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单元练习题(精选7篇)
号码:姓名:得分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祖国大陆统一了!
4.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7.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9.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1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12.“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1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4.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6.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BCD
1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8.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9.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 得到土地 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20.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共“八大”决议四川金堂贫农分到土地21.“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2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2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24.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开始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2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25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4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8.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说着一段历史。请以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简要说明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友情提示:观察三幅图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然后从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中叙述说明)(12分)
29.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14分)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
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75分)
二、非选择题(25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8.提示:图一是开国大典;图二是朝鲜战争的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图三是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按题意叙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民主政权建立。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1950—1952年中央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这两件大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国家形势趋于稳定。
逶迤磅礴毡子攀谈 骨碌蜷缩点缀呜咽 澎湃藩篱瞭望
矗立咀嚼焦灼愠怒 蔫巴拽住苦涩泥泞 懵懂绵亘延袤
猝然愕然蓦地哽咽 疲惫翩翩篝火蹊跷 玛瑙殷勤募集
嫣红宛转诧异懊悔 宁可钥匙祈祷眷恋 遨游萌发诬蔑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千锤百炼:比喻对诗文进行多次修改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久经艰苦的斗争和考验。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得意门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泛指学生。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己方的权益、观点等。
壁垒森严: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镜花水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比,类比、匹敌。
三、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表疑问,什么)
(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2.词类活用
(1)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2)齐人固善盗乎(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于,擅长)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者也”表判断)
2圣人非所与熙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吾欲辱之,何以也(即“吾欲辱之,以何也”)
2何坐(即“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即“二吏缚一人诣王”,古汉语中数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不用量词)
4缚者曷为者也(即“缚者为曷者也”)
(3)固定句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为固定句式)
四、积累下列文学、文化常识
1.《老山界》,作者陆定一,长征时任《红星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文化部部长等职务。
2.《草》,作者王愿坚,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山东诸城人。代表作品有剧本《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短篇小说《七根火柴》曾被选入初中教材。
3.《〈长征〉节选》,电视文学剧本,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
4.《枣核》,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作品收录在《萧乾全集》中。
5.《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
6.《始终眷恋着祖国》,作者刘敬智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 。 钱学森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7.《春望》,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8.《泊秦淮》,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放翁词》。
10.《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南宋大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东莞)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掠夺,故选择C。
例2 (2010·汕头)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历史功绩,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看出,B选项说的是曾纪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伊犁;C选项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皇帝带领下取得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所以D选项不正确;左宗棠带领三路大军进入新疆,打败阿古柏伪政权,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逝世160周年,他曾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几百万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曾在被贬途中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林则徐
2.晓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他要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他应该选择()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近代使上海蒙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晓雯的曾祖父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电影《圆明园》借助西洋牧师朗世宁的视角客观回顾了圆明园的成园过程,再现了统治中国两个多世纪的一个大家族、四个帝王真实的皇家生活,探讨了清王朝的兴衰。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瓦德西B.戈登C.华尔D.西摩尔
7.两次鸦片战争都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使之逐渐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9.光绪皇帝曾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下列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林则徐》 B.《太平天国》 C.《甲午风云》 D.《末代皇帝》
10.梁启超、林缵统等八十余人在《呈文》中指出:“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形象描述()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阿蛮为了养家糊口,进了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做童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寫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中列强曾经攻占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堂堂的大清帝国是列强眼中的“一只羊羔”,可以任意宰割。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英法美 B.英美日 C.英日俄 D.法美俄
17.晓强的曾祖父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老人生于1848年,卒于1940年,他一生可能经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22日起在虎门镇举行,数十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交流和展示鸦片战争学术研究的成果。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名称与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國《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中国面临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3)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休戚与共;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处境。请你依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 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图二 鸦片战争
图三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图四 八国联军在北京挨家抢劫
(1)根据图一分析闭关锁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图三描绘的状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从后三幅图中,你认为中国近代的斗争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二、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妥协。(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与完整,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但结合题干分析,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工厂,这说明在洋务运动影响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 【2010·东莞】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A、B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D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860年,曾国藩就上奏咸丰皇帝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2.解放军东海舰队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军队对于自身海上实力的自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回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充满坎坷。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6.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B.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进行变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7.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戊戌变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死水塘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民生”是党和政府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世纪初,一位伟人将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位伟人是()
A.曾国藩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皇帝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史诗巨片《辛亥革命》于2010年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开机仪式,阵容堪比《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做斗争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分不开()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科学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分别指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
(2)材料二提到“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这些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兴华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为推动近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将A、B、C、D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填在右面的横线上。
(2)请写出A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中国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A 16.D
二、17.(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指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是指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2)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3)特点: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一、语言基础知识(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5分)A、绽开(dìng)婆娑(suō)争妍(yán)裘马(qiú)B、挑逗(tiǎo)虬枝(qiú)盎然(àng)璞(pú)C、外壳(ké)蓊然(wěng)蜿蜒(wān)呻吟(yīng)D、胆怯(qié)伫立(zhù)翡翠(fěi)奇崛(jué)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项是()(5分)A、我们班共有三、四十个孩子参加书法辅导班。B、它们的名称是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等等。C、是你去呢?还是他去呢?
