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精选10篇)

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 篇1

http:// 2011-12-9 14:38:14 中国食品科技网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在各种未烹饪的肉类、蛋类、奶类中都可能存在,即使在人的鼻腔中也会有,细菌本身不值得担忧。”12月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食品行业局前副局长大卫·艾奇逊(David Acheson)博士在上海表示。

在当天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分会举办的“速冻食品媒体沟通会”上,因近期速冻食品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而引起消费者置疑一事,国内外的业内权威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零容忍不客观也不现实

此次国内因金葡菌引起的争论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国际舆论的焦点并不是速冻食品本身或者标准,而是金葡菌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恐慌。从根源上看,这与近些年中国爆发的较多食品安全问题有关。然而,只有基于科学的真实,并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有可能逐一化解。

艾奇逊博士说,在美国,金葡菌并不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美国卫生部门设定的标准比中国新国标设定的要低很多,真正在美国会造成食品安全恐慌的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史贤明表示,金葡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空气、土壤,包括所有热血动物的制品中,如生肉、鱼类、乳品、蛋品等。由于速冻食品会用到这些原料,因此也可能存在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原料自然带入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在生产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也能导致食品被金葡菌污染。我们在家包水饺、包子或做饭时使用的生肉等食材,均可能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量,减少或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零容忍”或“零风险”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食物煮熟,金葡菌就会被杀灭

既然金葡菌无法避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能将其杀灭呢?

艾奇逊博士表示,在美国FDA对各种食物的烹饪指导意见中关于金葡菌是这样要求的,在产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3.9摄氏度时瞬间即可杀灭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致病菌,可保证食品安全。

我国知名的食品微生物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秀梅研究员说,金葡菌对热敏感,在烹饪和巴氏消毒温度中很容易被杀灭。针对速冻面米食品来讲,当消费者在家里进行烹饪的时候,细菌内的蛋白质就会因为受热而被破坏,失去了活性,就是说在100℃的条件下数秒内,蛋白就凝固了,细菌就失去它的活力。比如速冻水饺,只要饺子煮熟了,其中可能含有的金葡菌也就会被杀灭了,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关键是防止其产生毒素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不是细菌本身,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所产生的肠毒素。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谢晶教授说,只有当金葡菌的数量在每克食物中达到10万个以上的时候才能分泌葡萄球菌肠毒素,因此工业上控制金葡菌危害的关键是尽量降低金葡菌的数量,控制其产毒的条件。

谢晶教授表示,速冻食品的生产和储存环境并不具备金葡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因为冷冻行业整个生产过程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超低温急速冷冻温度(-30摄氏度);成品冷链运输、储藏-18摄氏度;消费者购买后也是放入家庭冰箱的冷冻室中。在这样的条件下,速冻食品的生产与储存都不利于金葡菌的生长和毒素产生。速冻产品相对常温生产和储存的生鲜产品(包括自家包的水饺)而言更安全。

就速冻米面制品的新国标而言,规定金葡菌检出限量为每克1000-10000个,也就是可能致病数量的1/100到1/1000,标准的目标就是控制食品中金葡菌数量不足以产生毒素,从而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企业更需强化安全管控

11月24日,卫生部在新闻通气会上宣布,《速冻面米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将于今年12月21日起施行,与原来的标准相比,将金葡菌的含量由“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并明确了抽样检测的方法和数量。

允许金葡菌限量检出,也是近期引起争议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什么新国标会引来非议呢?

刘秀梅说,2003年原国标制定时之所以规定金葡菌不得检出,是因为技术条件有限只能对金葡菌新进行定性检测。同时受检测技术的精度所限,对于微量的金葡菌也无法检出。在过去的近10年间,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目前金葡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已纳入国标标准方法。因此,我们将定性检验升级为定量检验并设定限量检出值是实实在在的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与国际权威标准接轨。

刘秀梅表示,新采样方案中要求对5个样品同时进行检测更体现出标准的进步与科学性。过去,我们采1件就判定产品合格与否。因为微生物的污染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采1件,可能会检到致病菌,但也很有可能会漏掉已经被致病菌污染的产品,采5件从均匀度和采样的科学性上大大提高了。也就是说,新的标准在采样范围、采样量和限量要求方面,是更科学、更合理的。

