1、三、应用题(共3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篇5

一.基本训练

1.把5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6段,每段占这根木料的。每段长米

2.把吨的煤,平均分给6个农户,每个农户分得吨煤的,每个农户分得()吨,每个农户分得1吨的.每个农户分得4吨煤的3.把吨的煤平均分均分成4份,每份是吨的,每份是()吨,每份是2吨煤的。

4.把一根米的木料平均锯9段,锯一次所用的时间是锯完这根木料所用时间的。平均每段长米,是1米的。

二、解方程

三.选择

1.一根木料分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哪一段长?()

A

第一段

B

第二段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2.一堆煤,用去,还剩下吨,用去的与剩下的比较。()

A

剩下的多

B

用去的多

C

一样多

D无法确定

3.两根同样长的木料,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哪一根用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

D

无法确定

4.两根同样长的木料,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第一根剩下的多,两根木料比1米()

A

B

C

一样

D

无法确定

4.一桶油,第一次倒出这桶油的,第二次倒出余下的,那么()次倒出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两次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5.一袋大米,第一天吃去,第二天又买来现有大米的。这时大米与原来相比()

A比原来多

B

比原来少

C与原来一样多

D无法确定

6.甲乙两个数,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个数相比()

A

甲数大

B

乙数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7.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用去,乙桶油用去,两桶油剩下的一样多。原来两桶油相比()

A

甲桶油多

B

乙桶油多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8.通过甲班人数的与乙班人数的相等,甲班与乙班哪个人数多()

A甲多

B乙多

C

一样多

D无法比较

9.通过甲班人数的与乙班人数的比较,甲班与乙班哪个人数多()

A甲多

B乙多

C

一样多

D无法比较

四.解决问题

1.某班54名学生去公园划船,租用大船5只,小船8只,每只大船上的生数是小船的2倍。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有多少人?

2.某班54名学生去公园划船,租用大船5只,小船8只,每只大船上的生数比小船多3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有多少人?

3.某小学在商店买了2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用去360元.篮球的单价是足球的,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某小学花了360元在商店买了2个足球和5个篮球。篮球的单价比足球便宜96元,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5.王老师买了同样的6支圆珠笔和4支钢笔,共付出57.6元,已知买3支圆珠笔的钱可以买2支钢笔.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元?

6.王老师买了同样的6支圆珠笔和4支钢笔,共付出57.6元,已知每支圆珠笔比钢笔便宜2.4元.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元?

7.一种大豆的出油率是30%~40%,现有120千克的大豆最少能出油多少千克?

8.一种大豆的出油率是30%~40%,现在要保证出油120千克,那么最少要大豆多少千克?

9.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是70%~80%,现有560棵这样的树苗,最少能成活多少棵?

10.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是70%~80%,现在要保证成活560棵树,最少需要这样的树苗多少棵?

上一篇: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下一篇:铁道工程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