D、“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是不是本地人?”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文章,就是写出来了,对读者毕竟没有什么好处? B、这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还有深刻意义。C、他一谈起往事,总不免感叹人生叵测,世情险恶。
D、尽管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局面扭转过来,它只能以失败告终。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B、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C、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用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D、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5分)
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B、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我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C、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D、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5分)
A、斩竹而薪之(把……当作薪)人去乡(离开)则人益贵之(珍爱)B、又稿以死(枯)然穷其所生之地(彻底探求)取诸土之所有(之于)C、是以自古以来(因此)固有不能间也欤(吗)以其难致而多稿死(因为)D、偃蹇孤特(孤高独立)或千钱买一石(或者)甥其为我记之(希求)
二、语言表达(24分)
7、与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5分)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8、根据下面提供的一组词语,以“风”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50字。(5分)夏日 傍晚 风
9、默写与积累(14分)
⑴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⑵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但是它伟岸,,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⑶当你在 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⑷写出两个跟花有关的成语并作解释。(4分)
⑸写出一首有关竹子的古诗并标明作者出处。(4分)
三、阅读理解(36分)阅读
(一)(13分)
⑴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⑵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⑶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⑷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⑸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⑹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⑺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⑼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⑽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⑾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0、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声色臭xu()孑孑然()偃蹇孤特()吾重有所感()
11、翻译“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3、文中从正面歌颂任光禄人品的句子是 两句。(填序号)(2分)
14、这段文字赞扬了任光禄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读过此文你有何感受?(3分)
阅读
(二)(15分)二月兰(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15、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情景,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请你简述从作者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的先生人格的几个侧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形散而神不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作适当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回首往事,浮现于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请你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触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B、作者借二月兰点染自己的悲欢,感叹大自然的永恒无穷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人们要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
C、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复等修辞方法。
D、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追求一种绚丽的美。
阅读
(三)(8分)
长歌行(节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9、本诗最后四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20、你还知道其它借景抒情或托物言理的诗句吗?写一首在下面。(3分)
21、说说读了本诗后你受到的启发。(3分)
四、写作(30分)
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自拟。要求:
1、立意明确。
2、对所借之物要有具体描绘。
3、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内在联系。第一单元测试
1、【答案】B
2、【解析】A概数中间不加顿号,B省略号与“等等”不并用,C选择问句不用多个问号。【答案】D