艾奇逊博士称,依据美国FDA的食品法规(Food Code),对金葡菌仅对即食牛奶有要求,和中国新国标对冷冻需烹调的产品一样。加拿大要求在奶酪中含量须低于1万个/克,欧盟要求奶酪中含量须低于10万个/克,香港地区要求即食食物中含量须低于1万个/克。对非即食冷冻食品没有金葡菌的管控要求,即这类食品中是否含有金葡菌并不重要,原因很简单,金葡菌普遍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原料当中,客观上无法100%避免。而速冻食品因为其生产和加工过程均不利于金葡菌生长或产生毒素;即便含有,食物煮熟后其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表示,新国标历经两年的调研、对比与修订,从原来的定性检测升级为定量检测,从只检1个样品到检测5个样品,是以科学为依据来管控金葡菌,保证食品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对比旧国标无可质疑是一个进步,是一个更严格的标准。

孟素荷表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断进行修订,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随着技术检测的进步和与国际接轨背景下进行的,正是为了确保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加安全的食品,这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她同时表示,消费者对标准的关注,反映了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速冻食品产业作为一个具“健康基因”的产业,它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行业的自律,是对产业链的过程控制。同时,在关注冷链前段食品生产过程控制的同时,亦应关注冷链末端的物流及食用安全。

专家们认为,作为速冻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加大在科研与品控方面的投入,用全产业链的安全管控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亦应加大公众科普,将食品安全的防线前移到消费者。政府应在关注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的同时,用标准强化对于低温冷链物流行业储存条件的严格要求,如保持冷藏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确保百姓的安全。

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

艾奇逊博士说,这是他第十次来到中国参与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议题,根据他的观察,中国仅仅用十年时间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美国一百年的努力。具体来说,主要是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执法体系,中国政府鼓励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与国外接触,加强对话,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将其应用于中国的监管体系建设中。

艾奇逊说,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拥有2亿个家庭农场,而美国只有200万个规模化的农场,要让这2亿农民都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知晓如何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且中国还有数量庞大的食品加工企业,要完全进行严密的监管的确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中国政府近些年的努力已经看到了成效。

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 篇2

这两项标准是《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前者规定了食品追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追溯流程和追溯管理规则, 适用于各类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后者规定了食品追溯的信息编码、数据结构和载体标识, 适用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据《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文向阳介绍,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 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采购等供应链各环节提出了建立信息记录的法律要求, 以便于日后的追溯与召回。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则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规定生产企业应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记录的保持期限不得少于两年;食品批发企业应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也对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提出了要求。

从2003年开始,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始参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相关应用指南, 结合我国实际, 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和《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 并通过“条码推进工程”项目,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应用试点及推广工作, 为《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做了充分准备。

“国标”食品全部纳入等 篇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食品加工企业50-100万家。对17.7万家企业调查发现,10万人以下规模的小作坊占79%以上。

专家表示,这项举措将有力地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农民警惕陷入“富贵病”陷阱

据安徽省疾控中心对全省12个有代表性的农村县区、48个乡镇、144个行政村18280人调查显示,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中,“富贵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农民中超重率高达37.8%,肥胖率达8.7%,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达24.1%,高血压患病率22.6%。

调查发现,这些农民每天进食健康食品的不足10%,而每天摄入腌熏食品占22%;人群饮酒率高达56.9%,其中男性达79.4%;吸烟率为32.6%,其中男性达63.5%,另有55.8%的人被动吸烟;基本不参加体育运动的达97.2%。专家建议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要过早掉入“富贵病”的陷阱。

(以上卫文供稿)

超重妇女易患乳腺癌

研究人员称,妇女预防乳腺癌,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常吃健康的食品、保持正常体重、坚持体育锻炼等。

研究人员发现,体重超标是导致患乳腺癌的重要因素。女性成人体重超过标准70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将增加一倍。保持正常的体重,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坚持运动。运动量每周5次,每次45-60分钟。运动包括散步、骑自行车,甚至可以是做家务和做园艺等。此外,年龄超过40岁的妇女,每年应定期接受一次乳房X线检查,及早发现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及谷物类,尤其是要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

