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音乐第一单元教案(精选4篇)
单元梳理
本单元一共选了《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四篇文章。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写山,则山厚重;记水,则水灵动。描绘精致,使人流连忘返。学习这一单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自然,并从自然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4.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基础快乐园 ●聚沙成塔
仿照下面示例,请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中搜集佳词妙句。[佳词积累] 示例:拾级而上 安详厚重 绿阴如盖 万籁俱寂 新陈代谢 你的摘抄: [妙句积累](1)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赏析] 你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生花妙笔。你看,还未见泉,先听泉声,听着那优美“泠泠淙淙”的泉声,人们不觉心旷神怡,“顿生雀跃之心”。不是人寻泉,而是泉引人,在活泼而灵动的泉声中,人已入山。在作者笔下,泉充满着灵性,它可爱而调皮,天真而任性。作者巧借拟人手法,将泉水比拟成自家爱女,一方面写出泉水若隐若现,或远或近,有曲有直的姿态;一方面又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寄托在语言之间。倘若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作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这也启发我们,观察世界必须用心体味,将想象和联想寄予其间,经过这样的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2)你的摘抄:
你的赏析: ●熟能生巧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楹联(yíng)肃穆(mò)涟漪(yī)拾级而上(shí)B.娇娆(róo)峭拔(qiòo)翩然(biān)分道扬镳(biāo)C.流逝(shì)嬉戏(xī)恍惚(hū)五彩缤纷(bīn)D.干涸(gù)惬意(qiè)瑰)丽(guī 毫不吝啬(sè)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玲的笑语。B.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危,仰天长叹。
C.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博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D.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景观。
3.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围绕一定中心写一段话。(50字左右)孕育 雀跃 竭尽 惬意 生意盎然 飞红滴翠 能工巧匠 心往神驰 绿阴如盖 4.选词填空。清晰 清澈 清朗
(1)泉声极(),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
(2)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透明的境界。
(3)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5.揣摩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自选话题仿写一段话。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答案:1.C 2.D 3.任意选择三个词,所写内容言之有物,语句通顺即可4.(1)清朗(2)清澈(3)清晰 5.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所写内容言之有物,运用了拟人即可
考点好望角
这一单元文章关注自然,语言优美。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写景散文的阅读频繁出现。因此本单元的主要考点有:
1.本单元文章语言精美,名句佳段颇多,像“拾级而上、万籁俱寂、小心翼翼”等词语的字音、字形在中考考查中出现的概率极高。除了字音、字形等方面的考查外,还会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的考查。比如《鼎湖山听泉》第八段中“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对月夜泉声多层次的描写,可以要求考生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要求考生按照这句的结构另选主题进行仿写。
2.本单元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极有可能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语段。就《鼎湖山听泉》而言,文章的第二、三、四、八段极有可能成为中考考查语段。这几段重在描写,文字优美,设置题目的难度小,考查也比较方便。我们应重点对这几段进行强化训练。
3.写景散文在中考阅读考查中是比较常见的。以近几年各地中考为例,像广东肇庆的《茼蒿》、江苏盐城的《爬上窗台的绿色》、四川资阳的《如梦家园》、福建福州的《榕树,生命进行曲》、江西的《心中的芦苇》等,这些文章写景优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似乎已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首选材料。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在2007年中考中写景散文仍是热点。在考查方面,往往会要求考生对材料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可以是语言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结构方面的,可以是就某一个句子发表看法,也可以是对段落进行品析,等等。
中考链接岛
1.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依旧遗憾;,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写题最基本的要求是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基本相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原句中的修辞方法。在仿写题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该题中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体味上,这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等课文是紧密联系的。解答该题应该抓住“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一句深刻体会,也就是说世上风景何其多,人因此而产生不尽的追求。学过《鼎湖山听泉》后,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将文中内容合理地加以概括,成为自己的答案。比如“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鼎湖山的清泉,依旧遗憾;见过鼎湖山的清泉,没见过沙漠的广漠,还是遗憾。”
2.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作答。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详见《鼎湖山听泉》第八段)
(1)请用横线在语段中画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2)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美)(不少于60字)[解析]这个语段节选自《鼎湖山听泉》,设题规范,难易适中。第(1)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再赘述。参考答案: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第(2)题要求写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这样的题目是不能直接回答的,须经过联想、想象,创造性地解答。同时要善于抓住题目要求中的“联系生活实际”一词,也就是说解答该题,不能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必须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从难度上说,本题也不是很难,只要我们平时有过简单的观察,解答该题还是比较轻松的。此外题目还要求“要多用描写性的语句”。何谓“描写性的语句”?就是要细致描摹雨声,细致刻画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实际,想象合理均可。
新题演练屋
`1.九年级(1)班准备以“家乡风光”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如果你是该期黑板报的主要设计者,你打算设计怎样的栏目呢?并简单谈谈你的设计创意。