3、【解析】A“毕竟”改为“究竟”,B“但是”去掉,或改为“即使”,D“尽管”改为“不管” 【答案】C
4、【解析】A“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B“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C“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答案】D
5、【解析】A多重否定不当,B谁打”冷战”指代不明C“观看”和“音乐”不能搭配。【答案】D
6、【解析】看书学习课文后即可回答。【答案】D
7、【解析】要做好此题,就是紧扣关键词“各有所长”和“二厂和三厂”。从顺序一致性来看,应先写“二厂”,再写“三厂”,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而D项又不能跟“各有所长“呼应,也要排除。只有A项先讲“二厂”再讲“三厂”,又突出“各有所长”。【答案】A
8、略
9【解析】不要有多、漏、错、别字。【答案】略 10【答案】xiù jié jiǎn zhòng
11、略
12【解析】概括内容时要具体,不要太空洞。
【答案】论述任光禄知竹爱竹的根源,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
13、【解析】认真阅读原文即可。【答案】⑺⑻句
14、略
15、【解析】学会概括。
【答案】①逆境中巍然屹立;②一切顺其自然:③有自己的悲欢和真情。(答出前两点大意即可)
16、【解析】回忆散文的有关常识后再作答。
【答案】形散: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间,信手拈来,娓娓动听,逸趣横生。神不散:以二月兰为线索,一线贯穿。
17、【解析】读课文后依次归纳。
【答案】人和事:老祖采荠菜;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虎子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文革遭劫难,成了“不可接触者”;文革后,成为“极可接触者”。
18、【解析】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答。【答案】B
19、【答案】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20、略
1、rain(形容词)_______.2、real(副词)______.3、friendly(反义词)_________.4.wonderful(反义词)_________.5、take(过去式)_______.6、expensive(反义词)________.7、sing(过去式)_________.8、make(过去式)________.二.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正确答案。
1、The cakes are _____.We don’t want to eat them.A.wonderfulB、cleanC、deliciousD.terrible.2、Where _______ they last night ? A.areB.wereC.doD.did
3.– Did he go to Central Park last week ?—________.A.Yes, He isB.Yes, HE doesC.No, he wasn’tD.No, he didn’t
4.My grandparents want to live in a quiet village because they don’t like the ____ city.A.excitingB.noisyC.quietD.relaxing
5.I don’thave enough money to buythe ______ car.A.expensiveB.cheapC.deliciousD.relaxed
6.______ did you _____ your dinner, Joe? A.What;haveB.What;hadC.When;haveD.When;had
7.Mr.Morganwants to live ________.A.somewhere beautiful B.quiet somewhereC.a nice somewhereD.anything wonderful
8.The movie is_______ ,but no one feels_____? A.boring;boring B.bored;boredC.boring;boredD.bored;boring
9.Please give me a call when you ________ there.A.arrive inB.arrive atC.arriveD.get to
10.The man ________ he was a little student when he talked with the great teacher.A.felt likeB.thought aboutC.wonderedD.decided
11.He decided ________.A.work hardB.to work hardC.working hardD.worked hard
12.They had to stop working ________ the bad weather.A.becauseB.because ofC.justD.just like
13.There are a lot of new buildings, _______ many old buildings are still there.A.soB.andC.orD.but
14.–Do you have _____ food home? –Yes, We’ve got too _________.A.enough;enoughB.much;manyC.enough;muchD.much;enough
三.1.We usually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________(活动)on weekends.2.I can’t find my bike.I w________ who took it.3.Some of us wish to travel Guilin, but at last we _______(决定)on Huangshan.4.You can eat these cakes if you are h_______.5.What’s the ________(不同点)between these two books?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每空填一词(含缩写)
1.He thought the TV show was interesting.(改为否定句)He ______ ______ the TV show _______ ______.2、on vacation ?(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 ________ Li Hua _______ on vacation?
3.I am playing basketball now(用last night 作时间状语改写句子)I _______ _______ last night.4.We had a relaxing bus trip last month.(改为否定句)We _______ _______ a relaxing bus trip last mouth.5.The people there were very friendly.(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 ________ the people there ?