鱼油有益心脏健康

美国科研人员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预防致命性心律失调,补充Ω-3鱼油或许比安装心脏除颤器更加有效。

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对100000名受试者的医疗数据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到使用Ω-3鱼油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给心律失调的受试者补充Ω-3鱼油后,其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了6.4%;而安装心脏除颤器,其死亡率仅下降了3.3%。早期已有研究证实,Ω-3鱼油可降低因心律失调而导致的心脏病。研究人员在新近出版的《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撰文称,对于心律失调的患者,在植入心脏除颤器的同时,应该补充Ω-3鱼油。

减少食物可控制老年痴呆症

美国科研人员对动物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适当减少每天热量的摄入,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痴呆症。

研究人員在新近出版的《老年痴呆症杂志》上撰文称,对鼠猴的研究表明,控制食物摄入可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据称,减少食物摄入还可增加一种称为“SIRTl”蛋白质的活性。这种特殊的蛋白质被称为“长寿”因子,它与涉及年龄的有关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结果给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症带来新的希望。研究人员将以此为切入点,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

孕期应补充多种维生素

美国的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称,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患脑缺陷的危险。

研究人员称,妇女在计划怀孕时,就应当补充复合维生素。这样就能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脊柱裂。对315名诊断患有脑瘤的新生儿研究发现,其母亲在孕期铁和叶酸的摄入量均低于标准推荐量。研究人员建议,孕妇补充复合维生素应当成为一种基本的公众健康常识。

常钦红葡萄酒可防中风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的一项对小鼠的研究表明,每天饮适量的红葡萄酒可预防中风。

研究发现,适度饮红葡萄酒可明显降低小鼠患中风的危险。红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称为“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物质。早期已有研究证实,白藜芦醇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并具有抑制癌细胞活性的能力。研究人员称,白藜芦醇能增加大脑中一种称为“血红素氧化酶”的水平,故能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免受损害。同时,红葡萄酒还有保护心脏健康的能力。研究人员建议,每天饮1-2杯红葡萄酒对心脏和大脑都有益。

(以上杨光平编译)

北京“老年痴呆”患者高于全国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张振馨教授牵头进行了一项历时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65岁以上的中国人老年性痴呆症的患病率达4.8%,而北京却高达7.8%,比全国高3%。调查显示,老年性痴呆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专家表示,北京地区患“老年痴呆”的比率多,主要由北京的人口结构决定,同时与市民多患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病”有关。对65岁至79岁的老年人进行随访发现,中年时期患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老年时患痴呆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教授说,高血压既是造成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其早期表现。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硬化,使人的大脑皮质下缺血,损伤皮下很多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组织,而胆固醇水平增多10%,即可使脑内淀粉样蛋白(一种能引起痴呆症的有毒物质)的生成增加两倍;反之,服用降脂药物者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会下降60%-70%。此外,患2型糖尿病的病人发展为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两倍。2型糖尿病会促进动脉硬化,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导致神经营养障碍。

过半男性40岁后出现更年期症状

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在网上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男性健康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140份,其中30-40岁的1375份,大于40岁的765份。调查显示,30-40岁的男性性欲降低的比例占52.51%,40岁以上的男性则高达71.9%;在感觉体力和耐力减退的人群中,30-40岁的男性占65.38%,而40岁以上的男性占82.35%。

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志超表示,男人进入40岁后,由于雄性激素分泌下降,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常见的潮热多汗、情绪抑郁、性欲减退、急躁易怒、骨及关节疼痛等,都有可能是雄性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对于民间传说饮用男童尿液、食用雄性的动物外生殖器官可治疗更年期症状的说法,张志超表示,目前这种方法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从医学观点来看,这些物品中的雄激素含量显然是微乎其微的。实验显示,500克的“虎鞭”或“鹿鞭”所含有的雄激素还不到40毫克。

干细胞疗法可使寿命延长

美国抗衰老药物研究学会主席罗伯特·艾登曼在巴厘岛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活到100岁生活才刚刚开始?现在看来这好像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未来,100岁的人还是个小年轻呢!”干细胞、纳米科技、基因工程以及治疗性克隆等技术都在抗衰老药物研究这一新领域内得到应用。