(1)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2)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3)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
2.现有一旅游团要去鼎湖山游玩,请你到互联网或图书馆搜集材料(以及课文所学),写一则400字左右的导游词。
3.走进第一单元,就是走进了大自然,作家们用生花妙笔给我们摹写了一幅幅美妙的自然画面。其实我国古代诗词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不胜枚举,你能写出一句吗?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将之描绘。(字数50字左右)
诗 句: 你的描绘:
4.以“自然”为话题,自选一个景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参考答案:1.示例:(1)农家小院,主要介绍本地农家风光;(2)文化览胜,主要介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学目标:
1、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使学生增加对我国曲艺音乐的了解与认识,感受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在感受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采用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方法,学唱、表现歌曲。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相关知识;常准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其作用;用京腔京韵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相关知识;常准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其作用;用京腔京韵来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四世同堂》视频片段,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欣赏歌曲
(1)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与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这首歌曲每唱一句都有一个间奏,在曲艺音乐中叫做过门。教师出示曲谱,对比分析《前门情思——大碗茶》与北京琴书《长寿村》的过门。
(3)学生跟唱过门。
3、学唱歌曲(1)朗读歌词
①学生边击拍边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注意读出京腔的“儿化音”。②找出每个乐句中的装饰音单独学唱,引导学生感受其作用。(3)学唱歌词
①按照歌词结构,分两部分学唱。
②教师提问:A段从“我爷爷小的时候”至“就着一口大碗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绪上有没有变化?你认为怎样表现更为恰当?
③教师提问:B段从“来”开始到结束,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完整演唱歌曲
①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表演歌曲? ③学生分组展示。(5)分组讨论
《前门情思——大碗茶》在音乐风格、艺术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京韵大鼓经典作品,对北京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关注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
2、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范唱等方法,感受曲艺音乐的魅力;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
3、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及代表艺术家。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京韵大鼓经典作品,感受曲艺音乐的魅力;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1)导入
①播放《丑末寅初》视频片段,教师提问:京韵大鼓表演形式有什么特点? ②教师投影显示京韵大鼓常用伴奏乐器:鼓、板、三弦。③观看示范演奏鼓、板。(2)欣赏
①教师简述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剧情。
②教师提问:为什么这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运用了京韵大鼓的音调? ③教师播放范唱录音,教师提问:歌曲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④分析“花香之地无和平”一句的旋律特点,学生模仿学唱。(3)简介骆玉笙
①简介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②欣赏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视频,感受她的音色特点和演唱风格,并模仿演唱第一乐段。
2、简介曲艺音乐
(1)结合多媒体,教师介绍汉代说唱俑。
(2)教师总结:曲艺音乐是融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中“说”与“唱”的结合,是曲艺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最本质的特点。
3、课堂练习
教师多媒体显示鼓、板、三弦、扬琴、四胡等乐器图片,学生能准确说出这几种乐器名称,并知道是哪个曲种的主要伴奏乐器。
4、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及知识要点,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2、欣赏《布谷鸟儿咕咕叫》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进一步了解曲艺音乐的愿望,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2、通过模仿学唱与对比欣赏的方法,分析唱腔基本特点、听辨音色等方式,使学生能分辨几种不同曲艺音乐的类别。
3、了解苏州弹词,四川清音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几种说唱音乐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苏州弹词,四川清音等相关知识,了解几种说唱音乐的特点;能分辨几种不同曲艺音乐的类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1)初次聆听
教师提问:能听懂这段唱腔的唱词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聆听方言
①唱腔中那些字的读音与普通话不一样?
②学生跟老师一起轻声以苏州方言诵读唱词,感受语言的韵味。
③教师提问:在苏州方言里“轻”是读第四声的,它在演唱时有什么特点?(3)整体欣赏
①教师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②教师提问:哪几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 ③这段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琵琶、三弦)(4)对比欣赏
①再次聆听,划分唱腔段落。
②教师启发学生感受前后两个段落不同的情感变化。(5)简介苏州弹词 教师播放《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演唱视频,学生了解苏州弹词的演唱形式。
2、欣赏《布谷鸟儿咕咕叫》
(1)整体聆听,感受唱腔特点。(2)模仿练习“哈哈腔”。
(3)介绍四川清音及其代表人物。
3、课堂练习
教师播放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北京琴书、山东快书等曲艺片段,学生听辨曲种。
4、小结下课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教学内容: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只怕不抵抗
听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红旗颂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祖国,祖国我爱你》。
2.过程与方法:知道前奏、间奏、尾奏,能够跟着伴奏唱谱。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歌曲,能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知道前奏、间奏、尾奏,掌握倚音。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音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呢?
2.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你觉得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那你觉得两个部分有什么区别?
总结:前面一部分比较轻快活泼,第二部分比较抒情、优美。再听一遍,感受两段的变化,用手打节奏。(有领唱、齐唱组成)二.学唱歌曲
1.师:翻书第14页,你们喜欢哪个部分? 生:第二部分 弹琴唱第二部分
2.师:这一部分唱出了什么?