五.根据汉语提示完成英语句子,每空一词。
1.晚餐我们吃了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We had ______ ______ _______ for dinner.2.我想知道他们昨天为什么不来参加晚会。I ______ _______ they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yesterday.3.很多老年人喜欢晚饭后散步。Many old people ________ ________ after dinner.4.午餐我只吃一碗米饭。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owl of rice for lunch.5.因为下大雪,路上没有汽车。There are no cars on the road ________ _______ the heavy snow.6.这肉味很棒。The meat _________ _________.六. 根据课文Section B 2b 内容真空,每空一词。
一、选择题
1、“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这句话表明()A.上网无所不能
B.有了网络,许多事情不用舟车劳顿,费时周折,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C.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 D.网络是生命中的全部
2、电子邮件可以在几秒钟内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相同的内容可以同时发送给许多人。我们通过网络电话,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与异国的学生即时交流。这说明了()A.网络交往很诱人,我们中学生应学会上网 B.只要打开网页,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C在网络交往的新空间,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 D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3、2017年4月广东东莞消息:“东莞自2014年起,在国内率先推行‘机器换人’。按照规划,东莞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的产值未来三年将翻倍成长,2016年产值达到35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700亿元,2025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这说明()
A.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不用劳动
B.信息技术为我们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C.信息技术无孔不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 D.网络是最好的医生
4、小青在网络上认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网友,有大学生、同学和老师。学习之余,上网聊聊天。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向同学、老师请教,非常方便、快捷。这说明了()①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
②网络交往提高了人们社会活动的质量 ③网络交往有利无弊
④网络交往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5、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交朋友、发祝福、抢红包、学习、问医、购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同时,网络诈骗、网络售假、网银被盗等也随之出现。对此,我们应该()
①充分享受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把网络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②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④拒绝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伤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一位父亲对着家里的电脑大声指责:“都是因为你,我儿子才经常考不及格!”,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网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沉迷玩乐,弊大于利 B.想提高成绩,父母必须禁止孩子上网 C.父亲对网络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
D.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抵御来自网络的不良诱惑
7、“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这句话说明了()A.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环境 B.网络信息良秀不齐
C.网络是个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的场所 D.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二、材料分析题
8、.材料一:人民网北京2017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在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称2016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00,其中我国青少年网民超过2.8亿。
材料二:法制网讯2017年4月21日,公安部在广东茂名召开全国公安机关“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部署会,要求各地从5月1日起到年底,集中力量开展严厉打击网络贩枪、电信网络作骗等新型犯罪和传统盗抢骗犯罪,集中整治地域性职业犯罪重点地区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 满意度,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1)你对互联网改变世界是如何理解的?
(2)请你为保障网络安全,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献计献策。
第二课第一节《网络改变世界》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7 CDBACBB
二、材料分析题
(1)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①国家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飞窜泛起翡翠困乏锤炼倦怠婆娑奇崛柔媚
犀利盎然丰腴瀑布迸溅伫立凝望伶仃贪婪
咫尺涟漪酝酿飘逸谛听斑驳沧桑派遣狭隘
热忱鄙薄旁骛解剖痀偻亵渎厌恶恩怨淡泊
和睦迥异隔膜芥蒂迁就兼容显赫缅怀饯别
妙手偶得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力争上游旁逸斜出
不折不挠纵横决荡争妍斗艳忍俊不禁仙露琼浆察言观色
不远万里以身殉职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断章取义不二法门主一无适东张西望发愤忘食
强聒不舍宰相胸襟大将风度心怀坦荡清心降火斤斤计较
和平共处赫赫战功无足轻重千古美谈古往今来全神贯注
默默无闻节衣缩食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精灵:神仙,精怪。
2.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
3.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4.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5.伟岸:魁梧,高大。
6.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7.秀颀:美而高。
8.争妍斗艳:竞相比美。
9.奇崛:奇特突出。
10.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11.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12.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13.迸溅:向四外飞溅。
14.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15.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
16.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17.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18.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19.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
20.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21.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22.亵渎:轻慢,不尊重。
23.强聒不舍:硬要啰唆个不停。
24.摒弃:舍弃。
25.迥异:完全不同。
26.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
3.《石榴》的作者是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4.《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敬业与乐业》节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6. 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
7.《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四、积累《马说》《陋室铭》中的文言词汇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2.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驱使)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4)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3.古今异义
(1)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方法 今义:道路)
(4)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今义:安定,使安定)
(5)是马也(古义:指示代词,这样的 今义:对,正确)
【八年级第一单元练习题】推荐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补充习题答案06-19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0-26
八年级英语上第一单元07-10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09-12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09-26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练习12-01
七年级第一单元练习06-17
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10-11
八年级第一单元战争话题作文指导11-09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