德国慕尼黑克兰茨抗衰老研究机构的主任米歇尔·克兰茨告诉路透社,干细胞疗法将使得人们重新长出失去的头发,能够通过更新皮肤来祛除皱纹,还能为瘫痪的病人重造新的神经。干细胞就相当于身体的一个修复系统,因为只要生物体还活着,它们就可以不断分化并补充其他的细胞。克兰茨说,人们从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基因突变,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素,如果这些风险因素被确定下来并准确衡量,那么人们就可望活得更长久,更健康。

经常饮用咖啡能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机率

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史密斯和她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经常喝咖啡的人,甚至曾经喝过一段时间咖啡的人,他们身体里都会形成一种抵制2型糖尿病形成的保护物质。史密斯说,咖啡中确实含有某种抑制2型糖尿病的成分。之前,史密斯的研究小组对910名50岁以上的人进行了研究,8年以后,曾经和一直饮用咖啡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了60%。

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 篇4

前 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主要特点如下:

——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预包装、散装食品的经营过程;

——强调了在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防止污染的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经营过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散装食品

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2.2 现场加工食品

在商场的门店的操作间内,由食品操作者对食品进行切割、腌渍、烹饪,或蒸、烤、炸、烙等加工后,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或消费者购买后不需要清洗即可直接加工的食品。包括各种熟食、面包、点心、冷菜、凉菜、切割果蔬、半成品等。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3.1 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3.2 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3 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3.4 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3.5 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4.1 采购

4.1.1 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4.1.2 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4.1.3 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4.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 QS 标志。

4.1.5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4.2 运输

4.2.1 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4.2.2 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

4.2.3 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4.2.4 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

4.2.5 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

4.2.6 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得进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染:

a)不同加工状态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

b)不同种类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 d)产生较多乙烯气体的食品和对乙烯敏感的食品。

4.2.7 冷藏食品运输包装应使用GB/T 191规定的“温度极限”标志或用文字直接标明食品应保持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4.2.8 冷藏食品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 6388的规定。4.2.9 冷藏食品的运输包装尺寸应符合GB/T 15233和GB/T 16471的规定,采用托盘包装时还应符合GB/T 16470的规定。

4.2.10 食品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应符合GB/T 24616的相关规定。

4.3 验收

4.3.1 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4.3.2 经营单位应设立验收机构。食品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双方制定的合同(协议)进行验收。

4.3.3 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

4.3.4 建立进货和验收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4.3.5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4.3.6 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 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4.4 贮存

4.4.1 应建立食品贮存制度。贮存管理人员应熟悉制度要求和各类食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4.4.2 贮存场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区,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4.4.3 贮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清刷,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亮度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4.4.4 食品常温贮存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空气清新。4.4.5 食品贮存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在食品贮存区域,不同类别食品应进行适当的物理隔离。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10cm以上。

4.4.6 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温度的食品,需经特殊处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应专库储存,不应混放。

4.4.7 上架食品应分类贮存。

4.4.8 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4.4.9 贮存有温度要求食品的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贮存冷却物和冻结物的冷藏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GB 50072的规定

4.4.10 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 销售

4.5.1 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4.5.2 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

4.5.3 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

4.5.4 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4.5.5 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

4.5.6 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

4.5.7 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应按食品标签明示的温度进行控制,超出温度、湿度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

4.5.8 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4.5.9 销售的食品应分类上架摆放或垫离,不应落地码放。4.5.10 上架销售的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保质期内,做到先进先出,并为消费者预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

4.5.11 销售预包装食品不应延长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不应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

4.5.12 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以破坏性方式处理销毁,并记录。4.5.13 应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记录销售食品的基本情况。4.6 现场加工食品 4.6.1 设施卫生要求

4.6.1.1 加工食品场所不应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应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4.6.1.2 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4.6.1.3 应设置原料和(或)半成品贮存、切配、加工和销售的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安装在食品暴露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宜使用防护罩。4.6.1.4 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出口、入口宜分开设置。

4.6.1.5 食品加工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可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食品处理区内应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操作过程。