生:小朋友画了小鸟、小草、太阳和国旗。
师:你们能想象出这种画面吗?带感情一起演唱第二部分。3.找出重复句,先唱谱,后唱词。师:它出现了什么? 生:休止符。
师:对,我们要控制气息,音断气连地演唱旋律。4.师:哪边是高潮?带着感情演唱。
生.:画小鸟„„„„„..画小草„„„„„„ 师:这个高潮有什么特点? 生:从高到低
师:为什么要从高到低呢?
师引导: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画什么?(蓝天春天)
师总结:因为是按小朋友画画的内容,先画蓝天再画大地上的,所以旋律从高到低。
4.边唱第二部分边用手当画笔画,边画边唱。带着感情的把第二部分唱一遍。5.弹琴唱第一段旋律
师:为什么第一段的音乐这么轻快活泼? 生答
师总结:因为有倚音,显得很调皮活泼 6.介绍前奏、间奏、尾奏 7.生唱第一段旋律,师唱间奏
生唱第一段歌词 7.放伴奏唱,强调第一段轻快活泼点,第二段可以放开一点唱。“祖国”的“国”要收住,微笑唱
8.放伴奏,加进身体动作
9.师:谁有好的办法让这首歌更好听? 生:加动作,改歌词。
三、巩固歌曲: 1.齐唱歌曲 2.分组演唱 3.独唱
四、课堂小结:师总结学生学习状况及纪律反馈。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二周 第二课时:红旗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齐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二、聆听管弦乐曲《红旗颂》片段
三、聆听《救国军歌》
1.聆听《红旗颂》的序曲和“红旗”的音乐主题。
2.探讨: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将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
3.再次播放“红旗”的音乐主题,学生跟着哼唱。
探讨:这个主题的速度是怎样的。
4.跟着琴声识读乐谱。
5.尝试用竖笛吹奏这个主题(乐谱采用F大调和固定调唱名乐谱)。
6.再次聆听“红旗”音乐主题。
7.播放乐曲的中部(展开部)中“雄壮有力”的“红旗”音乐主题。
8.再次探讨:这段音乐的情绪以及它的速度是怎样的。
9.再次播放“雄壮地”“红旗”主题,学生跟着哼唱。
10.结合书本上出示的“宽广抒情”和“雄壮有力”,对照两种速度的同一音调,选择适合的情绪用语。
11.探讨:音乐中出现过国歌的音调,听出来了吗?
12.再次播放两种情绪的“红旗”主题,学生小声地哼唱。
四、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只怕不抵抗》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过程与方法:感受抗战时期共产儿童团的革命历史。
3.情感与态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准备:课件,图片,钢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时刻准备着》
师:同学们,听口令,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让我们一起踏着音乐的节拍,唱着歌曲《时刻准备着》走进教室,好不好?齐步走!
二、导入
师:刚才,歌曲《时刻准备着》又把我们带回了革命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占了我们的领土,轰炸了我们的房屋,杀害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亲面目全非,饱受痛苦煎熬!但我们并没有低下头来,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抗日战斗,就连和我们同样年龄的孩子们也不例外,有不怕死把敌人带进我们埋伏圈的放牛郎王二小,还有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伟大的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也有一些是专为我们儿童创作的,其中,《只怕不抵抗》就是当时在儿童团里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
三、歌曲教学 1.节奏训练 × ×∣ × .× ∣× 0× ∣ ×— ∣ ×. × ∣ ×— ∣ × 0‖ 手 拿 小 刀 枪 冲 锋 到 战 场 2.相似乐句比较 2 1 3 ∣ 1 0 3 ∣ 5 — ∣ 3 6 ∣ 1 — ∣ 1 0 ‖ 不怕年纪 小,只 怕 不 抵 抗。2 1 3∣1 —∣ 3 .5 ∣ 3 6 ∣ 1 .6 ∣ 1 2 3.2 ∣1 — ‖ 不怕年纪小,只 怕 不 抵 抗,只 怕 不抵 抗。
四、歌曲演唱
1.欣赏(课件播放)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吧!2.教师自弹自唱 3.生随师唱 4.学习歌曲
不会唱的地方小组解决或请教老师。5.歌曲处理(激昂、热情)6.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师:今天,每位同学都当了一回儿童团的小英雄,并且都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基础知识学好,将来用扎实的科学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我相信,当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就再也不会有人来侵略我们了!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三周 第四课时:《卢沟谣》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4 3 2 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小结:是总结学生学习状况及纪律反馈。
【九上音乐第一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湖南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01-31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我们是春天教案10-19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06-17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 新人教版07-25
四上音乐第一单元第三课时01-02
八年级音乐教案 上册 第四单元09-07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0-16
九上第三单元教案12-06
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10-01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