4.6.1.6 食品加工区天花板应选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宜有一定弧度;水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

4.6.1.7 食品加工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应平整、无裂缝。食品处理区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构筑。

4.6.1.8 食品加工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其结构应密闭,能防止害虫进入、孳生且不污染环境。

4.6.2 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

4.6.2.1 加工用设备和工具的构造应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避免因构造原因造成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滞留于设备和工具中。

4.6.2.2 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设备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4.6.2.3 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4.6.2.4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4.6.3 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4.6.3.1 应符合4.1的要求并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

4.6.3.2 食品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4.6.3.3 食品贮存应符合4.4的要求。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并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

4.6.4 操作卫生要求

4.6.4.1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应加工和使用。

4.6.4.2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应消毒处理。

4.6.4.3 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6.4.4 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4.6.4.5 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4.6.4.6 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应直接置于地上,防止食品污染。4.6.4.7 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4.6.4.8 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应进行烹调加工。

4.6.4.9 不应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4.6.4.10 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6.4.11 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4.6.4.12 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5 产品召回和追溯

5.1 应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从采购、运输、贮存、销售各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并做好记录。

5.2 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5.3 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应确保能追溯和召回食品。5.4 记录应真实、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

5.5 应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当发现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产品含有或可能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5.6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立即停止经营。

5.7 召回已经上市的应召回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5.8 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经营单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6.1 人员健康管理求

6.1.1 应建立并执行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6.1.2 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6.1.3 应将下列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上: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以及皮肤有未愈合伤口的人员。

6.2 人员卫生要求

6.2.1 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6.2.2 与食品接触的经营人员应自觉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食品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6.2.3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不应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及其他化妆品。

6.2.4 在食品经营过程中,不应吃食物、吸烟、随地涕吐、乱扔废弃物等。

6.2.5 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销售人员应戴口罩,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培训

7.1 应建立员工的培训制度,对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7.2 应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进行相应培训,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7.3 应定期审核和修订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并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7.4 应保持培训记录。

管理机构和人员

应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及卫生管理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 9.1 记录管理

9.1.1 应建立记录管理制度,对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以增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9.1.2 应如实记录发生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发生召回的原因及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

9.1.3 各项记录均应由记录和审核人员复核签名,记录内容完整、真实。

9.1.4 对本规范所规定的有关记录,保存期不应少于二年。9.2 文件管理

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逻辑关系 篇5

定义:

1.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管理)。

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控制)。

关系: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这两个概念不仅在内容和意义方面的大部分是相互涵盖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

例如:

1.面包师傅手沾染不洁物(如清理垃圾等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不洗手而进行面包烘烤,一般烤出来的面包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安全危害(这里指的是微生物的危害,不包括化学和物理危害),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涉及食品卫生问题,也可以看出个人的卫生习惯和职业道德问题;

2.食品原辅料中农兽药残留,可能给食用者造成中毒,危害健康安全,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3.食品被有害微生物污染(如1中的面包师傅,在不可控制的环节中出现),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卫生状况不良造成,先是涉及食品卫生问题,再因有害微生物因接触食品,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量繁殖,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所以也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食品卫生一般可由卫

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进行控制;食品安全是对最终食品产

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品而言,食品安全有赖于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良好的卫生管理和有效地安全控制措施。

东莞市常平福美食品有限公司

大学生卫生卫生食品与安全 篇6

一、引言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也充分的阐述了人只有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过后,才可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而在当今的大学里,食堂与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于食堂对学生群体生活影响的重要性,本文从本校食堂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对本校的食堂问题作出充分的调查,并进行充分思考,进而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学校食堂是学生关注最多的问题,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吃饭的问题,更多的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此次调查报告,我们力求做到真实而客观,同时,我们则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因为学生才是大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开展的调查,更多的从学生对食堂的具体情况入手,具体的从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饭菜口味、服务质量、价格、卫生状况、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等多方面做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食堂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一方面学生对食堂存在很大的异议,一方面食堂工作人员因自己辛苦的工作没有得到认可而困扰„„此次调查报告,一方面着重对现状有一个客观真实的报道,一方面则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措施。我们的调查报告仅是一种尝试,但对现状的改进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现状

大学生群体和食堂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和谐的因素,这种现状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势必会阻碍学校的正常运行,为了解我校学生食堂服务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质量,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使同学们能够得到更好的饮食服务。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饭菜价格

近来由于物价上涨,2007年以来,我校食堂的饭菜价格连续上涨,学生对食堂涨价的行为心中存在抵触情绪,直到2008年初稍微降价后才颇为平息。在此次调查中,90%的学生还是认为食堂的饭菜价格过高,7%的学生认为食堂价格一般,仅有3%的学生认为食堂价格合理。

二、食堂卫生

关于食堂卫生满意程度的反映是: 50%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有待改进,31%的同学认为一般,6%的同学认为很差,而仅有13%的学生认为满意。

三、饭菜质量

学生对饭菜质量的评价是:14%的学生经常打到隔夜饭菜,65%的学生的偶尔打到隔夜饭菜,21%的学生没有打到过隔夜饭菜;而关于有虫子或头发的饭菜,则有17%的学生经常打到,有69%的学生偶尔打到,而仅有14%的学生没有打到过。

四、食堂服务

45%的学生认为食堂的服务有待提高,有47%的学生认为还可以,7%的学生认为较好,1%的学生认为很好。

本校食堂是刷卡消费,有38%的学生有被刷错卡1—2次的经历,有24%的学生有被刷错卡3此以上的经历,总之,有88%的学生都曾有过被误刷卡的经历,而仅有12%的学生没有被刷错卡的经历

五、改进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学校食堂从总得来说还比较可以,但任然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以下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

⒈学校食堂属后勤保卫处,但是全国学校普遍实行社会化,产业化,在加上本校食堂又是私人承包,没有形成激烈的竞争。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食堂的管理。食堂的承包商也不应该盲

目的追求利益,而应该以学生的利益为己任。

⒉关于学校的卫生方面,食堂应该投入更多的卫生措施,并加强环境上的、餐具、锅具的消毒等工作。服务方面,食堂应加强对员工的广利,灌输服务理念及强调责任心观念,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⒊学校还应该建立一定的价格监管体系,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打击空抬饭菜价格的行为;食堂还应适当降低饭菜价格、增加饭菜分量,让利给学生。

⒋关于饭菜种类与口味方面,食堂应适当增加菜的品种,并注意营养搭配。

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 篇7

本刊讯 2 0 1 4年12月, 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 , 这份新标准将在今年5月24日正式实施。新国标中,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有删减, 对某些添加剂有更严格的要求, 但也放宽了部分添加剂的适用范围。比如, 曾经非法的双氧水成功翻身, 将成为合法的食品加工助剂。

这次的新国标, 在一些添加剂的要求上更加严格, 最明显的就是将原先可以使用在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的含铝添加剂缩小了使用范围, 只在特定的“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等中使用, 并规定了铝的最大残留量。新国标还对部分色素的使用有了更加明确的限量要求, 部分色素在一些食品中不再只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此外在新国标中, 过氧化氢也就是俗称的双氧水作为食品加工助剂进入了名单, 而且是可以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 残留量不需要限定。

冷冻食品卫生标准国标 篇8

关键词:二氧化硫 危害 来源 国标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7.3;R15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6-0042-02

1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1.1 外部来源

二氧化硫以各种不同形式被用于食品中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最早的记载是在罗马时代用作酒器的消毒。在我国,二氧化硫最古典的用法就是熏硫法漂白食物,在现代农产品加工中用得比较多。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腐竹、食用菌及藻类、粉丝、粉条、食糖,为了保持好看清爽的颜色,通常都会用硫磺蒸熏产品。从防腐角度来说,二氧化硫的应用更为广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不一定只是二氧化硫气体,还可以是一些能够实现跟二氧化硫类似功能的物质,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等。这些物质在计算他们的含量和使用量时,也是以二氧化硫的含量为基准。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二氧化硫及其亚硫酸盐类(包括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可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用于各类食品中,但这些添加剂滥用的现象也很突出,更有一些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次充好,为了产品有良好的外观色泽,掩盖劣制产品,超量使用二氧化硫类添加剂。一旦这些添加剂使用过量,并且没有后序的二氧化硫清除技术,一定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这样不仅破坏了食品的品质,更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1.2 内部生成

虽然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类的残留超标主要是人为过量添加导致,但食品自身产生二氧化硫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在人为没有添加任何亚硫酸盐等添加剂的情况下,葡萄在发酵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硫化物,自然产生的亚硫酸盐含量最高可达到300mg/kg,这一指标超出了GB2760-2011规定的葡萄酒、果酒中亚硫酸盐的最大使用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另外,食品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植物,现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容易形成酸雨,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通过植物体的叶面气孔进入植物体内,而土壤和水中的结合态的二氧化硫也会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到植物体内,所以植物体内含有一定含量的二氧化硫。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进食植物,体内也会积累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所以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内都有自身生成的二氧化硫。

2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对人体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酸性物质,对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少量的二氧化硫随着食品进入体内后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人体的解毒途经解毒后最终由尿液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但超量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人体长期摄入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等会破坏维生素B1,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剧烈腹泻、头痛、损害肝脏、影响人体吸收,严重危害人体的消化系统健康;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丢失。气喘患者食入过量,易产生过敏,可能引发哮喘,亚硫酸盐还是杀伤力巨大的致癌物质。

3 二氧化硫在食品中的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蔬菜罐头(仅限竹笋、酸菜)、干制的食用菌和藻类、食用菌和藻类(仅限蘑菇罐头)、坚果与籽类罐头、米粉制品(仅限水磨年糕)、冷冻米面制品(风味类)、调味糖浆、半固体复合调味品、果蔬汁(浆)、果蔬汁(肉)饮料(包括发酵型产品等)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05g/kg;水果干类、腌渍的蔬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粉丝、粉条、饼干、食糖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1g/kg;啤酒和麦芽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01g/kg;干制蔬菜、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殘留量为0.02g/kg;蜜饯凉果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35g/kg;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4;食用淀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03g/kg;淀粉糖(果糖、葡萄糖、饴糖、部分转化糖等)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04g/kg;葡萄酒、果酒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25g/L.

4 二氧化硫的检测

4.1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是我国国家标准GB/T5009.34-2003规定的第一法,也是二氧化硫测定通常使用的方法。本方法以四氯汞钠为吸收液,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作比较定量的测定方法。此方法检出限为1mg/kg。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高,仪器设备较简单,再现性好,能同时快速检测多个样品;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大量四氯汞钠溶液,易对环境造成汞污染;二氧化硫标准液不稳定,随放置时间逐渐降低,必须现用现配,影响检测准确度、灵敏度、不确定度,对测定结果造成误差;且检测时间长,对于某些种类的样品,可能存在干扰物质,干扰络合反应产生假阳性.红色或玫瑰红色的样品,如葡萄酒等,则在550nm处测定波长时会产生干扰,并且因偏差无规律可循,无法扣除干扰。

nlc202309012153

4.2 蒸馏法

蒸馏法是我国国家标准GB/T5009.34-2003规定的第二法,适用于色酒、葡萄糖糖浆、果脯。方法为在密闭容器中对样品加盐酸进行酸化并蒸馏,以释放出其中的二氧化硫,释放的二氧化硫用乙酸铅溶液吸收。吸收后用浓盐酸酸化,加淀粉指示剂,再以碘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的碘标准溶液量计算出样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此方法的優点为测定范围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对环境污染小;缺点为检出限高,单样品检测时间长,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且加酸后,二氧化硫释放较快,如用碘液滴定不及时,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偏低。

4.3 淀粉及其衍生物中二氧化硫的检测

本方法中又分为酸度法和浊度法。酸度法适用于二氧化硫含量高于16mg/kg的样品,浊度法使用于二氧化硫含量低于16mg/kg的样品。

酸度法是将样品酸化加热,使其释放出二氧化硫,并随氮流通过过氧化氢稀溶液而被吸收氧化成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的方法。该方法终点易判断,检测范围宽,取样量可从1g-100g灵活掌握,可以避免样品中因亚硫酸盐分布不均所致结果重复性差的现象。但该方法需定制一套按规定尺寸的全玻璃蒸馏装置,容易损坏。实验操作中需用经过脱气的水,充入的氮气也需是高纯度的,实验中氮气的流速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浊度法是对酸度法的补充,基本原理为分光光度法。

4.4 工业玉米淀粉中二氧化硫的检测

本方法中样品处理、滴定过程简单、易做,但标准中无公式,无法得出二氧化硫的定量结果。最后的结果判定,滴定至终点时,所用的滴定碘液必须少于1.25毫升。与标准表中规定的≦0.004%不符,不利于最后报告的出具。

5 结语

在食品中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监督与检测中,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是实验室检测和市场监督主要的理论依据。随着食品分析科学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已趋于多样化,新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酶法、气象色谱法等。希望这些新的检测方法经过实践,能尽快制定出新的国家标准,为二氧化硫的科学控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食品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便、样品和试剂用量小、无污染、可随身携带、即时现场检测、检测速度快等优点,缺点是不能定量检测出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要准确的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还要依据国标中的二氧化硫检测方法。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国标法的结合使用,为食品生产厂家的自我监控和市场监督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2]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5009.34-2003.

[3]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GB/T22427.13-2008.

[4]工业玉米淀粉.GB12309-90.

卫生部食品标准清理的工作方案 篇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及各专业分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参照本方案,加快地方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清理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

食品卫生检验 篇10

如果你是一位食品企业的质量主管,为保证员工能准确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减少由于用具的不清洁带来的污染。请制定一个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新进和用后玻璃器皿的清洗标准。

一、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新进玻璃器皿的清洗标准:

1、用任何洗涤方法都不得将玻璃器皿有所损伤,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药剂腐蚀玻璃器皿,玻璃器皿清洗后不能留下刮痕或裂痕。

2、新进玻璃器皿(包括载玻片、盖玻片、试管、吸管、平皿、三角瓶等)含有游离碱,以中和其碱质必须用2%的盐酸浸泡数小时,以中和其碱质,后用水冲洗干净,烘干至无水滴。

3、洗净的玻璃仪器应不挂水珠,如果仍挂水珠,则需将仪器重复洗涤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新的滤器应以热的盐酸或铬酸洗液边抽滤边清洗,再用蒸馏水洗净。

二、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用后玻璃器皿的清洗标准:

1、用任何洗涤方法都不得将玻璃器皿有所损伤,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药剂腐蚀玻璃器皿,玻璃器皿清洗后不能留下刮痕或裂痕。

2、用洗衣粉、洗涤液、去污粉或肥皂清洗污垢,后用清水洗净,烘干至无水滴。

3、污染细菌的器材洗净后,需经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

4、用过的载玻片放入1%洗衣粉溶液中煮沸20~30min(注意溶液一定要浸没玻片,否则会使玻片钙化变质),待冷却后,逐个用自来水洗净,浸泡于95%的乙醇中备用。盖玻片散入1%的洗衣粉溶液中,煮沸1min,待稍冷后再煮沸1min,如此重复2~3次(如煮沸时间过长会使玻片钙化变白且变脆易碎)。待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洗净后于95%的乙醇中浸泡。带有活菌的载玻片或盖玻片可先浸在5%石炭酸,或2~3%来苏水,或0.1%升汞溶液中消毒24~48小时后,再按上述方法洗涤。使用前,可用干净纱布擦去酒精,并经火焰微热,使残余酒精挥发,再用水滴检查,如水滴在玻片上均匀散开,方可使用。

5、血球计数板(或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使用后应立即在水龙头下用水冲净,必要时可用95%酒精浸泡,或用酒精棉轻轻擦拭,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涤完毕镜检计数区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洁净为止。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6、若器皿要盛高纯度的化学药品或者做较精确的实验,可先在洗液中浸泡过夜,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2~3次。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烘干备用。染菌的玻璃器皿,应先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30min后取出,趁热倒出容器内的培养物,再用热的洗涤剂溶液洗刷干净,最后用水冲洗。染菌的移液管和毛细吸管,使用后应立即放入5%的石炭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先灭菌,后再冲洗。

上一篇:等待花开的日子随笔下一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则范文